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执行新准则后几项具体会计业务处理规范的变更

执行新准则后几项具体会计业务处理规范的变更

执行新准则后几项具体会计业务处理规范的变更
执行新准则后几项具体会计业务处理规范的变更

Dec. 2007, Vol, 3, No.12 (Serial No.31) 现代会计与审计Journal of Moder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ISSN1548-6583, USA

14

执行新准则后几项具体会计业务处理规范的变更

张晓玲

(南京市江宁区东山街道办事处,江苏南京211100)

摘要:新的会计准则在上市公司及其子公司施行后,其中原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小企业会计制

度》或行业会计制度的企业改为执行新准则,在会计要素确认、计量和列报上有许多变更。本文就几项具体会计业务的处理,分析其变更前后的相关操作和注意事项。

关键词:确认、计量和列报;预提和待摊;递延所得税;折旧、摊销和折耗;未确认投资损失

一、预提待摊事项的会计处理

新准则《会计科目和主要账务处理》中取消了“预提费用”“待摊费用”两个科目,《<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列报>应用指南》所列资产负债表格式中,也未设置“预提费用”和“待摊费用”项目。但执行新准则后,一方面账面可能还存在这两个科目的余额,另一方面实践中还可能有这类事项发生,需要会计人员进行确认和计量。

(一)首次执行新准则时预提、待摊费用余额的处理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38号——首次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取消预提待摊这一会计政策变更事项,无须进行追溯调整而应采用未来适用法[1],具体做法就是在首次执行新准则的年初,对于企业账面上的“预提费用”和“待摊费用”科目余额仍然保留,在新年度:(1)预提费用按原规定使用但一般情况下不再预提,用完为止;(2)待摊费用按原定的受益期摊销,摊完为止,新发生按原制度应挂账待摊的支

【作者简介】 张晓玲(1980-),女,江苏洪泽人,会计师;研究方向:新企业会计准则。

出,一般情况下应在发生时一次计入成本费用;(3)编制财务报表时,上述年初结存的“预提费用”和“待摊费用”余额,可分别在资产负债表的“其它流动负债”和“其它流动资产”项目列报,并在报表附注中作出说明。

(二)执行新准则后发生类似会计业务的处理

1. 新准则《会计科目和主要账务处理》规定:企业在不违反会计准则中确认、计量和报告规定的前提下,可以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自行增设、分拆、合并会计科目[2](155)。据此,对于新准则中未设置预提费用、待摊费用科目,而实践中必须使用的,企业可以在不违反新准则总原则的前提下,结合单位实际情况补充设置“预提费用”和“待摊费用”这两个会计科目。编制财务报表时,这两个科目余额也分别在“其它流动负债”和“其它流动资产”项目列报,并在附注中说明。

2. 对于企业新发生的预提的租金、保险费、短期借款利息等,如果数额很大,计入当期损益显然有违权责发生制原则。企业可以仍记入增设的“预提费用”科目,在实际费用支付时转销。对于固定资产修理费用,则不应再采用预提费用方式处理。

3. 对于新发生的按原制度应计入待摊费用的支出,例如年末支付下年度的保险费等,如果数额很大,且企业管理当局不同意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也可以增设“待摊费用”科目进行核算,按实际受益期进行分摊,如果实际受益期超过一年以上的,则在“长期待摊费用”科目核算。对于固定资产日常修理费用等受益期不能清晰划定的费用,只能计入当期的损益。

二、折旧、摊销和折耗的会计处理

原会计制度下,核算长期资产价值损耗的只有“累计折旧”一个科目,“无形资产摊销”则直接冲减资产原价,新准则对此作了较大的变更,设置了“累计折旧”、“累计摊销”等四个总账科目[2](157)。

1. 折旧。新准则设置“累计折旧”和“生产性生物资产累计折旧”两个会计科目。作为备抵科目,前

15

者的调整对象为固定资产,即“累计折旧”科目核算的只是固定资产的折旧,而“生产性生物资产累计折旧”,其调整对象只限于生产性生物资产。

2. 摊销。新准则设置“累计摊销”科目,使无形资产也像固定资产一样,将原价与推销、减值分别核算,但“累计摊销”的调整对象只限于无形资产和其它长期资产。而长期待摊费用等的摊销,则不在“累计摊销”科目核算,仍采用直接冲减原价的做法。

3. 折耗。新准则设置了“累计折耗”科目,专门核算石油天然气开采企业油气资产的价值损耗。“折耗”具有“折旧”和“摊销”双重意思,这源于油气资产构成内容的双重性。一方面,油气资产核算的为油气井及相关的设施,这一部分相当于固定资产,其价值损耗应理解为折旧;另一方面,油气资产还核算企业持有的矿区权益如采矿权等,这一部分则相当于无形资产,其价值损耗应理解为摊销。因此,累计折耗就具有了“折旧”和“摊销”双重涵义。

三、递延所得税的确认和计量

新准则设置了“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两个递延所得税科目,其核算内容分别相当于《企业会计制度》下的“递延税款(借项)”和“递延税款(贷项)”。在所得税会计处理上,除永久性差异和按会计制度规定不确认递延所得税的暂时性差异(时间性差异)仍采用应付税款法核算外,对于多数暂时性差异,新准则一律改为属于纳税影响会计法的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3](251,269)。

在具体会计处理上,采用纳税影响会计法时,新准则与《企业会计制度》也有较大差异。

1. 《企业会计制度》下,如果产生应调整应纳税所得额(以下简称所得额)的时间性差异,会计分录表述为:(1)调增所得额的,按调增的所得额和当年适用的企业所得税税率(以下简称适用税率)计算的所得税,借记“递延税款”科目,按税法规定计算的应纳税所得额和适用税率计算的应交所得税(以下简称应交所得税),贷记“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科目,按应交所得税减去确认的递延税款后的余额,16

