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解原理课后说课稿

电解原理课后说课稿

电解原理课后说课稿
电解原理课后说课稿

《电解原理》课后说课稿

团风县淋山河高中舒先贵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电解原理属于电化学知识,是中学化学基本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涉及到理论知识,又与元素化合物知识密切相关,是前面学习的氧化还原反应、电解质的电离、原电池及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等知识的延续和深化,又是学习氯碱工业等应用知识的基础,所以从教材体系上看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另外,原电池研究的是化学能转化为电能,而电解原理研究的是电能转化为化学能,学习了原电池的相关知识后再学习电解原理,从思维的全面、深刻、完整等品质来看,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可以促使学生对以前学过的知识进行概括、综合,实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归纳、总结、探究等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

2、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①通过实验探究,掌握电解池的工作原理和形成条件,从而能够区分电解池与原电池

②能够正确判断电解池的阴、阳极,并与原电池的正、负极区分

③能够正确判断电解产物,并能正确书写电极反应、电解方程式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电解原理的实验探究,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归纳、总结、探究等能力,巩固实验探究的一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分组实验和讨论,体会小组合作学习的乐趣,从而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3、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点

电解是在通电条件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遵循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电解原理是理解溶液导电的依据,也是学习氯碱工业等相关知识的基础,所以电解池的工作原理和形成条件是本节课的重点。

电解过程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是非自发的,且分别发生在电解池的两极,无论是形式上还是内容上均有别于以前所学的氧化还原反应,学生一时难以理解和接受,所以本节课的难点是:①离子放电的实质与离子放电顺序;②电极反应式、电解方程式的书写。

为了落实重点、突破难点,引导学生做好探究实验是上好本节课的关键点。

二、教法分析

依据教材特点、学生的知识结构(各科知识有一定的基础)及心理特点(求知欲望强,思维能力已有一定的发展,有自己的想法和主见),本节课我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即由教师创设情境,提出问题,组织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实验探究,然后由学生讨论、总结得出结论,并结合多媒体进行教学,围绕电解的特征——电流为原因和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为结果,为本节课的重、难点的突破作为铺垫,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三、学法指导

运用实验观察、分析、比较、讨论、概括等学习手段,通过参与实验,分析讨论实验现象,得出结论的过程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反思

1、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本节课通过实验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和方法,对电解原理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效率对比传统的教学方法有明显的提高;

2、这堂课为半开放的探究学习,我个人认为在教师讲的时间与学生活动的时间的分配与教学节奏两个方面不好把握,有待进一步研究提高。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说课稿(全国化学实验说课大赛获奖案例)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说课稿 本节课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第三章第四节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的第一课时中的实验课,包括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 本节教材安排在化学选修四第三章最后一节,包括沉淀溶解平衡及其应用两部分内容。它的知识基础是初中溶解度和高中化学平衡理论,在学习了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和弱离子盐的水解平衡后,进一步探讨水溶液中的离子行为。我采用理论推理与实验探究相结合的方法,逐步分析掌握本节内容,并可以更深刻的理解平衡的移动。 2、重点与难点 重点:难溶电解质溶解平衡的建立。 难点:难溶电解质溶解平衡的建立;应用难溶电解质溶解平衡解决实际问题。 二、学情分析: 认知基础: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二理科学生,已经具备了独立思考的能力,而且思维活跃,学习自觉性增强,能通过自主学习获取知识,他们已经了解氯化银,碘化银,硫化银等物质的颜色和溶解性,学习了复分解反应,化学平衡,电离平衡,盐类的水解平衡等知识,并已具有溶解度、离子反应的知识基础和动态平衡的相应理论基础,并具备应用其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且学生已具有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因此在这些基础上学习本节内容,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心理特征:学生缺乏刻苦钻研精神,畏难情绪较严重,分析归纳推理能力不够强。 三、教法与学法: 说教法:采用讲授法、实验探究法、设疑法、分析归纳法等方法来达到本堂课的教学目标;说学法:引导学生使用自主学习、实验探究、合作交流、分析归纳等方法来完成本堂课的学习任务。 四、实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初步理解沉淀溶解平衡原理,能从宏观、微观和符号三个角度描述沉淀溶解平衡。能初步运用沉淀溶解平衡解释简单的实验现象,能运用平衡移动原理归纳复分解反应发生条件。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动手实验的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学习探究的方法并逐步探究平衡移动的原理对难溶电解质溶解平衡的应用,引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探索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 沉淀转化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科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的方法。学会(2)在解决Mg(OH) 2 应用控制变量的方法,完成沉淀的生成、溶解和转化实验。 (3)通过实验探究、对比、讨论、理论分析等方法,综合探究温度、浓度变化与难溶电解质溶解平衡之间的相互影响,学会透过宏观现象(溶液颜色的变化)探查微观本质(微粒浓度变化)并运用化学用语(K SP)进行表征的科学方法。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说课稿完美版

