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史-史前时代-考研

中国史-史前时代-考研

中国史-史前时代-考研
中国史-史前时代-考研

一、名词解释

1、【旧石器时代】* 14兰大

考古学根据生产关系的变革,将人类古代的历史分为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和铁器时代。原始社会时期,人类使用石器从事生产劳动。考古学把人类使用石制工具进行生产的时代,称为石器时代。

石器时代又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旧石器时代开始于距今300万年左右,结束于距今1万年左右。旧石器时代,一般分为早、中、晚三期。旧石器时代早期,大约距今300万年至10余万年;中期大约距今10余万年至4万~5万年;晚期大约距今4万~5万年至1万年。

2、【元谋人】2005年中山、05华中

于1965年在云南省元谋县发现,其化石只有两颗牙齿,是一位青年男性的左右内侧门齿。根据古地磁方法的测定,元谋人的生活年代距今约170万年,是已知中国境内最早的原始人类。

3、【蓝田人】

距今约80万~60万年,发现于陕西省蓝田县,其化石包括下颌骨、头盖骨各一具以及若干门齿,分别属于两个不同时期的人类个体。在元谋人、蓝田人的遗址,都发现了同时期打制石器和用火遗迹。

4、【北京人】*2018、2004年中山大学

是迄今国内所发现的材料最丰富、最重要的猿人化石,经过自20C20年代以来的长期发掘,在北京市周口店龙骨山出土了大量猿人骨骼化石。身体部位比较全,分属于40多个人类个体。北京人的生活年代较为分散,约在距今70万~20万年之间。总体来看,北京人头盖骨低平、头骨较厚,脑容量大约相对于现代人的80%,平均身高较矮,但四肢尤其是上肢已与现代人相当接近。

5、【早期智人】

旧石器中期的人类在体质上已脱离了猿人阶段,但仍与现代人有一定区别,人类学家称之为早期智人,或称古人。目前国内发现的古人化石主要有马坝人(发现于广东省曲江县马坝镇)、长阳人(发现于湖北省长阳县)、丁村人(发现于山西省襄汾县丁村)、许家窑人(发现于山西省阳高县许家窑)等,其遗址年代约在距今20到10万年之间。古人的石器打制技术更加进步,类型也更为丰富。

6、【晚期智人】

大约自距今5万年前起,人类体质形态的原始性基本消失,已与现代人大体相同,并且因所处地域的影响逐渐分化为各色人种。人类学家称此时的人为晚期智人,或称新人。新人的物质文化已进入旧石器晚期。国内已发现的新人化石主要有河套人(发现于内蒙古自治区乌审旗等地)、峙峪人(发现于山西朔县峙峪村)、柳江人(发现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柳江县)、山顶洞人等,其中以山顶洞人最具代表性。

7、【山顶洞人】2018年陕西师范大学

山顶洞人是在北京猿人故居——周口店龙骨山的山顶洞穴当中发现的,距今约1.8万年,化石至少属于8个人类个体,他们的体质形态已明显地表现出黄种人的特征。这一时期的石器比旧石器中期更加精细,形状对称、均匀,刃部锋利,小型石器较多。还出现了用于装饰的钻孔石珠,说明当时的人已经具有原始的审美观念。石箭镞则表明他们已开始使用弓箭。另外,在山顶洞人遗址还发现了磨制骨针和燧石,反映出已经掌握了缝纫技术和人工取火的方法。

8、【班辈婚】

在旧石器时代的绝大部分时间里,人类的社会组织形态都处于原始群阶段。他们以血缘为纽带形成一个个群体,群体内部过着群婚、乱婚的生活,一个原始群就是一个血缘大家族。其中只有母子关系是明确

的,父子关系尚不存在。原始群不断发展,逐渐形成原始公社(或称血缘家族公社)。此时人类婚姻形态有了初步的禁约,只允许同辈的男女发生婚姻关系,民族学家称为“班辈婚”。到旧石器时代晚期,中国先民逐步进入氏族公社阶段。他们在婚姻上排除了本族兄弟姊妹之间的通婚关系,由班辈婚过渡到族外婚。族外婚的确立表明氏族公社的产生,但氏族公社真正的繁荣则是在考古学上的新石器时代。

9、【新石器时代】*2015兰州大学14年陕西师范大学

考古学分期中指使用磨制石器和陶器的时代。传统的观点将磨制石器、制陶术、农业和畜牧业,作为新石器时代的四个基本要素和新石器时代开端的标志。新石器时代开始于距今1万年左右,结束于距今5000年至4000年。新石器时代早期的年代距今约10000年左右至7000年,中期距今为7000年至5000年,晚期距今约5000年至4000年。目前我国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遗存主要以裴李岗文化为代表,中期以仰韶文化和红山文化为代表,晚期以龙山文化和良渚文化为代表。

10、【仰韶文化】*2016年陕西师范大学

我国新石器时代的一种文化。仰韶文化最初于1921年在河南省渑池县仰韶村发现。以后数十年间,中原地区所发现类型相近的众多文化遗址皆以仰韶文化命名。它们的年代范围大约在距今7000至5000年之间,其农业、畜牧业、制陶业都已有相当程度的发展。农业以种粟为主,畜牧业主要饲养猪、狗,制陶业则以表面有彩绘的彩陶最著名。西安市东郊的半坡遗址是保存最为完整的仰韶文化村落,其建筑已有明确的布局结构。

11、【半坡遗址】2015年陕西师范大学

位于陕西西安东灞河东岸的半坡村,是新石器时代中期母系氏族社会的居住村落,总面积约5万平方米,分居住区、窑场和公墓三部分,现在发掘的房屋遗迹有45座,窑穴250座,墓葬遗址250座。半坡遗址大体南北较长,东西较窄,形成不规则的圆形。主要建筑集中于中心,两旁为居住区。半坡遗址中的房屋形状据推测有圆形、方形、长方形三种,形成比较独特的半坡穴式建筑。

12、【大汶口文化】

我国新时器时代的一种文化。1959年首次发现于山东宁阳堡头村,因遗址位于堡头村西和泰安大汶口一带,故名。主要分布在山东西南和江苏北部。生产工具以磨制石器为主,骨、角、牙器多而精致。生活用具有鼎、豆、盘、杯等,分灰陶、红陶、黑陶、白陶、彩陶,其中灰陶最多,红陶次之。据碳—14测定,大汶口文化约始于公元前4500年或稍晚,后过渡为龙山文化。

13、【红山文化】*2013年统考选择题,2014内大

我国新石器时代的一种文化。红山文化因1935年在内蒙古赤峰市红山后遗址最初发现而得名,同类型文化主要分布于内蒙古东南部、辽宁西部和河北北部,距今约5000年左右。其中出土了很多精致的玉礼器,还发现了包括祭坛和女神庙在内的大型祭祀建筑遗址,似表明这里的社会分化相当早,中原文明的产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受其影响。

14、【河姆渡文化】

我国新石器时代早期的一种文化,以最早发现地浙江余姚县河姆渡村的出土文物为标志,故名。该地发掘出大量炭化的远古稻谷及种植水稻的工具,骨耜和伐木石斧,又有带装饰花纹的陶器、磨制精细的骨饰、带榫卯的木制建筑构件、骨、家畜骨骼、木胎漆碗、漆筒等。距今约7000年左右,是母系氏族公社时期的文化,遗存中的水稻为我国发现的最早人工栽培稻。骨哨与陶埙是我国发现的最早原始乐器之一;漆筒、漆碗是世界上至今发现的最古的漆器。这一文化是长江下游及东南沿海已发现的最早新石器文化,河姆渡文化是一种和黄河中游的仰韶文化完全不同的文化类型,它的发现,突破了中国原有新石器文化的类型和分

布界限,扩大了认识原始社会物质文化的视野。

15、【磁山文化】

中国新石器时代较早文化之一。1976年在河北武安磁山村发现,故名。分布在河北省中南部黄土高原与华北大平原交接地带的岗地上。距今7300年左右。出土有大量石斧、石铲、石镰、石磨盘、石磨棒等农具,许多窖穴保存着腐朽了的粮食,经鉴定为粟,有人工饲养的猪、狗、鸡以及其它野生动物遗骨,骨镞、弹丸、鱼镖等渔猎工具数量不少,还有陶器、纺轮、半地穴房址、墓葬等。是一以种植业为主、已进入锄耕农业阶段的定居农业文化,同时采集狩猎仍相当发达。栽培粟和家鸡的遗存是迄今世界上最早的。

