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3届中考化学总复习专题教案8

2013届中考化学总复习专题教案8

2013届中考化学总复习专题教案8
2013届中考化学总复习专题教案8

中考化学总复习教学案

知识·巧学·升华

一、化学式 1.概念

用元素符号和数字的组合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叫做化学式。任何纯净物都有固定的组成,一种物质只能有一个化学式。

如: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的五氧化二磷,它是由磷(P )元素与氧(O )元素组成的,每个五氧化二磷分子中有2个磷原子,5个氧原子,所以五氧化二磷的化学式为P 2O 5。

2.化学式表示的意义(以H 2O 为例)

?

?

?成的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表示物质的元素组成:表示一种物质:水

宏观1)( ?

?

?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每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表示物质的分子构成:表示物质的一个分子

微观)2( ??

?的质量=1:8质量比:氢的质量:氧表示组成物质各元素的

=2:1之比:氢原子:氧原子中的各元素的原子个数

一个分子表示物质进行量的计算)()3( 3.化学式的书写与读法

各物质的化学式是通过实验测定它的组成而得到的,一种物质只能用一个化学式表示。

一般说来,有的单质是由原子构成的,例如金属、稀有气体、金刚石等。凡是由原子构成的单质,它们的化学式直接用元素符号去表示。有的单质由分子构成,如氢气、氮气、氧气、氯气,它们的每一个分子中都含有2个原子称为双原子分子,写化学式时,先写出元素符号,在元素符号的右下角加上数字,例如氢气:H 2。

(1)化学式的书写:

(2)化学式的读法

①固态单质直接读名称:如Cu 读作铜;气态单质在名称后加“气”,如H 2读作氢气。②化合物一般从右向左读“某化某”,例如:ZnS 读作硫化锌。有时还要读出化学式中各元

素的个数,如Fe3O4读作四氧化三铁。

深化升华

以水为代表,来体现化学式(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的化学式)的意义,宏观上水的化学式可以表示水这种物质,还可表示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从微观上它可以表示一个水分子,还体现出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4.化学符号周围各数字的意义

3.化合价的一些规律

(1)在化合物里,氧通常显-2价(因为氧原子最外层有6个电子,易得到2个电子)。氢通常显+1价(因为氢原子外层只有1个电子,易失去或使一对电子对偏离)。金属元素通常显正价(因为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较少,易失去电子)。非金属元素通常显负价(因为

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较多,易得到电子或使电子对偏向)。但在非金属氧化物里,氧显负价,另一种非金属元素显正价(因为氧原子得电子能力很强)。

(2)在化合物里,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3)在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零。

(4)有些元素的化合价是可变的。例如,在FeCl2、FeCl3中铁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2、+3,在H2S、SO2中,硫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2、+4。可变的原因是这些元素的原子在不同

方法点拨

根据化合价书写化学式的一般思路:由物质名称→排列元素符号(先读后写)→标出化合价→确定原子(或原子团)的个数比(一般是最简整数比)→写出化学式→检验。绝不能根据化合价随意乱造事实上不存在的物质的化学式。

5.牢记常见元素的化合价

价为x,则根据化合价法则,+1+x+(-2)×4=0,x=+7,所以KMnO4中锰的化合价为+7。

9.化合价的应用

(1)检验化学式正误(代数和是否为0)。

(2)依据化合价书写化学式。

要点提示

①只有确切知道某物质存在才能根据化合价书写化学式,而绝不能根据化合价,随意乱

写事实上不存在的物质的化学式。②一般把正价元素写在前面,负价元素写在后面,但也有不能这样写的,如NH3,N为-3价,H为+1价。③如果需标明原子团的个数时,应把原子团加上括号,再把数字写在右下角。

三、化学式的有关计算

1.相对分子质量概念

化学式中各原子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

要点提示

解题格式要规范,“100%”不能丢掉,原子个数要统计准确。

在计算质量分数时,一定把所求元素的原子个数找清楚,不要漏掉,如例题中每个硝酸铵分子中含有2个氮原子。因此计算氮的质量分数时一定要注意用氮的相对原子质量乘以2,有时在进行此类题的计算时,通常求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

一定量的某物质中所含某元素的质量=该物质的质量×该元素在化合物中的质量分数。

问题·思路·探究

问题1化学符号表示的意义

思路:对于化学符号所表示的意义或者是用化学符号表示一些微粒,是经常考到的,就给予足够的重视,这也对后面有关化学式的正确计算提供了保证。

探究:初中化学中主要接触到三种化学用语:(1)元素符号;(2)化学式;(3)化学方程式。对于化学用语,主要从两个方面掌握,一是化学用语的正确书写,二是化学用语表示的含义。元素符号可以表示:(1)一个原子;(2)一种元素;(3)有些元素符号还可以表示由这种元素组成的单质。书写元素符号时要注意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

问题2某铜的氧化物,经测定得知该氧化物的组成中铜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8∶1。据此你能确定该铜的氧化物的化学式吗?

思路:由化学式可求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比,那么由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比也可推求化学式,解题的关键是如何确定组成元素的原子个数比。

探究: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比可由化学式求出,就是把各元素的相对原子乘以各元素的原子个数所得的积的比值(最简化)。本题已给出该铜的氧化物中铜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8∶1,关键是如何确定氧化物中两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可先设出该氧化物的化学式为:Cu x O y ,再按求元素的质量比列式,求出x 和y 的比值。

设该铜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Cu x O y 64x ∶16y =8∶1 x ∶y =2∶1 可知该铜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Cu 2O 典题·热题·新题

例1 判断下列化学符号中数字“2”的意义,将其序号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①Ca 2+

②NO 2 ③2NO ④gO M 2

+ ⑤2-34PO

(1)表示分子个数的是 。 (2)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的是 。 (3)表示元素化合价的是 。

(4)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个数的是 。

思路解析:Ca 2+

中的“2”表示一个钙离子带两个单位正电荷;NO 2中的“2”表示一个NO 2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2NO 中的“2”表示分子个数;gO M 2

+中的“2”表示MgO 中Mg

的化合价为+2;2-3

PO中的“2”表示离子的个数。

4

答案:(1)③(2)①(3)④(4)②

深化升华

明确化学符号周围各数字的含义。化学符号前的数字表示微粒的个数;右下角表示每个微粒中所含该原子的数目;右上角表示离子所带的电荷数;正上方表示这种元素在化合物里表现出来的化合价。

