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移动通信原理(GSM-200题)

移动通信原理(GSM-200题)

移动通信原理(GSM-200题)
移动通信原理(GSM-200题)

序号题干选项A 1移动通信系统一般包括()信源

2移动通信系统的工作方式包括()单工

3下列属于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的是()AMPS

4下列属于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的是()GSM

5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业务有( )话音业务

6频分复用需要严格的频率规划,是( )受限系统时间

7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主要技术特点为以( )接入方式频分多址

8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主要技术特点为以( )区分用户时间

9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数字调制方式有( )FSK

10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业务种类逐渐丰富,有( )话音业务11时分多址系统是( )受限系统时间

12CDMA技术特点包括( )软容量

13CDMA每个用户使用一个码字,( )共享时间

143GPP研究制定并推广的3G标准为()WCDMA

15UMTS系统采用()和()结合的扩频方式扰码

16GSM系统的无线接入网主要设备包括()用户

17GSM系统的核心网主要设备包括()MSC

18GSM系统的无线接入网主要接口包括()A

19GSM系统核心网与无线接入网接口为()A

20GPRS系统与GSM系统相比增加的节点为()MSC

21UMTS系统的无线接入网主要设备包括()用户

22UMTS系统的无线接入网主要接口包括()Iu

23UMTS系统用户与无线接入网接口为()Iu

24UMTS系统核心网与无线接入网接口为()Iu

25UMTS的核心网主要设备包括()MSC Server 26UMTS的核心网中电路域与分组域共用设备包括()HLR

27cdma 2000采用 ()扩频技术直接

28下列属于cdma2000系统增强与演进的系统是()1X EV-DO 29下列属于WCDMA系统增强与演进的系统是()HSDPA

30下列属于TD-SCDMA系统增强与演进的系统是()HSDPA

31TD-SCDMA集( )技术优势于一体,系统频谱利用率高频分多址32TD-SCDMA抗干扰性强,采用( )技术智能天线33TD-SCDMA系统采用的多址技术包括()FDMA

34GSM系统采用的多址技术包括()FDMA

35接力切换的技术特点是介于()和()之间乒乓切换36空中接口分为三个协议层( )物理层

37WCDMA的带宽和码片速率为()5MHz

38天线按方向性分包括()天线全向

39数据链路层包含的子层有( )MAC

40IMT-2000三大主流标准为()WCDMA

41IMT-2000系统三大主流标准之外的两个标准为()EDGE

42移动通信系统的组成部分包括()信源

43频分多址(FDMA)技术适用于()和()信号无线

44基带信号是指信源编码信息,含有()成分直流

45调制过程是根据基带信号的幅度改变高频载波信号的()幅度

46模拟调制方式通常包括()调幅

47数字调制方式通常包括()幅度键控

48信道编码包括()卷积码

49WCDMA系统的信道编码方式为()卷积码

50TD-SCDMA系统的信道编码方式为()卷积码

51CDMA2000系统的信道编码方式为()卷积码

52交织技术可以抵抗()深度衰落

53使用直放站作为实现()目标的必要手段之一大容量

54每信道可容纳的用户数是由基站配备的()所确定的共用信道数55天线参数中按波瓣宽度可分为()主瓣

56天线计划类型包括()圆周计划

57天线俯仰角调节方式包括()俯仰角调节机械

58互调干扰时,()都能产生这些干扰分量信源

59可以通过良好调谐()来减少互调干扰信道

60电磁波反射发生在()场景地球表面

61散射发生在()粗糙表面

62移动信道的建模对于系统仿真的()有着重要的意义正确性

63移动通信系统的信道复杂性表现在地理环境的()随机性

64无线信道衰落包括()衰落大尺度

65CDMA系统中,()链路要分别分析前向

66阴影衰落的速度与()有关地形

67扩频系统中,()均依靠多址码识别用户

68功率控制的目的是()增强信号

69功率控制的准则包括()信噪比平衡70硬切换是指移动台在不同()之间的切换频率

71IMT-2000系统目标与基本要求全球统一()频段

72IMT-2000系统目标包括降低终端()功耗

73WCDMA技术是由()主要提出的美国

74WCDMA系统能从现有的()网络上较容易的过渡到3G GSM

75WCDMA 系统业务级别包括()会话级

76cdma 2000带宽可以为() 1.25 MHz

77cdma 2000的帧长结构可以为() 1.25 ms

78TD-SCDMA无线资源包括()时隙

79TD-SCDMA智能天线可以提供()空分复用

80TD-SCDMA关键技术接力切换优点包括()切换成功率高81TD-SCDMA联合检测技术可以消除()干扰符号间

82NGN 趋势包括()软交换

83UMTS系统发展演进方向为异构网络()互通

843GPP R4网络核心网()与()相分离控制

853GPP R4网络核心网将MSC分为()与()MSC Server 863GPP R5网络呼叫流程改变,()与()相分离控制

87R6 研究重点包括()网络共享

88R6 研究的新技术包括()MIMO

89R6 引入多项业务,包括()MBMS

90R6 实现了()与()控制实体的功能分离会话

91HSDPA主要目标是提供()的无线宽带接入业务 高性价比

92HSDPA新增MAC-hs实体实现()等功能快速自动重传93WCDMA HSDPA在物理层新增专用信道包括()HS-PDSCH

94TD-SCDMA HSDPA在物理层新增专用信道包括()HS-PDSCH 95HSDPA 应用了一系列新技术,包括()AMC

96目前俗称的3.9G系统主要包括()LTE

973GPP LTE标准化工作主要参与的工作组包括TSG()RAN

983GPP LTE采用扁平化的网络架构,包括设备为()eNodeB 993GPP LTE标准化工作要求覆盖增强,支持半径() 5 km 1003GPP LTE标准化工作要求移动性增强,支持时速()15km/h

