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育学A复习提纲(全答案版本)

教育学A复习提纲(全答案版本)

教育学A复习提纲(全答案版本)
教育学A复习提纲(全答案版本)

教育学A类复习提纲

绪论学会研究教育事实和教育问题

名词解释:

1、教育学:p3.研究教育事实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教育规律: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具有本质性的联系以及教育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

3、教育情境:是由外界、景物、事件和人物关系等因素构成的某种具体的教育境地

简答题:

1、情境教育学的主要构成纬度:是由情境线索、理论线索和技术操作线索三个纬度构成。

2、教育情境的介入对教育学研究产生的影响:

(1)深化理论学习

(2)典型示范引导

(3)逼真模拟练习

(4)知识转化技能

(5)理论联系实际

3、情境化的教育学对课堂教学产生的影响

(1)加强了教材的教学法功能

(2)帮助任课教师克服缺少中学教育经验的局限

(3)引起课堂教学结构和课型的变化

(4)引导教学内容的更新

第一章教育的属性

一、名词解释:

1、教育:p13,教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系统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以使受教育者发生预期变化的活动。

2、个体发展:p33概括的说,即是人的身心发展。个体“身”的方面的发展相对于多的取决于自然的成熟,教育对个体的发展更多的体现在“心”的方面。个体的“心”的发展主要是指个体社会化和个体个性化的过程。

3、教育目的:p26是指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的总的设想或规定。教育目的主要分为个人本位主义和社会本位主义

4、教育目的的结构:P26第一部分是对培养何种社会成员(角色)的规定,第二部分是对教育对象形成何种素质结构的规定

5、五育P27-29:体育、智育、德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

(1)体育:授予学生健身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体力,增强他们的体质的教育。

(2)智育:授予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和发展他们的智力的教育。

(3)德育:引导学生领悟社会主义思想政治观点和道德规范,组织和指导学生的道德实践,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品德的教育;

(4)美育: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发展他们的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5)劳动技术教育:引导学生掌握劳动技术知识和技能,形成劳动观点和习惯的教育。

6、个体社会化:p40是指个体适应社会的要求,在与社会的交互作用过程中,通过学习与内化社会文化而胜任社会所期待、承担的角色,并相应地发展自己的个性的过程。

7、个体社会化的内容:政治社会化、道德社会化和性别角色社会化

8、教育产生的要素:P18工具和语言

二、简答题:

1、教育的基本要素及其相互关系:P15-17

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教师)、受教育者(学生)、教育影响(教育媒体、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教育活动方式方法和教育环境)

二者的相互关系如下

(1)教师是教育影响和学生间的中介;

(2)教育影响是教师对学生施加影响的桥梁;包括教育媒体、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教育活动方式方法和教育环境

(3)学生是教师选择和使用教育影响的依据。

2、教育的发展:P19-21分为三个阶段:远古教育、古代教育和现代教育三个阶段,

三个阶段的特点:(1)远古教育:非独立性;贫乏性;无阶级性;

(2)古代教育:教育有了自身的独立活动领域;教育内容丰富充实起来;教育有了阶级性、等级性、狭隘性;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分离与对立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3)现代教育:是适应商品经济普遍化和现代大机器生产的教育

3、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基本特点:P25-26

(1)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理论基础;

(2)鲜明的提出培养人的政治方向;

(3)主张人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

4、教育目标体系的层次:P31-32教育目的、教育目标、课程目标、单元目标(教育活动目标)(1)教育目的:是指导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总目标,或称终极的教育目标。

(2)教育目标:即某一级某一类学校培养目标,依据教育目的,结合各级各类学校性质,专业特点制定。

(3)课程目标:依据教育目标制定的各种教学、教育活动的课程标准,体现在课程计划、教学大纲以及德、智、体等教育大纲中。

(4)单元目标:即一个教学单元或一项教育活动的教育目标,这是依据学校的教育目标、课程目标,结合学生实际由教师制定,并可进一步分解,具体编制为课时目标或某一次教育活动的目标。

5、教育目标的分类:P32认知领域、能力领域和情意领域

6、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主要内容是:p34教育的个体社会化功能和教育的个体个性化功能

7、影响人的发展的四个因素:P35-36:遗传、环境、教育、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8、什么叫教育要适应个体发展的规律P38-39教育者必须研究和把握人的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即:

(1)教育要适应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2)教育要适应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3)教育要适应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

(4)教育要适应个体身心发展个别差异性

9、教育的社会发展功能:P43-55

(1)教育同人口的关系:a、教育同人口数量的关系:人口增长率影响教育发展的规模与

结构;教育是控制人口增长的手段之一

b、教育同人口质量的关系:人口质量影响教育质量;教育能够

对青少年进行培养;教育还具有调整社会人才构成与流动的

功能。

(2)教育同物质生产的关系:a、社会物质生产对教育的作用: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为教

育的发展提供了基础性条件;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对教育不

断提出新的要求。

b、教育对社会物质生产的作用:教育是实现劳动力和生产

中所必须的各种人员“再生产”的重要手段,是提高劳动者

生产能力的重要手段;教育是加速现代社会物质生产技术更

新的有利因素。

(3)教育同社会政治的关系:a、政治对教育的作用:政治通过一定的组织手段对教育实

现控制;政治通过一系列的方针、政策实现对教育的影响;

政治对教育作用的第三个手段是法律;第四,政治还可以通

过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施加影响

b、教育对政治的作用:通过教育,宣传一定的政治观点、

理论、方针、路线、造成舆论;组织学生直接参加社会政治

活动;通过教育制度,实现对受教育者阶级或阶层的选拔;

通过教育培养合格的公民和各种政治人才。

(4)教育同社会文化的关系:a、社会文化对教育的作用:文化的发展提高了人们对教育

的需求;促进了学校与社会联系;文化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影

响人们的身心各方面发展;

b、教育对社会文化的作用:教育是文化延续和更新必不可

少的手段;对文化的普及;具有交流、整合不同类型文化的

作用;

(5)教育同科学技术的关系:科技对教育的影响:可能影响;可能影响转化为现实影响;

教育对科技的作用:教育对科学知识的再生产;推进科学的

体制化;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向科学提出在教育应用上技

术化的要求。

10、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P60-61商品性、生产性、科学性、民主性、发展性

11、应试教育的负面影响:P57-60

(1)片面追求升学率;

(2)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

(3)升学教育造成学生分化

第二章教师——了解自己

名词解释

1、教育预见能力:教育活动开始以前,对教育对象的身心状况,教育内容的适合性,各种影

响因素的干扰可能性以及教育效果的估计能力。P82

简答题:

1、教师的职业态度和职业情感:P71-76

(1)理解学生:心胸豁达、敏感性、移情作用、客观性

(2)与学生和谐相处:真诚、非权势、积极相待、交往技能

(3)积极的自我意识:有助于其举动变得敏感而有节制

(4)教育的期待:教师的期望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对学习潜力的推测;二是对品德发展的推测。

2、教师的智能结构:P79-84 教师的智能结构分为两部分:知识结构、能力结构。

知识结构包括:

(1)通晓所教的学科和专业;

(2)具有比较广泛的基础文化知识

(3)掌握教育科学理论,懂得教育规律。

能力结构包括:

(1)教育预见能力

(2)教育传导能力

(3)教育过程的控制能力、

3、教师的角色:P85-105

(1)教师的教员角色(最基本的角色)

(2)教师的领导者角色

(3)教师的人类灵魂工程师的角色

(4)教师的心理医生的角色

(5)教师的青少年朋友的角色

(6)教师的父母角色

(7)教师的榜样角色

(8)教师作为“被攻击对象”的角色

(9)教师的研究者角色

(10)学校管理者角色

4、教师劳动的特点:P107-117

(1)特殊的复杂性;(2)强烈的示范性;(3)独特的创造性;(4)显著的长期性;(5)空间的广泛性和时间的连续性;(6)劳动量的隐含性;(7)教师劳动的科学性和艺术性;(8)劳动的协作性。

第三章透视教育对象——学生

一、简答题:

1、学生的本质属性:P126-136

(1)学生是人:学生是一个能动体;是具有思想感情的个体;具有独特的创造价值;

(2)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学生具有与成人不同的身心特点;学生具有发展的潜在可能;学生具有获得成人教育关怀的需要;

(3)学生是一个完整的人;

