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于站间距及方位角加权的邻区添加工具实现

基于站间距及方位角加权的邻区添加工具实现

基于站间距及方位角加权的邻区添加工具实现
基于站间距及方位角加权的邻区添加工具实现

基于站间距及方位角加权的

邻区添加工具实现

龙颖

2016/8/5

摘要:本课题设计一个针对小区间方位角进行距离加权的算法,从而更加贴近网络现状进行添加邻区。

目录

一、设计背景 (2)

二、设计目标及方法 (2)

三、设计流程图 (3)

3.1设计流程图 (3)

四、设计过程及结果 (4)

4.1 核心算法 (4)

4.2 检索优化算法 (6)

4.3经纬度算两点间距离算法 (10)

4.4经纬度算两点间方位角算法 (11)

五、设计结论与收获 (13)

六、参考资料 (14)

七、使用说明书及工具 (14)

一、设计背景

目前在众多软件中有很多邻区添加工具,但是较多工具中邻区添加算法大多没有对站点间小区的覆盖范围纳入考虑,故在小区对边缘站点添加邻区时,他们将邻站小区与本站小区正朝向的优先级与小区负朝向的优先级相同,显然按照此类邻区添加算法与现网网络模型不匹配。现本课题设计一个针对小区间方位角进行距离加权的算法,从而更加贴近网络现状进行添加邻区。

二、设计目标及方法

主要设计目标如下:

设计一个算法,使得在邻区关系添加过程中,能根据方位角和地理位置区分对原小区的邻区优先级,从而更合理的添加邻区。

完成设计共需要实现4个功能:

●小区间方位角加权的距离实现

●优化检索算法

●计算本小区与邻区间的站间距

●计算本小区与邻区间方位角差值

本设计将采用VBA程序语言,结合EXCEL界面做成一个工具,主要在EXCEL工具内部实现上述功能。

三、设计流程图

3.1设计流程图

本工具主要设计流程图如下:

四、设计过程及结果

4.1 核心算法

方位角加权,可以把扇区考虑成一个扇形的区域,加权系数则是从扇柄到扇形外部的距离,当加权系数大时,距离扇柄的距离大,当加权系数小时,则到扇柄的距离小。

如下图所示:

加权情况示意图

则为了有效的将三个小区区分,可以对经纬度点根据方位角进行加权,这样加权越大,三个扇区的位置差异就越明显,从而能够对方位角与距离进行判断,添加更合理的网络邻区关系。如下图所示:

加权情况在实际网络中的应用

核心算法

由于小区距离的方位角DAL是由A向B的,所以夹角a=方位角A-(DAL+180)

夹角b=方位角B-DAL,算得夹角后。在垂直于小区连线方向通过SIN函数乘以加权系数D得到D_SHORT,小区连线方向通过COS函数乘以加权系数D加上小区距离,得到加权后连线的方向的长度D_LONG。上述D_LONG与D_SHORT得到可以通过勾股定理,算得加权后的小区距离(见以下代码实现部分)

核心代码实现部分

Do While i <= .Range("A65536").End(xlUp).Row

.Range("k" & i) = qiufangweijiang(Sheet2.Range("D" & i), Sheet2.Range("e" & i),

Sheet1.Range("D" & j), Sheet1.Range("e" & j))

.Range("j" & i) = Cal_Long_Lat(Sheet2.Range("D" & i), Sheet2.Range("e" & i),

Sheet1.Range("D" & j), Sheet1.Range("e" & j))

D2 = Sheet2.Range("G" & i).Value

DAL = .Range("k" & i).Value

Distanc = .Range("j" & i).Value

D_LONG = (Distanc + xishu * (Sin((D1 - DAL + 180) / 180 * pi) + Sin((D2 - DAL) / 180 * pi))) ^ 2

D_SHORT = xishu * (Cos((D1 - DAL + 180) / 180 * pi) + Cos((D2 - DAL) / 180 * pi)) ^ 2 .Range("L" & i) = Sqr(D_LONG + D_SHORT)

i = i + 1

Loop

4.2 检索优化算法

初步算法是将市区每个点与目标经纬度点计算距离,然后得出N个TOP最近的点添加邻区。

由于新余地市较小,考虑到后期站点优化及批量站点添加,依然必须要对算法进行优化。

通过考虑矩阵算法,将整个网络分割成若干个网格,添加邻区时,仅对目标网格周边的8个网格进行计算。

目前可以通过基于笛卡尔层的空间搜索学习算法进行实现

Cartesian Tiers 笛卡尔层

Cartesian Tiers是通过将一个平面地图的根据设定的层次数,将每层的分解成若干个网格,如下图所示:

笛卡尔分层示意图

每层以2的评方递增,所以第一层为4个网格,第二层为16 个,所以整个地图的经纬度将在每层的网格中体现:

笛卡尔矩阵

笛卡尔层在Lucene中对空间地理位置查询最大的用处在查找周边地址的时候有效的减

少查询量,即将查询量可以控制在分层后最小的网格中的若干docId。

构建这样的索引结构呢,只需要对应笛卡尔层的层数来构建域即可。

也即是tiers0->field_0,tiers1->field_1,tiers2-field_2,……,tiers19->field_19。(一般20层即可)。每个对应笛卡尔层次的域将根据当前这条记录的经纬度通过笛卡尔算法计算出归属于当前层的网格,然后将gridId(网格唯一标示)以term的方式存入索引。这样每条记录关于笛卡尔0-19的域将都会有一个gridId对应起来。

目前索引的实现核心代码:

ActiveCell.FormulaR1C1="=IF(MOD(RC[-5],0.1)-MOD(R[-1]C[-5],0.1)<0,R[-1]C+1,R[-1]C)"

体现在EXCEL中是,对经纬度后1位进行取模(0.1)从而对每个0.1范围内的经度进行排序编号。此编号即为经度索引X,同理可得纬度索引Y。小区索引为CELL(X,Y)。

EXCEL中矩阵生成

但是查询的时候一般是需要查周边的地址,那么可能周边的范围超过一个网格的范围,那么实际操作过程是根据经纬度和一个距离确定出需要涉及查询的从19-0(从高往低)若干层对应的若干网格的数据(关于代码实现在后面的文章内容阐述)。那么一个经纬度周边地址的查询只需要如下图圆圈内的数据:

小区查找周边邻区范围

所以通过这样的数据过滤,将极大的减少计算量。

代码实现部分:

sheets("规划首页").Range("H" & j) = Round((Application.RoundUp(sheets("规划首页").Range("D" & j), 1) - xm) * 10, 0)

sheets("规划首页").Range("I" & j) = Round((Application.RoundUp(sheets("规划首页").Range("e" & j), 1) - ym) * 10, 0)

''完成索引

xnow = sheets("规划首页").Range("H" & j)

ynow = sheets("规划首页").Range("I" & j)

With sheets("现网工参")

If .FilterMode = True Then .ShowAllData: ''清除筛选

.Range("a1").AutoFilter

.Range("$A$1:$I$" & .Range("A65536").End(xlUp).Row).AutoFilter Field:=8, Criteria1:=">=" & (xnow - 1), _

Operator:=xlAnd, Criteria2:="<=" & (xnow + 1)

.Range("$a$1:$I$" & .Range("A65536").End(xlUp).Row).AutoFilter Field:=9, Criteria1:=">=" & (ynow - 1), _

Operator:=xlAnd, Criteria2:="<=" & (ynow + 1)

' ActiveSheet.Range("$H$2:$I$"

& .Range("A65536").End(xlUp).Row).AutoFilter Field:=19, Criteria1:=">=" & (xnow - 1), _ Operator:=xlAnd, Criteria2:="<=" & (xnow + 1)

' ActiveSheet.Range("$H$2:$I$"

& .Range("A65536").End(xlUp).Row).AutoFilter Field:=20, Criteria1:=">=" & (ynow - 1), _ Operator:=xlAnd, Criteria2:="<=" & (ynow + 1)

.Cells.Copy

End With

If sheets("筛选前").FilterMode = True Then sheets("筛选前").ShowAllData ''清除筛

sheets("筛选前").Activate

sheets("筛选前").Cells.PasteSpecial Paste:=xlPasteValues, Operation:=xlNone, SkipBlanks _

:=False, Transpose:=False

4.3经纬度算两点间距离算法

经纬度距离算法

在GIS应用中,计算两点之间距离的公式非常重要,这里仅列出几种计算方法。

假设地球是一个标准球体,半径为R,并且假设东经为正,西经为负,北纬为正,南纬为负,则A(x,y)的坐标可表示为(R*cosy*cosx,R*cosy*sinx,R*siny)

B(a,b)的坐标可表示为(R*cosb*cosa,R*cosb*sina,R*sinb)

于是,AB对于球心所张的角的余弦大小

为 cosb*cosy*(cosa*cosx+sina*sinx)+sinb*siny =cosb*cosy*cos(a-x)+sinb*siny 因此AB两点的球面距离为 R*{arccos[cosb*cosy*cos(a-x)+sinb*siny]}

注意几点:

1. x,y,a,b都是角度,最后结果中给出的arccos因为弧度形式;

2. 所谓的“东经为正,西经为负,北纬为正,南纬为负”是为了计算的方便。比如某点为西经145°,南纬36°,那么计算时可用(-145°,-36°);

3. AB对球心所张角的球法实际上是求两向量的夹角K。用公式

*=|OA|*|OB|*cosK可以得到;

4. 还有对相同点进行处理等。

代码实现部分:

Public Function Cal_Long_Lat(ByVal long1 As Double, ByVal lat1 As Double, ByVal long2 As Double, ByVal lat2 As Double) As Double '单位公里

Const pi As Double = 3.1415926535

Dim AngleLong1, AngleLat1, AngleLong2, AngleLat2 As Double

AngleLong1 = long1 * pi / 180

AngleLat1 = lat1 * pi / 180

AngleLong2 = long2 * pi / 180

AngleLat2 = lat2 * pi / 180

Dim sinX, cosX As Double

sinX = Sin(AngleLat1) * Sin(AngleLat2)

cosX = Cos(AngleLat1) * Cos(AngleLat2) * Cos(AngleLong2 - AngleLong1)

