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配套课件课后习题题型突破练1直方图类

2020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配套课件课后习题题型突破练1直方图类

2020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配套课件课后习题题型突破练1直方图类
2020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配套课件课后习题题型突破练1直方图类

题型突破练1直方图类

专题突破练第7页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图为一种植物扦插枝条经不同浓度IAA浸泡30 min后的生根结果(新生根粗细相近),对照组为不加IAA的清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对照组生根数量少是因为枝条中没有IAA

B.四组实验中,300 mg/L IAA诱导茎细胞分化出根原基最有效

C.100 mg/L与300 mg/L IAA处理获得的根生物量相近

D.本实验结果体现了IAA对根生长作用的两重性

答案B

解析对照组扦插枝条自身能够产生少量生长素,能够产生少量根,A项错误;四组实验中,300 mg/L IAA组平均生根数最多,其诱导茎分化出根原基最有效,B项正确;100 mg/L与300 mg/L IAA组虽然平均根长无明显差异,但平均生根数不同,根生物量不同,C项错误;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平均生根数和平均根长均较大,均体现生长素的促进作用,不能体现IAA对根生长作用的两重性,D项错误。2.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DMD)是人类的一种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该病影响肌肉的正常功能。在六个患有此病的男孩中,亦发现其他各种不同的体征异常,他们的X染色体均存在如图所示的小片段缺失,分别以Ⅰ~Ⅵ表示患病男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染色体5区域最不可能含DMD基因

B.除DMD外,还伴有其他体征异常的原因可能是DMD基因外周区域的染色体缺失

C.X染色体小片段缺失导致基因排列顺序改变,而基因数目保持不变

D.DMD在男性中发病率较高

答案C

解析由分析可知患者Ⅰ~Ⅵ都缺失了完整的5区域,因此5区域最不可能含DMD基因;由题图可知,六个患有此病的男孩的X染色体5区域外周的染色体缺失情况各不相同,因此除了DMD外,六个患病男孩还伴有其他体征异常;X染色体小片段缺失会导致基因数目减少;由题意知,DMD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该病的特点之一是男患者多于女患者。

3.(2019福建宁德质检)某同学探究不同浓度NAA溶液对洋葱根尖生长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由此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A.NAA发挥作用的部位是根尖伸长区

B.NAA对根尖生长的促进作用主要是促进细胞的伸长

C.NAA促进根尖生长的最适浓度在10-10~10-8mol/L之间

D.NAA较低浓度时促进根尖生长,较高浓度时抑制根尖生长

答案D

解析据图分析,对照组根长为4 cm,NAA浓度为10-4 mol/L组根长比对照组短,此时为抑制效应;浓度为10-8 mol/L、10-10 mol/L、10-12 mol/L组根长比对照组长,此时为促进效应。据图可知,NAA可促进根生长,但无法得出“NAA发挥作用的部位是根尖伸长区”的结论,A项错误;据图无法得出“NAA对根尖生长的促进作用主要是促进细胞的伸长”的结论,B项错误;据图可知,NAA浓度在10-12~10-8 mol/L 之间都是促进作用,且10-10 mol/L时促进效果最好,故NAA促进根尖生长的最适浓度应在10-12~10-8 mol/L之间,C项错误;据分析可知,NAA较低浓度时促进根尖生长,较高浓度时抑制根尖生长,D项正确。

4.(2019山东临沂质检)人体运动强度与氧气消耗量和血液中乳酸含量的关系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运动状态下,肌肉细胞CO2的产生的物质的量等于O2的消耗的物质的量

B.无氧呼吸时葡萄糖中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散失,其余储存在ATP中

C.运动强度为c时,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是有氧呼吸的3倍

D.若运动强度长时间超过c,肌细胞积累大量乳酸使肌肉有酸痛感

答案B

解析运动状态下,肌肉细胞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其中有氧呼吸产生的CO2的物质的量等于消耗的O2的物质的量,而无氧呼吸既不消耗氧气也不产生二氧化碳,A项正确;无氧呼吸过程是有机

物不彻底的氧化分解过程,大部分能量储存在有机物中,无氧呼吸释放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散失,其余的转移到ATP中,B项错误;有氧呼吸消耗1 mol葡萄糖需要6 mol O2,无氧呼吸消耗1 mol葡萄糖生成2 mol乳酸,运动强度为c时,O2的消耗的物质的量=乳酸生成的物质的量,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是有氧呼吸的3倍,C项正确;若运动强度长时间超过c,会因为乳酸增加而使肌肉酸胀乏力,D项正确。

5.(2019安徽合肥一模)下图表示某雄性二倍体动物不同分裂时期细胞中物质或结构的数量变化,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甲只能表示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

B.乙一定是初级精母细胞,b代表的是染色单体

C.丙只能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之前的次级精母细胞

D.丁可能表示精细胞,c代表的是核DNA

答案C

解析甲中没有染色单体,染色体数∶核DNA分子数=1∶1,且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可能有丝分裂已完成或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也可能处于分裂间期,A项错误;乙中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核DNA分子数=1∶2∶2,且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可能处于有丝分裂前期、中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B项错误;丙中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核DNA分子数=1∶2∶2,且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可能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中期,即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之前的次级精母细胞,C项正确;丁中没有染色单体,染色体数∶核DNA分子数=1∶1,且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丁可能表示精细胞或精子,c代表的是染色体,D项错误。

6.(2019山东济宁期末)某课题小组对当地喜鹊数量变化进行了连续10年的跟踪调查,其结果如图甲所示;图乙表示喜鹊在某时间范围内的出生率(Ⅰ)和死亡率(Ⅱ)的关系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图甲中,第0~6年间种群数量在下降,第7~10年间种群数量先升高后保持不变

B.图乙中c点的种群增长速率最大

C.该喜鹊种群在图甲的第1年和图乙的b点时的年龄组成都为增长型

D.图甲的第3~9年间种群数量的变化对应图乙的c~d段的数量变化

答案C

解析由图甲可知:在0~6年之间种群数量先不断增加后减少,第7~10年间种群数量先减少后保持不变,A项错误;图乙中c点的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种群增长速率为零,B项错误;由图可知,图甲的第1年和图乙的b点时的年龄组成都为增长型,C项正确;图乙表示喜鹊在某时间范围内的出生率(Ⅰ)和死

亡率(Ⅱ)的关系曲线,有可能是一年内种群数量变化情况,所以图甲的第3~9年间种群数量的变化与图乙的c~d段的数量变化并不一定对应,D项错误。

二、不定项选择题

7.对下面柱形图相关含义的叙述,正确的是()