(4)学生是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人:学生以学习为主要任务;在教师指导下学习;所参加的是一种规范化的学习;

(5)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6)学生的社会地位:青少年是权利的主体;青少年儿童的合法权利(生存权、受教育权、受教育权、安全的权力)

2、初中学生生理与心理发展的特点P138-140:

(1)感知能力和观察能力明显提高;

(2)记忆力的发展是人生记忆高峰的前奏;

(3)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前者仍起重要作用。

(4)生理和心理的激变期

3、青少年发展中的特殊问题147-148:

(1)身心失衡带来的困扰;

(2)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矛盾;

(3)同辈群体与父母价值观的冲突;

(4)自我探索中的迷惑;

(5)父母过高期望引起的压力。

4.师生关系的表现:P151-159工作关系、人际关系、组织关系、心理关系、非正式关系

5、民主师生关系的主要特点:P163

(1)师生相互态度方面:教师对学生严格要求,热情、和蔼、公正,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学生尊敬教师,接受指导,主动自觉进行学习;

(2)师生感情关系方面:情绪热烈、和谐,课堂气氛活跃;

(3)师生在课堂合作状态方面:师生之间呈现积极的双向的交流,学生积极思考、提出问题、各抒己见;教师认真引导;

(4)效果方面:教学效果良好。

6、教师的人格态型:P163-165

加拿大学者柏恩PAC理论P父母态A成人态C儿童态

P态人格结构:往往有明显的权威感和优越感,通常行为表现为统治人、训斥人以及权威式的色彩。

A态人格结构:具有客观和理智的特征,体现健康成熟的成人人格。

C态人格结构:服从和任人摆布。

第四章教育环境

名词解释:

1、校风:一个学校社会气氛,也是校内大多数人的一种习惯势力

2、运用现代实验手段,研究教室内沟通分布的是亚当斯

简答题:

1、教育环境的组成:p173-178

校园文化、课堂内环境、微观环境。

其中微观环境分为:同伴影响、花盆效应和期待效应。

花盆效应:是半人工半自然的小生态环境,在空间上有很大的局限性,在条件上有明显的人为性,是一种封闭或半封闭的教育生态系统。

期待效应(罗森塔尔效应):教育的期待。

2、家庭的教育功能:P182-183:

(1)家庭在教导基本生活技能方面起重要作用;

(2)家庭在教导社会规范,形成道德情操方面起重要作用;

(3)家庭在指导生活目标、形成个人理想和志趣方面起重要作用;

(4)家庭群体在培养社会角色过程中也具独特作用;

(5)家庭在形成个人性格特征、个人对社会适应的动力特征等方面,也有着它不可替代的影响。

3、家庭教育的特点:P184-185:

(1)家庭教育影响具有先主性;

(2)家庭对受教育者的控制方式具有多维性;

(3)家庭群体中交往接触的密切性;

(4)家庭群体中教育和生活的统一性;

(5)教育者对受教育者了解和影响的深刻性;

4、良好的家庭教育的基本条件:P190-193

(1)父母的表率作用;

(2)民主和睦的家庭气氛;

(3)父母的文化修养;

(4)正确的教育观点和方法;

5、社区在教育发展中的功能P196-199:

(1)服务功能;(2)教育功能;(3)宣传功能;(4)经济功能;(5)协调功能;

6、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协调一致、互相配合的重要性:

(1)有利于实现整个教育在时空上的紧密衔接;

(2)有利于保证整个教育在方向上的高度一致;

(3)有利于实现各种教育间的互补作用,从而加强整体教育的有效性;(三者结合的意义)7、学校与家庭联系的基本内容和方式:互相访问;通讯联系;召开家长会;在学校中组织家长委员会;举办家长学校。其中,家长会是目前我国学校与家长保持联系的重要手段

8、学校与社会教育机构联系的内容和方式:

(1)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校外教育组织,使学校与学生主要居住期间形成稳定的联系;

(2)学校系统与宣传部门建立联系,共同开展一些对学生有益的活动;

(3)学校与社会文化机构建立和保持经常性的联系;

(4)学校与专门性的社会教育机构建立稳定的联系;

(5)学校有选择的与有关工矿、企业、村镇、部队等建立联系。

第五章课程

一、名词解释

1、课程与课程要素

课程:P214就是课堂教学、课外学习以及自学活动的内容纲要和目标体系,是教学和学生各种学习活动的总体规划及其进程。

课程要素: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人们为促进学生的发展而选择的构成课程所必需的经验要素2、学科课程:亦称分科课程,它是根据学校教育目标、教学规律和一定年龄阶段学生的发展水平,分别从各门学科中选择部分内容,组成各种不同的学科,彼此分立的安排她们的教学顺序、教学时数和年限。在当代对学科课程进行改进,出现了以下四类课程:相关课程、融合课程、广域课程和核心课程。

3、活动课程:p223 是相对于系统的学科知识而言,侧重于学生直接经验的一种课程形式。它认为课程应是一系列由儿童自己组织的活动,儿童通过活动学习,获得经验,培养兴趣,解决问题,锻炼能力。

4、显性课程和隐形课程:p225

(1)显性课程:也称“正式课程”、“公开课程”、官方课程。是指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标而正式列入学校教学计划的各门学科,以及有目的、有组织的课外活动。

(2)隐性课程:又称“非正式课程”、“潜在课程”、“隐蔽课程”,与显性课程相对,是指学校通过教育环境(物质的、文化的和社会关系结构的)有意或无意的传递给学生的非公开性的教育影响。

5、综合课程:又称“广域课程”、“统合课程”或“合成课程”,其根本目的是克服学科课程分科过细的确定。它采取合并相关学科的方法,减少教学科目,把几门学科的教学内容组织在一门综合学科之中,以认识论、方法论、心理学、教育学等学科为理论基础。

6、教学大纲:p242根据教学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

7、教学计划:p240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层次和类型学校的培养目标,由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

有关学校教学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教学计划的基本内容包括:学科设置、学

科顺序、课时分配、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

8、教学设计:p246是研究教学系统、教学过程和制定教学计划的系统方法。

9、必修课:所有学生都必须修习的课程

10、选修课:为了适应学生兴趣爱好和劳动就业的需要而开设的、可供学生在一定程度上自由

选择修习的课程

二、简答题:

1、教学计划的结构:学科设置、学科顺序、课时分配、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

2、我国中小学课程的要素:认知经验要素、道德经验要素、审美经验要素和健身经验要素

3、简述隐形课程的功能?p227(1)陶冶;(2)育美;(3)益智、(4)健体

4、课程现代化的基本特点(国外课程改革的趋势):

(1)重视课程内容的理论化和综合化

(2)强调知识的系统化和结构化

(3)重视智力开发与学习能力培养和个性发展

(4)重视个别差异

(5)加强课程与社会生活,生产实际的联系,实施综合技术教育

(6)重视课程的文化内涵,本民族文化传统的继承,加强对国际化的了解与交流。p235

5、我国课程改革的基本趋势?A类p236

(1)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课程目标的基本价值取向;

(2)课程设计和编制结构变化;

(3)课程形式的多样化、个性化和综合化;

(4)课程内容上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结合

6、教材编写的基本原则:

(1)在内容上要做到科学性、思想性、效用性的统一

(2)在教材的编排上,要做到知识的内在逻辑性与教法要求的统一

(3)教科书的编排形式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7、美国学者塞纳说出三个隐喻说明课程和教学的关系:p246

(一)课程是一栋建筑的设计图纸,教学则是具体的施工;

(二)课程是一场球赛的方案,教学是球赛的过程;

(三)课程是乐谱,教学则是乐谱的演奏。(了解内容,不用识记)

第六章课堂教学

一、名词解释:

1、课堂教学:教师引导学生按照明确的目的、循序渐进地以掌握教材为主的一种教育活动

2、讲授法:

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教学方法,包括讲述、讲解、讲读讲演四种方式,能够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较多的系统的知识

3、发现法

发现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通过独立的探索,创造性的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和发展能力的方法。

4、道尔顿制:是教师不系统的向学生讲授教材,而只为学生分别指定自学参考书和布置作业,由学生自学,或者独立作业,并定期向教师汇报学习情况和接受考查。

5、课的结构:一节课包含哪些组成部分和各部分顺序、时限和相互关系

二、简答题

1、简述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p267

(1)教学认识过程简约性的规律;

(2)教和学相互依存的规律;

(3)教学和发展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规律;

(4)教学要素的整体性规律;

2、教学过程的基本功能.P264

(1)传授知识;(2)形成技能;(3)培养智能;(4)发展个性

3、简述发展性教学策略的特点。P296

(1)教学目标应具有层次性和可操作性;

(2)多样综合的教学模式;

(3)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

(4)承认差异,因材施教;

(5)研究学科特点,把握学科教学过程规律,融合教师个人的教学经验,形成教学个性风格,使学生在整体优化的教学氛围中得到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

4、教学工作中的教学原则主要有哪些?

