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际市场营销学知识(pdf 32页)

国际市场营销学知识(pdf 32页)

自由贸易意味着失业,果真如此吗?

“又有2 80个工作岗位转到了墨西哥”,“欧洲怀疑主义者认为欧盟对自由市场持有敌意”,“甚至于在密苏里的吉法德公司,低失业率正在缓解人们的恐惧”。这些醒目标题反映了许多人对诸如北美自由贸易区,欧洲共同体及其他贸易联盟所怀有的恐慌。从工作岗位的跨国转移,到难以进入一度对他们开放的、富有商机的市场等问题,都受到人们的关注。总而言之,许多人担心自由贸易不能实现其承诺:市场开放与增长,物价降低,贸易发展,工作岗位增多。大型跨国公司丝毫不会因自由贸易而受损,但小公司及工人则会受到自由贸易的冲击。

因为经济革命仍处于发展之中,所以要对它的成败作出估计尚为时过早。但是我们不妨设想一下“教科书上的例子”,考察它是如何运作的,其中一例如下:

在密苏里州的圣约瑟夫,一家公司于1 994年搬到墨西哥之后,该地区因失去一位大雇主而丧失了2 80个工作岗位。特别是对于只有7 .3万人口的小城市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损失。但是,现在该城市的失业率为3 .8%,是这个州中最低的。自从Lee Jeans 宣告关门以来,当地的工作岗位反而增加了2 000多个。这些新增加的工作岗位是从何而来的呢?许多岗位来自于出口的增加。如爱尔泰克工业公司一家过去生产汽车液压

跨国市场区域与跨国市场集团本章提要

?全球视角:自由贸易意味着失业,果真

如此吗?

?存在的理由

?跨国合作的模式

?全球市场与跨国市场集团

?欧洲市场

?美洲市场

?亚太市场

?非洲市场

?中东市场

?区域性贸易集团和新兴市场本章学习目的通过本章学习应了解:?经济联盟的重要性,时事对经济联盟的影响?三大经济力量对未来国际贸易的影响?跨国合作形式?欧共体(E C )向欧盟(E U )过渡?对在欧洲开展市场营销的战略启示?东欧及前苏联各共和国实施自由市场体制所产生的贸易模式?北美自由贸易区和南美间的贸易关系及其对拉美其他主要贸易区的影响

?亚太地区的贸易发展

?新兴市场的日益重要性

∶∶∶∶第10章∶∶∶∶跨国市场区域与跨国市场集团167设备的厂家,因为墨西哥与加拿大的需求量不断增长,已经增加雇用了近2 00名工人。圣约瑟夫包装公司,美国惟一出口纸盒、木盒等包装材料的厂家,其产量因其客户向加拿大、墨西哥出口增加而大幅增长。圣约瑟夫包装公司的最大客户是一家医药用品供应商,在北美自由贸易区成立后该客户的销售量急剧上升。为了赶订单,圣约瑟夫公司在原有1 20名员工的基础上增加了3 0名新的雇员。这类事例很多,这里增加5 0名雇员,那里又添了1 00名雇员,新增加的就业岗位很快就达到了2 000个。据美国商务部称,在圣路易丝地区,五年前最多只有6 00家外贸企业,而现在已有1 200多家公司在从事外贸业务。差不多有3 /4的公司是中小型公司,其中有些是在十年前就濒临破产的技术含量较低的制造商。

国际经营决策确实能影响国内的就业情况,但国内经营决策也同样会影响国内的就业市场。这是商业的内在本质。如果肉类企业从圣约瑟夫转移到内布拉斯加或科罗拉多的乡村牲畜市场,就会减少圣约瑟夫地区的工作岗位。幸运的是,那些因北美自由贸易区成立而失去工作岗位的地区,得到了联邦政府的补偿。

