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东问题大盘点

中东问题大盘点

中东问题大盘点
中东问题大盘点

中东问题大盘点—中外专家评析中东局势

最近,中国当代世界研究中心在北京约请了中外知名国际问题、中东问题的专家学者,就当前中东形势的特点及发展趋势、西方大国的中东战略、伊朗核问题的发展前景、影响中东形势发展的各种因素等问题,从不同视角、不同层面、全方位、多领域地进行了深入的研讨和评析。现将部分专家的观点综述如下:

当前中东形势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李国富(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中东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近一两年来,中东局势发展持续动荡,诡谲多变。伊拉克已取代巴以成为地区局势动荡的策源地;围绕着伊朗核问题的紧张局势正越来越成为地区更大危机的爆破点;人们虽对巴以不间断的暴力冲突已习以为常,但这并没有削弱它对中东其他问题的影响力。美国在伊拉克“反恐战争”的失利导致了美国陷入战略性的困境,影响了美国主控地区局势发展的能力;伊朗的“崛起”和伊斯兰什叶派势力影响扩大,影响着地区政治力量的消长,带来了地区政治格局的分化重组,对地区今后局势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西方与伊斯兰的矛盾进一步加剧和恶化,中东地区动乱的局势影响世界和平和稳定。

乌萨迈·哈扎里·哈尔卜博士(埃及《国际政治》杂志主编):中东在今日的单极世界是国际冲突的核心,很难预测这一地区今后的未来走势,但是,有一点很清楚,即便是美国也不可能仅靠一己之力重塑中东。新中东将会产生于很多冲突的剧痛之中,这些冲突现在同时存在并且以一种独特又危险的方式相互关联。这表现在:

1、内部冲突频繁,主要是因为深刻的历史性的派别之争,加之以直接或间接的外部干涉。美国的入侵和萨达姆政权的崩溃直接导致了伊拉克冲突的产生;以色列的进攻导致黎巴嫩内部政治派别关系的恶化;巴以冲突的继续一直是地区冲突中最具威胁性的,也是最难解决的;伊朗在海湾地区和伊拉克的逊尼—什叶派冲突增加了海湾地区产生更大冲突的忧虑,包括可能出现的伊朗—阿拉伯冲突,这一冲突从本质上讲是教派冲突,会产生广泛的悲剧性的后果;苏丹刚刚实现南北和解,达尔富尔地区又产生了新的冲突。与此同时,一些潜在的冲突随时可能发生。阿拉伯世界的其他国家,比如埃及、约旦、叙利亚和也门也同样存在着极力推动民主的一方与极力阻止的一方之间的激烈冲突。

2、地区大国和外部列强之间的冲突在“9·11”之后已经被定义为不同文明与文化之间的冲突。中东被认为是国际反恐战争的前沿阵地,这场战争已经主导了当今的世界秩序。在这一方面最有决定性影响无疑是西方大国,特别是美国与伊朗发生的对抗,这一对抗可能会大幅度地增加该地区的混乱和不稳定而且会激化教派间的紧张关系。

3、中东地区还存在着新旧交织的国际冲突,主要是因为该地区的石油、市场及货币储备。美国和西欧总是将中东视为无人挑战的势力范围。冷战后,发生在该地区的全球冲突的性质和参与各方,在新的世界秩序下都发生了变化。俄罗斯取代了苏联,其在海湾的经济与政治存在不断增长。中国已经挤进这一地区,用各式各样面向当地市场的低价产品打开了大门,并已经成为海湾石油的主要进口国之一。与此同时,印度在海湾地区的劳工持续增加,尤其是在阿拉伯半岛。

在这种情况下,新中东并不会因为美国过于简单化的计划而应运而生,而会受到上述各种冲突结果的左右,新中东应该由中东人民来建设而不是绝对地依赖外部干涉;该地区的改革应由内部力量的效力和决心推动,而不是外界压力、计划和贪婪的产物;这一重构过程能否有效进行取决于该地区中心地带的变化,如果能使处于中心地带的各种力量发生变革,整个地区都将很快能有所收效。但是这种变革应取决于该地区人民的利益和需要。

李荣(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亚非所副所长):伊拉克战争以来,中东乱象持续蔓延,区内战乱和冲突频仍,恐怖主义泛滥,伊斯兰激进势力影响扩张。美国中东战略全面受挫,陷入冷战结束以来最严重的战略困境,未来相当长时期内美国在中东都难以脱困。

1、中东“东线”持续吃紧,风险系数迅速提升。近年来,中东“东线”两大热点持续升温,成为全球关注的重点。一是伊拉克安全局势不断恶化,恐怖暴力袭击的阴影笼罩着全国各个角落,血腥的教派冲突已将国家带入分裂边缘。二是伊朗核危机不断升级,美伊对抗加剧,局势日趋紧张。美国对伊动武的可能性日益增大。

2、中东“西线”冲突迭起,和平更加遥遥无期。伊拉克战后一直相对平静的“西线”重新陷入动荡。一是黎巴嫩与以色列爆发大规模武装冲突,引发了黎国内严重的政治危机。二是巴勒斯坦内忧外患,暴力冲突持续不断。“哈马斯”与“法塔赫”之间不和,武装内斗不断。此外,以色列视哈马斯为“恐怖组织”,为逼哈马斯下台,对巴实行封锁和打压。美国也联合欧盟对巴实施经济封锁,进一步加剧了巴以的仇视与武装对抗。

3、中东伊斯兰激进势力日益坐大,强烈冲击地区政治平衡。首先,中东地区的伊斯兰激进势力纷纷问鼎政权,通过选举上台执政,对地区政治生态产生强烈冲击。其次,由于伊斯兰势力不断扩大,中东激进与温和势力的矛盾日益突出。

4、中东反美情绪高涨,逐渐形成联动态势。伊斯兰激进势力的支持与互动显示,一条连接伊朗、叙利亚、伊拉克、真主党和哈马斯的“反美轴心带”在中东地区隐然形成。与此同时,中东民间的反美情绪日益高涨,已成为一股强大的潮流。

5、美国陷入中东战略困境,短期难以脱身。伊拉克战争以来,美国在中东的困难和包袱越来越多,处境日趋困难:在伊核问题上“战和两难”;对伊拉克乱局苦无良策;反恐战争结果适得其反;“民主改造中东”事与愿违。长远看,中东可能成为美国霸权战略的“陷阱”。

西方大国的中东战略

金灿荣(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美国的中东政策是其在大中东地区所有政策和战略的总和。美国中东政策具有较强烈“问题取向”,而中东的难题不但数量众多,而且缺乏一个完整的地缘框架和连贯的战略原则,区域政策只好围绕几个核心问题本身来搭建。以下三个问题构成了美国对中东政策的主体:

1、稳定阿以关系。阿以关系长期以来是中东矛盾的根源,维持以色列的存在和发展,是美国在中东问题上一贯和优先的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美国通常交互使用两种手段,对于威胁以色列生存的势力给以包括军事打击在内的强力压制,在以色列基本生存威胁消除的前提下,推促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达成和平协议,以缓和阿以矛盾,稳定地区局势。

2、经营地缘政治体系。跟在其他地区一样,美国在中东也维持几个比较重要的朋友——主要是以沙特为中心,作为驻扎力量的据点,以保障基本的经济收益和能源供应;压制反美、反以等敌对国家,主要手段是对其施加经济制裁、政治压力和国内颠覆,并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同时在军事和政治上支持“敌人的敌人”,实施平衡与牵制,打代理人战争。

3、压制伊斯兰极端主义势力。美国对伊斯兰极端主义政策的目标是要彻底摧垮恐怖主义组织威胁美国安全的能力,维护美国在地区的威望、权力和价值观。所使用的手段包括:首先,用军事手段击垮恐怖主义的组织体系,切断其资源链条;其次,强有力地推行全地区的“大中东民主改造计划”,不但以政权更替方式实施在伊拉克的民主改造,而且对于其盟国也施加强大的政治压力。

安惠侯(中国前驻埃及大使):控制中东是美国称霸全球的重要步骤。美在中东的战略目标是:一是确保对中东事务的主导权,不容任何势力挑战;二是控制中东的石油生产和运输渠道。为实现这两大目标,美长期以来执行如下政策:1、确保美忠实盟友以色列的安全和强大;2、与埃及、沙特等阿拉伯国家保持良好关系;3、接受欧洲盟国及其他世界大国配合美国的中东战略,但绝不容许任何大国挑战美在中东的主导地位;4、打压、颠覆地区反美国家,

不允许它们挑战美在中东的霸权或干扰美中东政策的实施。5、主导中东和平进程,但明显偏袒以色列,致使巴勒斯坦问题久拖不决。美国历届政府,不论是民主党还是共和党主政,对中东的战略目标始终不变,对中东的具体政策或有不同,但亦无根本性的变化。

达乌罗夫·拉马赞(俄罗斯科学院东方学研究所战略与政治研究中心副主任):俄罗斯在确定其中东活动的方针和性质的时候,仍然贯彻其在外交政策远景规划中的原则。俄罗斯坚持集体行动优先,然而这并不意味着莫斯科排除了为自己国家利益单独行动的可能,当然这些行动不会违反其国际承诺或对其主要全球伙伴的承诺。如俄罗斯保持与哈马斯的接触以及向伊朗和叙利亚这些国家输送防卫武器。

