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置实验

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置实验

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置实验
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置实验

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目的:让学生学会配制一定物质的量的浓度的溶液,熟悉操作步骤,及学会误差分析。

重点难点:操作步骤及误差分析。

教学过程:

一、配制500ml, mol/l碳酸钠溶液

所需的仪器:

Φ烧杯、容量瓶、玻璃棒、胶头滴管、托盘天平、药匙、量筒。

步骤:

第一步:计算:所需碳酸钠的质量=**106=克。

第二步:称量:在天平上称量克碳酸钠固体,并将它倒入小烧杯中。

第三步:溶解:在盛有碳酸钠固体的小烧杯中加入适量蒸馏水,用玻璃棒搅拌,使其溶解。第四步:移液:将溶液沿玻璃棒注入500ml容量瓶中。

第五步:洗涤:用蒸馏水洗烧杯2—3次,并倒入容量瓶中。

第六步:定容:倒水至刻度线1—2cm处改用胶头滴管滴到与凹液面平直。

第七步:摇匀:盖好瓶塞,上下颠倒、摇匀。

第八步:装瓶、贴签

二、讨论:在配制溶液中哪些操作可能引起溶液浓度的误差?

Φ误差分析:

Φ固体药品的称量与液体药品的量取是否准确;

Φ把溶液向容量瓶中转移,溶液洒了;

Φ未洗涤烧杯和玻璃棒;

Φ用待配液润洗了容量瓶;

Φ定容时水加多了或加少了;

Φ定容时未平视刻度线。

讨论:仰视、俯视对溶液浓度有何影响?

Φ俯视刻度线,实际加水量未到刻度线,使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增大;

Φ仰视刻度线,实际加水量超过刻度线,使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减小。

三、容量瓶的使用六忌:

Φ一忌用容量瓶进行溶解(体积不准确)

Φ二忌直接往容量瓶倒液(洒到外面)

Φ三忌加水超过刻度线(浓度偏低)

Φ四忌读数仰视或俯视(仰视浓度偏低,俯视浓度偏高)

Φ五忌不洗涤玻璃棒和烧杯(浓度偏低)

Φ六忌标准液存放于容量瓶(容量瓶是量器,不是容器)

四、练习:

欲配制1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250mL,完成下列步骤:

①用天平称取氢氧化钠固体克。

②将称好的氢氧化钠固体放入烧杯中

加少量蒸馏水将其溶解,待后将溶液沿移入mL的容量瓶中。

③用少量蒸馏水冲洗次,将冲洗液移入中,在操作过程中不能损失点滴液体,否则会使溶液的浓度偏(高或低)。

④向容量瓶内加水至刻度线时,改用小心地加水至溶液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若加水超过刻度线,会造成溶液浓度偏,应该。

⑤最后盖好瓶盖,,将配好的溶液移入中并贴好标签。

五、小结

1、配制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操作步骤。

2、操作过程中容易引起误差的地方及注意事项。

广域网综合技术实验报告

广域网技术课程设计报告 设计题目:广域网技术综合实验 目录 1.概述 (2) 1.1目的 (2) 1.2课程设计的任务 (2) 2.设计的内容 (2) 2.1拓扑图 (2) 2.2课程设计的内容 (3) 3.总结 (4) 3.1课程设计进行过程及步骤 (4) 3.1.1基本配置 (4) 3.1.2 DHCP的配置 (7)

3.1.3配置路由协议 (8) 3.1.4 帧中继配置 (9) 3.1.5 PPP的配置(chap) (11) 3.1.6 ACL的配置 (11) 3.1.7 NAT配置 (12) 3.1.8验证 (12) 3.2所遇到的问题,你是怎样解决这些问题的 (15) 3.3体会收获及建议 (15) 4.教师评语 (15) 5.成绩 (15)

1.概述 1.1目的 通过一个完整的广域网技术综合打实验,促使大家能够从整体上把握WAN广域网连接,并且能从更深层次上来理解搭建整体网络的一个完整流程,同时增强实际动手能力。 熟练掌握广域网上设备的常用配置:实现PPP配置、帧中继封装、ACL访问控制列表设置、NAT网络地址转换、DHCP动态地址分配等协议,巩固所学广域网技术,并加深对其概念的理解。 1.2课程设计的任务 (1)DHCP及其中继的配置与验证 (2)PPP的配置与验证 (3)帧中继的配置与验证 (4)RIP的配置与验证 (5)标准ACL的配置与验证 (6)NAT的配置、地址映射与验证 2.设计的内容 2.1拓扑图 注:下图的拓扑图为某企业的网络规划图,包含有核心层、汇聚层、及接入层。核心层组要由接入R1及电信ISP组成,汇聚层主要由总部R2及分支R3组成,接入层由S1、S2、S3、S4交换机组成。在接入层R1上通过配置ACL及NAT保护内网的安全。 图2-1

105012011053 陈益梅帧中继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十 课程网络管理实验名称帧中继的配置 专业_ 数学与应用数学班级__双师1班_ __ 学号___105012011053 __ 姓名陈益梅同组姓名 实验日期:2014年6月17日报告退发(订正、重做) 一、实验目的 理解帧中继网络及其应用环境。掌握帧中继网络的配置。掌握静态路由/路由选择协议在帧中继网络环境中的使用。 二、实验内容 三、实验拓扑图及IP地址规划 PC机IP地址子网掩码网关 PC1 10.10.10.2 255.255.255.0 10.10.10.1 PC2 20.20.20.2 255.255.255.0 20.20.20.1 PC3 30.30.30.2 255.255.255.0 30.30.30.1