选修4第三章第4节《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说课稿 各位专家、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是来自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九中学的申海英,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选修4第三章第4节《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本节计划用两课时完成,我今天所说的是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包括《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的建立,特征和平衡的移动。 我将从以下六个方面对本节课进行说明:设计思想、教材分析、学情分析、三维目标、教学流程、教学反思 一、设计思想: 新课程倡导通过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思考”,新教材的设计也更加注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更着重于化学与生活、生产实际的联系。因此教学上一方面要注重开启学生的思维,注重知识的主动建构,另一方面也要注重实验探究,发现化学反应的本质,广泛挖掘所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增加有意义学习的内容。基于以上的理解,我采取以下教学策略: 1.使用知识迁移的方法。基于化学平衡,电离平衡,盐类的水解平衡的学习基础,站在动态平衡的高度理解沉淀溶解平衡的建立和移动,注重知识的主动建构,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2.以实验为载体进行探究性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培养学生的化学学习素养 3.理论联系实际。加强与生活生产的联系,赋予知识以实用价值。 4.应用“四脑合一”的教学法,让学生会学,学会,体验成功。 《新课程背景下应用脑科学研究的成果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是我承担的科研课题,取得了一定成果。其中重视大脑的生理性、认知性、情感性、社会性特点,应用“四脑合一”的教学策略改变了学习方式,营造了课堂的和谐氛围,取得了教和学的良好效果。“四脑合一”简而言之即在同一堂课的不同时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会比单一的方式效果好;采用符合大脑的认知规律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效果好;让学生在适度兴奋的情绪中学习效果好;让学生有合作、交流、展示才华、体验成功的机会效果好。 二、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是应用前一章所学的平衡理论,进一步探讨水溶液中离子的行为,可以使学生更加全面地理解、应用动态平衡理论。而第四节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是新增加的内容。在学生学习了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盐类的水解平衡之后,教科书接着介绍“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可以帮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水溶液中离子平衡相关的理论,使他们更加透彻地理解在溶液中发生离子反应的原理。 三、学情分析: 认知基础:本节课的对象是高二理科学生,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过溶解度的含义并

电解原理及应用

电解原理及应用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1、理解电解原理,会判断电解池、电极产物、电极周围溶液pH值及整个溶液pH值的变化; 2、能书写电极反应式及总反应式,培养分析归纳知识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利用惰性电极电解氯化铜的实验,探究电解原理 2、了解电解的应用,特别是电解在电镀、电解精炼、电冶炼等方面的应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电解知识的学习,发现其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勇于创新、积极实践的科学态度。 重点:理解电解原理和以电解CuCl2溶液为例得出惰性电极作阳极时的电解的一般规律。 难点:理解电解原理,非惰性电极作阳极对电解产物的判断,电解原理的应用。 先学后教 回顾:电解质是指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够导电的___________。电离是指电解质在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状态下离解成____________过程。电解质溶液或熔融电解质导电的实质是。 一、电解 1、定义: 2、电解装置—电解池(槽) (1)定义: (2)构成条件: ①——提供电能 ②——形成闭合回路 ③——帮助实现能量转化 (3)能量转化方式: (4)电极名称、电极判断和电极反应类型: 左边石墨棒电极名称:,电极反应类型: 右边石墨棒电极名称:,电极反应类型: 电解质溶液中离子的迁移方向: 二、电解原理 1、离子放电顺序(惰性电极通常包括和等) 阴极阳离子放电顺序:Ag+> Hg 2+> Fe 3+> Cu 2+>H+> Pb 2+>Sn 2+>Fe 2+>Zn 2+> Al 3+>Mg 2+>Na+>Ca 2+>K+ 阳极阴离子放电顺序:S2-> I-> Br->Cl-> OH-> 含氧酸根> F- 思考与交流:①上述阳离子顺序与离子的氧化性或金属活动性顺序有何联系?上述阴离子顺序与离子的还原性有何联系? ②若用铜做电极,阳极的放电情况会怎么样? 2、电极反应式书写

人教版选修四 化学反应原理电解池第一课时说课稿获奖版

人教版《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电解池(第一课时说课稿) 各位领导、评委、各位同行: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第四章第三节电解池的第一课时,我主要从六个方面对本节课进行阐述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电解原理是中学化学重要基本理论之一,既涉及到电化学的理论知识,又与元素化合物知识、氧化还原反应等密切相关,故占有重要的地位。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原电池,通过对电解池的学习之后,学生将形成一个将氧化还原反应、能量转换、元素化合物知识、电解质溶液、原电池和电解原理和有关计算等知识联系起来的知识网络,对培养学生从实践到理论,又从理论到实践的认知规律的提高有很大的作用二、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高二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识目标):1.理解认识电解原理。 2.理解电解质溶液、电极对电解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和推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感目标): 使学生亲身经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知过程,帮助学生牢固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培养学生认真完成实验、仔细观察现象、合理分析实验的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提高辩证思维的能力。 三、教学的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电解的基本原理 教学难点:理解电解质溶液、电极材料对间接的影响 四、教法 通过实验与多媒体的有机结合,进行问题探究、实验探究、分组讨论,归纳总结,体现“以问题为引导,学生为主体”的新课改精神 五、学法指导 指导学生运用实验观察、分析、比较、讨论、概括、练习等学习手段,通过亲自动手参与实验,分析讨论实验现象,得出结论的过程培养其探索精神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主体性与合作精神 六、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 问题引入——活动探究1——学习电解理论——活动探究2、活动探究3——完善电解原理——课堂小结——学习反馈(固化能力,形成学科思想和学科能力) 本节课的容量大,我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注意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1、创设情景,引入新课(2-3分钟) 直接提出问题“电解质溶液为什么能够导电?电解质溶液导电有没有发生化学变化?”引入新课 2、学习电解原理(38-40分钟分钟) 探究活动1:(P79实验4-2)提示学生观察电解质溶液、两极有什么变化?

