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从读者批评角度解读《黄金时代》

从读者批评角度解读《黄金时代》

从读者批评角度解读《黄金时代》
从读者批评角度解读《黄金时代》

从读者批评角度解读《黄金时代》

读者批评理论把读者置于文学研究的中心,强调读者及读者期待视野,探索读者与作家、作品的相互关系和相互影响,认为文学作品通过不断召唤读者的期待同时又重构读者的期待最终实现其文学价值。本文基于此理论,从读者期待视野、文本召唤结构、读者对作品终极意义三方面对《黄金时代》进行重新解读。

读者批评;《黄金时代》;读者期待视野;文本召唤结构;读者对作品终极意义

【中图分类号】g623.2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005(2013)02-0240-02

1读者期待视野

“期待视野”,是指文学接受活动中,读者先前的各种经验、趣味、素养、理想等综合形成的对文学作品的一种欣赏要求和欣赏水平。不同时代的读者有不同的期待视野,文学作品的价值也会随着读者期待视野的变化而发生变化,读者批评的文学史研究实际上是读者期待视野变更史的研究。正如伊瑟尔所说:”作品的意义只有在阅读过程中才能产生,它是作品和读者相互作用的产物.而不是隐藏在作品之中,等待阐释学去发现的神秘之物。”①。同时还指出:”作品的意义最终在读者阅读活动中完成,具有这一意义的作品才算完整,才算实现了作品的价值。”

故事开头写道:”我二十一岁时,正在在云南插队。”写主人公作为一个知青遇到的事情。从开头看,读者以为是知青文学,读下

读者反应批评视角《指环王》

摘要:本文运用读者反应批评理论的更新视域从人物形象、人物性格和人物内心世界三个方面分析《指环王》中的弗拉多。 关键词:读者批评理论更新视域《指环王》 《魔戒》是J.R.R托尔金(1882-1973)的代表作,是现代西方魔幻文学的鼻祖。自1995年问世以来,《魔戒》在西方累计销售量超过5000万册,并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全球掀起了魔幻文学的热潮。其中如RoAo萨尔瓦多《被遗忘的国度》系列、崔西·西克曼《龙枪》系列和罗琳的《哈利波特》系列,无不深受《魔戒》的影响。[1]《魔戒》主要讲述黑暗君主索隆铸造的魔戒拥有统治全世界的力量。唯有把魔戒送到厄运山脉的烈焰中彻底销毁,才能挽救中土人民。于是弗拉多主动提出前往完成此任务。历经多重磨难后,弗拉多和山姆终于完成使命把魔戒扔进了厄运山脉的烈焰中。本文运用读者反应批评理论的更新视域从人物形象、人物性格和人物的内心世界三个方面解析《指环王》中的弗拉多。 1.读者反应批评理论背景 读者反应理论是二十世纪中后期在接受美学思潮中发展起来的一门新文学理论。读者反应批评是以注重对读者接受为研究对象而非作品本身的一系列现代文学批评理论的概称,重点研究读者在阅读过程对意义存在于文本和读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认为读者是使文本产生意义的关键,应将诠释权交给读者。强调读者根据个性主题主动地理解文本,不同读者对同一文本有不同的反应。强调文学作品是读者和文本共同作用的结果,注重对两者双向交流过程的分析研究,实现了西方文学批评理论由作者与文本中心向读者文本中心的转向,开启了文学批评的新范式,其中以沃尔夫冈·伊赛尔理论为主。伊瑟尔认为“20世纪以来的文学愈来愈突出读者在审美接受过程中的创造作用。阅读不是被动的感知,而成为一种积极的创作性活动。读者角色的这一转变无疑是文学发展过程中的一次划时代的转折”。[2] 2.更新视域 读者是阅读作品的二次创造者,在阅读之前已经对作品有预设。在阅读过程中,会出现符合作者的提前预设,即产生共鸣;也会出现与预设不符,读者会产生很多疑问。随着阅读的深入,读者的疑惑会逐一被解开,进而形成不同的阶段。每一阶段都要在现有意象的基础上建构对象,从总体和整个过程来看,具有不完整性和未完成性。正是这种阅读阶段的不完整性和未完成性不断引起读者追根穷源的内在心理动力,形成强烈的阅读愿望,使作品在读者的意识中不断得到转化,从而推进阅读的进程。[3] 在弗拉多最终把魔戒扔进厄运山脉的火焰之前,读者对弗拉多是否可以完成销毁魔戒的使命始终是持怀疑态度,因为弗拉多与读者所熟知坚毅果敢的英雄人物截然不同。一部分人认为他不是英雄,因为最终他没有抵住想要拥有魔戒的欲望;一部分人认为他是英雄,因为他使魔戒坠入火焰山最终销毁,世界从精灵统治时代转到人治时代;一部分人认为他虽是英雄,但是失败的英雄,因为他受到魔戒的诱惑。弗拉多究竟是不是英雄或是怎样的英雄,取决于读者已有对英雄的认知和在阅读过程中参与其中不断向作品本身发问和回答过程中产生。 2.1人物形象的更新视域 读者读到弗拉多是个身材矮小、喜欢吟诗作曲,最好天天宴乐、过着逍遥快活的生活的人。在整个霍比特人的历史中只发生一次战斗,即1914(霞尔历)的傍水镇之战。魔戒远征队中的灵魂人物刚多尔夫说:“霍比特人身材矮小,并不适合迎战。”因为传统的英雄人物给人的印象是身材高大,英勇善战。读者不禁问:弗拉多是否可以完成使命?对于这个问题,读者可以在故事的发展中找到问题的答案。因为在小人物霍比特人身上,他们淳朴、憨厚、无纷争,无困扰。唯有这样,才有可能摆脱魔戒对灵魂的腐蚀。罗琳精灵女王说:“或许弱者也能完成这个任务,只要他拥有一颗强者的心。” 2.2人物性格的更新视域 当读者形成了一种“期待视域”,将小说理解成是弗拉多虽“身材矮小”但是充满自信、果敢、坚毅的成功的英雄。但是读者读到的却是缺乏自信,内心犹豫,性格软弱的弗拉多。弗拉多始终对自己能否完成这个艰巨的任务充满怀疑,他没有把握一定能完成销毁魔戒的任

