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科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学科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学科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学科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让学科教学在美中绽放

--------浅谈学科教学中美育渗透

杨润美

【摘要】教学是一门科学,更是一种艺术。教师在教学前认真研究学科知识体系和学生个

性特点,努力挖掘学科知识体系中“美”的素材;在教学活动中自觉争当好学生的“美的

启迪者”,引导学生去赏析学科知识中的“美”,引领学生在求知过程中享受知识的探究

“美”;在教学评价中展现学科人文美,当好学生鉴赏“美”的“伯乐和导游”,以美来激

发学生学习欲望,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教学、教师、学生、美育

众所周知:“教学是一门科学,同时教学也是一门艺术”,好的艺术作品能给人以无限“美”的感受,而低劣的艺术作品让人“品之如同嚼蜡”。教师从事教学活动的过程,实质上也是艺术作品的创作过程,是“美”的创造与赏析的过程。但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一些教师强调了教学的“科学性”,忽略了教学“艺术性”,填鸭式的向学生灌输知识;片面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忽略知识的“灵动性”;强化了知识“结论的真”,忽略知识“探究的美”;关注了学生学习结果的“绩”,忽略了学生学习过程的“美”。造成学生误以为学习就是被迫记住一大堆机械定律和呆板的公式,是一种机械的,生硬的、毫无乐趣可言的活动,从而让学生产生惧学心理,厌学的情绪,进而不再学习!这与当前的教育思想,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是相违背的。如何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美育,使“科学”与“艺术”有机地结合,让教学由“机械”转变成“优美”,从而培养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及对新知识的探究性。创造性地开展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达到提高学习效果的目的。笔者谈些粗浅看法,供同仁参考指正。

一、努力挖掘学科中“美”的素材,给学生当好赏析美的“导游”

有些教师认为技校所开设的学科,特别是机电类专业学科根本无“美”可言,有的只是“冰冷的机械”、“深奥的电子”。记得罗丹大师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是的,美是到处都有的,我们缺少的是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机电类专业学科也是如此!

例如《金属工艺学》,有些老师认为这是一门抽象、深奥、空洞、枯燥、繁杂、缺少系统性的学科;而在我眼里,《金属工艺学》一是件极优美的艺术品,它聚材料学的神奇美、加工工艺的创造美、机械设备的精妙美于一身,尤如一个被赋予了“灵魂”的“人”,鲜活且灵动,神秘却又真实。如《金属工艺学》中的“铁碳合金相图”(见图1),一个由七八条线条组成的简简单单的图形,却揭示了:(1)不同成分的铁碳合金的组织随温变化而变化的规律;(2)同一温度下,铁碳合金的组织随含碳

量变化而变化的规律;(3)铁碳合金的性能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规律;(4)铁碳合金的性能随含碳量变化而变化的规律;(5)铁碳合金生产、应用的基本规律。这不正是极致的“简洁美”、“灵动美”和“神奇美”吗?在《金属工艺学》中,同样的“美”还有很多,如“应力与应变图”、“C 曲线”、“减压器”、“射吸式焊炬”等等,多得难以列举。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美”的素材,并引导学生去赏析这些“美”,当好学生鉴赏“美”的“导游”。

二、循循善诱,诱导学生探究知识,当好学生探究“美”的“启迪者”

在教学活动中,一些教师关注知识的“传”,而轻视了知识的“授”,习惯于告知学生知识的“果”,而忽略了引导学生探索知识的“因”,学生往往“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只是被迫记住一大堆机械定律和呆板的公式,使学生的学习成了一种机械的,生硬的、毫无乐趣可言的活动,少了主动与创造,也就少了享受“主动的乐趣美”与“创造的成就美”的机会。例如在“弯曲件料长的计算”环节的教学时(图2),一些老师直接把料长的计算公式告诉学生,让学生带入公式进行计算就事了,而我则是如此进行:

(1)带领学生分析该弯曲件总料长L=L 1+L 2+L 3(L 3――弯曲区中性层的弧长),让学生明确白计算的关键在于L 3。

(2)提问:谁记得弧长公式? (技校的学生,答案肯定是——不知道!)

微笑着再问:谁记得圆的周长公式?(此时,很多学生都会给出正确的答案)

图1 铁碳合金相图

(3)带领学生由周长公式推导出弧长公式:

圆:圆心角为360度,圆周长3602L r π=(小

学知识)

1度的圆心角所对的弧长:12360180

r r L ππ=

= α度的圆心角所对的弧长:180r L απα=? (4)结论12180L L L πρα=++

(中性层的半

径用ρ表示)

当我带领学生推导完时,学生会不由自主的

发出会心的微笑,我知道,他们已经感受到了学

习其实并不难,学习原来也可以如此简单。诱导

学生用已经掌握的、简单的知识,推导出还没有掌握的、复杂的知识,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体验探究的乐趣,享受探究奥秘的“美”。当好学生的“启迪者”,让学生在你的启迪下去探索“美”,去享受探索者的乐趣。 三、摆脱老生常谈的“匠气”,多一分灵动活泼的“灵气”

一些教师,习惯于照本宣科地传授知识,教学跳不出教材,教材上有什么,他就讲什么;教材上怎么写,他就怎么讲,他所做的只不过是把知识由书本上罗列到黑板上,充其量只能算是一个熟练的“搬运匠”。这样的教学刻板、生硬、乏味,这样的教学,毫无乐趣!而有灵气的教学鲜活、灵动且富有乐趣,常常给人美感的愉悦。如

金属材料,人们都觉得金属材料是冰冷的、

机械的、生硬的、死板的,没有活性的死

的物质,因此在材料拉伸试验的“应力应

变曲线”的教学时(图3),如果只是把“弹

性变形阶段”、“屈服阶段”、“强化阶段”、

“局部变形阶段”等知识一一罗列出来,

这样,学生很难理解材料受力与变形之间

的关系与规律。但若用“警察审讯罪犯”

为例,带领学生分析警察提供犯罪证据与罪犯认罪之间“斗智斗勇”过程,让学生设身处地的体会罪犯在被审讯时的心理活动:开始,警察图3 应力应变曲线 OA---弹性变形阶段、BD---屈服阶段 DE---强化阶段、EF---局部塑性变形阶段

