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问答题及参考答案

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问答题及参考答案

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问答题及参考答案
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问答题及参考答案

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问答题及参考答案

1.简述教育技术研究的一般过程。

①提出问题和假设②设计研究方案③实施研究并搜集资料④处理分析资料⑤检验假设并作出讨论⑥在已有结论的基础上提出新的问题,开始新的研究。

2.问卷法有哪些优点?

①问卷内容客观统一②节省人力、时间和经费③匿名性强,回答真实④样本大⑤研究间接化,相互作用效应小。

3.简述理论研究的主要功能。

①构建理论体系②对各种理论观点的评价分析、整合和转换③发展和完善原有理论体系④对研究成果的逻辑证明。

4.在心理与教育研究中,进行数据资料的分析之前,应对研究的数据资料进行整理,其目的是什么?

①通过数据资料的整理使研究者把握研究的主导方向,收集、删除或补充有关结果②通过数据资料的整理保证材料的可靠性,为进一步分析及取得正确的结论奠定基础③通过数据资料的整理形成典型的材料,发现某些规律。

5.实验研究有何特点?

①实验研究要操纵自变量,控制无关变量,人为地创设一定的情境②实验研究的基本目的在于揭示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即回答“为什么”的问题③实验研究有严格的研究设计。

6.研究假设在心理与教育研究中有何作用?

①研究假设使研究目的更加具体、范围更加限定。②具体研究假设的提出,使研究者能够根据假设内容的性质,设计具体的数据收集程序,去检验该假设对所研究问题中各变量的关系的推测是否正确。

7.观察法作为最基本、最普遍的研究方法对教育研究有何重要作用?

.①通过科学观察可以获得认识事物的比较充实、比较客观的事实材料。②观察研究是检验理论假设是否正确的重要途径。③观察有助于研究课题的选择和形成。

8.做好实验设计应遵循哪些原则?

①选择适当的设计,使处理效果成分显示出来。②控制自变量③要考虑实验结果的可推论性。

9.定性分析有何特点?

①定性分析注重整体的、发展的分析。②定性分析的对象是质的描述性资料。③定性分析的研究程序有一定的弹性。④定性分析倾向于对资料进行归纳的逻辑分析。⑤定性分析的主观因素影响及对背景的敏感性。

10.教育技术学研究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揭示和发现科学事实。探求科学规律。建立和发展科学理论。

11.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有哪些作用?

第一,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为教育技术学科的形成和发展定向开路。第二,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使教育技术学科研究程序规范化。第三,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是推广运用教育技术成果的桥梁。第四,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的运用丰富了教育技术学科的内容。

12.在教育技术研究中应用现代技术手段有何意义?

第一,有效地提高观察能力。第二,使观察、实验结果更客观真实。第三,使观察、实验更为准确,定量化。第四,使教育研究资料能有效地被记录、存储与重现。第五,使教育技术研究数据处理手段发生根本变革。

13.说明量的研究方法在教育技术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在实际教育技术研究过程中,选择合理的量的研究方法对研究成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合理的、先进的量的研究方法可以全面、客观、准确地描述教育技术现象与规律;可以最大程度地发挥数据、资料的效能;可以深入挖掘隐藏在复杂教育技术现象后面的带有规律性的东西。按一般规律,学科发展越完善、越深入,定量研究(数量化)的成分就越多,由定性研究向定量研究的发展是学科成熟的表现,是其科学化的表现。

14.说明量的研究的基本程序。

量的研究历程通常包括四个步骤:①选择与定义问题。②执行研究的程序。③数据分析。④结果探究与结论。

15.质的研究的基本特征

质的研究的基本特征有:(一)研究是在自然情境中进行;(二)研究者的角色既是研究的工具,又是研究的主体;(三)研究过程注重描述性资料的收集;(四)研究的结论和理论的形成方式是归纳法的运用;(五)研究结果是描述性的;(六)整体性与全局性。

16.研究设计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1)拟定计划,叙述研究的问题及与研究有关的资料来源与形态。 (2)制定策略,指明以何种途径去搜集、处理和分析资料。 (3)做出预算,列出经济成本的预算。(4)明确进度,说明本研究计划所需要的时间进度。

17.课题选择的重要意义是什么?课题选择的原则是什么?

课题选择的重要意义:①课题选择是研究战略的起点;②课题选择是创造性想象力的表现。

18.说出检索的步骤。

①分析研究课题,明确检索要求。②选择检索工具与检索手段。③确定检索方法与检索主题词。对检索结果进行分析,做好记录。⑤获取原始文献。

19.科学观察的特征有哪些?

科学观察的特征有:(1)科学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感知活动; (2)科学观察是在“自然发生”的条件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感知活动,就是说人们对发生的情景不加控制,不加干扰。

(3)科学观察包含有理解或从理性上领会的意思。

20.观察法在教育技术研究中有何作用?

首先,科学的观察是获得并积累感性材料的重要渠道。其次,观察是及时获取反馈信息、验证假说的必要手段。

21.科学观察的有哪些主要步骤?

一次完整的观察,一般应包括以下主要步骤:(1)确定观察的目的和选定观察的对象;(2)做好观察前的准备工作,如准备观察工具,设计、印制观察记录表等;(3)进入观察场所,获得观察对象的信赖;(4)进行观察并做记录;(5)整理观察结果;(6)分析资料并撰写观察报告。

22.观察法有哪些优点和局限性?

观察法是教育技术研究的基本认识方法,但不是惟一的认识方法。观察法既有其十分明显的优点,又有其难以克服的局限性。在教育技术研究中,我们应将观察法与其他方法配合使用,扬长补短,相辅相成,充分发挥观察法的作用。观察法的优点是:(1)直接性。由于观察者与被观察的客观事

物直接接触,中间不需要其他中间环节,观察到的结果,所获得的信息资料,具有真实可靠性,是第一手资料。 (2)情境性。观察一般是在自然状态下实施的,对被观察者不产生作用与影响,即无外来人为因素的干扰,不会产生反应性副作用,能获得生动朴素的资料,具有一定的客观性。

(3)及时性。观察及时,能捕捉到正在发生的现象,因此所获信息资料及时、新鲜。 (4)纵贯性。对被观察对象可以做较长时间的反复观察与跟踪观察,对被观察对象的行为动态演变可以进行分析。 (5)普适性。观察适用范围较为普遍,不但自然科学研究与社会科学研究普遍适用,而且在教育技术研究中,不少方法如调查法、实验法等也与观察法有密切关系。观察法的局限性是: (1)受观察对象的限制。观察法适宜于对外部现象及事物外部联系的研究,而不适宜于对内部核心问题及事物内部联系的研究。另外,对有些较为隐蔽的事物也不大好用观察法,如研究青少年的网上不良活动问题就不好用观察法。 (2)受观察者本人的限制。人的感觉器官本身有不精确性。人的感官都有一定的生理限度,超出这个限度,很难直接观察,所以观察往往难以精确化。人的观察受主观意识的影响,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意识背景与理论框架,因此,对同一事物的观察,往往带有各自的主观性,难以做到客观化。③受观察范围的限制。观察涉及对象的有限性,特别是在同一时期内观察对象是不多的,这种小样本,不适用于大面积研究。 (4)受无关变量的干扰,缺乏控制。自然状态下的观察由于缺乏控制,因变量在无关变量之中,没有纯化和凸现,从而使观察结果缺乏科学性。

23.结构化观察有何特点?

.结构化观察的特点是:第一,有特定的观察内容包括: (1)学习行为信息 (2)学习成就信息 (3)心理生理信息。第二,采用专门的观察方法。包括有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两大类:(1)直接观察 (2)间接观察。第三,有限制的观察范围第四,可量化的观察记录方式

24.实地研究有哪些基本步骤?

.首先不带假设,进入现场,开始做初始的观察,从中发现出暂时的一般性结论,从这些结论中,研究者发现哪些应当做进一步的观察,而通过进一步的观察又导致结论的修正。在对反复观察所得结果进行归纳与推理后,形成结论,产生理论,修正结论。

25.实地研究的特点是什么?

25.实地研究与问卷调查、结构化观察、实验研究相比较有很大的差异,表现在: (1)研究范畴。问卷调查、结构化观察和实验研究都属于量的研究的范畴,而实地研究却属于质的研究的范

畴。 (2)资料采集。在问卷调查、结构化观察和实验研究中采集的观察资料基本上是数据,而在实地研究中采集的观察资料则基本上是文字与图片。 (3)研究重点。问卷调查、结构化观察与实验研究的研究重点是用变量来观察和解释世界,力图寻找世界中存在的模式与规律;而实地研究则用丰富的细节描述来探索事物发生的社会环境和事物所传递的社会意义。

26.简述教育技术研究调查的内容范围。

教学资源的种类和内容。教学资源的使用情况。教学资源使用的过程与方法。学校支持信息化教学资源应用的设备条件。教师开展信息技术教育教研活动的情况。

27.简述调查研究法的优点和缺点。

.优点:①适用性广②效率高、范围广③形式灵活,手段多样④自然真实、简便易行。调查研究除有上述特点和优点之外,还存在以下不足:①调查研究旨在考察现状,是在自然进程中收集材料,而不是通过实验,主动操纵和改变现象与变量,因此它不能确定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例如,我们可以通过调查发现A、B两现象之间具有密切的关系,但究竟哪一个是原因,哪一个是结果,通常难以断定。②调查结果的可靠性往往依赖于被调查者的合作态度与实事求是精神,常常可能出现主观偏差,而研究者往往难以控制这一点,由于调查是向别人间接了解情况,被调查者所反映的现象事实的客观性和真实性决定了调查所收集到的资料的可靠性。在某些情况下,被调查者可能有意或无意地加入自己的主观臆想或偏见,而调查者却难以了解这种主观加入的程度,从而影响调查结果的可靠性。

28.调查表有哪些基本特点?

