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备课过程中如何分析学情(1)

备课过程中如何分析学情(1)

备课过程中如何分析学情(1)
备课过程中如何分析学情(1)

备课过程中如何分析学情

教学设计时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是学情分析.学情分析是教学目标的设定的基础,是教学内容分析的依据,也是教学过程将教学设计用于实践的依据。

1.学情分析的理解。

1.1学情的内含。

学情是指学生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已经具备的知识结构和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体现出来的个性的差异。

1.2 学情分析的必要性。

学情的内含较广,具体包括的内容可以从这几个方面来说:学生现有的成绩分析,这里的成绩是指:各类测试的成绩质量分析,学生在即将要学习新知识时已经具备的知识基础;学生现有成绩的成因分析,这里的成因指的是:造成学生现状的各种原因的分析;学生现状的非智力因素的分析,这里包含:家庭、性格、特长、爱好等的综合考虑。这里提到的只是简单的几个方面,其实在做学情分析的时候,分析越全面,就会越准确,对于教师采取更叫有效的教学方式和策略更加有利。

学情分析是为教学目标的设定打好基础,没有学情分析的教学目标,可以说就是空中楼阁,只有真正了解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知识经验和学生认知心理特征,才能确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同领域和不同的学习活动中的现有发展区和最近发展区。

学情分析是教学内容分析的依据,尤其是对教材的分析。老师们在使用教材教学生,不要理解为老师是在教教材。没有学情分析的教学内容确定是没有具体的方向,只有针对具体的学生群体的个性特征,才能够确定每个部分的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

学情分析才能指导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具体实践,我们在教案中有一些课堂教学中的预设,但是我们在课堂实践的时候,肯定有较多的生成,教师要根据学情分析确定的重难点,不断地调整我们的生成,使得这些生成要为解决重点和难点服务,使我们在课堂教学中的三维目标得到顺利的实现。

2.教师如何学会做好学情分析。

每个老师在学习新知识前,针对本节知识或者是本单元大的知识的教学内容,确定学生需要掌握哪些内容、哪些知识,也要分析学生需要具备哪些生活的经验。然后分析学生是否已经具备这样的知识和经验。例如:在数学上有一章内容是不等式,在不等式中要讲一个重要不等式,有的老师在教学设计的时候,就以一个顾客到金店买金项链为例引入,这样的例子会给学生带来不良的影响,一是看到商人都好像是奸商,不能公平对待所有顾客。另一方面高中学生没有几个有到金店买过金项链的经历,学生没有这样的生活经验。说得更加直白一点,这样的教学设计就是故弄玄虚,三维目标没有达成。

每一个老师在接手一个陌生的班级的时候,都应该向以前的该班教师请教该班学生的该学科的学习状况,学生在认知方式与认知习惯等方面的具体情况。新教师还可以通过适当的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该学科的教师授课方式的建议,了解学生在该学科的知识储备等情况。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的备课本应该做到:备课之前通过学生的座谈或是个别的谈话的形式了解学生详细的情况,包括学生已有知识框架,学生所需学习的东西,换句话说要知道学生在学习上的需求,通过学生的作业留言的方式了解学生在学习中的困惑,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观察、提问、追问、交流、讨论”等方式时刻关注学生带饿学习动态。

学情分析具体而言,主要可以是分析下面的几个问题:

(1)学生是否具备了学习新知识的必备知识和技能;(学生如果不具备时,应该通过什么方式可以弥补,如果弥补需要掌握到什么程度。如果具备了,应该回忆什么?)

(2)学生通过课前自主学习,学生是否已经了解新课的有关内容,了解了多少,达到什么

程度,急需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3)教师在课堂上要如何点拨和引导才达到较好的效果,如何确定每一节课的重点和难点。(4)教师在课前一定要明白的是:哪些内容会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维,成为课堂的亮点或学生的兴趣。

3.关于学情分析的一点说明。

在教学设计中,学情分析很重要而且很必要。教师的每一堂课一定要认真做好,并落到实处。只有有了详实的学情分析,才有高效课堂的构建。也许我们有不少老师会说:我都教书这么多年了,从来就没有做过学情分析,看我还是教出了比较优秀的学生。其实这是不正确的认识,这样的老师是做了学情分析的,以前不是在提“备课时一定要备教材、备学生”的说法,其中被学生就是学情分析的意思。现在新课改背景下,要求师生一起成长,其实就是教师和学生在课改中不断地获取自己学要的养分。

一年级语文学情分析

小学一年级学情分析 一、学情分析: 全班共有61人,大部分学生就是附近就近入学,还有一部分学生就是随父母在外打工,就近上学的,这些学生几乎都没上过幼儿园,基础差,上了一年级家长又很难抽出时间辅导。还有些学生就是父母在外打工,由爷爷奶奶带或寄在亲戚家里,根本也没人辅导,爷爷奶奶岁数大了想辅导也就是力不从心,再说都一个孩子宠得不行。这些同学行为习惯较差,不讲卫生,不懂礼貌,我行我素。经常找不到作业,或就是不写作业。如张同学,她其实特别聪明,但因为父母离异,父亲经常在外做生意,爷爷奶奶溺爱,这个孩子习惯特别差,好动精神不集中,常常就是老师在上面讲课她的手在下面不停的玩,思绪更不知飘到哪儿去了。有的学生根本就没读过学前班,如:吴同学,刚开学的一个月,对学校、老师、同学都非常的陌生,再加上性格内向,胆小。总就是哭哭啼啼要回家,更不知什么就是作业,有时甚至听不懂老师在说什么。还有一些同学由于年龄小,学习还就是比较吃力,如:常同学、陈同学,刚入学校时,连数1——10都有问题,更不用说书写了。尤其就是张同学年纪还小,自理能力非常的差,常常头不疏,脸没洗就来上学,记不住老师的作业,而且作业本更就是经常失踪。 学生认知水平处于启蒙阶段,尚未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由于学生所特有的年龄特点,学生有意注意力占主要地位,以形象思维为

