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际舞台上的中国

国际舞台上的中国

第五单元《中华文化民族精神》复习提纲

5.1文化根中国心

1.中华文化的含义?

以春秋战国诸子百家为基础不断演化、发展而成的中国特有文化,我们称之为中华文化。2.中华文化的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3.中华文化有哪些具体表现?--------中国哲学;中国传统伦理;文学典籍;中国科技发明;民间工艺;中华武功;中医中药;中华艺术等。

4.中华文化的重要性:

(1)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2)中华文化地位和作用:中华文化以它深邃的内涵、恢宏的气度在世界文明中占有独特的位置,对亚洲乃至世界文明的发展都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3)文化的重要性:

①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中华民族迈向伟大的复兴历程,同时也是中华文化弘扬与创新的过程。

②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是一个民族的价值观源泉,是决定一个民族的凝聚力和创造力的基本条件。

③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

④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5.如何传承和创新中华文化?

(1)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2)创新民族文化,就是要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3)与世界多种文化进行交流,不断吸收其他民族优秀文化的成果,丰富和发展自己。

6.文化软实力的含义:----------文化软实力是指文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是指一国的文化、价值观念、社会制度、发展模式的国际影响力与感召力。

7.为什么要提高文化软实力?

(1)文化软实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发展和国家振兴的巨大精神力量。

(2)提高文化软实力有利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

(3)提高文化软实力有利于坚定文化自信,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

(4)提高文化软实力有利于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提高中国的国际话语权。

8.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力。

5.2民族精神发扬光大

1.民族精神的含义是什么?----------民族精神是指民族文化中维系、协调、指导、推动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粹思想,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共同生活、共同发展的核心和灵魂。

2.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是什么?-----------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3.中华民族精神在不同时期有不同表现。

4.为什么要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1)重要性:①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强大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

②中华民族精神凝聚着我们的人民,使得我们这个伟大的多民族国家维系着统一的发展模式。

③中华民族精神延续着我们的文明,使中华文明成为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

④中华民族饱经沧桑,历尽磨难,但无论面临怎样的危机,都没有失掉民族自信心,没有失去民族的尊严,因为我们民族的血脉中始终奔涌着昂扬澎湃的民族精神。

⑤中华民族精神无论是在过去、在现在,还是在未来,都是支撑着我们民族的坚强脊梁。

⑵意义: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战斗力;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提高国际竞争力;有利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5.作为中学生,我们应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1)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加强道德修养,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2)从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做起,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以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3)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培养自强不息、团结合作等良好思想品质。

(4)不断增强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自觉把个人理想与祖国建设、民族振兴联系起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含了三个层面,分别是:

国家层面:(略)社会层面:(略)公民个人层面:(略)

7.为什么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推动民族和国家进步和发展最持久、最深沉的精神力量。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升华,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吸收了世界文明有益成果,体现了时代精神。

(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是我们实现中国梦不可缺失的精神支柱。

8.作为中学生,我们应如何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加强道德修养,努力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者和践行者。

(2)努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变成日常的行为准则,进而形成自觉奉行的信念。

(3)要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一点一滴积累,形成向上的力量、向善的力量。

(4)要听得进意见,受得了批评,做一个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追求高尚道德理想的人。

知识拓展:

1.中国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2. 2017年10月31日,在党的十九大胜利闭幕一周之际,习近平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专程从北京前往上海和浙江嘉兴,瞻仰中共一大会址和浙江嘉兴南湖红船。沿着早期共产党人的足迹,探寻我们党的精神密码。

【惊雷划空】站在这条红船前,习近平的讲话回荡大厅:“党的十九大擘画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目标和任务,全党同志......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1)“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指是什么?

答:(1)建党一百年目标: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建国一百年目标: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信念如磐】他说,我们要结合时代特点大力弘扬“红船精神”,让“红船精神”永放光芒。(注:红船精神指的是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2)结合时代特点大力弘扬“红船精神”有何重要意义?

答:(2)①有利于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②有利于增强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③有利于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的民族精神;④有利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⑤能够为实现中国梦凝聚强大的正能量,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等。

“只要我们团结一心、苦干实干,就一定能乘风破浪……”习近平挥动手臂,笑着说:“从小船一直划到巨轮上,驶向光辉的彼岸。”(3)“从小船一直划到巨轮上,驶向光辉的彼岸。”在新时代我

国应该如何做?

