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成本法核算

成本法核算

成本法核算
成本法核算

(二)成本法核算

在成本法下,长期股权投资应当按照初始投资成本计量。追加或收回投资应当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确认为当期投资收益。投资企业确认投资收益,仅限于被投资单位接受投资后产生的累积净利润的分配额,所获得的利润或现金股利超过上述数额的部分作为初始投资成本的收回。

1.“应收股利”科目发生额=本期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的现金股利×投资持股比例2.“长期股权投资”科目发生额=(投资后至本年末止被投资单位累积分派的利润或现金股利-投资后至上年末止被投资单位累积实现的净损益)×投资持股比例-投资企业已冲减的投资成本

应用上述公式计算时,若计算结果为正数,则为本期应冲减的投资成本,在“长期股权投资”科目贷方反映;若计算结果为负数,则为本期应恢复的投资成本,在“长期股权投资”科目借方反映,但恢复数不能大于原冲减数。

【例题7】A公司2007年1月1日,以银行存款购入C公司10%的股份,并准备长期持有,采用成本法核算。C公司于2007年5月2日宣告分派2006年度的现金股利100000元,C公司2007年实现净利润400000元。

【答案】

2007年5月2日宣告发放现金股利时,投资企业按投资持股比例计算的份额应冲减投资成本。

会计分录为:

借:应收股利 10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C公司 10000

(1)若2008年5月1日C公司宣告分派2007年现金股利300000元

【答案】

应收股利=300000×10%=30000元

“长期股权投资”科目发生额=(400000-400000)×10%-10000=-10000元,应恢复投资成本10000元。

会计分录为:

借:应收股利 30000

长期股权投资—C公司 10000

贷:投资收益 40000

(2)若C公司2008年5月1日宣告分派2007年现金股利450000元

【答案】

应收股利=450000×10%=45000元

“长期股权投资”科目发生额=(550000-400000)×10%-10000=5000元,应冲减投资成本5000元。

会计分录为:

借:应收股利 45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C公司 5000

投资收益 40000

(3)若C公司2008年5月1日宣告分派2007年现金股利360000元

【答案】

应收股利=360000×10%=36000元

“长期股权投资”科目发生额=(460000-400000)×10%-10000=-4000元,应恢复投资成本4000元。

会计分录为:

借:应收股利 36000

长期股权投资—C公司 4000

贷:投资收益 40000

(4)若2008年5月1日C公司宣告分派2007年现金股利200000元

【答案】

应收股利=200000×10%=20000元

“长期股权投资”科目发生额=(300000-400000)×10%-10000=-20000元,因原冲减的投资成本只有10000元,所以本期应恢复投资成本10000元,不能盲目代公式恢复投资成本20000元。

会计分录为:

借:应收股利 20000

长期股权投资—C公司 10000

贷:投资收益 30000

【例5-8】甲公司20×5年1月1日以2400万元的价格购入乙公司3%的股份,购买过程中另支付相关税费9万元。乙公司为一家未上市企业,其股权不存在活跃的市场价格亦无法通过其他方式可靠确定其公允价值。甲公司在取得该部分投资后,未参与被投资单位的生产经营决策。取得投资后,乙公司实现的净利润及利润分配情况见表5-2:

注:乙公司20×5年度分派的利润属于对其20×4年及以前实现净利润的分配。

甲公司每年应确认投资收益、冲减投资成本的金额及相应的账务处理如下:

(1)20×5年

当年度被投资单位分派的2700万元利润属于对其在20×4年及以前期间已实现利润的分配,甲公司按持股比例取得81万元,应冲减投资成本。账务处理为:借:应收股利 810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 810000

收到现金股利时:

借:银行存款 810000

贷:应收股利 810000

(2)20×6年:

应冲减投资成本金额=(2700+4800-3000) ×3%-81=54(万元)

当年实际分得现金股利=4800×3%=144(万元)

应确认投资收益=144-54=90(万元)

账务处理为:

借:应收股利 1440000

贷:投资收益 900000

长期股权投资 540000

收到现金股利时:

借:银行存款 1440000

贷:应收股利 1440000

【例题8】对于采用成本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下列各项中,符合现行会计制度(准则)规定的有()。(2006年考题)

A.对于被投资企业宣告分派的股票股利,应按其享有的份额调增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

B.对于被投资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增加额,应按其享有的份额调增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

C.对于被投资企业宣告分派的属于投资企业投资后实现的净利润,应按其享有的份额确认投资收益

D.对于被投资企业属于投资企业投资后实现的净利润,应按其享有的份额调增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

E.对于被投资企业宣告分派的属于投资企业投资前实现的净利润,应按其享有的份额调减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

【答案】CE

【解析】在成本法下,选项“ABD”不作会计处理。

二、长期股权投资的权益法

(一)权益法的定义及其适用范围

权益法,是指投资以初始投资成本计量后,在投资持有期间根据投资企业享有被投资

单位所有者权益份额的变动对投资的账面价值进行调整的方法。

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采用权益法核算。 成本法和权益法的适用范围

控制

共同控制和重大影响

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

或重大影响,在活跃市

场上没有报价、公允价

值不能可靠计量成本法权益法

【例题9】按长期股权投资准则规定,下列事项中,投资企业应采用权益法核算的有( )。

A .投资企业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的长期股权投资

B .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并且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

C .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但在活跃市场中有报价、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的投资

D .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具有共同控制的长期股权投资

E .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具有重大影响的长期股权投资

【答案】DE

【解析】“选项C ”执行《企业会计准则—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选项A 和B ”应采用成本法核算。

(二)权益法核算

教材中权益法核算采用的是完全权益法,即在购买法的基础上,还要消除内部交易。 核算使用的明细科目:

长期股权投资—XX 公司(成本)

(损益调整)

(其他权益变动)

1.成本

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大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不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小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应按其差额,借记“长期股权投资—XX公司(成本)”科目,贷记“营业外收入”科目。

【例题10】A公司以银行存款1000万元取得B公司30%的股权,取得投资时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为3000万元。

(1)如A公司能够对B公司施加重大影响,则A公司应进行的会计处理为:

【答案】

借: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成本) 1000

贷:银行存款 1000

注:商誉100万元(1000-3000×30%)体现在长期股权投资成本中。

(2)如投资时B公司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为3500万元,则A公司应进行的处理为:

【答案】

借: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成本) 1000

贷:银行存款 1000

借: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成本) 50

贷:营业外收入 50

【例5-9】A企业于20×5年1月取得B公司30%的股权,支付价款9000万元。取得投资时被投资单位净资产账面价值为22500万元(假定被投资单位各项可辨认资产、负债的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相同)。

在B公司的生产经营决策过程中,所有股东均按持股比例行使表决权。A企业在取得B 公司的股权后,派人参与了B公司的生产经营决策。因能够对B公司施加重大影响,A企业对该投资应当采用权益法核算。取得投资时,A企业应进行以下账务处理:借:长期股权投资—成本 90000000

贷:银行存款 90000000

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9000万元大于取得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6750(22500×30%)万元,两者之间的差额不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

如果本例中取得投资时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为36000万元,A企业按持股比例30%计算确定应享有10800万元,则初始投资成本与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之间的差额1800万元应计入取得投资当期的营业外收入,账务处理如下:

借:长期股权投资—成本 108000000

贷:银行存款 90000000

营业外收入 18000000

2.损益调整

(1)投资企业取得长期股权投资后,应当按照应享有或应分担的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损益的份额,确认投资损益并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投资企业按照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的利润或现金股利计算应分得的部分,相应减少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

(2)投资企业在确认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损益的份额时,应当以取得投资时被投资单位各项可辨认资产等的公允价值为基础,对被投资单位的净利润进行调整后确认。

比如,以取得投资时被投资单位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公允价值为基础计提的折旧额或摊销额,相对于被投资单位已计提的折旧额、摊销额之间存在差额的,应按其差额对被投资单位净损益进行调整,并按调整后的净损益和持股比例计算确认投资损益。在进行有关调整时,应当考虑具有重要性的项目。

实际成本法和计划成本法区别及材料成本差异计算

实际成本法和计划成本法的区别主要有两点: 1.账户使用的不同:实际成本法下,购买的尚未验收入库材料的实际成本记入“在途物资”科目,计划成本法下,购买的尚未验收入库材料的实际成本记入“材料采购”科目,同时实际成本和计划成本之间的差额计入“材料成本差异”科目。 2.计入成本费用时,实际成本可以直接转入,但是计划成本法首先要将计划成本转入,然后将“材料成本差异”转入到相关的成本费用中去。 账务处理: (1)实际成本法: 未入库时: 借:在途物资 贷:银行存款 入库时: 借:原材料等 贷:在途物资 分配到成本费用中: 实际成本法: 借:管理费用等 贷:原材料等(实际成本) (2)计划成本法: 未入库时: 借:材料采购 贷:银行存款 入库时: 借:原材料 材料成本差异(借或贷) 贷:材料采购 分配到成本费用中: 借:管理费用等 贷:原材料等(计划成本) 月末结转材料成本差异: 借:管理费用等 贷:材料成本差异(借或贷) “材料成本差异”科目反映企业已入库(关键点,未入库的不算)各种材料的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异。(属于资产类) 借方登记超支差异及发出材料应负担的节约差异;贷方登记节约差异及发出材料应负担的超支差异。 期末如为借方余额,反映企业库存材料的实际成本大于计划成本的差异(即超支差异); 如为贷方余额,反映企业库存材料实际成本小于计划成本的差异(即节约差异)。

材料成本差异节约应计入贷方。材料成本差异超支应计入借方。材料成本差异转出差异,不管超支还是节约差异都从贷方转出,超支差异用蓝字,节约差异用红字,当然也可以节约差异从借方转出,会计慎用红字,但红字结转的方法还是存在的。看情况,材料成本差异是一个调整科目,也就是双重性质。采购成本大于目录价时,材料成本差异就在借方,反之,则在贷方。“材料成本差异”科目是“原材料”科目的调整科目,它又是具有双重性质的科目,当它反映超支差异时和原材料科目的方向一致,这时它就是原材料的附加调整账户;如果它反映的是节约差异,这时它就和原材料的方向相反,它就成了原材料的备抵调整科目了。 1.支付货款 借:材料采购【实际成本】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应付票据) 2.验收入库并结转入库材料成本差异 (1)验收入库 借:原材料等【计划成本】 贷:材料采购 (2)结转入库材料成本差异: 计算:实际成本-计划成本=差异金额(+超支差异;-节约差异) 会计分录: 借:材料采购 贷:材料成本差异【节约差异】 或 借:材料成本差异【超支差异】 贷:材料采购 3.发出存货并分配应负担的材料成本差异: (1)发出材料 借: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等 贷:原材料 (2)分配应负担的材料成本差异 计算:分配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材料成本差异=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差异率 会计分录: 借:生产成本等 贷:材料成本差异【超支差异】 借:材料成本差异 贷:生产成本等【节约差异】 材料成本差异 材料成本差异账户用于核算企业各种材料的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异,借方登记实际成本大于计划成本的差异额(超支额)及发出材料应负担的节约差异,以及调整库存材料计划成本时,调整增加的计划成本。贷方登记实际成本小于计划成本的差异额(节约额)以及发出材料应负担的超支差异,以及调整库存材料计划成本时,调整减少的计划成本。(节约用红字,超支用蓝字)。“材料成本差异”科目借方登记超支差异及发出材料应负担的节约差异,贷方登记节约差异及发出材料应负担的超支差异。 材料成本差异指材料的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间的差额。实际成本大于计划价格成本为超支;实际成本小于计划价格成本为节约。外购材料的材料成本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材料采购业务的工作的质量。

