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山市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公平性分析(最终稿)

中山市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公平性分析(最终稿)

中山市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公平性分析(最终稿)
中山市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公平性分析(最终稿)

目录

1.前言 (1)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

2.1 研究对象和指标的确立 (2)

2.2 研究方法 (2)

2.3 资料来源 (3)

3.研究结果 (4)

3.1 中山市2014-2018年各镇区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基本情况 (4)

3.1.1卫生事业机构配置情况 (5)

3.1.2 床位配置情况 (5)

3.1.3卫生技术人员配置情况 (6)

3.1.4中山市医疗卫生配置现状小结 (6)

3.2基于人口学分布中山市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情况 (6)

3.2.1每千人卫生事业机构数 (7)

3.2.2每千人床位数 (8)

3.2.3每千人卫生技术人员数 (8)

3.2.4基于人口学分布中山市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情况小结 (8)

3.3基于地理学中山市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情况 (9)

3.3.1每平方千米卫生事业机构数 (10)

3.3.2每平方千米床位数 (10)

3.3.3每平方千米卫生技术人员数 (10)

3.3.4基于地理学中山市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情况小结 (11)

3.4基于人口学中山市医疗卫生资源配公平性分析 (11)

3.5基于地理学中山市医疗卫生资源配公平性分析 (12)

3.6.中山市各镇区卫生资源密度 (12)

3.6.1中山市各镇区三项卫生资源密度指数分析 (13)

3.研究结果

3.1 中山市2014-2018年各镇区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基本情况

表1中山市2014-2018年各镇区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基本情况

卫生事业机构(个)床位数(张)卫生技术人员数(人)

镇区2018年2017年2016年2015年2014年2018年2017年2016年2015年2014年2018年2017年2016年2015年2014年石岐区78 76 62 48 42 2232 2223 2158 2132 2114 3157 3061 2981 2613 2481 东区96 82 65 48 45 1137 1069 1070 1020 1020 1749 1590 1516 1445 1428 火炬区63 54 46 38 31 860 810 760 500 500 983 901 807 693 695 西区36 27 23 18 11 2210 2150 1809 1749 1749 2604 2476 2320 2219 2186 南区20 17 14 13 11 145 145 145 165 165 197 204 197 190 192 五桂山13 13 12 12 12 200 200 200 200 200 34 31 40 39 39 小榄镇67 65 57 46 44 2245 2245 2117 2062 2032 2775 2709 2571 2428 2304 黄圃镇31 28 24 21 20 615 590 594 600 600 677 627 625 643 562 民众镇21 20 17 16 16 140 140 140 140 140 225 222 209 232 223 东凤镇32 27 21 21 21 400 400 400 400 400 435 447 413 404 395 东升镇40 33 29 26 26 280 308 318 333 380 494 479 479 459 448 古镇镇33 34 24 22 21 685 685 585 535 535 788 735 723 673 705 沙溪镇45 36 24 22 21 180 180 180 180 180 242 254 248 257 245 坦洲镇53 44 29 23 19 349 315 298 295 295 433 433 415 409 409 港口镇29 25 22 18 18 336 336 336 336 336 595 541 490 487 451 三角镇30 24 22 18 18 185 230 160 140 120 248 247 200 184 164 横栏镇25 19 16 14 13 200 200 150 150 150 303 293 252 240 235 南头镇37 33 24 23 22 600 230 163 163 163 276 274 263 239 211 阜沙镇13 12 12 12 11 164 185 185 200 200 228 230 236 233 231 南朗镇25 24 21 19 18 1000 936 936 919 897 468 473 460 441 424 三乡镇57 49 37 33 27 330 330 380 380 380 564 555 541 516 496

板芙镇21 18 16 15 14 958 958 277 271 271 333 339 297 282 264 大涌镇26 19 14 12 11 140 140 160 156 149 213 212 206 237 227 神湾镇8877694135135135147145155153122128全市89978763854549815685151401365613161131231816617488166421568515143

3.1.1卫生事业机构配置情况

由表1数据可以知道,中山市2014年-2018年卫生机构的数量总体上呈逐年增长趋势,其中,2015年的增长率为9.43%,2016年的增长率为17.06%,2017

年的增长率为23.35%,2018年的增长率为14.23%。中山市各镇区的卫生事业机

构数量也呈现出不同的增长情况,其中石岐区、东区、火炬开发区、西区、南区,

三乡镇、小榄镇、坦洲镇等镇区的卫生事业机构增长尤为明显,而五桂山、民众

镇、阜沙镇、神湾镇等镇区增长缓慢。另外,从表1可知,不同镇区之间卫生事

业机构配置存在巨大的差异,2018年卫生事业机构数目最多的东区和数目最少

的神湾镇之间绝对数目差异高达88个,即东区的卫生事业机构数目足为神湾镇

的11倍之多。

3.1.2 床位配置情况

由表1的数据可以知道,中山市2014-2018年的床位总数逐年增加,其中2015年增长率为0.03%,2016年增长率为3.76%,2017年增长率为10.87%,

2018年增长率为3.61%,同比2014年,2018年中山市的床位数增加了2562张,

增长率为19.52%。中山市各镇区的床位数也呈现出不同的增长趋势,石岐区、

东区、火炬开发区、西区、小榄镇等均稳步上升,其中板芙镇出现较大增长,从

2016年的277张上升至2017年的958张,但也有个别镇区,如五桂山、民众镇、

东凤镇、沙溪镇、港口镇、横栏镇等,五年来一直维持原状,除此之外,也有个

别镇区的床位数在五年来出现下降趋势,如神湾镇。

3.1.3卫生技术人员配置情况

由表1数据可以知道,中山市2014-2018年的卫生技术人员数量总体上是逐年增加的,其中2015年增长率为3.58%。2016年增长率为6.10%,2017年增长

率为5.08%,2018年增长率为3.88%,同比2014年,2018年中山市卫生技术人

员增长率为19.96%。中山市各镇区的卫生技术人员数量也有不同的增长情况,

大多数镇区呈现稳定上升趋势,个别镇区增长呈现波动性。

3.1.4中山市医疗卫生配置现状小结

中山市2014年-2018年医疗卫生资源总量是逐年增加的,但各个镇区之间由于发展情况不同,历史医疗卫生资源集聚的基础数量也不同,所以各镇区之间

医疗卫生资源的绝对数量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作为中山市中心区域的石岐区、

东区、西区;新开发区域的火炬开发区;南部经济强镇三乡镇、坦洲镇等区域,

其医疗卫生资源的绝对数量要远多于其他区域。

3.2基于人口学分布中山市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情况

表2基于人口学分布中山市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情况

每千人卫生事业机构(个)每千人床位数(张)每千人卫生技术人员数(人)

