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荆轲刺秦王练习带答案完成版

荆轲刺秦王练习带答案完成版

荆轲刺秦王练习带答案完成版
荆轲刺秦王练习带答案完成版

《荆轲刺秦王》

1. 给下列句中加点字注音。

(1)人不敢与忤.视()(2)而右手揕.其胸()

(3)此臣日夜切齿拊.心()(4)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5)使工以药淬.之()

2. 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

B. 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C. 秦王还柱而走。

D. 卒起不意,尽夫其度。

3. 对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秦王还柱而.走②图穷而.匕首见

③(秦王)乃以.手共搏之④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

A. 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B. 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C. 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 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4. 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活用类型并解释。

(1)函.封之()(2)太子迟.之()(3)群臣怪.之()

5. 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义。

(1)攻城略.地()(2)略.无慕艳意()

(3)燕赵之君,始有远略.()(4)今操芟荑大难,略.已平

矣()

6. 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义。

(1)秦王坐章台见.相如()(2)君既若见.录()

(3)乃遂私见.樊於期()(4)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7. 写出下列加点词的古义和今义。

(1)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

古:今:

(2)则秦未可亲也

古:今:

(3)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古:今:

(4)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

古:今:

8. 从下列每组中分别找出两个词义相同的加点词。

(1)A. 进兵北略地 B. 略无慕艳意 C. 今操芟荑大难,略已平矣 D. 攻城略地 E. 燕赵之君,始有远略答:()与()

(2)A.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B. 莫我肯顾 C. 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 D. 顾计不知所出耳 E. 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答:()与()

9. 翻译下列句子。

(1)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

译文:

(2)乃今得闻教!

译文:

(3)乃为装遣荆轲。

译文:

(4)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

译文:

(5)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

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

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刎。

10.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今行而无信.信:相信。

B. 顾.计不知所出耳顾:不过,只是。表示轻微的转折。

C. 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喜欢,高兴。

D. 进兵北略.地略:掠夺、夺取。

11. 从后两段文字内容看,对荆轲形象评价有误的一项是()

A. 擅长辞令,一席话以诚感人,终使樊将军甘心自刎献首。

B. 果断坚决,见太子丹“不忍”,便“私见樊於期”以促成其事。

C. 工于心计,正确判断行刺秦王的关键在于取信秦王。

D. 心狠手辣,为取“信物”诱使樊将军自刎。

12. 翻译下面的句子。

(1)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译文:

(2)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

译文:

阅读下面几段文字,回答问题。

(一)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13.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愿大王少假借之

(2)自引而起,绝袖

(3)秦王还柱而走

(4)而卒惶急无以击轲

14. 找出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本字。

(1)秦武阳奉地图

函通

(2)发图,图穷而匕首

见通

(3)秦王还柱而

走通

(4)卒起不意,尽失其

度通

(5)秦武阳色变振

恐通

15. 解释加点虚词的意义并指出其用法。

(1)秦武阳奉地图函,以次进

(2)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

(3)因左手把秦王之袖

(4)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二)

赵威后问齐使

齐王使①使②者问赵威后。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收成)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使者不说,曰:“臣奉使③使④威后,今不

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问,舍本而问末者耶?”

乃进而问之曰:“齐有处士(有才能而隐居不出来做官的人)曰钟离子,无恙耶?是其为人也,有粮者亦食,无粮者亦食;有衣者亦衣,无衣者亦衣。是助王养其民也,何以至今不业(用做动词,成就功业)也?叶阳子无恙乎?是其为人,哀鳏(年老无妻的人)寡,恤孤独,振困穷,补不足。是助王息(繁殖)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业也?北宫之女婴儿子无恙耶?彻(取下)其环(做耳饰的玉),至老不嫁,以养父母。是皆率民而出于孝情者也,胡为至今不朝(上朝。古代妇女有封号的才能上朝,所以这里的“不朝”是指未加封号)也?此二士弗业,一女不朝,何以王齐国、子万民乎?於陵子仲(子仲,齐国的隐士)尚存乎?是其为人也,上不臣于王(不向王称臣,就是不做官),下不治其家,中不索(求)交诸侯。此率民而出于无用者,何为至今不杀乎?”

