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煤矿供电系统设计

煤矿供电系统设计

煤矿供电系统设计
煤矿供电系统设计

目录

前言 (3)

设计原始资料 (4)

一、全矿概貌 (4)

二、采区资料 (4)

第一章一般规定 (5)

第一章采区变电所的变压器选择 (5)

一、采区负荷计算 (5)

二、变压器容量计算 (6)

三、变压器的型号、容量、台数的确定 (6)

第二章采区变电所及工作面配电所位置的确定 (7)

一、采区变电所位置 (7)

二、工作面配电点的位置 (7)

第三章采区供电电缆的确定 (8)

一、拟定原则 (8)

二、按照采区供电系统的拟定原则确定供电系统图 (9)

第四章采区高低压电缆的选择 (11)

一、选择原则 (18)

二、选择步骤 (18)

三、电缆长度的确定 (11)

四、电缆型号的确定 (11)

五、电缆选择原则 (11)

六、低压电缆截面的选择 (11)

七、采区电缆热稳定校验 (15)

第六章采区低压控制电器的选择 (20)

一、电器选择按照下列一般原则进行 (20)

二、据已选定的电缆截面、长度来选择开关、起动器容量及整定计算 (20)

第七章低压保护装置的选择和整定 (22)

一、低压电网短路保护装置整定细则规定 (22)

二、保护装置的整定与校验 (22)

第八章高压配电箱的选择和整定 (27)

一、高压配电箱的选择原则 (27)

二、高压配电箱的选择 (27)

三、高压配电箱的整定和灵敏度的校验 (28)

第九章井下漏电保护装置的选择 (29)

一、井下漏电保护装置的作用 (29)

二、漏电保护装置的选择 (29)

三、井下检漏保护装置的整定 (29)

第十章井下保护接地系统 (30)

结束语 (32)

参考文献 (33)

前言

在即将毕业之际,根据教学大纲安排,完成毕业论文及设计、做好毕业答辩工作,我到了大同同煤集团雁崖矿参加毕业实习。

此次实习任务,除了对该煤矿作业过程及对矿井各设备的了解,还须收集矿井原始资料,并以其为依据,对矿井采区作供电系统的设计。

本设计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为原始资料,第二部分为设计过程,第三部分为参考资料,书中着重讲述采区供电系统中各电气设备的设计过程,如高压配电箱、变压器。电缆的选择方法,并对其的整定及校验,书中详细叙述了电缆及设备的选择原则,井下供电系统采取各种保护的重要性,简明易懂。

本设计方案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煤矿工业设计规范》,坚持从实际出发、联系理论知识,在设计过程中,通过各方面的考虑,选用新型产品,应用新技术,满足供电的可靠性、安全性、经济性及技术合理性。

通过设计,让我了解了矿山的概况,了解了煤矿供电系统运行和供电设备管理情况和煤矿生产管理的基本知识,使自己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的同时,又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及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根据新采区的实际情况,在老师和单位技术员的指导下,并深入生产现场,查阅了有关设计资料、规程、规定、规范。听取并收录了现场许多技术员的意见及经验,对采区所需设备的型号及供电线路等进行设计计算与分析。

本次设计承张文老师的指导及同煤集团雁崖矿机电科长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深深的谢意!

编者

2011年10月

设计原始资料

一、全矿概貌

1、地质储量1000万吨;

2、矿井生产能力:设计能力100万t/年,实际数105万t/年;

3、年工作日:300天,日工作小时:24小时;

4、矿井电压等级及供电情况:该矿井供电电源进线采用双回路电源电压为35KV,变电所内设有630KVA,10/6.3变压器两台和400KVA,10/0.4变压器两台,承担井下和地面低压用电负荷。用两条高压电缆下井,电压等级均为6KV,经中央变电所供给采区变电所。

二、采区资料

1.采区概况:

采区设计年产量6万吨,水平标高从+830至+755,下山道两条,一条轨道下山,一条人行下山,倾角为25°;分4个区段开采,方式为炮采,区段高20-30m。整个采区现为一掘两采。

2.支护方法:

掘进点向上山,石门及全岩巷道,以锚喷为主,工作面采用木支护。

3.煤炭运输系统:

工作面落煤经溜槽到1T矿车,由电车运至井底车场,将煤到入漏煤眼,最后由皮带拉到地面。

5.采区通风:

新鲜风流由+300副斜井进风――+300运输大巷――轨道上山――采区工作面――采区回风巷――人行下山――+回风平峒――+300抽风机房。

6.电压等级及主要设备:

井下中央变电所的配出电压为6KV,采区主要用电设备采用660V电压,煤电钻和照明采用127V电压,主要设备见采区负荷统计表。

第一章一般规定

第一条:所有工种在进行作业前,都必须对所使用的工具、机具进行一次详细检查,对工作环境设备运转情况等情况都应进行检查。

第二条:作业使用的工具、机具若不完好或承载能力不够均应及时更换,或采取措施后,方可使用。

第三条:作业环境围岩顶帮有零皮、浮矸等必须用长柄工具进行处理。作业过程可能触及的运转设备或带电设施应将设备停止运转、停电或采取遮挡措施。

第四条:作业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工作位置应保证不发生意外,不伤害自己、又不伤及他人。

第五条:坚持作业过程中的自保、互保、联保、全保制度。

第六条:所有作业人员必须做到持证上岗。

第七条:所有作业人员,入井必须佩带自救器、矿灯、安全帽,严禁携带烟火等易燃、易爆品,严禁酒后入井。

第二章采区变电所的变压器选择

一、采区负荷计算

根据巷道、生产机械的布置情况,查《煤矿井下供电设计指导书》和《矿井供电》,查找有关技术数据,列出采区电气设备技术特征如表1-1所示。

二、变压器容量计算

1.+830水平绞车变电所变压器容量:

S T1 =∑P e1×K x×K c /cosφpj

=111.2×0.4×1/0.6

=74.13 KVA

式中:cosφpj——加权平均功率因素,根据《煤矿井下供电设计指导》(以下简称《设指》)表1-2查倾斜炮采工作面,取cosφpj=0.6;

K x——需要系数,参见《设指》表1-2,取K x=0.4;

K c——采区重合系数,供一个工作面时取1,供两个工作面时取0.95,供三个工作面时取0.9,此处取1;

∑P e1——+830绞车电动机与照明的额定容量之和;

∑P e1=110+1.2=111.2 kw

2.+830水平采区变电所变压器容量:

S T2 =∑P e2×K x×K c/cosφpj

=111.4×0.4×0.9/0.6

=66.84 KVA

式中:cosφpj——加权平均功率因素,根据《煤矿井下供电设计指导》表1-2

查倾斜炮采工作面,取cosφpj=0.6;

K x——需要系数,参见《设指》表1-2,取K x=0.4;

∑P e2——由+830水平采区变电所供电的+805、+775、+755水平的所

有电动机额定容量之和;

∑P e2=4×6+11×2+1.2×2+16×3+4+11=111.4 kw

三、变压器的型号、容量、台数的确定

根据S te>S t原则,查《煤矿井下供电的三大保护细则》表3-1选型号为KS9-100/6/0.4 变压器一台,用于绞车与照明的供电,选型号为KS9-100/6/0.69变压器一台,用于三个工作面设备的供电。其技术特征如表1-2所示。

第二章采区变电所及工作面配电所位置的确定

一、采区变电所位置

根据采区变电所位置确定原则,采区变电所位置选择要依靠低压供电电压,供电距离,采煤方法,采区巷道布置方式,采煤机械化程度和机械组容量大小等因素确定。

二、工作面配电点的位置

在工作面附近巷道中设置控制开关和起动器,由这些装置构成的整体就是工作面配电点。它随工作面的推进定期移动。

根据掘进配电点至掘进设备的电缆长度,设立:

P1配电点:含春第二变电所→人行上山→+825采区变电所→+830绞车峒室;

P2配电点:+825采区变电所→+805水平采区配电点;

P3配电点:+825采区变电所→+775水平采区配电点;

P4配电点:+825采区变电所→+755水平运输巷掘进配电点。

第三章采区供电电缆的确定

一、拟定原则

采区供电电缆是根据采区机械设备配置图拟定,应符合安全、经济、操作灵活、系统简单、保护完善、便于检修等项要求。

原则如下:

1)保证供电可靠,力求减少使用开关、起动器、使用电缆的数量应最少。

原则上一台起动器控制一台设备。

2)采区变电所动力变压器多于一台时,应合理分配变压器负荷,通常一台变压器担负一个工作面用电设备。

3)变压器最好不并联运行。

4)采煤机宜采用单独电缆供电,工作面配电点到各用电设备宜采用辐射式供电上山及顺槽输送机宜采用干线式供电。

5)配电点起动器在三台以下,一般不设配电点进线自动馈电开关。

6)工作面配电点最大容量电动机用的起动器应靠近配电点进线,以减少起动器间连接电缆的截面。

7)供电系统尽量减少回头供电。

8)低沼气矿井、掘进工作面与回采工作面的电气设备应分开供电,局部扇风机实行风电沼气闭锁,沼气喷出区域、高压沼气矿井、煤与沼气突出矿井中,所有掘进工作面的局扇机械装设三专(专用变压器、专用开关、专用线路)二闭锁设施即风、电、沼气闭锁。

二、按照采区供电系统的拟定原则确定供电系统图

采区变电所供电系统拟定图如附图1所示。

附图1

第四章采区低压电缆的选择

一、电缆长度的确定

根据采区平面布置图和采区剖面图可知:人行上山倾角为25°。

以计算上山绞车的电缆长度为例:

从剖面图可知+825采区变电所到+830水平上山绞车硐室的距离为50m。

考虑实际施工电缆垂度,取其长度为理论长度的1.05倍

则实际长度为:Ls=L×1.05=52.5 m,取55 m.

同理其他电缆长度亦可计算出来,如附图1所示。

二、电缆型号的确定

矿用电缆型号应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规定,所有井下低压电缆匀采用MY型。

三、电缆选择原则

1)、在正常工作时电缆芯线的实际温升不得超过绝缘所允许的温升,否则电缆将因过热而缩短其使用寿命或迅速损坏。橡套电缆允许温升是65°,铠装电缆允许温升是80°,电缆芯线的时间温升决定它所流过的负荷电流,因此,为保证电缆的正常运行,必须保证实际流过电缆的最大长时工作电流不得超过它所允许的负荷电流。

2)、正常运行时,电缆网路的实际电压损失必须不大于网路所允许的电压损失。为保证电动机的正常运行,其端电压不得低于额定电压的95%,否则电动机等电气设备将因电压过低而烧毁。所以被选定的电缆必须保证其电压损失不超过允许值。

3)、距离电源最远,容量最大的电动机起动时,因起动电流过大而造成电压损失也最大。因此,必须校验大容量电动机起动大,是否能保证其他用电设备所必须的最低电压。即进行起动条件校验。

4)、电缆的机械强度应满足要求,特别是对移动设备供电的电缆。采区常移动的橡套电缆支线的截面选择一般按机械强度要求的最小截面选取时即可,不必进行其他项目的校验。对于干线电缆,则必须首先按允许电流及起动条件进行校验。

5)、对于低压电缆,由于低压网路短路电流较小,按上述方法选择的电缆截面的热

稳定性均能满足其要求,因此可不必再进行短路时的热稳定校验。

四、低压电缆截面的选择

1.移动支线电缆截面

采区常移动的电缆支线的截面选择时考虑有足够的机械强度,根据经验按《设指》表2-23初选支线电缆截面即可.具体如附图1所示。

2.干线电缆截面的选择:

由于干线线路长,电流大,电压损失是主要矛盾,所以干线电缆截面按电压损失计算。

采区变电所供电拟定图如附图1所示。

(1) +755水平岩巷掘进配电点

根据△U Z 值的取值原则,选取配电点中线路最长,电动机额定功率最大的支线来计算。

1) .根据《设指》表2-23,11KW 耙斗装岩机初选电缆为MY 3×16+1×6 100m,用负荷矩电压损失计算支线电缆电压损失:

△U Z % = K f ×∑Pe ×L Z ×K%

=1×11×100×10-3

×0.333 =0.366 式中: △U Z %——支线电缆中电压损失百分比;

K f ——负荷系数,取K f =1;

∑P e ——电动机额定功率,KW ;

L Z ——支线电缆实际长度,KM ;

K%——千瓦公里负荷电压损失百分数, 查《设指》表2-28,取K%=0.333 △ U Z =△U Z %×U e /100

=0.366×660/100 =2.4 V 式中: △U Z ——支线电缆中电压损失,V ;

2) .变压器电压损失为:

△U B % =β×(U r %×cos φpj +U x %×sin φpj )

= 0.67×(1.45×0.6+3.73×0.8) =2.58 式中:△U B %——变压器电压损失百分比;

β——变压器的负荷系数, β=S tj1/S e =66.84/100=0.67; S e ——变压器额定容量,KVA ;

S tj1——变压器二次侧实际负荷容量之和,KVA. S tj1=66.84 KVA ; U r %——变压器额定负荷时电阻压降百分数, 查表1-2,取U r %=1.45; U x %——变压器额定负荷时电抗压降百分数, 查表1-2,取U x %=3.73; cos φpj ——加权平均功率因数, 查《设指》表1-2,取cos φpj =0.6,

sin φpj =0.8; △U B =△U B %×U 2e /100=2.58×660/100=17.03 V

3) .干线电缆允许电压损失为:

△U gy =△U Y -△U Z -△U B

=63-2.4-17.03 =43.57 V

式中:△U gy ——干线电缆中允许电压损失,V ;

△U Y ——允许电压损失,V, 查《设指》表2-33, U e =660V 时, △U Y =63V ; △U Z ——支线电缆中电压损失,V ; △U B ——变压器中电压损失,V ;

4) .干线电缆截面确定

A gy = K x ×∑P e ×L gy ×103

/(U e ×r ×△Ugy ×ηpj )

=0.7×39×650×103

/(660×42.5×43.57×0.85) =17.1 mm

2

式中: A gy ——干线电缆截面积, mm 2; Kx ——需用系数,取Kx=0.7;

∑Pe ——干线电缆所带负荷额定功率之和,KW, ∑Pe=4×2+11+4+16=39 KW ;

L gy ——干线电缆实际长度,m ;

r ——电缆导体芯线的电导率, m/(Ω·mm 2

)取r=42.5Ω·mm 2

; △Ugy ——干线电缆中最大允许电压损失,V ;

ηpj ——加权平均效率,ηpj =(16×0.88+4×0.85+11×0.8+4×2×0.85)

/39=0.85;

根据计算选择干线电缆为MY 3×25 +1×10 650m (2)+775水平采区配电点的干线电缆: 1) .支线电缆电压损失:

△U Z % = K f ×∑P e ×L Z ×K%

=1×11×150×10-3

×0.211 =0.35

式中:K%——查《设指》表2-28,取K%=0.211

△U Z=△U Z%×U e/100

=0.35×660/100

=2.31 V

2) .干线电缆允许电压损失为:

△U gy =△U Y-△U Z-△U B

=63-2.31-17.03

=43.66 V

3) .干线电缆截面确定:

A gy= K x×∑P e×L gy×103

/(U e×r×△U gy×ηpj)

=0.7×36.2×600×103

/(660×42.5×43.66×0.87)

=14.3 mm

2

式中:∑P e——干线电缆所带负荷额定功率之和,KW, ∑P e=4×2+11+1.2+16=36.2 KW;

ηpj——加权平均效率,ηpj=(4×2×0.85+11×0.885+1.2×0.795+16×

0.88)/36.2=0.87

根据计算选择干线电缆为MY 3×25+1×10 600m

(3) +805水平采区配电点的干线电缆:

由于+805水平与+775水平的设备完全相同,故两者的干线电缆允许电压损

失相同,均为43.66 V.

A gy = K x×∑P e×L gy×103

/(U e×r×△U gy×ηpj)

=0.7×36.2×520×103

/(660×42.5×43.66×0.87)

=12.4 mm

2

根据计算选择干线电缆为MY 3×25+1×10 520m

(4) +830绞车房供电计算图如图4-1所示。

图 4-1 +830绞车房供电计算图

向110KW 绞车供电的电缆截面的选择:

根据所选用KS9-100/6 型变压器, 查表1-2得, U r %=1.45,U x %=3.73;

变压器的电压损失为:

△U T %=(S T /S e )×(U r %×cos φpj +U x %×sin φpj )

=(74.13/100)×(1.45×0.6+3.73×0.8) =2.86

△U T =△U T %×U 2e /100

=2.86×400/100 =11.44 V

绞车支线电缆允许电压损失:

△ U gy =△U Y -△U B =39-11.44=27.56 V

式中:△U Y —— 允许电压损失,V,查《设指》表2-33,Ue=380V 时△U Y =39 V.