.调查表的基本特点:①调查范围较广,调查对象多是某一教育群体或某一地区教育现状。②偏重于事实资料的搜集,包括某教育群体的概况、发展现状等基本数据资料。③由被调查群体有关承办人依据实际情况填写,具有可靠性。④调查表简明,便于统计。

29.访谈研究法有哪些优点与缺点?

.访谈研究法的优点:非常容易和方便可行,引导深入交谈可获得可靠有效的资料;团体访谈,不仅节省时间,而且与会者可放松心情,作较周密的思考后回答问题,相互启发影响,有利于促进问题的深入。缺点:样本小,需要较多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应用上受到一定限制。另外,无法控制被试受主试的种种影响(如角色特点,表情态度,交往方式等)。所以访谈法一般在调查对象较少的情况下采用,且常与问卷法、测验等结合使用。

30.问卷调查有哪些特点?

问卷调查与其他调查方法相比,具有如下特点。(1)调查对象是经过思考之后才对问卷做出反应的。这有助于获得真实、准确的资料。但是,往往由于被试发现了某些属于敏感性的问题而加以回避,从而导致拒答或回答不真实,这就会造成问卷回收率下降,或者资料可靠性下降而研究者又无法做进一步的追踪,单从回收的答卷上又无法判断答案的真伪,使回收的问卷失去了价值。(2)问卷调查适应于大样本或小样本的情况。问卷调查与访问调查情况不同,访问调查必须面对面地提出问题,收集口述材料。由于人力、财力的原因,调查的样本数不可能太多,调查的地域不可能太广。而问卷调查是依赖调查对象自我填答,问卷可以通过邮寄分发,也可以面对面分发,因此样本数可多可少,据情况不同,某些课题可仅选数十人做问卷调查,某些课题样本可多达数千以至过万人。(3)有利于获得定量资料。问卷调查不仅能取得数量标志的数量资料,还可以获得有关属性、品质、态度为标志的计数资料。这些资料都能通过统计处理的方法进行量化分析,使结果更为客观、真实、系统、科学,从而提高研究结果的水平。

31.测验的使用应注意什么?

在使用测验的过程中,主试应注意以几点;第一,做好测验前的准备工作,包括熟悉测验手册,特别是指导语和准备测验所需材料。第二,选择适宜的测验环境,?D般应为被试日常工作或学习的环境,如让学生在教室中进行测验,同时应尽力排除一切干扰。第三,严格按照标准化的指导语和标准时限进行测验,如无特殊情况,不得随意改变。第四,与被试建立良好的信任与人际关系,取得被试的合作,保证测验的效果。

32.测验在研究中应用于哪些方面?

32.在教育技术研究中,测验的应用非常广泛。测验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搜集资料。采用测验可以得到大量有关被试能力、性格、与群体的关系方面的资料,有助于发现问题,探讨规律;②建立和检验假说。在许多研究中,研究者可以通过分析测验结果,提出和检验理论;③实验分组。在教育技术研究中,经常用测验对被试进行实验分组,以达到等组化的要求。

33.实验研究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由于实验可以人为地控制有关条件,因此,它具有如下的特点:(1)它可以使人观察到在自然条件下所遇不到的情况,从而扩大研究的范围。(2)它可以把某种特定的因素分离出来,以便于分析某一特定因素的效果。(3)它便于测量,并从而获得比较可靠的研究成果。(4)它可以重复验证。

34.实验手段有何功能?

(1)刺激手段。这是指实验者按照一定的目的,通过设计、控制媒体的各种因素,包括媒体的内容构成、媒体的种类、媒体的组织、媒体的演播方式等方面,对实验对象产生不同的刺激作用,从而观察、测量实验对象的行为和心理上的反应,以探索其规律。(2)观察手段。这是指实验者借助广角摄影、带遥控变焦镜头的电视录像、电影摄影、电视特技等手段进行重点跟踪观察、非临场遥控观察、多场面对比观察、搜索性观察等。这样可以弥补人的感觉器官的局限性,以获得更多的信息。(3)记录、存贮与重现手段。这是指借助照相、录像、摄像记录实验过程中实验对象的行

为变化过程。行为存在的环境条件,行为的各种表现形态,行为在时间上的演变,行为在空间上的分布等等。并把资料分别以照片、幻灯片、电影片、录像片、录音带、计算机磁盘、CD-ROM光盘等方式存贮起来。(4)信息处理与分析手段。这是指借助计算机对数据进行采集和分析。由此可见,实验过程就是实验者借助实验手段操纵控制实验因素、刺激和作用于实验对象,并通过实验手段测量和记录实验对象对实验因素的刺激所做出的反应,实验者通过对反应的分析获取信息。

35.教育技术实验研究的基本类型有哪些?他们各具备什么功能?

根据不同的实验目的,通常可分如下几种类型的实验。(一)判断性实验这是通过实验,判断某一种现象是否存在,某一种关系是否成立,某个因素是否起作用,着重探讨研究对象具有怎样的性质和结构。这类实验就是为了解决“有没有”、“是不是”一类的问题,它往往肯定一种事实,从而引起产生一种新的观念,通常是在典型或极端的条件下进行实验。(二)对比性实验这是通过实验对不同时间或不同条件下的两个不同群体进行差异性比较。这种实验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似组群,一个是“对照组”,作为比较标准;另一个是“实验组”,通过某种实验步骤,以确定实验因素对实验组的影响。 (三)析因性实验这是通过实验探讨影响某一事件的发生和变化过程,起主要的或决定性作用的因素。这类实验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其结果是已知的,而影响或造成这种结果的各种因素,特别是主要因素是未知的、待寻找的。

36.比较内容分析与文献分析。

内容分析与文献分析,都是将用文字、图形、符号、音频、视频等记录保存下来的资料内容作为分析的对象,但是它们具体的分析处理方法是有所区别的。文献分析是按某一研究课题的需要,对一系列文献进行比较、分析、综合,从中提炼出评述性的说明。内容分析则是直接对单个样本作技术性处理,将其内容分解为若干分析单元,评判单元内所表现的事实,并做出定量的统计描述。

37.教育技术学理论研究的主要功能有哪些?

教育技术学研究中使用理论研究法,主要作用在于:①构建理论体系;②对各种教育技术理论观点的评价分析,整合和转换;③发展和完善原有教育技术论体系;④对研究成果的逻辑证明。

38.建构理论研究模式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建构自己的理论研究模式并形成风格。这就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①立足于对当代教育改革的实际问题的研究,搜集完备准确的有关资料并加以科学分析;②合理确定理论分析的着眼点;③确定概念范畴并提出研究假设;④保证理论体系结构的合理;⑤对形成的理论体系进行检验;⑥拟定理论研究的论文写作提纲。

39.教育技术学理论研究的基本方法是哪些?

发生学方法;基本的逻辑思维方法;从抽象上升到具体;历史逻辑方法;系统科学方法。

40.行动研究的特点有哪些?

.行动研究与传统的学术研究具有不同的特点,分别表现在研究的目的、研究的情境、研究的主体、研究的应用者、研究的过程、问题的解决、结论的推论、研究的效益、研究的理论基础和研究的方法等十个方面:①研究的目的――以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为主。②研究的情境――当事人实践工作情境。③研究的主体――实践工作者。④研究的应用者――行动研究者。⑤研究的过程――重视协同合作。⑥问题的解决――立即应用性。⑦结果的推论――情境特定性。⑧研究的效益――解决问题与促发个人专业成长。⑨研究的理论基础――人的发展,自我反思、自我教育。⑩研究的方法――兼用量与质方法,偏向质性研究。

41.行动研究与实验研究的区别。

它与实验研究有着明显的差别:实验研究侧重于认识,是通过科学的方法,达到检验假设、发展理论的目的。当然,它已经通过对实践的主动的、有控制的变革来达到认识的目的。行动研究侧重于实践,以教师为主体,强调某一特定问题的解决,把解决实际问题放在第一位。当然,这并

不是说它无助于理论的形成。前者是正规性的,后者常常被看作是“非正规性”的。它们在研究目的、问题的产生。假设的形成、取样、统计分析和结果的应用上有诸多的不同。

42.行动研究在教育技术研究中的作用。

①行动研究有利于学校的教学改革。②行动研究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③行动研究有利于提高行政管理的效能。④行动研究有利于学校与社会的沟通。⑤可以给师范生提供大量的实际工作经验案例。⑥行动研究克服了教育技术理论与教育技术实践相脱节的弊端。

43.试提出几个适合运用行动研究的教育技术研究课题。

①行动研究应用于关于信息化环境下学生的个性发展的研究。②行动研究应用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模式的研究。③行动研究应用于基于网络化条件下综合学习课程的研究。④行动研究应用于学校信息化管理的研究。

44.研究数据、资料整理的目的是什么?

①通过数据、资料整理使研究者把握研究的主导方向。②通过研究数据、资料的整理保证材料的可靠性,为进一步的定性和定量分析取得正确的结论奠定基础。③通过研究数据、资料的整理形成典型性的材料,发现某些规律。

45.研究数据、资料质量审核的内容有哪些?