镇区2018年2017年2016年2015年2014年2018年2017年2016年2015年2014年2018年2017年2016年2015年2014年石岐区0.370.370.300.230.2110.6710.7610.5310.4210.3715.1014.8214.5412.77512.168东区0.550.480.390.290.286.526.306.416.226.3210.039.379.088.8158.843火炬区0.250.220.190.160.133.353.233.072.042.063.833.593.262.8292.866西区0.320.250.220.170.1119.9219.9917.1216.8117.0023.4723.0221.9621.32821.242南区0.280.240.200.190.162.022.072.092.422.452.752.912.852.7832.847五桂山0.270.270.250.250.254.094.114.124.134.130.700.640.820.8050.806小榄镇0.200.200.170.140.146.746.836.496.356.308.338.247.887.4807.145黄圃镇0.210.190.160.140.144.073.943.994.054.074.484.194.204.3393.808民众镇0.190.180.150.140.151.241.251.261.261.271.991.981.872.0902.025

东凤镇0.240.210.160.160.173.043.093.123.143.173.313.453.223.1733.126东升镇0.310.260.230.210.212.162.432.552.693.113.813.793.843.7093.661古镇镇0.210.220.160.150.144.404.453.843.533.555.064.784.744.4364.680沙溪镇0.350.290.190.180.171.401.431.441.461.471.892.021.992.0791.997坦洲镇0.230.190.130.100.091.521.391.331.321.321.891.911.851.8301.833港口镇0.240.210.180.150.152.732.772.802.832.864.834.474.094.1033.833三角镇0.240.190.180.150.151.481.861.301.140.981.981.991.621.4991.334横栏镇0.230.180.150.130.121.831.861.401.411.412.772.722.362.2622.213南头镇0.270.250.180.170.174.431.711.221.221.232.042.041.971.7951.586阜沙镇0.220.200.200.200.192.723.103.133.393.423.783.863.993.9523.949南朗镇0.230.220.190.170.179.018.518.558.428.244.224.304.204.0413.894三乡镇0.270.240.180.160.131.591.611.881.881.872.712.722.672.5502.437板芙镇0.240.210.190.180.1711.0711.223.283.223.233.853.973.513.3493.148大涌镇0.340.250.190.160.151.861.872.142.092.002.822.832.763.1743.046神湾镇0.250.250.220.220.192.884.194.234.244.654.454.824.793.8354.048全市0.270.240.200.170.164.744.644.234.104.115.495.365.154.8874.743

3.2.1每千人卫生事业机构数

从人口学角度来看,中山市全市每千人卫生事业机构逐年递增,各区域也呈现出增长趋势,整体情况较好。全市共有10各镇区每千人卫生事业机构数目在

全市平均水平及以上,其中西区每千人卫生事业机构数最大,为0.55,比全市高

0.28个。全市共有14个镇区处于全市平均水平一下,其中,民众镇最低,低于

全市水平0.8个。结合表2,部分镇区如火炬开发区、小榄镇等卫生事业机构在

绝对数量上相比其他镇区较多,但在人口学角度来进行分析,即使其绝对数量多,

但仍未达到全市的平均水平之上。

影响资源合理配置的因素

1、影响资源合理配置的因素:①资源配置方式②财产关系③决策结构④信息结构⑤竞争与 垄断 2、市场配置方式的局限:第一,市场配置难以解决长期的经济发展战略问题,难以自行纠正宏观经济发展趋向;第二,对宏观经济总量和结构的调节显得难以尽如人意,总量平衡和结构平衡的市场调节过程较长;第三,市场配置不能解决经济的外部效应问题、垄断问题、公共物品的有效供给问题和信息不对称问题。 3、市场经济与经济中的四在基本问题:生产什么和生产多少?怎样生产及何时生产?为谁 生产或如何分配?由谁决策?集中决策还是分散决策? 4、市场经济的特征?一.产权的确定性二.市场参与主体的平等性.三.经济活动的竞争性.四. 经济行为的法律性,五.市场体系的开放性. 5、现代市场经济及其一般特征:从时间上讲,它产生于20世纪初,至20世纪中叶全面成 熟。特征包括:①.政府开始作为市场主体之一参与市场借助宏观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间接干预经济. ②.财产权更加社会化,现代公司制度公私合营调度发达的信用制度渗透到经济的每个角落;③完备的经济法规和社会保障体系成为经济稳定运行的重要条件. ④. 健全的生产要素市场体系成为资源流动和配置的载体. 6、竞争规律:竞争的主要功能:(1)使市场机制功能得以发挥,有利于市场信号的形成与 传递;(2)使市场信号能及时、迅速传递到利益主体,并促使其做出反应,有利于形成经济运行秩序,特别是理顺价格关系;(3)增强企业活力,激发仆人进取心。 7、产权的本质及特征:产权是财产权的简称,是法定主体对财产的所有权,占有权,收益权和处置权的总称。不排他,可共享。其特征:(1)产权是所有制关系的法律形态(2)排他性产权的契约性质(3)产权是一组权利,是多种权利的总和(4)产权的统一性和不完全性 8、产权制度的内容:(1)产权安排(2)产权结构安排(3)产权保护 9、产权制度的功能:(1)产权具有财产约束功能,激励功能,有效配置资源功能,形成稳定预期功能,规范交易行为和交易界区的功能,它能有效的界定和规范财产关系和人们的经济行为.(2)产权制度是自古以来所有国家最重要的法律之一,其重要功能就是“定分止争”,国家确保了财产“名分”才能形成明确预期,激励努力创造,防止不确定性,制止混乱纷争,维系社会稳定,杜绝搭便车和公地悲剧.(3)富人和穷人有财产都要受到法律的保护。贫苦大众有茅屋“风能进,雨能进,但国王不能进”,穷人不值钱的雨伞也神圣不可侵犯的,需要受到法律的呵护;公民财产不能以”少数服从多数”的名义被瓜分,抢夺,产权制度要保护多数人的财产,即使我们认为少数人的让步会导致大多数人总效用和福利的啬,也不能随意无条件地剥夺少数人的产权,谈判,让步,妥协,补偿是法律协调产权纠纷的基本步骤和手段。不尊重产权会造成财产的不确定性,而这对于经济长期的发展动力来说将是毁灭性的,”有恒产者有恒心”,产权保护应该是无条件的。 10、对计划经济的弊端:《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做了明确的概括,就是政企职责不分,条块分割,国家对企业统得过多过死,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这就造成了企业缺乏应有的自主权,企业吃国家“大锅饭”、职工吃企业“大锅饭”同,严重抑制了企业和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正是由于计划经济是在衽计划经济所必需的经济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实行的,这种经济体制不可能使得社会主义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所以,对这种计划经济体制,邓小平深刻地指出,不改革就没有出路。 11、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部条件内部条件:每一种经济体制作为一种社会资源的配置方式,必然有着其自身特殊的经济运行机制,这些特殊的运行机制是该经济体制内部特有的经济条件决定的。其内部特有的经济条件就是(1)社会化大生产(2)社会占有了全部生产资料(3)商品货币关系消失。其具备的内部条件(1)具有独立经营,利益不同,在各经