图书馆服务统计分析报告

图书馆服务统计分析报告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麦积区图书馆2013年服务统计分析报告随着社会的发展、技术的进步,公共图书馆在服务方面需进行不断的创新,不断发现新的服务群体、新的服务方式,以更好地实现“一切为读者“的服务宗旨,实现公共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麦积区图书馆(以下简称我馆)不断创新服务方式,提供优质服务,赢得社会和读者的赞誉。现将2013年年业务数据及读者活动作一统计和分析,以期总结经验,找出不足,更好地改进工作。 一、读者服务工作 读者服务工作随着社会的发展、技术的进步,图书馆在服务方面进行创新。馆内机构随业务拓展进行优化调整,使图书馆服务功能更趋于完善。通过不断拓展新的服务群体、新的服务项目,更好地实现图书馆的宗旨, 实现公共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较好地完成了各项服务指标,以下将2013年年的业务数据作一统计分析。 表1 为我馆2013 年全馆读者外借册次统计表,表2 为全馆2013年读者到馆量(总流通人次)统计表。以下就读者服务部门进行逐个分析: 表一2013年读者外借册次统计表

表二2013年读者到馆量(总流通人次)统计表 (1)综合借书处:从表1、表2可以看出,综合借书处流通册次约占总流通的50%左右,说明基层公共图书馆阵地借阅服务还是图书馆的主要服务方式。流通人次占全馆总流通的%,相对占比不高,其原因是参与图书馆活动、就地阅览的读者占很大的比例。

