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合肥市汽车产业

合肥市汽车产业

合肥市汽车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要点

一、合肥汽车产业现状

(一)发展概况

合肥市汽车产业通过坚持走自主创新和自主品牌发展道路,已拥有规模以上汽车整车及专用车生产企业10家,零部件生产企业200多家。汽车整车生产企业有安徽江淮汽车股份公司、安凯汽车股份公司、合肥昌河汽车有限公司、安徽安凯车辆制造公司、安徽江淮客车公司等。汽车生产的龙头企业,安徽江淮汽车股份公司(以下简称“江汽股份”)、安凯汽车股份公司(以下简称“安凯股份”)均为上市公司。汽车产业的经济总量不断增大。目前,合肥市汽车已形成以轻型、中型和重型载货车、客车、商务车、微型车、轿车为主导产品的系列化发展格局,具有中国最全的商用车产品型谱。

2010年底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584亿元,同比增长48%;工业增加值138亿元,同比增长35%。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15%。

(二)“十一五”期间汽车产业发展成就

1、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我市的汽车产业随着全国汽车产业的高速发展,形成了多品种、全系列的各类整车和零部件生产及配套体系,产业集中度不断提高,产品技术水平明显提升,已经成为国内汽车生产大市。2010年全市汽车产量已达52万辆。汽车产业工业总产值640亿元(其中包括汽车轮胎54亿元),分别比2005年增长370%,年均增长29%,2010年江汽集团产销各类汽车46 万辆,产销量在中国汽车行业中排名第10位。

2、产品水平不断提高

合肥汽车产业主导产品在细分产品市场中逐步形成优势,江淮汽车集团公司的“宾悦”、“同悦”、“和悦”系列轿车先后成功投放市场,标志着以商用车为主的合肥汽车业提升到商用车与乘用车并重发展。

2010年,江淮汽车实现200万辆汽车下线,客车专用底盘连续十几年保持国内同类底盘市场销售第一,瑞风商务车销售量位居全国第一,市场占有率达到14%,轻型载货汽车销量位居国内第二,轻型载货车出口量连续10年居全国第一,6-18米高、中、普档客车产销量位居全国第五,其中安凯全承载豪华客车被誉为中国高档客车的领跑者;2010年,自主品牌“和悦”轿车销售量达10万辆,带动江淮股份公司高达90%的业绩成长,江淮全年实现销售汽车42万辆、增幅42%,在全国国产汽车销量和增幅均位列第二。汽车发动机、变速箱、车桥、悬梁、汽车电子等关键零部件已具备相当规模,在国内占据了重要地位。

3、技术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合肥汽车产业一直坚持“以技术创新促进自主品牌发展”的战略,现已形成30多个系列、近400种车型,大大优化了汽车产品的结构。汽车企业全面推广应用UG、CATIA、PROE等三维设计软件;深入开展CAE(计算机辅助分析)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建立了自主开发车身的平台;全面推广应用CAPP(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技术和制造业信息化;极大提高了汽车企业的设计水平和制造能力。江汽股份、合肥昌河和佳通轮胎均被列为安徽省重点高新技术企业,江汽股份还被列为国家级重点高新技术企业;江汽集团公司技术中心被列为国家级技术中心、安凯股份技术中心、合肥昌河技术中心和佳通轮胎技术中心被列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截止到2010年,合肥市在汽车领域拥有国家级重点新产品10项,省级重点新产品25项,荣获国家级科技进步奖10项,省级科技进步奖15项,市级科技进步奖16项;拥有专利200多项,其中发明专利36项。江汽集团还与合肥工业大学联合成立了汽车技术研究院,与同济大学共建了汽车研发中心,自建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并于2005年成立了海外研发机构“JAC-意大利设计中心”、

