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型医用生物海绵

新型医用生物海绵

新型医用生物海绵
新型医用生物海绵

新型医用生物海绵

一、项目概要

本项目旨在拟生产一种医用生物海绵,该生物海绵由类人胶原蛋白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制成。其主要功能是:可对创伤面快速止血、愈合,并促进创伤部位血管和神经的修复再生。项目产品主要用作军民两用外科创伤新药,既可作为日常民用(创口贴)和外科手术止血材料,也可为我军在战伤急救方面提供新的手段,是军民两用国防战备特需品。

二、项目技术特点和工作基础

目前国内日常民用创伤止血材料主要是创口贴,外科手术用止血材料为明胶海绵。二者虽都有止血功效,但其消炎止血效果远远低于本项目产品---胶原蛋白生物海绵。近年我国进口海绵(解而费)用于外科手术止血材料,但其价格昂贵,不适合国情和战备需要。同时该进口海绵所用的胶原蛋白来源于动物组织,应用于人体上始终存在异体和异种的排异反应。我国个别厂商试制的海绵材料所用的胶原也来自于动物组织---猪皮。与本项目产品相比,现存的进口医用海绵(解而费)和国产胶原海绵除了原料使用动物组织外,更重要的是,它们在快速使创伤面止血、愈合的同时,都不具备促进血管和神经修复再生的功效。

由于自1996年3月,英国发现第一宗因食用患有疯牛病的牛肉而死于克雅氏病(海绵状脑病)的病例后,源于哺乳动物牛

中的胶原蛋白被多数国家停止应用,其中也包括我国。中国政府为防止牛海绵脑病通过日化渠道传入我国,已禁止进口和销售疯牛病发生国生产的一切从哺乳动物牛羊等中提取的原料和用于制备医药或化妆品的商品,并对市场上出售的含有以胶原蛋白为原料的商品实行召回制。为此胶原蛋白及其制品市场遇到很大困难。两年前科学家又寻求从鸟类动物鸡中提取胶原蛋白的研究给人们带来了希望,可目前高致病禽流感疫情的发生又使此方向的研究受到创伤。人们担心,从鸡中提取的胶原蛋白在市场上也有可能被封杀。近年生物技术迅速发展,科学家采用基因工程技术制备胶原蛋白进行了探索。主要从转基因技术入手,美国的南加州大学、日本的广岛大学分别从哺乳动物(牛)细胞和昆虫类(蚕)细胞中表达人胶原蛋白。

利用动物组织和转基因技术制备胶原蛋白存在主要问题:

(一)哺乳动物牛组织及鸟类动物鸡组织中提取的胶原蛋白易带病毒,继而传染并危害人的健康。

(二)用转基因技术从培养的哺乳动物细胞和昆虫细胞内表达人胶原蛋白虽在理论上可行,但克隆基因的表达量极低,距真正大规模生产仍有相当距离。

为此,利用基因工程技术采用生物发酵法制取类人胶原蛋白是发展趋势,因此该项工作有深远意义。

项目技术特点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构建产胶原蛋白克隆菌株,然后进行发酵

生产类人胶原蛋白。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是很好的促创伤愈合细胞因子,是强烈促有丝分裂原,对创面的愈合、血管和神经的修复再生有很强的促进作用的一类国产细胞生长因子。

本项目利用类人胶原蛋白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制成的胶原海绵,能更好的发挥其快速止血和促进伤口愈合及血管和神经的修复再生的功效。这也是本项目产品最主要的特点。

类人胶原蛋白海绵在止血治疗中有以下特点:

(一)无病毒隐患:从动物组织中提取的胶原蛋白由于动物组织本身可能携带病毒(疯牛病、猪瘟疫)而使胶原蛋白产品存在病毒隐患。运用基因重组技术生产的类人胶原蛋白从根本上避免了这个问题。

(二)材料亲水性优良,使用方便,粘附创伤的能力优异,止血时间短,止血和修复效果优于进口海绵(解而费)和明胶海绵,是一种良好的外科止血材料。

(三)敷于体表创面,创面干燥,不易发生感染,创面愈合迅速;体内脏器止血后,可降解、吸收性好。

(四)低排异反应:由于类人胶原蛋白是由人体胶原蛋白基因构建的,因此在进入人体后,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

本项目创新之处在于:重组类人胶原蛋白具有低抗原性、与细胞亲和力大、与血小板产生血凝作用等特性,同时将类人胶原蛋白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两者结合,既可快速消炎

止血和修复血管及神经再生的多重功效新特点。

本项目现已成功构建基因工程菌并高效表达出类人胶原蛋白,并将本单位承担的国家863项目的产品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两者相结合制成类人胶原蛋白海绵产品。

三、项目的主要开发内容和规摸

类人胶原蛋白:

类人胶原蛋白是将人体胶原蛋白的mRNA逆转录成cDNA,经酶切后的一段基因重组于酵母内,并获得了高表达,经过高密度发酵、分离、复性、纯化工艺生产的一种高分子生物蛋白,分子间可形成三重复螺旋结构。

类人胶原蛋白医用海绵:

将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类人胶原蛋白采用特殊工艺融合为一体,制成类人胶原蛋白医用海绵。

目前主要开发内容为进一步提高表达量和扩大试产规摸。

四、投资估算、来源和经济效益分析

项目投资总额:以年产10万片外科手术用促神经修复生物海绵为例,估计项目总投资997万元。其中研究开发投入330万元,固定资产投资511万元,启动流动资金投入156万元。已投资50万元完成部分临床前研究,需新增投资947万元。

资金来源:社会融资和企业投资。获得新药批准进入医药市场后,将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预计投产后,仅年产60万片外科手术用生物海绵一种产品,就可实现年销售额 1.8亿元人民

