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便秘的相关知识

便秘的相关知识

便秘的相关知识

粗质蔬菜和水果,适量食用粗糙多渣的杂粮,如标准粉、糙米、山芋、绿豆、凉粉、薯类、玉米、燕麦片等;多食各种新鲜瓜果和蔬菜,尤其是西瓜、香蕉、梨、苹果、苦瓜、黄瓜、荸荠、白菜、芹菜、丝瓜、黄花菜等;

适当吃一些富含油脂类的干果,如松子、芝麻、核桃仁、花生等;凉开水、蜂蜜等也有助于排便;少吃肉类和动物内脏等高蛋白、高胆固醇食物,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

引起便秘的原因4、其他疾病的影响:大肠肛门病变及其他疾病等。

引起便秘的原因5、身体水分损失过多:过多大量出汗、呕吐、腹泻、失血及发热等均可使身体水分过度损失,代偿性引起粪便干结。

中草药合理用药培训试题及答案

中草药合理用药培训试题 科室姓名分数 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最佳答案(每题5分,共100分) 1?五行中“水”的特性是() A.炎上 B.变革 C.曲直 D.润下 2.化生血液的最基本物质是() A.水谷精微 B.津液 C.精 D.元气 3?下列哪项不是津液() A.胃液 B.血液 C.肠液 D.泪液 4?当人安静时,血主要归藏于() A.心 B.肝 C.脾 D.肺 5?肺主通调水道功能主要依赖于() A.肺主气 B.肺主皮毛 C.肺司呼吸 D.肺主宣降 6.七情致病导致“血随气逆”者多为() A.怒 B.思 C.恐 D.惊 7?内湿的产生与哪一脏关系最密切() A.肾 B.肝 C.肺 D.脾 8?理中丸与小健中汤均能温中补虚,但其中理中丸并能() A.合理缓急 B.降逆止呕 C.健脾燥湿 D.甘温除热 9?龙胆泻肝汤组成药物中无() A.泽泻 B.车前子 C.木通 D.滑石 10.滋阴疏肝法的代表方是() A.逍遥散 B.一贯煎 C.六味地黄丸 D.大补阴丸 11.生脉散中配用五味子的作用是() A.敛阴止汗 B.敛肺止咳 C.收涩止泻 D.敛心安神 12.气虚发热症,治易首选() A.当归补血汤 B.四君子汤 C.小健中汤 D.补中益气汤 13.四逆散主治四逆证是因() A.阳衰阴盛 B.血虚寒厥 C.阳明腑实 D.阳气内郁 14.下列除哪一项外,均属四物汤组成中的药物() A.熟地 B.白芍 C.首乌 D.川芎 15.下列除哪一项外,均为清热剂的作用特点() A.解毒 B.泻火 C.凉血D滋阴 16.川芎茶调散的功效是() A疏风止痛B.散寒止痛C.通络止痛D舒肝止痛 17.温脾汤组成药物中无() A.大黄 B.附子 C.甘草 D.细辛 18.清热的方剂煎药法宜() A.武火急煎 B.武火久煎 C.文火急煎 D.文火久煎

慢性功能性便秘治疗药物临床试验设计和评价的考虑

发布日期20121226 栏目化药药物评价>>临床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 标题慢性功能性便秘治疗药物临床试验设计和评价的考虑 作者谢松梅卓宏 部门化药临床二部 正文内容 化药临床二部谢松梅卓宏 1、疾病背景 便秘是一种世界性的常见病和慢性病。对某些患者群体,如老年人,便秘是一个严重的健康问题。慢性便秘的病因,发病机制复杂,至今未完全阐明。据统 计,西方国家中发病率为2%-27%[1-3],我国发病率为3-17%[4]。其中老年人和女 性的发病率较高。由于部分患者并不寻求医疗帮助,其实际患病率可能更高。 多项流行病学研究显示,慢性便秘虽不危及生命,但它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5], 还增加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的致死率,增加乳腺癌的发病危险性,长期便秘 还与大肠癌的发病密切相关。由此,慢性便秘的治疗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并已成为临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功能性便秘的临床表现主要以持续性排便困难或排便有不尽感和/或排便次数减少(每3-4天1次或更少)为特征。该病有两种病理生理学机制,即:传 输障碍和排便障碍。两者本质上不同,但存在重叠,前者可能继发于后者,后

者有时也继发于前者[6]。根据导致便秘的肠道及肛门直肠功能和动力特点,将便秘分为3型,即慢传输型便秘(slow transit constipation,STC),出口梗阻型便秘(out let obstructive constipation,OOC)和混合型便秘(MIX)。 2、可供选择的治疗手段 2.1已上市常用治疗药物 目前,常规用于慢性便秘的药物主要有轻泻剂(容积性、渗透性、刺激性)、促动力剂、膳食纤维及纤维制剂几大类。这些药物通过不同的机制达到排便的目的,但都存在不同方面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问题,如:长期应用刺激性泻药可造成便秘的顽固性和复杂性,而且长此以往可能造成泻药结肠、肠道黑病变等;促动力药西沙必利由于其带来的心血管安全性问题已退出市场;膳食纤维/纤维制剂对于不同严重程度的便秘患者症状的改善作用尚未被一致认可。 一项基于证据的研究对目前临床常用便秘治疗手段的证据等级和推荐水平进行了调研和分析[7],具体结果如下表所示: 便秘治疗的循证医学基础