借记“所得税”科目。(2)因时间性差异而调减所得额的,按当年应交所得税与按调减所得额和适用税率计算的所得税的合计,借记“所得税”科目,按调减所得额和适用税率计算的所得税,贷记“递延税款”科目,按当年应交所得税,贷记“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科目(上述分录格式见于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印发的财会[2003]29号文件)。

2. 新准则《会计科目和主要账务处理》规定[2](207),企业产生应调整所得额的暂时性差异时:(1)调增所得额的,按调增所得额和适用税率计算的所得税,借记“递延所得税资产”科目,贷记“所得税费用”科目;与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交易或事项相关的调增所得额而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则借记该科目,贷记“资本公积——其它资本公积”科目。(2)调减所得额的,应按调减所得额和适用税率计算的所得税,借记“所得税费用”科目,贷记“递延所得税负债”科目;与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交易或事项相关的调减所得额而确认递延所得负债的,则借记“资本公积——其它资本公积”科目,贷记“递延所得税负债”科目。(3)如果调减、调增所得额而应转销、冲回已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负债的,则应作与上述(1)(2)相反的会计分录。(4)计算应交所得税时,如果不存在其它纳税调整事项,则应按当年应交所得税,借记“所得税费用”科目,贷记“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科目。

以上新旧制度规定的会计分录格式不一样,但处理的结果、各年所得税费用、应交所得税、确认或转回的递延所得税的金额仍相同。

四、商品流通企业的进货费用的会计处理

《企业会计制度》、《小企业会计制度》和行业会计制度皆规定:商业流通企业(以下简称商业企业)发生的进货费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营业费用、经营费用),不计入购进的库存商品成本。

《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规定,存货成本包括采购成本、加工成本和其它成本。存货的采购成本,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以及其它可归属于存货采购成本的费用。该

17

准则《应用指南》更明确指出:(1)商业企业在采购商品过程中发生的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等,应当计入存货采购成本,也可以先行归集,期末再根据所购商品存销情况进行分摊。(2)对于已售商品的进货费用,应计入当期损益;对于未售商品的进货费用,计入期末存货成本。(3)进货费用金额较小的,可在发生时直接计入当期损益[1,2]。

与上述规范相联系的新准则《会计科目和主要账务处理》和利润表格式中,只设置“销售费用”会计科目和报表项目,未设置“进货费用”、“营业费用”及“经营费用”之类可包含进货费用的科目或项目。

与新准则规定相同的是新的《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其对存货成本的规定,与1号准则的规定一致。

据此,执行新准则的商业企业或具有购进的库存商品的其它行业企业:(1)进价核算的商品采购时发生的进货费用,凡能够分品种分摊的,应直接计入具体库存商品成本,销售时作为商品销售成本构成部分与其进价一并转销;难于分摊但不能直接计入具体库存商品成本的进货费用,应设置“库存商品——进货费用”明细科目进行归集,期末按存销情况进行分摊并转入销售成本(主营业务成本)。(2)售价核算的商品采购时发生的进货费用,可计入“商品进销差价”科目,期末按存销情况进行结转。

对于金额较小的进货费用,按新准则规定可以直接计入当期损益。但处理这一事项时仍有一定难度,比如:(1)什么样的数额为“较小”?直接计入损益,计入哪一个科目?是否可以在未销售的情况下就计入商品销售成本(主营业务成本)?(2)年终纳税调整时,对于期末存货中应包含的所谓数额“较小”但已计入当期损益的进货费用,是否应进行纳税调整?如果不调整,主营税务机关会不会认可?因此,笔者认为会计人员在实践中应该慎用这一规范。

五、合并财务报表时未确认投资损失的处理

财政部财会函[1999]10号文件规定:权益法下,投资企业确认的亏损分担额,一般以长期股权投资减18

至0为限。其未确认的亏损额,在编制合并报表时可以在合并资产负债表的“未分配利润”项目上和合并利润表的“少数股东损益”项目下分别增设“未确认投资损失”项目,这两个项目反映母公司未确认子公司的投资亏损额。新的《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规定:对于子公司资不抵债的亏损额,子公司章程或协议规定少数股东应承担且少数股东有能力弥补的,应将该金额冲减少数股东权益,否则,该余额应冲减母公司所有者权益[3](554)。

财政部印发的《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1号》(财会[2007]14号)规定:母公司对于纳入合并范围的子公司的未确认投资损失,在合并资产负债表中应当冲减未分配利润,不再单独作为“未确认投资损失”项目列报。

据此,具体处理未确认投资损失时,由于此时母公司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已冲减为0,其抵销分录应为:(1)子公司少数股东符合33号准则规定承担超额亏损条件的,应按少数股东应承担的超额亏损(资不抵债额),借记“少数股东权益”项目;按母公司应承担的超额亏损,借记“未分配利润”项目;按子公司所有者权益中除未分配利润外其它项目金额,借(或贷)记各该项目;按子公司累计亏损额(指期末以“-”号列示在“未分配利润”项目的金额,下同),贷记“未分配利润”项目;(2)子公司的少数股东不符合33号准则规定的承担公司超额亏损条件的,则按子公司全部超额亏损,借记“未分配利润”项目;按子公司所有者权益中除未分配利润外其它项目金额,借(或贷)记各该项目;按子公司累计亏损额,贷记“未分配利润”项目。

参考文献:

[1] 申草. 最新会计准则疑难通解[M]. 大连:大连出版社,2006:372.

[2] 企业会计准则传播丛书编委会. 企业会计准则操作指南[S]. 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2006.