最新-对我县医疗卫生资源布局问题的探讨 精品

对我县医疗卫生资源布局问题的探讨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医疗设施,优化资源配置,大大地提高了我县医疗卫生水平。 但是由于我县居住人口分散,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居民生活条件不断提高,群众对医疗卫生的需求与目前医疗资源数量、布局及功能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在调研的基础上,现对我县医疗卫生资源的状况进行初浅分析,对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的对策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一、县医疗卫生资源状况(一)医疗卫生资源构成情况目前,全县有县级综合医院2家,即县人民医院(二级甲等)、县二院(二级乙等),县中医院1家(二级乙等),民营专科医院4家,县疾控中心、县卫生监督所、县妇幼保健院各1家;2019年初设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个、社区服务站38个(与卫生院两块牌子一套人马);村卫生室196所,个体诊所43家。 全县公办医疗卫生单位固定资产11253万元,医疗卫生业务用房325592,专用设备价值4310万元;民营医疗机构(包括个体医)固定资产12455万元,医疗卫生业务用房817882,专用设备价值5142万元。 拥有卫技人员1739人,其中公立医疗机构卫技人员950人,民营医疗机构789人(包括村卫生室、个体医),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392人。 现有床位总数1006张,每千人口床位数227张(见附表一)。 (二)医疗卫生资源分布情况全县297个医疗卫生机构分布在16个乡镇。 医疗卫生机构最集中的区域是五云镇,现共有74个,占机构总数的25%,县人民医院、中医院、县疾控中心、县卫生监督所、县妇幼保健院都在五云镇;其次是壶镇镇,现共有71个,占机构总数的24%,全县2家综合性医院之一的第二人民医院就在该镇;医疗卫生机构最少的地区是行政区域调整前的山区乡镇,基本上只有1-2个社区服务站及少量的村卫生室、个人诊所(见附表二)。 床位数最多的是五云镇,现共有578张;其次是壶镇镇150张;再其次东方镇148张(见附表三)。 卫生技术人员最多的也是五云镇,现共有1069人;其次是壶镇镇246人;再其次东方镇162人(见附表四)。 (三)医疗卫生机构规模情况全县医疗卫生机构虽网点多、分布广,但规模

一、资源配置理论

一、资源优化配置理论 资源优化配置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是由人的主观意志而是由市场根据平等性、竞争性、法制性和开放性的一般规律,由市场机制通过自动调节对资源 动地实现对全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 资源的优化配置主要靠的是市场途径,由于市场经济具有平等性、竞争性、法制性和开发性的特点和优点,它能够自发地实现对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的优胜劣汰的选择,促使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实现内部的优化配置,调节社会资源向优化配置的企业集中,进而实现整个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因此,市场经济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有效形式。 由于市场调节作用的有限性使市场调节又具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弱点,因此,社会生产和再生产所需要的供求的总量平衡,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社会公共环境等,必然由国家的宏观调控来实现。而在企业内部,部门或地区资源的合理使用,则主要是由市场途径来实现的。这种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促使企业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力,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同时,也促进企业面向市场组织生产,优化资产结构,形成合理的创新机制,从而在微观的企业,部门或地区范围内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资源的优化配置是以合理配置为前提,以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以整个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为前提的。人类社会的生产过程,就是运用资源,实现资源配置的过程。由于资源的有限性,投入到某种产品生产的资源的增加必然会导致投入到其他产品生产的这种资源的减少,因此,人们被迫在多种可以相互替代的资源使用方式中,选择较优一种,以达到社会的最高效率和消费者,企业及社会利益的最大满足。从这个意义讲,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就是人们不断追求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争取使有限的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最大限度地满足自己生存和发展需要的历程。在市场经济中,市场对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部门之间大体保持适当的比例关系的调节,国家宏观调控在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目标,搞好经济发展的规划及总量控制,重大结构和重大生产力布局等方面的

城市卫生资源合理配置的对策思考(一)

城市卫生资源合理配置的对策思考(一) 摘要:合理配置城市卫生资源是卫生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本文针对南通市卫生资源配置现状,就城市卫生资源合理配置的对策提出思考:制订并实施区域卫生规划,调整存量资源;构建以城市医疗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相结合的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发展非公医疗机构,依法加强卫生全行业监督管理;建立和完善覆盖广泛和功能齐全的公共卫生体系。关键词:城市;卫生资源;配置;对策城市卫生资源是城市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促进城市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做好城市卫生资源配置工作,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是科学发展观重大战略思想的重要内涵,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面对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如何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合理配置城市卫生资源,实现卫生事业又快又好地发展,是广大卫生管理专家当前讨论的热点问题。本文在调查了江苏南通市卫生资源配置现状的基础上,就城市卫生资源合理配置的对策提出如下思考。1制订并实施区域卫生规划,调整存量资源以区域卫生规划基本要求为原则,实施医疗卫生机构的全行业管理,根据市区发展规划,对卫生机构的布局、卫生资源的分布、结构进行合理调整,逐步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健全、层次分明、互相支持、资源共享的完善的卫生服务体系,减少卫生资源的闲置与浪费,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对现有的大型医疗设备按功能状态进行估价,将功能完好