(2)成人阅览室:本馆成人阅览室除为读者提供现刊就地阅览服务外,还为读者提供过刊合订本借阅服务。从表1、表2的数据反映出,过刊借阅占总流通册次的%左右。流通人次占%,阅览室期刊主要以休闲娱乐杂志为主,说明休闲类浅阅读在读者中占不小的比例。 (3)未成年人阅览室:在当下整体阅读下滑的大环境下,我馆专门成立未成年人阅览室,提供现场阅读、图书借阅,成为最大的阅读群体。从小培养孩子们的阅读兴趣,效果显着,从表1、表2反映出,图书流通册次占30.26%,占比不小。未成年服务是我馆读者活动的重点,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成效显着。 (4)政府大楼文献信息室分馆:政府文献信息室分馆成立于2006年10月,是我馆拓展馆外服务工作的一大创新,多年来服务成效显着,2013年流通册次达20800册,占总理通的%。流通人次12746,占总流通的%。 (5)地方文献阅览室:全年流通图书200,占总流通的% 。流通人次480人次,占%。从数据看占比不高,原因是地方文献具有地域特点,其资料主要为对地方人文历史、史料研究的读者提供服务。 (6)电子阅览室:我馆电子阅览室有读者使用终端30台,主要为读者提供文化共享工程数字资源、数字图书馆

读者批评

接受美学的两位德国学者 汉斯·罗伯特·姚斯(Hans Robert Jauss,1921—),德国康斯坦茨大学法国文学教授。1967年4月,有感于当时文学研究所面临的困境,他在一次学术研讨会上发表了题为《文学史作为向文学理论的挑战》(Literature History as A Challenge to Literature theory,1967)的演讲,标志着康斯坦茨学派的崛起,同时也开启了20世纪后期文学批评的一个新方向。作为接受美学的宣言,《文学史作为向文学理论的挑战》是从考察以往的文学史研究论起的。他认为,要解决文学史研究中的种种难题,就必须高度重视读者在整个文学活动中的作用。他指出:“在作者、作品和读者的三角形中,读者并不是被动的部分,并不仅仅是反应的锁链,而是一种对历史有重大影响的力量。没有作品接受者的积极参与,一部文学作品的历史生命便是不可想象的。因为只有通过其媒介过程,作品才进入一个连续的变化的经验视野,在其中发生着从简单的接受到批评的理解,从消极的接受到积极的接受,从公认的审美规范到超越这些规范的新创造的永恒转变。”他强调,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来考察文学史,就必须首先清除历史客观主义的虚假观念。文学史是一个审美的接受和创造的过程,它是由作家、作品和读者共同完成的。 在他看来,读者并非是一块“白板”,他对作品的接受是以审美感受的经验背景为前提条件的。换言之,任何一部作品都不是出现在真空中的全新事物,相反,它唤起读者对已读过的东西的回忆,使读者形成某种特别的情感态度,并以其开头唤起对中间和结尾的期待。正是这种审美感受的经验背景,构成了读者特定的“期待视野”(horizon of expectations)。它们“来自于对体裁的前理解,来自于对已熟悉的作品的形式和主题,来自于诗歌语言和使用语言之间的对立”。当然,读者的期待视野也并不是一层不变的。新的文本为读者唤起了来自早先某些文本的期待视野和熟悉法则,但同时,它们又被这一阅读过程所修正、改造,也可能仅仅只是复制。 正是由于这种既定的期待视野与新作品之间造成的审美距离,对接收美学具有一种特别重要的意义。姚斯指出:“一部文学作品在其出现的历史时期,其最初读者满足、超越、反对或失望的方式,显然为确定其审美价值提供了一个标准。期待视野与作品之间的距离,先前审美经验的熟悉性与接受新作品所需的‘视野改变’之间的距离,决定了一部文学作品的艺术特性。”有些作品由于彻底打破了熟悉的期待视野,以致它们的受众只能逐渐发展起来。例如,《包法利夫人》的叙述方式,对于当时多数读者的期待视野来时是难以解释的。等到它被读者认可而形成一种新的期待标准后,当年曾经风靡一时的另一部小说《范妮》就渐渐被人遗忘了。 姚斯强调,理解不仅仅是重复,而且始终是创造。而一部文学作品的潜在意义是在它的历史接受中得以实现的。在他看来,唯有从文学接受的历时性角度来考察,才能解释一部文学作品的历史地位和意义。举个来说,正是马拉美等人的抒情诗,使人们得以去重新认识早已被遗忘的巴洛克诗歌,尤其是为重新阐释贡戈拉的诗歌打下了基础。 因此,通过打破读者的期待视野以不断更新人们的审美经验,进而促使读者的生活实践的期待视野也不断得到更新,这正是接受美学理论探索的出发点。 与姚斯齐名的另一个倡导接受美学运动的领军人物是沃尔夫冈·伊瑟尔(Wolfgang Iser) 主要著作:《隐含的读者》(The Implied Reader,1972)和《阅读活动》(The Act of Reading,1976)。