16、【龙山文化】*2016年313统考选择题,2018年天津师范大学、14华中师大

我国新石器时代的一种文化。龙山文化于1928年在山东省章丘县龙山镇首次发现,后来在黄河中下游发现了许多同类型文化遗址,其年代大约距今5000到4000年,又可分为山东龙山文化和河南龙山文化。龙山文化的磨制石器比仰韶文化更加精致,出现了一些新型农具。家畜种类更多,牛、羊、鸡等开始被饲养。陶器以一种黑色、陶胎极薄的“蛋壳陶”为主要特征,还出土了较多的玉器。建筑技术也有很大提高。

17、【齐家文化】* 2017年兰州大学

铜石并用,向青铜时代过渡时期的文化。1924年首先发现于甘肃广河县齐家坪。时间约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东起渭泾流域,西至湟水流域,南达白龙江流域,北入内蒙阿拉善左旗附近。当时人们不仅从事农业、畜牧业,而且已掌握了冶铜业。不仅有铜刀、凿等工具,而且有指环、铜饰和铜镜。经鉴定,这些铜器既有红铜也有青铜,有冷锻也有冶铸。结合墓葬中的葬式和随葬品的悬殊,所反映的男子压迫女子及贫富对立的存在,说明原始社会已在解体,阶级对立正在形成。

18、【良渚文化】*13年北大、05人大,01南大、东北师

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1936年首次发现于浙江余杭县良渚,1960年命名。约当公元前3100—2200年或再延续一段时间。原始农业、手工业有了全面发展,在经济增长的基础上,私有制迅速发展,贫富分化现象明显存在。石钺、玉琮、玉璧、刻画陶文的发现,透露出此时人们已处于原始社会末期,正在向阶级社会演化。

19、【马家窑文化】*2017年统考选择题*

中国黄河上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因1923年首次发现在甘肃省临洮县马家窑而得名。四十年代正式命名。分为“石岭下类型”(约公元前3800年),“马家窑类型”(前3100年),“半山类型”(约前2600—2300年),“马厂类型”(前2200—2000年)四种,延续1800年左右。马家窑类型生产工具少,狩猎工具比重大,反映了社会生产力比较低。马厂类型工具数量增加,发现了较多的粟等粮食,农业生产力达到较高水平。其社会形态,马家窑类型仍处母系氏族的繁荣阶段,半山处于母系向父系的过渡时期,马厂类型母权制已趋崩溃,父权制逐步确立。

20、【石家河文化】2015年中山大学

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1955年在湖北天门石家河遗址群发现,故名。分布范围以江汉平原的中北部为中心,主要在湖北地区,北、南扩及豫西南、湘北一带。年代约公元前2600—前2000年左右。经济以稻作农业为主。在天门邓家湾遗址发现了铜块和炼铜原料孔雀石,这是长江中游已知最早的金属遗存,标志着冶铜手工业的出现。琢玉工艺有新的发展,以镂孔雕刻技术见长。邓家湾还成批地出土大量的小型陶塑,种类有飞禽、走兽、鱼鳖、家畜以及抱鱼跪坐人像等。墓葬有长方形土坑和瓮棺葬两类,少数墓中随葬器物丰富,个别的还埋放猪下颌骨,反映出社会贫富分化的现象。

21、【母系氏族社会】06北大

指原始社会的中期阶段,相当于旧石器时代晚期和新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的人类社会组织形态为氏族公社。与原始群、原始公社时期相比,氏族公社的基本特征为外婚制。民族志的材料证明,最初的外婚制为族外群婚,不同氏族间的同辈男女互为婚姻,夫妻并不固定。在这种情况下,子女的父亲不能确认,只能随生母一同生活,世袭也按母系计算。氏族以最年长的妇女为首,领导生产,主持分配。财产归全氏族所有,实行共产制经济。这样的社会形态称为母系氏族社会。

22、【父系氏族社会】

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的过渡阶段。距今5000~4000年,相当于新石器时代的晚期,其文化遗存主要有龙山文化、大汶口文化、良渚文化和齐家文化等。随着生产和分工的发展,男子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逐渐提高。剩余产品的增加使私有制开始萌芽,男子要求有确认的子女来继承自己的产品、财产。在这样的背景下,婚姻形态由起初的族外群婚,已经确定主要配偶的对偶婚,向一夫一妻制过渡。母系氏族社会也因而演变为父系氏族社会。在这一新的社会形态下,家族按父系计算世系,妻子到男方居住,财产由父子递相继承。在龙山、齐家等文化的墓葬中,男子地位提高已在葬式上有显著反映,单人葬开始盛行,随葬物的数量、质量都有明显差别。

23、【盘古】

在三皇之前,还有一个时代更早、曾经开天辟地的传说人物——盘古。但其故事比较简单,形成也最晚,大约在三国时才出现。盘古的故事主要来源于南方蛮族的神话传说,在民族融合的大背景下被吸收进了原有的华夏神话体系,置于最前。

24、【三皇】*

神话传说中三位著名的帝王。曾被列入“三皇”的主要人物包括:教人结网驯服鸟兽的伏羲氏,教人构木为居的有巢氏,教人钻燧取火的燧人氏,教人播种五谷的神农氏,以及身为女性、曾经补天造人的女娲氏(或云伏羲与女娲为夫妻、兄妹)。三皇传说名目不一,其形象神人混杂,但仍然隐约地反映了中国早期人类逐步积累生存经验的历史进程。《韩非子·五蠹》记载有巢氏事迹云:“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曰有巢氏。”这不过是将人类长期积累的生存经验、智慧附会到一个英雄人物身上,故事的历史背景应当说是真实的。

25、【五帝】*

神话传说中的古代五位帝王。五帝的时代晚于三皇,其传说故事主要反映父系氏族公社的部落联盟鼎盛及其解体时期的历史内容。其名号也有多种说法,以《史记·五帝本纪》所载黄帝、颛顼、帝喾、尧、舜五人较为常见。这些古代帝王实际是我国原始社会晚期部落或部落联盟的首领,他们或是率领本部落打败其他部落的英雄,或是发明创造者,或是发明创造和英雄备于一身的人物。

26、【黄帝】*

黄帝据称姓姬,名轩辕,起初可能是父系氏族公社时期黄河上游(今陕西一带)的一位部落首领。相传他与另一位部落首领炎帝(姜姓)结成联盟,互通婚姻,并打败东夷部落首领蚩尤和北方民族荤粥,将势力扩展到冀北地区和黄河中游。后来,黄帝又在争夺部落联盟首领位置的斗争中击败了炎帝。在华夏族形成后,炎、黄部落联盟即被认作它的前身,因此炎、黄特别是黄帝,在后世共同被视为华夏族和汉族的始祖,享有崇高的地位。有的材料将黄帝列为三皇之末,又有材料称炎帝同时就是三皇中的神农氏。大量文献都提到黄帝时期有诸多物质、精神诸方面的发明创造,包括穿井、造舟、做弓箭、制衣裳、定干支律历等等,虽属传说,但仍从侧面反映出此时期在华夏文明形成过程中的重要地位。

27、【禅让制度】*99北师大

原始社会末期传说部落联盟推选领袖的制度。尧、舜在古书中以圣王的形象出现,实际上他们并不是帝王,而只是部落联盟中的军事首长。尧、舜最为人称道的是他们的“禅让”事迹。尧虽有子丹朱,却不把联盟首领之位传子,而是在民间选择继承人。舜因德行杰出受到推举,摄行政务。在长期考察之后,尧终将首长之位禅让给舜。舜到晚年也同样禅位给治水有功的禹。尧、舜这种“公天下”、不私其子的做法备受后人称颂,其实只反映了父系氏族公社时期部落联盟内军事民主制的政治特点。尧、舜禅让时都要经过“四岳十二牧”的同意,实际上“四岳十二牧”就是联盟议事会成员,他们有权推选军事首长。另一方面,尧、舜的时代同时也是原始部落联盟解体和私有制发展的重要阶段。到禹担任军事首长时,就破坏了禅让传统,最终传位给自己的儿子启,中国古代第一个世袭王朝由此产生,它同时标志着原始部落联盟向早期国家的转变。

28、【图腾崇拜】2015年淮北师范大学

原始社会最早的宗教信仰之一。约与氏族公社同时产生。图腾一词源于印第安人的奥季布瓦语,意谓“他的亲族”。被当作图腾崇拜的,有某种动物、植物,也有自然物或自然现象,但以动物居多。原始人认为其图腾似与本氏族、部落有着亲属关系或其他特殊关系,因而把它视为本氏族的祖先或庇护者而加以崇拜,并常以此作为本氏族或部落的标志和名称。其特征表现为对图腾对象的种种禁忌(如对动物、植物图腾禁杀、禁食等),并对其举行崇拜仪式,以祈求保佑。这种图腾崇拜曾遍存于世界各地,至近代在某些部落和氏族中依然流行。