电解池说课稿

电解池说课 一、说两纲: 教学大纲: C类要求:电解原理(以电解氯化铜溶液为例) B类要求:氯碱工业反应原理、铜的电解精炼 A类要求:电镀铜 选学:以氯碱工业为基础的化工简介 活动方式:演示实验(电解氯化铜)观看视频(氯碱工业、电镀) 考纲: 了解电解池的工作原理,能写出电极反应和电解池总反应方程式。 二、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选自苏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选修4》专题一《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第二单元第三节。电解池与氧化还原反应、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和能量变化等知识密切相关,它是电化学基础,也是原电池知识的延续,更是研究其应用的基础。在中学化学基本理论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也是指导工农业生产实践的重要理论依据。学习电解池之后,学生将形成一个将氧化还原反应、能量转换、元素化合物知识、电解质溶液、原电池和电解原理和有关计算等知识联系起来的知识网络,对培养学生从实践到理论,又从理论到实践的认知规律的提高有很大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电解原理,会判断电解池、电极产物、电极周围溶液pH值及整个溶液pH值的变化; (2)能书写电极反应式及总反应式。 过程与方法: (1)利用惰性电极电解氯化铜的实验,探究电解原理,了解电解的应用,特别是电解在电镀、电解精炼、电冶炼等方面的应用。 (2)应用实验、观察等手段获取信息,应用分析、推理、归纳、概括等方法加工信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分组实验与讨论,体会小组合作学习的乐趣,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 (2)通过探究实验的操作,现象的观察、记录和分析,感受实验方法在化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体验科学研究的严谨与艰辛。

弱电解质的电离(说课稿)

弱电解质的电离(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选修模块《化学反应原理》第三章第2节的弱电解质的电离。 一、说教材 1、 本节以前两章的理论为基础,选取了最常见、最典型的水溶液体系来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理 论建立新概念的能力。 2、 这节课的重点是温度、浓度、外加物质对电离平衡的影响,难点是电离平衡常数的含义。 二、说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知道电离平衡常数的含义,能说明浓度、温度、外加物质对电离平衡的影响。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交流研讨等活动,引导学生体会综合、分析、归纳等方法在解决水溶液问题中的应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介绍与电离平衡相关的应用知识,帮助学生认识水溶液在化学中的重要作用,体会化学知识在人类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这节课是在《化学1(必修)》第二章第2节电解质之后出现的,建立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并且也是在学习了化学平衡理论以后出现的,建立了一定的理论储备,体现了化学学习的螺旋式上升,目标具有合理性和科学性。 3、教学方法:以教学知识目标为主线,以老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能力,运用了总结归纳法、实验探究法、引导启发法等方法。学习方法: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在“实验探究→思考讨论→归纳总结→练习巩固”的过程中完成学习任务。 三、说过程 课堂教学的整体思路和环节:这节课从化学平衡的建立和化学平衡的移动理论认识电离平衡的建立与电离平衡的移动。通过化学平衡常数来推知电离平衡常数,通过交流研讨、实验探究来归纳总结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 (一)导入课题 [探究实验]分别试验等体积、等浓度的盐酸、醋酸溶液与等量镁条的反应;并测这两种酸的pH [总结]请分析盐酸和醋酸产生上述不同现象的原因? [提升拓展]请依据上表所提供的信息,绘制出醋酸电离的速率—时间图象: 1mol/LHCl 1mol/LCH 3COOH 与镁条反应现象 溶液的pH 相对大小

鲁科版化学说课稿《电解原理》

鲁科版化学说课稿《电解原理》 尊敬的各位评委上午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电解原理》,下面我就从说教材、教 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反思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 1、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选自鲁科版《化学反应原理》第一章第二节——《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电解》 的第一课时的内容---电解原理。电解原理属于电化学知识,是中学化学基本理论的重要 组成部分,它既涉及到理论知识,又与元素化合物知识密切相关。学生已经学习了电解质 的电离、原电池,知道化学能是如何转变为电能的,因此电解原理是以上知识的延续,更 是研究其应用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大纲和考纲的要求,本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三个维度: 1.知识技能:①通过实验探究,掌握电解池的工作原理和形成条件。 ②能够正确判断电解池的阴、阳极 ③能够正确判断电解产物,并能正确书写电极反应、电解方程式 2.过程方法:通过对电解原理的实验探究,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归纳、总结、探究等能力,巩固实验探究的一般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分组实验和讨论,体会小组合作学习的乐趣,从而激发学习 化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1)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可知:本节课的重点是电解池的工作 原理和形成条件,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则是本节的难点即①电极反应的书写②电解产物的 判断③电解(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为了落实教学目标及突破本节的重难点,我采用以下的教法和学法 【教法】本节的教学通过实验探究、动画模拟、以旧带新、合理演绎等方式突破难点。 【学法】利用问题和实验的层层推进,引导学生通过推理、判断和概括总结的程序进 行学习 三.【课堂教学过程】