在过去的十年里,小公司的出口创造了成千上万个新的工作岗位,其中许多岗位是出口到自由贸易区所开辟的新市场的结果,有些市场和产品是人们不曾预料到的。佛蒙特一家公司销售一种产于英格兰西南部乡村的干酪。法国对莫泽雷勒干酪(一种色白味淡的意大利干酪—译者注)的进口量在六个月内从9 25 68磅增加到315 172磅。波白斯公司,一家生产诸如莫泽雷勒口香糖和蒜味圈的冷冻开胃品制造商,在1 996年向欧洲出口了3 20万磅的开胃品,而一年前,其出口量只有8 0万磅。

十年前,马萨诸塞州的开普高德公司老板与其妻开始从事炸土豆片的小生意。今天在欧洲、南美和加拿大市场上,他们的销售量以每年1 00%的速度递增。他们的开普高德土豆片和其他一百多种美国食品一起陈列在最大的国际食品博览会上。

这些仅是发生在美国的一些事例而已。一些公司迁移到墨西哥,美国就会失去一些工作岗位。但另一方面,由于同时对墨西哥和加拿大的出口也在上升,这样又创造出新的工作岗位。要断言北美自由贸易区的成功与否现在还为时过早,但当你在阅读本章时,试想一下,如果美国不是这个富有活力的跨国贸易区的重要一员,又会产生什么后果呢?

资料来源:Helene Cooper and Scott Kilman,“Exotic Taster: Trade Wars Aside, U.S. and Europe Buy More of Each Other’s

Food,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 November 11,1997, p.A1;Robert S.Greenberger,“A Worldview:As U.S. Exports

Rise, More Workers Benefit, and Favor Free Trade, ”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 September 10, 1997; and Jon

J e t e r ,“Some Initial Losses Followed Free Trade Pact’s Passage but Exports Are Now on the Rise,” T h e

Washington Post , November 29, 1997,p.A6.

在1 958年成立欧洲经济共同体时,全球的经济革命就开始了。欧洲迈出了关键的一步,并最终促使经济与货币联盟的形成。那时怀疑论者预言这一尝试不会成功,联盟会很快解散。直到单一市场形成之时,美国、日本和其他一些国家才开始真正注意到建立其他联盟的重要性。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换的潮流不断从拉美推向亚洲,最后蔓延到苏联,激发了各国建立全球性贸易联盟和自由市场的强烈欲望。各国纷纷接受市场经济体制,并满怀热情地着手进行政治经济体制的改革,准备加入即将形成的全球性跨国市场区域。延续了几个世纪的传统被改变了,法令所不能解决的一些问题,也通过谈判找到了可以接受的解决办法,政府及金融体制正在重组,公司也正在重组,其目的都是为了迎接新的竞争和新的贸易模式。

跨国市场区域的形成与发展是当今社会最重要的发展趋势。跨国市场区域是指那些通过减少区域内贸易壁垒和关税壁垒来寻求经济互利的国家集团。其市场的组织形式各不相同,但跨国合作的共同目标是给成员国带来经济利益。虽然结盟有时会带来很大的政治和社会效益,但其主导动机仍然是经济利益。各国为进入自由市场而寻求经济联盟,因此产生了许许多多的经济合作协议。

自二战结束以来,区域性经济合作协议不断出现,其中成功的典范是欧洲共同体,它是世界上最大的跨国市场区域组织,并为世界经济合作开了先河。而跨国市场集团形成了更大的市场,为国际经济提供了具有潜在重大意义的机遇。2 0世纪8 0年代末欧共体已要实现形成单一市场这一长期目标了,几个新联盟的出现,表明人们对经济合作的新的兴趣。欧洲经济区(European Economic Area )由欧盟(E U )和欧洲自由贸易区(E F T A )的1 7个成员国组成,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统一市场。北美自由贸易区(N A F T A

)和亚下载

太经合组织(A P E C ),都是相对而言较新的或重新获得活力的联盟,在跨国市场区域组织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随着经济合作趋势的发展,人们开始关注这种合作在全球竞争方面所带来的影响。政府和企业界担心欧洲经济区、北美自由贸易区及其他合作集团将成为内部没有贸易限制而对外却有贸易限制的区域性贸易集团。要确定贸易集团在多大程度上会排斥集团外贸易还为时过早,但无论未来如何,世界各地的公司都将面临内容更丰富、竞争更激烈的经济环境。

