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七年级地理教案《东亚概述》

七年级地理教案《东亚概述》

七年级地理教案《东亚概述》

教学目标记住东亚五国的国家及首都的位置,记住主要海洋岛屿半岛的分布。

知道东亚的地形特征,了解季风气候的成因和特征。

通过学习东亚五国历史文化和相互交往,以及五国存在的共同之处(人种风俗等)加深学生对东方文化的认识。

通过对东亚内部自然环境的差异(地形气候)及由此导致的人口农业工业差异的学习,使学生正确认识东亚自然环境经济发展的东西差异。

使学生学会用综合分析和比较的方法来研究有关区域的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本节分五个标题,分别讲述东亚的位置地形气候居民和经济特征第一个标题"位于太平洋西岸",主要讲海陆位置

海陆位置的不同,使东西部内陆自然环境存在很大的差异,经济发展情况的差异与此也有密切的联系。

本节以海陆位置为轴,介绍东亚的地理特征及东西部的差异。

纬度位置对东亚区域地理特征有很大的影响,特别是东亚季风区内,从北到南由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到亚热带和热带的变化很明显,详细内容将在中国地理中讲述,这一节东亚概述,只在季风一段内提到温带季风和亚热带季风的区别。

同样,青藏高原的高寒气候本节也略去

东亚是世界上季风气候最显著的地区之一,又是学生最先学习的一个区

域,因此,本节把"季风气候显著"作为重点和难点,并联系前面已有的知

识来讲述,让学生知道季风气候的特点,为以后学习东南亚和其他大洲的季风气候打下良好的基础。

"人口和经济" 一段,主要是从自然环境为人类生产提供哪些条件,以及人类利用自然,发展生产所取得的成就两方面来讲,重点指出了日本韩国中国的东部沿海台湾和香港地区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都高于农业(包括畜牧业)。

例如,蒙古和我国西北各省区在近几十年内,工农业交通科技贸易都获得发展,人口增多,也出现一些工业城市,不过同东部沿海地区比,差距还很大。

因此课文中说明西部内陆" 畜牧业和畜产品加工业在经济中占重要地位,矿产资源也在开发利用中"。

关于东亚地形的教法建议讲解该知识点时,应注意指导学生读图,从西往东找出主要山脉高原平原和大河,从而认识地形的东西差异:东部:临海,海岸线曲折,多岛屿和半岛;地形:多平原丘陵西部:远离海洋;地形:多高原山地这种东西地形的差异导致了地势西高东低,大河多自西向东,流入太平洋。

关于"东亚经济"的教法建议讲解经济时,可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通过比较,掌握课文内容要点,注意沿海和内地的经济差异,同时也应说明:西

部内陆与东部沿海一样,经济也在发展中,使学生建立辨

证的发展的观点,防止产生片面的认识

阅读课文,并填写下表:比较项目西部内陆东部沿海海陆位置和交通深居内陆,距海遥远,交通不便临海,有优良(港口)交通条件优越地形和土地资源多(高原山地)(草原)广阔多(平原丘陵)耕地数量(多)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干燥)(温带季风和亚热带季风)气候湿润科技力量较薄弱较强经济上的差异(畜牧业和畜产品加工业)在经济中占重要地位,(矿产资源)在开发利用中,人口(稀少)是世界(水稻茶叶蚕丝)等农产品主要产区,出现了不少(经济)发达和新兴(工业)区,人口(稠密)关于东亚人口的教法建议讲述东亚人口外貌特征一段应抓以下两点:了解东亚是黄色人种的主要分布地区。

让学生找出东亚五国共同的文化特征和风俗习惯。

通过了解东亚各国平均人口密度和沿海平原地区人口密度等数据,认识东亚人口分布不均,东部沿海是世界人口稠密地区之一。

关于东亚位置的教法建议本课要熟悉较多的岛屿半岛海洋山脉高

原平原河流等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

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地图,帮助学生形成空间概念。

讲述东亚的位置,可按以下步骤:利用东亚在世界的国家和地区

图,找出东亚的海陆位置;指出东亚的国家在五带中属于哪一带。

然后归纳东亚的地理位置和范围:位置:海陆位置——亚洲东部, 太平洋西岸纬度位置一一绝大部分在北温带范围:中国一一临海国朝鲜和韩国一一半岛国蒙古一一内陆国日本一一群岛国指导学生读图,从北往南找出太平洋的边缘海群岛半岛岛屿。

关于"季风气候"的教法建议季风是中学地理的难点内容,特别对于初中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困难,为突破难点,可以从感性认识入手。

季风就是随季节变化有规律转变风向的风。

这里的"季"是季节的之意,联系自己的感性认识--我国东部地区冬季吹西北风,夏季吹东南风,冬夏季风正好相反,所以分别称为西北季风和东南季风。

然后进一步分析风向转变的原因是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而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的原因是海陆气温的季节变化,气温的季节变化是有海陆位置和温度的升降所决定。