29、【考古学文化】2015年兰州大学

“文化”在这里已是一个专门的概念,专指考古学文化。所谓考古学文化,是指同一个历史时期的、不以分布地点为转移的遗迹、遗物的综合体,同样的工具、用具以及相同的制造技术等是同一种文化的特征。以著名的仰韶文化为例,其以1921年最先发现于河南渑池仰韶村而得名,目前国内已发现上千处仰韶文化遗址,分布于整个黄河中下游地区。在对仰韶文化遗址的认定上,通常将以磨制为主的石器、彩陶、农业经济、家畜饲养等方面作为基本的标准。

30、【层累的古史观】*14年北大、15年厦门大学,11年统考选择题

以顾颉刚为代表的“疑古派”认为,古书所载的“三皇五帝”的系统是应战国至两汉间的政治需要而由以儒家为代表的知识阶层“层累的”造成的,越是古史系统中排列在先的古帝王的传说发生得越晚;即使是“三皇五帝”之后的一些帝王的传说,也是越往后由人附加的成分越多。他们将伏羲、黄帝、尧、舜、禹等传说甚至神话人物,改造成为历史人物,构筑了一个以“三皇五帝”为中心的神史混杂的史前社会体系,并认为那是人类最美好的时代。这个史前帝王谱系在中国学术界统治了两千多年,形成为根深蒂固的古史观念,以至于言必称唐尧虞舜,尊为盛世明王。(见《古史辨》1册自序)

二、论述题

1、论述中国文明的起源主要的四种观点(17年中央民族大学)

“文明”指某个社会已由氏族制度解体而进入有国家组织的阶级社会的阶段。也可以说,文明、阶级社会、国家三者是从不同角度对同一社会阶段的不同概括。近世西方关于世界文明起源的思想传入中国之后,中国文明的起源也成为新的课题。中国文明起源主要有以下几种说法。

(1)外来说。对于中国文明起源的认识,先有“外来说”和“本地说”之别。 18 世纪后半叶,欧洲的一些汉学家认为中国文明源自埃及文明、巴比伦文明。此外还有中国民族来自印度说、缅甸说、中亚西亚说、土耳其说、蒙古说等。 1921 年以来,瑞典的安特生在河南、甘肃、青海等地发现了彩陶,认为彩陶与中亚、东欧史前彩陶相类似,为中国文明“西来说”提供了考古学上的证据。至此,世界学术界对中国文明“外来说”的认同程度达到了极致。但不久,山东章丘龙山文化遗址(1931)和河南安阳殷墟(1933)出土的大量史前时代遗物从根本上动摇了“西来说”,李济、梁思永等人的研究成果明确提出了中国文明的起源与中原文化发展的密切关系。 20 世纪 50 年代,郑州二里岗发现商代前期文化遗物,属于中国文明中的商文明。

60 年代,在河南偃师一带发现了早于二里岗晚于龙山文化的二里头文化。研究表明,二里头文化遗址正是夏代都城遗址。至此,中国文明的源头终于被发现了。 1983 年,夏鼐宣称:“它(二里头文明)如果不是中国文明的开始,也是接近于开始点了”,“中国文明还是在中国土地上土生土长的。”龙山文化—二里头文化—二里岗头文化—殷墟文化之间前后承继的连续发展的完整体系的构建,宣告了中国文明“外来说”的彻底结束。

(2)一元说。与中国文明起源“外来说”相对应的观点即“本地说”。“本地说”也有“一元说”和“多元说”之别,而“一元说”又有“各地说”与“中原说”之分。各地说有“新疆说”(德人李希霍芬)、“甘肃说”(日人鸟居龙藏)、“南方说”(卫聚贤)、“北方说”等。前两者出于假设和文献上的大胆推测,缺乏实在而有力的证据。后两者为个别学者新论,赞同者较少。因此,“一元说”主要指“中原说”。《史记·五帝本纪》记载的三皇五帝系统本就属于“一元说”,也就是“中原说”。自从龙山文明和安阳殷墟文明被发现后,“西来说”不断被否定,中国文明起源“一元说”也逐渐得到加强。龙山文化、二里头文化、二里岗文化及殷墟文化的分布都在黄河流域,夏、商、周也都是在中原或以中原为核心的地区发展起来的。夏商周文明不仅标志着国家的诞生,随着疆域和影响的不断扩大,还起着走向统一的作用,后来的历代王朝基本上承袭这一历史传统而继续发展。因此,“黄河流域是中国文明的摇篮”等论说被提出。 1975 年,何炳棣《东方之摇篮》经过详细论证后认为,中原黄土地带是中国文明乃至整个东方文明的摇篮。从此,中国文明的起源“一元说”得到学术界的广泛认同。

(3)多元说。“多元说”最早可以追溯到 20 世纪 30 年代。 1936 年,林惠祥《中国民族史》就汉族来源列举有华夏系、东夷系、荆吴系、百越系。同时指出,各系与其邻近之民族均有文化联系。

50 年代以后,地区考古发展迅速,出土文物增多,碳十四检测方法在断代研究上的大量使用,人们发现中国考古文化不止一个系统,各系统独立发展,又相互影响。从此,人们对中国文明的大系统有了新的认识。 70 年代初期,考古学领域出现了区系类型”概念。 1979年,夏鼐《碳-14 测定年代和中国史前考古学》将新石器文化划分为七大区域,开考古学认识上的中国文明起源“多元说”之先河。 1981 年,苏秉琦和殷玮璋提出了区系类型理论”,再度对中国古代文化划分类型。 1999 年,苏秉琦《中华文明起源新探》一书,明确提出了“中华民族多元起源论”学说。

(4)多元一体说。“多元说”提出后,引发了很大的争论。有学者认为,对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类型的分析,与中国文明的起源不能等同。文明的起源在于寻找反映“文明”的实物资料,而多元说”的主要考古学依据在构成“文明”因素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不足。如长江流域的马家浜文化、屈家岭文化、良渚文化,辽河流域的凌源牛河梁红山文化,华南的石峡文化,西北的秦安大地湾文化等,或者较少甚至缺少构成文明的基本要素,或者与后来的商周文明缺乏直接的文化联系,或者受中原文明之影响,或者本身发展系列不明等。因此,安志敏(1990)认为,这些文化虽然都为中华文明的形成产生过重要影响,但黄河流域依然是名副其实的中华文明起源点。在这一大背景下,“多元一体说”被提了出来。 1996 年,严文明认为,多个文明起源中心相互作用,此消彼长,逐渐从多元走向以中原为核心、以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为主体的多元一体格局。

考研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总结_提纲式_

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总结(提纲式) 一、基本概况 一)起止时间;(识记) 二)都城:(识记) 三)疆域:(识记) 四)重要君主:(总结,见附文) 二、政治状况 一)制度(魏晋南北朝除外) 1、官制(分为中央官制和地方官制) 1)先秦:王位世袭制、分封制(略) 2)秦汉:皇帝、三公诸卿、郡县制——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①皇帝独尊,大权总揽 ②丞相(行政,出将入相,万担)、太尉(军事,秦虚位,万担)、御史大夫(掌奏令、监察,副相,五千担) 诸卿(分掌政务:奉常—礼仪,廷尉—刑法,典客—少数民族) [丞相“掌丞天子,助理万机”、“君臣共治天下”、“有封驳、谏争之权”,能开府、有属官机构“十三曹”(长官的奉禄千担,相当于县令,而皇帝的秘书机关“尚书台”六百担)。隋朝前,权臣篡位史不绝书。] ③郡县长官(郡守、县令/县长),皇帝直接任免;县下设乡、里。 刺史制度(行监察权,“州”作为监察区;东汉增加地方行政权和军权,变为“州、郡、县”三级制)3)隋唐三省六部——削弱相权、加强皇权 ①尚书省(执行,下辖六部)、中书省(起草政令)、门下省(审核政令) 吏部(官员考选任免)、户部(户口、财税)、礼部(礼仪、教育)、兵部(军政)、工部(建设)、刑部(刑法) [六部长官为“尚书”] ——独相→群相、分权制衡。唐初左、右仆射(尚书省)及中书令、侍中(门下省)并为真宰相,左仆射居首;政事堂为宰相议政之处(三省长官合署办公),先设在门下省后设在中书省。“同中书门下三品”或“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皇帝加授的,便于从中级官吏中选拔亲信以分相权,不受资历限制;后来尚书仆射也需加授后才能进政事堂议政、成为真宰相。中唐始置枢密使,宦官为之。 4)宋朝两府三司、漕宪帅仓诸监司——铲除藩镇割据,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①中书门下(政事堂,“政府”,民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参知政事)、枢密院(“枢府”,军政、调兵,枢密使)(集中军权、“强干弱枝”)、三司(盐铁、度支、户部,财政,三司使“计相”) ②(节度使成虚衔)知州由京遣(朝官)文官担任、通判牵制,各路设转运使、提点刑狱使、安抚使、