电解原理及其应用.doc

第四单元电解原理及其应用 单元测试 (时间:90min 总分:11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某氯碱厂不慎有大量氯气逸出周围空间,此时,可以用浸有某种物质的一定浓度的水溶液的毛巾捂住鼻子。最适宜采用的物质是( ) A.NaOH B.NaCl C.KBr D.Na2CO3 2.1L0.1mol/LAgNO3溶液在以Ag作阳极,Fe作阴极的电解槽中电解,当阴极上增重2.16g时,下列判断正确的是(设电解按理论进行,溶液不蒸发) ( ) A.溶液的浓度变为0.08mol/L B.阳极上产生112mLO2(标准状况) C.转移的电子数是1.204×1022个D.反应中有0.01mol的Ag被氧化 3.用质量均为100g的铜做电极,电解AgNO3溶液,电解一段时间后,两电极的质量差为28g,则两电极的质量分别为( ) A.阳极100g,阴极128g B.阳极93.6g,阴极121.6g C.阳极91.0g,阴极119.0g D.阳极86.0g,阴极114.0g 4.四个电解装置都以Pt做电极,它们分别装着如下电解质溶液进行电解,一段时间后,测定其pH值变化,所记录的结果正确的是( ) A B C D 电解质溶液HCl AgNO3BaCl2KOH pH值变化减小增大不变增大 5.电解硫酸溶液时,放出25mL(标况)O2,若以等量的电量在同样条件下电解盐酸溶液,所放出的气体的体积最接近下列数据中的( ) A.45mL B.50mL C.75mL D.100mL 6.用惰性电极电解pH==6的CuSO4溶液500mL,当电极上有16mg铜析出时,溶液的pH值约是(设电解前后溶液体积变化可以忽略,阴极上没有H2析出) ( ) A.1 B.3 C.6 D.9 7.用指定材料做阳极和阴极来电解一定浓度的溶液甲,然后加入物质乙能使溶液物质为甲溶液原来的浓度,则合适的组合是( ) 阳极阴极溶液甲物质乙 A.Pt Pt NaOH NaOH固体 B.Pt Pt H2SO4H2O C.C Pt NaCl 盐酸 D.粗铜精铜CuSO4Cu(OH)2 8.如图所示,图中四种装置工作一段时间后,测得导线上均通过了0.002mol电子,此时溶液的pH值由小到大的排列顺序为(不考虑溶液的水解和溶液的体积变化) 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②<①<④<③D.①<②<④<③9.用惰性电极分别电解下列各物质水溶液一段时间后,向剩余电解质溶液中加入适量水能使溶液恢复到电解前浓度的是( )

电解原理课后说课稿

《电解原理》课后说课稿 团风县淋山河高中舒先贵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电解原理属于电化学知识,是中学化学基本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涉及到理论知识,又与元素化合物知识密切相关,是前面学习的氧化还原反应、电解质的电离、原电池及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等知识的延续和深化,又是学习氯碱工业等应用知识的基础,所以从教材体系上看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另外,原电池研究的是化学能转化为电能,而电解原理研究的是电能转化为化学能,学习了原电池的相关知识后再学习电解原理,从思维的全面、深刻、完整等品质来看,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可以促使学生对以前学过的知识进行概括、综合,实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归纳、总结、探究等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 2、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①通过实验探究,掌握电解池的工作原理和形成条件,从而能够区分电解池与原电池 ②能够正确判断电解池的阴、阳极,并与原电池的正、负极区分 ③能够正确判断电解产物,并能正确书写电极反应、电解方程式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电解原理的实验探究,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归纳、总结、探究等能力,巩固实验探究的一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分组实验和讨论,体会小组合作学习的乐趣,从而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3、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点 电解是在通电条件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遵循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电解原理是理解溶液导电的依据,也是学习氯碱工业等相关知识的基础,所以电解池的工作原理和形成条件是本节课的重点。 电解过程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是非自发的,且分别发生在电解池的两极,无论是形式上还是内容上均有别于以前所学的氧化还原反应,学生一时难以理解和接受,所以本节课的难 点是:①离子放电的实质与离子放电顺序;②电极反应式、电解方程式的书写。 为了落实重点、突破难点,引导学生做好探究实验是上好本节课的关键点。 二、教法分析 依据教材特点、学生的知识结构(各科知识有一定的基础)及心理特点(求知欲望强,思维能力已有一定的发展,有自己的想法和主见),本节课我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即由教师创设情境,提出问题,组织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实验探究,然后由学生讨论、

电解池(电解原理及应用习题)讲解学习

电解池(电解原理及应 用习题)

电解池及其应用 一、电解池的工作原理 1电解: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在两电极上分别发生和的过程叫做电解。 2电解池:把转化为能的装置叫 ,也叫。 3.电解池中的基本关系: 阳极:与电源相连,电子,发生反应,元素化合价 ①电极 阴极:与电源相连,电子,发生反应,元素化合价 ②闭合回路:电子从流出,经过、,流入 电解池内:阳离子从移动向,阴离子从移动向。 阴阳离子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4.电解池的构成条件: (1)(2) (3)(4) 5.电解池中离子的放电顺序: 物质在电解池的阴、阳两极得失电子发生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叫放电。阴极(阳离子放电顺序): Ag+>Hg2+>Fe3+>Cu2+>H+(酸)>Pb2+>Sn2+>Fe2+>Zn2+>H+ (水)>Al3+>Mg2+>Na+>Ca2+>K+ 阳极: ①为活性电极如金属单质(除Pt、Au)等时,则阳极材料自身优先放电。

②为惰性电极(石墨、Pt等)时,阴离子的放电顺序: S2->I->Br->Cl->OH->含氧酸根(如NO3-、SO42-、CO32-等)>F- 常见惰性电极电解电解质溶液类型 ①H2SO4阴极阳极 总化学方程式 ②NaOH阴极阳极 总化学方程式 ③KNO3阴极阳极 总化学方程式 ○4HCl阴极阳极 总化学方程式 ⑤CuCl2阴极阳极 总化学方程式 ⑥NaCl阴极阳极 总化学方程式 ⑦CuSO4阴极阳极 总化学方程式 二、电解原理的应用 1、氯碱工业:电解饱和食盐水 2、电镀 阳极:;阴极:;电解质溶液: 3、精炼铜 阳极:;阴极:;电解质溶液: 4、电冶金 活泼金属,如钾、钙、钠、镁、铝的冶炼 钠的冶炼: 镁的冶炼:

电解池(电解原理及应用习题)