但闲置的设备,按照其现有价值,有偿调剂到需要装备的单位。对各类医疗机构的功能、服务范围,根据居民卫生服务需要特点进行重新明确,疾病归口管理,各级、各类机构间建立相互协作、双向转诊的良性关系,而不是恶性竞争,从而实现市区医疗机构功能齐全、定位明确、服务规范的新局面。2构建以城市医疗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相结合的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城市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关键是要调整城市医疗服务体系,逐步构建以医疗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主体的二级结构,建立起分工合理、双向转诊的新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2.1明确政府办医责任,集中力量办好城市医疗中心2.1.1合理确定公立医疗机构的规模和数量按照保障基本医疗供给和履行公共卫生职能的总体要求,卫生资源优化配置过程中,首先要明确将那些主要承担基本医疗任务、代表区域医疗水平、在医疗服务体系中起重要作用的医疗机构由政府继续办好,以充分发挥区域医疗中心在主导基本医疗服务、调控服务市场、平抑服务价格等方面的功能。对那些市场机制较难发挥作用的专科医疗机构承担的传染病防治、精神病防治、妇幼保健服务等,主要由政府举办,逐步实行购买服务。急救医疗机构、采供血机构等,由政府举办。对政府不再继续举办的医疗机构,要本着因地制宜、积极稳妥、分步实施、保证稳定的原则,通过适宜的形式进行产权制度改革。地级城市市区办好1~2家综合医院和1家中医院。2.1.2大力扶持城市医疗中心的发展医疗机构体制改革和规模调整以后,政府要集中力量加大对公立医疗机构的基本建设、大型设

对我国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的思考

对我国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的思考 焦禹豪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也在飞速发展,本文分析了我国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对此进行思考,并结合国外先进经验,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医疗卫生资源配置 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是指医疗卫生资源在医疗卫生行业(或部门)内的分配和流动,它包括了卫生资源两方面的分配,即增量分配与存量调整,又称“初配置”与“再配置”[1]。作为医疗卫生资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是表现较为活跃的部分,分布不均衡,配置不公平,是我国医疗卫生人力资源配置的最突出的问题。尤其是城乡的不均衡分布,作为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和卫生系统公平与效率研究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对资源配置的公平性和效率目标的实现有着严重的影响[2]。 首先,在人员数量的配置与供给方面,城乡的医疗卫生人力资源,如在执业医生、卫技人员等的配置上呈现出不平衡及不均等的状况;再者,在优质资源与人员质量方面,医疗卫生人力资源的配置也有着城乡分布不均导致的结构性失衡状况,高质量的医疗卫生技术大多集中工作于城市的大型医疗机构,而在农村与基层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的整体素质偏低,这就使医务人员的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受到限制,进而造成农村居民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偏低{3]。这是当前我国卫生系统急需解决的一个迫切性的问题。如何公平、合理地分配与有效利用医疗卫生人力资源,关系到一个国家或地区居民的健康水平和资源利用效率。 纵观我国医疗服务体系中突出的问题就是居民“看病难、看病贵”,出现这个问题的根源就是我国在不同的区域存在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不公平的现象,并被国内多项实证研究所证实。其主要表现为医疗卫生资源往往向购买力高、人口密度大的大城市聚集,也将服务集中于那些价格高的药品或盈利水平高的治疗上。实践证明,我国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的非均衡也是城乡卫生二元结构和医疗卫生改革成效不显著的主要原因。2009年启动了新一轮医疗体制改革[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 (2009--2011年 )],“新医改”方案明确提出“优化、整合配置现有医疗卫生资源,新增卫生资源要符合区域卫生规划,资源投入向弱势群体倾斜”[4]。在公共卫生宣传、防病治病和教育中,医疗卫生资源为居民提供了物力、人力、财力的保障和支持,也起着基础性作用。因此,笔者试图研究如何合理分配、公平有效利用卫生资源,实现其公益性,并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效率等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5]。 1 . 卫生人力资源配置现状 1.1 卫生技术人员整体素质不高卫生人力资源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卫生服务水平的一个重要的标志。至今,我国医疗卫生人力资源的总量已勉强达到够用,但却存在着卫生人力资源结构的不合理、配置不平衡、管理相对滞后、整体素质不高等问题。根据统计得出的下列结果却说明了一点的问题,首先全国的医疗卫生技术人员达446万人,然而高级人员只占5.6%,中级人员占22%,初级人员最多,占72%,其中高级、中级、初级医疗卫生技术人员比例为1:4:13。而从学历构成上看,研究生不足2%,本科生有15%,大专生有29%,中专生最

卫生资源配置及公平性

卫生经济学论文 题目:我国卫生资源配置现状及成因综述

我国卫生资源配置现状及成因综述 摘要卫生资源的优化配置对深化卫生体制改革,发展我国卫生卫生事业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主要应用了文献分析、数据收集、对比分析等方法,阐述了我国医疗资源配置的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并借鉴国外卫生资源配置的先进经验,对我国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提出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卫生资源,现状,成因,综述 Review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causes of the medical resources allocation in China Abstract:The optimal allocation of medical resources plays a important role in health system reform as well as medical and health services. This paper is done for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problems of the medical resources allocation in China as well as the foreign advanced experience in the medical resources and the suggestions by use of literature analysis, data collection and comparative analysis. Key words:health resources;the current situation;causes;review 引言 卫生资源是社会在提供医疗卫生服务过程中所消耗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总称,包括人力、物力、财力、技术和信息资源。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对卫生事业实现健康、稳定、快速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卫生资源是维护健康的物质基础,其配置状况影响到人们的健康状况。因此,卫生资源的公平配置对促进社会公正公平具有重要意义。 20 世纪90 年代以来,我国开始系统、全面地进行卫生资源配置研究,在很多方面取得一定成效,诸如,卫生资源配置效率有所提高,农村医疗卫生改革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模式逐步推进,医疗卫生机构自我发展能力有所增强。但也不可否认,由于对卫生改革缺乏整体制度安排,加之对卫生资源配置的区域公平性重视不够,也引发了一些新的矛盾和突出问题:卫生服务公平性下降,卫生服务整体绩效不高等问题。追根溯源,卫生资源配置失衡是最根本原因,解决卫生资源配置失衡有助于促进卫生发展和提高居民健康水平。合理配置有限的医疗卫生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更好地服务于发展卫生事业和增进人民群众身心健康,实现卫生事业的科学发展,成为了当前卫生管理领域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对我国卫生资源配置现状及成因进行综述,为今后开展卫生资源配置调整提供建议。