A.若Y表示细胞中有机物的含量,a、b、c、d表示四种不同的物质,则b最有可能是蛋白质

B.若Y表示生物体内Hg含量,a、b、c、d表示四种不同生物,则a最有可能是生产者

C.若Y表示一段时间后不同离子在培养液中所占原来的比例,则该培养液中培养的植物,其根细胞膜上a离子的载体少于c离子的载体

D.若Y表示细胞液的浓度,a、b、c、d表示不同细胞,则在0.3 g/mL蔗糖溶液中,发生质壁分离的可能性大小为b

答案ABD

解析若Y表示细胞中有机物的含量,b有机物最多,b最可能是蛋白质,A项正确;若Y表示生物体内Hg含量,由于Hg随着食物链传递,营养级越高,生物体内积累的Hg越多,a最少,则为第一营养级,即最有可能是生产者,b最多,则为最高营养级,c、d次之,为中间营养级,B项正确;若Y表示一段时间后不同离子在培养液中所占原来的比例,则某种离子所占比例越多,表示培养植物吸收越少,进而推断其根细胞膜上该离子的载体越少,所以结合图示可知,植物根细胞膜上a离子的载体多于c离子的载体,C 项错误;在外界溶液浓度一定时,细胞液浓度越大,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程度越小。若Y表示细胞液的浓度,a、b、c、d表示不同细胞,由于b细胞的细胞液浓度最大,a细胞液浓度最小,则在0.3 g/mL 蔗糖溶液中,发生质壁分离的可能性大小为b

8.科研人员将人的红细胞分别置于蒸馏水及4种等渗溶液中,测定红细胞溶血(红细胞破裂)所需的时间,结果如下图所示。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A.不同物质的运输速率取决于膜上载体蛋白的数量

B.与乙醇溶液相比,处在丙酮溶液中的红细胞吸水更快

C.红细胞对各种物质的吸收体现了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D.处于氯化铵溶液中的红细胞溶血时间最长可能与红细胞无法吸收Cl-和N有关

答案BC

解析蒸馏水、甘油、乙醇、丙酮的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氯化铵的运输需要载体蛋白,A 项错误;根据图中显示,甘油、乙醇、丙酮溶液中溶血时间是甘油>乙醇>丙酮,可知在甘油、乙醇、丙酮溶液中红细胞吸水的速度大小关系为丙酮>乙醇>甘油,B项正确;红细胞对各种物质的吸收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C项正确;处于氯化铵溶液中的红细胞溶血时间最长说明红细胞吸收Cl-和

N的速率较慢,D项错误。

三、非选择题

9.(2019江西新余两校联考)高浓度重金属会影响植物的光合色素含量,降低植物的光合速率。某科研小组研究了锶对油菜幼苗叶片叶绿素a、b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叶绿素主要功能是。

(2)提取色素时,加入CaCO3是为了。

(3)该实验的自变量的设计存在的缺陷是。各组处理中,选择油菜幼苗的要求是。

(4)实验结果表明:

高浓度的SrCl2对的减少量影响更大。

答案(1)吸收、传递、转化光能(2)防止色素被破坏(3)SrCl2溶液浓度应设置成等浓度梯度生长状况相同(4)随SrCl2溶液浓度的增加,叶绿素含量先增加后减少叶绿素a

解析(1)叶绿素的功能主要是吸收、传递、转化光能。(2)色素的提取过程中,需要加入少许的CaCO3,其目的是防止研磨中色素被破坏。(3)分析题图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为SrCl2的浓度,因变量为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含量变化,为使实验结果更准确,应将SrCl2溶液浓度设置为等浓度梯度;本实验中油菜幼苗的状况属于无关变量,应保持一致,故应选择生长状况(苗龄、长势)相同的幼苗。(4)分析柱状图可知,随SrCl2溶液浓度的增加,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含量均是先增加后减少,且在高浓度SrCl2作用下,叶绿素a的减少量更为明显。

10.(2019广东汕头质检)图甲是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图乙表示一定时间内流经该生态系统各营养级(Ⅰ、Ⅱ、Ⅲ)能量的不同去向的相对值(分别用a、b、c、d表示,其中b表示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由图甲中的(填写字母)固定的。图甲中的食物链有

(用字母和箭头表示)。

(2)大量植树造林可以缓解温室效应,请据图甲分析原因:

(3)图乙中(填写字母)表示流向下一个营养级的能量。上一营养级的能量不能全部流向下一营养级的原因是上一营养级的能量去向有自身呼吸消耗、被利用和未被利

用。

(4)若图乙中处于第Ⅲ营养级的生物数量短时间内大量增加,则短期内对处于第Ⅰ和Ⅱ营养级的生物数量的影响分别是、。

D→E→B和D→B(2)大量植树造林可以增加从大气中的CO2库到生物群落的吸收速率(3)a1、a2分解者(4)增加减少

根据图甲中双向箭头和指向C的箭头最多,可知C为大气中二氧化碳,则D为生产者,E为初级消费者,B为次级消费者,A为分解者。图甲中D为生产者,所以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图甲中D)固定的太阳能总量。E为初级消费者,B为次级消费者,根据箭头指向可知D、E和B构成的食物链有D→E→B和D→B。(2)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会导致温室效应,因为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会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库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进入生物群落,所以大力植树造林可以有效缓解温室效应。(3)最高营养级同化量的去向不包括流向下一营养级的能量,图乙中Ⅲ的能量去向没有a3,所以可推知a1、a2表示流向下一个营养级的能量。由于上一营养级的能量去向有自身呼吸消耗、被分解者利用和未被利用,而这些能量均不能传递给下一营养级,所以食物网中上一营养级的能量不能全部流向下一营养级。(4)若图乙中处于第Ⅲ营养级的生物数量短时间内大量增加,则短期内第Ⅱ营养级的生物会因天敌增加而数量减少,而第Ⅰ营养级生物数量则会由于第Ⅱ营养级的生物数量减少而增加。

高考生物最后冲刺阶段复习策略

高考生物最后冲刺阶段复习策略 高考马上临近,不少学生会由于生物学科知识体系庞大,知识点很多而苦恼,在最后冲刺阶段,田老师在这里给您一些适当的复习策略,希望大家可以用此来调整复习方法,利用最后的宝贵时间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同学们应该着重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归类总结,勿下题海 最后冲刺阶段的复习不做题是不行的,但沉迷于题海也是不行的,关键是要提高做题质量,总结归纳一下常见题型的解题规律、方法技巧,提高自己的综合运用能力,从而达到弄透一题,旁通一类的目的。练习时首先要精选习题,所选用习题要与全国理综考试大纲要求相吻合,切忌多、杂、难。做题过程中,也要对题目勤加反思。做完一道题不能满足于题目的答案,应该多想一想能否改变题目的条件,该怎样解答?解题的方法是不是只有惟一的一种?可不可以另辟蹊径,尝试新的解题思路。这样,做一道题,你所收获的就不仅仅是这道题本身。其次,进行“典例分析”。“典例”既可来自于近期的模拟题,也可来自于平时做错或积累的题。典例要具有典型性,能够代表一种或一类题的解题思维,从题干的解读到最终的解答,都具有较为明显的特征,如数据表、曲线图、遗传图谱、生理图解、信息给予题及实验设计题的解析等。 除了利用课堂时间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分析外,还应该自觉主动地反思错题。错误往往带有劣根性、反复性。有些错题当时理解了,现在可能又模糊了;有些错误其知识点本身就比较难理解;有些错误概念很容易出现模棱两可,需反复强化才能解决问题。错题暴露了考生知识的薄弱环节和思想方法的缺陷。十几套题中曾经出现的错误,可以说基本涵盖了你在高考中可能出现错误的所有类型。考前你把这些错题都搞清了,在高考中你就会最大限度地避免同类错误的重蹈覆辙。重温错题,从错误中取得信息反馈来提高学习水平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对以前做错的题进行改正、分类,做到“题不二错”,就能在高考中出奇制胜。 二、回归课本,强化记忆 高考试题虽高于课本,但它源于课本,课本是高考命题之本,高考所考查的内容一般都超不出课本范围。高考30%的题目是一些基础题,50%是中等题,只有20%是难题。80%的基础题和中等题基本上都来源于课本的习题和例题的变形或者重组。所以重视教材就是重视基础,丢掉教材,就丢掉了分数。高考试题中有不少内容是与识记有关的。原来记熟的知识,现在又有些遗忘了,考前是集中解决这类问题的最佳时间。考生应将记忆不太牢固的知识点、易混淆的基本概念、似是而非、模棱两可的内容、课后典型习题、章节的前言和小结、旁栏思考题、实验讨论题等,依据《考试大纲》,对照课本来一个集中大盘点。课本中的小资料、《课外读》、小字形式的阅读材料、课本中的图表或练习中经常出现的图表等,也要来一个重新扫描。回归课本,采用回忆式的复习方法,记忆效果比较好。即合上课本,依据知识脉络、体系,在脑海中像过电影一样回忆有关内容,对拿不准的有关知识再翻书确认。