电解池及其应用 一、电解池的工作原理 1电解: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在两电极上分别发生和的过程叫做电解。 2电解池:把转化为能的装置叫,也叫。 3.电解池中的基本关系: 阳极:与电源相连,电子,发生反应,元素化合价 ①电极 阴极:与电源相连,电子,发生反应,元素化合价 ②闭合回路:电子从流出,经过、,流入 电解池内:阳离子从移动向,阴离子从移动向。 阴阳离子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4.电解池的构成条件: (1)(2) (3)(4) 5.电解池中离子的放电顺序: 物质在电解池的阴、阳两极得失电子发生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叫放电。 阴极(阳离子放电顺序): Ag+>Hg2+>Fe3+>Cu2+>H+(酸)>Pb2+>Sn2+>Fe2+>Zn2+>H+(水)>Al3+>Mg2+>Na+>Ca2+>K+ 阳极: ①为活性电极如金属单质(除Pt、Au)等时,则阳极材料自身优先放电。 ②为惰性电极(石墨、Pt等)时,阴离子的放电顺序: S2->I->Br->Cl->OH->含氧酸根(如NO3-、SO42-、CO32-等)>F- 常见惰性电极电解电解质溶液类型 ①H2SO4阴极阳极 总化学方程式 ②NaOH阴极阳极 总化学方程式 ③KNO3阴极阳极 总化学方程式 ○4HCl阴极阳极 总化学方程式 ⑤CuCl2阴极阳极 总化学方程式 ⑥NaCl阴极阳极 总化学方程式 ⑦CuSO4阴极阳极 总化学方程式

二、电解原理的应用 1、氯碱工业:电解饱和食盐水 2、电镀 阳极:;阴极:;电解质溶液: 3、精炼铜 阳极:;阴极:;电解质溶液: 4、电冶金 活泼金属,如钾、钙、钠、镁、铝的冶炼 钠的冶炼: 镁的冶炼: 铝的冶炼: 1.某学生欲完成反应2HCl+2Ag===2AgCl↓+H2↑而设计了下列四个实验,你认为可行的是() 2.用惰性电极电解下列溶液一段时间后,再加入一定量的另一种物质(括号内),溶液能恢复到与原溶液完全一样的是………………………………………………………()A. CuCl2 (CuSO4) B.NaOH (NaOH) C.NaCl (HCl) D.CuSO4(Cu(OH)2) 3.pH=a的某电解质溶液中,插入两支惰性电极通直流电一段时间后,溶液的pH>a,则该电解质可能是………………………………………………………………………()A.NaOH B.H2SO4 C.AgNO3 D.Na2SO4 4.在H2O中加入等物质的量的Ag+、Na+、Ba2+、NO3ˉ SO42ˉ、Clˉ,该溶液放在惰性电极的电解槽中通电片刻后,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质量比是…………………()A.1∶8 B.8∶1 C.35.5 ∶108 D.108∶35.5 5.用惰性电极电解M(NO3)x的水溶液,当阴极上增重a g时,在阳极上同时产生b L氧气(标准状况),则M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A.22.4ax b B. 11.2ax b C. 5.6ax b D. 2.5ax b 6.用惰性电极实现电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解稀硫酸溶液,实质上是电解水,故溶液p H不变 B.电解稀氢氧化钠溶液,要消耗OH-,故溶液pH减小 C.电解硫酸钠溶液,在阴极上和阳极上析出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D.电解氯化铜溶液,在阴极上和阳极上析出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 7. 以铁为阳极、铜为阴极,对足量NaOH溶液进行电解,一段时间后得到2molFe(OH)3沉淀,此时消耗水的物质的量共为 A.2mol B.3mol C.4mol D. 5mol 8.用惰性电极电解一定浓度的硫酸铜溶液,通电一段时间后,向所得溶液中加入0.4 mol 氧化铜后恰好恢复至电解前的浓度。则电解过程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 A.1.6 mol B.1.2 mol C.0.8 mol D.0.4 mol

电解池说课教案

电解池说课教案 五常高级中学吴红波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电解原理是中学化学重要基本理论之一,既涉及到电化学的理论知识,又与元素化合物知识、氧化还原反应等密切相关,故占有重要的地位。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原电池,通过对电解池的学习之后,学生将形成一个将氧化还原反应、能量转换、元素化合物知识、电解质溶液、原电池和电解原理和有关计算等知识联系起来的知识网络,对培养学生从实践到理论,又从理论到实践的认知规律的提高有很大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在新课程标准要求下,课堂不仅要完成“传道授业解惑”,而且使学生学会学习尤为重要。采取兴趣和能力培养的教学方式,即“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使学生带着求知欲在愉悦的氛围中来完成学业。作为高二的学生,已经较好地适应了高中阶段的学习方式,能够较自主地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由于教材在材料广度和理论深度上有所限制,不涉及技术细节和电极电势、分解电压等概念,所以比较容易掌握。 三、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高二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识目标):1.理解认识电解原理。 2.理解电解质溶液、电极对电解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和推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感目标): 使学生亲身经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知过程,帮助学生牢固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培养学生认真完成实验、仔细观察现象、合理分析实验的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提高辩证思维的能力。 四、教学的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电解的基本原理 教学难点:理解电解质溶液、电极材料对间接的影响

电解池说课稿

电解池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选修4第四章《电化学基础》第三节。电解池是继原电池后电化学基础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原电池知识的延续,更是研究其应用的基础。通过电解原理的学习,可以进一步深化对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电解质溶液、原电池、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等知识的认识,发挥理论对工农业实践的指导作用,树立化学与社会生活密切联系的思想。在中学化学基本理论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也是每年高考必考部分。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电解概念,认识电解池与原电池的本质区别; (2)理解电解池的工作原理; 2.能力目标:(1)通过对电解原理的探究,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归纳等能力,巩固实验探究的一般过程;(2)通过实验探究的体验,培养学生实验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 4.(1)通过分组实验和讨论,体会小组合作学习的乐趣,从而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2)通过探究实验的设计,现象的观察、记录和分析,使学生感受到科学研究的严谨与艰辛。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电解的基本原理;电解质溶液、电极对电解的影响 教学难点:电解的基本原理及离子放电的实质 二、学情分析 知识角度,高二学生在必修1、必修2和选修4中已经学习过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原电池的相关知识,同时物理学中电学知识也相当丰富,学习本节内容并不陌生,难度不大。能力角度,高二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已充分发展,抽象思维能力也在迅速发展中,同时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实验探究的热情高,但抽象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还不够成熟需要老师适时的组织和引导。 三、教法分析

