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数码矢量图形设计》自考教学大纲

《数码矢量图形设计》自考教学大纲

《数码矢量图形设计》自考教学大纲
《数码矢量图形设计》自考教学大纲

08882《数码矢量图形设计》自考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一、课程性质与特点

Adobe Illustrator是出版、多媒体和在线图像的工业标准矢量插画软件,可以快捷准确的制作出彩色或黑白图形,也可以设计出任意形状的特殊文字并置入影像。无论是生产印刷出版线稿的设计者和专业插画家、生产多媒体图像的艺术家、还是互联网页或在线内容的制作者,都会发现Illustrator不仅仅是一个艺术产品工具,更能为线稿提供无与伦比的精度和控制,用它来制作商标、包装设计、海报、手册、插画、网页以及动漫造型等,适合生产任何小型设计到大型的复杂项目。

作为全球最著名的图形软件,Adobe Illustrator以其强大的功能和体贴用户的界面已经占据了全球矢量编辑软件中的大部分份额。具不完全统计全球有67%的设计师在使用Illustrator进行艺术设计,尤其基于Adobe公司专利的PostScript技术的运用,Illustrator已经完全占领专业的印刷出版领域。无论是图象在网页上的最终输出,还是矢量图形在网页上的发布(SVG技术),都体现着Adobe Illustrator的特征。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

学生经过本课程的学习后,要求能独立进行相应的动画角色设定和场景设定,以及插画设计、广告设计、封面设计、商标设计等。进入社会后能迅速参与实际工作,并运用已有的软件知识,不断创作出更优秀的艺术作品。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

《数码矢量图形设计》是动画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它与动画专业的《角色设定和场景设定》、《二维动画》等课程有着密切的关系,并与《Photoshop》、《Flash动画设计》、《Painter》、《3DS MAX软件》、《After effect》等课程互相衔接配合,为后期合成和三维动画制作绘制前期素材。

第二部分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 Adobe Illustrator CS基础知识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Illustrator CS一些基础知识和色彩基础知识,并能掌握相关文件设定,为今后进一步学习作好基础。

二、课程内容

(一)课程内容

1.Adobe Illustrator CS的基本特征

Adobe Illustrator CS是一个矢量绘图软件,它可以以又快又精确的方式制作出彩色或黑白图形,也可以设计出任意形状的特殊文字并置入影像。用Adobe Illustrator CS制作的文件,无论以何种倍率输出,都能保持原来的高品质。

2.Adobe Illustrator CS的系统要求

Windows系统

●Intel PentiumⅢ或4处理器

●Windows 2000或Windows XP

●256MB内存(建议使用512MB)

●820MB可用硬盘空间

●16位显示卡

●1024X768显示器分辨率

●DVD-ROM驱动器

●Adobe PostScript Printers: PostScript Level2或 PostScript3

●多媒体功能需要QuickTime7软件

Macintosh系统

●PowerPC G4或G5处理器

●MacOSXV.10.2.8 through MacOSXV.10.4.

●256MB内存(建议使用512MB)

●960MB可用硬盘空间

●1024X768显示器分辨率

●DVD-ROM驱动器

●Adobe PostScript Printers: PostScript Level2或 PostScript3

●多媒体功能需要QuickTime7软件

3.Adobe Illustrator CS的界面浏览

4.首选项的设置

Illustrator 的首选项可以存储用户设定的参数。这些参数能够控制很多设定,工具设定和度量单位设定等。Illustrator 每次启动时都会自动查询该文件中的各项参数,继而给出符合要求的运行环境。

5.页面显示

6.标尺和参考线

7.色彩的基础知识

(二)本章重点:

首选项的设置、标尺和参考线

(三)本章难点

首选项的设置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基础知识

识记:掌握软件安装过程,软件中对系统(内存)的要求及Illustrator的外挂软插件的相关知识。例如:简易安装和自定义安装等。

理解:Illustrator CS的优势和特征,了解色彩基础知识,了解Illustrator CS中的颜色模式、印刷色和专色及颜色工具的使用,掌握Illustrator CS原文件格式(*.ai),掌握Illustrator CS的相关的工作流程,包括:与其他软件协同工作,导入其他文件格式。并理解Adobe Illustrator 及Adobe Photoshop使用的区别,熟悉设置文档的相关设定和过程。包括使用文档设定和页面设置命令、显示标尺、创建参考线和裁切线、使用智能参考线、使用页面工具调整可视区域和改变预置等。

应用:工具箱中工具的基本用途,掌握相关快捷键;掌握标尺和参考线的使用方法,包括标尺和参考线的建立、修改、隐藏和删除,网格的建立、编辑和隐藏以及自定义参考线;熟悉使用层和层控制面板的相关设定和操作过程。包括创建、显示、编辑、复制、重排序和打印等;掌握如何利用Document Setup(文档设置)对话框创建和设置文件;掌握辅助线和网格的使用方法,包括:Column Guides(栏辅助线),Ruler Guides(标尺辅助线),Baseline Grid(基线网格),Document Grid(文档网格)等。掌握创建和设置图文框的方法。

第二章 Adobe Illustrator CS 图形创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熟练掌握各种形状工具的使用方法,创建复杂的图形或对象,路径图形的制作与相关处理操作。

二、课程内容

(一)课程内容

1.路径的概念与应用

Illustrator 中所有的矢量图都是由路径构成的。绘制矢量图就意味着路径的建立和编辑,因此了解路径的概念以及熟练掌握路径的绘制、编辑技巧对快速准确绘制矢量图至关重要。

2.基本绘图工具的使用(包括:钢笔工具、铅笔工具、平滑工具和橡皮擦工具、锚点工具、路径的连接与开放、美工刀工具)

3.基本图形工具的使用(包括:直线和曲线工具、螺旋线工具、矩形网络工具,极坐标工具、矩形工具、椭圆工具、圆角矩形工具、多边形工具、星形工具、光晕工具)

4.复合路径、复合形状和路径查找器

5.实时描摹

6.符号的应用

(二)本章重点:

基本绘图工具和基本图形工具的使用;复合路径、复合形状和路径查找器的应用;Illustrator中所有的矢量图都是由路径构成。绘制矢量图就意味着路径的建立和编辑,因此了解路径的概念以及熟练掌握路径的绘制、编辑技巧对快速、准确绘制矢量图至关重要。(三)本章难点

复合路径、复合形状和路径查找器的应用;实时描摹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理解:熟悉复合路径、符合形状和路径查找器的应用;掌握实时描摹的使用方法;以及掌握使用符号调板和符号工具创建风格化符号。

应用:掌握使用铅笔和钢笔工具绘制路径的相关设定和操作过程,包括快捷键等;熟悉使用各种工具绘制图形的相关设定和操作过程,包括矩形、多边形、星形、螺旋形和椭圆工具;掌握路径编辑工具的功能,包括添加锚点、删除锚点、转换方向点、平滑、删除、剪刀和刻刀,及在给定的环境中选择何种工具进行操作。

第三章 Adobe Illustrator CS 对象组织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掌握图层调板的基本使用和基本功能,熟练掌握如何利用图层管理对象的方法。

二、课程内容

(一)课程内容

1.图形的选择

Illustrator 是一个面向对象的程序,在做任何操作以前都必须先选择对象,以指定后续操作针对的对象,因此Illustrator 提供了多种选取相应对象的方法。Illustrator 的工具箱中有5个选择工具,分别代表不同的功能。

2.图形的位置关系即图形的排列

3.图层

(二)本章重点:

图形的选择;图形的位置关系,图层的使用。尤其是图层的使用,因为在建立复杂对象时,记录文件窗口中的所有对象是一件较困难的事,小对象经常被大对象遮盖,选取下层被遮盖的对象变得极其困难,而图层提供了管理所用构成对象的方法,掌握图层的使用对今后复杂图像的设计至关重要。

(三)本章难点

图形的位置关系。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应用:掌握选择工具的功能及在给定的环境中决定选择何种工具进行操作,掌握图层控制面板的相关设定和操作过程,包括创建、显示、编辑、复制、重排序和打印。

第四章 Adobe Illustrator CS 图形编辑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理解和掌握变换工具和相关控制调板的功能以及变形工具的用途;了解封套扭曲的创建和路径编辑相关命令的运用。

二、课程内容

(一)课程内容

1.改变形状工具(包括:旋转工具、比例缩放工具、镜像工具、倾斜工具、改变形状工具、自由改变形状工具)及其相关的控制调板

2.即时变形工具的使用(包括:变形工具、旋转扭曲工具、收缩工具、膨胀工具、扇形工具、晶格化工具、褶皱工具)

3.封套扭曲的建立

封套扭曲是对选定对象进行扭曲或改变形状的工具。可以利用画板上的对象来进行封套,或使用预设的变形形状或网格作为封套。可以在任何对象上使用封套,但图表、参考线或链接(不包括TIFF、GIF和JPEG文件)除外。

4.编辑命令即轮廓化描边、路径偏移、图形复制和图形移动的应用

5.蒙板

在Illustrator中有两种类型的蒙板,一种是剪切蒙板,另一种是不透明蒙板。剪切蒙板可以裁切部分图形,从而只有一部分图形可以透过创建的一个或者多个形状得到显示。而不透明蒙板可以将不透明蒙板中填充的颜色、图案或者渐变色施加到下面的图形上。

在使用不透明蒙板时应注意:“剪切”选项会将蒙板背景设置为黑色,因此用来创建不透明蒙板且已选定“剪切”选项的黑色对象(比如黑色文字),将不可见。若要使对象可见,则使用其他颜色,或取消选择“剪切”选项即可。

本章注意事项:在图形编辑中占用较大计算机资源,Illustrator一般保存用户200步左右操作步骤记录。因此在练习软件时,当感觉到处理速度下降很慢时,可以释放之前操作的步骤记录来得到一些性能的提升。按[Ctrl+Alt+Shift+F12]快捷键打开隐藏的调试面板,单击“Purge Undos”按纽来释放一定量的内存。

