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三化学专题1化学使世界更美好

初三化学专题1化学使世界更美好

初三化学专题1化学使世界更美好
初三化学专题1化学使世界更美好

初三化学专题1 化学使世界更美好

1.你听说过“化学”吧,你能选出一些与化学相关联的事物吗?

A.空气

B.水

C.土地

D.食物

E.衣服

F.化石燃料

G.农药

H._______(你的想法)

2.你能选出出一些与化学相关联的现象吗?

A.煤气燃烧发热

B.电灯发光发热

C. 火药爆炸

D.轮胎爆胎

E. _______(你的想法)

3.你了解的化学对人类有什么贡献吗?

A.火药

B.指南针

C.印刷术

D.造纸 F.火箭 G.医药 H. __________(你的想法)

一、物质的运动和变化

1、分辨自然科学研究对象

自然科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等都是用不同的方式来描述与研究物质运动的。

2、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有 新物质 生成的变化。 物理变化:没有 新物质 生成的变化。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关系: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往往伴随有物理变化。

取一小段镁带(颜色______________;状态_________),用砂纸擦亮(颜色_________),用坩埚钳夹住,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点燃,观察现象。

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重点】化学反应的表示方法:1212++?????→++反应条件反应物反应物生成物生成物

+???→点燃镁氧气氧化镁 化学方程式:2Mg O MgO +???→点燃

实验2:向石灰水吹气

在洁净的试管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颜色_________;状态_______),通过玻璃管向石灰水吹气(吹入的是____________气体)

观察到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学反应的表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3:把酸滴在大理石上

取一个试管,放入少量大理石碎块(颜色________;状态_________),逐滴加入盐酸溶液(颜色_________;状态________)

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学反应的表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会描述】化学变化的条件和现象

化学变化的条件:常温、点燃、加热、高温、通电、催化剂等;

化学变化中常伴随的现象:发光、发热、变色、产生沉淀、生成气体。

此类现象可帮助我们判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

3、物质的性质

化学性质即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的性质。如:可燃性、稳定性、活泼性、毒性、酸性、碱性、氧化性、还原性、金属的活动性,具体与什么物质反应等。

物理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挥发性、以及金属的延展性、导电导热性等。在描述颜色、状态、密度、溶解性时要说明压强和温度。

【例】阅读下面的短文,分别指出哪写句子是描述铝的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的?

铝是一种银白色,有光泽的金属,它质地软,很容易制成薄片,密度较小(2.7g/cm3),有良好的导电性和传热性,所以铝可以制成炊具,铝在空气中容易与氧气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保护层——氧化铝,所以,铝锅、铝水壶表面都有一层氧化铝,它能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课堂练习】

1. 观察实验:蜡烛燃烧

实验前物质的外观、颜色、状态等;

变化过程中有哪些现象产生;

实验后物质的外观、颜色、状态等;

比较实验前后的变化,判断这些变化分别属于物理还是化学变化。

蜡烛融化→固态融化成液态→液态融化成固态

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2 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是,属于化学变化是

请将理由写在选项后的横线上。

A.冰雪融化

B.铁丝弯曲

C.粮食酿酒

D.纸张撕碎

E.纸张燃烧F、铁生锈

G.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H、湿衣服晾干

3、化学变化的特征是,

晾干食盐水得到食盐属于变化。原因是:

4. 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酒精燃烧

B.镁条折断

C.蜡烛燃烧

D.动物的呼吸作用

5. 下列各组变化中,都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瓷器破碎、电灯发光

B.火药爆炸、食物腐败

C.冰雪融化、湿衣晒干

D.石蜡熔化、铜线被弯曲

6. 下列是日常生活中常发生的一些变化,其中都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剩饭变馊、铁锅生锈

B.水受热沸腾、冰融化成水

C.玻璃破碎、西瓜榨成汁

D.汽油挥发、矿石粉碎

7. 化学变化的特征是

A.生成沉淀

B.放出气体

C.有新物质生成

D.放热、发光、变色

8. 日常生活中的下列变化,前者是化学变化,后者是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轮胎爆炸、大米酿酒

B.木材制成桌椅、酒精挥发

C.蜡烛熔化、蜡烛燃烧

D.镁条燃烧、水变成水蒸气

9.下列变化中有一种与其他三种不同,这种变化是

A.水变成冰 B.瓷碗破碎C.铁杵磨针D火药爆炸

10. 古诗词是古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下列诗句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C.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二、化学研究什么

化学的研究对象:大洋深处的“可燃冰”;金刚石内部结构;用空气中的氮气生产氮肥;开发石油、煤为原料制造合成纤维等等。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随着化学的发展,人们发现,组成世间万物的化学元素不过100 多种。例如,可以供人和动植物呼吸的氧气(O2)、可吸收太阳紫外线的臭氧(O3)、燃烧的通常产物二氧化碳(CO2)以及水(H2O),都含有氧元素(O)。除了从宏观元素__________(组,构)成的角度,化学还从微观的分子、原子等微粒__________(组,构)成的角度研究物质。化学变化的本质可以认为是___________(分,原)子分解成___________(分,原)子和___________(分,原)子结合成新______(分,原)子的过程。化学发展到今天,科学家们借助实验仪器不仅能“观察”到分子、原子,还能实现对它们的移动和排列。人们由此能更好地认识世界。物质的组成和结构与性质、用途密切相关。组成和结构决定____________,性质决定___________。例如,镁燃烧产生____________的白光,因此,一些烟花和照明弹中都掺入__________粉。人类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认识自然,建设更美好的地球家园。

【例】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物品,如果不是天然产物,往往需要通过化学方法生产而成。思考:

试选出一些用化学方法生产出来的物品。()

A.羽绒服外部纳米面料

B.羽绒服里面纯棉内衬面料

C.塑料雨衣

D.人造橡胶轮胎

E.天然橡胶手套

F.(你的想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可燃冰】

“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甲烷与水分子(CH4·H2O)。它的形成过程与海底石油、天然气相仿,而且密切相关。埋于海底地层深处的大量有机质在缺氧环境中,厌气性细菌把有机质分解,最后形成石油和天然气。其中许多天然气又被包进水分子中,在海底的低温与压力下又形成“可燃冰”。1立方米“可燃冰”释放出的能量相当于164立方米的天然气。目前国际科技界公认的全球“可燃冰”总能量,是所有煤、石油、天然气总和的2~3倍。

【碳家族的兄弟俩】同素异形体——金刚石石墨

【氮元素的作用与固氮】

氮元素是农作物体内的蛋白质、核酸和生物碱等的

主要成分,能促进作物的茎叶生长茂盛,叶色浓绿。

大气成分的79%是氮气,所以氮最重要的储存库就

是大气圈,但是大多数生物又不能直接利用氮气,大气

中的氮只有被固定为无机氮化合物(主要是硝酸盐和氨)