主。有个别学习比较自觉,主动性较强,上课精力比较集中,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能认真完成。从整体上瞧,一年级小朋友好动,注意力不集中,上课时小嘴巴叽叽喳喳,特别喧闹不安静,叫喊、打报告,有的甚至我行我素,做自己想做的事。针对以上情况,我本学期的任务主要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与行为习惯的养成,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她们喜欢上课,喜欢语文。在课堂上,我充分利用教具,运用各种小游戏让学生掌握浅显的知识,为学习更多的语文知识夯实基础。 二、教情分析: 针对一年级学生的年龄与学习特点,结合我校的校本教研,本学 期我组在教研中把新课标学习放在首位,切实做好导备法、教考练测一条线的研讨工作。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倾听、书写、思考等学习习惯,切实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把识字、写字作为本册教学重点,始终把拼音、生字,词语的掌握放在训练的首位,加大训练的广度与深度,注重平时积累,当天学的内容当天巩固,并且采取多种方式检测学生掌握所学知识的程度,引导激励学生多认字,指导学生把字写规范、写美观,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在阅读教学中,重视阅读方法的指导, 引导学生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读出不同的感受,读出不同的味道;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在读书中多识字,提高学生的分析理解 能力与积累习惯。为了让学生养成一定的积累习惯,我们培养学生把自己读到的好词、好句摘抄下来,并互相交流、反馈。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我们尽力为学生创设交际的情境,情境设计贴近学生的生活,容

学情分析与小学数学教学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分数的初步认识 (一)、创设情境: 师:猜谜语:平日不思,中秋想你,有方有圆,又蜜又甜。猜一猜它是啥? 生:月饼。 师:好!请同学们看老师手上有几个大月饼?(4个)把4个月饼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多少? 生:每人分2个。 师:把2个月饼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多少? 生:每人分1个。 师:把1个月饼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多少? 生:(半个)一个月饼的一半。 师:月饼的一半又怎样表示呢,这就是我们今天学校的内容。(板书:分数的认识) (二)、导入新课探索新知: 师:“一个月饼的一半”如何表示呢?请同学们想一想,你想用什么好的方式表示,可以和同位商量。 生:窃窃私语,在酝酿着,思考着,设计着,各自的方式。 师:你设计表示的方式能告诉大家吗? 生1:我们想用0.5表示。 生2:我们想用1÷2表示一个的一半。 生3:2/1。

生4:1/2 生5:…… 师:生1的0.5也很好,用学过的方式,能不能用其他的方式呢?生2的1÷2是一个算式也行,但还不够满意。生3的2/1我的理解是2个月饼分给1个小朋友,不行。生4的1/2你告诉大家理由;上面的1表示一个月饼,横线表示将这个月饼平均分,2表示将这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 师:好极了,这就是我们今天认识的新朋友---分数 师:回忆以下,说一说你生活中哪些事物能用1/2来表示。 生1:吃西瓜。如:把一个西瓜平均2份,表示其中的1份为1/2。 生2:切蛋糕…… 生3:折正方形的纸…… 师:指导学生涂出书中图的1/2(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分数1/2的意义)。 ……在这个片段中,我首先以谜语的形式,引起孩子们对本节课的学习兴趣。接着,利用孩子们爱探索的心理需求,引导探索,“每个人分这个月饼的一半,你能用什么方式表示呢?”明确把一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到的一半就用1/2表示。再利用孩子们爱玩的心理,让孩子们在玩中学,我设计了分一分、折一折、涂一涂、圈一圈、试一试、练一练、选择判断等活动。

立足学情把握内容提高有效

立足学情、把握内容、提高有效 ——以《采薇》为例谈教学内容的确定怎样的课堂教学内容是适宜的,上海师范大学王荣生教授认为应有两个基本的尺度:一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内容有意识,即知道自己想教什么、在教什么,并且知道自己为什么教这些内容。二是一堂课的语文教学内容相对集中因而使学生学得相对透彻。 王先生说的虽是“最低标准”,然而真正落实于课堂却并不简单。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课堂讨论热闹了,现代手段运用了,两纲教育到位了,但教学内容的核心价值却尚未体现出来。还有一些课例——在课堂上也研讨课文的主旨和语言特点,却没有将这些信息和学习活动联系起来,仅仅是为了教而教,使主旨解读与语言的品味成为机械的两个部分,让“课文的内容”和“语言”变成了“两张皮”,这样的语文课仅仅是借助“经典”的解读,让学生“读懂”这篇文章,但若换成另一篇又会怎样呢?所以有时面对学生的调侃“语文课可听可不听”时,我们是不是应该更多些深思——为什么语文会面临这样的尴尬? 古人曾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教学的终极目标是通过课堂的学习让学生不仅“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让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在序列化的进程中得以提升。但是不同于其它学科课程的清晰序列,语文学科的知识体系并不明显。一篇文章,从学情、解构、学法等角度出发都可以确定不同的课堂核心。“教材内容化”需要教师具有一双“慧眼”,重构选文,确立文本核心价值。下面以《采薇》教学为例,粗浅地谈谈高中语文教学内容的确定。 第一层面:依托课标,纵横比照,预设课堂教学的内容 在预设教学内容之前,我们首先要思考的是选文在课程目标及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通过课堂学习,使学生建构起知识的序列。《采薇》是高三第五册第五单元的篇目,从横向来看,此单元的教学目标是要学生能通过单元选文的学习去感受“家国情思”,体悟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乡土”情结,增强家园意识。对主旨“感受家国情思”的解读是这一单元的人文内核。从纵向来看,《诗经》的作品整个高中教材入选两篇,另一篇是收录于高一的《蒹葭》。这时我们可以问问自己:为什么它要处在这个位置而不是其它呢?于是我们可以发现:通过高一《蒹葭》的学习,学生对《诗经》的赏析有了一定的基础,他们或许会对重章叠句或比兴等艺术形式有了一点初步的认识,而现在正是要唤起学生从前的阅读体验,用某种相同或相似的方法帮助学生找出通向文本内核的钥匙,以此指导学生