世界三大区域,即欧洲、美洲和亚太地区正着手为贸易发展制定新的经济秩序,在未来几年里,它们将主宰世界市场。肯尼奇·奥赫迈(Kenichi Ohmae)在他的《三极巨头》(Triad Power )1一书中指出,全球公司要想成为三极巨头就必须在三大区域占据重要的市场地位。在三大区域中的每一个区域内,都有一个经济中心:欧洲区域是欧共体,美洲区域是美国及亚洲区域是日本。

三大区域是世界经济活动的中心,它们向全球公司提供了集中的消费品和工业品市场。在其中的每一个区域,都存在着巨大的单一国家市场或通过经济合作协议联合起来的跨国市场,如欧共体。由于单一国家市场合并成了更大的新兴自由贸易区,这些区域经济增长迅速,并发展成重要市场。本章将重点关注跨国合作的各种形式和经济合作对市场营销的战略意义。

10.1 存在的理由

成功的经济组织是以经济、政治、文化和地理的有利因素为基础的。任何方面的主要缺陷都可能毁灭整个组织,除非其他因素能提供充足的力量来克服这些不足。一般来说,经济组织的优势必须是明确且有意义的,在各个国家放弃其任何一部分自主权之前,它所能带来的利益必须远远超过其损失。非洲和拉丁美洲所形成的一些联盟的凝聚力很小,正是因为没有足够的利益来补偿失去的那部分自主权。

过去,对一国经济和政治安全构成严重威胁的就是合作的动力。在欧共体形成之前,欧洲各国的合作协议主要是基于二战后各国发展经济的需要和政治上的考虑。许多人持有这样的观点:如果欧洲要在政治和经济动荡的冲击下保持稳定,那么欧洲必须建立经济一体化,这样作为欧共体基础的协议就签署了。人们担心如果不加入跨国市场集团,就会被排除在2 1世纪经济发展潮流之外,在这种心理驱动下,越来越多的跨国市场集团随之产生了。

10.1.1 经济因素

各类经济联盟都把发展和扩大市场机遇看做一项基本方针,它们常常通过成员国之间的优惠关税和对非成员国设置共同的关税壁垒来扩大市场,通过提供固定的销路或对关税同盟,内部成员的产品给予优惠待遇来扩大受保护的市场,从而刺激内部经济的发展,同时成员国的消费者也能从较低的内部关税中得到实惠。在许多情况下,由于扩大了的市场赋予国内生产者更大的安全感,从而也减少了内部壁垒和外部壁垒。

具有经济互补性的国家在共同市场的运转和发展中出现磨擦的可能性最小,但是,一个经济共同体要生存,它必须有适当的协议和机制来处理经济争端。另外,各成员国在适应新的贸易关系时,肯定会产生个体差异,此时应将经济联盟的利益置于各成员国利益之上。欧共体各国具有不平衡的经济发展水平、独特的货币体制、发达的农业基础、不同的自然资源。很明显,欧共体遇到的问题大多数属于农业政策和货币政策方面的问题。在欧共体成立初期,农业方面的争端司空见惯。英国曾试图拒绝法国家禽进入英国市场,法国则禁止意大利葡萄酒进入法国市场,而爱尔兰则又禁止其他成员国的鸡蛋和家禽进入本国市场。在以上各例中,他们都以健康和安全为理由,但最可能的动机则是传统的市场保护主义思想。这类冲突不足为奇,但它们对经济联盟的确是一个考验。对欧洲共同体来说,欧洲委员会是用来解决争端和起诉违反欧共体规则的国家的机构。

拉美自由贸易联盟的夭折,是因为经济实力较强的成员国不考虑经济实力较弱成员国的要求。由于经济上的矛盾得不到解决,且对未来经济利益没有把握,一些不怎么有名的建立共同市场的尝试变得软弱无力。