以后,才能被生物所利用。固氮的方法有物理化学法和生物法两种,其中以生物固氮法最为重要。据估计,靠物理化学法可固氮7.6×106吨/年,而生物固氮量为54×106 吨/年。

在共生固氮生物中,根瘤菌是最重要的。由于豆科植物与根瘤菌之间有密切的共生关系,豆科植物离开了根瘤菌就不能固氮,而把根瘤菌接种在其他植物上也不能固氮。

【以石油为原料制造合成纤维】

三、化学使生活更美好

人类文明史中的化学

酿酒制陶瓷【马蹄窑——烧制陶器】烧石灰【石灰窑】

早期炼铜、炼铁【越王勾践剑】

2000多年的古剑,居然毫无锈蚀,且依然锋利无比,闪烁着炫目的青光,寒气逼人!20多层的复印纸,剑从中间“唰”一声一划全破。怪不得它是我国收藏的第一号名剑,享有“天下第一剑”的美誉。

早期炼铜、炼铁【青铜之冠——司母戊大方鼎】。商后期(约公元前十四世纪--公元前十一世纪)。最负盛名的四足方鼎。高133厘米、口长110厘米、口宽79厘米、重832.84千克。立耳,柱足,腹长方形,饰饕餮纹,腹内壁铸铭文“司(或释后)母戊”三字。

现代生活更离不开化学

低成本的钢铁冶炼方法使钢铁成为当今的主要结构材料;金属铝成为生活中金属制品的主角;化学材料——塑料用途越来越广;新型材料的开发;化学合成的各种药物为治疗疾病作出贡献19世纪,低成本钢铁冶炼方法的发明,使钢铁产量猛增,成为当今主要结构材料。

铝:轻盈美观,不易生锈,铝合金与钢铁媲美的强度和硬度,使铝成为生活中金属制品的主角。

有的塑料非常坚固,可以制造人造骨骼,人造关节,在人体中不会有排异作用,已为数百万伤病人带来福音。四氟乙烯号称塑料王,现在是生产不粘锅的理想材料。

化学为城市建筑提供了水泥、玻璃、钢材等材料。化学合成药物为治疗疾病作出贡献。

四、化学促进社会的发展

化学为社会进步所作的贡献

“白色污染”研制可降解塑料解决“白色污染”

生活垃圾的处理“变废为宝”

上海老港生活垃圾填埋场四期工程位于南汇区老港镇,地处东海滩涂围垦区,占地320公顷,垃圾填埋区库容约为8000万吨,设计日处理垃圾4900t/d,约可使用45年,是我国目前在建的最大的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还可利用填埋垃圾的沼气每吨发电160千瓦时。

【课堂练习】

1、以下属于化学研究内容的是()

A、青蛙是否属于两栖动物

B、寻找能治疗癌症的药物

C、下一次日食的日期

D、电炉发热的原理

2、成语被誉为中华民族语言的瑰宝。如下成语中,其本意主要为化学变化的是()

A、死灰复燃

B、磨杵成针

C、滴水成冰

D、积土成山

3、如下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黄酒变酸

B、撒水降温

C、食物变质

D、火药爆炸

4.发展“绿色食品”,避免“白色污染”,增强环保意识,是保护环境、提高人类生存质量的主要措施。通常所说的“白色污染”是指

A.冶铁厂排放的白色烟尘B.石灰窑放出的白色粉尘

C.聚乙烯等白色塑料垃圾D.白色建筑材料垃圾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天然果汁中,绝对不含化学物质B.汽车尾气中含有多种空气污染物

C.工业酒精不可兑水配制白酒饮用D.工业用盐不可代替食盐用于烹调

6、以下物品的发明与开发,属于化学对人体健康方面作出巨大贡献的

A.不锈钢B.青霉素C.农药和化肥D.电话和电视机

7. “绿色化学”要求从根本上减少乃至杜绝污染。对农作物收割后留下的稻杆的处理方法中,不符合“绿色化学”的是

A.就地焚烧B.发酵后作农家肥C.加工成饲料D.制造沼气

8.人类生活中会产生大量的生活垃圾,下列垃圾处理的方法,你认为不可取的是

A.将垃圾分类回收后进行填埋处理B.利用垃圾生产“沼气”

C.用垃圾产生的热量发电D.将垃圾发射到太空以减少对地球的污染

9.生活中处处都蕴藏着化学知识,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食物放在冰箱里就永不变质B.香烟燃烧时会产生有毒气体影响健康

C.用天然气替代煤作为燃料可大大减少大气污染

D.喷洒灭蚊蝇药水时,一般要远离食品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理变化中一定伴随着化学变化

B、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

C、生成沉淀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D、有发光发热现象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11.下列说法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属于化学变化的是。属于物理性质的是。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石蜡的可燃性

B、冰水烧杯外凝结有多少小水滴

C、镁带燃烧生成白色物质

D、玻璃易打碎

12.如图所示,将一个充满二氧化碳的试管倒插入装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里,

可观察的现象是__________ 。

反应后的物质

【相关链接】

镁在空气中燃烧时,除生成MgO外,还有一部分镁和氮反应生成Mg3N2,还跟CO2发生置换反应生成MgO和C。

乙酸与大理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CH3COOH+CaCO3→(CH3COO)2Ca+CO2↑+H2O

为什么蜡烛本身不能燃烧,需要用芯线才能燃烧?

石蜡本身就能燃烧,不过它的燃点比熔点(严格说石蜡是非晶体,无熔点)高,所以要先提供大量的热将蜡熔化了以后才能燃烧起来。而加了灯芯后,只需要熔化灯芯上的少量石蜡,所以很容易点燃了。燃烧后产生的热量不断熔化周围的石蜡,使燃烧继续下去。不论是点蜡烛或是油灯都必须有一条灯芯,火焰在灯芯的上端燃烧,灯芯就是一条够粗的棉或其他多孔性材料的线,靠著毛细作用不断地把灯油(煤油或植物油)供应到火焰中去。火焰的温度使灯油气化,如果注意观察一下就可以看到在火焰的中央有一个比较暗的部分,这就是已经气化但尚待燃烧的油气。