备课中的学情分析

备课中的学情分析 分析学情与分析教材不是对立的,但是分析学情比分析教材更有意义,分析学情其指导思想是以学生为本,是依据学生的情况开展具体的教学活动,而分析教材则更利于建构知识体系,因此,两者的基本出发点有区别。 在具体的教育教学中是经常会出现有教无学的,但是,建立在学情分析上的教学就有效避免了上述现象。许多年轻教师最怕的不是教材分析,而是学情分析,为什么,就因为他没有这样的实践经验积累,没有先进的思想指导。将新的教育理念引进课堂教学,应该关注每一次教学的学情分析,只有这样,我们的教师才更了解教育的对象。 随着新课程改革进一步深入进行,人们越来越感觉到不关注学生的课堂是无效课堂,备课中不进行学情分析,教学目标将无立足之地。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从学生的需要出发,以学生发展为本,关注学生发展的长期目标。写教案是我们教师一生中做的最多的一件事,也是我们必须做的一件事。写好教案是上好课的前提条件,一份好的教案应该包括哪几方面的内容呢?“学情分析”必须有吗?在这些栏目中应该写些什么内容呢?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是这次新课程改革的宗旨。在这样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迫切需要我们的教师随之改变以往的教育观念、教育行为。课堂上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的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二要在课堂上真正能做到“以学生发展为本”,使新课程的理念真正落实到每一天的课堂上来,备课要做到了解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习基础、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等情况,既了解一般情况,又了解个别差异。我们可以根据他们在以往学生信息技术的水平、能力来分析哪些知识点是学生容易掌握的,这样的知识点就只需要点到为止,否则需要详细的介绍和指导练习。通过分析学生的差异来进行分组,在组中要特意安排接受能力比较好的同学,增强每个学生的合作意识。 备课对于教师来说是一项不可缺少的提到备课,很多老师都认为把课准备好就是备好课了。其实不然,如果只是把眼光盯到课上,我相信,所备的课未必是好课。为什么呢? 首先,所谓的“课”是死的。如果只为备课而备课,肯定省事,因为有那么

如何进行有效的学情分析

如何进行有效的学情分析 “教书一年半的时间,每一次在写教案的时候都有“学情分析”的内容,但从没有进行深入的思考,究竟什么是学情分析?如何才能科学有效地进行学情分析?我尝试过对任课班级的学生进行分析,可是发现,分析结果有失偏颇,学生的个体差异影响到学情分析的合理性。 将我的疑问帖于此,希望能够得到各位老师的点拨。” 根据大家的回答和自己的认识,我觉得问题可以归结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为什么分析?——学情分析的必要性 “学情分析是系统教学设计的有机组成部分,并与教学设计的其他部分存在极为紧密的互动关系。 学情分析是教-学目标设定的基础,没有学情分析的教学目标往往是空中楼阁;因为只有真正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和心理认知特点,才能确定其在不同领域、不同学科和不同学习活动中的最近发展区,而从知识技能能力等方面来阐述最近发展区就是教-学目标。 学情分析是教-学内容分析(包括教材分析)的依据,没有学情分析的内容分析往往是一盘散沙或无的放矢;因为只有针对具体学生才能界定内容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 学情分析是教-学策略选择和教-学活动设计的落脚点,没有学情分析的教学策略往往是教师一厢情愿的自我表演;因为没有学生的知识经验基础,任何讲解、操作、练习、合作都很可能难以落实。 总之,学情分析是对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的具体落实。” “我觉得,不关注学生的课堂就是无效的课堂。提升教学效果是我们的目的,通过什么标准来判断我们是否达到目的了呢?落脚点就是学生。备课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就是备学生,这里脱节了,谈什么都是虚的,这样的教学也失去了应有的意义。 很多课堂看似精彩纷呈,但是静下心来回味,如果主演是教师配角是学生,是不是可以这样讲,这节课精彩得几乎荒凉?” 二、分析啥?——学情分析的内容 “1.学生年龄特点分析 包括所在年龄阶段的学生长于形象思维还是抽象思维;乐于发言还是开始羞涩保守;喜欢跟老师合作还是开始抵触老师;不同年龄学生注意的深度、广度和持久性也不同。这些特点可以通过学习一些发展心理学的简单知识来分析,也可以凭借经验和观察来灵活把握。 还有不同年龄学生的感兴趣特的话题不同,教师一方面要尽量结合学生兴趣开展教学,又要适当引导不能一味屈尊或者迁就学生的不良兴趣。 2.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分析 针对本节课或本单元的教学内容,确定学生需要掌握哪些知识、具备哪些生活经验,然后分析学生是否具备这些知识经验。可以通过单元测验、摸底考察、问卷等较为正式的方式,也可以采取抽查或提问等非正式的方式。 如果发现学生知识经验不足,一方面可以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另一方面可以适当调整教学难度和教学方法。 3.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风格分析 分析不同班级学生理解掌握新知识的能力如何、学习新的操作技能的能力如何。据此设计教学任务的深度、难度和广度。经验丰富、能力较强的老师还可以进一步分析本班学生中学习能力突出的尖子生和学习能力较弱的学习困难学生,并因材施教、采取变通灵活的教学策略。 4.学生学习风格分析 班级整体学习风格:一个班级的孩子在一起时间长了会形成“班级性格”,有些班级思维活

