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汽车检测标准法规现状问题及措施

我国汽车检测标准法规现状问题及措施

我国汽车检测标准法规现状问题及措施
我国汽车检测标准法规现状问题及措施

第41卷 第4期 2014年4月

天 津 科 技

TIANJIN SCIENCE & TECHNOLOGY

V ol.41 No.4Apr. 2014

收稿日期:2014-03-09

科学观察

我国汽车VOC 检测标准法规现状、问题及措施

朱培浩,董长青,徐耀宗,贾彦敏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回收利用部 天津 300300)

摘 要:介绍了汽车VOC 的主要来源和危害,分析了国内外汽车VOC 检测标准法规的状况,给出了我国汽车VOC 检测面临的问题及应对措施,旨在为我国建立科学合理的汽车挥发性有害物质管理体系奠定基础。 关键词:VOC 检测 标准法规 现状 措施

中图分类号:U473.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8945(2014)04-0031-03

Testing Standards and Regulations of Automobile VOC in China :

Current Status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ZHU Peihao ,DONG Changqing ,XU Yaozong ,JIA Yanmin

(Department of Recycling and Reuse ,China Automotive Technology & Research Center ,Tianjin 300300,China ) Abstract :Major sources and hazards of automotive V 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VOC )were introduced and present

status of standards and regulations both in China and in foreign countries were analyz ed. Problems facing China's automobile VOC detection were discussed and relevant countermeasures were proposed ,aiming to making contribu-tion to the establishment of a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automobile VOC management system in China.

Key words :VOC testing ;standard and regulation ;status ;countermeasures

0 引 言

汽车的使用存在着两个不容忽视的环境问题:一

方面是尾气排放和噪声对环境的污染;另一方面是车体材料释放的有害物质造成的环境污染。[1]

对于汽车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 )污染,欧洲、美国、日本、俄

罗斯等国家已按相关标准实施了强制管理制度,而我

国还没有可强制实施的标准及管理措施。2012年 3月1日,GB/T 《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实施

满1年,[2]

恰逢全国两会期间,国内部分地区雾霾等

严重污染现象频发,包括汽车VOC 在内的一系列与

汽车相关的大气污染问题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

点。汽车VOC 问题形成一股问责声浪,不仅指向有问题的汽车厂商,同时也指向法律约束的无力。本文

在此背景下,分析了国内外汽车VOC 检测标准法规

现状,指出了我国在汽车VOC 检测相关法规标准方

面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对应措施,旨在为我国建

立科学合理的汽车挥发性有害物质管理体系奠定

基础。

1 汽车VOC 污染的主要来源及危害

1.1 汽车VOC 污染的主要来源

汽车VOC 污染主要由汽车零部件和内饰材料中所含有害物质的释放组成。[3]

汽车零部件和内饰材料中所含有害物质的释放,主要包括汽车使用的织物、塑料和橡胶部件、

油漆涂料、保温材料、粘合剂、密封剂等材料中含有的有机溶剂、添加剂、助剂等挥发性成分。汽车内部VOC 污染主要包括苯、甲苯、二甲苯、甲醛等。汽车内部难闻异味主要来源于车内材料释放的挥发性物质。 1.2 汽车VOC 污染的危害

汽车VOC 的主要影响因素有苯、甲苯、二甲苯、甲醛和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 )以及汽车排放污染物进入车内的有害气体污染物等。[4]

VOC 对人身健康的危害常见表现为:心脏病、哮喘等慢性疾病;气喘、皮肤等急性疾病;食欲不振、恶心等不适反应。总挥发性有机物会引起机体免疫功能失调,严重时可损

·32·天 津 科 技第41卷 第4期

伤肝脏和造血系统。甲醛被世界卫生组织确定为可致癌物质,对神经系统、免疫系统、肝脏等均有毒害,而短时间内吸入大量苯会导致急性中毒,主要表现为神经系统症状。

2 国内外汽车VOC检测相关标准现状

2.1 国外汽车VOC检测相关标准现状

汽车VOC污染已成为公认的威胁人体健康的严重环境污染,引起了汽车工业发达国家的广泛关注,开展了大量的基础研究工作,制定并实施了汽车VOC检测相关标准、法规。目前,各项管理初见成效,并逐步深入。

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了整车、零部件及材料的VOC检测标准,于2012年发布了ISO 12219-1《道路车辆的内部空气第1部分:整车试验室——测定车厢内部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规范与方法》、ISO 12219-2《道路车辆的内部空气第2部分:测定来自车辆内部零件和材料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排放的筛选法——袋法》、ISO 12219-3《道路车辆的内部空气第3部分:测定来自车辆内部零件和材料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排放的筛选法——微室法》等一系列用于汽车VOC检测的标准。[6-8]

欧洲制定了整车、零部件及材料的VOC检测标准,引导汽车相关企业开展汽车VOC质量管理工作,正在研究推进汽车VOC控制的具体措施。欧盟还实施了Regulation(EC)No.1907《关于化学品注册、评估、许可和限制法规》,即REACH法规,对车内空气污染进行源头控制。[9]

美国明确规定了粘合剂、溶剂等基础材料的VOC散发性能,并开展了汽车VOC现状调查摸底及VOC影响要素研究等基础工作。

日本于2007年发布了JASO M 902《汽车内饰件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测试方法》,规定从2007年开始所销售的新车车内VOC浓度必须满足厚生劳动省指定的13种物质浓度的限值要求。在出台“降低车内VOC行动计划”的同时,制定出了“车内VOC测试方法”,规定了测试车辆必须是在生产线末端经检验合格后4周以内(最好是14天以后至28天以内)的车辆或相应的等效车辆。

韩国于2007年颁布了《新规制作汽车的室内空气质量管理标准》,并以2年为周期将本国车内空气质量抽检结果向社会公布。在各国汽车环保法规的管理和引导下,汽车企业通过控制零部件或材料的VOC,从设计生产源头降低汽车VOC挥发。韩国汽车可通过高科技手段自动监测车内空气质量。一般高档车配备有空气质量传感器(AQS),一旦车外空气质量污染超

标,AQS会自动切断风门,阻止有害气体进入车内。

俄罗斯联邦制定并实施了GOST R 51206《车内空气污染物评价标准及测试方法》。我国汽车出口到俄罗斯,在进行俄罗斯GOST认证时,就需要依据GOST R 51206对车内空气质量进行测试,相应污染物的含量必须满足其限值要求。

2.2 国内汽车VOC检测相关标准现状

目前,我国出台的有关汽车VOC的直接标准只有两个(见图1),即HJ/T 400《车内挥发性有机物和醛酮类物质采样测定方法》[5]和GB/T 27630《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

图1我国汽车VOC检测相关标准历程

Fig.1Development history of automobile VOC testing standards in China

HJ/T 400规定了M类(载客)车辆和N类(载货)车辆车内挥发性有机物和醛酮类物质的采样和测定方法,但是该标准只适用于车辆静止状态、恒温及恒湿条件下的车内空气采样,并未涉及车辆运行状态下的车内污染物采样,而且未对车内空气污染物的指标与限值进行规定。

GB/T 27630规定了车内空气中苯、甲苯、二甲苯、乙苯、苯乙烯、甲醛、乙醛、丙烯醛的浓度要求,给出了汽车车内各VOC污染物的限值标准。该指南引导汽车企业开展车内VOC控制工作,但引起的争议也暴露出我国在汽车挥发性有害物质管理方面仍面临一系列问题,且指南只针对我国整车的VOC标准,汽车的原材料和零部件并无相关国家标准,没有从源头控制VOC的排放问题。图1展示了我国汽车VOC检测相关标准发展历程,表明我国的汽车VOC 检测相关标准还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