读者反应批评视角下《好小伙布朗》的形象建构

读者反应批评视角下《好小伙布朗》的形象建构 霍桑的创作十分注重读者的参与,从读者反应批评的角度出发对《好小伙布朗》进行分析后发现,作者在塑造主人公布朗时有意通过意义未定与空白使读者对布朗的形象进行解读和体验,其中所体现的引导性与隐蔽性更促使读者主动进行思考与想象,进而获得不一样的审美体验。 一、前言 一直以来,文学批评家们都认为文学作品的存在只与主动创作的作者有关,而与被动阅读的读者没有关系。然而,随着接受理论的出现,读者逐渐被放在了与作者和文本同样的高度,即文学研究开始从读者理解与接受的角度探讨文学作品存在的意义。本文以美国作家霍桑的短篇小说《好小伙布朗》为例,从读者反应批评的视角出发,对小说中的主人公好小伙布朗进行分析,希望能为读者欣赏该作品的艺术魅力提供新的路径。 二、文献综述 在读者反应批评理论形成之前,国内学者主要从思想内容、艺术手法、人物心理以及宗教观念等方面对《好小伙布朗》进行了深入分析。徐海香在分析霍桑本人的思想及创作理念的基础上提出,好小伙布朗这一角色的塑造旨在探讨人性的善恶。而钟毅通过解读小说男女主人公的名字、文中反复出现的色彩以及森林等意象也提出了相似的观点,即霍桑运用象征手法的目的在于探究人物的内心世界。此外,杨少华则借助心理学家荣格的人格理论指出,主人公布朗的悲惨命运是其过分热衷和沉迷于人格面具的结果。李世强则从文本着手,认为小说呈现的是霍桑本人矛盾的宗教观。除此之外,国外学者的分析也丰富了学界对这部小说的研究。Hubert从原型神话批判的角度入手,认为浮士德就是布朗的原型并分析了二者的紧密联系。而Joan则从符号学的角度出发,深入解读了文中出现的多重符号。虽然这些研究从不同角度出发对《好小伙布朗》这部短篇小说进行了分析,但它们的重点仍是作者和文本,很少或者没有考虑读者在文学作品存在中发挥的作用。简言之,就这部小说而言,从读者反应批评的角度来对其进行解读的文献仍然很少。 三、读者接受理论与读者反应批评理论 关于文学作品的存在方式这一点,德国哲学家伽达默尔提出:文学作品并非恒定不变的客体,在面向未来时它拥有无限开放的意义呈现过程,即文学作品是一种历史性存在,而决定这种历史性存在的关键在于读者的理解。基于此,接受美学的代表人物姚斯认为,决定作品存在的关键是读者的实际性参与,而文学作品主要通过或显或隐的方式为读者提供一种特殊的接受,以此将读者带入特定的情感态度中。与姚斯齐名的伊瑟尔则提出,未经读者阅读的文学作品只是一个成品,具有意义未定性与空白性,只有当拥有丰富想象力的读者参与到阅读与建构的过程中时,这个成品才能成为作品。