(完整版)一年级学生学情分析和应对措施

一年级2016-2017学年度 学生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已经初步适应了教材的特点,并能按时完成学习任务。具有一定的观察、比较和有序思考的能力;积累了一些较浅显的经验,具有一定的交流合作意识和较好的学习习惯。但是,由于学生年龄小,还有大部分学生好说好动,精力难以集中,思维跳跃性大,课堂常规还不够好,尤其是倾听的习惯。因此,本学期要立足于端正学习态度,提高积极性,抓好基础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班级里一共34名学生,有少数几个学生基础较差,这几个学生上课注意力难以集中,自制力较差。 一年级课堂较活跃,班级的课堂纪律并不好。这学期把组织课堂纪律作为重心。 应对措施: 1、继续加强学习惯例和学习习惯的培养,比如认真审题和计算、重视验算,规范书写格式等的教育。 2、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习数学。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习数学。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 3、利用课余时间辅导学困生,争取让他们能跟上教师的上课思路,对本学科产生良好的学习兴趣。 4、加强课堂纪律的管理,对违反纪律的学生及时矫正,制定教学规则: 一、课前准备好学习用具。 二、上课铃响起学生立即进入教室安静坐好等待老师上课。 三、上课铃响班长喊起立师生问好,下课铃响同样。 四、学生举手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五、学会倾听。 六、上课不允许走动,讲话,合作交流时听到教室开始的口令后再动手、动口,学生交流要小声,完成后用坐姿告诉老师。 5、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探求新知 1.师:超市里的东西可真多呀,我们先到文具柜台看看有哪些物品吧! 师;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生1:知道了一些文具的价钱。 生2:文具盒8元,橡皮2元,铅笔3元,日记本4元…… 师:问题是什么呀? 生:买3个文具盒,一共多少钱? 师:怎样列式计算? 生1:8+8+8=24 3*8=24 同桌互相交流反馈 生1: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哪些信息? 生2:1个文具盒8元,3个文具盒就是3个8元。可以用乘法计算。 生3:3个文具盒的总钱数可以用1个文具盒的钱数乘3. 集体汇报交流 师:谁来说一说买2个文具盒多少钱。你是怎么想的?(指名说并列式计算)生1:买1个文具盒要用8元,买2个用2个8元,用2乘8等于16. 生2:2个文具盒的总钱数可以用1个文具盒的钱数乘2. 你还能提出其他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吗?每人至少提两个,并解答出来。 汇报交流 一位学生提问题,其他学生解答,然后提问题的学生再判断对错。 教学反思: 板书设计:

小学语文教案五年级学情分析

小学语文教案1 一、学情分析的内涵分析 在传统的教师备课观念里,学情分析基本等同于我们经常提到的“备学生” 或“了解学生”这个备课环节.这是把学情分析仅仅当做教师在上课前要完成的一项独立任务来看待,这显然是不够的.在本研究中,我们仍然将研究的重点放在课前的学情分析方面,但这并不简单地等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备学生”,从学情分析的内涵我们就可以看出它与“备学生”的区别.学情分析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分析学生的起点水平和生活经验 任何学习者在进入新的学习过程时,都会带着其原有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等.因此,教师在进行学情分析时必须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和态度,即学生的起点水平.对学生起点水平和生活经验的细致分析,是设计适合每个学生学习的教学过程的起点,对学生掌握新知识有直接的影响. (二)分析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 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直接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态度.教师在进行学情分析时,不仅要了解学生学习的准备状态,还要紧密结合学生的需要,即把握住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安排等,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分析学生的不同数学学习思维路径 学生的认知差异和不同学习风格,会导致思考同一问题时的学习思维路径不同.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学习风格,与此同时,学生的学习风格也会因教师的教学风格、教学策略及课堂教学目标和学习内容的类型不同而有所差异.因此,教师应针对学生的学习风格、认知差异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策略,以更加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有效的教学设计为何要基于学情分析之上 基于对学情分析内涵的研究,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学情分析对于教学设计的重要性,即论述教学设计为什么要基于学情分析之上. (一)学情分析是了解学生发展起点的基本前提和手段

小学语文学情分析学习资料

如何写好学情分析 学情分析实质上就是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一切教学活动都要围绕学生展开,这是本次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那么围绕学生设计教学需要关注学生的哪些点呢?本文引用了教学设计理论的若干观点,从三个方面做细致的分析。 学情分析是指在教学之前,运用系统的观点和方法,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对教学过程中各个环节、各种教学方法及教学步骤等,进行预先筹划,安排教学情境,以期达成教学目标的系统性设计。教学设计应该是战略性的,同时还应该是具有很灵活的适应性的。过去那种具有严格的规则,程式化步骤的语文教学过程,已经不符合当前的要求。 下面仅就“对学情的准确把握”谈谈自己的看法。 学情分析是教学设计系统中“影响学习系统最终设计”的重要因素之一。依据教学设计理论,认真研究学生的实际需要、能力水平和认知倾向,“为学习者设计教学”,优化教学过程,可以更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率。 教学设计理论主张“为学习设计教学”。强调任何教学活动都要以满足学习者的学习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为学习者服务,以教学引导、促进学习者学习;教学设计必须把学习和学习者作为焦点,以帮助每一个学习者有效地学习为目的。 教学设计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接受刺激,积极思维,心理结构和业绩行为发生持久变化的过程和结果;“学情分析”应当成为教学设计的依据。强调:如果学生的特点能够得以把握,那么大多数学习系统设计中出现的问题,都能得到妥善解决。因此,语文教学设计,应当以学生为依据,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讲学生之所缺,练学生之所需。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分析教学内容、选择教学策略、设计有效的教学程序,力求使有效学习发生在每个学生身上。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给语文教学过程施加了积极的影响,教学设计要考虑到以下事项: 引起注意和唤起学生的学习需要; 就教学要达到的目标形成共识; 激活学习所必需的先前经验; 规划学习领域并提供适当的学习资源; 引出作业并适时提供作业正确性的反馈; 促进保持和迁移。 (一)了解学生的兴趣、动机