绞车支线电缆截面确定:

A gy = K x ×∑P e ×L gy ×103

/(U e ×r ×△U gy ×ηpj )

=0.7×110×55×103

/(380×42.5×27.56×0.8) =11.9 mm

2

根据计算选用MY 3×50+1×16 55m 型电缆.

五、采区电缆热稳定校验

按起动条件校验电缆截面:

11KW 回柱绞车是较大负荷起动,也是采区中容量最大、供电距离较远的用电设备,选择的电缆截面需要按起动条件进行校验。

1) 电动机最小起动电压:

U Qmin =

K Q

a Q

×U e

=

1.2

2.5

×660 =457.26V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式中: U e ——电动机额定电压,V ;

K Q ——电动机最小允许起动转矩M Qmin 与额定转矩M e 之比值. 查《设指》

表2-38,取K Q =1.2;

a Q ——电动机额定电压下的起动转矩M eQ 与额定转矩M e 之比值,由电动机技术

数据表查得,矿用隔爆电动机a Q =错误!未指定书签。 2.5。

2) . 起动时工作机械支路电缆中的电压损失:

△U ZQ =(3×I Q ×L Z ×cos φQ ×103)/(r ×A Z )

=(3×60.3×0.15×0.55×103)/(42.5×25) =8.11 V

式中: cos φQ ——电动机起动时的功率因数,估取cos φ=0.55,sin φ=0.84;

r ——支线电缆芯线导体的电导率,m/(Ω·mm 2

);

A Z ——支线电缆的芯线截面, mm 2

L Z ——支线电缆实际长度.KM ;

I Q ——电动机实际起动电流,A ;

I Q =I eQ ×U Qmin /U e =87×457.26/660=60.3A ;

式中: I eQ ——电动机在额定电压下的起动电流,A ;

U Qmin ——电动机最小起动电压,V;

U e ——电动机额定电压,V ;

3)、 起动时干线电缆中的电压损失:

△U gQ =(3×I gQ ×L g ×cos φgQ ×103

)/(r ×A g ) =(3×102.7×0.6×0.57×103)/(42.5×25) =57.3 V

式中: r ——干线电缆芯线导体的电导率,m/(Ω·mm 2); L g ——干线电缆实际长度,Km ;

A g ——干线电缆的芯线截面, mm 2;

cos φgQ ——干线电缆在起动条件下的功率因数,

cos φgQ =(I Q ×cos φQ +∑I i ×cos φpj )/I gQ

=(60.3×0.55+42.2×0.6)/102.7 =0.57

I gQ ——干线电缆中实际实际起动电流,A ; I gQ =(I Q ×cosφQ+∑Ii×cosφpj )2

+(I Q ×sinφQ+∑Ii×sinφpj )2

=

(60.3×0.55+42.2×0.6)2

+(60.3×0.84+42.2×0.8)2

=102.7 A

中: ∑I i ——其余电动机正常工作电流,A ; ∑I i =∑Pe/(3×U e ×ηpj ×cos φpj )

=(25.2×103

)/(3×660×0.87×0.6) =42.2 A

4) . 起动时变压器的电压损失:

△U BQ % = (I BQ /I Be )×( U r % ×cos φBQ +U x %×sin φBQ ) =(102.7/113)×(1.45×0.57+3.73×0.82) =3.53

△U BQ =△U BQ %×U Be /100

=690×3.53/100 =24.36 V

式中: I BQ ——起动时变压器的负荷电流,A ; I Be ——变压器负荷额定电流,A ;

U Be ——变压器负荷侧额定电压,V ; cos φBQ ——起动时变压器负荷功率因数;

5) . 起动状态下供电系统中总的电压损失: ∑△U Q =△U ZQ + △U gQ + △U BQ

=8.11+57.3+24.36

=89.77 V 6) .检验条件:

U 2e -∑△U Q =690-89.77=600.23V>457.26V

又因为600.23V 相对于额定电压的百分数为600.23/660×100%=90.9%,超过磁力起

动器吸合线圈要求的电压。所以检验结果可以认为选用25mm 2

的橡套电缆满足了起动条件。

第五章采区高压电缆的选择

一、选择原则

1、按经济电流密度计算选定电缆截面,对于输送容量较大,年最大负荷利用的小时数较高的高压电缆尤其应按经济电流密度对其截面进行计算。

2、按最大持续负荷电流校验电缆截面,如果向单台设备供电时,则可按设备的额定电流校验电缆截面。

3、按系统最大运行方式时发生的三相短路电流校验电缆的热稳定性,一般在电缆首端选定短路点。井下主变电所馈出线的最小截面,如果采用的铝芯电缆时,应该不小于50mm2 。

4、按正常负荷及有一条井下电缆发生故障时,分别校验电缆的电缆的电压损失。

5、固定敷设的高压电缆型号按以下原则确定:

1)在立井井筒或倾角45°及其以上的井筒内,应采用钢丝铠装不滴流铅包纸绝缘电缆,钢丝铠装交联聚乙烯绝缘电缆,钢丝铠装聚氯乙稀绝缘电缆或钢丝铠装铅包纸绝缘电缆。

2)在水平巷道或倾角45°以下的井巷内,采用钢带铠装不滴流铅包纸绝缘电缆,钢带铠装聚氯乙稀绝缘电缆或钢带铠装铅包纸绝缘电缆。

3)在进风斜井,井底车场及其附近,主变电所至采区变电所之间的电缆,可以采用铅芯电缆,其它地点必须采用铜芯电缆。

6、移动变电站应采用监视型屏蔽橡胶电缆。

二、选择步骤

1、按经济电流密度选择电缆截面:

A1=I n/nJ

=7.2/1×2.25

=3.2 mm

2

式中: A——电缆的计算截面, mm 2;

I n——电缆中正常负荷时持续电流,I n=S B1/(3×U e) =74.13/( 3×6)

=7.2A;

n——同时工作的电缆根数,n=1;

J——经济电流密度,A/mm2,见《设指》表2-18,铜芯电缆取J=2.25 A/mm2;

A2=I n/nJ

=6.43/1×2.25

=2.86 mm2

式中:I n——电缆中正常负荷时持续电流,I n=S B2/(3×U e) =66.84/( 3×6) =6.43 A;由《设指》表2-9查取电缆型号为:MYJV22-6000 3×35 1000m

2、校验方法:

(1)、按持续允许电流校验电缆截面: KI P =(60.345へ180.9)A >I a =7.2A

式中: I P ——环境温度为25度时电缆允许载流量,A,由《设指》表2-8查取I P =135;

K ——环境温度不同时载流量的校正系数,由《设指》表2-6查取: 0.447≤K ≤1.34;

I a ——持续工作电流, I a = S B1/(3×U e ) =74.13/(3×6) =7.2A ; KI p =(60.345へ180.9)A >I a ,符合要求。

(2)电缆短路时的热稳定条件检验电缆截面,取短路点在电缆首端,取井下主变电所容量为50MVA,则

I d

(3)

= S d /(3×U p )

=(50×103

)/( 3 ×6.3) =4582.1 A

A min = (I d (3)

×

t j )/C

=(4582.1×0.25 )/159 =14.41mm 2

2

∴ 符合要求。

式中: A min ——电缆最小截面, mm 2

I d

(3)

——主变电所母线最大运行方式时的短路电流,A ;

t j ——短路电流作用假想时间,S ;对井下开关取0.25S ;

C ——热稳定系数, 由《设指》表2-10查取C=159; (3)、按电压损失校验电缆截面: △U% =KPL/1000

=1.836×111.2×1/1000

=0.2%<7% 故满足要求。 式中: △U%——电缆电缆中电压损失的百分数;

K ——兆瓦公里负荷矩电缆中电压损失百分数, 由《设指》表2-15查取6KV 铜

芯电缆兆瓦公里负荷矩电缆中电压损失K=1.836; P ——电缆输送的有功功率; 7%——允许电压损失百分数;