2014年4月朱培浩等:我国汽车VOC检测标准法规现状、问题及措施 ·33·

3 我国汽车VOC检测相关标准面临的问题

在我国,由于汽车挥发性有害物质引发的危害人体健康的集体事件频频曝光,成为社会舆论的关注焦点。汽车VOC污染不再仅是环保问题,更是安全问题。[10-11]为防治污染,保障汽车消费者健康安全,我国先后出台了有关汽车VOC的直接标准HJ/T 400-2007和GB/T 27630-2011,引导汽车企业开展汽车VOC控制工作,取得了积极的效果,但引起的争议也暴露出我国在汽车挥发性有害物质管理方面仍面临一系列问题。

对于汽车企业来说,由于GB/T 27630-2011《指南》只是推荐性国家标准,可以执行,也可以不执行,缺乏强制性。而对于消费者来说,由于《指南》是推荐性国家标准,而非强制实施,不能作为维权索赔的依据。《指南》作为推荐性标准,其作用仅仅在车主购车时,如其对空气的质量有异议,可以提出检测,如检测不达标,车主可以不购买该车,但车主在购买之后却不能按该标准提出赔偿。总之,《指南》作为推荐性技术规范,未明确各方责任和监督管理措施,难以支撑对汽车行业的监管,同时未健全汽车信息披露机制,不利于消费者判断新车的VOC水平。

要提高汽车VOC质量,势必要进行技术升级改造,这样必然增加企业成本。但企业提高了汽车VOC质量,却享受不到补贴政策;相反,继续对恶劣的车内空气质量不管不问,也用不着担心被国家罚款,而增加的成本反而会降低其产品的竞争力和利润。在这种情况下,便鲜有企业主动提高车内空气质量。同时,由于我国汽车行业零部件和材料VOC检测没有统一的标准,采用不同的管控方法,给零部件、材料供应商带来了巨大的技术和成本压力,因而有必要基于全产业链引导零部件及材料企业开展统一的挥发性有害物质管理工作。

在雾霾天气连续出现的情况下,如果汽车VOC 质量依然得不到法律监管,那将对整个中国汽车产业造成不可避免的损失,因此应建立健全以预防为主的国家环境与健康政策法规。由于汽车内外饰均会产生大量VOC,是大气环境污染不可忽视的因子,但《指南》仅明确了车内VOC要求,所以我国建立汽车挥发性有害物质防治管理体系,不仅需要《指南》在技术层面进行规范,更需要监督管理措施的保障和VOC控制技术的支持。

目前我国的VOC检测标准只针对整车,作为汽车产业链的源头零件和材料,没有制定相关检测标准,没有做到从源头控制VOC的排放限值。这会使整车VOC检测不合格的汽车在寻求改进措施时,无法找到可行的方案。

4 我国汽车VOC检测相关标准发展建议及措施

通过借鉴国外汽车行业VOC检测相关标准先进经验,深入了解我国汽车行业VOC现状,研究和完善我国汽车VOC检测相关标准,提出建议及改进措施如下:

虽然我国先后出台了HJ/T 400-2007和 GB/T 27630-2011,但对于汽车车内VOC污染物,国家并未按这两个标准对新出厂和销售车辆的车内空气污染实施控制,这给消费者的健康和人类环境带来隐患。因此,我国应明确汽车产业链各方责任和监督管理措施,对汽车行业进行监管,健全汽车信息披露机制,让消费者了解每台新车的挥发水平,时机成熟时,有必要强制实施这两个标准。

借鉴国外VOC检测管理经验,结合我国汽车挥发性有害物质现状,规范我国汽车行业零部件和材料VOC检测方法,降低零部件、材料供应商的技术和成本压力,基于全产业链引导零部件及材料企业开展统一的挥发性有害物质管理工作。

《指南》仅明确了车内VOC要求,为有效控制汽车外饰产生的大量VOC,保护大气环境,有必要建立汽车挥发性有害物质防治管理体系,推进监督管理措施和提升VOC控制技术。

随着国家关于车内空气污染物浓度限值及测量方法相关标准和检测方法的逐渐颁布和执行,希望有关部门制订对内饰件的原材料质量进行控制的环保标,从汽车产业链的源头零部件和材料限制VOC排放值。

目前的汽车VOC检测标准方法中取样程序复杂,所用设备昂贵,测试成本高,因此迫切需要加强对VOC测试方法的研究和简化(简便快捷实时监测设备),降低产业链成本,使检测手段更加快捷和准确,共同为我国的汽车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贡献力量。

5 结 语

汽车VOC污染正威胁着每一个人,防治汽车VOC污染任重道远。本文给出了我国汽车VOC检测面临的问题及应对措施,为我国建立科学合理的汽车挥发性有害物质管理体系奠定基础。国家主管部

下转第37页

2014年4月李伟等:典型机外技术对工况法油耗测试结果影响的研究 ·37·

电流变化。在NEDC工况后期由于电瓶电量的消耗,能量回收发电机会持续进入发电状态。

3 结 论

①车辆磨合后可以降低工况法燃油消耗量,其影响比例不大于2%。车辆磨合后测功机模拟的道路阻力小于磨合前,是造成油耗下降的主要原因。②轮胎阻力系数直接影响滚动阻力和加速阻力,低阻力轮胎的应用可以降低燃耗量,其影响比例为3%左右,选择最适合的低阻力轮胎能够减少车辆对发动机的功率需求,配合平滑的车身能更好的降低燃料消耗和排放。③NEDC循环工况中ECE阶段怠速工况时间为240s占30.8%,EUDC阶段怠速工况时间为40s占10%,启停技术对油耗下降的影响为5%~9%,起到较大的作用。④能量回收系统对油耗降低的影响为6%,该系统回收车辆在制动或惯性滑行中释放出的多余能量,并通过发电机将其转化为电能,再储存在蓄电池中,用于之后的运行,降低了对发动机的依赖,减少了二氧化碳排放。

总之,通过试验研究了解各种机外技术对燃油消耗量的影响,在实验室中采用工况法测量油耗时,应对这些因素加以控制,以便正确的测量车辆油耗。■参考文献

[1]国家环境保总局. 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Ⅲ、Ⅳ阶段)[S].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

社,2005.

[2]郑贺悦,陆红雨,戴春蓓,等. 实验室内车辆油耗测量影响因素研究[J]. 汽车工程,2004(3):32-35. [3]潘飞,段娜,刘杰.不确定度评定在发动机油耗测试中的应用[J]. 重型汽车,2012(6):29-31.

上接第33页

门应制定、完善和实施汽车VOC检测相关法规、政策和标准,社会各界都应共同应对汽车VOC污染,以创造一个安全、环保、清新健康、舒适放心的车内环境。■

参考文献

[1]万征,冀学武,赵长利,等. 车内空气质量及其控制技术分析[J]. 拖拉机与农用运输车,2008(1):76-78. [2]GB/T 27630-2011,《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S].

[3]尤可为,葛蕴珊. 车内污染及其检测技术[J]. 汽车工程,2006(5):495-498.

[4]魏玉凤,许树生. 客车车内空气质量评价[C]. 中国客车行业发展论坛暨2008年中国客车学术年会论文

集,2008.

[5]《车内挥发性有机物和醛酮类物质采样测定方法》[S]. HJ/T 400-2007.

[6]ISO12219-1-2012,Int erior air of road vehicles - Part 1:Whole vehicle t es t chamber - Specifica t ion and

met hod for t he det erminat ion of volat ile organic com-

pounds in cabin interiors[S].