资源的稀缺性与合理配置

第一章 绪论 一、资源的稀缺性与合理配置 对于消费者和厂商等微观个体来说,其所拥有的经济资源的稀缺性要求对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从而产生微观经济学的基本问题。 资源配置有两种方式,微观经济学研究市场是如何配置资源,并且认为在一般情况下市场的竞争程度决定资源的配置效率。 二、经济理论或模型的实质 微观经济学是实证经济学,它的绝大多数理论和模型都是对微观活动的客观描述,或者是对现实经济观察所做的解释。由现实抽离出理论,然后再用理论对现实做出解释与分析,这就是经济理论的实质。不同的理论实际上就是对经济现象所做的不同的抽离和解释。 理论模型(model ) 经济现实(reality ) 抽离过程 验证解释 理论从实际中产生 实际对理论的验证 三、经济理论模型的三个标准 任何一个经济学理论模型都必须满足以下三个标准: (一)要足够简化(no redundant assumption ) 指假设的必要性。假设越少模型的适用面越宽。足够简化还意味着应当使用尽可能简单的方法来解释和说明实际问题,应当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而不是将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应当正确看待数学方法在经济学中的应用,奠定必要的数学基础。熟练的运用三种经济学语言。 (二)内部一致性(internal consistency ) 基本假设 经济变量 函数关系 均衡分析 经济环境影响因素相互关系经济现象

这是对理论模型的基本要求,即在一种假设下只能有一种结论。比如根据特定假设建立的模型只能有唯一的均衡(比如供求模型);在比较静态分析中,一个变量的变化也只能产生一种结果。内在一致性保证经济学的科学性,而假设的存在决定了理论模型的局限性。经济学家有几只手? (三)是否能解决实际问题(relevance) 经济学不是理论游戏,任何经济学模型都应当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在这方面曾经有关于经济学本土化问题的讨论。争论的核心在于经济学是建立在完善的市场经济的基础上的,而中国的市场经济是不完善的,因此能不能运用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和方法来研究和解决中的问题。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经济理论是一个参照系,可以用来对比和发现问题,因此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另一种观点认为中国有自己的国情,需要对经济学进行改造或者使之本土化,甚至有人提出要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学体系。 四、经济分析的两大原则 (一)最大化原则(Optimality) 又称理性选择原则(principle of rational selection ),这一原则假定每个经济主体都是“经济人”,并寻求个人利益最大化。最大化原则决定着经济学的预测能力(Power of prediction)。一般说来,经济学不能解释非最大化行为。比如:利他主义、非利润最大化的投资和生产行为,在经济学看来都不符合理性选择原则。 2.均衡原则(equilibrium) 经济活动中的各种因素相互作用会达到某种状态,在这种状态下没有任何压力和动机促使经济主体做出进一步调整或改变,这时各种经济变量达到一种稳定状态,经济学称这种状态为均衡。均衡是经济分析和预测的基础,如果一个经济系统不存在均衡,我们就无法对它进行分析,更无法做出准确的预测。以均衡分析为基础,我们可以进行比较静态分析、对偶分析、包络分析和动态分析等。 根据各经济变量之间互动的方式不同,可以将均衡分为两类: (1)一般均衡(GE):以完全竞争为基础,考察所有市场同时达到均衡的条件。它是以

卫生资源配置效率

卫生服务的效率及其测量 效率是卫生服务部门经济学评价的重要原则之一 ,包括 3 层含义 :技术效率、成本效果和配置效率 ,文章阐述了对有关概念的不同理解及各种测量方法。常用以下方法测量技术效率 : 比率分析法、秩和比法、综合指数法和数据包络分析 DEA 等 ; 用生产函数来测量经济效率 ; 用成本效果分析CEA 、成本效用分析 CUA和成本效益分析 CBA 评价成本结果。评价配置效率的指标主要有 : 医疗和预防服务的比例、基本医疗和非基本医疗服务的比例、卫生总费用的流向等。 效率是各国政府卫生部门追求的一个重要政策目标 ,也是卫生服务部门经济学评价的重要原则之一。效率 , 简而言之 , 就是让稀缺的资源产出最大化。它有以下 3 层含义 : 一是不浪费资源 : 指技术效率、经济效率和规模效率 ; 二是以最低成本生产每一种产品 : 指具有成本 2 效果 ; 三是生产人们赋予价值最高的产品类型和数量 , 即配置效率。用通俗的语言来讲 ,效率就意味着“恰当地做事情”即技术效率和成本效果和“做恰当的事情”即配置效率。 一、技术效率 至于技术效率 ( T echnical e f ficiency) ,不同人对此存在不同的认识与理解。 世界银行资助的中国旗舰计划培训教材中指出技术效率可以表示为“从任何给定的投入组合中获得最大的产出”。如果医院的规模比它所要为其社区需要的服务量还要大时 ,可以说该医院技术无效率 ( T echnical ine f ficiency) 。再如一个机构的人员配备相对于需要来说太高时 ,那么就会出现人员闲置状态 , 也是技术无效率的种情况。1991 年 P ass 等人认为技术效率是指既定产量的生产要素投入组合的最佳状态。1999 年 F olland 等人认为技术效率是指生产既定投入组合的产出最多。P akm er等人认为在资源投入与健康结果( H ealth outc om e) 之间的相关关系中 , 结果改善最大的那个要素投入组合状态才具有技术效率。Huss ey认为技术效率是指既定产出的成本最小或既定投入的产出最大。 总之 , 不同研究者从不同侧面对技术效率提出了不同的定义。 技术效率可以归纳为在不浪费资源的情况下 ,能够充分利用资源 ,以期最大程度到增加产出 , 见图 1 。图中横坐标代表劳动 (L) 投入量 ,纵坐标代表资本 ( K ) 投入量 ,A B 线代表预算线 (Budg et line) 或等成本线 ( I s o- c os t line ) ,表示在成本和生产要素价格既定的条件下 , 生产者所能够买到的两种生产要素数量的最大组合的线。Q1 , Q2 ,Q3 代表等产量线 ( I s o- quant curv e) , 表示两种生产要素的不同数量的组合可以带来相等产量的一条曲线 ,或者表示生产某一种数量的产品 ,所需要的两种生产要素的不同数量的组合 , 3条等产量曲线的产量大小顺序依次为Q1 Q1,E点的产量是既定成本时的最大产量,在Q2 上产量是相同的,除E点外,其它点均在AB线之外,但成本却大于E点,所以E的成本是既定产量时的最小成本。

2016卫计委最新医疗资源数据

2016年全国医院数量、住院人次、病床数7月5日,国家卫计委发布了2016年4月全国医疗服务的相关数据。 2016年4月底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数 截至2016年4月底,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数达98.8万个,其中:医院2.8万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92.5万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3.1万个,其他机构0.3万个。与2015年4月底比较,全国医疗卫生机构增加2681个,其中:医院增加1758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增加4704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减少3652个。 医院中:公立医院12982个,民营医院15090个。与2015年4月底比较,公立医院减少332个,民营医院增加2090个。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3.4万个,乡镇卫生院3.7万个,村卫生室64.2万个,诊所(医务室)19.8万个。与2015年4月底比较,诊所增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减少(见表1)。