因此所选MYJV 22-6000 3×35 的高压电缆符合要求。

第六章 采区低压控制电器的选择

一、电器选择按照下列一般原则进行

1)按环境要求,采区一律选用隔爆型或隔爆兼本质安全型电器。 2)按电器额定参数选择

(1) 低压控制电器的额定电流要大于或等于用电设备的持续工作电流,其额定电

压也应与电网的额定电压相符合。

(2) 控制电器的分断能力,电流应不小于通过它的最大三相短路电流。 3)工作机械对控制的要求选择

(1) 工作线路总开关和分路开关一般选用自动馈电开关,如新系列的KBZ 型自动馈电开关。

(2) 不需要远方控制或经常起动的设备,如照明变压器,一般选用手动起动器,

如QJC 型等。

(3) 需要远方控制,程控或频繁起动的机械,如采煤机、装岩机、输送机等一般

选用QJC 系列,DQBH 型磁力起动器或新系列隔爆型磁力起动器等。

(4) 需要经常正、反转控制的机械,如回柱绞车、调度绞车等,一般选用QC83-

80N 型或新系列可逆磁力起动器等。

4)开关电器的保护装置,要适应电网和工作机械的保护要求:

(1) 变压器二次的总开关要有过电流和漏电保护。

(2) 变电所内各分路的配出开关及各配电点的进线开关要有过电流保护。

(3) 大型采掘机械,如采煤机组、掘进机组等需要短路保护、过负荷保护,有条

件的增设漏电闭锁保护。

(4) 一般小型机械,如电钻、局扇、回柱绞车及小功率输送机等需要有短路保护

和断相保护。

5)开关电器接线口的数目要满足回路和控制回路接线的要求,其内径应与电缆外径相适应。

二、据已选定的电缆截面、长度来选择开关、起动器容量及整定计算

1、计算开关的工作电流I g (以110KW 的上山绞车的控制开关为例)

I g =(K f ×P e ×103

)/(3×U e ×cos φe ×ηe )

=(0.8×110×103

)/(3×660×0.86×0.93) =167.17A

其余开关的工作电流如表6-1所示。 2、开关的选择结果:

根据I g 、U e ,查《煤矿电工手册矿井供电 下》表11-1-17选110KW 上山绞车的控制开关选KBZ -200馈电开关一台。 11KW 的装岩机控制开关的选择:

I g =(K f ×P e ×103

)/(3×U e ×cos φe ×ηe )

=(0.8×11×103

)/(3×660×0.75×0.80)

企业供电系统杜家村煤矿工程设计

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课程设计说明书(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 课程名称:企业供电系统工程设计 题目:杜家村煤矿35kV变电所设计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设计周数: 1周 设计成绩: 2016年1月14日

目录 1 设计目的..................................................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设计数据?错误!未定义书签。 2.1 给定数据............................................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 用电负荷数据?错误!未定义书签。 3 技术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4 主要任务 (2) 5 变电所的设计?错误!未定义书签。 5.1 负荷计算?错误!未定义书签。 地面6kV高压:?2 5.2短路电流计算?错误!未定义书签。 5.2.1 35kV母线K1点短路.........................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2 6kV母线K2点短路:?错误!未定义书签。 5.2.3 6kV母线短路电流............................ 错误!未定义书签。 5.3 供配电系统的设计方案技术及经济性对比................ 错误!未定义书签。 5.4 供配电系统图的拟定和绘制?错误!未定义书签。 5.4.1 一次侧的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5.4.2 二次侧的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5.5 变压器的选择........................................ 错误!未定义书签。 5.6 主要电气设备的选择.................................. 错误!未定义书签。 5.6.1 高压设备的选择?错误!未定义书签。 5.6.2 选隔离开关..................................... 错误!未定义书签。 5.6.3低压设备的选择?错误!未定义书签。 5.6.4 互感器的选择?错误!未定义书签。 5.6.5高压熔断器的选择?错误!未定义书签。 5.7线缆的选择?错误!未定义书签。 5.7.1 母线的选择?9 5.7.2 各负荷电缆的选择?错误!未定义书签。 6 心得体会.................................................. 错误!未定义书签。 7 参考文献.................................................. 错误!未定义书签。 8 指导教师评语?错误!未定义书签。

煤矿井下供电设计规范GB

煤矿井下供电设计规范-GB--

————————————————————————————————作者:————————————————————————————————日期:

煤矿井下供配电设计规范 GB50417-2007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2007年05月21日发布2007年12月01日实施 煤矿井下供配电设计规范

GB50417-2007 2007—05—21 发布 2007—12—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建设部联合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国煤炭建设协会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公告第646号,建设部关于发布国家标准《煤矿井下供配电设计规范》的公告,现批准《煤矿井下供配电设计规范》为国家标准,编号为 GB50417—2007,自2007年12月1日起实施。其中,第2.0.1、2.O.3、2.0.5、2.0.6、2.0.9、4.1.1、4.2.1、4.2.9、5.1.3、5.1.4(4.5.6)、6.1.4、6.3.1(4)、7.1.1、7.1.2、7.1.3、7.1.4、7.1.5、7.2.1、7.2.8 条(款)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本规范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计划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二OO七年五月二十一日 前言 本规范是根据建设部建标函[2005]124号文件《关于印发“2005年工程建设标准制定、修订计划(第二批)”的通知》的要求,由中煤国际工程集团武汉设计研究院会同有关单位共同编制完成的。本规范在编制过程中,编制组认真分析、总结和吸取了十几年来国内外煤矿井下供配电采用新技术、新装备的经验及新的科研成果。所引用的技术参数和指标,是生产实践经验数据的总结。特别是高产高效工作面近几年发展较快,其供配电系统有了比较成熟的运行实践经验。编制组广泛征求了有关单位意见,经反复修改,最后经审查定稿。本规范共8 章,内容涉及煤矿井下供电的各个方面,主要包括: 总则、井下供配电系统与电压等级、井下电力负荷统计与计算、井下电缆选择与计算、井下主(中央)变电所设计、采区供配电设计、井下电气设备保护及接地、井下照明等。适用于煤矿井下供电设计咨询的各个阶段。本规范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本规范由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由中国煤炭建设协会负责日常管理,由中煤国际工程集团武汉设计研究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本规范在执行过程中,请各单位结合工程实践,认真总结经验,如发现需要修改或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建议寄交中煤国际工程集团武汉设计研究院(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武珞路442号,邮编:430064),以便今后修订时参考。 本规范主编单位、参编单位和主要起草人。主编单位:中煤国际工程集团武汉设计研究院,参编单位:煤炭工业郑州设计研究院、煤炭工业合肥设计研究院,主要起草人:张建民周秀隆于新胜刘兴晖刘建平马自玫张焱杨敢李明胡腾蛟周桂华杨晓明 目次 1.总则

煤矿地面35KV变电所的设计

摘要 本设计初步设计了煤矿地面35KV变电所的设计。其设计过程主要包括负荷计算、主接线设计、短路计算、电气设备选择、防雷与接地等。通过对煤矿35KV变电所的负荷统计,用需用系数法进行负荷计算,根据负荷计算的结果确定主变压器的台数、容量及型号。用标幺值法对供电系统进行短路电流计算,为电气设备的选择及校验提供了数据。根据煤矿供电系统的特点,制定了矿井变电所的主接线方式、运行方式。其中35KV侧为全桥接线,6KV主接线为单母分段接线。两台主变压器采用分列运行方式。并根据电流整定值以及相关数据,选择了断路器、隔离开关、互感器等电气设备,并进行校验。 关键词:负荷计算;短路计算;变电所;运行方式

Abstract The coal mine ground 35KV transformer substation was designed. Design process is mainly including load calculate, the design of main electrical connection, short out calculate, electric equipment choose,lightning protection and grounding, etc. According to load statistics and the result of load calculation determine the quantity ,capacity and mode of the main voltage transformer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 of the coal electric system determine the main electrical connection and operation mode of the ground transformer substation .The side of 35KV is Full –bridge Connection and the bus of 6KV is single bus section .The two voltage transformers adopt the mode of split run .And according to the check–up of whole definite value and relevant data of the electric current , have chosen such electric equipment as the relay, voltage transformer ,etc. Keywords:Load calculation; short-circuit calculation; substations; operation mode