产品成本核算方法

产品成本核算方法 成本核算是企业管理和财务核算中最重要,也是最复杂的问题之一。 一、中小企业的管理特点决定其适用简易的成本核算方法 中小型企业一般指资产规模不大、产品的生产工艺和产品结构及所耗原材料大致相同的、管理(含财务人员)较少的企业,组织体系通常利用垂直式管理体系,管理跨度较小。中小型企业因数量众多而在国民经济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知识经济时代到来,掌握先进技术和管理知识的人员创办新兴的科技企业将呈不断增长趋势,其中将有为数众多的小型企业。中小型企业由于受到规模、财力和人力的限制,企业内部牵制制度、稽核制度、计量验收制度、财务清查制度、成本核算制度、财务收支审批制度等基本制度一般不完整,不系统,会计基础工作薄弱,会计信息数据采集不准确。 在生产方面具体表现为: 1.没有专职的成本核算人员; 2.辅助核算部门不独立核算; 3.车间划分不明显或虽明显但传递手续不完善,经常失真; 4.车间管理人员与行政管理人员不易区分——说到这,是否有人会说,那还能核算准,核算不准核算又有何意义?我也有这要样的疑问,也正是如此才更想通过介绍这样一种简单的方法以期能对中小企业成本核算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中小企业的这些特点决定了他们应对成本核算方法进行简化,使成本核算方法能适应其管理现实的需要;也同时决定了他们多数应使用的是实际成本法,而做不到使用标准成本法或作业成本法。 二、核算方法的选择 无论什么工业企业,无论什么生产类型的产品,也不论管理要求如何,最终都必须按照产品品种算出产品成本。按产品品种计算成本,是产品成本计算最一般、最起码的要求,品种法是最基本的成本计算方法。若有需要或管理上是按订单生产,可使用分批法。 同时因小企业一般不对外筹集资金,(待查措词)不向公共部门报送报表,所执行的也就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企业会计制度》或《小企业会计制度》,执行的是参照税法规定的一种四不像的尽量能起到一些避税效果的会计政策。这在本文所要介绍的核算方法上也能体现出来。 三、相关科目设置及核算思路 1.不再分别设置基本生产成本和辅助生产成本两个科目,将其合并为一个生产成本科目,不按产品设明细账,直接设原材料、工资及福利费、电力(燃料动力)、制造费用等几个二级明细科目对大项费用进行归集。因为一般中小企业经营范围有限,产品的生产工艺和产品结构及所耗原材料大致相同,除了主要原材料能归属到具体产品外,其它项目并不能归属到具体产品,核算到产品没有实际意义。但当所用原料及所产产品区别较大,可以按产品设明细账;也可不设,而用成本核算表代替,即所谓的以表代账。

标准成本法和实际成本法

标准成本法和实际成本法 许多人都认为成本核算是ERP中十分重要的部分,正在选型的公司也往往对成本功能非常关注。我也认为其十分重要,甚至认为应该把成本核算能否自动完成作为ERP实施是否成功的标志之一。 ERP软件中一般都有多种成本核算方法可供选择,通常分为两大类:标准成本法和实际成本法。实际成本法中一般再分为移动加权平均法、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等等。说起来各种方法并无优劣之分,然而为什么顾问常常推荐采用标准成本法?为什么企业中(尤其是国有企业)却总有人不喜欢标准成本法?这就成了不得不解释清楚的问题了。 先说说为什么顾问常常推荐采用标准成本法,原因是外资企业多采用标准成本法,或者说在西方国家多数企业采用标准成本法。我常常听到看到有人这样解释,有时还会加上一句“这是先进管理思想的体现”。更多的人可能是更糊涂了,因为他们不明白标准成本法何处体现“先进”二字。我不认为标准成本先进,实际成本落后,前面说过各种方法无优劣之分。我认为西方多数企业采用标准成本的原因是: o§标准成本简单 o§标准成本有效 说标准成本简单,对应的就是说实际成本复杂。事实确实如此,假定遇到以下业务:物料A库存数量为0,有两个采购订单,价格分别是1元和1.1元,数量都是100个。两个订单到货后,物料A被生产消耗160个,库存剩余40个。发票收到后,价格略有不同,分别是1元和1.05元。这样的情景是经常遇到的,来看看标准成本和实际成本是如何进行帐务处理的,假定相关科目的初始余额都为0。 先看标准成本,首先假定物料A标准成本是1元。那么在入库时,分录如下: 领用时,分录如下: 收到发票后,分录如下: 这时相关科目的余额分别为存货40,在制品160,应付款-205,采购价格差异5,材料采购0。 再看一下实际成本,以移动加权平均法为例。入库时分录如下:

实际成本和计划成本及其核算

实际成本是购买原材料并验收入库前的所有支出,包括买价、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运输途中合理损耗、入库前的挑选整理费用等。计划成本是企业根据以往的经验,对某中材料物资所制定的固定入账成本,实际成本和计划成本的差额计入“材料成本差异” 。意义在于:如果按照实际成本入账,由于市场价格的波动,前后批次买入的同种原材料,价格总是不一样的,因而发出材料的之后就得考虑发出材料的计价问题(先进选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平均法),而采用计划成本入账,则入账的材料成本是固定的,所以发出材料的计价很容易确定(如何确定?) 采用实际成本和计划成本用的科目就是不一样的。 采用实际成本时,购买的材料如果是发票帐单和材料同时到达企业则直接借记原材料,如果只有发票帐单到而材料未到则记在途物资。 采用计划成本时,不管购买的材料是否已经入库,在购买时一定是使用的材料采购,而不是直接记原材料。 计划成本和实际成本是企业材料收发成本核算的两种方法。 实际成本在收发时要逐笔核算材料的实际成本,因为每批材料的进价不同,发出时的成本也不同,比如收入时要算它的结存成本,要用到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等方法计算发出材料的实际成本,对于规模大,业务量大,材料收发频繁的企业,工作量大,难度大。 计划成本不需要那么麻烦,根据一般的价格水平,核定一个计划单价,计算出计划成本,在材料收入时,因为“材料采购”科目核算的是材料收入的实际成本,这个时候,实际成本和计划成本就有了差异,这个差异记入材料成本差异账户,根据全月的差异情况算出材料成本差异率,可以算出发出材料的实际成本。 计划成本剔除了价格变动因素,有利于统一考核车间的用料情况和工作效率,但是没有实际陈本核算准确,特别是在价格变动大的情况下,比较明显。 实际成本法和计划成本法,是中小企业和大型企业选择的两种不同的购入原材料的入账方法。 实际成本法适用于购货不多的中小企业。因为是按购货金额直接计入帐户,所以可以直接的反应每一次进货的金额。缺点是工作量太大,不适合大型企业。

成本核算方法、成本结转方法

成本核算方法、成本结转方法 痛感于各会计教材上对成本核算这块介绍得过于烦琐而不切实际,特结合自身经验写一点出来,可能过于简化,不过应该更实用。 一、适用范围 适用财务人员较少的中小企业,适用一般制造业。不适用于特殊制造业(如造船等)。不适用于已实施ERP的企业(其各种模式已定,也不需再参考)。特别适用于刚学或刚做会计又要做主管会计的朋友。 二、相关科目设置及核算思路 1.生产成本科目,不按产品设明细帐,直接设原材料、工资及福利费、电力、制造费用四个明细科目对大项费用进行归集。 2.制造费用科目。不按车间设明细帐,直接设机物料、修理费、折旧三个明细科目对车间费用进行归集。车间人员的差旅费、办公费记入管理费用。 3.原材料范围。在满足需要的前提下,只把在产品构成比例较大的几种做为原材料,这样即能减少工作量,又可起到一点避税作用(非主要原材料提前进入了成本)。 4.车间月末已领未用的原材料,酌情处理:若价值较低,归入当