币,可实现年净利润1.2亿元,年交税收4000万元,5年可实现净利润6亿元,上交税收2亿元。

五、项目承担单位情况简介

南京理工大学是国防科工委所属高校。承担该项目工作的是南京理工大学生物工程研究所。生物工程研究所是南京理工大学“211工程”重点建设单位,多年来一直从事该项目的工作。目前研究所不论从思想,还是在已有的工作基础和实验条件方面,都为实现该项目的产业化做好了充分的精神和物质上的准备。

南京理工大学生物工程研究所多年来一直承担国家和省部级项目,所承担的科技部重大课题被国家科技部定为国家级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新产品试制鉴定计划及国家重点新产品。科技部批准成立国家级科技成果推广中心。

南京理工大学生物工程研究所主要从事微生物代谢与基因工程、生物医用材料的研发和产业化。

常用医用金属材料

常用医用金属材料 概述 生物医用金属材料(biomedical metallic materials)用于整形外科、牙科等领域。由它制成的医疗器件植人人体,具有治疗、修复、替代人体组织或器官的功能,是生物医用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 生物医用金属材料是人类最早利用的生物医用材料之一,其应用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00~300年,那时的腓尼基人就已将金属丝用于修复牙缺失。1546年纯金薄片被用于修复缺损的颅骨。直到1880年成功地利用贵金属银对病人的膝盖骨进行缝合,1896年利用镀镍钢螺钉进行骨折治疗后,才开始了对金属医用材料的系统研究。本世纪30年代,随着钻铬合金、不锈钢和钛及合金的相继开发成功并在齿科和骨科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奠定了金属医用材料在生物医用材料中的重要地位。70年代,Ni-Ti形状记忆合金在临床医学中的成功应用以及金属表面生物医用涂层材料的发展,使生物医用金属材料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成为当今整形外科等临床医学中不可缺少的材料。虽然近20年来生物医用金属材料相对于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以及杂化和衍生材料的发展比较缓慢,但它以其高强度、耐疲劳和易加工等优良性能,仍在临床上占有重要地位。目前,在需承受较高荷载的骨、牙部位仍将其视为首选的植人材料。最重要的应用有:骨折固定板、螺钉、人工关节和牙根种植体等。 生物医用金属材料要在人体生理环境条件下长期停留并发挥其功能,其首要条件是材料必须具有相对稳定的化学性能,从而获得适当的生物相容性。迄今为止,除医用贵金属、医用钛、袒、锯、铅等单质金属外,其他生物医用金属材料都是合金,其中应用较多的有:不锈钢、钴基合金、钛合金、镍钛形状记忆合金和磁性合金等。

吸收明胶海绵中明胶交联度的测定

吸收明胶海绵中明胶交联度的测定 董智 (金陵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南京金陵制药厂,南京210038) 摘要 目的:研究国产吸收性明胶海绵中明胶的交联程度,为进一步提高该产品质量和性能提供依据。方法:利用2,4,6-三硝基苯磺酸与肽链中赖氨酸侧链ε-氨基发生反应,生成在346n m 波长处有最大吸收峰的三硝基苯衍生物,测定明胶与甲醛发生交联前后明胶蛋白质肽链赖氨酸侧链ε-氨基数量的变化,就可推知吸收性明胶海绵中明胶的交联程度。结果:利用此方法测得国产吸收性明胶海绵样品中明胶的交联度约为60%。结论:该方法可测定吸收性明胶海绵中明胶的交联度。关键词:吸收明胶海绵;明胶;交联度中图分类号:R9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4-1793(2010)03-0511-02 Deter m i n ati on of cross -li n ki n g degree of gel ati n i n gel ati n sponge DONG Zhi (Nanjing J inling Phar maceutical Fact ory Nanjing 210038,China ) Abstract O bjecti ve:T o study and i m p r ove the quality of gelatin s ponge,the cr oss -linking degree of gelatin in the p r oduct is deter m ined .M ethod:The cr oss -linking degree of gelatin is deduced fr om the difference of a mount of ε-a m ino -gr oup s of lysine in pep tide chain of gelatin bef ore and after the cr oss -linking of gelatin with f or malde 2hyde,which is deter m ined by using the reacti on bet w een T NBS and the a m ino -gr oup s of a m ino acid .Result:The cr oss -linking degree of gelatin of domestic gelatin s ponge sa mp les is about 60%.Conclusi on:The method appears suitable for the deter m inati on of cr oss -linking degree of gelatin in gelatin s ponge .Key words:cr oss -linking degree;gelatin;gelatin s ponge  作者Tel:013585176392、 (025)85801999-8732;E -mail:zhidongnjjsch@sina .com 明胶是一种从动物结缔组织中提取的蛋白质,一级结构包含20种氨基酸。[1] 吸收性明胶海绵是明胶的水溶液以甲醛作为交联剂,在剧烈搅拌下发泡,经冷冻成型、干燥、灭菌制成的不溶于水的无菌海绵状物,在临床上用于创面止血。吸收性明胶海绵就其化学本质而言是经甲醛交联的明胶。甲醛与明胶发生交联反应的主要机理是甲醛在肽链中赖氨酸侧 链ε-氨基与精氨酸侧链胍基间形成亚甲基桥[2] 。测定吸收性明胶海绵中明胶的交联程度是进一步研究该产品与提高产品质量和性能的必要条件,作者未见文献报道。本文参照相关文献[3] 对国产吸收 性明胶海绵进行了研究。 1 仪器、试剂与样品 仪器:可见-紫外分光光度机(GE NERAL 公司,T U -1221型,)、立式压力蒸汽灭菌器(上海博迅实业有限公司医疗设备厂,YXQ -LS -75SII 型,);试剂:2,4,6-三硝基苯磺酸(5%水溶液,Sig 2 ma 公司)、碳酸氢钠(天津市博迪化工有限公司)、盐酸和乙醚(上海中试化工总公司);样品:药用明胶(派宝明胶有限公司)、吸收性明胶海绵(南京金陵制药厂)。2 试验过程 精密称取海绵(或药用明胶)11mg,加水100 mL 浸泡数小时,并时常振摇。取出海绵,用滤纸轻 轻挤压吸干水份后置50mL 具塞试管中,加4%碳酸氢钠溶液1mL 和015%T NBS 溶液1mL,于40℃水浴加热4h,加6mol ?L -1 盐酸溶液3mL,置热压灭菌器内于120℃加热1h,所得溶液加水5mL 稀释,用乙醚萃取3次,每次20mL,弃去乙醚层。吸取水相5mL,水浴加热15m in,冷至室温后加水15mL 稀释,摇匀,在346nm 波长处测定吸光度。 另精密称取药用明胶11mg,置50mL 具塞试 — 115—药物分析杂志Chin J Phar m Anal 2010,30(3)