(《战国策·齐策四》)16. 对下面两句中四个加点的“使”字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1)齐王使①使②者问赵威后

(2)臣奉使③使④威后

A. 使①与使③相同,使②与使④相同

B. 使①与使③不同,使②与使④相同

C. 使①与使③不同,使②与使④不同

D. 使①与使③相同,使②与使④不同

17.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以”字和例句中加点的“以”字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愿令得补黑衣之数,以卫王宫。

A. 苟无民,何以有君?

B. 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C. 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

D. 至老不嫁,以养父母。

18. 对“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 难道把卑贱的放在前面,而把尊贵的放在后面吗?

B. 难道把卑贱的百姓放在前面,而把我们国君放在后面吗?

C. 难道是先轻视我们国王而后再尊重他吗?

D. 难道是把你们国君放在前面而后再尊重我们国君吗?

19. 对“北宫之女婴儿子无恙耶”翻译正确的一句是()

A. 北宫的女婴和儿子平安无事吧?

B. 北宫的女儿婴儿子平安无事吧?

C. 北宫的女儿婴儿子没有生病吧?

D. 北宫的女婴和儿子没有生病吧?

20. 下列对本文内容分析得正确的是()(多项选择)

A. 本文反映了赵威后看重农业(收成)和人民生活而轻视齐王的态度。

B. 本文反映了赵威后把农业(收成)和人民生活看得比国君还重要的民本思想。

C. 本文表达了赵威后认为要治理好国家,就必须任用贤能、提倡孝道的治国主张。

D. 赵威后认为齐国之所以没有治理好,是因为齐王不重视农业(收成)和人民生活,不能举贤任能,不在齐国提倡孝道。

E. 赵威后认为,只有收成好了,人民生活才能安定;人民生活安定了,国王的统治才能巩固;贤能的隐士被任用了,老百姓都孝顺父母,国家才能治理好。

【参考答案】

1.(1)wǔ(2)zhèn (3)fǔ(4)chéng (5)cuì

2. B

3. C

4.(1)函:名词作状语,用匣子(2)迟: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迟

(3)怪: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怪

5.(1)夺占(2)丝毫(3)谋划(4)大致

6.(1)接见(2)我(3)会见(4)被

7.(1)眼泪;鼻涕(2)亲近;父母,亲人

(3)处境困难;生活贫穷,经济困难

(4)袒露一只臂膀;袒护双方中的一方。

8.(1)A;D(攻占,夺取)(2)B;C(顾及)

9.(1)樊将军因为走投无路来投奔我,我不忍心因为自己的事情而伤害了长者的心意。

(2)而今才听到(您的)指教!

(3)于是整理行装,派遣荆轲(上路)。

(4)现在(是)拿着一把匕首进入凶险难测的强暴的秦国,我之所以停留,是因为等待我的外地客人(和他)一同去。

(5)愿意全国上下做秦国的臣民,(燕王)排在诸侯的行列,供应、赋税和郡县一样,只要能奉守祖先的宗庙。

10.A 11.D

12.(1)就是太子不说,我也要来拜见您了。(只是)现在空着手没有什么凭信,那就无法接近秦王。

(2)这样,将军的仇就报了,燕国被欺侮的耻辱也就除掉了。

13. (1)稍微(2)断(3)跑(4)没有用来……的办法

14. (1)“奉”通“捧”(2)“见”通“现”(3)“还”通“环”(4)“卒”通“猝”(5)“振”通“震”

15. (1)以:按照,做介词

(2)之:他,做代词;于:在,做介词

(3)因:于是,做连词;之:的,做助词

(4)其:他们的,做代词

16. B 析:考查一词多义。使做名词时,当“使者”“使命”讲。使做动词时,当“让”“派”“出使”讲。“使”②与“者”字构成“者”字短语,是“出使”的意思。“使”③与“奉”连用,是“使命”的意思。

17. D 析:考查词多义,多词一义,例句中的“以”与D句中的“以”都用在目的复句中,当“来”讲。

18. A 析:翻译时注意语境。“贱”译成卑贱的,次要的。是形容词做名词用。

19. B 析:考查文言文的断句和翻译。注意此句中“婴儿子”即“北宫之女”。

20. B、C、E 析:考查筛选信息,把握文章要点。

第一段写赵威后先问齐国的收成和百姓情况,然后才问齐王是否健康,表现了她重视农业生产,重视人民生活的思想,认为这是国君治国的基础。

第二段,通过赵威后问两个隐居的贤士是否任用,一个孝女是否“入朝”表达了她主张任用贤人,提倡孝道的治国思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