(二)本章重点:

改变形状工具和即时变形工具的使用,在图形软件中,改变形状工具的使用频率非常高;轮廓化描边、路径偏移、图形复制和图形移动的应用;蒙板的应用,图像在应用了剪切蒙板之后,可以使用任意的路径编辑工具调整作为蒙板物体的形状,就像调整被遮色的物体一样,可以利用此工具制作不同的图像效果。

(三)本章难点

轮廓化描边、路径偏移、图形复制和图形移动的应用;蒙板的应用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理解:Adobe Illustrator CS软件中的两种蒙板类型,即剪切蒙板和不透明蒙板。

应用:掌握变换工具和相关控制面板的功能,包括移动、缩放、旋转、反射、倾斜、弯曲、改变形状、扭曲和自由变换,变换和对齐控制面板及在给定的环境中选择何种工具进行操作;学习使用变形工具的用途,包括变形、旋转扭曲、缩拢、膨胀、扇贝、晶格化和褶皱工具等;掌握如何创建和修改mask(蒙版),包括剪切蒙版 (Clipping Mask)和Opacity Mask(不透明蒙板)。

第五章 Adobe Illustrator CS 基本外观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上色以及创建和编辑特定色彩、路径图案等的操作过程,了解画笔、渐变工具的设定和功能,并在给定的环境中选择合适的工具完成操作。

二、课程内容

(一)课程内容

1.实时上色

“实时上色”是一种创建彩色图画的直观方法。它不必考虑围绕每个区域使用了多少不同描边、描边绘制的顺序、以及描边之间是如何相互连接的。当建立了实时上色组后,每条路径都会保持完全可编辑。移动或调整路径形状时,前期已应用的颜色不会像在自然介质作品或图像编辑程序中那样保持在原处,相反,Illustrator自动将其重新应用于由编辑后的路径所形成的新区域。

2.描边调板

3.渐变色及网格的制作及应用

使用网格工具可以快速调整图形中颜色的细微之处,利用这些网格,可以对图形进行多个方向和多种颜色的渐变设置和填充。渐变网格通过控制节点的位置和颜色形成让人惊叹的华丽和防真效果。

4.混合命令的应用

在学习本节时应注意,不是所有的图形都可以进行混合。用户不能在网格对象之间执行混合命令。另外,在使用印刷上色的图形对象和一个使用专色上色的图形之间执行混合命令,则混合所生成的形状会以混合的印刷色来上色;若在两个不同的专色之间混合,则会使用印刷色来为中间步骤上色;若在两个图案化图形之间进行混合,则混合步骤将只使用最上方图层中对象的填色;若在两个使用了透明度的图形对象之间进行混合,则混合步骤将只使用上方对象的混合模式;若在两个相同符号的实例之间进行混合,则混合步骤将为符号实例;若在两个不同符号之间进行混合,则混合步骤不会是符号实例。

5.画笔的应用

6.图案的制作

7.图案单元的变换

(二)本章重点:

绘制色彩工具的使用;渐变色及网格的制作及应用;混合命令的应用;画笔的应用,Illustrator CS提供了强大的自由绘图功能,利用画笔工具配合使用相应的画笔调板,可以绘制出充满艺术格调的作品,不但绘制的过程是轻松而自由的,画笔调板充满灵动的变化,也令繁琐的工作变得简单而更加富有创意;图案的制作,在图形处理软件中,图案的制作是非常重要的部分,应熟练掌握。

(三)本章难点

渐变色及网格的制作及应用;混合命令的应用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识记:实时上色组的建立和实时上色的使用方法。

应用:掌握所有绘制色彩工具的设定和特点,包括笔刷、铅笔、自动追踪、油漆桶、吸管、笔刷库、渐变工具和网格渐变工具,并在给定的环境中选择合适的工具进行操作;熟悉使用色板、笔画控制面板,以及赋予物体颜色;掌握创建、编辑和输入特定的色彩、路径图案、填充图案和渐变的设定过程;了解各种色彩模型及它们的局限;使用不同色彩模型;了解在Illustrator中进行色彩管理的步骤。

第六章 Adobe Illustrator CS 滤镜应用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矢量滤镜,熟悉位图滤镜的效果。本章的“滤镜”要和下一章的“效果”菜单区分开。虽然“滤镜”要和下一章的“效果”菜单中的相关命令都可以制作出特效和唯美的画面效果,但滤镜和效果所产生的结果却有所不同。效果是实时的,这就意味着用户可以向对象应用一个效果命令,然后继续添加其他效果;而滤镜更改的是底层对象,一旦应用就无法再修改滤镜参数或移去滤镜。因此在学习时应结合“效果”菜单仔细区分两者的异同。

二、课程内容

(一)课程内容

1.矢量图形的转化

2.滤镜菜单命令

(二)本章重点:

滤镜菜单命令

(三)本章难点

滤镜菜单命令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理解:理解Adobe Illustrator CS软件强大的滤镜和效果功能以及矢量图形的转化。

应用:掌握矢量滤镜。包括颜色、创建、扭曲、风格化,并在给定的环境中决定选择何种滤镜进行操作。熟悉位图滤镜的效果。包括艺术效果、模糊、纹理、画笔描边、扭曲、象素化、锐化、素描、风格化、视频,并在给定的环境中选择何种滤镜进行操作。

第七章 Adobe Illustrator CS 艺术效果外观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使用外观属性的相关设定和操作过程,掌握图形样式调板的相关设定和操作过程,并能解释效果菜单提供的各种命令。

二、课程内容

(一)课程内容

1.外观属性、图形样式和效果

2.外观调板的使用

3.图形样式调板的使用(包括图形样式调板的使用原则、样式和图形样式库)

4.效果菜单

5.通过效果菜单制作3D效果

(二)本章重点:

外观属性、图形样式和效果,外观属性的熟练掌握将极大地方便绘图工作;图形样式调板的使用;效果菜单,通过使用效果菜单命令、外观调板和图形样式调板可以将外观属性施加到任何物体、组或者层面;通过效果菜单制作3D效果,效果菜单下的命令大部分都和滤镜菜单中的命令相同,但Illustrator CS将Adobe Dimension移植到效果菜单中,改变了Illustrator旧版本中无法制作3D效果的遗憾之处,这一效果的掌握将对图形设计增添更多的亮点。

(三)本章难点

图形样式调板的使用;效果菜单;通过效果菜单制作3D效果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识记:了解使用外观属性的相关设定。

理解:使用外观属性的操作过程,包括外观属性的编辑、修改和建立。

应用:掌握Effect(效果)和滤镜的区别;掌握CS新增效果:3D Effects(3D效果)和Scrrible(涂抹);掌握使用Appearance(外观)调板和Style(样式)调板来管理效果(Effects)的方法。

第八章 Adobe Illustrator CS文本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文字工具及调板等的基本用法和基本功能;掌握路径文字和区域文字的使用方法;熟练使用CJK选项以及掌握格式化字符和段落的各种设置。

二、课程内容

(一)课程内容

1.文字工具简介

2.置入和输入、输出文字

3.选择文字

4.格式化文字

5.格式化段落

6.区域文字

7.路径文字

8.查找与替换

9.拼写检查

10.更改大小写

11.智能标点

12.显示隐藏字符

13.创建外框

14.CJK选项

15.OpenType选项

备注:本章需注意事项:如何更新在Illustrator早期版本中创建的文字:在Illustrator早期版本创建的文字对象,必须在新版本中更新后才能进行编辑。默认情况下,当用户更新了文件中的文本时,Illustrator会在文件后追加单词“转换”,并有效地建立一个文档副本,以保留原始文件的完整性。如果不希望Illustrator追加文件名,则执行“编辑”→“首选项”→“常规”命令,在弹出的“首选项”对话框中取消选择“打开旧版文件

时追加“转换”复选框即可。

(二)本章重点:

置入和输入、输出文字;区域文字;路径文字(Illustrator CS中将文字对象分为了3类:点文字、区域文字和路径文字,必须熟练掌握应用);CJK选项;OpenType选项

(三)本章难点

区域文字;路径文字;CJK选项;OpenType选项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应用:掌握文字输入工具的使用方法和过程,包括文字工具、区域文字和路径文字工具、垂直文字工具等;掌握文字和段落样式的设定,包括行距、字距、字距微调,基线上移设定;熟悉文字菜单中的命令,包括链接、绕图、创建外框、英文拼写检查、查找命令、行和列等;了解使用定位标尺控制面板的过程,熟练使用CJK(即中、日、韩三种文字字符)选项。

第九章 Adobe Illustrator CS 图表制作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图表的各种形式和设定;掌握使用图表工具的过程,以及掌握如何创建自定义图表的过程。

二、课程内容

(一)课程内容

1.创建图表

2.图表类型

3.改变图表的表现形式(包括图表选项、数值轴和类别轴)

4.自定义图表

(二)本章重点:

为了获得各种数据的统计和比较直观的视觉效果,人们通常采用图表来表达数据,Illustrator CS非常周全地考虑到此,因此提供了丰富的图表类型和强大的图表功能,用户在以使用图表来对数据进行统计和比较时,会得心应手。因此本章重点需要考生掌握创建图表;改变图表的表现形式;自定义图表,图表制作完成后,自动处于选定状态,并且自动成组,但在实际操作中经常需要改变图表的单个元素,或改变图表图案,使得图表的显示更加生动,因此自定义图表极其重要。

(三)本章难点

自定义图表。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应用:掌握图表的各种形式、设定和使用图表工具的方法;

掌握如何创建自定义图表的方法。

第十章 Adobe Illustrator CS 自动化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动作”调板的使用方法,熟练使用脚本和Batch命令,并能熟练使用数据驱动图像。