∶∶∶∶第三篇∶∶∶∶评估全球市场机会

168下载

10.1.2 政治因素

各国之间政治上的和谐是跨国市场发展的另外一个基本要求。在放弃任何一部分的国家主权之前,成员国之间必须存在相同的要求并相处融洽。国家主权对任何一个国家来说都是最值得珍惜的,只有通过合作使国家地位得到提高时,国家才会在主权方面作出让步。

经济方面的考虑是形成关税同盟的催化剂,但政治原因也同等重要。欧洲国家建立欧共体的初始原因是对俄罗斯强大的政治经济实力威胁的一个回应,西欧各国心甘情愿组成对付俄罗斯的统一战线。现在俄罗斯的威胁不复存在,但是通过政治联盟获得经济联盟所带来的利益,推动了欧洲共同体向欧洲联盟转化。10.1.3 地理因素

虽然关税同盟的成员国并非必须在地理上绝对地毗邻,但正是这种密切联系促进了共同市场的运转。当国家间相互毗邻时,作为市场体制基础的交通网就将有可能相互联结并发展起来。交通网是欧共体形成的一个首要促进因素,英法之间海底通道的开通进一步加强了共同市场的联系。地理位置相隔很远的国家为了建立经济联盟需要克服许多障碍。

10.1.4 文化因素

文化的相似性会缓和一国与他国结成经济联盟所带来的冲击,因为所有成员国都理解他们的联盟的前景,所以文化越相似,越有可能形成共同市场。尽管欧共体存在巨大的文化差异性,但其主要成员国有着共同的基督教传统和共同的欧洲人的心理。语言,作为文化的一部分,并未如人们料想的那样给欧共体带来阻碍。起初欧洲有七种主要语言,但这种语言上的多样性并未给贸易带来不便,因为欧洲商人传统上就会说好几种语言,几乎每一个受过教育的欧洲人都至少能用2 ~3种语言做生意,因而,在每一种关系中都可能存在共同的语言基础。

10.2 跨国合作的模式

跨国市场集团有好几种模式,因合作程度、合作基础以及成员国间内部关系不同而有明显差别。区域性经济一体化有五种基本组织方式,从一体化程度最低的区域性合作到高度一体化的政治联盟。

10.2.1 区域性合作集团

区域性合作集团(regional cooperation groups )是最基本的经济一体化形式。在这种合作方式下,各国政府共同参与开发对各国经济有利的基础工业。每个国家都事先承诺为合作开发项目提供资金,并承诺购买合作开发项目生产的一定数量的产品。例如哥伦比亚与委内端拉在奥里诺可河( O r i n o c o )上合作建造一个发电厂,两国共同承担了建厂费用,同时分享发电厂生产的电力。

10.2.2 自由贸易区

与区域性合作集团相比,自由贸易区F T A 在经济一体化与协调方面的要求更高。这是两个以上的国家之间就有关减免关税及成员国之间的非关税壁垒达成的协议,同时各成员国仍然对区域外国家实施各自的关税税则。自由贸易区主要是为其成员国提供没有壁垒的大市场,消除货物和服务在区域内自由流动的障碍。如美、加、墨三国之间签定了自由贸易协议(北美自由贸易协议),及美国单独与以色列签定的自由贸易协定。欧洲七国自由贸易区是众多知名的自由贸易区之一,尽管其五个成员国加入了欧洲经济区(E E A ),但欧洲七国自由贸易区(E F T A )依然存在。

10.2.3 关税同盟

关税同盟(custom union )是更进一步的经济合作方式。关税同盟的成员国不仅能享受自由贸易区的∶∶∶∶第10章∶∶∶∶跨国市场区域与跨国市场集团

169下载

内部关税减免或免税待遇,而且对同盟外进口的产品采取统一的对外关税。关税同盟是从自由贸易区向共同市场转化过程中的一个合乎逻辑的合作阶段。欧洲共同体在发展成为共同市场之前经历了关税同盟阶段。法国与摩洛哥,意大利与圣马力诺,瑞士与列支敦士登之间建立了关税同盟。