(1)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

(2)科学性与思想性结合的原则

是指教学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授予学生以科学知识、并结合知识教学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品德和正确人生观、科学世界观教育

(3)直观性原则

是指在教学中要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知识,从而使他们能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

(4)因材施教原则

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的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

(5)循序渐进原则(不陵节而施)

是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知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的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6)巩固性原则(温故而知新)

是指教学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长久得保持在记忆中,能根据需要迅速再现出来,以利知识技能的运用。

(7)启发性原则(苏格拉底产婆术)

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波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8)可接受性原则

是指教学的内容、方法、分量和进度要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是他们能够接受的,但又要有一定的难度,需要他们经过努力才能掌握,以促进学生身心发展。

5、教学中有哪些常用的教学方法?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的依据是什么?p281

(1)讲授法

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教学方法,包括讲述、讲解、讲读讲演四种方式,能够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较多的系统的知识

(2)谈话法

师生通过相互提问,以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推理获取新知识,巩固旧知识,增进记忆的一种方法。

(3)讨论法

讨论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探讨,辩明是非真伪以获取知识的方法。(4)读书指导法

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参考书和课外读物获取知识,培养阅读能力的方法

(5)演示法

展示实物·模型·图片等教具,进行示范性实验或采用现代化视听等手段指导学生获得知识的一种教育方法。

(6)参观法

组织学生到大自然或社会特定场所观察,接触客观事物或现象以获得新知识和巩固验证已学知识的教学方法。

(7)练习法

为形成一定技能技巧,培养创造能力,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反复多次完成某些动作或活动方式的教学。

(8)实验实习法

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通过独立操作仪器设备获得知识的教学方法

(9)发现法

发现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通过独立的探索,创造性的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和发展能力的方法。

(10)情境教学法

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要求,有计划的使学生处于一种类似真实的活动情境之中,利用其中的教育因素综合对学生施加影响的一种方法。

教学方法选择的标准是什么

(1)是否符合学生的特点,教师的特点和大纲的规定,是否采用了现代化设备

(2)选择的教学方法是否维持学生的注意与兴趣

(3)分析教师用什么方法解决妨碍、干扰教与学的智力问题和情趣问题。

(4)选择的教学方法是否给学生带来了满足感

(5)维持课堂纪律是实施教学方法的重要前提

6、教学方法的实施步骤主要包括:(1)引起动机(2)呈现教材(3)举例说明(4)归纳概括

7、运用现代教学技术的基本方法:

(1)课堂播放教学法:演播法和插播法

(2)远距离播放教学法

(3)程序教学法

(4)机器考察成绩法

8、课堂管理的基本原则:

(1)了解学生需要

(2)建立积极的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

(3)实施有效的教学措施,促进最佳学习

(4)建立教师常规

9、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

(1)学校领导的管理方式

(2)学生的定期期望

(3)班集体的特点

(4)教师的行为方式:强制性因素、亲和性因素、操作性因素

10、威塞尔划分出七种教师言语行为,作为课堂气氛的指标。

11、班级教学组织的特点与功能。p310班级上课制度是最基本的课堂组织形式,教学的中心环节是上课

(1)有严格的制度保证教学的正常开展和达到一定质量;

(2)以课为单位进行教学比较科学;

(3)便于系统的传授各科知识;

(4)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12、教学的辅助组织形式:

(1)作业(2)辅导(3)讲座(4)参观

13、奥苏贝尔提出先行组织者策略,布鲁纳提出概念形成策略,皮亚杰提出认知发展策略

14、结合实例,谈谈如何进行启发式教学?p277

启发式教学,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的学习,自觉的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5、联系实际谈谈怎样在教学过程中贯彻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

(1)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统一起来。

(2)树立教是为了学的观念。

(3)重视学生主体因素,从学生实际出发。

(4)尊重学生的主动精神,创造条件让学生在活动中受到锻炼,得到发展。

第七章教会学生学习

一、名词解释:

教会学生学习:P319在教学过程中不止给学生一些知识和技能,同时对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进行培养,让学生掌握独立学习的本领。

二、简答题:

1、结合当前实际,谈谈你对学会学习的思想的内涵的认识。p319

教学学生学习,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不只是给学生一些知识和技能,同时对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进行培养,让学生掌握独立学习的本领。教会学生学习,不只是一个方法问题,更重要的是一种教学的思想问题。

2、学习主要有哪些类型:

(1)知识的学习

(2)技能和熟练的学习

(3)心智的、以思维为主的能力的学习

(4)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学习

3、学习活动方式的组织应符合哪些要求?p327

(1)反映学习活动的整体性:保证学习活动的完整性和系统性;使学习活动既有多样性,又有综合性;一般心理活动与学科心理活动的统一;学习活动的程序性与连续性的统一;

(2)学习活动总量的合理确定和分配:保证不同年龄的学生必需的休息和娱乐时间;合理分配主干活动与辅助活动的时间;合理设计各文化基础学科的作业量;合理安排劳动量与体育运动量。

(3)劳逸安排的节奏性;

4、知识学习的过程:(1)选择阶段(2)领会阶段(3)保持阶段(4)应用阶段

5、技能学习的过程:(1)定向阶段(2)分解阶段(3)定位阶段(4)熟练阶段

6、能力学习的过程:P323

加涅将问题的解决分为四个阶段:(1)提出问题;(2)明确问题;(3)形成假设;(4)检验假设

杜威将问题解决分为五个阶段:(1)提出疑问;(2)分析;(3)假设;(4)评断;(5)结论

吉尔博特智力三元理论:将问题的解决分为三个阶段:(1)初始信息分类阶段(2)归类信息储备阶段(3)材料转化阶段

7、学习方法指导的基本要求是哪些?p333

(1)学习方法指导要有整体观;

(2)把学习方法指导的研究与研究学生结合起来;

(3)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

(4)学习方法指导,必须着眼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8、学习方法指导的目标是:P332

(1)学习条件的最优化

(2)学习过程的最优化

(3)逐步形成自学技能

第八章教会学生做人——德育

一、名词解释:

1、道德认识:也叫道德观念,它是指对道德行为为准则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其中包括道德概念、原则、信念与观点的形成以及运用这些观点去分析道德情境,对人、对事做出是非善恶的道德判断

2、道德情感:道德情感是随道德认识所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也就是人在心理上所产生对一种道德义务的爱慕或憎恨、喜好或厌恶的内心体验。

3、道德意志:在自觉执行道德义务的过程中克服所遇到的困难和障碍时所表现出来的意志品质

4、道德行为:道德行为是人在一定的道德意识的支配下表现出来的对待他人和社会的有道德意义的活动

5、素质教育:是指教育者以符合规律的教育措施,对新一代素质按照现代化需要开发、完善、提高和再创造的过程

二、简答题

1、素质教育的特点:整体性、基础性、内化性和综合性

2、素质教育的目标:思想政治素质目标(在整个素质结构中占统治地位)道德素质目标、文化素质目标、生理素质目标、心理素质目标、审美素质目标、劳动素质目标、文化素质目标。

3、简述德育原则。p362

(1)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原则;

是指进行道德要把思想政治观念和道德规范的教育与参与社会生活的实际锻炼结合起来,把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与培养道德行为习惯结合起来,使他们言行一致

(2)疏导原则;

是指进行道德教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的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

(3)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

是指德育要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依靠和发扬他们自身的因素去克服他们品德上的消极

因素,实现品德发展内部矛盾的转换。

(4)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原则;

是指进行德育要把对学生思想行为的严格要求与对他们个人的尊重和信赖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

(5)因材施教原则;

是指进行德育要从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品德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使每个学生的品德都能得到最好的发展

(6)在集体中教育原则;

