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两极地区

两极地区

两极地区
两极地区

两极地区

松江四中冯波

2008、11

一、专题说明

两极地区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也是高考命题捕捉的对象。把其作为专题学习,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熟悉两极地区的地理环境,有利于为学生搭建分析问题、探讨问题的平台。

在本专题复习之前,学生已学习了南极地区,已建立了对两极地区地理环境的初步认识,但还不具备对两极地区相关问题有深度的思考。设计本专题就是为全面了解两极地区地理环境构建知识体系,以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为最终目标。

据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2008年10月16日消息,上午9时30分,国家海洋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我国首个南极内陆考察站正式命名为“中国南极昆仑站”。

南极昆仑站是我国继在南极建立长城站、中山站以来,建立的第三个南极考察站,预计2009年1月底前完成建站任务。它标志着我国的南极考察实现从南极大陆边缘地区向南极内陆关键地区的跨越式发展。该资料折射出两极的科学考察是当前社会热点之一。

二、专题设计的基本原则

以两极地区为背景;以重大社会事件为载体;以极地地理环境为突破;以问题讨论为基本形式;以形成地理思维能力为目标。

三、专题复习目标

(一)、地理知识

1、读图复习巩固两极地区的海陆分布特点

2、复习巩固俯视图判断地球的方向(自转方向、南北方向、相对方向)。

3、复习两极地区气候环境特征

4、复习时区、日界线知识,极昼、极夜知识。

5、认识人类对极地的考察活动及在考察时对环境的影响。

(二)地理技能

1、在图中画出流经两极地区的洋流。

2、在图中画出两极地区的风向。

3、阅读文字材料和地图、地理景观图,获取地理信息。

(三)地理思维

1、比较两极地区地理环境的相同点与不同点,比较两极地区的方向和风向。

2、分析流经两极地区的洋流及成因

3、根据材料和图片,评价和反思人类活动对极地地理环境的影响,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

四、重点、难点和突破

(一)重点

两极地区的气候特征及两极地区环境问题研究

(二)难点

分析两极地区气候环境的差异及原因

(三)突破

教法方面:1、视频和消息导入相结合。创设学习情境,获取视频传递的信息,重温极地地

理特征,了解极地考察的最新动态。

2、比较法和探究式相结合。两极地区在地理特征方面存在众多的可比性,在比较中复习、巩固知识,学会提取信息,提高归纳、分析能力。设计探究式问题在于加强学生思维活动,拓宽他们解决问题的思路。

3、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两极地区的自然风光,创设学习情境,丰富地理信息。

学法方面:1、画图和读图相结合。画示意图(例气压带和风带、方向等),充分利用好各种地图和景观图,突出重点、化解难点,形成技能。

2、个体与集体相结合。除每个同学的活动以外,还以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交流的形式完成学习任务。

3、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课内学习内容向课外延续,课内学习环境向课外延伸,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五、教学准备

(一)教师准备

设计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搜集相关的教学图片、教学资料和视频资料,制作本课的教学课件。

(二)学生准备

熟悉学习内容和目标,复习两极地区地理,了解本专题的知识结构,做好应答分析的心理准备和知识技能准备。

六、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七、教学用时

三课时(第一课时复习地理环境,第二课时复习极地考察和环境问题,第三课时复习环境问题和技能训练)

八、知识结构(示意图)

本专题共分为四大模块,即:

九、学案设计

主要包括要点剖析;例题解析;课堂演练三部分

(一)要点剖析

1、组成极地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的主要要素

2、极地地区主要自然资源状况

3、极地地区科学考察状况

4、极地地区环境现状及解决措施

(二)例题解析

读北极地区图,解答相关问题:

1、到目前为止,我国共有_________个极地科考站;其中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_________站和 _ ____站。

2、北极黄河站地区进行科学考察,气候恶劣是一大考验,建站时要注意的是门窗尽量避免朝___________方向,以抵御凛冽的寒风。

3、巴伦支海属于___________洋的边缘海,该海区虽纬度较高,但渔业资源丰富,冬天一般不封冻,海运方便,请依据你所学知识分析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

4、下列有关北冰洋地区叙述正确的是(多选)():

A、北冰洋沿岸国家有美国、加拿大、俄罗斯、挪威、乌克兰等国。

B、北冰洋沿岸地区降水量只有100-200mm,但由于气温低,蒸发量小,故仍为湿润地区。

C、黄河站附近主要的动物有北极熊、海豹、海豚等。

D、北冰洋上空,目前已经成为亚洲北部、欧洲北部、北美洲北部三个地区来往的重要空中走廊和最短的航线。

5、中国北极黄河站所处的自然带属于()

A.亚寒带针叶林带 B.寒带苔原带 C.极地冰原带 D.温带荒漠带

6、下列港口距离中国北极黄河站最近的是()

A.伦敦 B.汉堡 C.斯德哥尔摩 D.摩尔曼斯克

7、在中国北极黄河站观测极光现象的最佳时间为()

A.3月 B.6月 C.9月 D.12月

评析:本题综合考察了多方面的地理知识与能力,学生应具备的地理知识有:世界行政区划;洋流知识;自然带;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地理意义;行星风系;气候等。这就需要学生在平时要建立扎实的基本功和做题的方法,进而高质量的完成本题的解答。

答案

1、3;中山站;黄河站

2、东北;

3、北冰洋;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使该海域水温增高,北大西洋暖流与北冰洋沿岸冷水流在此交汇处,浮游生物多利于鱼类繁殖。

4、B、C、D(1分)

5、B

6、D

7、D

(三)课堂演练

1、地理环境

【图上操作】

甲图乙图

①比较两极俯视图地球自转方向并在图上画出地球自转的方向

②写出北极地区沿北极圈从B向西依次经过的国家

③写出南极地区自A向西依次经过的海洋

【问题解答】

①甲图A处是什么海峡?是哪两个大洲的分界线?连接哪两个国家?轮船在此自东向西越过日界线,日期将怎样调整?

②乙图A、C之间是什么海峡?C是什么大洲?C处的气候类型是什么?

③乙图中A在B的什么方向?

【问题研究】

以上材料为组成极地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的主要要素,阅读后完成下列作业:

①填写表格中的空白之处

②比较两极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③形成两极地区气候寒冷的原因是什么?形成两极地区气候差异的原因有哪些?

④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假如气候要素发生变化,你认为后果将会怎样?

⑤比较两极地区自然资源特点

【问题分析】

①矗立在中山站的五星红旗向什么方向飘扬?矗立在黄河站的五星红旗向什么方向飘扬?