研究数据资料的质量审核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从研究的总体看,应检查达到研究目的所要求的各个方面的资料、数据是否收集齐备。包括问卷或量表是否全部回收,实验所要求的各个方面的数据是否全部收集,某?D方面的数据数量是否达到标准,如果问卷未全部回收或数量有遗漏,应查明原因并尽量补。达不到一定的回收率或实验样本不够,某些研究将会被视为无效。二是对被试个体的资料、数据的审核,检查每一个被试的资料、数据有无缺失或遗漏,有无前后矛盾之处,结果登记中有无错行、错号等差误。

46.研究数据、资料质量审核的方法有哪些?

46. 研究结果的质量审核的方法有两种;计量审核和逻辑审核。计量审核即核查研究数据资料中各项计量资料。逻辑审核方法是指检查研究数据、资料的内容是否合于逻辑,有无不合理的地方。

47.数据资料的剔除应注意什么?

47. 按照上述两种方法对研究数据、资料进行质量审核,对于一些有明显错误的资料和数据,应深入调查,追究其原因,尽量加以纠正。如果无法纠正,在不影响抽样效果,保证研究数据资料的一定的有效率(一般规定为80%以上,某些研究要求95%以上)的基础上,应对这些错误结果予以剔除。应该注意的是,研究数据资料的质量审核的正确性与研究者的水平,经验以及对研究对象的了解程度密切相关,因此,如果不能确定某些研究结果的正确性和合理性,就应请有关方面的专家或熟悉该方面情况的其他研究者审核,切忌凭主观臆测进行判断。

48.统计分析有何作用?

48. 目前,统计分析已成为教育技术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工具。首先,统计分析可以为教育技术学研究提供一种清晰的形式化的描述。例如,某班语文测验后知道某一学生的成绩为85分,大约是较优秀的成绩。如果用统计分析方法,可以计算出全班语文平均成绩为75分,标准差为5分。这样就可知该学生高于平均分数2个标准差,其成绩高于全班86.4%的学生。可见,统计分析可以使问题分析清晰而准确。其次,统计分析是进行解释和科学预测的重要方法。统计分析对数据进行整理,描述、分析,寻找变量之间的关系或规律性,确定变量之间关系的类型,如相关关系或因果关系,这就是对教育技术现象的解释。研究者根据数据、统计资料,运用逻辑思维方法,可对教育技术现象今后的发展趋势作出估计和判断,使研究者发现直觉难以悟察的规律,这就是科学的预测。对教育技术现象的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是教育技术学的目的,而这必须借助定量的统计分析方法才能完成。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应树立这样的观念:借用模糊数学的分析方法来

研究教育现象,不是降低了研究的严格性,而是用更严格的方法保持研究的严格性,使我们更接近研究对象的客观实际。

49.利用SPSS进行统计处理的基本步骤有哪些?

其基本步骤如下:第一,数据的录入。将数据以电子表格的方式输人到SPSS中,也可以从其他可转换的数据文件中读出数据。数据录入的工作分两个步骤,一是定义变量,二是录入变量值。第二,数据的预分析。在原始数据录入完成后,要对数据进行必要的预分析,如数据分组、排序、分布图、平均数、标准差的描述等,以掌握数据的基本特点和基本情况,保证后续工作的有效性,也为确定应采用的统计检验方法提供依据。第三,统计分析。按研究的要求和数据的情况确定统计分析方法,然后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第四,统计结果可视化。在统计过程进行完后,SPSS会自动生成一系列数据表,其中包含了统计处理产生的整套数据。为了能更形象地呈现数据,需要利用SPSS提供的图形生成工具将所得数据可视化。如前所述,SPSS提供了许多图形来进行数据的可视化处理,使用时可根据数据的特点和研究的需求来进行选择。第五,保存和导出分析结果。数据结果生成完之后,则可将它以SPSS自带的数据格式进行存贮,同时也可利用SPSS的输出功能以常见的数据格式进行输出,以供其他系统使用。

50.归纳法的一般步骤是什么?

①整理事实性认识材料②对材料做出概括性的结论③从特殊结论推向一般性结论。

51.完全归纳法有何特点?

完全归纳法有两个特点:第一,它的结论没有超过前提所断定的范围,结论中下判断的对象完全等同于前提的集合。完全归纳法是一种必然性的推断方法。第二,完全归纳法要求完全枚举出一类事物中的所有因子,所以这种方法不能用在具有无穷因子类的事物上。完全归纳法也可以称为穷举法。

52.用简单枚举归纳法进行合理推导时必须满足什么条件?

第一,要尽可能在枚举大量事例的基础上进行概括。第二,所列举的个别事物要尽可能在各种各样的条件下重复。第三,推导出来的普遍性结论没有与任何公认的观察事实发生冲突。

53.归纳法有何局限性?

归纳法的局限性表现在三个方面:(1)它只能得出不充分可靠的结论。因为在使用不完全归纳法时,只能从考察部分的对象出发,而不大可能去穷尽全部的对象。或者说,不完全归纳法的结论,是超出了前提范围的。前提所断定的是“某些”、“有的”,而结论指的却是“一切”、“凡是”、“都”这样的结论有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是不对的。就是说,从不完全归纳法得到的结论带有或然性。(2)它未必把握住事物的本质。归纳的结果,往往只概括了一类事物表面现象的共同性,而未必能抓住根本的、本质的东西。(3)它在概括事物的共性时,把事物的属性看作为某种既成的东西、静态的东西,它所概括的是事物的过去,难以概括它的发展和未来。这是因为人们在进行归纳时,通常是以已经出现、已经认识的事物为依据,而归纳的结论却要推及到尚未产生、尚未明了的事物。

54.简述演绎法的含义与基本形式。

演绎法,就是从普遍性的理论知识出发,去认识个别的、特殊的现象的一种逻辑推理方法。演绎的基本形式是三段论式,它包括:(1)大前提,是已知的一般原理或一般性假设;(2)小前提,是关于所研究的特殊场合或个别事实的判断,小前提应与大前提有关; (3)结论,是从一般已知的原理(或假设)推出的,对于特殊场合或个别事实做出的新判断。

55.演绎法和归纳法的区别是什么?

演绎法和归纳法有很大的区别,这是由它们的特点决定的: (1)归纳是从认识个别的、特殊的事物推出一般原理和普遍事物;而演绎则由一般(或普遍)到个别。在认识发展过程方面,演绎法和归纳法的方向正好相反。(2)归纳(指不完全归纳)是一种或然性的推理;而演绎则是一种必然性推

理,其结论的正确性取决于前提是否正确,以及推理形式是否符合逻辑规则。 (3)归纳的结论超出了前提的范围,而演绎结论则没有超出前提所断定的范围。演绎的结论没有超出前提的范围,并非说演绎是重复已经知道的东西。若是这样的话,对科学研究便没有什么意义了。众所周知,最多且最充分应用演绎法的学科是数学。数学的全部理论体系几乎都是以少数公理为依据,由公理出发,经过一系列的演绎推理而建立起来的。同样道理,许多新知识的理沦论证,都是要以已知的知识为依据,通过演绎来进行,从一般到个别的演绎乃是获得新知识的一种重要方法。

56.说明归纳和演绎的辩证关系。

归纳和演绎这两种科学研究中的基本逻辑方法,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补充;作为一个完整的思维过程,相互依存,彼此间存在着辩证关系,即演绎是归纳的指导,归纳是演绎的基础。一切科学真理都足归纳和演绎的辩证统一。归纳是从个别到一般,但这个归纳过程,既非盲目的,也非随机的。归纳什么,如何归纳,都必须在一定的指导思想之下进行;否则,个别的属性多种多样,是无法用归纳法得到正确科学结论的。从实际材料进行归纳时,必须进行选择。这个选择必然是在一定思想指导之下进行的,而这个指导思想往往是演绎的结论。没有演绎法作为归纳的一般指导,就不可能有归纳的科学成果,就不可能有新知识的积累。归纳是演绎的基础。演绎的大前提是一般,一般来说,它来自经验的归纳.演绎是从归纳结束的地方开始的。没有个别就没有一般,没有归纳也就没有演绎的基础。例如,物理学许多定理的演绎出发点“能量守恒及转化定律”就是在干百万个经验事实的基础上归纳产生的。归纳和演绎是互为条件、互相渗透的,在一定条件下还会相互转化,归纳出来的结论转化为演绎的前提,归纳就转化成了演绎;演绎的结论往往又是归纳的指导思想,演绎又转化为归纳。人们正是在归纳和演绎的交错中,从个别到一般.又从一般到个别,使思想不断丰富发展,对自然界的认识才不断深化。

57. 综合可分为哪几类?

第一,把部分综合到整体。在此类综合中,认识的主要任务是发现部分与部分之间的内在的联系,以及各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当处在不同层次上的部分综合为整体时,所得的整体模式是立体的,不是平面的。第二,把特殊性综合到一般性。它是从一般的抽象结论出发,逐渐形成对个别事物的本质认识的综合。这是把个别性综合到特殊性中去,又把特殊性综合到一般性中去的不同认识层次的综合。第三,把一类事物综合到另一类事物中。它是把从一类事物中抽析出来的结论,运用到另一类事物中去。此类综合较典型地反映在类比、想象和联想的过程中,它能把表面看来风马牛不相及的东西综合起来。这是创造新产品、新方法、新理论中经常使用的一种综合方法。

58.分析与综合是何关系?