“JAC-日本技术中心”此外还与奥地利AVL等国际设计公司开展合作。

4、新能源汽车发展迅速

合肥市是国内新能源汽车研发和生产起步较早的城市,被列入国家“十城千辆”新能源汽车示范运行的城市。合肥工业大学一直从事电动汽车的研发工作,合肥市安凯股份、江汽股份、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等企业先后研发试制了多种新能源客车、轿车和汽车动力电池,并批量生产,市场反映很好。如安凯新能源客车已开发多年,有混合动力、氢燃料、纯电动汽车及甲醇燃料汽车。在奥运会上保持了良好的运营状态,2009年初,上海市政府采购了10台纯电动豪华客车,用户反映良好。与之配套的纯电动汽车铁锂动力电池及电动机等关键零部件也发展很快。合肥工业大学和中国科技大学在磷酸铁锂电池的研究方面已经获得很好的成果,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已成为中国大型动力锂离子电池三大制造基地之一,该公司的“大型锂离子动力电池制造基地”已列入2008年国家火炬计划,其研发的以铁锂电池为动力能源的我省首台电动轿车已试制成功,并与2008年6月份在中国(北京)第四届国际电动汽车暨绿色交通工具展览会上亮相,获得好评。2009年12月,配置国轩公司生产铁锂电池的30辆安凯纯电动汽车已在18路公交线路示范营运,标志着合肥在新能源汽车整车设计、电池、电机、电控等关键技术方面都具有明显优势,已经初步形成了新能源汽车的产业集群。2010年,合肥市生产了150辆纯电动客车、585辆纯电动轿车、建设了全国最大的纯电动汽车充电站,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具备了成为全国重要的新能源汽车制造业基地的条件。

(三)“十一五”期间汽车产业存在的问题

合肥市汽车产业在产品、技术和产能方面取得了飞快发展,但与全国和世界著名汽车企业相比,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1、总体规模仍然偏小

江汽集团股份虽然在2010年全国100家汽车企业销售排名第10位,产量46万辆、销售量

46万辆,而四大汽车集团产销量都在200万辆以上(上汽、北汽、长汽,东风)差距很大,与外国的丰田、通用、大众、福特等公司相比更是相差几个数量级。即使与省内的奇瑞汽车相比,也有一定差距。奇瑞汽车近年来发展异常迅猛,2010年销量一举突破70万辆,自主品牌居全国第一。

2、产业外向度仍需加强

当前国内上规模的汽车企业大都以各种方式与世界著名汽车集团进行合资,一汽与德国大众、奥迪,上汽与德国大众、美国通用,东风背后是法国标致雪铁龙、日本日产,广汽有日本本田,北汽有韩国现代,长安是美国福特、法国标致雪铁龙。相比之下,合肥汽车企业与国内外大型汽车企业的合作仍需加强。

3、产业集群规模不大

近几年,随着合肥招商引资力度的加大,围绕江汽等整车企业配套的汽车配套企业增加近100个,使合肥的汽车配套企业达到了200多个,也引进了江森、德尔福、美国车桥等国外公司。但没有形成如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里的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那样,分别为奔驰、宝马、丰田、现代等整车厂提供配套。尚未突破发展“家门口”市场的观念,去走中性化发展道路,独立经营,创造面向市场为多家整车企业配套的局面。

4、基础件和基础工艺发展滞后

合肥市汽车产业发展迅速,但是为汽车产业配套的基础件如液压件、密封件、塑料件等以及基础工艺如铸造、锻压、热处理、焊接、表面处理等发展滞后,关键的铸锻件、热处理件以及表面处理件,本地不能加工生产,还需要到江浙地区进行外协。

二、汽车产业发展面临的形势

随着经济全球化,跨国汽车企业为了争夺新兴市场份额,加快了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先进技术的步伐,技术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在新兴的市场里,传统的竞争手段作用已不明显,技术

创新能力成为在新兴市场竞争取胜的关键,跨国汽车公司纷纷在新兴市场设立研发中心,产业规模的竞争背后是更加激烈的技术的竞争。面对快速发展的中国市场,跨国公司都在增资扩产,一方面以此来避开一些政策限制,另一面通过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的快速转移,提升在新兴市场的竞争力。

我国汽车市场是一个相对开放竞争的市场。汽车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形成了汽车跨国公司与国企、民企同台竞技的局面。中国成为世界汽车产业中心的同时,汽车市场也成为一个国际市场。汽车企业今后的的生存与发展完全取决技术进步。