②两极地区附近的洋流:甲图中从B半岛附近深入北极地区的洋流是什么?分析其成因及对流经地区气候的影响。

③乙图中环绕南极地区的洋流及成因。

④在两图中分别画出洋流的流向

2、极地考察

①关于北极争夺

▲材料一:冰化了北极引来“夺宝奇兵”

据《莫斯科共青团员报》9月26日报道,随着冰雪不断消融,开采北极水下资源成为可能,包括俄罗斯在内的一些国家爆发了一场外交战,目的是按照本国的利益确定北极边界,为进一步争夺北极资源奠定基础。

俄罗斯地矿科学博士列夫·梅尔克林指出:北极地区有门捷列夫元素周期表上所有的元素。现在的主要任务,是如何从水下把它们开采出来。

过去,北冰洋厚厚的冰原下蕴藏着金、锡、银、镍、钼等珍稀矿藏和储量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却无法加以开采。现在,国际石油价格不断上涨,北冰洋下丰富的储量就成了各国争夺的焦点。谁能掌握这些资源,谁就将是世界的主人。

目前,除俄罗斯外,美国、加拿大、挪威、丹麦、芬兰、西班牙、和瑞典等国,纷纷宣布有权在那里进行开采。

寒北极热争夺……除了丰富的自然资源,北极重要的战略地位也使之成为兵家必争之地。据《科学》杂志报道,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加速冰山融化,预计不出10年,穿过北冰洋、连通大西洋和太平洋的“西北通道”在夏季就可通航至少1个月,最快到2080年整条航道可完全贯通。届时,经“西北通道”从亚洲到欧洲,将比走巴拿马运河缩短上万公里行程。

问题:据材料分析各国纷纷争夺北极的目的是什么?宣布有权开采北极矿产的国家中,哪些国家的本土不属于北极地区?推测北极争夺可能带来的后果。

②中国极地科学考察站(空间定位、海陆分布、相对位置)

③考察时间

3、环境问题阅读材料分析、讨论问题

▲材料二:面临气候变化威胁的极地生命

北极熊和企鹅已经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但是,还有更多大型、绒毛或羽毛动物在地球冰冷的极地繁衍并茁壮成长。地球的极地环境接纳了一代又一代的植物和动物。而近来这些极地居民们却要面临着气候变化带来的威胁。

▲材料三:极地冰川变化图

▲材料四:马尔代夫“搬国”

据2008年11月11日搜狐网消息:马尔代夫欲买地“搬国”,位于印度洋的马尔代夫被誉为“人间最后的乐园”,然而由于全球变暖致海平面上升,他们担心被淹,计划到印度或澳洲立足。

①据上述三个材料总结带有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全球气候变暖)

②该问题产生的原因

③该问题对北冰洋的影响,对南极大陆的影响,对海洋生物的影响。

拓展内容:梳理气候变暖带来的危害

拓展问题:气候变暖带来的都是危害吗?请同学们课后以小组为单位查找资料、阐述观点,课堂交流。

④从马尔代夫群岛的位置、特点,分析该岛后果严重的原因。

⑤有效解决该问题进一步发展的措施建议向全民宣传、向全民倡议。

▲材料五:南极臭氧洞图

总结带有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南极臭氧洞),对两极地区大气环境的影响。

▲材料六:美国欲建“南极公路”材料

2003年1月22日的英国《泰晤士报》披露,美国人正积极筹备修建一条横贯整个南极的“高速公路”。用不了多久,人们要想上南极的话,拎个包搭个便车一路兜风便能横穿整个南极。这条南极“高速公路”总长度为1600公里,整个修建工程将花5年时间完成,耗资1.25亿美元。

评价:你赞成美国人的做法吗?请谈谈你的观点。

▲话题交流:我们阅读了有关全球环境变化给极地带来影响的材料和图片,请你根据本课学习内容,以极地为背景,以"假如……"为题目,大胆推测、想像,写出一段警示语,课堂交流。

4、技能训练读两极地区图,完成下列要求:

(1)在南极地区图中,写出从0度经线按顺时针方向的大洋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经度划分长城站在________半球,中山站在________半球。

(3)在北极地区图中,按经度划分C在________半球,D在________半球。B海峡为_______ 洲和_______洲的分界线。

(4)若一架飞机从A飞往C飞机飞行的方向发生什么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在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图中,比例尺较大的是____地区图。在各自的极夜时期,_______地区更为干冷。

(6)南、北极地区的相同点是(多项选择)………………………………………()A.大部分位于极圈以内B.一月份气温最低

C.大部分地区有极昼极夜现象D.大部分是海洋

E.中心地区都是高气压F.风都是从四周吹向中心

(7)C、D两国森林资源丰富,且都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F是__________半岛,其西侧有许多幽深的峡湾,这是由于___________作用形成的。

(8)我国建立北极黄河站的主要目的是(多项选择)………………………………( )

2020-2021初中地理极地地区复习题(含答案)

一、极地地区选择题 1.(黄山)到南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的最佳时间是() A. 3、4、5月 B. 6、7、8月 C. 9、10、11月 D. 12、1、2月 【答案】D 【解析】【分析】我国在南极洲建有长城和中山两个科学考察站。通常在那里进行科学考察的最佳时间为12月~次年2月,因为此时为该地区的暖季,又是极昼时期,便于科考。故选:D 【点评】南北半球的季节正好相反,即12月~次年2月在北半球是冬季,而在南半球则是夏季。此题考查的属于基础性的知识点,要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此知识点。 2.地球上68%的淡水以冰雪的形式存储在两极地区,这说明() A. 两极地区气候酷寒 B. 两极地区降水丰富 C. 两极地区是降雪最丰富的地区 D. 两极地区都是海拔最高的地区 【答案】 A 【解析】【分析】南北极地区全年严寒,没有什么降水,降雪,故BC错误,南极地区平均海拔最高,而北极不是,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南极大陆孤独地位于地球的最南端,95%以上的面积为厚度极高的冰雪所覆盖,素有“白色大陆”之称,它至今仍然没有常住居民。南极地区气候特点是酷寒、大风和干燥。北极地区是一片浮冰覆盖的海洋——北冰洋,其周围是亚洲、欧洲和北美洲北部的永久冻土区。气候寒冷,北极海区最冷月平均气温可达-40~-20℃,暖季也多在8℃以下。 3.我国第四个南极科考站—泰山站的房屋采用圆环形外表、蝶形结构和高架设计。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泰山站的房屋设计,主要是为了() A.防止风雪掩埋 B.防御洪水灾害 C.避免动物侵扰 D.适应崎岖地形 (2)下列科学研究,不属于南极科考队员科考项目的是()

两极地区-练习题(1)

两极地区练习题 一、选择题 右图是南极地区图,阴影部分为黑夜。读图完成1~3题。 1.图中a、b是我国的科学考察站,沿直线从a到b的方向是 () A.先东北、转东南B.先西南、转西北 C.先东南、转东北D.先西北、转西南 2.关于两个科学考察站的叙述,正确的是() A.白昼时间a比b短B.正午太阳高度b 大于a C.两地都有极昼极夜现象 D.b考察站濒临大西洋 3.此时的北京时间是() A.0时B.2时C.20时D.22时 2009年我国将在南极冰盖最高点(80°S、77°E)建成度夏站,这将是我国继长城站、中山站、黄河站(79°N、12°E)之后的第四个极地科考站。图3—乙中AB弧线表示晨昏线。读图3,回答4~5题。 4.度夏站位于黄河的 A.西北方向B.东南方向 C.东北方向D.西南方向 5.如果此时北京的气温达到一天 中的最高值,则乙图所示季节 A.太湖处于全渔期 B.布拉马普特拉河处于枯水期 C.新加坡昼短夜长 D.长城沿线桃红柳绿 读图,回答6~8题。 6.图示季节,在我国下列现象可信的是 A.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B.夜来南风起,小麦覆垄黄 C.渐渐风吹面,纷纷雪积身D.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7.北极地区气温升高对北极地区带来的影响可能是 A.流出北冰洋的洋流势力减弱B.极地东风势力增强 C.有利于北冰洋地区航线的开辟 D.极地生物活动范围南扩 8.面对石油价格的节节攀升,图中A所在国提出了在2020年成为“世界第一个无油国”的目标,该国最具潜力可替代石油的能源是 A.太阳能B.地热C.潮汐能D.生物能