中国古代史知识考研要点整理

1、为什么说我国是人类的发祥地之一? 考古工作者在我国境内发现了一些重要的猿人遗存。其中比较重要的有元谋猿人、蓝田猿人和北京猿人。 云南元谋县上那蚌村元谋人,是我国已发现的较早的人类,距今约170万年。目前仅发现属于同一个体的两颗上颌侧门齿化石,牙齿硕大、粗壮,较为原始。 陕西蓝田县陈家窝和公王岭的蓝田人遗址。距今约80万-65万年。出土有残破头盖骨一具,上、下颌骨各一具,有牙齿十余枚。其特征是眉脊骨特别粗壮,骨壁厚,前额低平,牙齿硕大,脑壳较厚,脑量较小。头骨枕部宽阔而圆钝,外形轮廓呈楔形,说明蓝田猿人的体质还比较原始。 北京周口店龙骨山的北京人遗址,是猿人阶段资料最丰富的遗址。从1927年开始,经过多次大规模的发掘,发现包括六个较完整的头盖骨在内的大量面骨、下颌骨、四肢骨和牙齿化石,分属于四十多个不同性别和年龄的个体。 上述情况表明:我国是人类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2、中国猿人在体质上有什么特征? 中国猿人在体质上有如下特征:颅骨很厚,颅穹窿长而低,额骨偏平,后倾,眉骨粗大前突,下颌骨粗大而明显地向前突出,牙齿大而粗壮,肢骨骨壁较厚,髓腔较小。 1、母系氏族公社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母系氏族制或母权制,是指世系按母方来确认和计算,成员死后财产归母方血缘家族继承的一种制度。母系氏族公社有三个特点: (1)一个村落就是一个氏族。考古工作者在仰韶文化的重要遗址如西安半坡、宝鸡北首岭,临潼姜寨等处都发现了原始村落。说明,母系氏族阶段的人们已经定居。每个氏族都有自己的标志,即图腾。图腾相当于族徽,或为动物,或为植物,或为无生物。此时姓氏也可能已经出现。这些都反映出氏族公社的血缘性。 (2)妇女在社会生活中处于主导地位。一方面,由于当时实行按性别、按年龄的自然分工,青壮年男子主要从事带有偶然性的狩猎、捕鱼和防御猛兽等活动,而妇女主要从事比较稳定的采集和原始农业,对氏族集团的生存和繁衍起着重要作用。另一方面,由于当时实行族外婚,“民知其母,不知其父”,氏族成员的世系和财产,只能按母方确定。因此,妇女在社会生活中具有较高的地位。历史学家之所以把这一历史时期称为“母系氏族公社”,就是这个缘故。 (3)氏族首领由公选产生,没有特权,氏族成员共同劳动,平均分配食物。由于生产力水平比较低下,因而当时尚无私有观念。氏族首领不脱离生产,氏族事务由大家决定。仰韶文化村落中的大房子,可能就是氏族的会议厅。文献记载:“神农无制令而民从”。“刑法不用而治,甲兵不起而王”(《商君书?画策》)。这些记载,大概说得就是母系氏族全盛时期的状况。 2、我国有哪些重要的母系氏族公社文化遗存? 我国母系氏族公社的遗址遍布全国各地,到目前为止已发现六千余处。这些遗址,主要分展于六个文化系统: (1)裴里岗文化:中心在河南新郑县裴李岗西北7.5公里处。文化层不厚,主要有一些灰源墓葬和器物群。同类文化在登封、郑县等地也有发现。年代约在公元前5千年以前。 (2)磁山文化:首次发现于河北省武安县西南20公里的磁山,面积约8万平方米,是华北平原最初被认识的一处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址。有手制的陶器、琢制的磨盘等。 (3)仰韶文化:因1921年首次发现于河南省渑池县仰韶村而得名。建国以来,已发现遗址千余处。以陕西关中、河南大部、山西及河北南部为中心,远及甘肃青海东部、河套平原、河北北部及湖北西北部。其中西安半坡遗址和陕县庙底沟遗址最为著名。

考研政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卷23

考研政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卷23 (总分:66.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4,分数:28.00) 1.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分数: 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2.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通过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在中国攫取了大量的侵略特权。其中,规定外国船舰可在中国领海自由航行,破坏了中国的 (分数:2.00) A.主权和领土完整 B.领海主权√ C.司法主权 D.关税主权 解析: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资本一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属于一道识记性试题,难度较小。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英国等西方列强在中国攫取了大量的侵略特权。如:割占香港岛,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外国船舰可在中国领海自由航行,破坏了中国的领海主权;外国人在华不受中国法律管束,享受领事裁判权,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协定关税破坏了中国的关税主权;等等。B选项正确。 3.近代以来,资本一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首先和主要的方式是 (分数:2.00) A.经济掠夺 B.政治控制 C.军事侵略√ D.文化渗透 解析: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资本一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是一道识记性试题,难度很小。资本一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包括军事侵略、政治控制、经济掠夺和文化渗透。其中,首先和主要的是进行军事侵略。C选项正确。本题虽然超越了《大纲解析》的范围,但是考生仍然需要了解,故增加了本题。 4.中国近代教育的开启者是 (分数:2.00) A.早期维新思想家 B.洋务派√ C.维新派 D.资产阶级革命派 解析: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洋务运动的意义,是识记性试题,难度较小。洋务派是中国近代教育的开启者。为了培养新式外交、军事、科技人才,洋务派开办了一批新式学堂,派出了最早的官派留学生,这是中国近代教育的开始。B选项正确。 5.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相似的因素是 (分数:2.00) A.发展资本主义 B.救亡图存√ C.强调变革 D.反帝反封建 解析: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辛亥革命的背景,属于以理解性为主、识记性为辅的试题,难度适中。三者的相同点:都是在中国面临亡国灭种危机时的民族救亡运动;都受到西方先进思想的影响;都没有使中国走向独立富强;都对思想解放、民族觉醒有积极作用。故选项B正确。考生要注意本题还可以从多选题角度考查。 6.1920年,中国工人阶级政党最早的组织建立于 (分数:2.00)

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大全

第一章1917-1949年的文学运动和文学思潮 1 双簧戏:1、1918年钱玄同和刘半农的双簧戏,正式拉开了这场“文学革命”、“封建复古主义”思潮斗争的序幕。2、钱玄同把社会上的各种反对意见归纳起来,化名“王敬轩”写给《新青年》编者一封信,再由刘半农写答信王敬轩的信予以批驳,两信同时发表名为《文学革命之反响》,借以扩大文学革命的影响。 2 文学研究会:被称为“为人生”的现实主义文学流派1921年成立于北京,是文学革命后出现的第一个新文学社团。代表作家:周作人、茅盾、叶圣陶、许地山、朱自青、冰心等。重要刊物:《小说月报》、《文学旬刊》理论主张:积极提倡“为人生”的文学主张和现实主义文学思想。主要贡献:它承接了“五四”文学革命的现实主义传统,使之发展成为在中国现代文学史占主流地位的文学思潮。 3 创造社:1921年在日本东京成立,发起人有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等。主要刊物:《创造季刊》《创造周刊》《创造日》。理论主张:尊自我,重主观,强调艺术是自我表现、内心自然流露;强调文学的本质是感情;强调灵感在创作中的作用。主要表现为浪漫主义特征。 4 新月社:1923年成立,主要成员有胡适、徐志摩、闻一多等,都是欧美留学生。重要刊物:《晨报副刊》《诗镌》《新月》(后期)闻一多发表《诗的格律》的理论文章,提出诗歌的“三美”主张,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以闻一多、徐志摩为首的新格律诗的创作,称为“新月诗派”。 5 语丝社:成立于1924年,以创办《语丝》周刊而得名。主要成员有鲁迅、周作人、钱玄同、林语堂等。文艺思想接近于文学研究会。《语丝》多发表杂文、小品、随笔,形成生动、泼辣、幽默的语丝文体,对中国现代散文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鲁迅说《语丝》的基本特色是“任意而谈,无所顾忌”。 6 简述文学革命的成就和意义:文学革命批评了“文以载道”、“代圣贤立言”的旧文学观念,宣传了现实主义文学思想。新文学浸透了民主主义、人道主义、个性主义等近代思想。新文学引进了话剧等新的文学体裁,进行了新诗的创建和小说形式的个性,以白话代替文言。文学革命使中国文学从束缚状态走向自由开放,开始向现代化迈进。 7 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特征:鲁迅的小说集《呐喊》、《彷徨》奠定了新文学的现实主义基础。现代最早、成员最广的新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其文学思想基本倾向是现实主义。理论上对文坛发生了重要影响;创作方面,创作了许多现实主义小说,有反映社会问题的“问题小说”和反映现实人生的“乡土文学”。除文学研究会外,当时影响较大的语丝社,基本倾向也是现实主义。欧美现实主义作家及其代表作品,在这时期得到大量翻译。 8 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特征:异军突起的创作社,拥有一批创作力旺盛的作家,主干人物有郭沫若、郁达夫等。在创作方面有郭沫若的浪漫主义诗歌集《女神》、郁达夫的《沉沦》。当时最重要的新诗流派之一的新月诗派,就诗歌的主要倾向而言,是浪漫主义的。徐志摩《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欧美重要的浪漫主义作家及其代表作品,这时期也被大量翻译。 9 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的特征:中国作家的大多数,选择和接受的主要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但又常吸收现代主义的某些因素于其创作中。象征诗人首推李金发,象征诗的特点:朦胧、含蓄、暗示。无产阶级文学: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