设备名接口名IP地址子网掩码网络号R1 f0/0 10.10.10.1 255.255.255.0 10.10.10.0 R1 S0/0/0 40.40.40.1 255.255.255.0 40.40.40.0 R2 f0/0 20.20.20.1 255.255.255.0 20.20.20.0 R2 S0/0/0 40.40.40.2 255.255.255.0 40.40.40.0 R3 f0/0 30.30.30.1 255.255.255.0 30.30.30.0 R3 S0/0/0 40.40.40.3 255.255.255.0 40.40.40.0 四、主要配置步骤 1、三台路由器接口分别配置ip地址。 Router(config)#hostname R1 R1(config)#int s0/0/0 R1(config-if)#ip address 40.40.40.1 255.255.255.0 R1(config-if)#no shutdown R1(config)#int f0/0 R1(config-if)#ip address 10.10.10.1 255.255.255.0 R1(config-if)#no shutdown Router(config)#hostname R2 R2(config)#int s0/0/0 R2(config-if)#ip address 40.40.40.2 255.255.255.0 R2(config-if)#no shutdown R2(config)#int f0/0 R2(config-if)#ip address 20.20.20.1 255.255.255.0 R2(config-if)#no shutdown

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的误差分析方法

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的误差分析(转载)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实验是中学化学中一个重要的定量实验,实验过程中引起溶液浓度存在误差的因素有很多。从大的方面讲,一是由实验过程中的不规范操作引起的;二是由仪器或药品等系统原因引起的。由于引起误差的原因复杂,所以误差分析就成为高考化学实验中的一个难点。 在高考命题时,有关误差分析的内容既可以以选择题的形式进行考查,也可以以填空题的形式进行考查,既可以考查判断误差导致的结果,也可以考查引起误差的可能原因。一、误差分析的理论依据 根据cB=nB/V 可得,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的误差都是由溶质的物质的量nB和溶液的体积V 引起的。误差分析时,关键要看配制过程中引起n和V 怎样的变化。在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时,若nB比理论值小,或V 比理论值大时,都会使所配溶液浓度偏小;若nB比理论值大,或V 比理论值小时,都会使所配溶液浓度偏大。 二、误差原因实例归纳 为了便于同学们理解,我们对产生误差的原因归纳分析如下: (一)由概念不清引起的误差 1.容量瓶的容量与溶液体积不一致。 例:用500mL容量瓶配制450mL 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用托盘天平称取氢氧化钠固体g。分析:偏小。容量瓶只有一个刻度线,且实验室常用容量瓶的规格是固定的(50mL、100mL、250mL、500mL、1000mL),用500mL容量瓶只能配制500mL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所以所需氢氧化钠固体的质量应以500mL溶液计算,要称取g氢氧化钠固体配制500mL溶液,再取出450mL溶液即可。 2.溶液中的溶质与其结晶水合物的不一致。 例:配制500mL的硫酸铜溶液,需称取胆矾g。分析:偏小。胆矾为CuSO45H2O,而硫酸铜溶液的溶质是CuSO4。配制上述溶液所需硫酸铜晶体的质量应为,由于所称量的溶质质量偏小,所以溶液浓度偏小。 (二)由试剂纯度引起的误差 3.结晶水合物风化或失水。 例:用生石膏配制硫酸钙溶液时,所用生石膏已经部分失水。分析:偏大。失水的生石膏中结晶水含量减少,但仍用生石膏的相对分子质量计算,使溶质硫酸钙的质量偏大,导致所配硫酸钙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偏大。 4.溶质中含有其他杂质。 例:配制氢氧化钠溶液时,氢氧化钠固体中含有氧化钠杂质。分析:偏大。氧化钠固体在配制过程中遇水转变成氢氧化钠,g氧化钠可与水反应生成g氢氧化钠,相当于氢氧化钠的质量偏大,使结果偏大。 (三)由称量不正确引起的误差 5.称量过程中溶质吸收空气中成分。 例:配制氢氧化钠溶液时,氢氧化钠固体放在烧杯中称量时间过长。分析:偏小。氢氧化钠固体具有吸水性,使所称量的溶质氢氧化钠的质量偏小,导致其物质的量浓度偏小。所以称量氢氧化钠固体时速度要快或放在称量瓶中称量最好。 6.称量错误操作。 例:配制氢氧化钠溶液时,天平的两个托盘上放两张质量相等的纸片。分析:偏小。在纸片上称量氢氧化钠,吸湿后的氢氧化钠会沾在纸片上,使溶质损失,浓度偏小。 7.天平砝码本身不标准。

2019版步步高高中化学一轮复习练习:第一章 第2课时 物质的量浓度及其溶液的配制 Word版含解析

课时2 物质的量浓度及其溶液的配制 一、选择题 1.用已准确称量过的氢氧化钠固体配制0.20 mol·L-1的氢氧化钠溶液250 mL,要用到的仪器是() ①250 mL容量瓶②托盘天平③烧瓶④胶头滴管⑤烧杯⑥玻璃棒 ⑦试管⑧药匙 A.①④⑤⑥B.①②④⑤ C.①②④⑤⑥⑧D.全部 解析由于只需要进行溶解、转移、洗涤和定容操作,故需用的仪器只是 ①④⑤⑥。 答案 A 2.(2017·洛阳模拟)下列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浓度最大的是() A.200 mL 2.5 mol·L-1MgCl2溶液 B.1 000 mL 2.5 mol·L-1NaCl溶液 C.250 mL 1 mol·L-1AlCl3溶液 D.300 mL 5 mol·L-1KClO3溶液 答案 A 3.下列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不是1 mol·L-1的是() A.10 g NaOH固体溶解在水中配成250 mL溶液 B.将80 g SO3溶于水并配成1 L的溶液 C.将0.5 mol·L-1的NaNO3溶液100 mL加热蒸发掉50 g水的溶液 D.标况下,将22.4 L氯化氢气体溶于水配成1 L溶液 解析A项,c(NaOH)= 10 g 40 g·mol-1 0.25 L =1 mol·L-1;B项,c(H2SO4)= 80 g 80 g·mol-1 1 L