例2下列关于化合价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在Na2O中,钠原子显+1价,氧原子显-2价

B.在O2中,氧元素显-2价

C.非金属元素在化合物中总显负价

D.一种元素在同一种化合物中,可能有几种化合价

思路解析:化合价是元素在化合物中表现出来的,所以A选项是错误的,应该说钠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单质的化合价为零,所以B选项也是错的;在非金属元素与氧元素化合的时候,非金属元素显正价,氧元素显负价,所以C选项是错的;对于D选项可用举例说明,如在NH4NO3中,氮元素有-3价和+5价。

答案:AD

深化升华

解决此类问题,首先要熟记常见元素的化合价,然后根据物质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零来求其他元素的化合价。

例3金属元素和人体健康有很大关系。钾元素可以调节体液平衡,维持肌肉和神经的功能及代谢。如果人体缺钾会出现肌肉不发达、心律不齐等症状。市场上出售的一种叫做果味钾的补钾药,其主要成分是枸橼酸钾(C6H7K3O8)。下列对枸橼酸钾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物质的一个分子中含25个原子

B.该物质中碳、氢、钾、氧元素之间的质量比是6∶7∶3∶8

C.该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

D.该物质是由碳、氢、钾、氧四种元素组成的

思路解析:从该物质的化学式可得出下列信息:①组成元素的种类。②各元素的原子个数比,进一步可确定。③一个分子中的原子数目。④各元素的质量比。A项中,一个分子所

含原子数为:(6+7+3+8)=24,不正确。B项中,C、H、K、O元素的质量比为12×6∶7∶39×3∶16×8,B项也不正确。

答案:D

深化升华

C60是一种仅含碳元素的纯净物,所以它是单质,不是化合物。从C60的化学式上看,它的一个分子是由60个碳原子构成的,所以相对分子质量是12×60=720。

全国2020年中考化学总复习专题 练习汇编全集

专题一坐标图像题 识图、读图及用图表示化学变化规律的能力是近几年中考化学考查的主要能力之一,对这种能力的考查通常借助坐标图像题来完成。解决此类问题必须注意以下两点:一是明确题目所描述的化学情景;二是看懂图像所描述的化学意义。首先要搞清横、纵坐标表示的意义,然后分析相关变化过程,对图像涉及的量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最后再判断各量之间的变化关系与图像是否符合。重点要抓住关键的三点(起点、转折点、终点)、曲线的变化趋势及横、纵坐标的比例关系。 注:与溶解度曲线相关的坐标图像题分析详见P45。 类型一与溶液有关的变化图像 1.物质溶解时溶液中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图像

来判断起始溶液的酸碱性,然后根据曲线的走势和pH的变化确定加入溶液的酸碱性。 类型三金属和酸、盐反应的相关变化图像 1.金属与酸反应生成氢气质量的变化图像 56 类型四化学反应过程中的变化图像 1.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变化图像

反应。如: ①向NaOH 和Na 2CO 3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稀HCl 时,HCl 先和NaOH 发生中和反应,等 NaOH 被反应完后,HCl 才能和Na 2CO 3反应放出CO 2气体,生成气体的坐标图像如图D 所示。 ②向稀盐酸和FeCl 3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时,NaOH 先和稀盐酸发生中和反 应,当稀盐酸完全反应后,NaOH 才能与FeCl 3溶液反应生成沉淀,生成沉淀的坐标图像如 图D 所示。同理,若溶液中有酸时,酸完全反应后,才会出现CaCO 3、BaCO 3、Cu(OH)2等沉 淀。 ③向一定量的NaOH 和Ba(NO 3)2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时,稀硫酸能和氢氧化钠 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硫酸钠能和硝酸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硫酸钡不溶于稀硝酸,因 此能马上产生沉淀,当硝酸钡完全反应后,沉淀质量不再增大,生成沉淀的坐标图像如图 C 所示。若反应物中分别含有Ba 2+和SO 2-4(或Ag +和Cl -),则反应物一开始混合即有沉淀产 生。 (2)若在同一个坐标系中表示某个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变化,则各种物质的质 量变化之比应符合化学反应方程式中各物质的质量比。 2.化学反应过程中的其他质量变化图像 (1)化学反应过程中,催化剂的质量及密闭反应体系中物质的总质量、不参与反应的物 质的质量、某种元素的总质量、原子总数等不发生变化,其变化图像如图A 所示。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探究分子性质与宏观现象的联系答案版

、中考回放 1.(2013?岳阳)交警在查“酒驾”时,先请司机打幵车窗,若闻到酒精气味;则 要求司机必须接受酒精含量的测试?交警能闻到酒精气味是因为酒精() A.分子间有间隙 B .分子很小 C .分子在不断运动 D .分子 可分 【答案】C; 【解析】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酒精分子不断运动向四周扩散,使交警旬到恃殊的酒精气味,与分子的旦它特性无关I故选⑺ 【考点】分子的特性、分子在不断运动。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分子性质解释生活中的某些现象,闻到某些物质的味道与分 子在不断运动有关。 2.(2014?杭州)液氧转化为氧气的过程中,发生的变化是() A.混合物变为纯净物 B .分子间的空隙增大C .化学性质发生变化D.分子 总数增加 【答案】B; 【考点】分子的特性、分子之间有间隙。 【点评】物质的三态变化,是分子间的间隙发生了变化。气态分子的间隙〉液态分

子的间隙〉固态分子的间隙。 3.(2014?黑龙江)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B.压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重新鼓起是因为分子体积增大 C.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说明分子可以再分 D.冰融化成水,说明分子种类发生改变 【答案】A; 【解析】A. “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闻到物质的味道,是因为物 质的分子不断运动向四周造成的;故A答案正确; B.压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重新鼓起是因为分子体积增大。分子的体积是 固定不变的,压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重新鼓起,是因为乒乓球内的气体受热之后运动速度 加快,分子间的间隙增大,乒乓球内的气压随之增大,使压瘪的乒乓球重新鼓起;故B答案 错误; c.分离菠态空汽舊懐气说明分子可以再分.空气是由氮汽、牽气、二氧化碳、稱有气体和其他 成分组成的,分离液态空气是利用氮气和髦气的沸点不同,把氧气分离出来,也就是诜把氧气 分子肺选出来.这牛过程没步圧到分子分裂成原子的过程,故匚答嘉错误? D.冰融化成水,说明分子种类发生改变.冰和水是同一种物质的不同形态,和是由水并子构亦 冰融化咸水,从需{观的吊匿分析,是水分子之间的间隙变尢而不是分子种类发主此变-故D 答案错误.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中考总复习教案