南大历年中国古代史考研真题

南京大学1995年中国古代史 1、简述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2、汉武帝在加强中央集权方面主要推行了哪些措施?各有什么作用? 3、简述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内容和意义。 4、什么是牛李党争?他们争论的主要问题是什么?试评析其优劣。 5、清朝在康、雍、乾时期为建立多民族统一国家进行过哪些重大斗争? 1996 一、名词解释(任择5题,每题5分) 1、殷墟 2、四书五经 3、吐谷浑 4、侨洲郡县 5、淝水之战 6、庆历新政 7、乡度会试 8、土木之变 二、简要回答下列问题(任择3题,每题10分) 1、何谓“十通” 2、唐朝的三省制 3、元朝统一的意义 4、“嘉靖倭难”的前因后果 5、明清小说的代表作举要 三、论述下列问题(1—2题必做,3—5题任择其一,每题15分) 1、东汉、唐、明三朝宦官擅权及其特征。 2、唐以来我国赋税制度的主要变化。 3、中国古代的皇位继承制度。 4、中国古代儒学的发展阶段。 5、明清时期加强中央集权的主要措施 南京大学1997年中国古代史 一、名词解释(任选5题,每题5分,共25分) 1.马王堆遗址 2.向戎弭兵 3.甘露之变 4.绍兴和议 5.一条鞭法 6.总督巡抚 7.四库全书 8.马可波罗游记 二、简要回答下列问题(每题10分,共30分) 1.先秦诸子极其代表人物 2.熙(宁)(元)丰变法的基本内容 3.康乾盛世说明了什么. 三、论述下列问题。(任选两题,每题15分,共30分) 1、中国古代辅政体制(宰相制)的变化

2、中国古代官员选拔制度 3、隋唐宋元明清的地方行政机构。 南大1999 一、标出以下考古遗存之今地(省级),并从中拣出属于新石器时代的部分(打勾)。(每个一分共5分)马坝龙山磁山河姆渡长阳 二、填空(每空1分,共15分) 1、1975年在湖北__出土了一千支竹简。 2、西汉曾封__为南越王。 3、《春秋》三传指__,__,__。 4、《五经正义》的作者为__。 5、《太平广记》、《册府元龟》、《太平御览》和__号称宋代四大部书。 7、成书于十三世纪,原文为畏兀尔体蒙古文的一部著作名为__。 8、汉文文献将唐时都于拜占廷的东罗马帝国写作__。将苏门答腊岛上的强国写作_。 9、辽之南京称__府。元之上都为__,努尔哈赤与皇太极确定的政治中心分别为__(今辽宁新宾)和__(今沈阳)。 三、填写五代十国简表部分的空缺部分 国名开国者政治中心 __郭威开封 吴杨行密__ __孟知祥成都 北汉__晋阳(太原) 楚马殷__ 四、判断正误,误者予以纠正(每个4分,共20分) 1、出土的甲骨文全面反映了商代“有典有册”的盛况。 2、秦始皇派庄子入滇,封“滇王”。 3、曹丕行“九品中正制”,背离了曹操的“唯才是举”的原则。 4、以张角为首的太平道徒众活动于黄河中下游地区。 5、宋代“客户”指隶属于地主、官僚的外来户。 五、名词解释(每个5分,共15分) 1、共和行政 2、清议 3、喀剌汉王朝 六、问答 1、以“三省六部”制的由来与演化为主要线索,扼要说明专制主义强化的轨迹(28分) 2、扼要阐述“人头税”(含户税)从形成到消亡的历史过程。(12分) 南京大学2001年中国古代史考研试题 一、名词解释(任选5题,每题5分) 1.三国(孙吴纪年)简牍 2.《管子》 3.《长恨歌》 4.侨州郡县 5.嘉定合议 6.文献通考 7.鱼鳞图册 8.改土归流 二、简述题(任选3题,每题10分) 1.汉武帝巩固统一和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2.牛李党争及其社会影响 3.王安石变法 4.郑和下西洋

考研政治之中国近代史纲要备考知识点总结

考研政治之中国近代史纲要备考知识点 总结 本文为各位考生汇总了以时间线为主的周年纪念事件,希望帮大家更好的复习这一部分。 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 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武装侵占中国东北。日本占领中国东北以后,随即开始入侵中国华北地区。接着,日方又策动华北五省两市“防共自治运动”,制造傀儡政权。这就是华北事变。1937年7月7日爆发卢沟桥事变,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由此开始。 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 1931年九一八事变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局部抗战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卢沟桥事变是中国全面抗战的开始。 一二·九运动 在民族危机的重要关头,中国共产党于1935年8月1日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国同胞书》,即八一宣言,呼吁全国各党派、各阶层、各军队团结起来,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中国共产党抗日救亡的正确主张,在全国范围内产生很大影响,有力推动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开展。 西安事变 1936年12月12日凌晨,张学良、杨虎城在对蒋介石屡次劝谏无效的情况下,发动了西安事变。事变后,张、杨联合发表通电,提出改组南京政府、停止一切内战、开放民众爱国运动等八项抗日主张。 抗日战争胜利的标志 1945年8月14日,日本政府照会中、美、英、苏等国,表示接受波茨坦公告。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以广播“终战诏书”的形式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1945年10月25日,中国政府在台湾举行受降仪式。根据波茨坦公告,被日本占领50年之久的台湾以及澎湖列岛由中国收回。这成为抗日战争取得完全胜利的重要标志。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经验 (1)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表现在: ①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立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对抗日战争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②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战、反对妥协,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成为引导全民族走向抗战胜利的一面旗帜; ③中国共产党积极倡导、促成、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大限度地动员全国军民共同抗战,成为凝聚全民族力量的杰出组织者和鼓舞者; ④中国共产党坚持全面抗战路线,制定正确的战略策略,实施动员人民、依靠人民的路线政策,提出持久战的战略总方针和一整套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开辟广大的敌后战场,成为坚持抗战的中坚力量; ⑤中国共产党人以自己最富于献身精神的爱国主义、不怕流血牺牲的模范行动,支撑起全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成为夺取抗战胜利的民族先锋。 (2)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抗日战争唤起了全民族的危机意识和使命意识,创造了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观,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

2020年考研政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全真模拟试题及答案(三)

2020年考研政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全真模拟试题及 答案(三) 知识点概要 进入20世纪,随着中国民族危机和社会矛盾日益激化,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了辛亥革命,推钿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革命,但它没有.改变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它的失败表明,软弱的资产阶级没有能力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资产阶级革命派又进行了反对北洋军阀统治的斗争,又屡遭失败。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到了历史的尽头。 1.辛亥革命发生的原因。 2-同盟会的成立及其纲领,三民主义的内容及评价。 3.革命派同改良派的论战。 4.中华民国的建立以及临时约法的评价。 5.辛亥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以及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6.革命派反对北洋军阀统治的努力,旧民主主义革命终结的标志。—、单项选择题 1.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组织是 A.中国同盟会 B.兴中会 C.华兴会 D.光复会 2.迫于内外压力,1906年清政商宣布“预备仿行宪政”,1908年颁布《钦定宪法大纲》,制定了一个实行君主立宪的方案。这个立宪方案主要是仿照