月即可;若价值较高,算入下月。 5.废品损失只在管理上做处理,不单独做成本核算。 6.若管理上或生产工艺上非常有必要,设自制半成品科目。(我只设过一家,本文中按不设描述) 7.不设在产品科目。生产成本科目月末余额即为其成本(分配方法见下)。 三、日常工作及成本资料的取得 1.日常发生的与生产有关的费用归入生产成本或制造费用科目。 2.月底计提折旧,结转制造费用科目到生产成本科目。 3.取得原材料库月报表,先比对已帐原材料与其所报购入数量是否有出入,若有应属发票未到者,要估价入帐。原材料发出采用加权平均法。 4.取得产成品库月报表,计算工资(这块可能各企业不一,有的由财务计算,有的由车间计算),计提工资及福利费 5.由生产车间提供各工序在产品数量及完工程度。 四、成本计算分配方法 除能直接归属到某产品的原材料外,其它成本费用一律采用产值比例法分配,即按各产品的产值占总产值的比例进行分配,在产品按约当产量计算产值(这块不知怎么估计才科学,我心里没底,不过每次结果也没离过谱,很接近实际)。

计划成本法和实际成本法的不同的会计分录

总结计划成本法和实际成本法的会计分录的区别

(一)投资性房地产核算应设置的会计科目 企业应当设置“投资性房地产”、“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或“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摊销”、“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成本”等科目进行核算。 投资性房地产作为企业主营业务的,应当设置“主营业务收入”和“主营业务成本”科目核算相关的损益。 “投资性房地产”科目核算企业采用成本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的成本或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 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还应当分别设置“成本”和“公允价值变动”明细科目进行核算。 采用成本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的累计折旧或累计摊销,可以单独设置“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或“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摊销”科目,比照“累计折旧”、“累计摊销”等科目进行账务处理。 采用成本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发生减值的,可以单独设置“投资性房地产减值准备”科目,比照“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科目进行账务处理。 “其他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成本”科目分别核算企业投资性房地产取得租金收入、处置投资性房地产实现的收入和投资性房地产计提的折旧或进行摊销、处置投资性房地产结转的成本。 (二)投资性房地产的取得 确认投资性房地产的条件: ①与该投资性房地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②该投资性房地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1)外购的投资性房地产 外购投资性房地产的成本,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和可直接归属于该资产的其他支出。 借:投资性房地产 贷:银行存款 (2)自行建造的投资性房地产的确认和初始计量 自行建造投资性房地产的成本,由建造该项房地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发生的必要支出构成。包括土地开发费、建筑成本、安装成本、应予资本化的借款费用、支付的其他费用和分摊的间接费用等。 借:投资性房地产 贷:银行存款 (3)内部转换形成的投资性房地产 ①企业将作为存货的房地产转换为投资性房地产的,应当按照该项存货在转换日的账面余额或公允价值进行核算。 借:投资性房地产(成本模式) 投资性房地产——成本(公允价值模式)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借方余额情况下,亏)

成本会计核算方法

成本核算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1、品种法 (1)定义 以产品品种作为成本计算对象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 (2)成本对象 品种法的成本计算对象为:产品品种。实际工作中,可以将“品种法”之下的成本对象变通应用为:产品类别、产品品种、产品品种规格。 (3)计算方法及要点 品种法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要点为:以“品种”为对象开设生产成本明细账、成本计算单;成本计算期一般采用“会计期间”;以“品种”为对象归集和分配费用;以“品种”为主要对象进行成本分析。 4)适用范围 品种法适合于大批大量、单步骤生产的企业。如发电、采掘业、管理上只要求考核最终产品的企业。 2、分批法 (1)定义 以产品批别作为成本计算对象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 (2)成本对象 产品的“批”。分批法是一种很广义的成本计算方法,在实际工作中,有“批号”、“批次”的定义。可以按照下列方式确定成本对象:产

品品种、存货核算中分批实际计价法下的“批”、生产批次、制药等企业的产品“批号”、客户订单——即按照客户订单计算成本的方法、其他企业需要并自定义的“批” (3)计算方法及要点 分批法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要点为:以“批号”、“批次”为成本计算对象开设生产成本明细账、成本计算单。成本计算期一般采用“自,工期”,一般不存在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分配。若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在产品间分配采用定额法。 (4)适用范围 单件、小批生产企业、按照客户定单组织生产的企业——因而也称“订单法” 3、分步法 (1)定义 以产品生产阶段、“步骤”作为成本计算对象,计算成本的一种方法。 (2)成本对象 分步法下的“步”同样是广义的,在实际工作中有丰富的、灵活多样的具体内涵和应用方式,分步法下之“步”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定义为下列“步”含义:部门——即计算考核“部门成本”、车间、工序、特定的生产、加工阶段、工作中心,上述情况的随意组合 (3)计算方法及要点 较之其他方法,分步法在具体计算方式方法上很有不同,这主要