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中:疾病预防控制中心3482个,卫生监督所(中心)3139个。与2015年4月底比较,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减少7个,卫生监督所(中心)增加46个。 各地区医疗卫生机构数见表2。

2016年4月全国医疗服务情况 一、诊疗人次 2016年4月份,全国医疗卫生机构诊疗人次6.6亿人次,同比提高2.8%,环比降低3.7%。其中:医院2.7亿人次,同比提高6.3%,环比降低5.5%;基

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人次为3.6亿人次,同比降低0.2%,环比降低2.3%;其他机构0.2 亿人次。 医院中:公立医院2.4亿人次,同比提高4.7%,环比降低5.7%;民营医院0.3亿人次,同比提高19.5%,环比降低4.4%。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0.6亿人次,同比提高0.2%,环比降低7.9%;乡镇卫生院0.9亿人次,同比提高4.4%,环比降低4.5%。

合理配置城乡医疗卫生资源

合理配置城乡医疗卫生资源 ○杨慧钰史敏 “看病难、看病贵”是近年来群众高度关注的热点问题,究其原因,城乡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是一个重要的因素。长期以来,受体制和政府投入等因素的制约,城乡卫生事业发展不够均衡,乡镇卫生院、村医务室医疗设备陈旧或不足,专业人才匮乏,业务技术水平较低,农民基本医疗服务得不到满足,而县级以上医院医疗资源相对集中,城乡卫生资源不能合理流动。因此,合理配置城乡医疗服务资源,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建立新型城乡卫生服务体系,可以把农民群众的大部分健康问题经济、有效地解决在乡、镇、村,对于保障人民群众基本医疗和预防保健服务的供给,建立新型医患关系,提高农民群众的健康水平,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是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切入点。 为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服务效益的最大化,逐步缩小城乡居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差距,加速城乡医疗一体化进程,特提出以下建议。 一、政府主导,统筹城乡卫生网络建设 近年来的实践表明,在农村推行社区卫生服务,是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的发展方向。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利用法律、经济、行政手段对现有医疗资源进行整合,改进医疗服务机构的管理体制、组织体制。完善村镇区三级卫生网络,实现“机构、设备、人才、服务、管理”五配套,加强对医疗服务设施投资和建设的区域规划。根据村医务室、乡镇卫生院

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的客观情况,坚持重心下移、政策倾斜,不断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力度,改造就医环境,添置先进的医疗设备,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尽早构建集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指导和基本医疗“六位一体”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 二、统一规划建设,转变服务职能 按照城乡一体化的要求,统一规划建设,改乡镇卫生院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为社区卫生服务站,实现乡镇、村两级卫生院功能转变和服务前移。按照医疗机构设置要求,配置标准工作用房和设备,根据卫生资源供给与群众需求的发展规律,以农村1500-2000人、15分钟社区卫生服务圈为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服务规模和服务半径,实现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全覆盖,并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实行统一标识,对进药渠道、医疗处方、使用发票、人事培训和医政管理实行统一管理。在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实践中,要根据社区卫生服务的功能定位和农民群众的实际需求,逐渐转变职能,从单纯医疗服务为主的模式向预防保健公共卫生服务模式转变,为辖区内群众巡诊随访和健康教育,使农民群众中的常见病、多发病能够得到比较及时的预防和诊治。 三、统筹城乡公共卫生管理 新医改方案明确提出,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为此,我市应在建立健全专业公共卫生服务网络的同时,逐步完善以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为基础的医疗服务体系公共卫生服务功能,建立分工明确、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协调互动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促进城乡居民逐步享有

资源配置计划

第十三章施工资源配备计划 一、拟投入的主要物质计划 1、主要材料供应计划及供应方案 本工程使用的所有材料,须经质量监督站备案、业主及监理认可的生产厂家中进行择优采购,杜绝使用来路不明的原材料。材料部提前定购各种施工原材料、成品(半成品)、构配件,保证材料供应及时、充足。 工程主要材料根据总体施工进度计划编制一次性备料计划及施工材料使用计划,并根据实际工程进展及时调整,确保工程顺利进行。 每月按材料的购置计划备齐资金,以确保物资供应。特殊材料项目部将提前一个月购买存放于工地,以满足工地施工需要。 材料进场实行检验制度:原材料取样送检,构配件进行外观检查并查验出场合格证,未经检验或经检验不合格的材料,一律不得在工程中使用。项目总工和质量员、材料员对此负责。 2、施工供供电计划 本工程用电包括施工、生活用电,进场后,与供电部门联系,报装两台变压器,供施工和生活使用。施工用电缆全部采用架空或埋地架设。其它地段施工用电配备流动式发电机供电,以备停电时使用及部分流动性施工时临时电源。 3、资金使用计划 3.1 验工计价

在每月底 25 日,将工程完成数量进行盘点,对工程质量进行总结,及时上报监理工程师。 3.2 资金运用 为保证资金的正常周转,做到专款专用。在每月月底根据工程的进展情况,及时指定资金需求计划,合理调配资金。在资金运用方面遵守的原则是,首先满足工程关键工序的资金使用,其次根据生产计划,找出对下道工序起到制约作用的项目,进行合理调配,使整个施工过程中,资金都能够得到有效利用。 3.3 资金使用计划及保证措施 1)充分有效地运用每月工程款,按资金需求计划进行调拨。 2)灵活进行资金调配和平衡,保证人、机、料管理费的正常支出和生产的正常运行,绝不能因资金的短缺而影响生产。 3)每月按时进行验工计量,保证每月工程款按期到帐。 4)加强生产管理和资金管理,充分有效地运用资金,保证资金有效利用率达 100%。 5)在临近节日期间,提前做好资金的储备工作。节日期间的材料购买计划、劳动力工资需求等引起的资金准备要在节前半个月做好计划,准备足够的现金,以便在节日前购置储备材料和足额支付民工费及节日期间的劳动力工资发放。 为确保工程顺利进行,我们将投入充足的、性能良好的机械设备进入工地施工。为保证施工过程中不因设备故障而停工,我们组织施工设备进场时充分考虑了备用的数量,施工机械的配置以满