2008年1月12日,中国南极内陆冰盖考察队于当地时间11:45(北京时间14:45),成功登上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海拔4093米的冰穹A(南纬80°22′,东经77°21′)。据此结合图3、图4,完成9~11题。 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冰穹A位于长城站的东北方向 B.该地巨厚的冰层是由于年降水量丰富,并逐年累积形成的 C.冰穹A处常年盛行风向为西北风 D.南极大陆周围的海洋,从长城站开始,顺地球自转方向依次是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10.当科考队员成功登顶时,图3、图4中四条弧线能够代表此时地球的晨昏线形态的是 A.A~B B.C~D C.E~F D.G~H 11.此次考察队员对冰穹A展开考察的期间,下列现象可能出现的是 A.墨累—达令盆地的小麦—牧羊带的农民正忙于剪羊毛B.恒河流域抗洪任务艰巨

极地地区练习题及答案

六年级地理下册第十章极地地区针对性练习题 一、选择题。(每空1分,共15分) 1、极地地区是研究地球环境的“天然实验室”,两极地区的共同特征是 ( ) A. 均泛指极圈以内的地区 B. 均没有长住居民 C. 淡水资源缺乏 D. 酷寒、干燥、烈风 2、读下图,以地球的自转方向为序,图中大洋排列正确的是() A. 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 B. 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 C. 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 D. 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 3、我国最早在南极建立的考察站是() A. 长城站 B. 黄河站 C. 中山站 D. 昆仑站。 4、地球上平均气温最低的大洲是() A. 欧洲 B. 大洋洲 C. 南极洲 D. 北美洲 5、下列关于南极地区气候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干燥 B. 多雨 C. 酷寒 D. 烈风 6、我国科学家要到南极去考察,你认为最佳时间是() A. 每年6月到9月 B. 每年11月到次年3月 C. 每年3月到11月 D. 每年4月到6月 7、2012年4月8日,中国第28次南极科学考察队完成各项考察任务,乘“雪龙”号极地考察船胜利凯旋。图为我国在南极地区建立的三个科学考察站中, 无极昼和极夜现象的是() A. 昆仑站 B. 长城站 C. 中山站 D. 无法判 断 8、一探险队,历经千辛万苦到达了地球上的某一点,环顾四周,发现前后左右 均为北方,你认为他们站在了:() A. 北极点 B. 南极点 C. 赤道上 D. 本初子午线 9、南极地区是一个自然资源的“大仓库”,一目了然的资源是() A. 煤炭资源 B. 固体淡水资源 C. 生物资源 D. 铁矿资源 10、一冷饮商店门上挂着“北极冷饮店”的招牌,牌子上画的动物最可能是 ()

高中地理两极地区知识点

高中地理两极地区知识点 高中地理两极地区知识1 南极洲是人类最后到达的大陆,也叫“第七大陆” (一)位置和范围 1.位置: (1)经纬度位置:位于地球最南端,土地几乎都在南极圈内, 是世界上纬度最高的一个洲。同时也是跨经度最多的一个大洲。(2)海陆位置:四周濒南美洲、大洋洲、非洲、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 (3)交通位置:未来南半球大洲横越南极空中交通的惟一中间基地,战略地位重要。 2.面积:总面积约1400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9.4%。位于七大洲面积的第五位。 (二)地形:世界海拔最高的大洲,被称为“冰雪高原” 横贯南极的山脉将南极大陆分为两部分: 东南极洲面积较大;西南极洲面积较小,由山地、高原和盆地组成。 (三)气候:“寒极”、“风极”“白色沙漠” 酷寒:纬度高获得太阳辐射少;冰雪覆盖,反射强烈;海拔高气温 更低;周围海洋的西风带阻隔了低纬热量向高纬的传递。 干燥:极地高压控制,降水少; 降水以固体形式为主,蒸发量少,

空气中水汽含量很少,所以非常干燥。 烈风:冷气流从高原内部向四周扩散(极地东风),冰雪表面摩擦 力小形成狂风。 1.原因: ①纬度高——接受太阳光热少,造成严寒 ②地势高——加剧气候的寒冷,形成酷寒 ③西风环流——阻碍南极地区与低纬地区的热量交换,造成酷寒 ④冰雪反射——降水以降雪为主,日积月累形成巨厚冰盖、大陆冰川,反射阳光,加剧酷寒 ⑤气压高——酷寒形成极地冷高压,从大陆中心向边缘地带经常吹强大的极地东风 2.暖季:11月~次年3月(南极科考时间),出现极昼 (四)资源 1.淡水资源: 体积占冰川体积的90%以上,是世界上淡水资源最丰富的大洲 周围海洋上多冰山。南极洲的冰如果全部融化,世界海平面将升高50~70米。被称为“固体水库” 2.矿产资源:煤(维多利亚地)、铁(印度洋沿岸)储量最丰富,此外还有石油、锰等 3.生物资源:动物种类极少,但数量较多。如磷虾、鲸、海豹、企鹅 (五)考察 1.原因:南极洲地区资源丰富,资源的经济价值高。

2019年高考地理区域地理18两极地区专项练习含答案

第二部分第十八讲两极地区 目标达成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 “海洋生物普查项目”研究表明, 235 种在南极生存的动物也同样生存在北极。这表明南极的绕极海流为大多数物种创造了保护屏障,但是某些偶然事件曾经使两极连接起来。南极洋流使物种与温暖海域隔离,同时造成极低的温度,经自然选择生成了奇异的生存机制。据此回答1~3 题。 1.下列关于南极洲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矿产资源贫乏B.终年盛行西南风 C.淡水资源丰富D.平均海拔仅低于亚洲 解析:南极洲被厚厚的冰层所覆盖,冰层的平均厚度达 2 000 多米,因而淡水资源极为丰富。 答案: C 2.造成南极物种与温暖海域隔离的洋流是 ( ) A.西风漂流B.秘鲁寒流 C.西澳大利亚寒流D.本格拉寒流 解析:造成物种隔离的是“绕极海流”,即西风漂流。 答案: A 3.下列有关北极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北半球中高纬度国家之间交通往来,若穿越北极地区,则直线距离最短 B.北极地区与南极地区具有相同的科学研究价值 C.北极地区具有南极地区所没有的煤、铁等矿产资源和生物资源 D.北极地区生态系统的修复能力强 解析:南北两极地区由于自然条件的差异,其科研价值存在一定差异;南极地区煤、铁等矿产资源和生物资源丰富;两极地区生态系统均较脆弱。 答案: A (2018·重庆调研 )2017年 11月 8日上午,我国第 34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乘坐“雪龙”号,缓缓驶出中国极地考察国内基地码头,直奔位于罗斯海西岸的难言岛。在那里,中国第 34 次南极科学考察队将为中国建设第 5 个南极考察站做前期准备工作。“雪龙”号将于 2018 年 4 月回到国内,执行任务周期 164 天,读图完成 4 ~6 题。