生物医用金属材料

生物医用金属材料 摘要:在概述医用金属材料目前的研究现状、性能和应用的基础上,指出了医 用金属材料应用中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阐述了近些年生物医用金属材料的新进展,并对今后的发展进行展望分析。 关键词:生物医用金属材料现状研究进展 引言: 生物医用材料(biomedical material)是用于对生物体进行诊断、治疗、修复或替换其病损组织、器官或增进其功能的新型高技术材料,能够植入生物体或与生物组织相糅合。它的研究及产业化对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重大作用正日益受到各国政府、产业界和科技界的高度重视。 目前用于临床的生物医用材料主要包括生物医用金属材料、生物医用有机材料(主要指有机高分子材料)、生物医用无机非金属材料(主要指生物陶瓷、生物玻璃和碳素材料)以及生物医用复合材料等。 而与其它几种生物材料相比,生物医用金属材料具有高的强度、良好的韧性及抗弯曲疲劳强度、优异的加工性能等许多其它医用材料不可替代的优良性能。但生物医用金属材料在应用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由于生理环境的腐蚀而造成的金属离子向周围组织扩散以及植入材料自身性质的退变,前者可能导致毒副作用,后者可能导致植入失效,因此研究和开发性能更优、生物相容性更好的新型生物医用金属材料依然是材料工作者和医务工作者共同关心的课题。 生物医用金属材料 生物医用金属材料是指一类用作生物材料的金属或合金,又称外科用金属材料。它是一类生物惰性材料。通常用于整形外科、牙科等领域,具有治疗、修复固定和置换人体硬组织系统的功能。 在生物医学材料中,金属材料应用最早,已有数百年的历史。人类在古代就已经尝试使用外界材料来替换修补缺损的人体组织。在公元前,人类就开始利用天然材料,如象牙,来修复骨组织;到了19世纪,由于金属冶炼技术的发展,人们开始尝试使用多种金属材料,不遗余力地发展生物医用材料,以解救在临床上由于创伤、肿瘤、感染所造成的骨组织缺损患者,如用银汞合金(主要成份:汞、银、铜、锡、锌)来补牙等; 目前临床应用的医用金属材料主要有不锈钢、钴基合金、钛和钛合金等几大类。此外还有形状记忆合金、贵金属以及纯金属钽、铌、锆等。

新型生物医用金属材料

新型生物医用金属材料 1 前言 1.1生物医用金属材料基本概念 1.2生物医学对材料的要求 2 我国生物医用材料产业现状 3 生物医用金属材料 3.1 医用不锈钢 3.2 医用钴基合金 3.3医用钛合金和镍钛形状记忆合金 3.4 医用贵金属和钽、铌 、锆等金属 3.5 新材料开发 4 表面改性和生物镀膜在医用金属材料上的应用 5 医用金属材料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研究发展方向 5.1医用金属材料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5.2 医用金属材料的研究和发展

1前言 1.1生物医用金属材料基本概念 生物医用材料是指用于医疗上能够植入生物体或与生物组织相接合的材料 ,可用于诊断、治疗 ,以及替换生物机体中的组织、器官或增进其功能。目前用于临床的生物医用材料主要包括生物医用金属材料、生物医用有机材料(主要指有机高分子材料)、生物医用无机非金属材料(主要指生物陶瓷)、生物玻璃和碳素材料以及生物医用复合材料等。 与生物陶瓷及生物高分子材料相比,生物医用金属材料,如不锈钢、钴基合金、钛和钛合金以及贵金属等具有高的强度、良好的韧性及抗弯曲疲劳强度、优异的加工性能等许多其它医用材料不可替代的优良性能。 1.2生物医学对材料的要求 生物医用金属材料在应用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是由于生理环境的腐蚀而造成的金属离子向周围组织扩散以及植入材料自身性质的退变 ,前者可能导致毒副作用 ,后者可能导致植入失效 。因此研究和开发性能更优、生物相容性更好的新型生物医用金属材料依然是材料工作者和医务工作者共同关心的课题。 医用金属材料作为生物材料的一类 ,其研究和发展要严格满足如下的生物学要求:良好的组织相容性 ,包括无毒性、无热源反应、不致畸、不致癌、不引起过敏反应或干扰机体的免疫机理、不破坏临近组织,也不发生材料表面的钙化沉着等;良好的物理、化学稳定性,包括强度、弹性、尺寸稳定性、耐腐蚀性、耐磨性以及界面稳定性等;易于加工成型 ,材料易于制造;价格适当。 对于植入心血管系统或与血液接触的材料 ,除能满足以上条件外,还须具有良好的血液相容性,即不凝血(抗凝血性好)、不破坏红细胞(不溶血)、不破坏血小板、不改变血中蛋白特别是脂蛋白、不扰乱电解质平衡等。 2 我国生物医用材料产业现状 作为近30年来发展出的一类技术附加值最高的高技术新材料,生物医用材料正在成长为21世纪世界经济的一个支柱性产业。近年我国生物医用材料产业发展很快,尤其是介入支架和骨科器材,发展速度非常快。2008年中国生物医用材料全行业总产值2200亿元, 同比增长15% ;产值超过亿元的企业超过120家,较大

(仅供参考)生物医用金属材料

第二章生物医用金属材料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生物医用金属材料的特性与生物相容性◆第三节常用的医用金属材料 ◆第四节医用金属材料研究进展