图2 弯曲件料长计算

提供一点证据,罪犯承认一点事实,此时,如果警察否定了证据,则罪犯立刻就会翻供(弹性变形阶段);接着,警察会把罪犯搁置不理一段时间,而此时,罪犯的心理活动并不会因警察不审讯而停止,他会考虑很多,他会紧张、恐惧、慌乱,甚至屈服,主动向警察承认一些犯罪事实(屈服阶段);但这一阶段不会持续很长时间,罪犯很快就会恢复理智,想让他承认更多的犯罪行为,就必须提供确实的证据(强化阶段);审讯到最后,证据确凿,罪犯不得不彻底放弃抵赖,承认所有犯罪事实(局部变形阶段)。用人的心理活动过程,来理解材料的受力与变形,把人当成一种特殊的“材料”,进而把材料看成一个特殊的“人”,一个具有灵性的、鲜活的“人”。这样既抓住了学生的“心”,又调动了学生的“脑”,还让学生明白——学习,要把学习的对象看作“有灵性的”、“鲜活”的“生命体”来研究,这样,你才能在学习中体会到乐趣,才会有“美”的感受。

四、在教学评价中展现学科人文美,做学生学习、长成的“伯乐”

在教学活动中,一些教师只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忽视了学生学习活动的过程;只关注学生学习的水平,忽略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只用学生学习结果来评价学生,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差异。这样的评价,不仅打击了差生的自尊心与自信心,漠视了中等生的上进心,还助长了优等生的自大自负心理,对学生的成长十分不利。因此,在我们的教学中,应以增进情感体验为导向,加大评价目标的多元化,评价方法的多样化,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例如,在作业批改中适当的运用一些激励的评语,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学习信心;用发展的眼光来评价学生,注意对学生平时表现适时记录,记录下学生的点滴进步,并及时给予表扬;采用民主评议的方式,在课堂上,让学生轮流给认真学习的同学加分,让学生在民主评议的气氛中激励自己;鼓励学生回答问题,对学生的答案不用简单的“对”与“错”判定,对于学得好的学生,在给予他们充分肯定的同时,要中肯地指出他们的不足之处及改进的方法,让他们感到学无止境,而对于差生,则要以肯定为主,哪怕他们的答案离题千里,也要努力从不同的角度来寻找他们的闪光点给予肯定,并引导他们得出正确的答案,这样让他们也能体会到学习的乐趣,逐渐培养起他们自强自信的良好心态,使他们驱走内心的自卑,树立创造者的自尊,带着自信走向成功;在学生出现错误时,教师不能急于指出错误,而要给学生以足够的时间和机会去发现错误、纠正错误,尽量让学生自觉纠错于无痕之间,凸现宽容,体现人文的关怀,让学生在学科教学中感受到人文的“美”。

总之,教学活动是一门艺术,也是美的发掘、创造和享受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充分挖掘学科知识体系中“美”的素材,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奥谜;灵性化地处理教材,引领学生在求知过程中享受知识探究的“美”,使“学科教学”与“美育艺术”有机地结合,让教学由“机械”转变成“优美”;动态、人性化地激励学生美的闪光点,展现学科人文关怀的“美”,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以美的化身来激发学生学习欲望,提高学习兴趣,促进学生

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仇春霖. 大学美育, 第二版[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O1O.

2.席勒, 徐恒醇. 美育书简[M] .北京: 中国文联, 1984.

3.叶上雄. 教育学[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O09.

4.冯忠良, 伍新春, 姚梅林, 王健敏. 教育心理学, 第二版[M]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方案-英语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英语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现代 由于生活的多样化、知识信息的广泛化,审美活动已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内容,美育也成为时代的客观要求。何谓美育,它是通过现实美和 美打动学生感情,使学生在心灵深处受到感染和感化,从而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点,具有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 。 苏霍姆林斯基说:"美是一种心灵的体操,它使我们精神正直、良心纯洁,情感和信念端正。" 在英语教学中,通过渗透美育,促使儿童对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产生浓厚兴趣,以美求真、以美激情、以美育人,让儿童受到美的熏陶,同时也把英语学习变得生动、活泼而有实效。 1.挖掘教材潜在美,让学生感悟美 走进英语教材,仿佛进入了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宛如一幅幅美丽的画卷,讲述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但这美丽,远远抵挡不住教材灵魂的魅力。英语作为一门 ,它本身就具有语言美。在字里行间,英语语言本身音调的升降,读法的暴破、连读,犹如一首和谐婉转的诗歌,散发着无尽的美。在课堂教学中,我本文由 联盟 收集整理要求自己用标准、优美的语音朗读课文,用亲切、温柔的语调和学生交流,充分利用语言美陶冶学生的情操。在潜移默化中,孩子们知道了深受欧美人喜爱的hot dog,hamburger,salad,学会了去McDonald\'s吃快餐可以礼貌地说"May I have…?"在得到帮助时不忘说声"Thank you!"给人造成麻烦时道声"Excuse me."别人有困难时,主动询问"Can I help you?"别人诚心道歉时也不忘道声:"That\'s OK."这高尚的情操,美好的心灵,不正是教材的翻版吗? 2.展示教学环节形象美,让学生体验美 现代课堂教学中,难道仍以一支粉笔、一本教科书、一张嘴巴来完成一次又一次单调乏味的英语教学吗?我们能否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来代替我们的辛劳,用多种美育形式打开儿童的心扉呢?多媒体教学就能帮上忙。多媒体教学是一种颇具吸收力的现代化教学手段,集图像、声音、 、动画于一体,能起到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触其物、如闻其声的效果。比如在教学What can you see?What can you hear?句型时,我用形象的动画、悦耳的音响,把学生带入了一个有声有色的世界中,获得了身临其境的感觉。学生学得开心,教师教得轻松,陶冶了美的情操。 英语教学中还常常借助 、音乐、舞蹈等艺术的魅力实施教学。如在学习"The seasons"时,让孩子们画画四季的美景:大自然的山川湖泊,鸟语花香,都走进了孩子们的画幅中,接着再进入Let\'s talk about the season you like best.版块,在画画、说说中,孩子们身心获得的巨大快乐是无可比拟的。音乐、舞蹈本身具有美的感染力。把英语句子融于歌曲之中,学生在手舞足蹈中,可以把枯燥、 的反复操练变得有声有色。课前的热身,课堂的调节,课后的巩固都可以由此来完成。如当响起"Are you happy ?Do you know?Clap your hands…"的歌曲时,孩子们一边唱一边跳,优美的旋律、优雅的舞姿,让孩子们沉浸在艺术的海洋里,其乐融融。这些"美"的教学手段,激起了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增强了极大的学习兴趣,提高了美的鉴赏能力。 3.注重教学语言艺术美,让学生鉴赏美