当前俄罗斯的中东外交政策可用两个词形容:长期和创新。自从苏联解体以来,这两个不同的因素同时融入了俄罗斯与中东国家的外交关系中。一方面,俄罗斯建立并积极发展与新伙伴的关系。典型例子就是与以色列和波斯湾国家的关系。另一方面,中东问题在其外交政策中的优先地位逐步下降。诚然,俄罗斯继承了前苏联作为中东和平进程共同发起人之一的地位,然而,谈到财政与经济能力,远非是另一个共同发起人美国的对手。

俄罗斯在中东谈判进程中有很大优势,一方面,他总体上保持着与阿拉伯世界和穆斯林国家的信赖关系;另一方面,又与以色列保持着正常的工作关系,既有政治领域的,也有防务领域的。

俄罗斯在该地区有三个主要目标:第一,在美国控制力下降的地区展示其今非昔比的实力与影响。第二,通过原有的或新的平台加强与该地区国家的贸易,支持其经济,特别是非能源领域的发展。第三,减少国外对车臣叛乱分子的支援,而这些叛乱分子均打着伊斯兰的名义开展活动。

李兴(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事务系主任、教授):中东是俄“南向战略”的重要方面,目前美国在中东的影响力仍占主导地位。与冷战时期相比,俄的影响力有所下降,但目前又逐渐上升。俄在中东至少有四张牌可打:

一为伊朗牌。与欧美大国相比,俄伊保持着比较友好的关系。俄在伊有其自身战略和经济的利益,坚持发展与伊的核合作。主张通过政治方法和平解决伊核问题,反对对伊过于严厉的制裁。

二为巴以牌。俄为中东和谈两主席之一,影响虽不如美国突出,但有其自身的优势:一是与巴以关系同时交好,俄向来同情巴方,不像美国那样明显偏袒以色列;以色列的国民有很多是来自俄罗斯的移民,俄罗斯文化在以色列有很大的影响。二是俄同巴内部两派——法塔赫和哈马斯都比较友好,从而在中东和平问题上赢得一定的主动权。

三为能源牌。中东盛产石油和天然气,而俄罗斯也是世界能源大国。随着国际市场能源价格的上涨,使俄与中东能源大国有了更多的共同语言,并有更多的资金来发展与中东国家的关系。

四为伊拉克牌。俄批评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主张尊重国际法,通过联合国解决伊拉克问题。

俄罗斯与美国在解决中东问题上存在分歧,俄主张吸收伊朗和叙利亚参加,全面解决包括巴以争端和伊拉克乱局在内的中东问题,俄向叙利亚出口先进的火箭,而美国坚决反对伊朗和叙利亚发挥作用。此外,双方在对待哈马斯问题上的立场也不相一致。

赵伟明(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副所长):最近一两年来,俄罗斯的全球战略尤其是中东战略出现了明显的变化,表现出极强的独立性。1、俄罗斯在一些重大的中东问题上公开表明与美国的分歧。如不顾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强烈反对,邀请哈马斯领导人访问莫斯科;在伊核问题上与美保持着相当距离,坚决反对用军事手段解决伊核问题,在对伊朗制裁方面也有很大的保留。2、公开严厉地批评美国的中东政策,挑战美国在中东的主导地位。普京多次公开批评美国的中东政策,指出美国的单边主义“不仅没有解决冲突,反而让形势变得

更加糟糕”。3、主动出击,扩大在中东的政治和经济影响。中东曾是美苏长期激烈争夺的地区,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淡出了中东地区。今年2月,普京出访沙特、卡塔尔和约旦三国,这是俄罗斯总统对中东地区的首次访问,标志着俄罗斯在事隔多年后重新进入中东,提高了俄罗斯在中东的地位和政治影响力,而且,俄罗斯还与这三个国家签订了一系列经贸、能源和信息领域的合作协议。

总之,俄罗斯的中东战略:1、将继续采取有别于欧盟和美国相对独立的中东政策,更加主动、积极地介入中东事务,扩大其在中东的影响。2、不甘当小伙计,而要成为平等的合作伙伴。3、既竞争又合作将是俄美关系的主旋律。目前,俄罗斯还没有强大到与美国进行全球对抗的地步,而俄要实现其振兴经济、恢复大国地位的长远战略目标也需要与美国合作。而美国在全球反恐事业上少不了俄罗斯的支持,在解决阿以冲突和处理伊朗核问题上,对俄罗斯也多有依赖。

克里斯蒂昂·儒埃(欧盟理事会政策司中东处处长):对于中东,欧盟的外交侧重点和原则是非常明确的,希望通过联合国等国际机构在尊重国际法的基础上开展工作。欧盟奉行多边主义,尊重外交和谈判,主张进行对话和劝说,而非暴力和制裁。欧盟轻易不愿诉诸武力,制裁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下策。外交、谈判、进展、互谅、积极的政治参与和经济并驾齐驱等因素共同促成了德法和解与欧洲统一,处理中东关系时,欧盟也同样希望运用上述手段。

达乌罗夫·拉马赞:中东冲突对于该地区所有国家而言都是至关重要的。欧盟虽然没有正式的共同发起人地位,但仍积极地参与解决所有地区问题。欧盟国家对中东问题日益表露出的浓厚兴趣,可从两方面解释:其一,该地区,特别是地中海地区,存在着巨大的经济利益;其二,出于地区安全考虑,因为中东与欧洲地理位置接近。近年来,俄罗斯一方面在中东问题上寻求与欧盟进行更加积极的合作,另一方面,也承认欧盟在该问题上发挥着独立的作用,认为欧盟有能力在解决阿拉伯世界与以色列之间冲突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叶青(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西亚非洲研究室副主任):中东是欧洲的近邻和后院,对欧洲有着特殊的重要意义,欧洲在中东地区的利益非常广泛。虽然,美欧在中东地区有着广泛的共同利益,但在以何种方式处理中东问题上的分歧日趋明显。与美国强调武力、单边主义和预防性打击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欧洲侧重应用软的一手,利用其与中东地区长期的历史、文化和地理联系,加强对中东国家的渗透。1、欧洲国家在处理和中东国家关系的时候比较谨慎,多集中在经贸合作领域;2、欧盟需要和中东和地中海邻国建立更为稳定、互惠的关系。欧盟的目标是通过渐进式的改革,消除这些国家的脆弱性,鼓励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现代化进程,以限制中东大量非法移民流入欧洲国家;3、由于欧洲对中东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情况的理解更为深刻,其中东战略也更为全面和有针对性;4、在对恐怖主义的威胁认知上,欧洲认识没有美国那样严重,而是更担心美国的反恐战争可能引起的动乱和危机。欧洲认为,美国的政策并不会给中东地区带来更多的稳定,而只会使地区更加动荡。

虽然,欧洲试图扩大在中东问题上的发言权,但是其中东战略仍然面临很多挑战,除了自身资源和能力的不足、缺乏强制手段、美国对欧洲作用的疑虑和限制等因素之外,欧洲国家内部的分歧和不团结也是阻止欧洲发挥更大作用的一个重要制约。

伊朗核问题的发展前景

华黎明(中国前驻伊朗大使):2003年以来,伊朗核问题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这是冷战结束后一个超级大国与一个伊斯兰大国之间延续时间最长、对世界影响最大的对峙。由于伊朗核问题关系国际核不扩散体系的维持,联合国和国际原子能机构以及世界上最主要的大国和大国集团都被卷入美国和伊朗之间的博弈。伊朗核问题考验着各大国之间的关系,直接影响国际油价的涨落。掌握着世界经济命脉的中东是毁于战火还是走向和平系于伊核问题。

伊朗核问题的发展前景无非是三种可能:

1、联合国安理会在美国的主导下对伊朗步步增压。对伊朗施压的主要手段就是引用《联合国宪章》第七章,对伊朗实施制裁乃至授权动用武力。美国希望英、法、俄、中、德五国一路支持它对伊朗增压,直至对伊朗动武。但当制裁的份量超出五国的承受力时,他们就难以同美国保持一致,因为这五国在伊朗均有巨大的经济利益。这是一条充满变数的漫长道路。这条路的前景不容乐观。

2、美国对伊朗实施军事打击。美国至今不愿对伊朗做出安全保证,战争的危险始终存在。美国中期选举后,军事打击的可能性已经降低,但是仍不能排除。

3、美伊谈判和平解决伊朗核问题。伊朗核问题之所以久拖不决,核心的困难是美伊之间的不信任和敌对。解决伊朗核问题的钥匙掌握在美国和伊朗手中,如果美国想避免再打一场看不到尽头的战争,伊朗伊斯兰政权想避免遭受萨达姆似的厄运,惟一的出路是美伊直接谈判。

是战是和,取决于美伊两国决策者的政治智慧和意志。为了世界和平与稳定,美伊以外的大国也有责任充当美伊之间的桥梁,帮助它们化解敌意,改善关系。

安惠侯:伊核问题实质上是美伊关系问题。国内外舆论普遍认为美面临三种选择:一是实行制裁,压伊弃核;二是通过谈判,政治解决;三是军事打击,强力制服。3月24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1747号决议,加重对伊朗的制裁。伊朗总统内贾德随即表示,该决议“非法”,伊朗的核计划不会因该决议而停止。美国向波斯湾派出两个航母战斗群,这种极不寻常的军事调动引起人们关注。美国对伊动武的可能性不能排除,但美下此决心亦非易事。美对伊朗动武与否取决于诸多因素,当前至少有两个因素必须掂量:是否有利于稳定伊拉克局势和缓解美在中东的困境;是否有利于共和党2008年在总统大选中争取更多的选票。在人们热衷于谈论美对伊动武的可能性时,不应忘记,通过谈判达成妥协的可能性并未完全消失。伊朗核问题如何发展,主要取决于美、伊两家,尤其是美国的政策取向。