医疗卫生服务资源有效形式

医疗卫生服务资源有效形式 作者:李海威单位:广东省计算中心 1建设的背景及意义 由于存在城乡和区域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不平衡,资源配置不合理,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医疗供需不平衡等情况,从医疗卫生信息化角度看,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是实现各级医疗机构间、城市与县乡、城市与农村间的区域协同医疗和信息共享。但由于各医疗机构信息系统各异,底层数据结构和网络规划状况也不同,导致医院内部和医院间出现很多信息孤岛,增加了区域协同医疗的难度。探索整合公共卫生服务资源的有效形式,逐步建立统一高效、资源整合、互联互通、信息共享、透明公开、使用便捷、实时监管的医药卫生信息系统显得尤为必要。基于信息共享与协同的卫生信息化建设工作,实现社区不同区域卫生信息在医院、社区之间的共享以及基于协同的开展实施,让我们对协同医疗信息化建设的共享模式逐渐的清晰化。 2平台技术架构 卫生信息共享与协同平台是为卫生信息化提供一个医疗信息数据为核心的开发和运行平台,可以使用此平台快速的定制、开发和部署卫生信息平台项目,来满足日益增加的电子医疗信息共享与管理需求。其包括以下方面:基于卫生信息共享与协同平台主要包括数据中心数据层、业务服务层、数据交换层,硬件网络基础设施层四个层次,还包括贯穿四个层次的标准规范体系和安全保障体系两大体系。数据中心层主要是实现基于卫生信息共享与协同平台的数据存储,需要解决

数据存储的结构、模型、内容、数据库管理软件的选型等。数据交换层和业务服务层主要实现基于卫生信息平台的数据采集、交换与共享,数据交换层是直接与外部系统进行沟通的技术层,业务服务层是基于数据交换层根据数据结构设计各种业务服务组件来完成平台数据的采集,存储与共享。硬件网络层是指支撑平台的硬件设备和网络平台。标准规范体系是平台中必须遵循和管理的数据标准,是平台运行和应用的数据基础。安全保障体系是从物理安全到应用安全保障整个平台的正常运营。 3平台详细解决方案 3.1卫生信息数据中心 数据中心要对医疗卫生数据的交换与共享进行统一的规划,建立交换与共享数据标准和相应的标准维护和标准实施机制,指导使用和遵循标准,确保标准能够满足和适应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其中电子健康档案基础资源库的建设是卫生信息数据中心的重点。电子健康档案系统由统一集中开发,统一部署。新建系统时应充分考虑与多级卫生信息平台的衔接,遵循相关数据规范与标准,不断补充、完善电子健康档案的信息。健康档案是居民健康管理过程的规范、科学记录。是以居民个人健康为核心,贯穿整个生命过程,涵盖各种健康相关因素、实现多渠道信息动态收集,满足居民自我保健和健康管理的信息资源,各级授权用户在遵循相关隐私保护法律法规的情况下均可访问。它用于全面、有效、多视角地描述健康档案的组成结构以及复杂信息间的内在联系。

公共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的公平性研究_研究生开题报告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开题报告 题目:公共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的公平性研究 学院: 专业: 学号:

姓名:

导师: 日期: 研究生处制

健康是人的可行能力和人类福祉的最基本组成部分之一,具有重要的生命伦理价值。众多研究表明,一个国家的居民的健康水平与其可获得的公共医疗资源密切相关。然而,我国公共医疗资源配置长期受历史、自然、政策、制度和社会结构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其不公平问题日益突出。而如何公平配置公共医疗资源成为了医疗体制改革的关键问题之一。最大限度地对公共医疗资源进行公平配置,推进医疗卫生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提升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水平,已成为当前政府、学界和社会公众所关注的热点。而上海作为是我国大都市,也是医疗资源比较完善的城市之一,因此,以上海为例,研究公共医疗资源配置的公平性,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 本文通过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相结合探讨公共医疗资源配置公平性的内涵及其影响因素。运用定性结合 同时, 定量方法,对上海市医疗资源配置现状进行了分析和评估。重点分析城乡之间、城市化进程中的老城区和新城 区之间、城市不同身份的居民之间、各地区之间在公共医疗的人力资源,财力资源,物力资源等方面配置的公共性行,并结合基尼系数、洛仑兹曲线、泰尔指数等定量方法对公共医疗资源配置的公平性进行评估。并探究影响公共医疗资源配置不公平性的深层次原因,提出建立公共医疗资源配置的公平性机制及其相关的配套政策和措施。从而达到提高卫生资源配置公平性,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提供适宜的预防、医疗、保健、康复等服务,推进全市医药卫生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实现本论文的学术成果和应用价值。 关键词:公共服务,医疗资源,资源配置,公平性