[3] 财政部会计司. 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06[S].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Changes of several specific accounting treatment after the

19

implementation of new accounting standards

ZHANG Xiao-ling

Abstract: After the enforcement of the new accounting standards in listed companies and their subsidiaries, the enterprises which carried out The Accounting Regulations for Business Enterprises, The Accounting Regulations for Small Business or industry regulation of accounting, now implement the new accounting standards. A lot of alterations appear in accounting confirmation, measurement and presentation. In regard to the treatment of several accounting events,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relevant treatment and matters which need attention before and after the alteration.

Key words: affirmation, measurement and presentation; pre-drawing and post-amortization; deferred income tax; depreciation, amortization and depletion; unconfirmed investment losses

(责任编辑:Canny, Lucifer)20

2019会计准则最新变化解读报告

2019会计准则最新变化解读报告 会计准则最新变化解读报告

前言 2 0 1 7 年 3 月3 1 日,财政部修订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2 2 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企业会计准则第2 3 号——金融资产转移》和《企业会计准则第2 4 号——套期会计》等三项金融工具相关会计准则。 作为全球财经教育领导者,高顿预计,财政部将相继对收入准则、政府补助准则等进行重大修订。结合目前情况,《企业会计准则第1 4 号——收入(修订)(征求意见稿)》、《企业会计准则第1 6 号——政府补助(修订)(征求意见稿)》均已出台多时,鉴于收入准则也将对绝大多数企业产生深远影响,高顿研究院基于对金融工具准则的深入研究,结合对收入、政府补助、持有待售非流动资产等准则的征求意见稿的理解,权威发布《 2 0 1 7 会计准则最新变化解读报告》! 报告汇总解读最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收入准则征求意见稿、政府补助准则修订意见稿、持有待售非流动资产修订意见稿,结合案例研究分析四大类准则变化点及在企业实际操作中的应用。 (注意:收入、政府补助、持有待售非流动资产准则内容,具体应以最终文件为准。 )

目录 第一部分最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解读 .............................................................................................. 1 .1 修订背景 (4) 1 .2 修订的主要内容 (4) 1 .3 金融资产分类原则 (6) 1 .3 .1 金融资产分类标准................................................................................................ 1 .3 . 2 金融资产的“三分类” ........................................................................................... 1 .3 .3 金融资产分类示例................................................................................................. 1 .4 金融负债的最新变化...................................................................................................................... 1 1 1 .5 嵌入衍生工具的简化处理............................................................................................................. 1 1 1 .6 金融工具减值—以“预期损失模型”替代“已发生损失模型”.................................... 1 2 1 .7 金融资产转移—金融资产转移判断原则及会计处理进一步明确.................................... 1 8 1 .8 套期会计—与企业风险管理活动联系更紧密 ........................................................................ 1 9 1 .9 新准则执行时间............................................................................................................................... 2 1 第二部分收入准则征求意见稿解读.................................................................................................. 2 .1 修订背景.............................................................................................................................................. 2 2 2 .2 修订的主要内容 ................................................................................................................................ 2 3 2 . 3 适用范围.............................................................................................................................................. 2 3 2 .4 收入确认“新模型” ....................................................................................................................... 2 4 2 .4 .1 识别与客户订立的合同.............................................................................................. 2 .4 . 3 确定交易价格....................................................................................................... 2 .4 .4 将交易价格分摊至单独的履约义务 ........................................................................... 2 9 2 .4 .5 在主体履行履约义务时确认收入................................................................................ 3 0 2 .5 细化特殊交易的会计处理 .......................................................................................................... 3 1 2 .6 预计实施时间 ................................................................................................................................. 3 1 2 .7 预计对不同行业产生的影响...................................................................................................... 3 1 第三部分政府补助准则修订意见稿解读 ............................................................................................. 3 .1 准则修订的背景............................................................................................................................... 3 2 3 .2 准则修订的主要内容...................................................................................................................... 3 2 第四部分持有待售非流动资产准则修订意见稿解读.......................................................................... 3 4 4 .1 准则修订的背景............................................................................................................................... 3 4 4 .2 准则修订的主要内容...................................................................................................................... 3 4

企业会计准则政策变化及后续规定

《企业会计准则政策变化及后续规定(二)》 一、单项选择题(本类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请选择正确选项。) 1.企业的周转材料符合存货定义和确认条件的,按照()计入成本费用。金额较小的,可 在领用时一次计入成本费用。 A. 一次转销法B .使用次数分次 C.五五摊销法 D ?分期摊销法 A n B r C c D O 答案解析: 企业的周转材料符合存货定义和确认条件的,按照使用次数分次计入成本费用。金额较小的,可在领用时一次计入成本费用。 2?《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5号》实施的日期是()。 A. 2012年1月5日 B. 2012年11月5日 C. 2012年12月5日 D . 2013年1月1日 C A 广B r C D Q 答案解析:2012年11月5日财政部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5号》,要求从2013

年1月1日起施行。 3.2009年7月5日某股份公司持有某股票100万股,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购入时每股公允价值为15元,手续费3万元。2009年末该股票市价每股16元,企业于2010年2

月10日以每股13元的价格将该股票全部出售,支付手续费 1.3万元,该业务对半年度中 期报表损益的影响是()万元。 A. 18.6 B.300 C.204.3 D.303 A C B C C Q D O 答案解析:对半年度中期报表损益的影响=(13 X100-1.3 )- (15 X100+3 )=-204.3 (万元)。 4.企业为获取职工和其他方提供服务而授予权益工具或者承担以权益工具为基础确定的负 债的交易是指()。 A .收入 B. 股份支付 C. 股权投资 D .职工薪酬 C A ? B r C 厂 D Q 5.2009年2月5日,甲公司支付830万元取得一项股权投资作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核算,支付价款中包括已宣告尚未领取的现金股利20万元,另支付交易费用5万元。甲公司该项交 易性金融资产的入账价值为()万元。 A. 810 B.815 C.830 D.835 林A n B C C C D Q 答案解析: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入账价值=830-20=810 (万元)。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810