分析和综合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第一,对立性。分析与综合的对立性指分析法认识的前进方向与事物发展方向相反;综合法认识的前进方向与事物的前进方向一致。也就是说,分析与综合在思维方向上是相逆的。第二,统一性。分析与综合的统一性表现在:①分析和综合是互相依赖、相辅相成的。一方面,综合以分析为基础,没有分析就没有综合;另一方面,综合是分析的前提,没有综合也就没有分析,这是因为任何分析都是在一定整体观念指导下进行的。绝对而纯粹的分析或综合是不存在的,它们两者相互渗透,最终达到殊途同归的目标。②分析和综合是互相转化的。一方面是分析向综合转化,任何分析都是为了更深刻地认识事物,没有综合就没有对事物的整体认识,因此,综合是分析的完成和归宿;另一方面是综合向分析转化,每一个综合的认识,既是前一阶段分析的终点,又是后一阶段分析的起点。人的认识就是在分析、综合、再分析、再综合的循环往复过程中,不断地深化和提高,才能逐步从事物的多种属性和各个方面中抽象出那些必然的本质的东西,形成对客观事物的科学概念和判断。

59.在教育技术研究中比较常用的比较方法有哪些?

在教育技术研究中比较常用的比较方法有:第一.纵向比较。第二,理论和事实比较。第三,同类比较。第四,相异比较。

60.教育技术研究成果的具体表现形式有哪些?

教育技术研究成果表述粗略可分为三种类型。①用事实来说明问题。此种类型包括教育技术观察报告,教育技术测量报告,教育技术调查研究报告,教育技术经验总结报告和教育技术实验研究报告。要求材料要具体、典型,格式规范,要科学客观地呈现研究过程和方法,并合理解释结果。

②用深刻的哲理和严密的逻辑论证来说明问题,这是理论性研究成果。此种类型包括学术论文,学术专著及高校的学位论文。要求论点明确,论据确凿,论述严密,清楚展示理论观点和体系的形成过程。③第1、2类的综合,但综合中又有所侧重。

61.教育技术研究成果表述的目的是什么?

对教育技术研究成果加以总结和表述,主要目的是:①通过展示研究的结果及价值,得到社会的鉴定、评价和承认,以取得社会效益。②提供有关研究过程的实际资料及对研究结果的评价分析,有利于学术交流与合作。③通过对整个研究过程的回顾和总结,促使研究的深化、成果的扩展以及进一步发现新问题和新的事实,有利于提高研究的科学化水平。④有助于提高研究工作者的分析综合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另外,应该看到,研究成果数量多少和质量的高低,能否取得某个领域的实质性进展,无论对个人还是对一个团体乃至一个国家,都是衡量学术水平、学术地位的重要标志。因此,我们应及时地对研究成果加以总结和表述。

62.撰写教育技术研究报告和论文有哪些步骤?

教育技术研究成果表述的主要形式是研究报告及论文的撰写。从构思到完成研究报告和论文,其间要经过以下几个步骤:①确定报告或论文的题目及研究报告类型;②拟定写作提纲;③研究报告或论文的写作;

63.研究论文的结构分哪几部分?

各种类型的研究论文都有自己的习惯写法,但也形成了一定的共同结构部分,这就是:题目、摘要、导言、正文、结论和参考资料。

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1、现代远程教育概念图。 图1

图2 2、立项理由。 资源不够 开展远程教育除构建现代化的远程教育教学信息传输及反馈网络外,适合学生远程学习的多种媒体学习材料也是一个十分关键的因素。从试点的情况看,在这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比较大的问题,表现在专业很少、课件很少、质量很差、重复开发。可以说,教学资源匮乏是目前制约远程教育发展的主要矛盾。实践证明,开发制作高质量、内容丰富、适于网络远程学习及可供全国共享的教学资源,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甚至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搞好资源建设要比建立信息传输基础设施困难得多。 为了更好地协作和交流,资源建设必须要有统一规划,2000年5月教育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委员会发布了《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试行)》,为统一协调全国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的建设提供了共同的标准。初期为资源建设投资1亿元,包括:实施新世纪网络课程建设工程,2001年年底前,用2000万元建设200门网络课程,这些课程要具有较好的交互性、自主性、协作性、开放性、共享性;三库建设,即用2000万元建10个左右库(如案例库、素材库、习题与试题库),为学校和教师制作网络课程提供素材;组织开发重重大教育软件,支持高校远程教育发展。当然仅仅靠这些是远远不够的,特别是对照“构筑知识经济时代人们终生学习体系”的目标来说更是相距较远。 这就需要所有开展现代远程教育的学校在教育部的统筹指导下,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库的建设中注重做好以下工作:宏观规划分工,由各地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统筹规划,根据各个学校的特色和优势,承担相应的教育资源建设;区域联合优势互补,实现硬件设备和技术资源的共享;重视现有资源的二度开发;不同载体资源相结合开发,多种载体的远程教育资源建设齐头并进;加强共享合作,发挥远程教育资源库的最大效益。

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复习题

第1章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概述 1、教育技术研究中,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去建立科学理论的任务是什么? 答(要点):(1).形成一些科学的概念、定义和命题。 (2).做出基本关系的判断,形成原理、定理、定律、原则。 (3).形成一个有层次的结构理论体系。(4).进行科学的预测和控制。 2、科学理论及其特征 科学理论是以科学的方法所获得的一套有组织的系统知识,其目的是为了对客观事物现象进行解析、控制和预测 1)、客观真理性:科学理论的内容必须是正确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及其规律性的知识2)、全面性:全面性就是指科学理论应能全面地反映客观事物 3)、逻辑系统性:科学理论是一个概念体系,是系统化了的知识,是将科学研究中所获得的事实材料,经加工整理、分析,采用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准确地表达出来的知识体系 第2章教育技术的研究设计 1、科学研究课题中的所有成分都是未知的 2、系统抽样方法是一种等间隔法的基本抽样;系统抽样方法是一种基本抽样方法 3、实验的外在效度:实验的外在效度指实验结果的可推论性,即代表性问题,表示实验结果是否适合于推广应用,能否做到对同类事物现象做解析、预测和控制。 4、什么是因变量?具有哪些特征? 答(要点):又称应变量或依变量,它是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是研究者打算观测的变化因素。它具有如下的特征 (1)它必须是跟随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因素,或对自变量做出响应的; (2)它是根据需要,有待观测的因素;(3)它是能够以某种反应参数来表征的可测量因素 5、什么是假设?科学的假设应具备哪些特点? 答(要点):假设是对选题提出的问题做假想性的回答,根据这种回答建立有关变量关系的陈述。 特点:(1).假设具有推测的性质;(2).假设具有事实和科学知识的基础; (3).假设是人们认识、接近客观真理的方式 6、什么是研究方案?研究方案的制定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答(要点):研究方案就是针对要进行研究的范围提出问题,并拟定解决办法,以及为解决问题而需要的人员、预算和日程的一种研究计划书。(4分) 麦克山提出的研究方案制定的内容包括: A.研究问题 (1)问题的简述;(2)本研究的重要性; (3)列出所要进行检验的假说或要解答的特殊问题。 B.研究目的:列出本研究要达到的目的和具体的目标。 C.其他有关研究的概述 (1)引述前人有关的研究(最好列举5人以上的研究); (2)讨论本研究与他人的研究之间的关系;(3)本研究与他人的研究不同的地方。 D.研究步骤 (1)总体来源,样本数目,抽样设计。若采用实验法,要说明实验组、控制组的构成; (2)资料搜集途径,资料的类型,搜集的方法,若用问卷调查,要说明调查的地点 (3)实验设计、模式和采用这种方法的理由; (4)资料分析,资料分析的数学方法的选择及其他分析方法的使用; (5)预期结果。 E.研究的日程进度 F研究人员 把从事研究的主持人及有关成员的姓名、学历简列出来。

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作业2

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课程作业2 一、课题一般分为哪些类型?如何确定一个研究课题? (一)课题的类型 按不同的角度分类,一般性的研究课题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按研究的目的分类 (1)描述性课题 描述性课题是以描述、研究社会现象的具体情况、发现新特点、新规律为目的。它是最基本的研究课题,难度比较小,层次也比较低。 (2)因果性课题 因果课题是以解释两种或两种以上社会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为目的,主要回答“为什么”、“怎么办”。难度较大,层次也较高。 (3)预测性课题 是指在清楚社会现象关系的基础上,对事物的发展趋势和状况进行预测。其对实际工作可起指导作用。难度最大,层次最高。 2.按题目的成果分类 (1)理论性课题 理论性课题的研究成果主要是对某些教育观念、教育思想等进行分析,探索教育规律、教学方法,解释教学现象的本质。其研究成果一般具有广泛的指导意义。 (2)应用性课题 应用性课题是为了解决教育教学或社会实践中遇到的困难、问题,其最终成果是对这一问题和困难的具体解决方案或对策。 (3)综合性课题 当一个课题既涉及了理论性又涉及了应用性等多方面,便称之为综合性课题。 3.按题目的性质分类 (1)探索性课题 探索性课题主要是指前人没有解决的问题或尚未涉及的领域或问题,研究成果能填补理论或技术上的空白。 (2)发展性课题 发展性课题是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延伸和拓展、修正或完善已有理论。 (3)争鸣性课题 争鸣性课题是指针对当前一些众说纷纭,暂无定论的问题的研究,最好能提出自己与众不同的观点或看法。 (二)如何确定一个研究课题 要确定一个研究课题,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策略和方法步骤。 选题的思维策略: ●研究者感兴趣的问题 ●教育工作实践中的问题 ●理论学习及查阅研究文献 ●各级政府的教育研究规划 ●借用、移植临近学科的研究成果 ●与同行切磋讨论 选题的原则: 1.需要性原则

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基础(期末复习版)

