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量具内校规程

量具内校规程

量具内校规程
量具内校规程

1、游标卡尺内部校准规程

1目的

对游标卡尺进行内部校准,确保其准确度和适用性保持完好。

2范围

适用于普通游标卡尺及带表游标卡尺的内部核准。

3校验基准

外校合格的量块。

4环境条件

室温

5校验步骤

5.1检查卡尺测量接触面是否平整、干净、无污渍、锈迹,带表卡尺表头的指针是否完好,有无松动,刻度是否清晰,推动表头是否平稳、平滑。

5.2调校零位,或使指针对准零点。

5.3取2~3块任意基准量块进行度量,量块被测面要干净、平整。每块连续测量三次,每次测量值均应在允许误差范围内,将其平均值记录在《检测设备校验记录表》内。允许误差范围根据不同卡尺的精度分为±0.01mm、±0.02mm。

5.4测内径接触面磨损程度:取两块量块(构成测量的基准面)夹紧一块量块成“H”型,然后移动表头,使卡尺上面的测量端张开后靠紧两基准面进行读数,每块测量三次,取平均值。测量值与标准值根据不同卡尺的精度分为±0.01mm、±0.02mm,将其平均值记录在《检测设备校验记录表》中。

5.5可根据不同量程的卡尺选用不同的基准量块或组合进行校准;

5.6历次测量值与标准值之差,均在允许误差范围内,判校准合格;6校准周期

每年一次

7相关记录

《检测设备校验记录表》

2、千分尺内部校验规程

1目的

对千分尺进行内部校准,确保其准确度和适用性保持完好。

2范围

适用于千分尺的内部校准。

3校验基准

外校合格的标准量块。

4环境条件

室温

5校验步骤

5.1检查千分尺测量接触面是否平整、干净、无污渍、锈迹,刻度是否清晰。

5.2扭动千分尺螺栓调校零位,使刻度对准零点。

5.3根据不同量程的千分尺选择适宜的标准量块3~4块,(可对标准量块进行组合测量)。每块量块连续测量三次,每次测量值均应在允许误差范围内,将其平均值记录在《检测设备校验记录表》内。允许误差范围为±0.01mm。

5.4外径千分尺的校验:任意取5-6块标准量块,取两块量块(构成测量的基准面)夹紧一块量块成“H”型,扭动螺栓使外径千分尺的测量端张开后靠紧两基准面进行读数,每块测量三次,每次测量

值均应在允许误差范围内。将其平均值记录在《检测设备校验记录表》内,允许误差范围为±0.01mm。

5.5历次测量值与标准值之差,均在允许误差范围内,判校准合格。6校准周期

每年1次。

7相关记录

《检测设备校验记录表》

3、钢尺、卷尺内部校准规程

1目的

对钢尺、卷尺进行内部校准,确保其准确度、精密度符合要求。2适用范围

适用于所有生产及管理中使用的钢尺、卷尺。

3校验基准

外校合格的量块、内校合格的1000mm游标卡尺。

4环境条件

室温

5校准步骤

5.1检查钢尺、卷尺的刻度是否清晰。

5.2钢尺校准时,将1000mm游标卡尺平放在台面上,并把游标固定在1000mm处,将钢尺的零点紧贴在1000mm游标卡尺的零点上,对照比较钢尺的刻度。

5.3卷尺校准时,将1000mm游标卡尺平放在台面上,选择任意量度尺寸并固定游标。取量块紧贴游标卡尺的测量爪,用卷尺零点勾住量块的一端,再拉至量度尺寸的游标爪,对照比较卷尺的刻度。

5.4分别核对被校尺与基准尺的刻度,取3~4个测量点,每点测试3次取平均值记录在《检测设备校验记录表》内。

5.5当被校准的卷尺长度超出基准长度时,将游标固定在待测尺寸处,以卷尺整米刻度处为零点进行分段校准。

5.6每次测量精度允许误差在±1.0mm,超出精度范围则判定不合格。6校准周期

每6个月校准一次。

7相关记录

《检测设备校验记录表》

4、磅秤、盘秤、电子秤内部校准规程

1目的

对电子秤称进行内部校准,确保其准确度和适用性保持完好。

2范围

适用于全厂所有用于生产的磅秤、盘秤、电子秤。

3校验基准

外校合格的标准砝码

4环境条件

室温、无风

5校验步骤

5.1清洁被校秤的载物台面,进行归零;

5.2根据被测秤的精确度选择相应的标准砝码,取3~4个重量进行测量,每个重量读数三次取平均值,记录在《检测设备校验记录表》中。

5.3每次测量精度允许误差为该秤的精确度要求,超出精度范围则判定不合格。

6校准周期

每年一次

7相关记录

《检测设备校验记录表》

5、划线尺、深度卡尺内校规程

1目的

对划线尺、深度卡尺进行内部校准,确保其准确度、精密度符合要求。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全厂生产使用的划线尺、深度卡尺。

3校验基准

外校合格标准量块。

4环境条件

室温

5检验步骤

5.1检查划线尺、深度卡尺的测量接触面干净、无污渍、锈迹,刻度是否清晰。

5.2将参照平台表面擦拭干净,划线尺、深度卡尺垂直放置使刻度归零。取出3~4块标准量块,放在平台进行测量,每块测量3次每次测量值均在允许误差±0.02mm范围内,将平均值记录在《检测设备校验记录表》内;

5.3历次测量值与标准值之差,均在允许误差范围内,判校准合格。6校准周期

每年1次

7相关记录

《检测设备校验记录表》

6、角尺内校检验规程

1目的

对各类角尺进行内部校准,确保其准确度和适用性保持完好。

2范围

适用于全厂生产用的直角钢尺、刀口角尺、宽度角尺的内部校准。3校验基准

外样合格的标准量块、内校合格的宽座角尺、内校合格的1000mm 游标卡尺

4环境条件

室温

5校验步骤

5.1检查直角钢尺有无变形,紧固位是否松动,刻度是否清晰。

5.2检查刀口角尺的刀口是否有缺角、崩角现象,刀口角尺整体有无变形,紧固位是否松动,表面无污渍、锈迹,内、外测量接触面应平整、干净。

5.3检查宽度角尺整体有无变形,紧固位是否松动,表面无污渍、锈迹,内、外接触面应平整、干净。

5.4直角钢尺校验。

5.4.1 1000mm游标卡尺定位在500mm处,将直角钢尺零刻度贴紧游标卡尺的零刻度,对照比较钢尺的刻度,取两个测量点(直角钢尺正、反面刻度各取1 个测量点),测试三次每次测量值均应在±1mm范围内,将平均值记录在《检测设备校验记录表》内。

5.4.2将宽度角尺竖放在台面上,待测的直角钢尺外角贴紧宽度角尺的内角,观察直角钢尺测量面不能出现缝隙,外角呈90°判定为合格;再将宽座角尺的外角贴紧待测直角钢尺的内角,观察直角钢尺的测量面不能出现缝隙,内角呈90°判定为合格。把外角、内角测试结果记录在《检测设备校验记录表》内。