慢性功能性便秘的诊疗进展

慢性功能性便秘的诊疗进展 慢性功能性便秘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主要是指排便次数减少、粪便量减少、粪便干结、排便费力等。必须结合粪便的性状、本人平时排便习惯和排便有无困难作出有无便秘的判断。如超过6个月即为慢性便秘。西医学将功能性便秘分为慢传输型、出口梗阻型、混合型三种。便秘的病因是复杂的,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各种证候可相兼出现,或互相转化。辨证应以虚实为纲,阴阳气血为目。其病位在大肠,病机与脾胃肺肝肾有关。西医疾病分型与中医辨证分型有其内在规律可循,但因为疾病本身的多变性和复杂性,故不能拘泥于此。治疗时应审证求因,审因论治。 标签:功能性便秘;诊疗;进展;生物反馈 慢性功能性便秘[1](Chronic Functional Constipation,CFC)是指排便的生理机能发生了失调或者紊乱,可由多种因素引起,最终导致不能按时把粪便排出体外,持续时间超过 6 个月。对于慢性功能性便秘的分类方法,目前国内外基本上一致[2],在临床上,功能性便秘可分为慢传输型便秘(STC)、功能性出口梗阻型便秘(FOOC)和混合型便秘(CSOC)。据统计,其中STC约占功能性便秘的37.5%~45.5%。 1 病因病机 西医认为导致慢性功能性便秘的原因很多,主要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 1.1精神神经因素[3]。排便动作是经过感受器感受,神经传导冲动,中枢神经处理冲动,再反馈到参与排便的肌肉。由于排便感受器分布在直肠下段,人可以有意识的使直肠排便反射消失,暂不排便。北京地区[4]30~39岁组的便秘人群中,由于精神紧张、工作疲劳引起的高达38.1%。 1.2胃肠道运动缓慢、缺乏动力。由于缺乏维生素B,胃肠道蠕动会受到影响,各种因素引起的甲状腺机能减退也可能会影响到整个胃肠道的蠕动,从而形成便秘。老年人[5]因全身肌肉张力减退,肠道蠕动减慢、动力缺乏,导致便秘。 1.3肠道所受刺激不足、肠壁反应性减弱。饮食过少,饮食结构不合理,产生的粪便量过少,对肠道的刺激不足,不易产生排便反射,形成便秘。 1.4其他因素。包括不良的生活习惯,生活饮食不规律,以及药物引起的便秘。 2 诊断标准 1994年发表的题为“功能性胃肠病:诊断、病理生理学和治疗,一项全球共识”的文章,这就是我们现在说的Rome I标准[6]。1999年在罗马对Rome I标准

47例老年便秘患者相关因素分析及防治措施

47例老年便秘患者相关因素分析及防治措施 发表时间:2013-06-07T17:07:01.653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第11期供稿作者:季东郭春花[导读] 临床泻药有很多种,但刺激性泻药不宜常用,以免影响正常排便反射而出现习惯性便秘。 季东郭春花(山东省惠民县人民医院 251712)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老年便秘患者的病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2011年8月我科收治的47例老年便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老年人便秘与生理因素、饮食习惯、缺乏锻炼、疾病及精神心理因素等有关;同时对发生便秘的老年患者给予相应的干预措施和健康预防指导。结论加强对老年患者便秘的重视,并给予个体化的、针对性的、综合性的干预措施可降低老年患者便秘的发生率,同时减少因便秘带来的各种并发症和不良后果,对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老年人便秘相关因素分析防治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2-0102-02 便秘是指大便秘结不通、排便时间延长或虽有便意却排便困难,常表现为便意少、排便次数减少、排便困难、费力、排便不畅[1]。便秘是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种症状,可发生在不同年龄,也是老年住院患者常见的症状;因其可引起老年人腹痛、腹胀、食欲不振、肠梗阻、甚至烦躁,严重的会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事件发生[2]。本文笔者对我科收治的47例老年便秘患者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47例患者中,男31例、女16例;年龄61~90岁,平均年龄75.5岁。本组所有病例均符合目前国际上较为统一的慢性便秘罗马Ⅱ诊断标准[3]:①便秘症状在3个月以上,排除器质性病变并具备下列2个或2个以上条件;②自发性排便次数每周<3次;③ 1/4以上时间有排便困难;④1/4以上时间粪便较硬呈“硬球状”;⑤ 1/4以上时间排便需用手协助。 2. 相关因素分析及防治措施 2.1 老年患者便秘的相关因素: 2.1.1 生理因素:老年人胃肠功能减弱,容易发生便秘。随着年龄增大,消化机能差及肠管收缩功能不断减弱,致使粪便在肠道通过时间长,过多的水分被吸收使粪便不能被充分软化而引起便秘。 2.1.2 饮食习惯:老年人因味觉功能下降或因牙齿缺失致咀嚼困难,只能吃过于精细的食物,很少吃粗纤维食物,导致食物残渣相对减少,因不能有效的刺激肠蠕动从而引发便秘。 2.1.3 缺乏锻炼:室外活动减少,特别是老年人由于心血管、骨骼、神经系统等的衰退,使肢体活动受限、甚至卧床不能下地活动,致肠蠕动减弱导致排便困难。 2.1.4 疾病的影响:老年人大多伴有多种老年性疾病,因各种疾病导致其内分泌紊乱及神经系统功能失调,而致其无力排便或排便有恐惧感,有意抑制排便引起的便秘。 2.1.5 精神心理因素:患抑郁、焦虑、强迫观念等心理障碍者易出现便秘,有资料显示,焦虑、紧张、忧郁等负性情绪可引起盆底肌群的紧张度的增强,从而引起排便肌肉不协调运动导致便秘[4]。 2.1.6 忽视便秘信号:老年人因受客观环境因素的影响,当出现便意时容易进行克制和忍耐,而不立即排便,久而久之会使排便反射逐渐消失,导致便秘[5]。 2.1.7 医源性因素:①药物性因素:老年人因常服用镇静剂、铁剂、钙剂、氢氧化钠等药物可导致便秘;②手术后及长期卧床,可引起排便动力、排便反射减弱或抑制而发生便秘。 2.2 防治措施: 2.2.1 健康教育:虽然老年人容易发生便秘,但要让其充分认识到保持大便通畅的重要性,因便秘是可以预防的。根据患者个体差异给予相应的措施,嘱其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可增加排便肌力量和协调性;大便时取坐位,站起时要缓慢;有便意时不要人为的克制和忍耐。同时对患者和家属进行指导,及时处理便秘,避免引发疾病,发生意外。嘱应多与人沟通,以增强其信心,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消除恐惧焦虑心理。 2.2.2 正确的饮食:饮食上应避免生冷、煎炒及辛辣刺激性食物,增加食物的花样、种类,多食富含维生素的新鲜蔬菜、水果及含有粗纤维的糙米、玉米等食物,以增加肠蠕动;同时要养成多饮水的好习惯,每日清晨空腹和睡前饮温开水300 mL~500 mL,每天最好喝6~8杯水,以保证机体有足够水分润肠软便。 2.2.3 适量运动:坚持一定量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不仅能增强体质,保持体力和精力,同时可增加食欲和肠蠕动,可有效预防便秘的发生。每日行肛周舒缩运动,以增加肛门外括约肌、耻骨直肠肌和肛提肌的随意收缩能力,保持排便通畅。 2.2.4 按摩腹部:患者平卧做腹部按摩,以右手平放在患者腹部,顺时针按摩腹部,手掌按压的力量以能耐受为度,由轻到重,稳定而持续;每次15 min,早晚各1 次。 2.2.5 合理用药:发现便秘后不乱服泻药和灌肠,应给予正规治疗及用药。临床泻药有很多种,但刺激性泻药不宜常用,以免影响正常排便反射而出现习惯性便秘。 3. 小结 随着老年人生理机能的减退、饮食习惯不合理、疾病卧床、药物因素以及各种精神因素刺激等引起的便秘;笔者对本组47例老年便秘患者给予个体化的、针对性的、综合性的干预措施,使其便秘症状得到缓解,同时因便秘带来的不适感消除,对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陈杏杏.谢小芬.刘玉蓉.老年住院患者便秘相关因素的研究.医学信息?临床医学,2011.9.24(9):72~73. [2] 赵敏.蔺大明.尹艳. 个体化护理指导对老年功能性便秘患者临床症状的影响[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0.14(22): 66~67. [3] 周萍.148例老年便秘病人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对策.家庭护士.2008.7.6(7):1746~1747.