[7]ISO12219-2-2012,In erior air of road vehicles -par 2:Screening met hod for t he det erminat ion of t he emis-

sions of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from vehicle interior

parts and materials - Bag method[S].

[8]ISO12219-2-2012,In erior air of road vehicles -Par 3:Screening met hod for t he det erminat ion of t he emis-

sions of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from vehicle interior

parts and materials - Micro-scale chamber method[S]. [9]Regulation(EC)No 1907/2006 of the European Parlia-ment and of the Council on the Registration,

Evaluation,Au t horisa t ion and Res t ric t ion of Chemi-

cals(REACH)[S].

[10]万征,赵长利,郭荣春,等. 汽车空调对车内空气质量影响分析[J]. 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2007(5):39-

41.

[11]王晓格,赵新建. 车内空气挥发性有机物的检测与限值建议[J]. 环境污染与防治,2008(9):97-99.

2020年汽车检测行业分析报告

2020年汽车检测行业 分析报告 2020年9月

目录 一、汽车检测市场,稳步成长的赛道 (5) 1、行业规模稳步增长,近5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1.67% (5) (1)在用车检测:针对后市场和个人消费者,为存量市场 (6) (2)新车下线检测:主要针对整车厂,为增量市场,包括强制性检测与研发性检测,检测费用相对较高,一般在100-300万元/款 (7) 2、对比海外市场,国内市场空间仍巨大 (7) (1)目前国内千人汽车保有量仍低 (7) (2)检测站供给缺口亟需填补 (7) (3)在用车车龄仍有成长空间 (8) 3、政策红利逐步释放,检测价格上涨 (8) (1)价格政策放宽,民营资本活跃 (8) ①放开机动车检测收费定价,带动检测收费上升 (8) ②相关政策带动检测机构盈利提升,吸引更多民营资本进入机动车检测行业,行 业进一步扩容 (9) (2)从国五到国六,检测费用显著提升 (10) ①车检站尾气排放检测设备放量 (10) ②遥感检测设备国产窗口期 (12) 二、多因驱动,预计2021年强制检测理论市场超500亿元 (13) 1、在用车强制检测市场:汽车保有量增长保驾护航 (14) 2、在用车非强制检测市场:二手车交易活跃,有望市场扩容 (16) (1)新能源汽车:中长期向上趋势 (18) (2)汽车产销量:开始回暖 (19) 三、市场格局与发展方向:进入重组洗牌期 (19) 1、市场格局:国产企业不断崛起 (19)

2、未来发展趋势:智能化、联网化、整合化等 (21) (1)智能化 (21) (2)物网化 (21) (3)整合化 (22) (4)汽车后市场联动化 (22) 四、国内市场格局与主要企业 (23) 1、安车检测:机动车检测全流程覆盖,并购进入检测运营服务 (23) 2、中航电测:智能交通业务转型升级 (24) 3、南华仪器:排放物检测研发实力强劲 (25) 五、主要风险 (26) 1、强制性检测政策变更风险 (26) 2、车检站投资回报降低风险 (26)

我国机动车检测主要相关标准及法规-恒运机动车检测

我国机动车检测主要相关标准及法规编者说明: (1)目前机动车检测相关法规标准数量众多,编者根据相关资料进行了整理汇编,供同行参考。望有关掌握最新动向的朋友积极提供信息与建议,以便不断更新完善此文,与广大同行们共享。 (2)本文为阅读与理解方便,对法规标准作了分类: 法规文件:收集机动车检测有关部门法规、文件。 技术方法:收集机动车检测有关方法、合格性评价标准。 产品制造:对检测设备制造制定的产品制造标准。 计量检定:技术监督部门对检测设备定期检验用标准。它应该是根据产品制造标准中对设备检测精度的相关要求,专门制订的定期检验技术要求和检验方法。 其它:本文所列GB/T 11798.(1-9)-2001系列标准为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归口的设备检定技术条件,在技术监督部门进行设备检定时首先是执行计量标准JJG、JJF,无JJG及JJF标准规程的设备,参考部门标准执行。 (3)检测方法与标准: 目前我国主分安全检测、综合性能检测、环保检测三大类,分属公安部、交通部、环保局监管。 a、安全检测:属公安监管,对所有社会车辆实施年检、事故检等,检测项目有: 安全项目:速度表检验、制动检验、侧滑检验、前照灯检验。 环保项目:机动车尾气排放、喇叭噪音。 外检项目:车身、底盘、动态检验。 检测项目与方法:执行GA468-2004《机动车安全检测项目和方法》(过渡到 2009.6.1 被GB 21861-2008 代替)。 检测标准:执行GB 7258- 2004《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 b、综合性能检测:属交通监管,对所有营运车辆实施二级维护、技术等级评定等检测。 检测项目有:外检、安全、环保、动力性、经济性、可靠性等。 检测项目、方法、标准:执行GB18565—2001《营运车辆综合性能要求和检验方法》,部

汽车检测与维修行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预测

汽车检测与维修行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预测 现代汽车工业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而日新月异,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广泛运用,特别是电子技术、液压技术在汽车上应用,使当今的汽车是集各种先进技术的大成,新颖别致的汽车时时翻新。而现代汽车的故障诊断不再是眼看、耳听、手摸,汽车维修也不再是师傅带徒弟的一门手艺,而是利用各种新技术的过程。随着汽车技术的快速发展,日益呈现出汽车维修的高科技特征,与其同时汽车维修理念也不断更新。 故障诊断特征。现代汽车已不是简单的机械产品,也不是最初的交通工具,而 是由原始汽车进化到一个高科技的结晶体。特别是电子技术、电脑技术的飞速发展,使汽车的科技化程度不断得到提高。电子燃油喷射系统发动机(EFIE)、ABS 防抱死制动系统、SRS安全气囊系统、电子控制自动变速箱系统(AT)、加速滑动调整系统(ASR)、自动空调系统(A/C)、电子悬挂系统(ECS)、动力转向系统、自动巡航系统、中控门锁及防盗系统、TCS动力牵引系统及自我诊断系统等。这些总成均由电控单元件(ECU)全面控制。电控单元具有自诊断功能,能记录出现的故障,并以代码形式存储在电控单元存储器中。通过解码器可从电控单元储存器中读出存储的故障码,从而确定故障的部位和提供排除故障的在线帮助。 检修工具特征。随着汽车技术的发展,维修设备也随之产生了质的变化。汽车保修设备的生产,也不再是多以机具类为主。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批批先进的进口汽车检测设备和仪器涌入国门。四轮定位仪、解码器、汽车专用示波器、汽车专用电表、发动机分析仪、尾气测试仪及电脑动平衡机等。这些昔日人们十分陌生的检测设备,已经成为现代维修企业的必备工具。而这些检测设备,本身就是高科技化的产品,是电子检测技术、电脑技术的高级集成物。要熟练地操作使用这些检测设备,技术人员需要经过严格的培训,并要掌握外语和电脑技术,才能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充分发挥检测设备的各项功能。这种高科技化的现代汽车检测设备,使现代汽车维修的科技含量大为提高。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课程标准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课程标准 1. 概述 《汽车检测与维修》课程是汽车营销与服务(汽车维修方向)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本课程使学生从现代汽车后市场出发,掌握汽车后市场服务的特点、策略和技巧。通过对汽车售后市场的运行,对汽车使用性能的参与和操作,使学生受到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训练。可让学生面向研究对象进行汽车使用性能检测与维修的学习,从而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培养创新意识。 课程的性质 《汽车检测与维修》课程是汽车营销与服务(汽车维修方向)专业的方向课程,也是汽车营销与服务(汽车保险理赔方向)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课程。该课程内容涉及了汽车构造基础知识篇、汽车检测与维修实务篇以及以及蕴含汽车法律法规的相关知识点,重点是整个汽车检测与维修知识领域,对学生的专业学习有很大的积累和帮助,为他们以后能够成为一名合格的汽车检测与维修人才奠定扎实的基础。 课程设计理念 为了使学生对汽车检测与维修的知识点的全面了解,在本课程中设计了汽车构造基础知识、检测与维修实务(检测与维修礼仪、维修流程等)环节讲解,让学生能够在学习本课程中同时为进一步学习专门化课程打下坚实基础。 课程开发思路 1、课程将保证学生掌握现代汽车市场检测与维修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对相关概念、原则及方法有一个系统的、全面的认识。 2、教学内容要以实操为重点并兼顾理论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整体内容具有关联性、梯度性、系统性、完整性,为提高学生学好后继续专业课程大号基础。 3、对实践中直接应用的内容,要侧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4、采用案例教学法,提高教学效果。 2.课程目标 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对汽车检测与维修课程的兴趣,学好这门课程。认真学习掌握汽车检测与维修课程基础知识(汽构部分和检测与维修部分)。让学生通过学习养成良好的职业规范,培养企业的合格人才。 2.1知识目标 1、了解汽车市场中检测与维修观念、研究方法,熟悉顾客价值、汽车服务市场检测与维修等基本理论。