李国富:伊核问题现在已成为重大的国际政治斗争的焦点问题,牵动着世界主要大国的互动关系。该问题如何解决不仅直接关系到中东海湾地区安全局势的发展趋势、国际核不扩散安全机制的作用,而且还会对世界和平与发展和国际格局的走向产生重大的影响。从最近一两年伊核问题的发展过程来看,其前景有四种可能性:

1、通过外交谈判和平解决伊核问题,这是最佳解决方案,但相当困难。要实现这个目标,国际社会和伊朗必须找到一个既能使伊朗和平发展核能的权利得到尊重,又能确保伊朗核计划将来不会被用于制造核武器的方案。从目前伊核问题的局势发展来看,尽管实现通过外交途径和平解决的可能性在不断增加,但实现的难度很大。

2、通过武力解决,美国对伊朗核设施进行“外科手术”打击,这是最坏的可能性。客观地说,美军目前虽受困伊拉克,但仍有足够的力量对伊朗进行军事打击。到目前为止,阻止布什总统下决心的最主要原因是无法预料战争的后果,美国将要付出多大的代价,能否打掉伊朗的核计划等。此外,由于美国国内政治的变化,如没有联合国的授权,恐难获得美国国会和民众的支持。因此,尽管美国对伊朗动武的可能性不能完全排除,但真正动手的可能性不大。

3、暂时妥协的可能性。目前伊核问题僵局卡在美欧坚持与伊朗恢复和谈的先决条件是伊朗先中止浓缩铀活动,而伊朗并不反对中止浓缩铀活动,但不接受先决条件。问题的实质是双方难以调和伊朗是否有权进行铀浓缩加工活动,而局势如急剧恶化并不符合双方的利益。因此,达成妥协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但需要寻找时机,双方都需要台阶。

4、即便是伊朗与美国达成了某种妥协方案,也只是暂时缓和了目前的紧张局势。从长远来看,因伊核问题涉及到美国和伊朗两国重大的战略利益,双方都难以改变各自的原则立场。因此,美国今后仍将会运用其影响力从各个方面向伊朗施压;而伊朗也会想尽一切办法来发展核计划。伊朗和美欧间围绕着伊核问题的紧张局势将会长期持续下去。

影响中东形势发展的各种因素

哈立德·拉赫曼(巴基斯坦政策研究所所长):中东局势一直在两个层面上受到内部因素的影响,一是关于中东地区内部政治久拖不决的问题,二是最近由于域外大国插手导致的情况。尽管内部因素的影响极其重要,但外部因素的影响更大、更关键。巴勒斯坦问题、伊拉克困局、伊朗和美国的威慑关系、领土和地理争议、缺乏制度发展、公众缺乏参与政治和政府事务的机会、国家间的意识形态差异、在地区问题上缺乏一致立场以及公众对外部因素干涉国内事务不满和反抗等一些因素,正在从内部影响这一地区形势的发展。域外的势力、操盘手和其他因素,无论施加影响或从中牟利,都会使形势变得更糟。

王锁劳(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博士):影响中东和平与稳定的因素多种多样,既有民族矛盾和教派冲突,也有领土争端和边界纠纷,还有外来干涉和军事占领,等等。目前中东存在着五大阵营,即以以色列为核心的“犹太阵营”;以基地组织为核心的“恐怖阵营”;以美国为核心的“西方阵营”;以伊朗为核心的“什叶派阵营”;以埃及—沙特为核心的“阿拉伯阵营”。每个阵营都有其核心和外围,都有共同或相似的利益追求。这五大阵营之间的相互矛盾和斗争,相互谅解和妥协,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中东总体局势的发展,影响着中东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1、“犹太阵营”的核心是世界惟一的犹太民族国家——以色列,外围则是世界各地长期支持以色列的犹太组织和个人,尤其是活跃于美国政坛的犹太院外集团。“犹太阵营”一直是影响中东和平与稳定的主要因素之一。多年来,以美国为核心的“西方阵营”一直是“犹太阵营”可靠的盟友。目前,“犹太阵营”在中东遇到的最大挑战就是来自“什叶派阵营”和“恐怖阵营”的威胁。

2、“恐怖阵营”以本·拉登领导的基地组织为核心,其外围是它在中东以及世界其他地区的同情者、庇护者、合作者。基地组织是一个披着伊斯兰教外衣的国际恐怖主义团伙,其成员主要是那些拥有激进原教主义思想的阿拉伯穆斯林,他们极端痛恨美国对中东的干涉和偏袒以色列的政策,号召广大穆斯林发动“圣战”。他们袭击的主要目标是“西方阵营”和“犹太阵营”,但“阿拉伯阵营”也在它的攻击范围之内,甚至它与“什叶派阵营”也有摩擦。“恐怖阵营”虽一度遭到“西方阵营”的沉重打击,但却未能被彻底根除,近来大有死灰复燃和反攻倒算之势。“恐怖阵营”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仍然是影响中东和平与稳定的重要因素。

3、“西方阵营”核心是世界上惟一的超级大国——美国,外围主要是美国在大西洋两岸的北约盟国。“9·11”前,“西方阵营”一直是影响中东和平与稳定的主要外部因素。“9·11”后,美国打着反恐的旗号出兵占领阿富汗和伊拉克,推行“战后重建民主改造计划”,这样,“西方阵营”就从影响中东局势的外部因素,转变为决定中东多种问题走向的内部力量。目前,伊拉克局势是“西方阵营”在中东面临的最大考验,除了面对本土逊尼派武装组织和萨达姆复兴党分子的顽强抵抗外,最头痛的还是来自“恐怖阵营”的破坏和“什叶派阵营”的插手。面对这两个咄咄逼人的对手,“西方阵营”恐怕难以不战而退。

4、“什叶派阵营”以世界上什叶派穆斯林人数最多的国家——伊朗为核心,其外围是那些支持伊朗内外政策、接受伊朗援助甚至在很大程度上听从伊朗支配的什叶派组织和个人。“什叶派阵营”高举反以、反美旗帜,是西方阵营在中东面对的强劲对手。“什叶派阵营”的形成改变了中东传统的力量对比和实力格局,对“犹太阵营”、“西方阵营”和“阿拉伯阵营”都构成了极大的威胁,突显了伊朗操控和影响中东局势的强大能力。

5、“阿拉伯阵营”以埃及和沙特两国为核心,其外围是约旦、阿联酋、科威特、卡塔尔等与西方阵营关系较为密切的阿拉伯温和国家。埃及曾被公认为阿拉伯世界的盟主,但其经济实力却差强人意,难以长期支撑其盟主地位。而沙特是世界头号储油国和产油国,经济实力在阿拉伯世界首屈一指,正好弥补了埃及的不足。埃及和沙特两国关系密切,在一系列重大问题上立场基本一致。面对西方阵营对伊拉克的入侵和占领,以及“什叶派阵营”的崛起,

引起阿拉伯世界的高度关注。“阿拉伯阵营”希望通过阿拉伯人自己的努力来解决自身面对的各种难题,不给其他外来阵营留下干涉和插手的机会。目前,“阿拉伯阵营”正试图夺回阿拉伯事务的主导权,这是中东地区近来出现的又一个崭新的变化。这种变化,势必对中东其他四个阵营造成冲击,进而影响中东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3-中东问题的由来与发展-教学设计-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目标: 1、识记:中东的地理概念;1917年的“贝尔福宣言”;1947年联大决议;1948年5月14日英国结束在巴的委任统治;第一次中东战争开始与实际结果;1956年埃及把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同年10月苏伊士战争爆发。 2、理解:了解中东战争发展过程,认识中东问题的复杂性和曲折性,解决中东问题 的艰难性。 3、运用:了解中东战争发展的起因、过程,提高观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 1、问题探究:通过对中东战争的教学,深刻剖析和探究阿以之间、阿拉伯之间、阿 拉伯与西方国家之间错综复杂的矛盾根源,从而认识巴以冲突长期存在的关键问题。 2、综合分析:中东问题由来已久,培养学生从地理、宗教、历史、现实等方面分析 中东战争爆发的原因及中东问题的复杂性。 3、历史比较:通过两次中东战争的学习,对巴勒斯坦战争和苏伊士运河战争作一比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历史问题的复杂性;殖民统治者埋下的祸根;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的正义性。 2、认识国际势力的插手是造成中东地区纷争复杂性的重要原因之一。 3、了解中东问题,进一步认识战争的根源和现实危险性,树立忧患意识与和平意识。 2. 教学重点/难点 【 ★重点难点 重点:重点把握文明冲突背景下,各种复杂因素对地区和平的影响 难点:中东问题内部存在的各种矛盾尤其是阿以之间、阿拉伯国家与西方大国之间的 矛盾;中东和平道路的曲折性、复杂性和长期性 3. 教学用具