合理用药知识

合理用药知识宣传 1、怎样用药才适当? (1)适当的药物。根据身体状况,选择最为适当的药物。 (2)适当的剂量。严格遵照医嘱或说明书规定的剂量服药。 (3)适当的时间。有的药物需要饭前服用,有的需要饭后服用,有的要在两餐之间服用。如果不遵守服用方法,随意服用,就会影响效果或对胃造成刺激。(4)适当的途径。患者适合用口服的药物,就尽量不要采用静脉给药。现在提倡一种序贯疗法,即输液控制症状之后,改换口服药物进行巩固治疗。 (5)适当的病人。同样一种病发生在两个人身上,由于个体间的差异,即使使用同一种药物,也要进行全面权衡,一个治疗方案不可能适用于所有的人。(6)适当的疗程。延长给药时间,容易产生蓄积中毒、细菌耐药性、药物依赖性等不良反应的现象,而症状一得到控制就停药,往往又不能彻底治愈疾病。只有把握好周期,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7)适当的治疗目标。病人往往希望药到病除,彻底根治,或者不切实际要求使用没有毒副作用的药物。医患双方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积极、正确、客观的态度,达成共识。 2、“五先五后”的用药原则 (1)先用食疗后用药。例如喝姜片红糖水可治疗风寒性感冒,便秘可食菠菜粥。食疗后不见好转,可考虑用理疗、按摩、针灸等方法,最后再用药治疗。(2)先用中药后用西药。中药多属于天然药物,其毒性及副作用一般比西药要小的多,除非是使用西药确有特效。一般情况下,最好是先服中药。 (3)先以外用后用内服。为减少药物对肌体的毒害,能用外用药治疗的疾病,比如皮肤病、牙龈炎、扭伤等外敷外用药解毒、消肿,最好不用内服消炎药。(4)先用内服后用注射。有些老年人一有病就想注射针剂,以为用注射来得快,其实不然。药剂通过血液、血管壁流向全身,最后进入心脏,直接危机血管壁和心脏。因此,能用内服药使疾病缓解的,就不必用注射剂。 (5)先用成药后用新药。近年来,新药不断涌现,一般说来他们在某一方面有独特的疗效,但由于应用时间短,其缺点和毒副作用,尤其是远期副作用还没

内科验方-便秘

便 秘 粪便在肠腔滞留过久,大量水分被肠壁吸收,致使粪便干燥、坚硬,不易排出,称为便秘。便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①因腹肌、肛提 肌衰弱排便动力降低、结肠痉挛(其症状为腹泻与便秘交替)、进食过 少、水分缺乏等原因引起的便秘,叫功能性便秘;②因患部分性肠梗阻,或其他病变,或因铅、砷、汞等中毒,致使肠蠕动减弱引起的便秘,叫器质性便秘。一般说来,短期便秘对人体的影响不大,但便秘长期得不到纠正,直肠内的有害物质不能及时排除,就会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由于这些影响是逐渐产生的,不容易立即引起重视,发现后再治疗时已是积习难返。有些人不把便秘当回事,其实,便秘可以引起早衰、营养不良、肥胖、肠癌及某些精神障碍等疾病。老年人便秘还会诱发和加重心绞痛、脑出血、肺气肿、痔疮、肛裂等病症。 【处方组成】黄芪30克,金银花、白芍、麻仁、肉苁蓉、当归各20克,威灵仙15克,厚朴、酒大黄各7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服。酒大黄不后下,大便调顺后 再停药。 【功效主治】益气养液,润肠导滞。主治老年虚证便秘。 【加减】大便连日得畅者,可减免酒大黄;便燥严重者,加玄明粉3~5克冲入;气虚重者,加党参20克;腹胀重者,加木香10克;腰腿酸软者,加杜仲10

克,牛膝10~15克。病例验证 张某,男,81岁,原患糖尿病及冠心病、心房纤颤多年,现两病均较稳定,但苦于大便干燥不畅,数日一行,腹满而痛,先时用麻仁润肠丸等尚有效,近数月亦不起作用。如用泻药则引起便泻不止,虚惫气短,痛苦万状。诊脉弦大,涩而少力,代止不匀。舌嫩而赤,苔黄浊不匀,证属气血阴液俱不足,燥热蕴蓄六腑,宜标本兼治,于补气养血益阴药中,辅以清降之品。以此方加玄明粉3克,服药后大便得下,且下后腹中舒泰,气力精神转佳。减去玄明粉连服此方月余,大便每1~2日一行,很正常,糖尿病及心脏病较前好转,诊脉仍代止,但已较 前柔和有力,舌苔亦渐趋正常。以此方改配丸剂,用以巩固疗效,两月后停药病愈。 【处方组成】生白术90克,生地黄60克,升麻3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功效主治】便秘。病例验证 李某,38岁。患便秘半年,用本方治疗,服药1剂,不到4小时,一阵肠鸣,矢气 频传,大便豁然而下,又继服20剂获得痊愈。至今3年,未曾复发。 【处方组成】白术30克,枳实15克。 白术 【用法用量】将上药水煎3次后合并药液,分早、中、晚3次服,每日1剂。5剂为1个疗程。 【功效主治】便秘。病例验证 用此方治疗便秘患者144例,均获治愈,其中,用药1个疗程治愈者101例;2个疗程治愈者33