图书馆服务统计分析报告

麦积区图书馆2013年服务统计分析报告 随着社会的发展、技术的进步,公共图书馆在服务方面需进行不断的创新,不断发现新的服务群体、新的服务方式,以更好地实现“一切为读者“的服务宗旨,实现公共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麦积区图书馆(以下简称我馆)不断创新服务方式,提供优质服务,赢得社会和读者的赞誉。现将2013年年业务数据及读者活动作一统计和分析,以期总结经验,找出不足,更好地改进工作。 一、读者服务工作 读者服务工作随着社会的发展、技术的进步,图书馆在服务方面进行创新。馆机构随业务拓展进行优化调整,使图书馆服务功能更趋于完善。通过不断拓展新的服务群体、新的服务项目,更好地实现图书馆的宗旨, 实现公共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较好地完成了各项服务指标,以下将2013年年的业务数据作一统计分析。 表1 为我馆2013 年全馆读者外借册次统计表,表2 为全馆2013年读者到馆量(总流通人次)统计表。以下就读者服务部门进行逐个分析: 表一2013年读者外借册次统计表

表二2013年读者到馆量(总流通人次)统计表 (1)综合借书处:从表1、表2可以看出,综合借书处流通册次约占总流通的50%左右,说明基层公共图书馆阵地借阅服务还是图书馆的主要服务方式。流通人次占全馆总

流通的15.71%,相对占比不高,其原因是参与图书馆活动、就地阅览的读者占很大的比例。 (2)成人阅览室:本馆成人阅览室除为读者提供现刊就地阅览服务外,还为读者提供过刊合订本借阅服务。从表1、表2的数据反映出,过刊借阅占总流通册次的3.16%左右。流通人次占47.81%,阅览室期刊主要以休闲娱乐杂志为主,说明休闲类浅阅读在读者中占不小的比例。 (3)未成年人阅览室:在当下整体阅读下滑的大环境下,我馆专门成立未成年人阅览室,提供现场阅读、图书借阅,成为最大的阅读群体。从小培养孩子们的阅读兴趣,效果显著,从表1、表2反映出,图书流通册次占30.26%,占比不小。未成年服务是我馆读者活动的重点,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成效显著。 (4)政府大楼文献信息室分馆:政府文献信息室分馆成立于2006年10月,是我馆拓展馆外服务工作的一大创新,多年来服务成效显著,2013年流通册次达20800册,占总理通的17.99%。流通人次12746,占总流通的5.56%。 (5)地方文献阅览室:全年流通图书200,占总流通的0.17% 。流通人次480人次,占0.21%。从数据看占比不高,原因是地方文献具有地域特点,其资料主要为对地方人文历史、史料研究的读者提供服务。

读后感 批评理论

2017-2018年第二学期读书心得体会 在本学期的读书学习中,本人受益匪浅。我所选择的阅读书目为外研社的《当代批评理论实用指南》Lois Tyson著赵国新等译。全书行文亲切自然,简明易懂,例子生动有趣,无论对于文论初学者还是研究者,都具有较强的指导作用。本书共十三章,作者以《了不起的盖茨比》为分析对象,分别介绍了精神分析批评、马克思主义批评、女性主义批评、解构主义批评和后殖民批评等十多家批评理论。每章末尾以提问形式启发读者如何运用本章理论对特定作品进行分析。 本书从第二章精神分析批评开始谈起,讲到无意识的起源、心理防御焦虑与核心问题、梦和梦的象征、死亡的真谛、性的真谛、拉康式的精神分析、经典精神分析与文学。精神分析批评家针对文学文本提出的一些问题“这和爱情有什么关系?”。我认为最有意思的是作者不仅仅是介绍枯燥的理论而已,他还以《了不起的盖茨比》的精神分析解读为例,深入解释理论的实践问题:精神分析理论研究其他文学作品的方法。小说中黛西是盖兹比实现猎取财富和社会地位的手段,而不是目标。盖兹比内心有很强的心理防御,通过压抑自己对过去真实的回忆,希望杀死给他造成心理创伤的父母,并渴望从父母那得到心理滋养。然而努力压制,却不停的受到童年过去压抑的无意识的控制和影响。正如小说中的结语:“So we beat on, boats against the current, borne back ceaselessly into the past.” 第三章马克思主义批评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预设,美国的阶级体系,意识形态的角色人类行为商品以及家庭马克思主义和文学马克思主义批评家针对文学文本提出的一些问题“你有什么,就是什么”。《了不起的盖茨比》的马克思主义解读也令人深思,小说暴露了资本主义文化背后的黑暗,中肯地分析了美国梦不仅没兑现,反而导致了个人主义价值观的腐化。但是,作者费兹杰拉德既是资本主义的批评者,也是资本主义的桂冠诗人,他的作品能让读者倾心于小说中所谴责的东西,这是马克思主义批评应该注意到的。 第四章女性主义批评介绍了女性主义的起源,分析女性主义的流派,如法国女性主义、精神分析女性主义等。女性主义的要义为揭示文学作品是如何强化或弱化女性经济、政治、社会和心理层面遭受的压迫。 第五章新批评认为“文本细读”非常重要,文学作品本身就是一个恒定不变