第八周实际成本法和计划成本法

练习工业企业供应过程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 1)1日,购入甲材料一批,价款为100000元,增值税税率为17%,税额为17000元,全部款项已用银行存款支付,材料已验收入库。 2)5日,购入乙材料一批,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的价款为200000元,增值税额为34000元,企业开出商业承兑汇票一张,票面金额为234000元,材料尚在运输途中。 3)8日,购入丙材料一批,价款为合计为93600元,材料已验收入库,款项未付(假设不考虑增值税) 要求:对上述业务作账务处理 2 [目的] 练习材料采购业务的会计核算 [资料] 悦达公司2006年12月发生下列经济业务: 1.2月,向南方公司购入不需要安装的机器设备一台,以银行存款支付价款10 000元,增值税1 700元,运杂费200元。该设备已验收并交付使用。 2.4日,向北方公司购入一批甲材料6 000千克,单价10元,价款共计60 000元,增值税10 200元,价税款已由银行存款支付。 3.4日,向北方公司购入甲材料共发生运输费400元,途中保险费150元,款项均以银行存款支付。 4.6日,向北方公司购入的甲材料已验收入库,按其实际采购成本入账。 5.10日,向宏达公司购入下列材料,货税款暂欠。 乙材料 1 000千克单价5元计5 000元增值税 850元 丙材料 2 000千克单价10元计20 000元增值税3 400元合计25 000元 4 250元 6.10日,向宏达公司购入乙、丙两种材料共发生采购费用600元,已由银行存款支付(采购费用按外购材料的重量标准进行分摊)。 7.15日,上述乙、丙两种材料已验收入库,按其实际采购成本入账。 8.20日,向红星公司购入丁材料1 000千克,单价14元,共计14 000元。发生采购费用300元,增值税2 380元,货税款及采购费用已用银行存款支付了10 000元,其余款项尚未支付,且材料已验收入库。 9.26日,以银行存款偿还宏达公司货税款29 250元。 10.30日,以银行存款偿还红星公司余款6 680元。 [要求] 根据以上业务编制会计分录,并登记“材料采购”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T”字式账户)。

计划成本法与实际成本法的差别

计划成本法与实际成本法的差别 计划成本法是指企业存货的收入、发出和结余均按预先制定的计划成本计价,同时另设“材料成本差异”科目,作为计划成本和实际成本联系的纽带,用来登记实际成本和计划成本的差额,同时计划成本法下存货的总分类和明细分类核算均按计划成本计价。因此这种方法适用于存货品种繁多、收发频繁的企业。如果企业的自制半成品、产成品品种繁多 计划成本法方法 的,或者在管理上需要分别核算其计划成本和成本差异的,也可采用计划成本法核算。 存货采用计划成本法核算,有利于简化财务会计处理工作,有利于考核采购部门的经营业绩,促使降低采购成本、节约支出,因此,这一计价方法在大中型制造企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计划成本法应用是否恰当,直接影响到企业财务核算的规范性、真实性以及反映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是否真实。 在途物资是期末采购的物资尚未入库的时候使用的过度科目, 材料采购是指企业单位采用计划成本发进行材料日常核算而购入的材料采购成本 原材料:用于核算库存各种材料的收发和结存情况。借方登记入库材料计划成本,贷方登记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期末余额在借方表示库存。 材料采购:借方登记采购材料的实际成本,贷方登记材料的计划成本。借方余额表示超支,贷方表示节约。 材料成本差异:借方登记超支差异及发出材料应负担的节约差异,贷方表示节约差异及发出材料应负担的超支差异。 评论|00 实际成本法 计划成本法 1.购入材料 (1)货款已经支付,同时材料验收入库 借:原材料(实际成本)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等科目 借:材料采购(实际成本)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等科目 说明:在计划成本法下不管材料是否验收入库均需要先通过“材料采购”科目核算 (2)货款已经支付材 料尚未验收入库 借:在途物资(实际成本)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等科目 借:材料采购(实际成本)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等科目 (3)货款尚未支付材料已经验收入库(发借:原材料(实际成本)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借:材料采购(实际成本)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计划成本法的核算

计划成本法的核算 计划成本法是初级会计实务中的内容,比较基础,但很多学友可能印象已经不是很深了,这里再给大家总结一下,可以很容易地记牢它,我就不再举具体的例子了。 企业在采用计划成本核算材料时,购入材料时按实际成本计入“材料采购”科目: 借:材料采购(实际成本)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应付账款/应付票据等 验收入库后按计划成本计入“原材料”,两者的差额计入“材料成本差异”科目中核算: 借:原材料(计划成本) 材料成本差异(超支差异) 贷:材料采购(实际成本) (或)材料成本差异(节约差异) 发出材料时结转发出材料的节约成本差异时: 借:材料成本差异(节约差异=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材料成本差异率) 贷: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 发出材料时结转发出材料的超支成本差异时: 借: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 贷:材料成本差异(超支差异=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材料成本差异率) 材料成本差异率=(期初结存材料的成本差异+本期验收入库材料的成本差异)÷(期初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本期验收入库材

料的计划成本)×100% 这里和实际成本法来对比一下,商业企业和采用实际成本法核算存货的工业企业,购入但尚未入库的材料时: 借:在途物资(实际成本)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应付账款/应付票据等 验收入库时: 借:原材料(实际成本) 贷:在途物资(实际成本) 由此可以得出,“材料采购”和“在途物资”核算的内容是相同的,都是企业购入材料的实际成本,只是分别在不同的核算方法下使用而已。 【识记要点】 ①“材料成本差异”科目借方登记超支差异及发出材料应负担的节约差异,贷方登记节约差异及发出材料应负担的超支差异。(口诀:借超贷节) ②“材料采购”科目核算企业采用计划成本进行材料日常核算而购入材料的采购成本;“在途物资”科目核算企业采用实际成本(或进价)进行材料、商品等物资的日常核算、货款已付尚未验收入库的在途物资的采购成本。;

(会从)材料采购按实际成本法核算的账务处理

材料采购业务实际成本的账务处理 一、材料的采购成本 采购成本是指企业物资从采购到入库前所发生的全部支出,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以及其他可归属于采购成本的费用 【注意1】入库后的仓储费不算采购成本。 【注意2】对于进项税额,如果是一般纳税人,则可以抵扣,即直接计入“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科目;如果是小规模纳税人,则不可以抵扣,即直接将进项税额计入其采购成本中。 二、实际成本法核算的账务处理(均以一般纳税人为例) 材料按实际成本计价核算时,材料的收发及结存,无论总分类核算还是明细分类核算,均按照实际成本计价。使用的会计科目有: “原材料”科目。 “在途物资”科目。 “应付账款”科目。 “预付账款”科目。 1.购入材料时 (1)货款已经支付或开出商业汇票,材料已验收入库。 借:原材料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应付票据 【例题】甲公司购入A材料一批,增值税专用发票上记载的货款为250 000 元,增值税额42 500元,另对方代垫包装费500元,全部款项已用转账支