商业银行执行新版企业会计准则有关问题探讨(DOC8)

商业银行执行新版企业会计准则中所得税会计处理的有关问题 随着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和上市进程的深化,商业银行有必要依据新版企业会计准则,正确进行会计处理,在准确、真实反映财务报告基础上,进行信息披露。由于财务报告中所得税事项对当期税后会计利润产生重大影响,因而,准确进行所得税会计处理则尤为重要。本文就有关问题做一探讨。 原有国内会计制度下所得税会计处理原则 原有国内企业对所得税的确认应当按照具体的规定,选择采用应付税款法或者纳税影响会计法进行所得税的核算。如果企业采用纳税影响会计法下债务法核算所得税,一定时期的所得税费用除包括当本期应交所得税;本期发生或转回的时间性差异所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负债或递延所得税资产;还包括由于税率变更或开征新税,对以前各期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负债或递延所得税资产账面余额的调整数。与纳税影响会计法下递延法的区别在于,当税率变动或开征新税时,时间性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金额处理方式的不同。 采用纳税影响会计法的企业,在按照税法相关规定准确确认当期应缴所得税的基础上,合理划分时间性差异和永久性差异的界限。某一会计期间,由于会计制度和税法在计算收益、费用或损失时的口径不同,所产生的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之间的差异,即为永久性差异。而由于税法与会计制度在确认收益、费用或损失时的时间不同而产生的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的差异,即为时间性差异。产生的时间性差异应确认为递延所得税。

在时间性差异所产生的递延税款借方金额的情况下,为了慎重起见,如在以后转回时间性差异的时期内(一般为三年),有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予以转回的,才能确认时间性差异的所得税影响金额,并作为递延税款的借方反映,否则,应于发生当期视同永久性差异处理。 新版国内会计准则下所得税会计处理原则 新版国内会计准则要求用资产负债表负债法核算所得税。准则中规定资产和负债的确认意味着报告主体预期将收回或清偿某项资产或负债的账面金额。而一项资产的计税基础则是当企业收回该资产的账面金额时,就计税而言,可从企业的应税任何经济利益予以抵扣的金额。一项负债的计税基础是其账面金额扣减该负债未来期间计税时可抵扣的金额。比较资产、负债的账面金额和计税基础,将两者之间的差额确认一项暂时性差异。 资产的账面价值超过其计税基础,应税经济利益的金额也将超过计税时允许抵扣的金额,产生了应税暂时性差异,在未来期间支付所产生所得税义务构成的一项递延税负债。当企业收回该资产账面金额时,应税暂时性差异转回,企业获得应税利润,使得经济利益很可能以税款支付方式流出企业。各种应税暂时性差异应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负债,除非计税时摊销金额不能抵扣的商誉,非企业合并且既不影响会计利润,也不影响应税利润(可抵扣亏损)的交易中资产或负债的初始计量。如果资产账面金额小于计税基础,未来期间可因此收回所得税,则该差额会产生递延所得税资产。

最新企业会计准则(完整版)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行为,保证会计信息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国会计法》和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本准则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国境设立的企业〔包括公司,下同〕. 第三条企业会计准则包括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具体准则的制定应当遵循本准则。 第四条企业应当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又称财务报告,下同)。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 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包括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等。 第五条企业应当对其本身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 第六条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持续经营为前提。 第七条企业应当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和中期。中期是指短于一个完整的会计年度的报告期间。 第八条企业会计应当以货币计量。 第九条企业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墓础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 第十条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特征确定会计要素。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 第十一条企业应当采用借贷记账法记账。 第二章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第十二条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容完整. 第十三条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 第十四条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

租赁公司经营租赁的会计处理

租赁公司经营租赁的会计处理 2003-12-25【大中小】【打印】 依据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专门从事租赁业务的租赁公司经营租 赁的会计处理如下: 需要设置的会计科目及核算内容 (1)经营租赁资产。该科目核算出租人为经营性租赁而购入的物资的实际成本(包括物资价款、运杂费、保险费以及进口关税等)。该科目下设“已出租资产”和“未出租资产”两个二级科 目。 出租人购入经营租赁资产时,借记本科目(未出租资产),贷记“银行存款”科目。起租时,借记本科目(已出租资产),贷记本科目(未出租资产)。每期收到租金时,借记“银行存款”或“现金”科目,贷记“租赁收益”科目。租赁合同结束收回出租资产时,借记本科目(未出租资产),贷记本科目(已出租资产)。 经营租赁资产报废时,借记“经营租赁资产折旧”科目,贷记本科目。 出租资产在租用单位被损坏,提前报废的,租用单位应予以赔偿。收到赔偿费时,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其他收 入”科目。

(2)经营租赁资产折旧。该科目核算出租人经营性租赁资 产的累计折旧。 出租人经营租赁的资产折旧足额后,不管能否继续使用,不再计提折旧。提前报废的经营租赁资产,也不再补提折旧。 出租人按期提取折旧时,借记“营业费用”科目,贷记本科目。 出租人出售、报废和毁损的经营租赁资产转入清理,应按经营租赁资产净值,借记“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按已提折旧,借记本科目,按经营租赁资产原价,贷记“经营租赁资产”科目。 例:假设出租人1996年2月购入一批经营用租赁资产,单位价值25万元,总值500万元。该批资产的使用年限为10年,出租人采用直线法折旧,年折旧率为10%.3月5日租出其中5台设备,租期10天,月租金3000元。 根据以上资料,出租人的会计分录为: 借:经营租赁资产——未出租资产 5000000 贷:银行存款 5000000