=1 mol·L-1;C项,蒸发掉50 g水后,溶液的体积并不是50 mL,NaNO3 的浓度也不是1 mol·L-1;D项,c(HCl)=22.4 L 22.4 L·mol-1 1 L =1 mol·L-1。 答案 C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将5.85 g NaCl晶体溶入100 mL水中,制得1 mol·L-1NaCl溶液 B.将1体积c mol·L-1硫酸用水稀释为5体积,得到0.2c mol·L-1硫酸 C.将25 g无水CuSO4溶于水配制成100 mL溶液,其浓度为1 mol·L-1 D.将w g a% NaCl溶液蒸发掉w/2 g水,得到4a% NaCl溶液 解析A项,NaCl溶于水后,溶液的体积大于100 mL,所得溶液中c(NaCl)小于1 mol·L-1;C项,CuSO4的物质的量大于0.1 mol,则c(CuSO4)大于1 mol·L -1;D项,若不析出晶体,得到的是2a%的NaCl溶液。 答案 B 5.欲配制100 mL 1.0 mol·L-1Na2SO4溶液,下列方法中正确的是() ①将14.2 g Na2SO4溶于100 mL水中②将32.2 g Na2SO4·10H2O溶于少量水 中,再用水稀释至100 mL③将20 mL 5.0 mol·L-1Na2SO4溶液用水稀释至100 mL A.②③B.①② C.①③D.①②③ 解析100 mL应是溶液的体积,而不是溶剂的体积,另外Na2SO4的物质的量为0.1 mol。 答案 A 6.下列溶液配制实验的描述完全正确的是() A.在容量瓶中先加入一定体积的水,再加入浓硫酸配制准确浓度的稀硫酸B.用浓盐酸配制1∶1(体积比)的稀盐酸(约6 mol·L-1通常需要用容量瓶等仪器) C.配制NH4Fe(SO4)2标准溶液时,加入一定量H2SO4以防止水解

帧中继

基本的帧中继配置 实验1完成了对帧中继交换机的配置,为本实验提供了帧中继的链路环境。本实验将针对连接在帧中继线路上的路由器进行设置,以实现端到端的连通性。 在实际的网络项目中,我们并不调试帧申继交换机,而是调试连在帧中继线路两端的路由器。本实验所完成的就是这样的任务。 1.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读者可以掌握以下技能: ●配置帧中继实现网络互连; ●查看帧中继pvc信息; ●监测帧中继相关信息。 2.设备需求 本实验需要以下设备: ●实验中配置好的帧中继交换机; ●2台路由器,要求最少具有1个串行接口和1个以太网接口; ●2条DCE电缆,2条DTE电缆; ●1台终端服务器,如Cisco 2509路由器,及用于反向Telnet的相应电缆; ●台带有超级终端程序的PC机,以及Console电缆及转接器。 3.拓扑结构及配置说明 本实验的拓扑如图8-4所示。

在"帧中继云"的位置,实际放置的是实验1中配置好的帧中继交换机,使用全网状的拓扑。使用帧中继交换机的S1和S2接口分别用一组DCE。DTE电缆与R1和R2实现连接。 实验中,以太网接口不需要连接任何设备。 网段划分和IP地址分配如图8-4中的标注。 本实验通过对帧中继的配置实现R1的E0网段到R2的E0网段的连通性。 4.实验配置及监测结果 第1步:配置基本的帧中继连接 连接好所有设备并给各设备加电后,开始进行实验。 这一步完成对于两台路由器S0接口的帧中继参数的配置,同时也配置E0接口。 配置清单8-4记录了帧中继的基本配置。 配置清单8-4 配置基本的帧中继连接 第1段:配置R1路由器 R1#conft Enter configuration commands, one per line. End with CNTL/Z. R1(config)#int eO R1(config-if)#ip addr 192.1.1.1255.255.255.0 R1(config-if)#no keepa R1(config-if)#no shut R1(config-if)#int sO R1(config-if)#ip addr 172,16.1.1255.255.255.0

实验报告 3 思科 华为广域网协议配置实验

实验 3 广域网链路层协议配置实验 实验目的 掌握HDLC 、PPP 、FR 的配置 实验设备 Cisco 2621, Quidway 28系列路由器 实验概述 1. 实验环境 R A R B PC A PC B S0/0 S0/0 f0/0 f0/0 路由器各个接口的IP 地址设置如下: R A R B F0/0 202.0.0.1/24 202.0.1.1/24 S0/0 192.0.0.1/24 192.0.0.2/24 PC 机的IP 地址和缺省网关的IP 地址如下: PC A PC B IP 地址 202.0.0.2/24 202.0.1.2/24 Gateway 202.0.0.1/24 202.0.1.1/24