教育技术许研究方法基础 第一章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概述 本章重点: 1.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的概念 2.科学研究方法的特征 3.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的作用 4.教育技术学的研究内容 (一)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 人们为了深刻认识应用教育技术进行教育传播的过程和现象而采用的的途径、手段和工具等。 特点:是一门方法论科学。 研究对象:应用教育技术进行教育传播活动的基本理论、规律、方法和工具。 (二)科学研究方法的特征 1、程序化 做出判断得出结论 2、客观性 科学的研究方法是建立在客观事实基础之上的,重视科学事实的搜集。 3、数量化 科学的研究方法注重收集具有数量特征的资料数据,并用数学的方法进行分析和处理。 4、现代技术手段的运用 科学的研究方法能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成就进行资料的记录、呈现、分析和处理。(三)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体系(理论方法、经验方法和系统科学方法) 1.经验方法之文献研究法 有关专业文摘、索引、工具书、光盘及Internet教育信息资源等文献的检索以及鉴别文献真伪、发挥文献价值与创造性地利用文献的方法。 2.经验方法之社会调查法 人们有目的、有意识地对社会现象进行考察,从中获得来自社会系统各要素和结构的直接资料的一种方法。 3.经验方法之实地观察法 研究者有目的、有计划地运用自己的感觉器官或借助科学观察仪器,直接了解当前正在发生的、处于自然状态下的社会现象的方法。 4.经验方法之实验研究法

实验者有目的、有意识地通过改变某些社会环境的实践活动来认识实验对象的本质及其规律的方法。 A.理论方法之数学方法 忽略研究对象的其他特征,用数学工具对研究对象进行一系列量化的处理,从而做出正确的判断或说明,得到以数字形式表述的结果。 B.理论方法之思维方法 是人们正确进行思维和准确表达思想的重要工具。 最常用的科学思维方法包括:归纳演绎、类比推理、抽象概括、思辨想象、分析综合等。 (I).系统科学方法 系统科学理论“老三论”(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和“新三论”(耗散结构论、突变论、协同论)为教育技术学科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四)教育技术学的研究任务 教育技术学的研究任务就是以应用教育技术进行教育传播研究活动的过程和资源为对象,通过科学的研究方法,揭示科学事实、探索规律,建立系统理论,以期能对教育技术应用的资源和过程做出科学的解释、控制和预测。 1、揭示和发现科学事实 2、探求科学规律 3、建立和发展科学理论 (五)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的作用 1、促进教育技术学科的形成和发展 2、规范教育技术学科研究 3、丰富教育技术学科内容 4、推广运用教育技术成果 (六)教育技术学的研究内容 设计、开发、运用、管理、评价 第二章教育技术的研究设计 本章重点: 1.研究假设的建立 2. 研究变量的确定 3.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案的撰写 (一)研究课题的选择 科学研究是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任何一项科学研究,都必须选择并确定研究的中心问题。 研究课题的选择是科学研究的起点,是整个科研工作中具有战略意义的一步。

管理研究方法论课程论文

管理研究方法课程论文 方法论指的处理问题的一般途径和路线。方法指的是处理问题的具体的做法。很容易从字面的意思发现,在对问题的处理过程中所形成的习惯性处理方法就是方法论。实际在我们处理问题时不同的人的思维方式各不相同,但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管理研究思维、管理工作思维和教学思维。这三种思维各不相同:管理研究者思维主要特点是重归纳,善于发现问题,具有创造性。表现形式多为学术论文,课题申请书及研究报告。管理工作思维主要特点是重视现实具体问题的解决。表现形式多为工作报告、会议报告。教学思维主要特点是重演绎,强调知识的运用和掌握。表现形式多为教材学习。对管理方面来说,管理学科研究的方法多种多样,要形成完善的一整套的研究路径对任何的研究者来说都是梦寐以求的,但也不是无法实现的。因为我们知道,管理学和经济学一样,同属于社会学科的范畴,在理论的形成上主要是前人的思辨的探索,不同于工程科学、信息科学等领域来自严密的逻辑和精确的试验。这在一方面决定管理学科很难有一套完整的如同试验步骤一样的研究方法,但在另一方面却显示了社会科学的魅力。社会科学强化对问题的思索,同样可以建立在前人成就的基础上,但却容易超越前人。比如在物理科学的研究中,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使得物理学的研究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以至于后人的工作只能在其强大的领域下耕耘,而经济学的发展却大大不同于科学研究,从亚当斯密以来,后继者凯恩斯开创了宏观经济学的先河,进入20世纪后半叶,经济学的发展更是蒸蒸日上,在博弈论、一般均衡论等领域获得了更大的突破。社会科学的发展就是这样,建立在一代又一代人对社会发展轨迹简单认识基础上的再认识,没有人能了解整个历史发展的规律,正如没有人能够预知未来一样。对于管理学来说,誉为科学管理之父的泰罗,誉为管理理论之父的法约尔对管理理论的贡献也是来自于管理过程中经验的积累。对以往积累知识的吸收和发展,对未知事物的了解过程,进而形成处理一般问题的基本方法,构成社会科学研究中的方法论。单纯对管理学来说,管理研究方法论阐述了管理科学研究过程中的基本原则、途径和过程。进而对社会科学来说,方法论是对社会科学研究过程所出现的问题总结形成的基本方法。 爱因斯坦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

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整理

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整理 1.什么是科学研究? ●科学研究指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针对理论与实践中存在的问题,采用适当的研究方法, 收集与分析数据,对所提出的假设进行验证(证明或证伪),进而得出结论的一种创造 性的认识活动。 ●总结:追求知识或解决问题的一项系列活动。 2.掌握科学研究方法的意义 ●有助于我们揭示和发现教育技术中客观存在的、真实的、精确的现象与关系; ●有助于我们对教育技术中的事实材料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加工、整理,从而找出正确地 或近似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之间本质联系的规律; ●有助于我们把概念、规律经过思维加工,构成严密的知识系统,从而能对客观事物现象进行解释、 控制和预测。 3. 科学研究的标志性特征: ●理论指导(研究的理论基础); ●实际问题(研究的对象,通常以现象的形式存在); ●假设(对问题所做的假想性的回答); ●方法(途径); ●数据(材料); ●分析(寻找原因和规律); ●结论(研究结果)。 4. 科学研究的功能:描述、解释、预测、控制 5. 研究的分类 ●按照研究的目的分类: 探索性研究、描述性研究、解释性研究 ●按研究的容分类:基础研究(包含:宏观、中观和微观三种层次)和应用研究(包含:宏观、中观 和微观三种层次) ●按科学研究的性质分类: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 ?定性研究是基于描述性的研究,它在本质上是一个归纳的过程,即从特殊情景中归纳出一 般的结论。定性研究侧重于和依赖于与对事物的含义、特征、隐喻、象征的描述和理解。 ?定量研究则与演绎过程更为接近,即它从一般的原理推广到特殊的情景中去。定量研究侧 重于、且更多地依赖于对事物的测量和计算。

管理研究方法论考点总结

方法论:处理问题的一般路径和方法 科学:是通过观察,调查和实验而得到的系统的知识 科学研究:是最精确的新知识获取方法 思辨研究:与科学研究相抗衡的新知识探索方法。 概念:人们思维的产物 名词:词类的一种,属于实词,名词表示人,事物,地点或抽象概念的名称 术语:是在特定学科领域用来表示概念的称谓的集合,在我国又称为名词或科技名词 定义:也称界说,是提示概念和名词所表达的共同属性的逻辑方法 变量:是指具有可测性的概念,其属性在幅度和强度上的变化程度可以加以度量。 命题:是对两个或两个以上概念之间关系的陈述。命题的形式是一个非真即伪的陈述句。假设:是对某种行为、现象或事件作出的一种合理的、尝试性的并有待检验的解释 理论:一组机构化的概念,定义和命题,用来解释和预测现实世界的现象 推理:从命题出发,逻辑地推出另一个命题 归纳:是从具体事实到抽象理论的过程,从数据或证据出发推出结论 演绎:是从抽象理论到具体事实的过程,从一般到具体,从解释到事实 信度:对于同样的对象运用同样的观测方法得出同样观测结果的可能性 内部效度:用来考察经验证过的研究假设,判断其表述的变量间关系的可行程度 外部效度:描述研究者已证实过的假设可供推广的程度,辨明此项假设所断定的变量间关联的适用范围和环境。 1.直接或间接的求知途径有哪些方法:P3 因袭方法、权威法、常识法、科学、科学方法(4个特点:客观性,实证性,规范性,概括性)思辨法 2.研究工作要符合科学方法的基本特征P13:实证性,客观性,清晰性 3.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区别: 社会科学由人文学科脱胎而来,与自然科学相比,研究对象不同,研究方法上就具有不同于自然科学的特点。首先所研究的现象差异大,不仅包括客观环境因素还涉及个人心理和生理以及人际关系等社会因素。其次社会科学研究更多地受到情境因素的影响,包括研究者的阶层地位、政治倾向、文化观念、宗教信仰、知识结构和时空环境等因素。 最后社会现象具有不确定性,各种偶然因素多,社会科学不可能像自然科学那样作出长期预测。 4.管理研究面临两个难点?P18 ①管理者的形象思维 首先在信息方面,管理者欲有效和及时掌握必要的信息,极其需要口语信息 其次,在用人方面,管理者要“知人善任”,离不开对部署形象的了解 第三,在决策方面,管理者的决策还离不开直观判断和抉择。 ②管理情境 管理系统要复杂的多,人们无法将系统本体和环境隔离处理。管理系统的输入、处理、输出和反馈都与主客观背景融为一体,难以像工程技术系统那样做到系统主体和环境在一定条件下隔离处理。

管理研究方法知识点总结.