幻灯片。图片。 4. 标签 中东问题的由来与发展 教学过程 .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提问:“中东战争”指的是什么学生思考后回答:中东,是西方国家对西亚和北非的埃及等离欧洲较近的东方国家的习惯称呼。所谓“中东战争”是指 1948~1982年间,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在中东地区进行的大规模战争。“中东 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持续时间最长的战争。阿拉伯国家是指阿拉伯民族 占大多数的国家,主要分布在亚洲和非洲北部的中东地区。以色列是犹太人建 立的国家。阿拉伯世界和以色列的争端是如何由来的呢由此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一、纷争的由来 (一)历史因素(多种文明、名族矛盾) 阿拉伯世界和以色列的争端由来已久。西亚的巴勒斯坦是阿拉伯人和犹太人的祖先都曾共同生活的地区。古代希伯莱人(即犹太人)曾于公元前1025 年在此建立国家,但不久被灭。后来,犹太人陆续迁离,该地区长期为阿拉伯 人的居住地。19世纪末,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兴起。一次大战期间,英国为了与法、俄争夺中东霸权,企图依靠犹太人控制巴勒斯坦地区,因而积极支持犹太 复国主义运动;战后,美国为了插手该地区,亦支持犹太复国运动,这样,犹 太人从世界各地陆续大量迁往巴勒斯坦,原居住在这里的阿拉伯人则被大批赶 出家园,沦为难民,阿拉伯、犹太民族矛盾由此激化。(二)地理因素(战略地位、石油资源) 【学习探究】中东指的是哪儿 ? 中东,是西方国家对西亚和北非的埃及等离欧洲较近的东方国家的习惯称呼。 阿拉伯国家是指阿拉伯民族占大多数的国家,主要分布在亚洲和中东地区是欧 洲人以欧洲为中心而提出的一个地理概念,它包括埃及、叙利亚、黎巴嫩、伊 拉克、约旦、科威特、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等18个国家和地区,面积740万平方公里,它衔接亚、非、欧三大洲,并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战略位置十分重要。

中东北非形势分析

中东北非形势分析 摘要: 本文的论点是:中东北非局势对中国的影响 我从 1..中东北非地区局势不稳的起因 2.中东北非地区局势不稳对中国政治的影响 3.中东北非地区局势不稳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最后得出的结论是:西方列强的霸权主义使人们水深火热,要想摆脱他们的威胁中国还需要长久得发展。 正文: 估计大家从报纸和电视上可以看到现在中东北非局势很不稳定,到处是战火纷飞,各国人民饱受战争之苦。近期的政治动荡可能加剧地区局势恶化,让和平可望而不可及。阿以冲突和伊朗问题是中东地区的两大历史性难题,直接关系到中东北非地区的和平与稳定。阿以冲突涉及到中东地区的所有国家,是中东稳定最大的挑战。 我们知道,美国的房地产政策对外国人是相当具有吸引力的。因为美国的房子是零首付的。这意味着你不需要事先缴纳一分钱就可以得到你梦寐以求的房子,只需要签一份合同,事后再逐步支付按揭就行了。如果你无法支付按揭,政府只是收回你的房子,你一点损失也不会有!这无疑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在许多美国人由于付不起按揭而被索回房子后,银行就把这些按揭业务打包变成债券转到下级资本主义市场,进而锁定了那些一直满载着渴望来分一杯羹的西方人。 房地产商每卖出一套房子就直接从银行拿到全额的现金,银行又采取以上的措施也赚到了钱,那究竟是谁亏了? 银行发行的那些债券中的每一张背后都有一套房子作为抵押物,而且这些房子的价格又以一天一个价格的趋势上涨,房价上涨势必导致债券的价格也上涨,这就跟炒股一样,巨大的利益诱惑着那些持有大量美元的外国人。他们迫切希望来分一杯羹,美国只给了他们一个限制条件,那就是在购买银行债券的时候,也必须同时购买美国国债。他们一想,有美国政府作抵押,那岂不是更为安全?于是欣然答应了。殊不知这个时候的美国正在打伊拉克,打伊朗,打阿富汗,打利比亚,他们用买美国国债的形式间接地支持了中东北非地区的“解放战争”。 而一旦房价猛跌,在手的债券已再无转手之余地,导致的损失恐怕就只有自己全部吞下了。这就是“次贷危机”产生的原理。 那美国导演这场金融危机仅仅是为了凑足经费发动战争吗?这就要问一问发动战争的目的了,它能带给美国何种利益? 随着欧盟的建立,欧元以其日益庞大的影响力严重撼动了美元在全球交易中的核心地位。一山容不得二虎,美国怎么可能允许有另外一种货币成为他“伟业”途中的绊脚石呢?那么,如何降低欧元的作用进而巩固美元的霸权地位呢? 可想而知,最好的方法就是搞乱欧元的投资环境进而凸显出自己相对稳定的投资环境,吸引资金的回流。也更是中东北非局势不稳的根本原因。 政治动荡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使一些国家的国内政治斗争激化,政府职能弱化,不能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提供基本保障。突尼斯、埃及政变后,新政府迟迟未能建立,街头政治还在延续,政治势力正在重新分化组合,短期内很难形成一个稳定、可靠的政府。以埃及为例,“穆斯林兄弟会”是一个带有深厚伊斯兰色彩的政党,代表要求参与国家政治事务的宗教势力,目前临时掌握国家权力的军方是国家权力中的实力派,还有目前正分化组合的数十个世俗政党。这三派力量均在埃

当前世界政治格局发展趋势

当前世界政治格局发展趋势 摘要:本文以冷战后国际政治基本势态为起点,阐述了当前世界政治格局的现状,得出了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是一个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趋势,各国应加强协调合作,共同应对挑战的结论。 自从国家诞生以来,和平与发展一直是人类追求的崇高目标,但这种崇高目标一次次被无情的战争撕得粉碎,特别是二十世纪上半叶,时隔仅二十年的两次世界大战给全世界带来沉重的灾难,二战以后,冷战的阴云又将世界笼罩了近半个世纪,就这个意义上来讲,“雅尔塔体制”解体和“冷战”的结束无疑是人类和平史上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冷战以后,世界各国,尤其是世界各个大国审时度势,及时调整各自的全球战略和对外政策,以对话替代对抗,把整个世界带入了一个和平稳定的新时期。首先是美、俄之间握手言和,使冷战的阴云荡然无存;其次是中、俄关系的改善,并进而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使欧亚大陆上两个曾经敌对的大国步人了和平发展时期;再者是中美、中日、中英、中法、中德、中印等大国之间关系的进一步改善,以及印巴、阿以、日俄等国之间关系的改善,从根本上构筑了全球政治地理的基本框架。在这种和平的大环境下,全球社会经济发展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增长势头。世界经济运行良好,为国际形势的相对稳定及和平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两极格局终结后,世界并未出现单极格局或美日欧联合主宰世界的局面,现实是孕育于两极格局之中的多极化趋势。虽然冷战后,美国作为仅存的超级大国,利用其雄厚的综合国力追求对世界的主导地位,在国际事务中表现出愈来愈强的

单边主义色彩,造成某种“单极世界”的表象,但从发展上看,从实质上看,多极化才是世界格局的变化方向。 美国仍是当今世界惟一的超级大国,它力求维护和加强在国际事务中的主导地位和作用。奥巴马政府对外高举“巧实力”、“多伙伴”和“无核世界”大旗,重温美欧关系,重启美俄关系,重塑美伊(斯兰)关系,重返拉美和东南亚,对所谓“问题国家”实行“伸手外交”,试图掌握主动,重振“领导地位”,显示出务实和灵活姿态,外界对美正面期待有所提升。但也必须看到,过去一年的美国外交虽然表面上热热闹闹,但在内容上虚多实少。盟友体系“虚化”的态势没有改变,与新兴大国的战略互信仍有待夯实,对朝鲜、伊朗等国的“伸手外交”并未获得“松拳”效果,以新型议题抢夺话语权的努力遭遇挫折,美要重建对己有利的新秩序仍知易行难。 欧洲仍是世界最为关注的战略重点。欧盟的成立与发展大大加强了欧洲的一体化,成为影响世界经济政治发展的重大因素。在苏联的威胁消失之后,美欧争夺欧洲主导权的斗争随之突出出来。作为欧盟首富的德国也加快了扮演大国角色的步伐,努力从政治、经济、军事上树立其大国形象。但是从2009年12月全球三大评级公司下调希腊主权评级开始,欧洲其它国家也慢慢陷入危机,包括比利时这些外界认为较稳健的国家,及欧元区内经济实力较强的西班牙,都预报未来三年预算赤字居高不下,希腊已非危机主角,整个欧盟都受到债务危机困扰。就连欧洲首富的德国都开始感受到危机的影响,因为欧元大幅下跌,加上欧洲股市暴挫,整个欧元区正面对成立以来最严峻的考验。 日本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加快了向“政治大国”迈进的步伐。它立足亚太,着眼全球,以经济实力为后盾,以日美关系为基轴,通过与各国积极发展关系,