是指德育要注意依靠学生集体,通过集体进行教育,以便充分发挥学生集体在教育中的巨大作用

(7)教育影响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是指进行德育应当有目的、有计划的把来自各方面对于学生的教育影响加以组织、调节、使其相互配合、协调一致、前后连贯地进行,以保证学生地品德能按教育目的地要求发展。(了解每种原则的定义)

4、论述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p354

道德品质包含:道德认识(也叫道德观念,它是指对道德行为为准则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其中包括道德概念、原则、信念与观点的形成以及运用这些观点去分析道德情境,对人、对事做出是非善恶的道德判断)、道德情感(道德情感是随道德认识所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也就是人在心理上所产生对一种道德义务的爱慕或憎恨、喜好或厌恶的内心体验)、道德意志(在自觉执行道德义务的过程中克服所遇到的困难和障碍时所表现出来的意志品质)、道德行为(道德行为是人在一定的道德意识的支配下表现出来的对待他人和社会的有道德意义的活动)。从知开始,沿着知、情、意、行的内在顺序进行

5、道德教育的基本过程:从知开始,沿着知、情、意、行的内在顺序进行P356

8、道德教育的方法:说服教育、榜样和示范、锻炼、修养、陶冶和评价。P373

7、人格教育的方法有那些:

(1)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2)确立人格教育的导向

(3)明确道德基本规范的内容。

教育学之最

1、最早的教育学专著:《学记》。

2、最早的实施班级教学的学校:京师同文馆

3、最早的现代意义上的大学:京师大学堂

4、世界及中国最早的分科教学:孔子“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5、西方最早分科教育:亚里士多德

学前教育学期末试卷及答案图文稿

学前教育学期末试卷及 答案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19882)

迁西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信息工程与服务部《学前教育学》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一天中重要的往往被忽视的生活活动是()。 A.入园 B.睡眠 C.饮水 D.如厕 2.培养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有力途径是()。 A.睡眠 B.饮水 C.盥洗 D.如厕 3.某次教育活动需要达成的目标是指( )。 A.全园教育目标 B.中期目标 C.近期目标 D.长期目标 4.我国幼儿园通常不要求在学前阶段教孩子写字,这符合( )。A.独立自主性原则 B.发展适宜性原则 C.保教结合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5.幼儿园课程内容是由( )决定的。 A.计划 B.目标 C.评价 D.国家 6.在幼儿园运用语言为主进行教学的方法是( )。 A.活动法 B.直观法 C.口授法 D.实验法 7.幼儿园教育的主体是( )。 A.保育员 B.幼儿教师 C.保健医生 D.园长 8.幼儿园教育应以( )为基本的活动方式? A.学 B.上课 C.玩耍 D.游戏。 9.幼儿园日常生活的活动过程不具有()特点 A.复杂性 B.灵活性 C.重复性 D. 随机性 10.关于幼儿散步,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散步时,幼儿不可以在队列中自由自在的走、停、玩、讲 B.组织散步活动应事先了解散步地点和沿途安全卫生状况,并提醒幼儿如厕,饮水 C.散步中,要引导幼儿对环境的观察,并随时注意清点人数 D.教师可以在散步过程中因时因景进行随机教育和个别教育 11.“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种观点强调的是( )对儿童发展的作用。A.遗传B.先天因素C.环境 D.生理成熟 12.课上,某幼儿想喝水,老师正确的做法是()。 A.立即让幼儿离开座位去饮水 B.停止教育活动,敦促所有幼儿喝水 C.批评后再让其喝水 D.让幼儿坚持到下课 13.教师引导儿童有目的地感知客观事物,丰富感性知识,扩大眼界,锻炼感知觉,该教师运用,( )。 A.示范法 B.直观法 C.观察法 D.演示法 14.在幼儿园实践中某些教师认为幼儿进餐、睡眠、茶点等是保育,只有上课才是传授知识,发展智力的惟一途径,不注意利用各环节的教育价值,这种做法违反了( )。A.发挥一日生活的整体功能原则 B.尊重儿童原则 C.重视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原则 D.实践性原则 15.2001年9月,我国出台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所确定的“五领域课程”内容包括的五个方面是( )。 A.体育、艺术、语言、常识、社会B.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 C.体育、德育、艺术、科学、社会 D.健康、计算、社会、科学、艺术 16.在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中,( )是首要的因素,它是幼儿教育的前提。 A.爱心 B.观察力 C.组织能力 D.与儿童沟通的能力 17.“孟母三迁”的故事说明,影响人的成长的重要因素是( )。 A.环境 B.邻居 C.母亲 D.成熟 18.教师在向小班幼儿描述常规时应避免使用否定性的语句,这是由于( )。 A.按规定不能用 B.小班幼儿年龄小,语言理解能力弱 C.说否定句有损教师形象 D.容易造成幼儿的逆反心理 19.对幼儿园幼儿活动的正确理解是()。 A.让儿童尽情地随意玩耍 B.在安全的前提下按课程的要求活动 C.为儿童舒展筋骨而进行活动 班级 学号 姓名 班级学号姓名

全国统考教育学s试卷(精选)

教育学(一) 总分:97 一、单选题(共29题,共29分) 1、中小学管理工作的中心是()(1分) A:思想品德教育管理 B:教学工作管理 C:教务行政管理 D:总务工作管理 2、我国少年队章程规定,少先队员的年龄范围是()(1分) A:6—14岁 B:6—15岁 C:7—14岁 D:7—15岁 3、涂尔干说:“教育在于使青年社会化,——在我们每一个人之中,造成一个社会的我。这便是教育的目的”。这句话反映了()(1分) A:神学的教育目的论 B: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 C: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 D:教育无目的论 4、为个人发展提供物质前提的是()(1分) A:遗传素质 B:环境 C:教育 D:个人主观能动性 5、在测验后讲评试题的过程中,教师把测验中出现的错误反馈给学生,并在其后的教学中有意识地纠正这些错误。这主要发挥了测验的()(1分) A:激励功能 B:区分和选拔功能 C:评定功能 D:诊断功能 6、1632年出版的《大教学论》的作者是()(1分) A:赫尔巴特 B:福禄倍尔 C:洛克 D:夸美纽斯 7、学校实现教育目的、完成教育任务的基本途径是()(1分) A:教学 B:校园文化 C:集体活动

D:社会实践 8、我国封建社会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是()(1分) A:《学记》 B:“六艺” C:“七艺” D:“四书五经” 9、我国教育法律法规的“母法”是()(1分) A:义务教育法 B:教育法 C:高等教育法 D:教师法 10、在教育的起源问题上,美国教育家孟禄提出了教育的()(1分) A:心理起源说 B:神话起源说 C:生物起源说 D:劳动起源说 11、学生身心发展速度在其整个发展进程中,呈现出加速与平缓交替发展的状态,这体现了学生身心的发展的()(1分) A:个别差异性 B:顺序性 C:阶段性 D:不平衡性 12、1762年,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出版了反映其“自然教育”思想的著作()(1分) A:《教育漫话》 B:《林哈德与葛笃德》 C:《人的教育》 D:《爱弥儿》 13、班主任工作的首要任务是()(1分) A:建立班集体 B:抓好学生学习 C:组织学生活动 D:评定学生操行 14、学风、校风、校规、校纪等属于学校文化中的()(1分) A:物质文化 B:教师文化 C:学生文化 D:制度文化

高等教育学考试试题 AB卷 及答案

高等教育学试题A卷 单项选择题 1.我国考试制度的建立始于()。 A.汉代 B.隋代 C.唐代 D.宋代 2.欧美教育史称世界上第一所大学是()。 A.雅典大学 B.赫克迈大学 C.阿资哈尔大学 D.萨莱诺大学3.大学的交流功能包括自由的学术氛围,校园的开放化,学科发展的综合化,还有()。 A.民族化 B.地域化C.国际化 D.时代化 4.美国在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上采用()。 A.中央集权制B.权力分散型 C.集权与分权结合型 D.高校独立发展型 5.高校教师来源的构成状况是指()。 A.专业结构 B.学缘结构 C.学历结构 D.职务结构 6.“真理就是有用”是哪种人生价值观的观点()。 A.享乐主义 B.存在主义 C.权力意志主义 D.实用主义7.做好大学德育工作,必须多方位,多层次形成合力,是指()。 A.层次性原则 B.情理相融原则 C.教管结合原则D.整体性原则8.学科发展的稳定性与可持续发展,主要涉及()。 A.学科的发展潜力 B.学科发展的成熟水平 C.学科发展布局的整体性 D.学科影响的社会性 9.最早的研究生教育出现在19世纪的()。