高三复习专题讲座-电解原理及其应用

高三复习专题讲座-电解原理及其应用 一、本周教学进度及主要内容: 第三册第四章电解原理及其应用 本讲主要内容: 1.理解电解池的形成条件、基本原理,并比较原电池。 2.理解并运用两极放电规律 3.掌握各类酸、碱、盐溶液电解产物、溶液pH变化等情况(用惰性电极) 二、学习指导 (二)放电规律 (1)原电池的正极和电解池中的阴极本身均不放电.不论其材料活泼性如何,不参与电极反应,故受到保护. (2)原电池的负极、电解池的阳极为非惰性电极时,一般是电极本身即金属放电. (3)电解池中若阳极为惰性电极,由溶液中的离子放电. 一般离子的放电次序如下: ①阴离子在阳极放电顺序: SO42-、NO3-、OH-、Cl-、Br-、I-、S2- 失电子能力依次增强

②阳离子在阴极放电顺序 K+、Ca2+、Na+、Mg2+、Al3+、Zn2+、Fe2+、H+、Cu2+、Ag+ 得电子能力依次增强 思考1: 电解一段时间,为了恢原到电解前的溶液,如何确定所加入物质的种类?(惰性电极) 分析随着电解的进行,电解液或是浓度改变,或是溶质的种类改变,或是两者均有变化.为了恢复到原溶液,既要考虑“质”又要考虑“量”. 例如:电解CuSO4溶液: 2H2O+2CuSO4 2Cu+O2↑+2H2SO4 电解 思路一抓住溶液的变化 若加入CuO、Cu(OH)2,均能与H2SO4反应生成CuSO4.方程式如下: ① CuO+H2SO4=CuSO4+H2O ② Cu(OH)2+H2SO4=CuSO4+2H2O 比较①、②消耗的H2SO4、生成的CuSO4、H2O即可知道:加入1mol Cu(OH)2能与1mol H2SO4反应能生成1mol CuSO4和2H2O.不符合电解时的相关物质的比例.若改加CuO,则很合适. 思路二抓住两极产物.“合二为一”. 原理电解时电解质溶液减少的质量即为两极上产物的质量和,符合守恒原理,但直接通入或加入所得的产物,可能有的根本不反应,即使有的反应又有其它产物,如电解食盐水,若再通入H2和Cl2,则Cl2与NaOH反应生成NaCl和NaClO,H2与NaOH根本不反应。何况一般只允许加入一种物质。 从守恒角度考虑,电解CuSO4溶液,阴极析出Cu,阳极生成O2,H元素的质量并未减少。因而当加入Cu(OH)2时,从元素种类的守恒考虑就不符合,更不必考虑量是否符合了.故可将两极产物中元素合为一种化合物. 思考2如何确定所加物质的量?(惰性电极) 分析由于两极上通过的电子数相等,故阴、阳两极产物的物质的量间一定满足确定的关系.因而加入物与其也有一定关系. 例如电解含0.4mol CuSO4溶液一段时间后,阳极上生成2.24L气体(S.T.P),则应加入CuO多少克?(用惰性电极) 解析 O2~ 2CuO 1mol 2mol 0.1mol 0.2mol

2020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精品教学案+分层练习电化学原理电解原理及其应用

2020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精品教学案+分层练习电化 学原理电解原理及其应用 【考纲要求】 1. 判定某装置是否是电解池。 2. 明白得电解原理、书写电解池工作时的电极反应式。把握电解前后溶液浓度和pH的变化。 3. 了解铜的电解精炼和电镀装置及原理。 4. 了解氯碱工业的反应原理。 5. 把握有关电解的运算。 教与学方案 【自学反馈】 一.电解 1.定义。 2.电极判定:阳极相连,发生反应。 阴极相连,发生反应。 3.电解时电极产物的判定 (1)阳极产物判定 第一看电极材料,爽朗金属做电极那么金属失电子被氧化。假如是惰性电极那么是溶液中易失电子的阴离子失电子被氧化。 (2)阴极产物判定 依照阳离子放电顺序进行判定,氧化性强的阳离子第一在阴极得电子被还原。 二.电解原理的应用 1.电解饱和食盐水制取氯气和烧碱(氯碱工业) 阳极电极反应式:。 阴极电极反应式:。 总反应式:。 2.电解硫酸铜溶液 阳极电极反应式:。 阴极电极反应式:。

总反应式:。 3.电镀 镀件必须作极. 镀层金属必须作极.电解质溶液中必须含有金属离子。【例题解析】 1.用两支惰性电极插入500mlAgNO3溶液中,通电电解当电解溶液pH从此.6.0变为3.0时,(设电解时阴极没有氢气析出,且电解液在电解前后体积变化能够忽略),电极上应析出银的质量是( ) A. 27mg B. 54mg C.108mg D.216mg 解题思路:。 易错点:。 2.用惰性电极电解以下溶液,电解一断时刻后,阴极质量增加,电解液的pH下降的是( ) A.CuSO4 B.AgNO3 C.BaCl2 D.H2SO4 解题思路:。 易错点:。 【考题再现】 1.电解CuCl2和NaCl的混合溶液,阴极和阳极上分不析出的物质是( ) A.H2和Cl2 B.Cu 和Cl2 C. H2和O2 D. Cu和O2 思维方法:。 展望高考: 2.用惰性电极实现电解,以下讲法正确的选项是( ) A.电解稀硫酸溶液,实质上是电解水,故溶液pH不变 B.电解稀氢氧化钠溶液,要消耗OH-,故溶液pH减小 C.电解硫酸钠溶液,在阴极上和阳极上析出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D.电解氯化铜溶液,在阴极上和阳极上析出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 思维方法:。 展望高考: 【针对训练】 A . 基础训练 1.用惰性电极电解以下溶液一段时刻后,加入一定量的另一物质〔中括号内〕,溶液能与原先溶液完全一样的是( )