A.英国 B.美国 C.日本 D.法国 3.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由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首先发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骨干是 A.大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 B.民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 C.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 D.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4.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派著书立说,使民主革命思想迅速地传播开来,其中《革命军》的作者是 A.章炳麟 B.邹容 C.陈天华 D.孙中山 5.1905年H月,孙中山将同盟会的纲领概括为三大主义,其中民生主义的主要内容在当时是指 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B.创立合众政府 C.创立民国 D.平均地权 6.1911年10月,发动湖北新军在武昌举行起义的革命团体是 A.共进会和华兴会 B.共进会和文学社 C.华兴会和光复会 D.光复会和文学社 7.“二次革命"失败后,孙中山逃亡日本。1914.年7月,孙中山在东京正式成立 A.中国国民党 B.国民党 C.中华革命党 D.中国同盟会 8.标志着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终结的事件是 A. “二次革命”的失败 B.护国战争的爆发 C.辛亥革命的失败 D.护法运动的失败 9、1905年8月20日,孙中山、黄兴等人在东京成立的中国第一个

中国古代史名词解释

中国古代史名词解释 官渡之战是曹操和袁绍为争夺对黄河中下游的统治权而进行的一场有决定意义的战争。袁绍于公元199年灭了公孙瓒,地跨青、冀、并、幽四州,势力很强。他想以消灭公孙瓒之余威,率兵南下,一举消灭曹操,进而黄河中下游地区全部纳在他的统治之下。袁绍以精兵十万,劲骑万余匹,南渡黄河。袁绍虽兵多粮足,但内部矛盾重重,军纪松弛,人心涣散。曹操能用于迎击袁绍的士卒虽不过两、三万人,兵、粮都远不及袁绍;可是曹操的统治集团内部比较稳定,将士用命。公元200年(建安五年)十月,他以五千奇兵,夜袭袁绍军于官渡(今河南中牟)附近的乌巢,全烧袁军粮食、辎重一万余车,袁军大乱。他又乘势以万人,大破袁军主力于官渡,全歼袁军七万余人,袁绍仅率八百骑兵逃回河北。这就是历史上以弱性胜强的著名战例之一“曹袁官渡之战”。官渡之战以后,袁绍病死。曹操在巩固了他在兖、豫地区的统治之后,又进兵河北,消灭了袁绍的儿子袁谭、袁尚、袁熙等势力。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又北出卢龙塞(今河北喜峰口),打败与袁氏勾结的乌桓头人,基本上统一了中国的北方。 赤壁之战别称乌林之役。东汉末,曹操先后平定袁术、吕布、袁绍父子后,据有河北及中原大部。建安十三年(208)七月南征荆州,欲进而统一南方。时荆州牧刘表卒,表幼子琮举州降。寄寓于刘表的刘备,自樊率众过襄阳,退至当阳,遣关羽率水军往江陵接应。操率轻骑五千穷追,于当阳长坂大破备军,备率余众与羽及表长子江夏太守琦会于夏口。操军夺取江陵,将顺流东下,并写信给孙权招降。备遣诸葛亮请教于孙权,权犹豫未决,亮指出操军远来疲弊、不习水性、荆州民未服,孙刘合力必能破操,则鼎足之势成。张昭等则以势力悬殊,不如迎之。鲁肃劝权不可放弃已据江南之局面,周瑜力言操军可破之理由,权乃决心应战。以瑜、程普为左、右督,以肃为赞军校尉,率兵三万与备两万会于樊口,时操军约二十余万。是年东战于赤壁。时操军已有疫疾,初战不利,退至乌林,操军战船首尾相连,瑜将黄盖献计伪降,以斗舰十艘满载引火物,及接近操船舰同时发火,烧尽北船。时东南风急,遂沿及岸上营地。操军大溃,人马烧、溺死者甚众。瑜率军继进,操遂烧余船资,从华容败逃。瑜、备水陆并进,追操至南郡。是役操军兼以饥疫,死者大半,操留曹仁、徐晃守江陵,乐进守襄阳,引军北还。备旋地荆州四郡(武陵、长沙、桂阳、零陵),后又得益州,遂与孙、曹渐成三足鼎分之势。 屯田亦称屯垦,即对土地所行之有组织垦种。西汉以来,历代为解决军粮供给、军费开支及补充国库储备,多组织兵士、利用人犯或招募农户垦种。主要采取军屯和民屯两类形式。军屯即以军事组织形式由军兵及其家属进行屯种,民屯即以民户为主体之有组织屯种,其中包括一般民户屯种及罪犯屯种。为了解决军队的粮食问题,曹操接受了枣祗、韩浩等人的建议,实行屯田。民屯的农民称屯田客或典农部民,与国家按四六或对半分成。军屯的生产者称屯田兵或田卒。屯田制度促进了北方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唐宋时,称军屯为屯田,民屯为营田。金元屯田甚盛,元代除军屯、民屯外,并有军民混合屯。明代掌于工部屯田司。清沿明制,而屯田规模更大。历代所行屯田,组织性强,耕种面积大,便于水利建设,变大片荒地为良田,对当时减轻农民负担、恢复发展生产、开发边疆起到积极作用。 曹魏屯田曹操实行的发展农业生产的措施。屯田分民屯和军屯。民屯就是招募流亡农民,把他们按军事编制组织起来,几十人为一屯,在屯田官吏管理下,垦荒种地。屯田农民要把收获物的一半或一半以上交给政府,不服徭役,但不许

中国近代史纲要笔记: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_毙考题

下载毙考题APP 免费领取考试干货资料,还有资料商城等你入驻 邀请码:8806 可获得更多福利 中国近代史纲要笔记: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中国近代史纲要是考研政治中比较重要的一部分,小编整理中国近代史纲要笔记,帮助大家梳理本科目重点,把握知识框架。下面是中国近代史纲要笔记之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部分: 中国近代史纲要笔记: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一、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1.中国与帝国主义国家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有:中英《南京条约》,中英《虎门条约》,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 ▲其中,中英《南京条约》是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2.通过这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英国等西方列强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破坏了中国的领海主权;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破坏了中国的关税主权,等等。 ▲这些主权都只是部分破坏,而没有完全丧失 3.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原因:一方面,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已经丧失了完全独立的地位,在相当程度上被殖民地化了。另一方面,由于中国长期以来一直是一个统一的大国,特别是中国人民顽强、持久的反抗,同时也由于帝国主义列强间争夺中国的矛盾无法协调。 4.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社会的原因:第一,外国资本主义列强用武力打开中国的门户,把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和世界市场之中,给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造成了某些客观条件。第二,西方列强并不愿意中国成为独立的资本主义国家。这样,中国的经济既不再是完全的封建经济,也不是完全的资本主义经济,而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经济了。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沦为两半社会,《辛丑条约》以后,中国正式沦为两半社会,注意两者的区别。 5.近代中国社会的基本特征:第一,资本一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勾结,成为资本一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第三,中国自然经济的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度的根基即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在广大地区内保持着,成为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第四,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已经产生,但发展很缓慢,力量很软弱;第五,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第六,在资本一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的广大人民过着极端贫困及不自由的生活。 两半社会的特征可以概括为:政治半殖民地化;经济半封建化;社会不平衡化。 近代中国的国情既可以表述为半殖民地半封建,也可以表述为经济社会发展极不平衡。 6.近代中国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化:第一,地主阶级——官僚地主、城居地主、资本家;第二,农民阶级——向贫农或雇农转化,有些成为产业工人的后备军;第三,工人阶级——近代中国最革命的阶级;第四,资产阶级——一部分是官僚买办资本家,另一部分是民族资本家。 注意,小资产阶级不是资产阶级,属于劳动人民。 7.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其中最主要的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8.近代中国社会的历史任务——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以及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考试使用毙考题,不用再报培训班