2020届高考生物小练之选择题题型专练(一)Word版含答案

2020届高考生物查漏补缺之选择题题型专练(一) 1、我们如何找到回家的路?荣获201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三位科学家发现大脑里的神经细胞——“位置细胞”和“网格细胞”起到了重要作用。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位置细胞"鲜重中质量百分比最高的元素是C B."网格细胞"干重中质量百分比最高的元素是O C.上述两种细胞鲜重中原子数量最多的元素均是H D.细胞中的能源物质的主要功能是供能 2、假如蛋白酶1作用于苯丙氨酸(C9H11NO2)羧基端的肽键,蛋白酶2作用于赖氨酸(C6H14N2O2)两侧的肽键,某四十九肽经酶1和酶2作用后的情况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此多肽中含2个赖氨酸 B.苯丙氨酸位于四十九肽的17、31、49位 C.短肽D、E与四十九肽的氧原子数相同,N原子数减少2个 D.适宜条件下酶1和酶2同时作用于此多肽,可形成5条短肽 3、对植物根尖细胞中某细胞器的组成成分进行分析,发现A、T、C、G、U五种碱基的相对含量分别约为25%、10%、30%、20%、15%,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细胞器无磷脂双分子层 CO B.该细胞器能固定 2 C.该细胞能产生水 D.该细胞器不能进行能量转换 4、下列有关细胞内物质含量比值的关系,正确的是( ) A.细胞内结合水/自由水的比值,种子萌发时比休眠时高 B.人体细胞内O2/CO2的比值,线粒体内比细胞质基质高 C.神经纤维膜内K+/Na+的比值,动作电位时比静息电位时高 D.适宜条件下光合作用过程中C5/C3的比值,停止供应CO2后比停止前的高

5、日本科学家大隅良典因“在细胞自噬机制方面的发现”而获得2016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细胞自噬是将细胞内受损、变性、衰老的蛋白质或细胞器运输到溶酶体内并降解的过程。细胞自噬存在图中甲(微自噬)、乙(巨自噬)、丙(分子伴侣介导)的三种自噬方式。下列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自噬被维持在一定水平,确保和维持细胞内的稳态 B.甲、乙过程与浆细胞分泌抗体过程一样,都需要消耗能量 C.溶酶体能合成多种水解酶来完成细胞的自噬过程 D.甲、乙、丙三种自噬方式都贯穿于正常细胞的生命历程中 6、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信息:“近期检测出三株NDM-1耐药基因阳性细菌。其中,疾控中心实验室检出两株来自宁夏的新生儿,一株来自福建某老年患者,下列关于“NDM-1超级细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NDM-1超级细菌”具有与真核细胞相似的细胞膜、细胞质 B.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来看,“NDM-1超级细菌”既是细胞层次也是个体层次 C.“NDM-1超级细菌”的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D.“NDM-1超级细菌”与人体细胞相比,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有细胞壁 7、科学家将两种植物的叶片以不同温度处理,然后测量这两种植物叶片的离子渗漏量(叶片细胞内的离子通过细胞膜渗漏到细胞外的情况),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植物甲比植物乙对温度升高更加敏感 B.植物乙可能生长在沙漠地带 C.图示说明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D.可推测离子渗漏透出细胞膜的方式属于主动运输

【配套K12】[学习]2017届高考生物冲刺卷(一)(含解析)

2017届100所名校最新高考冲刺卷(一)理科综合 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 1. 下列生理过程伴随着形状改变,其中不一定需要ATP供能的是 A. 在胰岛素分泌过程中细胞膜的形状发生改变 B. 在篮球比赛等运动过程中骨骼肌发生收缩 C. 载体蛋白协助运输葡萄糖过程中形状发生改变 D. 植物细胞在KN03溶液中发生质壁分离后自动复原 【答案】C 【解析】胰岛素分泌到细胞外的过程属于胞吐,需要 ATP供能,A项不符合题意;在篮球比赛等运动过程中,骨骼肌的收缩需要消耗ATP,B项不符合题意;载体蛋白运输葡萄糖时可能不需要ATP,如葡萄糖通过协助扩散进入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也可能需要ATP,如葡萄糖通过协助扩散通过主动运输进入小肠上皮细胞,C项符合题意;植物细胞在KNO3溶液中发生质壁分离后,会通过主动运输吸收K+,细胞液浓度增大后,会吸水而自动复原,主动运输需要消耗ATP供能,D项不符合题意。 【点睛】本题关键要抓住题干该过程需要ATP供能,即该过程消耗能量,然后仔细分析每一个选项,就能解答本题。 2. 某种信号分子能与前脂肪细胞膜特异性结合,启动该细胞内一系列生化反应,使其增殖、分化形成脂肪细胞。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该信号分子发挥作用需借助载体蛋白 B. 该信号分子直接参与细胞内的生化反应 C. 前脂肪细胞内的生化反应包括DNA的复制等 D. 前脂肪细胞分化后,遗传物质、形态等发生了改变 【答案】C 【解析】该信号分子能与前脂肪细胞膜特异性结合,是指该信号分子与脂肪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因此信号分子发挥作用需借受体蛋白而不是载体蛋白,A项错误;该信号分子与前脂肪细胞膜特异性结合后,能给细胞内传递一种调节信息,其并没有直接参与细胞内的生化反应,B项错误;该信号分子使前脂肪细胞增殖、分化,则其启动的一系列生化反应包括DNA复制、转录、翻译等多种生理过程,C项正确;前脂肪细胞增殖,分化形成脂肪细胞,细胞内的遗传