1、自主品牌汽车市场将会扩大

根据国家制定的《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自主品牌乘用车国内市场份额要达到40%以上,自主品牌轿车市场份额要达到30%以上,并且自主品牌汽车出口要达到汽车总销量的10%。除此之外,规划还提出改善汽车消费环境。政府采购向自主品牌倾斜,这些优惠政策,促进了国内自主品牌汽车销售的快速增长。合肥市江汽集团的轻卡、“同悦”、“和悦”轿车和合肥昌河的“爱迪尔”轿车、“福瑞达”微客等都是自主品牌,都是1.5升以下排量,受到国家政策支持,直接受益,增速明显。

2、新能源汽车得到大幅提升

新能源汽车销量将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5%左右。近日,国家又出台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给新能源汽车发展带来更多机会。随着政策的出台,各地更加积极采购新能源客车,北京、上海、重庆、长沙、武汉、大连等城市都开展新能源公交车示范推广活动。2009年,合肥市已被国家四部委共同批复为全国首批13个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城市之一,2010年又成为全国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的5个城市之一。在“十一五”初期,合肥市的安凯电动客车和新能源汽车开发就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安凯股份首家成功申请纯电动客车国家公告,这批车型正式在北京运营,反映良好。2010年,安凯车辆制造股

份公司生产的星凯龙牌纯电动城市客车通过了国家车辆生产公告。我国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利好消息为合肥市纯电动和混合动力轿车、客车的发展带来发展的希望。

3、汽车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

汽车产业在经历了多年的快速增长后,必然要进行一次大的调整,以解决内部结构和外部环境积累的诸多矛盾,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引发了结构调整期的提前到来。目前,我国汽车市场正处在增长期,城乡市场需求潜力巨大,汽车产业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为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国家出台了加快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的一系列措施和政策。“汽车下乡”和汽车“以旧换新”政策的实施,推动了汽车产业结构调整和产品结构调整,合肥市汽车产业的产品是以小排量为主的,在政策驱动动下,销售量会快速增长。

4、汽车零部件产业将会快速发展

“十二五”期间,我国汽车需求仍将保持增长,成为全球汽车市场上一个亮点。因此,国外汽车向我国加速转移速度加快,本轮转移,将会带动本土拥有自主品牌的汽车零部件配套企业的发展,尤其是具有自主开发能力的汽车零部件企业,将会为这些企业提供了联合开发,定向采购的历史机遇。合肥市汽车产业配套的零部件企业将会得到更快发展,配套率将会增加到60%以上。

5、汽车销售市场前景广阔

2009年,在燃油税改革、下调成品油价格以及振兴规划出台的各项促进汽车消费政策推动下,国内车市止跌回稳,汽车销量逐月递增。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预测,2010年,国内车汽车销量达到1800万辆。今后15至20年,是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黄金时期,中国全面进入汽车社会、成为世界汽车大国和强国、成为世界汽车重要生产基地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三、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抓住中央促进中部崛起、皖江城市示范区建设的机遇积,极落实国家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以合肥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和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为契机,大力实施“工业立市”和“创新推动”战略,加快工业化与信息化的融合。充分发挥自主品牌优势,不断扩大市场份额,加强汽车企业的区域合作,重点扶持乘用车扩大规模和品种,不断提升商用车的品牌地位和档次,积极开发多用途专用车,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培育壮大关键零部件,促进汽车产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努力打造国内重要的汽车产业基地。

(二)发展目标

1、产业规模显著提升

到2015年,汽车整车生产能力达到年产250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50万辆),发动机150万台。本地零部件配套率超过60%。培育产值超千亿大型企业1家,产值超百亿企业1家,工业总产值达到1500亿元,年均增长20%。累计完成投资700亿元。

2、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

到2015年,完成10万辆新能源汽车的推广任务,其中,在小区、酒店、写字楼等车辆集中地配套建设充电站、建设新能源汽车的检验检测中心、开展电池租赁新商业模式,建设废旧电池的回收再利用工作试点,争取在新能源汽车的生产及推广发面走在世界的前列。

四、发展重点

“十二五”期间,是合肥汽车产业发展的黄金期,要紧紧抓住国家实施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启动了“汽车下乡”和汽车“以旧换新”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大好机遇,加快扩大产业规模,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推动产业的结构调整,促进汽车产业集群的形成,争取尽快把合肥市建成国内重要的汽车产业基地。