语文美育及其实施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语文美育及其实施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语言文字是中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在中学语言艺术教育中充满 着审美的因素,有着无穷的审美机会。因此,如何充分利用45分钟 的课堂教学,来影响和发展学生的审美心理结构,促进学生的素质全面提升,是新课改形势下每位中学语文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 目前的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有一种现象叫“大锅熬”,即是像北 方人做家常菜一样,不管是什么蔬菜,一律投入锅中一熬了事。我们有些语文老师也是如此,每每惯用“大锅熬”的办法,语文课上无论什么文体,精读的也好,泛读的也罢,都丢进一个教学模式去熬,并不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去感知美、鉴赏美,没有发挥语文学科的特点,集中而有效地施行美育。 笔者认为,课堂教学审美化应侧重于以下两方面: 一、深入研究教学内容,进行审美化设计。 现行的高中语文教材主要分为两大部分,即阅读教材和写作、 口语交际教材,这两类内容不一样,教学侧重也应有所不同:阅读教学侧重于学生的读,主要是通过反复诵读优美的文章陶冶学生的情操,所以培养语感很重要;写作教学侧重于学生的写,主要是通过观察和想象培养学生的准确表达和写作的能力,所以开发想象很重要;口语、

交际教学侧重于学生的说,主要是通过创设一定的语境来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所以创设语境很重要。 单就阅读教学这一大类来说,也可以根据不同的内容进行不同侧重点的审美教育: 1.以积累语言材料为主的,此类文章以唐诗、宋词居多,教师主要以指导学生找出美词佳句并予以诵读即可,让学生在诵读过程中体会语言文字之美。 2.以咀嚼语句为主的,此类文章以议论文为主。例如《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有这么一句:“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要求学生仔细咀嚼这句话:为什么用“停止思想”而不是“停止呼吸”,通过揣摩,学生不难发现和体会到作者运用语言文字的功夫,而且在推敲文字表现力的同时,人物的伟大形象,战友之间高尚的情操和语言因素揉合在一起,渗透到学生心中。 3.以解析作品为主,此类文章例如《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在教学时就应着眼于全文思路,分析篇章结构,体会文章的结构美。

英语教案中如何渗透美育

英语教案中如何渗透美育 美育,亦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和崇高的审美情趣,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活动。教学实践证明,英语美学教育作用是很大的。通过英语美育,学生在增长英语语言知识和发展语言技能的同时,形成正确的审美观点,与高尚的审美情趣,感受一定的感受美(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鉴赏美、表达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从而推动英语学习,促使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美育的主要方法有: 1.将美育渗透在英语教学实践中。 即贯穿于听、说、读、写各个环节,寓教于美,以美启真善,以美佐教学。英语美育既不是单纯的英语教学,也不是纯粹的美育,它与艺术学科(如音乐、美术)美育是有区别的,它是英语教学中的美育,达到交际能力与审美能力同步提高的目的。 2.课内外整合,以课内为主,课外为辅。 课外美育要采取以学生为主的策略,教师做宏观指导,超前指导和及时指导,采用耐心辅导,课内弥补的方法。 3.课内美育,教师要主导,体现美化自身,树立榜样,以美感人,以情动人。 著名教育家克莱顿·柯伦在《教学的美文》中指出:当教师更多地懂得了美学的素质怎样进入生活,当他们能够有意识地来完善、扩展这

种美的方法时,他们就踏上了教学艺术之路。因此,英语教师不仅要具有美学素质,更要不断提高美学素质,在教学中塑造美的形象,以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学生。首先教态要美,要实现美育教学,首先要增强教师的审美意识,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修养。当教师站在讲台上时,他(她)的仪容、风度、服饰、神情、目光、姿势和举手投足都在向学生传递着信息。因此,教师的教态要亲切自然,态度要端庄大方,衣着要美观得体,既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美的愉悦,又可以为教学活动营造一个美的氛围。其次,语言要美。教师是美的传播者。教师自然流畅的语调、抑扬顿挫的节奏能使学生置身于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保证教学信息在传输的过程中发挥最佳效能,在潜移默化的熏陶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听力。教师的语言是一种专业语言,要在简明、准确、形象、生动、幽默、风趣和韵律等方面下功夫。同时,相应的体态语也要尽可能符合英美人的习惯,这种“仿真”可以使学生产生新奇感,从而可以满足学生对语言美的心理需求。最后板书要美。板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人称之为“微型教案”。它是教师输出信息和学生接受信息的媒介,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和实现教学目标的有力手段。板书又是一门视觉的艺术,具有直观性和形象性。精心设计的板书能体现直观教学的艺术美,板书设计要文字简练、一目了然、结构清晰,恰当运用和谐的色彩搭配,并巧妙应用各种字体、图形、表格等,清晰的构图有利于形象地传授知识、开发智力、引导思考、增强记忆,尤其是对课文整体理解可以收到“纲举目张”的效果。 4.美化教学过程,赋教学以美感,让美感助教学。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 语文课进行美育不是外加的,教师应该有意识、有计划地将美育渗透到教学中去。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像艺术创作一样,精心设计自己的教学,使语文课诸任务融合一起,成为有机的统一体,使教学本身也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如何将美育任务渗透并融化到语文教 学中去呢? 一、必须通过形象思维的途径 美育是以鲜明的蕴藏着人生真理的形象和强烈的情感,来感染人和教育人的。美和形象始终是凝结在一道的多离开了具体形象,就谈不上美和美感。审美教育必须通过形象思维的途径。具体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导之入境。好的文学作品都有着优美的境界。王国维说:“词以境界为上,有境界自成高格。”境界就是作家描绘的,包含深意的艺术形象。一般来说进行自然美、社会美、情感美方面的教育,都首先要引入意境,不入境就不可能有对美的强烈感受,也就谈不上鉴别和表达了。 怎样导之入境呢?教师可凭借视听工具提供有关的音乐形象和图画形象使学生产生广 泛的联想和想象,进而理解教师的语言形象;或者凭自己的范读,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意境,全身心地进入作品中,深深受到感染和激动;更多的是依靠分析作品描绘的生活画面和形象。意境的创造依赖于作品中描绘的生活画面及其形象,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设身处地把作者描绘的形象再现出来,“状难写之景”于学生面前,将“不尽之意”适当发挥。教师要通过准确的语言、贴切的比喻助之以手势、表情,形象地、富有情趣地、绘声绘色地再现作品的人物和事件,把学生带进文章的境界中去。 当然“导”的手段还很多,具体运用起来也是很灵活的。如讲授《荷塘月色》一课,可采用多种手段“导之入境”。一开始,教师范读,要求学生闭目静听,把学生引进课文意境;又可配合教材选读一组有关写月、月色、赏月的古今名家诗词散文作补充教材;还可组织一次静夜赏月活动,赏月时,让学生欣赏《春江花月夜》等中外名曲。试想,此情此景,学生的心灵,在月白风清的夜晚,在大自然的怀抱里,到的是一次多么生动的感情的净化。 (二)动之以情。语文教学必须运用感情的力量。人们常说,语文教学影响学生心灵,应该像春雨那样“润物细无声”,这个“润”,靠的就是情感。美感美感,关键是感。课堂上教师应抓住时机,在情感的关键处点拨、诱发学生的感情,引起共鸣。 都德笔下的《最后一课》,就是一个十分成功的例子。这一课,连班上最不用功的调皮蛋小弗郎士也安静地坐在课堂上认真地听讲,而且听懂了。原因之一,就是韩麦尔老师倾吐的真情,造成了一种特殊的课堂气氛,影响了每一个学生的情绪可见,老师的情感活动在情感教育中发挥着主导作用。 (三)启发想象。别林斯基说:艺术中起着最积极和主导作用的是想象。”想象是形象思维的重要特征之一。文艺欣赏不能只是消极地享受,必须充分调动欣赏者的生活积累,美感经验,发挥欣赏者的理解力和想象力,对作品的形象给以补充和丰富。在语文教学中,就要引导学生通过作品展示的生活画面,结合自己的生活画面来“想象、补充、增加”作品所提供的“画面、形象姿态、特征”。让具体形象在头脑中“活”起来。无论是阅读,还是写作,这都是审美教育所必需的。如《井冈翠竹》中,五百里林海,郁郁苍苍,重重叠叠。山路上走来的两位提竹筒的老表,让人想起了红军的硝盐罐和竹筒饭,这是从具体事物展开的想象。《桃花源记》描绘的桃源胜景是推测想象。这种推测,虽是虚幻的,但活画出了诗人美好的理想。