为了保证配置不受影响,请在实验前清除路由器的所有配置有重新启动(Cisco的路由器删除startup-config 文件,Quidway的路由器删除saved-config文件)。 2.实验步骤 1)配置路由器的接口IP地址和主机地址,修改路由器名称为RA和RB; 2)在路由器的串口上配置HDLC协议,查看路由器的配置文件,并测试PCA和PCB之间的连通性; 3)在路由器的串口上配置无验证的PPP协议,查看路由器的配置文件,并测试PCA 和PCB之间的连通性; 4)在路由器的串口上配置PAP认证的PPP协议,查看路由器的配置文件,并测试PCA和PCB之间的连通性; 5)在路由器的串口上配置CHAP认证的PPP协议,查看路由器的配置文件,并测试PCA和PCB之间的连通性; 6)在路由器的串口上配置帧中继协议,查看路由器的配置文件,并测试PCA和PCB之间的连通性。 实验内容 1.配置HDLC协议,测试PCA和PCB之间的连通性,填写表1。 在端口状态下命令:link-protocol hdlc (Quidway命令) encapsulation hdlc (Cisco命令) 表1 实验步骤观察内容 显示路由器的串口状态Command: show interface s0/0 或:display interface s0/0 Serial0/0 is up, line protocol is down Hardware is PowerQUICC Serial Internet address is 192.0.0.1/24 MTU 1500 bytes, BW 2000000 Kbit, DL Y 20000 usec, reliability 255/255, txload 1/255, rxload 1/255 Encapsulation HDLC, loopback not set 测试PC1/PC2连通状态Command: ping Pinging 202.0.1.2 with 32 bytes of data: Request timed out. Request timed out. Request timed out. Request timed out. Ping statistics for 202.0.1.2: Packets: Sent = 4, Received = 0, Lost = 4 (100% loss), 2.配置无验证的PPP协议,测试PCA和PCB之间的连通性,填写表2。在端口状态下命令:link-protocol ppp(Quidway命令) encapsulation ppp (Cisco命令)

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知识复习: 配置50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所需要的仪器有托盘天平、药匙、烧杯、量筒、胶头滴管、玻棒。步骤为①计算②称量③溶解。 2.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和计算公式。 3.10%的NaCl溶液是指什么?每100克NaCl溶液含溶质10g 1mol/L的NaCl 溶液是指什么?1LNaCl溶液含溶质1mol 知识学习: 一.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配制100mL1.00mol/LNaCl溶液) 【1】原理:由物质的量浓度的表达式可知,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所需确定的量为溶质和溶剂。 思考:我们根据题中条件能否算出水的量(质量或体积)。如何确定溶液的体积? 【2】所用的仪器:托盘天平、药匙、烧杯、玻璃棒、容量瓶、胶头滴管 专用仪器:容量瓶 容量瓶的体积固定,有不同规格(100 mL、250 mL、500 mL、1000 mL等 (1)构造:梨形、平底、细颈玻璃瓶,瓶口配有磨口玻璃塞或塑料塞 (有一个塞子,且用绳子钓着,说明每个都有自己的原配) (2). 特点:①容量瓶上标有温度和容积 ②容量瓶上有刻线而无刻度 (3). 使用范围:用来配制一定体积、浓度准确的溶液 (4). 容量瓶的使用注意事项: ①溶解或稀释的操作不能在容量瓶中进行 ②溶液温度与容量瓶上标定温度一致时,所取液体的体积最标准 ③不能长期存放溶液或进行化学反应 ④使用前须检验容量瓶是否漏水。 【3】容量瓶的使用:容量瓶是用来的仪器,常用的规格有 。上面标有:、、。容量瓶在使用前要先查漏。其方法是加入适量水,盖好玻璃塞,倒转180°,查看是否漏水;再旋转塞子,再重复。【4】步骤: ①计算:计算所需NaCl固体的质量g。 ②称量:用称量NaCl固体。(固体称量用天平,液体则用量筒) 称量的注意事项: ①使用前要调零 ②两个托盘上各放一张大小相同的称量纸 ③称量时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 ④镊子夹取砝码应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 ⑤称量完毕应将砝码放回盒中,游码归零 ③溶解:将称好的NaCl固体放入烧杯中,加适量蒸馏水溶解,用玻璃棒搅拌,目的是加快溶解。 溶解中应注意事项:(固体要先溶解,液体要先稀释;都要却至室温再移液) a)在烧杯中溶解,不能在容量瓶中溶解,溶解时加水不要太多 b)应当注意搅拌时沿着一定的方向 c)玻璃棒不要碰烧杯底和烧杯壁 d)不要把玻璃棒放在实验台上,以免引入其他杂质 ④转移:(溶液冷却后,用玻璃棒引流)

计算机网络技术实践实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技术实践 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实验三 RIP和OSPF路由协议的配置及协议流程 姓名____ ______实验日期: ____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实验报告日期: ____________________ 报告退发: ( 订正、重做 ) 一.环境(详细说明运行的操作系统,网络平台,机器的IP地址)●操作系统:Windows7 ●网络平台:虚拟网络(软件Dynamips) ●IP地址:127.0.0.1 二.实验目的 ●在上一次实验的基础上实现RIP和OSPF路由协议 ●自己设计网络物理拓扑和逻辑网段,并在其上实现RIP和OSPF协议 ●通过debug信息详细描述RIP和OSPF协议的工作过程。 ●RIP协议中观察没有配置水平分割和配置水平分割后协议的工作流程; ●OSPF中需要思考为什么配置完成后看不到路由信息的交互?如何解 决?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包括主要配置流程,重要部分需要截图) ●设计网络物理拓扑和逻辑网段