票付讫,材料已验收入库。 【正确答案】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借:原材料——A材料 250 5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42 500 贷:银行存款 293 000 【注意】 支票、汇兑通过“银行存款”核算; 银行汇票、银行本票通过“其他货币资金”核算; 商业汇票(即银行承兑汇票、商业承兑汇票)通过“应付票据”或“应收票据”核算。 【例题】甲公司持银行汇票937 000元购入B材料一批,增值税专用发票上记载的货款为800 000元,增值税额136 000元,对方代垫包装费1 000 元,材料已验收入库。 【正确答案】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借:原材料——B材料 801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36 000 贷:其他货币资金 937 000 【例题】甲公司采用托收承付结算方式购入E材料一批,货款20 000元,增值税3 400元,对方代垫包装费2 500元,款项在承付期内以银行存款支付,材料已验收入库。 【正确答案】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借:原材料——E材料 22 5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3 400 贷:银行存款 25 900

原材料实际成本法核算练习

原材料实际成本法核算习题 某工业企业材料的日常核算按实际成本计价。该企业发生以下业务,要求:根据业务,逐项编制会计分录。 1、从本地购入原材料一批,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的材料价款为40,000元,增值税额 6,800元,材料已验收入库,发票账单等结算凭证已收到,货款已通过银行支付。 借:原材料4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6,800 贷:银行存款46,800 2、从外地采购原材料一批,发票账单等结算凭证已到,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的材料价 款为20,000元,增值税额3,400元,货款已支付,但材料尚未到达。 借:在途物资2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3,400 贷:银行存款23,400 3、上述在途材料已经到达,并验收入库。 借:原材料20,000 贷:在途物资20,000 4、从外地购入原材料一批,材料已验收入库,但结算凭证未到,货款尚未支付,暂估 价25,000元。 月末: 借:原材料25,000 贷:应付账款——暂估应付账款25,000 下月初: 借:原材料25,000 贷:应付账款——暂估应付账款25,000 5、收到上述结算凭证并支付货款26,000元及增值税4,420元。

借:原材料26,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4,420 贷:银行存款30,420 6、从外地购进原材料一批,价款35,000元,增值税额5,950元,供应单位代垫运 杂费1,000元,签发一张1个月到期的商业承兑41,950元,结算原材料价款和运杂费,材料尚未验收入库。 借:在途物资36,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5,950 贷:应付票据41,950 7、根据合同规定,预付材料款50,000元 借:预付账款50,000 贷:银行存款50,000 8、上述材料已运到,并验收入库,收到发票账单等结算凭证,材料价款80,000元, 增值税额13,600元,补付余款43,600元。 借:原材料8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13,600 贷:预付账款93,600 借:预付账款43,600 贷:银行存款43,600 课后练习: 某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原材料采用实际成本核算,2009年3月份发生下列经济业务: (1)购买甲材料,货款总额11,700元,其中价款10,000元,增值税1,700元。购

成本核算的8种方法

成本核算的8种方法 成本核算的意义在于:正确计算产品成本,及时提供成本信息;优化成本决策,确立目标成本;加强成本控制,促进成本责任制的巩固和发展,增强企业活力。 以下介绍8种成本核算方法: 存货的计价方法之一,是平均法下的另一种存货计价方法。即企业存货入库每次均要根据库存存货数量和总成本计算新的平均单位成本, 并以新的平均单位成本确定领用或者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移动加权平均法是永续制下加权平均法的称法。 移动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法下库存商品的成本价格根据每次收入类单据自动加权平均;其计算方法是以各次收入数量和金额与各次收入前的数量和金额为基础,计算出移动加权平均单价。 其计算公式如下:移动加权平均单价= (本次收入前结存商品金额+本次收入商品金额)/(本次收入前结存商品数量+本次收入商品数量 ) 举例:在第一次发出时,期初是300件,2万元;8日购入200件,2.2万元;10日发出存货400件。则加权平均单价为:4.2万/500=84元。 所以10日发出存货成本为400*84=33600元。 10日余额为100件,8400元。从10日到28日第二次发出做为一个“月”来计算。 期初就是10日的余额100件,8400元,入库为20日购入300件,2.3万,合计为400件,3.14万。28日发出存货200件。则加权平均单价为: 3.14/400=78.5元。 所以,28日发出成本为200*78.5=15700元。 28日余额为200件,1.57元;30日购进200件,2.5万。28日到31日为一个“月”计算,没有发出。所以,31日余额为400件,金额为15700+25000=40700元。 总计,全月采用移动加权平均法计算的发出存货成本为:33600+15700=49300元。 移动加权平均法计算出来的商品成本比较均衡和准确,但计算起来的工作量大,一般适用于经营品种不多或者前后购进商品的单价相差幅度较大的商品流通类企业。 全月平均法是以本月的期初数量和本月全部进货数量作为权数,取出本月全

成本核算方法有哪些

成本核算方法有哪些 最佳答案 工业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分为供应、生产、销售三大环节,其中生产环节为组织产品生产所发生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按产品对象形成产品生产成本,即为制造成本。产品制造成本核算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到产品销售成本结转的正确性,进而影响当期的会计利润和应纳税所得额。因此,对制造成本的审查应作为企业所得税纳税审查的重点。 一、制造成本的会计核算 制造成本通过“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科目进行核算。“生产成本”科目核算企业进行工业性生产所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包括生产各种产成品、自制半成品、自制材料、自制工具以及自制设备等所发生的各项费用;该科目设置“基本生产成本”和“辅助生产成本”两个二级科目。“基本生产成本”二级科目核算企业为完成主要生产目的而进行的产品生产发生的费用,用于计算基本生产的产品成本;“辅助生产成本”二级科目核算企业为基本生产及其他服务而进行的产品生产和劳务供应发生的费用,用于计算辅助生产产品和劳务成本。该科目按成本核算对象设明细账,明细账用多栏式账页按成本项目设专栏进行明细核算。 “制造费用”科目核算企业为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按不同的车间、部门设置明细账,明细账用多栏式按费用项目内容设专栏进行明细核算。 基本生产发生的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费用,按成本项目借记“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贷记有关科目。账务处理: 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 贷:原材料—直接材料 应付工资 辅助生产发生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费用,按成本项目借记“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贷记有关科目。账务处理: 借: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 贷:原材料—直接材料 应付工资 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借记“制造费用”,贷记有关科目。账务处理: 借:制造费用 贷:原材料(银行存款、累计折旧等) 月终,制造费用分配给成本核算对象时,账务处理: 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 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 贷:制造费用 “制造费用”科目月末无余额。 二、制造成本的审查要点 审查制造成本,应通过“生产成本”、“制造费用”明细账归集的内容、分配的方法,获取经济业务中的原始记录、单据、记账凭证,采用核对法、审阅法、复算法进行审查。审查要点如下: ⒈审查费用发生内容的真实性、合法性。有无虚假成本,有无非生产性费用和扩大成本列支范围等挤占成本的现象; ⒉跨期摊销费用,是否按权责发生制原则记入当期成本,有无人为调节利润的情况; ⒊费用归集和分配的方式是否正确。有无未按规定将制造费用在不同产品之间分配的情况; ⒋在产品成本计算方法是否准确。有无任意改变方法少记或多记产成品成本及利用保留在产品成本,人为多计算或少计算产品成本,从而调节利润的情况; ⒌会计处理是否恰当,有无影响当期成本情况。

