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常见可食用野菜图谱精品

常见可食用野菜图谱精品

常见可食用野菜图谱精品
常见可食用野菜图谱精品

【关键字】方法、条件、传统、认识、系统、有效、务必、现代、良好、健康、配合、保持、研究、需要、环境、能力、特色、作用、水平、增强、增进、分析、激发、形成、丰富、指导、方向、保障、促进、加强、转变

常见可食用的野菜

一、马齿苋(马齿菜、马齿草、五方草)

马齿苋

又名马齿菜、马齿草、五方草,一般为红褐色,叶片肥厚,象倒卵形。它含有蛋白质硫氨酸、核黄素、抗坏血酸等营养物质。由于其中含酸类物质比较多,所以吃的时候会觉得稍有些酸味。

马齿菜的药用功能是清热解毒,凉血止血,能降低血糖浓度、保持血糖恒定,对糖尿病有一定的作用。它的吃法有很多种,焯过之后炒食、凉拌、做馅都可以。如大蒜拌马齿菜、马齿菜炒鸡蛋、马齿菜馅包子、马齿菜粥等。

马齿苋营养分析:

1. 清热凉血治痢。主治热毒血痢及湿热痢疾。

2. 消热解毒消痈。可治火毒疮疡。

3.马齿苋含丰富的ω-3脂肪酸,对降低心血管病的发生有很好的作用。

4.马齿苋汁对平滑肌有显著的作用,用它制成的饮料有明目作用。

5.马齿苋还是罕见的天然高钾食物,由于细胞内缺钾会导致细胞含水量减少,而细胞内水分下降与细胞衰老正相关,进食马齿苋可保持血钾和细胞内的钾处于正常水平。

马齿苋酸寒,入心经走血分,功能凉血止血,解毒疗痈;入大肠又善清凉血治痢。为血痢、疮毒所常用。

马齿苋具有解毒、消炎、利尿、消肿的功效。对糖尿病有一定辅助治疗作用

马齿苋适合人群:

一般人都可食用。

脾胃虚寒、肠滑腹泻者、便溏及孕妇禁服。

马齿苋食疗作用:

马齿苋味酸,性寒;入大肠、肝、脾经,质粘滑利;

具有清热祛湿,散血消肿,利尿通淋的功效;

主治热毒泻痢,痈肿疮疖,丹毒,瘰疬,目翳,崩漏,便血,痔血,赤白带下,热淋,阴肿,湿癣,白秃。

《生草药性备要》载:“治红痢症,清热毒,洗痔疮疳疔”。《滇南本草》载:“益气,清暑热,宽中下气,润肠,消积滞,杀虫,疗疮红肿疼痛”。

《本草纲目》说它“散血消肿,利肠滑胎,解毒通淋、治产后虚汗”。

马齿苋对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大肠杆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

马齿苋食物相克:

马齿苋禁与鳖甲同用。

马齿苋做法指导:

1. 治血痢可取马齿苋二大把(切),加梗米适量共煮粥,不放盐、醋,空腹淡食。

2. 凡血热崩漏者,可与茜草、蒲黄等配伍;若尿血、便血、痔血等,则可单味内服;

3. 可治带下,可配黄柏、棒白皮等;

4. 可治淋证,可配石韦、车前子等;

5. 治湿疮,可与白矾、儿茶等同用;

6. 治急性湿疹,可与苦参、大黄等配伍。

二、荠菜(地菜、清明草)

荠菜(荠菜又叫地菜、清明草等)

在田边地头,经常能看到星星点点的荠菜花。它的食疗作用是凉血止血、补虚健脾、清热利水。春天摘些荠菜的嫩茎叶或越冬芽,焯过后可凉拌、蘸酱、做汤、炒食,荠菜水饺、荠菜馄饨是春天餐桌上不可缺少的美味,另外还可以做成鲜美的荠菜粥。

荠菜知识介绍:

荠菜为十字花科植物荠菜的全草幼嫩叶,是人们喜爱的一种野菜。

荠菜营养分析:

荠菜所含的荠菜酸,是有效的止血成分,能缩短出血及凝血时间。荠菜含有乙酰胆碱,谷甾醇和季胺化合物,不仅可以降低血液及肝里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含量,而且还有降血压的作用。荠菜所含的登皮甙能够消炎抗菌,有增强体内维生素C的含量,还能抗病毒,预防冻伤,对糖尿病性白内障病人也有疗效。荠菜中所含的二硫酚硫酮,具有抗癌作用。荠菜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可防止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在消化道中转变成致癌物质亚硝胺,可预防胃癌和食管癌。荠菜含有大量的粗纤维,食用后可增强大肠蠕动,促进排泄,从而增进新陈代谢,有助于防治高血压、冠心病、肥胖症、糖尿病、肠癌及痔疮等。荠菜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因胡萝卜素为维生素A原,所以是治疗干眼病、夜盲症的良好食物。

荠菜适合人群: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1. 特别适合痢疾、水肿、淋病、乳糜尿、吐血、便血、血崩、月经过多、目赤肿痛等患者。对于干眼病、夜盲症、胃痉挛、胃溃疡、痢疾、肠炎等症有特殊功效,另外有助于防治高血压、冠心病、肥胖症、糖尿病、肠癌及痔疮;

2. 荠菜可宽肠通便,故便溏者慎食。

荠菜食疗作用:

荠菜味甘,性平,凉,入肝、肺、脾经;

具有和脾,清热,利水,消肿,平肝,止血,明目的功效;

主治痢疾、水肿、淋证、乳糜尿、吐血、衄血、便血、月经过多、目赤肿痛等。

荠菜做法指导:

可煎汤,炒菜,做饺子食,或入丸散,捣烂外敷。

三、蒲公英(婆婆丁)

婆婆丁

又名蒲公英,它的花粉含有维生素、亚油酸,枝叶中则含胆碱、氨基酸和微量元素。婆婆丁的功能是清热解毒,消肿、利尿,具有抗菌的作用,能激发机体的免疫功能,达到利胆和保肝的作用。

婆婆丁焯过后生吃、炒食或做汤都可以,可拌海蜇皮、炒肉丝;还能配着绿茶、甘草、蜂蜜等,调成一杯能够清热解毒、消肿的婆婆丁绿茶。

蒲公英知识介绍:

蒲公英为菊科植物蒲公英、碱地蒲公英、东北蒲公英、民苞蒲公英等同属多种植物的全草。是当今多国新兴的野菜热的一种。4至5月开花前或刚开花时连根挖取,除将泥土、晒干。蒲公英根圆锥形,长3至7厘米,表面棕褐色。叶基生,多皱缩破碎,完整叶展平后呈倒披针形、倒卵状披针形,长圆状倒披针形或条形,长4至6至15至20厘米,宽0.3至1至2至3.5厘米,绿褐色,羽状分裂,下表面主脉明显,被蛛丝状毛或两面有毛,花茎1至数条,每条顶生头状花序,总苞片数层,花冠黄褐色,气微,味微苦。以叶多,色绿,根长者为佳。

蒲公英适合人群:

适宜咽喉疼痛者、肿毒者。

非实热症禁服。

蒲公英食疗作用:

蒲公英味苦、甘,性寒,归肝、胃、肾经,体轻降泄;

具有清热解毒,散结消肿,除湿利尿的功效;

主治乳痈、肠痈诸疮肿毒,痄腮,瘰疬,风火赤眼,咽肿喉蛾,胃脘疼痛,泄泻痢疾,黄疸,小便淋痛,噎膈癌肿,蛇虫咬伤。

蒲公英做法指导:

以辅料形式做汤和粥。

1. 清热解毒。可用于热毒证,尤善清肝热,治疗肝热目赤肿痛,以及多种感梁、化脓性疾病,可与野菊花、紫花地丁、紫背天葵、忍冬藤、甘草、玄参、桔梗等配伍。

2. 消痈散结。治疗热毒壅结于肌肉所致的痈肿疮毒、高热不退。对乳痈有良效,能解毒散结通乳,可内服或外敷,常配金银花等同用。另外还可配大黄、丹皮治疗肠痈。

3. 如湿热内蕴之黄疸,可与茵陈、栀子等相佐;若胆热胁痛口苦者,可与龙胆草、柴胡、黄芩等同施。

4. 用蒲公英的叶煎汤,有清热解毒的作用。

食疗药膳

蒲公英是常见植物,据现代研究,其维生素C的含量比番茄高50%以上,蛋白质含量比茄子高1倍,铁含量与菠菜相等,可加强脂肪代谢、抑制脂肪肝,促进体内热量代谢,亦有利尿效果,更是“抗病毒、抗感染、抗肿瘤”的佳品。其嫩叶可入菜,热炒炝伴做汤蘸酱或烙成的菜饼,皆鲜美可口;其含苞待放的花蕾可醋渍,别有风味;其茎根可提炼出类似咖啡的饮料。

1、凉拌蒲公英:鲜蒲公英500g,熟芝麻粉20g。鲜蒲公英洗净入沸水锅中氽透,捞出码齐,切成3厘米长的段,放入盘中,匀布熟芝麻粉,加酱油、红糖、精盐、味精各少许,拌匀,淋入麻油即成。佐餐当菜,随意服食,当日吃完。功效:清热解毒,防癌利胆。

2、补充雌激素的女性自制饮品:当更年期的前期症状,比如轻微的潮红已经渐渐出现,仅靠大豆就无效了。这个时期,用当归、山楂、蒲公英和生姜煎水,当茶一样饮用,可以明显地改变雌激素减少带来的症状。

3、蒲公英蜜茶:蒲公英20g,蜂蜜15g,甘草3g,绿茶15~20g。将蒲公英、甘草、加水煎煮15分钟,冲泡绿茶后加入蜂蜜服用,每天一次,分3次服,可清热解毒,解暑养肝。

4、蒲公英粳米粥:蒲公英60克、金银花30克、粳米50~100克。先煎蒲公英、金银花,去渣取汁,再入粳米煮作粥。清热解毒。适用于乳腺炎、扁桃体炎、胆囊炎、眼结膜炎等症。

四、苦菜(苦苣菜)