二、课程内容

(一)课程内容

1.关于自动化作业

2.使用动作(包括使用动作调板、建立动作、记录路径、播放动作、编辑动作、组织动作集、批处理文件和使用脚本等)

3.使用数据驱动图像

(二)本章重点:

设计图形是一项需要创造力的活动,但实际制作插图时,有些作业会不断重复。在实际操作中,可能会发现花在放置和取代影像、更正错误、准备打印文件及网页显示时间,经常占用了进行创意作业的时间。为了节省操作时间,Illustrator CS提供了许多不同的方式来自动化处理非做不可的重复性作业,便于设计师有更多时间专心在挥洒创意上,因此熟练使用动作命令就变得很重要。

(三)本章难点

编辑动作、组织动作集、批处理文件和使用脚本;使用数据驱动图像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应用:(一)Action的使用

了解动作控制调板的基本功能;了解动作的创建、编辑方法;了解动作

的执行方法;

(二)自动化的其它命令

使用脚本,包括执行脚本和安装脚本;掌握在软件中建立变量,以产生数据驱动

图像。

第十一章 Adobe Illustrator CS 文档存储和输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用于Web各种图像格式的应用范围,掌握GIF、JPEG、PNG格式导出选项,掌握SWF、SVG格式导出选项。

二、课程内容

(一)课程内容

1.印刷图形格式(包括图形的存储、存储为、存储副本、导出)

2.Web图像

学习时间应注意:在Web上发布图像,创建较小的图形文件非常重要。使用较小的文件,Web服务器能够更高效地存储和传输图像,而用户能够更快地下载图像。用户可以在“存储为Web所用格式”对话框中查看Web图形的大小和估计下载时间

3.图像的色彩问题

4.创建GIF

5.JPEG、PNG、SWF、SVG等文件格式

(二)本章重点:

印刷图形格式;Web图像、创建GIF、JPEG、PNG、SWF、SVG等文件格式

(三)本章难点

GIF、JPEG、PNG、SWF、SVG等文件格式的理解与实际应用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应用:掌握如何存储文件及存储的格式的限制;掌握文字与图形在输入到Illustrator 中的要求与限制;掌握Illustrator中链接与嵌入的功能;了解使用象素化命令的过程,熟悉Illustrator与其它软件在集成使用方面的相关知识;了解网上发布用的图形应注意的问题,掌握在网页上使用的图形的限制及优化图像所需考虑的事项;掌握输出最适合网上发布

的Illustrator图像。

第十二章 Adobe Illustrator CS 打印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打印”对话框中的各个选项,以及分色原理和透明拼合。

二、课程内容

(一)课程内容

1.关于打印

2.使用“打印”对话框

3.设定“常规”选项(包括指定页数和份数、指定媒体尺寸和方向、指定要打印的图层以及缩放文件等)

4.设定“设置”选项

5.设定“输出”选项(包括指定模式、指定膜面、指定图像类型、指定打印机分辨率、在分色中执行黑色叠印、将所有专色当成印刷色分色、将个别专色分为印刷色、但不要打印、指定要建立分色片的颜色、将输出(分色)选项还原为预设值

6.设定“图形”选项(包括曲线路径拟合、设定打印的字体选项、打印渐变和渐变网格对象等)

7.设定“颜色管理”打印选项

8.查看打印设定的小结和预设集

9.设定裁剪的区域和标记

10.打印渐变、网格对象和色彩渐变

11.分割路径以打印大型复杂外框形状

12.选择PostScript Printer Description文件

(二)本章重点:

无论将彩色文件送到外面的输出中心,或只是将草稿由喷墨、激光打印机、喷绘机印出来,多了解一些打印的基本原理,可让打印工作进行得更顺利,也有助于确保文件能如期望地呈现,因此本章应重点掌握使用“打印”对话框;设定“常规”、“设置”、“输出”选项;打印渐变、网格对象和色彩渐变

(三)本章难点

设定“输出”选项;设定“图形”选项;分割路径以打印大型复杂外框形状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识记:关于打印的基本常识,包括打印的种类和图像类型等

理解:了解打印机驱动程序和PPD的作用,包括其在PostScript印刷流程中的作用。了解打印至PostScript与非PostScript打印装置的区别;掌握使用适当的打印机驱动程序和PPD来选定并配置一台PostScript打印机的方法;

应用:掌握基本的打印操作,掌握为不同输出方式预备文档的方法,输出方式包括:分色输出(Seperation)、合成(Composites)输出、打印标记(Printers Marks)、陷印(Trapping)、陷印样式(Trapping Style)和打印机样式(Printer Style);掌握打印透明度的操作方法。

第三部分实践环节

考核的方式是终结性考核。具体考核参见第四部分第五小节中的“关于考试的若干规

定”,因为本课程所需掌握的知识最终是为了实际应用操作,因此实践部分考试和本课程考试合为一体,整理合并为一次考试。

考核的内容请仔细阅读每一章所标示的具体内容,最终的考核内容将根据这些章节需要考核的内容中提炼综合性考核题目,考生需要熟练的掌握各章考核内容,并配合本大纲第二部分所指出的章节重点认真练习。

考核的软件为:Adobe Illustrator CS

考核的环境:

随着Illustrator 软件功能的日益强大,该软件对计算机系统、配置的要求也日渐提高,下面是考试时所需要的系统最低要求:

2.Windows系统

●Intel Pentium4、Intel Centrino 、Intel Xeon或Intel Core Duo(或兼容

的)处理器

●Windows XP Service pack2或Windows Vista Home Premium、Business、

Ultimate或Enterprise

●512MB内存(建议使用1GB)

●2GB可用硬盘空间

●1024X768显示器分辨率

●DVD-ROM驱动器

●多媒体功能需要QuickTime7软件

3.Macintosh系统

●PowerPC G4或G5或多核Intel处理器

●MacOSXV.10.4.8

●512MB内存(建议使用1GB)

● 2.5GB可用硬盘空间

●1024X768显示器分辨率

●DVD-ROM驱动器

●多媒体功能需要QuickTime7软件

第一章 Adobe Illustrator CS基础知识

一、考核目的与要求

认识Illustrator cs的操作界面和基本工具面版的设置,掌握一些页面显示方法以及一些辅助工具的使用,并让考生迅速了解该软件,为下一步进行绘制图形做好铺垫。

二、考核内容

1.如何安装和卸载Illustrator cs

2.Illustrator CS首选项的设置

3.Illustrator CS“打印”对话框的设置

4.打开已有文件和创建新文件

5.建立标尺参考线和网络参考线

第二章 Adobe Illustrator CS 图形创建

一、考核目的与要求

考核绘制基本图形工具和绘制方法,其中包括使用不同工具绘制路径,绘制各种基本图

形以及简单编辑路径的方法,通过基本工具的学习,能使用各种工具进行随意绘画练习。

二、考核内容

1.钢笔、铅笔、画笔等工具的应用

2.直线工具、曲线工具的应用

3.螺旋线工具、矩形工具、矩形网络工具、圆角工具及椭圆工具的应用

4.路径填充及边线色设定,复合路径的基本操作

5.多边形工具、星形工具及光晕工具的应用

6.实时描摹的应用

7.符号的应用

第三章 Adobe Illustrator CS 对象组织

一、考核目的与要求

考核Illustrator CS中一些图形对象的基本操作方法,如图形对象的选择和变换,图形的对齐与分布以及图形对象的排列和编组;考核图层调版的使用,新建图层和设置图层选项。通过使用这些命令和工具可以在调整和设置图形过程中提高工作效率。

二、考核内容

1.图形对象的选取、变换、对齐、分布、排列和编组

2.图层调版的使用,新建图层和设置图层选项

第四章 Adobe Illustrator CS图形编辑

一、考核目的与要求

考核在Illustrator CS中不但可以使用简单工具绘制普通几何图形,还可以使用各种调整工具为绘制的图形添加各种特殊效果,考核变换工具和相关调板的功能,以及即时变形等工具和命令的应用可以快速为图形添加需要的效果。通过本章的学习可以绘制出更加效果鲜明的作品。

二、考核内容

1.各种变形工具的使用,能制作出包括变形、扭曲、收缩、膨胀、扇贝和晶格化等多种效果。

2.用变形、网格和顶层对立建立封套扭曲。

3.轮廓化描边的应用

4.图形的复制和移动

5.建立剪切蒙板和不透明蒙板

第五章 Adobe Illustrator CS基本外观

一、考核目的与要求

实时上色组的建立和实时上色的使用方法;创建、编辑和输入特定色彩、路径图案、填充图案和渐变的设定及操作过程;考核绘制工具的设定和功能,包括画笔、渐变工具、网格工具,并在给定的环境中选择合适的工具完成操作。

二、考核内容

1.如何拾取颜色

2.创建实时上色组

3.使用不同方式创建网格

4.使用描边调板和各种笔刷效果

第六章 Adobe Illustrator CS滤镜应用

一、考核目的与要求

考核矢量滤镜的各种效果,包括颜色、创建、扭曲以及风格化等多种效果的应用,并且能根据图形的整体效果和最后效果图选择不同的滤镜效果。通过本章学习能制作出更加唯美的画面效果。