实际成本法下

实际成本法下,款项已经支付,但材料尚未收到时应该通过“在途物资”核算,在计划成本法下,应该通 过“材料采购”来核算。 题考核销售商品的核算。运输费、装卸费应该记入“销售费用”,不影响收入确认的金额。 企业所有者权益总额=180-60=120万元。企业偿还负债25万元,资产和负债同时减少,不影响所有者权益,因此,企业所有者权益总额为120万元。 盘盈的固定资产作为前期差错处理,计入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不计入营业外收入中。 转账凭证不涉及银行存款,不登记银行存款日记账,库存现金收款凭证应该登记现金日记账,银行对账单只起对账作用,不作为登记账簿的依据。 银行存款日记账是根据()逐日逐笔登记的。【银行存款收、付款凭证】 某企业2009年12月1日购入一台设备,入账价值180万元,预计使用5年,预计净残值12万元,按年 数总和法计算折旧。该设备2010年计提的折旧额为()万元。【】 该设备应从2010年1月1日起开始计提折旧,2010年计提的折旧额为(180-12)×5/15==56(万元),则答案应该选C。 某企业应付账款总分类科目期初余额为贷方10 000元,明细账分别为:甲、乙、丙三厂。其中:甲厂贷 方4 000元,乙厂贷方3 500元,本期又向丙厂购入原材料一批货款2 000元,款未付。则应付账款科目 丙厂明细科目的期末余额为()。【】 本题考核总分类账与明细分类账的平行登记。应付账款科目丙厂明细科目的期末余额=该明细科目期初余 额(10 000-4 000-3 500)+2 000=2 500+2 000=4500(贷方)。 某公司年初未分配利润为借方余额400万元,本年实现净利润700万元。若按10%计提法定盈余公积,则 本年应提取的法定盈余公积为()万元。【】 净利润需补亏后再提取盈余公积,本年提取法定盈余公积的基数=-400+700=300(万元),因此提取的法 定盈余公积=300×10%=30(万元)。 企业按季计提银行借款利息时,应贷记(应付利息)科目核算。 在三栏式账户的余额栏前,未印明余额方向的,在余额栏内登记负数余额。 购建固定资产专门借入的款项,所发生的利息,在所购建的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之前发生的,应 当在发生时予以资本化,计入相应的固定资产成本,在所购建的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后发生的, 应当与发生当期确认为当期的财务费用。

实际成本法、计划成本法与标准成本法有什么本质的区别(汇编)

精品文档 通常来讲,存货发出时有两种成本计价方式:实际成本计价法和计划成本计价法。前者又包括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法、个别计价法等五种计价方法,后者包括计划成本法、毛利率法和零售价法。 计划成本法的优点是:可以简化会计处理工作,有利于考核采购部门的业绩。计划成本法是指企业存货的收入、发出和结余均按预先制定的计划成本计价,同时另设“材料成本差异”科目,作为计划成本和实际成本联系的纽带,用来登记实际成本和计划成本的差额,同时计划成本法下存货的总分类和明细分类核算均按计划成本计价。因此这种方法适用于存货品种繁多、收发频繁的企业。如果企业的自制半成品、产成品品种繁多的,或者在管理上需要分别核算其计划成本和成本差异的,也可采用计划成本法核算。虽然计划成本的高低可通过材料成本差异调整为实际成本,对发生和结存存货的实际成本并无影响,但如果计划成本脱离实际成本太多,则无法随时通过计划成本与实际成本的差异考核采购部门的成果。所以在制定计划成本时,应尽可能使计划成本接近实际成本。可由企业的采购部门联合财会等有关部门参照同类存货以往实际成本,并根据物价涨幅等相关因素共同研究制定。当实际成本和计划成本发生重大差异时,应作调整。 然而,标准成本是根据比较周密精确的调查及技术经济分析后测定的一种产品预计成本。一般在企业中可按零部件及生产阶段的不同分别对直接材料费用、直接人工费用和制造费用进行测定。标准成本的制订可根据所依据的生产经营条件的不同分为理想标准成本(理论上达到最完善的生产经营条件的应达到的标准成本水平)、正常标准成本等。标准成本法要发挥优势的一个前提就是: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差异小,或者差异在一个可以接受的范围内波动。如果差异波动很大,则标准成本的有点根本无从谈起。根据管理的需要来选择成本方法。 企业选择何种成本核算方法,是与企业所处的行业,企业的运作特点相关的。比如,企业是PC制造,由于零部件产品价格呈现不断下降趋势,采用标准成本可能需要不断调整零部件价格。以农业产品为原料的企业,由于农产品的价格波动一般都很大,所以,也不适于采用标准成本法。 从销售端来说:如果企业是面向库存生产,不需要每个订单都报价,则对事前成本计划不急迫,真正的成本控制不一定是要从成本信息上去控制,从生产统计数据上控制就可以了。如果是按照订单生产,则适合需要采用标准成本法,以便于对外的产品报价。 实际上,无论选择何种成本核算方法,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把成本核算准确,如果成本无法做得准确,一切的优势都是无从谈起。从这一点来说,实际成本核算方法比标准成本法更有优势。对于标准成本法所说的控制:可以从消耗数量上控制,对各种物料实际消耗数量进行分析。不一定通过成本信息来控制。 标准成本核算体系包括两个方面:标准价格、标准用量。企业在实际中可以采用实际价格和标准用量。这个叫做实际成本法还是标准成本法?好像都不是,有另外一个说法,叫做定额成本法。如果根据实际价格、实际用量去计算成本,则是完全的实际成本法。在实施作业成 精品文档