觉得有用就看看,觉得没有用,删除到回收站去!我只总结了前5章,第六章没有总结! 1.管理研究是以系统的、有控制的、实验的、严谨的方法来探讨管理决策需要认识的现象和需要解决的的问题。 2.按研究目的分类:探索性研究,描述性研究,解释性研究,政策研究 政策研究的内容----a描述:主要对象是政策系统和备选政策方案。政策系统包抬两个组成部分:政策域,政策涉及的利益相关者.b预测:趋势、数量、概率;c确定政策目标、价值标准、判断准则、评价指标、衡量尺度;d政策分析、政策评价、政策建议:政策的特点是定量分析+定性分析、实证研究+规范研究 3.评价政策方案的标准:有效性;政策效率;公平性;政策弹性;可操作性 4.按研究的时间特征分类,分为横向研究、纵向研究和近似纵向研究。纵向研究的特殊类型.分为趋势研究.,特征组研究,定组研究,近似纵向研究 5.按研究层次分类.: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 6.按研究功能分为:发现研究、示范研究、反驳研究,重复研究。 7.按研究内容分为:实证研究;规范研究;价值研究;评价研究 8.理性认识主要有三种形式,概念、判断和推理。 9.推理有三种形式:逻辑推理、概率推理和模糊推理 10.逻辑推理的基本形式是三段式命题,其本质是结论在实际上已包括在两个前提之中。 11.概率推理的前提则不包含结论,它的前提仅能以概率导致结论。 12.规范研究的基础是价值研究 13.在评价研究中要考察规范研究提出的政策在政治上、经济上和技术上的可行性。 评价研究涉及方案、准则、权重、尺度、阈值和判断等六大要素。 14.价值判断是评价研究的基础。 15.管理研究的模式,个性模式是指通过列举大量的独立原因去解释某一行为或事件。共性模式用最少的原因变量去最大限度地解释因果关系的一般模式 16.管理研究的单位包括:个人,群体,组织,社会产品 17.体系错误是指用一个分析单位作研究却用另一个分析单位作结论导致的错误。 18.管理研究的要求:系统性,客观性,有效性,目的导向 19.管理研究中常见的问题 对资料是如何取得的,交待不清; 决定调查样本的大小没有统计理论依据; 没有说明数据的形态、所用的统计方法以及所有方法的局限性; 所用的统计方法单一,很少提到统计结果的统计意义; 对统计结果的解释牵强。对统计结果的解释牵强。 1.近代科学哲学的总体框架是逻辑实证主义 2.归纳主义、演绎主义、假设主义是近代科学发展的基本模式 3.归纳是由特殊事件或部分证据产生结论的推理方式;演绎是由前提产生结论的推理方式 4.归纳主义模式 1.通过一定的归纳程序,揭示事物的规律。 2.事例在量的方面,要求种类齐全,数量充分,在质的方面要具有典型性。 3.科学认识也是一个逐步排除错误的假设过程和证伪过程。 4.通过一系列中间公理逐级上升为普通公理的过程。 5.演绎主义模式 相信有先验知识 观察和实验是联系先验演绎与具体世界的中间环节。

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复习题

第1章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概述 1、不属于教育技术学研究一般研究方法的是……………………………………………(B) A.经验方法B.评价研究法C.理论方法D.系统科学方法2、下列哪项属于课题选择的首要原则的是…………………………………………………(A) A.需要性原则B.创造性原则C.科学性原则D.可行性原则 3、不属于教育技术学研究的专门研究方法的是………………………………………(A) A.系统论方法B.评价研究法C.信息内容分析法D.响应信息分析法 4、下列各项研究方法中,哪项属于理论方法……………………………………………(C) A.文献研究法B.评价研究法C.逻辑分析法D.内容分析法 5、整理分析、加工所收集到的科学事实,属于科学研究程序的那个阶段……………(C) A.准备阶段B.现象阶段C.实体阶段D.本质阶段 6、下列各项研究方法中,哪项不属于经验方法……………………………………………(D) A.文献研究法B.社会调查法C.实地观察法D.逻辑分析法 7、教育技术学的研究任务包括:(揭示和发现科学事实)、(探索科学规律)、(建立和发展科学理论) 8、科学研究方法的特征是:(程序化)、(客观性)、(数量化)、(现代技术手段的运用) 9、怎样判断教育研究的优劣? 有两个概念反映了教育研究的优劣 即教育研究的效度和教育研究的信度。 10、一般来说,教育研究可以分为以下四个不同的水平: 1)知觉观察水平;2)探索原因水平;3)迁移推广水平;4)理论研究水平 11、科学研究方法的程序化特征 科学的研究方法必须是按照一定的系统性、有程序的步骤进行的。 几个主要的步骤是:选题与假设;数据、资料的收集;数据、资料的整理;做出判断、得出结论 12、科学规律:就是客观事物内部固有的本质联系,它决定事物的发展趋向和必然过程。这种联系是稳固的,只要具备了它发生作用的条件,它所支配的事物发展过程就会重复出现13、科学理论:科学理论是以科学的方法所获得的一套有组织的系统知识,其目的是为了对客观事物现象进行解析、控制和预测。 14、在教育技术研究中、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去建立科学理论的任务有: 1)、形成一些科学的概念、定义和命题 2)、做出基本关系的判断,形成原理、定理、定律、原则 3)、形成一个有层次的结构理论体系 4)、进行科学的预测和控制

教育技术学十位国内外著名专家

国内外教育技术专家 1、南国农(西北师范大学) 教授,博导,现任教育技术与传播学院、网络学院名誉院长,国家级学术刊物《电化教育研究》杂志主编,中国教育技术协会顾问,西北五省电教协会理事长,甘肃教育学会会长,甘肃省政协常委等职务。 主要研究方向:电化教育、现代教育技术原理 详细资料: 1943年毕业于前国立中山大学教育专业,1947年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育研究院攻读比较教育与视听教育专业,获硕士学位。1953年任教国立西北师范大学教育系,1978年以来,致力于我国电化教育的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著作甚丰, 主编我国第一本《电化教育学》《电化教育学》和《电化教育研究》杂志,是当代知名的电化教育专家,在全国电化教育界享有崇高威望。科研方向是:电化教育理论,教育传播学和电化教育试验研究等。南先生曾于1992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8年获得甘肃省教学名师奖,2010年获“中国教育技术事业杰出贡献奖”,2010年获“情系陇原、献身教育”特别荣誉奖,2011年获得全国教育科学研究终身成就奖等。 成就: 1978年以来,电化教育重新起步,南先生、萧先生一起从理论和实践上竖起电化教育这面大旗,使电化教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 1978年,将电化教育赋予了教育的身份进入教育学。 1979年——1982年,在西北师范大学举办了电化教育研讨班,被誉为中国电化教育的“黄埔军校”。 1980年,创办《电化教育研究》杂志,该杂志成为电化教育的理论阵地。 1983年,在华南师范大学创办新中国第一个电化教育本科专业。 1984年——1990年,担任全国电化教育课程教材编审组组长,该组现为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先后担任该协会的负责人有南国农、顾明远、何克抗、徐福荫。1990年以后,担任中国教育技术协会顾问等职。 代表作品: 《电化教育基础》 《电化教育学》 《教育传播学》 《信息化教育概论》 《中国电化教育(教育技术)史》 2、何克抗(北京师范大学) 教授,博导,现任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所长。我国一位教育技术学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教授、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所长,现为东北师范大学荣誉教授(终身教授)。长期从事教育技术理论与应用研究(特别是基于Internet的网络教育应用研究)。 主要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中文信息处理、教育技术基本理论、信息化教育、教学系统设计。 详细资料:

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考试重点

第一章 一、教育技术学的研究方法: ?经验方法:获得经验材料的方法,利用经验材料揭示对象的本质和规律,解决科学问题。 ?理论方法:提供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飞跃的切实可行的,具体的思考方法和加工步骤。 ?系统科学方法:以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的综合思维方式的方法认识研究的各个阶段。 二、科学研究方法的特征:程序化;客观性;数量化;现代技术的应用: 三、科学研究方法的层次 哲学方法:最普遍的方法 一般研究法:某类学科具体研究过程中所使用的方法。 专门研究法:对专门问题所采用的特殊的研究方法 四、教育技术学研究内容: 教育技术学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料的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其内容: 1、教学系统的设计研究 2、学习资料的开发研究 3、学习资料的运用研究 4、教育技术的管理研究 5、教育技术的评价研究 五、教育技术学研究的任务 1.揭示和发现科学事实 2.探求科学规律 3.建立和发展科学理论 六、教育技术学研究的作用 1.为教育技术学科的形成和发展定向开路 2.为教育技术学科研究程序规范化 3.推广应用教育技术学科的桥梁 4.丰富教育技术学科的内容 七、教育技术的概念,作用 第二章 一、研究课题的来源 1)直接来源于教育实践和社会需要; 2)来源于教育实践经验向教育理论的转化; 3)来源于教育基本理论向教育应用实践的转化; 4)来源于教育科学研究本身的偶然发现; 5)来源于现有教育理论自身的不足与缺陷; 6)来源于其他学科研究的启示与移植。 二、课题选择的原则:需求性;科学性;创造性;可行性。