一年级学生情况分析

一年级学生情况分析篇1:一年级学生情况分析 一年级学生情况分析 这一学期已经过去了一半,对一年级小朋友来说,曾经对小学生活的向往与憧憬已经在这半个学期地亲密接触中,生根发芽,适应了小学生活。我们一年级班主任回顾这半个学期小朋友的表现,结合整个班级情况,总结了以下几个共性方面。 一、整体精神面貌较好。 一年级小朋友就像一棵棵嫩芽,生机勃勃。活泼、可爱是他们最 大的特点。这半个学期以来,可以看到的是这精神面貌的变化是挺大的。刚刚入学的时候是杂乱无章,站,站不好,坐,坐不住,停,停不下,跑,满场跑。经过半个学期的努力,改变了许多。集会的时候,也能排着基本整齐的队伍,安静地听;唱校歌的时候,尽管不会唱,但是小朋友通过自己的努力,能断断续续地唱下来,而且声音非常嘹亮。特别是会唱的部分,他们更是使出小时候吃奶的劲,唱得都会涨红小脸。所以说,整体的精神面貌还是可嘉的。 二、排队意识有所增强。 幼儿园排队是后面小朋友拉着前面小朋友的衣服,因为他们的小 脑袋要东张西望,还要因为新奇事物而驻足不前。所以刚开学的时候,小朋友排队也是这样,闹哄哄。就拿我们来说,集会的时候这个刚站好,那个又动了,前面刚停下,后面有活络了,小嘴巴叽叽喳喳,还要配上舞蹈动作。排队前进的时候呢,往往是左边小朋友拉着右边小朋友走出队伍去溜达一圈再回来。所以开学一个月,每个班主任都是声音哑掉了。付出的努力没有白费,看着小朋友的队伍渐渐整齐,还是挺高兴的。放学、上音乐、电脑、体育课能自觉地在教室外面去等候排队,说明进步还是挺大的。 毕竟还小,存在问题还是挺多。 一、休息不够文明。 班主任普遍反映,课后休息,不够文明。体现在1、追逐打闹不 安全。顽皮的孩子肯定存在,有2个人在追逐打闹,马上会像龙卷风一样,带出许多人,加入到追逐打闹的队伍。2、特别喧闹不安静。叫喊、打报告,这班、那班,总感觉不安静。虽然是受年龄、心理特点的限制,可是还是希望小朋友能做到文明,开心又安全,热闹又文雅。 二、班级意识不够。

基于学情 有效教学

基于学情有效教学 [内容摘要]学情就是学生学习的晴雨表,学情与学生的成长息息相关,与教师的教学丝丝相连。只有深入研究学情,密切关注学情,才能有针对性展开教学,才能真正达到“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的理想境界,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同时也只有及时反思学情,我们才能不断地总结得失,积淀智慧,促进自己在专业成长道路上的不断完善。 [关键词] 学情有效备课教学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充分发展”就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与核心理念。这就要求我们把关注点移向学生学习的方法与过程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把关注的点放在学生、特别就是那些学困生身上;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活跃的学习活动中。陶行知先生曾经说,“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教师要想做好教学,必须要有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必须关注学情,备课中既要考虑教师围绕教学目标如何教,又要考虑学生如何学,既要关注知识的传授,又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情”就是指来自于学习者自身的影响其学习效果的一切因素的总与。它包括学生的知识经验、心理特点、成长规律、行为方式、思维方法、生活习惯、兴趣爱好、困难疑惑、情感渴盼、心路历程等诸多方面“学情”。 把握学情对教学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学情就是教师选择与优化教学手段的依据。我们教育的对象就是学生,就是一个个充满了生机与活力的人。学生在接受教育前,绝非一张什么也没留下的白纸。哪怕就是一年级的小朋友,也已经有了六七年的生活经验,对周围的世界形成了基本的粗浅的认识。这既就是教科书编写的依据,又就是我们开展教育实践的依据。所以,我们的教育首先要了解我们的工作对象——学生。对自己的工作对象都不了解的教育,必定就是盲目的教育、失败的教育。这里所说的“了解”,不就是一般意义上的了解,不就是只停留在表面上对学生外貌长相、衣着打扮、学习成绩的了解,而就是对学情的深入洞悉。只有建立在此基础上的教育,才就是目的明确的教育,才有可能迈向成功的教育。其次,学情就是一种宝贵的课程资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习知识、接收信息,同时也在生产新的知识,创建新的信息,这些新的知识与信息就就是一种生成性课程资源。教师必须要善于捕捉课堂上那稍纵即逝、不断生成的有效教学资源。同时,学情还就是一种基础性资源,其它的资源最终必须同学情相结合或相化合才能发挥效益。依据学情进行教育,我们的教学就抓住了导的方向、导的重点,就会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第三,学情就是新课程改革关注的中心。学生就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学得怎么样才就是课程关注的中心。学生有无进步或发

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每课学情分析

识字1 学情分析: 实验教材一年级第二册是以专题组织教材的,这在以前的旧教材中是从来没有过的。因此识字课也不再像以往那样,只是一些字、词、短语的简单排列,缺乏趣味性。再搭配上色彩鲜艳、形象生动的插图,很容易引起学生对春天美丽景色的联想。使识字课不再简单枯燥,也有了一定的情境,当然,学起字词、背诵起来就更容易了。 1柳树醒了 学情分析: 《柳树醒了》这首童话般的儿童诗,是一年级课文中的新成员,就像春天一样,它无处不满溢着新意。从内容上来看,这首诗歌中描写的柳树、春雷、春雨、春风和春燕运用了拟人手法,读起来像一个个活泼可爱的孩子,弥漫着逗人的童趣,很容易贴近儿童的心灵。比起往年的《春风吹》等课文,内容更加生动有趣,描写春天的角度也更加全面,不再仅限于"春风"这一意象。课文中的插图,也能让人感到春天跳动着的生命力。生字也实行了认写分开,要认识的字是本课中出现的字,但要写的字却是既有本课的也有以前学过的字,这是与以往任何一套教材都不同的地方。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课后提出了"在春天里,还有什么醒了呢?",这样的问题与旧教材中"读读背背"之类的问题大不相同,它能打开孩子们想象的大门,更具有开放性和实践性。 2春雨的色彩 学情分析:

对于一年级小学生来说,春雨这个事物很熟悉,课文又是通过小动物的口吻来表现春雨的色彩,小朋友肯定会很喜欢,很感兴趣。而他们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认识了很多的字,会借助拼音来读课文,对课文朗读也有了一定的基础。在读课文上,学生的学可以采取互相帮助,以会带不会的方法进行。 3、邓小平爷爷植树 学情分析: 学生对邓小平爷爷的了解可能不是太多,对理解课文有一定难度,因此应引导学生搜集一些有关邓爷爷的故事。 4 古诗两首 学情分析: 这两首古诗内容浅显易懂,读起来也朗朗上口,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很浓。语文园地一 文本解读: 本次语文园地由“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口语交际”和“展示台”组成。它从引导学生自己小结识字方法,学习自主识字;积累语言、练习读写及巩固字词等方面入手,对前面的内容进行复习。 识字2 学情分析: 本课借鉴传统“三字经”的语言形式,利用三字经押韵上口、好读易记的特点,将识字写字教学与爱长辈、爱家庭的教育融为一体,并赋