高考生物选择题综合专项练习及答案

1.细胞生长是细胞从周围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经过一系列变化,转变成自身组成物质的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动物细胞吸收营养物质全部来自组织液 B. 生长素可促进也可抑制植物细胞生长 C. 细胞生长可通过胞吐增加细胞膜面积 D. 细胞生长导致细胞相对表面积减小 2.线粒体在合成ATP时,下列哪个条件不需要() A. 基质中含有O2 B. 基质中含有ADP C. 基质中含有 NADPH D. 基质中含有丙酮酸 3.下列有关酶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所有酶分子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模板是mRNA B.酶分子在高温环境中失活的主要原因是肽键断裂 C.酶分子通过提高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来起催化作用 D.与无机催化剂相比,一种酶能催化的反应种类更少 4.Graves疾病是最常见的甲状腺功能亢进疾病。其原因是机体产生某种抗体(TSAb)作用于甲状腺细胞膜上的促甲状腺激素(TSH)受体,效果与TSH相同。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 患者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含量升高 B. 产生TSAb的细胞能识别TSH受体 C. 患者血液中TSH、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含量减少 D. 患者的体温高于正常人,且情绪易激动 5.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储存于其体内增重的有机物中 B. 能量传递效率总是随着食物链的增加而减少 C. 太阳能只有通过生产者才能输入到生态系统中 D. 如果停止对一个生态系统的能量输入,这个生态系统会立即消亡 6.下列选项中的比例不符合1∶3的是() A.酵母菌在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时消耗等量葡萄糖所释放出的CO2体积比 B.在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的情况下,AaBb与AaBB杂交后代中具有隐性性状的个体与不具隐性性状的个体之比 C.一个初级卵母细胞减数分裂后形成的卵细胞与极体数目之比 D.白化病患者的正常双亲,再生下的正常孩子中纯合体与杂合体概率之比

(完整word版)高三生物二轮复习专题重点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的八个大专题 根据二轮复习的总时间,建议分8个大专题,每个大专题下再分成若干个小专题进行复习,小专题的目的是对重要知识进行深化、对相似或相近的知识进行归类、整理和比较。每个大专题约一周时间,每个小专题1节课。 专题一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包括:绪论、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细胞膜有结构和功能(含生物膜系统)、细胞质的结构和功能、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有丝分裂、减数分裂、无丝分裂、细胞分化癌变和衰老、植物细胞工程、动物细胞工程。 本专题知识是其它生物学知识的基础,应细一点、慢一点,可分出以下小专题进行复习:化学元素专题、水专题、无机物专题、糖类专题、蛋白质专题、核酸专题、原核细胞结构和功能专题、真核细胞结构和功能专题、细胞分裂专题、细胞工程专题、细胞的全能性专题。如水专题为例可包括水的存在、水的来源、水的排出、水的调节、水的标记、水的生态、水的污染。 专题二生物的新陈代谢与固氮 包括:光合作用、C3、C4植物、提高光能利用率、生物固氮、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植物的矿质营养、人和动物的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细胞呼吸、代谢的基本类型。 本专题知识是高考的重点之一,主要是强化知识的整体性,如选修教材与必修教材的融合、植物的整体性、动物的整体性。可以分出酶和ATP专题、植物代谢专题、动物代谢专题、生物的代谢类型专题。在植物代谢专题复习时应补充初中课本中有关植物根、茎、叶的结构与功能,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经典实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有关的综合题、实验设计题要引起足够重视。在动物物代谢专题复习时应补充初中生理卫生课本中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的知识。生物的代谢类型专题应给学生归纳整理出高中生物中所涉及到的各种生物,特别是课本上提到的一些常见生物、微生物的代谢特点。如酵母菌、硝化细菌、根瘤菌、圆褐固氮菌、谷氨酸棒状杆菌、黄色短杆菌、反硝化细菌、产甲烷杆菌、放线菌、乳酸菌、大肠杆菌、红螺菌。05年高考生物试题中出现用小麦、洋葱作为背景材料,要求考生回答一系列有关的生物学知识、实验知识,题目很好。要加强这类题的训练,如水稻、玉米、蘑菇等。 专题三生命活动的调节与免疫

2019年高考考前冲刺卷:生物试卷E(含答案)

理综生物冲刺题5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6分,共36分) 1.有关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说法,不正确的是 A.溶酶体释放的酶主要破坏磷脂分子,不会破坏蛋白质的结构 B.细胞的核膜是双层膜结构,核孔是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 C.囊泡的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通过囊泡转运物质也消耗能量 D.当细胞癌变时,其细胞膜上的蛋白质数量和种类可能发生改变 2.细胞的某些膜结构上存在ATP合酶。在呼吸作用或光合作用过程中,膜 两侧存在质子(H+)浓度梯度差,ATP合酶通过质子顺梯度差的流动催化 合成ATP(如右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叶绿体类囊体薄膜和线粒体内膜上分布有ATP合酶 B.细胞合成ATP合酶时,需要消耗能量 C. ATP合酶既有催化活性,又有运输功能 D.细胞呼吸过程中,原料中的H+通过形成NADPH运输到线粒体内外膜之间的空腔 3.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以过氧化氢为底物,分别加入肝脏研磨液和清水进行对照实验,可验证酶的高效性 B.在观察根尖分生区有丝分裂时,每一时期细胞数占计数细胞总数的比例,可以反映出细胞周期各时期的长短 C. 在“探究a-萘乙酸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中,当探究的a-萘乙酸溶液浓度范围较小时,浸泡插条基部几小时后,就可以扦插 D.“建立血糖调节的模型”采用的研究方法是模型方法,模拟活动本身就是在构建动态的物理模型,之后再根据活动中的体会构建概念模型 4.某种植物的花色是由一对染色体上的复等位基因(A+、A、a)控制,A+决定黄色、A决定紫色、a决定白色,且显隐关系为A+>A>a(如A+A为黄花植株)。正常情况下,有关该植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复等位基因的产生根本上是基因重组的结果 B.种群中的黄花植株之间随机交配,子代中最多会出现3种表现型、6种基因型 C.一黄花植株与一紫花植株杂交,所得F1花色中黄色∶紫色 = 1∶1,说明亲本的黄花植株为杂合子,紫花植株为纯合子 D.种群中黄花、紫花与白花三种植株所占比例分别表示A+、A、a三者的基因频率 5.下图表示一个生物群落中甲、乙两个种群的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中 不正确的是 A.甲、乙两种群可能为竞争关系,甲的竞争力小于乙,竞争强度弱→强→弱 B.t2~t3时间内甲种群出生率下降,死亡率上升,但出生率仍大于死亡率 C.t1~t2时间内甲、乙种群呈“S”增长 D.t3~t5时间内甲、乙两种群的年龄组成不同 6. 拟南芥超矮生型突变体有激素合成缺陷型和激素不敏感型两种。研究者以野生型和某种超矮生型变体拟南芥为材料,分别用不同浓度赤霉素和生长素处理,实验结果如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2020届高考生物选择题综合专项训练20