九年级化学中考复习教案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第一部分必考知识点 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有什么区别?化学变化的实质是什么?(2)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有什么区别?(3)变化与性质有什么区别? 二、探究空气中CO 2含量及与CO 2 相关的问题:(1)怎样检验CO 2 ?(2) 怎样证明 吸入的空气中CO 2 含量比呼出的气体低?(3)如何证明蜡烛的组成中含有碳、氢元素? 三、药品的取用:(1)如何取用密度较大的块状固体药品?如何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如何取用液体药品?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取多少?(2)用细口瓶向试管中倾倒液体时应注意哪些问题?(3)量筒应该怎样正确读数?如果采用了俯视或仰视读数测量值与真实值的关系?如何准确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4)如何称取粉末状的药品或易潮解的固体?用天平如何称量未知质量固体或定质量固体?砝码和游码应按什么样的顺序使用?如果药品和砝码的位置颠倒,且使用了游码,能否知道药品的实际质量? 四、物质的加热:(1)如何正确地点燃或熄灭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桌面上燃烧,应如何处理?它的火焰哪一部分温度最高?怎样证明这一点?(2)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或固体时,分别应注意哪些问题?两者有何区别?(3)给药品加热时,发现试管炸裂,可能原因有哪些? 五、药品和仪器的处理:(1)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志是什么?如何放置?(2)实验后药品能否放回原瓶? 第二部分中考链接 1.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D) A.冰雪融化 B. 榨取果汁 C. 瓷碗破碎 D. 木柴燃 烧 2.下列物质性质的表述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氧气无色无味B.铝呈银白色C.蔗糖易溶于水D.碳酸易分解 3.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2014年中考总复习分类专题训练化学 专题 答案

专题一 《物质构成的奥秘》综合检测 1.B 2.A 3.C 4.D 5.A 6.B 7.D 8.C 9.B 10.C 11.CD 12.BD 13.AC 14.(1)①5H 2 ②1Cu ③ 2CO 32- ④ F +e 3(2)① A ② F ③ C ④ E 15.(1)原子 离子 (2)①10 ②阴离子 O 2—(3)氯化氢分子总是在不断地运动着 16.(1)0 +2(2)Zn HgO (3)还原性(4)分类、集中 17.(1)①D E ②最外层电子数少于4 ③阳 (2)S +O 2点燃SO 2 18.(1)6(2)7(3)8(4)非金属(5)NH 4HCO 3 19.(1)①22.99 ②5 ③NaCl (2)①过滤(或蒸馏或吸附或沉淀等合理答案)。②肥皂水 ③CO 2 ④洗脸水用来拖地板等合理答案。 20. (1) 17 核电荷数(或质子数)不同 (2) 氯(或Cl) A 21.(1)错误 正 (2)② H 2O 2 Cl - MgO 22. (1)60 (2)7:8 (3)53% 23. (1)127:39:48 (1分) (2)59.3%(127/214) (1分) (3)每500g 食盐中少加碘的质量为(40mg 一25mg)÷2=7.5mg (1分) 则每500g 食盐中少加碘酸钾的质量为7.5mg ÷59.3%=12.6mg (1分) 专题二 《物质的化学变化》综合检测 1.C 2.C 3.C 4.B 5.B 6.B 7.C 8.D 9.A 10.D 11.BD 12.BD 13.CD 14.(1)SO 2-4; Fe 2+; H 2SO 4 ; NH 3 ; Na 2CO 3 (2)4P+5O 2 点燃 2P 2O 5 (3)3CO+Fe 2O 3 高温 2Fe+3CO 2 (4)H 2SO 4+Ba(OH)2 BaSO 4 ↓+2H 2O 15.(1)B (2)2Al + Fe 2O 3 高温 2Fe+ Al 2O 3 化学 16. (1)5 溶解(2)32:202:36(16:101:18) S S+O 2 SO 2 (3)2SO 2+O 2 2SO 3 SO 3+H 2O =H 2SO 4(3)AB 17. (1)C (2)化合 (3)2H 2+O 2点燃2H 2O 18.(1)肥皂水(2)①FeCl 3+Al= Al Cl 3+Fe ②2HCl +Mg (OH)2 ==== MgCl 2 + 2H 2O 复分解反应 19.(1)Al(OH)3 + 3HCl AlCl 3 + 3H 2O (2) 灰白色粉末状、铵态氮肥 (3)C 60 + 60O 2 点燃 60CO 2 20.(1)②,①③(2)防止氧气进去与氢气混合引起爆炸(3)盐酸 (4)CaCO 3+2HCl==CaCl 2+H 2O+CO 2↑(或Fe 2O 3+6HCl==2FeCl 3+3H 2O ) 白色沉淀 21.(1)396 (2)84:11:4 (3)C 22. (1) 2.64 (2) 解:设10g 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 CaCO 3+2HCl==CaCl 2+H 2O+CO 2↑ 100 44 粉尘 点燃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

坐标曲线题 例 下列四个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的实验操作的是( ) A. 向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不断加入生石灰 B. 向等质量的锌、铁中滴加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 C. 向一定量的氧化铁中通入一氧化碳气体并持续高温 D. 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和氯化钡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稀硫酸 一、选择题 1.已知:2KClO 3=====MnO 2 △ 2KCl +3O 2↑,如图表示一定质量的KClO 3和MnO 2固体混合物受热过程中,某变量y 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纵坐标表示的是( ) A. 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 B. 生成O 2的质量 C. 固体中MnO 2的质量 D. 固体中钾元素的质量分数 第1题图 2.某校化学小组在利用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探究酸碱中和反应时,利用数字化传感器测得烧杯中溶液pH 的变化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中c 点所示溶液呈碱性 B. 图中a 点所示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Na 2SO 4和H 2SO 4 C. 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逐滴滴入到盛有硫酸的烧杯中 D. 由a 点到b 点的pH 变化过程证明酸和碱发生了中和反应