英语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英语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现代社会由于生活的多样化、知识信息的广泛化,审美活动已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内容,美育也成为时代的客观要求。何谓美育,它是通过现实美和艺术美打动学生感情,使学生在心灵深处受到感染和感化,从而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点,具有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苏霍姆林斯基说:“美是一种心灵的体操,它使我们精神正直、良心纯洁,情感和信念端正。”在英语教学中,通过渗透美育,促使儿童对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产生浓厚兴趣,以美求真、以美激情、以美育人,让儿童受到美的熏陶,同时也把英语学习变得生动、活泼而有实效。 一、挖掘教材潜在美.让学生感悟美 走进英语教材,仿佛进入了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宛如一幅幅美丽的画卷,讲述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但这美丽,远远抵挡不住教材灵魂的魅力。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它本身就具有语言美。在字里行间,英语语言本身音调的升降,读法的暴破、连读,犹如一首和谐婉转的诗歌,散发着无尽的美。在课堂教学中,我要求自己用标准、优美的语音朗读课文,用亲切、温柔的语调和学生交流,充分利用语言美陶冶学生的情操。在潜移默化中,孩子们知道了深受欧美人喜爱的hot dog,hamburger,salad,学会了去McDonald‘s吃

快餐可以礼貌地说”May I have…?”在得到帮助时不忘说声”Thank you!”给人造成麻烦时道声“ExcuSe me.”别人有困难时,主动询问”Can I help you?”别人诚心道歉时也不忘道声:“That’s OK.”这高尚的情操,美好的心灵,不正是教材的翻版吗? 二、展示教学环节形象美.让学生体验美 现代课堂教学中,难道仍以一支粉笔、一本教科书、一张嘴巴来完成一次又一次单调乏味的英语教学吗?我们能否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来代替我们的辛劳,用多种美育形式打开儿童的心扉呢?多媒体教学就能帮上忙。多媒体教学是一种颇具吸收力的现代化教学手段,集图像、声音、文学、动画于一体,能起到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触其物、如闻其声的效果。比如在教学What Can you see?What call you hear?句型时,我用形象的动画、悦耳的音响,把学生带入了一个有声有色的世界中,获得了身临其境的感觉。学生学得开心,教师教得轻松,陶冶了美的情操。 英语教学中还常常借助美术、音乐、舞蹈等艺术的魅力实施教学。如在学习“The seasons”时,让孩子们画画四季的美景:大自然的山川湖泊,鸟语花香,都走进了孩子们的画幅中,接着再进入Let‘stalk aboutthe season youlikebest.版块,在画画、说说中,孩子们身心获得的巨大快乐是无可比拟的。音乐、舞蹈本身具有美的感染力。把

英语教学中美育的渗透

英语教学中美育的渗透 【摘要】美是人们孜孜不倦追求的目标,美育也逐渐成为了当代社会的客观要求。如何在英语教学中渗透美育,也成为了中小学教师迫切需要思考的问题。在英语教学中,教师是美的传播者,而学生则是美的实践者。通过师生互动,使学生对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以美育人,以美激情,在学生受到美的熏陶的同时,也把英语学习变得生动而有效率。 【关键词】渗透美育欣赏美感悟美体验美 蔡之培在《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中说过;“所谓健全的人格,内分四育,即体育、智育、德育、美育”,美育以陶治我们的情操为目的,从而使我们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美的素养,具有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英语新课标提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因此,英语教师的主要任务不是教给学生有关这种语言的一大堆干巴巴的词汇、枯燥的语法规则,而是要教会学生发现、欣赏、领悟这种语言背后所蕴涵的内在美,从而激发起他们学习语言的兴趣和极大愿望,要对学生进行一种美学渗透,即审美教育,下面我就英语课堂中如何渗透美育内容这个话题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教师是美的传播者 著名教育家克莱顿·柯伦《教学美文》指出:当教师更多地懂得了美学素质怎样进入生活,当人们能够有意识地来完善,扩展各种美学方法时,人们踏上了教学艺术文路。因此,英语教师不仅要具有美

学素质,更要不断提高美学素质,用教学塑造美的形象,用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学生。 1、教师的教态美 要实现美育教学,首先要增强外语教师的审美意识,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修养。当教师站在讲台上时,仪容、风度、神情、目光、姿势和举手投足都要向学生传递着信息。因此,教师教态要亲切,态度要端庄大方,衣着要美观得体。既让学生感受美的愉悦,又在教学活动中营造美的氛围。 2、教师的语言美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教学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中学英语教师的语言艺术水平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质量。教师自然流畅的语调,抑扬顿挫的节奏能使学生置身于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保证教学信息在传输的过程中发挥最佳的效能,在潜移默化的熏陶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听力和英语语音语调。教师的语言是一种专业语言,要在简明、准确、形象、生动、幽默、风趣和韵律、节奏等方面下工夫。英语教师必须坚持用英语教学,让学生用英语来想英语。同时,相应的“体太语”要尽可能符合英美人的习惯,这种“仿真”,使学生产生新奇感,并置身于英语语言环境之中,以满足学生语言美之心理需求。 英语教学的语言不仅要具有与其他学科一样的形象性与确凿性,还应追求语言的韵律感、幽默感、新鲜感。作为一名英语老师,除了口语流利外,还要学点洋腔洋调,当教师在课堂上讲英语时,具有节奏感的语调,听起来像外国人特有的那种韵味会让学生从听觉上感受