公共图书馆读者信息素养教育实践分析及思考

关键词: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香港公共图书馆;澳门中央图书馆;公共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 摘要:文章通过对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香港公共图书馆和澳门中央图书馆的读者信息素养教育实践活动进行分析,探讨其优势和不足,并对国内公共图书馆开展读者信息素养教育活动提出建议。 中图分类号:g2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6)07-0014-03 信息素养在1974年首次被提出,1989年美国图书馆协会(ala)指出信息素养的本质是发现、检索、分析和利用信息[1]。信息素养教育的概念也随之产生。但目前对于信息素质教育尚无权威的、被广泛接受的定义。国内学者皮介郑认为:“信息素质教育就是以提高人的信息素质为目的的教育活动。具体而言,就是要培养受教育者具备利用包括计算机、网络等信息技术在内的各种方法和手段有效获取、评价和利用信息的能力,使受教育者在信息意识、信息观念、信息知识、信息技能和信息道德等诸方面达到和信息化社会相适应的水准。”[2] 公共图书馆作为国家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民信息素养教育的主要基地,对公民进行信息素养教育,是公共图书馆责无旁贷的职责[3]。笔者以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香港公共图书馆和澳门中央图书馆的读者信息素养教育实践活动为例进行分析与探讨。 1 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读者信息素养教育活动 近几年来,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开展了各种形式的读者活动,笔者对其网站公告栏发布的活动公告进行梳理,对其有关读者信息素养教育活动进行分析[4]。从2012年到2015年5月,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共举办读者信息素养教育活动78场/次。自2013年4月起,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每月都会开展形式丰富多样的读者信息素养教育活动。 1.1 活动分类 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读者信息素养教育活动主要有以下几种:①数字资源阅读推广。主要以电子资源检索培训的方式进行,活动对象主要是一般读者,偶尔也有针对少儿读者的“畅游数字阅读,分享快乐学习”及针对视障读者的“‘聆听世界’――视障读者培训”等活动。 ②电脑基础知识培训。主要针对老年读者,长期举办,为其讲解电脑的基本应用。③专题馆藏资源推荐。结合本地文化特色及时事对本馆专题馆藏资源进行推荐。 1.2 特色与不足 1.2.1 特色。①连续性。如:针对老年读者的“乐龄学习e起来――老年人电脑基础知识培训班”以及“专题期刊阅览”等,均多次举办。②地域性。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结合本馆特色资源,向广大读者介绍南粤文化,引导读者关注和了解本地文化。如:“南粤文化之旅”专题馆藏资源导读、粤剧粤曲文献文物展等活动。③时效性。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经常结合时事或时节进行读者信息素养教育活动,如:在春季开辟“春季养生”专题期刊和专栏;在神舟十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后开展航天航空专题期刊导读等。 1.2.2 不足。①延续性差。如:针对老年读者的电脑基础知识培训班举办过多次,但内容是重复的,且不具备延续性,读者很难学到系统知识。②对象单一。大部分活动都是针对普通读者,只有极少数是针对特殊读者的。③内容比较单一。基本还是依据本馆已有资源,仅向读者传授获取信息的技巧,对信息知识、信息道德、信息安全等方面的服务均未涉及。 2 香港公共图书馆读者信息素养教育活动 截止到2015年5月26日,笔者在香港公共图书馆网站检索读者信息素养教育活动共有1,140场/次[5]。 2.1 活动分类 活动共分为以下四类:①“轻松生活@互联网”工作坊。介绍使用互联网的基本技巧及与日常生活相关的网上信息,鼓励市民利用互联网信息及公共图书馆的数字资源与电子服务[6]。