第一节概述 生物医用金属材料用于整形外科,牙科等领域。由它制作的医疗器件植入人体,具有治疗,修复,替代人体组织或器官的功能,是生物医用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医用材料中占45%,而高分子材料也占45%。 生物医用金属材料是人类最早利用的生物医用材料之一,最重要的应用有:骨折内固定板、螺钉、人工关节和牙根种植体等。这种材料在人体内生理环境条件下长期停留并发挥其功能,其首要条件是材料必须具有相对稳定的化学性能,从而获得适当的生物相容性。迄今为止,除医用贵金属、医用钛、钽、铌、锆等单质金属外,其他生物医用金属金属材料都是合金,其中应用较多的是:不锈钢、钴基合金、钛合金、镍钛形状记忆合金和磁性合金等。

第二节生物医用金属材料的特性与生物相容性生物医用金属材料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易加工性和可靠性,但是金属材料很难与生物组织产生亲和,一般不具有生物活性,它们通常以相对稳定的化学性能,获得一定的生物相容性,植入生物组织后,总是以异物的形式被生物组织所包裹,使之与正常的组织隔绝。组织反应一般根据植入物周围所形成的包膜厚度及细胞浸润数来评价。 作为生物医用金属材料,首先必须满足两个条件: 1.无毒性; 2.耐生理腐蚀性。

一、金属材料的毒性 生物医用金属材料植入人体后,一般希望能在体内永久或半永久地发挥生理功能,所谓半永久对于金属人工关节来说至少在15年以上,在这样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金属表面会有离子或原子因腐蚀或磨损进入周围组织内,因此,材料是否对生物组织有毒就成为选择材料的必要条件。当然,合金化(某些有毒的金属单质与其他金属元素形成合金后),可减少甚至消除毒性。因此合金的研制对开发新型生物医用材料具有重要意义。另外,采用表面保护层和提高光洁度来提高抗腐蚀能力。 金属的毒性可以通过组织或细胞培养、急性和慢性毒性试验、溶血实验等来检测。

医用金属材料的研究进展

医用金属材料的研究进展 姓名:因 学号: 专业:材料

摘要:介绍了医用金属材料目前的研究现状、性能和应用,指出了医用金属材料 应用中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阐述了近年来生物医用金属材料的新进展1。Medical metal materials with high strength toughness, fatigue resistance, easy processing and forming excellent properties become clinical dosage biggest and wide application of biomedical materials. 关键词:医用金属种类应用研究进展 一生物医用金属材料的简介 生物医用材料是指能够植入生物体或与生物组织相结合的材料,可用于诊断、治疗,以及替换生物机体中的组织、器官或增进其功能。生物医用金属材料是用作生物医用材料的金属或合金,又称外科用金属材料或医用金属材料,是一类惰性材料2。这类材料具有高的机械强度和抗疲劳性能,是临床应用最广泛的承力植入材料。该类材料的应用非常广泛,遍及硬组织、软组织、人工器官和外科辅助器材等各个方面。除了要求它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及相关的物理性质外,优良的抗生理腐蚀性和生物相容性也是其必须具备的条件。医用金属材料应用中的主要问题是由于生理环境的腐蚀而造成的金属离子向周围组织扩散及植入材料自身性质的退变,前者可能导致毒副作用,后者常常导致植入的失败。已经用于临床的医用金属材料主要有纯金属钛、钽、铌、锆等、不锈钢、钴基合金和钛基合金等3。 二生物医用金属材料的特性 2.1材料毒性 生物医用金属材料的毒性主要来自金属表面离子或原子因腐蚀或磨损进入周围生物组织,由此作用于细胞,抑制酶的活性,组织酶的扩散和破坏溶酶体。具体可表现为与体内物质生成有毒化合物。并且金属离子进入组织液,会引起水肿、栓塞、感染和肿瘤等。一般才用的降毒方法包括合金化、提高耐蚀性、提高光洁度、表面涂层等4。 2.2生理腐蚀性 生物医用金属材料的生理腐蚀性是决定材料植入后成败的关键,其产物对生物机体的影响决定植入器件的使用寿命。 2.3力学性能 生物医用金属材料需要有足够的强度与塑性。一般说来,对人工髋关节金属材料的要求是:屈服强度>450Mpa;抗拉强度>800Mpa;疲劳强度>400Mpa;延伸率>8%。通常材料的弹性模量大于骨的弹性模量,由此会使得材料与骨应变不同,界面处发生的相对位移造成界面松动;除此产生应力屏蔽,引起骨组织的功能退化或吸收8。 2.4耐磨性 耐磨性影响植入摩擦器件的寿命;以及可能产生有害的金属微粒或微屑,导致周围组织的炎性、毒性反应。可通过提高硬度,表面处理等方法进行改善。 三医用金属材料的种类

带大家认识一下医用金属材料!

带大家认识一下医用金属材料! 金属医用材料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医用材料之一,其应用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00~300年,腓尼基人将金属丝用于修复牙缺失。随后,经历了漫长岁月的发展,直至19世纪后期,人类成功利用贵金属银对患者的膝盖骨进行缝合(1880年)。人类利用镀镍钢螺钉进行骨折治疗(1896年)后,才开始了对金属医用材料的系统研究。20世纪30年代,随着钴铬合金、不锈钢和钛及合金的相继开发成功并在齿科和骨科中得到广泛的应用,逐步奠定了金属医用材料在生物医用材料中的重要地位。70年代,Ni-Ti形状记忆合金在临床医学中的成功应用以及金属表面生物医用涂层材料的发展,使生物医用金属材料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医用金属材料也被称为外科植入金属材料,主要用于诊断、治疗,以及替换人体中的组织或增进其功能。近20年来,虽然金属医用材料相对于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以及杂化和衍生材料等生物医用材料的发展缓慢,但其具有高的强度、良好的韧性及抗弯曲疲劳强度、优异的加工性能等许多其它几类医用材料不可替代的优良性能,是临床应用中最广泛的承力植入材料。尤其随着金属3D打印技术的发展,金属医用材料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最重要的应用有:骨折内固定板、螺钉、人工关节和牙根种植体等。