第2题图第 3题图 3.向甲物质中逐渐加入乙物质至过量。若x轴表示加入乙物质的质量,则下列选项与图不 相符合的是() 选项甲物质乙物质Y轴表示的含义 A 二氧化锰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的质量 B t℃的水硝酸钾t℃时硝酸钾的溶解度 C 氯化银稀硝酸氯化银的质量 D 饱和石灰水生石灰溶液的质量 4.下列能正确反映相关实验过程中量的变化关系的图像是() 第4题图 A. 图1表示一定压强下,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 B. 图1表示一定压强下,氢氧化钙在水中的溶解度 C. 图2表示一定温度下,向不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 D. 图2表示一定温度下,向水中加入硝酸钾 第5题图 5.向一定质量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Zn粉,溶液质量随反应时间变 化的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取a点溶液,滴加稀盐酸,无白色沉淀 B. 图标上b~c段质量增加的原因是Zn与Cu(NO3)2溶液反应

(完整)初中化学总复习教案内容

初中化学复习教案 教学目的、要求: 1.回顾复习初中化学的知识点,查漏补缺,梳理其知识脉络。巩固知识结构。 2.结合题目,综合运用。提升解题能力。 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掌握常见的物质,化学计算,中考题型的解题思路。 难点:知识点多而杂,需要构造知识结构,对比图,举一反三来帮助记忆。 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部分:初中化学复习与归纳 一.物质的微观构成 二.物质的化学变化 三.常见的物质 四.化学实验 一.物质的微观构成 1.物质是由粒子构成的----分子,原子,离子 (1)原子,分子,离子 分子 原子 定义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最小的微粒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性质 体积小、质量小;不断运动;有间隙 联系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区别 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 原子核 上 决定元素化学性质 最外层电子数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原子结构示意图 单质 化合物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不同种元素组 原 子 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 分子 构成 分化 离子 得或失电子 直接结合 物 质 聚集 结合

离子定义:原子得到或失去电子形成带有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二.物质的化学变化 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物质的质量总和。 (反应的前后,原子的数目、种类、质量都不变;元素的种类也不变) 四种化学反应基本类型: ①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 如:A + B = AB ②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物质的反应 如:AB = A + B ③置换反应: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起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如:A + BC = AC + B ④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如:AB + CD = AD + CB 氧化反应: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燃烧,爆炸,缓慢氧化都是氧化反应。 还原反应:含氧化合物里的氧被夺去的反应。如木炭还原氧化铜为铜。 三.常见的物质 (一)空气和氧气 1.氧气的化学性质:特有的性质:支持燃烧,供给呼吸 2.氧气与下列物质反应现象 ①C + O2==CO2(在空气中,保持红热,氧气中发出白光,都放出热量) ②S + O2 ==SO2(空气中—淡蓝色火焰;氧气中—紫蓝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 点燃 ③4P + 5O2 == 2P2O5(产生白烟,生成白色固体P2O5) ④3Fe + 2O2 == Fe3O4(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 3氧气的制备: 工业制氧气——分离液态空气法(原理:氮气和氧气的沸点不同物理变化) 实验室制氧气原理2H2O2MnO22O + O2↑ 2KMnO4K2MnO4 + MnO2 + O2↑ 2KClO3MnO22KCl+3O2↑ 4.常见气体的检验方法 ①氧气:带火星的木条 ②二氧化碳:澄清的石灰水 ③氢气:将气体点燃,用干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或者,先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再通过无水硫酸铜 (二)水 1.水的化学性质 (1)通电分解 2H2O=== 2H2↑+O2↑ (2)水可遇某些氧化物反应生成碱(可溶性碱),例如:H2O + CaO==Ca(OH)2 (3)水可遇某些氧化物反应生成酸,例如:H2O + CO2==H2CO3 2.硬水与软水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金属与金属材料(2013年版)

金属与金属材料复习学案 包括 和 ) ▲物质性质决定用途,但这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在考虑物质的用途时,还要考虑 、 、 是否美观 、是否便利、等多种因素。 2、合金: ⑴定义:在金属中 某些金属(或 )形成的具有 特征的物质。 ⑵合金与组成它们的金属性质比较(存在差异,体现优异)。 合金比纯金属的颜色鲜艳,硬度比各成分 ,熔点比各成分 ,抗腐蚀性 。 ■钛和钛合金: ⑴熔点高、密度小 优点 ⑵可塑性好、易于加工、机械性能好 ⑶抗腐蚀性能好

⑴非金属单质+金属氧化物→金属单质+非金属氧化物:如 ⑵金属单质+酸→盐+ H 2↑:如 新盐:如 K Ca 2、应用: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 ⑴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就越 ⑵位于 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 (不可用浓硫酸、硝酸) ⑶位于 的金属能把位于 的金属从它们的 中置换出来。(除K 、Ca 、Na ) 【巧学妙记】判断口诀:越在前面越活泼,氢前金属置换氢;金属之间可互换,前换后、盐可溶。 “盐溶液”切记要写上“溶液”两个字! 红色粉末逐渐变 ,澄清石灰水变 。 ⑴先通CO ,再加热;实验完毕,先熄灯,继续通CO 至冷却。 ⑵尾气处理:烧掉或用气球收集,防止未反应的CO 污染空气。 18 = ×100% =1-杂质的质量分数 ★关键:将混合物转化为 物的质量 4、铁的锈蚀 ①保持铁制品表面的 、 纯净物质量 混合物质量