2020届高考生物选择题综合专项训练20 1.生物表现一定的生命特征,与它们的结构以及分子组成密不可分。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叶绿素、血红蛋白中含有N的一定是血红蛋白 B. 绿藻、黑藻、颤藻中没有叶绿体的一定是颤藻 C. 发菜和菠菜细胞内DNA均为链状的双螺旋结构 D. 核糖体、质粒、酶中没有核糖参与组成的一定是酶 2.肌糖原和肌动蛋白是人体肌肉细胞的两种大分子物质,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肌糖原的单体是葡萄糖,肌动蛋白的单体是氨基酸 B. 肌糖原和肌动蛋白的合成都需要ATP水解供能 C. 肌糖原和肌动蛋白在肌肉细胞内合成场所不同 D. 肌糖原和肌动蛋白的合成都需要以RNA为模板 3.豌豆细胞有氧呼吸产生的[H]与氧气最终在细胞色素氧化酶的作用下生成水,该过程伴随H+顺浓度梯度跨膜运输(如图所示),产生的能量 促使ATP合成。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细胞色素氧化酶分布在线粒体内膜上 B. 产生的能量大部分转移到ATP中 C. H+的这种跨膜运输方式是协助扩散 D. 类囊体膜上可能发生类似H+跨膜运输过程 4.下列有关实验分析正确的是() A. 用 35S 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实验中,沉淀物存在少量放射性可能是保温时间过长所致 B. 探究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不可用斐林试剂对产物进行检测 C. 重铬酸钾在酸性条件下与二氧化碳发生化学反应变成灰绿色 D. 分离叶绿体色素实验中,色素带的宽度反映了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的大小 5.某二倍体高等动物(2n=6)雄性个体的基因型为AaBb,下图 是其体内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的某细胞,下列叙述正确的 是() A. 形成该细胞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B. 该细胞含有3个染色体组,12条染色单体,12个DNA

【2019最新】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综合训练(二)

【2019最新】高三生物二轮复习专题综合训练(二) (建议用时:45分钟) 1.(2015·吉林长春质检)下列关于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溶酶体本身不能合成和分泌多种酸性水解酶 B.激素都是通过影响细胞内酶的活性来调节细胞代谢的 C.同一个体内的各类活细胞所含酶的种类有差异,数量也不同 D.酶既可以作为催化剂,也可以作为另一个化学反应的底物 解析:选B。溶酶体内含多种酸性水解酶,这些酶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A正确;激素调节细胞代谢是通过影响酶的合成来实现的,B错误;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故同一个体内的不同种类的细胞中酶的种类和数量会有差异,C正确;酶具有催化作用,但一部分酶本身也是蛋白质,又可作为反应底物参与反应,D正确。 2.下列关于ATP、ADP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ATP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 B.ATP中的A代表腺嘌呤,T代表三个,P代表磷酸基团 C.叶绿体中ADP由叶绿体基质向类囊体薄膜运动 D.有氧呼吸过程中的第三阶段[H]与氧气结合产生水,同时产生大量ATP 解析:选B。ATP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ATP中的A代表腺苷,腺苷包括腺嘌呤和核糖两部分。在叶绿体基质中ATP分解产生ADP,ADP由叶绿体基质向类囊体薄膜运动参与光反应中ATP的合成。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H]与氧气结合产生水,同时产生大量ATP。 3.(2015·甘肃兰州调研)如图曲线b表示在最适温度、最适pH条件下,反应物浓度与酶促反应速率的关系。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增大pH,重复该实验,A、B点位置都不变 B.B点后,适当升高温度,曲线将出现c所示变化 C.酶量增加一倍,酶促反应速率可用曲线a表示 D.反应物浓度是限制曲线AB段酶促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 解析:选D。曲线b表示在最适温度、最适pH条件下测定的酶促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的关系,若温度、pH发生变化,酶促反应速率会降低。酶量增加一倍,酶促反应速率会变大。 4.研究人员从木耳菜中提取过氧化物酶(POD),分别与四种不同酚类物质及H2O2进行催化反应,结果如下图所示。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图1所示的实验目的是探究不同酚类物质的浓度对POD活性的影响 B.当底物浓度为0.08 mmol·L-1时,POD催化酚类2的反应速率一定大于催化酚类3的反应速率 C.由图2可知,H2O2浓度过高会抑制POD的活性,降低浓度后POD活性就会恢复 D.H2O2对POD活性的影响与温度和pH对POD活性的影响相同 解析:选A。由图1可知,横坐标代表不同酚类物质的浓度,纵坐标代表POD的活性,

2020年高考生物冲刺压轴卷[附答案]

2020年高考生物冲刺压轴卷 注意事项: 1.本卷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5.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6.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是:H1 C12 O16 Na23 Zn65 Pd106 Sn119 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科研人员从细胞中提取了某种化合物,研究发现该化合物成分中含有单糖,且该单糖参与构成了其基本骨架。下列关于该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化合物的组成元素只有C、H、O B.该化合物一定为纤维素、淀粉、糖原等多糖 C.其彻底水解产物中有能使斐林试剂变色的物质 D.其水解得到的单糖均可作为生命活动的能源物质 2.细胞中的蛋白质等分子会解离为R-和H+两种离子,H+被细胞膜上的H+泵泵出细胞外,使细胞呈现内负外正的电位差,成为细胞积累正离子的主要动力。由于细胞内不扩散的负离子R-的吸引,溶液中某阳离子向细胞内扩散,最终膜两侧离子浓度不相等,但达到了离子扩散速度相等的平衡,称为杜南平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蛋白质解离出的H+被膜上H+泵泵出细胞外的方式为被动运输 B.杜南平衡积累离子是某阳离子顺电势梯度向细胞内扩散的结果 C.在达到杜南平衡状态时细胞内外不会发生水分子的交换 D.在KCl溶液中扩散平衡时.细胞内的K+浓度小于细胞外的K+浓度 3.我国科学家发现在体外实验条件下,蛋白质MagR能够与另一种蛋白质Cry共同形成含铁的

2020最新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 必考选择题对点专练11 种群和群落(考试专用)

专练11 种群和群落 [名校模拟题组] 1.(2018·稽阳联考改编)下列特征或结构中,哪项是种群所具有( ) A.出生和死亡 B.年龄结构 C.垂直结构 D.能量流动 答案 B 解析个体有出生和死亡,种群有出生率和死亡率;年龄结构是种群的特征之一;垂直结构是群落结构,不是种群的结构;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功能,不是种群的功能。 2.如图表示将绵羊引入某个岛屿后的数量变化情况,对此叙述正确的是( ) A.绵羊种群的数量增长到一定程度,就保持恒定不变 B.绵羊数量达到K/2时,绵羊的出生率最大,增长速率最快 C.种群数量不可能无限增长,这是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的体现 D.绵羊数量达到K值时,种群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 答案 C 3.如图曲线Ⅰ、Ⅱ分别表示甲、乙种群在理想条件和自然条件下的增长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甲种群无K值且无种内斗争 B.甲种群的增长速率保持不变 C.乙种群在C点时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 D.乙种群在F点对应的时间之前增长速率先增大后减小 答案 B