英语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英语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发表时间:2013-11-28T14:04:42.530Z 来源:《新疆教育》2013年第6期供稿作者:陈春锋[导读] 现代社会生活的多样化、知识信息的广泛化,审美活动已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内容,美育也成为时代的客观要求。笪桂林市恭城瑶族自治县民族中学陈春锋 现代社会生活的多样化、知识信息的广泛化,审美活动已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内容,美育也成为时代的客观要求。美育是通过现实美和艺术美打动学生感情,使学生在心灵深处受到感染和感化,从而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具有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在英语教学中,通过师生互动,促使学生对教学形式和内容产生浓厚兴趣,以美求真、以美激情、以美育人,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同时也把英语学习变得生动活泼而有实效。美育渗透英语教学探索苏霍姆林斯基说:“美是一种心灵的体操,它使我们精神正直、良心纯洁,情感和信念端正。”美育既是科学文化教育的重要内容,又是提高人的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它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英语课堂中渗透美育?如何能让学生感受到英语学习的快乐,从而感受美和欣赏美,始终对学习英语保持浓厚的兴趣?下面我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1 用教学的艺术美提高学习兴趣 1.1 教师语言的艺术美。语言是人们思想沟通的桥梁,一个人的思想品德和情操都可以通过语言表现出来。美的语言有强大的感染力,可以沟通思想、增进感情、和谐关系。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教学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英语教师的语言艺术水平直接关系到英语课堂教学的质量。如果英语教师在课堂上用自然流畅的语调、抑扬顿挫的节奏、清晰标准的发音、适中的音量来授课,能使学生置身于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中,不容易分散注意力,保证教学信息在传输的过程中发挥最佳的效能。爱迪生说过: “最能直接打动心灵的还是美。”自然美、人文美能打动学生心灵,教师优美的语言更能直接打动学生的心灵。 1.2 教师的教态美。教态是无声的语言,能对有声语言起到恰到好处的补充、配合的作用,能很好地把语言信息传递给学生。教态的艺术首先强调的是自然。无论教师是在提问、板书还是在演示,一举一动都要自然、大方、得体。教态的艺术还在于授课时的微笑。教师热情洋溢的微笑、友善慈祥的面容可以使学生获得最直观、最形象、最真切的感受。潇洒得体的身姿手势,无时不在感染着学生,向学生传递着美的信息,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1.3 教师的板书美。板书是教师在课堂上把教学的重难点和教学思路展现给学生的一种方式,它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如果教师的板书字迹潦草、零乱又无重点,会给学生造成散漫随便、知识点混乱和思想不清晰的感觉。受此影响,学生也会处于一种懒洋洋的状态,提不起精神,甚至会产生不耐烦的心理。反之,如果教师注重板书的艺术美,在板书时力求新颖、简洁、清晰、有条理、重点突出,书写的字迹规范秀气,学生看着板书觉得赏心悦目,能引发学生对美的思索,从而提高学习英语的兴趣,教学效果得以强化。 1.4 服饰美。教师的穿着打扮也是一门艺术。如果教师的穿着大方、得体、精神,能给学生一种愉快美好的感受,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营造美的课堂氛围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英语教学追求的是一种轻松活跃的学习氛围,英语教师的服饰风格也可以趋于新颖、活泼、休闲,不必过于庄重拘谨。 2 用英语的内在美去感染学生 和汉语一样,英语本身就蕴涵着美。然而对于中国学生而言,由于在汉语的语言环境之中,习惯于用汉语思考问题,对英语国家的文化不了解,对英语感受不深刻,难以领悟和体会英语的美。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启发,向学生揭示英语的美,同时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激发学生体会美、欣赏美、表达美的热情,从而使学生全身心进入审美意境,感受英语内在美。 2.1 让学生在听说训练中感知语音语调的节奏韵律之美。英语是按意群来表达意思的,在句中有轻重急缓之分,想要让听者清楚明白信息往往通过重读加以强调,而利用语调的升、降来表达感情的变化,每表达完一个意思就作适当的停顿。因而英语的节奏感很强,语音语调抑扬顿挫,富有韵律美。通过多听,能让学生熟悉英语的语音语调、发音规律,感知英语的节奏韵律之美。除了听的训练外,教师还要想方设法引导学生说英语。在说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力、审美情趣、艺术感受等综合素质充分发展。 2.2 在讲解课文中向学生展示英语的内在美。除了通过感官去感受英语的美,还可以理性地去欣赏英语的内在美。在讲解课文时,教师可以介绍一些英语语言的文化背景和英美文化知识,让学生了解异域文化,领会英语文化的内涵,从而深入认识课文的思想底蕴和美学价值。指导学生去欣赏句式地道优美、表情达意的单句;结构严谨、语言简洁的段落;构思巧妙、布局合理的篇章。利用精心设计的提问把学生引入课文所描写的特定意境。指导学生理解新词句和语法在具体语境中的描述、渲染和表达,品味某词组的贴切和某句型的精妙,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进一步感受语言美。 2.3 让学生在写的训练中表现美、创造美。教师指导学生由模仿开始,进行写的训练,从而表现英语美。这是英语教学中渗透美育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形成学生语言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写作过程中,学生模仿美的句式、漂亮的框架结构来遣词造句、布局谋篇,主动地运用所学的英语知识去思考、去实践、去再现英语的美,同时也加深了对英语美的感知和领悟。 在英语教学中,通过渗透美育,促使学生对教学形式和内容产生浓厚兴趣。以美求真、以美激情、以美促学、以美育人,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把英语学习变得生动、活泼而有实效。让美激发学生们的热情和创造力,使他们的综合素质得以有效地促进和提高。 参考文献 1 杜威.民主主义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年 2 亚瑟?亨?史密斯著.中国人的性格.学苑出版社,1998 年