第四单元 电解原理及其应用

电解原理及其应用姓名_____ 第一节电解原理 1、使电流通过电解质溶液而在阴、阳两极引起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叫做。 注意:①电流必须是直流而不是交流。②熔融态的电解质也能被电解。 在电解反应中,电能转化为 ,而在原电池反应中是转化为电能. 2、借助于电流引起氧化还原反应的装置,也就是把电能转变为化学能的装置叫做或电解槽。 3、构成电解池的条件(1)。(2)。其中与电源的正极相连的电极叫做,与电源的负极相连的电极叫做。(3)或熔融态电解质。 4、电解质导电的实质 对电解质溶液(或熔融态电解质)通电时,电子从电源的极沿导线流入电解池的极,电解质的阳离子移向阴极得电子发生反应;电解质的阴离子移向阳极失去电子(有的是组成阳极的金属原子失去电子)发生反应,电子从电解池的阳极流出,并沿导线流回电源的极。这样,电流就依靠电解质溶液(或熔融态电解质)里阴、阳离子的移动而通过溶液(或熔融态电解质),所以电解质溶液(或熔融态电解质)的导电过程,就是电解质溶液(或熔融态电解质)的过程。 5.电解氯化铜(如图) (1)实验步骤 第一步:如图甲所示,把两根石墨棒插入 U形管里的CuCl2溶液内,观察现象。 第二步:如图乙所示,把用导线连接在一 起的两根石墨插入U形管里的CuCl2溶液内, 观察现象。 第三步:如图丙所示,将两根石墨棒、一只电流表和低压直流电源串联起来,将石墨棒插入U形管里的CuCl2溶液内,接通电源。把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放在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附近。观察现象,约5min 后切断电源。 (2)实验现象 在第一步中 (填有或无 )新现象发生,如果有那么现象是 在第二步中 (填有或无 )新现象发生,如果有那么现象是 在第三步中 (填有或无 )新现象发生,如果有那么现象是 (3)实验结论 :在通直流电的条件下,溶液里的CuCl2发生了如下电解反应: Cu生成于极的石墨棒上,Cl2生成于极的石墨棒上。

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反应说课稿

《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反应》说课稿 山东省德州市第一中学李刚 各位评委、专家,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鲁科版必修1第二单元第二节《电解质》第二课时—-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反应。在深入研究了教材内容和课标要求以后,我认为理论研究的价值在于发展认识和指导应用。本课时电解质和离子反应的内容是中学化学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就其教学价值来看,离子反应不仅仅是为化学反应的分类提供了新视角,更是对溶液中进行的化学反应认识的发展,使学生对反应的认识从宏观进入微观,从而对溶液中反应实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发展。接下来,我将围绕着教学设计中的五条线索(知识线、问题线、活动线、情景素材线、认知发展线)从教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效果六个方面谈一下我对本课时的理解和设计。 一、教材分析 在鲁科版教材中,离子反应的内容分散到必修一和化学反应原理中,在必修教材中,要求学生掌握电解质、非电解质、电离、离子反应等核心概念,学会简单的电离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及简单离子的检验,而难度较大的强弱电解质的概念、弱电解质的电离、涉及弱电解质或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则安排在化学反应原理中,这种螺旋式上升的知识体系符合知识的层进性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发挥概念对学生认识发展的作用与功能,因此在教学中应当注意知识深广度的把握,不要随意提升难度,加重学生负担。本课时内容既衔接了第一章运用实验方法进行化学研究和学习内容,又衔接了本章第一节酸、碱、盐之间的反应关系的内容,同时为以后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目标分析 根据我对课标的解读和认识,我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掌握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的含义; 2、掌握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和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并能准确书写常见的酸、碱、盐的电离方程式及简单的 离子方程式; 3、了解常见离子Cl-、SO42-、CO32-的检验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大量的实验探究内容认识到离子反应是电解质溶液间的反应实质,体会到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并且锻炼了动手实验的能力,从现象中分析、归纳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能够从新的角度认识溶液中的反应,从微观层面加深对反应实质的认识。 教学重点、难点: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离子反应方程式的意义、简单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三、教法、分析学法