常用金属医用材料 临床应用的医用金属材料主要有不锈钢、钴合金、钛合金、形状记忆合金、贵金属以及纯金属钽、铌、锆等。 不锈钢 医用不锈钢(Stainless Steel as Biomedical Material)为铁基耐蚀合金,是最早开发的生物医用合金之一,其特点是易加工、价格低廉,耐蚀性和屈服强度可以通过冷加工提高,避免疲劳断裂。不锈钢按显微组织可分为:奥氏体不锈钢、铁素体不锈钢、马氏体不锈钢、沉淀硬化型不锈钢等,被用以制作医疗器械:刀、剪、止血钳、针头,同时被用以制作人工关节、骨折内固定器、牙齿矫形、人工心脏瓣膜等器件。其中,医用应用最多的是奥氏体超低碳不锈钢316L和317L。1987年,316L和317L两种合金已于纳入国际标准ISO 5832和ISO 7153中。1990年,我国制定了相应的国家标准GB 12417,并于1991年开始实施。医用不锈钢钳 医用不锈钢的生物相容性及相关问题,主要涉及到不锈钢植入人体后由于腐蚀或磨损造成金属离子溶出所引起的组织 反应等。大量的临床资料显示,医用不锈钢的腐蚀造成其长期植入的稳定性差,加之其密度和弹性模量与人体硬组织相距较大,导致力学相容性差。由于腐蚀会造成金属离子或其它化合物进人周围的组织或整个机体,因而可在机体内引起某些不良组织学反应,如出现水肿、感染、组织坏死等,从

生物医用钛合金材料 附件

发布日期:[2006-12-28] 共阅[2695]次 摘要综述了生物医用钛及其合金材料的最新开发应用进展与市场状况;对我国目前应用生物医用钛及其合金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初步分析;并对这一领域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关键词生物医用钛及其合金材料;生物相容性;弹性模量;骨整合 1 概述生物医用材料是材料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用于诊断、治疗或替代人体组织、器官或增进其功能、具有高技术含量和高经济价值的新型载体材料,是材料科学技术中一个正在发展的新领域。生物医用材料对于探索人类生命奥秘、保障人类健康长寿做出更大贡献。近10多年以来,生物医用材料及制品的市场增长率一直保持在20%—25%左右,预计未来10年-15年内,包括生物医用材料在内的医疗器械产业将达到医药制品市场规模,成为21世纪世界经济的支柱产业。在生物医用金属材料中,钛及其合金凭借优良的综合性能,成为人工关节(髋、膝、肩、踝、肘、腕、指关节等)、骨创伤产品(髓内钉、钢板、螺钉等)、脊柱矫形内固定系统、牙种植体、牙托、牙矫形丝、人工心脏瓣膜、介入性心血管支架等医用内植物产品的首选材料。目前,还没有比钛合金更好的金属材料用于临床。发达国家和世界知名体内植入物产品供应商都非常重视钛合金的研发工作,推出了一系列新的医用钛合金材料,包括具有生物活性的钛合金仿生材料,在医用钛合金材料的表面处理方面也做了很多专利性的设计与开发,赋予医用钛合金材料更好的生物活性以满足人体的生理需要,从而达到使患者早日康复的目的。世界人口近65亿,据不完全统计,伤残者接近4亿,肢体伤残者6000万,牙病患者20亿,目前生物材料器件植入者仅有3500万人,每年关节置换量约150 万例,与实际需要置换者的数量相差甚远。因此,生物医用材料市场需求潜力巨大。而作为生物医用金属材料的首选——钛及其合金需求也将大增,因此加大医用钛合金材料的研发力度势在必行[1]。 2 生物医用钛及其合金材料的发展历程、最新进展及市场状况生物医用钛及其合金材料的发展与应用经历了4个标志性阶段。 2.1 应用初期 50年代初,首先在英国和美国,商业纯钛被用来制造接骨板、螺钉、髓内钉和髋关节。由于接骨板在手术中需要塑形,以便贴敷断骨的生理解剖形状,所以直到现在,经过特殊加工处理的商业纯钛 (IS05832-2)仍被用来制造接骨板及配套螺钉,如AO骨内固定植入物产品指定制造商——瑞士马特仕公司(Mathys Medical Ltd., Switzerland)生产的全系列AO钢板及螺钉,这是高强度钛合金所不能替代的。经临床发现,使用商业纯钛制造髓内钉及髋关节存在着明显的强度、刚度不足的问题。为避免内固定植入物的断裂失效,提高植入物的强度,在英、美、俄、日等国,出现了采用高强度Ti-6A1-4V(IS05832-2)合金替代纯钛材料。 2.2 发展阶段 Ti-6A1-4V合金本身也在发展,出现了具有高断裂韧性、低裂纹扩展速率、低间隙元素型Ti-6A1-4VELI高损伤容限钛合金,直到目前占80%以上钛合金植入物产品仍在使用这种合金。虽然Ti-6A1-4V合金具有优异的性能,但由于V 元素可引起恶性组织反应,可能对人体产生毒副作用,因而促使材料学家研究新的不含V的钛合金材料。自80年代,德国和瑞士的生物材料学家先后研制