10.2.4 共同市场

共同市场(common market )取消所有的内部关税及其他限制,实行共同的对外关税,同时取消对成员国之间资金和劳务自由流动的一切限制。这样共同市场不仅是货物贸易的自由市场,而且是服务贸易(包括劳务)与资金的自由市场。共同市场是经济统一体,如果再实施政治联盟就会形成一个政治统一体。《罗马公约》建立了欧洲经济共同体(E E C ),号召实行共同的对外关税,在共同市场内部逐步消除关税、配额和其他贸易壁垒。该公约同时要求:取消对服务、劳务和资本自由流动的限制;限制卡特尔;协调货币和财政政策;建立共同的农业政策;利用共同投资基金来促进区域内工业的发展;推行共同的工资和福利政策。在《马斯特里赫特公约》制定前,欧洲经济共同体一直存在着。《马斯特里赫特公约》把欧洲经济共同体扩展成一个政治联盟—欧盟(E U )。拉美地区先后建立了三个出色的共同市场:中美洲共同市场

(C A C M ),安第斯共同市场和南美自由贸易区(M e r c o s u r )。三者都有着大致相同的目标,都寻求全面的经济一体化。

10.2.5 政治联盟

政治联盟(political union )是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区域性合作形式。政治联盟包含完全的政治与经济一体化,其中有些是自愿的,而有些是被动的。被动合作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前苏联倡导的经互会

(C O M E C O N ),但随着前苏联的解体和东欧的独立,经互会也就消亡了。

联邦组织是一种自愿的经济合作方式,其关系最为松散且可以根据经济合作程度进行分类。英联邦由前英属殖民地国家与英国组成,尽管英国在政治上对这些国家没有统治权,各成员国仍然把英国君主当做名义上的领袖。成员国在与英国开展贸易时还享受优惠关税待遇。但英国加入欧共体之后,所有的优惠关税都被取消了。联邦可被最确切地描述为最松散的政治联盟,而且这种联盟主要是以某种传统观念和经济历史为基础的。联邦中各国首脑每三年开会一次讨论他们共同面临的问题,任何决议和指令都不是强制的。

近十年内产生了两个新的政治联盟—由前苏联共和国组成的独联体(C I S )和由1 2个欧洲国家签署《马斯特里赫特公约》而形成的欧盟。各成员国都承诺要进行经济和政治上的合作。《马斯特里赫特公约》允许货物、人员、服务和资本在成员国间自由流动;实行统一货币政策、共同的外交与安全政策(包括防务政策)、共同的司法体制(在警察及防止犯罪、反恐怖、移民方面进行合作)。尽管不是公约中的所有条款都被普遍接受,但欧盟成员国在政治经济上的关系还是一年比一年密切了。一旦经济与货币联盟于1 999年生效,各成员国使用统一货币(欧元)时,欧盟将不可避免地成为一个完整的政治联盟。

香肠何时方为香肠?

巧克力何时方为巧克力?

在欧共体,也许永远不会了

许多欧洲人怀疑一些国家的地方性规定其实是变相的贸易限制。问题是,什么时候贸易限制的确能保护健康和传统,什么时候只是为了设置更多的障碍。以下以烤香肠和巧克力为例来加以说明。

在纽伦堡的爱德华·克鲁斯皮艾(Edward Kluspie’s )快餐馆,香肠已成为人们的话题。今天,常客们吃的不是肉多汁少的烤香肠,牛犊肉小香肠或咖喱香肠,加一片面包和一点巴伐利亚甜芥子酱,而是某些根本不能消化的东西—这东西比纯德国渥丝德香肠差多了。

德国人历来坚持通过限制诸如植物油和蛋白质等非肉类添加剂的量,来保持香肠口味大致纯正。

∶∶∶∶第三篇∶∶∶∶评估全球市场机会

170

下载

∶∶∶∶第10章∶∶∶∶跨国市场区域与跨国市场集团

17110.3 全球市场与跨国市场集团

市场的全球化、东欧经济走上独立的市场经济体制、苏联解体、世界经济合作成为一种趋势以及不断加剧的全球竞争,这一切使得市场潜力的评价应当从区域的角度而不是从个别国家的角度来进行。诸如欧洲共同体等正式的经济合作协议是最典型的跨国市场集团,这些旧的合作关系正在重新焕发活力,同时新的合作关系也正在不断产生。