三、研究变量的类型: ?自变量:自变量,就是由研究者安排的、人为操纵控制的、作有计划变化的诸因素。 ?因变量:因变量又称应变量或依变量,它是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是研究者 打算观测的变化因素。 ?干扰变量:属于研究中可以判断其存在,但是无法控制或测量的变量,也有的叫中 间变量、无关变量,或复合变量。它的存在会对其他变量的效果解释产生不利影响,使研究者无法做出正确判断与解释。如,被试者的主观态度、习惯、动机等。 四、假设的特征 ?假设具有推测的性质。 ?假设具有事实和科学知识的基础 ?假设是人们认识、接近客观真理的方式 五、抽样的概念:抽样就是从总体中抽取样本的过程。 六、抽样的方法:从总体中抽取样本的方法有概率抽样和非概率抽样两类。 ?概率抽样也叫随机抽样,是指按照随机原则抽取样本。所谓随机原则就是排除主观意愿 的干扰,使总体的每个单位都有一定的概率被抽选为样本单位,每个总体单位入样是随机的。概率抽样包括: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等距抽样);分层抽样(类型抽样); 整群抽样 简单随机抽样:有抽签法、查表法,简单随机抽样对总体单位不进行任何划分或排队,完全随机地直接从总体中抽取样本单位,使每个总体单位都有完全相等的机会被抽中,故简单随机抽样又称纯随机抽样。 ?非概率抽样也叫非随机抽样,是指从研究目的出发,根据调查者的经验或判断,从总体 中有意识地抽取若干单位构成样本。重点调查、典型调查、配额抽样、方便抽样等就属于非随机抽样。 第三章 一、文献检索的类型 1、按载体形式分(教育技术文献类型):印刷型文献;缩微型文献;机读型文献;声像 型文献 2、按加工程序分:一级文献;二级文献;三级文献 二、 三、什么是结构化观察? 结构化观察是指人们为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通过感觉器官或借助一定的仪器,有目的地,对特定对象进行有计划、系统化观察,并要作严格详细的可量化记录的一种观察方法。它是为进行量化研究提供数据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 四、结构化观察的特点 1.有特定的观察内容 2.采用专门的观察方法 3.有限制的观察范围 4.可量化的观察的记录方式

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问答题及参考答案

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问答题及参考答案 1.简述教育技术研究的一般过程。 ①提出问题和假设②设计研究方案③实施研究并搜集资料④处理分析资料⑤检验假设并作出讨论⑥在已有结论的基础上提出新的问题,开始新的研究。 2.问卷法有哪些优点? ①问卷内容客观统一②节省人力、时间和经费③匿名性强,回答真实④样本大⑤研究间接化,相互作用效应小。 3.简述理论研究的主要功能。 ①构建理论体系②对各种理论观点的评价分析、整合和转换③发展和完善原有理论体系④对研究成果的逻辑证明。 4.在心理与教育研究中,进行数据资料的分析之前,应对研究的数据资料进行整理,其目的是什么? ①通过数据资料的整理使研究者把握研究的主导方向,收集、删除或补充有关结果②通过数据资料的整理保证材料的可靠性,为进一步分析及取得正确的结论奠定基础③通过数据资料的整理形成典型的材料,发现某些规律。 5.实验研究有何特点? ①实验研究要操纵自变量,控制无关变量,人为地创设一定的情境②实验研究的基本目的在于揭示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即回答“为什么”的问题③实验研究有严格的研究设计。 6.研究假设在心理与教育研究中有何作用? ①研究假设使研究目的更加具体、范围更加限定。②具体研究假设的提出,使研究者能够根据假设内容的性质,设计具体的数据收集程序,去检验该假设对所研究问题中各变量的关系的推测是否正确。 7.观察法作为最基本、最普遍的研究方法对教育研究有何重要作用? .①通过科学观察可以获得认识事物的比较充实、比较客观的事实材料。②观察研究是检验理论假设是否正确的重要途径。③观察有助于研究课题的选择和形成。 8.做好实验设计应遵循哪些原则? ①选择适当的设计,使处理效果成分显示出来。②控制自变量③要考虑实验结果的可推论性。 9.定性分析有何特点? ①定性分析注重整体的、发展的分析。②定性分析的对象是质的描述性资料。③定性分析的研究程序有一定的弹性。④定性分析倾向于对资料进行归纳的逻辑分析。⑤定性分析的主观因素影响及对背景的敏感性。 10.教育技术学研究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揭示和发现科学事实。探求科学规律。建立和发展科学理论。 11.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有哪些作用? 第一,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为教育技术学科的形成和发展定向开路。第二,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使教育技术学科研究程序规范化。第三,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是推广运用教育技术成果的桥梁。第四,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的运用丰富了教育技术学科的内容。 12.在教育技术研究中应用现代技术手段有何意义?

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基础

第一章 1.科学研究方法的特征P2 程序化;客观性;数量化;现代技术手段的应用 2.认识客观事物的方法(分层次)——即科学研究方法体系P5 哲学方法;一般研究法,专门研究法 一般研究法分为;经验方法;理论方法;系统科学方法 经验方法:文献研究法;社会调查法;实地观察法;实验研究 理论方法:数学方法;思维方法 系统科学方法:哲学方法;一般研究法;专门研究法 专门研究方法;评价研究法信息类容分析法响应信息分析法 (研究从“定性”到“定量”的发展,是学科成熟的标志) 4.教育技术学研究内容有哪些(94定义的5个范畴)P9 教学系统的设计研究;学习资源的开发研究;学习资源的运用研究;教育技术的管理研究;教育技术的评价研究 第二章 1.研究变量的确定(详细)P26 研究变量的类型:自变量(又叫实验变量)自变量是由研究者安排的、人为操纵控制的、做有计划变化的诸多因素。) 因变量;(、即时行为反应; B、个体状态变化; C、群体状态变化; D、态度倾向等级; E、学习行动变化)干扰变量 (可能题型:给出情境,要求找出自变量是哪些,因变量是哪些) 2.研究假设的表达方式P30 存在式表述(在条件C下,A具有B的性质);条件式表述(在条件C下,如果有A),则有B);差异式表述(在条件C下,A和B之间的差异);函数式表述(在条件C下,随着A的变化,B将做xx方式的变化) (P31上面的例子) 3.研究样本常用的抽样方法P31 简单随机抽样(抽签法,查表法,计算机造数法;系统抽样(等距抽样);层抽样法(类型抽样);整群抽样(是先将各单位划分为若干群或者组,然后以群为单位从中抽取一些群,对所抽到的群得所有单位进行调查)。 4.教育技术研究方案的撰写P35 (P45研究实践) 第三章 1.问卷调查P56(要求能设计完整的调查问卷) 2.里克特量表P61——什么是里克特量表(根据特定的法则,把数据分配到测试者,事物或者行为上,以测量其特征标志程度的量化工具其基本形式给出一组陈述,把这些陈述都与某人对某个单独的事物的态度有关,里克特量表有积极的陈述和消极的陈述两种类型的陈述方式 怎样设计 3.结构化观察P67 (1)什么是结构化观察(是人们为了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通过感觉器官或者借助一定的仪器,有目的。有计划的对自然条件下所出现的现象进行考察的一种方法(在观察是

管理研究方法问题

1.实证主义(positivism)与实证研究(empirical research)的关系是什么?实证主义(positivism)与经验主义(empiricism))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在中文翻译中,empirical research与positive analysis都被翻译成『实证研究』,请说明这二者的区别。 实证主义(positivism)与实证研究(empirical research)的关系: (1)实证主义通常是指关于人类知识的一种特定的哲学态度。它不是去预先假设人类是如何得到知识的,也不提供关于知识的心理学或历史学的基础。实证主义是关于人类认识活动的一套规则或评价标准:它告诉我们关于世界陈述中的哪些内容是属于知识的范围,并为我们提供可以用来区分能够与不能合理地提出问题的准则。因而,实证主义是一种规范的态度,关涉我们如何使用“知识”、“科学”、“认识”、“信息”等术语。同样,实证主义的原则也区分了哲学和科学的争论中哪些属于值得深入探索的问题,哪些又属于不可能得到解决或不值得考虑的问题。实证研究法是认识客观现象,向人们提供实在、有用、确定、精确的知识研究方法,其重点是研究现象本身"是什么"的问题。实证研究法试图超越或排斥价值判断,只揭示客观现象的内在构成因素及因素的普遍联系,归纳概括现象的本质及其运行规律。 实证主义是方法论,是关于方法的理论学说或科学。实证研究是某项具体研究中使用的方法,实质上是研究的工具。实证研究来自实证主义。实证主义作为方法论,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是一种理论体系,具有某种逻辑结构,一系列既定结论和具体的理论架构。实证研究作为工具,是认识客观现实的具体方法或手段,本身没有逻辑结构,没有概念系统,也没有带有倾向性的既定结论。 实证主义(positivism)与经验主义(empiricism))的区别和联系: (2)经验主义中的科学的基础是观察。实证科学完全以经验为基础,以那些能够被观察和检验的事物为基础。逻辑实证主义坚持反科学实在论、可证实性,主张用现象主义语言建立统一的科学,反对科学解释。逻辑经验主义坚持科学实在论、可检验性,主张用物理语言建立统一的科学,支持科学解释。经验主义与实证主义的一个重要区别是它否认了物质实体的存在,或者说,否定了对世界存在的形而上学说明,仅仅强调由感知所构成的经验命题对世界本质认识的关键作用。逻辑实证主义把确定综合命题即经验科学的命题是否有意义的标准,称之为经验主义的意义标准或经验意义的标准。作为意义标准的经验证实原则,是逻辑实证主义的一个核心理论,是他们用以拒斥形而上学和奠定科学知识基础的方法论原则。经验主义的意义标准就是证实原则。经验主义与实证主义的相似之处就是希望祛除一切对人类知识无关紧要的或有害的说法,要求一切真正的知识都必定是能够经受对表达这种知识的句子意义的分析的。 empirical research与positive analysis都被译成『实证研究』,说明这二者的区别: (3)empiricalresearch应该译为经验研究,positive analysis 应该译为实证研究。经验研究是与纯理论研究相对的另一种社会学研究方法,指搜集第一手资料的研究。实证研究指研究者亲自收集观察资料,为提出理论假设或检验理论假设而展开的研究。实证研究具有鲜明的直接经验特征。 2、20世纪初,西方学者在社会科学研究方法问题上出现两条相互对立的思路:一条是实证主义(positivism)的思路,另一条是诠释学(hermeneutics)的思路。请问:这两条思路的主要观点各是什么?二者最重要的分歧是什么? 两条思路的主要观点: 实证主义以现象论观点为出发点,拒绝通过理性把握(思辨)感觉材料,认为通过对现象的归纳才可以得到科学定律。它把处理哲学与科学的关系作为其理论的中心问题,并力图将哲学溶解于科学之中。这个在研究方法论上形成了实证主义研究范式。?诠释学是一个有关意义、理解和解释等问题的思想体系,从方法论上看,他强调研究者对问题、问题情境的理解,理解不只是了解文本字义,同时也要求文本的创作者与解释者彼此在理智、情感、道德诸层次上互相融通。方法论上对应着理解、解释学派。 两者最重要的分歧: 大体而言,这两种科学哲学代表了“客观/主观”两种不同的研究途径,它们在“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等各方面的主张,都有相当明显的不同。在本体论方面,前者主张世界是客观存在的“实在论” ,后者主张世界是由人类创造或建构出来的“唯名论”。在知识论方面,前者主张世界是有规则和因果关系的“实证论”,后者主张世界并没有一定律则的“反实证论”。在方法论方面,前者主张研究通则规律的“律则论”,后