两极地区知识点总结

《第十一章极地地区》知识点总结 一、北极地区 1、经纬度位置:北极圈(°N)以北,北冰洋跨经度最广、最浅、最冷、纬度最高的大洋。 2、海陆位置 (1)以北冰洋为主体,被亚、欧、北美洲三大洲所包围; (2)北冰洋海岸线曲折,岛屿众多,格陵兰岛是世界最大岛屿; (3)北冰洋上空是亚洲北部、北美北部、欧洲北部三个地区之 间来往的重要空中走廊和最短的航线。 3、气候:以苔原气候为主,冬季漫长而严寒,夏季短促而温暖, 降水少,集中于夏季;格陵兰岛内陆为冰原气候。 4、自然资源:矿产资源(锰结核、石油、天然气);生物资源 (苔藓、地衣、北极熊、驯鹿) 5、北极科考 (1)最佳季节4~10月,极昼现象。 (2)科考站:黄河站。 二、南极地区 1、经纬度位置:南极圈(°S)以南,南极洲是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广的大洲。 2、海陆位置:被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包围,是未来南半球各大洲横越南极空中交通唯一中间基地。 3、范围:南极大陆及其附近岛屿。 4、地形地势 (1)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文森山是南极洲最高峰; (2)“冰雪大陆”,大陆冰川广布,冰层平均厚度达2000米, 冰层以下地形多样。 5、气候:极地气候—酷寒、烈风、干燥(“寒极、风极、白 色沙漠”)。平均气温最低的大洲 (原因:纬度高、海拔高、气压高、西风漂流阻挡作用、极 冰反射阳光) 6、自然资源:淡水资源(固体淡水)、矿产资源(煤、铁)、生物资源(磷虾、企鹅、鲸等) 7、居民:无定居人口。 8、南极考察 (1)最佳季节是暖季极昼期(11月至次年3月); (2)科考站: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 (3)南极条约:利用只限于和平目的;禁止一切军事活动;禁止核试验和放射性废物处理。

初中地理极地地区练习题(及答案)

一、极地地区选择题 1.(威海)白色(冰雪)是北极地区原有的主色调,白色的外表,蕴藏着巨大的科学研究和科考价值。读图完成下题。 (1)近年来,北极地区“白色”面积在逐渐减少,“蓝色”面积却在不断扩大,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 地震海啸 B. 全球变暖 C. 板块的运动 D. 注入的河水大增 (2)当黄河站的科考队员进入一年中考察最忙的季节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南非中小学正放暑假 B. 威海迎来旅游旺季 C. 南极地区出现极昼 D. 北极熊正在休眠 【答案】(1)B (2)B

【解析】【分析】(1)地球变暖的一个征兆是南北极地区永久冰雪的快速消融,造成海平面上升、蓝色海洋面积扩大。跟踪考察表明,在1978~1996年间,北极地区的冰盖面积缩小了约6%,即每年实际减少约3万平方千米;冰层的平均厚度也由原来的310厘米减少到180厘米。20世纪90年代以来,南极洲冰山脱离南极大陆的速度与日俱增,南极大陆冰盖的体积迅速缩小。故选:B(2)黄河站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北极考察站,在北极考察的最佳季节是北半球的夏季,此时北极地区出现短暂的暖季,并且处于极昼,便于科学考察。又由于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平面成66.5°的固定夹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造成南北半球季节相反。 A、南非位于非洲南端,属于南半球,当北半球为夏季时,南非是冬季,因此中小学应放寒假,故A不正确; B、威海市为山东省港口城市,位于北半球,是夏季,受海洋影响气温较低,因此是避暑胜地,故B正确; C、北半球为夏季时太阳直射点北回归线附近,此时南极地区出现极夜现象,故C不正确; D、北极熊休眠的季节是冬季,故D不正确。 故选:B 【点评】(1)近50年来,人类在生产、生活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急剧增加,使全球气温升高,旱涝等灾害频繁。排放出的氯氟化合物破坏高空的臭氧层,导致地面太阳紫外线辐射增强,进而危及人类的健康。考查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要理解记忆。(2)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平面成66.5°的固定夹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当太阳光线直射赤道时是北半球的春分日或秋分日;当太阳光线直射北回归线时是北半球的夏至日;当太阳光线直射南回归线时是北半球的冬至日。本题主要考查了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属基础题。 2.读“南极地区略图”,完成下面小题。 (1)南极地区代表动物是() A. 斑马 B. 大象 C. 企鹅 D. 长颈鹿(2)无极昼极夜现象的科考站是() A. 长城站 B. 中山站 C. 泰山站 D. 昆仑站

世界地理一轮复习导学案两极地区(答案版)

课题:两极地区 ★地图填充★ 1.读南极洲图,完成下列要求: (1)在图中用字母填注: A.非洲、B.南美洲、C.大洋 洲;D.太平洋、E.大西洋、F.印 度洋、G.德雷克海峡、H.南 极半岛、I.罗斯海、J.威德尔 海。 (2)给图中各条经线标注度 数。 (3)用彩笔标出东西半球的分 界线;绘制西风漂流。 (4)位置:在南极圈以内,被 大西洋、_______、_______三 大洋包围。 (5)范围:南极大陆以及周围的海洋。 (6)地形:以高原为主,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洲,有“冰雪高原”之称。 (7)气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风)。 (8)自然资源:资源丰富资源宝库资源丰富 2.读北极地区图,在图中标注经纬线,并完成下列题目。 (1)位置:指北极圈以北 的广大区域。 (2)范围:_______的大 部分(e),以及沿岸的 (a)、 (b)、 (c)三洲的部分陆地和岛 屿(如格陵兰岛)。 (3)气候:气候寒冷,冬 季黑暗漫长,1月均温介于-20℃至-40℃,最暖月为____(月份);年降水量:100~250毫米。 (4)科学考察的宝地:、、、等资源丰富,图中f处建有我国的_____科考站。

★问题探究★ 1、为什么说北极上空是亚、欧、北美三洲之间的空中捷径。 2、从气压、地表形态来分析南极大陆风力在的原因。 3、为什么说南极洲是“白色沙漠”? 4、南极洲资源多分布在大陆边缘地带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5、为什么说南极洲有丰富的煤藏是“大陆漂移说”的证据? 6、中山站在长城站的哪一个方位?说出沿图中箭头进行的方向变化。 7、比较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陆地气候及自然带的差异。

两极地区答案

世界地理复习提纲12 两极地区 1.南北极俯视图:填写经纬度 科考站:中山站、长城站、黄河站、昆仑站 2.简述南极的气候特点及原因 特点:酷寒、干燥、烈风 原因: 酷寒:纬度高获得太阳辐射少;冰雪覆盖,反射强烈;海拔高气温更低;西风漂流阻隔了低纬热量向高纬的传递。 干燥:极地高压控制,降水少,但蒸发量更少;降水以固体形式为主,升华少,空气中水汽含量很少,所以非常干燥。 烈风:冷气流从高原内部向四周扩散(极地东风),冰雪表面摩擦力小形成狂风。 3..简述南北极争夺的地理意义? 原始、天然的理想实验室 资源丰富 交通、战略位置重要 加强国家交流和合作 4..分析“种子库”选在北极地区的原因。 ①纬度高,气温低,有永久冻土层,即使断电也能长时间维持低温; ②位于北冰洋中岛屿,远离陆地及人类活动的影响。 5.分析全球变暖对极地科考的影响。 有利:延长科考时间