答:(3)①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等。(政治)②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发扬艰苦创业、开拓创新精神。(教育、文化)③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走共同富裕的道路。(经济)④坚持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落实科学发展观。(生态)

第六单元《放眼世界迎接挑战》复习提纲

一、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和平与发展问题是影响和决定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本问题。

1.和平问题是指维护世界和平,防止新的世界战争的问题。

(要求:各国要相互尊重与平等互利,不要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要对话与合作,不要对抗与冲突)2.阻碍世界和平的问题: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国际恐怖主义等。

3. 发展问题是指世界经济发展,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问题。

(要求:各国把振兴经济、谋求更加有利的国际经济地位放在首位)

4.和平与发展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世界和平是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的前提条件,没有和平就没有发展;各国的共同发展则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础。

二、全球化的时代潮流

1.全球化,指的是人类活动日益跨越民族和国家界限,日益相互融合的现象,包括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多方面内容。

全球化的发展,使国家之间的关系日益紧密,整个世界成了相互连通的“地球村”。

2.经济全球化是全球化的主要内容,是现代经济发展的趋势。它是指生产、贸易、投资、金融等经济行为在全球范围的大规模活动,各种不同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的组合。

3.经济全球化的利与弊:(经济全球化也是把双刃剑)

(1) 从总体和长远来看,全球化有利于于世界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不同国家可以凭借各自的优势进行国家合作,利用国际资源来加速本国的发展。另一方面加剧着国与国之间的竞争与冲突,局部地区的经济波动和经济危机对他国的影响也成为不可避免的事情。

(2)经济全球化对中国是个机遇也是个挑战。善抓机遇,主动应对挑战,努力实现跨越式发展,才能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

三、合作共赢的发展趋势(怎样才能实现合作共赢?)

1.经济全球化时代也是国际合作的时代。

合作共赢就是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同舟共济,权责共担,增进人类共同利益。

2.能给世界各国带来共赢的全球化,要求良好的国际协调机制。目前,处理全球政治和经济问题的国际组织主要有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贸易组织等。

3.全球化的时代要实现共赢的发展,需要通过各国共同努力,推进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主要原则是:政治上应,经济上应,文化上应,安全上应。

四、活跃在世界舞台上的中国

1. 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

(1)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综合国力最强的发展中国家。

(2)中国是当今世界上经济最为活跃、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是世界第一出口大国和第二进口大国。(3)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国际事务中担当发展中大国的责任。

2.中国在国际上的作用:

(1)(2)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不断提高,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不断增强,成为国际舞台上的一支重要力量。

(2)中国为世界经济提供更巨大的市场需求和更广阔的发展机遇,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3)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进一步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

3.提出中国主张、贡献中国智慧:

(1)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把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作为对外政策的宗旨。

(2)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体现,符合中华民族爱好和平的历史文化传统,符合人类进步的时代潮流。

(3)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

(4)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五、中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1.中国面临的机遇有:

(1)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也是贡献者。

(2)全球化为中国利用外资和其他外部资源加速发展提供了历史性机遇,也为中国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国际市场空间。

2.中国也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

经济对外开放的扩大,同时增加了中国对外部市场、外部资源的依赖程度,世界经济波动对中国经济的不利影响也在增强。从国内经济发展环境看,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3.应对全球化中的机遇和挑战,我们要抓住机遇使自身不断发展壮大,同时也要重视各种风险和挑战,善于化危为机、转危为安。

(1)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国家应该怎样做:

①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②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③坚持改革开放;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⑵青少年应该怎样做:

①树立全球观念和开放、平等、参与的国际意识;②树立远大理想,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身道德修养;③培养艰苦奋斗和创新精神,立志成才,报效祖国。等等

六、与世界同呼吸,与祖国共命运

1.为什么要与世界同呼吸,与祖国共命运?

(1)全球化的世界是相互依存的世界,我们都是世界的公民,对世界有着一份不容推卸的的责任。

(2)我们是国家的公民,祖国的命运与我们的成长和前途息息相关。

2.为什么要与世界同呼吸,与祖国共命运?

(1)我们中学生也能以自己的方式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2)我们要关注国家与世界的关系,树立忧患意识,将自己的成长和祖国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为祖国更加繁荣富强而努力。

(3)树立全球意识,培养开放、平等、参与的国际意识,刻苦学习,承担历史使命等等。

知识拓展:

1.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义?

(1)充分表达了人类追求和平与发展的愿望,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提供了富贵的思路。

(2)为人类未来发展提出了具有重要价值的构想。(3)为人类共同美好的未来指明了方向。

2.关心人类命运,我们青少年应怎么办?

⑴学习本国优秀文化,积极参与不同文化的对话、交流活动。

⑵在对话交流中,积极表达代表本国立场的观点或主张,态度坚定温和。

⑶努力学好外语,提高口语表达能力,理解相关国家的历史和文化。

⑷理解外国人的利益习惯、交往方式、思维特点、行为规范。

⑸关注国家与世界的关系,培养开放、平等、参与的国际意识,刻苦学习,承担历史使命等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