管理研究方法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食堂满意度的研究报告 ——以安徽大学为例 一、研究的意义与目的 古人云,“民以食为天”,一个人的生活离不开食品。在当前社会普遍关注食品安全背景下,学校食堂也成了高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高度繁荣的物质文明,人们关注的也不再是“有没有吃”的问题,而是“吃的好不好”的问题,这影响着人们身体的健康。而对大学生来说,他们大部分都会选择住校度过大学,而其中大部分人的一日三餐也都是在学校食堂进行的,学校食堂提供的饮食消费占大学生饮食消费的绝大部分。高校的发展离不开高校学生的整体素质的提高,学生的素质提高离不开健康的体魄支持,健康的体魄又离不开学校食堂提供的饮食服务。因此,学校食堂的好坏,大学生对学校食堂的满意度,不仅会影响到学生个人的学习生活和健康状况,更会影响到大学的建设、发展,甚至关乎整个社会的进步。 当下,人们对大学食堂的评价褒贬不一。大学生对本校食堂是否满意,有哪些因素影响到大学生对学校食堂的满意度呢?这是学校管理人员和社会极其关注的。解决了这些问题,一方面可以为学校管理者加强学校建设提供借鉴,促进学校对学生的人性化管理,为学校食堂经营者提供指导,有利于其改进学校食堂的环境,提高自身满意度从而获取更多收入;另一方面,为大学生创造一个愉悦的就餐环境,为身体的健康提供保障,有利于其学习生活。安徽大学是省部共建的211高校,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对其学校食堂满意度进行研究,进而做出研究结论和建议,为学校、学校食堂经营者和众多大学生创造一个多方共赢的局面提供借鉴和指导,是本项研究的目的所在。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 1、研究内容 本研究围绕“大学食堂满意度”这一研究课题,以安徽大学在校的大一、大二和大三学生为研究对象(由于大四学生目前处于外出兼职、应聘状态,未将其纳入其中),对安徽大学的四个学校食堂进行研究(研究生的惠园食堂由于离本科生较远,不做研究)。 结合当前研究成果,将“大学食堂满意度”分为多个指标来评价,运用一定的研究方法,

管理研究方法论文

管理研究方法论文 方法论指的处理问题的一般途径和路线。方法指的是处理问题的具体的做法。很容易从字面的意思发现,在对问题的处理过程中所形成的习惯性处理方法就是方法论。实际在我们处理问题时不同的人的思维方式各不相同,但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管理研究思维、管理工作思维和教学思维。这三种思维各不相同:管理研究者思维主要特点是重归纳,善于发现问题,具有创造性。表现形式多为学术论文,课题申请书及研究报告。管理工作思维主要特点是重视现实具体问题的解决。表现形式多为工作报告、会议报告。教学思维主要特点是重演绎,强调知识的运用和掌握。表现形式多为教材学习。对管理方面来说,管理学科研究的方法多种多样,要形成完善的一整套的研究路径对任何的研究者来说都是梦寐以求的,但也不是无法实现的。因为我们知道,管理学和经济学一样,同属于社会学科的范畴,在理论的形成上主要是前人的思辨的探索,不同于工程科学、信息科学等领域来自严密的逻辑和精确的试验。这在一方面决定管理学科很难有一套完整的如同试验步骤一样的研究方法,但在另一方面却显示了社会科学的魅力。社会科学强化对问题的思索,同样可以建立在前人成就的基础上,但却容易超越前人。比如在物理科学的研究中,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使得物理学的研究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以至于后人的工作只能在其强大的领域下耕耘,而经济学的发展却大大不同于科学研究,从亚当斯密以来,后继者凯恩斯开创了宏观经济学的先河,进入20世纪后半叶,经济学的发展更是蒸蒸日上,在博弈论、一般均衡论等领域获得了更大的突破。社会科学的发展就是这样,建立在一代又一代人对社会发展轨迹简单认识基础上的再认识,没有人能了解整个历史发展的规律,正如没有人能够预知未来一样。对于管理学来说,誉为科学管理之父的泰罗,誉为管理理论之父的法约尔对管理理论的贡献也是来自于管理过程中经验的积累。对以往积累知识的吸收和发展,对未知事物的了解过程,进而形成处理一般问题的基本方法,构成社会科学研究中的方法论。单纯对管理学来说,管理研究方法论阐述了管理科学研究过程中的基本原则、途径和过程。进而对社会科学来说,方法论是对社会科学研究过程所出现的问题总结形成的基本方法。 爱因斯坦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以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因此选择课题、确定主攻方向是科学研究中具有战略意义的首要问题。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工作便是科学选题。这不仅因为它是科学研究的起点,而且还因为它对科研全局有着决定性的意义,是决定整个科

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

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练习测验题库 二、判断正误(41道) 三、名词解释(41道) 四、简答题(63道) 五、设计分析题(6道) (共210道)-59=151-41=110 二、判断题 1.教育技术研究的对象是教育过程与研究方法。 x 2.广义的选题不仅指选择具体的研究课题,还包括选择研究方法。 x 3.选题的四项原则是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需要性原则指明了根本方向,创 造性原则反映了研究的本质特征,科学性原则体现了研究的内在根据,可行性原则说明了研究的现实条件,只有全面、综合地运用这些原则,才能正确的选择好研究课题。 v 4.一般而言,百科全书属于二次文献x 5.用同一思维研究工具在前后相隔较短的时间内测量了某一年龄的儿童两次, 结果发现两次测量的结果不一致。第一次表明被试儿童未达到逻辑思维水平,第二次却发现达到了。这一例子说明该思维研究工具的信度比较低。v 6.信度是效度的基础,效度是信度的目的。由于研究的高效度必然以研究的高 信度为前提,因此,可以说信度是评价研究设计与结果的最根本的标准。x 7.某份关于“中小学教师现代教育媒体应用现状”的问卷中有这样一个问题: “您在教学中经常使用现代教学媒体吗?”这个问题属于事实性问题v 8.取样设计的目的在于期望从样本推断总体,而要达到这一目的,必须要保证 前者具有代表性,而保证样本具有较好的代表性的基本方法科学方法。x 9.作为科学观察的观察法,具有科学观察的三个基本特点,包括目的性、客观 性和能动性。v 10.按调查对象的选择范围来分,可将调查法分为典型调查、普遍调查、个案调

查、专家调查和抽样调查等。v 11.问卷法中设计问题排列方式时,按照问题的具体程度所应采取的排列顺序是 漏斗顺序。v 12.对一个好的教育测验,不仅要求其测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要高,还要求有常 模以便比较。v 13.真实验设计的本质特征在于对影响内容效度的无关变量采取了严格地控制, 并有效地操纵无关变量。x 14.在前实验设计、真实验设计、准实验设计和多因素实验设计中,对无关变量 的控制最不严格的是准实验设计。x 15.某一项课题的名称是“学习策略对学习者学业成就影响的研究”,这项研究中 的自变量是学习策略.v 16.理论研究的特点包抽象概括性与间接性、层次性、超前性与继承性和多样性。 v 17.对研究数据资料质量进行审核的方法有计量审核和多人审核。x 18.测验在研究中主要应用于收集资料、建立和检验假设以及实验分组。v 19.定量分析的方法主要有统计分析方法和熵运算方法。x 20.教育技术研究数据的特点是变异性和统计规律性。v 21.文献检索要求查全、查准,所谓“全”是指研究所需要的资料都要查到,所 谓“准”是指检索到的文献都确实是研究所需要的。v 22.每一个教育技术研究课题都必须要有研究假设,否则研究便不能进行。x 23.研究的四种效度是相互联系的,提高某一种效度的措施也必然会使其它的效 度得到提高。x 24.观察法、访谈法和问卷法都比较耗费人力、物力,因此都只适用于小样本的 研究。x 25.从标准化程度来讲,测验法的标准化程度最高,问卷调查次之,结构访谈再 次之。v 26.在测验的过程中,主试应随时且耐心细致地解释被试提出的对问卷不明白的 问题,当然前提是不能涉及问题的答案。x 27.一般来讲,前实验设计、准实验设计和多因素实验设计的外部效度较高,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