新企业会计准则下利润表的变化及分析完整版

新企业会计准则下利润表的变化及分析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新企业会计准则下利润表的变化及分析 新企业会计准则下利润表的变化及分析 [摘要]本文主要从新准则下利润表的理念变化、计量变化、列报变化以及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净利润内涵变化等四个方面进行阐述。提出在分析新企业会计准则下的利润表时,要在经常性收益与非经常性收益、已确认已实现收益与已确认未实现收益、计入损益的利得和损失与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等三个方面加以关注。 [关键词]新准则;资产负债表;利润表 我国财政部2006年发布的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按照国际通行的规则和惯例,严格界定了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等会计要素的定义,明确规定了有关会计要素的确认条件、计量原则,引入了资产负债表观的理念,凸显了资产负债表的核心地位,改变了收入费用观下利润表在企业财务报告体系中占主导地位的情况。因此,在新企业会计准则下,企业的利润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一、新企业会计准则下利润表的变化 (一)理念的变化:收入费用观——资产负债表观 多年来。我国的会计准则遵循的是收入费用观。在收入费用观下,收益是一定时期的收入减去各类相关成本费用后的差额。即收益=收入-费用。1993年7月1日开始施行的《》第五十四条明确“利润是企业在一定期间的经营成果。包括营业利润、净收益和营业外收支净额。”也就是说,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各项目的数据都是考虑到收入确认和费用配比之后的结果。在收入费用观下资产负债表是利润表的副产品。 2006年发布的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引入了资产负债表观的理念,即会计准则的制定者在制定规范某类交易或事项的会计准则时。应首先定义并规范由此类交易产生的资产或负债的计量;然后,再根据所定义的资产和负债的变化来确认收益。新《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三十七条规定“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利润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就是指应当计入当期损益、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发生增减变动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或者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利得或者损失。简单的说,利润表中利润的度量主要取决于资产和负债的计量,利润表可以被看作反映企业一定期间净资产的变动表。 (二)计量的变化:历史成本——公允价值 1993年《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的第十九条明确“各项财产物资应当按取得时的实际成本计价。物价变动时,除国家另有规定者外,不得调整其账面价值”,也就是说历史成本是会计计量的基本属性。 2006年发布的新准则不再单纯强调历史成本为基本计量属性,而是适度、谨慎地引入公允价值,在投资性房地产、生物资产、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资产减值、债务重组、工具、套期保值、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等方面都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并且将符合一定条件的公允价值的变动直接计入了损益,进入利润表。按照公允价值进行会计计量,能够更加客观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从而向投资者提供更加相关的信息,有利于提升会计信息的有用性,符合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 (三)报表列报的变化 新旧准则下的利润表的列报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企业会计准则-具体准则

企业会计准则-具体准则

财政部令第33号 2006-2-15 根据《国务院关于v 企业财务通则〉、v 企业会计准则 >的批复》(国函[1992] 178 号]的规定,财政部对《企业会计准则》财政部令第5号)进行了修订,修订后 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己经部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公布,自2007 年1月1日起施行。 部长:金人庆 二。。 六年二月十五日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行为,保证会计信息质量,根 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本准则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企业(包括公司,下 同)。 第三条企业会计准则包括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具体准则的制定应当遵循 本准 则。 第四条企业应当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又称财务报告,下同)。财务会计报 告的 目标是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 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 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包括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 第五条企业应当对其本身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 告。 第六条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持续经营为前提。 第七条企业应当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和中期。中期是指短于一个完整的会计年度的报告期间。 第八条企业会计应当以货币计量。 第九条 企业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 第十条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特征确定会计要素。会计要素包 括资 企业会计准则 基本准则(2006)

新会计准则的变化及趋势

浅议新会计准则的变化及趋势

————————————————————————————————作者:————————————————————————————————日期:

浅议新会计准则的变化及趋势 [摘要]:中国新会计准则体系的建立是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为前提,以满足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和企业管理层等有关方面对会计信息的要求,进一步规范了会计行为和会计工作秩序,维护社会公众利益为目的。中国作为目前世界上吸引国外投资最多的国家,经济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己呈现出日益加速的趋势。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经济的发展实际上也迫切需要一个全球公认的、又易于操作的会计准则。这样就需要对我国的会计准则进行国际协调。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变化;国际协调; 2006 年2 月,国家财政部颁布了新会计准则,成为“我国会计史上新的里程碑”。中国新会计准则体系的建立是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为前提,以满足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和企业管理层等有关方面对会计信息的要求,进一步规范了会计行为和会计工作秩序,维护社会公众利益为目的。基本目标是建立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并与国际准则趋同,涵盖企业各项经济业务并可独立实施的会计准则体系,并为改进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提供了有益借鉴。中国作为目前世界上吸引国外投资最多的国家,经济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己呈现出日益加速的趋势。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经济的发展实际上也迫切需要一个全球公认的、又易于操作的会计准则。这样就需要对我国的会计准则进行国际协调。 一、同现行会计准则相比,新会计准则的重要变化 1、计量基础有了比较大的变化 在会计基本原则和会计要素的计量这两个方面,新基本准则出现了较大变化。新基本准则中的会计基本原则,继续保留了重要性原则、谨慎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等,也强调了可比性、一致性、明晰性等原则。将“权责发生制”作为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基础而不再作为一般原则,将“实际成本计价”原则作为会计计量属性而不再作为一般原则,同时取消了“配比原则”和“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原则。由于公允价值的应用,计量成为此次准则修改中的一大亮点。总体上说,新的原则体系,是对原来基本准则中有关基本原则的变更、补充和完善,从而进一步强调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 2、取消了发出存货成本计算的“后进先出法”