A.德国 B.英国 C.美国 D.法国 10.大学校园文化的主体是()。 A.在校大学生 B.社会影响与学校师生的互动 C.主流文化与亚文化的结合 D.全校师生员工 多项选择题 1.19世纪英国发动了新大学运动,其特点包含()。 A.打破宗教信仰限制B.重视技术教育 C.政府加强集权管理D.推行男、女同校E.提倡多元捐资办学 2.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在大众化进程中的标志是()。 A.办学主体多样化 B.办学形式多样化C.教育目标多样化 D.管理体制多样化E.教学内容多样化 3.从价值观考察的教育本质论包括()。 A.个人本位 B.经济本位C.社会本位D.文化本位 E.知识本位4.高校教师职业特点的多样角色包括()。 A.传道者 B.授业解惑者 C.示范者 D.管理者 E.研究者5.高校教师队伍的结构,主要指()。 A.职务结构 B.学历结构 C.性别结构D.专业结构 E.年龄结构6.德育工作的新特点是()。 A.人本性 B.理想性C.层次性 D.开放性 E.传统性7.德育工作中的消极观点有()。 A.务虚论 B.从属论 C.法德论 D.智德论 E.抵消论8.课程内容选择的基本原则有()。

教育学简答题题及答案

教育学简答题题及答案 1.当代教育学的发展趋势?a 教育学研究的问题领域急剧扩大(领域从微观到宏观,从教育内部到外部关系,从基础到高等教育,从正规到非正规教育,从学校到社会教育,从正常儿童到特殊需要儿童教育,从儿童青少年到成人教育、老年教育); b 教育学研究基础和研究模式的多样化(赫时代教育学基础是哲学和心理学,当代包括更加广阔的学科领域,就研究角度有科学主义,人文主义的角度研究,还有介于两者,就教育学研究的层次出现基础、应用、咨询、开发研究); c 教育学发生细密的分化,形成初步教育学科体系,同时也出现了各种层次与类型的综合 (随着b,教育学发生快速学科分化,组成部分发展独立学科,同时出现子学科、边缘学科);d 教育学研究与教育实践改革的关系日益密切(研究者关心教育实践中到底存在问题及产生的原因和如何解决.与此同时,实践的发展日益呼唤教育理论指导,为教育学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社会动力); e 教育学加强对自身反思,形成教育学的元理论(即关于教育学学科自身的知识体系)。 2.什么是教育功能?教育功能的主要类型有哪些?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这一本质决定了教育既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又是一个复杂开放的系统。教育功能在系统内部表现为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和作用,在整个社会系统中表现为教育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和作用。所以,教育功能是教育活动和教育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 教育功能类型: (1)从作用的对象看,教育功能可分为个体功能(即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和作用,由教育活动内容结构决定)和社会功能(是教育的本体功能在社会结构中的衍生,是教育的衍生功能) (2)从作用的方向看,可分为正向功能(指有助于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积极影响和作用)和负向功能(阻碍?的消极?) (3)(3)从作用的呈现形式看,教育功能可分为显性功能(主观目标与客观结果相符的情况)和隐性功能(非预期且具较大隐藏性功能)

学前教育学期末考试试题附答案

2017-2018年电大专科学前教育《学前教育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学前教育学期末考试试题1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世界上第一部学前教育的大纲和参考本是一--------, 其作者是捷克教育家-------一。 2.学前教育效益指的是学前教育发挥_的表现和结果。 3.对学前儿童发展产生影响的家庭因素包括家庭结构、 --------------、家庭经济条件、家长学历等。 4.学前儿童品德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和---------两个方面。 5.从幼儿园特点的维度进行划分,幼儿园环境包括一 ------------和------------- 6.组织教育活动的能力包括-----------、---------、和 教师语言的组织能力。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陈鹤琴创建的我国第一所公立幼稚师范学校是()。 A.南京鼓楼幼稚园B.劳工幼稚园 C.香山慈幼院D.江西实验幼师 2.家庭教养方式一般分为()。 A.溺爱开放专制放任

B.溺爱民主专制放任 C.溺爱民主强权放任 D.溺爱开放强权放任 3.幼儿园心理环境的创设要符合学前儿童的年龄特征及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促进每个学前儿童全面、和谐地发展,指的是()。 A.发展性原则B.科学性原则 C.参与性原则D.配合性原则 4.由社区组织的亲子班招收以幼儿园为中心的附近社区中的入园儿童年龄为()。 A.1-2岁B.1-4岁C.2-3岁末D.0-3岁末 5.除学前儿童、教师以外,构成现代学前教育的第三个基本要素是指()。 A.课堂B.游戏C.环境D.教法 三、名词解释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教育功能2.个体社会化3.同伴互助4.家长学校 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1.简述提高学前教育功能发挥的策略。 2.简述实施学前儿童体育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3.简述良好的幼儿园环境的设计的标准。 4.列举家长参与幼儿园活动的方式。 五、论述题(13分)

《高等教育学》课后练习答案

第一章 一、基本概念 高等教育:从高等教育在整个学制体系中的位置来看高等教育是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三级学制体系中的最高阶段,它是建立在完整的中等教育基础上的教育。从高等教育的性质看,高等教育是一种专业教育,是依据专业分工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本质属性)。 高等教育化:即追求学术的,追求教育机会的均等。 人力资本理论:人力资本理论的奠基人舒尔茨在研究基础上提出资本分为两种: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舒尔茨认为“人力资本”是最好的投资,学校教育和知识的增长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于是,这成为美国经济发展的导向。教育是人类生产性投资。人力资本理论对美国经济的发展起重要作用。 中世纪大学:十二世纪在西欧产生了中世纪大学,其特点是由行会组织的,旨在保存和传递知识,培养训练有素的官司吏、通晓教义的牧师、懂得法理的法官和律师以及精通医术的医生。中世纪大学的办学目的与方向决定了其职能基本上是培养专门人才,而并不进行科学研究。中世纪大学的办学目的和模式后来在世界各地被广为效法。最早产生的中世纪大学是意大利的萨莱诺大学、波隆那大学,法国的巴黎大学,英国的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等。 柏林大学:1810年,洪堡以新人文主义思想为指导建立柏林大学,柏林大学把培养学者和学术发展看成自身的目的,从而确立了大学发展科学的职能。并提出“大学自主与学术自由”及“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原则”,自此,大学的职能从中世纪大学培训人才扩展到培养人才及发展科学。 《莫里尔法案》:1862年,美国总统林肯签署了著名的《莫里尔法案》。法案规定联邦政府按1860年分配的名额,每州凡有国会议员一人可获得三万英亩的公共土地或相等的土地期票,赠予各州作为建立人事农业和机械工程教育的学家的经费资助,并要求所建立的学院依照各州议会分别规定的方式,授予农业和机械专业有关知识。自此,美国诞生了一批“赠地学院”。

学前教育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湛江师范学院成人高等教育2013-2014学年度 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题A卷 考试科目:《学前教育学》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西方教育史上第一本学前教育专著是(A)( A.《母育学校》 B.《世界图解》 C.《爱弥儿》 D.《教育漫话》 2、(A)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被誉为“幼儿园之父”。 A.福禄培尔 B.卢梭 C.洛克 D.裴斯泰洛奇3、(C)是蒙特梭利教学法的一大特点,在全部课程中占有突出地位 A.日常生活练习 C.感官教育 4、提出“活教育”的教育家是(D)。 A.杜威 C.陶行知 5、下面哪一个不属于幼儿的特性(D)( A.幼儿是自然性和社会性相统一的完整个体C.幼儿的发展具有差异性 B.健康教育 D.劳动教育 B.卢梭 D.陈鹤琴 B.幼儿是具有巨大发展潜能的人D.幼儿的发展必须听从成人的安排