苦菜

苦菜又名苦苣菜,茎呈黄白色;叶片为圆状披针形,表面绿色,背面灰绿色;花鲜黄色。苦菜中含有丰富的钾、钙、镁、磷、钠、铁、等元素,能清热、消肿、化淤解毒、凉血止血。苦菜对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急性及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都有抑制作用。

苦菜吃的是嫩叶部分。这个菜的可食部分只有嫩叶部分。生吃略带苦味,用开水烫一下制熟,苦味可除。苦菜可炒肉、做汤,或加些大豆粉做成小豆腐吃,亦可沸水烫后蘸面酱食用。或做麻酱拌苦菜、苦菜粥等。

苦菜嫩叶部分富含营养,每百克嫩叶含水分91克,蛋白质1.8克,脂肪0.5克,碳水化合物4克,钙120毫克,磷52毫克,胡萝卜素1.79毫克,维生素B20.18毫克,维生素C12毫克等。

(一)蒜茸拌苦菜:

主料:苦菜嫩叶(尖叶)500克

调料:大蒜(白皮)15克,盐3克,味精2克,香油5克

做法:

1. 大蒜去皮洗净捣成蒜茸;

2. 将苦菜嫩茎叶去杂洗净,入沸水锅内焯一下;

3. 捞出用清水冲洗去苦味,挤干水分,切碎放入盘内;

4. 浇上蒜茸和调料,拌匀即可上桌。

(二)苦菜扣肉:

主料:猪肋条肉(五花肉)600克,苦菜(尖叶)200克

调料:大葱10克,姜10克,大蒜(白皮)5克,盐8克,味精4克,白砂糖5克,料酒5克,淀粉(豌豆)5克,八角5克,花椒8克,桂皮1克,番茄酱5克,胡麻油5克,猪油(炼制)20克特色:双色相间,猪肉肥而不腻,苦菜素而不炎,咸鲜香苦。

做法:

1. 白糖加水适量溶化成糖水;

2. 将苦菜嫩叶摘洗干净,入沸水锅中焯一下;

3. 捞出用凉水冷却后沥水,平铺于盘底待用;

4. 将五花肉刮洗干净,切成10厘米见方的块,下锅煮沸,打去浮沫;

5. 然后放姜片、大料、花椒、盐煮至七成熟捞出;

6. 用干布擦匀肉皮上的水分,然后再涂上糖水,隔2分钟再涂一次备用;

7. 将炒锅内的猪油烧热,将上色的肉块皮朝下,入油锅炸至肉皮呈红褐色时捞出沥油;

8. 再回沸水锅中煮约1分钟捞出;

9. 肉皮朝下放于案上,改刀切成小的正方块,刀深至肉皮(肉皮不切断);

10. 然后装入碗内(皮朝下),入笼,大火蒸2小时;

11. 取出把汤汁倒入另一碗中待用;

12. 把蒸好的肉反扣在苦菜盘中,肉皮朝上;

13. 将倒出来的汤汁加入锅中,加番茄酱、南酒、花椒油,用湿淀粉10克(淀粉5克加水5克)勾薄芡;

14. 最后浇在盘中的肉和苦菜上即成。

五、蕨菜(龙头菜、拳头菜)

蕨菜

又名蕨儿菜、龙头菜、拳头菜,在野菜中比较常见。蕨菜能起到清热滑肠、降气化痰、利尿安神的作用。

蕨菜吃起来鲜嫩滑爽,素有“山菜之王”的美誉。蕨菜的食法很多,炒、烧、煨、焖都可以。在现代菜谱中,用蕨菜烹调出的名菜有木须蕨菜、海米蕨菜、肉炒蕨菜、脆皮蕨菜等多种。这些菜肴素以色泽红润、质地软嫩、清香味浓而深受食客的青睐。蕨菜叶呈卷曲状时,说明它比较鲜嫩,老了后叶子就会舒展开来。

别名:龙头菜、如意菜、拳菜、商山芝、如意菜、乌糯

使用提示:每次30克左右

蕨菜知识介绍:

Fiddlehead Fern蕨菜为蕨类植物蕨还处于卷曲未展时的嫩叶,蕨菜是野菜的一种。它所烹制的菜肴色泽红润、质地软嫩、清香味浓,而且富含氨基酸、多种维生素、微量元素,还包括蕨素、蕨甙、甾醇等特有的营养素,被称为“山菜之王”,而且是不可多得的野菜美味。蕨菜可鲜食,但较难以保鲜,所以市场上常见其腌制品或干品,现在我国蕨菜大量用于出口。

蕨菜营养分析:

1. 蕨菜素对细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可用于发热不退、肠风热毒、湿疹、疮疡等病症,具有良好的清热解毒、杀菌清炎之功效;

2. 蕨菜的某些有效成分能扩张血管,降低血压;

3. 所含粗纤维能促进胃肠蠕动,具有下气通便的作用;

4. 蕨菜能清肠排毒,民间常用蕨菜治疗泄泻痢疾及小便淋漓不通,有一定效果;

5. 蕨菜可制成粉皮、粉长代粮充饥,有补脾益气,强健机体,增强抗病能力;

6. 近年来科学研究表明蕨菜还具有一定的抗癌功效。

蕨菜适合人群: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脾胃虚寒者慎用,常人也不宜多食。

蕨菜食疗作用:

蕨菜性味、甘寒;

具有清热、健胃、滑肠、降气、驱风、化痰等功效;

可治食隔、气隔、肠风热毒等症。

蕨菜做法指导:

1. 蕨菜可鲜食或晒干菜,制作时用沸水烫后晒干即成。吃时用温水泡发,再烹制各种美味菜肴;

2. 鲜品在食用前也应先在沸水中浸烫一下后过凉,以清除其表面的黏质和土腥味;

3. 炒食适合配以鸡蛋、肉类。

六、桔梗(明叶菜、和尚帽)

桔梗

又叫明叶菜、和尚帽,其枝端能开出蓝色的小花。我们平常吃的都是桔梗根,它有祛痰镇咳、镇痛、解热、镇静、降血糖、消炎、抗溃疡、抗肿瘤和抑菌的作用。

别名:包袱花、铃当花、道拉基、白药、利如、梗草、卢茹、房图、苦梗、苦桔梗

使用提示:内服:煎汤,5至10克;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烧灰研末敷。桔梗内服过量可引起恶心呕吐。

桔梗知识介绍:

桔梗为桔梗科植物桔梗的根。桔梗为多年生草本,生于山地草坡、林缘,有栽培。分布于全国各地。

播种2年或栽培当年秋季采挖,割去茎叶,挖出全根,洗净泥土,乘鲜用碗片或竹片刮去外皮,放清水中浸2至3小时,捞起,晒干;或去芦切片,晒干。

桔梗根呈圆柱形或纺锤形,长6至20厘米,直径1至2厘米。表面淡黄白色,微有光泽,有纵沟纹、皮孔、及支根痕;顶端根茎长0.5至4厘米,直径约1厘米,茎痕排列呈盘节状。质硬脆,断面可见放射状裂隙,皮部类白色,形成层环棕色,木部淡黄色。气微,味微甜、苦。

以根肥大、色白、质实、味苦者为佳。

桔梗营养分析:

1. 除含糖量较高外,还含较丰富的维生素B1、维生素C以及多种桔梗皂甙、远志皂甙、前胡皂甙和桔梗聚果糖等。

2. 桔梗皂甙祛痰作用,并能降低胆固醇的含量,增加胆酸的分泌。此外还有解热、镇痛、抗炎、镇静等作用。

3. 桔梗具有祛痰排脓等功效。可作为咳嗽痰多、咽喉肿痛、肺痈吐脓等病症的辅助食疗。

桔梗适合人群:

阴虚久咳及咳血者禁服;脾胃虚弱者慎服。

桔梗食疗作用:

桔梗味苦辛、性平,归肺经;

升中有降;具有宣肺祛痰,下气利咽,消痈排脓的功效;

主治咳嗽痰多,咽喉肿痛,失音,胸满肋痛,痢疾腹痛,小便癃闭,肺痈吐脓。

桔梗食物相克:

桔梗畏白及、龙眼、龙胆;忌猪肉。

桔梗做法指导:

1. 可配伍治疗各种痰多咳嗽,临床运用广泛,常与苏叶、杏仁、前胡、薄荷、菊花等配伍。

2. 用于咽痛咽肿、声嘶音哑,常与荆芥、连翘、射干、牛蒡子。

3. 用于肺痈咳吐脓痰,多与甘草,鱼腥草、苡仁同用。

七、扫帚菜(薇菜)

薇菜

富含蛋白质、多种维生素及钾、钙、磷等微量元素,还含有稀有的促脱皮甾酮、鞣质成份,具有抗癌、清热、减肥等功效,并对流感、乙型脑炎等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春天采集粗壮嫩绿的幼叶,经沸水焯后炒食,或搓制薇菜干,也可腌渍,是我国出口的主要野菜品种之一。

别名:大巢菜、紫箕、野豌豆、元修菜、野苕子、野鸡头、扫帚菜

薇菜知识介绍:

薇菜为蕨类植物紫萁的嫩叶柄,又名紫箕,俗称大巢菜、野鸡头、扫帚菜,属紫箕科多年生草本植物。

十堰山区盛产薇菜,仅房县年产量200吨以上。采集雌株(呈扁圆形或耳形)去卷头、叶子和绒毛。可鲜食,或下沸水锅焯3~4分钟,经翻晒和搓揉而成干品,吃前用温水泡发。营养丰富,被视为“山珍”。

薇菜以未展开的孢子体嫩叶供食,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具有较搞的食用保健价值;具活血平胃、明耳目之功效,是天然野生草本植物。

薇菜营养分析:

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及钾、钙、鳞等多种微量元素,薇菜不仅可制成多道菜肴,更具有抗癌、清热、解毒、减肥、美容等神奇功效,同时对流感、乙型脑炎等病毒能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

薇菜适合人群:

一般人都可食用。

1. 最适合于治疗干咳、口渴、浮肿、心悸、体倦、乏力、便秘等病症。

2. 但薇菜鲜品寒凉,脾胃虚寒者不可食之过量,

薇菜食疗作用:

薇菜具有润肺理气、补虚舒络、清热利湿、和血祛瘀、清热解毒的功效。治吐血、赤痢便血、子宫功能性出血、遗精、黄疸、浮肿、疟疾,鼻衄、心悸、梦遗、月经不调等。紫其根茎入药,具有解热、利尿的功效,治腹痛。

薇菜做法指导:

嫩茎叶焯水后可拌、炒、蒸、做汤、做馅。

目前市场供应多为加工后的薇菜干,薇菜干品宜用温水泡发,泡发后食用,可制作成“凉拌薇菜”、“青炒薇菜”、“薇菜蒸肉”等。

紫其根茎用清水浸泡7天左右,取出捣碎,经过滤可提取淀粉(称为蕨粉),能制作粉皮、粉条,有一定滋补作用。

八、刺嫩芽(刺龙芽、乌龙头、乌刺菜、乌鲳、树头菜)

刺嫩芽

又叫刺龙芽、乌龙头、乌刺菜、乌鲳、树头菜,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维生素等。嫩芽可做菜、做汤,也可腌渍加工罐头,营养丰富,味道鲜美,风味独特,具有补气、活血、利湿、止痛、补肾等作用。

刺嫩芽(Aralia elata Seem)为落叶小乔木,树干和树枝上长有皮刺。叶为2-3回奇数羽状复叶,伞形花序顶生,淡黄白色、果实球形黑色。学名:龙牙楤木,俗称刺老芽、刺龙牙、

霸王菜。在我国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生于针叶或针阔混交林缘、沟边、火烧迹地等。皮与根部可入药,春季4月末5月初在乔木的尖端抽芽发育,待生长到5 -15公分时采集,然后人工将芽包去净。

成分:龙芽楤木的药用价值很高,植株总皂甙含量为20.40%,是人参的2.5倍。对人体有兴奋和强壮作用,对急慢性炎症、各种神经衰弱都有良好的疗效,中医认为龙芽楤木有补气安神,强精滋肾等功能。

刺嫩芽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维生素等。刺嫩芽每百克嫩芽含蛋白质5.4 g,脂肪0.2 g,碳水化合物4.0 g,纤维素1.6 g,核黄素0.26 mg,硫胺素0.19 mg,尼克酸3.2 mg,抗坏血酸12 mg,钠118.2 mg,钙538 mg,镁54.6 mg,铁12.69 mg,锌4.32 mg。嫩芽可做菜、做汤,也可腌渍加工灌头,营养丰富,味道鲜美,风味独特。

其它用途:常食之对于治疗风湿性腰腿痛、糖尿病、肾炎、胃肠溃疡及跌打损伤等有益。

民间用于治腹泄、痢疾等病症,有滋阴润喉作用,对咽痛、下痢、营养不良等症也有治疗作用。

成分:龙芽楤木的药用价值很高,植株总皂甙含量为20.40%,是人参的2.5倍。对人体有兴奋和强壮作用,对急慢性炎症、各种神经衰弱都有良好的疗效,中医认为龙芽楤木有补气安神,强精滋肾等功能。

刺嫩芽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维生素等。嫩芽可做菜、做汤,也可腌渍加工灌头,营养丰富,味道鲜美,风味独特。

其它用途:常食之对于治疗风湿性腰腿痛、糖尿病、肾炎、胃肠溃疡及跌打损伤等有益。

民间用于治腹泄、痢疾等病症,有滋阴润喉作用,对咽痛、下痢、营养不良等症也有治疗作用。

刺嫩芽俗称龙木楤木、刺老鸦,为长年落叶灌木或小乔木,质地嫩脆,芳香浓郁,是一种风味清香独特、味美可口的木本蔬菜。

1、营养价值

刺嫩芽含有大量的微量元素、多种维生素、全部的氨基酸和人体所必须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等营养成分,而且植物纤维更为丰富。刺嫩芽中蛋白质含量较高,达到14.88%。

2、药用价值

刺嫩芽有祛风湿、散於结、补气安神,强精滋肾等功能,植株总皂甙含量为20.40%,是人参的2.5倍,含有丰富的人参素,有健身强体之功效。

九、香椿芽(椿菜)

椿菜

又名香椿芽,营养丰富。据测定:每100克椿菜中含蛋白质9.8克,钙、磷、维生素C 的含量在蔬菜中均名列前茅。还含脂肪、粗纤维、铁、胡萝卜素、尼克酸以及香椿素,有特殊的芳香气味,食之鲜美可口,耐人品尝。

香椿的吃法很多,可凉拌、可炒、可煎,还能腌着吃。椿菜还可入药,古医书记载,椿菜性寒,具有涩肠止血、健胃理气、杀虫固精等功效。现代医学研究表明,椿菜煎汁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等都有明显的抑制和杀菌作用。民间有椿菜治病的验方:椿菜烫后用酱油拌食,能开胃、去气滞;与粳米、麻油制成椿菜粥,可治肠炎、痢疾、痔肿等等。

别名:香椿芽、香椿头、香椿尖、椿叶、春尖头

使用提示:每餐30~50克

香椿知识介绍:

香椿被称为“树上蔬菜”,是香椿树的嫩芽。每年春季谷雨前后,香椿发的嫩芽可做成各种菜肴。它不仅营养丰富,且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

香椿叶厚芽嫩,绿叶红边,犹如玛瑙、翡翠,香味浓郁,营养之丰富远高于其他蔬菜,为宴宾之名贵佳肴。

香椿营养分析:

香椿是时令名品,含香椿素等挥发性芳香族有机物,可健脾开胃,增加食欲。含有维生素E和性激素物质,有抗衰老和补阳滋阴的作用,故有“助孕素”的美称。香椿具有清热利湿、利尿解毒之功效,是辅助治疗肠炎、痢疾、泌尿系统感染的良药。香椿的挥发气味能透过蛔虫的表皮,使蛔虫不能附着在肠壁上而被排出体外,可用治蛔虫病。香椿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胡萝卜素等,有助于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并有润滑肌肤的作用,是保健美容的良好食品。

香椿适合人群: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1. 辅助治疗肠炎、痢疾、泌尿系统感染的良药;

2. 香椿为发物,多食易诱使痼疾复发,故慢性疾病患者应少食或不食。

香椿食疗作用:

香椿苦、涩、平,入肝、胃、肾经。

具有清热解毒、健胃理气、润肤明目、杀虫、涩血止痢、止崩的功效;

主治疮疡、脱发、目赤、肺热咳嗽等病症;

还可用于久泻久痢、痔便血、崩漏带下、治疮癣、疥癞等病症。

香椿做法指导:

1. 在做菜前,将洗净的香椿用开水略焯一下,香椿就会浓香四溢,又脆又嫩,再用来拌豆腐、抄鸡蛋就会更具特色。

2. 香椿芽以谷雨前为佳,应吃早、吃鲜、谷雨后,其膳食纤维老化,口感乏味,营养价值也会大大降低。

十、薄荷

薄荷

又叫薄荷菜,可作药用亦可食用。薄荷是散风解热药,它所含的薄荷油是药用的有效成分,常用于防治伤风感冒、咽喉疼痛等。炎热的夏日,薄荷是防暑降温的佳品。

薄荷可做薄荷粥、鲜薄荷豆腐、薄荷鸡脯肉等。

别名:蕃荷菜、南薄荷、猫儿薄荷、野薄荷、升阳菜、薄苛

使用提示:内服:煎汤,3至9克,宜后下;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煎水洗或捣汁涂敷。薄荷不宜多服久服。

薄荷知识介绍:

薄荷为唇形科植物薄荷的全草或叶。薄荷多年生草本,生于海拔3500米以下的溪沟旁、路边及山野湿地,或为栽培。分布于华北、华东、华中、华南及西南各地。

江浙每年可采收2次,华北1至2次,四川2至4次。一般头刀收割在7月,二刀在10月,晴天采割,摊晒2日,稍干后扎成小把,再晒干或阴干。薄荷茎叶晒至半干,可蒸馏得薄荷油。

薄荷茎四棱形,有对生分枝,长15至40厘米,直径2至4毫米;表面紫棕色或淡绿色,棱角处具茸毛,节间长2亚至5厘米;质脆,断面白色,髓部中空。叶对生,有短柄,叶片皱缩卷曲,完整叶片展平后呈披针形,卵状披针形或长圆形,长2至7厘米,宽1至3厘米,边缘有粗锯齿,两面均有柔毛,下表面在放大镜下可见腺鳞。茎上常有腋生的轮伞花序,花萼钟状,花冠淡紫色,揉搓后有清凉浓香气,味辛凉。以叶多、色绿、气味浓者为佳。

薄荷营养分析:

薄荷叶含薄荷油(主要成分薄荷醇、薄荷酮)、薄荷霜、樟脑萜、柠檬萜、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维生素。薄荷以叶多、色绿、气味浓香为佳。嫩茎叶可作清凉饮

料、糕点。主要成分:全株含有挥发油,其主要成分为薄荷醇(Menthol)、薄荷酮(Menthone)、葡萄糖甙及多种游离氨基酸。有疏散风热、清利咽喉、透疹止痒、消炎镇痛的作用。

薄荷适合人群:

1. 适宜头痛目赤、咽喉肿痛、口疮口臭、牙龈肿痛、风热瘙痒者。

2. 孕妇勿过量食用;阴虚发热、血虚眩晕者慎服;表虚自汗者禁服。

薄荷食疗作用:

薄荷味辛,性凉;归肺、肝经;清香升散;

具有疏风散热,清头目,利咽喉,透疹,解郁的功效;

主治风热表症,头痛眩晕,目赤肿痛,咽痛声哑,鼻渊,牙痛,麻疹不透,隐疹瘙痒,肝郁胁痛脘胀,瘰疬结核。

薄荷做法指导:

1. 薄荷煎汤代茶饮用,切忌久煮。

2. 外感风热,邪在卫分,发热,微恶风寒,无汗或少汗,头痛者,可与金银花、连翘、荆芥或桑叶、菊花、桔梗等配伍,共奏辛凉解表之效。

3. 风热头痛眩晕,心胸烦闷者,可与菊花、白芷、石膏、川芎等配伍,以散风热而清头目。

4. 风热郁闭,表里俱热,麻疹透发不畅者,可与石膏、蝉蜕、连翘等配伍,以疏风清热透疹。

5. 凡肝气郁结,两胁胀痛,胃脘不舒,或乳房胀痛,月经不调者,可与柴胡、当归、白芍等配伍。

6. 薄荷有透发作用,能助麻疹透发,可配合荆芥、牛蒡子、蝉衣等同用。

烹调用途:为烹饪原料及调料。传统上用以调制羊肉,亦可用作增香调料,如薄荷汤、薄荷粥等。又留香薄荷则作糖果、糕点、饮料的调味品。

十一、小根蒜

又名薤白、小根菜,呈不规则卵圆形,表面黄白色或淡黄棕色,底部有突起的鳞茎盘。它的茎叶长得很像蒜,也有葱、蒜的味道,主要吃法有小根蒜拌豆腐,小根蒜白木耳粥、小根蒜炒鸡蛋等。

十二、榆钱

榆钱是榆树的果实,当春暖花开之际,榆树枝头会生长出一簇簇状如铜钱的嫩绿果实,人们把它叫榆钱。

榆钱也是餐桌上的一道好食品。北方农民吃榆钱能吃出许多花样来。

榆钱汤:把榆钱洗净,去除杂质,放入水中煮沸。届时搅进鸡蛋白,洒进少许香油和味精。盛入碗中,白绿相间,十分悦目,闻之清香,食之滑润可口。榆钱糕:把洗净的榆钱跟面粉、食糖或食盐配在一起,做成蛋糕状,放入笼屉中蒸15分钟。香糯宜人。

榆钱羹:把榆钱与玉米面或小麦面和食盐放在一起加水搅成糊状。锅里水烧开后,将其徐徐倒入锅中,边倒边用筷子在锅里按一个方向搅动,等水再次煮沸即可停火食之。

榆钱含有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磷、钙、铁和维生素A等成分。

榆钱是榆树的果实,当春暖花开之际,榆树枝头会生长出一簇簇状如铜钱的嫩绿果实,人们把它叫榆钱。

榆钱也是餐桌上的一道好食品。北方农民吃榆钱能吃出许多花样来。

十三、薄菜(蒲笋、蒲草)

薄菜为香蒲科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另名有蒲笋、蒲草等。它的形状和特征,《咏蒲》诗,描绘声绘色:“离离水上上蒲,结水散为珠。间而秋菡萏,出入春凫雏。初萌实雕俎,暮蕊朵椒涂。所悲堂上曲,遂乐黄金躯薄菜野生于河旁、塘边及浅水滩上。

薄菜被称为“抗金菜”,曾有一段动人的传说:南宋末年,梁红玉独自在湖边饮啃起薄菜来,居然又嫩、又甜、又脆、又香,随即命部下掘取代粮,终于挫败了金兵薄菜,在我国的食用历史也很悠久,《诗经》中有:“其蔌维何?维笋及蒲。”《周礼》中也有:“加豆之实……”的叙述,意思是说盘中装的蒲菜和肉酱。现在人们食用蒲菜。是取蒲的嫩根茎,剥皮浸泡,次日即可食用。可以炒、炖,可以作馅,也可以炖肉、做汤,荤素皆宜。据营养学分析,蒲菜全草含多量维生素B1、B2和C等。具有散风湿,开心窍等功效。主治小便不利,乳痈等症。

十四、马兰头

春天,马兰头在路边旷野破土而出,给人们带来春天的气息,也点缀着我们的餐桌,带来营养与健康。明李时珍曾云:“马兰,湖泽卑湿处甚多,二月苗赤茎白根,长叶有刻齿,南人多把其晒干,为蔬及馒馅。”可见人们食用马兰由来已久

马兰之所以成为餐桌上的佳蔬,不光因其可口,而且营养丰富,除蛋白蛋、脂肪、碳水化合物以外,还含有较丰富的无机盐和维生素,其多种营养成分含量高于西红柿。每100克马兰中含钙45毫克,磷69毫克,铁6.2毫克,钾513毫克,都超过菠菜,且马兰较菠菜草酸含量低,钙、铁吸收好。此外,维生素A原含量与胡萝卜相等,维生素C含量与柑桔类水果的平均值也相近。5i?5o

马兰既是佳蔬,又可入药。祖国医学认为,马兰性味辛凉,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利尿消肿的功效,可用以主治咽喉肿痛、痈肿疮疖、淋浊等症。鲜食对喉咙痛、急性咽喉炎、扁桃体炎等颇具疗等颇具疗效。用水煎汤可预防上呼吸感染、急性眼结膜炎、口腔炎、牙周炎、乳腺炎和鼻出血、高血压引起的眼底出血或青光眼引起的眼球痛等。近年来,用马兰头治疗甲型肝炎和细菌性痢疾也有效果。

十五、苋菜(人青草)

苋菜是一种开绿白色小花的野菜,俗称“人青草”,春夏之季在我国南北各地均有野生,而食用则以春天所萌发的嫩叶为佳。苋菜生长较快,每当春雨过后,或在房前屋后,或在路旁场边,娇嫩的幼苗便星星点点贴地而生。这时摘其嫩叶入馔,清香嫩滑,食之润口,可谓春季的一味上乘珍馐。

苋菜含有丰富的营养素,有较多的氨基酸等。苋菜的蛋白质、脂肪、钙和磷都比较高,红苋菜所含的铁质比菠菜还多。近代医学介绍,苋菜由于含铁及钙质较多,是贫血患者、婴儿手术后及骨折病人食用的佳蔬之一。特别是贫血患者,更适宜较多食用。因苋菜中的铁、钙由于没有草酸的干忧,其利用率较高,没有副作用,有利于血液的合成与再生苋菜还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被誉为“补血菜”、“长寿菜”可明目除邪、通窍,利大小肠、有清热解毒、收敛止血、抗菌止痢、消炎退肿的功效,可用于治急性肠炎、细菌性痢疾、伤寒、扁桃体炎、尿路感染,便秘、血吸虫病、丝虫病、甲状腺肿、子宫癌等症,外用可治蜈蚣、蜂蜇伤等。

苋菜可以长吃,但不宜一次吃得过多,否则易引起日常性皮炎。消化不良、腹满、肠鸣和大便稀薄者要少吃或暂时不吃为好。

十六、韭菜

韭,又叫韭菜,古称长生韭、超隅草,有人美称它为“春菜第一美食”。

在风寒料峭、百蔬萧条的早春,民间早有“黄韭试春盘”之食俗了。韭菜入馔,既可作主料,又可作配料。作主料,可单炒,也可焯水后凉拌,色绿质嫩。作配料,可与很多动物性原料组配,宜于炒、爆、熘等烹调方法;作调料香味四溢。在面食中,可做包子、水饺、馄饨等面点小吃的馅心。韭菜苔,质地脆嫩,单炒、凉拌或与它组配均可。韭菜花可腌制。韭黄可作主料,也可作配料,或做水馅、春卷的馅料。韭菜成为百姓家庭素食的佳蔬,它不仅质嫩味香,而且营养丰富,食疗价值高。它富含百蔬望尘莫及的维生素A原,还有蛋白质,脂肪、糖、钙、磷、铁、维生素C、纤维素、挥发性油和硫化物等。中医药古籍《本草拾遗》说韭“此物最温而益人”。《本草经集注》道韭“生则辛而行血,熟则甘而补中、益肝、散

滞、导淤。”故日常适当多吃韭,不仅可治跌打损伤、噎膈反胃、鼾衄吐血、胁肋疼痛等症,且能补肝肾,暖腰膝、兴阳道。医学家推崇为患有阳萎、白带多、多尿、腰痛、腿软等症者的食疗佳品。此外,韭含有大量维生素A原,有润肺、护肤、防治风寒感冒及液盲症之功。富含的挥发油及硫化物,有增食欲、杀菌毒之利。民间食疗方中,常以韭黄炒虾肉食用,治男士性功能减退;或捣鲜韭汁,温开水服冲服,治胃肠炎;或大量吞食成条煮软的韭菜,能防止便秘,治误吞金属异物。但有虚热、消化不良者宜少吃。

以往,野菜是穷人度荒的食物,而今,野菜堂而皇之地上了席面。且不说这些野菜由于野生,免遭化肥、农药的污染,更重要的是许多野菜含有丰富的营养,且有药用功能。

野菜制作中的注意事项:

有一些野菜需要经过处理才能吃,如山药菜、山蒜等一些野菜,有微毒,不经浸泡,食用后会周身不适。这类野菜煮前务必要在清水里浸泡两小时以上进行解毒处理。苦味野菜也应略泡轻揉去除苦味且不宜多食。因为苦味野菜性味苦凉,有解毒败火的作用,但过量食用可损伤脾胃。大多数叶类野菜有一点涩味,宜先煮去涩味,即将水烧开,放入鲜野菜煮两分钟后立即捞起,再烹调。树叶类不宜炒着吃。如刺嫩芽、槐花、榆钱等,这类野菜宜蒸吃或做酱吃。若是炒着吃,既黏又涩,难以下咽。野菜要趁鲜吃。久放的野菜不但不新鲜,而且营养成分减少,味道很差。吃野菜最起码要知道所食野菜有毒无毒,不认识的野菜最好不吃。有些野菜含有剧毒,食后轻者闷、胀、吐,重者则会危及生命。

对那些过敏体质的人来说,不宜食用野菜。平常服止痛药、磺胺药或吃某些食物、接触某些物质易发生过敏者,吃野菜应慎重。首次应少量食用,食后如出现周身发痒、浮肿、皮疹或皮下出血等过敏、中毒症状,应停食野菜,并到医院诊治,以免引起肝、肾功能的损害,影响身体健康。

生长在化工厂河边或附近的野菜不宜吃。化工厂所排放的废水中有毒物质含量相当高,生长在河边的野菜相应地含有毒素,食用后会给身体健康带来隐患。另外,喷施过农药的庄稼地里的野菜也不要去采摘。