5.4.3直角钢尺的校准周期为每6个月校准一次。

5.5刀口角尺、宽座角尺校验。

页码:P1/2

5.5.1取外校合格的80mm、100mm标准量块各一块将两块量块平放在台面,2个测量接触面垂直形成90°内、外角。再把待测角尺的内角贴紧量块的外角,观察角尺的测量面不能出现缝隙,角尺的内角呈90°判定为合格。

5.5.2用同样的方法测量待测角尺的外角,外角呈90°判定为合格。

5.5.3刀口角尺、宽度角尺的校准周期为每年校准一次。

6相关记录

《检测设备校验记录表》

量具内校规程

1 目的 根据本公司实际情况,部份计量器具送检外校,其中对游标卡尺、千分尺、卷尺及电子秤进行内部校准,确保其准确度和适用性,保持完好。 2 范围 适用于普通的游标卡尺、带表的游标卡尺、數顯游標卡尺、鋼尺、卷尺、電子磅及电子秤的内部校准。 3 校准基准 外校合格的游标卡尺,外校合格的鋼尺、卷尺,外校合格的法碼,外校合格的标准量块。 4 环境条件 室温,正常湿度中进行 5 校准步骤 5.1游标卡尺 1、检查卡尺测量接触面是否平整、干净,无污渍、锈迹,带表卡尺表头的指针是 否完好,有无松动,刻度是否清晰,推动表头是否平稳、平滑。 2、调校零位,或使指针对准零点。 3、取一块长、宽、厚尺寸不等的作量块(尺寸在卡尺量程之内),用外校合格游标 卡尺测量长度、宽度、厚度尺寸并记录,作为标准尺寸。 4、内校游标卡尺连续对量块长、宽、厚尺寸测量,记录在《内校记录》。 5、内校游标卡尺所测数据及标准尺寸之差,均在允许误差范围内,判校准合格。 否则,需调整再次校准,如均达不到要求,外送维修校准或报废停用。允许误 差范围为±0.02mm内 6、校准周期:6个月。 5.2外徑千分尺

1、检查外徑千尺测量接触面是否平整、干净,无污渍、锈迹,有无松动,刻度是 否清晰,旋轉是否順暢。 2、调校零位,或使指针对准零点。 3、取三段直徑尺寸不等的作量块(尺寸在外徑千分尺量程之内),用外校合格外徑 千分尺测量直徑尺寸并记录,作为标准尺寸。 4、内校外徑千分尺连续对三個量块测量,记录在《内校记录》。 5、内校外徑千分尺所测数据及标准尺寸之差,均在允许误差范围内,判校准合格。 否则,需调整再次校准,如均达不到要求,外送维修校准或报废停用。允许误差范围为±0.01mm内 6、校准周期:6个月。 5.3卷尺 1、检查卷尺是否破损,零点勾是否正常,刻度是否清晰可用。 2、将外校合格钢尺平放在工作台上,卷尺零点勾住钢尺,对照比较卷尺刻度是否与 钢尺刻度对齐。 3、对内校卷尺刻度超出基准钢尺长度时,可分段进行。 4、100CM卷尺允许误差在±0.5mm内,如超出范围则判定不合格停用。 5、新购入卷尺必须内校合格方可使用。 6、校准周期:6个月。 5.4電子磅(电子秤) 1、检查内校電子磅(电子秤),電子磅外观是否清洁,刻度是否清晰;电子秤开关 是否完好,电力是否充足,显示是否明亮完整。 2、電子磅(电子秤)零位是否正确。

计量器具自校规范

计量器具自校规范 1、游标卡尺内部校准规范 1目的 对游标卡尺进行内部校准,确保其准确度和适用性保持完好。 2范围 适用于普通游标卡尺及数显、带表游标卡尺的内部核准。 3校验基准 外校合格的量块。 4环境条件 室温 5校验步骤 5.1检查卡尺测量接触面是否平整、干净、无污渍、锈迹,数显卡尺的显示屏是否完好,带表卡尺表 头的指针是否完好,有无松动,刻度是否清晰,推动表头是否平稳、平滑。 5.2调校零位,或使指针对准零点。 5.3取2~3块任意基准量块进行度量,量块被测面要干净、平整。每块连续测量三次,每次测量值均 应在允许误差范围内,将其平均值记录在《检测设备校验记录表》内。允许误差范围根据不同卡尺的精度分为±0.01mm、±0.02mm。 5.4测内径接触面磨损程度:取两块量块(构成测量的基准面)夹紧一块量块成“H”型,然后移动表头, 使卡尺上面的测量端张开后靠紧两基准面进行读数,每块测量三次,取平均值。测量值与标准值根据不同卡尺的精度分为±0.01mm、±0.02mm,将其平均值记录在《检测设备校验记录表》中。 5.5可根据不同量程的卡尺选用不同的基准量块或组合进行校准; 5.6历次测量值与标准值之差,均在允许误差范围内,判校准合格; 2、千分尺内部校验规程 1目的 对千分尺进行内部校准,确保其准确度和适用性保持完好。 2范围 适用于千分尺的内部校准。

3校验基准 外校合格的标准量块。 4环境条件 室温 5校验步骤 5.1检查千分尺测量接触面是否平整、干净、无污渍、锈迹,刻度是否清晰。 5.2扭动千分尺螺栓调校零位,使刻度对准零点。 5.3根据不同量程的千分尺选择适宜的标准量块3~4块,(可对标准量块进行组合测量)。每块量块连 续测量三次,每次测量值均应在允许误差范围内,将其平均值记录在《检测设备校验记录表》内。允许误差范围为±0.01mm。 5.4外径千分尺的校验:任意取5-6块标准量块,取两块量块(构成测量的基准面)夹紧一块量块成“H” 型,扭动螺栓使外径千分尺的测量端张开后靠紧两基准面进行读数,每块测量三次,每次测量值均应在允许误差范围内。将其平均值记录在《检测设备校验记录表》内,允许误差范围为±0.01mm。 5.5历次测量值与标准值之差,均在允许误差范围内,判校准合格。 3、高度卡尺、深度卡尺内校规程 1目的 对高度卡尺及深度卡尺进行内部校准,确保其准确度、精密度符合要求。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全厂生产使用的数显、游标高度卡尺及深度卡尺。 3校验基准 外校合格标准量块。 4环境条件 室温 5检验步骤 5.1检查高度卡尺、深度卡尺的测量接触面干净、无污渍、锈迹,刻度是否清晰。 5.2将参照平台表面擦拭干净,高度卡尺、深度卡尺垂直放置使刻度归零。取出3~4块标准量块,放 在平台进行测量,每块测量3次每次测量值均在允许误差±0.02mm范围内,将平均值记录在《检测