6、师幼互动的首要特征是( A )。 A. 教育性 B. 平等性 C.差异性 D.情感性 7、学前教育的基本活动是 (B ) 。 A. 上课 B. 游戏 C.作业 D.户外活动 8、幼儿园教育的基本任务是 ( A ) A. 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全面发展 B. 开发智力 C. 培养创造力 D.发展幼儿情商 9、下面哪一部(A )是卢梭的著作。 A. 《爱弥儿》 B. 《林哈德和葛笃 德》 C.《大教学论》 D.《教育漫话》 10、“儿童中心说”是(B )提出来的。 A. 蒙特梭利 B. 杜威 C. 卢梭 D.洛克 11、下面那个不属于幼儿园教学活动的特点( D )。 A. 基础性 B. 生活性 C.游戏性 D.安全性 12、幼儿园生态环境设计的核心是( A )。 A. 童趣性 B. 动态性 C.育人性 D.创造性 13、幼儿体育的内容不包括( D )。 14、学前阶段美育的启蒙重在培养儿童 A. 美学的知识 C.表现美的技能 15、幼儿园课程评价的作用不包括( D )。 A.科学护理幼儿的生活 B. 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于安全教育 C.幼儿的健康教育与体育治疗法 D.文明习惯和基本的行为规范教育 B. 发现美、欣赏美的能力 D. 审美动机

教育学简答题及答案

教育学 第一章 1、近代社会的教育出现了哪些新变化? ⑴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⑵教育的世俗化与公立教育的发展相应,教育逐渐从宗教教育中分离出来。⑶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最早出现在近代,德国) ⑷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 2、教育现代化的内容? ⑴教育观念现代化;(前提)⑵教育内容现代化⑶教育条件现代化 ⑷教育管理现代化⑸教育素质现代化。(关键) 3、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 ⑴教育的终身化⑵教育的全民化⑶教育的民主化⑷教育的多元化⑸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4、教学相长包括哪三层含义? ⑴教师教学生学⑵教师向学生学⑶学生的学习可以超越老师 第二章 1、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 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表现在: ⑴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⑵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权。 ⑶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目的。 ⑷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内容的取舍。 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反作用主要表现在: ⑴教育培养出政治经济制度所需要的人才。 ⑵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制度的舆论力量。 ⑶教育促进民主化进程,但对政治经济制度不起决定作用。 2、生产力于教育的相互作用? 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表现在: ⑴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⑵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 ⑶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 ⑷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发展水平。

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 ⑴教育把可能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⑵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 3、科学技术对教育的作用? 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⑴科学技术能够改变教育者的观念。 ⑵科学技术能够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 ⑶科学技术能够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 ⑷科学技术影响教育技术。 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反作用表现在: ⑴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的再生产。 ⑵教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 ⑶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 ⑷教育促进科研技术成果的开发利用。 4、文化对教育的影响? 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表现在: ⑴教育具有筛选、整理、传递和保存文化的作用。 ⑵教育具有传播和交流文化的作用。 ⑶教育具有选择、提升文化的作用。 ⑷教育具有更新和创造文化的作用。 5、学校文化的特征? ⑴学校文化是一种组织文化⑵学校文化是一种整合性较强的文化 ⑶学校文化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己任⑷校园文化——学校文化的缩影 6、学生文化的特征? ⑴过渡性⑵非正式性⑶多样性⑷互补性⑸生成性 7、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1)教育自身的历史继承性。 和其他社会现象一样,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必然从各个方面吸收和利用以往历史阶段的教育成果和经验。 (2)教育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 教育受一定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政治、经济制度所制约、决定,但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政治经济制度的改变并非完全同步,具有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

教育学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

《教育学》期末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教育目的不具有(B) A导向功能B激励功能C调控功能D评价功能 2、教育评价的核心是(B) A价值判断B价值引领C客观描述D增值探索 3、下列教学方法中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是(A) A讲授法B演示法C实验法D研究法 4、教学活动的本质是(D) A课堂活动B实践活动C交往活动D认识活动 5、被称为现代“教育学之父”的教育家是(B) 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C杜威D赞可夫 6、学校管理的基本途径是(B) A教学活动B沟通C教劳结合D协调 7、我国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组织形式是(C) A个别教学B复式教学C班级授课D分组教学 8、“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某老师把学生的回答的分12个馒头的计算板书出来12÷3=4(人),12÷2=6(人), 12÷1=12(人),12÷0.5=24(人),这一做法体现了(C) A巩固性原则B直观性原则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D因材施教原则 9、“活到老学到老”是现代教育(C) A大众性B公平性C终身性D未来性 10、学校管理的目标和尺度是(C) A经济收入B良好的公共关系C学校绩效D政治影响 二、填空题(每空0.5分,共10分) 1、广义教育包括____、____、____。(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 2、教育目的规定了把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的______,是对受教育者的一个总的要求。(质量规格标准) 3、影响学生发展的因素___、___、___(家庭,学校,同辈群体) 4、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社会环境、学校文化、个人经历、自我更新) 5、教学是__________共同组成的双边活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6、____是教学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教学原则) 7、教师的素养包括_________(思想品德修养、知识结构、能力结构) 8、教育评价的功能是多种多样的,但从根本上说是两大功能____和____。(教育功能、管理功能) 9、____是教师专业情意发展成熟的标志。(专业情操) 10、____是制订课程标准的思维起点,也是制订课程标准的核心依据。(课程性质) 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教育: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它同社会的发展人的发展有着密切联系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

教育学原理考试试卷及答案

三、判断题(共 15 道试题,共 30 分。) V 1. 狭义的教育目的是指教育活动具有指向作用的目的的区域,含有不同层次预期实现目标系列。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2. 教育功能是教育活动和教育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作用。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3. 在我国一般认为“教育概念最早见于《老子-尽心上》中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一句。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4. 教育目的对教育活动具有质的规定性。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5. 教育的个体能力是现代社会的产物。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6. 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被称为“近代实验科学的鼻祖”。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7. 从作用的呈现形式看,教育功能可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8. 有些学生在学校受到挫折,回到家里向日葵家人出气以发泄自己的情绪。是学生心理障碍中 的一种攻击行为。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9. 美国教育革新运动被称为“新教育运动”。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0. 心智技能行为可分为专门的心智技能和一般的心智技能两类。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1. 座谈又称团体访谈,它是对一个人数不多的群体就某一些问题展开讨论。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2. 社会主义是我国教育性质的根本所在。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3. 从狭义看,教师专指学校的专职教师。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4. 《学记》是我国古代最早也是世界最早的成体系的古代教育作品。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5. 形成性评价一般是在教育、教学或学习计划实施的前期阶段开展的评价。

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入学联考 (专科起点升本科) 教育理论备考试题库 教育学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一分,共60小题) 1.“教学相长”一语出自___________。 A.《论语》 B.《学记》 C.《孟子》 D.《道德经》 2.卢梭的人性观是___________。 A. 性善论 B. 性恶论 C. 性不善不恶论 D. 善恶兼有论 3.《教育漫话》一书是___________的着作。 A. 夸美纽斯 B. 洛克 C. 斯宾塞 D. 裴斯泰洛齐 4.___________是教育实践活动的起点。 A. 教育评价 B. 教育目的 C. 教育体制 D. 教育方法 5.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基础学科是___________。 A. 教育学 B.教育哲学 C.教育社会学 D.教育方法 6.杜威关于教育目的的主张是:___________ A. 个人本位目的论 B. 社会本位目的论 C. 神学目的论 D. 教育无目的论 7.美国学者卡罗尔提出的教学法是___________。 A. 快乐教学法 B. “纲要信号教学法” C. “掌握学习”教学法 D. 导学式教学法 8.一个教师在同一个教室的一节课内向两个以上不同年级的学生同时进行教学的组织形 式___________。 A. 小班教学 B. 复式教学 C. 班级授课 D. 分组教学 9.1902年清政府仿照日本的学制颁布了___________ A. 壬寅学制 B. 癸卯学制 C. 新学制 D. 壬子癸卯学制 10.根据一个国家政治、经济、生产力发展和实施教育目的的需要而建立的整个教育组织 系统叫做___________ A.教育体制 B. 教育目的 C. 教育规划 D. 教育制度