动荡的中东地区说课稿

《动荡的中东地区》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动荡的中东地区》下面我就把我的整体设计思路给大家展示一下: 一、教材分析: 《动荡的中东地区》是选自人教版世界历史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振兴的一节课。本课内容紧紧围绕一个主题——中东地区的局势动荡,按照动荡的表现和复杂原因展开叙述,层层推进,逐步深入。 二、学情分析: 中东地区的相关知识学生在地理课中已有所涉汲,这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关于中东问题,多数学生对其动荡表象很感兴趣,但由于认知水平的限制,对动荡局势的成因、后果缺乏理性思考。因此,在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手段,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贴近历史。并设置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问题,启发学生去思考,达到认识上的提高。 三、教学目标: 根据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及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制定本课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与能力:了解中东地区在地理、交通、经济方面的重要价值;知道为解决中东问题作出过突出贡献的历史人物;掌握中东战争的基本概况。 (2)过程与方法:在阅读归纳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概括归纳能力;并通过讨论中东地区错综复杂的矛盾理解中东问题的复杂性,提高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分析中东战争的严重后果,认识到冲突与战争最终受害的是广大人民,战争不是解决矛盾的最好办法,树立和平观念,认识到生命与和平的可贵。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1、战火频仍的中东 2、中东地区错综复杂的矛盾。 难点: 1、巴勒斯坦问题的由来 2、中东地区战火仍频的原因。 五、教法与学法: 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我本着以学生发展为主的教学原则,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对本课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教法: 1、情境创设法:激发学习兴趣、活跃学生思维 2、探究式教学法:设计恰当的问题,在教师组织和指导下,通过学生的合作探究,来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3、引导点拨法:在学生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及时引导学生思维、为学生指点迷津。 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采取以下学习方法: 1、表格归纳法:将复杂的问题直观化、简约化,提高学生归纳、分析、比较的能力。 2、合作学习的方法:发展学生的合作意识,发挥群体优势,激发个体的创造力。 六、教学流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当代世界政治发展趋势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同世界经济与政治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今天,要对世界政治发展趋势做出判断,离不开对中国实力及其在全球事务中所扮演的角色做出评估;同时,要判断中国的发展方向,也必须研究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研究世界政治的走向和格局的变化。我想分四个方面,对当前世界政治的特点、发展趋势和中国在全球事务中所起的作用,提出个人的一些分析和思考。 当前世界政治的第一个特点,是经济全球化的负面影响日益显现,非传统安全问题与发展不平衡现象日益突出。 冷战结束后,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它促进了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发展繁荣、技术进步、信息沟通、人员流动,增加了政府透明度。各国之间的经济合作降低了战争的危险,提高了政治冲突的门槛。但是,全球化的负面影响,近年来表现得越来越明显。伴随经济增长和物质财富的增加出现的是:能源和其他自然资源的超高消耗、对地球生态环境的破坏、财富的集中及贫富差距的扩大,以及资本与人力资源加速流通所带来的更为复杂的社会矛盾。金融动荡、粮食短缺、能源紧张、环境污染、气候变化、非法移民、跨境犯罪、恐怖活动、传染疾病、产品安全等等诸多非传统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世界政治的中心议题。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此次全球金融风暴,暴露了在缺乏有效、严格的国内监管机制和国际协调机制的情况下,经济全球化所造成的严重弊端。这场危机虽然发生在金融和经济领域,但是必然会蔓延到政治和其他领域,带来收益分配方面的更大失衡,激化一些国家的社会矛盾。 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使非传统安全问题同以领土主权为核心的传统安全问题交织在一起,对各国的社会稳定造成冲击,增加了国际政治中的冲突因素。例如,人们开始担心,能源、粮食、水资源的紧缺,将使一度趋于缓解的领土争夺死灰复燃。一些研究结果表明,冷战后世界上的武装冲突集中在社会和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撒哈拉以南非洲、中东、南亚、东南亚等地区,其中绝大多数为国内冲突,而国内冲突又经常引发国际冲突和地区动荡。当前的世界金融危机一旦危及实体经济,引发经济衰退,原有的冲突和动乱将会加剧。 中国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中国经济逐步融入全球经济的30年。中国既同其他国家分享了经济全球化的巨大成果,也同许多国家一样,正在遭遇全球化的负面效应,面临非传统安全问题的严重挑战。仅在2008年,就出现了南方寒冬雨雪、汶川地震等严重的自然灾害和一些涉及食品安全、生产安全的事故。国际石油价格的大起大落、西方金融风暴等国际因素,也对中国经济造成冲击。归纳起来,在中国的发展道路上,至少面临四大挑战:一是物质资源特别是能源和水资源短缺;二是生态环境恶化;三是国内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贫富差距、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拉

当前大国关系与我国外交新挑战

《形势与政策》课程论文当前大国关系与我国外交新挑战 姓名:林晞 学号: 201039488074 系别:电气工程系 班级: 10级电气一班 指导老师:冀早早 完成时间: 2011/4/10

当前大国关系与我国外交新挑战 电气工程系 10级电气一班林晞 24号 摘要: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和国际秩序进入新的调整以来,中国与世界主要大国关系的战略环境、利益格局都在不断发生变化,中国面临的国际环境仍然十分严峻。一方面,中国、美国、俄罗斯、欧盟、日本、印度和巴西这几大国的关系在不断的演变的进程中,合作的愿望持续增强,合作的领域仍在扩大,但大国之间也暴露出日益严重的矛盾。另一方面,中国在继续推进与世界各主要大国的合作同时,竞争和矛盾也在上升,中国与世界主要大国关系进入了新的磨合阶段。 关键词:大国关系合作伙伴中国外交 一、当前大国关系: 1、中美关系——建设性合作伙伴关系:2010年中美关系将会是矛盾重重的一年,用老话题来讲就是既斗争又合作。众所周知,中美两国是现在世界上举足轻重的两个国家,在全球的话语权上有很大的分量。美国在加强与中国的沟通与协调的同时,也在遏制着中国的发展,因为美国认定了中国是美国的竞争对手。美国勾画了最清晰的战略任务:防御中国,围堵中国,遏制中国。而中美之间又在很多国际问题上,相互对立相互依赖,例如哥本哈根会议,阿富汗动乱,东盟自由贸易区,对台军售,会见达赖,台湾问题,马六甲海峡,缅甸和巴基斯坦组成的C型包围圈,美国国债,中国制造,朝核问题,伊朗问题……所以如今的中美关系是历史以来中国面临的最重要也是最复杂的双边关系。 2、中俄关系——战略伙伴关系:俄罗斯在美国的强大压力下与中国形成了准同盟关系,中俄在上合组织,东亚、中东,乃至全球有着广泛的共同利益。所以美国想方设法要离间中俄关系,2009年美国放出风声,试图拉拢中国,共管世界,就是最好的证据。但是美俄与中美关系一样,是不可调和的战略竞争关系。只要美国不完全放弃遏制俄罗斯的战略,俄罗斯就不会完全站在美国一边。中俄的立场会在上合组织内部得到协调和巩固,奠定了2011年甚至未来的几年内中国和俄罗斯都会是良好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3、中欧关系——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中欧关系正在发生重大变化,欧洲正在经历一个重新认识中国、重新定义对华政策的时期。中欧属于战略伙伴关系,尽管中间曾经出现过一些摩擦和波折,但中欧关系的共同利益和共同目标是客观存在的,尽管中欧有摩擦,但是双方贸易上的互利合作仍然存在。而欧美是有事实上不同点的,比如伊拉克战争问题上,中国则是欧盟的战略盟友和贸易伙伴,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国家。中欧互相

当前国际形势分析——个人观点

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时代的主题,谋和平、求合作、促发展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越来越多的国家主张国际关系民主化,提倡多边主义和发展模式多样化。大国关系总体保持稳定。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合作深入发展,给各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更多机会和更大空间。 但是,不稳定和不确定因素依然存在。传统与非传统安全问题相互交织,严重威胁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地区热点问题错综复杂,局部冲突时起时伏。恐怖主义活动、毒品走私、跨国犯罪、环境污染、严重传染性疾病和重大自然灾害等是人类社会共同面临的威胁。南北差距继续扩大,贸易纠纷和摩擦上升,资源能源问题突出。 面对机遇和挑战,世界各国应顺应历史潮流,加强协调合作,共同应对挑战,让世界少一些战火,多一些安宁;少一些贫困,多一些富足;少一些对立,多一些合作。 当前,国际关系进入新世纪以来发生的深刻变化正在继续,一些具有规律性的特点和趋势进一步显现。国际环境对我国利大于弊、积极因素多于消极因素的总体状况没有改变,但某些挑战和问题有了新的发展,值得关注。 一、国际局势保持总体和平、缓和与稳定态势,但局部性的战争、动荡与紧张有所加剧。当前,大国关系继续以合作为主调并保持相对稳定。美欧、美俄之间因伊拉克战争出现的矛盾有所缓和,虽然双方之间深层次的矛盾和分歧并未消除;中美关系在台湾问题、经贸问题等方面面临新的考验,但双方的合作领域与共同利益仍在扩大,双边关系中的相互依存性进一步加强;中俄、中欧战略伙伴关系进一步巩固,合作关系继续加深;中日政治关系虽因日政界对二战态度、双方领土争端等问题而受到较大干扰,但双方经贸合作、文化交流和民间往来仍然高潮迭起,足见中日友好与合作基础深厚,日趋成熟,双边关系发展大势已不为局部问题所左右;中印政治与经济关系均保持积极态势,对促进地区的和平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相对稳定的大国关系,反映和平与发展作为当今世界的主流不可逆转。 然而,当前国际形势亦有相当严峻的一面。地区性的战争和暴力冲突此起彼伏,局部性的动荡与紧张有所加剧,当今世界很不太平,和平与发展面临的问题愈加紧迫。局部性的战乱、动荡与紧张已从三个方面对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带来严重冲击。其一,不同程度地破坏甚至摧毁了有关地区的和平与发展环境。这不仅使一些地区的人民生活被置于水生火热之中,而且使这些地区与世界其他地区的发展水平拉大,导致世界发展不平衡问题进一步加剧。其二,间接影响了整个世界的发展环境。如今国际石油价格居高不下,相当程度上是由于国际冲突和国际地缘政治因素中的不确定因素引起的。其三,增添了大国关系中的隐患,从而威胁整个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当今许多局部冲突和地区争端都发生在国际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的敏感地带,直接间接牵动世界主要国家在这些地区的战略利益。事实上,在当今多数地区性冲突的背后,都有不同大国之间的利益角逐。地区性冲突、战乱的增多和加剧,必然导致大国利益关系的复杂化,对大国关系构成负面冲击,在一定情况下甚至有可能引起大国之间矛盾的激化,不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二、霸权主义是当今世界动荡不安的主要根源;美霸权主义在伊拉克虽遭受挫折,但元气未伤,美谋求单极世界霸权的势头仍将延续相当一段时期;单极与多极之间的国际秩序之争,仍是国际斗争的主线。 当今世界多数热点问题,如伊拉克战争的各种后遗症、巴以冲突的持续和升级、朝鲜半岛形势的紧张,虽涉及各种复杂因素,但从根本上说都与霸权主义干预密切相关。霸权主