二、考核内容

1.“滤镜”菜单的熟悉

2.适量图形的转化

第七章 Adobe Illustrator CS艺术效果外观

一、考核目的与要求

使用效果菜单命令,外观调板和图形样式调板将外观属性施加到任何物体、组或者层面。

二、考核内容

1.外观属性的编辑、修改和建立

2.图形样式的编辑、修改和建立

3.通过效果菜单制作3D效果

4.SVG滤镜的使用

第八章 Adobe Illustrator CS文本

一、考核目的与要求

考核如何输入文本,编辑文本及一些特殊处理文本的方法。考生应该掌握输入设置文本的方法和技巧,使制作作品更加丰富饱满。

二、考核内容

1.置入和输入、输出文字

2.输入特殊文字和升级低版本文字

3.设置字符和段落属性

4.文本的对齐与缩进

5.修改和旋转字体以及改变文字大小或文字方向

6.输入并编辑路径文本

7.文本绕排

8.CJK选项和OpenType修饰字体

第九章 Adobe Illustrator CS图表制作

一、考核目的与要求

考核各种图表类型和绘制图表的基本方法,图表数据的输入和修改,图表类型和设计图表样式。

二、考核内容

1.使用不同的图表工具绘制不同的图表,

第十章 Adobe Illustrator CS自动化

一、考核目的与要求

使用“动作”调版、建立和编辑动作以及批处理文件。通过“动作”的使用使创作出来的作品更加多元化。

二、考核内容

1.使用“动作”调板新建并编辑动作。

第十一章 Adobe Illustrator CS文档存储和输出

一、考核目的与要求

掌握用于Web各种图像格式的应用范围以及GIF、JPEG、PNG、SWF、SVG等格式的导出选项。

二、考核内容

1.网络图像的优化输出

2.Web格式的保存

3.将制作的文稿颜色转换为Web安全色

第十二章 Adobe Illustrator CS打印

一、考核目的与要求

设定“打印”对话框中的“常规”选项,通过本章的学习考生能基本完成文件的打印作业。

二、考核内容

1.设置打印页数和份数

2.设置媒体尺寸和方向

3.设置要打印的图层

4.设置“图形”选项

5.设置“设置”打印选项

6.设置“标记和出血”打印选项

7.设置“颜色管理”打印选项

8.设置“高级”打印选

第四部分有关说明和实施要求

一、考核目标的能力层次表述

本大纲在考核目标中按着“识记”“理解”和“应用”等能力层次规定考生应达到的能力层次要求,各能力层次为递进等级关系,后者必须建立在前者的基础上,其含义是:识记:能知道有关的名词、概念、知识的含义,并能正确认识和表述,是低层次的要求。

理解:在了解的基础上,能全面把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与技能,并把握上述内容的区别和联系。

应用:在理解的基础上,能运用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与技能,分析和解决有

关的理论和实际问题,并能够运用多个知识点进行设计制作。

二、教材

《ADOBE ILLUSTRATOR CS5标准培训教材》ACAA专家委员会等主编,汪可编著,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年版

三、自学方法指导

1.在开始阅读指定教材某一章之前,先翻阅大纲中有关这一章的考核知识点及对知识点的能力层次要求和考核目标,以便在阅读教材时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2.阅读教材时,要逐段细读,逐句推敲,集中精力,吃透每一个知识点,对基本概念必须深刻理解,对基本制作技巧和方法必须彻底弄清楚,对基本工具和使用方法必须牢固掌握。

3.在自学过程中,既要思考问题,也要做好阅读笔记。把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等加以整理,这可从中加深对问题的认知、理解和记忆,以利于突出重点、并涵盖整个内容,可以不断提高自学能力。

4.对书上的具体例子要在不断练习的基础上对所学知识进行合理的回顾与发挥,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解题时应注意培养逻辑性,针对问题围绕相关知识点进行层次(步骤)分明的论述或推导,明确各层次(步骤)间的逻辑关系。

四、对社会助学的要求

1.应熟知考试大纲对课程提出的总要求和各章的知识点。

2.应掌握各知识点要求达到的能力层次,并深刻理解对各知识点的考核目标。

3.辅导时,应以考试大纲为依据,指定的教材为基础,不要随意增删内容,以免与大纲脱节。

4、辅导时,应以考试大纲为依据,宜提倡“认真阅读教材,刻苦钻研教材,主动争取帮助,依靠自己学通”的方法。

5.辅导时,要注意突出重点,对考生提出的问题,不要有问即答,要积极启发引导。

6.注意对应考者能力的培养,特别是自学能力的培养,要引导学生逐步学会独立学习,在自学过程中善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做出判断,解决问题。

7.要使考生了解试题的难易与能力层次高低两者不完全是一回事,在各个能力层次中会存在着不同难度的试题。

8.助学学时:本课程共4学分,建议总课时72学时,其中助学课时分配如下:

五、关于考试的若干规定

1、本大纲各章所提到的考核内容和考核目标都是考试内容。试题覆盖到章,适当突出

重点,试题内容不超纲。

2、考试的比例一般为识记占10%,理解占15%,应用占75%。

3、反映不同难易的试题分数比例一般为较易、中等难度共占80%,较难占20%。

4、试题类型一般为:操作题,包括:一般工具的操作,具体图形的基本设计制作等。

考试为上机考试,考试时间为150分钟,采用百分制评分,60分及格。

六、题型示例

操作题

(一)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使用你所熟悉的各种绘图工具,设计并绘制出一个简单的卡通形象。

(二)请用你所熟悉的工具制作如图所示的效果图。

(三)请用你所熟悉的工具制作如图所示的效果图。

机械工程控制基础(第六版)公式

机械工程控制基础(第六版)公式 1.典型时间函数的拉氏变换以及拉氏变换的性质 22222 1 111[1];[()]1;[];[]![sin ];[cos ];[]at n n L L t L t L e S S S a w S n L wt L wt L t S w S W S δ+= ===-===++ ①延迟性质:[()].()as L f t a e F S --= ②复数域的位移性质:[()]()at L e f t F S a -=+ ③相似定理:1[()]()S L f at F a a = ④微分性质:()12'(1)[()][](0)(0)(0)n n n n n L f t S F S S f S f f -+-+-+=---- 当初始条件为零时:()[()][]n n L f t S F S = ⑤积分性质:(1)()1[()](0)F S L f t dt f S S -+= +? 初始条件为零时:() [()]F S L f t dt S =? ⑥初值定理:0 (0)lim ()lim ()s t f f t SF S + + →+∞ →==;⑦终值定理:0 lim ()lim ()t s f t SF S →+∞ →= 2.传递函数的典型环节及公式 ①比例环节K ;②积分环节 1S ;③微分环节S ;④惯性环节11TS +;⑤一阶微分环节1TS + ⑥振荡环节 22 121 T S TS ζ++;⑦二阶微分环节2221T S TS ζ++;⑧延时环节S e τ- ⑨开环传递函数()()H S G S ; 其中G(S)为向前通道传递函数,()H S 为反馈传递函数 闭环传递函数() ()1()() G S G S H S G S = +闭 ⑩梅逊公式n n n t T ∑?= ? ; 1231i j k i j k L L L ?=-∑+∑-∑+ 其中:T ——总传递函数 n t ——第n 条前向通路得传递函数; ?——信号流图的特征式 3.系统的瞬态响应及误差分析 ①一阶系统传递函数的标准式()1 K G S TS = +, K 一般取1 ②二阶系统传递函数的标准式222 1 ().2n n n w G S k S w S w ζ=++; K 一般取1 ③2 1d n w w ζ=-;其中ζ为阻尼比,n w 为无阻尼自然频率,d w 为阻尼自然频率

00840 第二外语 日语

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纲 00840 第二外语(日语) 南京师范大学编 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办公室 Ⅰ课程性质与课程目标 一、课程性质和特点 本课程是我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英语专业本科生的二外课程。本课程的设置目的是培养自考生掌握日语语音、语法、词汇的基础知识,具有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 二、课程目标 课程设置的目标,是在课程结束时,使学生能够: 1.掌握基本语音语调。 2.掌握日语的基础语法知识 3.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初级的阅读、会话、翻译。 三、与相关课程的联系与区别 本课程是英语专业本科生的二外课程,学生从零起点开始学习,无先修课程,亦无相关课程,是一门相对独立的新语种的学习。 四、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1.语音 语音包括日语假名的发音和语句朗读。假名主要包括五十音图的清音、浊音、长音、促音、拗音,语句朗读时要求语音、语调基本正确。 2.词汇

领会掌握2000词以及由这些词构成的常用词组,其中熟练掌握1500词。主要包含日语假名和日语汉字的正确书写方法,各类词汇(如体言、用言、助词、助动词、接续词、副词等)的正确的使用方法。 3.语法 语法主要包括教材《标准日本语》初级上下册中所出现的各语法点、句型、惯用型、用言的活用变化规则等。 具体范围如下: (1)单词的标记,日语单词的标记有三种形式:假名、日语汉字和汉字加假名。 (2)十个实词,其中尤其是体言(名词、代词、数词)和用言(动词、形容词、形容动词)。体言的特点是本身没有词尾,所以进入句中起什么作用,主要靠后续的虚词。实词后添加不同的虚词,就起着不同的作用。用言都有词尾,要记住用言的各种词尾变化形式。 (3)两个虚词:助词和助动词。虚词总是附在实词后,起语法作用。掌握助词时,需注意:①语法意义和作用。②接体言还是接用言。如接用言,还需注意接什么样的词尾变化形式。掌握助动词时,需注意:①语法意义和作用。②接体言还是接用言,如接用言,还需注意接什么样的词尾变化形式。③本身的形态变化。 (4)日语句子的种类和句子的成分 日语句子从结构上可分为单句和复句。一个句子里,主语和谓语的关系仅成立一次者叫单句。单句中的成份重点是谓语。按谓语的结构,单句可分为动词句、形容词句、形容动词句和名词句。一个句子里,主语和