教育学原理期末考试试卷B及答案

期末考试试卷 学年学期: 课程名称:《教育学原理》 适用专业: (满分:100分时间:120分钟)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空1分, 共10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以此探求。 2、影响人发展的基本因素有、、。 3、从教育作用的方向看,教育功能可分为与。 4、教育目的具有导向、调控、、激励和的功能。 5、提出的程序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是操作性条件反射。 6、班主任是沟通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的桥梁。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选择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未选均无分。 1、标志教育学成为一门学科是()的出版。 A、培根的《论科学的价值与发展》 B、夸美纽斯的《大教育论》 C、洛克的《教育漫话》 D、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2、教育的生物起源论的代表人物是() 。 A、利托尔诺 B、孟禄 C、马克思 D、凯洛夫 3、教育能把较低水平的劳动者提升为较高水平的劳动者,这体现了 ()。 A、教育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B、经济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C、政治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D、教育对科技的促进作用 4、教育能够移风易俗,这体现了教育的()。 A、政治功能B、经济功能 C、文化功能 D、育人功能 5、遗传素质是人身心发展的()。 A、主导因素B、生理前提 C、决定因素 D、外部条件 6、“孟母三迁”的故事说明了()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A、遗传基因B、教育 B卷

C、个体主观能动性 D、外部环境 7、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A、个人本位论 B、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C、社会本位论 D、教育无目的论 8、在教育目的问题上,主张个人本位论的教育家是()。 A、斯宾塞 B、孔德 C、涂尔干 D、卢梭 9、从胎儿到坟墓的教育反映了现代教育()的特点。 A、全民性B、广泛性 C、终身性 D、未来性 10、教师职业的主要职责是()。 A、教书育人 B、传授知识 C、热爱学生 D、以身作则 11、“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说明了教师 的教育活动具有()。 A、长期性B、示范性 C、复杂性 D、创造性 12、主张教育要从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出发的学说属于()。 A、教师中心说 B、教材中心说 C、教室中心说 D、学生中心说 13、将课程分为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的标准是()。 A、课程的组织类型 B、课程的影响方式 C、对课程的要求 D、课程的计划性 14、课程实施应该严格按照计划进行。这种观点是课程实施的()。 A、忠实取向 B、互动适应取向 C、参与制定取向 D、主体取向15、在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中,教师是作为() 存在的。 A、促进者 B、指导者 C、管理者 D、传授者 16、当代我国中小学普遍采用的教学模式是()。 A、程序教学模式 B、发现教学模式 C、暗示教学模式 D、传递-接受教学模式 17、()一方面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另一方面又具有难以因材施 教的特点。 A、个别教学 B、现场教学 C、班级教学 D、复式教学 18、在学期结束时所进行的期末考试属于()。 A、预定性评价 B、反应性评价 C、总结性评价 D、形成性评价 19、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进行一定的实际活动以培养其良好品德的德育 方法是()。 A、情感陶冶法 B、实践锻炼法 C、说理教育法 D、榜样示范法 20、在品德结构中最重要的是关心与体谅别人,只要儿童能形成从别 人的观点和立场出发考察自己的道德行为,就能发展成有道德的社会公民。这反映的德育模式是()。 A、体谅模式 B、认知发展模式 C、价值澄清模式 D、社会学习模式

学前教育心理学课后习题及答案

学前教育心理学课后习题及答案 学前教育心理学主编李小融 第一章学前教育心理学概述 名词术语 1、学前教育心理学:是在学前教育学和学前心理学基础上形成的一门学科,是学前教育 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研究学前教育教师教学和儿童学习与活动的心理现象和揭示学前教育教师教学和儿童学习与活动心理规律的一门学科。 2、蒙台梭利:玛丽亚·蒙台梭利(187-1952),意大利幼儿教育学家,以所从事的医学 心理学背景研究学前儿童发展与教育,并于1907年创办了“儿童之家”。 3、直接教学方案:1960S,贝雷特和英格曼依据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和原则,创建了贝- 英学前教育学校,在此基础上又发展成了直接教学模式。 4、观察法:是学前教育过程中直接观察被试者某种心理活动的客观表现,从而对他进行 了解。 5、调查法:调查法与观察法不同,她不是直接观察被试者进行某种心理活动时的表现, 而是通过其他有关资料,间接地了解被试者的心理活动。 6、实验法:学前教育实验法是依据一定的学前教育教学理论假说,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进 行的,运用必要的控制方法变革研究对象、探索教育学的因果规律的一种科学研究活动。 7、个案法:临床个案法是对教与学的个案做详尽的观察、评量与操纵的研究法。 问答 1、谈谈学前教育心理学究竟是一门怎样的学科? 答:学前教育心理学是在学前教育学和学前心理学基础上形成的一门学科,是学 前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研究学前教育教师教学和儿童学习与活动的心 理现象和揭示学前教育教师教学和儿童学习与活动心理规律的一门学科。 2、你是如何理解学前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的? 答:萌芽阶段:18世纪至20世纪40、50年代,该时期学前教育心理学尚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代表人物法国的卢梭、德国的福禄贝尔、意大利的蒙台梭利。(二)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学前教育在世界范围内受到普遍重视,获得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各种学前教育方案层出不穷。(三)发展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今:学前教育心理学由一个研究领域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3、请结合实际谈谈学习学前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1)增加对学前教育过程和学前儿童学习与活动过程的理解; 2)学前教育心理学知识是学前教育教师的专业基础; 3)有助于科学地总结学前教育教育教学与活动经验; 4)为学前教育教学与活动改革和研究提供了理论和方法基础。 4、学前教育心理学的基本任务有哪些? 1)研究学前儿童学习与活动过程的特点和规律; 2)科学指导学前教育教学活动实践; 3)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学前教育心理学理论。 5、学前教育心理学有哪些研究方法? 观察法,调查法(问卷、访谈、测查),实验法,临床个案法,其他研究法

教育学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9)教学提纲

2012年教育学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第七套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教育思想就其表现形态可以分为______、教育观念和教育理论三个方面,其核心集中表现在______的问题上。 答案:教育指导思想培养人 2、终身教育是一种始于本世纪______年代,流行于______年代的一种国际教育思潮。答案:2060 3、我国教育目的的核心精神是______,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______。 答案: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建设者和接班人 4、广义课程是指所有学科的总和,或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______的总和,狭义的课程是指一门______。 答案:各种活动学科 5、在教学中,学生以学习______为主,______相结合,是教学的客观规律。 答案:间接(书本)知识间接知识和直接知识 6、自学--指导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是“______”的教学观,独立性与依赖性统一的心理发展观和______的学习观。 答案: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学会学习 7、一堂好课的标准有:______、教学内容正确、教学方法恰当、______ 。 答案:教学目的明确教学结构紧凑 8、活动课程的特点有______、广泛性、______和灵活性。答案:主体性实践性 9、______、______ 、灵活性、自主性是社会教育的特点。答案:自愿性广泛性 10、快乐教育又称______,主要是一种教育观念、______。答案:畅快教育教育思想 二、单选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5分) 1、检验教育理论正确与否的标准是()。 A、教育自身 B、教育评价 C、教育实践 D、培养的人才质量答案:C 2、标志着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诞生的《教育学》专著的主编是()。 A、凯洛夫 B、赞可夫

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教育学》期末作业考核 满分100分 一、简要回答下列问题(每题10分,共20分。) 1、如何认识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及基本走向? 答:目标 一、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二、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三、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 四、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五、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 六、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基本走向 一、课程改革转向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方向。 二、强化基础学科和学科基础知识的趋势。 三、加强道德教育和人文教育的倾向。 四、课程综合化的趋势和问题。 五、课程生活化、社会化、实用化的趋势。 六、课程个性化和多样化的趋势。 七、课程与现代信息技术结合发展的趋势。 2、学生为什么必须要接受教育? 答:学生接受教育首先是社会需要和个体需要的统一;社会需要其未来社会成员都是理想的能适应社会未来发展的需要,个人也需要适应社会从而在社会中获得理想的发展;学生是未完成的社会人,具有极大的可塑性。 二、辨析题(每题10分,共20分。) 1、教育要培养人的世界视野,但不是培养“世界公民”。 答:对。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地球村的时代,教育培养人必须要具有国际的视野,这是社会发展对人的必然要求。但在今天的时代里,还存在国与国的竞争和差别,还存在阶级和利益的冲突。教育还必须主要为本民族和本阶级服务。倡导培养“世界公民”是不正确的。 2、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实践活动,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成为人。 答: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武器是科学,人类继承和掌握科学的最基本方式是教育。人区别于动物的本质是——思考的能力和劳动的能力,而提升这两种能力的是生产力水平、是科学。如果人类放弃教育,将一步倒退到原始社会的生产力水平,从人的本质角度讲,就是想低级动物的倒退。所以,从人的本质角度讲,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实践活动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成为人。