语文学科中如何进行美育渗透

(二)加强朗读,诱发同感。 朗读是书面语言的有声化,具有移情的作用,能够激发美感,唤起内心视像感受作品意境,并能引起群体效应。所谓“涵泳玩索,久之当有自见”,有其合理的内核。40年代,叶圣陶就指出过:“从前人读书,多数不注重内容与理法的探究,单在吟诵上用工夫,这自然不是好办法。现在国文教学,在内容与理法的探究上比从前注重多了;可是学生吟诵的工夫太少,多数只是看看而已。这又是偏向了一面,丢开了一面。惟有不忽略探究,也不忽略吟诵,那才全面不偏。”从阅读理解的角度来看,朗读应该是一种加深理解的有效方法。“吟诵的时候,对于讨究所得的不仅理智地理解,而且亲切地体会,这是一种可贵的境界。”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平时在语文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的朗读指导。 语文学科中如何进行美育渗透 18世纪德国著名哲学家席勒说过:“如果要把人变为理性的人,唯一的途径就是先使他成为审美的人。”对学生进行美的事物、美的榜样的诱导、启迪,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和审美理想,培养他们美好的品质和崇高的情操是现代教育的首要目标。小学语文教材多数是古今中外优秀文学作品的节选。课本上那一篇篇具有情感震撼力量、飞扬着灵性的小说、散文,一首首或清新、或激昂、或含蓄的诗歌既有知识之美,也有情感之美,更有艺术之美。这些教材蕴藏着极为丰富的审美素质教育内容,这就要求在语文阅读教学中需要进行美育,要求教师以美启真,以美怡情,以美育人。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启迪美、感受美、体悟美、塑造美,从而使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初步具有对语言、文字、文章乃至文学的审美能力。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应如何,进行润物细无声

的美育渗透呢? 一、引导学生发现美 由于小学生知识水平有限、思维不够开阔、艺术鉴赏能力不强、道德修养不足、阅历不丰富等方面的局限,读书时经常见美而不知美,教师必须善于指导学生去充分发现课文中各种美。根据作者的思路,将儿童带进作品所描绘的艺术思想境界中去,同作者同呼吸、共命运,产生共鸣,使学生充分感受其中的美。比如,《桂林山水》中千姿百态的和谐美;《长城》雄伟壮观的气势美等等,所有这些都为儿童树立了美的典范。教师要尽力充分挖掘教材中美的源泉,从备课到讲课以及作业批改,都要诱导儿童鉴赏各种美的形态,使儿童产生美感。艺术作品往往是由一个主题思想统帅下的一个个的具体形象构成的统一体,因此要培养儿童具有鉴赏能力,就必须从作家创作的每一个艺术形象入手。 1、在字词教学中渗透美。即通过字词学习感受文字美,如学习“月”字,让学生联想到蓝蓝的夜空中象镰刀或像玉盘的月亮,从而产生不尽的遐想之美; 2、在语言中渗透美。即通过读诗句名篇,感受语言美。如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让学生感受到宏伟气势之美。还有《桂林山水》的清、静、奇、秀的美。《月光曲》中的月光若明若暗,朦胧迷离,如梦如幻。感受到仙境般的幽静,仙境般的柔和之美; 3、图片欣赏中渗透美。即通过欣赏课文插图、图片、影视资料等,让学生欣赏中获得美,如教学《北京亮起来了》通过光盘教学,看录象,欣赏到北京夜景之美; 4、人物形象中渗透美。即,抓住课文中的人物形象,体会人物内心美。如教学《视死如归》、《狼牙山五壮士》等课文,通过抓住王若飞,五壮士等人物的形象,深入体会美的意蕴,获得独

审美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

审美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 发表时间:2017-05-02T13:37:29.833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7年5月总第227期作者:范惠敏韩延珍[导读] 语文教师公认审美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山东省潍坊市育华学校261000 摘要:语文教师公认审美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语文教师必须在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正确的欣赏、评价自然美、艺术美及其精神,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念和高尚的审美节操,激起学生的爱心和热情,提高学生的审美及创造美的能力。那么,教师该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呢?基于语文情感美育的特点,在实施审美教育过程中,教师要遵循一个感悟的程序。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的情感去体验作者及作品的情感,是使学生不光从作品中读出作者的情感,读出作品中人物的情感,更重要的是读出自己美的感受。具体地说,教师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关键词:语言体现情感美育 一、通过体会文章的语言使学生感受美 通过体会文章的语言使学生感受美,就是指教师充分利用文章中的语言美来培养学生审美的感受力,即通过语言艺术让学生感受到美。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作家在文章中所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或朴素或华丽,或婉约或豪放,或准确或生动,都体现出语言的美。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充分利用课文的独特语言艺术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进入到课文美好的情思中去,从而更好地陶冶学生的情感,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 例如,教授《春》、《济南的冬天》等文章时,教师必须仔细讲解、分析作品的美好语言和优美词章,使学生从中领会到作者的思想感情,实现文道统一,即文章的语言和学生的心灵美得到很好的结合,最终使得教学过程在潜移默化中滋润了学生的心灵,培养了学生的美感。教师还可以让学生通过欣赏、分析作品中语言形式的变幻、语言节奏的强弱、遣词造句的色彩等方面,获得自身语感的提高,使得他们对文章语言的形象性、情感性有更为直观的感知,从而发现和认识到祖国语言的美。 二、通过探索文章的意境使学生感悟美 通过探索文章的意境来感悟美,就是指教师充分利用文章的意境美来培养学生审美的想象力,即通过具体的情景引发学生美的想象力。教师应在学生具有感受文章语言美的能力和语感基础上,指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探索美、理解美,真正了解美的本质,使得作品的“此情此景”内化为学生的“我情我景”。此外,教师在教学中还要让学生把作者的创作过程与自身的认知过程有机融合起来,从而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陶冶,获得美感。实践证明,通过探索文章的意境不仅能有效提高学生对美的感悟,还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对美的想象力。 例如,在朱自清先生所写的《春》一文中,作者深情地给我们描绘了春天,赞颂了春天,表现出了春的绚丽多姿。我们从中可以概括出春景图、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迎春图等等美的图景。所以教师在教学时要带领学生仔细阅读课文,探索春的美景,并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从而使学生通过细读、细品以及想象认识到春的美,得到美的陶冶,获得丰富的美感,使得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培养。 三、通过教师的引导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 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所学文章的背景材料来培养学生的审美理解力,通过创设合理的引导来促进学生审美理解力的提高。好的文章和文学作品,对人可以产生巨大的影响,例如,使人的灵魂得到净化,养成健全的人格,陶冶情操。作者的思想和情感都溶于作品之中,学生可以通过作品实现与作者思想的沟通。因此,语文教师的教学任务就是通过分析所学作品的时代和背景,摸索作者的写作意图,从而使学生能够更深刻地体会作品的思想内容,与作者的情感产生思想共鸣。 例如,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写于1936年,是一篇优美的作品。由于当时遵义会议刚刚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全党的领导地位,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同志在下过一场大雪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的塬上视察地形,过后写下了《沁园春·雪》。在这个作品中,祖国山河纵横千里的景色得到展示,同时也表现了大气磅礴的广阔意境。教师在教学这篇作品的时候,应通过深入分析词中的意境和背景材料,引导学生感受、体验作品中的景色以及隐藏在作品之中的深层内涵,从而使学生受到情感的感染,进而提高学生审美的理解力。 四、通过作文教学体现学生的审美创造力 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力,即教师采用多种教学形式进行作文教学,从而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对学生进行写作训练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语文教师可通过以下几种方法: 1.在大自然中观赏美。教师在课余时间可以让学生走出课本,到真正的大自然中,观察身边的事物和景色,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高尚情操。 2.在生活中寻找美。例如,学生可以在平时的生活中记录学校中的环境美、教师育人美、学生行为美和心灵美等等。 3.让学生自己创造美。学生可以自己设置墙报或手抄报,自办校刊校报。这样既能美化学校和班级的环境,又能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审美教育和创造美的能力都能够得到培养、锻炼、巩固。