②表面涂 :如涂油、刷漆、电镀、烤蓝等 ③改变内部结构:如制成合金。 5、金属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①防止金属 保护金属资源的途径: ②回收利用 金属 ③合理开采 ④寻找金属的 品 【考点新突破】 例题1:下列常见材料中,属于金属材料的是( ) A 、不锈钢 B 、玻璃钢 C 、大理石 D 、“塑料王”聚四氟乙烯 例题2:等质量的锌、铁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m 与反应时间t 的关系图合理的是 ( ) 例题3:钢铁工业是国家工业的基础。铁矿石的冶炼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中赤铁矿冶炼的主要反应原理是:3CO + Fe 2O 3 高温 2Fe + 3CO 2。某钢铁厂现要冶炼560吨的铁,理论上需要含氧化铁80%的赤铁矿多少吨? 【中考练兵场】 A B . . A .铁有良好的导热性,常用来制作炊具 B .铜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在潮湿的空气中不会生锈 C .废旧电池中汞的回收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D .铝表面易形成致密的氧化膜可阻止铝进一步被氧化 3.小雯的妈妈买了一条黄金项链,小雯想通过实验探究这条黄金项链是否为锌铜合金制成的仿制品,她不能选用的试剂是( ) A .AlCl 3溶液 B .Cu(NO 3) 2 溶液 C .H 2SO 4溶液 D .AgNO 3溶液 4.下列表示错误的是( ) A .银铜铁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B .物质形成溶液的pH C .据含碳量分为生铁和钢 D .硫及其化合物与化合价的关系 5.已知某金属M 可能是铝、铁、锌中的一种,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若将该金属放入氯化铜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它表面一定会附上红色物质 B .若将该金属放入氯化铜溶液中一段时间后,溶液质量一定会增加 C .若将该金属放入稀硫酸中一段时间后,溶液的pH 一定增大 D .若将该金属放入稀硫酸中一段时间后,一定有气泡产生 6.有等质量的A 、B 两金属,相对原子质量Ar (A )<Ar (B ),将A 放入质量分数为15%的稀硫酸中,B 放入质量分数为 15%的稀盐酸中,在反应中A 、B 均为正二价,产生氢气的质量随反应时间变化曲线如右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产生氢气的速率A <B B .反应后A 、B 一定都有剩余 C .消耗的稀硫酸和稀盐酸质量一定不相等 D .消耗B 的质量一定小于A 的质量

2018年人教版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完整版-中考必备)

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 (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 ①四特点P6(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 4、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 (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 (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 (3)检验产物 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 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 (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 (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 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 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 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 (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 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 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 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 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 (二)测容器--量筒 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三)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 注意点:(1)先调整零点 (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 (3)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 一般药品称量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纸,在纸上称量。潮湿 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放在加盖的玻璃器皿(如小烧杯、表面皿) 中称量。 (4)砝码用镊子夹取。添加砝码时,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后加质量小的砝码(先大后小)(5)称量结束后,应使游码归零。砝码放回砝码盒。 (四)加热器皿--酒精灯 (1)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三不”:①不可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②用火柴从侧面点燃酒精灯,不可用燃着的酒精灯直接点燃另一盏酒精灯;③熄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熄,不可吹熄。 (2)酒精灯内的酒精量不可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也不应少于1/4。 (3)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物体。

2020年中考化学总复习资料-全部专题

2020年中考化学总复习资料-全部专题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专题一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 第一节物质的组成 [学习目标] 1.记住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认识碳、氢、氧、氮等与人类的关系,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单质和化合物、有机物和无机物,并形成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种类不变的观念。 2.认识物质的微粒性,认识分子、原子、离子等都可以构成物质,知道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初步认识核外电子在化学变化中的作用,知道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同一元素的原子和离子可以互相转化。 3.记住常用元素的化合价,书写物质正确的化学式,纯净物有固定组成,一种物质只能有一个化学式,利用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进行物质组成的简单计算,读懂相关商品标签上标示的物质成份及其含量。 [知识整理] [经典例题] 例1,2005年10月12日,我国成功发射了“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实现了多人多天的太空飞行,标志着我国在航天领域中又有重大突破,发射神舟号的火箭中的燃料是偏二甲基肼[(CH3)2N-NH2]],氧化剂N2O4,发射时反应可写为(CH3)2N-(NH)2+2N2O4点燃3N2↑+2CO2↑+4H2O↑,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偏二甲基肼中原子个数比为C:H:N=1:4:1 B、参加反应的物质中只含有 C、H、N、O四种元素 C、在宇宙中(失重条件下)比地球还难做过滤实验 D、该反应中只有氢元素的比合价没有发生改变

【分析】该题考查三个基本问题,其一是物质由元素组成,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中只含有C 、H 、O 、N 四种元素,且每个偏二甲基肼分子中含有2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2个氮原子,个数比为1:4:1;其二考查一个非常正式的科普知识,太空中物质没有质量,故过滤操作无法进行;其三考查在化学反应中元素比合价的变化,除氮元素从存在化合物中全部转变为单质中氮元素外(单质中比合价为零),其它碳、氢、氧元素均还存在于化合物中,故D 答案有错。 【答案】D 例2,如图所示,把充满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和无色氢气的集气瓶中间玻璃片抽走,使两瓶口密合在一起(不要振荡),可观察到A 中两瓶气体的颜色很快趋于一致(两者不反应),而B 中需要长时间才能达到同样的效果。观察对比实验现象,由此可得到那些结论? 【分析】本题要求从宏观和微观角度分析判断实验结论,A 瓶中由 于NO 2的密度大于H 2,下沉速度大于B 瓶,加上分子在不断运动,而B 瓶中仅仅依靠分子的不断运动,故A 瓶两种气体易均匀混合,而B 瓶速度较慢。 【答案】⑴NO 2的密度大于H 2的密度;⑵分子在不断运动,增大分子间的间隔。 例3,用数字和符号表示: ⑴2个氮原子______;⑵2个氢分子______;⑶2个钠离子______; ⑷2个硫酸根离子______;⑸氯化镁中镁元素为正二价______。 【分析】原子、分子、离子的符号和元素比合价是最基本的化学用语。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它们各自的表示方式,特别要注意离子符号应在元素符号的右上角表示,用n+或n-表示(n=1时,不写出来),化合价应写在元素或原子团的正上方,用+n 或-n 表示。 【答案】⑴2N ;⑵2H 2;⑶2Na +;⑷2SO 42-;⑸2 2 Cl Mg 第二节 物质的分类 [学习目标] 1.认识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定义,并学会区别物质的类别。 2.学会判断酸、碱、盐等各类化合物。 3.理解判断有机物和无机物的依据;组成中含碳元素的为有机物,组成中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为无机物,但要注意像CO 、CO 2、CaCO 3这些物质,虽然含碳元素,但由于性质和结构和无机物相似,但仍属于无机物。 [知识整理]