不利:航行安全受到威胁,生物种群发生变化,科研价值低 6.昆仑站所在地区大气透明度极佳的原因? 常年受高压控制,天气晴朗;海拔高,空气稀薄;污染小 7.我国在南极建立科学考察站一般都选择在2月份,为什么? 每年11月—次年3月为南极洲的暖季。此时南极地区多为极昼,太阳高度虽然很低,但它总是照耀在地平线上,有些地方冰雪融化,气温开始回升,有利于建设科学考察站。 8.科考员在南极地区考察期间,面临哪些恶劣的自然现象? 低温、大风、缺氧 9.南极周围冰山较多的季节应是什么季节呢? 是夏季(南半球)。 原因是在夏季气温较高,南极大陆冰川消融崩裂,部分冰川滑入海中形成漂浮的冰山,另一方面,夏季南极周围海域不会结冰,冰山自由漂浮,给海上航行和科学考察带来危险。 10.南极洲降水少,为什么会形成巨厚的冰层? 南极地区年降水量很少,但由于气候寒冷,以降雪为主,蒸发极慢,所降的雪基本都积存起来,经过漫长的年代而形成了巨厚的冰层,平均厚度达2000多米,因而南极地区素有“冰雪高原”之称。 11.全球极端低温出现在南极而不在北极的原因? 1)南极为大陆而北极为海洋,冬季陆地降温比海洋快; 2)南极海拔较高,强化了气候的寒冷程度; 3)南极终年冰雪覆盖,反射率强,吸收太阳辐射量相对较少; 4)南极周围是势力强劲的西风漂流(寒流),不利于低纬度的热量向高纬度输送,而北大西洋暖流却可以直接进入北冰洋。 5)南极冬季恰遇地球位于远日点时,而北极冬季却是地球位于近日点,使南极(186天)极夜时间比北极(179天)多7天,且太阳辐射相对较弱。

两极地区

两极地区 松江四中冯波 2008、11 一、专题说明 两极地区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也是高考命题捕捉的对象。把其作为专题学习,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熟悉两极地区的地理环境,有利于为学生搭建分析问题、探讨问题的平台。 在本专题复习之前,学生已学习了南极地区,已建立了对两极地区地理环境的初步认识,但还不具备对两极地区相关问题有深度的思考。设计本专题就是为全面了解两极地区地理环境构建知识体系,以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为最终目标。 据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2008年10月16日消息,上午9时30分,国家海洋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我国首个南极内陆考察站正式命名为“中国南极昆仑站”。 南极昆仑站是我国继在南极建立长城站、中山站以来,建立的第三个南极考察站,预计2009年1月底前完成建站任务。它标志着我国的南极考察实现从南极大陆边缘地区向南极内陆关键地区的跨越式发展。该资料折射出两极的科学考察是当前社会热点之一。 二、专题设计的基本原则 以两极地区为背景;以重大社会事件为载体;以极地地理环境为突破;以问题讨论为基本形式;以形成地理思维能力为目标。 三、专题复习目标 (一)、地理知识 1、读图复习巩固两极地区的海陆分布特点 2、复习巩固俯视图判断地球的方向(自转方向、南北方向、相对方向)。 3、复习两极地区气候环境特征 4、复习时区、日界线知识,极昼、极夜知识。 5、认识人类对极地的考察活动及在考察时对环境的影响。 (二)地理技能 1、在图中画出流经两极地区的洋流。 2、在图中画出两极地区的风向。 3、阅读文字材料和地图、地理景观图,获取地理信息。 (三)地理思维 1、比较两极地区地理环境的相同点与不同点,比较两极地区的方向和风向。 2、分析流经两极地区的洋流及成因 3、根据材料和图片,评价和反思人类活动对极地地理环境的影响,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 四、重点、难点和突破 (一)重点 两极地区的气候特征及两极地区环境问题研究 (二)难点 分析两极地区气候环境的差异及原因 (三)突破 教法方面:1、视频和消息导入相结合。创设学习情境,获取视频传递的信息,重温极地地

2019届 鲁教版:两极地区 单元测试 wrod版含答案

两极地区 1.中国南极第四个考察站——泰山站于2014年2月建成,读“我国南极考察站分布图”,回答下题。 下列对我国四个南极科考站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中山站常年吹东北风 B.昆仑站气压最高 C.泰山站年日照时数最长 D.长城站降雪量最大 近年来,全球变暖使北极(海洋运输)航线的开通逐渐成为可能。下图为计划中的北极航线示意图(包括东北航线和西北航线),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2.若北极航线开通,该航线() A.可全年航行 B.不宜使用罗盘导航 C.航行的船舶维护费用较低 D.单位距离能源消耗少 3.若北极航线开通,下列国家间海上航运受益最大的是()

A.中国—巴西 B.越南—法国 C.日本—英国 D.美国—印度 我国在南极地区建立了第四座科考站——泰山站(73°51′S,76°58′E),它位于中山站(69°22′S,76°22′E)与昆仑站(80°25′S,77°07′E)之间,可为中山站通往昆仑站考察提供物资及应急保障的中间支撑。读图1、图2,回答下面四题。 4.泰山站位于北京的() A.东南方向 B.东北方向 C.西南方向 D.西北方向 5.我国四个南极科考站中() A.长城站濒临印度洋 B.中山站常年盛行东北风 C.泰山站与昆仑站相距约1300千米 D.昆仑站终年盛行下沉气流 6.图2所示泰山站主体为高脚式的灯笼状建筑,该式建筑的主要作用是() A.通风防暴雪堆堵

B.利于防寒保暖 C.防紫外线辐射 D.利于天文观测 7.泰山站为度夏站,在使用期间() A.地球在公转轨道的远日点附近 B.泰山站极昼天数少于昆仑站 C.泰山站自转线速度高于中山站 D.泰山站正午太阳高度大于长城站 2013年11月7日,第30次南极考察队乘“雪龙”号赴南极进行科学考察,此次考察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在南极伊丽莎白公主地建立我国第四个南极科学考察站——泰山站,这是我国在南极建设的第四个科学考察站,为南极内陆考察度夏站。回答下面两题。 8.下列关于泰山站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常年受高压控制,天气晴朗②泰山站站旗飘向西南方向③海拔高,空气稀薄④长城站的极昼时间最长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② 9.当“雪龙”号出发赴南极进行科学考察时() A.从上海到法国的船经过印度洋时顺风顺水 B.淮河流域的农民在忙着种小麦 C.非洲大草原上的动物向北大迁徙

两 极 地 区

两 极 地 区 重点知识: 注意:靠近极圈并在极圈之外的纬线,一般为60°

3、为什么说北极上空是亚、欧北美三洲之间的空中捷径? 球面上两点之间的距离以大圆劣弧为最短。欧洲、亚洲和北美洲靠近北极地区,其大圆都经过北极附近,所以北极上空是连接欧洲、亚洲和北美洲空中通道的捷径。 4、北极航线: 近年来,全球变暖使北极(海洋运输)航线的开通逐渐成为可能。下图示意计划中的北极航线(包括东北航线和西北航线)。 (1)东北航线、西北航线会合处N临近(D ) A.北冰洋和大西洋的分界线 B.欧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 C.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 D.亚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 (2)若北极航线开通,下列国家间海上航运受益最大的为( B ) A.中国——巴西 B.日本——英国 C.越南——法国 D.美国——印度 南极地区