4.(原创)下列属于种群的是( ) A.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鲤鱼 B.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鱼 C.一个池塘中的全部生物 D.一个池塘 答案 A 5.(2018·“七彩阳光”联盟)下列关于环境容纳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是种群的最大数量 B.是种群在该环境的稳定平衡密度 C.是限制指数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 D.若某种群的死亡率增加,则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减小 答案 B 解析环境容纳量(K)是指在长时期内环境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由于种群数量高于K 时便下降,低于K时便上升,所以K值就是种群在该环境中的稳定平衡密度。 6.图示为热带地区一群落的演替过程中甲、乙、丙三种植物种群数量变化曲线。经过3阶段后三种种群的数量保持基本不变。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 A.阶段3中,甲、乙两个种群年龄结构呈衰退型 B.阶段3后,甲、乙、丙三个种群均存在负反馈调节 C.图示的演替过程是原生演替 D.阶段1中甲、乙曲线的交点表示两种群的自然增长率相等 答案 B 7.如图所示为种群数量增长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当种群数量达到e点后,种群数量不再发生变化 B.种群增长过程中出现环境阻力是在d点之后 C.防治蝗灾应在害虫数量达到c点时进行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实验专题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实验专题 围绕一中心:以学生为中心,少讲精练 坚持二原则:充分利用教材与学生已有的资料; 充分研究海南生物高考考纲与高考真题 明确三(考试)方向:实验设计(整体); 实验分析(现象结果); 实验评价(方法过程) 第1讲必修教材实验概述 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1.高倍镜的使用步骤: (1)在低倍镜下找到物像,将物像移至视野正中央, (2)转动[7]转换器,换上高倍镜。 (3)调节[11]光圈和[13]反光镜,使视野亮度适宜。 (4)调节[2]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清晰。 2.在显微镜操作过程中的有关问题 ①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与镜头长度成反比(正比或反比),物镜 的放大倍数与镜头长度成正比;放大倍数的计算方法:目镜的放大倍数 ×物镜放大倍数;如果某显微图标明“放大倍数:640”,这里的“640”是 指长度(长度或面积)放大了640倍。 ②物像移动与装片移动的关系:若希望把视野左上方的细胞移至视野中 央,应将玻片移向左上方。 ③异物位置的判断:异物存在的位置可能在玻片标本、目镜、物镜等;转动目镜,异物不动,转动转换器,异物仍在,则异物可能在玻片标本。

实验一: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 1.目的要求:①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如酵母菌、水绵、叶的保卫细胞、蛙的皮肤上皮细胞等),比较几种细胞的异同点。②运用制作临时装片的方法。 2.实验原理:利用高倍镜可以看到某些在低倍镜下无法看到的细胞结构,例如:可以看到叶绿体、液泡等细胞器,从而能够区别不同的细胞。 临时装片的制作(以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制作为例) 擦:擦拭载玻片和盖玻片—→ 滴: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 撕:用镊子从洋葱鳞片叶内侧撕取一小块透明薄膜(内表皮)—→ 展:把撕下的内表皮浸入载玻片上的水滴中,用镊子把它展平—→ 盖: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地放下,盖在要观察的材料上,这样才能避免盖玻片下面出现气泡而影响观察 实验二: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 目的要求:①初步学会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的方法。 ②理解植物细胞发生渗透作用的原理。 1.实验原理 原生质层包括细胞膜、液泡膜和这两膜之间的细胞质,它相当于一层半透膜。当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失水,使细胞壁和原生质层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收缩。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二者就会逐渐分离开来。 2.选材 选择紫色洋葱鳞片外(内或外)表皮作实验材料,理由是有紫色的大液泡,便于观察。注意所选细胞必须为有大液泡的活的植物细胞,否则不会发生质壁分离。 3.方法步骤 制作临时装片→观察(用低倍镜观察细胞中紫色的液泡的大小及原生质层的位置)→滴加蔗糖溶液(注意从盖玻片一侧滴入,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观察质壁分离现象(液泡变小,细胞液颜色深,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细胞大小基本不变)→观察质壁分离复原(用清水做复原试剂) (1)发生质壁分离现象的外因是细胞内外溶液浓度差,内因是原生质层与细胞壁的伸缩性不同。 (2)相对细胞膜,细胞壁具有什么特性?全透性。 (3)实验常用0.3g/mL的蔗糖溶液。若浓度过高,细胞质壁分离速度很快,但会导致细胞失水过多而死亡,细胞不能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现象;若浓度过低,则不能引起细胞质壁分离或速度太慢。 (4)一定浓度的硝酸钾溶液、尿素等也能导致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但随后植物细胞可自动质壁分离复原。 实验三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目的要求:初步掌握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的方法。 1.实验原理: 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甲基绿使DNA呈现绿色,吡罗红使RNA 呈现红色。利用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将细胞染色,可以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盐酸能够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液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体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 2.实验材料: 可用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或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 3.实验步骤: 取材制片→水解(用8%的盐酸溶液)→冲冼涂片→染色→观察(选择染色均匀、色泽浅的区域观察)(1)取口腔上皮细胞制片: ①载玻片要洁净,先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②用消毒牙签在自己漱净的口

高三生物组合选择题专项训练(人教版)精选

高三生物组合选择题专项训练(人教 版) 1、下列有关“一定”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进行光合作用的绿色植物,细胞一定均含有叶绿体②生长素对植物生长一定起促进作用 ③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一定是原核生物④酶催化作用的最适温度一定是37℃ ⑤人体细胞有氧呼吸全过程一定在线粒体中 ⑥两个种群间的生殖隔离一旦形成,这两个不同种群的个体之间一定不能进行交配 ⑦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的物质一定是蛋白质⑧将斐林试剂加入某植物组织样液,显现蓝色,说明该样液中一定不含有还原糖 A.全部不正确 B.有一个正确C.有两个正确 D.有三个正确 2、下列有关生物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在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实验中,使用甲基绿可使人口腔上皮的线粒体呈绿色 ②在“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必须使用层析液提取色素 ③调查人群中某单基因遗传病的遗传方式时应选择有该遗传病的家族 ④用H218O浇灌植物一段时间后,在H2O、CO2、(CH2O)、O2等物质中可检测到放射性 ⑤用15N标记某精原细胞的全部DNA,放入14N的培养液中让其完成一次减数分裂,则形成的精细胞中有100%是有放射性的 ⑥用35S标记噬菌体的DNA,并以此侵染细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⑦将用3H标记的尿苷引入某绿色植物细胞内,然后设法获得各种结构,其中最可能表现有放射性的结构是细胞核、核糖体、线粒体和叶绿体 ⑧关于“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操作中,如果培养液中酵母菌初始值不同,酵母菌种群的K值也不同,就可能得出不同的实验结论 A.①②③⑦ B.④⑤⑥⑧C.③④⑤⑦ D.②③④⑧ 3、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①DNA分子结构的基本骨架决定蛋白质的空间结构 ②在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中,内质网起重要的交通枢纽作用 ③溶酶体能将大分子物质水解但不能将其彻底氧化分解④细胞骨架是由磷脂分子构成的网架结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下列生物学实验和研究方法,正确的有 ①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的实验中,使用了盐酸和酒精混合液进行解离

2019年高考考前冲刺卷:生物试卷D(含答案)