2013年中考化学专题复习:生活中的常见化合物

2013年中考化学专题复习:生活中的常见化合物 【知识导图】 [解读考点] 本专题学习的重点是掌握盐酸、稀硫酸的化学性质和酸的通性,掌握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和碱的通性,掌握常见盐的化学性质及用途,理解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出题形式有选择题、填空题、实验题、推断题、计算题,近几年出现了开放性试题、知识迁移题、学科综合题、新情景题等。新课标对该部分内容的具体要求如下: 1.知道常见酸碱的主要性质和用途,认识酸碱的腐蚀性。 常见的酸(盐酸、硫酸等)、碱(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等)都是在化学实验或化工生产中常用的重要的酸、碱。 2.初步学会稀释常见的酸碱溶液,尤其要会稀释浓硫酸。

3.会用酸碱指示剂和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知道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生长的影响。 对该知识点的考查,通常从雨水、土壤pH对农业生产的影响、酸碱性食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等多角度进行变化,目的之一是对基础知识进行考查,其二是为了增强环境意识,用理论知识解答实际问题,解题时要熟练领会溶液酸碱性与pH的关系:当pH=7时,溶液呈中性;pH<7时,溶液呈酸性;pH>7时,溶液呈碱性。pH越大,碱性越强;pH越小,酸性越强。 4.了解食盐、纯碱、小苏打、碳酸钙等盐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5.知道一些常用化肥的名称和作用,并能对各类化肥加以鉴别。 6.理解复分解反应 以复分解反应为主线,常考查判断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物质或离子的共存,或以工业生产为背景,处理工业废水,甚至要求进行框图推断。解题时,首先要掌握复分解反应发生并趋于完成的条件,以酸、碱、盐溶解性表作为依据。复分解反应的实质是两种物质在溶液中互相交换离子,交换离子后生成物如果符合下列条件之一:①有沉淀生成,②有气体放出,③有水生成,则复分解反应就可以发生。复分解反应一般是指酸、碱、盐之间在溶液里进行的反应,对反应物而言,还要注意:①酸和盐反应中,盐可以不溶于水,但一定要溶于酸; ②碱和盐、盐和盐反应中,参加反应的碱和盐都要是可溶的,否则无法交换离子;③酸和碱 反应中,一般强酸(HCl、H 2SO 4 、HNO 3 )与所有的碱都能反应,因为有水生成。另外,NaNO 3 、 HNO 3 在溶液中一般不会与其他物质发生复分解反应,因为与其他物质交换成分后无沉淀析出。 [洞察考向] 1.常见酸、碱的性质与用途;应用与环保的关系;酸、碱的俗名、化学式、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对应关系;不同酸、碱的区别,由酸、碱通性到其他未学习过的酸、碱性质的迁移推理以及相关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等都是考查热点。 2.溶液酸碱性及其强弱是该物质溶液的重要性质,对生产、生活、科研影响很大。pH 不仅能表示溶液酸碱性而且还能表示其强弱——酸碱度。因此,考查热点有:(1)pH的意义与溶液酸碱性及其强弱的判断。 (2)各种因素引起溶液pH的变化趋势的判断以及运用函数图像表示各种因素与pH变化关系的分析。 (3)pH在生产、生活、科研中的实际应用。 3.常见的盐往往与人们的生活、生产关系更加密切,了解它们的性质和在生活、生产中的用途十分重要,以及在生活、生产中如何科学合理的使用它们、选择它们都是重要的。因此,与这些相关的内容都是考查热点。 4.盐是自然界中种类最多的化合物,它们的性质特别是化学性质与酸、碱等许多物质

初中化学总复习教案

初中化学总复习教案 【篇一:2016中考化学总复习教案】 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重点、难点: 1.分子、原子、离子、元素等的定义及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知识。 2.化合价法则的应用。 教学难点: 分子、原子、离子的相互关系。 (一) 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关键知识点拨 (一)分子、原子、离子的关系 1. 2. 3.三种粒子在化学变化中的关系: (二)几个决定和几个等式 1.决定 (1)质子数(或核电荷数)决定元素的种类。 (2)质子数和中子数决定相对原子质量。 (3)质子数与电子数的差决定粒子的类别和离子所带电荷数。 典型例题讲解 例1.下列关于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b.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c.分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 d.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解析]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有三种:分子、原子、离子。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有些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还有一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所以,a错。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为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故b、c错。根据分子的定义可以确定本题答案为d。 例2.根据《生活报》报道,目前小学生喜欢使用的涂改液中,含有许多挥发性的有害物质,长期使用易引起慢性中毒而头晕、头疼,二氯甲烷就是其中的一种。下列关于二氯甲烷(ch2cl2)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二氯甲烷是由碳、氢气、氯气组成的 b.二氯甲烷是由碳、氢、氯三种元素组成的 c.二氯甲烷是由一个碳元素、二个氢元素、两个氯元素组成的 d.二氯甲烷是由一个碳原子、二个氢原子、二个氯原子构成的 [解析]描述物质的组成时,首先要分清宏观和微观的概念。从微观的角度看,物质是由分子或原子或离子等构成的;从宏观的角度看,