语文教案模板学情分析

语文教案模板学情分析. 语文教案模板学情分析【篇一:初中教学设计模板(语文)】

教学设计初中模版 【设计理念】 现代教育理念要求教学应当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用合作探究与交流的方式引导学生,让学生在疏通文本的基础上,联系自身经验,对文本进行了个性化解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与人文素养。 【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 本单元主要体现重在引导学生欣赏和表述之美。“教材无非是

个例子”(叶圣陶语),这个例子既承担了落实本单元教学重点的任务,又承担了对学生进行文学审美教育的责任,因此是个很好的蓝本。 2.文本简析: 的手法,更要让学生仔细品味语言,领略语言文字的魅力。【学情分析】(可要可不要) 初一学生有很强的好奇心和表现欲望,所以教师要采取鼓励机制,激发他们的参与意识,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探究热情。并且,初一是学生开始形成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的时期,但他们的鉴赏能力还是很有限的,因此要多加强这方面的训练。以上几点主要是从学生的现有水平、学习习惯和能力上去认识归纳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2.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1.针对单元重点和教材内容,我认为本文的教学重点是:2.针对学生的现有水平和心理层次,我认为本文的教学难点是:【教学方法】 1.教法: 【教学手段】 采用多媒体教学,利用图片、音乐、视频等多媒体素材。 【课时安排】 一课时(45分钟) 【课型】

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未成曲调先有情(3分钟) (一)课前预习 1.掌握本文字词,熟读全文,了解文章大意,对有疑惑的地方做好记号。 2.利用图书馆、网络等资源,认识并熟悉作者以及本文的写作背景。 二、窥一斑而知全豹(12分钟) 整体感知全文,筛选关键信息,思考以下问题。 三、奇文探究共赏析(22分钟) 四人组成一个小组,合作完成以下内容,并且采用“小组擂台积分榜”进行评价。 (一)研读入境品语言

一年级数学学生学情分析

一年级数学学生学情分析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 一、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一年级共有学生2名。从整体看,本班学习成绩两极分化较严重。优等生能要求上进,在课堂上认真听讲,养成了主动学习的好习惯。后进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自觉做好上课准备,不能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数字记流水帐。在本学期对他们需要多一些关注与指导,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给学习方法,使他们能和大家一起快乐学习,共同进步。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 1、能识别图形,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行和圆这些平面图形。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准确地确定物体前后的位置与顺序。 2、使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3、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能够熟练地一个一个地和一十一十地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个数,懂得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4、使学生进一步巩固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角=10分。 5、会口算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三、教学进度 周次教学时间教学内容课时备注 开学报到,发放书本,制定 1 3.4-3.9 4 计划。第一组 1、认识平面图形 2、平面图形的拼组

第二组3、十几减9的减法 2 3.12-3.16 4 3 3.19-3.23 4 4、十几减8.7.6 5、用数 6、整理和复习 4 3.26-3.30 4 第三组7、分类、整理 5 4.2-4.6 4 8、图形的拼组 6 4.9-4.13 4 第四组9、数数、数的组成 10、读数、写数 7 4.16-4.20 4 11、数的顺序、比较大小 8 4.23-4.27 4 12、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9 4.30-5.4 4 13、摆一摆、想一想 10 5.7-5.11 组织复习,中期质量检测,试卷讲评。 4 11 5.14-5.18 第五组 14、认识人民币 4 15、简单的计算 12 5.21-5.25 4 13 5.28-6.1 第六组 16、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4 14 6.4-6.8 17、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 4 15 6.4-6.8 4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 16 6.11-6.15 4 18、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19、整理和复习 17 6.18-6.22 4 18 6.25-6.29 4 第七组 20、找规律 19 7.2-7.6 复习,迎接质量检测。 4 20 7.9-9.12 复习,质量检测。 4 21 7.16-7.20 全学期工作总结,安排放假事宜。 学生阶段学习发展评价表 序交流中期终期姓名感知注意记忆想象思维情感意志性格号合作 测评测评 1 余明星 2 潘雯莉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学情分析——有效教学设计的起点

学情分析——有效教学设计的起点 有一位著名的特级教师曾讲到,有人问他上课时为什么学生总能跟他配合得那么默契?他说:“因为我首先考虑的不是学生将会怎样配合我的教,而是我的教怎样去配合学生的学。”这是“基于学情”的有效教学的最典型案例。 所谓“学情分析”,在教学设计学中通常称之为“教学对象分析”或“学生分析”。所谓“学情”,是指学习者在某一个单位时间内或某一项学习活动中的学习状态,它包括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方式、学习思路、学习进程、学习效果等因素。学情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学前学情”,即教学开始前,教师对学生已有情况的把握,包括整体特征与个体差异、知识储备状况与水平基础、情感态度状态等,这个观察直接决定了教师对教学内容的选择、课堂目标的制定和教学方法的设计;二是“学时学情”,即在上课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状况的动态观察,以及在学习过程中对学生活动的过程性评价。 一、学情分析的现状 就理论来说,教师的备课与教学设计应注重“学情”,以“学情分析”为起点,以科学准确的教学目标制定为终点。不过,在实际教学中,真正养成这个习惯的教师很少,绝大部分教师对学情的注重意识淡薄。据一项调查资料表明:教师在做备课笔记时,主要是知识的表现,有教学手段与方法设计的已算可贵,真正做了学情分析的,不到十分之一。 当下历史教师在做教学设计时常常存有以下问题:绝大部分教师直接忽略了学情分析这个环节,在备课中实行学情分析的很少;了解学情的手段比较简陋,基本上是一种经验判断;学情分析的过程比较粗糙,基本上是三言两语,只见判断,不见分析,只见结论,不见过程;学情分析的深度不够,很多仅仅一种浅度描述,一种印象判断。 没有准确而细致的“学前学情”分析,就使建立学生的“学”的基础上的有效教学无法落实。面对不同的学生使用同样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对学生存有的问题不清楚,缺乏针对性,这样的教学是无从谈“有效性”的。常常有教师抱怨说,这个班级的学生太差导致教学效果不好,这个说法就是学情判断的失误。学生差在哪里?教学设计有没有估计到这种差并相对应地在教学中提出对策?教学目标的本质是课程目标与学生实际的结合,也就是学习的目标,学情判断直接影响目标的高度、广度和准确度。在制定教学目标时不考虑学生的基础、个性、理解水平而导致教学效果不达标,责任完全在教师身上。 “学时学情”也常常被忽略。我们所说的教学“有效性”,本质上是指学生“学”的有效性。课堂的结构表面上是“教”的结构,而实质上是“学”的结构,