路边的野菜不宜采食。路上趟起的灰尘、车辆的废气,很容易污染这些路边的野菜。汽车排放的有毒气体中含有铅,污染了路边的空气,在这种环境中生长的野菜很容易将汞、铅重金属吸收并贮存,人们食用不慎或食用过多容易造成重金属蓄积中毒。

野菜的选购与储存

野菜的选购:选购野菜时最好在超市和商场里购买,要选择包装上印有国家“绿色食品”标志的,比较有保障。若在市场上购买,一定要问明生长地点;

要看好色、形、味,不要误食了有毒或有污染的野菜;

吃野菜最起码要知道所食野菜有毒无毒,不认识的野菜最好不吃。

久放的野菜不能吃:野菜最好是现采现吃,久放的野菜不但不新鲜,而且营养成分减少,味道很差。若要保存,家庭中一般没有条件做速冻保存,最好腌制。但味道和营养会大不如前,还会限制野菜的制作和配菜。

北方常见野菜大全

北方常见野菜大全 每年的三四月大地复苏、春暖花开、处处绿绿葱葱,是野菜盛产的季节。吃腻了大鱼大肉的都市人,春天多吃一点当令的野菜,可以获得很好的保健作用。 春天食野菜,一是营养价值高。野菜的营养含量通常比常规蔬菜高1至2倍。二是有保健作用。野菜中许多营养成分本身就是“良药”。三是无污染无残毒。野菜生长在大自然,生命力强,抗病虫害能力强,没有化肥、农药、污染物等有害物质,是纯天然绿色食品,是高质量的无公害蔬菜。四是风味独特。野菜吃法多样,可凉拌、炒食、鲜食、烧汤、拌面蒸食,也可做馅,还可加工成袋装即食菜品,制成干菜或腌制,可长期保存。 下面我给大家推荐几种北方常见的野菜: 一、荠菜能补肾 又名菱角菜、麦地菜、枕头草、护生草等。荠菜叶嫩 根肥,具有诱人的清香和美味。含有丰富的蛋白质、 糖类、胡萝卜素、维生素C 以及人体所需的各种氨基 酸和矿物质。是野菜中的上品。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荠菜的食法多种多样,炒食、做汤均可。人们还 常用荠菜做包子、春卷、饺子、混沌、汤圆的馅料,荠 菜又是一种“地道药材”。中医认为,荠菜味辛甘、性 凉平,具有和脾、利水、止血、明目等功效,可以治疗 高血压、冠心病、痢疾、肾炎等症。 荠菜所含的荠菜酸,是有效的止血成分,能缩短出血及凝血时间。荠菜含有乙酰胆碱,谷甾醇和季胺化合物,不仅可以降低血液及肝里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含量,而且还有降血压的作用。荠菜所含的登皮甙能够消炎抗菌,有增强体内维生素C 的含量,还能抗病毒,预防冻伤,对糖尿病性白内障病人也有疗效。荠菜中所含的二硫酚硫酮,具有抗癌作用。荠菜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 ,可防止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在消化道中转变成致癌物质亚硝胺,可预防胃癌和食管癌。荠菜含有大量的粗纤维,食用后可增强大肠蠕动,促进排泄,从而增进新陈代谢,有助于防治高血压、冠心病、肥胖症、糖尿病、肠癌及痔疮等。荠菜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因胡萝卜素为维生素A 原,所以是治疗干眼病、夜盲症的良好食物。 二、马齿苋能治糖尿病 又名马齿菜、马齿草、五方草,一般为红褐色,叶片 肥厚,象倒卵形。它含有蛋白质硫氨酸、核黄素、抗 坏血酸等营养物质。由于其中含酸类物质比较多,所以吃 的时候会觉得稍有些酸味。 马齿菜的药用功能是清热解毒,凉血止血,能降低血 糖浓度、保持血糖恒定,对糖尿病有一定的作用。它的吃 法有很多种,焯过之后炒食、凉拌、做馅都可以。如大蒜 拌马齿菜、马齿菜炒鸡蛋、马齿菜馅包子、马齿菜粥等。 马齿苋具有解毒、消炎、利尿、消肿的功效。对糖尿 病有一定辅助治疗作用。一般人都可食用。 脾胃虚寒、肠滑腹泻者、便溏及孕妇禁服。禁与鳖甲同用。

常见可食用野生植物

常见可食用植物实物 1、一点红: 味道清香,有清热解毒、活血、利尿、消炎之功效,现在多做野菜栽培

3~4月采其全草,洗净炒食、作汤,根可煮食。菜可晒干,吃时用水泡开炒食。药用可治腹泻、痢疾(单味水煎服),也可治目赤肿痛,高血压以及各种出血症。荠菜食用方法很多,可拌、可炒、可烩,还可用来做馅或做汤。如荠菜拌香干、荠菜炒鸡蛋、荠菜烩豆腐、荠菜肉丝汤、荠菜春饼、荠菜馄饨等,均色泽诱人、味道鲜美。荠菜不仅是营养丰富的美味食品,而且还能治疗多种疾病。中医认为荠菜有和脾、利水、止血、明目之效用。常用来治疗下列疾病:血热妄行所致的吐血、便血、尿血、咯血、崩漏等各种出血症;浮肿、小便不利、尿痛;目赤肿痛、结膜炎、夜盲症、眼生翳膜及青光眼;湿热所致的泄泻、痢疾等。常吃荠菜,对防治软骨病、麻疹、皮肤角化、呼吸系统感染、前列腺炎、泌尿系感染有较好的效果。近年来医药界将荠菜中的提取物用于治疗高血压症,服其煎剂或用它沏茶喝,颇有疗效。

嫩叶可食,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含蛋白质,脂肪,维生素A,糖类。。也可入药,甘、温、无毒,具有收敛止带,止痢止血的功效。 4、黄栀: 栀子花含挥发油、黄酮、栀子素、鞣质、栀子苷、栀子次苷、藏红花酸等成分。中医认为其味苦、性寒,具有清肺、凉血功效,可用于肺热咳嗽、鼻衄等症。现代医学研究表明,栀子花性寒、无毒,具有清热泻火、解毒消炎、凉血等功效。 民间用鲜桅子花12克加水煎汁后,调入适量蜂蜜服,食之可清肺凉血。也可用烘干研细末的栀子花吹入出鼻血的鼻内,起清肺凉血之功效。栀子花还可入肴做菜、做汤、煮粥。

全草可食,味平淡。通常在5~9月中旬采嫩茎叶,用开水烫软,将汁轻轻挤出,加入调料即食。全草供药用,能治痢疾、退热,并有消炎和利尿作用。捣烂外敷肿毒处效果很好,也可用治毒蛇咬伤、痔疮。肉质草本,肥嫩多汁。 6、车前草: 山野中常见的野菜之一。具有利尿、止泻等作用。车前草可煮熟生吃、做汤、做粥或炖着吃,如凉拌、车前草肉片汤、车前草叶粥、车前草炖猪肝等,是一味不可多得的佳蔬野菜。

常见可食用野菜图谱精品

【关键字】方法、条件、传统、认识、系统、有效、务必、现代、良好、健康、配合、保持、研究、需要、环境、能力、特色、作用、水平、增强、增进、分析、激发、形成、丰富、指导、方向、保障、促进、加强、转变 常见可食用的野菜 一、马齿苋(马齿菜、马齿草、五方草) 马齿苋 又名马齿菜、马齿草、五方草,一般为红褐色,叶片肥厚,象倒卵形。它含有蛋白质硫氨酸、核黄素、抗坏血酸等营养物质。由于其中含酸类物质比较多,所以吃的时候会觉得稍有些酸味。 马齿菜的药用功能是清热解毒,凉血止血,能降低血糖浓度、保持血糖恒定,对糖尿病有一定的作用。它的吃法有很多种,焯过之后炒食、凉拌、做馅都可以。如大蒜拌马齿菜、马齿菜炒鸡蛋、马齿菜馅包子、马齿菜粥等。 马齿苋营养分析: 1. 清热凉血治痢。主治热毒血痢及湿热痢疾。 2. 消热解毒消痈。可治火毒疮疡。 3.马齿苋含丰富的ω-3脂肪酸,对降低心血管病的发生有很好的作用。 4.马齿苋汁对平滑肌有显著的作用,用它制成的饮料有明目作用。 5.马齿苋还是罕见的天然高钾食物,由于细胞内缺钾会导致细胞含水量减少,而细胞内水分下降与细胞衰老正相关,进食马齿苋可保持血钾和细胞内的钾处于正常水平。 马齿苋酸寒,入心经走血分,功能凉血止血,解毒疗痈;入大肠又善清凉血治痢。为血痢、疮毒所常用。 马齿苋具有解毒、消炎、利尿、消肿的功效。对糖尿病有一定辅助治疗作用 马齿苋适合人群: 一般人都可食用。 脾胃虚寒、肠滑腹泻者、便溏及孕妇禁服。 马齿苋食疗作用: 马齿苋味酸,性寒;入大肠、肝、脾经,质粘滑利; 具有清热祛湿,散血消肿,利尿通淋的功效; 主治热毒泻痢,痈肿疮疖,丹毒,瘰疬,目翳,崩漏,便血,痔血,赤白带下,热淋,阴肿,湿癣,白秃。

28种常见野菜图

28种常见野菜图鉴 1、马齿苋 又名马齿菜、马齿草、五方草,一般为红 褐色,叶片肥厚,象倒卵形。它含有蛋白质硫氨酸、核黄素、抗坏血酸等营养物质。由于其中含酸类物质比较多,所以吃的时候会觉得稍有些酸味。 马齿菜的药用功能是清热解毒,凉血止血,能降低血糖浓度、保持血糖恒定,对糖尿病有一定的作用。它的吃法有很多种,焯过之后炒食、凉拌、做馅都可以。如大蒜拌马齿菜、马齿菜炒鸡蛋、马齿菜馅包子、马齿菜粥等。 2、荠菜 在田边地头,经常能看到星星点点的荠菜花。它的食疗作用是凉血止血、补虚健脾、清热利水。春天摘些荠菜的嫩茎叶或越冬芽,焯过后可凉拌、蘸酱、做汤、炒食,荠菜水饺、荠菜馄饨是春天餐桌上不可缺少的美味,另外还可以做成鲜美的荠菜粥。 3、蒲公英