[中考化学]九年级化学中考化学总复习专题

九年级化学中考化学总复习专题(一)—基本概念和原理天津版 【同步教育信息】 一. 本周教学内容: 中考化学总复习专题(一)—基本概念和原理 二. 复习要求: 准确理解有关物质的分类、组成、变化、性质规律等相关的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正确使用化学用语并了解其意义。 三. 知识要点: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分类、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一门基础自然学科,研究对象是物质,有关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含的内容包括: ????? ????????→?????→?化学用语 分类组成变化规律性质 研究内容物质研究对象化学 1. 物质的变化及性质 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① 宏观上没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没有新分子生成;② 常指物质状态的变化、形状的改变、位置的移动等。例如:水的三态变化、汽油挥发、干冰的升华、木材做成桌椅、玻璃碎了等等。 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也叫化学反应。① 宏观上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有新分子生成;② 化学变化常常伴随一些反应现象,例如:发光、发热、产生气体、改变颜色、生成沉淀等。有时可通过反应现象来判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或者产物是什么物质;③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① 原子不是自然界中最小粒子,只是在化学变化的领域内最小,也不是在物理变化中最小;② 原子虽小,但其结构并不简单,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质子、中子和电子也不是最小粒子,物质是无限可分的;③ 原子核相对于原子来讲,是非常小的,却集中了原子几乎所有的质量及全部的正电荷;④ 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电子带负电。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所以核电荷数与质子数相等;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在原子当中,质子数和电子数相等,所以原子显电中性;⑤ 在原子中质子数和中子数不一定相等。 分子:是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① 分子不是保持物质物理性质的粒子,因为单个的分子不能确定其为固态、液态及气态,所以单个分子不能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② 分子也不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惟一的粒子,像金属单质、硫、磷、金刚石、石墨和晶体硅等物质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因此,原子也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③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构成分子的原子个数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一个分子中含有几个原子,也就包含有几个原子核;④ 构成分子的原子的种类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是不相同的。相同时为单质分子,不同时为化合物分子。 原子团:在许多化学反应里,作为一个整体参加反应,好像一个原子一样的原子集团。 ① 原子团并不是在所有的反应当中都是保持一个整体不变的,? ====2 32MnO KClO +KCl 2 ↑23O 的反应就是一个例子,-3ClO 是一个原子团,反应后却被打破了,有的原子团可能在 反应中转变成另外一种原子团;② 初中化学中出现的原子团有- 24SO 、-23CO 、- 3NO 、 - 34PO 、 -3ClO 、7 4 +- MnO 、6 24+-MnO 、+ 4NH 、-OH 、-ClO (次氯酸根)等。 离子: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① 原子或原子团得失电子后可形成离子,得到电子形成阴离子,失去电子后形成的是阳离子;② 阴离子带负电荷,阳离子带正电荷。 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① 决定元素种类的粒子是质子,决定元素种类的因素是质子数或核电荷数;② 一种元素对应的是一类原子,这一类原子是由于它们具有相同的质子数或核电荷数相同,而不是中子数或电子数相同;只要原子核内的质子数或核电荷数相同,不管中子数或电子数相同与否,那么,这些原子都属于同种元素;③ 元素可分为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稀有气体元素;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4个,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为4个或4个以上,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最外层达到稳定结构(2个或8个电子);④ 元素论种类而不论个数;⑤ 元素是宏观概念,可以说某种物质由哪种或哪些元素组成的。 3. 物质的分类 (1)混合物和纯净物 混合物:组成中有两种或多种物质。① 宏观上看有多种成分,微观上看只有多种分子;② 混合物中各成分相互独立存在,彼此保持各自的化学性质,混合物的性质是多样性的,因此,不能用混合物中的某种成分的化学式来表示该混合物;③ 混合物中各种成分通常情况下彼此之间不发生化学反应;④ 混合物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是按各成分的相对分子质量的平均值(如何计算不要求);⑤ 常见的混合物有:空气、海水、自来水、土壤、煤、石油、天然气、爆鸣气及各种溶液。 纯净物:组成中只有一种物质。① 宏观上看有一种成分, 微观上看只有一种分子;②纯净物具有固定的组成和特有的化学性质,能用化学式表示;③ 纯净物可以是一种元素组成的(单质),也可以是多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中考总复习教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中考 总复习教案 The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the evening of 2021

九年级化学中考复习教案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第一部分必考知识点 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有什么区别化学变化的实质是什么(2) 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有什么区别(3)变化与性质有什么区别 二、探究空气中CO2含量及与CO2相关的问题:(1)怎样检验CO2(2) 怎样证明吸入的空气中CO2含量比呼出的气体低(3)如何证明蜡烛的组成中含有碳、氢元素 三、药品的取用:(1)如何取用密度较大的块状固体药品如何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如何取用液体药品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取多少(2)用细口瓶向试管中倾倒液体时应注意哪些问题(3)量筒应该怎样正确读数如果采用了俯视或仰视读数测量值与真实值的关系如何准确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4)如何称取粉末状的药品或易潮解的固体用天平如何称量未知质量固体或定质量固体砝码和游码应按什么样的顺序使用如果药品和砝码的位置颠倒,且使用了游码,能否知道药品的实际质量四、物质的加热:(1)如何正确地点燃或熄灭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桌面上燃烧,应如何处理它的火焰哪一部分温度最高怎样证明这一点(2)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或固体时,分别应注意哪些问题两者有何区别(3)给药品加热时,发现试管炸裂,可能原因有哪些 五、药品和仪器的处理:(1)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志是什么如何放置(2)实验后药品能否放回原瓶 第二部分中考链接 1.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D) A.冰雪融化 B. 榨取果汁 C. 瓷碗破碎 D. 木柴燃烧

2.下列物质性质的表述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氧气无色无味 B.铝呈银白色 C.蔗糖易溶于水 D.碳酸易分解 3.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倾倒液体B.点燃酒精灯C.取用固体粉末 D.过滤 第三部分课堂练习 中考备战策略 第四部分作业布置 中考备战策略 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第一部分必考知识点 一、空气的组成:空气中主要含有哪些气体每种气体分别有哪些用途二、实验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1)燃烧匙中一般放什么物质给物质的量有什么要求目的是什么 (2)能否用木炭、硫磺代替红磷为什么能否用铝箔、铁丝来代替红磷为什么如用木炭、硫磺来做实验,又如何改进实验 (3)产生什么实验现象得到什么结论实验原理是什么 (4)若测定的氧气的体积分数明显偏小,有哪些可能原因 三、大气污染物的来源和危害:(1)空气中的污染物主要有哪些原因是什么空气被污染后会造成什么危害(2)空气污染指数和绿色化学的相关问题。 四、能从组成上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 纯净物和混合物有什么区别例举几种常见的混合物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化学与材料(2013年版)