编写.net文件 autostart = false [localhost] port = 7200 udp = 10000 workingdir = ..\tmp\ [[router R0]] image = ..\ios\unzip-c7200-is-mz.122-37.bin model = 7200 console = 3001 npe = npe-400 ram = 64 confreg = 0x2102 exec_area = 64 mmap = false slot0 = PA-C7200-IO-FE slot1 = PA-4T s1/0 = R1 s1/1 s1/1 = R2 s1/2

帧中继——点到点子接口(point-to-point)配置

帧中继概述: ?是由国际电信联盟通信标准化组和美国国家标准化协会制定的一种标准。 ?它定义在公共数据网络上发送数据的过程。 ?它是一种面向连接的数据链路技术,为提供高性能和高效率数据传输进行了技术简化,它靠高层协议进行差错校正,并充分利用了当今光纤和数字网络技术。 帧中继的作用: ?帧使用DLCI进行标识,它工作在第二层;帧中继的优点在于它的低开销。 ?帧中继在带宽方面没有限制,它可以提供较高的带宽。 ?典型速率56K-2M/s内 选择 Frame Relay 拓扑结构: ?全网结构:提供最大限度的相互容错能力;物理连接费用最为昂贵。 ?部分网格结构:对重要结点采取多链路互连方式,有一定的互备份能力。 ?星型结构:最常用的帧中继拓扑结构,由中心节点来提供主要服务与应用,工程费最省 帧中继的前景: ?一种高性能,高效率的数据链路技术。 ?它工作在OSI参考模型的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但依赖TCP上层协议来进行纠错控制。 ?提供帧中继接口的网络可以是一个ISP服务商;也可能是一个企业的专有企业网络。?目前,它是世界上最为流行的WAN协议之一,它是优秀的思科专家必备的技术之一。 子接口的配置: ?点到点子接口

–子接口看作是专线 –每一个点到点连接的子接口要求有自己的子网 –适用于星型拓扑结构 ?多点子接口(和其父物理接口一样的性质) –一个单独的子接口用来建立多条PVC,这些PVC连接到远端路由器的多点子接口或物理接口 –所有加入的接口都处于同一的子网中 –适用于 partial-mesh 和 full-mesh 拓扑结构中 帧中继术语: ?DTE:客户端设备(CPE),数据终端设备 ?DCE:数据通信设备或数据电路端接设备 ?虚电路(VC):通过为每一对DTE设备分配一个连接标识符,实现多个逻辑数据会话在同一条物理链路上进行多路复用。 ?数字连接识别号(DLCI):用以识别在DTE和FR之间的逻辑虚拟电路。 ?本地管理接口(LMI):是在DTE设备和FR之间的一种信令标准,它负责管理链路连接和保持设备间的状态。 今天我们研究点到点子接口(point-to-point)

帧中继基础知识总结

帧中继基础知识总结 版本V1.0 密级?开放?内部?机密 类型?讨论版?测试版?正式版 1帧中继基本配置 1.1帧中继交换机 帧中继交换机在实际工程环境中一般不需要我们配置,由运营商设置完成,但在实验环境中,要求掌握帧中继交换机的基本配置。 配置示例: frame-relay switching interface s0/1 encapsulation frame-relay frame-relay intf-type dce clock rate 64000 frame-relay route 102 interface s0/2 201 // 定义PVC,该条命令是,s0/1口的DLCI 102,绑定到s0/2口的201 DLCI号 frame-relay route 103 interface s0/3 301 no shutdown

1.2环境1 主接口运行帧中继(Invers-arp) FRswitch(帧中继交换机)的配置: frame-relay switching interface s0/1// 连接到R1的接口 encapsulation frame-relay frame-relay intf-type dce clock rate 64000 frame-relay route 102 interface s0/2 201 // 定义PVC,该条命令是,s0/1口的DLCI 102,绑定到s0/2口的201 DLCI号 no shutdown interface s0/2// 连接到R2的接口 encapsulation frame-relay frame-relay intf-type dce clock rate 64000 frame-relay route 201 interface s0/1 102 no shutdown R1的配置如下: interface serial 0/0 ip address 192.168.12.1 255.255.255.252 encapsulation frame-relay // 接口封装FR,通过invers-arp发现DLCI,并建立对端IP到本地DLCI的映射(帧中继映射表)no shutdown R2的配置如下: interface serial 0/0 ip address 192.168.12.2 255.255.255.252 encapsulation frame-relay no shutdown

《网络技术及产品应用》实验报告

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计算机系 学生校内实验实训报告 2011 --2012学年第一学期 系部:计算机系 课程名称:网络技术及产品应用 专业班级:10级计算机系网络技术班 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计算机系制

填写说明 1、实验项目名称:要用最简练的语言反映实验的内容,要与实验指导书或课程标准中相一致。 2、实验类型:一般需要说明是验证型实验、设计型实验、创新型实验、综合型实验。 3、实验室:实验实训场所的名称;组别:实验分组参加人员所在的组号。 4、实验方案设计(步骤):实验项目的设计思路、步骤和方法等,这是实验报告极其重要的内容,概括整个实验过程。 对于操作型实验(验证型),要写明需要经过哪几个步骤来实现其操作。对于设计型和综合型实验,在上述内容基础上还应该画出流程图和设计方法,再配以相应的文字说明。对于创新型实验,还应注明其创新点、特色。 5、实验小结:对本次实验实训的心得体会、思考和建议等。 6、备注:分组实验中组内成员分工、任务以及其他说明事项。 注意: ①实验实训分组完成的,每组提交一份报告即可,但必须说明人员分工及职责。不分组要求全体成员独立完成的实验实训项目可由指导老师根据个人完成情况分组填写。 ②实验成绩按照百分制记,根据教学大纲及课程考核要求具体区分独立计算、折算记入两种情况。 ③本实验实训报告是根据计算机系实验的具体情况在学院教务处制的实验实训报告的基础上进行改制的。特此说明。