(一)乘用车

1、宾悦轿车。改款推出09款宾悦轿车。对底盘进行重新调校,对外形、技术装备、舒适性配置进行全面改进,让09款宾成为自主品牌公务轿车的典范之作。

2、同悦轿车。同悦三厢、同悦RS两厢同时推出1.3L自动档车型,成为市场上“5万元家轿第一车”。

3、和悦轿车。推出新款B级车“和悦”轿车,搭载1.5L高效节能发动机和五速手动变速箱,在造型设计、内部空间,驾乘舒适性方面进一步提高。

4、瑞风商务车。继续推出新款型的祥和版瑞风商务车和瑞风二代车,保持市场销售第一的位置。

5、瑞鹰SUV。推出2.0AMT自动档和1.9CTI柴油版新车,装备六速手、自一体变速箱,在汽车加速平顺性,节省油耗得到提高。

6、和悦MPV。B级车小型MPV,搭载1.8L和2.0发动机,匹配五速手动档变速箱,在造型设计、内部空间得到改进。

7、江淮AO级。江淮AO级小车,搭载1.0L发动机和五速手动变速箱,并有1.1L排量和自动挡可供选择。尽快实现上市并得到市场认可。

(二)商用车

1、载货车。轻型货车向上下延伸产品线,以丰富的产品线覆盖市场,销售量保持在全国前两位,争取第一位。重型货车进行产品结构调整,以适应国情的车型作为发展重点,提高市场认知度,使销售量进入全国重型货车前7名。到2015年,载货车达到年产35万辆生产能力。

2、客车及客车底盘。保持江淮客车底盘的市场影响力,继续保持同类产品全国前二位。发挥客车技术优势,特别是豪华大客车的技术优势,发挥绿色环保型低地板城市客车、旅游客车、公路客车和城市公交客车,使销售量进入全国客车行业前三名。达到客车底盘年产2.5万辆客车2万辆生产能力。

3、微型车。加快技术改造进度,促进产品升级换代,在保持生产现有福瑞达单双排、福瑞达厢式车系列微型汽车基础上,增加生产F202和G401系列微型汽车新车型。力争保持微型车在全国前五名。到2015年,微型车达到年产50万辆生产能力。

(三)专用车

以安徽江淮专用汽车有限公司、合肥开乐特种车辆有限公司、合肥森隆专用车辆有限公司、合肥富园汽车改装有限公司等企业为主,在继续保持现有产品优势的基础上重点发展新型改装车、高空作业车、履带式吊车、特种环卫车、医疗专用车、多媒体汽车、冷藏车、道路清障车、施工工程车和市政作业车等产品和高附加值产品。

(四)新能源汽车

推出系列化电动轿车、混合动力轿车,做大做强电动汽车产业;积极推出新能源客车,推出纯电动客车,11米混合动力公交车、12米豪华电动客车,提高整车技术水平和档次,形成规模。依托江汽股份,到2015年完成年产50万辆新能源汽车的目标。

(五)汽车关键零部件

1、汽车用发动机

依托江汽股份,主要发展自主知识产权的节能环保型小排量汽、柴油发动机,提升发动机的技术水平和可靠性,提高发动机与汽车整车配套的自配率,油耗及排放水平全国领先。扩大产量和为省内汽车整车配套量。全市汽车发动机产量达100万台。

2、汽车变速箱

依托江汽股份,重点发展DCT(双离合自动变速箱)等高性能乘用车变速箱,提高产量和可靠性,保持与汽车整车同步发展,同时面向全国,满足市场需求,达到30万台的产量。

3、车桥

依托合肥车轿有限公司、安凯福田曙光车轿有限公司,主要发展轻、重型汽车前后桥及

重型汽车承重桥、商务车等其它汽车车桥,重点提高技术水平和可靠性,扩大产量,面向全国配套。实现年产50万根,其中:轻型汽车前后桥40万根的能力、重型汽车前后桥8万根的能力。