计量器具内校规程

计量器具内校规程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计测器内校管理程序 1、硬度计的内校程序 (1)、结构说明:常用硬度计分为①章氐其计算符号为HV。②布氐其计算符号为HB,③洛氐其计算机符号为HR三者之结构大致相同。是由以下结构组成如图(一)所示: (2)、校验基准:使用外校合格的硬度计进行对比校准。 (3)、校准环境及周期:常温、常压,静置2小时以上,校准周期12个月。 (4)、校准步骤: (6)、记录保存: ①、校准合格后,贴校准标签。 ②、校准不合格时:依实际情况,判定为:暂停使用,降级使用,维修,报 废处理。 ③、将校准结果登录在DF4221-02《检测仪器清单》表格内。 2、深度尺内校程序: (1)、结构概述:深度尺是用来测量肓孔,梯形孔及凹槽等深度尺寸的量具,结构组成如图(二)所示: (2)、校准基准:标准量块(外校合格的标准块)。 (3)、校准环境及周期:常温,常压,静置2小时以上,校准周期12个月。 (4)、校准步骤:

(6)、记录保存: ①、校准合格后,贴校准标签。 ②、校准不合格时,依实际情况,判定为暂停使用,降级使用,报废处理。 ③、将校准结果登录在DF4221-02《检测仪器清单》表格内。 3、高度尺内校程序: (1)、结构概述:高度尺是用来测量工件的中央相互位置和精密划线的量具,其主要由以下结构组成,如图(三)所示: (2)、校准基准:选用外校合格的量块和平台进行比对校准。 (3)、校准环境及周期:常温,常压,静置2小时以上,校准周期为12个月。(4)、校准步骤:

计量器具内部校准规程(完整资料).doc

此文档下载后即可编辑 计量器具内部校准规程 1 目的 对公司内的计量器具进行内部校验,确保其准确性和适用性,保持完好。 2 范围 适用于公司内长度类度量尺(如游标卡尺、高度尺)、检具、塞规等的内部校准。 3 职责 内校由质检部门标准校检量具校检。 4 校验仪器及设备 送检合格的万能角度尺,送检合格的直角尺,送检合格的钢直尺,送检合格的钢卷尺,送检合格的数显卡尺等。 5 环境条件 1. 温度: 23 ±2 ℃ 2. 湿度: 50 ±20 %RH 6 校验 6.1 卡尺、高度尺、深度尺 6.1.1 校检项目: 1. 外观检查 2. 示值误差检测

6.1.2 校验仪器及设备 外校合格的卡尺、外校合格的标准块(1-100mm 38块 2级)。 6.1.3 校验标准 6.1.4 校验步骤: 1. 外观检查: 检查尺子测量接触面是否平整、干净,无污渍、锈迹,表头的指针/游标是否完好,有无松动,刻度是否清晰,推动表头是否平稳、平滑。各功能能稳定、工作可靠。 2. 示值误差检测: (1)将尺子调至零点位置,使读数归零、指针对准零点。 (2)选取一块标准量块进行测量,读取其数值。(注意:取放标准量块时,必需戴细纱手套;测量过程卡尺要与被测量块同方向平直。 (3)

用同样的方法,取3~5组不同量块进行测量。测量点如下图 (4)不同量程的尺子可选用不同的基准块或其组合进行校准,对标准块量测值误差,不能大于6.1.3项表格内的允许误差。 (5)将检定结果填写在《计量器具校检表》内。 校准周期:12个月。 6.2 钢直尺 6.2.1 校检项目: 1. 外观检查 2. 示值误差检测 6.2.2 校验仪器及设备 外校合格的标准直尺, 校准参考依据JJG1-1999钢直尺检定规程。 6.2.3 校验步骤: 1. 外观检查: (1)尺的端边、侧边及背面应光滑,不应有毛刺、锋口和锉痕等现象。 (2)尺的刻线面不应有碰伤、锈迹及影响使用的明显斑点、划痕。 (3)线纹必须清晰,垂直到侧边,不应有目力可见的断线现象存在,半毫米、毫米、半厘米、厘米线纹应用户不同长度的线纹表示。所有同名长度的线纹应等长。直尺分度应自端边算起,

量具内部校准规程

1、游标卡尺内部校准规程 1目的 对游标卡尺进行内部校准,确保其准确度和适用性保持完好。 2范围 适用于普通游标卡尺及带表游标卡尺的内部核准。 3校验基准 外校合格的量块。 4环境条件 室温 5校验步骤 检查卡尺测量接触面是否平整、干净、无污渍、锈迹,带表卡尺表头的指针是否完好,有无松动,刻度是否清晰,推动表头是否平稳、平滑。 调校零位,或使指针对准零点。 取2~3块任意基准量块进行度量,量块被测面要干净、平整。每块连续测量三次,每次测量值均应在允许误差范围内,将其平均值记录在《量具内部校验记录表》内。允许误差范围根据不同卡尺的精度分为±、±。 测内径接触面磨损程度:取两块量块(构成测量的基准面)夹紧一块量块成“H”型,然后移动表头,使卡尺上面的测量端张开后靠紧两基准面进行读数,每块测量三次,取平均值。测量值与标准值根据不同卡尺的精度分为±、±,将其平均值记录在《量具内部校验记录表》中。 可根据不同量程的卡尺选用不同的基准量块或组合进行校准; 历次测量值与标准值之差,均在允许误差范围内,判校准合格; 6校准周期 每年一次 7相关记录 《量具内部校验记录表》

2、千分尺内部校验规程 1目的 对千分尺进行内部校准,确保其准确度和适用性保持完好。 2范围 适用于千分尺的内部校准。 3校验基准 外校合格的标准量块。 4环境条件 室温 5校验步骤 检查千分尺测量接触面是否平整、干净、无污渍、锈迹,刻度是否清晰。 扭动千分尺螺栓调校零位,使刻度对准零点。 根据不同量程的千分尺选择适宜的标准量块3~4块,(可对标准量块进行组合测量)。每块量块连续测量三次,每次测量值均应在允许误差范围内,将其平均值记录在《量具内部校验记录表》内。允许误差范围为±。 外径千分尺的校验:任意取5-6块标准量块,取两块量块(构成测量的基准面)夹紧一块量块成“H”型,扭动螺栓使外径千分尺的测量端张开后靠紧两基准面进行读数,每块测量三次,每次测量值均应在允许误差范围内。将其平均值记录在《量具内部校验记录表》内,允许误差范围为±。 历次测量值与标准值之差,均在允许误差范围内,判校准合格。 6校准周期 每年1次。 7相关记录 《量具内部校验记录表》 3、本厂其他量具内部校验规程 1、目的

计量器具自校规范标准[详]

计量器具自校规 1、游标卡尺部校准规 1目的 对游标卡尺进行部校准,确保其准确度和适用性保持完好。 2围 适用于普通游标卡尺及数显、带表游标卡尺的部核准。 3校验基准 外校合格的量块。 4环境条件 室温 5校验步骤 5.1检查卡尺测量接触面是否平整、干净、无污渍、锈迹,数显卡尺的显示屏是否完好,带表卡尺表 头的指针是否完好,有无松动,刻度是否清晰,推动表头是否平稳、平滑。 5.2调校零位,或使指针对准零点。 5.3取2~3块任意基准量块进行度量,量块被测面要干净、平整。每块连续测量三次,每次测量值均 应在允许误差围,将其平均值记录在《检测设备校验记录表》。允许误差围根据不同卡尺的精度分为±0.01mm、±0.02mm。 5.4测径接触面磨损程度:取两块量块(构成测量的基准面)夹紧一块量块成“H”型,然后移动表头, 使卡尺上面的测量端开后靠紧两基准面进行读数,每块测量三次,取平均值。测量值与标准值根据不同卡尺的精度分为±0.01mm、±0.02mm,将其平均值记录在《检测设备校验记录表》中。 5.5可根据不同量程的卡尺选用不同的基准量块或组合进行校准; 5.6历次测量值与标准值之差,均在允许误差围,判校准合格;