公共图书馆读者服务创新分析

公共图书馆读者服务创新分析 图书馆是文化的象征,属于国家的文化组织,面向的是公众,随着公共图书馆运营模式的不断创新与完善,再加之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在读者服务创新方面取得了卓越的进步,获得读者的广泛好评。本文就公共图书馆读者服务创新进行了分析与探究。 标签:公共图书馆读者服务创新 公共图书馆是文化的核心,是多种知识的宝库,是读者获取各类信息的重要载体和渠道,大大的丰富了人们的认知。新时期,公共图书馆的运行模式在不断探索与创新,应借助现代化的网络信息技术,为读者带来更为周到的服务,实现服务的创新,为读者提供更为充足的文献资料,满足人们在不断方面的需求。新时代背景下,公共图书馆在读者服务方面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纵观图书馆的发展历程,取得了卓越的成效。 一、公共图书馆读者服务的现状分析 1.藏书资源不够全面 新时代背景下,人们越来越重视文化生活,注重精神上的享受,对图书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横跨各个行业,图书资源众多,想要满足每个读者的需求是不现实的。公共图书馆是对外开放的,藏书资源不够丰富是当前面临的重要问题,每个人、行业对图书的定义和需求不同,现有的藏书资源很难满足人们在各个方面的需求,也是目前制约公共图书馆运营与发展的关键,未能满足所有读者的需求。 2.馆员服务意识不高 公共图书馆属于服务类行业,以为读者提供图书资源服务的同时,也应给予一定的咨询服务和环境服务[1]。但是,当前就公共图书馆的发展现状来看,馆员的服务意识不高,服务水平亟待提高,在咨询和环境服务方面有所欠缺,读者的满意度有所下降,是图书馆在服务方面需注意的重要问题。 3.文献内容缺乏新意 通过对公共图书馆读者服务的分析,在文献内容方面还保持着传统的图书内容,文献内容过于陈旧,内容缺乏新意,图书内容与现代社会的联系不大,图书内容更新不够迅速,很难满足人们对现代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不能吸引读者的眼球,在图书资源服务方面存在不合理的现象,也是需解决的基本问题。 二、公共图书馆读者服务的特点分析