化合物 (CO 、CO 2、H 2CO 碳酸盐除外) 无机化合物 有机化合物: 如甲烷 、酒精 、葡萄糖 等 有机 化合物 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如: 班级 姓名 学号 使用时间:2013年 月 日 计划 专题四 化学与社会发展 4.2化学与材料(2013年版) 【 →热 性 →热 性 ●有机合成材料: 特点:强度高、 好、耐磨和耐 腐蚀,但吸水性和 较差。 合成纤维 棉、毛、合成纤维的鉴别:燃烧法 应用:合成纤维与天然纤维混纺,使衣服既 又不易褶皱。 加热法 塑料 应用:用途非常广泛(最常见两种塑料: &聚氯乙烯) 有机合 白色污染的形成和防治措施:废弃塑料,“减少、 、新型、回收” 成材料 特点:高弹性、 性、耐油耐 、不易老化等。 合成橡胶 应用:广泛应用于工农业、国防、交通和日常生活 发展前景:高分子分离膜、导电塑料、医用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碳纤维&玻璃钢

■使用合成材料的利弊:“白色污染”及环境保护 ⑴危害: ①破坏土壤,污染地下水; ②危害海洋生物的生存; ③如果焚烧含氯塑料会产生有毒的氯化氢气体,从而对空气造成污染。 ⑵解决途径 ①使用塑料制品。(现实中有哪些具体措施?); ②利用某些塑料制品,如塑料袋、塑料盒等; ③使用、的塑料,如微生物降解塑料和光降解塑料等; ④各种废弃塑料。(废弃塑料的回收存在什么样的障碍?当前有什么较好的措施解决这一问题?) ⑶塑料的分类是回收和再利用的一大障碍 【我的疑惑】请你将预习中未能解决的问题和有疑惑的问题写下来,待课堂上与老师和同学一起解决。 ()①家用保鲜袋;②不锈钢;③淀粉;④尼龙布;⑤汽车轮胎 A.①④⑤B.②③④C.②③⑤D.只有①⑤ [分析]不锈钢不属于有机物;淀粉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不是合成材料;家用保鲜袋、尼龙布、汽车轮胎都是有机高分子合成材料。 [解答]A [评析]要注意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合成材料。 例题2:目前,我国急待解决的“白色污染”通常指( ) A.冶炼中的白色烟尘B.石灰窑的白色粉末C.聚乙烯等塑料垃圾D.废弃橡胶制品[分析]“白色污染”主要是指由废弃塑料带来的环境污染,废弃橡胶制品不属于“白色污染”。 [解答]C [评析]本题是“白色污染”的来源知识。 【中考练兵场】(总分53,自我测试分,正确率百分比%) B D 6105n A.纤维素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B.棉线与羊毛线可用燃烧的方法区别 C.纤维素中C、H、O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6︰10︰5 D.棉花属于合成纤维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教案

走进化学实验室 【课标要求】 ?初步学会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实验目的选择实验药品和仪器,并安全操作。 ?初步学会某些基本的化学实验操作技能。 ?逐步培养学生善于合作、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 【核心内容】 认识常见的仪器,了解它们的主要用途及注意事项; 常见仪器及安全规则 能遵守化学实验室安全规则,提高遵守实验室安全规则的自觉性。 能进行药品的取用和称量、 简单仪器的使用和连接、 给物质加热, 收 集气体、洗涤仪器等基本的实验操作; 基本的实验技能 初步养成“动脑思考、 规范操作、 仔细观察、 详实记录” 的实验习惯, 逐步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善于合作的优良品质。 【要点精讲】 、常见仪器及安全规则 1 、常用仪器的分类: 直接加热:试管、蒸发皿、坩埚、燃烧匙等 能加热 反应容器 需垫右棉网:烧杯、烧瓶、锥形瓶等 不能加热:集气瓶、量筒、漏斗等 称质量:托盘天平 常 计量仪器 量体积:量筒 用 测温度:温度计 取用试剂:镊子、药匙、滴管 取用存放药品的仪器 组装仪器 各种橡皮管、玻璃管、橡皮塞等 固、液分离:漏斗(放入滤纸) 分离仪器 气、气分离:洗气瓶、干燥管 固体:广口瓶 存放试剂: 液体:细口瓶 铁夹、铁圈) 少量液体:滴瓶 铁架台(附

加热仪器:酒精灯 辅助仪器其它仪器:水槽、试管夹、试管架 试管刷、玻璃棒等 2、安全规则: 未征得教师同意,不能擅自动手实验;不能在实验室内嬉戏打闹、大声说话;禁止在实验室里吃喝食物。严格遵守操作规则,保护自己和他人安全。 常见意外的处理: 烫伤:立即用水冲洗烫伤处,再涂上烧伤膏;酸、碱灼伤:应先用大量的水冲洗灼伤处。若溅入眼睛内,千万不要用手揉眼睛;实验台上起火:称开可燃物,用湿布或沙子覆盖。 3、初中化学常用仪器(见下表)

2020-2021学年中考化学总复习专题考点《热点型试题》及答案详解

考点专题八热点题型 1.(2015·浙江湖州)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利用金属锑(Sb)较早的国家之一,目前锑的产量位居世界第一。冶炼金属锑的过程中,发生的反应为2Sb2O3+3C4Sb+3CO2↑。该反应的类型为( ) A.分解反应 B.化合反应 C.复分解反应 D.置换反应 2.(2015·新疆)化学学习中经常要查阅各种数据或相关的图表。若要推测一个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以下图表能给你提供帮助的是( ) A.元素周期表 B.常见物质的溶解性表 C.相对原子质量表 D.常见元素的化合价表 3.(2015·山东枣庄)分类法是一种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某同学用表格的形式对所学知识进行分类,其中甲与乙是包含关系。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选 项 甲乙 A 化学变 化 木条燃烧、水的蒸发、 铁钉生锈 B 纯净物液态氧、干冰、烧碱 C 复分解碳酸分解、酸碱中和反

反应应 D 清洁能 源 太阳能、风能、含硫煤 4.(2015·宁夏)聪聪同学查阅资料获得有关物质燃烧的新信息: a.2Mg+CO22MgO+C b.H2+Cl22HCl 由此形成以下几点认识: ①反应a属于置换反应②使用二氧化碳灭火也应有所选择③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与,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5.(2015·四川雅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混合后,在一定的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甲乙丙丁 反应前质量分数/% 7 15 6.25 8.7 5 反应后质量分数/% 3 5 7. 5 48.7 5 8.7 5 A.丁一定是这个反应的催化剂 B.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之和一定等于生成的丙的质量 C.甲一定是化合物,乙一定是单质 D.该反应可能是分解反应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