燃烧就是燃料的快速氧化,必须具备三个条件:燃料、氧和足够高的温度。

蜡烛或油灯的火焰中的燃料就是这气化了的灯油,火焰外面空气中的氧气要扩散到火焰中去才有机会与油气接触、混合而燃烧。火焰发光的部分就是正在燃烧中的油气。蜡、煤油和植物油中主要的成份是碳和氢,因此与氧气反应,也就是燃烧所生成的产物必然是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要维持一个火焰稳定地烧下去,除了要经由灯芯顺利地供应燃料,让空气中的氧顺利地扩散到火焰的里面以外,还要让燃烧所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顺利地扩散到火焰的外部,并且离开火焰的附近,以免影响了氧气向内的扩散。因此,要维持一个稳定的火焰一定要有适当的通风,但通风也不能太强,否则把尚未燃烧的油气吹跑了,或是使温度降得太低了,火焰便熄掉了。

2017年上海市浦东新区初三化学一模试卷

化 学 部 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K —39 Fe —56 六、单项选择题(共20分) 27.“Hg ”的元素名称为 A .汞 B .贡 C .银 D .氢 28.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A .Al B .O C .Fe D .Si 29.鱼类食物富含铁,此处“铁”指的是 A .元素 B .原子 C .分子 D .单质 30.糖水属于 A .悬浊液 B .乳浊液 C .溶液 D .纯净物 31.引起酸雨的主要物质是 A .PM2.5 B .SO 2 C .CO 2 D .N 2 32.氧化铟(In 2O 3)可用于制作触摸屏,其中铟元素(In )的化合价为 A .0 B .+2 C .+3 D .+6 33.取用氯酸钾的仪器是 A .燃烧匙 B .滴管 C .镊子 D .药匙 34.胆矾的化学式为 A .CuO B .CuSO 4 C .CuSO 4·H 2O D .CuSO 4·5H 2O 35.属于纯净物的是 A .矿泉水 B .自来水 C .蒸馏水 D .石灰水 36.表示两个氢分子的是 A .2H B .2H 2 C .H D .H 2 37.自然界中存在氧循环和碳循环,其中能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的是 A .燃料燃烧 B .光合作用 C. 溶洞形成 D. 动物呼吸 38.反应3 C +4NH 3???→?一定条件3CH 4+2X 可将树木纤维素转变为储能装置,其中X 的化学式为 A .N 2 B .H 2 C .C 2H 4 D .C 2H 2 39.在反应H 2+CuO ?→? ? Cu +H 2O 中,氧化剂是 A . Cu B .H 2O C .CuO D .H 2 40.将饱和硝酸钾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的方法是 A .加水 B . 降温 C .蒸发水 D .加溶质 41.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 .铁丝:火星四射 B .木炭:蓝色火焰 C .镁带:生成氧化镁 D .硫粉:黄色火焰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教学设计及反思 一. 教材分析 本节的内容将引导学生认识化学、了解化学在生产生活所起的重要作用。给学生一些材料,让学生在其中发现化学的奥秘,体味学习化学,可以认识物质性质及变化规律,弄清生活和生产中的一些化学现象,并且可以控制化学变化,使其向着对人类有利的方向发展。例如,懂得了燃烧的原理,就可以使燃烧充分,节约能源,并能有效地防火灭火等。 学习化学,可以使人们更好地认识和利用自然界中的物质,如可以从矿石中提炼出我们所需要的单质金属,从空气中提纯氧气等。 学习化学,可以帮助人们研制新的材料,研究新能源,研究生命现象、合理利用资源,防止污染和保护环境,促进农业增产,促进人体健康等。 学习化学,也有利于人们学习和研究其他学科或领域。 二. 学情分析 学生在此之前从来没有系统的接触过化学,可能只是在某些方面曾经产生过化学的火花,因此在本节课力求让学生产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让他们意识到化学对我们生活所起的重要作用。 在新课讲解前,给学生布置调查问卷: 1.假设你是一名即将升入初四年级的同学,你对化学这门新学科有怎样的认识? 2.你最希望在这门学科中了解些什么样的认识? 3.请你结合以往的学习经验,谈一谈对于化学应该如何学习? 学好初中化学,最重要的是要牢固地、系统地、熟悉地掌握好化学基础知识,掌握好基本的实验技能。学习化学同其他学科的学习一样,只要了解学科的特点,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就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三. 设计思路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生观察图片、小魔术和分组实验,知道研究的内容,它与人类进步和社会的关系非常密切。通过趣味实验,让学生明确观察实验的方向。 (2).过程和方法:通过大家相互交流介绍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了解化学学科的特点,从而为学习化学做好充分准备。通过趣味实验和前言科技的介绍让学生产生良好的学习动机,并且在观察演示实验时,初步掌握观察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化学知识,增强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感受生活的美好。通过教师对前言知识的介绍,增强学生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学生意识到化学必将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但同时也要引入化学给人类生存环境带来的危害,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 2.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本节化学课让学生产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了解化学在生活、生产中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了解化学是什么。 难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运用何种方法突破:“激发学生兴趣”这个难点。 重点的突破:充分利用初中生的好奇心理,通过介绍古代人类利用化学的历史,当今社会人类的辉煌成果。让学生产生新鲜感、求知欲,从而使学生产生对化学知识的无限渴求;并且简单了解化学研究的内容。 难点的突破:教师在设计演示实验时要注意师生互动,让学生参与进来。在介绍化学与生活的联系时,可以寻找学生身边的,学生关心的,学生似懂非懂的内容。让学生实现儿时的梦想,大胆设想,认为自己就是大科学家,畅想未来的生活。

沪教版(上海)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章化学的魅力1.1化学使世界更美好同步检测题

沪教版(上海)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章化学的魅力1.1化学使 世界更美好同步检测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人类认识化学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下列物质的出现过程正确的顺序是: ①火的发现和利用②纳米化学③原子分子论的提出④火药() A.④①③②B.①③④②C.④③②①D.①④③②2.化学是研究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下列各项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 A.培养新品种,增加农作物的产量 B.综合利用石油,制造优质的人造纤维 C.利用指南针确定航海方向 D.设计新程序,开发电脑的新功能 3.下列不属于化学制品的是() A.不锈钢和玻璃B.钢铁和水泥 C.煤和石油D.塑料和橡胶 4.通过化学的学习,我们知道化学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请你分析下列选项,其中不属于化学学科研究范畴的是() A.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B.物体的运动与静止 C.物质的组成与结构 D.物质的用途与制法 5.下列有关化学的说法错误的是() A.化学并不神秘,它就在我们身边 B.化学只能研究自然界存在的物质,不能创造新物质 C.奠定近代化学基础的是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 D.化学可以为人类战胜疾病提供必要的药物保证 6.下列学习用品中不属于化学制品的是() A.毛笔B.圆珠笔C.塑料直尺D.课本 7.我国科学家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于1983年当选为国际原子量委员会委员,他是()