2、千分尺部校验规程 1目的 对千分尺进行部校准,确保其准确度和适用性保持完好。 2围 适用于千分尺的部校准。 3校验基准 外校合格的标准量块。 4环境条件 室温 5校验步骤 5.1检查千分尺测量接触面是否平整、干净、无污渍、锈迹,刻度是否清晰。 5.2扭动千分尺螺栓调校零位,使刻度对准零点。 5.3根据不同量程的千分尺选择适宜的标准量块3~4块,(可对标准量块进行组合测量)。每块量块连 续测量三次,每次测量值均应在允许误差围,将其平均值记录在《检测设备校验记录表》。允许误差围为±0.01mm。 5.4外径千分尺的校验:任意取5-6块标准量块,取两块量块(构成测量的基准面)夹紧一块量块成“H” 型,扭动螺栓使外径千分尺的测量端开后靠紧两基准面进行读数,每块测量三次,每次测量值均应在允许误差围。将其平均值记录在《检测设备校验记录表》,允许误差围为±0.01mm。 5.5历次测量值与标准值之差,均在允许误差围,判校准合格。

计量器具内部校准规程

计量器具内部校准规程 1目的 对公司内的计量器具进行内部校验,确保其准确性和适用性,保持完好。 2 范围 适用于公司内长度类度量尺(如游标卡尺、高度尺)、检具、塞规等的内部校准。 3职责 内校由质检部门标准校检量具校检。 4校验仪器及设备 送检合格的万能角度尺,送检合格的直角尺,送检合格的钢直尺,送检合格的钢卷尺,送检合格的数显卡尺等。 5 环境条件 1. 温度:23 ± 2 C 2. 湿度:50 ± 20 %RH 6校验 6.1卡尺、高度尺、深度尺 6.1.1校检项目: 1. 外观检查 2. 示值误差检测

6.1.2校验仪器及设备 外校合格的卡尺、外校合格的标准块(1-100mm 38块2级) 6.1.3校验标准 6.1.4校验步骤: 1. 外观检查: 检查尺子测量接触面是否平整、干净,无污渍、锈迹,表头的指针/游标是 否完好,有无松动,刻度是否清晰,推动表头是否平稳、平滑。各功能能稳定、工作可靠。 2. 示值误差检测: (1)将尺子调至零点位置,使读数归零、指针对准零点。 (2)选取一块标准量块进行测量,读取其数值。(注意:取放标准量块时, 必需戴细纱手套;测量过程卡尺要与被测量块同方向平直。 (3)

用同样的方法,取3?5组不同量块进行测量。测量点如下图 (4)不同量程的尺子可选用不同的基准块或其组合进行校准,对标准块量测值误差,不能大于 6.1.3 项表格内的允许误差。 (5)将检定结果填写在《计量器具校检表》内。 校准周期:12 个月 6.2 钢直尺 6.2.1 校检项目: 1. 外观检查 2. 示值误差检测 6.2.2 校验仪器及设备 外校合格的标准直尺, 校准参考依据JJG1-1999 钢直尺检定规程。 6.2.3 校验步骤: 1. 外观检查: (1)尺的端边、侧边及背面应光滑,不应有毛刺、锋口和锉痕等现象。 (2)尺的刻线面不应有碰伤、锈迹及影响使用的明显斑点、划痕。 (3)线纹必须清晰,垂直到侧边,不应有目力可见的断线现象存在,半毫 米、毫米、半厘米、厘米线纹应用户不同长度的线纹表示。所有同名长度的线纹应等长。直尺分度应自端边算起,标注相应的以厘米为计数单位的数字。标称全长处应标注cm 单位。 (4)尺上应标注制造厂名(或商标)、诬互标志、分度值及编号。数字、文字、线纹均应清晰,排列整齐,不得有遗漏。 (5)新制造的尺应符合以上要求,使用中的尺允许有不影响准确度的外观缺陷。 2. 示值测量 (1)将被检直尺端边与金属线纹尺零线刻度相平,使用显微镜进行测量,进行归零。 (2)检定点的选择,1000mm以下在其全长范围内大致均匀分布不少于3段与标准线纹尺相应长度相比较;被检尺超过1000 mm可分为两段与标准尺比较,其误差为两段误差的代数和。 (3)测量时应使被检尺的刻线面与标准尺的尺边在同一平面上。卑微如蝼蚁、坚强似大象

量具自校操作规程2017

量具自校操作规程 一适用范围 适用于量具出现异常,如碰撞、出现明显的误差,则由公司内部实验室校验量具,日常定期校验则送外委托校验。 二工作职责 2.1 质量部实验室负责游标卡尺、千分尺的校验,并做好校验记录; 2.2 正确按各标准的要求校验、按鉴定的某一量具为依据,校验其它的量具并要求数据准确可靠。 三操作规程 3.1 游标卡尺校验规程(测量上限不大于700MM)。 3.1.1 校验条件 3.1.1.1校验卡尺的室内温度对分度值为0.02的卡尺为20±3℃。 3.1.2技术要求和检定方法 3.1.2.1 外观 3.1.2.1.1 要求:卡尺的表面应无锈蚀,碰伤或其它缺陷,刻线和数字应清晰、均匀,不应有脱色现象,游标刻线应刻至斜面下边缘。卡尺上应标 有分度值,制造厂名,工厂标志和出厂编号,使用中和修理后的卡 尺不应有影响使用准确度的外观缺陷。 3.1.2.1.2 校验方法:目视观察 3.1.2.2各部分相互作用 3.1.2.2.1 要求:尺框沿尺身移动应平稳,不应有阻滞现象,紧固螺钉的作用应可靠,深度尺不允许有窜动,微动装置的空程,新制造的应不超 过1/4转,使用中和修理后的应不超过1/2转,尺身和尺柜的配合

应无明显晃动。 3.1.2.2.2校验方法:观察和试验。 对于尺身和尺柜的配合质量,用手轻轻摆动活动量爪,进行校验。 3.1.2.3 刻线宽度和刻线宽度差。 3.1.2.3.1 要求:应不超过表1的规定。 表1(mm) 3.1.2.3.2 校验方法:尺身和游标的刻线应至少各抽3条,刻线宽度差以受校刻线中最大与最小宽度之差确定。 3.1.2.4零值误差 3.1.2. 4.1 要求:零值误差以零刻度线和尾刻度线的重合度表示,应不超过表2 的规定 表2 3.1.2. 4.2 校验方法:移动尺框使两测量面接触(有微动装置的需使用微动装置),分别在尺框紧固和松开的情况下,用目力观察,必要时用放大 镜或工具显微镜检定。