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模拟试题及答案

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 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新文化运动中第一部白话新诗集《尝试集》的作者是() A.陈独秀 B.胡适 C.鲁迅 D.李大钊 【答案】B 【第一章·第一节】 2.鲁迅的带有回忆性质的叙事散文集《朝花夕拾》最初陆续刊载于《莽原》,总题为() A.《旧事重提》 B.《故事新编》C《野草》D《花边文学》 【答案】B 【第一章·第二节】 3.文学研究会基本创作宗旨是() A.为人生 B.为艺术 C.为现实 D.为社会 【答案】A 【第一章·第三节】 4.贯穿《红烛》和《死水》的诗魂是() A.唯美主义 B.爱国主义 C.人道主义 D.个性解放 【答案】B 。 【第一章·第四节】 5.在《小说月报》上发表散文《笑》确立了自己的风格特征的作家是() A.朱自清 B.冰心 B.C.徐志摩 D.周作人 【答案】B 【第一章·第五节】 6.提倡?爱美剧?以摆脱商业化倾向,不受?座资底支配?团体是() A.春柳社 B.民众剧社 C.辛酉设 D.南国社 【答案】B 【第一章·第六节】 7.倡导无产阶级文学?当先求内容的充实和技巧的上达,不必忙于挂招牌?的是() A.鲁迅 B.巴金 C.茅盾 D.老舍 【答案】A 【第二章·第一节】 8.1929年茅盾创作展示了一代知识分子在从?五四?到?五卅?的时代历史中寻求新的生活道路的心路历程长篇小 说() A.《蚀》 B.《腐蚀》

C.《虹》 D.《子夜》 【答案】C 【第二章·第二节】9.巴金创作的三个中篇《雾》、《雨》、《电》小说结集为() 1.《激流三部曲》 B.《复仇集》 C.《爱情三部曲》 D.《光明集》 【答案】C 【第二章·第三节】 10.1929年老舍离英返国途中在新加坡勾留数月,写出了长篇作品() A《老张的哲学》 B.《骆驼祥子》 C《猫城记》 D.《小坡的生日》 【答案】D 【第二章·第四节】 11.称自己创作的神庙里?供奉的是‘人性’?,要通过创作构筑自己的理想作家是() A.丁玲 B.沈从文 C.吴组缃 D.沙汀 【答案】B 【第二章·第五节】 12.下面属于《雷雨》的一组人物是() A.周朴园、侍萍、愫方 B.周朴园、鲁大海、四风 C.陈白露、蘩漪、周朴园 D.周萍、蘩漪、方达生 【答案】B 【第二章·第六节】 13.三十年代作家群体除了?左翼作家群?、?东北作家群??京派作家群?还有() A新感觉派 B.乡土作家群 C.现实主义作家群 D.浪漫主义作家群 【答案】A 【第二章·第七节】14.臧克家1933年出版了他的第一部诗集() A《老马》 B.《自己的写照》 C.《烙印》D《罪恶的黑手》 【答案】C 【第二章·第八节】 15.散文受佛学影响较深,常表现一些从日常生活、时序变换中悟出的道理作家是() A 夏衍 B 周作人 C李广田D丰子恺 【答案】D 16.被戏剧界称为?好一记鞭子?的《三江好》、《最后一计》和《放下你的鞭子》是() A.现代话剧 B.大型舞台剧 C.街头剧 D.京剧 【答案】C 【第三章·第一节】

考研择校:中国古代史宋史方向学校分析

考研择校:中国古代史宋史方向学校分析 中国宋史研究的开创始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由此到建国的那段时期,大致可以作为近代中国宋史研究的开创期。张荫麟、邓广铭、蒙文通、陈乐素、张家驹等人是宋史研究的开拓者和奠基者。1949年新中国建立后到1979年,宋史研究在中国古代史各断代史的研究中,总体上而言是较为落后的。从1980年开始,宋史研究快速发展,虽大有后来居上之势,但是至今仍有许多领域需要进一步的深入研究。严耕望先生在其名著《治史三书》里谈到,宋史是青年史学研究者可大展拳脚的园地。《治史三书》作于七十年代,三四十年过去了,虽然宋史研究已有很大进展,但是严耕望先生的话在今天大致是不差的。 中国古代史专业宋史方向的学术机构,最大的是中国宋史研究会,研究会秘书处现在挂靠河北大学;另有2010年刚成立的岭南宋史研究会,其秘书处挂靠暨南大学。 本文主要介绍现在招收宋史研究生的院校及导师的情况,稍带介绍该校宋史研究早前的发展状况。需要说明的是,所介绍的导师,大部分是古代史专业宋史方向的导师,但也有部分导师主攻宋史,不在古代史专业招生,而在别的专业招生,如在历史文献学或专门史等 第 1 页共14 页

招生。某学者若是硕导,都会加以说明,若没有说明则默认是博导。下面介绍宋史院校的分布。 1.北京大学 北大的宋史研究由邓广铭先生开创,他是中国宋史研究会的 创会会长。今天北大历史系治宋史的学者有邓小南(邓广铭先生的女儿,宋史研究会现任会长)、张希清(近几年已没招硕士)、赵冬梅(硕导)、刘浦江(专攻辽金史兼及宋史)。北大的宋史研究主要做政治文化史、政治制度史。 2.中国人民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研究宋史的学者有包伟民、李全德、皮庆生。包伟民,现任中国宋史研究会副会长,曾在浙大历史系任教多年,2009 年秋调入中国人民大学,旋即任人大2010年成立的唐宋史研究中心 主任。包伟民学术专长在于宋代社会经济史。本科和硕士均就读于杭州大学(今浙江大学),硕士期间师从徐规先生,后北上北京大学,投入邓广铭先生门下攻读宋史获博士学位。李全德,师从邓小南,宋史方 向的硕导,主要研究宋代政治史;皮庆生应该有带硕士(存疑),研究方向为宋代民间信仰、礼制和文献学。 第 2 页共14 页

各校中国古代史考研真题和笔记

考研答题方法大全(最新增补版) 一、写英语作文的方法 英语作文对考生来说是一个难点,占分多(30分),时间少(作文是最后一个题,往往剩时已不多)。其实只要采取我说的方法,就能得27分以上,并对做其他题也有很大帮助。[再凑30分你就大功告成了,玩得就是简单。] 作文都是问题作文,也就是说,给你一个问题或现象,让你回答或分析。你只要会默写背诵七篇范文就行了。范文就是考研英语模拟题的参考答案。按照不同题材找出七篇,如选有关政治、社会、教育、科学、环保、生活等各一篇,经过多次抄写、朗诵,达到会默写的程度。这样就会导致:(一)无论出什么题材的题你都会写。(二)文章的结构是现成的,你只要从这七篇范文套用一个合适的结构就行了。(三)你的文章没有错字和语法错误。因为你写出的每个单词、句式都来自这七篇范文,绝无差错。大家知道,好多同学会说不会写,写出的也可能有错(这个英语专家也不能避免);但你会默写,这些难题就化为乌有了。(四)你的作文在整体上无可挑剔,改卷子的人很难碰到这样“内行”的卷子,印象分大增。因此得27以上,也就不可避免了。会默写七篇范文,对做英译汉、汉译英、阅读理解等题大有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 二、答政治论述题的方法 (一)判定对错。如果是一个分析判断题,首先判定这种说法是正确还是错误。判对错不能用自己私人的观点,而要用国家的观点或公共利益的观点去判断,这样就不会出错了。[有的题直接让你分析,不需判对错](二)引原理。如果这种说法是对的,就指出它符合马克思主义哪一条原理;如果是错的,则指出它违反此原理。(三)联系实际(两个什么时候)。这样写:历史事实和近年实践证明,什么时候我们坚持了该原理,我们的事业(或学业)就顺利(兴旺发达等好词随便用)……什么时候我们违反了该原理,我们的事业就会遭受挫折……(四)辩证分析(两个反对)。在具体实行该原理的过程中,我们既要反对左的倾向……又要反对右的倾向……。比如学习,我们既要反对那种一味学习,开夜车,不顾身体健康的现象,又要反对那种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一曝十寒的现象。正确的方法应是劳逸结合,书本知识与社会知识结合,等等。(五)条件句式。(只有……才,如果……就)综上分析,可以看出,只有坚持该原理,才能……;如果不坚持该原理,就会……。因此……(六)总结(忽然想起还有需要补充的,就再写两句;如果没有,就算了)。 三、专业课复习及答题方法 方法是:一个要点(一句话)跟一个例子(书名号加双引号)。如白居易的诗论,只要记住三个要点、三个例子就行。(一)诗歌必须为政治服务。《与元九书》:“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二)诗歌必须为现实服务。《寄唐生》:“惟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三)诗歌内容和形式必须互相统一。《与元九书》:“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 这个题无论是名词解释还是简答、论述,只要答出这三点就行了。没必要记那么多。答题时,废话可以随便加。名词解释和简答题、论述题是一回事。不加废话就是名词解释,少加废话就是简答,多加废话就是论述。 答题时,无论会与不会,都要层次分明,也就是说要标明(一)(二)(三)……让批卷人一目了然。 还要学会变通。比如,这个题,名词解释也可以是“《与元九书》”。【你之所以记不住,是因为你想全记住或记住很多。记住的方法很简单:少记。有的同学要问:“这样的答案是不是太简单?”其实这样问是很幼稚的。这样简单的你能会就不错了。如果考试时每个题都能这么简单地回答,那么150分的卷子,肯定能得130分以上。】 四、写文学评论的方法。 就是赏析,小论文,占分太多,所以要专门说明。这太简单了,是送分的题。方法如下: 一些著名的篇目,要找到赏析文章来看。如果考试时让你赏析一篇文章或诗词,无论古代现代、诗歌散文,你只要按照我的公式来写就行了:(1)简述文章内容。(2)分析文章主题。(3)分析文章结构。(4)分析文章语言。(5)分析文章的总体风格。(6)分析文章承传,即它受前代哪些作品的影响,对后世作品有何影响,与同时代作品有何联系。(7)总结(所谓总结,就是写到最后忽然又想到了什么,赶紧添上就行了。)。 无论遇到什么样的赏析题,都按我的公式去答,无往而不胜。因为什么?就是因为别人不知道这个方法,就你一个人知道。[注意:写文学评论不要标明(一)(二)(三),合理分段,层次分明就行了。] 把戏人人会变,只是方法不同。关于文学评论,徐润拓老师也有妙法(“北大徐氏妙法”): 评论写作基本思路如下:(1)分析材料——(2)找到题眼——(3)回顾教材有关原理——(4)概述此原理的主要内容——(5)结合文学史更多实例进行论证和分析。当然最关键的是找到“题眼”(“文眼”)。有时一篇材料可有多个“题眼”,提供了更大的分析空间。[李批:妙!太妙了!] 五、我的方法,信之则灵,不信则空。只要你不打折扣地去做,就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苏州大学——中国古代文学史 一名词解释 互见法性灵说沈宋鸣凤记正始体 二简答题 为何将《庄》《骚》并称? 西昆集有什么特征? 《聊斋志异》在情节的表现手法上有什么不同? 关于《清忠谱》的 三论述题 结合具体作品,论述建安风骨 唐宋词的文体特征 鲁迅对于《儒林外史》的评价 四评论

