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时间莫荒废 用好方成真

时间莫荒废 用好方成真

时间莫荒废  用好方成真
时间莫荒废  用好方成真

时间莫荒废用好方成真一首《时间都去哪儿了》,唱出了浓浓亲情的同时,不犹得感叹青春易逝,岁月荏苒。这首歌带给我们的除了感动,还有对如水时光的感慨。

对于任何人来讲,时间的分配大概可以划分为工作、业余、睡眠三个部分。工作必须去干,睡眠必不可少,而唯一可以自由支配的,只有业余时间了。让我们来看看咱们大家业余时间的几个主要镜头。

“语音传情”和亲人、朋友通通电话,联络一下感情报个平安无可厚非,但有些同志抱住电话一两个小时不放狂煮电话粥;

“游戏人生”只要业余时间一到,军营网吧内肯定是人员爆满,中队台球室内玩的也是兴高采烈。

本来,经过了紧张的工作训练,适当的放松一下,也是可以的,但有的人将业余时间大都投入到这些所谓的“业余”活动中去,总是抱怨工作太忙训练太多,没有时间学习成才无路,大好的业余时间却白白流逝。

下面,我们就共同探讨一下如何利用好业余时间与成才这个话题。

一、用好业余时间大有作为

有的同志说,业余时间既然是工作之余,那么就应该用于休息,只要玩得好,才能更好地工作。其实不然,一个人的业余生活过得如何,有时可以决定一个人的成就大小。正如有人说:业余时间就是“生命的三分之一”,从这里开掘,可以获得无尽的宝藏。

我们不妨算一算,按义务兵服役两年为例,两年的双休日、节假日大约220个左右,每天学习4小时,就是880小时;平均每天从自己支配的业余时间中挤出1.5个小时,两年就有近1000个小时,二者相加几乎等于大学生在校两

年安排的课时!这么多的时间,如果白白浪费掉多可惜!如果能够很好地利用起来,对我们的成才,又将有多大的帮助啊!我们回过头来看一看,可能都有这样的感触:为什么同样是入伍两、三年,有的当上了班长、有的考上了军校、有的学到了一技之长,而有的却是两手空空,一事无成,落得个怨天尤人。也许有的同志会说,是因为聪明程度、文化水平的不同所造成的。其实,当初,我们同在一条起跑线上,只是他们抓住了业余时间。爱因斯坦对业余时间的认识更深刻,他说:人的差异就在于业余时间。

因此,只要我们能很好地利用业余时间,它也一定能给以相应的回报。

二、学会积累业余时间

可以说,每个人都有自己支配时间的方法和习惯,只不过是自觉性高不高、各有不同罢了。在两年的服役期里,我们是有上千小时的业余时间,看起来时间很多,但这些时间都是零零碎碎的,有的可能是一天,有的却只有半小时甚至是十几分钟。那么,如何把这些零碎的时间用好,发挥出整体效益,就需要一番功夫了。

一方面设计好自己的“时间分配表”。我们可以回顾一下,自己的一天是怎样度过的,从中总结规律,为制定自己的“时间分配表”提供依据。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王若飞,年轻时到德国勤工俭学,他就给自己制定了一个作息时间表:早上5点钟起床,到晚上休息,挤出4个小时的时间读书学习。尽管我们的部队生活与王若飞同志当年的生活有很大差异,但王若飞同志的“时间分配表”,对我们有很大的借鉴作用。我们部队的生活虽然很紧张,却有很强的规律性,制定“时间分配表”也就比较容易。

一方面提高利用业余时间的效率。有人曾说过这样一句话:“精明人比一般人成就大,奥妙之一就在于他的时间利用

效率高”。我们要根据自己工作的特点、生活习惯有效地把业余时间利用起来。从生理学的角度来讲,每个人的大脑都有不同的兴奋期,比如有的喜欢“开夜车”,有的喜欢“起大早”,等等。如果长时间不停地学习,大脑就会疲劳而产生抑制状态,效果反而不好。因此,当疲劳的临近点接近时,应变换学习方式调节一下,不让时间在“低耗”中浪费掉。

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学习和钻研,需要很强的毅力,有时甚至需要做出某种牺牲。只要我们具备了锲而不舍的求知精神,珍惜宝贵时光,我们就一定能梦想成真。

最后用一句话结束今天的授课:每天叫醒我的不是闹钟,而是梦想!

今天的授课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