玻璃仪器自校规程

玻璃仪器自校规程 1 目的 通过对常用玻璃器具(吸管、容量瓶等)的自校,使所使用的玻璃量具和玻璃容器具有较高的准确性,确保检验工作的正确。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试验室使用的玻璃量具和玻璃容器自校。 3 职责 3.1 操作人员应按照本自校规程,按期对玻璃量具和玻璃容器进行校准,并做好校准记录,出具校准报告。 3.2 复核人员负责复核校准结果。 3.3试验室负责人负责签发校准报告。 4 操作程序 4.1 外观要求 4.1.1 玻璃量器不允许有影响计量读数及使用强度的缺陷,包括密集的线(气泡)、破气线(气泡)、擦伤、铁屑和明显的直梭线等; 4.1.2分度线与量的数值应清晰、完整、耐久。分度线应平直,分格均匀,必须与器轴相垂直,相邻两分度线的中心距离应大于1mm。分度线的宽度和分度值见表1表6判断。分度线的长度,短线为圆周长的10—20%;中线不短于短线的1.5倍;长线不短于短线的2倍。 4.1.3 单标线量器必须刻(或印)围线;印线允许有不超过圆周长10%的间隙。

4.1.4 分度吸管尖缩小部分和量筒,量杯白底部起至容量的1/10处可不刻(或印)分度线。分度线的断口最大为1mm,但不允许影响读数。10mL以下的分度吸管,其分度表上的断口最多允许2处。量的数值应刻(或印)在主分度线的右上方(当分度表对观察者时)。 4.1.5 滴定管和分度线管在同一条线上只允许1处断口,在分度表上不得多于总线条的2%。 4.1.6 当分度表面对观察者时其排列次序为: a. 滴定管零位在最上方量的数值是自上而下递增; b. 分度吸管应零位在上,量的数值自上而下递增; c. 量筒、量杯为自下而上递增。即总容量的数字刻(或印)在最高标线的右上方。 4.2 量器应具有下列标记;厂名或商标;标准温度(20);用法标记量入式用“IA”,量出式用“EX”,吹出式用“吹”或“BLOW OUT”;等待时间:+xxs;标称总容量与单位:xxmL;准确度等级:A或B。凡无等级的量器,如量杯其等级一项可省略;用硼硅玻璃制成的20mL以上(包括)的量瓶;应标“Bsi”字样;非标准的口与宽,活塞芯和外套,必须有相同的配合号码。无塞滴定管的流液口与管下部也应标有同号。 4.3 结构要求

通用卡尺自校规程

通用卡尺自校标准 1 范围 本标准只适用于本公司内部分度值(游标类和表类)或分辨力(数显类)为0.01和0.02 mm通用卡尺,测量范围上限至500mm通用卡尺的后续检定。 2 参考文献 本标准参考文献:JJG 30—2012《通用卡尺》 3 计量器具控制 3.1 校准条件 3.1.1 检定室内温度(20±5)℃,湿度不超过80%RH。 3.1.2 被校卡尺和量块等校准设备应同时置于木桌上恒温2小时后校准。 4 校准方法 4.1 外观 4.1.1 目力观察。卡尺表面镀层应均匀,标尺标记应清晰,表蒙透明清洁。不应有影响测量的锈锈蚀、碰伤、毛刺、镀层脱落以及明显划痕,无目力可见的断线或粗细不匀。(外观缺陷只要 不影响使用准确度) 4.1.2 卡尺上必须有制造厂名或商标、分度值和出厂编号。 4.2 各部分相互作用 拉动尺框手感应平稳,不应有阻滞或松动现象。数字显示应清晰、完整,无黑斑和闪 跳现象。各按钮功能稳定、可靠。紧固螺钉作用可靠。 4.3 各部分相对位置 目力观察。圆标尺的指针尖端应盖住短标记长度的30%~80%。指针末端与标尺标记 表面之间的间隙应不超过0.7mm(指分度值为0.01和0.02mm的)。 4.4 圆弧内量爪的基本尺寸和平行度表 1 基本尺寸用外径千分尺沿卡尺内量爪在平行于尺身方向校准。圆弧内量爪的尺寸偏差为±0.01mm。 平行度用外径千分尺在内量爪距外端2mm处开始检定,以全长范围内最大与最小尺寸之差确定。不能超出0.01mm。 4.5 刀口内量爪的基本尺寸和平行度 先将1块尺寸为10mm的3级或6等量块的长边夹持于两外量爪测量面之间,紧固螺钉后量块能滑动而不脱落。用测力为(6~7)N的外径千分尺沿刀口内量爪在平行于尺身方向检定。 平行度用外径千分尺沿量爪在平行于尺身方向测量。以刀口内量爪全长范围内最大与最 小尺寸之差确定。 表1 刀口内量爪的尺寸和平行度 mm

计量器具自校规程文件

Q/xx7.6-2009 xx 检测设备内校规程汇编 编制:李大旗 审批:李根中 2009-05-01 发布2009-05-01实施xx发布

目录 1 游标卡尺内部校准规程第2页 2 千分尺内部校验规程第3页 3 钢尺、卷尺内部校准规程第4页 4 磅秤、盘秤、电子秤内部校准规程第5页 5 划线尺、深度卡尺内校规程第6页 6 角尺内校检验规程第7页 7 百分表、百分表仔内部校准规程第9页 8 游标万能角度尺内部校准规程第10页

1、游标卡尺内部校准规程 1目的 对游标卡尺进行内部校准,确保其准确度和适用性保持完好。 2范围 适用于普通游标卡尺及带表游标卡尺的内部核准。 3校验基准 外校合格的量块。 4环境条件 室温 5校验步骤 5.1检查卡尺测量接触面是否平整、干净、无污渍、锈迹,带表卡尺表头的指 针是否完好,有无松动,刻度是否清晰,推动表头是否平稳、平滑。 5.2调校零位,或使指针对准零点。 5.3取2~3块任意基准量块进行度量,量块被测面要干净、平整。每块连续 测量三次,每次测量值均应在允许误差范围内,将其平均值记录在《检测设备校验记录表》内。允许误差范围根据不同卡尺的精度分为±0.01mm、±0.02mm。 5.4测内径接触面磨损程度:取两块量块(构成测量的基准面)夹紧一块量块 成“H”型,然后移动表头,使卡尺上面的测量端张开后靠紧两基准面进行读数,每块测量三次,取平均值。测量值与标准值根据不同卡尺的精度分为±0.01mm、±0.02mm,将其平均值记录在《检测设备校验记录表》中。 5.5可根据不同量程的卡尺选用不同的基准量块或组合进行校准; 5.6历次测量值与标准值之差,均在允许误差范围内,判校准合格; 6校准周期 每年一次 7相关记录《检测设备校验记录表》

计量器具内部校准规程

计量器具内部校准规程 LG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LGA16H-LGYY-LGUA8Q8-LGA162】