论国际结算发展趋势与对策

论国际结算最新发展趋势与对策 摘要:在当代国际贸易中,国际结算方式正在悄然发生一些改变,如传统上占重要比重的信用证结算方式正在逐步衰退,让步于托收或汇款结算方式;国际结算中的混合结算方式日趋增多;国际结算的电子化程度越来越高;国际结算的汇率风险不断加大;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日趋普遍等。文章研究了这些最新变化趋势的原因、风险及对策,为广大对外贸易企业安全开展国际贸易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国际贸易;国际结算方式;发展趋势;对策 一、导论 国际结算是指国际间因经济、贸易、文化、政府交流等所引发的债权和债务关系国的清偿或货币收付活动。其中,具有贸易背景的国际结算被称为贸易国际结算,而不具备贸易背景的被称为非贸易国际结算。非贸易国际结算以汇款为主,操作比较简单,风险小。而通常情况下,贸易国际结算较为复杂,风险大,也因此成为学者研究的重点。 众所周知,国际结算通常分为三大支付或结算方式,即汇款、托收和信用证。其中,汇款又可以细分为预先付款、延期付款和赊账销售等;托收又可以细分为即期(付款交单)托收、远期(付款交单)托收和承兑(交单)托收;信用证也可以细分为备用信用证、保兑信用证、对开信用证、循环信用证、背对背信用证、红条款信用证等等(黎孝先,2000)。不同的支付方式意味着不同的银

行费用、风险程度和办理程序。因此,进出口双方如何选择合适的国际结算方式,对保护其特定国际贸易方式的安全与效益至关重要。 一般地说,国际结算方式的选择是基于各方当事人对该方式的风险程度考量。我们从表1可以清晰看出,出口方最倾向选择的国际结算方式是预先付款(Cash in advance),进口方最希望选择的国际结算方式是赊账销售(Open Account),而这些方式的最大问题是各方的风险程度极度不均衡,即一方的风险极小而另一方的风险极大。相比之下,信用证(L/C)和托收(Collection )则处于对进出口双方来说风险程度相对适中或均衡的位置。通常情况下,信用证对出口方以及托收对进口方的风险相对较小。 表1 :国际结算方式风险程度对比表 在国外,从历史传统的角度看,信用证曾是全球国际贸易中出口方的首选结算,方式,在20世纪60和70年代占比高达85%郭建军,2005),因为这种结算方式总金融经济研究、企业管理研究等。体上对买卖双方所提供的保护比较均衡,不像其它方式那样,对一方非常有利但可能对另一方非常不利。相比之下,信用证结算方式,一方面,使出口方可以通过银行信用凭证,在发货、提交相符

《动荡的中东地区》教案

《动荡的中东地区》教学设计 松木坪中学杨会柏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中东的概念,知道中东地区在经济、交通等方面的重要价值,掌握二战以后到70年代间中东地区四次战争的概况以及目前中东地区的形势,认识中东地区矛盾的复杂性以及对解决中东地区问题做出突出贡献的历史人物。 2.通过对联合国“分治”后阿拉伯和犹太人的人口和国土面积的数据分析,对四次中东战争的时间、交战双方结果等历史信息的分析,培养历史思维能力。通过课前收集四次中东战争的资料,课上以战地记者身份作报道,培养收集、处理历史资料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综合历史、地理、政治、经济等要素对中东地区错综复杂的矛盾进行分析,培养分析、综合能力和透过历史现象认识历史本质的能力。通过“解决中东问题之我见”的探究活动培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独立思考、大胆发表见解的学习习惯。 3.通过对中东问题由来及其复杂化的学习,理解认识中东问题是多种因素造成的,但最根本的是殖民主义的罪恶,最终受害的是广大巴以人民。通过对中东战争和当今中东动荡形势的了解,认识战争、武力不是解决矛盾的最好办法,树立和平观念。通过拉宾为中东和平而献身从而获得世界人民的尊敬的事例,引导同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重点、难点 重点:二战后中东地区战火频仍动荡不安的历史特点,中东地区错综复杂的矛盾; 难点:中东地区错综复杂的矛盾。 三、教具媒体组合应用 地图:世界地图、西亚北非地行政区图和地形图、联合国大会关于阿以分治决议划定的巴勒斯坦版图、第一次中东战争地图、第三次中东战争地图;图片:哈马斯制造的爆炸事件现场、萨达特、拉宾、阿拉法特等历史人物、耶路撒冷圣殿山;表格:四次中东战争简表;网站:怀念拉宾向往和平网站,南方网;歌曲:《和平之歌》。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1.引出时事话题:哈马斯制造爆炸性事件,展示一组相关图片; 2.学生畅谈看完图片后的心里感受; 3.提出问题:哈马斯为什么这么做,巴勒斯坦人和以色列人间有什么深仇大恨,非得和他们同归于尽?(二)学习新知识 第一个问题:战火频仍的中东 1.明确中东概念,并在地图上把它找出来; 2.学生回顾学过的关于中东的相关信息:石油储量、“新月沃地”、亚非文明古国、古代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阿拉伯人等; 3.运用地图,联系历史知识,介绍巴勒斯坦问题的由来; (1)复习阿拉伯人在中东建国、发展概况,计算时间; (2)介绍犹太人在中东建国及其被迫流散的概况; (3)阅读课文了解犹太人重返家园的情况(提醒注意时间和支持者);(4)复习二战期间欧洲犹太人命运,介绍犹太人向巴勒斯坦地区移民的概况; (5)阅读课文,了解二战后联合国关于巴勒斯坦地区的“分治”决议;并指导阅读地图,分析历史数据:阿拉伯人和犹太人的人口数量,阿拉伯国和以色列国的领土面积; 过渡:设身处地想一想,如果你是阿拉伯人,面对着这决议你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所以,以色列国建立后,阿拉伯人对它发起进攻,中东战争爆发。 4.学习四次中东战争的概况; (1)小组代表分别就四次战争情况作报道; (2)出示《四次中东战争简表》,归纳四次中东战争的总体情况:交战双方、结果、时间、战争发动者; 过渡:短短25年的时间,阿以之间你来我往,进行了四次的大厮杀,他们为什么非要争个你死我活?他们之间的矛盾是什么? 第二个问题:中东地区错综复杂的矛盾 1.回顾中东战争的起因,理解中东地区矛盾的实质是领土争端; 2.对比一战后英国对中东地区分而治之和二战后联合国对中东地区分而治之,两种相同措施所带来的不同反应,引导认识中东地区矛盾的核心是民族宗教矛盾; 3.引导认识中东地区矛盾的根源是历史问题; 4.介绍中东地区现实利益冲突的表现; (1)领土之争; (2)“圣城”之争:旧城中心的圣殿山山上是伊斯兰教圣地阿克萨清真寺,山腰哭墙是以色列人的国魂所在,谁也不能放弃; (3)水资源争夺:中东地区是世界上缺水最严重的地区,几乎所有的中东国家都闹水荒,水资源的争夺和冲突。正如以色列前总理拉宾说的:“如果我们在解决中东所有问题时不能使水的问题得到圆满解决,那么,这一地区就将爆发危机。” 5.小结过渡:正是历史问题的存在、现实利益的冲突、宗教信仰的不同使中东地区的问题难于解决。而使这一地区的问题复杂化的,除了阿以双方自身的矛盾外,还有来自外部的因素; 6.引导归纳一战后介入中东地区的西方列强,分析西方列强介入的原因:丰富的石油资源、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 7.总结:历史的、现实的、内部的、外部的,多种因素交织在一起,使得中东地区的矛盾错综复杂、该地区长期以来战火频仍、动荡不安; 8.过渡:战争解决问题了吗?长年战争又带了什么问题?所以,经历了四次中东战争后,到了20世纪70年代,首先是埃及总统萨达特提出和平对话主张,从而开启了中东和平之门。 第三个问题:艰难的中东和平之路 1.借助图片介绍:中东和平的奠基人埃及总统萨达特,于20世纪70年代冒着巨大风险访问以色列,促成埃及与以色列的和谈,开启中东和平之门,他和以色列总理贝京获得1978年诺贝尔和平奖。 2.识图:阿拉法特,阅读他70年代在联合国一次讲演的结束语:“我带着橄榄枝和自由战士的枪来到这里,不要让橄榄枝从我的手中失落,”分析它的含义; 3.介绍:经过巴以双方和国际社会的努力,到了90年代初,中东和平出现了转机,读图:巴以双方领导人会晤、1994年诺贝尔和平奖;