中药的安全性及合理用药

中药的安全性及合理应用 食品、药品安全关系国计民生,关系大众百姓的生活健康及生命安全,中药安全性是国外备受关注的敏感话题,今年的“何首乌肝毒性事件”再一次激起了有关中药安全性的舆论波澜,9月香港《凤凰周刊》一则报道《大陆中草药肝损害调查》,将中药不良反应这一话题再次置于聚光灯下,大家对中药安全性的担心和疑惑不容置否,中药的“安全有效”何在?下面我们一起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中药的安全性和不良反应,我们该如何科学合理使用中药。 1国外重大中药不良反应事件回顾 1.1 “马兜铃酸事件” :993年,比利时学者首次报道,部分女性服用了含广防己的减肥药“苗条丸”后,出现慢性肾功能衰竭,并确认广防己中的“马兜铃酸”是罪魁祸首。2000年6月,美国权威临床医学杂志发表了一篇“泌尿系统 癌症与服用中药(广防己)有关”的研究报告。此后,美国(FDA)及欧洲很多下令停止一切已知含有和怀疑含有马兜铃酸的原料和成品的进口、制造和销售。 2003年2月,国众多媒体发布了“龙胆泻肝丸有可能导致尿毒症”的消息。龙胆泻肝丸处方:龙胆、木通、柴等,用于治疗高血压、急性结膜炎、中耳炎、急性胆囊炎、急性盆腔炎、尿路感染等,主要原因是处方含关木通具有“肾毒性”,此后,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取消了关木通、广防己、青木香等含马兜铃酸药材的药用标准。 1.2英国千柏鼻炎片事件一2004年,在英国市场销售的“千柏鼻炎片”,主要含千里光、麻黄、决明子等,治疗急慢性鼻炎、鼻窦炎等,由于含有千里光,含不饱和吡咯里西啶类生物碱,发现其对肝脏造成严重损害。 1.3复方芦荟胶囊事件一2006年,英国药物安全机构在一家药店里抽验检测一种名叫

中药部分合理用药练习题

村卫生室人员中药部分合理用药练习题请在每个试题五个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1.以下有关中成药的描述正确的是 A.大多数是单味药制剂 B.处方皆来源于经典古方 C.是中医药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D.皆可作为非处方药使用 E.全部按中药传统制备工艺进行 2. 中成药临床应用基本原则有 A.辨证用药 B.辨病辨证结合用药 C.剂型的选择,使用剂量的确定 D.合理选择给药途径 E.以上答案都是 3.中成药剂型种类繁多,有 A.固体制剂 B.半固体剂型 C.液体制剂 D. 气体剂型 E.以上都包括 4. 中成药散剂由药材或药材提取物经粉碎、均匀混合而成,不具有的特点是 A. 分散度大,不易潮解霉 B.颗粒小,容易分散,内服吸收、起效快 C.外用覆盖面积大,可发挥保护和收敛作用 D.制备简单,价格便宜 E.剂量易于控制,便于婴幼儿服用 5. 中成药颗粒剂具有以下特点 A.作用迅速 B.不必煎煮,方便 C.颗粒剂等同散剂 D.所有颗粒剂不适合糖尿病患者用药 E.含有辅料成分 6. 关于中成药胶囊剂描述不正确的是 A. 中成药胶囊剂有硬胶囊、软胶囊(胶丸)和肠溶胶囊之分。 B. 胶囊剂可掩盖药物不良气味,易于吞服。 C. 能达到定时、定位、缓释药物的目的。 D. 提高了药物的稳定性和生物利用度。 E.以上特点都不是。 7. 中成药丸剂由药材细粉或药材提取物加适宜粘合剂或其他辅料制成,具有以下特点 A.有蜜丸、水蜜丸、水丸、糊丸、蜡丸、浓缩丸等类型之分 B.蜜丸含蜜多,水蜜丸含水多 B.水丸崩解较蜜丸快,便于吸收。 C.糊丸多含毒性成分或药性剧烈成分,可达到缓释作用。 D.蜡丸含有毒性和刺激性较大药物,具有缓释、长效、肠溶效果。 E.浓缩丸服用剂量较小。 8. 不是胶剂的特点是 A.以动物的皮、骨、甲、角等为原料制备而成 B. 半固体状 C.内服制剂,多烊化兑服 D富含动物水解蛋白 E. 传统补益药 9.栓剂由药材提取物或药材细粉与适宜基质混合制成,以下描述不正确 A.供腔道给药 B.不经口服,对胃的刺激性小 C.既可产生全身作用,又可产生局部作用 D.对肝的毒副作用大 E.质量不稳定 10.以下不是丹剂的特点 A.由汞及某些矿物药,高温下烧炼制成 B.是结晶态化合物,如红升丹、白降丹 C. 毒性较强 D.性状稳定 E.内服、外用均可 11. 以下不是贴膏剂的特点 A. 药材提取物、药材、化学药物与适宜的基质制成 B. 供皮肤贴敷 C. 可产生局部或全身作用 D. 有外治和内治功能 E. 高温下烧炼制成 12. 以下不是涂膜剂的特点 A.可用于烧伤 B.作用时间长 C.用于鼻腔皮肤的药膜可起到全身作用 D.在创口可形成保护膜,可用于口腔科、眼科、耳鼻喉科及妇科等