新会计准则的十个变化

新会计准则的十个变化 东小城 2006年的新会计准则与2001年发布的准则相比,不仅增添了若干新的准则,而且对现行准则进行了重大的修改,使会计准则体系更加完善,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系统。 2006年的新的会计准则与2001年发布的准则相比,不仅增添了若干新的准则,而且对现行准则进行 了重大的修改,使会计准则体系更加完善,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系统。 变化一:增添了若干新准则,形成系统化的准则体系 新的会计准则体系在现行准则的基础上增添了若干新准则,例如:涉及房地产行业的准则《投资性房 地产》(No.3),涉及农业的准则《生物资产》(No.5),涉及金融、证券行业的准则《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No.22)、《金融资产转移》(No.23)、《套期保值》(No.24)、《金融工具列报》(No.37)等,涉及保险企业的准则《原保险合同》(No.25)和《再保险合同》(No.26),涉及能源企业的准则《石油天然气开采》(No.27),涉及外贸企业的准则《外币折算》(No.19)以及涉及薪酬和个人收入的准则《职工薪酬》(No.9)、《企业年金基金》(No.10)、《股份支付》(No.11)及《政府补助》(No.16)等,使我国不同行业企业在遇到具有行业 特色的特殊性问题时直接有据可依。另外,新准则中还增添了《每股收益》(No.34)和《分部报告》(No.35)等准则,对上市公司每股收益的具体计算方法和分部报告的具体披露内容与方法等事项做出了详细的规定。 对于第一次执行企业会计准则所可能引发的问题在准则《首次执行企业会计准则》(No.38)中进行了相应的规范。 变化二:会计核算一般原则的变动 与现行基本准则相比,新的会计基本准则中取消了对历史成本原则和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 则的明确规定,并且对于配比原则也未在“总则”中单独列项反映,而是在“费用”第35条中规定:“企业在生产产品、提供劳务等发生的可归属于产品成本、劳务成本等的费用,应当在确认产品销售收入、劳务收入 等时,将已销售产品、已提供劳务的成本等计入当期损益”,这实际上就是现行准则中所谓的“收入与其相关的成本费用应当相互可比”,但新的说法更加明确具体,可操作性强。此外,该条中还规定“企业发生的支出不产生经济利益的,或者即使能够产生经济利益但不符合或者不再符合资产确认条件的,应当在发生 时确认为费用,计入当期损益。企业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导致其承担了一项负债而又不确认为一项资产的, 应当在发生时确认为费用,计入当期损益。”这实际上已经反映了现行准则中关于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 支出的规定,但上述说法更能反映“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要求。 变化三:增加了新的会计计量属性

商业会计与工业会计的三大区别

会计分很多种,有商业会计和工业会计。这两者看起来都属于会计,但是却不尽相同。今天就跟仁和小编一起来看一下商业会计和工业会计的区别。 一、存货核算方面的差异。 按照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存货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销售或者耗用而储存的各种资产,包括商品、产成品、半成品、在产品以及各类材料、燃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等。 由于不同行业的企业从事不同的生产经营活动需要有不同类型的存货,因此,存货比较能够反映行业生产经营的特点。比如,制造业的主要生产经营活动是将一种产品转换为另一种产品,因此它既要储备用来生产的原材料,又会有处于生产过程和生产阶段的在产品,还会有已经完成制造过程、待发出、销售的产成品等。 因此,工业企业的存货核算范围包括原材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委托加工物资、半成品、产成品和分期收款发出商品等。施工企业的存货核算范围包括库存材料、低值易耗品、周转材料、委托加工物资、工程施工、工业生产、辅助生产等。商品流通企业的主要经营活动是购入货物和销售货物,没有生产制造过程,因此它的存货主要是购入待销售的商品,也包括为经营而准备的自身耗用的材料物资。 商业企业的存货更多地体现为所购进待销售的各项商品。交通运输企业主要从事公路、民航、铁路等的运输活动,其存货主要为各类燃料及修理交通运输工具的备品备件,没有或少有在产品和产成品。 另外,我们还可以看到:有的行业的在产品存货要有较长的时间周期,比如房地产开发业的建筑、待售房屋,大型机械制造的未完工项目(如轮船、成套设备)等;也有的行业存货微乎其微,如旅游业、管理咨询业等。所有这些都鲜明地体现了行业会计的特点。 在材料采购成本核算上,工业企业对于材料采购成本在会计核算上要求将购入材料所发生的各项直接支出计入相应材料采购成本;商业企业、服务业采购成本的计入与工业企业大致相同。而施工企业、基建企业的建设物资由于采购程序比较复杂,采购费用较高,专设了相应会计科目如“采购保管费”科目核算各项采购支出,并在一定的期间内合理摊销到各项材料的采购成本中。 二、成本费用核算方面的差异。 成本费用是伴随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而产生,并按配比原则、依企业取得的收入而确定的,因此,有什么样的业务收入,就会有什么样的成本费用。社会上需要的产品、劳务多种多样,所以各行业的成本费用的内容也必然有所区别。 比如,制造业的成本费用一般体现为所制造产品耗用的原材料、燃料及动力、直接人工及福利费、制造费用、以及与产品生产经营有关的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相关的税费支出;商品流通业的成本费用则表现为所销售商品的进价成本,以及耗用物料、支付的人工费用等经营费用和相关的税金;而旅游业的成本费用则主要是为游客支付的住宿费、餐饮费。车费、导游服务费、机构人员工资以及其他相关费用。 由此可见,成本费用的不同应归根于各行业的经营内容,是各行业经营内容特点的反应。虽然会计的共性决定了无论哪种行业都要用相同的方式计算,结转发生的成本费用,但是,各行业经营管理的个性又决定了成本费用的不同内容和相对稳定的构成比例。企业管理的主要内容之一是降低成本,所以,只有认真研究成本费用在不同行业的表现及其构成比例,才能真正实现企业管理、或者说作