又名婆婆丁,它的花粉含有维生素、亚油酸,枝叶中则含胆碱、氨基酸和微量元素。蒲公英的功能是清热解毒,消肿、利尿,具有抗菌的作用,能激发机体的免疫功能,达到利胆和保肝的作用。其主要成分为蒲公英素、蒲公英甾醇、蒲公英苦素、果胶、菊糖、胆碱等,可防治肺癌、胃癌、食管癌及多种肿瘤 蒲公英焯过后生吃、炒食或做汤都可以,可拌海蜇皮、炒肉丝;还能配着绿茶、甘草、蜂蜜等,调成一杯能够清热解毒、消肿的蒲公英绿茶。 4、苦菜 苦菜又名苦苣菜,茎呈黄白色;叶片为圆状披针形,表面绿色,背面灰绿色;花鲜黄色。苦菜中含有丰富的钾、钙、镁、磷、钠、铁、等元素,能清热、消肿、化淤解毒、凉血止血。苦菜对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急性及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都有抑制作用。 苦菜嫩叶可采食,生吃略带苦味,用开水烫一下制熟,苦味可除。苦菜可炒肉、做汤,或加些大豆粉做成小豆腐吃,亦可沸水烫后蘸面酱食用。或做麻酱拌苦菜、苦菜粥等。 5、蕨菜

中国常见可食野生植物图谱

推荐的书是叫“中国的野菜——319种中国野菜图鉴” 1 荠菜: 别名:地M菜(湖北)、菱角菜(广东)、护生草(甘肃)。长于各地,生于田野、路边、沟旁。嫩苗可食,味平淡。3~4月采其全草,洗净炒食、作汤晒干,吃时用水泡开炒食。药用可治腹泻、痢疾(单味水煎服),也可治目赤肿痛,高血压以及各种出血症。二年生草本,高15~40CM。叶有根生叶和茎丛生,有柄,叶片羽状深裂,有时浅裂或不裂,茎生叶无柄,基部抱茎,边缘有齿,嫩叶有香气。春天抽出花茎,排列成总状花序,花穗挺立,花小,白色

2 蒲公英(又名:婆婆丁,黄花地丁,姑姑英) 学名:taraxacum mongolicum 科属:菊科蒲公英属,分布各地。生长于田野、路旁,易采集。3~5月可采嫩叶洗净后生食,味微苦。5~8月采花放入汤中烹食。全株伏地丛生,高3~乳汁。叶缘为不规则的羽状分裂,色鲜绿。花茎数个,自叶丛基部生出,与叶等长或稍长过一点,上部密生白色丝状毛。头状花序顶生,全为黄色舌状花说明: 食用部位:嫩株,清洗后烫后可炒食,做汤. 其他应用:全草药用,具有清热解毒消肿的作用

3 名字: 乌毛蕨 科目:蕨科乌毛蕨属 拉丁名: Blechnum orientale 说明: 茎干短而直立,被有线状披针形的暗褐色鳞片,叶柄丛生,长30---60公分,羽片线状披针形,多数密生,但最下方的数对退化而成小耳形,孢子囊群线生. 乌毛蕨卷曲的幼芽及紫红色的新叶都可以食用.先以沸水烫过后再进行烹调,也可以烫熟,捞起,晒干后,腌渍成咸菜或者蕨干

4 土人参(又名:假人参,参子叶,波世兰,土高丽参) 学名:Talinum paniculatum (Jacq.) Gaertn 科属:马齿苋科土人参属 说明: 多年生草本,全株光滑无毛,茎叶柔软多汁,叶互生,倒卵状披针形,春末至秋季开花,圆锥花序腋生出或顶生,花粉红色,梗细长,花瓣五片,蒴果球形 分布底海拔山野,荒地,庭院以及其他有人烟的地方,嫩茎可以直接炒食或者煮汤,也可以腌渍食用,主根可以切片炖肉等,全株煎服,具有利尿效果;茎可外敷肿毒等。 以播种繁殖,种一次后,即可以自繁衍,绵延不绝.

中国常见野菜及其食用

食用野菜应注意的问题 1、有苦味的野菜,性寒,脾胃虚寒的人群不宜过多食用,否则会引起胃部不适。 2、多数野菜有异味,绝大多数的野菜都含有较多的亚硝酸盐,因此,必须经过开水烫、浸泡等方式加工后方可食用。 3、个别野菜有一定毒性,食用时必须多浸泡一段时间方可食用,以免引起中毒。 4、凡属过敏体质的人,食用野菜时要小心,以免引起过敏。 5、对不熟悉的野菜不可尝试。 6、野菜的生长环境如果有污染(如污水边,城区,公路旁、厂区等),则不可采集食用。 1、野葱、野蒜、野韭菜 喜欢沙性土壤。一般春夏期间采摘。野葱全植株都可以食用,营养丰富,口味极佳。华东地区最常见的做法是野葱煎蛋、野葱炒蛋。做法类似于葱煎蛋、韭菜炒蛋。还可以做烹饪香料、炒肉、直接光炒。野蒜头还可以腌制,做泡菜。或者单独食用。但是有胃肠炎、腋臭等疾病的人慎食;表虚、多汗者也应忌食。 2、野艾蒿 野艾蒿是菊科植物,多年生草本,高45~120厘米。全国各地均常见。一般丛生。性味与艾蒿基本相同。野艾蒿主要食用嫩芽和嫩枝头。性味:苦、辛, 温

3.蕨菜 不少蕨类植物的幼叶可做蔬菜、鲜食、盐渍,做干菜均佳。东北地区以紫箕(牛毛蕨)、荚果蕨(薇菜)、东北蹄盖蕨(绿猴腿)、中华蹄盖蕨(红猴腿)的幼叶大量出口,是著名的山珍野菜。中国西南地区蕨类植物种类丰富,可食蕨类有20余种,除上述几属植物外,水蕨、星毛蕨、西南凤尾蕨的幼叶均可食用。 因蕨类幼叶中含有单宁,一般均需在冷水中浸泡一夜之后方可食用,然而在热带亚洲广布的菜蕨的鲜幼叶则采后即可食用,且味鲜美,胜过其他蕨菜。 【性味】甘、寒涩、微毒。功用:清热、滑肠、降气、化痰。治食嗝、气嗝、肠风热毒。表明蕨菜有诱癌作用和促进肿瘤生长的作用。蕨菜种类很多,不同的地区品种各有特色。一般人群均可食用,脾胃虚寒者慎用,常人也不宜多食。炒食适合配以鸡蛋、肉类。蕨的根茎供药用。 蕨菜一般生长在山坡灌木林阴湿处。食用嫩芽。春天采摘。冬天也少量有。

北方常见野菜

1、车前草(车轮菜):

车前草功能应用清热利尿,凉血,解毒。主治热结膀胱,小便不利,淋浊带下,暑湿泻痢,衄血,尿血,肝热车前草的食用方法:春季或夏季采集幼苗及嫩株,洗净后用开水烫熟,捞出切碎,加盐、味精、蒜泥、醋、香油或用花椒、蒜片、葱花末炝锅后,放入该菜快速煸炒,其味亦很鲜美;或用洗净的车前苗,用开水烫后,加入到鸡蛋肉馅及调味品做馅,可蒸包子,煮饺子,烙馅饼等,其馅十分鲜嫩;或者将车前与大米同煮做菜粥食之。 2、蒲公英: 蒲公英又名黄花苗、婆婆丁、黄花地丁等,为菊科植物蒲公英带根全草,多生于山坡、田边、路旁、河滩及旷野中蒲公英药用价值:蒲公英最早见于唐朝《新修本草》,称其味苦、性寒,入肝、胃经。具有清热解毒,消痈散结,葡萄球耐药菌株、溶血性链球菌有较强的杀菌作用,对肺炎双球菌、脑膜炎球菌、各种杆菌及卡他球菌均有一定的广泛用于治疗急性乳腺炎、结膜炎、淋巴结炎、扁桃体炎、支气管炎、上呼吸道感染,还可治胃炎、肝炎、胆囊炎应用。不论是干性皮肤、油性皮肤、老化皮肤,还是雀斑、色素斑、皮肤炎、粉刺,以及痤疮、须疮、白发、脱发蒲公英的食用方法:蒲公英是一种营养丰富的保健野菜,主要食用部分为叶、花、花茎、根。其嫩叶、未开花的花汤。风味尤佳。 3、苦麻子:(苣荬菜)

【别名】荬菜、野苦菜、野苦荬、苦葛麻,苦荬菜、取麻菜、苣菜、曲麻菜、苦苦菜、【汉语拼音】qu mai cai 【功效】清热解毒;利湿排脓;凉血止血【主治】咽喉肿痛;疮疖肿毒;痔疮;急 4、苦碟子:(满天星) 【功效主治】清热解毒,排脓,止痛。治阑尾炎,肠炎,痢疾,各种化脓性炎症,吐血,衄血,头痛,牙痛,胸、【原生形态】抱茎苦荬菜多年生草本,高可达1米许。根粗壮而垂直。茎直立。根生叶排成莲座状,叶片长圆状倒 披针形,倒向羽裂状或羽状缺刻,先端短尖或钝圆,基部惭狭成柄,花期通常不萎落;茎生叶基部抱茎。头状花序全部为舌状花,先端5齿裂;花柱细长,柱头2裂,冠毛白色,一层。瘦果纺锤形,稍扁,果喙长约为瘦果的1/4, 5、野蒜: 又名薤白、薤根,藠子,小独蒜,薤白头小蒜、小根菜:呈不规则卵圆形,表面黄白色或淡黄棕色,底部有突起的鳞茎肉、炒鸡蛋、小蒜白木耳粥等。野蒜能通阳散结、行气导滞。常食对降低血糖有益。