汽车零部件清洁度

汽车零部件清洁度,颗粒度大小分析系统 ?产品编号: 清洁度检测分析 ?产品型号: BH-CIA300 ?所属类别: 汽车零部件检测解决方案- 清洁度分析检测 ?所属品牌: 德国徕卡 ?所属用途: 金相岩相分析 ?应用领域: 金属 产品特性: 清洁度标准ISO4406、ISO4407、ISO16232、NAS1638、VDA19、GB/T 2 汽车零部件清洁度,颗粒度大小分析系统

全自动清洁度分析系统BH-CIA300 Automatic Cleanliness Inspection System 制造商:BAHENS 1、全自动清洁度分析系统Automatic Analysis System 系统组成:BAHENS立体显微镜、德国原装进口电动台,自动拍照系统、全自动清洁度分析 软件,DELL 高性能计算机等。 显微镜:国产立体显微镜,适合25 微米以上杂质的检测。 自动扫描台:德国进口自动,行程76X52mm,最小步进0、02 微米、 检测范围: 整个滤膜 检测内容杂质尺寸 杂质数量 杂质形状分类:颗粒或纤维 杂质性质分类:反光(金属),亚光(非金属,金属氧化物) 清洁度标准ISO4406、ISO4407、ISO16232、NAS1638、VDA19、GB/T 20082、GB/T 14039,工厂自定义 清洁度自动评级自动,可编辑 清洁度专用报告自动,可编辑 最小检测尺寸25 微米 按照ISO16232 的基本原则,可对滤膜上大于25 微米的杂质进行精确检测。 自动扫描整个试样(通常就是滤纸)、自动拍照,颗粒自动识别、统计、分析,自动检查清洁度、自动生成专业分析报告; 检测流程与内容包括: 1) 对直径47 毫米(或更小)的滤纸进行自动与高精度扫描,全自动图像拼接,全自动拍照。

汽车评估使用年限参考

凭据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部、国家环境掩护总局各阶段制定的《汽车报废准则》,我国对汽车使用年限的报废准则为: 1、带拖挂的载货汽车、矿山作业专用车、微型货车及种种出租汽车使用八年,达到报废期后,不得延伸使用。 2、9座(含9座)以下非营运载客汽车(包括轿车、含越野型)使用15年。达到报废准则后请求继续使用的,不需求审批,经检验合格后可延伸使用年限,每年定期检验2次,超出20年的,从第21年起每年定期检验4次。 3、轻、中、重型货车,旅游载客汽车和9座以上非营运载客汽车使用10年。达到报废准则后请求继续使用的,按审批步骤治理,但可延伸使用年限最长不超出10年。延缓报废使用的旅游载客汽车每年定期检验4次;延缓报废使用的9座以上非营运载客汽车每年定期检验2次,超出15年的,从第16年起每年定期检验4次。 4、营运大客车的使用年限调解为10年,达到报废准则后请求继续使用的,按审批步骤治理,延缓报废使用不超出4年;延伸使用时期每年定期检验4次。 5、重荷摩托车、摩托车的使用期为9年,达到报废准则后请求继续使用的,不需审批。延缓报废使用不超出3年:延伸使用时期每年定期检验4次。

6、上述车辆定期检验时,一个检验周期连续3次检验都不相符国家准则《机动车运转安定技术条件》(GB7258-2004)规定的,收回号牌和行驶证,报告机动车一切人治理注销登记。 7、营运车辆转为非营运车辆和非营运车辆转为营运车辆一概按营运车辆的规定年限(8年)报废。 延缓报废申报质料 (一)填写《机动车延缓报废审批表》; (二)行驶证正、副本(双印件); (三)机动车安定能检测机构“安定技术检验合格证实”; (四)圈外人责任强制保险凭证双印件。 (五)对付吊车、消防车、钻探车等从事特地作业的车辆,延伸使用年限3年(含3年)以 上,须按单位隶属关系分别经省汽更新办或省辖市汽更办审核批准。 (六)有下列情况不得恳求机动车延缓报废: 1、微型载货汽车(总质量小于1.8吨,含越野型)、带拖挂的(全挂汽车列车)载货汽车、矿山作业专用车及种种出租汽车(19座以下)。 2、营运车辆转为非营运车辆或非营运车辆转为营运车辆。

2019年机动车检测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2019年机动车检测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目录 1.全球机动车检测行业概况 (5) 1.1机动车检测是机动车安全故障排除、尾气污染防治与节能减排“守门人” (5) 1.2机动车检测分为强制检测和非强制检测 (5) 1.3发达国家机动车检测与诊断水平逐步跨入到高度智能化和网络化的阶段 (6) 2.我国机动车检测行业概况 (8) 2.1我国许多潜在的机动车检测需求尚有待开发 (8) 2.2我国机动车检测技术的整体水平正处于智能化与网络化起步时期 (8) 2.3我国机动车检测行业未来呈现三大发展趋势 (9) 3.在用车/新车下线检测行业需求不断增加,下游应用领域不断拓展 (11) 3.1在用车检测市场不断扩大 (11) 3.2汽车制造业蓬勃发展拉动新车下线检测需求 (12) 3.3机动车检测系统的下游应用领域不断拓展 (12) 4.标准、技术升级换代推动广阔进步空间,促进需求陆续释放 (13) 4.1检测标准更新推动检测系统升级 (13) 4.2技术进步带来市场需求陆续释放 (14) 5.国内主要代表企业与相关重点标的 (15) 5.1石家庄华燕(中航电测子公司) (15) 5.2安车检测 (16) 5.3南华仪器 (18) 6.风险提示 (20)

图目录 图1机动车检测为机动车出厂、运行、维修环节提供保障 (5) 图2机动车检测应用领域 (6) 图3机动车检测向物联网与大数据阶段发展 (7) 图4行业联网监督与管理的模式示意图 (9) 图5整车厂联网监控系统 (10) 图6机动车保有量持续增长 (11) 图72011年各国家和地区每万辆车拥有的检测机构数量(个) (12) 图8新车下线检测线(新能源汽车) (12) 图9检测需求的演进 (14) 图10石家庄华燕部分产品 (15) 图11石家庄华燕营收及yoy (16) 图12石家庄华燕净利润及yoy (16) 图13安车检测主要业务 (17) 图14安车检测营收及yoy (18) 图15安车检测归母净利润及yoy (18) 图16安车检测主营业务收入构成(2018年年报) (18) 图17安车检测毛利构成(2018年年报) (18) 图18南华仪器营收及yoy (19) 图19南华仪器归母净利润及yoy (19) 图20南华仪器利润率及期间费用率 (20)