本节将介绍欧洲、美洲、非洲、亚洲以及中东地区的市场与市场集团的有关基础性资料,并回顾这些区域内的现行经济合作协议。读者须了解,某些地区的合作协议及合作联盟的地位极不稳固。许多协议和联盟很脆弱,而且将来很可能消亡或被重组成完全不同的形式。而目前正在形成的新贸易联盟,在未来十年中可能要花大量精力来稳固自身地位,形成半永久性的集团。

10.4 欧洲市场

欧盟是作为世界三大经济区域之一的欧洲市场的中心。欧洲存在着各种类型的跨国市场集团,其中重要的合作集团有欧共体、欧盟、欧洲经济区、欧洲自由贸易联盟等(见表1 0-1)。

表10-1 欧洲贸易区( 1997)欧共体(E E C )欧洲自由贸易区(E F T A

比利时意大利

冰岛挪威

丹麦

卢森堡

列支敦士登瑞士法国

荷兰希腊西班牙下载

∶∶∶∶第三篇∶∶∶∶评估全球市场机会

172(续)

欧共体(E E C )欧洲自由贸易区(E F T A )

德国

葡萄牙爱尔兰

英国欧盟(E U )

欧洲经济区(E E A )欧共体国家和

欧盟国家和奥地利

挪威芬兰

瑞典冰岛成员资格谈判国

第二批待估国塞浦路斯

匈牙利保加利亚罗马尼亚捷克共和国

波兰拉脱维亚斯洛伐克

爱沙尼亚斯洛文尼亚立陶宛注:h t t p ://e u r o p a .e u .i n t /(select Abc and then Agenda 2000 for details on requirements of accession).

对欧洲经济发展影响最大的是正开始实行资本主义经济的东欧国家和从前苏联独立出来的三个波罗的海国家。人们普遍关注其经济发展以及他们与欧共体之间可能建立的联盟问题。同样人们注意到由前苏联1 2个共和国组成的独联体,作为一种未经考验的新形式,可能存在下去也可能被其他形式的跨国联盟所代替。

10.4.1 欧洲共同体

在所有跨国市场集团中,欧共体运行最安全而且最具经济意义(表10-2)。从成立之日起,欧共体就朝着实现全面经济一体化的目标发展,最终建立起一个政治联盟。但是,人们(包括欧洲人在内)对欧洲经济共同体(或又称欧洲共同市场)2的成功不抱什么希望,因为在一体化过程中会出现许多问题,国家主权的地位也将不得不屈从于欧共体。毕竟,欧共体的建立需要克服在欧洲存在了1 000年的经济分离问题,而且欧洲共同市场不同寻常。各国间存在着语言上的差别,具有各自不同的国家利益和政治上的差异性,此外几百年来奉行地方保护主义政策。

表10-2 欧洲市场区域组织成员国人口/ 1×1 06人国内生产总值

人均国内生产进口/ 10亿美元总值/美元/百万美元

欧共体(E C )比利时

1 0.1

2 69.226 65316

3 348丹麦

5 .2 1 73.333 13543 497法国

5 8.0 1 537.92

6 501274 321德国

8 1.621 126.226 044443 780希腊

1 0.611 4.310 78526 958爱尔兰

3 .6 6 0.416 86832 202意大利

5 7.9 1 070.318 482 2 04290卢森堡

0 .4 1 2.430 244124 952①荷兰

1 5.5 3 95.325 584138 521葡萄牙

1 0.8 1 03.79 6023

2 604西班牙

3 9.2 5 59.21

4 268114 832英国

5 8.

6

1 106.4

18 880

262 504欧盟

( E U )欧共体国家

3 51.57 528.521 416 1 861 809下载

∶∶∶∶第10章∶∶∶∶跨国市场区域与跨国市场集团173(续)

组织成员国人口/ 1×1 06人国内生产总值

人均国内生产进口/ 10亿美元总值/美元/百万美元

奥地利

8 .1 2 33.328 80967 257芬兰

5 .1 1 25.024 45728 930瑞典

8 .8 2 29.225 95563 422中欧自由贸

捷克共和国 1 0.3 4 5.7 4 42123 255易区(C E F T A )

匈牙利

1 0.