形势与政策中东乱局及其影响

形势与政策中东乱局及其影响 摘要:中东乱局由来以久,这当中既牵涉到土地和经济利益问题又有历史、文化和宗教诸方面的因素。这场动荡将对中东国家产生深刻而长远的影响,对地区格局特别是区域外国家的影响则是轻微、滞后的。 关键词:中东乱局;世界格局;影响 2011年以来的中东乱局可能成为中东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深、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政治动荡,这是由其性质和历史使命决定的。这场动荡将对中东国家产生深刻而长远的对地区格局特别是区域外国家的影响则是滞后和轻微的,这也是由其性质和历史使命决定的。这次中东乱局的本质特征是一次内生性的、民生、民主政治革命,当然外部势力利用和介入了这一事件,但这并不能改变事件本身的性质。 1、对原油价格的影响 中东乱局对原油价格的主要影响有两个:原油价格的波动性增强,中轴抬升。中东地区陷入乱局的风险较大的国家,供应能力占全球供应能力比例约10%,欧佩克国家的闲臵产能在全球经济体正在走向周期性扩张的背景下,显得较为紧张,并且中期内的增长将较慢。在地缘政治层面,目前的乱局将给巴以局势增添很多的变数,发生动乱的阿拉伯国家在新政权建立过程中,极端势力、民粹主义可能抬头,使得它们对以色列的敌意增强。同时伊朗等国也会试图在该地区输出其影响。这些因素将带来两个后果:第一、在中期内该地区可能会持续发生一些超预期的事件,给原油市场带来冲击;第二、社会的不稳定和前景的不明朗,使得既有产能被关闭,同时给国际资本在该地区的投资、勘探等扩大原油生产的活动带来?冻结效应。因此我们认为原油价格在中期内波动性增强、波动中轴抬升可能是中东乱局给原油市场带来的很难避免的风险。 2、中东乱局促使中东各国经济发展两极化。 海湾阿拉伯能源输出国可以借助石油出口维持经济,但受“阿拉伯之春”和国际制裁影响的国家恢复经济举步维艰,民生矛盾尖锐。阿拉伯地区人口呈现出年轻化趋势,由于经济的不景气,导致失业率攀升,年轻一代看不到生存发展的希望。由沙特阿拉伯等国组成的石油输出国组织坚持原油出口量不变,引发国际油价低位徘徊。这一方面,对于能源消耗国的人民来说,是一个福音,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他们的生活成本,有助于刺激下游原油加工产业的兴起;但另一方面,引发了俄罗斯等以石油产业为支柱产业的国家的经济危机,石油公司大幅裁员。以俄罗斯为例,石油的价格下跌引发了卢布的大幅贬值,导致居民生活水平下降。西伯利亚部分与中国接壤的地区居民甚至到对面的中国口岸采购物美价廉的“中国制造”生活用品。 3中东乱局对国际社会的政治影响 “阿拉伯之春”不同程度上推动了阿拉伯国家尤其是共和国政治体制的改革,突尼斯、埃及、利比亚、叙利亚、也门等国领导人相继下台。然而“阿拉伯之春”不仅没能给该地区带来“春天”,反而将该地区陷入了“严冬”。中东地区动乱的社会局势,使得该地区政治民主化进程缓慢,内战不断扩大。在中东剧变后经历了政权更迭的国家,出现了伊斯兰党派与自由主义党派、政党与军队、不同宗教或教派之间的激烈博弈。突尼斯、埃及和摩洛哥进行了国会选举,从选举结果看,伊斯兰政党均成为最大党派。叙利亚危机引发的难民潮成为近期困扰欧洲各国的一个难题。由于激烈的内战而流离失所的难民给欧洲各国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和严重的社会治安问题。同时,在中东地区,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使得其对中东的掌控力下降,中俄等国的地区影响力增大。中东地区充斥着大国博弈与合作,但短时间难以形成相对稳定的新秩序。 从世界整体来看,中东动乱使得国际环境长期处在不稳定之中。在经济上,一方面,中东地

中东局势分析

我们一谈到了一地的局势动荡在原因往往会被一些现实因素(片面而局部的看待问题了)。比如,大家会想到: 经济层面: .通货膨胀严重,失业率上升,就业、人民基本生活等民生问题得不到很好地解决。 政治民主层面:.政治体制僵化,改革滞后,贪污腐败严重,引起民众极端不满,民众要求政治自由、民主。 金融余波的“后遗症”:.金融危机和美国推行的“大中东民主计划”助推动荡发生。金融危机暴露并加剧了国内存在的经济结构失衡、贫富分化等问题,导致就业环境更加恶化,民众生活水平下降,加重了民众对政府的不满,从而引发社会和政治动荡。 当然我并非故意地去规避以上现实的因素的驱使。但是,大家却忽略了其历史渊源的”最终决定力量”.再让我们来看下整个中东地区态势基本特点: 以以热点问题为主轴,地区冲突多点爆发,地区安全局势恶化。这一次,我们可以看做是地区冲突多点爆发,是民众对于改革的善良诉求。 伊朗核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美国在中东其他重大问题上的行动。让我们来看看这个伊斯兰民族的自信心来源1.自信在中亚有足够的地缘政治资源,且在伊斯兰世界影响日增。2。美国在朝鲜强硬的核 政策面前的谦虚表现,更增添了伊朗的自信心,从而使伊朗核问题成为美国目前面临的最紧迫挑战。 巴以冲突由来已久,阿拉法特去世后,局势一度趋于平静,但哈马斯的崛起给巴以关系增添了新变数。 “伊拉克”后遗症,致使中东地区政治前景灰暗,美国播下的民主种子结出的只是青涩苦果。让中东的民众也进入了一个对新的“民主制度”的憧憬与现实反思。这也是其后传染给以突尼斯为绳头的连锁效应。 大背景:美国推动中东民主化的战略严重受挫,在相当一部分中东国家,美国的民主改造中东政策不是受到坚决抵制,就是陷进严重危机之中。 再让我来看看这个霸道的好事者:美帝。的卑鄙初衷,欲以中东为导,接以叙利亚,……进而来伸展自己的魔爪,实现控制亚洲的目的,可惜前段时间:在51军情网上就有中国低调放风:欲保叙利亚。中国如此,北极熊—俄罗斯也不是吃荤的啊!急忙与格鲁吉亚的关系修好,大搞逼美尽早退出“格俄线“ 总总踪迹,你可以看到,中,美,饿,三国在中东这个赛场上的角逐。至于我们在媒体的忽悠引导下,似乎被一片中东一片大乱,中国安好的的片面信息流下。欲盖弥彰,中,美,饿自是心中有数,但是,民众呢!信息的不对称性。决定了国家不能与民众的思想路径同步。这里我要申明,一些愤青不要动不动就来个中国软肋论。多一些隐忍,中国真的需要一个安好的环境,来蓄势待发。 如果要谈的机遇的话,你…… 1.你看到的:在全党全军范围内展开以“党的执政地位”为重心的思想学习; 2只顾GDP的国家伤不起。顺势将国内经济调控政策从通货膨胀转移到防止通货膨胀负面影响扩散到社会稳定层面;3借机与中东各国发展经济合作,不参与政事局面; 4借机向中东等国输出毛泽东思想,也来场马列的洗礼吧!扩大影响力; 5借机与中东国家以外的存在内部问题的国家建立多边外交,减轻自身的国际压力; 6充分利用美国战略重心转移的时机和亟需中国支持的筹码,与美国展开利益交换,重夺中国在东亚的主导权。参与其中,加强影响力是,要的事实的不是虚的。