成绩单 组别:小组成员:杨林林赵俊旭 次数实验实训项目名称成绩 1 交换机端口隔离 2 跨交换机实现VLAN 3 单臂路由 4 无线网络 5 创建ACL访问列表 6 路由器配置为帧中继交换机 7 IPV6路由 8 密码恢复技术 9 配置PPP及PAP认证 10 DHCP与NAT配置 总成绩

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操作中注意事项

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操作中注意事项 一、配制物质的量浓度溶液为什么要使用容量瓶? 由物质的量浓度的定义可知,溶液是用体积来表示的。我们知道,当两种可以混溶的不同液体混合在一起时,其总体积并不一定等于原来两种液体的体积之和。例如,60 mL无水酒精和50 mL水混合,总体积不是100 mL,而是97 mL。因而;如果我们要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酒精溶液1 L,该取多少毫升水和多少毫升无水酒精,就不易确定。又如把一定量固体食盐溶解在1 L水中、溶液的体积也要改变,如果要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食盐溶液1 L;该加入多少毫升水和多少克食盐才能使其溶液是1 L呢?这也是很难确定的。因此就必须有具有一定容积的量具,当把所需量的溶质加入后,不需计算加入水的质量或体积,而只需加水至这种量具的刻度线即可。容量瓶就是具有这种作用的一种特殊量具。 二、怎样使用容量瓶? 容量瓶是一种细颈梨形的平底玻璃瓶,带有磨口塞,用来配制一定体积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量具。它的颈部有一圈刻度线,瓶上标有温度和容量,表示在所指温度下,当液体充满到刻度线时,液体体积恰好与瓶上所标明的体积相等:常用的容量瓶有50 mL,100 mL,250 mL,500 mL,1000 mL等数种。使用容量瓶要注意以下问题: 1.容量瓶在使用前应检查瓶塞接口处是否漏水。检查的方法是,往瓶内加入少量水,塞好瓶塞,用布擦干瓶外水珠,一手按住瓶塞,另一手指顶住瓶底边缘,把瓶倒立两分钟;观察瓶塞周围是否有水渗出:如果不漏,将瓶直立,把瓶塞转动约180°后,再倒过来试一次。经检查不漏水的容量瓶才能使用。 2.洗涤容量瓶一般是用水冲洗,若瓶壁附有脏物,可加入洗液洗涤,再用水冲洗干净,不可用试管刷刷洗,以免损伤容量瓶内壁。 3.使用容量瓶时,手应握在瓶颈刻度线以上部分,以免瓶内的溶液因手上的热量而使体积发生改变。 4.容量瓶不能用来加热,假如配制溶液时需要加热,应事先在烧杯中加热,并且必须待溶液冷却后才能转移到容量瓶里。

实验5fr(帧中继)的配置

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实验报告 ZHUHAI CAMPAUS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班级学号姓名 指导教师成绩 实验题目实验 5 FR 的配置实验时间 实验 5 FR 的配置 一、实验目的 掌握帧中继的基本原理;掌握帧中继网络数据转发的过程;掌握帧中继的基本配置方法。 二、实验环境(软件、硬件及条件) 3Windows 主机+3 台路由器+FR 的网络 或者 1 台 Windows 主机+packet tracer 模拟器 三、实验内容 理解 FR 的工作原理,通过路由协议(本实验采用 RIP 协议)实现 FR 网络的互通。 四、实验拓扑

五、实验步骤 1、在 Packet Tracer 上边画好拓扑,并配置好模块和帧中继 DLCI,配置过程: 1)添加 3 台路由器,为路由器添加 S 端口模块( NM-4A/S 模块)。(由于实验室路由器的 s 端口数量有限,建议大家用模拟器实现本实验) 以R1为例 2)添加一个 Cloud-PT-Empty 设备(Cloud0)模拟帧中继网络,为 Cloud0 添加3 个 S 端口模块,分别与路由器连。

如图: 3)设置好 S1,S2,S3,的 DLCI 值: 以S1为例 先在DLCI选框上填上DLCI的值,在Name选框上填上Name的值,最后按下Add键,结果如下:

4)配置好 Frame-relay 连接: 结果如下: 5)连接端口注意:路由器作为 DTE 设备,Cloud0 作为 DCE 设备,按照拓扑添加 3 台 PC作测试用,连接到路由器 F 端口,并启动各连接端口。为各 PC 设置好 IP 和网关,做好 ip 地址的规划,网络拓扑就基本完成。 2、配置 3 台路由器的 FR R1 路由器配置:

物质的量浓度计算及溶液配制

课时作业(二) 物质的量浓度计算及溶液配制 1.(2019山东泰安期中)室温时,甲、乙两同学在实验室配制氯化钠溶液。甲同学配制5%的NaCl 溶液100 g ,乙同学配制0.5 mol·L -1的NaCl 溶液100 mL(20 ℃时,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度为36 g/100 g 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两同学所需溶质的质量相同 B .两同学所需实验仪器种类相同 C .两同学所配溶液均为不饱和溶液 D .两同学所配溶液的质量相同 答案:C 解析:甲同学所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100 g ×5%=5 g ,乙同学所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0.5 mol·L -1×0.1 L ×58.5 g·mol -1=2.925 g ,A 项错误;乙同学配制溶液过程中需要用到容量瓶,而甲同学不需要,B 项错误;由A 项中的计算结果及题目所给氯化钠溶液的溶解度可知,两同学配制的溶液均为不饱和溶液,C 项正确;100 mL 氯化钠溶液的质量大于100 g ,D 项错误。 2.(2019陕西西安一中二模)把200 mL NH 4HCO 3和Na 2CO 3的混合溶液分成两等份,取一份加入含a mol NaOH 的溶液,恰好反应完全;取另一份加入含b mol HCl 的盐酸,也恰好反应完全。该混合溶液中c (Na +)为 ( ) A .(10b -5a )mol·L -1 B .(2b -a )mol·L -1 C.? ????b 10-a 20mol·L -1 D .? ?? ??5b -5a 2mol·L -1 答案:A 解析:200 mL 的混合溶液分成两等份,每份溶液的体积为100 mL ,其中一份溶液中的NH 4HCO 3和a mol NaOH 恰好完全反应,则溶液中NH 4HCO 3的物质的量为0.5a mol ,取另一份溶液加入含b mol HCl 的盐酸,也恰好反应完全,其中NH 4HCO 3反应掉的HCl 的物质的量为0.5a mol ,则由Na 2CO 3反应掉 的HCl 的物质的量为(b -0.5a )mol ,可得Na 2CO 3的物质的量为12×(b -0.5a )mol ,

时分交换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 实验项目: 姓名: 专业: 班级: 学号:程控交换原理时分交换(mt8980)实验网络工程网络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实验教学中心 2014年 5 月 5 日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程控时分交换网络的基本原理; 2.了解mt8980芯片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 二、实验内容 1.理解时分交换原理,利用时分交换网络进行两部电话单机通话,记录工作过程。 三、实验步骤 1.在关电的情况下,确认发送增益跳线k301、k401等均设置为1-2相连左侧;交换网络接口插上“时分mt8980”交换模块,保管好其它模块; 2.打开实验箱右侧电源开关,电源指示灯亮,系统开始工作; 3.通过薄膜开关将交换工作方式设置在“时分mt8980”进行实验; 4.以电话a、电话b为例,分别接上电话单机; 5.四路数字电话用户的pcm编码输出测试点,即时分网络输入信号; tp304:电话a的pcm编码输出测试点,同步时隙脉冲测试点tp02; tp404:电话b的pcm编码输出测试点,同步时隙脉冲测试点tp03; tp504:电话c的pcm编码输出测试点,同步时隙脉冲测试点tp04; tp604:电话d的pcm编码输出测试点,同步时隙脉冲测试点tp05; 四路数字电话用户的pcm译码输入测试点,即时分网络输出信号。 tp305:电话a的pcm译码输入测试点,同步时隙脉冲测试点tp02; tp405:电话b的pcm译码输入测试点,同步时隙脉冲测试点tp03; tp505:电话c的pcm译码输入测试点,同步时隙脉冲测试点tp04; tp605:电话d的pcm译码输入测试点,同步时隙脉冲测试点tp05。 注意:现每个pcm收发测试点测得的波形已是时分复用后波形,测量时注意对比各路pcm 数据输出的同步时隙脉冲。 6.双踪示波器同时测试tp304、tp405两点或tp305、tp404两点,是否有波形,按键说话时是否有变化; 7.示波器两探头放在tp304、tp405两点上。电话a摘机,拨号49,同时观察示波器,哪个探头能测到波形; 8.两路电话用户间的正常呼叫,两路电话正常通话。此时,按键或说话,同时观察示波器,哪个探头测到的波形,波形是否一样; 9.更换其它电话呼叫组合,根据步骤5中列出的测量点说明,验证时分交换网络mt8980的工作情况; 10.测试波形时,注意时隙脉冲与数据的时隙位置对比,时隙脉冲与时隙脉冲的位置对比,数据与数据的对比。 四、实验结果

自己整理的帧中继动态映射原理

在上海亚威上课的时候整理的 帧中继接口分为: 点到点:该接口所在链路只连接2台设备 点到多点:该接口所在链路连接多台设备。 不管是点到点还是点到多点,都是基于PVC的,PVC都是点到点的. 反转ARP,动态映射,frame-relay map: ARP包的作用是获得目的设备的MAC地址,反转ARP包也是一种ARP包,但是他的作用恰恰相反是获得目的设备的IP地址。 动态映射是将反转arp所获得的IP地址和本地DLCI号关联起来形成动态的frame-relay map Frame-relay map的作用是当路由器要发送一个IP包的时候,通过查看在frame-relay map 中的目的IP,来获得所对应的DLCI号以完成帧的二层封装。 帧中继动态映射原理: 不管是点到点的帧中继,还是点到多点(多点到点)的帧中继,本质上每条VPC都是P2P 的,即从一个DLCI号丢一个包进去,永远是从一个固定的DLCI号(出口)出来。 由于转发数据包必须依赖frame-relay map中的IP来映射DLCI号完成帧的2层封装。 所以可以通过动态或者静态的映射来获得目的IP所在PVC的DLCI号。 静态的就是手动配置,不多解释了 动态的原理也很简单, 如图:典型的点到多点帧中继。 在R1上有2条PVC 首先从102丢的包进去,只能从201出来,同样的从103丢的包进去也只能从301出来。这是帧中继的特性。也是帧中继的一个安全隔离机制。 那么R1要获得动态的帧中继映射其实非常简单。 首先对于路由器R1而言,接口s1封装为帧中继,配上IP地址,他理应是不知道任何DLCI 号的,那么谁知道DLCI号呢?答案是ISP的帧中继交换机,因为帧中继交换机的帧的传输是通过帧中继交换机上配置的frame-relay route 来实现基于DLCI号的标签交换的,所以帧中继交换机一定知道所直接连接的客户端的路由器的本地DLCI号。 并且如果有多条PVC的话,肯定有多个DLCI号 通过LMI,帧中继交换机可以把他所知道的DLCI号告知直连的客户端路由器,比如他可以告诉R1,2个本地DLCI号分别是102和103。 当R1学习到了本接口的DLCI号后,他可以发送一个反向arp包,包内只要有源IP 10.1.100.1 以DLCI号为102或103分别丢给帧中继交换机,由于帧中继交换机已经设置好了PVC的路线,所以最终这个帧被分别被R2和R3学到,由于R2和R3也通过LMI学习到了自己的DLCI号,又由于PVC是点到点的,所以当R2从自己的本地DLCI号201收到一个包的时候,他查看源IP为10.1.100.1 他就可以得出映射,10.1.100.1 的 DLCI号为201,那么当他要往10.1.100.1发送数据包的时候,他就封装DLCI号为201。