煤矿供电设计参考

某煤矿(整合0.15Mt/a)供电设计 (仅供参考) 第一节供电电源 一、供电电源 某煤矿矿井双回路电源现已形成,其中:一回路电源由1#变电所10kV直接引入,LGJ-70型导线,距离矿区7公里;另一回路电源由2#变电所10kV直接引入,LGJ-120型导线,距离矿区20公里。 第二节电力负荷计算 经统计全矿井设备总台数84台,设备工作台数66台;设备总容量1079.64kW,设备工作容量696.34kW,计算负荷为: 有功功率:513.24 kW 无功功率:425.94 kVar 自然功率因数COSΦ=0.77 视在功率:666.96 kVA 考虑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乘0.9同时系数后: 全矿井用电负荷 有功功率:461.92 kW 无功功率:383.35 kVar 功率因数COSΦ=0.77 视在功率:600.27 kVA 矿井年耗电量约243.89万kW·h,吨煤电耗约16.26kW·h/t。 负荷统计见表1。 第三节送变电 一、矿井供电方案 根据《煤矿安全规程》要求,矿井应有两回电源供电,当任一回路发生故障停止供电时,另一回路应能担负矿井全部负荷。根据本矿井现有的电源条件,设计在本矿井工业场地内建10kV变电所。两回10kV电源分别引自10kV 1#变电所

和2#变电所。 二、10kV供电线路 设计对线路导线截面,按温升、经济电流密度、线路压降等校验计算如下: 1、根据经济电流密度计算截面积 导线通过的最大电流:(两回10kV线路,当一回故障检修时,另一回10kV线路向本矿供电时,导线通过的电流最大) I j=P/(3UcosΦ)=513.24/(1.732×10×0.77)=38.5A 导线经济截面: S=I j/J=38.5/0.9=42.8mm2(J为经济电流密度) 通过计算,实际选用的钢芯铝绞线截面满足要求。 2、按电压降校验 由10kV1#变电所和2#变电所向本矿工业场地10kV变电所供电的两回10kV线路供电距离分别为7km和20km,正常情况下两回线路同时运行,当两回10kV线路中一回线路事故检修时,由另外一回10kV线路向本矿供电。按正常情况及事故情况对两回电源线路分别做电压降校验如下:1)正常情况下 两回10kV线路同时运行,线路电压损失: ⑴1#变电所10kV供电线路电压损失: ΔU%=Δu%PL/2 =0.745×0.51324×7/2 =1.34%。 线路能满足矿井供电。 ⑵2#变电所10kV供电线路电压损失: ΔU%=Δu%PL/2 =0.555×0.51324×20/2 =2.85%。 线路能满足矿井供电。 2)事故情况下 单回10kV供电线路电压损失: ⑴1#变电所10kV供电线路电压损失:

最新宁夏煤矿综采工作面供电设计计算

宁夏煤矿综采工作面供电设计计算

3301综采工作面供电设计计算 一、已知资料: 3301工作面所在煤层为Ⅲ—2煤,水平为一水平,盘区为三盘区。3301工作面走向长度864m,工作面倾向长度208m,倾角0—3°,煤层厚度 2.65— 3.35m,平均厚度3.04m,容重1.22*103 kg/ m3,采煤方法为走 向长壁后退式一次采全高。 1. 设备选用 1)工作面设备 (1)采煤机,西安煤机有限公司生产的MG650/1620-WD型电牵引 采煤机。总装机功率为1620kW,其中2台截割电动机,每台功率 650kW,额定电压3300V,额定电流136A;额定功率因数(cosΦ): 0.85,2台交流牵引电动机,每台功率90kW,额定电压直流380V, 额定电流169A,额定功率因数(cosΦ):0.87,两台截割电动机不同时 起动。 (2)工作面刮板输送机,采用宁夏天地奔牛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制造的 SGZ1000/1400型输送机,机头及机尾其额定功率为700/350,额定 电压(V):3300伏的双速电动机,其额定电流150/74A。 2)顺槽机电设备 (1)破碎机,采用宁夏天地奔牛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的PLM3000 型破碎机,其额定功率为315kW,额定电压1140V,额定电流 192A。 (2)转载机,采用宁夏天地奔牛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的 SZZ1000/315型转载机,其额定功率为315kW,额定电压 1140V,额定电流204.75A。

(3)顺槽带式输送机,采用淮南煤机厂的SSJ-1200/400型输送机, 每部带式输送机额定功率为2×315kW,额定电压1140V,额定电流 120.8A。带速3.15m/s,带宽1.2m。 (4)乳化液泵,无锡威顺煤矿机械有限公司产BRW400/31.5X4A型 3台,额定功率250kW,额定电压1140V,额定电流146A。 (5)喷雾泵,BPW400/16型,2台,额定功率125kW,额定电压 1140V,额定电流46.4A。回柱绞车,JH-20型2台,额定电压 1140V,额定电流76A。 (6)采煤机、刮板输送机控制开关,采用8SKC9215-3300-9型磁力 真空起动器,额定电压3300V,额定电流2×800A(双回路)。 (7)转载机、破碎机、乳化泵、喷雾泵控制开关,采用8SK9215- 1350/1140-9型磁力起动器,额定电压1140V,额定电流4×450A (四回路)。 二、工作面设备布置如附图 综采工作面供电系统负荷计算: 1. 电压等级: 中央变电所经过2540米送来高压10kV,经过移动变电站分别向用电设备供电。 (1)3300V电压,采煤机和刮板输送机。 (2)1140V电压,转载机、破碎机、泵站。 (3)660V电压,绞车、水泵等。 2. 负荷统计:

煤矿地面35kV变电站的设计毕业设计(论文)

摘要 本设计初步设计了煤矿地面35kV变电站的设计。其设计过程主要包括负荷计算、主接线设计、短路计算、电气设备选择、继电保护方案、变电所的防雷保护与接地等。通过对煤矿35KV变电站做负荷统计,用需用系数法进行负荷计算,根据负荷计算的结果确定出该站主变压器的台数、容量及型号。用标幺值法对供电系统进行了短路电流计算,为电气设备的选择及校验提供了数据。根据煤矿供电系统的特点,制定了矿井变电所的主结线方式、运行方式、继电保护方案。其中35KV 侧为全桥接线,6KV主接线为单母分段。两台主变压器采用分列运行方式。并根据电流整定值以及相关数据的校验,选择了断路器、隔离开关、继电器、变压器等电气设备。 关键字:负荷计算; 变电站; 继电保护;运行方式

目录 摘要 (1) ABSTRACT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概述 (1) 1.1 设计依据 (1) 1.2 设计目的及范围 (1) 1.3 矿井基础资料 (1) 2 负荷计算 (4) 2.1 负荷计算的目的 (4) 2.2 负荷计算方法 (4) 2.3 负荷计算过程 (5) 2.3.1 各用电设备组负荷计算 (5) 2.3.2 低压变压器的选择与损耗计算 (8) 2.3.3 6kV母线侧补偿前总计算负荷 (11) 2.3.4 无功补偿计算及电容器柜选择 (11) 2.3.5 补偿后6kV母线侧总计算负荷及功率因数校验 . 12 3 变电所主变压器选择 (13) 3.1 变压器的选取原则 (13) 3.2 变压器选择计算 (13) 3.3 变压器损耗计算 (14) 3.4 35kV侧全矿负荷计算及功率因数校验 (15) 3.5 变压器经济运行方案的确定 (15) 4 电气主接线设计 (16) 4.1 对主接线的基本要求 (16) 4.2 本所电气主接线方案的确定 (16) 4.2.1 确定矿井35kV进线回路 (16) 4.2.2 35kV、6kV主接线的确定 (17) 4.2.3下井电缆回数的确定 (17) 4.2.4 负荷分配 (18) 5 短路电流计算 (20) 5.1 短路电流计算的目的 (20) 5.2 短路电流计算中应计算的数值 (20) 5.3 三相短路电流计算计算的步骤 (20) 5.4短路电流计算过程 (21) 5.5短路参数汇总表 (30) 5.6 负荷电流统计表 (32) 6 高压电气设备的选择 (33)