贸易区域化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1960年,英国、奥地利、瑞士、瑞典、挪威、丹麦和葡萄牙等七国成立了欧洲自由贸易联盟(EuropeanFreeTradeAred,简称EFTA)。欧洲自由贸易联盟只取消对工业产品的内部关税;不建立关税同盟和实行共同贸易政策,各国保持各自的关税税率。1972年,欧洲共同体和欧洲自由贸易联盟签订了一个欧洲自由贸易区协定,决定建立欧洲自由贸易区,同意免除成员国之间绝大部分工业品贸易和一部分农产品贸易的关税,并取消数量限制。DelaTorreandKelly研究证明,1970-1985年,欧洲共同体10国的区域内贸易占GDP比重年均增长了6.8%,区域外贸易占GDP比重年均增长了5.2%。欧洲自由贸易联盟在1970-1975年区域内贸易占GDP比重年均增长了4.6%,区域外贸易占GDP比重年均增长了3.8%。这个时期里发达国家成立的其他区域贸易集团还有:1965年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之间签订自由贸易协定,创建了新西兰和澳大利亚自由贸易区。在发展中国家当中,以进口替代加快工业化进程,以实现经济增长为初衷的区域一体化组织更是层出不穷,例如成立于1960年的中美洲共同市场,成立于1967年的东南亚国家联盟东盟等。不过遗憾的是,这些区域化组织在促进贸易和经济增长方面都没有取得太多实质性效果。这说明,在缺乏有效合作基础的条件下,简单模仿发达国家的经验并不能为发展中国家带来预想的效果。 2.第二次区域化浪潮:20世纪80年代至今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出现了称之为“第二次区域主义”的浪潮。90年代以后,国际市场竞争的加剧和贸易保护主义的升级,使区域贸易经济组织的发展突破了仅在经济水平相近的国家间形成的传统做法,出现了由经济发展水平悬殊的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共同建立和形成区域经济贸易合作组织的新模式。世界上三个主要地区——欧洲,西半球(美洲)和亚洲都出现了新的更广泛的区域经济贸易合作组织;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和亚洲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欧洲联盟1993年1月1日,欧洲共同体拆除内部边界,取消海关,实现了“单一欧洲法案”提出的目标——建立统一的欧洲共同市场和欧洲经济区。这是欧洲历史和国际经济贸易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9月,欧洲联盟(EuropeUnion,简称EU)条约正式生效。1999年1月1日起欧盟发行欧洲统一货币——欧元。2002年1月1日,欧元正式在12个欧元区国家进入流通领域,这不仅是欧洲一体化的重大发展,而且对推动建立更加平衡的国际货币体系也具有重大意义。目前欧盟已成为拥有15个成员国, 3.7亿消费人口,占全球贸易量超过40%,内部实现了商品、资本、服务和人员的自由流动,发行了统一货币的世界上最大的单一大市场,也是迄今为止发展最为完善的自由贸易区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而2002年刚刚结束的哥本哈根首脑会议已经为欧盟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东扩谈判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一个囊括25国、4亿多人口的欧盟即将在2004年出现在世界舞台上。欧盟所取得的成功无疑对世界其他地区区域贸易协定和一体化实践起到了很重要的示范作用。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在GATT多轮削减关税的谈判当中,美国一直扮演积极推动谈判取得结果的主要角色。1982年美国贸易代表威廉.布罗克建议在日内瓦展开新一轮多边贸易谈判遭到欧洲国家的反对,于是美国开始积极推进区域贸易协定的谈判。1988年美国和加拿大签订了《美加自由贸易协定》,广泛涉及商品贸易、服务贸易、投资和劳动力流动。1994年扩展成为包括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在内的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orthAmericanFreeTradeAgreement,简称NAFTA)。通过降低贸易壁垒,制定清晰的商业规则,成员国之间的贸易自1993年的2970亿美元发展到2000年的6760亿美元,增长了128%。2000年美加双边贸易额创下7000亿加元的“世界之最”双方互为最大的贸易伙伴。截至2001年底,进入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的外国直接投资存量超过1.6万亿美元,占世界对外直接投资总量的24%。北美地区已成为吸引世界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市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1989年11月,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新西兰和东盟6国在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举行亚太经济合作会议首届部长级会议,这标志着亚太经济合作会议的成立。1993年6月改名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sia-PacificEconomicCooperation,简称APEC,亚太经合组织)。1994年的《茂物宣言》勾画了APEC实现亚太地区贸易投资自由化和

关于中东地区危机的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4b6134746.html, 关于中东地区危机的分析 作者:张子照 来源:《科学与财富》2017年第27期 摘要:中东问题从其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出现以来就没有消褪过,这其中有很多因素,诸如民族冲突,大国因素,领土争端。而宗教因素也是不可忽略的重要原因,中东问题的历史根源、形成过程以及其一直难以解决都与宗教有着紧密的联系。而作为中东问题核心的巴以冲突可以说是两种民族宗教的矛盾。 关键字:中东地区;宗教;危机 引言: 首先我们需要知道中东指的是什么,“中东” 是指地中海东部与南部区域,从地中海东部到波斯湾的大片地区,“中东”地理上也是非洲与欧亚大陆的亚区。中东大部分为西亚,但与西亚的区别是:1.中东不包括阿富汗。2.中东包括非洲国家埃及。3.中东包括了土耳其的欧洲部 分。中东是三洲五海之地,其处在联系亚欧非三大洲,沟通大西洋和印度洋的枢纽地位。其三洲具体指亚欧非三大洲,五海具体指里海,黑海,地中海,红海,阿拉伯海。“中东”不属于正式的地理术语。一般说来包括巴林、埃及、伊朗、伊拉克(专题,图库)、以色列、约旦、科威特、黎巴嫩、阿曼、卡塔尔、沙特、叙利亚、阿联酋和也门,巴勒斯坦、马格里布国家(阿尔及利亚、利比亚、摩洛哥、突尼斯)以及苏丹、毛里塔尼亚和索马里,由于其历史文化原因一般认为属于中东国家,土耳其和塞浦路斯尽管地理上属于中东地区的一部分,但是他们自身认为属于欧洲;北边的阿富汗有时也与中东联系密切。 而中东现在出现的问题有:中东的想要称霸的野心遭到各国的反对,尤其是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另外,叙利亚政府的武装反动势力,以及伊斯兰教徒得种族倾向使得中东地区乌烟瘴气;巴以冲突,巴勒斯坦与以色列接壤,因为宗教,资源问题总是爆发战争,局势动荡不安;美国的野心控制,使得沙特为首的产生抗拒心理。 而事实上问题的关键是中东地区所存在丰富石油资源,水资源的掠夺,以对种族宗教的偏见,和对称霸的强烈渴望。 巴以冲突便是如此,,二战后以色列的复国运动兴起,所以剩下的犹太人就回到以前住的地方,就是现在的巴勒斯坦地区,战后,因为当时的联合国被大国操纵,所以在“划”巴勒斯坦地区的地盘的时候,人数不多的犹太人却得到了一半的地区,而且多是肥沃的地区,而人数众多的阿拉伯人却只得到了一半的地方,而且多是土地贫瘠的地方,所以犹太人很满意,马上就建立了以色列,而阿拉伯人肯定就不满意了,一直不建立自己的巴勒斯坦国,以示抗议。而且周围的阿拉伯国家都不满意这样的领土划分,在加上宗教的原因,所以很快就爆发了三次中东战争,结果以色列大获全胜,彻底占领了整个巴勒斯坦,然后在原本属于阿拉伯人的土地上修

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力量急剧增长,十多年来经济不断高速增长,国民生产总值和经济总量一再成倍加大,对外贸易的地域和规模也迅猛扩展。在2009年发生了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后,中国的经济总量仍然保持了9%左右的增长。并且,中国的经济总量于2010年成功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崛起,引起了世界的密切关注,也引来了诸如“中国威胁论”等影响中国与世界关系的言论。 从大的格局来说,冷战结束,终结了中国与邻国间的政治分割。各国之间都基于各自长远战略利益与现实实际利益加以考、处理国家之间的关系。中国的邻国包括了诸多国情差异巨大的国家,在整个世界上是较为少见的,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的复杂性。 在与我国相邻或隔海相望的东亚国家中,最为复杂的当属中日关系,其次为中朝与中韩关系。中国与日本关系之间,既有每每引起矛盾和冲突的历史遗留问题,又有紧密合作与竞争并存的现实关系。钓鱼岛、参拜晋国神社、历史教科书、慰安妇、日军遗留毒气弹、南京大屠杀等等的历史遗留问题。近几年,日本经济持续萎靡不振,而我们在今年年内有望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引起了日本国内右翼分子的不满与敌视,也使日本政府对我国的态度更加捉摸不定。同时伴随着日本在对外政策上加快谋求政治大国或“正常国家”的步伐,强化日美同盟,防范和牵制我国的行动不断升级,使中日关系在发展中又存在着许多隐患。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中日之间关系的友好一面。现如今,中国为日本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国和商品出口国,索尼、东芝、丰田、本田、马自达,在我们的大街上随处可见,我们的产品也大量销往日本。这都可以说明,我们同日本之间也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这要求我们对待中日关系是要理智、客观、冷静。 我国和朝鲜、韩国之间的关系,虽不如与日本那样复杂,但也是扑朔迷离、纷繁复杂。在上世纪50年代,我们抗美援朝,与朝鲜军民并肩作战,将“联合国军”赶出了三八线,保卫了自己和朝鲜人民的家园,挫败了美帝国主义的阴谋。可以说,我们与朝鲜本应有着革命战友般的友谊,但是朝鲜核问题也使我们与朝鲜兄弟之间有些不愉快的小矛盾。我国与韩国之间的关系也是复杂多变。历史上,虽然我们帮助朝鲜军民抵御了侵略,但在韩国人眼中,我们却是造成朝鲜半岛分裂现状的凶手之一。两国关系在历史上长期处于敌对状态。但改革开放后,现如今,我国境内现有超过一百万的韩国公民居住,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韩国人海外居住地。我国的白菜、葱、蒜等农产品大量销往韩国,我国大量持有着韩国国债,持有量位居前三。同时韩国也向我国大量出口汽车等工业产品,两国经贸往来日益密切。同日本一样,我们与韩国也日益成为联系密切的利益共同体。 近年来,中俄关系的发展取得长足进步,两国高层互动频繁,涉及政治、军事、经济、科技、文化等诸多领域。横跨要大陆的俄罗斯,从沙俄时代到至今,一直是中国北方最大的邻国和影响中国国家安全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从地缘政治上,中俄之间有漫长的边界线,我国北方边缘方向仅有俄罗斯和蒙古两个国家,俄远东地区和蒙古的形势相对稳定,不存在重大现实热点问题和安全隐患。同时,我国和俄罗斯的睦邻友好关系处于良性状态,并且不会在短期内长生重大动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