电解原理及应用

考点40电解原理及应用 1.复习重点 1.电解原理及其应用,放电顺序,电极反应式的书写及有关计算; 2.氯碱工业。 2.难点聚焦 一、理解掌握电解池的构成条件和工作原理 1、要判断电解产物是什么,必须理解溶液中离子放电顺序 阴极放电的总是溶液中的阳离子,与电极材料无关。放电顺序是 K +、Ca 2+、Na +、Mg 2+、Al 3+、Zn 2+、Fe 2+(H +)、Cu 2+、Hg 2+、Ag +、Au 3+ 放电由难到易 阳极:若是惰性电极作阳极,溶液中的阴离子放电,放电顺序是 S 2-、I -、Br -、Cl -、OH -、含氧酸根离子(NO 3-、SO 42-、CO 32-)、F - 失电子由易到难 若是非惰性电极作阳极,则是电极本身失电子。 要明确溶液中阴阳离子的放电顺序,有时还需兼顾到溶液的离子浓度。如果离子浓度相差十分悬殊的情况下,离子浓度大的有可能先放电。如理论上H +的放电能力大于Fe 2+、Zn 2+,但在电解浓度大的硫酸亚铁或硫酸锌溶液时,由于溶液[Fe 2+]或[Zn 2+]>>[H +],则先在阴极上放电的是Fe 2+或Zn 2+,因此,阴极上的主要产物则为Fe 和Zn 。但在水溶液中,Al 3+、Mg 2+、Na +等是不会在阴极上放电的。 2、电解时溶液pH 值的变化规律 电解质溶液在电解过程中,有时溶液pH 值会发生变化。判断电解质溶液的pH 值变化,有时可以从电解产物上去看。①若电解时阴极上产生H 2,阳极上无O 2产生,电解后溶液pH 值增大;②若阴极上无H 2,阳极上产生O 2,则电解后溶液pH 值减小;③若阴极上有H 2,阳极上有O 2,且222O H V V =,则有三种情况:a 如果原溶液为中性溶液,则电解后pH 值不变;b 如果原溶液是酸溶液,则pH 值变小;c 如果原溶液为碱溶液,则pH 值变大;④若阴极上无H 2,阳极上无O 2产生,电解后溶液的pH 可能也会发生变化。如电解CuCl 2溶液(CuCl 2溶液由于Cu 2+水解显酸性),一旦CuCl 2全部电解完,pH 值会变大,成中性溶液。 3、进行有关电化学计算,如计算电极析出产物的质量或质量比,溶液pH 值或推断金属原子量等时,一定要紧紧抓住阴阳极或正负极等电极反应中得失电子数相等这一规律。 三、理解金属腐蚀的本质及不同情况,了解用电化学原理在实际生活生产中的应 电解原理的应用 (1)制取物质:例如用电解饱和食盐水溶液可制取氢气、氯气和烧碱。 (2)电镀:应用电解原理,在某些金属或非金属表面镀上一薄层其它金属或合金的过程。电镀时,镀件作阴极,镀层金属作阳极,选择含有镀层金属阳离子的盐溶液为电解质溶液。电镀过程中该金属阳离子浓度不变。

高中化学实验创新说课稿-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实验改进

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实验改进 一、使用教材 1、教学内容所属模块: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 2、年级:高中二年级 3、所用教材:人教版 4、所属章节:第四章第三节 二、实验器材 每小组的实验仪器和试剂:具支U形管,石墨电极、普通的铁电极,学生电源,注射器,酒精灯,带有橡胶管的导管,带双头鳄鱼夹的红黑导线2根,淀粉碘化钾溶液,淀粉碘化钾试纸,火柴,烧杯,酚酞、饱和食盐水 自制教具:自制的改进创新装置、阳离子交换膜 三、实验改进与创新点 1.实验设计原则“人无我有,人有我精”,化学组根据实验要求创新了电解饱和 食盐水装置,用透明容器、活性、惰性电极、阳离子选择膜直观展示了电解放出氢气、氯气、生成氢氧化钠的过程。既避免产生氢气与氯气混合,又防止氯气与氢氧化钠反应,同时防止尾气污染环境。该装置利用了阳离子交换膜,通过酚酞检验两极产物可以很直观的体现该膜的作用,便于学生理解。 装置轻巧、操作简单。装置避免了传统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复杂装置,也可以不用学生电源,利用电池也可以进行电解。 2.气体纯净,且实验过程无污染。整个实验过程都是在密闭的环境中进行,两 个气孔被胶帽堵住,气体不会溢出,且胶帽还便于后续检验过程中注射器直接插入吸取气体。 3.实验现象明显,趣味性强。在电解过程中的气泡非常多,便于教师引导学生 观察,思考气体是什么,激发学生兴趣。由于装置的透明的,可视性非常好,在两极产物检验的过程中,氯气使淀粉碘化钾溶液变色、氢气的点燃都非常

明显、最后酚酞检验溶液的酸碱性可以将本次实验推向高潮,学生会惊讶为什么红色不会扩散到另一边。 4.本装置还适合其他电解实验的使用。 四、实验改进设计的出发点 氯碱工业是教材详细介绍的化学工业之一,电解饱和食盐水是氯碱工业中的重要反应,也是高中化学课堂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实验。不同版本教材中对于电解饱和食盐水实验的呈现也有不同,见表1。 表1 三种版本教材电解饱和食盐水实验对比 和苏教版教材中既没有该实验的图示,也没有安排实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会按照鲁科版教材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即利用带有支管的U型管。其不足之处在于:(1)该装置与氯碱工业的实际生产装置有一定的距离,在氯碱工业中所用的阳离子交换膜在教学实验中难以实现;(2)利用U 型管进行实验时,离子在阴阳两极迁移的距离过长,导致整个电路的电阻较大,实验时收集气体所需的时间较长,同时氯气逸出会造成空气污染,不利于在课堂进行演示;(3)由于U 型管带有支管,导致浸入溶液中的电极太短,接触面积小,不利于气体的产生。 五、实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电解原理,初步掌握一般电解反应产物的判断方法 2、了解氯碱工业——电解饱和食盐水 3、掌握电解电极方程式和总方程式的书写。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过已学电解原理相关知识来思考电解饱和食盐水实验,探究分析工作原理。 2、通过电解饱和食盐水实验的装置逐步改进,学生小组猜想讨论、实验验证、实验汇报、师生总结的方法,增强对电解池工作原理的了解,让学生感受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科学事实。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