谈谈备课过程中的学情分析

谈谈备课过程中的学情分析 教学设计时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是学情分析.学情分析是教学目标的设定的基础,是教学内容分析的依据,也是教学过程将教学设计用于实践的依据。 1.学情分析的理解 1.1学情的内含 学情是指学生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已经具备的知识结构和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体现出来的个性的差异。 1.2 学情分析的必要性 学情的内含较广,具体包括的内容可以从这几个方面来说:学生现有的成绩分析,这里的成绩是指:各类测试的成绩质量分析,学生在即将要学习新知识时已经具备的知识基础;学生现有成绩的成因分析,这里的成因指的是:造成学生现状的各种原因的分析;学生现状的非智力因素的分析,这里包含:家庭、性格、特长、爱好等的综合考虑。这里提到的只是简单的几个方面,其实在做学情分析的时候,分析越全面,就会越准确,对于教师采取更叫有效的教学方式和策略更加有利。 学情分析是为教学目标的设定打好基础,没有学情分析的教学目标,可以说就是空中楼阁,只有真正了解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知识经验和学生认知心理特征,才能确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同领域和不同的学习活动中的现有发展区和最近发展区。

学情分析是教学内容分析的依据,尤其是对教材的分析。老师们在使用教材教学生,不要理解为老师是在教教材。没有学情分析的教学内容确定是没有具体的方向,只有针对具体的学生群体的个性特征,才能够确定每个部分的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 学情分析才能指导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具体实践,我们在教案中有一些课堂教学中的预设,但是我们在课堂实践的时候,肯定有较多的生成,教师要根据学情分析确定的重难点,不断地调整我们的生成,使得这些生成要为解决重点和难点服务,使我们在课堂教学中的三维目标得到顺利的实现。 2.教师如何学会做好学情分析 每个老师在讲授新知识前,针对本节知识或者是本单元大的知识的教学内容,确定学生需要掌握哪些内容、哪些知识,也要分析学生需要具备哪些生活的经验。然后分析学生是否已经具备这样的知识和经验。例如:在数学上有一章内容是不等式,在不等式中要讲一个重要不等式,有的老师在教学设计的时候,就以一个顾客到金店买金项链为例引入,这样的例子会给学生带来不良的影响,一是看到商人都好像是奸商,不能公平对待所有顾客。另一方面高中学生没有几个有到金店买过金项链的经历,学生没有这样的生活经验。说得更加直白一点,这样的教学设计就是故弄玄虚,三维目标没有达成。 每一个老师在接手一个陌生的班级的时候,都应该向以前的该班教师请教该班学生的该学科的学习状况,学生在认知方式与认知习惯等方面的具体情况。新教师还可以通过适当的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该

学情分析及教学设计理念

24、画家乡 学情分析及教学设计理念: 通过一学期的学习,本班学生已掌握一些合作学习的方法。在这堂课上我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提供广阔的空间展示自己家乡的美。一年级学生对画画特别感兴趣,我利用孩子的这种心理,在教学中满足学生这一需求,让学生在语言与画画之间建起桥梁,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目标: 1、认识“宽”、“虾”等12个生字,会写“贝”、“原”等6个字。 2、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在教师的指导下,画自己的家乡。 教学重点: 学习课文第2、3、4、5、6自然段,了解五幅画的内容,体会爱家乡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 感知课文描写家乡(山林、草原、平原、海边和城市)景色的美丽;说说自己家乡的样子。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宽”、“虾”等12个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能正确书写3个生字。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能读准12个生字的字音。 教学难点: 能正确书写“爱”等3个生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看图说话 小朋友,如果你有一支七彩的画笔,你最想画什么呢?(学生自由交流)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乡,你的家乡在哪儿? 夸夸自己的家乡。有几个孩子还把自己的家乡画出来了呢!想看看、听听吗? 师范读 (课件自请你们边看边想这是什么地方?图上有哪些小朋友?看完了举手告诉老师。 动依次放映1——5幅图) 2、反馈: (1)谁能说说刚才看到的有哪些地方?图上的小朋友都叫什么名字? (2)这五个小朋友把自己的家乡画得很美很美,你们想不想读读这么美的课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24课——《画家乡》。 (3)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师提示: (1)我能给自然段标出序号; (2)我能用喜欢的符号标出生字宝宝; (3)遇到难读的字,我想多读几次。 2、同桌或小组内互相读课文。 三、学习生字 1、刚才小朋友们用笔圈出的生字宝宝很想和你们交朋友,你们想跟它们交朋友吗?跟生字宝宝打打招呼吧!自由读生字。(出示课件) 2、指名读生字。 3、小老师领读。 4、这些生字还会在许多地方出现,我们还要不断地跟它们打招呼,好好地去认识它们,跟它们交朋友。 四、再读课文,了解内容。 1、瞧,这些调皮的生字宝宝又跑到课文中去了,你还认识它们吗?自己试着去读读。

