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生儿休克诊疗指南

新生儿休克诊疗指南

新生儿休克诊疗指南

新生儿休克的判断:新生儿休克包括:低血容量性休克、心源性休克、感染性休克和神经源性休克,对于休克的诊断,首先要明确是否存在休克状态,并判断休克严重程度,同时作出病因诊断,确定休克类型,然后评价脏器功能损害情况。确定新生儿休克及其严重度往往采用新生儿休克评分法判断(表1-7)。

表1-8 新生儿休克评分方法

评分皮肤颜

色皮肤循

四肢温

股动脉搏

血压

(Kpa)

0 正常正常正常正常>8

1 苍白较慢发凉减弱6-8

2 花纹甚慢发冷触不到<6 注:皮肤循环:指压前臂内侧皮肤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正常<3秒,较慢为3-4秒,甚慢为>4秒

四肢温度:发凉为凉至膝肘关节以下,发冷为凉至膝肘关节以上

新生儿休克评分:轻度:5分,中度:6-8分,重度:9-10分【实验室检查】

1、血气分析、乳酸、电解质、血糖、肝肾功、心肌酶谱

2、血常规,CRP,超敏CRP,降钙素,I/T、血培养

3、DIC筛选及确诊实验

4、胸片、心电图、心脏彩超

【治疗】

1、病因治疗

2、一般治疗:减少搬动,维持正常体温。

3、扩容(NS20ml/kg,半小时内给入,最大不超过60ml/kg,急性失血者,需立即联系输血治疗)

4、纠正酸中毒:应当在有效扩容的基础上进行纠酸;对于乳酸酸中毒、酮症酸中毒,改善循环、保证热量供应,减少乳酸和丙酮酸的产生甚为重要,是治疗的首选手段。

5、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必须在有效扩容和纠正酸中毒的基础上应用。可选用多巴胺、多巴酚丁胺、酚妥拉明。其中多巴胺剂量多选用中小剂量(5-10μg/kg.min),有效扩容仍不能维持正常血压,可考虑使用大剂量多巴胺(>10μg/kg.min),如多巴胺剂量超过15μg/kg.min仍不能维持正常血压者,可使用肾上腺素持续静脉滴注,剂量从0.05μg/kg.min开始,最大不超过1μg/kg.min。多巴胺无效或有心源性休克,可用有增强心肌收缩力的多巴酚丁胺,常与多巴胺联用,一般从5μg/kg.min开始,最大不超过15μg/kg.min。

6、呼吸机支持治疗

7、纠正心功能不全:强心、利尿、活血管

8、防治DIC:应当早期应用肝素,不必等到出现高凝状态或DIC实验室指标阳性时才用。中度以上休克(循环功能不全评分4-7分),血小板<100×109/L便可考虑使用。首剂:50U/kg静脉推注,20-25U/kg维持,根据APTT调整剂量,应维持APTT延长不超过1.5倍。由于需要监测APTT,目前肝素应用趋向超小剂量和皮下注射:1U/kg.h持续滴注,或每次20-40U/kg,每12小时一次,皮下注射。输注新鲜冰冻血浆10ml/kg,可提高凝血因子水平10-15%,输注血小板10ml/kg,可提高血小板(70-100)×109,快速输注冻干人纤维蛋白原50mg/kg,可迅速补充凝血因子,尤其在低凝期起效快。

9、糖皮质激素的应用:一般休克不适宜用,只限于有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的患儿,目前倾向于使用氢化可的松,每次1-2mg/kg,每6-8小时用一次,也可应用甲基强的松龙。

10、纳洛酮的应用:应用指针:经过常规扩容、纠酸,在中等剂量血管活性药物维持下仍有低血压时应尽早使用,剂量偏大:每次0.05-0.1mg/kg,每隔10-30分钟推注,可连用2-3次。