这种有感性认识入手而得到的新知识往往掌握的很牢固。读懂"哈尔滨各月气温和降水量的分配"图以及"东京各月气温和降水量的分配" 图,是理解掌握着一部分内容的关键。

具体步骤如下:(1)观察分析两图,看看气温曲线有什么特点?降水

量各月有什么特点?(2)引导学生分析夏季风和冬季风的性质,总结出季风气候的特征: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

冬季夏季风向陆地吹向海洋——偏北风偏南风——海洋吹向陆地气流性质寒冷干燥温暖湿润对东亚气候的影响冬季风风力强,东亚大部分地区低温少雨夏季炎热,东部近海地区降水多,往西北内陆,雨量减少(3)思考

并回答:东亚的东西部在气候上有何差异?哪个部

分适于耕作业的发展?哪个部分适于畜牧业的发展?教学设计示例教学重点东亚的地理位置特点。

国家及首都主要海洋岛屿及半岛。

东亚地区季风气候显著。

教学难点国家岛屿半岛海洋等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

东亚季风气候显著。

教学媒体相关挂图导入为了更深入的认识世界各地,便于分析和比较,按地理位置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把世界划分为个地区。

从这儿开始就进入了分区学习。

今天首先要学习的就是我们国家所在的也是为我们大家所熟悉的地区——东亚板书一东亚.组成东亚五国(中国日本朝鲜韩国蒙古)图读东亚的国家和地区图东亚包括那几个国家?(中国日本朝鲜韩国

它们的首都分别叫什么?(北京东京平壤汉城乌兰巴托)看看朝鲜蒙古同中国陆地相邻的界线。

学生活动:()用彩笔描出东亚地区的范围。

()找出东亚五国的名称及各国首都并用彩笔标记。

看看哪些国家是临海国,哪些是内陆国,哪些是半岛和群岛国家? 提问把这五国归为一个地区,说明它们存在着共性。

这国的共性,和世界其他的地区相比就是东亚的个性。

请思考一下,东亚有什么个性?为什么叫东亚?找出东亚地区濒

临哪个大洋?背* 哪块大陆?(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它在空间的位置是唯一的特定的,这是位置的个性。

板书一东亚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提问东亚背* 世界第一大陆—

—欧亚大陆,面向世界第一大洋——太平洋,这一特殊的位置使东亚的自然环境具有什么个性呢?首先请同学们说说我们这个地区一年中风向是否有变化?有什么变化?学生讨论回答:我们这个地区一年当中风向有很大变化,夏季刮偏南风,冬季刮偏北风。

读图读亚洲东部一月和七月气压风向图。思考:冬季,气流从西伯利亚和蒙古高原吹向海洋,形成寒冷干燥的偏北风,即冬季风。

冬季风使东亚大部分地区低温少雨。夏季,气流从太平洋印度洋吹向亚洲大陆,形成温暖湿润的偏南风,即夏季风。

夏季风为东亚东部近海地区带来丰沛的降水。

为什么一年中会有这种风向的转换呢?提问为什么会刮这样的风呢?(简要讲解海陆热力差异)读图读哈尔滨各月气温和降水量的分配,以及东京各月气温和降水量的分配图,他们之间有什么不同?学生讨论回答(哈尔滨冬天更冷,夏季的雨量更少,也更集中,说明大陆和岛屿的气候特点是不同的,一个是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一个是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西北内陆雨量逐渐减少,所以只是东亚东部季风气候显著,而中国的西北内陆和蒙古境内,受不到季风的影响,是温带大陆性气候)概括总结通过阅读,我们了解到夏季陆地增温快,比海洋热,气压低,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冬季陆地冷却快,比海洋冷,气压高,风从陆地吹向海洋。

所以由于海陆差异非常显著,在这儿形成了世界独有的季风气候区?这也是东亚国家具有的共同特征。

板书冬季夏季风向陆地吹向海洋一一偏北风偏南风一一海洋吹向陆地气

流性质寒冷干燥温暖湿润对东亚气候的影响冬季风风力强,东亚大部分地区低温少雨夏季炎热,东部近海地区降水多,往西北内陆,雨量减少提问从人文的角度,什么又是东亚的个性呢?学生讨论回答。

(就从外貌上看,黄皮肤,黑头发;这里是世界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发育了东方文化;在历史上,中日中韩中蒙关系密切;在思想文化上,都深受中华文化的影响;如:对中国书法的欣赏吃饭都用筷子的习俗等总之,典型的东方味儿。

)提问在经济上,东亚在世界上的地位如何?东亚是目前世界发展最快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

(二次大战后,东亚各国选择了适合本国特点发展道路。

日本韩国从年代起,经济增长迅速,先后成为工业化国家。

年代,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新时期,经济快速发展。

中国朝鲜韩国和日本的沿海地区分布着许多世界著名的工业地带工业区和经济特区,其产品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并销往世界各地。

)以上的几点构成了东亚的区域特征

(总结练习反馈)板书设计第八章东亚东亚概述一.区域特征组成:东亚五国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季风气候共同的东方文化(东方味儿)充满经济活力七年级地理教案《东亚概述》这一教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