《线性代数》课程教学大纲

《线性代数》课程教案大纲 课程代码:课程性质:专业基础理论课必修 适用专业:工科类各专业总学分数: 总学时数:修订年月: 编写年月:执笔:韩晓卓、李锋 课程简介(中文): 线性代数是理、工、经管各专业重要的基础课之一。它是以讨论有限维空间线性理论为主,具有较强的抽象性与逻辑性,是数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其理论与方法已广泛应用于其它科学领域中。主要包括:矩阵、行列式、线性方程组、秩问题、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二次型等内容。 课程简介(英文): , . , , . . , , , , , , . 一、课程目的 《线性代数》是高等院校工科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理论课。它是以讨论有限维空间线性理论为主,具有较强的抽象性与逻辑性。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比较系统地获得线性代数中的行列式、矩阵、线性方程组、矩阵和向量组的秩,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独特的代数思维模式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使学生了解线性代数在经济方面的简单应用,并为学生学习后继课程及进一步扩大数学知识面奠定必要的数学基础。 二、课程教案内容及学时分配 (一)教案内容 第一章行列式(学时) 教案内容:

二阶三阶行列式;阶行列式的定义;行列式的性质(证明选讲);行列式按行(列)展开(定理证明选讲,行列式按某行(列)展开选讲);克莱姆法则。 本章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行列式的性质;行列式按一行(列)展开定理;克莱姆法则的应用。 难点:阶行列式的定义的理解;阶行列式计算。 第二章矩阵(学时) 教案内容: 矩阵的概念;矩阵的运算(矩阵的加、减法;数乘;乘法;矩阵转置;方阵的幂;方阵的行列式);几种特殊的矩阵(对角矩阵,数量矩阵,三角形矩阵,单位矩阵,对称矩阵与反对称矩阵);分块矩阵(分块阵及其运算,分块对角阵);逆矩阵(可逆阵的定义;奇异阵,伴随阵与逆阵的关系;逆阵的性质,二阶上三角分块阵的求逆方法);本章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矩阵的运算规律;逆矩阵的性质以及求法; 难点:矩阵的乘积及分块矩阵的乘积;逆矩阵(抽象矩阵的逆矩阵)的求法。 第三章矩阵的初等变换与线性方程组(学时) 教案内容: 矩阵的初等变换(初等矩阵定义;初等矩阵与矩阵初等变换的关系。用初等变换求矩阵的逆);矩阵的秩(矩阵的秩的定义;矩阵的秩与其子式的关系;初等变换求矩阵的秩)。线性方程组的消元解法(消元解法与初等行变换的关系;线性方程组有唯一解、无穷多组解和无解的讨论;线性方程组有解的判别定理;齐次线性方程组有非零解的充分和必要条件); 本章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利用初等变换求矩阵的逆矩阵与矩阵的秩;利用初等变换求线性方程组的通解。 难点:利用初等变换求线性方程组的通解。

历年机械工程控制基础试题及答案

全国2002年10月自学考试机械工程控制基础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5分,共30分) 1.控制工程主要研究并解决的问题之一是( ) A.系统已定,输入不确定,求系统的输出 B.系统已定,输入已知,求系统的输出(响应) C.系统已定,规定系统的输入 D.系统不定,输入已知,求出系统的输出(响应) 2.f(t)如图所示 则L [f(t)]为( ) A.s 1e -2t B. s 2e -2s C. s 1e -2s D. s 1 e -ts 3.已知F(s)=1) s(s 1 ,则L -1 [F(s)]为( )

4.已知F(s)=L [f(t)],若F(s)= 1 2s s 1 2++,则f(t)|t ∞→=?( ) A.21 B.1 C.3 1 D.0 5.下列系统中为线性系统的微分模型为:( ) A.dt ) t (dx )t (x )dt )t (dx ( 12dt )t (x d 16 i 020202=++ B.)t (x )t (x 24dt ) t (dx 12 dt )t (x d 16i 002 02=++ C.)t (x )t (x 24dt ) t (dx 12 )dt )t (x d ( 16i 0022 02=++ D.)t (x )t (x )t ln(24dt ) t (dx 12 e dt )t (x d 16 i 00t 2 02=?+?+ 6.对于定常控制系统来说,( ) A.表达系统的微分方程各项系数不随时间改变 B.微分方程的各阶微分项的幂为1 C.不能用微分方程表示 D.系统总是稳定的 7.系统方框图如图所示,则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为( ) A. G(S)H(S) 1 G(S)H(S)+ B. G(S) -1 H(S)G(S)?

机械工程控制基础知识点汇总

机械工程控制基础知识点 ●控制论的中心思想:它抓住一切通讯和控制系统所共有的特点,站在一个更概括的理论高度揭示了它们的共同本质,即通过信息的传递、加工处理和反馈来进行控制。 机械工程控制论:是研究机械工程技术为对象的控制论问题。(研究系统及其输入输出三者的动态关系)。 机械控制工程主要研究并解决的问题:(1)当系统已定,并且输入知道时,求出系统的输出(响应),并通过输出来研究系统本身的有关问题,即系统分析。(2)当系统已定,且系统的输出也已给定,要确定系统的输入应使输出尽可能符合给定的最佳要求,即系统的最佳控制。(3)当输入已知,且输出也是给定时,确定系统应使得输出金肯符合给定的最佳要求,此即●最优设计。(4)当系统的输入与输出均已知时,求出系统的结构与参数,即建立系统的数学模型,此即系统识别或系统辨识。(5)当系统已定,输出已知时,以识别输入或输入中得有关信息,此即滤液与预测。 ●信息:一切能表达一定含义的信号、密码、情报和消息。 信息传递/转换:是指信息在系统及过程中以某种关系动态地传递。 信息的反馈:是把一个系统的输出信号不断直接地或经过中间变换后全部或部分地返回,再输入到系统中去。如果反馈回去的讯号(或作用)与原系统的输入讯号(或作用)的方向相反(或相位相差180度)则称之为“负反馈”;如果方向或相位相同,则称之为“正反馈”。 ●系统:是指完成一定任务的一些部件的组合。 控制系统:是指系统的输出,能按照要求的参考输入或控制输入进行调节的。 开环系统:系统的输出量对系统无控制作用,或者说系统中无反馈回路的。闭环系统:系统的输出量对系统有控制作用,或者说,系统中存在反馈的回路。

自考二外日语经验

上个星期六下午,我参加了自考二外日语考试,考完后感觉还不错。休整了几天,特地来英语巴士写一点我自己的感受,和大家分享一下。 首先,我是在成都,我们这里使用的教材是任卫平的日语教程。本来挺担心这门的,毕竟对于我来说日语是一门全新的课程。不过我一直都对日本的动漫啊,电影啊,日剧什么的都挺感兴趣的(当然还没到哈的程度,呵呵),所以对日语的学习还是很有信的。 有一点我需要说明的是,暑假的时候我报了一个日语入门课程的培训班,学费550块钱的样子。从8月初一直上到8月底,差不多经历了奥运会从揭幕到闭幕的整个过程。每天3个多小时,用的教材是标日初级上。当时去上课的心态只是为以后的自考日语打下一个基础。而那时的教学进度很快,要在月底结束的时候把初级上的24课都学完,所以前面的课程学得还行,后面的就有点不是那么得心应手了。但是,正是暑假这次日语入门培训,为我以后在自学任卫平的这本书的过程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建议有条件的学友最好还是可以去报个类似的培训班什么的。 言归正传。结束了日语培训,我其实并不知道自考日语考试是在什么时候。等到09年的考试安排表出来的时候,发现日语是在1月和4月。想来想去,我决定趁着暑假的那个热乎劲,1月报考日语。结束了10月的考试,我马不停蹄地投入了日语的学习中。刚开始学自考教材的时候,发现前面几课都挺简单的,由于基础打得不错,我很轻松就把前8课都过了一遍,着重看语法。我在想,如果没有报培训班,光是这个五十音图就得花费我至少一个星期的时间,然后学到第8课估计要半个月吧。而我只用了短短3天的时间就完成了前8课,相当轻松,节省了不少的时间。在这里,我给大家推荐一个很不错的熟记日语假名的资料,就在巴士的那个汇总帖里,是一个软件,大家不妨下载下来。从第9课开始,课文逐渐有了一点难度,我也放慢了学习的脚步。由于只考前20课的内容,所以我首先制定了一个计划,争取在11月底把前20课的内容认真学完。我在看教材的时候,主要是看语法和单词。我觉得日语的语法很重要,里面的规则和变化特别多,有很多东西都特别容易混淆。所以一定要花功夫在语法的学习上。比如动词的各种活用,五段动词的音便形等等,这些基础性的东西一定得牢牢掌握,不然很难往下开展后面的学习,切记! 好不容易把前20课的课文都认真过了一遍,但我发现还是有很多东西又忘了,经常是看了后面的而忘记了前面的内容。怎么办呢?我想到用一个小本子把语法解释里的例句全部抄下来,然后进行识记。我觉这方法挺不错的,如果想背背例句也不用翻书了,直接看本子,很方便。随后,我又在英语巴士论坛找到一个叫《日语语法超级详解》的资料,这个要重点推荐,对我的帮助很大。大家可以把它作为一个重要的资料,内容很全。每天看一点上面的内容,对你日语的提升肯定能起到很大作用。在这里真的很感谢那些上传资料的朋友,谢谢你们的分享! 由于日语考试词汇题占有不小的比重,所以接下来把重心转到了单词的复习上。由于不知道词汇的考核是以填空题还是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为了保险起见,我把前20课的单词进行了分类,然后抄在本子上。抄完后,每天花些时间来看单词,记单词,不断地重复。我曾经在论坛上看到一个朋友说过重复就是力量,我很赞同,真的是这样的啊! 最后,终于迎来了二外日语考试。拿到试卷的时候,一审题,心里一阵窃喜,感觉不太难,而且词汇题是选择题,这样又降低了一些难度。和我想的不一样的是,没有考到片假名。词