南极大陆:像一只巨大的“蝌蚪”,头部顶着印度洋,顺着地球自转方向依次为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尾巴靠近的土地是南美洲 1、分析南极比北极地区更冷的原因。 (影响气温的因素:纬度、天气、大气透明度、地形、洋流、海陆分布、地面反射、人类活动等) A、南极比北极极夜时间长,太阳辐射相对较弱。 (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纬度、昼长、地势、天气、大气状况) B、南极洲是高原大陆,海拔较高,气温更低。(平均比北极高2350米,单这一因素就可多降温12℃多) C、南极周围是势力强烈的西风漂流,绕极环流(寒流),不利于低纬度热量向高纬度输送(北极有北大西洋暖流输送热量) D、南极为陆地而北极为海洋,陆地比热容小,冬季陆地降温比海洋快; E、南极终年冰雪覆盖,冰层厚反射率强,吸收太阳辐射量相对较少; 2、分析出南极洲气候特征为酷寒、干燥、烈风原因。(世界寒极、白色沙漠、世界风库) ①酷寒: 1、纬度高,太阳高度角小。极夜长,接受的太阳辐射少; 2、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保温性差; 3、南极周围是寒流(西风漂流,绕极环流),阻挡了与其他纬度较低地区热量交换; 4、以陆地为主,比热容小,降温快; 5、冰层覆盖,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高; 6、极地东风阻挡其与周围大气的热量交换。 ②干燥: 极地高压控制,降水少,但蒸发量更少;降水以固体形式为主,升华少;寒流环绕,降温减湿。 ③大风: 南极终年酷寒,形成了强大的高压,产生气压梯度力大;下垫面为冰面,摩擦力小;中间高,四周低,呈“下坡”趋势,风势强劲 南极大陆是世界上风力最大、风暴最多的地方。大部分地区平均风速为 17~18 m/s,最大风速可达100 m/s。南极风暴所以这样强大,原因在于南极大陆雪面温度低,附近的空气迅速被冷却收缩而变重,密度增大。而覆盖南极大陆的冰盖就像一块中部厚、四周薄的“铁饼”,形成一个中心高原与沿海地区之间的陡坡地形。变重了的冷空气从内陆高处沿斜面急剧下滑,到了沿海地带,因地势骤然下降,使冷气流下滑的速度加大,于是形成了强劲的、速度极快的下降风。 潜在的资源宝库: ①淡水资源 3、南极科考 ①时间:每年11月到次年3月,多极昼且为暖季 ②中国的南极科考站:长城站、中山站、泰山、昆仑、 ③《南极条约》内容 ④南极地区的环境问题:极冰融化和臭氧空洞 (全球变暖导致南极冰雪融化速度加快,大量淡水将使海平面上升) 思考:破坏臭氧的物质和来源是什么? 物质:氟利昂 来源:冰箱、空调、汽车尾气

最新两极地区导学案(有答案)

精品文档 第二章、世界地理分区和主要的国家 第十二节、两极地区 【考纲要求】 1. 南极洲的位置、范围,主要区域特征。 2. 北极地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区域特征。 3. 熟悉区域分析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教学重点】 1、两极地区的位置、气候、资源 2、两极地区方向判断 【教学难点】 两极地区的位置、气候、资源 【自主学习】 1. 完成教材64页左读图查阅1、 2. 2. 完成教材64页右读图查阅1、2、3,读图说明1、2. 3. 完成教材65页左下读图查阅。 4. 完成教材65页右下读图查阅,读图说明1、2. 【教学过程】 一、北极地区 1、位置:指—北极圈 ____________ 以北广大区域。 2、范围:北冰洋及其周边陆地、岛屿组成。其陆地部分分属_虬、美、俄、 丹、冰、挪、瑞、芬等八个国家和北美、亚、欧等三大洲。 【思考一】为什么说北极上空是亚、欧北美三洲之间的空中捷径? 由于地球是球体,两点之间的最近距离是一条沿地球表面的大圆劣弧线 亚欧、北美位于北半球,沿地球表面的大圆劣弧线偏向北极点 3、气候:_冰原—气候为主。冬季从11月起直至下一年的4月,为___极昼时期,最冷月为一月,夏季为7、8_两个月,为极昼时期,最暖的旦月平均气温只有一8 ° C. 4、科学考察的宝地:石油、天然气、铁、金属矿等资源丰富,我国建有黄河科考站。 5、主要居民是因纽特人。 6、自然带苔原带,生物资源北极熊、驯鹿。 北冰洋的主要特征:世界上面积最小、平均深度最浅;世界上最寒冷的大洋。大陆架面积辽阔约占北冰洋的36%;海岸线曲折,岛屿众多。格陵兰岛为世界第一大岛。 二、南极地区 1、位置:(1)纬度位置:几乎都在北极圈以内是世界上位置最南、纬度最高的大洲。

中考地理复习必背知识点系列专项训练:两极地区(带答案)

2020届中考地理复习必背知识点专项训练 ——两极地区 一、必背知识点 1、气候特征:酷寒、干燥、烈风 2、资源丰富:淡水资源和生物资源丰富,北极的代表是北极熊,南极的代表是企鹅 3、科考宝地:目前我国在南极地区建有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在北极地区建有黄河站。 二、专项训练 1.“我有流线型的躯体……像身穿燕尾服的绅士”和“我住在寒冷的北半球……最有资格代表本地区的生物群体”分别描述的是哪两种动物?() A.企鹅和北极熊 B.袋鼠和鸸鹋 C.企鹅和桉树熊 D.鸭嘴兽和北极熊 答案:A 解析:南极地区的代表性动物是企鹅;北极地区的代表性动物是北极熊。 2.我国在南极科学考察站建站的时间一般都选择在二月,与此无关的是() A.正值南半球暖季B.白昼时间较长 C.科考队较多,易形成互应 D.陆地露出,易于行走 答案:D

解析:每年二月正值南极暖季,并且白昼时间长,各国几乎都选择这个时候去南极活动,科考队较多,易形成互应。 3.为了保护地球最后一片净土,下列做法不可取的是()A.生活垃圾妥善处理 B.禁止滥杀海豹、海象等 C.保护极地地区生物的多样性 D.建立军事基地 答案:D 解析:“保护地球最后一片净土”是指我们要关注极地地区的环境保护问题,建立军事基地违背了对极地地区和平利用的原则,而且无益于极地地区的环境保护。 4.《南极条约》的签订,极大地说明了全世界对极地地区环境保护的重视,下列不属于极地地区正确使用目的的是()A.和平使用 B.科学考察 C.据为己有 D.环境保护 答案:C 解析:南极地区仅限于“和平使用、科学考察、环境保护”。 5.从纬度位置看,南、北两极地区主要位于() A.南极地区主要位于北极圈以北 B.北极地区主要位于南极圈以南 C.南极地区主要位于南极圈以北D.南、北两极地区主要位于极圈以内 答案:D 解析:南极地区主要位于南极圈以南,包括南极洲及其周边的海域;北极地区主要位于北极圈以北,包括北冰洋大部分及其周边的亚、欧、北美三洲部分地区

两极地区练习题

两极地区练习题 山东郓城一中高二李庆敏 一、选择题 右图是南极地区图,阴影部分为黑夜。读图完成1~3题。 1.图中a、b是我国的科学考察站,沿直线从a到b的方向是 () A.先东北、转东南B.先西南、转西北 C.先东南、转东北D.先西北、转西南 2.关于两个科学考察站的叙述,正确的是() A.白昼时间a比b短B.正午太阳高度b 大于a C.两地都有极昼极夜现象 D.b考察站濒临大西洋 3.此时的北京时间是() A.0时B.2时C.20时D.22时 2009年我国将在南极冰盖最高点(80°S、77°E)建成度夏站,这将是我国继长城站、中山站、黄河站(79°N、12°E)之后的第四个极地科考站。图3—乙中AB弧线表示晨昏线。读图3,回答4~5题。