(完整word版)租赁会计分录汇总

租赁会计分录 一、经营租赁 (一)承租人 1. 租入支付押金及预付租金时 借:其他应收款 (所交押金) 长期待摊费用 (预付租金) 贷:银行存款 2. 每次交租时 借:管理费用/制造费用 (当期应确认的租金费用) 长期待摊费用 (差额) 贷:银行存款 (当期实际支付的租金) 3. 收回押金时 借:银行存款 贷:其他应收款 (二)出租人 1. 购入待出租资产时 借:经营租赁资产—未出租资产 待:银行存款 2. 租出产时 借:经营租赁资产—已出租资产 贷:经营租赁资产—未出租资产 3. 预收租金时 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账款 (预收租金) 4. 每次租时 借:银行存款 (当期实际收到的租金) 应收账款 (差额) 贷:租赁收入 / 其他业务收入 5. 每次计提折旧时 借:营业费用—折旧费用 / 其他业务成本—租赁支出 贷:经营租赁资产折旧 6. 收回租赁资产时 借:经营租赁资产—未出租资产 贷:经营租赁资产—已出租资产 7. 出售报废和毁损的经营租赁资产清理时 借:待处理财产损益 (差额) 经营租赁资产折旧 (累计已经计提的折旧) 贷:经营租赁资产—未出租资产 (资产账面价值) 8. 出租人收到承租人使用不当提前报废租赁资产的违约赔偿金时 借:银行存款 贷:其他业务收入

二、融资租赁 (一)承租人 1. 租赁开始日时 借:固定资产—融资租入固定资产 (租赁资产公允价值与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2者中的较低者+初始直接费用)A 未确认融资费用 (差额) 贷:长期应付款—应付融资租赁款 (最低租赁付款额) 银行存款 注:最低租赁付款额=租金等+担保余值(承租人或相关第三方)+优惠购买价 最低租赁收款额=最低租赁付款额+担保余值(独立第三方) 2. 支付租金 借:长期应付款—应付融资租赁款 贷:银行存款 3. 分摊未确认融资费用时 借:财务费用 贷:未确认融资费用 注意:第一年应付本金余额=A -直接费用 第一年分摊的未确认融资费用B =( A -直接费用)×实际利率 第二年应付本金余额C= A -(上月租金-B ) 第二年分摊的未确认融资费用D= C ×实际利率 第三年应付本金余额E= C -(上月租金-D ) 第三年应付本金余额F= E ×实际利率 …… 4. 计提折旧时 借:制造费用—折旧费用 贷:累计折旧 注意:分摊的累计折旧=(A*当年有效月份)/(折旧年限*12) 5. 租赁期满时 借:累计折旧 贷:固定资产—融资租入固定资产 (二)出租人 1. 租出固定资产时 借:长期应收款—应收融资租赁款 (最低租赁收款额+初始直接费用) 担保余值 (未担保余值) 贷:融资租赁资产 (租赁资产原账面价值) 营业外收入 (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之差) 未实现融资收益 (差额) 银行存款 (初始直接费用) 2. 每次确认租金收入时 借:银行存款 贷:长期应收款—应收融资租赁款

企业会计准则的最新变化总结

新会计准则的重要条款的变化,不但将对上市公司等企业年报业绩产生较大影响,也决定一般企业会计核算,值得投资者密切关注。 重要变化条款一:公允价值 新的会计准则体系将按照现行国际惯例把“公允价值”(fair value)概念引入中国会计要素的计量体系,公允价值的应用,计量成为此次准则修改中的一大亮点。 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是指以市场价值或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作为资产和负债的主要计量属性的会计模式。新会计准则对计量属性做出了重大调整,不再强调历史成本为基础计量属性,全面引入公允价值、现值等计量属性,其中主要在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非共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性交易等方面采用了公允价值。相对国际会计准则来说,主要的区别就在于公允价值的使用程度上,新准则在公允价值的使用上相对国际准则强调公允价值作为基准计量基础而言,仍然有一定的保留。 所带来的影响:“公允价值”极有可能成为调节利润的工具。就拿非货币(即实物)交易来说,过去非货币交易产生的收益,只能计入资本公积金,新会计准则实施后可直接计入当期收益,进入企业利润表。高价卖家当,是上市公司等企业包装利润最常见的手法。例如,上市公司等企业的一块资产(或股权)账面值1000万元,却以2000万元或更高的价格出售,以前需现金交易时,证监会还规定,至少必须50%的转让款到账才能计算收益,现在好了,非货币交易也可以轻而易举地“做”利润了。资产置换双方都将各自的非货币资产高估,然后互相交易,双方账面上都有利润,可谁都知道,这全是空的。 重要变化条款二:存货 新存货准则下,存货取消了原先采用的存货准则中的“后进先出”记账法。 所带来的影响:所谓“后进先出”法,即企业在核算成本时,参考的是最近购入的原材料存货的价格,而采用“先进先出法”、“移动加权平均法”、“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和“个别计价法”等方法,则是参考最早购入的原材料存货价格。在原材料价格一路下跌时,采用“后进先出”法,显然扩大了公司的利润率,而采用“先进先出法”等方法,则缩小了公司的利润率,原材料价格上升时则反之。可以说“先进先出”等方法更侧重于反映公司长期的经营情况。比如使用“后进先出”法的家电上市公司等企业,在显像管价格下跌过程中,一旦使用了“先进先出”等方法,后果将是成本大幅上升,当期利润下降。又如在有色金属涨价的过程中,一些以有色金属为原料的公司,在把“后进先出”法改为“先进先出”等方法,则将增加利润。 另外新存货准则的存货记账方法,对于生产周期长的行业,如造船及某些机械制造行业,允许将用于存货生产的借款费用资本化。这将降低它