专题笔谈功能性便秘的诊断和分型

专题笔谈功能性便秘的诊断和分型 临床消化病杂志 2013-10-09 分享 作者:北京协和医院方秀才柯美云 大部分慢性便秘患者为功能性疾病,功能性疾病引起的便秘包括功能性便秘(functional constipation,FC)、功能性排便障碍(functionaldefecation disorders,FDD)和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BS-C)。 诊断应首先排除器质性疾病、代谢性疾病和药物因素导致的便秘,FC的诊断要符合罗马Ⅲ功能性便秘的诊断标准,FDD的诊断要求在符合功能性便秘诊断的基础上有排便障碍的客观证据,IBS-C的诊断要符合IBS的诊断和分型标准:对排除器质性疾病的“度”的拿捏取决于患者的年龄、便秘症状的程度和伴随症状、是否有警报征象、拟诊疾病、既住接受检查的情况以及患者对疾病的担心程度,还耍考虑到患者对进一步检查的耐受程度和经济负担。医生根据个人经验作出清晰的判断量得尤为重要。可以说,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对拟诊为功能性疾病的便秘患者,相当一部分不需要进一步的辅助检查,不需要每年复查一次结肠镜或结肠造影。对诊断为功能性疾病的便秘患者,要明确告知他们随诊注意事项,注意对警报征象的监测,警惕在功能性疾病的基础上新发肿瘤和炎症性肠病等。 功能性便秘可以和结直肠盆底的形态改变并存,且从便秘症状的具体表现、病程和疾病发展情况,根难区别孰因孰果,如不协调性排便和直肠前突。因此,对存在结肠冗长、直肠前突、内套叠、直肠脱垂和盆底下降等形态改变的患者,如有结肠传输延缓、肛门直肠排便功能异常的证据,应同时诊断功能性便秘和形态改变。在沿用出口梗阻型便秘的同时,建议具体描述患者功能和形态改变。这样的诊断,也有利于从全面的角度有效治疗便秘,如以单纯手术治疗直肠前突,不纠正不协调性排便,便秘难以得到根本的改善,术后直肠前突也势必复发。根据功能性便秘患者肠道动力和肛门直肠功能改变的特点将功能性便秘分为3型: ①以结肠传输延缓为主要表现的功能性便秘,主要症状为排便次数减少、粪便干硬、捧便费力。此型便秘即为慢传输型便秘。 ②以排便障碍为表现的功能性便秘,主要症状为排便费力,排便时肛门直肠堵塞感,排便费时,需要手法帮助排便,排便不尽感等,即功能性排便障碍。此型便秘既往称之为出口梗阻型便秘。罗马Ⅲ:功能性胃肠病,将此型便秘归入功能性肛门直肠病中,强调其诊断应在符合功能性便秘的基础上有肛门直肠排便功能异常的客观证据(表2),并进一步分为不协调性排便和直肠推进力不足2个亚型。不协调性排便是指在试图排便过程中,盆底肌不协调性收缩成括约肌基础静息压松弛率小于20%,但有足够的推进力。直肠推进力不足是指在试图排便过程中,直肠推进力不足,伴或不伴盆底不协调性收缩/栝钓肌基础静患压松弛率小于20%。 ③混合型:同时存在结肠传输延缓和肛门直肠排便功能异常引起便秘的证据。 在临床实际工作中,有相当部分慢性便秘患者被诊断为FC,但没有接受结肠和肛门直肠功能评估检查,其FC诊断属于“广义的功能性便秘’范畴,而明确有结肠传输延缓的FC属于“狭义的功能性便秘”,即慢传输型便秘。FDD与出口梗阻性便秘也并非同义词,后者包括了除FDD以外,肛门直肠和盆底形态改变所引起的便秘,如直肠前突、直肠内套叠,这些患者可以伴有或不伴有明显的肛门直肠排便功能的异常,也就是说引起“出口梗阻”的原因可以是功能性的(不协调性排便),也可以是形态改变所致(如直肠前突),或二者同时存在。表3可以帮助读者比较理解以上的内容。因此,不能强求以FDD取代出口梗阻性便秘一词。

特殊人群慢性便秘的治疗策略(完整版)

特殊人群慢性便秘的治疗策略(完整版) 摘要 慢性便秘是门诊最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不仅损害患者的躯体健康,还会诱发精神心理异常、降低生命质量、增加个人和社会的医疗、经济负担。便秘的疗法包括生活习惯的改变、通便药物、益生菌、生物反馈、精神心理综合治疗等,效果因人而异。然而,一些特殊便秘人群的治疗方案的选择和搭配需要个体化制定,以增加疗效、减轻不良反应。 便秘是最常见的消化道症状之一。随着社会生活和环境变化,便秘患病率与日俱增。我国各年龄段成人慢性便秘患病率为16%~20%[1],并且患病率随年龄增长不断升高,60岁以上人群慢性便秘患病率可高达22%。患者多合并焦虑、抑郁、睡眠障碍等精神心理问题,生命质量降低。 按照慢性便秘诊治指南,便秘的治疗包括[2]:①调整生活方式:合理膳食、多饮水、多运动、建立良好的排便习惯;②药物治疗:通便药、促动力药、促分泌药、灌肠药和栓剂等;③精神心理治疗:针对合并精神心理障碍的患者;④生物反馈治疗;⑤手术治疗;⑥其他:包括益生菌、中医中药、神经刺激等。但是临床工作中,如何对特殊便秘人群合理用药?现针对6类特殊人群的便秘治疗进行综述。 一、老年人

1.病因: 随着年龄的增长,结肠肌间神经元总数、胆碱能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数目减少[3],神经元退行性改变。同时,结肠各段Cajal间质细胞(起搏细胞)数量随着年龄增加而减少[4],结肠传输减慢,缺乏便意,诱发慢传输型便秘。部分老年患者肛门直肠感觉功能受损,伴有直肠推进力不足、内脏下垂、盆底下降等等肛门括约肌松弛障碍[5],诱发排便障碍型便秘。另外,纤维素及水分摄入不足、活动量下降、合并多种慢性疾病、长期服用某些药物(如铁剂、钙剂、钙离子拮抗剂、利尿药、镇痛药等)均可导致便秘。 2.处理策略: 治疗诱发便秘的原发病,由药物引发的便秘予以调整用药或停药。生活习惯指导包括:养成每天定时排便习惯、补足水分及膳食纤维、适度运动、增加腹部按摩等。 经调整生活方式仍无法改善的便秘患者,可使用通便药物治疗,首选容积型泻药和渗透性泻药[2]。容积型泻药如小麦纤维素,可滞留粪便中的水分,增加粪便含水量和体积,服用时需要多喝水,安全性高。常用的渗透性泻药有聚乙二醇和乳果糖,药物在肠内形成高渗状态,吸收水分、刺激肠蠕动,不良反应较少。对严重便秘的老年患者,可间断适量服用刺激性泻药,如比沙可啶[6]。慢传输型老年便秘选用促动力药治疗时,要充分评估安全性,避免心血管不良反应[7];尽量选用高选择性五羟色胺4(5-HT4)受体