线性代数教学大纲2016

中国海洋大学本科生课程大纲 课程属性:公共基础课 课程性质:必修 一.课程介绍 1.课程描述: 线性代数课程是高等院校理科(非数学类专业)、工科、经济和管理各专业(特别是需要数学基础知识较强的相关专业)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线性代数主要处理线性关系问题,它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具有较强的逻辑性、抽象性和广泛的应用性。通过线性代数课程学习,要求学生掌握该课程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为学习相关课程及进一步扩大数学知识面奠定必要的基础。同时,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还可以提升学生相应的数学素养。 2.课程内容: 主要内容包括:行列式、矩阵、线性方程组、向量空间与线性变换、特征值和特征向量及矩阵的对角化、二次型。 行列式和矩阵是学习解线性方程组的基础,利用行列式,根据克拉默法则可以求解某些非齐次方程组的解;利用行列式可以判定某些齐次线性方程组是否有非零解。行列式也可以判定矩阵是否可逆,并用之求可逆矩阵的逆矩阵;利用矩阵可以判定和求非齐次方程组的解,以及可以求齐次线性方程组的非零解;建立R n的基与向量在基下的坐标及坐标变换,并讨论欧式空间及其结构;讨论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及矩阵 - 1 -

的对角化问题;利用以上理论讨论二次型及其矩阵表示,合同变换与合同矩阵,二次型的秩、惯性定理、标准形和规范形,用正交变换和配方法化二次型为标准形等。 3. 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先修课程:无; 并行课程:微积分,高等数学等; 后置课程: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在计算机数据结构、算法、计算机图形学、计算机辅助设计、密码学、经济学、网络技术、虚拟现实等课程中,都会涉及到线性代数的相关基础知识。由于理解及知识储备的原因,建议在一年级下学期或者二年级时,学生开始选修《线性代数》。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目标是为非数学类专业学生学习有关专业课程和扩大数学知识面提供必要的数学基础和基本技能,更旨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和抽象思维能力、空间直观和想象能力。到课程结束时,学生应能: (1)掌握行列式、矩阵的基本定义及性质等,能够计算行列式的值; (2)理解线性方程组求解理论,掌握向量组的秩、矩阵的秩、线性相关、线性无关等概念,会分析并求解齐次、非齐次线性方程组。 (3)熟练掌握向量的运算,理解R n中的基、坐标、基变换与坐标变换及内积的相关知识; (4)掌握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矩阵的对角化理论; (5)掌握二次型的标准型和正定二次型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6)能够借助Matlab等计算机软件进行行列式的计算、求解线性方程组等。 三、学习要求 要完成所有的课程任务,学生必须: - 1 -

机械工程控制基础试题 (1)

一、填空题(20分) 1、系统的稳态误差与输入信号的形式及系统的结构和参数或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有关。 2、对于一个自动控制系统的性能要求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稳定性、快速性和精确或准确性。 3、传递函数的定义是对于线性定常系统,在初始条件为零的条件下,系统输出量的拉氏变换与输入量的拉氏变换之比。 4、传递函数的组成与输入、输出信号无关,仅仅决定于系统本身的结构和参数,并且只适于零初始条件下的线性定常系统。 5、判别系统稳定性的出发点是系统特征方程的根必须为负实根或负实部的复数根,即系统的特征根必须全部在复平面的左半平面是系统稳定的充要条件。 6、频率响应是系统对正弦输入稳态响应,频率特性包括幅频和相频两种特性。 7、系统的性能指标按其类型可分为时域性能指标,频域性能指标,综合性能指标。 8、用频率法研究控制系统时,采用的图示法分为极坐标图示法和对数坐标_图示法。 9、系统稳定的充要条件是:系统的全部特征根都具有负实部。 10、对广义系统,按反馈情况可分为开环系统、闭环系统。

选择题(20分) 1、拉氏变换将时间函数变换成 ( D ) A .正弦函数 B .单位阶跃函数 C .单位脉冲函数 D .复变函数 2、微分环节的频率特性相位移θ(ω)= ( A ) A. 90° B. -90° C. 0° D. -180° 3、设系统的传递函数为G(s)=25 525 2 ++s s ,则系统的阻尼比为 ( C ) A.25 B. 5 C. 2 1 D. 1 4、正弦函数sin t ω的拉氏变换是 ( B ) A. ω+s 1 B.2 2s ω+ω C.22s s ω+ D. 2 2s 1ω + 5、比例环节的频率特性相位移θ(ω)= ( C ) A.90° B.-90° C.0° D.-180° 6、一阶系统的阶跃响应, ( D ) A.当时间常数T 较大时有振荡 B.当时间常数T 较小时有振荡 C.有振荡 D.无振荡 7、系统特征方程式的所有根均在根平面的左半部分是系统稳定的 ( C ) A.充分条件 B.必要条件 C.充分必要条件 D.以上都不是 8、时域分析法研究自动控制系统时最常用的典型输入信号是 ( D ) A .脉冲函数 B .斜坡函数 C .抛物线函数 D .阶跃函数 9、令线性定常系统传递函数的分母多项式为零,则可得到系统的 ( B ) A .代数方程 B .特征方程 C .差分方程 D .状态方程 10、线性定常系统的传递函数,是在零初始条件下 ( D ) A .系统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之比 B .系统输入信号与输出信号之比 C .系统输入信号的拉氏变换与输出信号的拉氏变换之比 D .系统输出信号的拉氏变换与输入信号的拉氏变换之比

《机械工程控制基础》教学大纲

机械工程控制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 机械工程控制基础Cybernetics Foundation for Mechanical Engineering 学时:40 二、授课对象 机械类各专业 三、先修课程 复变函数、积分变换 四、课程的性质、目标与任务 本课程侧重原理,其内容密切结合工程实际,是一门专业基础课。它是控制论为理论基础,以机械工程系统为研究对象的广义系统动力学;同时,它又是一种方法论。学习本课程的目的在于使学生能以动力学的观点而不是静态观点去看待一个机械工程系统;从整体的而不是分离的角度,从整个系统中的信息之传递、转换和反馈等角度来分析系统的动态行为;能结合工程实际,应用经典控制论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来分析、研究和解决其中的问题。这包括两个方面:①对机电系统中存在的问题能够以控制论的观点和思维方法进行科学分析,以找出问题的本质和有效的解决方法;②如何控制一个机电系统,使之按预定的规律运动,以达到预定的技术经济指标,为实现最佳控制打下基础。 五、课程的基本要求 1.对于建立机电系统的数学模型,有关数学工具(如Laplace变换等)的应用,传递函数与方框图的求取、简化与演算等,应有清楚的基本概念并能熟练掌握。 2.对于典型系统的时域和频域特性,应有清楚的基本概念并能熟练掌握。 3.掌握判别线性系统稳定性的基本概念和常用判据。 4.对于线性系统的性能指标有较全面的认识,了解并掌握系统的综合与校正的常用方法。 5.了解线性离散系统和非线性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的分析方法。 6.对系统辩识问题应建立基本概念。 六、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授课学时为40学时,实验8学时;复习、做习题、写实验报告等课外学时为50学时以上。

00840 第二外语(日语) 自考考试大纲

湖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 课程名称:第二外语(日语)课程代码:00840 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标 一、课程性质与特点 本课程作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英语专业第二外语(日语)自学考试课程,适用于非日语专业自学考试的所有考生。为英语专业自学考试本科阶段及专升本的必考课程之一。 本课程考试大纲是根据自考计划的要求、结合自考特点而制定。旨在对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课程考试的内容、要求、考试原则及有关其他问题进行指导和规定。 本课程考试大纲明确了课程学习的内容及深广度,规定了课程考试的范围和标准。不仅是制定课程教学计划、编写教材及辅导书的依据,是社会助学组织进行自学辅导的依据,是自学者学习教材、掌握课程容知识范围和程度的依据,亦是进行自学考试命题的依据。 总之,与专业日语课程及一外日语课程教学和考试不同、二外日语教学及考试的突出特点是:教学时数少,大多数考生为自学者,这就决定了二外日语课程只能要求采取更高效的教学方式,重视词汇和语法的共核教学,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因此,本课程考试要求考生及社会助学组织采用与此相对应的教材和辅导书。在教学及自学活动中既要注意对重难点的理解与掌握,又要注意系统性,更重要的是要围绕课文,围绕提高语言运用能力来教与学,切忌追求过多的语法理论的解释或孤立地死记硬背语法规则。考生应熟读课文,重点掌握基础词汇、基础语法的用法及具有代表性的语法例句,并通过课后习题和辅导书中的练习题,检验和巩固所学知识。总之,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注重语言基本功的训练,不钻牛角尖,不追求高难题型是社会助学辅导和考生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 本课程考试要求学生在全面了解日语语音语调的特点,识记并掌握日语的基本语音知识;了解文字与词汇的标记、来源及构成,掌握相当数量的基本词汇;领会并掌握语法及惯用句型的意义和活用,能较为熟练的运用常用基本词汇、基础语法知识及惯用句型从事初级水平的听、说、读、写等方面的工作,并能借助工具书阅读和翻译结构不太复杂的句子及文章。其基本要求为: 1、在了解日语语音特点及发音标准的基础上,正确掌握日语假名的发音规则。要求考生语音语调基本正确,基本具备正确认读、正确拼写单词和简单句子的能力。 2、文字与词汇是基础阶段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考生必须首先了解日本的文字是由假名、汉字、罗马字构成的特征;了解日语汉字的读音一般有音读和训读两种读音、有些汉字既有音读又有训读的特征;重点掌握教材中一部分常用汉字的读音;基本具备写出常用汉字的假名及写出假名的汉字的能力;了解日语词汇的四大来源及构成,基本具备辩析常用词汇的词义及词性的能力和正确使用的能力。 3、课文教学是教学的核心,而语法学习又是课文教学中最重要的部分。要求考生通过学习,了解并努力掌握课文中出现的新词汇和新语法,清晰地获得日语的基本词法和句法的概念,尤其要领会基础语法知识中最重要且较为复杂的部分——助词、助动词的语法功能、用法及用言的活用等。通过课文的学习和练习,能较熟练的根据句中词的语义和语法规则,将“用言”及“助动词”的词尾变成所需要的形式。具备辩析句子的基本形式、种类、成分以及语序的能力,领会和使用所学的常用惯用句型,基本具备阅读和理解一般现代文以及翻译简单句子及短文的综合应用能力。 具体要求见“第二部分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作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英语专业第二外语(日语)自学考试课程,是英语专业自学考试本科阶段及专升本的必考课程之一。 本课程与本专业其他课程没有关联,不存在先期课程及后续课程,可以与其他课程同时开始学习。