计量器具内部校准规程 1 目的 对公司内的计量器具进行内部校验,确保其准确性和适用性,保持完好。 2 范围 适用于公司内长度类度量尺(如游标卡尺、高度尺)、检具、塞规等的内部校准。 3 职责 内校由质检部门标准校检量具校检。 4 校验仪器及设备 送检合格的万能角度尺,送检合格的直角尺,送检合格的钢直尺,送检合格的钢卷尺,送检合格的数显卡尺等。 5 环境条件 1. 温度:23±2℃ 2. 湿度:50±20%RH 6 校验 卡尺、高度尺、深度尺 校检项目: 1. 外观检查

2. 示值误差检测 校验仪器及设备 外校合格的卡尺、外校合格的标准块(1-100mm38块2级)。 校验标准 校验步骤: 1. 外观检查: 检查尺子测量接触面是否平整、干净,无污渍、锈迹,表头的指针/游标是否完好,有无松动,刻度是否清晰,推动表头是否平稳、平滑。各功能能稳定、工作可靠。 2. 示值误差检测: (1)将尺子调至零点位置,使读数归零、指针对准零点。 (2)选取一块标准量块进行测量,读取其数值。(注意:取放标准量块时,必需戴细纱手套;测量过程卡尺要与被测量块同方向平直。 (3)

用同样的方法,取3~5组不同量块进行测量。测量点如下图 ( 5) 将 检定结果填写在《计量器具校检表》内。 校准周期:12个月。 钢直尺 校检项目: 1. 外观检查 2. 示值误差检测 校验仪器及设备 外校合格的标准直尺,校准参考依据JJG1-1999钢直尺检定规程。 校验步骤: 1. 外观检查: (1)尺的端边、侧边及背面应光滑,不应有毛刺、锋口和锉痕等现象。 (2)尺的刻线面不应有碰伤、锈迹及影响使用的明显斑点、划痕。 (3)线纹必须清晰,垂直到侧边,不应有目力可见的断线现象存在,半毫米、毫米、半厘米、厘米线纹应用户不同长度的线纹表示。所有同名长度的线纹应等长。直尺 分度应自端边算起,标注相应的以厘米为计数单位的数字。标称全长处应标注cm单 位。

仪器仪表内部校准规程修订稿

仪器仪表内部校准规程 WEIHUA system office room 【WEIHUA 16H-WEIHUA WEIHUA8Q8-

1.目的 本规范的目的是建立测量/计量仪器的检定和校准管理规范,对公司内部的所有测量/计量仪器进行有效的校准管理,使其能客观正确的反应生产中的实际数据和信息,有效的管控产品的质量。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所有用于物料接收、产品制造、质量检验、验证实验等工作的测量/计量仪器仪表的校准。 3.定义 仪器仪表校准---在规定条件下,为确定测量仪器仪表或测量系统所指示的量值,或实物量具或参考物质所代表的量值,与对应的由标准所复现的量值之间关系的一组操作。 仪器仪表校准目的:通过与标准比较确定测量装置的示值。 4.职责 各区域仪表工按规定的标准及制成文件进行内部校准。 5.程序 仪器仪表校准前准备 校准工具:仪器仪表校准前,选用相对应的标准器具,而且所有标准器具都经具有检定资质的机构进行过检定且在检定有效期内才可作为校准工具。(按检定标准使用的器具需在器具上标明具体误差)。 校准环境条件基本要求:校验区域的温湿度、噪音、防尘、防腐蚀等方面的环境条件应符合在室内开展的所有检定项目和计量标准器具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校准人员资格要求:按国家、地方检定规程从事检定/校准工作的人员,应按国家制订的有关检定员管理办法,按所能够从事的检定项目进行考核,合格者颁发检定员证。也可由本单位 编制校准规范,并对从事此项测量仪器校准的人员进行培训学习,然后考核通过,由公司人力资 源部颁发校准人员证。 仪器仪表校准 各部门仪校人员将新采购回的仪器仪表领出,参照相关校准作业规范对仪器仪表进行 校验,并填写《内校记录表》。填写字迹要求工整规范,无涂改,每月月底将记录表交由工艺设 备部统一存档。 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的仪器仪表,各部门仪校人员在仪器到期前20天,陆续将需要校准的仪器仪表收集齐全,并负责完成所有的校准工作。 对于需送出外校的仪器仪表,使用单位必须提前5天将仪器仪表标准器具送至供应处, 便于供应处提交仪器仪表校验计划和准备。外校必须送政府部门认可并授权的计量检定机构进行校准,校准合格后用标签来表明其校准状态,有关证书由工艺设备部保存,并将外校合格的

ISO9001-2015计量器具校准规定

计量器具校准规定 (ISO9001:2015) 一、目的: 为使公司新购与使用的计量器具(设备),保持正确度与精确度,避免因磨损或其他误差而影响品质判断。 二、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检验、测量、试验设备和计量标准设备的校准。 三、职责: 3.1工艺工程部负责检测设备、计量设备的送检、封存、启用、降级、报废、限用等管理和控制,制定校准/验证计划表,建立台帐,状态标识等质量记录。 3.2试验室检验员负责试验室检测设备的维护保护,并编制有关检测设备的操作规程和保养规程,校验规程。 3.3工艺工程部负责编写计量器具内部校验规程,内校员负责对公司所有计量器具进行定期校准并建立计量器具履历表。 3.4使用部门:日常维护与异常送检,并协助工艺工程部做好台账工作。 四、定义: 4.1免检验 4.1.1不用于产品品质上的量测,仅限于参考等使用,以及对计算数据无严格准确度要求的计量设备。 4.2外校 4.2.1凡需校验,而本公司无法自行校验的计量设备都要外校。

4.3新设备 4.3.1凡需校验,而购入时间不到一年新设备。 五、作业流程: 5.1校验系统需求鉴别: 5.1.1品质部和工艺工程部应查清进料、过程、成品等各阶段检验作业所需的计量器具(设备),并依料品的特征要求审查其适用性(测量项目、范围),并确定准确度和精确度。 5.1.2 清查与审查后,由工艺工程部建立《计量器具清单》和《量规器具履历表》。 5.1.2.1 计量器具(设备)编号原则:ZY-EM-XXX ZY:公司名称 EM:计量器具(设备)XXX:序号(如:001) 5.1.2.2如属于免校验者,工艺工程部确认后贴上黄色“免校”。 5.1.3校准周期: 5.13.1外校和内校周期:1年。 5.2新购计量器具(设备)验收作业: 5.2.1需求单位:申请购计量器具(设备),填写《申购单》,总经理审批。 5.2.2采购人员:依据《采购管理程序》订购,并于交货时通知相关部门验收。 5.2.3验收: 5.2.3.1规格与精度的验收:如计量设备购入时,已有国家计量单位发“鉴定合格证”者,或提供数据符合“合格”接收,则可以“合格”验收。否则,应送外计量校准或本公司自行计量校准。