专家介绍

专家介绍 专家介绍 牛峰海个人简介 牛峰海,副院长兼儿科主任,医学硕士、硕士研究生导师、教授、主任医师工作经历1983年毕业于济宁医学院1989年上海复旦大学儿科医院进修1999年获得山东医科大学医学硕士学位2014年聘任为儿科学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儿童心血管疾病。专业特长及工作亮点 从事儿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30余年,具有全面系统的儿科理论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主持儿科急、危、重症的抢救和各种疑难、复杂疾病患儿的讨论、诊治,极大提高了本地区的危重病人的抢救、诊治成功率。作为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多次参加全国、全省范围儿科急危重症的学术研讨会,代表鲁西南儿科界做大会发言,深受国内著名儿科专家的好评。擅长小儿心血管、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治,如:各种类型的心肌炎、心肌病、顽固性心律失常,川崎病并发冠状血管病变,慢性咳嗽,反复喘息,难治性支原体肺炎,重症肺炎并肺不张等疾病。2013年,组织筹建了鲁西南地区首家儿童内镜中心,为儿童内镜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一直以来在本地区儿科界享有盛誉。社会任职 中国医学救援协会儿童医学救援分会委员

中华医学会山东省儿科分会委员 山东省医师协会儿科医师分会副主任委员 山东医学会儿科分会委员 济宁市医学会儿童保健学会主任委员医学论文、著作、科研情况简介 在《中国小儿急救医学》《中国实用儿科杂志》《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临床儿科杂志》《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山东医药》《天津医药》等国家级、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参编著作7部,完成科研7项。 刘春 个人简介 刘春,大学本科,1975年4月参加工作,副主任医师,副教授。 就学进修情况 1981年7月毕业于济宁医学院医疗系 1989年在北京儿童医院进修小儿内科一年 2001年在北京儿童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进修半年 专业特长 从事儿科临床工作3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擅长于儿科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及治疗,对

新生儿休克诊疗指南

新生儿休克诊疗指南 新生儿休克的判断:新生儿休克包括:低血容量性休克、心源性休克、感染性休克和神经源性休克,对于休克的诊断,首先要明确是否存在休克状态,并判断休克严重程度,同时作出病因诊断,确定休克类型,然后评价脏器功能损害情况。确定新生儿休克及其严重度往往采用新生儿休克评分法判断(表1-7)。 表1-8 新生儿休克评分方法 评分皮肤颜 色皮肤循 环 四肢温 度 股动脉搏 动 血压 (Kpa) 0 正常正常正常正常>8 1 苍白较慢发凉减弱6-8 2 花纹甚慢发冷触不到<6 注:皮肤循环:指压前臂内侧皮肤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正常<3秒,较慢为3-4秒,甚慢为>4秒 四肢温度:发凉为凉至膝肘关节以下,发冷为凉至膝肘关节以上 新生儿休克评分:轻度:5分,中度:6-8分,重度:9-10分【实验室检查】 1、血气分析、乳酸、电解质、血糖、肝肾功、心肌酶谱

2、血常规,CRP,超敏CRP,降钙素,I/T、血培养 3、DIC筛选及确诊实验 4、胸片、心电图、心脏彩超 【治疗】 1、病因治疗 2、一般治疗:减少搬动,维持正常体温。 3、扩容(NS20ml/kg,半小时内给入,最大不超过60ml/kg,急性失血者,需立即联系输血治疗) 4、纠正酸中毒:应当在有效扩容的基础上进行纠酸;对于乳酸酸中毒、酮症酸中毒,改善循环、保证热量供应,减少乳酸和丙酮酸的产生甚为重要,是治疗的首选手段。 5、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必须在有效扩容和纠正酸中毒的基础上应用。可选用多巴胺、多巴酚丁胺、酚妥拉明。其中多巴胺剂量多选用中小剂量(5-10μg/kg.min),有效扩容仍不能维持正常血压,可考虑使用大剂量多巴胺(>10μg/kg.min),如多巴胺剂量超过15μg/kg.min仍不能维持正常血压者,可使用肾上腺素持续静脉滴注,剂量从0.05μg/kg.min开始,最大不超过1μg/kg.min。多巴胺无效或有心源性休克,可用有增强心肌收缩力的多巴酚丁胺,常与多巴胺联用,一般从5μg/kg.min开始,最大不超过15μg/kg.min。 6、呼吸机支持治疗