矿山供电系统设计

9矿山生产系统设计 9.4 供电系统设计 9.4.1 概述 一供电的重要性和基本要求 电力是企业生产的主要能源。对企业应做到可靠、安全全和生产的需要,企业对供电提出以下基本要求:供电安全、供电可靠、供电优质、供电经济。 1.供电安全 在电能的供应、分配和使用过程中,不应发生人身伤亡和设备损坏事故。对于煤矿生产来说,由于主要是地下作业,工作环境特殊,供电线路和电气设备易受损坏,可能造成人身触电、电气火灾和电火花引起的瓦斯煤尘爆炸等事故,所以必须严格按照《煤矿安全规程》的有关规定进行供电,确保安全生产。 2.供电可靠 供电可靠就是要求供电具有连续可靠性。供电中断时不仅影响企业生产,而且可能损坏设备,产生废品,甚至发生人身伤亡事故。而煤矿一旦断电,不仅影响产量,还有可能引发瓦斯集聚、淹井、人身伤广和设备损坏,严重时将造成矿井的破坏。为了保证供电的可靠性,通常采用双电源。双电源可来自不同变电所或发电厂或同一变电所的不同母线上。对于煤矿,在一个电源发生故障的情况下,另一电源应能满足对主要个产设备的供电,以保证通风、排水以及生产的正常进行。 3.供电优质 在保证安全和可靠供电的前提下,还要保证供电的质量,用电设备在额定值下运行性能最好。因此要求供电质量方面有稳定的电压和频率,电压和频率足衡量电能质量的重要指标。 具体有以下4项指标: (1)电压:额定电压电压偏差不得超过允许值,电动机±5%,白炽灯+3%~-2.5。 (2)频率:额定频率50Hz,频率偏差不得大于±0.4%~±1%。 (3)波形:正弦波形,波形上不得有高次谐波产生的毛刺,以防造成电力污染。 (4)平衡度:三相电网电压平衡。 4.供电经济 一般考虑下列3个方面; (1)尽量降低企业变电所与电网的基本建设投资。 (2)尽量降低设备材料及有色金属的消耗量。 (3)注意降低供电系统的电能损耗及维护费用。 此外,企业还要求有足够的电能。这不仅要求电力系统或发电厂能提供充裕的电能而且要求企业供电系统的各项供电设施具有足够的供电能力。 二电力负荷分类 为了满足电力用户对供电可靠性的要求,即停电所造成的影响不同.同时又考虑到供电的经济件,根据用电设备在企业中所处的重要地位,以方便在不同情况下区别对待,通常将电力负荷分为3类。 1.一类负荷(一级负荷) 凡因突然小断供电,可能造成人身伤亡事故或重要设备损坏事故,给国民经济造成重大损失的或在政治上产生不良影响的负荷,均属于一类负荷。如钢厂炼

煤矿35KV地面变电所供电系统设计毕业论文

煤矿35KV地面变电所供电系统设计毕业论文 目录 摘要............................................................ 错误!未定义书签。ABSTRACT ......................................................... 错误!未定义书签。目录........................................................................... I 第一章概述.. (1) 1.1电源 (1) 1.2基本地质气象资料 (1) 第二章负荷计算及变压器选择 (1) 2.1负荷分析 (1) 2.1.1 负荷分类 (1) 2.2负荷曲线 (1) 2.3矿井用电负荷计算 (2) 2.3.1 设备容量确定 (2) 2.3.2 需用系数的含义 (2) 2.3.3 本系统的负荷计算 (3) 2.3.4 原始资料 (5) 2.4.1 计算负荷: (8) 2.4.2 全矿负荷统计 (12) 2.5无功功率的补偿 (12) 2.6主变压器的选择 (14) 2.6.1 主变压器容量的确定 (14) 2.6.2 主变压器台数的确定 (14) 2.7全矿总负荷的计算 (15) 2.7.1 变压器损耗计算 (15) 2.7.2 全矿总负荷 (15) 第三章电气主接线的设计 (16)

3.1 电气主接线的概述 (16) 3.2电气主接线的设计原则和要求 (16) 3.2.1 电气主接线的设计原则 (16) 3.2.2 电气主接线设计的基本要求 (17) 3.3电气主接线方案的比较 (18) 第四章短路电流的计算 (21) 4.1短路电流计算的一般概述 (21) 4.1.1 短路的原因 (21) 4.1.2 短路的危害 (21) 4.1.3短路的类型 (22) 4.2短路电流计算 (22) 第五章电气设备的选择与校验 (27) 5.1高压电器设备选择的一般原则 (27) 5.1.1 按正常工作条件选择高压电气设备 (27) 5.1.2 按短路条件校验 (29) 5.2电气设备的选择和校验 (30) 5.2.1 高压断路器的选择和校验 (30) 5.2.2 低压隔离开关的选择和校验 (31) 5.2.3 电流互感器的选择及校验 (31) 5.2.4 母线 (32) 5.2.5 高压开关柜的选择 (34) 第六章导线的选择与敷设 (36) 6.1导线选择的条件 (36) 6.2电缆型号的含义 (37) 6.3导线截面的选择 (37) 6.4电缆的选择与计算 (38) 第七章主变压器的继电保护 (40) 7.1继电保护的任务和基本要求 (40) 7.2保护的装设原则 (41) 7.2.1 电力变压器应装设的保护装置 (41) 7.2.2 保护形式 (42) 7.2.3 变电所的室外布置 (46) 第二部分采区变电所 (47) 第一章采区变电所的负荷统计 (47) 第二章变压器的选择 (49) 2.1变压器的选择 (49) 第三章采区电缆的选择 (52) 3.1电缆型号的确定 (52) 3.1.1电缆选择的基本原则 (52) 3.1.2 型号的确定 (52) 3.2电缆截面的选择 (52) 3.2.1 采区变电所6kv电源,电缆的选择 (52) 3.2.2按长时允许电缆流校验电缆截面: (53) 3.2.3 按电压损失校验。 (53) 3.2.4 按热稳定条件校验。 (54)

煤矿供电习题与答案

《煤矿供电》习题集 项目一矿山供电系统 第一部分知识题 一、填空题 1、煤矿企业供电的基本要求是供电可靠、供电安全、供电质量和供电经济。 2、电网的结线方式根据负荷对供电要求不同,可分为放射式电网、干线式电网和环式电网。 3、桥式结线分全桥、内桥、外桥三种形式。 4、在三相供电系统中,电网中性点运行方式有中性点不接地、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以及中性点直接接地三种形式。 5、井下变电所应注意的三防指:防水、防火和防通风。 二、选择题 1、指出下列负荷为一类负荷的是(通风机房)。 2、对一类负荷如何供电(两个独立电源)。 3、一般工作场所的照明灯和电动机允许电压偏移范围为额定电压的(±5%;)。 4、在中性点不接地系统中,规定单相接地运行时间不超过(2)小时。 5、目前向综采工作面的供电电压一般是( 1140 )伏。 三、判断题 1、向井下供电的变压器,其中性点严禁接地。(错) 2、对于地面380/220伏动力与照明电网,其供电的变压器,其中性点禁止接地。(错) 3、平煤集团的煤矿变电所广泛采用单母线分段结线方式。(对) 4、平煤集团的煤矿变电所广泛采用两路电源进线和两台变压器的桥式结线。(对) 5、平煤集团的煤矿供电系统是采用浅井供电系统。(错) 6、对于井下中央变压所,母线采用并列运行方式。(对) 四、名词解释 1:一类负荷:凡因突然中断供电造成人身伤亡事故或重大设备损坏,给国民经济造成重大损失在政治上产生不良影响的负荷。 2、电力系统:是指有发电厂内的发电机,电力网内的各种输入电线路和升降压变电所以及电力用户组成的统一整体 3、电力网:电力网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由变电所及各种不同电压等级的输电线路组成。 第二部分技能题 1、作为供电区队技术员,在选择煤矿企业的供电电压时,必须考虑那些因素? 1、答:取决与企业附近电源的电压等级,用电设备的电压、容量及供电距离 2、按照煤矿变配电工是操作具有断路器和隔离开关的控制线路的的要求进行操作?并口述操作过程与原理。 2、答:送电时,先合隔离开关,后合断路器。停电时,先断开断路器,后断开隔离开关。因为隔离开关无灭弧装置。 3、说出煤矿企业中常用的电压等级。各级电压的主要用途是什么? 3、(参照P9~P10) 第三部分创新能力题 1、以煤矿企业的供电模型为例,绘制矿山供电系统图,并说出各级变电所的结线方式和运行方式。 1、(参照P20,图1—16)