2 4 3.6 4 26615 483波兰

3 8.611 4.1 2 95730 370斯洛伐克

5 .39 .3 1 7639 070

①包括卢森堡和比利时。资料来源:“Indicators of Market Size for 115 Countries,”C r o s s b o r der Monitor, August 27, 1997; and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Marketing Data and Statistics, 1997(London: Euromonitor, 1997).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各国曾采用各种不同的技术标准来限制市场准入。德国曾利用纯度法,要求在德国出售的啤酒只能用水、蛇麻草、麦芽和酵母酿造,从而来保护本国的啤酒市场。意大利则要求面食必须用硬粒小麦制作,从而保护本国的面食市场。顺便提一下,欧洲法院判定这两种规定为贸易违规,予以取消。这些限制性标准使得其他欧洲国家生产的产品或欧洲以外国家生产的产品都难以进入相关国家的市场。怀疑论者认为由于这种文化、法律及社会差异是难以克服的,所以他们对统一的欧洲不抱希望。事实证明他们的怀疑论是错误的。今天许多人对欧洲经济共同体已经取得的发展感到惊叹不已。尽管完全的一体化还未真正来临,但只要观察一下欧共体的结构、欧共体在其成员国中的权威、单一欧洲法案、欧洲经济区、《马斯特里赫特公约》及《阿姆斯特丹公约》,不难明白全面的欧洲经济政治一体化的出现是确定无疑的了。

1. 单一欧洲法案

表1 0-3说明了二战后欧盟从成立之初到现在的演化过程。单一欧洲法案意欲消除贸易中的所有壁垒,使欧洲共同体成为一个单一的内部市场。《罗马公约》的最终目标是将欧洲共同体发展成一个政治经济联盟,一个欧洲合众国。单一欧洲法案使欧洲共同体向经济一体化的目标迈进了一步。

欧共体的执行机构—欧洲委员会推出了一本白皮书,开始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这本白皮书开列了旨在消除成员国之间各种壁垒的近3 00条法律条文。它成为单一欧洲法案的一部分,内容包括取消内部边界控制并相应地加强外部边界控制,统一产品的技术标准,使各成员国的增值税和消费税制更接近的措施,自由移民等。实施这一系列的经济变革的目标时间是1 992年,这就是所谓的E C 92。这里需要强调指出的是,始于1 992年的变革只是这场革命的序曲,它将一直持续下去,直到实现全面一体化。

除了消除现有的壁垒之外,单一欧洲法案还制定了许多新商业政策,其中包括单一欧洲标准,这个目标更难实现,需要花更长的时间。电器产品的技术标准就是个很典型的例子,可以用来说明欧共体要实现统一标准的艰巨性,目前欧共体各成员国内共使用2 9种插座,1 0种插头,1 2种电线。据估计,欧共体国家要改变线路系统和电器产品的标准,需花费8 0

亿欧洲货币单位,相当于

9

5

亿美元。为了实现健康、安全、技术和其他领域的欧洲统一标准,单一欧洲法案规定了有关标准统一与相互认可的政策。为了实现标准统一,欧共体制定了一些最基本的保护健康、安全、环境和产品标准的统一规定。一旦欧共体内所有国家达到这些要求(即标准统一),各成员国间将相互承认其他国家的非关键特征的标准(即相互认同),也就是说所有的成员国在关键方面都采用同样的标准,但在非关键方面各国的标准允许有差异。

除了技术或健康标准之外,成员国之间的相互认同还包括对营销方式的相互认同,该法案第3 0条规定了相互认同的原则,欧洲法院(E C J )对该条款的解释是,在某一成员国合法销售的产品也应当可以以同样的方式在另一成员国销售。欧洲法院对德国禁止法国酿酒商Cassis de Dijon 的判决就是一例。德国声称下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