(财务会计)新会计准则的变化最全版

(财务会计)新会计准则的 变化

新会计准则变化要点 目录 ?第1号——存货 ?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 ?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 ?第4号――固定资产 ?第6号——无形资产 ?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第8号——资产减值 ?第9号——职工薪酬 ?第10号——企业年金基金 ?第11号——股份支付 ?第12号——债务重组 ?第13号——或有事项 ?第14号——收入 ?第15号——建造合同 ?第16号——政府补助 ?第18号——所得税 ?第20号——企业合且 ?第22号——金融工具 ?第28号——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 ?第29号——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 ?第34号——每股收益 ?第36号——关联方披露 ?第38号——首次执行企业会计准则 《第1号――存货》准则变化要点 1、取消了后进先出法。规定存货的成本结转应当采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或者个别计价法。 2、借款费用资本化的范围扩大到某些存货项目。如需要相当长时间才能够达到可销售状态的存货能够资本化。 3、特殊方法取得的存货成本有不同规定。如企业合且、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

组等取得的存货有新规定。 《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变化要点 (壹)范围及分类发生变化 范围:新准则只包括长期股权投资 分类:交易性证券投资 可供出售证券 贷款和应收款 持有至到期投资 长期股权投资(独立为本准则) (二)初始投资成本计量发生了变化 1、同壹控制下的企业合且中,合且方以支付现金、转让非现金资产或承担债务方式作为合且对价的,应当在合且日按照取得被合且方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的份额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和支付的现金、转让的非现金资产以及所承担债务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应当调整资本公积;资本公积不足冲减的,调整留存收益。 ?合且方以发行股票作为合且对价的,应当在合且日按照取得被合且方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的份额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按照股票面值总额作为股本,初始投资成本和股份面值之差,应当调整资本公积;资本公积不足冲减的,调整留存收益。 2、非同壹控制下的企业合且及其他方式取得长期股权投资 ?均以支付的对价作为初始投资成本。 ?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大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不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小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其差额应当计入当期损益,同时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 (二)成本法和权益法的应用范围发生变化 ?1、成本法适用范围: (1)无共同控制、也无重大影响的投资企业; (2)实施控制的企业 确认时考虑潜在表决权因素。 ?2、权益法适用范围:

商业会计概述

第一章商业会计概述 第一节商业会计需知知识 商业会计是运用价值形式对企业的商品流通活动进行反映和监督的一种专业会计 一、商业会计核算的内容 商业会计的核算内容,是企业在进行商品经营活动过程中所拥有或控制的经济资源。企业运用这些经济资源,使其在商品流转过程中不断发挥作用。而商品流通企业会计则是要对这些会计要素在商品流转中的运动过程及运动结果运用会计的方法加以反映和监督。 二、商业会计的特点 从商品流通运行规律与会计的结合来看,商业企业主要是从事商品购销活动的,商业会计主要是围绕商品流通进行核算和管理的。其主要特点概述如下: (1)商业会计以商品流通的资金运动为中心进行核算和管理。商品流通通过商品,货币关系形成“货币-商品-货币”的资金循环运动形式,在购销过程中,通过商品购买、支付货款及费用,使货币资金转化为商品资金;在销售过程中,通过商品销售,取得收入和盈余,使商品资金又转化为货币资金,并获得增值。 (2)从商品的供求关系上获得有利时机,扩大经济效益,这是在市场经济中商业会计的又一特征。 (3)商业会计通过复杂的结算工作和优质服务,促进企业与各方面的经济关系。商业会计的这一特点表现为:一方面为生产者服务,另一方面又为消费者服务,以促进生产,满足消费,加速资金周转。 三、商业会计的任务 会计的任务是根据会计的职能和作用而规定的,它取决于会计对象的特点和经济管理的要求。商业企业的经营活动主要是组织商品的流转,从事商品购销活动,其会计核算的任务主要是对经营资金及其运动进行核算和管理,促使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一)及时正确地反映经济情况 会计部门必须利用会计的全面性和综合性特点,按照我国《会计法》规定,正确贯彻《企业财务通则》和《企业会计准则》,正确、及时、完整地反映企业

企业会计准则的具体内容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统一企业会计标准,规范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行为,保证会计信息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其他有关法规,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本准则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企业(包括公司,下同)。规范具体会计准则的制定以及没有具体会计准则规范的交易或者事项的会计处理。 第三条企业会计准则包括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具体准则的制定应当遵循本准则。应当以企业发生的各项交易或者事项为对象,记录和反映企业的各项经营活动。 第四条企业应当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又称财务报告,下同)。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包括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等。会计应当以企业持续经营为前提。 第五条企业应当对其本身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会计应当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报表。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和中期,中期是指短于一个完整的

会计年度的报告期间,包括半年度、季度和月度等。年度和中期的起讫日期采用公历日期。 第六条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持续经营为前提。货币计量为基础,以综合反映企业发生的各项交易或者事项的财务结果与影响。 第七条企业应当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报表。 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和中期,中期是指短于一个完整的会计年度的报告期间。的会计记账采用借贷记账法。 第八条企业会计应当以货币计量。记录的文字应当使用中文,在民族自治地方,会计记录可以同时使用当地通用的一种民族文字。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的会计记录可以同时使用一种外国文字。 第九条企业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本准则适用于设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所有企业。 第十条企业应当按照交易和事项的经济特征确定会计要素。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第十一条企业应当采用借贷记账法记账。 第二章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第十二条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第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