准确把握学情-构建高效课堂

准确把握学情构建高效课堂 “学情”不是什么时髦的新提法,从“以学定教”,到“备教材、备学生”,再到教科书上每组课文开头安排的“导语”,相信大家都不会觉得陌生。从某种意义上讲,每一个不同的学生就意味着一种不同的学情。当前,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教学科学化水平的提高,学生情况的更加复杂多元,关注学生、了解学情的方法也应当随着时代的进步相应有所变化。 著名的特级教师靳家彦曾经讲过:“顺应学情,是教育的生命线。”那么,什么是学情呢?学情有着很宽的外延,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学生的兴趣点,学生的思维状况,学生的认知状态和发展规律,学生状况、学生个性及其目前发展状态和发展前景,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时间、学习效果,学生的生活环境、学生最近发展区、低起点、学生感受、学生的成功感等,都是我们把握学情的切入点。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的“教”从根本上说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教师作为学习活动的引导者,有足够的空间去发挥引导作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种种学情是最宝贵的教学资源,教师应敏锐地关注“学情”,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把握好教学方向,随时做出调整,也就是说要“以学定教”“顺学而导”,既要学会引导“到位”,达到“滞者导之使达,蒙者开之使明”的效果;又要善于放手,适时“让位”,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的能力。那么,我们在课堂上该如何准确把握学情,因学设教,让教学真实、有效、精彩,构建起高效课堂呢? 一、课前预测学情 课前预测“学情”指教师根据已掌握的学生的知识经验、学习习惯、心理规律等宏观的、共性的、静态的学情,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作一个预先推测。比如:学生对本课内容是否感兴趣?学生学习本课最大的困难是什么?可能会在哪些地方感到困惑?学生会对哪些内容理解不透彻?是否愿意按教师的设想去学习、去思考、去探索、去交流?等等。然后,针对这些预测制订相应的应对措施或策略,以便对学情做出及时调整和引导。 例如,我执教《詹天佑》一课,课前预测到学生会对“取得京张铁路的修筑权,就能控制我国北部”产生疑问,他们也许会想:“我们现在不是有很多合资企业吗?不是很多大型工程也实行面向国际公开招标吗?怎么京张铁路就不能交给外国人修呢?”我还估计到学生不理解“人字形线路”。于是四处查找相关资料,巧妙设计教学流程,做好了充分准备。针对第一个问题,我把收集的相应资料提供给学生——当时,清王朝的统治已经摇摇欲坠,即将土崩瓦解。由于清朝政府腐败无能,帝国主义列强纷纷侵入中国,将中国当成了一块谁都可以任意宰割的肥肉。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根据这些条约,谁拥有了铁路修筑权,就等于拥有了一系列的权利,他们可以在沿线推销他们的过剩商品,可以沿途架设电线,开办邮局,驻扎军队,逐步由经济上的控制过渡为军事上的控制。使那儿成为一个国中之国,成为他们可以为所欲为的天下。——学生立刻明白:这些帝国主义者都怀着不可告人的阴谋!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能把京张铁路的修筑权让外国人夺去吗?学生的疑惑得到了很好的解答,学得更带劲了。 针对第二个问题,我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楼梯、盘山公路入手,比较“人字形线路”与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学生在我的点拨下,明白了“人字形线路”和

备课过程中如何分析学情

备课过程中如何分析学情 教学设计时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是学情分析.学情分析是教学目标的设定的基础,是教学内容分析的依据,也是教学过程将教学设计用于实践的依据。 1.学情分析的理解。 1.1学情的内含。 学情是指学生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已经具备的知识结构和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体现出来的个性的差异。 1.2 学情分析的必要性。 学情的内含较广,具体包括的内容可以从这几个方面来说:学生现有的成绩分析,这里的成绩是指:各类测试的成绩质量分析,学生在即将要学习新知识时已经具备的知识基础;学生现有成绩的成因分析,这里的成因指的是:造成学生现状的各种原因的分析;学生现状的非智力因素的分析,这里包含:家庭、性格、特长、爱好等的综合考虑。这里提到的只是简单的几个方面,其实在做学情分析的时候,分析越全面,就会越准确,对于教师采取更叫有效的教学方式和策略更加有利。 学情分析是为教学目标的设定打好基础,没有学情分析的教学目标,可以说就是空中楼阁,只有真正了解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知识经验和学生认知心理特征,才能确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同领域和不同的学习活动中的现有发展区和最近发展区。 学情分析是教学内容分析的依据,尤其是对教材的分析。老师们在使用教材教学生,不要理解为老师是在教教材。没有学情分析的教学内容确定是没有具体的方向,只有针对具体的学生群体的个性特征,才能够确定每个部分的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 学情分析才能指导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具体实践,我们在教案中有一些课堂教学中的预设,但是我们在课堂实践的时候,肯定有较多的生成,教师要根据学情分析确定的重难点,不断地调整我们的生成,使得这些生成要为解决重点和难点服务,使我们在课堂教学中的三维目标得到顺利的实现。 2.教师如何学会做好学情分析。 每个老师在学习新知识前,针对本节知识或者是本单元大的知识的教学内容,确定学生需要掌握哪些内容、哪些知识,也要分析学生需要具备哪些生活的经验。然后分析学生是否已经具备这样的知识和经验。例如:在数学上有一章内容是不等式,在不等式中要讲一个重要不等式,有的老师在教学设计的时候,就以一个顾客到金店买金项链为例引入,这样的例子会给学生带来不良的影响,一是看到商人都好像是奸商,不能公平对待所有顾客。另一方面高中学生没有几个有到金店买过金项链的经历,学生没有这样的生活经验。说得更加直白一点,这样的教学设计就是故弄玄虚,三维目标没有达成。 每一个老师在接手一个陌生的班级的时候,都应该向以前的该班教师请教该班学生的该学科的学习状况,学生在认知方式与认知习惯等方面的具体情况。新教师还可以通过适当的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该学科的教师授课方式的建议,了解学生在该学科的知识储备等情况。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的备课本应该做到:备课之前通过学生的座谈或是个别的谈话的形式了解学生详细的情况,包括学生已有知识框架,学生所需学习的东西,换句话说要知道学生在学习上的需求,通过学生的作业留言的方式了解学生在学习中的困惑,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观察、提问、追问、交流、讨论”等方式时刻关注学生带饿学习动态。 学情分析具体而言,主要可以是分析下面的几个问题: (1)学生是否具备了学习新知识的必备知识和技能;(学生如果不具备时,应该通过什么方式可以弥补,如果弥补需要掌握到什么程度。如果具备了,应该回忆什么?) (2)学生通过课前自主学习,学生是否已经了解新课的有关内容,了解了多少,达到什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