以读者反应批评理论简析《麦琪的礼物》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491655096.html, 以读者反应批评理论简析《麦琪的礼物》 作者:马倩宜 来源:《文存阅刊》2020年第08期 摘要:作为当代西方文学批评的一种模式,读者反应批评理论强调以读者为中心,文本意义不再唯一固定。本文基于读者反应批评理论对欧·亨利的经典短篇小说《麦琪的礼物》进行主题分析。本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对读者反应批评理论进行介绍,第二部分对选文作者和文本进行介绍,第三部分对文本进行分析,最后对全文进行总结。 关键词:文学赏析;读者反应批评理论;《麦琪的礼物》;主题分析 一、理论介绍 艾布拉姆斯认为文学批评应该包含四个要素,即文本,语境,作家和读者。后来,随着文学批评的发展,各种各样的批评流派应运而生。根据艾布拉姆斯提出的“四要素”理论,这些看似复杂繁多的流派基本可以分为四大类,读者反应批评理论便是这四大流派之一。读者反应批评理论在十九世纪七十年代以文学分析的形式出现,并且对当代文学批评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发展历史 在古希腊时代,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便注意到了听众或读者的反应会对文本阐释产生一定影响,但当时他们认为听众或读者是被动的,文本是通过其自身传达意义。直到浪漫主义开始之前,这种“读者被动”的观点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随着浪漫主义的到来,作者成为影响文本分析的一个重要因素。到1920年代,随着新批评主义的出现,文学批评的重点才再次转移到了文本上。 此后,读者反应批评理论逐渐形成。I. A.理查兹提出人们进行诗歌创作是为了创造一种可以接受的世界观以此平衡人们的欲望,因此他承认读者在创造文本意义的过程中扮演着积极的角色。路易丝·罗森布拉特进一步发展了理查兹的理论。他认为阅读过程涉及读者和文本,因此读者和文本一起才能产生意义。文本让读者回忆起过去的某些经历或者产生了一些想法,而文本又对读者脑海里的回忆或想法进行塑造,产生新的思想,即读者和文本是相互影响的。 (二)读者反应批评理论 读者反应批评理论并不是一套系统单一的理论体系,在读者反应批评理论这个大框架下还存在不同的分支,这些分支在分析思路或者认识上有所不同,但它们都秉持着一个基本观点,即读者在文本分析和阐释中非常重要。读者反应批评理论的中心前提是文本不能解释自己,只

西方文学批评理论

西方文學批評理論 民文二沈嘉悅 中文三劉益嘉 中文三劉軒含 本次報告大綱 我們將分成三點做主軸:文概的概括性簡介,簡單的介紹形式主義與新批評。之後由另一位同學介紹馬克思主義,用來映證陳芳明的左翼台灣,最後一位同學介紹讀者反映論映證林芳玫。 形式主義 俄國形式主義批評(R u s s i o n F o r m a l i s m)源於1914年到1915年冬天成立的莫斯科語言學會,該學會的宗旨是促進語言學和詩學的研究。由於受到壓制,30年代時形式主義文學批評中心轉移到捷克斯洛伐克,「布拉格語言學派」由此成立,新加入的成員如楊?P穆卡洛夫斯基、雷納?P韋勒克等,繼承了強調詩歌語言問題這一研究方向。 40年代起,雅克慎和韋勒克到美國任教,繼續從事形式主義理論研究。 形式主義的基本主張 反動的思想 反對傳統文學批評把文學當作心理學、社會學和歷史學的附庸; 指責象徵主義、印象主義主觀隨意的批評。 形式主義的想法

使詩學重新回到科學研究事實的道路 擺脫主觀唯心主義的傾向 戒除傳統社會學批評和機械反映論的庸俗作風 恢復文學獨立性,堅持文學本體論,建設一門針對文學本身的系統和科學的研究。 史柯洛夫斯基 《詞的復活》一書中,提出對形式的感覺的原則是審美感覺的特徵:「如果我們要給詩歌感覺甚至是藝術感覺下一個定義,那麼這個定義必然是這樣的:藝術感覺是我們在其中感覺到形式(可能不只是形式,但至少是形式)的一種感覺。 文學批評應該從分析,即從感覺形式開始,並最終回到形式上來 文學的語言有其「陌生化」作用,用以區別一般傳播用語言。 但不同於象徵主義耽溺於意象的追尋,他相信文學的語言有其決定性的手法在。也就是說,可以找到一定的規範。 雅克慎(J a k o b s o n) 語言學家、文學評論者。 文學即是「對日常語言有組織的暴力」。 認為「陌生化」只是過程,它們都可以建立起一套系統,等到被熟悉後即可被辨識為何種文體。可以看出熟悉過程的是讀者,也就是讀者將其建立起一套閱讀機制,用來分別何種文類。 穆卡洛夫斯基 從語言的角度出發,把觀照(觀看和對照)的角度增加,認為讀者也具有重要的位置,因為這都是社會的產物;作品並非是孤立在社會以外的產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