2019煤矿矿井供电设计

新临江煤矿(水井湾矿井) 供电设计 (一)矿井电源 设计矿井采用两回电源线路供电,一回、二回电源来自大竹木头变电站不同电源母线端,电压10kV ,供电距离2km ,采用一趟LGJ-3×70型架空线路输送至地面变电所。 (二)电源线路安全载流量及电压降校核 1、按经济电流密度选择电源线路截面 全矿计算电流: ) (A 17.699 .01032 .1078=??= I 14.6015 .117.69===J I A n e 2mm 来自大竹县木头变电站的不同母线段导线型号均采用LGJ-3×70。 2 mm <702 mm ,满足供电要求,并留有余地。 式中:矿井最大有功负荷。 2、按长时允许负荷电流校验电缆截面 线路LGJ-3×70允许载流量:环境温度为25℃时为275A (查表),考虑环境温度40℃时温度校正系数,则Ix=275×=(A ) Ix=>I= 3、电源线路压降校核 供电线路LGJ-3×70/10kV 单位负荷矩时电压损失百分数:当cos ∮=时为%/(查表) 则电源线路电压降为:△U 1%=×2×%=%<5% 式中:电源线路长取2km 。 来自大竹县木头变电站不同母线段两回电源线路电压降均符合要求。 (三)电力负荷 1、矿井采用机械化采煤,投产时期即为最大负荷时期。机电设备布置及使用情况统计详见表10-1。 设备总台数 47台 设备工作台数 36台 设备总容量 设备工作容量 有功负荷 无功负荷 视在功率 功率因数 按补偿后功率因数达到约,则所需补偿电容容量为 ??? ? ??---=1cos 11cos 1202??P Q ??? ? ??-?--?=195.095.01 182.082.012.1078Q = 考虑到电容易的配置及矿井负荷的变化情况,变电所电容易室安装BFMR11-420-3W 型高压电容自动补偿装置2套,补偿无功功率420kvar 。补偿后: 无功功率: 视在功率:

煤矿综采工作面供电设计

煤矿综采工作面供电设计

————————————————————————————————作者:————————————————————————————————日期: ?

附件2: ***矿综采工作面供电设计 (一)综采工作面主要条件 该工作面属于3#煤层一盘区,平均煤层厚度5m,工作面长度225m,走向长度为2000m,平均倾角3-5度,采用一次采全高采煤工艺,可采最高煤层厚度5.5m,工作面采用三进两回布置方式。 矿井井下高压采用10KV供电,由西翼盘区变电所负责向该综采工作面供电,西翼盘区变电所双回10KV电源来自地面***110KV站815、816号盘,变电所高压设备采用BGp9L-10型高压隔爆开关,保护选用上海山源ZBT——11综合保护,盘区变电所距综采工作面皮带机头200m。 (二)设备选用 1、工作面设备 采煤机选用德国艾柯夫公司生产的SL500型采煤机,其额定功率1815KW,其中两台截割主电动机功率为750KW,额定电压为3300V;两台牵引电机功率为90KW,额定电压为460V;调高泵电机电压1000V,功率35KW,破碎机功率100KW,额定电压为3300V。两台主电动机同时起动。 工作面刮板输送机采用山西煤机厂制造的SGZ1000-Z×700型输送机,机头及机尾都采用额定功率为350/700KW的双速电机,额定电压为3300V。 2、顺槽设备

1)破碎机:采用山西煤机厂制造PCM-315型破碎机,其额定功率315KW,额定电压1140V。 2)转载机:采用山西煤机厂制造SZZ1200/315型转载机。其额定功率315KW,额定电压1140V。 3)顺槽带式输送机:采用**集团机电总厂生产的SSJ-140/250/3*400型输送机(1部),驱动电机额定功率3×400 KW,循环油泵电机额定功率3×18.5KW,冷却风扇电机额定功率3×5.5KV,抱闸油泵电机额定功率2×4KW,额定电压均为1140V,自动涨紧油泵电机额定功率12KW,卷带电机额定功率15KW,电压1140V。皮带机采用CST启动方式。 4)乳化液泵站:三泵二箱,乳化液泵采用无锡威顺生产的BRW400/31.5型液泵,其额定功率250KW,额定电压1140V。 5)喷雾泵:采用无锡威顺生产的BPW516/13.2型(2台),其额定功率132KW,额定电压1140V。 3、其它设备 移动列车处安装JH2-18.5慢速绞车两部,用于移动列车牵引。绞车电机功率18.5KW,额定电压等级1140V;顺槽皮带机机头安装电磁除铁器一台,型号RCDC-25S,电机功率30KW,额定电压1140V;皮带顺槽巷采用2台15KW 排污泵临时排水,额定电压1140V;其余巷道排水设备及水仓处固定离心泵就近接取电源或另设移动变电站供电。 (三)工作面移动变电站及配电点位置的确定

煤矿地面变电所设计说明书

太原理工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毕业设计(论文)纸 第一章矿井(区)概况 一、概述 1、目的与任务 变电所是电力配送的重要环节,也是煤矿生产供电的关键环节。变电所设计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灵活和经济运行,为满足煤矿对生产发展的需要,提高供电的可靠性和电能质量。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工农业生产的增长需要,迫切要求增长供电容量,拟新建35kV 变电所。变电站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整个电力系统的安全与经济运行,是联系发电厂和用户的中间环节,起着变换和分配电能的作用。电气主接线是发电厂变电所的主要环节,电气主接线的拟定直接关系着全所电气设备的选择、配电装置的布置、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的确定,是变电站电气部分投资大小的决定性因素。此设计任务旨在体现自己对本专业各科知识的掌握程度,培养自己对本专业各科知识进行综合运用的能力,同时检验本专业的学习结果,是毕业前的一次综合性训练,是对所学知识的全面检查。通过本次毕业设计,既有助于提高自己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同时也有助于以后在工作岗位能很快的适应工作环境。 2、矿井概述: 本矿井位于七台河市茄子河区东部,地跨茄子河区、桃山区,东起铁东-新富附近,西止308省道;南自万宝村断层,北至华楠县边界。东西长40~150km,南北宽135km左右,面积约127平方公里。百年最高洪水位0.2米,交通便利,地处山区, 所在海拔高度120M。最高年平均气温8摄氏度,月平均气温16摄氏度。该矿采用综合开拓方式,年产200万吨,服务年限为100年,瓦斯等级为2级,煤尘爆炸指数为0.15% 二、拟建变电站概况 1、本变电所电源以双回路与 5km外的电厂相连。该电厂为汽轮机发

浅谈煤矿供电系统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浅谈煤矿供电系统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文章在分析淮南矿业集团现有大型煤矿供电系统现状的基础上,指出了继电保护整定困难、谐波污染严重、系统谐振、电气连接部分发热、电压波动范围大是煤矿供电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给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法。这些方法已在各新建矿井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标签:煤矿供电系统继电保护谐波谐振 0 引言 煤矿生产中比较关键的辅助系统就是煤矿供电系统,煤矿供电系统安全、可靠的运营对煤矿的正常生产及运行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煤炭生产技术的迅速发展,大大提高了矿井煤炭的产量,煤矿作业中也运用了大功率采煤机组和运输设施,井下供电系统承担的负荷就越来越多,这就要求整个供电系统必须提高供电质量。笔者根据淮南矿业集团现有煤矿供电系统的现状,分析了煤矿供电系统中常见的问题,并给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法。 1 矿井供电系统存在的问题 目前,大功率采煤机组和运输设备被广泛采用,也获得了很好的发展,这就要求整个煤矿供电系统应该提升自身的供电质量。 同时,新设备的广泛运用也为煤矿供电系统制造了困扰,比如井下压降过大、系统谐波和谐振、电力设备发热以及继电保护整定值配合等问题。在某些情况下,这些问题会威胁到整个矿井的安全生 产。 1.1 继电保护整定困难 继电保护的整定及配置技术在目前的电力部门的输配电系统中的应用已相当成熟。煤矿供电系统在自身的运营结构及方法的基础上,适当引进了供电部门配电系统的继电保护整定和配置原则,但煤矿供电系统的运行结构和方式都有自己的特点,如井下线路级数多、每条线路相对要短、负荷量大等。 1.2 谐波污染加重 电力电子技术在最近几年获得较快的发展,很多功率较大、性能较高的开关器件被广泛应用于煤矿生产活动中。其中,很多电力电子设施也被逐步采用,如变频器、可控硅等,但同时也制造了很多谐波,造成电网电压产生波形畸变。很多变电所供电系统注入3次、5次、7次、11次谐波电流超标。