A.袁隆平B.杨利伟C.张青莲D.刘翔 8.下列知识归纳中,错误的是() A.A B.B C.C D.D 9.化学是一门实用的基础科学,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下列关于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化学帮助我们正确认识物质 B.化学指导人类合理利用资源 C.化学成就了人类实现点石成金的梦想 D.化学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 10.下列关于化学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利用化学可以合成许多自然界不存在的物质 B.化学在医药、能源、环境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C.化学工业给人类带来百利而无一害 D.原子论和分子学说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11.下列对化学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不仅研究自然界已经存在的物质,还要根据需要研究和制造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新物质 B.想制造什么物质就可以制造什么物质 C.开发新能源和新材料,改善人类的生存条件 D.综合应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使人类生活变得更美好 K=10.该温度下,将pH=4的硫酸溶液与pH=9的12.某温度下,水的离子积常数-12 W

沪教版(上海)九年级化学上册_第一章_化学的魅力_1.1_化学使世界更美好_同步检测题(有答案)

备战2019年中考复习:沪教版(上海)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一章化学的魅力 1.1 化学使世界更美好同步检测题 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 一、选择题(本题共计 14 小题,每题 3 分,共计42分,) 1. 人类认识化学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下列物质的出现过程正确的顺序是: ①火的发现和利用②纳米化学③原子分子论的提出④火药() A.④①③② B.①③④② C.④③②① D.①④③② 2.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下列各项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 A.培养新品种,增加农作物的产量 B.综合利用石油,制造优质的人造纤维 C.利用指南针确定航海方向 D.设计新程序,开发电脑的新功能 3. 下列不属于化学制品的是() A.不锈钢和玻璃 B.钢铁和水泥 C.煤和石油 D.塑料和橡胶 4. 通过化学的学习,我们知道化学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请你分析下列选项,其中不属于化学学科研究范畴的是 () A.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B.物体的运动与静止 C.物质的组成与结构 D.物质的用途与制法 5. 下列有关化学的说法错误的是() A.化学并不神秘,它就在我们身边 B.化学只能研究自然界存在的物质,不能创造新物质 C.奠定近代化学基础的是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 D.化学可以为人类战胜疾病提供必要的药物保证 6. 下列学习用品中不属于化学制品的是() A.毛笔 B.圆珠笔 C.塑料直尺 D.课本 7. 我国科学家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于年当选为国际原子量委员会委员,他是() A.袁隆平 B.杨利伟 C.张青莲 D.刘翔 8. 下列知识归纳中,错误的是() A.化学巨匠及其杰出贡献 B.化学与农业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同步练习

广东省中山市2016年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练习:绪言化学 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一、选择题 1.下列选项中,你认为不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 A.物质的组成与结构 B.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C.物体的运动状态D.物质的用途与制取 2.下列课题侧重于化学学科研究领域的是() A.计算机动漫游戏的开发 B.“神七”飞船从地球轨道转到月球轨道 C.“禽流感”传播途径的调查 D.新型药用有机分子的研制 3.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人类生产、生活中所用的物质都来自于自然 B.人类可合成自然界中没有的物质 C.化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人类不断探索自然界的结果 D.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4.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社会的文明和进步离不开化学.下列事实中与化学无关的是()A.食物,衣料和日常用品的丰富 B.指南针的发明与应用 C.新型高分子化合物的合成 D.药物和保健品的研制 5.我国古代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是举世瞩目的,以下的技术成就中与化学无关的是()A.烧制陶瓷 B.发明指南针C.使用火药 D.冶炼钢铁 6.奠定近代化学基础的是() A.门捷列夫元素周期律的发现 B.发现和合成的物质已超过3 000万种 C.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 D.纳米技术的成功探索

7.“绿色化学”是21世纪化学发展的主导方向.“绿色化学”的目标是化学产品在设计、制造、应用、回收处理时,对环境没有或产生尽可能小的副作用.下列符合“绿色化学”内涵的是() A.某冶炼厂将尾气直接排放到空气 B.执法部门将收缴的假冒伪列商品焚烧 C.使用含磷洗涤剂 D.开发新型燃氢汽车 8.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化学科学为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原材料和动力 B.化学科学在环境保护问题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C.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利用,节能与清洁能源的开发等问题的解决都有赖于化学科学的发展 D.化学与化工生产关系密切,与生活关系不大 9.下列叙述与化学有关的是①工业发展所需的动力②农业高产所需的化肥③人类战胜疾病所需的药物④人类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处() A.②③B.①③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0.下列社会问题中与化学有关的是() ①泡沫快餐盒与白色污染;②无氟冰箱与臭氧层空洞; ③温室效应的产生与危害;④汽车新能源﹣﹣燃料电池的开发.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1.“让化学走向公众”是全美化学周的口号.美国化学周活动主题的内容涉及化学的方方面面,但都与公众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你认为下列哪项内容不属于美国化学周活动主题() A.多彩的世界B.食品化学 C.水电开发 D.地球及远地大气 12.纳米技术是各国竞相发展的一项技术.用纳米材料制成的用品有很多奇特的性质,例如纳米铜在室温下可拉长50多倍而不出现裂纹.那么纳米铜具有的性质是() A.超塑延展性B.颜色为红色C.导热性D.导电性 13.人们把食品分为绿色食品、蓝色食品、白色食品等.绿色食品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转化的食品;蓝色食品是指海洋提供的食品;白色食品是通过微生物发酵产生的食品.下列食品属于绿色食品的是() A.海带 B.面粉 C.食醋 D.酒

2018年中考化学推断题专题汇总

2018年中考化学推断题专题汇总 1(十堰)A-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已知,A、B、C、D、E是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A是 空气中含有的一种气体,E是地壳中含 量最多的金属元素组成的单质,F中各 元素的质量比为2:1:2,六种物质之间的 反应与转化关系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 化学反应,图中“﹣”表示相连的物质能相互反应,“→”表示一种物质可以转化为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 (1)E物质的化学式Al (2)A和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E和F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上图所有的化学反应中涉及到的基本反应类型有 种