选项B选项C选项D选项E答案(以|隔开)难度信宿发射机接收机A|B|C|D1半双工双工点对点A|B|C1 TACS NTT UWC-136A|B|C1 PDC IS-95A NTT A|B|C1数据业务短信业务定位业务A1频段码字干扰B|D2时分多址码分多址空分多址A|B2频段码字角度A|B2 ASK GMSK QPSK C|D3数据业务短信业务定位业务A|B|C|D2频段码字干扰A|D2软切换频谱效率高通信安全保密性高A|B|C|D3频段码字角度A|B3 TD-SCDMA cdma2000EDGE A|B|C3 OVSF码Turbo码R-S码A|B3 BTS RNC BSC B|D2 MGW GGSN SGSN A2 Abis Iu C B2 Abis Iu C A2 MGW GGSN SGSN C|D2 Node B RNC MSC B|C2 Uu Iur Iub C|D2 Uu Iur Iub B2 Uu Iur Iub A2 MGW GGSN SGSN A|B|C|D3 EIR AuC SGSN A|B|C3多载波跳频反转A|B2 1X EV-DV UMB LTE A|B|C3 HSUPA UMB LTE A|B|D3 HSUPA UMB LTE A|B|D3时分多址码分多址空分多址A|B|C|D3联合检测上行同步码分多址A|B|C3 TDMA CDMA SDMA A|B|C|D3 TDMA CDMA SDMA A|B2软切换硬切换更软切换B|C2数据链路层网络层IP层A|B|C3 1.6MHz 3.84Mcps 1.28Mcps A|C2方向性扇区多扇区A|B2 RLC PDCP BMC A|B|C|D3 TD-SCDMA cdma2000DECT A|B|C2 UWC136LTE DECT B|D3信宿发射机接收机A|B|C|D1有线数字模拟C|D2低频高频交流A|B3相位频率码字A|B|C3调频调码调量A|B2

频移键控正交幅度调制调相A|B|C|D3 Turbo码CRC码OVSF A|B|C3 Turbo码CRC码RS码A|B1 Turbo码CRC码RS码A|B1 Turbo码CRC码RS码A|B1人为干扰大自然噪声白噪声A|B|C3小容量大覆盖小覆盖B|C3每用户话务量占用时间信道个数A|B3零瓣旁瓣全瓣A|C2垂直极化水平极化扇区计划B|C3电调水平垂直A|B3信宿发射机接收机C|D2发射机天线系统接收机B|C3建筑物墙壁表面树叶阻挡A|B|C3不规则物体树叶街道标志A|B|C|D2可靠性有效性及时性A|B2复杂性多样性可靠性B|C2中尺度小尺度超大尺度A|B|C1反向发射接收A|B2地貌用户移动速度频段A|B|C3信道基站核心网A|B|C2减小干扰增加容量减少功率B|C2功率平衡混合平衡A|B|C2时隙系统码字A|C2标准时隙系统A|B1频段成本尺寸A|C2欧洲中国日本B|D2 GPRS EDGE AMPS A|B|C2流级交互级背景级A|B|C|D3 5 MHz10 MHz20 MHz A|B|C|D3 5 ms10 ms20 ms B|C|D3频率码字空间A|B|C|D2提高容量改善覆盖抑制干扰A|B|C|D3掉话率低资源占用少干扰少A|B|C3用户间多址噪声人为A|B3效率标准化IP化A|B|C3融合分离区别A|B2呼叫承载业务A|C3 HSS MGW SGSN A|C3呼叫承载业务A|B3网络互通增强上行业务A|B|C|D3 IP OFDM CDMA A|C2 PTT Push IMS Group A|B|C|D2承载业务呼叫A|B3高下行带宽低延迟的面向分组的A|B|C|D3调度自适应调制和编码增强上行A|B|C3 HS-SCCH HS-DPCCH HS-SICH A|B|C3

HS-SCCH HS-DPCCH HS-SICH A|B|D3 HARQ快速调度时分双工A|B|C3 UMB HSPA IMT-Advanced A|B2 CN GERAN SA A|D2 Node B RNC aGW A|D3 30km100km500km A|B|C2 120 km/h350 km/h500 km/h A|B|C|D2

难度知识点易A1.2

易A1.2

易A1.28

易A1.30

易A1.28

中A1.10

中A1.30

中A1.30

难A1.30

中A1.30

中A1.13

难A1.14

难A1.14

难A1.36

难A1.36

中A1.2

中A1.2

中A1.30

中A1.2

中A1.2

中A1.2

中A1.1

中A1.1

中A1.1

难A1.1

难A1.1

中A1.19

难A1.36

难A1.36

难A1.36

难A1.36

难A1.36

难A1.36

中A1.31

中A1.36

难A1.2

中A1.36

中A1.26

难A1.2

中A1.36

难A1.36

易A1.1

中A1.12

难A1.17

难A1.15

中A1.17

难A1.18易A1.18易A1.18易A1.18难A1.23难A1.11难A1.11中A1.26难A1.26难A1.26中A1.27难A1.27难A1.3中A1.3中A1.6中A1.7易A1.7中A1.7难A1.7中A1.19中A1.21中A1.22中A1.31易A1.35中A1.35中A1.36中A1.36难A1.36难A1.36难A1.36中A1.36难A1.36难A1.36难A1.36难A1.37中A1.37难A1.37难A1.37难A1.37难A1.37中A1.37中A1.37难A1.37难A1.37难A1.37难A1.37

难A1.37中A1.38中A1.38难A1.38中A1.39中A1.39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