功能性肠病

功能性肠病(一)北京协和医院宋志强方秀才 功能性肠病(functional bowel disease,FBD)是一种症状源于中、下消化道的功能性胃肠病,在罗马Ⅲ标准中被分为肠易激综合征(IBS)、功能性腹胀、功能性便秘、功能性腹泻和非特异性功能性肠病五类,我们将分两期对此进行解读。 肠易激综合征 IBS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肠病,具有排便异常的特征,腹痛或腹部不适伴随排便或排便习惯的改变。IBS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患者症状迁延起伏,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IBS诊断 IBS的诊断标准(诊断前症状出现至少6个月,近3个月符合以下诊断标准) 反复发作的腹痛或腹部不适(腹部不适为难以用疼痛来形容的不适感),最近3个月内每月发作至少3天,伴有以下2项或2项以上: a 排便后症状改善; b 发作时伴有排便频率的改变; c 发作时伴粪便性状(外观)改变。 罗马Ⅲ标准强调IBS的首发症状须出现在诊断前至少6个月,且近3个月中每月至少3天有症状,旨在将慢性功能性肠病与一过性的肠道症状区别开,并强调需要对患者目前疾病的活动性进行处理。 鉴于IBS症状的发作性,罗马Ⅲ标准特别强调,在IBS的病理生理研究和临床药物试验中,对受试者的筛选要更加严格,应将腹痛或腹部不适的频率设定为每周至少2天。与其他功能性胃肠病患者一样,常规相关检查并未发现其存在能够解释IBS症状的结构或生化方面的异常。 IBS患者临床表现差异很大,排便异常可表现为腹泻、便秘或腹泻与便秘交替。以往的分型标准较为复杂。罗马Ⅲ专家委员会根据已有的研究资料,充分考虑到分型标准在实际应用中的可操作性,将分型标准简化为仅根据粪便性状来分型,粪便性状可参考布里斯托(Bristol)粪便性状量表(图1),其中1型和2型界定为便秘,6型和7型界定为腹泻。粪便性状反映了肠道传输时间。 根据表1的描述可将IBS分为便秘型(IBS-C)、腹泻型(IBS-D)、混合型(IBS-M)和不定型(IBS-U),并建议用交替型IBS (IBS-A)来特指腹泻型和便秘型亚型随时间而转换的患者。 罗马Ⅲ中还使用了一个清晰的二维图表示分型标准(图2)。IBS症状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即腹痛/腹部不适与排便相关。一般来说,通过仔细的病史询问和细致的系统体检可作出拟诊。中国《肠易激综合征诊断和治疗的共识意见》(2007,长沙)指出,当发现报警征象,如发热、体重下降、便血或黑便、贫血、腹部包块及其他不能用功能性疾病来解释的症状和体征时,应进行相关的检查以明确排除器质性疾病。此外,对被诊断的IBS患者要随诊。 IBS治疗 IBS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考虑与肠道动力改变、内脏感觉高敏、脑-肠调节功能异常、遗传和环境因素、感染后遗留的轻微炎症以及社会心理障碍等机制有关。治疗主要包括以下手段。

小儿功能性便秘与罗马Ⅲ标准

小儿功能性便秘与罗马Ⅲ标准 临床消化病杂志2007年第19卷第5期 功能性便秘指不是由器质性因素引起的便秘。健康婴儿和儿童的排便次数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减少,母乳喂养儿通常每天可达到12次,而很罕见的情况下为3~4周1次。在奶粉喂养儿生后第1周大便即可成形。这些婴儿排便时往往伴有疼痛,有发展为功能性便秘的倾向。生后第1周的新生儿平均排便次数通常为4次以上,而到4岁时减至每天1~2次。大约97%的婴幼儿每天排便次数从1岁时的3次降为4岁时的1次。早期或高强度的排便训练并不能提前控制排便, 18个月时大多数婴儿能部分控制排便,完全能控制排便的年龄则因人而异。到4岁时98%的健康儿童都能自行排便。与排便有关的问题占到小儿消化门诊病人数的25%。小儿便秘的发生率大致为013%~8% ,占儿科门诊病人的3%~5%。28%~50%便秘儿童有家族史,发病年龄高峰为2~4岁(相当于排便训练的年龄) 。罗马Ⅱ标准中小儿排便紊乱分为婴儿排便困难、功能性便秘、功能性粪滞留与非潴留性粪溺,但功能性便秘、功能性粪滞留在临床上难以区分,罗马Ⅲ标准统称为功能性便秘。功能性便秘占儿童便秘的90%以上,大约40%功能性便秘的患儿在生后第1年即有症状。 罗马Ⅲ标准中功能性便秘的诊断标准依年龄不同而有所不同。 4岁以下小儿功能性便秘的诊断标准:至少符合下列2项条件,并持续1个月。①每周排便2次或不到2次; ②能够自行排便后每周至少有1次大便失禁; ③有大量粪潴留史; ④排便疼痛或排便困难史;⑤直肠内有巨大的粪块; ⑥排出的粪便粗大以至于堵塞厕所。伴随的症状包括易激惹、食欲减退和/或早饱。一旦大量粪便排出,这些症状很快会消失。 临床评价:功能性便秘通过病史及体格检查就可作出诊断,不需做特别的化验。好发于3个阶段: (1)在婴儿期从乳汁喂养过渡到奶粉或添加固体辅食后,大便变得坚硬; (2)幼儿期要求排便训练时,他们试图控制排便但发现排便有疼痛; ( 3)幼儿园阶段在学校里尽量避免排便。如果医生能取得病儿和家长的配合可做直肠指检。功能性便秘时如强行进行直肠指检会引起病儿强烈的恐惧和不良的行为反应。当粪块周围的大便漏出,或盆底肌肉或肛门括约肌松驰时(无论在睡眠不注意时、疲劳时、肛门排气时)大便渗出即为大便失禁。大便失禁(结肠内容物不自主地排出)可发生于直肠有粪块潴留的婴儿和幼儿,而常被一些家长误认为是腹泻。 治疗上首先是家庭教育,要让他们相信功能性便秘是儿科非常常见的问题,不是疾病,能得到安全和有效的治疗。但需要时间来解决,并没有危险性,使其及时消除顾虑,对治疗充满信心。其次要帮助家长了解儿童的特点,幼儿期要停止继续排便训练直至对排便疼痛的恐惧消失,告之家长过早地进行排便训练并不一定能较早地控制排便(27个月前进行排便训练并无益处) 。再次,临床医生、家长和患儿需制定一个排空直肠粪块的计划。许多专家倾向于每天使用非剌激性泻药如聚乙二醇、矿物油、乳果糖、镁乳等,逐渐软化粪块直至几天或几周后排出。有效维持的关键是保证无痛性排便直至患儿觉得排便是舒适的,并愿意进行排便的训练。 大于4岁儿童功能性便秘的诊断标准:符合下列2项或以上,症状每周至少1次,持续2个月以上,但肠易激综合征的诊断依据不足。(1)每周排便2次或不到2次; (2)每周至少有1次大便失禁; (3)有大量粪潴留史或有与粪潴留有关的姿势; ( 4)排便疼痛或排便困难史; (5)直肠中有巨大的粪块; ( 6)排出的粪便粗大以至于堵塞厕所。