英语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英语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在英语教学中,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是我一直追求的目标,英语教学中处处渗透着美育,有时我用精美的画面导入新课,有时用欢快的英语歌曲导入新课,在课堂上,我用标准的语音、语调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我那清脆悦耳的声音给学生一种美的享受,把学生带入到一个好的英语学习环境当中去,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美是一种心灵的体操,它使我们精神正直、良心纯洁,情感和信念端正。”在英语教学中,通过渗透美育,促使儿童对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产生浓厚兴趣,以美求真、以美激情、以美育人,让儿童受到美的熏陶,同时也把英语学习变得生动、活泼而有实效。 一、挖掘教材潜在美,让学生感悟美 走进英语教材,仿佛进入了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宛如一幅幅美丽的画卷,讲述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但这美丽,远远抵挡不住教材灵魂的魅力。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它本身就具有语言美。在字里行间,英语语言本身音调的升降,读法的暴破、连读,犹如一首和谐婉转的诗歌,散发着无尽的美。在课堂教学中,我要求自己用标准、优美的语音朗读课文,用亲切、温柔的语调和学生交流,充分利用语言美陶冶学生的情操。在潜移默化中,孩子们知道了深受欧美人喜爱的hot dog,hamburger, salad,学会了去McDonald‘s吃快餐可以礼貌地说“May I have…?”在得到帮助时不忘说声“Thank you!”给人造成麻烦时道声“Excuse me.”别人有困难时,主动询问“Can I help you?”别人诚心道歉时也不忘道声:“That’s OK.”这高尚的情操,美好的心灵,不正是教材的翻版吗? 二、展示教学环节形象美,让学生体验美 现代课堂教学中,难道仍以一支粉笔、一本教科书、一张嘴巴来完成一次又一次单调乏味的英语教学吗?我们能否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来代替我们的辛劳,用多种美育形式打开儿童的心扉呢?多媒体教学就能帮上忙。多媒体教学是一种颇具吸收力的现代化教学手段,集图像、声音、文学、动画于一体,能起到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触其物、如闻其声的效果。比如在教学What can you see? What can you hear?句型时,我用形象的动画、悦耳的音响,把学生带入了一个有声有色的世界中,获得了身临其境的感觉。学生学得开心,教师教得轻松,陶冶了美的情操。 英语教学中还常常借助美术、音乐、舞蹈等艺术的魅力实施教学。如在学习“The seasons”时,让孩子们画画四季的美景:大自然的山川湖泊,鸟语花香,都走进了孩子们的画幅中,接着再进入Let‘s talk about the season you like best.版块,在画画、说说中,孩子们身心获得的巨大快乐是无可比拟的。音乐、舞蹈本身具有美的感染力。把英语句子融于歌曲之中,学生在手舞足蹈中,可以把枯燥、机械的反复操练变得有声有色。课前的热身,课堂的调节,课后的巩固都可以由此来完成。如当响起“Are you happy ?Do you know? Clap your hands…”的歌曲时,孩子们一边唱一边跳,优美的旋律、优雅的舞姿,让孩子们沉浸在艺术的海洋里,其乐融融。这些“美”的教学手段,激起了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增强了极大的学习兴趣,提高了美的鉴赏能力。 三、注重教学语言艺术美,让学生鉴赏美 教学语言是整个教学活动的物质外壳,是教师传情达意的符号系统。它的好坏直接制约着教学活动。枯燥无味的语言缺乏生机,使人产生厌倦的心理情绪,抑扬顿挫的语言充满活力,能吸引学生,激活思维,使课堂生机盎然,优质高效。因此,英语教学的语言不仅要具有与其他学科一样的形象性与确凿性,还应追求语言的音律性,幽默感。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摘要》,美育教育是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语文的教学中都起到很大的作用。语文教学作为语言教学的一个过程,同事也是一个情感交流的过程,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提炼教材并结合自身的人格魅力,适时给学生美的教育,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树立健康高尚的审美观,让学生从美的情感体验中去习得知识,从而达到教育目的,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前言》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应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和科学的思想方法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发展健康的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由于语文学科的特点,从某种角度看,它的美育任务更是责无旁贷的。它的作用也许会相较其他学科而言更重大、更深刻。语文学科的美育,可以有效地净化心灵、陶冶情操,积累审美经验,提高审美鉴赏力,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美,热爱生活的美好体验。总之,语文与美育关系密切,美育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有着重大意义。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美感能力的培养,才能促进语文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那么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渗透美育呢?笔者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对此做了一些积极的探索。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一)挖掘教材美 小学语文教材的美是丰富的,有形式上的美,有语言的美,有内容上的美,教师要善于从各方面、各角度挖掘美的因素,通过教学活动,向学生传授审美知识,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 1、形式美。新版的小学语文教科书最显著的特点在于它的图画美。书中有生机勃勃的春景图,有雄伟壮观的祖国山水画,有繁华美丽的都市风景画,有幽静秀逸的田园风光等,这些优美而富有童趣味和教育意义的插图,带给学生强烈的审美视觉效果,具有强大的感染力。此外,新教材还具有音乐美,书中编入大量的诗歌、儿歌、散文、饶口令和谜语等,这些读起来朗朗上口并巧妙的把音乐的韵律美和节奏美融入的文章,能带给学生一种精神愉悦和情感满足,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审美理想的有利条件。 2、内容美。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章充满着美的内容,是语文美育的最大资源。教材中有描绘辽阔的原野、葱郁的森林、碧绿的湖水、奔腾的江河等歌颂祖国美丽山川的诗文,有描写邱少云、黄继光、雷锋、张思德等赞美英雄模范的故事,有歌颂伟大、平凡、善良、纯洁等人性闪光点和鞭笞丑恶、落后、黑暗、等社会弊端的文章……这些从不同角度、不同形象,反映了社会、自然、心灵、行为、生活中美的形象、美的意境、美的情趣的文