学前教育学期末试卷及答案

学前教育学期末试卷及答 案 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

迁西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信息工程与服务部《学前教育学》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一天中重要的往往被忽视的生活活动是()。 A.入园 B.睡眠 C.饮水 D.如厕 2.培养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有力途径是()。 A.睡眠 B.饮水 C.盥洗 D.如厕 3.某次教育活动需要达成的目标是指()。 A.全园教育目标B.中期目标 C.近期目标D.长期目标 4.我国幼儿园通常不要求在学前阶段教孩子写字,这符合()。 A.独立自主性原则B.发展适宜性原则 C.保教结合原则D.因材施教原则 5.幼儿园课程内容是由()决定的。 A.计划B.目标 C.评价D.国家 6.在幼儿园运用语言为主进行教学的方法是()。 A.活动法B.直观法 C.口授法D.实验法 7.幼儿园教育的主体是()。 A.保育员B.幼儿教师 C.保健医生D.园长 8.幼儿园教育应以()为基本的活动方式? A.学B.上课C.玩耍D.游戏。 9.幼儿园日常生活的活动过程不具有()特点 A.复杂性 B.灵活性 C.重复性 D.随机性 10.关于幼儿散步,说法不正确的是() A.散步时,幼儿不可以在队列中自由自在的走、停、玩、讲 B.组织散步活动应事先了解散步地点和沿途安全卫生状况,并提醒幼儿如厕,饮水 C.散步中,要引导幼儿对环境的观察,并随时注意清点人数 D.教师可以在散步过程中因时因景进行随机教育和个别教育 11.“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种观点强调的是()对儿童发展的作用。 A.遗传B.先天因素 C.环境D.生理成熟 12.课上,某幼儿想喝水,老师正确的做法是()。 A.立即让幼儿离开座位去饮水B.停止教育活动,敦促所有幼儿喝水 C.批评后再让其喝水D.让幼儿坚持到下课 13.教师引导儿童有目的地感知客观事物,丰富感性知识,扩大眼界,锻炼感知觉,该教师运用,()。 A.示范法B.直观法 C.观察法D.演示法 14.在幼儿园实践中某些教师认为幼儿进餐、睡眠、茶点等是保育,只有上课才是传授知识,发展智力的惟一途径,不注意利用各环节的教育价值,这种做法违反了()。 A.发挥一日生活的整体功能原则B.尊重儿童原则 C.重视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原则D.实践性原则 15.2001年9月,我国出台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所确定的“五领域课程”内容包括的五个方面是()。 A.体育、艺术、语言、常识、社会B.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 C.体育、德育、艺术、科学、社会D.健康、计算、社会、科学、艺术 16.在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中,( )是首要的因素,它是幼儿教育的前提。 A.爱心 B.观察力 C.组织能力 D.与儿童沟通的能力 17.“孟母三迁”的故事说明,影响人的成长的重要因素是( )。 A.环境 B.邻居 C.母亲 D.成熟 18.教师在向小班幼儿描述常规时应避免使用否定性的语句,这是由于( )。 A.按规定不能用 B.小班幼儿年龄小,语言理解能力弱 C.说否定句有损教师形象 D.容易造成幼儿的逆反心理 19.对幼儿园幼儿活动的正确理解是()。 A.让儿童尽情地随意玩耍 B.在安全的前提下按课程的要求活动 C.为儿童舒展筋骨而进行活动 D.教育过程就是活动过程,是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过程, 班级 学号 姓名班级学号 姓名

教育学的第二章课后练习题及答案(附答案)

教育学的第二章课后练习题及答案(附答案)

第二章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一、填空题 1.广义的学校包括、、学校教育等部分。 2. 狭义的教育主要指。 3.教育的基本要素为教育者、受教育者和。 4.按照教育的目的是否正确,指导思想是否明确来看,教育的功能可 以分为正向功能和。 5.从教育功能的呈现形式来划分,教育可分为显性功能 和。 6.教育的“生产力说”是是建立在人力资本理论的基础之上的,其代 表人物为美国著名经济学家。 7.教育的生物起源论由法国社会学家、哲学家首倡,认为教 育活动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一种。 8.教育的心理起源论由美国学者首倡,认为教育起源于原始 公社中儿童对成人的本能的无意识的。 9.教育的劳动起源说是由前苏联学者于20世纪30年代提出的,认为 教育产生于社会的。 10.从教育的演进过程看,教育大致经历了原始形态的教 育、、近代社会的教育、现代社会的教育四个阶段。 11.在我国奴隶社会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六艺,是指。 12.学校教育的产生是古代社会教育的一个突出特点,学校教育是形式 化教育与非形式化教育的分水岭,它产生于社会时期。 13.“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我国近代教育总的指导思想,提出这一 思想的清末湖广总督。 14.1904年颁布的“葵卯学制”是我国近代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学制, 它为我国后来学制的进一步完善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5.德国皇帝腓特烈二世于年,颁布了《乡村学校规程》,规定5 至13岁儿童必须接受义务教育。 16.终身教育的思想始于20世纪60年代,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人教

第二章教育的产生与发展(答案) 一、填空题 1.家庭教育、社会教育 2.学校教育 3.教育措施 4.负向功能 5.隐形功能 6.西奥多·舒尔茨 7.利托儿诺,本能 8.孟禄,模仿 9.生产劳动 10.古代社会的教育 11.诗、书、礼、乐、易、春秋 12.奴隶社会 13.张之洞 14.葵卯学制 15.1763 16.保罗·朗格朗 二、单项选择 1. B.1995年 2.A.奴隶社会初期 3.B.教育与生产实践的分离和对立

教育学试题库及答案

教育学试题库及答案 填空: 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 2、教育现象包括(教育社会现象)和(认识现象) 3、教育的方针政策是(人们主观意志)的体现。 4、教育规律是(教育经验)的高度概括,但它不等于教育规律,甚至有些教育经验不一定符合规律。 5、我国的(《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文献,传说是战国末年的(乐正克)所作,比西方古罗马昆体良(《论演说家的教育》)还早300年。 6、1632年,著名的(捷克)国教育家(夸美纽斯)出版了(《大教学论》)它是近代最早的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7、广义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 8、狭义教育既是(学校教育)有时可以作为(思想品德教育)的同义语使用。 9、教育的社会属性即是(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 10、古代社会教育包括(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学校始建于(奴隶)社会,古代教育的内容是(礼)、(乐)、(射)、(御)、(书)、(数)。欧洲奴隶社会出现过两种著名的教育体系(斯巴达)和(雅典)。欧洲封建社会的两种教育体系是(骑士)和(教会);教会培养教士和僧侣,教育内容是七艺:包括三科(文法)、(修辞)、(辩证法);四学(算术)、(几何)、(天文)、(音乐)。骑士教育培养骑士,教育内容是骑士七技:(骑马)、(游泳)、(投枪)、(击剑)、(打猎)、(下棋)、(吟诗)。

11.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主要有_遗传__、环境、_教育__。 12.教育目的规定了把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的质量规格标准,是对受教育者的一个_总的要求_。 13.教育目的既是教育目的的出发点,又是教育工作的_归宿_。 14. 机器大工业生产提供了人的全面发展的_基础_和_可能__;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_社会条件__,_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_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 15.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认为,教育目的是由人的本性、本能需要决定的,教育目的就是要促使人的本性、本能的高度发展,成为健全发展的人,其代表人物是_卢梭_洛克_、等人。 16.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认为,教育目的应根据社会要求来确定,教育目的除社会需要以外无其它目的,其代表人物有_赫尔巴特__和_涂尔干_。 17.马克思主义认为确立教育目的应根据_社会需要_和_人的自身发展_之间的 辩证统一关系。 18.体育的内容是_田径、体操、球类、游泳、军事体育、__、___人本主组织形式是体育课、早操、课间操、课外体育锻炼、运动队训练、运动竞赛) 19.美育的任务是(使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和感受美;鉴赏美的知识和能力;培养学生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20.美育的途径是(通过各科教学和课外文艺活动实施美育;通过大自然实施美育;通过曰常生活实施美育。 21.智育的任务是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__,培养__,发展学生的___。(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技巧、智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