(完整版)材料采购业务按实际成本法的核算习题

材料采购业务按实际成本法的核算 一、单选题 1.材料按实际成本计价核算时,“原材料”账户的借方和贷方登记的均为()。 A.材料的实际成本 B.材料的计划成本 C.材料的估计成本 D.材料的重置成本 2.企业可采用直接计入方式计入相应材料的采购成本的内容有()。 A.材料的买价和市内运杂费 B.材料的买价和能够直接分清受益对象的采购费用 C.材料的买价和不能够直接分清受益对象的采购费用 D.材料的买价和材料采购人员的差旅费 3.“应付票据”账户属于企业的()。 A.资产类账户 B.负债类账户 C.收入类账户 D.费用类账户 二、多选题 1.企业在材料采购过程中的经济业务内容主要有()。 A.从供应单位购进各种材料物资 B.支付材料的买价和各种采购费用 C.办理材料的验收入库手续 D.办理材料的领用手续 E.计算材料采购成本 2.材料采购成本包括()。 A.买价 B.运输费 C.包装费 D.入库前的挑选整理费 E.采购人员的差旅费 3.材料按实际成本计价的核算方法主要适用于以下类型的企业,其特点是()。 A.规模比较大 B.规模比较小 C.材料收发业务比较频繁 D.材料收发业务不很频繁 E.材料品种比较多 4.材料采购成本计算工作的主要内容是()。 A.确定一定品种或类别的材料作为计算对象 B.归集材料采购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费用 C.分配材料采购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费用 D.计算并确定各种材料采购的总成本 E.计算并确定各种材料采购的单位成本 三、业务题。目的:练习实际成本法下材料采购业务的核算。 资料:A公司7月份发生下列物资采购业务: 1.购入甲材料6 000千克,单价8元,增值税税率17%,价税款未付。 2.用银行存款2 722元支付上述甲材料外地运杂费。 3.购入乙材料 7 200千克,单价10元,增值税税率17%,价税款均通过银行付清。 4.购进丙材料2 800千克,含税单价9.36元,丁材料10 000千克,含税单价5.85元,税率17%,款项均已通过银行付清, 5.供应单位代垫乙、丙、丁材料外地运费共3300元(共同性运杂费按采购重量分配)。 6.用银行存款10000元预付订购材料款。 7.以前月份已预付款100 000元的A材料本月到货,并验收入库,价税款合计117 000元,增值税税率为17%,用银行存款补付尾款。

成本核算最基本的方法

成本核算最基本的方法 一、品种法 (1)定义 以产品品种作为成本计算对象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 (2)成本对象 品种法的成本计算对象为:产品品种。实际工作中,可以将“品种法”之下的成本对象变通应用为:产品类别、产品品种、产品品种规格。 (3)计算方法及要点 品种法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要点为:以“品种”为对象开设生产成本明细账、成本计算单;成本计算期一般采用“会计期间”; 以“品种”为对象归集和分配费用;以“品种”为主要对象进行成本分析。 (4)适用范围 品种法适合于大批大量、单步骤生产的企业。如发电、采掘业、管理上只要求考核最终产品的企业。 二、分批法 (1)定义 以产品批别作为成本计算对象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 (2)成本对象 产品的“批”。分批法是一种很广义的成本计算方法,在实际工作中,有“批号”、“批次”的定义。可以按照下列方式确定成本对象:产品品种、存货核算中分批实际计价法下的“批”、生产批次、制药等企业的产品“批号”、客户订单——即按照客户订单计算成本的方法、其他企业需要并自定义的“批”

(3)计算方法及要点 品种法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要点为:以“批号”、“批次”为成本计算对象开设生产成本明细账、成本计算单。成本计算期一般采用“工期”,一般不存在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分配。若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在产品间分配采用定额法。 (4)适用范围 单件、小批生产企业、按照客户定单组织生产的企业——因而也称“订单法” 三、分步法 (1)定义 以产品生产阶段、“步骤”作为成本计算对象,计算成本的一种方法。 (2)成本对象 分步法下的“步”同样是广义的,在实际工作中有丰富的、灵活多样的具体内涵和应用方式,分步法下之“步”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定义为下列“步”含义:部门——即计算考核“部门成本”、车间、工序、特定的生产、加工阶段、工作中心,上述情况的随意组合。 (3)计算方法及要点 较之其他方法,分步法在具体成本计算方式方法上很有不同,这主要是因为它按照生产加工阶段、步骤计算成本所导致的。 在分步法下,有下列一系列特定的计算流程、方法和含义,分步法成本核算一般有如下要点:按照“步”作为成本计算对象、归集费用、计算成本、成本计算期一般采用“会计期间”法、期末往往存在本期完工产品、期末在产品,需要采用一定的方法分配生产费用。 (4)适用范围:大批大量多步骤多阶段生产的企业;管理上要求按照生产阶段、步骤、车间计算成本;冶金、纺织、造纸企业、其他一些大批大量流水生产的企业等。 四、分类法

工业企业成本核算方法

工业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分为供应、生产、销售三大环节,其中生产环节为组织产品生产所发生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按产品对象形成产品生产成本,即为制造成本。产品制造成本核算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到产品销售成本结转的正确性,进而影响当期的会计利润和应纳税所得额。因此,对制造成本的审查应作为企业所得税纳税审查的重点。 一、制造成本的会计核算 制造成本通过“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科目进行核算。“生产成本”科目核算企业进行工业性生产所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包括生产各种产成品、自制半成品、自制材料、自制工具以及自制设备等所发生的各项费用;该科目设置“基本生产成本”和“辅助生产成本”两个二级科目。“基本生产成本”二级科目核算企业为完成主要生产目的而进行的产品生产发生的费用,用于计算基本生产的产品成本;“辅助生产成本”二级科目核算企业为基本生产及其他服务而进行的产品生产和劳务供应发生的费用,用于计算辅助生产产品和劳务成本。该科目按成本核算对象设明细账,明细账用多栏式账页按成本项目设专栏进行明细核算。 “制造费用”科目核算企业为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按不同的车间、部门设置明细账,明细账用多栏式按费用项目内容设专栏进行明细核算。 基本生产发生的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费用,按成本项目借记“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贷记有关科目。账务处理: 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 贷:原材料—直接材料 应付工资 生产发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费,按成本项目借记“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贷记有关科目。账务处理: 借: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 贷:原材料—直接材料 应付工资 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借记“制造费用”,贷记有关科目。账务处理: 借:制造费用 贷:原材料(银行存款、累计折旧等) 月终,制造费用分配给成本核算对象时,账务处理: 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