医用金属

医用金属材料的表面处理 ——医用钛合金的表面处理 在所有生物医用材料中,金属材料应用最早,而且在目前临床中的应用也仍最为广泛。金属材料用作生物医学材料主要用来修复骨骼、关节、牙齿以及血管等。最初用于临床的金属材料是具有一定抗蚀性能的不锈钢,其中最为常用的是346L奥氏体不锈钢。以后又发展了Co-Cr合金,此系列合金在生物环境中具有更好的抗腐蚀性, 初期对钛应用的发展很慢. 自从60年Brane- mark将钛合金用作口腔种植体后,钛作为外科植入材料才得到 了广泛发展。近年来钛及其合金以其与骨相近似的弹性模量、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在生物环境下优良的抗腐蚀性在临床上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医用钛合金的发展可分为3个阶段:首先是以纯钛和Ti6Al4V合金为代表的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Ti5Al2.5Fe 和Ti6Al7Nb等新型合金为代表,第三阶段以具有更好生物相容性和更低弹性模量的钛合金为代表。尽管近年来文献报道有多种新型医用钛合金问世,但目前临床广泛使用的钛合金仍以Ti6Al4V合金为主。总体来讲,目前使用 的钛合金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生物活性不理想。钛合金作为生物惰性材料植入体内,虽然与骨之间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但其与自然骨的成分截然不同,植入后种植体周围无纤维包囊形成,钛合金与骨之间只是一种机械嵌连性的骨整合,而非强有力的化学骨性结合。(2)耐磨性能较差。由于钛合金具有低的塑性 剪切抗力和加工硬化性能。同时表面氧化膜TiO2易于剥落, 对亚表层起不到很好的保护作用, 因而裸的钛合金不足以抵抗由相对运动引起的粘着和磨粒磨损, 磨损产生的磨屑会引起关节置换的无菌松动,并最终导致置换失败。(3)耐蚀性能有待进一步提高。金属材料的耐蚀性能将直接影响到其生物相容性。在正常条件下,钛合金表面 会生成一种十分稳定而连续的、结合牢固的氧化物钝化膜,因此通常具有良好的耐蚀性能。但由于人体环境的复杂性,在外力和体液的侵蚀下,表面钝化膜有可能被剥离、溶解,因此,在使用过程中会有物质释放到组织中,在生物体内产生毒性、炎症、血栓等反应。 针对医用钛合金存在的不足可从两方面入手:一是从材料本体着手,开发综合性能更优异的新型钛合金; 二是从材料表面着手,采用表面工程的方法对钛合金进行表面改性,使钛合金的综合性能大幅度提高,从而更适合于医学应用的要求。基于此近年来钛合金表面改性已成为生物材料学科最活跃、最引人注目和发展最迅速的领域之一。钛合金表面技术的发展大致经历了3个阶段:一是以电镀、热扩散为代表的传统表面技术阶段;二是以 等离子体、粒子束、电子束的应用为标志的现代表面技术阶段;三是现代表面技术的综合应用和膜层结构设计阶段。为了提高钛合金种植体的表面活性,改善钛合金的耐磨损和耐腐蚀性能,通过多种表面改性的方法来实现。 为了改善医用钛合金的生物活性,提高其血液相容性,通常是在钛合金表面制备一层生物活性陶瓷涂层。 业已研究的生物活性陶瓷涂层体系主要有羟基磷灰石、氟磷灰石、磷酸三钙、MgO-CaO-SiO2生物玻璃等,其中对前3 种陶瓷涂层研究较深入。目前,生物陶瓷涂层制备方法主要有:等离子喷涂法、电泳沉积法、离子束溅射法、射频磁控溅射法、浸渍涂层法、离子束动态混合法、激发物激光沉积法、溶胶-凝胶法、仿生溶液生长法、整合-烧结法和浸涂-烧结法等。 羟基磷灰石是构成人体硬组织(如骨和牙齿)的主要无机成分,占人骨无机成分的77%,齿骨中高达97%,其分子式为Ca10 ( PO4 ) 6 ( OH ) 2,晶体属六方晶系。羟基磷灰石涂层对人体无毒、无害、无致癌作用,具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活性,其表面可与生理环境发生选择性的化学反应,诱导和促进新生骨组织在其表面生长,使机体长入羟基磷灰石涂层的金属种植体表面孔洞,在界面上与骨形成牢固的化学结合,并能抑制金属离子从种植体中释放到周围骨组织。采用等离子喷涂法在钛合金表面制备羟基磷灰石涂层,研究了羟基磷灰石涂层的应力状态和应力分布,着重考查了涂层表面和涂层与基体界面处的残余应力状态,发现在等离子喷涂过程中涂层温度和不同的冷却介质对羟基磷灰石涂层的残余应力状态有重要的影响。研究了激光熔覆羟基磷灰石生物陶瓷涂层在Hank s溶液中的溶解特性,并通过X 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和傅里叶变换拉曼光谱仪考察了浸入溶液前后涂层的

传统生物医用金属材料的应用现状

传统生物医用金属材料的应用现状,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 生物医用金属材料是用于生物医学材料的金属或合金,又称外科用金属材料,是一类惰性材料。此类材料具有高机械强度和抗疲劳性能,是临床应用最广泛的承力植入材料。 此类材料的应用非常广泛,涉及硬组织、软组织、人工器官和外科辅助器材等各个方面。已经用于临床的医用金属材料主要有不锈钢、钴基合金和钛基合金等。此外,还有形状记忆合金、贵金属以及纯金属钽、铌、锆等。 医用金属材料应用中的主要问题是:由于生理环境的腐蚀,会造成金属离子向周围组织扩散及植入材料自身性质的蜕变,前者可能导致毒副作用,而后者常常导致材料植入失败。 尽管许多研究讨论了影响生物医用金属材料腐蚀的生理环境指标,但是合理的模拟生理环境迄今仍然未能确定。我们使用一种常用的生物医用金属材料腐蚀研究的模拟生理溶液成分。这些模拟生理溶液均未涉及蛋白质和氨基酸,而蛋白质和氨基酸在金属表面吸附,可以改变它们的钝化特性。由于复合的腐蚀产物各向异性的吸附作用构成了新的活化—钝化电池,从而进一步加剧腐蚀反应。但是,蛋白质和氨基酸对生物医用金属材料腐蚀行为的作用规律尚不清楚。细菌不仅影响金属材料的腐蚀,而且释放的腐蚀产物反过来也影响细菌自身的生灭。微生物腐蚀是金属腐蚀科学领域的一个热点问题,探明无处不在的细菌对金属腐蚀的作用机理,无疑是生物医用金属材料领域又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此外,在升温或者有较高应力作用的极化条件下,生物医用金属材料应力腐蚀开裂的孕育时间缩短,裂纹扩展速率增加。当载荷超过断裂韧性值,电位同时处在应力腐蚀开裂区间的条件下,AISI 316L不锈钢的裂纹扩展速率达到2.4× 10-10m s-1。在模拟生理溶液中的裂纹扩展速率明显高于在空气中的数据。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矫形植入体设计时,考虑了50%峰值应力的承受极限,从而使腐蚀疲劳的发生几率显著降低,但不能排除各种疲劳过程的交互作用,例如缝隙腐蚀/微动腐蚀,孔蚀/应力腐蚀开裂,孔蚀/腐蚀疲劳,应力腐蚀开裂/腐蚀疲劳等共同作用,均可能造成植入金属材料更为严重的破坏。