2(哈尔滨)右图中A、B、C、D、E、F分别表示初中化学常见的六种物质,B、C、D、F分别属于酸、碱、盐、氧化物四种类别中的一 种,A是目前提取量最大的金属,B由两种元素组 成,C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图中用“—”表示两 种物质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用“→”或“”表示一 种物质能转化为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图中部分反应需要在溶液中进行,物质是溶液的只考虑溶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分别写出A、C、E、F物质的化学式 A C E F 。 (2)写出B与C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写出过量A的粉末与B发生反应的实验现象。解析】A是目前提取量最大的金属,A是Fe,C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C是CaCO3。B由两种元素组成,既能与铁反应,又能与CaCO3反应,则B是HCl,CaCO3 E,B→E,B、C、D、E分别属于酸、碱、盐、氧化物四种类别中的一种,C是盐,B是酸,则E是CO2,D是Ca(OH)2,F是C 。(1)A是Fe,C是CaCO3,E是CO2,F是C。(2)HCl 与CaCO3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CO3+2HC l===CaCl2+H2O+CO2↑。(3)Fe +2HCl== FeCl2+H2↑,含亚铁离子的溶液是浅绿色,所以过量Fe的粉末与HCl发生反应的实验现象是,黑色固体减少不消失,溶液由无色变成浅绿色,固体表面有气泡冒出。

2019-2020年初三化学一模试题(含答案)

北京市东城区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统一测试(一)2019-2020年初三化学一模试题(含答案)学校班级姓名考号 H 1 C 12 N 14 O 16 Ca 23 Fe 56 Cu 64 Zn 65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20分) (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共20小题,每题1分) 4.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P + O2P2O5 B.4Fe + 3O22Fe2O3 C.2KMnO4K2MnO4 + MnO2 +O2↑D.2Fe+3H2SO4═Fe2(SO4)3+H2↑ 5.下列化学符号书写正确的是 A.二个氢分子—2H B.锌元素—Zn C.正二价的铜元素—Cu2+D.氯化铝—AlCl 8.下列属于金属元素的是 A.Zn B.O C.N D.Cl 9.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取固体药品 B .稀释浓硫酸 C .测液体pH D .读液体体积 塑料包装袋 C.玻璃茶杯 子间有间隔 分子在不断运动 D ..节能减排,保护环境,是我们共同的责任。下列做法与此倡导不相符15.将过量的铁粉放入含AgNO 3和Zn(NO 3)2的混合溶液里,搅拌,使其充分反应后过滤,滤纸上留下的金属是 A .只有Ag B .Fe 、Zn C .Fe 、Ag D .Ag 、Zn 、Fe 15.吸烟有害健康,香烟的烟气中含有几百种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尼古丁是其中的一种,其化学式为C 10H 14N 2,下列关于尼古丁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尼古丁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62 B . 尼古丁中含有氮分子 C . 尼古丁中氮元素质量分数最大 D . 尼古丁是由10个碳原子、14个氢原子、2个氮原子构成 16.如图是M 、N 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t 1℃时,M 、N 的溶解度相等 B .M 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C .t 2℃时,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N >M D .将t 2℃时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至t 1℃,均有溶质析出 17.甲烷和水反应可以制水煤气(混合气体),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图所示。根据微观示意图得出的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上海市2017-2018学年初三化学一模实验专题(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 2017年12月19日化学秦雷威初中化学卷 试卷副标题 考试范围:xxx;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Ⅰ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 一.实验探究题(共6小题) 1.用以下装置进行H2、C、CO还原CuO的实验并检验产物. ①装置甲进行实验,导气管伸入试管底部的原因是. ②装置乙中C和Cu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③装置丙中的实验不能在装置甲中进行的原因是、. ④分析上述三个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Ⅰ.甲乙丙三个实验都能观察到黑色粉末变红色 Ⅱ.甲丙实验结束时都要先熄灭酒精灯继续通气体一段时间,防止热的铜被氧化 Ⅲ.甲乙丙三个实验的加热仪器作用相同 Ⅳ.甲乙丙三个实验能说明H2、C、CO都具有还原性.

2.某小组同学进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实验并探究实验中进入C中的气体(装置气密性良好): ①实验开始时,先(选填“通CO”或“加热”),目的是.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其中氧化剂是. ②反应一段时间后,A中玻璃管内固体减少的质量(选填“>”、“<”、“=”)B中增加的质量. ③探究进入C中气体,甲同学认为是CO、H2O,乙同学认为是CO2、CO,你认为还可能是. 若甲同学的结论正确,除了E处有火焰,还依据的实验现象是.Ⅰ.A中固体变红Ⅱ.B中石灰水变浑浊Ⅲ.C中固体变蓝Ⅳ.D中石灰水无变化. 3.一包干燥的红色粉末是Cu、Fe2O3的混合物,同学们为确定红色粉末的组成比例,称取该粉末5.0g装硬质玻璃管中,按图1在通风橱中进行实验.开始时缓缓通入CO气体,过一段时间后再加热使其充分反应.待反应完全后,停止加热,继续通CO气体直至玻璃管冷却. ①在装置A中先通CO气体的目的是 ②反应前后称量相关装置和物质的总质量,其数据如下表:

初三化学一模试卷及答案汇编

2014~2015学年度中考模拟试卷(一) 化学试题2015.04本试题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20小题。考试形式为闭卷书面笔答。试卷满分为5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码是否与本人的相符合。 2.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正确选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作答,答案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第Ⅰ卷(选择题共15分) 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2015年3月28日是本年度的“地球一小时”(Earth Hour)活动日,主题为“能见蔚蓝”,旨在呼吁每一位公民从自身开始,采取实际行动,应对当前中国最急迫、最受关注的环境议题——雾霾。作为一名中学生,你认为下列做法不应该提倡的是 A.拒绝使用一次性木筷,提倡反复使用塑料袋 B.将废纸、汽水瓶等收集起来,进行统一焚烧 C.纸张提倡双面使用,用电子贺卡代替纸制贺卡 D.选择自行车和公交车作为出行工具 2.以人为本、关注健康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老年人缺钙易导致骨质疏松B.人体缺铁易患贫血 C.患肥胖症的病人应禁止摄入油脂D.多食用水果蔬菜可预防坏血病 3.下列属于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A.溶解性B.可燃性C.挥发性D.导电性 4.今年“中国水周”活动的宣传主题为“节约水资源,保障水安全”。以下属于“国家节水标志” 的图标是 A B C D 5.下列物质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 A.一氧化碳B.氧气C.汞D.硫酸铜

初三化学一模练习题及答案

初三化学一模练习题及答案 :为了帮助大家扎实的复习备战中考,小编整理了初三化学一模练习题,希望能帮助同学们复习学过的知识,请同学们认真阅读复习! 【培优训练题】 1.下列物质的哪些用途与它的物理性质有关:①氮气作灯泡的保护气;②用铝做炊具;③用氧气作助燃剂;④用碳作燃料;⑤用大理石铺地面。以上说法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③⑤ C.②⑤ D.②④⑤ 2.(全国竞赛题改编)乙醇汽油的使用可以缓解石油危机。从甜菜或甘蔗中提取的蔗糖可以通过发酵产生乙醇。下列过程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甜菜的生长 B.蔗糖的发酵 C.乙醇的蒸馏 D.乙醇的燃烧 3.(厦门中考题改编)下列科技成果不属于化学成就的是( ) A.色列科学家丹尼尔谢赫曼发现抗氧化性强的准晶体 B.科学家用单个分子制成了纳米车,它能在人工操纵下运输药物分子到病源处释放以杀死癌细胞 C.厦门纳润公司用高分子材料生产的隐形手套,可保护人手不被浓硫酸腐蚀 D.美国科学家约翰等发现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黑体形式,获得诺贝尔奖 【情景创新题】