28种常见野菜图

28种常见野菜图鉴1、马齿苋 又名马齿菜、马齿草、五方草,一般为红褐色,叶片肥厚,象倒卵形。它含有蛋白质硫氨酸、核黄素、抗坏血酸等营养物质。由于其中含酸类物质比较多,所以吃的时候会觉得稍有些酸味。 马齿菜的药用功能是清热解毒,凉血止血,能降低血糖浓度、保持血糖恒定,对糖尿病有一定的作用。它的吃法有很多种,焯过之后炒食、凉拌、做馅都可以。如大蒜拌马齿菜、马齿菜炒鸡蛋、马齿菜馅包子、马齿菜粥等。 2、荠菜

在田边地头,经常能看到星星点点的荠菜花。它的食疗作用是凉血止血、补虚健脾、清热利水。春天摘些荠菜的嫩茎叶或越冬芽,焯过后可凉拌、蘸酱、做汤、炒食,荠菜水饺、荠菜馄饨是春天餐桌上不可缺少的美味,另外还可以做成鲜美的荠菜粥。 3、蒲公英. 又名婆婆丁,它的花粉含有维生素、亚油酸,枝叶中则含胆碱、氨基酸和微量元素。蒲公英的功能是清热解毒,消肿、利尿,具有抗菌的作用,能激发机体的免疫功能,达到利胆和保肝的作用。其主要成分为蒲公英素、蒲公英甾醇、蒲公英苦素、果胶、菊糖、胆碱等,可防治肺癌、胃癌、食管癌及多种肿瘤 蒲公英焯过后生吃、炒食或做汤都可以,可拌海蜇皮、炒肉丝;还能配着绿茶、甘草、蜂蜜等,调成一杯能够清热解毒、消肿的蒲公英绿茶。 4、苦菜 苦菜又名苦苣菜,茎呈黄白色;叶片为圆状披针形,表面绿色,背面灰绿色;花鲜黄色。苦菜中含有丰富的钾、钙、镁、磷、钠、铁、等元素,能清热、消肿、化淤解毒、凉血止血。苦菜对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急性及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都有抑制作用。 苦菜嫩叶可采食,生吃略带苦味,用开水烫一下制熟,苦味可除。苦菜可炒肉、做汤,或加些大豆粉做成小豆腐吃,亦可沸水烫后蘸面酱食用。或做麻酱拌苦菜、苦菜粥等。

野菜图谱:十种苏州人最爱吃最常吃的野菜

野菜图谱:十种苏州人最爱吃最常吃的野菜 据说,在苏州,可食用的野菜有100多种,而真正常吃、常见的野菜只有10多种。苏州人最喜欢的野菜到底是什么?哪些野菜适合搬上餐桌?怎样食用?要注意点什么?在这 个吃野菜的最好时节,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植物、蔬菜专家郭益红老师帮助本报记者一起盘点了10种苏州人最喜爱、最常吃的野菜,看看哪些是你吃过的呢?1、香椿头 香椿头概况:是香椿树的初出幼芽或嫩叶芽。苏州田野、山坡上均有分布。目前暂时还没出芽,估计要等到清明前后才会成熟。外形特征:香椿树的树皮是灰褐色的,片状剥落,幼枝被柔毛,多数羽状复叶,长25-30cm,有特殊气味。花芳香,花瓣5片,花期在5-6月份。 推荐理由:香椿头的综合营养价值在蔬菜中属于上品,含有蛋白质、维生素C、钙、胡萝卜素等丰富的营养成分。由于香椿头含有一种特殊气味,还可增进食欲,有健胃,消炎的功效。 食用方法:苏州人常常将香椿头用来炒蛋、炒豆干或者凉拌。需要注意的是,香椿头中含有亚硝酸盐量比较多,食用时最好先用沸水烫一下,洗净后再食用。2、马兰头 马兰头概况:是马兰的嫩茎叶。苏州马路边、田野、山坡上均有分布。和荠菜相比,马兰头要长得慢些,目前陆续开始

长出来,要成为餐桌美食最好再等一等。外形特征:马兰边缘有疏粗齿或羽状浅裂,或微凹,叶脉非常明显,呈紫红色或深绿色。 推荐理由:马兰头香味浓郁,抗病虫力强,嫩茎叶含水分、钙、磷、铁、胡萝卜素、钾、维生素B等。中医认为马兰头性味辛凉、微寒,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利湿消肿之功效。食用方法:马兰头拌香干,这是苏州人最常有的吃法。马兰头要清洗两三遍,在沸水里焯一下,晾凉,才可以食用,否则会有涩味、苦味。如果吃不掉可以放冰箱冷冻,但取出时一定要再清洗一遍。3、枸杞头 枸杞叶概况:是枸杞初春的嫩茎叶。枸杞是茄科枸杞属的多分枝灌木植物,野生的高0.5-1米。苏州路边、田野、山坡、墙角、石缝等处均有分布,目前才刚刚冒头。外形特征:多分枝,通常有棘刺。叶子是呈卵形、卵状菱形或者长椭圆形的。果实成熟为红色,即枸杞子。 推荐理由:枸杞头微苦、甘,凉,具有补虚益精,清热止渴,祛风明目的功效。中医药界一向将枸杞作为滋补强壮、延年益寿的保健品。经常食用能壮肾益神、明目轻身、调节机体免疫力,抑制肿瘤生长,延缓衰老及抗脂肪肝等。 食用方法:枸杞头炒春笋、芝麻凉拌枸杞头都是不错的选择。当然,枸杞头也需要焯水去苦。枸杞头跟乳制品相克,因此不要烧在一起或同时食用。4、荠菜

中国的野菜(291种中国野菜图鉴 完整记录 鉴别 欣赏)

中国的野菜(291种中国野菜图鉴完整记录鉴别欣赏) 作者:苏黎著 出版社: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12-1 页数:398 I S B N:9787539041506 定价:68元 索取号:S647-64/4420 编辑推荐 野菜是天地的精华,大自然的赐予,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然而,在人们的记忆中,野菜多在灾荒之年才有用武之地,平时很少出现在餐桌上。直到近些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更加关注健康,注重饮食质量,野菜才以其独特魅力登上了大雅之堂,成为人们争相追捧的食物。 《中国的野菜》隶属于紫图“博雅中国图鉴”系列,是中国第一本原创性、本土化野菜图鉴。本书收录中国境内最常见的野菜291种,以全面简洁的文字论述和1000余幅精美绚丽的图片,讲述每一种野菜的名称、分布、生境、形态等专业植物信息,并参考多种野菜典籍,请教数位植物学专家,提供了每种野菜的食用部位、采食时间、食用方法及药用功效,使得本书内容翔实生动又不乏权威性,极具认识、鉴赏价值,是一本适合家庭典藏的日常生活指南。 内容简介 权威翔实的内容:精心筛选中国境内最常见、最具营养价值的291种野菜;每一种野菜除了中文学名,还配有拉丁文名以及各地的别名,科学编排;详细考证了每种野菜的药用疗效,为读者在选择食用时提供参考。 细节完美的图片:一种野菜至少配有一张高清晰的彩色野生图与一张细致描绘植物各部位特征的彩色手绘图,以图鉴的形式清晰展现植物细节,只要你看过,便可能在郊外意外邂逅。快捷直观的索引:拉丁文、中文拼音、叶形三个直观快捷的索引功能,并在切口处增设色块检索法,多种检索方法任你选择。 图片化检索功能:按照每种野菜的叶形分类,在遇到不认识的野菜时,读者只要根据该植物的叶形、单复叶特征及叶序在书中相应的部分查找,再参考对应的原野图与手绘图,便可大致确定该植物。

常见野菜的功效和吃法

常见野菜的功效和吃法 1、车前草(车轮菜): 车前草功能应用清热利尿,凉血,解毒。主治热结膀胱,小便不利,淋浊带下,暑湿泻痢,衄血,尿血,肝热目赤,咽喉肿痛,痈肿疮毒。 车前草的食用方法:春季或夏季采集幼苗及嫩株,洗净后用开水烫熟,捞出切碎,加盐、味精、蒜泥、醋、香油或花椒油凉拌食。或将车前苗去除杂质,洗净,用开水烫一下,挤干水分稍晾,用花椒、蒜片、葱花末炝锅后,放入该菜快速煸炒,其味亦很鲜美;或用洗净的车前苗,用开水烫后,加入到鸡蛋、排骨汤中做汤食用;或者将洗净、烫过的车前去除水分,晾干,切碎,拌入肉馅及调味品做馅,可蒸包子,煮饺子,烙馅饼等,其馅十分鲜嫩;或者将车前与大米同煮做菜粥食之。 2、蒲公英:

蒲公英又名黄花苗、婆婆丁、黄花地丁等,为菊科植物蒲公英带根全草,多生于山坡、田边、路旁、河滩及旷野中,全国各地均有野生分布。 蒲公英药用价值:蒲公英最早见于唐朝《新修本草》,称其味苦、性寒,入肝、胃经。具有清热解毒,消痈散结,利尿等功用,是一味极其常用的中草药。现代药理研究发现,蒲公英对金黄色葡萄球耐药菌株、溶血性链球菌有较强的杀菌作用,对肺炎双球菌、脑膜炎球菌、各种杆菌及卡他球菌均有一定的杀菌作用。在剂型应用上现已制成注射剂、片剂、糖浆剂等不同剂型。临床上广泛用于治疗急性乳腺炎、结膜炎、淋巴结炎、扁桃体炎、支气管炎、上呼吸道感染,还可治胃炎、肝炎、胆囊炎及泌尿系感染等各种感染性疾病。此外,蒲公英也在美容上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不论是干性皮肤、油性皮肤、老化皮肤,还是雀斑、色素斑、皮肤炎、粉刺,以及痤疮、须疮、白发、脱发等,蒲公英都能帮你消除“美中不足”,摆脱烦恼,使你“白璧无瑕”,容光 蒲公英的食用方法:蒲公英是一种营养丰富的保健野菜,主要食用部分为叶、花、花茎、根。其嫩叶、未开花的花蕾、根状茎均可食用。挖其嫩幼苗,开水烫后,冷水漂洗,炒食、凉拌、做汤。风味尤佳。 3、苦麻子:(苣荬菜)

户外活动常见可食用植物实物图谱

户外活动常见可食用植物实物图谱 1、学名:Emilia Sonchifo1ia 科属:菊科一点红属 别名:青香菜、叶下红、红背叶、红叶草、红花草、羊蹄草、红背果、石青红等 一点红味道清香,有清热解毒、活血、利尿、消炎之功效,现在多做野菜栽培