量具 自校 规程

编号:MH/ QP001 序号:MH/JS037浙江明贺钢管有限公司 量具自校规程 (A/0) 编制: 审核: 批准: 2007年09月15日发布 2007年09月20日实施 为有效执行《测量和监控装置控制程序》、《计量器具(设备)管理制度》,确保计量器具符合标准要求的精度,特制定本规程。 2 范围

适用于公司内的卷尺、通径规、游标卡尺、壁厚千分尺、外径千分尺等可以自校的计量器具。 3 引用标准:计量检定规程《JJG21-95》,《JJG34-96》,《JJG30-2002》 4 自校准则: 技术质量部(计量室)负责巡查各部门计量器具的使用情况。各相关部门负责本部门内计量器具的自校及日常使用维护工作。 4.1卷尺的自校 4.1.1以经法定计量检定机构检定合格的卷尺作为计量标准器具。4.1.2新购卷尺在使用前以计量标准器具进行对比检验后,贴上合格标签方可使用。 4.2通径棒的自校 4.2.1通径棒在使用前需进行自校测量 4.2.2通径的长度以校准后的卡尺进行测量,测量结果应符合API标准,可正不可负。 4.2.3通径棒的直径用检定合格的外径千分尺进行测量。测量结果应 应符合API标准。 4.3游标卡尺、壁厚尺、外径千分尺的自校。 4.3.1游标卡尺、壁厚尺、外径千分尺在每次使用前需进行零位,校准 5.校准的实施 5.1量具校准: 5.1.1卡尺的校准 5.1.1.1尺框活动平稳,无阻滞或松动现象。 5.1.1.2观察游标卡尺前后两端的零刻线是否与主尺相应刻线对齐。 5.1.2测厚千分尺的校准 5.1.2.1转动应平稳无卡住现象,是否对零。 5.1.2.2检定方法:用目力观察和试验。 5.1.3百分表校准 5.1.3.1测杆移动灵活,指针转动平稳。 5.1.3.2检定方法:用目力观察和试验。 5.1.4.1不应有碰伤、用目力观察。尺寸的检校,根据技术文件要求、按钢管名义内径尺寸,d-3.18mm为通径棒最小外径+0.4mm可正不

计量器具内校规程

计量器具内校规程 游标卡尺内部校准规程 1目的对游标卡尺进行内部校准,确保其准确性和适用性保持完好。 2范围适用于普通及指针式游标卡尺的内部校准。 3校准用基准物质外校合格的标准块规(量块) 4环境条件室温。 5校准步骤 5.1 检查卡尺测量接触面,干净、无污渍、锈迹,指针式卡尺表头的指针是否完好,有无松动,刻度是否清晰,推动表头是否平稳、平滑。 5.2调校零位,或使指针对准零点。 5.3先取一块10mm基准量块进行度量,量块被测量面要干净、平整。 5.4连续测量三次,允许误差±0.02mm;取其平均值记录在《内校记录表》内,在度量过程中卡尺要和被测量块同方向平值。 5.5用同样的方法,用以下基准量块逐个度量,50mm允许误差±0.02mm;100mm允许误差± 0.02mm;(50m m+100mm )允许误差±0.04mm、(100mm+50m m+70m m+80mm )允许误 差±0.06mm、每个量程必须测量三次再取其平均值记录在《内校记录表》内。 5.6测内径接触面磨损程度:取两块同样大小的量块(构成测量的基准面),夹紧一块的50mm 量块成“H”型,然后移动表头,使游标卡尺上面的测量端张开靠紧两基准面后再读数,测量三次,取平均值,记录在《内部校准表》内,测量值与标准值允许误差±0.02mm。 5.7可根据不同量程的卡尺选用不同的基准量块或其组合进行校准。 5.8 历次测量值与标准值之差,均在允许误差范围内,判校准合格。 6 相关记录内校记录表。 钢尺、卷尺内部校准规程 1目的对钢尺、卷尺进行内部校准,确保其准确性和适用性保持完好。 2范围适用于进料检验所使用的钢尺、卷尺。 3校准用基准设备外校合格的钢尺(精度0.5mm) 4环境条件室温。 5校准步骤 5.1 检查钢尺、卷尺的刻度是否清晰,钢片是否平齐,否则更换。 5.2钢尺校准时,取一基准平面,把基准钢尺的零点贴紧该平面,基准钢尺的刻度对近待校准钢尺的刻度。 5.3卷尺校准时,把基准钢尺平放在桌面上,拉开卷尺,用卷尺零点勾住钢尺的零点的一端并贴紧钢尺。

计量器具内校规范

计量器具内校规范 1、目的: 规范公司计量器具、检测设备的内部校准,确保计量器具、检测设备的正确使用,特制定本规范。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食品公司内所有正常使用的计量器具和检测设备。 3、职责 3.1品控员负责对生产现场使用的计量器具进行季度内校,将校准结果记录于《计量器具校验记录表》中。 3.3 各使用部门协助品控员进行计量器具的内校。 4、工作程序 4.1由品控内校人员通知使用部门内校安排,使用部门按要求收集好本月度需内校的计量器具,要求相关人员同时在场,方可开始内校工作,使用部门协助内校人员进行内校。 4.2 各计量器具内校操作规程 4.2.1电子称内校的操作流程 4.2.1.1标准砝码的确定 将公司内每个型号的标准砝码送往技术监督局计量鉴定科进行校正,内校时以此作为参照标准。公司内校使用标准砝码规格:10g、50g、100g、200g、1kg、2kg及20kg。 4.2.1.2标准砝码的选取:

注1:常用范围在3kg以下的,按最接近现有标准砝码来选取。 4.2.1.3允许误差的判定. 依电子称的用途及最小检测值来定,如果是用来配料的电子称,则选用较小的允许误差。 4.2.1.4校正内容 4.2.1.4.1针对新投入使用的电子秤进行外观检查: A.法制计量管理标志:检查制造许可证的标志和编号。 B.计量特征:制造厂的名称与商标;准确度级;最大称量(Max);最小称量(Min);校正分度值(e)。 C.铭牌以及校正标志和管理标志。 4.2.1.4.2检查电子秤的使用条件和地点是否合适,存放环境是否妥当。 4.2.1.5校准 4.2.1. 5.1校准前的准备 将进行内校的电子秤放在洁净的平板或平台上,准备好相应的标准砝码. 4.2.1. 5.2称量测试: A.选定五个测试点:电子称的四角及中央。 B.将标准砝码依次放到电子称的四个角及中央处,记下在每个测试点时电子称的读数;移开砝码后应等电子称回归零点后再进行下一个测试点的检测。 4.2.3温度计内校的操作流程 4.2.3.1标准温度计的选取:选取送往技术监督局计量鉴定科进行校正数显温度计1支,内校时以此作为参照标准 4.2.3.2 校准用基准设备的准备 1)标准温度计(精度0.1℃) 2) 盛冰、水的透明容器 3) 冰、水 4) 30℃和80℃的水。 4.2.3.3 校准步骤 4.2.3.3.1检查被测温度计是否完好无损。