汽车整车维修经营设备明细表

一、汽车整车维修经营设备明细表 (代查验记录表) 表一仪表工具 表二检测设备 表三通用设备

表四专用设备 2 / 8

3 / 8

二、汽车整车维修经营拟聘用主要人员明细表 (代查验记录表) 并取得行业主管部门及相关部门颁发的从业资格证书,持证上岗;(2)维修质量检验员数量应与其经营规模相适应,至少应配备2名维修质量检验员;(3)机修人员、电器维修人员、钣金人员和涂漆人员,一类企业至少应各配备2人,二类企业至少应各配备1人;(4)其他岗位从业人员,一类企业至少应各配备1人,不得兼职。二类企业允许一人二岗,可兼任一职;(5)从事燃气汽车维修的企业,至少应配备1名熟悉燃料供给系统专业技术的专职作业、检验人员,并经培训合格,持证上岗;(6)业务人员应熟悉各类汽车维修检测作业,从事汽车维修工作3年以上;具备丰富的汽车技术状况诊断经验。 4 / 8

2、表格不足时可另附页。 5 / 8

三、汽车整车维修经营设施情况 (代查验记录表) 企业面积不少于20㎡。<2>接待室应整洁明亮,明示各类证、照、主修车型、作业项目、工时定额及单价等,并有客户休息设施。 2、停车场 <1>企业应有与承修车型、经营规模相适应的合法停车场地,并保证车辆行驶通畅。一类企业的停车场面积不少于200㎡;二类企业的停车场面积不少于150㎡。不得占用公共用地。<2>企业租赁的停车场地,应具有合法的书面合同书,租赁期限不得少于1年。 <3>停车场地面平整坚实,区域界定标志明显。 3、生产厂房 <1>生产厂房面积应能满足表一~表四所列设备的工位布置、生产工艺和正常作业,并与其经营业务相适应。一类企业的生产厂房面积不少于800㎡,二类企业的生产厂房面积不少于200㎡。<2>生产厂房内应设有总成维修间。一类企业总成维修间面积不小于30㎡,二类企业总成维修间面积不小于20㎡,并设置总成维修所需的工作台、拆装工具、计量器具等。〈3〉生产厂房内应设有预检工位,预检工位应有相应的故障诊断、检测设备。〈4〉租赁的生产厂房应具有合法的书面合同书,租赁期限不得少于1年。〈5〉生产厂房地面应平整坚实。〈6〉从事燃气汽车维修的企业,应有专用维修厂房,厂房应为永久性建筑,不得使用易燃建筑材料,面积应与生产规模相适应。厂房内通风良好,不得堆放可能危及安全的物品。厂房周围5m内不得有任何可能危及安全的设施。〈7〉从事燃气汽车维修的企业,还应设有密封性检查、卸压操作的专用场地,可以设在室外。应远离火源,应明示防明火、防静电的标志。

机动车检测主要相关标准及法规

机动车检测主要相关标 准及法规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我国机动车检测主要相关标准及法规? 发布时间:2012-4-18 11:48:52 浏览次数: 797381 评论次数: 87 文件下载: 我国机动车检测主要相关标准及法规 ??????????????????????????????? ?????????陈南峰 ?(石家庄华燕交通科技有限公司) ?????????????????????????????????????? ???? 最后一次修改日期:2013年5月7日 编者说明: (1)目前机动车检测相关法规标准数量众多,编者根据相关资料进行了整理汇编,供同行参考。望有关掌握最新动向的朋友积极提供信息与建议,以便不断更新完善此文,与广大同行们共享。 (2)本文为阅读与理解方便,对法规标准作了分类: 法规文件:?收集机动车检测有关部门法规、文件。 方法标准:?收集机动车检测有关项目、方法、合格性评价标准。 产品标准:?对检测设备制造制定的产品制造标准。 计量标准:?技术监督部门对检测设备定期检验用标准。它应该是根据产品制造标准中对设备检测精度的相关要求,专门制订的定期检验技术要求和检验方法。其??? 它:?本文所列GB/T 11798.(1-9)-2001系列标准为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归口的设备检定技术条件,在技术监督部门进行设备检定时首先是执行计量标准JJG、JJF ,无JJG及JJF标准规程的设备,参考其它标准执行。 ?(3)检测方法与标准: 目前我国主分安全检测、综合性能检测、环保检测三大类,分属公安部、交通部、环保局监管。 a、安全检测:属公安监管,对所有社会车辆实施年检、事故检等,检测项目有:安全项目:速度表检验、制动检验、侧滑检验、前照灯检验; 环保项目:机动车尾气排放、喇叭噪音 ??? 外检项目:车身、底盘、动态检验。 ??? 检测项目与方法:执行GB 21861-2008《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项目和方法》??? 检测标准:????? 执行GB 7258-2012 《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 b、综合性能检测:属交通监管,对所有营运车辆实施二级维护、技术等级评定等检测,检测项目有: ??? 外检、安全、环保、动力性、经济性、可靠性等 ??? 检测项目、方法、标准:执行GB 18565-2001《营运车辆综合性能要求和检验方法》,部分引用GB 7258。 ?? 联网标准: ???JT/T 478-2002?? ?《汽车检测站计算机控制系统技术规范》。?? 技术等级评定:JT/T 198-2004??? 《营运车辆技术等级划分和评定要求》。 ? 建站能力要求:? GB/T 17993-2005? 《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能力的通用要求》C、环保检测:属环保局监管,用工况法或尾气双怠速法等检测机动车排放。

2020汽车检测行业存在问题及发展前景

2020年汽车检测行业存在问题及发展前景 2020年

目录 1.汽车检测行业概况及市场分析 (5) 1.1汽车检测行业定义及现状介绍 (5) 1.2汽车检测市场规模分析 (6) 2.汽车检测行业发展趋势 (7) 2.1连锁更有利于降低成本 (7) 2.2行业极度分散,后续将会从分散走向集中 (7) 2.3二手车检测市场空间不断扩大 (8) 2.4汽车检测设备标准化 (9) 2.5汽车检测设备智能化 (10) 2.6用户体验提升成为趋势 (10) 2.7行业协同整合成为趋势 (11) 2.8生态化建设进一步开放 (11) 3.汽车检测行业存在的问题分析 (13) 3.1汽车检测设备的执行标准不统一 (13) 3.2汽车检测设备的测试条件存在较大差异 (13) 3.3行业服务无序化 (14) 3.4基础工作薄弱 (14) 3.5盈利点单一 (14) 3.6供给不足,产业化程度较低 (14) 4.汽车检测行业政策环境分析 (16)

4.1汽车检测行业政策环境分析 (16) 4.2汽车检测行业经济环境分析 (16) 4.3汽车检测行业社会环境分析 (16) 4.4汽车检测行业技术环境分析 (17) 5.汽车检测行业竞争分析 (18) 5.1汽车检测行业竞争分析 (18) 5.1.1对上游议价能力分析 (18) 5.1.2对下游议价能力分析 (18) 5.2中国汽车检测行业品牌竞争格局分析 (19) 5.3中国汽车检测行业竞争强度分析 (19) 6.汽车检测产业发展前景 (20) 6.1需求开拓 (20) 6.2延伸产业链 (20) 6.3新技术加持 (21) 6.4信息化辅助 (21) 6.5细分化产品将会最具优势 (21) 6.6汽车检测产业与互联网等产业融合发展机遇 (22) 7.汽车检测产业投资分析 (23) 7.1中国汽车检测技术投资趋势分析 (23) 7.2中国汽车检测行业投资风险 (23) 7.3中国汽车检测行业投资收益 (24)