2、荠菜: 别名:地M菜(湖北)、菱角菜(广东)、护生草(甘肃)。长于各地,生于田野、路边、沟旁。嫩苗可食,味平淡。3~4月采其全草,洗净炒食、作汤,根可煮食。菜可晒干,吃时用水泡开炒食。药用可治腹泻、痢疾(单味水煎服),也可治目赤肿痛,高血压以及各种出血症。二年生草本,高

15~40CM。叶有根生叶和茎上叶两种。根生叶丛生,有柄,叶片羽状深裂,有时浅裂或不裂,茎生叶无柄,基部抱茎,边缘有齿,嫩叶有香气。春天抽出花茎,排列成总状花序,花穗挺立,花小,白色。 荠菜食用方法很多,可拌、可炒、可烩,还可用来做馅或做汤。如荠菜拌香干、荠菜炒鸡蛋、荠菜烩豆腐、荠菜肉丝汤、荠菜春饼、荠菜馄饨等,均色泽诱人、味道鲜美。荠菜不仅是营养丰富的美味食品,而且还能治疗多种疾病。中医认为荠菜有和脾、利水、止血、明目之效用。常用来治疗下列疾病:血热妄行所致的吐血、便血、尿血、咯血、崩漏等各种出血症;浮肿、小便不利、尿痛;目赤肿痛、结膜炎、夜盲症、眼生翳膜及青光眼;湿热所致的泄泻、痢疾等。常吃荠菜,对防治软骨病、麻疹、皮肤角化、呼吸系统感染、前列腺炎、泌尿系感染有较好的效果。近年来医药界将荠菜中的提取物用于治疗高血压症,服其煎剂或用它沏茶喝,颇有疗效。 3、碎米荠,嫩叶可食,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含蛋白质,脂肪,维生素A,糖类。。也可入药,:甘、温、无毒,具有收敛止带,止痢止血的功效。 4、黄栀子:栀子花含挥发油、黄酮、栀子素、鞣质、栀子苷、栀子次苷、藏红花酸等成分。中医认为其味苦、性寒,具有清肺、凉血功效,可用于肺热咳嗽、鼻衄等症。现代医学研究表明,栀子花性寒、无毒,具有清热泻火、解毒消炎、凉血等功效。 民间用鲜桅子花12克加水煎汁后,调入适量蜂蜜服,食之可清肺凉血。也可用烘干研细末的栀子花吹入出鼻血的鼻内,起清肺凉血之功效。栀子花还可入肴做菜、做汤、煮粥。

常见可食用野菜(图谱)综述

常见可食用的野菜一、马齿苋(马齿菜、马齿草、五方草)

马齿苋 又名马齿菜、马齿草、五方草,一般为红褐色,叶片肥厚,象倒卵形。它含有蛋白质硫氨酸、核黄素、抗坏血酸等营养物质。由于其中含酸类物质比较多,所以吃的时候会觉得稍有些酸味。 马齿菜的药用功能是清热解毒,凉血止血,能降低血糖浓度、保持血糖恒定,对糖尿病有一定的作用。它的吃法有很多种,焯过之后炒食、凉拌、做馅都可以。如大蒜拌马齿菜、马齿菜炒鸡蛋、马齿菜馅包子、马齿菜粥等。 马齿苋营养分析: 1. 清热凉血治痢。主治热毒血痢及湿热痢疾。 2. 消热解毒消痈。可治火毒疮疡。 3.马齿苋含丰富的ω-3脂肪酸,对降低心血管病的发生有很好的作用。 4.马齿苋汁对平滑肌有显著的作用,用它制成的饮料有明目作用。 5.马齿苋还是罕见的天然高钾食物,由于细胞内缺钾会导致细胞含水量减少,而细胞内水分下降与细胞衰老正相关,进食马齿苋可保持血钾和细胞内的钾处于正常水平。 马齿苋酸寒,入心经走血分,功能凉血止血,解毒疗痈;入大肠又善清凉血治痢。为血痢、疮毒所常用。 马齿苋具有解毒、消炎、利尿、消肿的功效。对糖尿病有一定辅助治疗作用

马齿苋适合人群: 一般人都可食用。 脾胃虚寒、肠滑腹泻者、便溏及孕妇禁服。 马齿苋食疗作用: 马齿苋味酸,性寒;入大肠、肝、脾经,质粘滑利; 具有清热祛湿,散血消肿,利尿通淋的功效; 主治热毒泻痢,痈肿疮疖,丹毒,瘰疬,目翳,崩漏,便血,痔血,赤白带下,热淋,阴肿,湿癣,白秃。 《生草药性备要》载:“治红痢症,清热毒,洗痔疮疳疔”。《滇南本草》载:“益气,清暑热,宽中下气,润肠,消积滞,杀虫,疗疮红肿疼痛”。 《本草纲目》说它“散血消肿,利肠滑胎,解毒通淋、治产后虚汗”。 马齿苋对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大肠杆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 马齿苋食物相克: 马齿苋禁与鳖甲同用。 马齿苋做法指导: 1. 治血痢可取马齿苋二大把(切),加梗米适量共煮粥,不放盐、醋,空腹淡食。 2. 凡血热崩漏者,可与茜草、蒲黄等配伍;若尿血、便血、痔血等,则可单味内服; 3. 可治带下,可配黄柏、棒白皮等; 4. 可治淋证,可配石韦、车前子等; 5. 治湿疮,可与白矾、儿茶等同用; 6. 治急性湿疹,可与苦参、大黄等配伍。 二、荠菜(地菜、清明草)

常见可食用野菜图谱

常见可食用的野菜 一、马齿苋(马齿菜、马齿草、五方草) 马齿苋 又名马齿菜、马齿草、五方草,一般为红褐色,叶片肥厚,象倒卵形。它含有蛋白质硫氨酸、核黄素、抗坏血酸等营养物质。由于其中含酸类物质比较多,所以吃的时候会觉得稍有些酸味。 马齿菜的药用功能是清热解毒,凉血止血,能降低血糖浓度、保持血糖恒定,对糖尿病有一定的作用。它的吃法有很多种,焯过之后炒食、凉拌、做馅都可以。如大蒜拌马齿菜、马齿菜炒鸡蛋、马齿菜馅包子、马齿菜粥等。 马齿苋营养分析: 1. 清热凉血治痢。主治热毒血痢及湿热痢疾。 2. 消热解毒消痈。可治火毒疮疡。 3.马齿苋含丰富的ω-3脂肪酸,对降低心血管病的发生有很好的作用。 4.马齿苋汁对平滑肌有显著的作用,用它制成的饮料有明目作用。 5.马齿苋还是罕见的天然高钾食物,由于细胞内缺钾会导致细胞含水量减少,而细胞内水分下降与细胞衰老正相关,进食马齿苋可保持血钾和细胞内的钾处于正常水平。 马齿苋酸寒,入心经走血分,功能凉血止血,解毒疗痈;入大肠又善清凉血治痢。为血痢、疮毒所常用。 马齿苋具有解毒、消炎、利尿、消肿的功效。对糖尿病有一定辅助治疗作用 马齿苋适合人群: 一般人都可食用。 脾胃虚寒、肠滑腹泻者、便溏及孕妇禁服。 马齿苋食疗作用: 马齿苋味酸,性寒;入大肠、肝、脾经,质粘滑利; 具有清热祛湿,散血消肿,利尿通淋的功效; 主治热毒泻痢,痈肿疮疖,丹毒,瘰疬,目翳,崩漏,便血,痔血,赤白带下,热淋,阴肿,湿癣,白秃。 《生草药性备要》载:“治红痢症,清热毒,洗痔疮疳疔”。《滇南本草》载:“益气,清暑热,宽中下气,润肠,消积滞,杀虫,疗疮红肿疼痛”。

《本草纲目》说它“散血消肿,利肠滑胎,解毒通淋、治产后虚汗”。 马齿苋对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大肠杆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 马齿苋食物相克: 马齿苋禁与鳖甲同用。 马齿苋做法指导: 1. 治血痢可取马齿苋二大把(切),加梗米适量共煮粥,不放盐、醋,空腹淡食。 2. 凡血热崩漏者,可与茜草、蒲黄等配伍;若尿血、便血、痔血等,则可单味内服; 3. 可治带下,可配黄柏、棒白皮等; 4. 可治淋证,可配石韦、车前子等; 5. 治湿疮,可与白矾、儿茶等同用; 6. 治急性湿疹,可与苦参、大黄等配伍。 二、荠菜(地菜、清明草) 荠菜(荠菜又叫地菜、清明草等) 在田边地头,经常能看到星星点点的荠菜花。它的食疗作用是凉血止血、补虚健脾、清热利水。春天摘些荠菜的嫩茎叶或越冬芽,焯过后可凉拌、蘸酱、做汤、炒食,荠菜水饺、荠菜馄饨是春天餐桌上不可缺少的美味,另外还可以做成鲜美的荠菜粥。 荠菜知识介绍: 荠菜为十字花科植物荠菜的全草幼嫩叶,是人们喜爱的一种野菜。 荠菜营养分析: 荠菜所含的荠菜酸,是有效的止血成分,能缩短出血及凝血时间。荠菜含有乙酰胆碱,谷甾醇和季胺化合物,不仅可以降低血液及肝里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含量,而且还有降血压的作用。荠菜所含的登皮甙能够消炎抗菌,有增强体内维生素C的含量,还能抗病毒,预防冻伤,对糖尿病性白内障病人也有疗效。荠菜中所含的二硫酚硫酮,具有抗癌作用。荠菜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可防止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在消化道中转变成致癌物质亚硝胺,可预防胃癌和食管癌。荠菜含有大量的粗纤维,食用后可增强大肠蠕动,促进排泄,从而增进新陈代谢,有助于防治高血压、冠心病、肥胖症、糖尿病、肠癌及痔疮等。荠菜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因胡萝卜素为维生素A原,所以是治疗干眼病、夜盲症的良好食物。 荠菜适合人群: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