4.度夏站位于黄河的 A.西北方向B.东南方向 C.东北方向 D.西南方向 5.如果此时北京的气温达到一天中的最高值,则乙图所示季节 A.太湖处于全渔期B.布拉马普特拉河处于枯水期C.新加坡昼短夜长D.长城沿线桃红柳绿 读图,回答6~8题。

6.图示季节,在我国下列现象可信的是 A.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B.夜来南风起,小麦覆垄黄 C.渐渐风吹面,纷纷雪积身D.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7.北极地区气温升高对北极地区带来的影响可能是 A.流出北冰洋的洋流势力减弱B.极地东风势力增强 C.有利于北冰洋地区航线的开辟D.极地生物活动范围南扩 8.面对石油价格的节节攀升,图中A所在国提出了在2020年成为“世界第一个无油国”的目标,该国最具潜力可替代石油的能源是 A.太阳能B.地热C.潮汐能D.生物能

两极地区 区域地理知识总结精华

南极洲是人类最后到达的大陆,也叫“第七大陆” (一)位置和范围 1.位置: (1)经纬度位置:位于地球最南端,土地几乎都在南极圈内, 是世界上纬度最高的一个洲。同时也是跨经度最多的一个大洲。 (2)海陆位置:四周濒南美洲、大洋洲、非洲、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 (3)交通位置:未来南半球大洲横越南极空中交通的惟一中间基地,战略地位重要。 2.面积:总面积约1400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9.4%。位于七大洲面积的第五位。 (二)地形:世界海拔最高的大洲,被称为“冰雪高原” 横贯南极的山脉将南极大陆分为两部分: 东南极洲面积较大;西南极洲面积较小,由山地、高原和盆地组成。 (三)气候:“寒极”、“风极”“白色沙漠” 酷寒:纬度高获得太阳辐射少;冰雪覆盖,反射强烈;海拔高气温 更低;周围海洋的西风带阻隔了低纬热量向高纬的传递。 干燥:极地高压控制,降水少; 降水以固体形式为主,蒸发量少, 空气中水汽含量很少,所以非常干燥。 烈风:冷气流从高原内部向四周扩散(极地东风),冰雪表面摩擦 力小形成狂风。 1.原因: ①纬度高——接受太阳光热少,造成严寒 ②地势高——加剧气候的寒冷,形成酷寒 ③西风环流——阻碍南极地区与低纬地区的热量交换,造成酷寒 ④冰雪反射——降水以降雪为主,日积月累形成巨厚冰盖、大陆冰 川,反射阳光,加剧酷寒 ⑤气压高——酷寒形成极地冷高压,从大陆中心向边缘地带经常吹强大的极地东风 2.暖季:11月~次年3月(南极科考时间),出现极昼 (四)资源 1.淡水资源: 体积占冰川体积的90%以上,是世界上淡水资源最丰富的大洲 周围海洋上多冰山。南极洲的冰如果全部融化,世界海平面 将升高50~70米。被称为“固体水库” 2.矿产资源:煤(维多利亚地)、铁(印度洋沿岸)储量最丰富, 此外还有石油、锰等 3.生物资源:动物种类极少,但数量较多。如磷虾、鲸、海豹、 企鹅

两极地区导学案(有答案)

第二章、世界地理分区和主要的国家 第十二节、两极地区 【考纲要求】 1.南极洲的位置、范围,主要区域特征。 2.北极地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区域特征。 3.熟悉区域分析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教学重点】 1、两极地区的位置、气候、资源 2、两极地区方向判断 【教学难点】 两极地区的位置、气候、资源 【自主学习】 1.完成教材64页左读图查阅1、 2. 2.完成教材64页右读图查阅1、2、3,读图说明1、2. 3.完成教材65页左下读图查阅。 4.完成教材65页右下读图查阅,读图说明1、2. 【教学过程】 一、北极地区 1、位置:指___北极圈___________以北广大区域。 2、范围: _北冰洋_____及其周边陆地、岛屿组成。其陆地部分分属加、美、俄、丹、冰、挪、瑞、芬等八个国家和北美、亚、欧等三大洲。【思考一】为什么说北极上空是亚、欧北美三洲之间的空中捷径? 由于地球是球体,两点之间的最近距离是一条沿地球表面的大圆劣弧线 亚欧、北美位于北半球,沿地球表面的大圆劣弧线偏向北极点 3、气候:_冰原__气候为主。冬季从11月起直至下一年的4月,为___极昼__时期,最冷月为一月,夏季为7、8__两个月,为极昼时期,最暖的_8_月平均气温只有—8°C. 4、科学考察的宝地: 石油、天然气、铁、金属矿等资源丰富,我国建有黄河科考站。 5、主要居民是因纽特人。 6、自然带苔原带,生物资源北极熊、驯鹿。 北冰洋的主要特征:世界上面积最小、平均深度最浅;世界上最寒冷的大洋。大陆架面积辽阔约占北冰洋的36%;海岸线曲折,岛屿众多。格陵兰岛为世界第一大岛。 二、南极地区 1、位置:(1) 纬度位置:几乎都在北极圈以内是世界上位置最南、纬度最高的大洲。 (2)经度位置:跨 360经度;所占经度最广,兼跨东西两半球。南极半岛(60°W),与南美洲隔海相望。 (3)相对位置:南极洲几乎全在南极圈内;四周被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所包围;与南美洲、大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十章《极地地区》测试题(含答案)

第十章《极地地区》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北极地区矿产资源十分丰富,目前,在北极地区发现的矿产主要有( ) A.煤、铜 B.石油、天然气、煤、铁 C.铁、磷 D.铝、铜 2018年2月7日,中国第五个南极科考站﹣﹣罗斯海新站在南极恩克斯堡岛正式奠基,预计2022年建成。读南极地区图(图中阴影部分为夜晚),完成下列各题。 2.图中拟建的罗斯海新站位于长城站的()方向 A.东南 B.西北 C.西南 D.东北 3.在南极建科考站可能会遇到的困难是() ①酷寒②烈风③冻土④降雪 A.①④ B.①② C.①③ D.②④ 4.此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处在本初子午线上,跨东西两半球 B.乙处坐地日行八万里,跨南北两半球 C.北极地区的黄河站处于极夜 D.两极地区资源丰富,但环境恶劣,均无常住居民 5.北极理事会2016年5月15日授予中国正式观察员国身份,读北极地区图.图中甲、乙、丙代表的大洲分别是

A.亚洲、欧洲、北美洲B.亚洲、北美洲、欧洲 C.北美洲、欧洲、亚洲D.北美洲、亚洲、欧洲 6.南极地区的代表性动物是() A.企鹅 B.巨鲸 C.北极熊 D.海豹 7.极地地区的环境保护越来越受到全世界的重视,南极地区的和平开发备受关注.下列做法中有利于南极可持续发展的是() A.加强国际合作,保护南极环境 B.为了经济发展,大力开采南极的矿产资源C.大量捕杀企鹅,享用企鹅美食 D.科考队将垃圾埋在雪地里或丢弃海中 8.我国南极科学考察队要克服的恶劣气候是() A.酷寒、干燥、烈风B.飓风、暴雨、寒冷 C.暴雨、雷电、大风D.台风、寒潮、冰雹 9.继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之后,中国第四个南极科考站泰山站2014年2月8日正式建成开站,但南极洲至今人仍无人定居的主要原因是() A.自然资源贫乏 B.臭氧层空洞的出现 C.地形崎岖不平 D.气候酷寒干燥 读南极洲及周边地区图,回答下列各题.