汽车维护、检测、诊断技术规范

汽车维护、检测、诊断技术规范GBT18344 来源:技术处时间:2013-01-07 前言 为规范在用汽车维护、检测、诊断作业,使汽车保持良好的技术状况,减少汽车故障,保证行车安全,延长车辆使用寿命,有效地控制汽车排放污染物,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是在总结了行业标准JT/T201-1995《汽车维护工艺规范》经验的基础上,扩大了适用范围,使标准更加完善。 本标准的附录A为提示的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汽车维修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南京市汽车维修管理处、天津市交通局、北京市汽车维修管理处、云南省交通厅、辽宁省交通厅公路运输管理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冯桂芹、韩国庆、谢素华、孟秋、蔡团结、徐通法、刘亚平、刘林、金诚仁。 本标准由全国汽车维修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负责解释。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汽车日常维护、一级维护、二级维护的周期,作业内容和技术规范。 本标准适用于所有在用汽车。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GB7258-1997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 3 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1 日常维护routine maintenance 以清洁、补给和安全检视为作业中心内容,由驾驶员负责执行的车辆维护作业。 3.2 一级维护elementary maintenance 除日常维护作业外,以清洁、润滑、紧固为作业中心内容。并检查有关制度、操纵等安全部件,由维修企业负责执行的车辆维护作业。 3.3 二级维护complete maintenance 除一级维护作业外。以检查、调整转向节、转向摇臂、制动蹄片、悬架等经过一定时间的使用容易磨损或变形的安全部件为主,并拆检轮胎,进行轮胎换位,检查调整发动机工作状况和排气污染控制装置等,由维修企业负责执行的车辆维护作业。 4 汽车维护分级和周期 4.1 汽车维护的分级:日常维护,一级维护,二级维护。 4.2 汽车维护的周期 4.2.1 日常维护的周期 出车前,行车中,收车后。 4.2.2 一级维护、二级维护的周期

汽车维护、检测、诊断技术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18344—2001 汽车维护、检测、诊断技术规范 Specification for the inspection and Maintenance of motor vehicle 2001-03-26 发布 2001-12-01 实施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GB/T18344-2001

前言 为规范在用汽车维护、检测、诊断作业,使汽车保持良好的技术状况,减少汽车故障,保证行车安全,延长车辆使用寿命,有效地控制汽车排放污染物,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是在总结了行业标准JT/T201-1995《汽车维护工艺规范》经验的基础上,扩大了适用范围,使标准更加完善。 本标准的附录A为提示的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汽车维修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南京市汽车维修管理处、天津市交通局、北京市汽车维修管理处、云南省交通厅、辽宁省交通厅公路运输管理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冯桂芹、韩国庆、谢素华、孟秋、蔡团结、徐通法、刘亚平、刘林、金诚仁。 本标准由全国汽车维修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负责解释。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汽车维护、检测、诊断技术规范GB/T 18344-2001 Specification for the inspection and Maintenance of motor vehicle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汽车日常维护、一级维护、二级维护的周期,作业内容和技术规范。 本标准适用于所有在用汽车。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汽车检测技术标准

汽车检测技术标准 第一章概述 1、汽车检测(vechicle inspection):1、汽车不解体 2、利用汽车检测设备和计算机技术 3、对 汽车性能进行快速、准确、定量的检测4确定汽车技术状况或工作能力的检查和测量5、汽车继续运行或进厂维护或修理提供可靠的依据 2、汽车检测的目的:1、预防故障。2、建立科学的汽车维修体系。 3、汽车检测的分类:1、汽车安全环保检测(年检,安全性、环保性)。2、汽车综合性能检测 (动力性、燃料经济性、安全性、环保性、可靠性、操纵稳定性)。 4、检测参数:1、工作过程参数(发动机功率、制动力)2、伴随过程参数(振动、噪声、异响) 3、几何尺寸参数(气门间隙、自由行程)。 5、检测参数的选择原则:1、灵敏性:检测参数相对于技术状况参数的变化快慢。2、单值性: 单调性,汽车技术状况参数:初始值uf终了值ue的范围内,检测参数的变化不应出现极值(即dP/du≠0)3、稳定性:在相同的测试条件下,多次测的统一检测参事的测量值,具有良好的重复性。 6、检测参数标准的类型:国家标准(GB)、行业标准(JT-交通,/T-推荐性)、3、地方标准 (DB)、企业标准(Q/…) 7、检测参数标准的组成:初始值、许用值、极限值。 8、测量:利用测量仪表通过实验和计算方法获取检测参数的量值。 9、汽车检测设备的组成:试验条件模拟装置、取样装置、附加装置、测量系统。 10、测量系统的组成:传感器(把非电物理量转换成电量信号的一种变换器)、信号调理电路、 测量仪表。 11、信号调理电路:传感器输出的信号各种形式的信号处理(如电量转换、阻抗转换、离 屏蔽、小信号放大、温度补偿、滤波和调制等)将其调整为适合后续处理电路(A/D卡)应用的规范信号(0~5V、0~10mA及4~20mA等电信号)。(热电偶) 12、智能仪表与虚拟仪表:智能仪表(微处理器与电子仪器相结合的产物)、虚拟仪表(计算 机和电子仪器结合的产物)。区别? 13、汽车检测线的检车单元布置的4个原则:1、对现场的环境污染最小。2、对检测精度影响 小。3、应考虑每个检车单元的检测等时行。4、空间布置上要合理,不能发生空间上的干涉,占地面积少。 第二章发动机性能检测 1、发动机综合检测仪的组成:信号拾取系统、信号与处理系统、采控显示系统。 2、起动系测试前的连接:蓄电池电压拾取器、起动电流拾取器。 3、充电系测试前的连接:蓄电池电压拾取器、充电电流拾取器、充电电压探针。 4、无外载测功:无外部负荷时,猛踩加速踏板,发动机突然加速所发出的动力除克服各种阻力 外,有效转矩全部用于加速自身各运动部件的运转,即发动机以自身运动部件为负载加速运转。 5、无外载加速时间测功法的原理:在节气门全开时,测量在给定转速范围(n2-n1)内的加速时间 Δt。点火系的点火脉冲一缸信号拾取器夹在一缸高压线上获取发动机的转速信号;当驾驶员迅速踩下油门,发动机转速迅速升高,计算机自动判断转速并且分别记下转速从n1到n2时的时间t1和t2。计算功率。 6、无外载加速时间测功法用哪些拾取器?一缸信号拾取器。

汽车零部件检测标准汇总表

汽车零部件检测标准汇总表 汽车发动机 1压燃式发动机排气污染 物 ESC 稳态循环试验 ELR 负荷烟度试验 ETC 瞬态循环试验 OBD 耐久性 GB17691-2001车用压燃式发动机排气污染物排放 限值及测试方法 **GB17691-2005车用压燃式、气体燃料点燃式发 动机与汽车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试方法 ECE R49压燃式发动机排气污染物 2 压燃式发动机排气可见 污染物GB3847-2005车用压燃式发动机和压燃式发动机汽车排气烟度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 ECE R24可见污染物 3柴油机全负荷烟度DB11/046-1994汽车柴油机全负荷烟度测量方法 4车用点燃式发动机及装 用点燃式发动机汽车排 气污染物 GB14762-2002车用点燃式发动机及装用点燃式发 动机汽车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 5发动机净功率GB/T17692-1999汽车用发动机净功率测试方法ECE R85发动机净功率 80/1269/EEC发动机净功率 6发动机性能GB/T18297-2001汽车发动机性能试验方法