《线性代数(B)》课程大纲

线性代数(B 类)课程教学大纲

理解矩阵的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概念并掌握其性质与求法。 理解相似矩阵的概念及性质以及n 阶方阵能相似于对角矩阵的充要条件。掌握求矩阵的相似对角矩阵的方法。 理解正交矩阵的概念及其性质。 了解实对称矩阵的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性质。掌握实对称矩阵正交相似于对角矩阵的方法。 对于相似于对角矩阵的方阵,能由方阵的特征值与特征向量构造出对应的方阵。 6.第六章实二次型(学时数:2.5 次课5 学时,对应代码:A3、A4、A5、B1、B2、 B3、C1、C2、C4 ) 理解实二次型和它的矩阵、秩等概念。了解实二次型经非退化的线性代换仍为二次型且秩不变的性质。 知道矩阵的合同的概念及简单性质。 理解二次型的标准形与规范标准形的概念。熟练掌握用正交代换化二次型为标准形。会用配方法化二次型为标准形。能用非退化的线性代换化二次型的标准形为规范标准形。 了解惯性定理。理解正定二次型与正定矩阵的概念及其性质。掌握正定二次型的判别方法。 7.第七章线性变换(学时数:4 ~6,对应代码:A3、A4、A5、B1、B2、B3 C1、C2、C4 )(由于课时所限,课堂教学不讲授该章的内容) 了解线性变换、变换的象与原象等概念。知道线性变换的简单性质。 了解线性变换与矩阵之间的关系,知道线性变换的矩阵。 掌握R^n 中线性变换在一组基下的矩阵的求法与已知向量在一组基下的坐标求向量在线性变换下的象的坐标的方法。 了解线性变换在不同基下的矩阵之间的关系。掌握在R^n 中利用过渡矩阵求线性变换在不同基下的矩阵的方法。 了解在一般的线性空间中线性变换在一组基下的矩阵的求法与已知向量在一组基下的坐标求向量在线性变换下的象的坐标的方法。了解线性变换在不同基下的矩阵的求法。

机械工程控制基础考试题完整版(1)

控制基础 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 线性控制系统最重要的特性是可以应用___叠加__原理,而非线性控制系统则不能。 2.反馈控制系统是根据输入量和__反馈量__的偏差进行调节的控制系统。 3.在单位斜坡输入信号作用下,0型系统的稳态误差e ss =__∞___。 4.当且仅当闭环控制系统特征方程的所有根的实部都是__负数__时,系统是稳定的。 5.方框图中环节的基本连接方式有串联连接、并联连接和__反馈 _连接。 6.线性定常系统的传递函数,是在_ 初始条件为零___时,系统输出信号的拉氏变换与输入信号的拉氏变换的比。 7.函数te -at 的拉氏变换为2)(1 a s +。 8.线性定常系统在正弦信号输入时,稳态输出与输入的相位移随频率而变化的函数关系称为__相频特性__。 9.积分环节的对数幅频特性曲线是一条直线,直线的斜率为__-20__dB /dec 。 10.二阶系统的阻尼比ξ为 _ 0_ 时,响应曲线为等幅振荡。 11.在单位斜坡输入信号作用下,Ⅱ型系统的稳态误差e ss =__0__。 12.0型系统对数幅频特性低频段渐近线的斜率为___0___dB/dec ,高度为20lgKp 。

13.单位斜坡函数t 的拉氏变换为 21 s 。 14. 根据系统输入量变化的规律,控制系统可分为__恒值__控制系统、 ___随动___ 控制系统和程序控制系统。 15. 对于一个自动控制系统的性能要求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稳定性、 __快速性__和准确性。 16. 系统的传递函数完全由系统的结构和参数决定,与__输入量、扰 动量__的形式无关。 17. 决定二阶系统动态性能的两个重要参数是阻尼系数ξ和_无阻尼 自然振荡频率w n 。 18. 设系统的频率特性G(j ω)=R(ω)+jI(ω),则幅频特性|G(j ω)|=)()(22w I w R +。 19. 分析稳态误差时,将系统分为0型系统、I 型系统、II 型系统…, 这是按开环传递函数的__积分__环节数来分类的。 20. 线性系统稳定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它的特征方程式的所有根均在复平面的___左___部分。 21.ω从0变化到+∞时,惯性环节的频率特性极坐标图在____第四 ____象限,形状为___半___圆。 22. 用频域法分析控制系统时,最常用的典型输入信号是_正弦函数_。 23.二阶衰减振荡系统的阻尼比ξ的范围为10<<ξ。 24.G(s)=1 +Ts K 的环节称为___惯性__环节。 25.系统输出量的实际值与_输出量的希望值__之间的偏差称为误差。 26.线性控制系统其输出量与输入量间的关系可以用___线性微分__

机械工程控制基础期末测试题

一、 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 传递函数的定义是对于线性定常系统,在初始条件为零的条件下,系统输出量的拉氏变换与输入量的拉氏变换之比。 2. 瞬态响应是系统受到外加作用激励后,从初始状态到最终或稳定状态的响应过程。 3. 判别系统稳定性的出发点是系统特征程的根必须为负实根或负实部的复数根,即系统的特征根必须全部在复平面的左半平面是系统稳定的充要条件。 4. I 型系统G s K s s ()() = +2在单位阶跃输入下,稳态误差为 0 ,在单位加速度 输入下,稳态误差为 ∞ 。 5. 频率响应是系统对正弦输入稳态响应,频率特性包括幅频和相频两种特性。 6. 如果系统受扰动后偏离了原工作状态,扰动消失后,系统能自动恢复到原来的工作状态,这样的系统是(渐进)稳定的系统。 7. 传递函数的组成与输入、输出信号无关,仅仅决定于系统本身的结构和参数,并且只适于零初始条件下的线性定常系统。 8. 系统的稳态误差与输入信号的形式及系统的结构和参数或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有关。 9. 如果在系统中只有离散信号而没有连续信号,则称此系统为离散(数字)控制系统,其输入、输出关系常用差分程来描述。 10. 反馈控制系统开环对数幅频特性三频段的划分是以ωc (截止频率)附近的区段为中频段,该段着重反映系统阶跃响应的稳定性和快速性;而低频段主要表明系统的稳 1. 对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一般可以归纳为稳定性、快速性 和准确性。

2. 按系统有无反馈,通常可将控制系统分为 开环控制系统 和 闭环控制系统 。 3. 在控制工程基础课程中描述系统的数学模型有微分程 、传递函数等。 4. 稳态误差反映出稳态响应偏离系统希望值的程度,它用来衡量系统控制精度的程度。 5. 一阶系统 1 1 Ts +的单位阶跃响应的表达是/1t T e --。 6. 有系统的性能指标按照其类型分为时域性能指标和频域性能指标。 7. 频率响应是线性定常系统对正弦输入的稳态响应。 8. 稳态误差不仅取决于系统自身的结构参数,而且与输入信号的类型有关。 9. 脉冲信号可以用来反映系统的抗冲击能力。 10. 阶跃信号的拉氏变换是 1/s 。 二.如图2为电路。求输入电压i u 与输出电压0u 之间的微分程,并求出该电路的传递函数。(10分) 图2 解答:跟据电压定律得 R u 0 u i L C u 0 u i (a) (b) (c) 00220022 1 1()i i u dt u u RC d u du d u dt RC dt dt RCs G s +=+== ?

机械工程控制基础知识点整合

第一章绪论 1、控制论的中心思想、三要素和研究对象。 中心思想:通过信息的传递、加工处理和反馈来进行控制。 三要素:信息、反馈与控制。 研究对象:研究控制系统及其输入、输出三者之间的动态关系。 2、反馈、偏差及反馈控制原理。 反馈:系统的输出信号部分或全部地返回到输入端并共同作用于系统的过程称为反馈。 偏差:输出信号与反馈信号之差。 反馈控制原理:检测偏差,并纠正偏差的原理。 3、反馈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 控制部分:给定环节、比较环节、放大运算环节、执行环节、反馈(测量)环节 被控对象 基本变量:被控制量、给定量(希望值)、控制量、扰动量(干扰) 4、控制系统的分类 1)按反馈的情况分类 a、开环控制系统:当系统的输出量对系统没有控制作用,即系统没有反馈回路时,该系 统称开环控制系统。 特点:结构简单,不存在稳定性问题,抗干扰性能差,控制精度低。 b、闭环控制系统:当系统的输出量对系统有控制作用时,即系统存在反馈回路时,该系 统称闭环控制系统。 特点:抗干扰性能强,控制精度高,存在稳定性问题,设计和构建较困难,成本高。 2)按输出的变化规律分类 自动调节系统 随动系统 程序控制系统 3)其他分类 线性控制系统连续控制系统 非线性控制系统离散控制系统 5、对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 1)系统的稳定性:首要条件 是指动态过程的振荡倾向和系统能够恢复平衡状态的能力。 2)系统响应的快速性 是指当系统输出量与给定的输出量之间产生偏差时,消除这种偏差的能力。 3)系统响应的准确性(静态精度) 是指在调整过程结束后输出量与给定的输入量之间的偏差大小。