4、汽车电子产品

依托合肥森力电子有限公司、合肥邦立电子有限公司、合肥昌辉电子有限公司、合肥通宇电子有限公司等汽车电子企业,重点发展车载音响、燃油传感器、ABS转速传感器等系列产品,为江淮汽车、昌河汽车、奇瑞汽车配套。同时,大力加强光机电一体化的汽车电子产品研发能力,特别是在车身总控、倒车雷达、制动防抱死系统、防侧滑系统、汽车行驶安全稳定系统、车载诊断装置、安全气囊、电子喷射控制系统、可变气门正时系统等方面加大投入,尽快形成规模化批量生产,加快汽车电子的产业化发展。

5、新能源汽车零部件

依托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发展铁锂动力电池(组)及智能管理控制系统技术,安徽健普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发展汽车永磁无刷直流电动机及控制系统技术,以及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的电油混合动力轿车技术及纯电动轿车电控技术。

6、其它汽车零部件

依托大陆轮胎、佳通轮胎、江南机械、江森、德尔福、重点发展汽车轮胎、门铰、汽车座椅、汽车内饰件、汽车橡胶件、汽车蓄电池、汽车灯具、汽车模具及汽车车轮等产品,争取上述汽车零部件产品进入全国领先或先进行列。

五、空间布局

合肥市汽车产业园区主要包括江淮汽车城和昌河工业园以及包河、桃花、岗集等汽车工业园。分布在合肥市主城区的南、西南、西、西北四个方向,而且连成一片,形成环城汽车产业带,这是合肥市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发展的一大特色。整个环城汽车产业带工业园规划建设目标是总面积为26平方公里,其中江淮汽车城园区建设为8平方公里,桃花汽车工业园为6平方公

里,包河汽车工业园为5.5平方公里,岗集汽车配件园为3平方公里,昌河汽车工业园为3.5平方公里。到2015年,进驻园区的汽车及零部件企业达到500多家。

(一)江淮汽车城

位于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内,总占地面积8平方公里,建设整车制造区、零部件生产区、物流配送区、汽车研发区、教育培训区、生活配套区、主要景观区、汽车主题文化区等8大汽车特色区域。江淮汽车城正在紧张建设中,建成后将成为合肥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的新亮点及中部地区先进汽车制造业基地。

(二)桃花汽车工业园

规划总占地面积6平方公里,其中整车生产制造区面积1.5平方公里,零部件生产加工区面积4.5平方公里,园区主要生产汽车整车和汽车零部件。目前,整车生产制造区中的江汽集团商务车、轻卡、重卡、轿车等生产厂已建成投产。江淮发动机公司、凯佳公司、科振公司、益江公司、蓝氏玻璃公司等70多家汽车零部件企业已进入园区,预计到2015年将达300多家。园内企业目前已形成年产15万辆整车生产能力,配套能力和配套率正在逐步提高,预计2015年,整车年生产能力将达30万辆,总产值将达400亿元,实现利税将达20亿元以上。

(三)包河汽车工业园

规划总占地面积4.5平方公里,是安徽省重要的汽车生产基地。园区主要生产改装车、汽车制造自动化成套装备、汽车现代服务中心(包括汽车维修、汽车金融、汽车保险、汽车物流等)。园区内拥有江汽集团的江汽股份公司、安凯股份公司、江淮客车公司、江淮专用车公司等多家整车企业,同时国内外数十家汽车零部件企业已经入园,形成了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汽车整车及配件生产基地。预计到2015年整车年生产能力达15万辆以上,总产值达150亿元;零部件总产值达50亿元,利税总额达15亿元。

(四)岗集汽车配件园

是安徽省唯一的专业汽配工业园。规划面积3平方公里,园区主要生产汽车零部件,目前该区已集聚了为江汽集团和长安(昌河)汽车配套的50多家汽车零部件厂,总投资逾20亿元。预计到2015年入园企业将达100家以上,零部件总产值将达100亿元,利税将达10亿元。

(五)昌河汽车园

规划面积3.5平方公里。园区主要生产汽车整车(微型车和经济型轿车)及汽车电子产品,园区以合肥昌河整车生产和为之配套的零部件生产企业为主,目前已有20多家为合肥昌河(中国长安)配套的汽车电子企业进园。预计到2015年入园企业将达50家以上,生产汽车整车50万辆,总产值100亿元,零部件总产值将达50亿元,利税将达5亿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