7发动机可靠性GB/T19055-2003 汽车发动机可靠性试验方法 8 发动机产品质量检验评 定QC/T901-1998汽车发动机产品质量检验评定试验方法 9冷却系 Q/QJX 004-2003汽车发动机冷却系冷却能力试验 方法 10排气消声器性能QC/T630-1999汽车排气消声器性能试验方法QC/T631-1999汽车排气消声器技术条件 GB/T 4759-1995内燃机排气消声器测量方法 离合器1技术要求 QC/T 25-2004汽车干磨擦式离合器总成技术条件 QCT 27-2004汽车干磨擦式离合器台架试验方法 变速箱1技术要求QC/T29063-1992 汽车机械式变速器总成技术条件 QC/T 568-1999汽车机械式变速器台架试验方法 前轴1疲劳寿命 QC/T 513-1999汽车前轴台架疲劳寿命试验方法 QC/T 483-1999汽车前轴疲劳寿命限值 制动器1效能 QC/T 239-1997货车、客车制动器性能要求 QC/T 479-1999货车、客车制动器台架试验方法 QC/T 564-1999轿车制动器台架试验方法 2热衰退及恢复 3衬片(块)磨损 4管路失效及加力器失效

汽车检测与维修行业调研报告精

汽车检测与维修行业调研报告一、行业分析 2002年以来,全国汽车年销售量每年都呈现大幅上升的趋势,尤其是2005年以后,汽车生产和销售更是呈现产销两旺的格局,2005年全国汽车销售达到570万辆, 2006年达到728万辆,2007年达到888万辆,2008年的金融危机给汽车行业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但汽车销售仍超过936万辆。 据交通部2002年统计数据表明,机动车维修企业(包括摩托车32多万户,其中一、二类企业约5.7万家,特约维修站仅占不到1%,从业人数达240万,年完成工作量1.1亿辆次。虽然从维修从业人员的数量上看,可以认为目前约240万从业人员基本能适应2000万辆汽车维修业务的需求,但随着汽车保有量的急剧增加,轿车进入家庭步伐的加快,使得汽车维修行业的车源、车种、服务对象以及维修作业形式已发生新的变化。因此,一方面进一步提高汽车维修从业人员群体的素质,是解决好汽车维修行业能够为消费者提高更加方便、快捷、质优、价廉的汽车维修服务的 首要任务;另一方面,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大幅度上升,维修及相关行业高素质从业人员不足的矛盾会更加突出,必须采取相应措施。据交通部公路司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当前汽车维修从业人员法律意识、技术素质不高的问题,已成为制约汽车维修 业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从业人员中接受过中等职业教育的不多,接受过各类高等教育的就更少。据中国汽车维修行业协会对部分一、二类维修企业抽样调查,从事技术管理工作的人员中,有26.2%文化程度为初中以下,一线工人中,有38.5%文化程度在初中以下;接受过新技术培训的为11.7%,接受过管理经营培训的有9.3%,维修基础培训的有38.7%。二、三类维修企业的从业人员大多是来自离开土地的农民、城市普通中学毕业生、转岗择业的工人,文化水平不高、服务意识不强,专业知识匮乏的问题,带有普遍性,即使是一些大型修理厂也存在同样的问题。除汽车维修之外,车辆销售、保险、车辆性能检测、二手车市场等从业人员数量不足,素质不高问题同样存在,亟需改善。 江苏省委、省政府2005年7月19日在无锡召开全省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工作会议,正式出台《关于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实施纲要》(苏发[2005]16号和 《关于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若干政策》(苏发[2005]17号两个文件,对全省现代

《车辆运行安全监控系统设备检修维护管理规则》(2015)301

TG/CL 210 - 2015 车辆运行安全监控系统设备检修维护管理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本规则适用于车辆运行安全监控系统设备(下称5T 设备)的检修、维护和管理,明确了设备管理职责、管理制度、人员要求、维护检修等各项内容。 第二条本规则所指5T设备包括:铁路总公司联网服务器、查询设备,铁路局联网服务器、监测终端设备,车辆(动车)段联网服务器、作业终端、复示终端和探测站设备等。 第三条铁路局应依据本规则,结合管内5T设备性能、技术状态等实际情况,制定设备检修维护管理细则,确定设备检修周期及维护标准,做好定期检修,并逐步推行状态修;发挥车辆检测所专业检修作用,扩大自主检修范围。车辆(动车)段要结合实际制定检修维护作业指导书,实现作业标准化,确保设备检修维护质量。 第二章综合管理 第四条基本原则。 5T设备检修维护管理工作实行铁路总公司、铁路局、车辆(动车)段三级管理,采用日常维护和定期检修相结合的模式。各单

位须落实设备检修维护“定岗、定员、定量、定责”和“包人、包机、包修”(四定三包)制度。 第五条职责。 (一)铁路总公司运输局职责。 1.负责组织制定5T设备检修维护管理规则,按需组织补充制订设备检修维护参考标准; 2.负责检查、指导5T设备检修维护管理工作。 (二)铁路局职责。 1.负责制定5T设备检修维护管理细则,按需补充制定本企业设备检修维护标准; 2.负责5T设备的年度更新改造、定期检修工作; 3.负责指导车辆(动车)段制定5T设备检修作业指导书; 4.负责指导车辆检测所开展专业检修等工作; 5.负责5T设备检修、管理工作的检查、指导和考核; 6.负责定期对铁路局管内5T设备进行动态检测; 7.负责组织5T设备检修人员的技术培训。 (三)车辆(动车)段职责。 1.负责5T设备管理、使用、维修工作; 2.负责制定5T设备检修维护管理岗位职责,确定岗位工作内容、标准、责任; 3.负责编制5T设备检修作业指导书; 4.负责编制提报5T设备年度更新改造、定期检修建议计

汽车油漆涂层检验标准修订稿

汽车油漆涂层检验标准 WEIHUA system office room 【WEIHUA 16H-WEIHUA WEIHUA8Q8-

汽车油漆涂层检验标准 1、检验方法: 油漆试板的制备 1.1.1试板底材的规格 玻璃板 100x80x2-3(mm) 马口铁板 (mm) 08AL钢板(一般性能试板) (其他性能试板) (耐候性能试板) 1.1.2试板底材表面要求平整、光滑、无卷边、无锈迹,其他要求按GB9271进行。 1.1.3性能测试的温度、湿度条件 除有特殊规定,性能测试环境温度和湿度条件按GB9278进行。 1.1.4漆膜的制备 所有待测试的油漆样板,漆膜制备按下述要求之一进行: ⑴ GB/T1717 漆膜一般设备; ⑵ GB/T9271 色漆和清漆标准试板; ⑶实际生产的工艺流程; ⑷材料试验大纲的要求。 鲜映度的测定 鲜映度(DOI)值的测定评价方法按“漆膜鲜映性测定仪”的产品说明书进行。