煤矿井下供电设计规范

煤矿井下供电设计规范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煤矿井下供配电设计规范 GB50417-2007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2007年05月21日发布 2007年12月01日实施 煤矿井下供配电设计规范 GB50417-2007 2007—05—21 发布 2007—12—01 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建设部联合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国煤炭建设协会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公告第646号,建设部关于发布国家标准《煤矿井下供配电设计规范》的公告,现批准《煤矿井下供配电设计规范》为国家标准,编号为 GB50417—2007,自 2007年12月1日起实施。其中,第2.0.1、、2....、.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二OO七年五月二十一日 前言 本规范是根据建设部建标函[2005]124号文件《关于印发“2005年工程建设标准制定、修订计划(第二批)”的通知》的要求,由中煤国际工程集团武汉设计研究院会同有关单位共同编制完成的。本规范在编制过程中,编制组认真分析、总结和吸取了十几年来国内外煤矿井下供配电采用新技术、新装备的经验及新的科研成果。所引用的技术参数和指标,是生产实践经验数据的总结。特别是高产高效工作面近几年发展较快,其供配电系统有了比较成熟的运行实践经验。编制组广泛征求了有关单位意见,经反复修改,最后经审查定稿。本规范共8 章,内容涉及煤矿井下供电的各个方面,主要包括: 总则、井下供配电系统与电压等级、井下电力负荷统计与计算、井下电缆选择与计算、井下主(中央)变电所设计、采区供配电设计、井下电气设备保护及接地、井下照明等。适用于煤矿井下供电设计咨询的各个阶段。本规范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本规范由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由中国煤炭建设协会负责日常管理,由中煤国际工程集团武汉设计研究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本规范在执行过程中,请各单位结合工程实践,认真总结经验,如发现需要修改或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建议寄交中煤国际

煤矿供电设计高低压

一、负荷计算与变压器选择 工作面电力负荷计算是选择变压器和移动变电站台数、容量的依据,也是配电网络计算的依据之一。 1、负荷统计 按表1-1内容,把工作面的每一种负荷进行统计。 表1-1 工作面负荷统计表格式 平均功率因数计算公式: en e e en en e e e e pj P P P P P P ++++++=...cos ...cos cos cos 212211???? 加权平均效率计算公式:

en e e en en e e e e pj P P P P P P ++++++=......212211ηηηη 注:负荷统计表的设计参考北京博超公司的负荷统计表的设计 2、负荷计算 1)变压器需用容量b S 计算值为: pj e x b P K S ?cos ∑= ()KVA 2)单体支架各用电设备无一定顺序起动的一般机组工作面,按下式计算需用系数: ∑+=e x P P K max 714 .0286.0 3)自移式支架,各用电设备按一定顺序起动的机械化采煤工作面,按下式计算需用系数: ∑+=e x P P K max 6 .04.0 max P ——最大一台电动机功率,kw 。

井下其它用电设备需用系数及平均功率因数表

二、高压电缆选择计算和校验 1、按长时负荷电流选择电缆截面 长时负荷电流计算方法:pj pj e x e g U k P I η?cos 3103 ??= ∑ ∑e P ——高压电缆所带的设备额定功率之和kw ;(见变压器负荷统计中的结果) x k ——需用系数;计算和选取方法同前。(见变压器负荷统计中的结 果) e U ——高压电缆额定电压(V) V 10000、V 6000; pj ?cos ——加权平均功率因数; (见变压器负荷统计中的结果) pj η——加权平均效率。0.8-0.9 2、电缆截面的选择 选择要求是: g y I KI ≥ ―> 长时最大允许负荷电流应满足: K I I g y ≥,初步筛选出符合条件 的电缆 g I ——电缆的工作电流计算值,A ; y I ——环境温度为C o 25时电缆长时允许负荷电流,A ; K ——环境温度校正系数。

煤矿供电设计规范标准

一、负荷计算与变压器选择 工作面电力负荷计算是选择变压器和移动变电站台数、容量的依据,也是配电网络计算的依据之一。 1、负荷统计 按表1-1内容,把工作面的每一种负荷进行统计。 平均功率因数计算公式: en e e en en e e e e pj P P P P P P + + ++ + + = ... cos ... cos cos cos 2 12 2 1 1 ?? ? ? 加权平均效率计算公式: en e e en en e e e e pj P P P P P P + + ++ + + = ...... 2 12 2 1 1η η η η 注:负荷统计表的设计参考北京博超公司的负荷统计表的设计

2、负荷计算 1)变压器需用容量 b S 计算值为: pj e x b P K S ?cos ∑= ()KVA 2)单体支架各用电设备无一定顺序起动的一般机组工作面,按下式计算需用系数: ∑+=e x P P K max 714 .0286.0 3)自移式支架,各用电设备按一定顺序起动的机械化采煤工作面,按下式计算需用系数: ∑+=e x P P K max 6 .04.0 max P ——最大一台电动机功率,kw 。

二、高压电缆选择计算和校验 1、按长时负荷电流选择电缆截面 长时负荷电流计算方法:pj pj e x e g U k P I η?cos 3103 ??= ∑ ∑e P ——高压电缆所带的设备额定功率之和kw ; (见变压器负荷统计中的结果) x k ——需用系数;计算和选取方法同前。(见变压器负荷统计中的结果) e U ——高压电缆额定电压(V) V 10000、V 6000; pj ?cos ——加权平均功率因数; (见变压器负荷统计中的结果) pj η——加权平均效率。0.8-0.9 2、电缆截面的选择 选择要求是: g y I KI ≥ ―> 长时最大允许负荷电流应满足: K I I g y ≥ ,初步筛选出符合条件的电缆 g I ——电缆的工作电流计算值,A ; y I ——环境温度为C o 25时电缆长时允许负荷电流,A ; K ——环境温度校正系数。 不同环境温度下的电缆载流量修正系数K

煤矿井下供电设计规范标准

煤矿井下供配电设计规范 GB50417-2007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2007年05月21日发布 2007年12月01日实施

煤矿井下供配电设计规范 GB50417-2007 2007—05—21 发布 2007—12—01 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建设部联合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国煤炭建设协会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公告第646号,建设部关于发布国家标准《煤矿井下供配电设计规范》的公告,现批准《煤矿井下供配电设计规范》为国家标准,编号为 GB50417—2007,自 2007年12月1日起实施。其中,第2.0.1、2.O.3、2.0.5、2.0.6、2.0.9、4.1.1、4.2.1、4.2.9、5.1.3、5.1.4(4.5.6)、6.1.4、6.3.1(4)、7.1.1、7.1.2、7.1.3、7.1.4、7.1.5、7.2.1、7.2.8 条(款)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本规范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计划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二OO七年五月二十一日 前言 本规范是根据建设部建标函[2005]124号文件《关于印发“2005年工程建设标准制定、修订计划(第二批)”的通知》的要求,由中煤国际工程集团武汉设计研究院会同有关单位共同编制完成的。本规范在编制过程中,编制组认真分析、总结和吸取了十几年来国内外煤矿井下供配电采用新技术、新装备的经验及新的科研成果。所引用的技术参数和指标,是生产实践经验数据的总结。特别是高产高效工作面近几年发展较快,其供配电系统有了比较成熟的运行实践经验。编制组广泛征求了有关单位意见,经反复修改,最后经审查定稿。本规范共8 章,内容涉及煤矿井下供电的各个方面,主要包括: 总则、井下供配电系统与电压等级、井下电力负荷统计与计算、井下电缆选择与计算、井下主(中央)变电所设计、采区供配电设计、井下电气设备保护及接地、井下照明等。适用于煤矿井下供电设计咨询的各个阶段。本规范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本规范由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由中国煤炭建设协会负责日常管理,由中煤国际工程集团武汉设计研究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本规范在执行过程中,请各单位结合工程实践,认真总结经验,如发现需要修改或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建议寄交中煤国际工程集团武汉设计研究院(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武珞路442号,邮编:430064),以便今后修订时参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