便秘

便秘 便秘:是指大便次数减少,一般每周少于3次,伴排便困难,粪便干结。便秘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多长期持续存在,症状扰人,影响生活质量,病因多样,以肠道疾病最为常见,但诊断时应慎重排除其他病因。 【病因】 1、功能性便秘,其发生原因有: ⑴进食量少或食物缺乏纤维素或水分不足,对结肠运动的刺激减少。 ⑵因工作紧张等打乱了正常的排便习惯。 ⑶结肠运动功能紊乱,常见于肠易激综合征,系由结肠及已状结肠痉挛引起,部分病人可表现为使秘与腹泻交替。 ⑷腹肌及盆腔肌张力不足,排便动力不足,难于将粪便排出体外。 ⑸滥用泻药,形成药物依赖,造成便秘,老年体弱,活动过少,肠痉挛致排便困难。 2、器质性便秘,其发生原因有: ⑴直肠与肛门病变引起肛门括约股痉挛,排便疼痛,造成惧怕排便,如痔疮、肛裂、肛周脓肿和溃疡,直肠炎等。 ⑵局部病变导致排便无力:如大量腹水膈肌麻痹,系统性硬化症,肌营养不良等。 ⑶结肠完全或不完全性梗阻:结肠良、恶性肿瘤、Crohn病,先天性性世结肠症,各种原因引起的肠粘连,肠扭转,肠套叠等。 ⑷腹腔或盆腔内肿瘤的压迫(如子宫肌瘤)。

⑸全身性疾病使肠肌松弛,排便无力,如尿素症,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低下,脑血管意外截瘫,多发性硬化,皮肌炎等。此外,血卟啉病及铅中毒引起肠肌痉挛,亦可导致便秘。 ⑹应用吗啡类药、抗胆碱能药、钙通道阻滞剂、神经阻滞药、镇静剂、抗抑郁药以及含钙、铅的制酸剂等使肠肌松驰引起便秘。 【发生机制】 食物在消化道经消化吸收后,剩余的食糜残渣从小肠输送至结肠,在结肠内再将大部分的水分和电解质吸收形成粪团,最后输送至乙状结肠及直肠,通过一系列的排便活将粪便排出体外。从形成粪团到产生便意和排便动作的各个环节,均可因神经系统活动异常,肠平滑肌病变及肛门括约肌功能异常或病变而发生便秘。就排便过程而言,其生理活动包括:①粪团在直肠内膨胀所致的机械刺激,引起便意及排便反射和随后一系列肌肉活;②直肠平滑肌的推动性收缩;③肛门内、外括约肌的松弛;④腹肌与膈肌收缩使腹压增高,最扣将粪便排出体外,若上述的任何一环节存在缺陷即可导致便秘,便秘发生机制中,常见的因素有:①摄入食物过少,特别是纤维素和水分摄入不足,致肠内的食糜和粪团的量不足以刺激肠道的正常蠕动;②各种原因引起的肠道内肌肉张力减低和蠕动减弱;③肠蠕动受阻碍致肠内容物滞留而不能下降,如肠梗阻;④排便过程的神经及肌肉活动障碍,如排便反射减弱或消失,肛门括约股痉挛,腹肌及隔肌收缩力减弱等。 【临床表现】

补气宣肺法治疗功能性便秘98例

补气宣肺法治疗功能性便秘98例 刘明月 广元市人民医院(四川广元628000) 提要:采用中医补气宣肺法治疗功能性便秘98例,与中成药一清胶囊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认为补气宣肺治疗习惯性便秘疗效甚佳。特别适用于产妇、病后体弱及中老年人等功能性原因引起的便秘患者。 关键词:便秘 中医疗法 补气宣肺 便秘是大便秘结不通,排便时间延长,欲大便而坚涩不畅的一种病症。笔者从1998年10月至2002年12月4日中采用补气宣肺治疗习惯性便秘98例,经与对照组37例比较,其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两组患者共135例,男47例,女88例;发病年龄大多在15~65岁之间,以30~50岁最为多见;病程2~10年,排便间隔2~7天左右。弛缓型(其主要表现为便意淡漠,腹部不适,排粪困难,食欲较差,倦怠乏力,舌苔黄腻为特征)86例,痉挛型(多因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副交感神经功能亢进致肠蠕动异常。最为常见的是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腹部不适及左下腹隐痛,情绪烦躁,最常见于慢性结肠炎、胃肠神经官能症等)19例,直肠型(患者以肛门下坠排便困难,疼痛带血或滴血为主症。此型多合并直肠炎、肛裂、内痔、直肠粘膜下脱、肛管括约肌乏力等) 20例。治疗组98例,对照组37例,两组患者的发病年龄、性别、病情、病程和排粪间隔时间均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治疗组以黄芪汤(黄芪、火麻仁、陈皮、白蜜)为主方加党参、白术、麻黄、生石膏、杏仁、生地、当归、桃仁、麦冬、甘草。1日1剂,分3次煎服,1周为一疗程。对照组服中成药一清胶囊,每日3次,每次2粒,1周为一疗程。 3 疗效观察 疗效评定标准:近期治愈:排便无不适,每日1次,软便,患者食欲增加,精神好,停药2周后大便通畅正常。显效:服药1周后每日排便1次,软便,排便无不适。好转:在显效指标中达到1—2项者。无效:服药1周后仍然便秘无改变。两组对照疗效见表1。 表1两组疗效比较〔例(%)〕 近期治愈显效有效无效治疗组9867(68)28(29)3(3)0 对照组376(16)21(57)10(27)2(5) 4 典型病例 例1:患者王××,女,53岁,于1998年11月15日就诊。5年前开始出现便秘,间隔2~5天1次,有便意临厕努挣汗出,乏力,短气,便后疲乏,有时大便并不干结,面色 白,神疲气怯,舌质淡嫩、苔薄,脉虚。诊为肺脾气虚。拟方:黄芪、火麻仁各20g,白术、党参、麦冬各15g,当归、陈皮、杏仁各10g,甘草5g,1日1剂,分3次煎服,每次服药时加白蜜20g。治疗3天后上述症状好转,连续服药1周,患者排便正常,乏力、气短等症状好转,随访1年排便正常。 例2:患者张××,男,62岁,于1999年3月5日就诊。心悸,气喘,大便秘结,面色无华,头晕目眩,舌质淡,脉细涩。诊为气血两虚。拟方:黄芪、党参、生地、麦冬各15g,当归、杏仁各10g,麻黄6g,生石膏、火麻仁各20g,甘草5g。1日1剂,分3次煎服。服药2剂后大便通畅,服药1周后上述症状好转,排便正常。 例31患者陈××,女,28岁,于2001年8月10日就诊,产后18天,3年前开始出现习惯性便秘,2~5天1次大便,干结难排,目前患者面色 白,排便时汗出、乏力、气短。舌质紫、有瘀点,苔白,脉细弦。诊为产后血虚挟血瘀。拟方:黄芪、火麻仁各20g,当归、陈皮各10g,桃仁、生地、党参、白术、赤芍各15g,甘草5g,每次服药时加白蜜20g。每天1剂,分3次煎服。服药治疗3天后排便基本正常。治疗1周后上述症状好转,排便正常,随访1年排便无异常。 5 讨 论 祖国医学认为,便秘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其主要由燥热内结,情志失调,气机郁滞,气血两虚,下元亏损。在临床上应根据发病原因和临床表现分辨虚实论治。实证为热结气滞。虚证即有气虚、血虚和阳虚。较长时间的便秘患者多由气血两虚,阴伤所致,并以虚中挟实的便秘更为多见。如脾肺气虚亦可致脏腑功能减退,气机升降失调可致太阴阳明经气化不足,脾胃之气升降阻滞引发的气机 失调,宣降失职,肺气不得下达,大肠经络之气失于宣通, 水谷津液不能肃降向下布散大肠,大肠失调,肠道即燥热 内生,糟粕滞留而传导不利,因而产生大便秘结。根据诸2004年第22卷第11期四 川 中 医 Vol122,No111,2004Journal of Sichua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51