耐温变性试验 将试验样板从室温放入80℃烘箱内6h,取出冷却至室温,再放入-40℃低温箱内1h,取出样板,冷却至室温一周期,试验样板经过技术指标要求的试验周期以后,检测涂层的下列性能不得降低:附着力、弹性、杯突试验。 耐酸性 将试验样板(1/2-2/3)浸入蓄电池用硫酸中(硫酸不得重复使用)在室温下达到规定的时间后,涂层不得起泡,也不得有明显可见的色泽变化,充许涂层有轻微软化,但在室温下放置24h后必须重新硬化,并符合下列要求:弹性3mm;附着力1级;杯突5mm。耐碱性 将试验样板(1/2-2/3)浸入80±2℃、浓度为5%的碳酸钠溶液中,在达到规定的时间后,用自来水冲洗样板并在室温下干燥24h 后,涂层应符合下列要求:弹性3mm;附着力1级;杯突5mm。 耐机油性 将试验样板(1/2-2/3)浸入80±2℃的L—E10#内燃机润滑油中,在达到规定的时间后,用干抹布擦净样板,并在室温下干燥24h,涂层下列性能不得降低:附着力、弹性、杯突试验。 耐柴油性 将试验样板(1/2-2/3)浸入0#轻柴油中,在室温下达到规定的时间后,涂层不得溶解起泡,仅允许涂层有轻微软化,在室温下干燥24h,涂层下列性能不得降低:附着力、弹性、杯突试验。

车检行业市场情况与发展趋势分析

汽车后市场:位于汽车“微笑曲线”末端的“黄金产业” ●汽车后市场是指汽车销售以后,围绕汽车使用过程的各种服务。 ●按照欧美日等成熟市场的规律,一般在每辆车的生命周期内,其使用成本约为车价的2-3倍; 汽车后市场是汽车产业链中最稳定的利润来源,约占汽车产业链总利润的60%-70%。 ●我国汽车产业正由成长期迈入成熟期,“前市场”销量增速趋缓,但因汽车保有量及平均车 龄持续增长,“后市场”迎来蓬勃发展。 ●汽车后市场将成为未来汽车板块主要投资方向,重视存量时代中车辆检测、尾气治理以及电 动智能等增量市场的投资机遇。 图:汽车市场利润占比“微笑曲线” 设计研发零部件制造整车生产整车销售汽车后市场 资料来源:汽车维修与保养,天风证券研究所

车检行业投资逻辑 ●1、车检为刚性需求,随汽车保有量与车龄稳步增长,中国车检行业将进入总量扩 张和集约发展的新阶段,新的千亿级别市场正在形成。 ●2、国内车检市场2015年才开始民营化,目前格局分散割据、服务及运营质量参差 不齐,随监管趋严,优势民营资本迎龙头整合机遇。 ●3、车检站运营成本固定,利润弹性较大,吸引客流的决定性因素在于地理位置及 服务质量,品牌化连锁是有效的商业模式,但壁垒在于资源、运营和资本运作能力。 ●4、年检汽车获取的大数据,衍生出较大商业价值,官方授权的汽车数据可应用于 二手车、保险、广告营销等,具备持续的变现能力。 ●风险提示:汽车销量下滑导致保有量增长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导致车检站盈利能力下滑, 国家对在用机动车检测政策发生变化的风险。

目录 1、车检是一门怎样的生意? 2、行业天花板有多高? 3、谁有潜力成为行业龙头?

(完整版)汽车检测与诊断的参数及其标准

汽车检测与诊断的参数及其标准 汽车的检测与诊断是确定汽车技术状况的技术,不仅要求有完善的检测、分析、判断的手段和方法,而且在检测诊断汽车技术状况时,必须选择合适的诊断参数,确定合理的诊断参数标准和最佳诊断周期。诊断参数、诊断参数标准、最佳诊断周期是从事汽车检测诊断工作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 一、汽车诊断参数 1 .诊断参数概述 诊断参数,是表征汽车、汽车总成及机构技术状况的量。在检测诊断汽车技术状况时,需要采用一种与结构参数有关而又能表征技术状况的间接指标,该间接指标称为诊断参数。诊断参数既与结构参数紧密相关,又能够反映汽车的技术状况,是一些可测的物理量和化学量。 汽车诊断参数包括工作过程参数、伴随过程参数和几何尺寸参数。 (1)工作过程参数该参数是汽车、总成或机构工作过程中输出的一些可供测 量的物理量和化学量。例如,发动机功率、汽车燃料消耗量、制动距离或制动力。汽车不工作时,工作过程参数无法测量。 (2)伴随过程参数该参数是伴随工作过程输出的一些可测量,例如振动、噪 声、异响、温度等。这些参数可提供诊断对象的局部信息,常用于复杂系统的深入诊断。汽车不工作时,无法测量该参数。 (3)几何尺寸参数该参数可提供总成或机构中配合零件之间或独立零件的技 术状况,例如配合间隙、自由行程、圆度、圆柱度、端面圆跳动、径向圆跳动等。这些参数虽提供的信息量有限,但却能表征诊断对象的具体状态。 汽车常用诊断参数如表1-1所示。 表1-1汽车常用诊断参数

2.诊断参数的选择原则 为了保证诊断结果的可信性和准确性,在选择诊断参数时应遵循以下的原则: (1)灵敏性灵敏性亦称为灵敏度,是指诊断对象的技术状况在从正常状态到 进入故障状态之前的整个使用期内,诊断参数相对于技术状况参数的变化率。选用灵敏性高的诊断参数诊断汽车的技术状况时,可使诊断的可靠性提高。

机动车检测行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机动车辆检测行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李祥成 机动车辆性能检测技术近年来在汽车制造厂、运输部门、汽车维修行业、车辆 安全管理部门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对于促进我国机动车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起到了极 其重要的作用。 根据检测的目的和任务及其服务对象的不同,负责机动车性能检测的检测站分 为三类,一是公安车辆管理部门的安全性能检测站,其职责主要是检测汽车安全行驶, 噪声等方面的性能;第二是环保部门的汽车尾气排放达标为目的的环保检测站;第三 是交通运输管理部门的综合性能检测站,配备有较多功能的检测设备,能对汽车站的 安全性,可靠性、动力性、经济性,噪声和废气排放等可以进行全面的检测,其目的 是加强对运输车辆运行状态和维修质量进行有效的监控,保证运输车辆的安全运行。 我国机车检测行业的发展及现状 一、我国机动车辆检测行业的发展 我国机动车辆检测行业的发展起步相对发达国家较晚,20 世纪 60 年代开始, 从国外引进了少量计量检测设备,并 逐步制订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如1960 年的《机动车辆管 理办法》、 1972 年的《城市公路交通管理规则》、1979年的 《机动车噪声测量办法》、1980 年的《机动车制动检测规范》、

1987 年的《 GB7258-87 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等。80 年代以后,汽车制造业和公路交通运输业的急剧发展,使我国 的机动车保有量迅速增加。保证车辆可靠、高效、安全从事 运输的汽车检测工作逐渐被人们认可。我国的机动车检测行 业开始有了较大的发展。1980 年,辽宁省朝阳市交通局筹建 字我国第一条汽车检测线,标志着汽车检测技术作为汽车应 用技术的一部分开始在我国实施。在国许多地方开始利用引 进的或国产的机动车安全检测技术设备组建机动车辆检测 站。以改变过去的“眼看、手摸、耳听”为主的传统的检测 方法。 1986 年,国务院颁发了关于改革道路交通管理体制的通 知,明确指出从1987 年 1 月起全国城乡道路交通由公安机 关负责统一管理,包括车辆的安全性能检测。至此,我国的 机动车检测行业的发展分成了两条线,一是由公安道路交通 管理机关负责的车辆年度安全审验。一是由各级道路交通运 输管理部门负责的营运性运输车辆综合性能检测。公安部和 交通部也因此分别对各自所属的检测站(行业)颁布了一系 列的规则以指导其发展。公安部于1989年发布的二号令《机 动车辆安全检查站管理办法》,1996年发布了《机动车安全 检测站条件》( GA/T134-1996 ),对社会上愿意承担车辆安全 技术检测任务的检测站的条件做出了规定,同年公安所属的 中国机动车辆安全检测研究会开始了探索适合国情的机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