物质的量浓度及其溶液的配制

第6讲物质的量浓度及其溶液的配制 学习目标: 1、理解溶液、溶解度、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 2、了解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及会进行误差分析 3、能进行物质的量浓度的相关计算 【思维导图】 溶解度质量分数物质的量浓度 c B=n B V基本概念原理 (c、w)计算配制仪器: (c、Vg) 步骤: 溶液稀释与混合误差分析: 活动一:关于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1.N 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判断下列各项是否正确。 (1)1 mol·L-1 NaCl溶液含有N A个Na+() (2)将0.1 mol氯化铁溶于1 L水中,所得溶液含有0.1N A个Fe3+() (3)1 L 2 mol·L-1的MgCl2溶液中含Mg2+数为2N A () (4)1 mol 硫酸钾中阴离子所带电荷数为N A () (5)1 L 0.1 mol·L-1 Na2SO4溶液中有0.1N A个Na+() (6)常温下,1 L 0.1 mol·L-1的NH4NO3溶液中氮原子数为0.2N A () 2、某温度下,向100 g澄清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5.6 g生石灰,充分反应后恢复到原来的温度。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沉淀物的质量为5.6 g B.沉淀物的质量为7.4 g C.饱和石灰水的质量大于98.2 g D.饱和石灰水的质量小于98.2 g 活动二:关于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 1.将10.6 g Na2CO3溶于水配成1 L溶液该溶液中Na2CO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溶液中Na+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 2、在一定温度下,某饱和氢氧化钠溶液体积为V mL,溶液密度为d g·cm-3,质量分数为w, 物质的量浓度为c mol·L-1,溶液中含氢氧化钠的质量为m g。 (1)用w来表示该温度下氢氧化钠的溶解度(S)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m、V表示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c)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w、d表示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c)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c、d表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标准状况下,将V L A气体(摩尔质量为M g·mol-1)溶于0.1 L水中,所得溶液的密度 为ρ g·cm-3,则此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mol·L-1)为()

帧中继协议原理及配置

帧中继协议原理及配置 【复习旧课】(教学手段:课堂提问) 【引入新课】(教学手段:创设情景) 【讲授新课】(教学手段:教师讲授) 一、 帧中继概述 帧中继(Frame Relay ,简称FR )是以X.25 分组交换技术为基础,摒弃其中复杂的检、纠错过程,改造了原有的帧结构,从而获得了良好的性能。帧中继的用户接入速率一般为64 kbps ~2 Mbps ,局间中继传输速率一般为2 Mbps 、34 Mbps ,现已可达155 Mbps 。 1. 帧中继简介 帧中继技术继承了X.25 提供的统计复用功能和采用虚电路交换的优点,但是简化了可靠传输和差错控制机制,将那些用于保证数据可靠性传输的任务(如流量控制和差错控制等)委托给用户终端或本地结点机来完成,从而在减少网络时延的同时降低了通信成本。帧中继中的虚电路是帧中继包交换网络为实现不同DTE 之间的数据传输所建立的逻辑链路,这种虚电路可以在帧中继交换网络内跨越任意多个DCE 设备或帧中继交换机。 图6-4 帧中继网络 一个典型的帧中继网络是由用户设备与网络交换设备组成,如图6-4所示。作为帧中继网络核心设备的FR 交换机其作用类似于我们前面讲到的以太网交换机,都是在数据链路层完成对帧的传输,只不过FR 交换机处理的是FR 帧而不是以太帧。帧中继网络中的用户设备负责把数据帧送到帧中继网络,用户设备分为帧中继终端和非帧中继终端两种,其中非帧中继终端必须通过帧中继装拆设备(FRAD )接入帧中继网络。 2. 帧中继的特点 帧中继具有如下特点: ● 帧中继技术主要用于传递数据业务,将数据信息以帧的形式进行传送。 ● 帧中继传送数据使用的传输链路是逻辑连接,而不是物理连接,在一个物理连接上可以复用多个逻辑连接,可以实现带宽的复用和动态分配。 ● 帧中继协议简化了X.25的第三层功能,使网络节点的处理大大简化,提高了网络对信息的处理效率。采用物理层和链路层的两级结构,在链路层也只保留了核心子集部分。 ● 在链路层完成统计复用、帧透明传输和错误检测,但不提供发现错误后的重传。省去了帧编号、流量控制、应答和监视等机制,大大节省了交换机的开销,提高了网络吞吐量、 局域网 局域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