第二章系统的数学模型 1、系统的数学模型:描述系统、输入、输出三者之间动态关系的数学表达式。 时域的数学模型:微分方程;时域描述输入、输出之间的关系。→单位脉冲响应函数复数域的数学模型:传递函数;复数域描述输入、输出之间的关系。 频域的数学模型:频率特性;频域描述输入、输出之间的关系。 2、线性系统与非线性系统 线性系统:可以用线性方程描述的系统。 重要特性是具有叠加原理。 3、系统微分方程的列写 4、非线性系统的线性化 5、传递函数的概念: 1)定义:初始状态为零时,输出的拉式变换与输入的拉氏变换之比。即 G(s) =Y(s)/X(s) 2)特点: (a)传递函数反映系统固有特性,与外界无关。 (b)传递函数的量纲取决于输入输出的性质,同性质的物理量无量纲;不同性质的物理量有量纲,为两者的比值。 (c)不同的物理系统可以有相似的传递函数,传递函数不反映系统的真实的物理结构。(d)传递函数的分母为系统的特征多项式,令分母等于零为系统的特征方程,其解为特征根。 (e)传递函数与单位脉冲响应函数互为拉氏变换与拉氏反变换的关系。

自考大纲-00840--第二外语(日语)

高纲1581 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纲 00840 第二外语(日语) 南京师范大学编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办公室

Ⅰ课程性质与课程目标 一、课程性质和特点 本课程是我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英语专业本科生的二外课程。本课程的设置目的是培养自考生掌握日语语音、语法、词汇的基础知识,具有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 二、课程目标 课程设置的目标,是在课程结束时,使学生能够: 1.掌握基本语音语调。 2.掌握日语的基础语法知识 3.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初级的阅读、会话、翻译。 三、与相关课程的联系与区别 本课程是英语专业本科生的二外课程,学生从零起点开始学习,无先修课程,亦无相关课程,是一门相对独立的新语种的学习。 四、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1.语音 语音包括日语假名的发音和语句朗读。假名主要包括五十音图的清音、浊音、长音、促音、拗音,语句朗读时要求语音、语调基本正确。 2.词汇 领会掌握2000词以及由这些词构成的常用词组,其中熟练掌握1500词。主要包含日语假名和日语汉字的正确书写方法,各类词汇(如

体言、用言、助词、助动词、接续词、副词等)的正确的使用方法。 3.语法 语法主要包括教材《标准日本语》初级上下册中所出现的各语法点、句型、惯用型、用言的活用变化规则等。 具体范围如下: (1)单词的标记,日语单词的标记有三种形式:假名、日语汉字和汉字加假名。 (2)十个实词,其中尤其是体言(名词、代词、数词)和用言(动词、形容词、形容动词)。体言的特点是本身没有词尾,所以进入句中起什么作用,主要靠后续的虚词。实词后添加不同的虚词,就起着不同的作用。用言都有词尾,要记住用言的各种词尾变化形式。 (3)两个虚词:助词和助动词。虚词总是附在实词后,起语法作用。掌握助词时,需注意:①语法意义和作用。②接体言还是接用言。如接用言,还需注意接什么样的词尾变化形式。掌握助动词时,需注意:①语法意义和作用。②接体言还是接用言,如接用言,还需注意接什么样的词尾变化形式。③本身的形态变化。 (4)日语句子的种类和句子的成分 日语句子从结构上可分为单句和复句。一个句子里,主语和谓语的关系仅成立一次者叫单句。单句中的成份重点是谓语。按谓语的结构,单句可分为动词句、形容词句、形容动词句和名词句。一个句子里,

机械工程控制基础考试题完整版

机械控制工程基础 一、填空题 1. 线性控制系统最重要的特性是可以应用 叠加 原理,而非线性控制系统则不能。 2.反馈控制系统是根据输入量和 反馈量 的偏差进行调节的控制系统。 3. 根据自动控制系统是否设有反馈环节来分类,控制系统可分为__开环_控制系统、_闭环__控制系统。 4. 根据系统输入量变化的规律,控制系统可分为 恒值 控制系统、 随动 控制系统和 程序控制系统。 5. 如果在系统中只有离散信号而没有连续信号,则称此系统为离散(数字)控制系统,其输入、输出关系常用差分方程来描述。 6. 根据控制系统元件的特性,控制系统可分为__线性__ 控制系统、 非线性_控制系统。 7. 线性控制系统其输出量与输入量间的关系可以用 线性微分 方程来描述。 8. 对于一个自动控制系统的性能要求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稳定性、 快速性 和准确性。 9. 在控制工程基础课程中描述系统的数学模型有微分方程 、传递函数等。 10. 传递函数的定义是对于线性定常系统,在零初始条件下,系统输出量的拉氏变换与输入量的拉氏变换之比。 11. 传递函数的组成与输入、输出信号无关,仅仅决定于 系统本身的结构和参数 ,并且只适于零初始条件下的 线性定常 系统。 12. 瞬态响应是系统受到外加作用激励后,从初始状态到最终稳定状态的响应过程。 13. 脉冲信号可以用来反映系统的抗冲击能力。 14. 单位斜坡函数t 的拉氏变换为 2 1 s 。 15. 单位阶跃信号的拉氏变换是 1/s 。 16.在单位斜坡输入信号作用下,0型系统的稳态误差e ss = ∞ 。 17. I 型系统G s K s s ()() =+2在单位阶跃输入下,稳态误差为 0 ,在单位加速度输入下,稳态 误差为 ∞ 。 18. 一阶系统11 Ts +的单位阶跃响应的表达是T t e --1。

机械工程控制基础试卷及答案

《机械工程控制基础》试卷(A 卷)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对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是 系统的稳定性 、 响应的快速性 、 响应的准确性 。 2、已知f(t)=t+1,对其进行拉氏变换L[f(t)]= 1/s 2+1/s 或者(1+s )/s 2 。 3、二阶系统的极点分别为s 1=?0.5,s 2=?4,系统增益为2,则其传递函数G(S)= 2/(s+0.5)(s+_4) 4、零频幅值A(0)表示当频率ω接近于零时,闭 环系统输出的幅值与输入幅值之比。 5、工程控制论实质上是研究工程技术中广义系统的动力学问题,机械工程控制就是研究系统、输入、输出三者之间的动态关系。 6、系统的频率特性求取有三种方法:根据系统响应求取、用试验方法求取和将传递函数中的s 换为 jw 来求取。 8、微分环节的控制作用主要有 使输出提前 、 增加系统的阻尼 、 强化噪声 。 9、二阶系统的传递函数为2 22 2)(n n n s s s G ωξωω++=,其中n ω为系统的 无阻尼固有频率 ,当10<<ξ时为 欠阻尼 系统。在阻尼比ξ<0.707时,幅频特性出现峰值,称谐振峰值,此时 的频率称谐振频率ωr =221ξω-n 。 10、一般称能够用相同形式的数学模型来描述的物理系统成为相似系统。 11、对自动控制系统按照输出变化规律分为自动调节系统、随动系统、程序控制系统。 12、对积分环节而言,其相频特性∠G(jw)=-900。 二、名词解释(每个4分,共20分) 1、闭环系统:当一个系统以所需的方框图表示而存在反馈回路时,称之为闭环系统。 2、系统稳定性:指系统在干扰作用下偏离平衡位置,当干扰撤除后,系统自动回到平衡位置的能力。 3、频率特性:对于线性定常系统,若输入为谐波信号,那么稳态输出一定是同频率的谐波信号,输出输入的幅值之比及输出输入相位之差统称为频率特性。 4、传递函数:在外界作用系统前,输入、输出的初始条件为零时,线性定常系统、环节或元件的输出x 0(t)的Laplace 变换X 0(S)与输入x i (t)的Laplace 变换X i (S)之比,称为该系统、环节或元件的传递函数G(S) 5、系统: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若干部分构成,而且有一定的目的或一定运动规律的一个整体,称为系统。 三、 分析题(每题6分,共12分) 1、分析人骑自行车的过程中,如何利用信息的传输,并利用信息的反馈,以达到自行车平衡的。(要求绘出原理方框图) 分析人骑自行车的过程中,如何利用信息的传输,并利用信息的反馈,以达到自行车平衡的。 解:人骑自行车时,总是希望具有一定的理想状态(比如速度、方向、安全等),人脑根据这个理想状态指挥四肢动作,使自行车按预定的状态运动,此时,路面的状况等因素会对自行车的实际状态产生影响,使自行车偏离理想状态,人的感觉器官感觉自行车的状态,并将此信息返回到大脑,大脑根据实际状态与理想状态的偏差调整四肢动作,如此循环往复。其信息流动与反馈过程可用下图表示。 2、 C(S),Y(S)为输出的闭环传递函数;(2)以N(S)为输入,当R(S)=0时,分别以C(S),Y(S)为输出的闭环传递函数;(3)比较以上各传递函数的分母,从中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1)以R(S)为输入,当N(S)=0时,C(S) ,Y(S)为输出的闭环传递函数; (2)以N(S)为输入,当R(S)=0时,以C(S)为输出的闭环传递函数; 从上可知:对于同一个闭环系统,当输入的取法不同时,前向通道的传递函数不同,反馈回路的传递函数不同,系统的传递函数也不同,但系统的传递函数分母不变,这是因为分母反映了系统固有特性,而与外界无关。 四、计算题(每题10分,共30分) 1、求图所示两系统的传递函数,其中x i (t)、u i 为输入,x o (t)、u o 为输出 。(写出具体过程) 专业班级: 姓名: 学号: …………………………密………………………………封………………………………线………………………… )()()(1) ()()()()(2121s H s G s G s G s G s R s C s G C +==) ()()(1)()()()(211s H s G s G s G s R s Y s G Y +==)()()(1)()()()(212s H s G s G s G s N s C s G C +==)()()(1)()()()()()(2121s H s G s G s H s G s G s N s Y s G Y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