计量器具内校要求规范

1 目的 对公司的计量器具进行部校验,确保其准确度和适用性,保持完好。 2 围 适用于公司长度类量具(如卡尺、千分尺、高度尺)、检具、塞规、环规及电子秤的部校准。 3.职责: 校由计量室有证书资质人员实施 4 校验仪器及设备 外校合格的千分尺,外校合格的标准量块,外校合格的投影仪,外校合格的法码等。 5 环境条件 1、温度: 23 ±2 ℃ 2、湿度: 50 ±20 %RH 6 校验 6.1卡尺、高度尺、深度尺 6.1.1、校检项目: 1、外观检查 2、示值误差检测

6.1.2校验仪器及设备 外校合格的卡尺、外校合格的标准块(1-100mm 38块2级)。 6.1.3校验标准 6.1.4 校验步骤: 1、外观检查: 检查尺子测量接触面是否平整、干净,无污渍、锈迹,表头的指针/游标是否完好,有无松动,刻度是否清晰,推动表头是否平稳、平滑。各功能能稳定、工作可靠。 2、示值误差检测: (1)将尺子调至零点位置,使读数归零、指针对准零点。 (2)选取一块标准量块进行测量,读取其数值。(注意:取放标准量块时,必需戴细纱手套;测量过程卡尺要与被测量块同方向平直。 (3)用同样的方法,取3~5组不同量块进行测量。测量点如下图 卡尺量程校准点

(4)不同量程的尺子可选用不同的基准块或其组合进行校准,对标准块量测值误差, 不能大于6.1.3项表格的允许误差。 (5)将检定结果填写在《监测设备履历卡》。 校准周期:6个月。 6.2千分尺 6.2.1、校验项目: 1、外观检查 2、示值误差检测 6.2.2校验仪器及设备 外校合格的标准块(1-100mm 38块2级) 6.2.3校验步骤 1、外观检查:千分尺刻度应清晰,测量面无损伤,测量面应无漏光,微调装置,锁定 机构应良好,

量具自校操作规程

量具自校操作规程 一适用范围适用于量具出现异常,如碰撞、出现明显的误差,则由公司内部实验室校验量具,日常定期校验则送外委托校验。 二工作职责 2.1 质量部实验室负责游标卡尺、千分尺的校验,并做好校验记录; 2.2 正确按各标准的要求校验、按鉴定的某一量具为依据,校验其它的量具并要求数据 准确可靠。 三操作规程 3.1 游标卡尺校验规程(测量上限不大于700MM)。 3.1.1 校验条件 3.1.1.1校验卡尺的室内温度对分度值为0.02的卡尺为20士3C。 3.1.2 技术要求和检定方法 3.1.2.1 外观 3.1.2.1.1 要求:卡尺的表面应无锈蚀,碰伤或其它缺陷,刻线和数字应清晰、均匀, 不应有脱色现象,游标刻线应刻至斜面下边缘。卡尺上应标有分度值,制造 厂名,工厂标志和出厂编号,使用中和修理后的卡尺不应有影响使用准确度 的外观缺陷。 3.1.2.1.2 校验方法:目视观察 3.1.2.2 各部分相互作用 3.1.2.2.1 要求:尺框沿尺身移动应平稳,不应有阻滞现象,紧固螺钉的作用应可靠,

深度尺不允许有窜动,微动装置的空程,新制造的应不超过1/4 转,使用 中和修理后的应不超过1/2 转,尺身和尺柜的配合 应无明显晃动 3.122.2 校验方法:观察和试验。 对于尺身和尺柜的配合质量,用手轻轻摆动活动量爪,进行校验 3.1.2.3 刻线宽度和刻线宽度差。 3.1.2.3.1 要求:应不超过表1的规定。 表1 ( mm 3.1.2.3.2 校验方法:尺身和游标的刻线应至少各抽3条,刻线宽度差以受校 刻线中最大与最小宽度之差确定。 3.1.2.4零值误差 3.1.2. 4.1 要求:零值误差以零刻度线和尾刻度线的重合度表示,应不超过表2 的规定 表2

计量器具内部校准规程

计量器具内部校准规程 1 目的 对公司内的计量器具进行内部校验,确保其准确性和适用性,保持完好。 2 范围 适用于公司内长度类度量尺(如游标卡尺、高度尺)、检具、塞规等的内部校准。 3 职责 内校由质检部门标准校检量具校检。 4 校验仪器及设备 送检合格的万能角度尺,送检合格的直角尺,送检合格的钢直尺,送检合格的钢卷尺,送检合格的数显卡尺等。 5 环境条件 1. 温度: 23 ±2 ℃ 2. 湿度: 50 ±20 %RH 6 校验 6.1 卡尺、高度尺、深度尺 6.1.1 校检项目: 1. 外观检查 2. 示值误差检测

6.1.2 校验仪器及设备 外校合格的卡尺、外校合格的标准块(1-100mm 38块2级)。 6.1.3 校验标准 6.1.4 校验步骤: 1. 外观检查: 检查尺子测量接触面是否平整、干净,无污渍、锈迹,表头的指针/游标是否完好,有无松动,刻度是否清晰,推动表头是否平稳、平滑。各功能能稳定、工作可靠。 2. 示值误差检测: (1)将尺子调至零点位置,使读数归零、指针对准零点。 (2)选取一块标准量块进行测量,读取其数值。(注意:取放标准量块时,必需戴细纱手套;测量过程卡尺要与被测量块同方向平直。 (3)

用同样的方法,取3~5组不同量块进行测量。测量点如下图 (4)不同量程的尺子可选用不同的基准块或其组合进行校准,对标准块量测值误差,不能大于6.1.3项表格内的允许误差。 (5)将检定结果填写在《计量器具校检表》内。 校准周期:12个月。 6.2 钢直尺 6.2.1 校检项目: 1. 外观检查 2. 示值误差检测 6.2.2 校验仪器及设备 外校合格的标准直尺, 校准参考依据JJG1-1999钢直尺检定规程。 6.2.3 校验步骤: 1. 外观检查: (1)尺的端边、侧边及背面应光滑,不应有毛刺、锋口和锉痕等现象。 (2)尺的刻线面不应有碰伤、锈迹及影响使用的明显斑点、划痕。 (3)线纹必须清晰,垂直到侧边,不应有目力可见的断线现象存在,半毫米、毫米、半厘米、厘米线纹应用户不同长度的线纹表示。所有同名长度的线纹应等长。直尺分度应自端边算起,标注相应的以厘米为计数单位的数字。标称全长处应标注cm单位。 (4)尺上应标注制造厂名(或商标)、诬互标志、分度值及编号。数字、文字、线纹均应清晰,排列整齐,不得有遗漏。 (5)新制造的尺应符合以上要求,使用中的尺允许有不影响准确度的外观缺陷。 2. 示值测量 (1)将被检直尺端边与金属线纹尺零线刻度相平,使用显微镜进行测量,进行归零。 (2)检定点的选择,1000mm以下在其全长范围内大致均匀分布不少于3段与标准线纹尺相应长度相比较;被检尺超过1000 mm可分为两段与标准尺比较,其误差为两段误差的代数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