医用金属材料表面处理

医用钛合金材料表面改性 摘要:金属材料是生物医学材料中应用最早的。由金属具有较高的强度和韧性,适用于修复或换人体的硬组织,早在一百多年前人们就已用贵金属镶牙。随着抗腐蚀性强的不锈钢、弹性模量与骨组织接近铜铁合金,以及记忆合金材料、复合材料等新型生物医学金属材料的不断出现,其应用范围也在扩大。 关键词:钛合金材料,表面涂层处理,表面改性 (一)医用金属与合金表面涂层处理 金属及其合金在生物体内的生物活性、磨损、腐蚀问题尚未解决,需对其表面进行改性。表面改性不仅要抑制有害金属离子的溶出,而且要促进组织的再生和加强材料与组织结合。 生物钛合金材料的表面改性技术主要可以分为: (1)物理化学方法(2)形态学方法(3)生物化学方法。 1 物理化学方法——改善金属生物材料表面性能的主要方法 (1)热喷涂 热喷涂是利用一种热源的火焰将粉末状的金属或非金属喷涂材料加热熔融并软化,并用热源自身的动力或外加高速气流雾化,使喷涂材料的液滴以一定的速度喷向经过预处理干净的基体表面,依靠喷涂材料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反应,与基体形成结合层的工艺方法。可分为电弧喷涂、等离子喷涂、火焰喷涂、爆炸喷涂等。 (2)脉冲激光融敷 是在低输出功率、高扫描速速的脉冲激光照射下,将涂敷材料融敷在基体表面的方法。 (3)离子溅射 离子溅射以高速离子轰击靶材,使涂敷材料粉粒溅射并沉积在金属基体 (4)喷砂法 用喷砂机将涂敷材料粉末直接高速喷出镶入基体表面。 (5)电化学法 电化学法是用电化学的方法,通过调节电解液的浓度、PH值、反应温度,电场强度,电流等来控制反应的制备方法。 (6)离子注入法 离子注入改性是将所需的元素在离子气化室中进行气化,通过高频放

带大家认识一下医用金属材料

带大家认识一下医用金属材料 金属医用材料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医用材料之一,其应用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00~300年,腓尼基人将金属丝用于修复牙缺失。随后,经历了漫长岁月的发展,直至19世纪后期,人类成功利用贵金属银对患者的膝盖骨进行缝合(1880年)。人类利用镀镍钢螺钉进行骨折治疗(1896年)后,才开始了对金属医用材料的系统研究。20世纪30年代,随着钴铬合金、不锈钢和钛及合金的相继开发成功并在齿科和骨科中得到广泛的应用,逐步奠定了金属医用材料在生物医用材料中的重要地位。70年代,Ni-Ti形状记忆合金在临床医学中的成功应用以及金属表面生物医用涂层材料的发展,使生物医用金属材料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医用金属材料也被称为外科植入金属材料,主要用于诊断、治疗,以及替换人体中的组织或增进其功能。近20年来,虽然金属医用材料相对于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以及杂化和衍生材料等生物医用材料的发展缓慢,但其具有高的强度、良好的韧性及抗弯曲疲劳强度、优异的加工性能等许多其它几类医用材料不可替代的优良性能,是临床应用中最广泛的承力植入材

料。尤其随着金属3D打印技术的发展,金属医用材料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最重要的应用有:骨折内固定板、螺钉、人工关节和牙根种植体等。 常用金属医用材料 临床应用的医用金属材料主要有不锈钢、钴合金、钛合金、形状记忆合金、贵金属以及纯金属钽、铌、锆等。 不锈钢 医用不锈钢(Stainless Steel as Biomedical Material)为铁基耐蚀合金,是最早开发的生物医用合金之一,其特点是易加工、价格低廉,耐蚀性和屈服强度可以通过冷加工提高,避免疲劳断裂。不锈钢按显微组织可分为:奥氏体不锈钢、铁素体不锈钢、马氏体不锈钢、沉淀硬化型不锈钢等,被用以制作医疗器械:刀、剪、止血钳、针头,同时被用以制作人工关节、骨折内固定器、牙齿矫形、人工心脏瓣膜等器件。其中,医用应用最多的是奥氏体超低碳不锈钢316L和317L。1987年,316L和317L两种合金已于纳入国际标准ISO 5832和ISO 7153中。1990年,我国制定了相应的国家标准GB 12417,并于1991年开始实施。 医用不锈钢钳