理综生物冲刺题4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6分,共36分) 1.下列关于生物膜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由磷脂双分子层包被的溶酶体内含有多种水解酶 B.细胞膜与高尔基体膜成分相似,结构上直接相连 C.线粒体内膜上含有大量ATP合成酶 D.内质网能出芽形成囊泡,也能回收囊泡 2.核基因CCR5控制的CCR5蛋白质是HIV入侵人体细胞的主要受体之一。研究人员对受精卵进行基因编辑,将CCR5基因中的32个碱基去除,使之无法在细胞表面表达正常受体,以期人类先天免疫艾滋病。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A.该变异类型属于染色体结构的缺失 B.编辑后的基因与原基因互为等位基因 C.编辑后的基因中(A+G)/(C+T)不会改变 D.基因编辑能改变人类基因库,要严防滥用 3.Akita小鼠是一种糖尿病模型小鼠,该小鼠由于胰岛素基因突变干扰了胰岛素二硫键的形成,大量错误折叠的蛋白质累积在内质网中,导致相关细胞的内质网功能持续紊乱,并最终启动该细胞的凋亡程序。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Akita小鼠胰岛A细胞和胰岛B细胞大量凋亡 B.胰岛素空间结构的形成离不开内质网的加工 C.内质网功能紊乱会诱发某些特定基因的表达 D.Akita小鼠体内肝脏细胞中的脂质合成也会受到影响 4.某同学以新鲜洋葱为材料进行下列实验,能容易得到预期结果的是 A.用健那绿染液处理洋葱鳞片叶外表皮,观察线粒体 B.用龙胆紫染洋葱鳞片叶内表皮,观察染色体 C.用相应的实验装置测定洋葱呼吸方式和呼吸强度 D.用3%的蔗糖溶液处理洋葱根尖分生区,观察细胞的质壁分离 5.右面为某地区的人口年龄组成曲线图,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那么该地区人口数量变化趋势将是 A.逐渐增加B.逐渐减少C.保持稳定D.无法确定 6.右图表示二倍体生物细胞中,某物质或结构在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特定阶段的 数量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若纵坐标是同源染色体的对数,则该曲线只能表示有丝分裂 B.若纵坐标是每条染色体的DNA含量,则该曲线只能表示减数分裂 C.若纵坐标是染色体组数且CD段含有两个染色体组,则该曲线只能表示有丝分裂 D.若纵坐标是染色体数且CD段核DNA数是染色体数的两倍,则该曲线只能表示减数分裂 第Ⅱ卷(共54分) 二、非选择题

2020届高考生物选择题综合专项训练8

2020届高考生物选择题综合专项训练8 1.下列关于细胞及其组成、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神经元细胞膜的磷脂、膜蛋白都参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 B. 果脯在腌制中慢慢变甜,是细胞主动吸收糖分的结果 C. 细胞之间的信息交流均依赖于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 D. 结核杆菌属于胞内寄生菌,其蛋白质在宿主细胞的核糖体上合成 2.下图为某植物体细胞一个DNA分子中a、b、c三个基因的分布状况,图中Ⅰ、Ⅱ为无遗传效应的序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基因a、b、c的本质区别在于控制的性状不同 B. 若基因a缺失,则变异类型为基因突变 C. 若Ⅰ、Ⅱ重复,则变异类型为染色体结构变异 D. 若基因c发生了三个碱基对的增添,则可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 3.下列关于生物科学研究和实验数据分析的方法,错误的是() A. 采用模型建构的方法能够帮助人们认识人体血糖平衡调节的机制 B. 记名计算法是按预先确定的多度等级来估计单位面积或体积上个体数量的多少 C. 调查遗传病发病率时,如发现样本过少可扩大调查范围,已获得的原始数据可以再使用 D. 建立数学模型时应对所建立的模型进行修订和验证 4.下列有关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该实验可以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B. 离心的目的是将含噬菌体颗粒的沉淀物和上清液分开 C. 实验中搅拌的目的是将亲代噬菌体的外壳与DNA分离 D. 噬菌体增殖需要细菌提供合成场所、原料和酶 5.下列有关植物体内生长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其合成的前体物质为色氨酸 B. 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这是其生理作用两重性的表现 C. 光照能影响胚芽鞘尖端生长素的分布,但不能影响琼脂块中生长素的分布 D. 其含量增高时,会促进乙烯的合成,二者通过协同作用共同调节植物的生长

2020高考生物百日冲刺必备提分技巧

2020高考生物百日冲刺必备提分技巧 2020高考百日冲刺到了,在接下来的100天里同学们应该如何复习呢?以下是###高考网小编整理的2020高考生物百日冲刺必备提分技巧,供同学们参考学习。 了解命题思路 复习过程中应做到全面、充分了解和掌握各知识点,又要依据《教学大纲》抓住重点、难点,避免盲目拓展、延伸,给自己增加学习压力和负担。生物学科《考试说明》的题型示例,使人们理解了题目的形式和题量的大小,做到心中有数,尤其是一些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题型示例,能较好反映高考的难度和水平要求的层次,一般要求考生做到: 1.能够准确解释和说明生物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规律。 2.能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以验证某一生物现象和事实。 3.能根据已掌握的知识,归纳相关的信息,得出准确的结论。 4.通过度析和综合,能使用已有的基本知识,对日常生活所遇到各种问题实行解释。 5.阅读生物资料时,能理解图表的主要内容及特征,并得出准确的结论。如读懂曲线图、表格、模式图、示意图的生物学含义等。 形成知识网络 生物学基础知识中,基本技能是高考命题的基本立足点和水平的出发点,构建知识网络的目的是利于更好地掌握各个知识点,有助于更快、更准地解决问题,是培养学生水平的首要条件。首先要依据复习目标逐个掌握知识点,再将不同类型的相关知识点按一定规律、顺序串连在一起,形成一条知识链。如:化学元素→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生物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环境保护,然后

在每条知识链上的每个环节上延伸,横向找出知识的内在联系,这样 就形成了知识的网络结构。 “理科综合水平测试”这种命题形式,已不可能覆盖较多的知识点。围绕重点、难点,适当拓展、延伸,增强适合性训练,有利于考 生知识层次的形成。 培养创新精神 新的高考试题以社会热点问题中的相关知识立意命题,体现了 “高起点、低落点”的考查方式。既保证了题型新颖,又要求学生在 已有的知识结构上使用联想、迁移、分析、综合、判断等方法,使问 题得以解决。所以,备考过程中,应时刻注重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寻找与生物基础知识相关的切入点,动用所学的概念、原理解决新情 景下的实际问题,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问题有很多,如人类基因组计划、克隆、西部 开发的生态保护、感冒药中的PPA、沙尘暴、疯牛病以及禽流感、“神舟六号”升空、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等。这些问题并没有在教材中得 以体现,很容易给学生造成陌生环境的恐惧心理。所以,复习中应注 意关心社会热点,收集处理信息。同时要注意提取信息中所涉及的生 物学知识,要避免信息太多,给大家造成不必要的紧张和压力。 强化有机渗透 生物教材中涉及的化学、物理的知识点很多。如:河流的富集化 问题、河水中的化合物含量(化学)、河水的生态平衡(生物)等等,如 果以此为背景出题,其情景格外新颖。即使高考“理综”并未实现理、化、生三门学科的相互渗透,实行的仅仅三科“拼盘”,但在复习时 有意识地相互渗透,对于培养大家的整合思维也有很大协助。例如: 利用化学反应速度和化学平衡知识解决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相关知识等。所以,复习过程中,考生应善于发现理、化、生三门学科相互渗 透的知识点,以提升自己的综合水平。