两极地区 教案

两极地区教案 一、教学目标: 掌握南北极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 二、课时安排:1课时。 三、课型:新授课。 四、教学重点:南北极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 五、教学过程: 导入:通过南极、北极的代表性动物企鹅、北极熊引出南北极的学习。 1.北极 (1)位置和范围:北极地区是指北极圈以内的地区,包括北冰洋、欧洲北部、亚洲北部、北美洲北部及一些岛屿。主体部分是北冰洋,占北极地区的6O%。北极圈以内的陆地面积约为800万平方千米。北极地区几乎全部在北极圈以内,跨经度最广。在北极地区有领海和领土的国家有8个:瑞典、芬兰、冰岛、挪威、丹麦、俄罗斯、美国、加拿大 (北极五国)。 (2)交通位置重要 北极地区虽然气候恶劣,海运困难,但其上空却是重要的交通要冲,是联系亚洲北部、欧洲北部和北美北部的最短航线和空中走廊,具有重要的战略地。 (3)寒冷的自然景观 地貌:北极地区以海洋为主体,多数地区冰雪覆盖,浮冰广布。北极点附近是常年不化的冰盖,永久性积雪主要分布在格陵兰岛的内部。 气候:北极地区冬季寒冷而漫长,夏季温暖而短促,气候严寒,干燥。有极昼、极夜和极光现象。北极地区主要是极地苔原气候。 植物:植被以地衣、苔藓为主。 动物:主要代表性动物有北极熊、北极狐、驯鹿等。北极熊素有“冰海霸王”之称,是北冰洋的象征。 (4)自然资源丰富 北极地区资源丰富,有丰富的淡水资源,石油和天然气、金属、非金属等矿产资源储量可观。 (5)北冰洋:最小、最冷的洋

北冰洋是四大洋中面积最小、平均深度最浅的大洋面积1310万平方千米,约占太平洋的1/14。平均深度1200米,最深有5 449米。北冰洋是四大洋中平均气温最低的大洋。纬度高,接受的太阳辐射少,加上冰层覆盖,是其气温低的主要原因。北冰洋周围大陆架面积广阔,约占北冰洋面积的36%。北冰洋海岸线曲折,多半岛、岛屿、边缘海。格陵兰岛是世界上最大的岛屿。 (6)人口:在北极圈以内长期居住的人口达300万。当地土著居民主要是因纽特人。又被称为爱斯基摩人。中文的“爱斯基摩”是英文Eskimo的译音,而Eskimo 又来自北美印第安语,意思是吃生肉的人,带有轻蔑的意味。不同地区的爱斯基摩人对自己有不同的称呼。美国阿拉斯加地区的爱斯基摩人称自己为“因纽皮特人”,加拿大的爱斯基摩人称自己为“因纽特人”,格陵兰岛的爱斯基摩人称自己为“卡拉特里特”,意思都是“人”。爱斯基摩人认为“人”是生命王国里至高无上的代表。 (7)黄河站与北极考察 我国于2004年7月28日在挪威斯匹次卑尔根群岛新奥尔松(78o55′N,11o56′E)建立了第一个北极科学考站——黄河站。 黄河站的建成,不仅为我国北极地区科学考察提供了前沿阵地,极大地提高了我国极地考察能力,同时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走向世界、面向未来,跻身世界民族之林的决心,并将在增强我国国际北极事务中的影响力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2.南极 (1)位置与范围 南极洲几乎全在南极圈内;四周被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所包围;与非洲、大洋洲和南美洲相望。 (2)地形:冰雪高原 世界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2350m,2000m都是冰雪) 有人称南极洲为“白色的沙漠”,你认为对吗?为什么? 对。因为南极洲降水量大部分为55毫米以下,降水量最少的地方不足5毫米,降水形式主要是雪,由于气温低不消融,气候干燥,其干燥程度如同沙漠地区,所以用“沙漠”来形容南极洲的干旱。因其上覆盖有巨厚冰层,故有“白色的沙漠”之称。

初中地理 极地地区(附答案)

一、极地地区选择题 1.(莱芜)中国“雪龙号”极地科学考察船2010年11月从深圳盐田港启航,踏上中国第27次南极科学考察的征程。回答下题。 (1)考察队员在南极考察时不可能遇到的困难是() A. 严寒 B. 烈风 C. 暴雨 D. 冰山崩落 (2)在开发利用南极的过程中,下列行为可取的是() A. 去南极海域大量捕杀鲸鱼 B. 大规模开发南极矿产 C. 在冰雪中掩埋废弃物 D. 作为科研基地和平利用 【答案】(1)C (2)D 【解析】【分析】(1)南极地区降水稀少,考察队员在南极考察时不可能遇到的困难是暴雨。故选:C(2)在开发利用南极的过程中,选项ABC的做法是不妥当的,都不符合题意,选项D的行为是可取的。故选:D 【点评】(1)两极地区地处极圈以内,纬度位置高,气候特点是酷寒,多狂风,降水稀少,虽然降水稀少,但由于气温低,降水不易蒸发,长年积累,极地形成了厚厚的冰雪覆盖,地球上68%的淡水以冰雪的形式储存在两极地区。本题考查极地地区的气候特点,理解解答即可(2)。南极洲上已发现的矿物就有220多种,煤矿资源最为丰富,此外还有丰

富的铁矿,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代表性的动物是企鹅。迄今为止,已有俄罗斯、美国、英国、阿根廷、澳大利亚、日本和中国等30多个国家在南极地区建立了一大批科学考察站,在南极地区进行科考工作。此题考查的属于基础性的知识点,结合教材加强记忆,同时更要清楚保护南极洲的资源和环境是全世界都要重视的焦点。 2.“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北京时间2018年1月31日晚发生了月全食现象,我国大部分地区居民欣赏到了美轮美奂的“蓝月亮”景观。 结合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月食现象证明了() A.地球的大小 B.地球自转方向 C.地球的形状 D.地球表面地貌 (2)该季节() A.正值南极地区的极昼期 B.地中海沿岸的游客正享受阳光沙滩 C.正值印度半岛的多雨期 D.撒哈拉沙漠的森林正一片葱绿茂盛 【答案】(1)C (2)A 【解析】【分析】(1)能证明地球形状是球体的例子很多,如离岸的船总是船身先消失,桅杆后消失、站得高,才能看得远、麦哲伦环球航行、月食、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月食现象能够说明地球的形状是一个球体,故选C。(2)该季节太阳直射南回归线附近,正值南极地区的极昼期,地中海沿岸位于北半球,北半球正值冬季,冬季温和湿润,所以地中海沿岸的游客正享受阳光沙滩是错误的;印度也位于北半球,印度此时也是冬季,冬季干旱,故此时正值印度半岛的多雨期是错误的;撒哈拉沙漠没有森林,故选A。 【点评】(1)能证明地球形状是球体的例子很多,如乘船出海时,港口的灯塔会从下到上依次从视野中消失,离岸的船总是船身先消失,桅杆后消失、站得高,才能看得远、世界不同地区,看北极星的仰角不同、月食时,阴影始终是弧形的、麦哲伦环球航行、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人越往山上爬,看到的地平圈就越大(或站在大地上无论向那个方向走,永远也走不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