4.(原创题)2019年7月22日凌晨4点左右,京珠高速从北向南948公里处,河南信阳明港附近一辆35座大客车发生燃烧导致41人遇难。据现场救援人员介绍,起火车辆燃烧速度非常快,估计车上携带有易燃易爆物品,但是不排除因夏季高温,客车长期行驶导致客车燃料自燃。请结合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有关火灾现场相关描述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火场周围弥漫着刺鼻的气味 B.客车内物品燃烧放出热量将玻璃熔化 C.救助人员迅速向火区喷水,发现有大量白气产生 D.部分乘客头发和衣物被烧焦 (2)下列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没有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用煤生产化肥和农药 B.用石油炼制汽油 C.用食盐制取氯气 D.用铁矿石炼铁 (3)汽车所用的燃料是汽油,请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化学现象填空。 ①汽油是一种无色、液体,易挥发②汽油中主要含有碳、氢元素,能在空气中燃烧③点燃汽油,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而冷的烧杯,过一会儿,烧杯内壁出现水珠;④实验表明,汽油燃烧后产生了水蒸气和二氧化碳。 (4)试设计不同的方案,区别水与汽油,简述操作方法和判别依据。

初三化学专题1化学使世界更美好

初三化学专题1 化学使世界更美好 1.你听说过“化学”吧,你能选出一些与化学相关联的事物吗? A.空气 B.水 C.土地 D.食物 E.衣服 F.化石燃料 G.农药 H._______(你的想法) 2.你能选出出一些与化学相关联的现象吗? A.煤气燃烧发热 B.电灯发光发热 C. 火药爆炸 D.轮胎爆胎 E. _______(你的想法) 3.你了解的化学对人类有什么贡献吗? A.火药 B.指南针 C.印刷术 D.造纸 F.火箭 G.医药 H. __________(你的想法) 一、物质的运动和变化 1、分辨自然科学研究对象 自然科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等都是用不同的方式来描述与研究物质运动的。 2、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有 新物质 生成的变化。 物理变化:没有 新物质 生成的变化。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关系: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往往伴随有物理变化。 取一小段镁带(颜色______________;状态_________),用砂纸擦亮(颜色_________),用坩埚钳夹住,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点燃,观察现象。 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重点】化学反应的表示方法:1212++?????→++反应条件反应物反应物生成物生成物 +???→点燃镁氧气氧化镁 化学方程式:2Mg O MgO +???→点燃 实验2:向石灰水吹气 在洁净的试管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颜色_________;状态_______),通过玻璃管向石灰水吹气(吹入的是____________气体) 观察到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学反应的表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3:把酸滴在大理石上 取一个试管,放入少量大理石碎块(颜色________;状态_________),逐滴加入盐酸溶液(颜色_________;状态________) 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学反应的表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会描述】化学变化的条件和现象 化学变化的条件:常温、点燃、加热、高温、通电、催化剂等;

初三化学一模试题

2019初三化学一模试题 2019初三化学一模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共25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1.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干冰升华 B.西瓜榨汁 C.铁丝弯曲 D.酒精燃烧 2.空气成分中,体积分数约占78%的是 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 3.决定元素种类的是 A.中子数 B.质子数 C.核外电子数 D.最外层电子数 4.下列图标中,表示禁止烟火的是 ABCD 5.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粒子是 A.H B. H2O C.2H D.H2 6.下列物质中,属于溶液的是 A.糖水 B.牛奶 C.米粥 D.豆浆 7.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A.MnO2 B.NaCl C.NaOH D.H2SO4 8.下列做法中,不利于保护水资源的是 A.使用节水型马桶 B.生活污水任意排放 C.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 D.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 9.下列物质中,能用作磷肥的是

A.K2SO4 B.CO(NH2)2 C.NH4NO3 D.Ca(H2PO4)2 10.有人通过闻茶的方法就能判断出茶的产地。人们能够闻到茶香的原因是 A.分子之间有间隔 B.分子在不断运动 C.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D.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11.下列物质放在敞口容器中一段时间后,质量明显减少的是 A.氢氧化钠 B.浓硫酸 C.浓盐酸 D.碳酸钙 12.下列物品所使用的主要材料为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A.纯棉帽子 B.塑料盆 C.不锈钢餐具 D. 玻璃杯 13.火星的土壤呈弱碱性。如果火星具备作物生长的条件,则下列作物适宜在火星种植的是 作物茶树棉花水稻甘草 适宜生长的pH5.0~5.56.0~6.86.0~7.07.2~8.5 A.茶树 B.棉花 C.水稻 D.甘草 14.锰元素的相关信息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属于金属元素 B.核内中子数为25 C.核外电子数为30 D.在地壳中的含量为54.94% 15.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A.倾倒液体 B.闻气体的气味 C.稀释浓硫酸 D.加热液体 16.下列操作中,能鉴别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3瓶气体的是 A.观察气体颜色 B.插入燃着的木条 C.闻气体的气味 D.倒入澄清石灰水

化学使世界更美好

观察:一种重要的科学方法 首先,实验观察是提出问题的重要源泉; 其次,实验观察是获得化学实验事实的有效方法。 一般说来,我们可以利用五种感官----视.听.味.嗅.触来进行观察,观察的范围一般有如下几点:

a、反应物的颜色.状态 b、反应过程的伴生现象:放热.发光.溶解.爆炸 c、生成物的颜色.状态,以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为主。 练习题 一、填空题: 1.我们生活在物质世界里,从古到今,人类的生存,离不开和、。2.化学研究的内容是 ①研究物质的____ ___和 ②研究物质的_____ __和 ③研究物质的____ ___和 3.是物理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化学变化。地球上最重要的化学变化是。它能使水.二氧化碳转化成和。 4. 化学变化中,常伴随一些现象,如、、、、 、等。 5.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以、、等形式释放出能量,有些化学变化需要外界提供,如植物的。事实表明,化学变化伴随着能量或。 二、选择题: 6.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矿石粉碎 B.木材烧焦变黑 C.酒精挥发 D.冰熔化成水 7.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 A.有状态变化 B.有颜色变化 C.有发光.发热 D.有新物质生成 8.下列各组物质属同一物质的是() A.水和冰 B.木材与木炭 C.铁和铁锈 D.木炭和二氧化碳 9.下列变化属物理变化的是() A.汽油燃烧 B.石蜡熔化 C.钢铁生锈 D.光合作用 10.在蜡烛燃烧过程中,所发生的变化是() A.只有状态改变 B.只有化学变化 C. 只有物理变化 D.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 11.下列各组变化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变化的是() A.铜棒抽成丝,泥沙静置后澄清 B. 食物腐败,铁矿石粉碎 C.高粱酿酒,敞口放置的白酒气味变淡 D.石蜡熔化,铁生锈 12.加热某固体产生了气体,对于这一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A.属化学变化 B. 如果是化学变化,就不可能存在物理变化 C. 属物理变化 D.可能是物理变化,也可能是化学变化 13.下列四种变化中,有一种变化与其它三种变化的类型不相同,这种变化是() A.变形 B.蒸发 C.凝固 D.燃烧

初三化学一模复习专题:混合气体检验

初三化学一模专题:混合气体检验 1、在浓硫酸的催化作用下,固体草酸(H 2C 2O 4)受热分解生成碳的氧化物和水。某化学课外兴趣 小组对碳的氧化物的成分进行了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如何通过实验确定碳的氧化物的成分。 【收集资料】a.浓硫酸有吸水性,可用于干燥某些气体; b.氢氧化钠溶液能与CO 2反应,可除去CO 2气体。 【猜想】 猜想1 猜想2 猜想 3 只有CO 只有 CO 和CO 2都有 【设计实验】基于猜想3,兴趣小组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 【实验探究】 ①实验过程中观察到 装置(填字母)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有CO 2气体。 ②实验过程中还观察到以下实验现象:Ⅰ.C 装置中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Ⅱ.E 装置 中 ;Ⅲ. 装置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有CO 气体 【实验结论】通过实验探究证明:猜想3成立。 【问题讨论】 ①有同学想验证草酸分解是否有氢气生成,则需在上述装置中的合适位置添加适当的仪器和药品,具体做法是 。 ②C 装置的作用是 ; ③该实验装置还需完善之处是 。 2、为了验证某混合气体是由水蒸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三种气体组成,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1)验证混合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在图二的A 、B 处依次放置 (填图一中的编号);请写出检验水蒸气的化学方程式: 。 (2)在图二中装置C 、E 的作用分别是 。 (3)若没有装置C 或E (填“能”或“否”)证明混合气体中含有一氧化碳,请简 述原因 。 图一 图二 Ⅰ Ⅱ 足量Ca(OH)2 混合气体 足量Ca(OH)2 足量Ca(OH)2 CuO A B C D E F CuSO 4

1.1 化学使世界更美好

学科教师辅导讲义 年级:初三辅导科目:化学课时数:3 课题化学使世界更美好 教学目的1.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和它们的本质区别,知道化学变化中可能伴随的现象,能在此基础上正确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并能判断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3.知道化学研究的对象,认识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4.知道化学就在我们身边,而且它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有密切的关系;学习探究物质、观察物质的一些方法,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内容 一、知识梳理 1、物质的运动和变化 (1)我们生活在物质世界里,这些物质无时无刻不处于运动之中。 (2)物理、化学、生物等都是以不同方式来描述和研究物质运动的自然科学。 2、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变化。如:钢铁生锈、食物腐败等。 物理变化:没有其他物质生成的变化(即宏观变化),如物体的直线运动,水的蒸发与冷凝等都是物理变化。 联系:发生了物理变化不一定有化学变化,但发生了化学变化则一定有物理变化的存在。如:蜡烛燃烧时也会熔化。 【归纳】: 变化类型变化变化 概念 本质区别(判断依据) 伴随现象物质、发生变化 常伴随的变化,发光、放热,颜色改变,生成气体,产生 沉淀等 另举实例 说明化学变化常伴随、等现象发生,但有等现象产生的变化却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3、实验现象回顾 (实验一)把酸滴在大理石上:

(实验二)向石灰水中吹气: (实验三)镁带燃烧: 【实验结论】 (1)发生化学变化时,有新物质生成,并常伴随着一些现象发生,如发光、发热、变色、产生沉淀、生成气体等。 (2)物理性质:不需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气味、熔沸点、硬度、密 度等。 (3)化学性质:只有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蜡烛燃烧、铁生锈等。 4、化学研究什么 化学是一门研究的自然科学。 5、化学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从历史说化学: 1.人类最早期的砖木取火 2.青铜器时代 3.铁器时代 4.工业革命 5.信息科技时代 化学几乎与其他所有科学都有密切的联系,它已广泛渗透到现代社会的各个领域,如合理利用资源、开发新型材料、保护自然环境、治理“三废”污染,“变废为宝”等,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 化学是一门在生活、生产中非常实用的科学,它造福于人类的衣、食、住、行。 (1)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人在久不使用的地窖里可能会昏倒,吸烟有害健康与烟民的矛盾,以及“水变油”的骗术等,都可以利用化学知识解释。 (2)化学在自然资源方面的应用,如污水处理、海水淡化、食品的搭配等,这些涉及到人类健康和生存的问题的解决也离不开化学。 (3)化学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应用,如令人头痛的白色污染,南极臭氧层空洞,大气污染。 (4)化学对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如克隆技术及纳米技术,这些高尖端的生命科学和材料科学都离不开化学。 二、典型例题 【例1】在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有,属于化学变化的有。 A.食物腐败 B.钢铁生锈 C.用自来水制蒸馏水 D.灯泡通电后发光 E.镁带燃烧 【举一反三】分析下列变化,回答(1)~(4)的问题(若无答案,填无)。 A.电灯泡发光发热;蜡烛燃烧发光发热 B.低温下空气冷凝为液体;在低温下提高温度,氮气先挥发 C.火药受打击后爆炸;火药受潮失去爆炸力 D.矿石粉碎成矿粉;矿粉冶炼出金属

初三化学一模试卷(含答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C12N14O16Ca23Fe56Cu64Zn65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20分) (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共20小题,每题1分) 1.下列空气的成分体积分数最多的气体是 A.氮气B.氧气C.二氧化碳D.稀有气体 2.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加入水中,充分搅拌后,不能形成溶液的是A.食盐B.蔗糖C.酒精D.花生油 3.下列属于纯净物是 A.空气B.石油C.海水D.蒸馏水 4.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P+O2P2O5 B.4Fe+3O22Fe2O3 C.2KMnO4K2MnO4+MnO2+O2↑ D.2Fe+3H2SO4═Fe2(SO4)3+H2↑ 5.下列化学符号书写正确的是 A.二个氢分子—2H B.锌元素—Zn C.正二价的铜元素—Cu2+D.氯化铝—AlCl 6.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A.O2B.Al2O3C.Na2CO3D.H2SO4 7.决定元素种类的是 A.电子数B.质子数C.中子数D.最外层电子数