学科渗透美育教案

英语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美是道德纯洁、精神丰富和体魄健全的强大源泉。”通过审美教育可以使人获得真知,开拓视野,启迪智慧,发展思维。美的事物可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中外许多著名学者之所以能学有所成,除勤奋以外,还在于对其所从事专业的热爱和执着的追求。工作对他们是一种乐趣,而这种乐趣的根源是因为他们感受到了美和发现了美,并受到强烈的吸引,达到沉醉忘我的地步。因此,在外语教学中贯穿美育,可以促使学生对教学形式和内容产生极大的兴致和乐趣,从而促使外来的动机向内在的动机转移,使内在的动机成为学习活动的持久动力。 一、教学过程的情感美 教学活动首先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心灵与心灵的撞击。哪里有成功的教学,哪里就会有情感的火花在闪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对本职工作的热爱倾注到每个学生身上——深切的关怀和由衷的喜爱、极强的耐心和高度的责任感,充满激情、充满信心、充满希望,以倾所有、尽所能传道授业,促进学生学业的进步为最大的快乐,以爱感生,使他们自觉接受教师的教诲,默契配合,积极学习。师生之间相互尊重、信任、理解、支持,形成融洽的情感交流渠道和民主、平等,友善、活泼的教学气氛。每一堂课,我都是精神饱满、面带微笑走进课堂,和学生互致问候,拉拉手,拍拍肩,合唱歌曲,一起做游戏,或同台表演,始终把自己置身于学生群体之中,成为学生中的一员。对待学生一视同仁,对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给予更多关注,让他们回答浅显易答的问题并及时鼓励表扬。教学过程在一种友好、和谐的情感交往中展开、进行,师生共享情感美,既提高了教学效果,也密切了师生关系。 二、英语教学的语言美 英语教学是一门语言教学。教师在进行语言教学的同时,也应结合英语语言的优美,深厚的文化底蕴,内容丰富的教材,对学生进行美感教育,使学生在学习语言知识的同时受到优良的思想品质、高尚文化情操的陶冶。 英语语音语调和谐自然,抑扬起伏。具有韵律美。英语中有十二个单元音,其中五个是长音,七个是短音。长音可以拖长,音色明亮,犹如音乐中的二分音符;短音是一发出音后即嘎然而止,音色压抑,犹如八分音符再加一个休止符。在说英语时,由于长音短音不均匀地错落在各音节申,听者就感到有抑和扬的反差,给听觉器官一种美的享受。教师适时引导,鼓励学生尽量模仿录音带中优美的语音语调,并细心体会其中的美韵。 英语教材中有很多美的因素。学生一方面要了解英语美风俗、交际常识,一方面要学习他们的文明语言。如:学习“Good morning!”、“How are you?”、“How do you do?”等问候语,教会学生礼貌待人,关心他人;通过字习“Excuse me”、“Sorry.”“Thank you very much.”、“That’s a1l right.”、“Please. ”、“Pardon?”教会学生注意语言美;结合教材中不同的话题,如:介绍、告别、祝愿、道歉、提供帮助等,使学生学习“G1ad to meet you!”、“I’m sorry.”、“Can I he1p you? ”、“May I use your…?”等常用的交际用语;学习英美人乐于助人,关心他人,婉转语气,礼貌社交。而这些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容易引起学生的认同和共鸣。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点拔和培养,使学生在日常学习和实际生活交际中学习使用优美文明的语言,受到语言美的教育。 三、教学过程的手段美

2、中小学学科渗透美育教案

英语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美是道德纯洁、精神丰富和体魄健全的强大源泉。”通过审美教育可以使人获得真知,开拓视野,启迪智慧,发展思维。美的事物可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中外许多著名学者之所以能学有所成,除勤奋以外,还在于对其所从事专业的热爱和执着的追求。工作对他们是一种乐趣,而这种乐趣的根源是因为他们感受到了美和发现了美,并受到强烈的吸引,达到沉醉忘我的地步。因此,在外语教学中贯穿美育,可以促使学生对教学形式和内容产生极大的兴致和乐趣,从而促使外来的动机向内在的动机转移,使内在的动机成为学习活动的持久动力。 一、教学过程的情感美 教学活动首先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心灵与心灵的撞击。哪里有成功的教学,哪里就会有情感的火花在闪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对本职工作的热爱倾注到每个学生身上——深切的关怀和由衷的喜爱、极强的耐心和高度的责任感,充满激情、充满信心、充满希望,以倾所有、尽所能传道授业,促进学生学业的进步为最大的快乐,以爱感生,使他们自觉接受教师的教诲,默契配合,积极学习。师生之间相互尊重、信任、理解、支持,形成融洽的情感交流渠道和

民主、平等,友善、活泼的教学气氛。每一堂课,我都是精神饱满、面带微笑走进课堂,和学生互致问候,拉拉手,拍拍肩,合唱歌曲,一起做游戏,或同台表演,始终把自己置身于学生群体之中,成为学生中的一员。对待学生一视同仁,对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给予更多关注,让他们回答浅显易答的问题并及时鼓励表扬。教学过程在一种友好、和谐的情感交往中展开、进行,师生共享情感美,既提高了教学效果,也密切了师生关系。 二、英语教学的语言美 英语教学是一门语言教学。教师在进行语言教学的同时,也应结合英语语言的优美,深厚的文化底蕴,内容丰富的教材,对学生进行美感教育,使学生在学习语言知识的同时受到优良的思想品质、高尚文化情操的陶冶。 英语语音语调和谐自然,抑扬起伏。具有韵律美。英语中有十二个单元音,其中五个是长音,七个是短音。长音可以拖长,音色明亮,犹如音乐中的二分音符;短音是一发出音后即嘎然而止,音色压抑,犹如八分音符再加一个休止符。在说英语时,由于长音短音不均匀地错落在各音节申,听者就感到有抑和扬的反差,给听觉器官一种美的享受。教师适时引导,鼓励学生尽量模仿录音带中优美的语音语调,并细心体会其中的美韵。 英语教材中有很多美的因素。学生一方面要了解英语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