影响资源合理配置的因素

1、影响资源合理配置得因素:①资源配置方式②财产关系③决策结构④信息结构⑤竞争与 垄断 2、市场配置方式得局限:第一,市场配置难以解决长期得经济发展战略问题,难以自行纠正宏观经济发展趋向;第二,对宏观经济总量与结构得调节显得难以尽如人意,总量平衡与结构平衡得市场调节过程较长;第三,市场配置不能解决经济得外部效应问题、垄断问题、公共物品得有效供给问题与信息不对称问题。 3、市场经济与经济中得四在基本问题:生产什么与生产多少?怎样生产及何时生产?为谁生 产或如何分配?由谁决策?集中决策还就是分散决策? 4、市场经济得特征?一、产权得确定性二、市场参与主体得平等性、三、经济活动得竞争 性、四、经济行为得法律性,五、市场体系得开放性、 5、现代市场经济及其一般特征:从时间上讲,它产生于20世纪初,至20世纪中叶全面成熟。 特征包括:①、政府开始作为市场主体之一参与市场借助宏观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间接干预经济、②、财产权更加社会化,现代公司制度公私合营调度发达得信用制度渗透到经济得每个角落;③完备得经济法规与社会保障体系成为经济稳定运行得重要条件、④、健全得生产要素市场体系成为资源流动与配置得载体、 6、竞争规律:竞争得主要功能:(1)使市场机制功能得以发挥,有利于市场信号得形成与传 递;(2)使市场信号能及时、迅速传递到利益主体,并促使其做出反应,有利于形成经济运行秩序,特别就是理顺价格关系;(3)增强企业活力,激发仆人进取心。 7、产权得本质及特征:产权就是财产权得简称,就是法定主体对财产得所有权,占有权,收益权与处置权得总称。不排她,可共享。其特征:(1)产权就是所有制关系得法律形态(2)排她性产权得契约性质(3)产权就是一组权利,就是多种权利得总与(4)产权得统一性与不完全性 8、产权制度得内容:(1)产权安排(2)产权结构安排(3)产权保护 9、产权制度得功能:(1)产权具有财产约束功能,激励功能,有效配置资源功能,形成稳定预期功能,规范交易行为与交易界区得功能,它能有效得界定与规范财产关系与人们得经济行为、(2)产权制度就是自古以来所有国家最重要得法律之一,其重要功能就就是“定分止争”,国家确保了财产“名分”才能形成明确预期,激励努力创造,防止不确定性,制止混乱纷争,维系社会稳定,杜绝搭便车与公地悲剧、(3)富人与穷人有财产都要受到法律得保护。贫苦大众有茅屋“风能进,雨能进,但国王不能进”,穷人不值钱得雨伞也神圣不可侵犯得,需要受到法律得呵护;公民财产不能以”少数服从多数”得名义被瓜分,抢夺,产权制度要保护多数人得财产,即使我们认为少数人得让步会导致大多数人总效用与福利得啬,也不能随意无条件地剥夺少数人得产权,谈判,让步,妥协,补偿就是法律协调产权纠纷得基本步骤与手段。不尊重产权会造成财产得不确定性,而这对于经济长期得发展动力来说将就是毁灭性得,”有恒产者有恒心”,产权保护应该就是无条件得。 10、对计划经济得弊端:《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得决定》做了明确得概括,就就是政企职责不分,条块分割,国家对企业统得过多过死,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与市场得作用,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这就造成了企业缺乏应有得自主权,企业吃国家“大锅饭”、职工吃企业“大锅饭”同,严重抑制了企业与广大职工群众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正就是由于计划经济就是在衽计划经济所必需得经济条件不具备得情况下实行得,这种经济体制不可能使得社会主义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所以,对这种计划经济体制,邓小平深刻地指出,不改革就没有出路。 11、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得内部条件内部条件:每一种经济体制作为一种社会资源得配置方式,必然有着其自身特殊得经济运行机制,这些特殊得运行机制就是该经济体制内部特有得经济条件决定得。其内部特有得经济条件就就是(1)社会化大生产(2)社会占有了全部生产资料(3)商品货币关系消失。其具备得内部条件(1)具有独立经营,利益不同,在各经

进一步优化卫生人才资源配置的实施方案(最新)

进一步优化卫生人才资源配置的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加强全区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优化资源配置,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根据《X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的通知》(X政发〔X〕26号)、《X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X政发〔X〕17号)、《X省乡镇卫生院机构编制标准(暂行)》(X编发〔X〕81号)、《X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进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X政办发〔X〕87号)等精神,结合我区实际,现就进一步优化卫生人才资源配置制定以下方案: 一、完善医疗卫生人才管理体制 (一)规范医疗卫生单位编制管理。按照“总量控制、合编共用、动态管理”原则,医疗卫生单位人员编制实行“基本编制+备案编制”总量管理。区编办负责在全区编制总量范围内核定医疗卫生单位编制总量、基本编制和备案编制数量。在医疗卫生单位编制范围内,区卫计局统筹安排各医疗卫生单位编制和岗位设置,报区编办审核备案,实行人员编制动态管理机制。区编办优先安排医疗卫生单位编制,重点解决医疗机构人员编制短缺问题,严禁以任何理由、任何形式占用或变相占用医疗卫生单位人员编制。 1、区级公立医院编制。依据《X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X政发〔X〕17号)和X省编办、省人

社厅、省卫计委《关于深化县级公立医院编制人事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X编办发〔X〕13号)中“按照县域户籍人口每千人3.0张病床、床位和人员编制1∶1.5的比例,核定县级公立医院人员编制总量,明确县级综合医院、中医医院、妇幼保健院的床位和人员编制比例。”核定三所区级公立医院人员编制为(178×3×1.5)801人。 2、镇卫生院(分院)编制。依据省编办《X省乡镇卫生院机构编制标准(暂行)》(X编发〔X〕81号)中“乡镇卫生院人员编制以县(区)为单位,实行总量控制、统筹使用、动态管理、自然平衡的管理办法。原则上按照各县(区)乡镇户籍人口总数的1.2‰核定全县(区)卫生院人员编制总数。”核定全区14所镇卫生院(分院)人员编制为(178×1.2)213人。 3、区卫生监督所编制。依据原卫生部《关于切实落实监管职责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与卫生监督工作的意见》(卫监督发〔X〕103号)中“按照‘权责一致、编随责增、人事相宜、保障履职’的原则,综合考虑辖区人口、工作量、服务范围和经济水平等因素,参照辖区每万名常住人口配备1-1.5名卫生监督员的标准,测算所需卫生监督执法人员编制。”核定区卫生监督所人员编制至少为18名。 4、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编制。依据《X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省财政厅、省卫计委印发关于的通知》中“全省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员编制总量,原则上按全省常住人口万分之1.75的比例控制。县(区、市)

资源配备计划58305

第七章资源配备计划 第一节机械设备配备计划 1 调配计划 机械设备供应计划是机械管理的重要环节,合理的供应计划是保证施工生产顺利进行的保障。其相应的设备、规格、数量便显得非常关键,为确保本工程按施工工期顺利完成,必须配备足够的施工机械设备。 2 保证机械设备供应措施 (1)编制合理的机械设备供应计划,在时间、数量、性能方面满足施工生产的需要。合理安排各种机械设备在各施工队(组)间和各施工阶段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合理搭配,以提高机械设备的使用及工作效率。提高设备的经济效益。 (2)根据供应计划作好供应准备工作,编制机械设备运输、进场方案,保证按时、安全地组织进场。 (3)加强机械设备的维修和保养,提高机械设备的完好率,使计划供应数量满足施工要求。 (4)合理组织施工,保证施工生产的连续性,提高机械设备的利用率。 3 机械保养制度 (1)建立现场机械管理制度,安排专职机械操作手和管理人员。 (2)建立各种机械的安全操作规程,管理人员向机械操作手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3)发现故障由专职维修人员修理,机械操作手要定期保养和保护机械。每天班前检查机械状况并做好记录。 (4)严格安全操作规程持证上岗,严禁非机械手操作机械作业。 4 技术先进性与机械设备适用性及设备维护制度 工程质量的好坏、进度的保证很大程度与施工机械的先进性有关。对于本工程的施工,我公司将结合实际情况和各工种、工序的需要,合理地配备先进的机械设备及挑选专业水平较高的技术操作人员,最大限度地体现技术的先进性和机械设备的适用性,充分满足施工工艺的需要,从而来保证工程质量和装饰效果。 我公司在本装饰工程的施工中,配备机械设备时,将遵循以下原则: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