新型生物医用金属材料的研究和进展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新型生物医用金属材料的研究和进展 作者:任伊宾, 杨村, 梁勇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沈阳,110016 刊名: 材料导报 英文刊名:MATERIALS REVIEW 年,卷(期):2002,16(2) 被引用次数:38次 参考文献(36条) 1.浦素云金属植入材料及其腐蚀 1990 2.Granchi D查看详情[外文期刊] 1998 3.《材料科学技术百科全书》编辑委员会材料科学技术百科全书 1995 4.Marla Helena Fernandes查看详情 1999(10) 5.Haudrechy P查看详情 1997(03) 6.Beddoes J;Bucci K查看详情[外文期刊] 1999(10) 7.Helsen J A;Breme H J·Eds Metal as Biomaterials 1998 8.Dabid R Haynes查看详情 2000 9.Yang J查看详情 1996(01) 10.文凡水雾化软磁不锈钢粉末[期刊论文]-金属功能材料 2000(04) 11.王桂生查看详情 1999(ZK) 12.杨凯;辜承林形状记忆合金的研究与应用[期刊论文]-金属功能材料 2000(05) 13.Ryhanen J查看详情 1997(04) 14.Ryhanen J查看详情 2000(02) 15.Helsen J A;Breme H J·Eds Metal as Biomaterials 1998 16.Leshchinskaya E M查看详情 1999 17.Aria do carmo pereira查看详情 1999 18.Balketter D A查看详情 1993(01) 19.Gawkrodger D J查看详情 1996(05) 20.郝和平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标准实施指南 2000 21.Joachim Menzel;Walter Kirschner;Gerald Stein查看详情 1996(07) 22.Peter J Uggowitzer;Ruth Magdowski;Markus O Speidel查看详情 1996(07) 23.Urs I Thomann查看详情 2000 24.Disegi J A;Eschbach L查看详情 2000(ZK) 25.Ornhagen C查看详情 1996(01) 26.Markus O Speidel;Peter J Uggowitzer Materials inmedicine 1999 27.BiodurR 108 alloy查看详情 1999(08) 28.Fidrhi J S;Eschbach L查看详情 2000 29.Tschiptschin A P;Aidar C H;Neto F B Nitrogen bearing austenitic stainless steels for surgical implants[外文期刊] 1999(0) 30.Niinomi Mitsuo查看详情 1998

无源医疗器械及医用材料试题及答案

无源医疗器械及医用材料 单选题、(由一个题干和两个以上的备选答案组成,其中只有一个为正确答案。选出正确答案。) 1、阐述了医疗器械风险管理的有关国家标准是() A.ISO13485 2、要避免人工关节发生断裂,通常要求制作材料的强度高于人骨的()以上 A.1倍 B.3倍 C.5倍 D.7倍 3、颅内动脉瘤支架一般都是() D.自扩张镍钛支架 4、目前临床普遍使用的颈动脉支架是() C自.扩张式覆膜支架 5、用于治疗消化道狭窄这类疾病的扩张球囊导管的尺寸一般达() C.3~4cm 6、目前市场上用的较多的氧合器是() B.膜式氧合器 7、钛合金的耐腐蚀性比不锈钢和钴基合金() A.好 8、最早开发的医用钴基合金为()合金 A.Co-Cr-Mo 9、如果提高材料整体的硬度,则可能损害材料的其他特性,因此通常采用()的方法来使材料表面硬度得以改善 D.表面处理 10、钛同生物介质的关系是属于惰性金属,其化学惰性超过所有的() D.不锈钢 11、生物医用金属材料在人体生理环境下的腐蚀主要有()种类型 A.8 12、()是指整个瓣膜或瓣膜的一部分由生物组织材料制成的人工心脏瓣膜 C.生物瓣膜 13、骨科材料产品标准按国际惯例可分为()个等级 B.3 14、无源医疗器械按与人体接触性质分为()类 A.3 15、与机械瓣膜相比,生物瓣膜的生物相容性() A.更好 16、无源医疗器械按接触时间分为()类 B.3 17、不属于人工瓣膜监管方面要点的是() B.外科医师的技术培训 18、下列性能指标中,不属于人工血管主要性能指标的是() A.弹性 19、人体内共有()个心脏瓣膜 C.4 20、心脏瓣膜是()阀门 A.单向

无源医疗器械及医用材料试题及答案.

无源医疗器械及医用材料试题及答案.

无源医疗器械及医用材料 单选题、(由一个题干和两个以上的备选答案组成,其中只有一个为正确答案。选出正确答案。) 1、阐述了医疗器械风险管理的有关国家标准是() A.ISO13485 2、要避免人工关节发生断裂,通常要求制作材料的强度高于人骨的()以上 A.1倍 B.3倍 C.5倍 D.7倍 3、颅内动脉瘤支架一般都是() D.自扩张镍钛支架 4、目前临床普遍使用的颈动脉支架是() C自.扩张式覆膜支架 5、用于治疗消化道狭窄这类疾病的扩张球囊导管的尺寸一般达() C.3~4cm 6、目前市场上用的较多的氧合器是() B.膜式氧合器 7、钛合金的耐腐蚀性比不锈钢和钴基合金() A.好 8、最早开发的医用钴基合金为()合金

A.Co-Cr-Mo 9、如果提高材料整体的硬度,则可能损害材料的其他特性,因此通常采用()的方法来使材料表面硬度得以改善 D.表面处理 10、钛同生物介质的关系是属于惰性金属,其化学惰性超过所有的() D.不锈钢 11、生物医用金属材料在人体生理环境下的腐蚀主要有()种类型 A.8 12、()是指整个瓣膜或瓣膜的一部分由生物组织材料制成的人工心脏瓣膜 C.生物瓣膜 13、骨科材料产品标准按国际惯例可分为()个等级 B.3 14、无源医疗器械按与人体接触性质分为()类 A.3 15、与机械瓣膜相比,生物瓣膜的生物相容性()

A.更好 16、无源医疗器械按接触时间分为()类 B.3 17、不属于人工瓣膜监管方面要点的是() B.外科医师的技术培训 18、下列性能指标中,不属于人工血管主要性能指标的是() A.弹性 19、人体内共有()个心脏瓣膜 C.4 20、心脏瓣膜是()阀门 A.单向 21、下述材料中可用于人工晶状体的是() C.水凝胶 22、医用不锈钢应用最多的是()超低碳316L 和317L不锈钢 D.奥氏体 23、形状记忆合金具有记忆性和()两大基本的特性 C.超弹性 24、形状记忆合金的形状记忆效应是在()中发现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