儿科常见疾病诊疗指南与操作规范

目录 第一篇内科常见疾病诊疗指南 (8) 第一章新生儿科 (8) 第一节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8) 第二节新生儿败血症 (11) 第三节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 (14) 第四节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16) 第五节早产儿管理 (19) 第六节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24) 第七节新生儿感染性肺炎 (30) 第八节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31) 第九节新生儿气漏综合征 (36) 第十节新生儿窒息复苏 (37) 第十一节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44) 第十二节新生儿休克 (47) 第十三节新生儿肠外营养 (48) 第十四节新生儿输血规范 (51) 第十五节新生儿激素使用规范 (54) 第二章呼吸科 (57) 第一节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57) 第二节急性感染性喉炎 (59) 第三节肺炎 (62) 第四节支气管哮喘 (67) 第三章神经内科 (72) 第一节吉兰-巴雷综合征 (72) 第二节急性横贯性脊髓炎 (75) 第三节热性惊厥 (79) 第四节病毒性脑炎 (83) 第五节瑞氏综合征 (87) 第六节化脓性脑膜炎 (90) 第七节癫痫 (96) 第八节惊厥持续状态 (103) 第九节颅内高压 (109) 第十节神经系统遗传代谢病筛查流程 (112) 第四章心血管内科 (116) 第一节房间隔缺损 (116) 第二节室间隔缺损 (117) 第三节动脉导管未闭 (120) 第四节病毒性心肌炎 (122)

第五节小儿心力衰竭的诊治指南 (124) 第五章血液肿瘤科 (130) 第一节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130) 第二节儿童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136) 第三节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140) 第四节儿童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142) 第五节中性粒细胞减少伴发热的抗生素使用 (145) 第六节儿童再生障碍性贫血 (149) 第七节儿童血友病 (156) 第六章肾脏、免疫科 (163) 第一节急性肾小球肾炎 (163) 第二节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激素敏感型) (165) 第三节过敏性紫癜 (166) 第四节先天性肾病综合征 (169) 第五节遗传性肾炎 (171) 第六节肾小管酸中毒 (172) 第七节儿童Bartter综合征 (175) 第八节小儿肾功能衰竭 (176) 第九节川崎病 (179) 第十节渗出性多形红斑 (180) 第十一节幼年特发性关节炎 (182) 第十二节系统性红斑狼疮 (185) 第十三节狼疮性肾炎 (190) 第十四节皮肌炎 (194) 第十五节先天性无丙种球蛋白血症 (196) 第十六节湿疹、血小板减少伴免疫缺陷综合征诊疗指南 (197) 第十七节慢性肉芽肿病 (199) 第十八节严重联合免疫缺陷病 (200) 第七章感染消化科 (202) 第一节麻疹 (202) 第二节流行性腮腺炎 (205) 第三节水痘 (207) 第四节流行性乙型脑炎 (208) 第五节EB病毒感染 (212) 第六节巨细胞病毒感染 (215) 第七节手足口病 (218) 第八节猩红热 (223) 第九节细菌性痢疾 (226) 第十节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228) 第十一节结核病 (231) 第十二节梅毒 (236) 第十三节肺吸虫病 (239) 第十四节慢性胃炎 (242) 第十五节消化性溃疡 (245)

儿科简介

科室介绍 利辛县人民医院儿科自建立至今已有20余年的历史,于1986年独立出内科,当时只有一个病区,10几张病床,经过多年不断发展壮大。目前发展成为集医疗、教学、科研及保健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目前设置2个病区,开放床位80张,年门急诊人次18000多人次,年收治住院病人4000多人次,我科集医疗、教学和科研为一体,正在快速发展中。科室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优良的技术、优质的服务赢得远近病人的信赖。是目亳州市县级综合医院规模最大的儿童医疗机构,住院床位、专家人数均居全市县级医院第一,在同类县级医院中处于绝对领先地位。 本科室以社会需求、病人满意和科室发展为标准,牢记“热忱、严谨、奋进、奉献”的八字院训,紧紧围绕“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生命,创优质服务,树行业新风”这个主题,努力营造团结和谐,爱岗敬业,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正确处理好医患、护患、医护关系,构建和谐科室。病人满意度逐年提高,得到社会和患儿家长的广泛认可。 技术力量: 具有一批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员人才梯队正在进一步完善是一个充满活力与朝气团体本目前共有医护人员35名,医师13名,其中副主任医师1名、主治医师4名、住院医师9名。护士22名,其中主管护士3名、护师5名、护士14名。 医疗设备:

配备有新生儿专用英国SLE5000呼吸机2台,德国科迪娜HF300呼吸机1台,MAQUET servo-i 小儿呼吸机2台,瑞士哈美顿阿拉丁NCPAP呼吸2台、Infant Flow SiPAP2台,日本光电除颤仪1台,双毯双帽颅脑降温仪1台、美国IRMA血气分析仪1台、中、高档新生儿培养箱30台、多参数心电监护仪25台、远红外辐射抢救台2台、新生儿蓝光箱4台、微量注射泵40台、气泵雾化器、经皮测黄疸仪、床旁X光机、新生儿低压吸引器、空氧混合仪、氧浓度监测仪等大量儿童急救、高级生命支持设备。为临床诊疗水平及新技术的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基础和保障 诊疗项目和技术专长: 作为全县技术水平最高,抢救设备最全的儿科疾病诊疗中心,儿科对儿童在呼吸、循环、消化、神经、血液等各系统疾病形成了一套规范、科学的诊疗方案,尤其对小儿重症肺炎、呼吸功能衰竭;心肌炎、心律失常、心力衰竭;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症、肾功能衰竭;各种休克;小儿腹泻病、脱水、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各种小儿惊厥、脑炎、脑膜炎、癫痫等疾病及各种中毒的抢救等方面摸索出了有自己特色的抢救措施,GINA方案治疗小儿哮喘(小儿哮喘的诊断、阶梯治疗及系统管理),对各种少见的疑难杂症也有相当的诊疗经验,特别是近几年来高级生命支持的开展,为儿科急、危、重症的抢救保驾护航。儿科护理人员亦拥有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我科率先开展静脉留置针技术,避免了患儿多次静脉穿刺的痛苦。近年来对儿童高级生命支持方向飞速发展,近年来成功抢救了大量危重症婴幼儿,挽救了无数婴幼儿的生命,给无数家庭带来欢乐和幸福。 发展中的新生儿专业 利辛县人民医院儿科新生儿专业组在院领导的积极扶持下,经过全科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奋斗,诊疗技术不断提高,病区规模日益扩大。经过多年不断创新,开拓进取,积极开展新技术、新疗法,建立了新生儿疾病规范的诊疗步骤及抢救程序,具有代表性的有①新生儿静脉营养,②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BNA),③NCPAP或定压型呼吸机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④新生儿桡动脉穿刺及置管血气监

儿童保健部管理模式构建研究

儿童保健部管理模式构建研究 基于儿童保健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围绕大儿科的发展,探讨管理模式构建,创建现有儿童保健部管理模式。该文分享了这一管理模式方法及成果。中心或大部制改革后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大大地提高了知名度,促进临床与保健有效的结合。具有创新性,可供同行借鉴。 标签:大部制;管理模式;构建;方法;特色创新 儿科面对的是一个特殊人群,对儿科管理者来说有很大的挑战;目前大部分儿科管理或多或少都存在一系列问题,需要积极寻找对策,用科学的方法提高管理质量及效益。湘潭市妇幼保健院儿科成立于1982年12月,经过35年的努力,不断进步;特别是近5年来取得了飞速发展。现针对管理模式的构建论述如下。 1 大部制或中心成立前儿童保健部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1.1 大部制或中心成立前科室管理误区 没有专科发展方向,没有统一规划,保健与临床科室设置独立,保健业务与临床业务分离;保健医师不懂临床,临床医师不了解保健知识。管理部门完全分离、各临床科室互动联系少,各科人员相互很难调动;内部协调不畅,不愿把有经验的临床医师调到保健科,造成保健人员年龄老化。 1.2 业务划分、意识、定位出现误区 群体保健与个体保健归属保健科;门急诊及住院服务划为临床服务。临床人员保健意识不强或不懂,没有大保健观念,不关心保健业务;而保健人员不关心或不了解临床业务发展;重临床轻保健,重效益、轻公益。 1.3 管理上问题 绩效偏向临床,绩效奖金未能直接跟生产力与工作量相结合,缺乏考核的明确机制多数科室分配流于人头形势,部门收入与成本支出缺乏监督机制或力度不强。认为保健服务技术含量低,发展空间小;临床业务技术难度大,发展空间广阔。学历高,能力强的人安排在临床科室,把学历低,年老多病或有关系需照顾的关系户分配到保健科。割裂、效率低、有推诿现象;业务上相互不了解;效果是发展慢,质量不高,针对性不强。 2 机构改革 针对上述存在问题进行了体制改革,2013年10月成立儿童健康中心,儿童健康中心组织结构:主任、常务副主任、副主任、秘书;儿科聘护士长、顾问、儿童保健部支部书记及8个病室主任、护士长。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