最新高考生物选择题专练100题word版本

高考生物选择题专题 81.下列各项中,能看作物质进入内环境的是 A.牛奶经食道进入胃中B.精子进入输卵管与卵受精 C.空气进入肺泡D.肌肉注射青霉素 82.对有关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判断(结合右图),不.正确的是 A.若Y表示抗体,则该细胞只能由B细胞增殖分化而来 B.若该细胞表示垂体细胞,则Y可能是生长激素或促甲状腺激素 C.若Y表示胰高血糖素,则该细胞内核糖体和高尔基体的数目较多 D.若Y表示神经递质,则兴奋可通过Y在细胞间进行单向传递 83.图甲中A、B、C为三个神经元,图乙是图甲中突触结构的放大。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A、B、C细胞间信息的传递方向为A→B→C B.刺激部位①,该部位的膜外电位变化是由正变为负 C.当神经冲动传到D点时,将导致突触小泡外移 D.X物质的释放引起的效应是E细胞的持续兴奋 84.右图为人体细胞免疫过程的部分图解。对该过程分析正 确的是 A.a细胞的裂解死亡是由基因决定的 B.该图不能表示HIV感染机体后的免疫过程 C.当相同抗原再次侵入细胞时,c细胞迅速增殖分化 D.在此过程中,c细胞释放b来加强它的杀伤力 85.正常人体内的激素、酶和神经递质均有特定的生物活性,这三类物质都是 A.在细胞内发挥信号的作用B.由活细胞产生的蛋白质 C.与特定分子结合后起作用D.在发挥作用后还能保持活性 86.下列与植物生长素相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植物生长素能促进植物生长主要是通过促进细胞的分裂实现的 B.使同种植物同一部位的扦插枝条产生相同生根效果的生长素浓度可以不同 C.顶端优势现象、根的向地生长、茎的背地生长都说明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D.若生长素溶液不具有促进植物细胞生长的作用,其原因一定是溶液浓度过高 87.口蹄疫是由RNA病毒引起的一种偶蹄动物传染病。科学家尝试利用转基因番茄来生产口蹄疫疫苗(主要成分:该病毒的一种结构蛋白VP1),过程如下图所示。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2020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重点冲刺训练18

A.表格中X的含义是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B.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838.2×102 kJ/( m2·a) C.该生态系统初级消费者到次级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是19% D.分析表格可知,该生态系统有机物的总量呈现减少趋势 解析:由题干可知GP为同化量,R为呼吸消耗量,由表格数据可知GP-R=X,因此X为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A正确。根据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确定食物链关系为乙→丁→甲→丙,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即838.2×102kJ/(m2·a),B正确。该生态系统初级消费者的同化量为105.0×102 kJ/(m2·a),次级消费者的同化量为12.6×102 kJ/(m2·a),因此该生态系统初级消费者到次级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是×100%=12%,C错误。由于9.7+672.2+0.5+66.2+160.7=909.3×102 kJ/(m2·a),大于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因此该生态系统有机物的总量呈现减少趋势,D正确。 答案:C 4.如图为能量流经某生态系统第二营养级示意图(单位:J·cm-2·a-1),据图分析,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生态系统第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至少为400 J·cm-2·a-1 B.第二营养级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是100 J·cm-2·a-1 C.能量由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是20% D.该生态系统第三营养级同化的能量是15 J·cm-2·a-1 解析:由图可知A为第二营养级的摄入量(100 J·cm-2·a-1),B为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100-20=80(J·cm-2·a-1),按20%的能量传递效率,则第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至少为400 J·cm-2·a-1,A正确;C为净同化量,即第二营养级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30 J·cm-2·a-1),B错误;由题图可以看出次级消费者的摄入量为15 J·cm-2·a-1,而题中没有其他条件可以算出次级消费者的同化量,因此C、D错误。 答案:A 5.下图为桑基鱼塘农业生态系统局部的能量流动,图中字母代表相应能量。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流经图中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________(填字母),图中的C和B1+C1+D1可分别表示桑树和蚕用于________________的能量。 (2)蚕同化的能量D=________(用字母表示数学关系),一般情况下D/A的值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20%。将蚕沙(粪便)投入鱼塘供给鱼食用,蚕沙中所含的能量属于第________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 (3)蚕粪是优良的鱼类饲料,适量的投入可以给鱼提供食物,从而提高鱼的产量。蚕粪中的碳元素只能以________的形式流向鱼。 (4)桑基鱼塘农业生态系统使物质循环利用,提高了能量________。 解析:(1)流经题图中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应是A;桑树呼吸作用所散失的能量可用B表示,图中的C表示净光合作用,是桑树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B1+C1+D1属于蚕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2)蚕同化的能

高三生物选择题练习带解析

高三生物练习题 一.选择题 1.去年入冬以来,由于受气候等因素影响,我省H7N9疫情呈高发散发态势。下列关于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A.可用富含营养物质的培养基培养H7N9,感染H7N9后用干扰素治疗 B.分析所含核酸碱基种类可确定H7N9遗传物质的类型,其遗传物质彻底水解可得到6种物质 C.H7N9结构简单,所以病毒是生命系统结构层次中最基本的单位,但不含细胞器 D.H7N9和大肠杆菌的结构不同,入侵机体时只有特异性免疫发挥功能 2.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一切生物都是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构成的 ②细胞干重中C含量达到55.99%,所以说“碳是生命的核心元素“ ③生态系统的成分中,生产者和消费者都是真核生物,分解者都是原核生物 ④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相对越多 ⑤代谢旺盛的细胞的核孔数目较多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④⑤ 3.下列有关叙述最合理的是() A.神经递质释放入突触间隙后,以自由扩散的方式到达突触后膜 B.内环境稳态了,机体各项生命活动就一定正常 C.酶都是大分子,总是以胞吞、胞吐的方式进出细胞 D.体积越大的细胞,相对表面积越小,但物质运输速率是不变的 4.用一些能发射荧光的物质共价结合或物理吸附在所要研究分子的某个基团上,利用荧光特性来提供被研究对象的信息,这种技术叫做荧光标记技术。下列研究过程中未使用荧光标记技术的是() A.显示染色体两端的端粒B.显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 C.证明细胞膜上蛋白质分子具有流动性D.赫尔希和蔡斯证明噬菌体的蛋白质分子留在细菌的细胞外面5.下图简要表示某种病毒侵入人体细胞后发生的生化过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X酶存在于致癌的RNA病毒和T2噬菌体中B.X酶可催化RNA分子水解和DNA链的合成C.图中核酸分子水解最多产生5种碱基和5种核苷酸D.图中所示过程所需的模板和原料均来自人体细胞6.下列有关酶与A TP的叙述,正确的是() A.酶和ATP不能在同一个细胞中合成 B.分化细胞中的RNA聚合酶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C.ATP水解供能不能发生在原核细胞膜上 D.ATP合成酶可降低ATP合成需要的活化能 7.如图是某课外活动小组探究PH值对唾液淀粉酶活性影响时绘制的实验结果图(实验中用盐酸创设酸性条件,盐酸能催化淀粉水解)。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在适宜条件下,与盐酸相比,淀粉酶催化作用更显著 B.pH为1时有淀粉水解,则过酸条件下酶没有失活 C.pH为3时酶的活性等于pH为9时酶的活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