8.下列属于金属元素的是 A.Zn B.O C.N D.Cl 9.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取固体药品B.稀释浓硫酸C.测液体pH D.读液体体积10.下列关于水的说法错误的是 A.无色透明的水均可直接饮用B.用肥皂水可检验硬水和软水C.用活性炭可除去水中的异味D.通过蒸馏得到的水是蒸馏水11.下列物质露置在潮湿的空气中一段时间后,质量不会增加的是A.浓硫酸B.铁粉C.烧碱D.浓盐酸 12.下列生活用品的主要材质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A.羊毛围巾 B.塑料包装袋 C.玻璃茶杯 D.木质桌椅 13.能闻到酒香的原因是 A.分子的质量变小B.分子间有间隔C.分子在不断运动D.分子由原子构成

2019-2020年初三化学一模试题及答案

3 Li 锂 6.94 2019-2020年初三化学一模试题及答案 学校 姓名 准考证号 考生须 知 1. 本试卷共8页, 36道小题,满分8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2. 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准确填写学校名称、姓名和准考证号。 3. 试题答案填涂或书写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 在答题纸上,选择题用2B 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5. 考试结束,将本试卷、答题纸和草稿纸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S 32 Cl 35.5 Ca 40 Fe 56 Cu 64 第一部分 选择题 (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共2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A .氧 B. 硅 C .铝 D .铁 2.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冰雪融化 B .铁锅生锈 C .香水挥发 D .矿石粉碎 A .氢气 B .氧气 C .氮气 D .二氧化碳 4.氢氧化钠可用于制肥皂,其俗称是 A .生石灰 B .小苏打 C .烧碱 D .纯碱 5.为增强农作物的抗倒伏能力,需施加钾肥。下列化肥中,应该施用的是 A . K 2CO 3 B . NH 4NO 3 C .Ca(H 2PO 4)2 D .NH 4HCO 3 6.下列图标中,表示可回收物品的标志是 A B C D 7.下列物质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A .面粉 B .牛奶 C .白糖 D .花生油 8.下列物品所使用的主要材料为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A .塑料保鲜盒 B .真丝围巾 C .大理石地砖 D.陶瓷花盆 9.富硒大米中的“硒”是指 A .原子 B .分子 C .单质 D .元素 10.锂电池在手机和电脑中被广泛使用。在元素周期表中,锂元素的信息 如右图所示,对图中信息解释不正确... 的是

初三化学一模试卷(含答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Mg— 24 Cl—35.5 Zn—65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共25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A .氧 B.硅 C.铝 D.铁 2.空气成分中,体积分数约占21%的是 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3.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酒精挥发 B.瓷碗破碎 C.食物腐败 D.石蜡熔化4.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稀盐酸 B.冰水混合物 C.实用醋 D.液化石油气5.水族馆中,表演者常常携带氧气瓶在水中与鱼“共舞”。氧气能被压缩在氧气瓶中说明 A.氧分子的大小发生改变 B.氧分子可以再分 C.氧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 D.氧分子之间有间隔 6.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的是 A.木炭 B.铁丝 C.酒精 D.红磷 7.用铁锅炒菜可适当地给人体补“铁”,这里的“铁”是指 A.原子 B.单质 C.元素 D.分子 8.下列物质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A.牛奶 B.面粉 C.蔗糖 D.花生油

9.下列日常生活中的做法,不符合“低碳生活”理念的是 A.节约使用纸张 B.分类回收处理垃圾 C.减少使用塑料袋 D.提倡使用一次性纸杯 10.下列物质中,能作磷肥的是 A.Ca(H2PO4)2 B.NH4HCO3 C.K2CO3 D.CO( NH2)2 11.物质由微粒构成。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 A.金刚石 B.干冰 C.汞 D.氯化钠 12.影响元素化学性质主要是原子的 A.核外电子总数 B.核内中子数 C.最外层电子数 D.核外电子层数 13.下列物品中,用有机合成材料制作的是 A.钱币 B.乳胶手套 C.不锈钢餐具 D.棉布围裙14.下列安全措施不正确的是 A.燃放烟花爆竹时,远离人群和可燃物 B.天然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C.燃着的酒精灯不慎碰倒,立即用湿布盖灭 D.正在使用的家用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浇灭 15.右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硫元素的信息示意图,下列对图中的信息解释不正确的是 A.质子数为20 B.核电荷数为20

沪教版化学九上1.1《化学使世界更美好》word教案

1.1 化学使世界更美好(共2课时) 第2课时化学研究什么化学促进社会的发展 一、设计思想 通过介绍化学研究大洋深处“可燃冰”的组成、性质和用途,化学研究金刚石内部结构,探究其高硬度的原因,化学研究用空气中的氮气来生产氮肥,化学研究开发石油、煤为原料制造合成纤维让学生知道化学研究化学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化学是研制新物质的科学,是信息科学、材料科学、能源科学、环境科学、海洋科学、生命科学和空间技术等研究的重要基础。。 通过介绍我国古代杰出的化学工艺和目前我国化学和化学工业的巨大成就,让学生初次体会到化学对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出了重大的贡献,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通过介绍化学学科的发展和现代的生活方式给了我们更多的使用各种各样物质的机会,但随着工业的发展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伴随而来,让学生学会用辩证的观点认识社会的发展和环境污染问题,而化学神奇之处可以变废为宝。初次体验树立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意识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复习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它们的本质区别 (2)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3)复习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 (4)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物理性质和易分辨的典型的化学性质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感受归纳整理的化学实验学习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亲近化学、热爱化学并渴望了解化学的情感。 (2)让学生体验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化学,体验学习化学的重要意义。 (3)用辩证的观点认识社会的发展和环境污染问题,而化学神奇之处可以变废为宝。(4)初次体验树立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意识的重要性。 三、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激发学生亲近化学、热爱化学并渴望了解化学的情感,。 教学难点:用辩证的观点认识社会的发展和环境污染问题。 化学神奇之处可以变废为宝。 四、教学用品 药品:蜡烛。 仪器:铁架台、铁夹、酒精灯、玻璃导管、湿布。 媒体:多媒体电脑、实物投影仪、PPT课件。 五、教学流程 1. 流程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