功能性便秘诊疗指南

第9卷第17期·总第121期 2011年09月·上半月刊 127 温润通便。方药:济川煎加减:肉苁蓉15g ,牛膝15g ,当归9g ,升麻9g ,枳壳15g ,火麻仁15g 。加减:寒凝气滞,腹痛较甚者,加肉桂6g ,木香9g 以温中行气止痛;胃气不和,恶心呕吐者,可加半夏9g ,砂仁(后下)6g 以和胃降逆。 3 其他治法 3.1 单方验方 ①决明子30g ,水煎,分2次服。适用于慢性热结便秘。②番泻叶,口服,1次用3g ,开水泡服。适用于一般实证便秘。③何首乌30~60g ,水煎服,适用于阴血亏虚便秘。 3.2 针灸 主穴:天枢、大肠俞、上巨虚、支沟、照海。热秘者,加合谷、曲池;气秘者,加中脘、太冲;冷秘者,加灸神阙、关元;虚秘者,加脾俞、气海。实证针用泻法,虚证针用补法。冷秘、虚秘可用温针灸、温和灸、隔姜灸或隔附子饼灸。 3.3 穴位贴敷 ①芒硝9g ,皂角1.5g ,各研细末,混合调匀,用纱布包裹敷神阙穴,胶布固定,并不时给药末 滴水少许,使之湿润。清热通便,主治热结便秘。②大田螺3个,冰片少许。取田螺肉捣烂,加入冰片。上药用纱布包裹,压成饼状,敷气海穴,胶布固定。清热通便,主治热结便秘。 3.4 脐疗 葱白适量。用醋炒葱白至极热,布包熨脐部,凉后再炒再熨。温散寒结,温运通便。主治阴寒积滞及阳虚便秘。 4 调摄与预防 预防之法,首要在于消除病因。注意饮食的调理,合理膳食,以清淡为主,多吃粗纤维的食物及香蕉、西瓜等水果,避免过食酒类、辛辣厚味及寒凉生冷。应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避免过度精神刺激,保持心情舒畅。如出现便秘,不可滥用泻药,避免使用不当反使症状加重。热病之后,由于进食甚少而不大便者,不必急于通便,只需扶养胃气,待饮食渐增,大便自能正常。 (本文主要起草人:王垂杰) (张文娟 杨建宇 李杨 辑) 功能性便秘诊疗指南※ 中华中医药学会 关键词:功能性便秘;诊疗标准 doi :10.3969/j.issn.1672-2779.2011.17.088 文章编号:1672-2779(2011)-17-0127-02 便秘(constipation )是指与粪便排出障碍有关的一组症状。功能性便秘(functionalconstipation ,FC )是指由非器质性原因引起的便秘,又称特发性便秘,可分为排空迟缓型、功能性出口梗阻型和合并或混合型。肛管内外括约肌功能障碍、直肠平滑肌动力障碍/直肠感觉功能损害等因素都会造成排便梗阻,导致功能性便秘。长期抑郁和焦虑亦可导致功能性便秘。中西医学对便秘的认识基本一致。 1 诊断依据 1.1 临床表现 1.1.1 症状 便意少,便次减少:此类便秘可见于排空迟缓型和出口梗阻型便秘。前者是由于通过缓慢,使便次和便意均减少,但间隔一定时间仍能出现便意,粪便常干硬,用力排便有助于排出粪便。而后者常常是感觉域值升高,不易引起便意,因而便次减少,而粪便不一定干硬。 排便艰难费力:以出口梗阻型便秘更为多见。这种类型的便次不一定少,但费时费力。慢通过型便秘由于通过缓慢,粪便内水分过多被吸收,粪便干结,可发生粪便嵌塞。 ※基金项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标准化专题项目 [No:ZYYXH/T82-2008] 排便不畅:常有肛门直肠内阻塞感,虽频有便意,便次不少,但即使费力也无济于事,难有通畅的排便。可伴有肛门直肠刺激症状,如下坠、不适等。 1.1.2 体征 体检时,常可在降结肠和乙状结肠部位触及粪块及痉挛的肠段。 1.2 理化检查 1.2.1 胃肠通过试验(gastrointestinaltransittest ,GIT ) 建议在至少停用有关药物48h 后服用不透X 线标志物20个后,于第48h 拍摄腹部X 线平片1张(正常时多数标志物已经抵达直肠或已经排出),选择48h 摄片的目的是有可能观察到此时的标志物分布,如多数已经集中在乙状结肠和直肠区域之内或尚未到达此区域,则分别提示通过正常或过缓;如在72h 再摄片1张,若多数标志物仍未抵达乙状结肠或直肠或仍留在乙状结肠、直肠,则分别提示通过缓慢或出口梗阻型便秘。胃肠通过试验是一种简易方法,可以推广应用。 1.2.2 肛门直肠测压(anorectalmanometry ,ARM ) 常用灌注式测压(同食管测压法),分别检测肛门括约肌、肛门外括约肌的收缩压和用力排便时的松弛压、直肠内注气后有无肛门直肠抑制反射出现,还可以测定直肠的感知功能和直肠壁的顺应性等,有助于评估肛门括约肌和直肠有无动力感觉障碍。如在用力排便时肛门外括约肌出现矛盾性收缩,提示有出口梗阻性便秘;向直肠气 万方数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