考研:近代史纲要的复习方法

为学生引路,为学员服务 第 1 页 共 1 页 考研:近代史纲要的复习方法 曾经有许多同学问我,近现代史纲要到底怎么去复习,感觉知识点好多好繁杂,没有方向,往往是前面记住一个知识点,后面就忘,我想很多同学也有同感。考研是个应试的考试,学习的目的在于解题。下面针对2014年近现代史纲要的真题,聊聊近代史纲要的学习。 我们先来看下2014年多选题第29题。题目是抗日战争结束后,中共为避免内战,实现和平建国、采取的主要措施有()。答案A 是在国统区开辟第二战线;答案B 是赴重庆与国民党当局进行谈判;答案C 是在解放区开展土地改革运动;答案D 是参加政协会议并维护政协协议。像这道题在教材上是找不到现成的答案的,必须要把我们学习的史实串联起来。怎么去串联?这就是我要讲到的考研近代史纲要学习的主线是要以时间为线索,即用时间去串联每个知识点。我们再看这道题,问的是抗日战争结束后,中共避免内战做的努力。换句话说,这个考查的时间段是抗日战争结束后-国共内战正式爆发之前的这段历史。我们看下四个选项。答案A 是内战爆发后发生的,不正确;答案B 正确,符合这个历史时期的史实;答案C 是解放战争期间,也是内战爆发之后,不符合题意;答案D 参加政协会议并维护政协协议。这次政治协商会议经过激烈的斗争,终于通过了和平建国纲领、关于军事问题的协议、关于国民大会的协议、关于宪草问题的协议、关于改组政府的协议等五项协议。但是,蒋介石违反政治协商会议的决议,于1946年11月15日在南京单方面召开了“国民大会”,遂使政协解体。D 答案符合题意,正确。因此,此题的正确答案是BD 。 近代史纲要考查的历史时期是自1840年鸦片战争-现在的历史,考查的重点是1840-1949年的历史。同学们在记忆的时候可以总的历史时期细分为三个历史阶段。第一个时间段是1840-1919年,这个时间段被称为风云变幻的八十年,这个时期中华民族遭受外来侵略,中华民族开始了反侵略的斗争,主线是侵略和反侵略;第二个时间段是1919-1949,这个时间段被称为翻天覆地的三十年。1919年五四运动成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自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中国共产党经过土地革命,抗日站在和解放战争,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第三个时间段是1949年-现在,这个时间段被称为辉煌成就的六十年,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完成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三大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揭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自此,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开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综上,近现代史纲要的学习要以时间为主线,把整个知识点串联起来。这样就会避免记忆混乱的情况,复习这个部分才更加科学,更加有效率。

浙江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问答题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2) 1、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2) 2、近代中国进行的反侵略战争具有什么意义? (2) 3、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教训是什么? (3)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3) 1、如何认识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3) 2、如何认识洋务运动的性质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4) 3、如何认识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4) 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5) 1、革命派和改良派论战中是如何论述革命的必要性、正义性、进步性的? (5) 2、为什么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引起了近代中国的历史性巨大变化? (5) 3、辛亥革命为什么会失败?它的失败说明了什么? (5)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5) 1、中国的先进分子为什么和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5) 2、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6) 3、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呈现了哪些新面貌?为什么? (6) 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6) 1、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探索和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的? (6) 2、20世纪20年代后期、30年代前中期,中国共产党内为什么连续出现“左”倾错误? (7) 3、中国共产党是如何总结历史经验、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 (7) 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7) 1、为什么说中国的抗日战争是神圣的民族解放战争? (7) 2、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8) 3、怎样评价国民党政府在抗日战争中之行的路线正面战场的地位与作用? (8) 4、为什么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弱国战胜强国的范例? (8) 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 (8) 1、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为什么会陷入全民的包围中并迅速走向崩溃? (8) 2、如何认识民主党派的历史作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的格局是怎样形成 的? (9) 3、为什么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基本经验是什么? (9)

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笔记

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笔记 中国近代史始自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爆发,止于1949年南京国民党政权覆亡历经清王朝晚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时期、北洋军阀时期和国民政府时期 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是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是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第一单元: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1、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 19世纪上半期,为了开辟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 向中国走私鸦片的直接原因:为了扭转贸易逆差。 2、虎门销烟: 经过:1839年,林则徐被道光帝派往广州进行禁烟,进行暗访密查,缉拿烟贩,收缴鸦片。6月在虎门海滩销毁鸦片,(意义):这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领导这场斗争的林则徐,成为民族英雄,这次活动成为鸦片战争的导火线。 评价林则徐: 是我国的民族英雄,道光时奉命为钦差大臣,领导了虎门硝烟并取得胜利,后被遣戍伊犁,写下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悲壮诗句。被称为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3、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1842年 (意义):鸦片战争以后,《南京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启示: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从此开始了屈辱的历史,事实说明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我们只要发愤努力,振兴中华,才能使我国自立由于世界。 4、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 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英法联军为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市场, 启示:这是人类文明历史上的一次浩劫。充分暴露了侵略者野蛮、凶残的本质,有力的驳斥了所谓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是“野蛮人”的谬论。 客观原因:1856年,英国提出修改中英《南京条约》,但遭清政府的拒绝.英国借此挑起了第二次鸦片战争,这次英法联军出兵侵略中国,美俄是帮凶.虽然第二次鸦片战争与鸦片无关,但其实质与鸦片战争一样,因此叫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后,清朝廷被迫于1858年先后与俄(6月13日)、美(6月18日)、英(6月26日)、法(6月27日)签订《天津条约》,与沙俄签订《瑷珲条约》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沙俄是割占我国领土最多的国家)。其中《瑷珲条约》是割占我国领土最多的条约。 1860年,英法联军再度攻占天津,一路烧杀抢劫,咸丰帝逃往承德避暑山庄,让他的弟弟恭亲王奕欣担任议和大臣,留守北京。接着英法联军洗劫并焚毁了北京西郊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占领了北京。并强迫清政府签定《北京条约》。 5、左宗棠收复新疆: 原因:19世纪60年代,中亚地区浩罕国阿古柏入侵新疆,1971年俄国出兵侵占伊犁,中国西北边境出现危机。为加强西北边疆的管理和防务,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 认识:左宗棠收复新疆,粉碎了英俄分裂中国的阴谋,巩固了祖国西北边防,维护了祖国统一,功垂青史,是我国的民族英雄。(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弟子满天山——左宗棠) 6、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 (邓世昌在黄海海战中牺牲,是我国的民族英雄,不畏强暴、英勇作战、不怕牺牲)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失败后,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地化程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