X = sinX + cosX

On Error Resume Next

ax = Atn(-X / Sqr(-X * X + 1)) + 2 * Atn(1)

Cal_Long_Lat = 6368.16 * ax

End Function

4.4经纬度算两点间方位角算法

经纬度算法示意图

A,B,C表示球面上的三个点及球面上“弧线”在该点处所夹的角

a,b,c表示A,B,C三点的对“弧”两端点与地心连线所夹的角(其实这里解释成ABC三点对弧的弧度更方便)

O为球心

L为AB两点间球面距离

●首先:在知道AB点经纬度后,要用到第一个公式,三面角余弦公式,

A~OC~B是面AOC与面BOC的二面角,为了方便,写成这个样子

这里将已知数据代入,公式便写成:

二面角A~OC~B的度数就是两点经度之差

●其次:知道了角c的余弦值后要求得它的正弦值,所用的公式就是三角函数公式里最基

本的“扣方加赛方等于1”的一个变形

●第三步:求得正弦后,接下来要用一个不太常用的公式,球面正弦公式

将已知数据代入并稍微变形一下,公式写为:

用反正弦函数求角度,于是上式可直接写成

这里需要注意一点,一开始的假设便是求B点相对于A点的方位角,因此这里是Bj-Aj,不要写反,否则得不到正确结果。

在此得到的结果并不总符合对方位角的定义,因此要根据B相对于A的位置在四个象限两个轴上进行讨论,依据不同情况对计算结果进行不同处理。假设A点固定于原点,则:

B点在第一象限,Azimuth=A;

B在第二象限,Azimuth=360+A;

B在第三四象限,Azimuth=180-A。

经过一系列计算,最后,就得到了最终结果。

代码实现部分:

Public Function qiufangweijiao(ByVal lon1 As Double, ByVal lat1 As Double, ByVal lon2 As Double, ByVal lat2 As Double) As Integer

Const pi As Double = 3.1415926535

Dim avlat As Double

Dim qiufangweijiaos As Double

avlat = (lat1 + lat2) / 2

If lat1 - lat2 = 0 Then

qiufangweijiaos = 90

Else

qiufangweijiaos = 180 - Atn((lon1 - lon2) * Cos((avlat)) / (lat1 - lat2)) * 180 / pi

End If

If lat1 > lat2 Then

qiufangweijiaos = qiufangweijiaos + 180

End If

If qiufangweijiaos < 0 Then

qiufangweijiaos = 360 + qiufangweijiaos

End If

If qiufangweijiaos >= 360 Then

qiufangweijiaos = -360 + qiufangweijiaos

End If

qiufangweijiao = Round(qiufangweijiaos, 0)

End Function

五、设计结论与收获

目前该工具实现了基于方位角加权邻区的添加功能,并邻区代码实现。较之前的邻区添加工具相比,更加贴近网络情况。在设计过程中熟悉了VBA一些循环算法及三角函数命令,最重要的是加强了设计队伍对于扇区结构的认识,把扇区的结构量化具体化。

本次的设计从数量、距离两个方面对邻区添加功能进行实现,现网网络复杂,不同场景下无线环境不一,后续可以结合网络指标情况及地理环境情况对邻区进行优化,希望本工具

能对后续一些工具或软件的开发提供灵感及借鉴,为网络优化及现代化建设出功出力。

感谢新余电信及华为公司对本次设计的大力支持!

六、参考资料

1、基于Solr的LBS(地理位置搜索)实现原理

https://www.doczj.com/doc/4c11023134.html,/a221133/article/details/14525197

2、根据两点的经纬度求方位角和距离,等

https://www.doczj.com/doc/4c11023134.html,/s/blog_658a93570101hynw.html

七、使用说明书及工具

7.1使用说明书

1首先在现网工参SHEET中贴入工参,包括:eNodeBID、CellID、SectorID、Longitude、Latitude、站名、Azimuth。以上所有字段都是必填项,请选择性粘贴为数值。

如下图所示:

2在规划首页贴入需要规划的数据,包括:eNodeBID、CellID、SectorID、Longitude、Latitude、站名、Azimuth。以上所有字段都是必填项,请选择性粘贴为数值。

如下图所示:

3在操作界面设置好参数:

在脚本SHEET输入邻区代码公式。第一行公式将会保留以便后续修改,第二行至最后会将公式转化为文本。每次写好公式后可以保存该工具,下次打开就可以使用上次写好的脚本公式。(总计可以保存19个)

4在操作界面设置好参数并运行:

可以选择基于半径和基于数量的2种算法:

●A:半径算法,填写好纳入筛选邻区的半径范围(例如下图满足2KM的范围内是邻区筛选

的条件之一。填好方位角影响参数后,能将邻区的同站小区根据方位角区邻区优先级。点击运行半径算法后,即可在脚本页面得到结果。

●B:最小值算法,筛选出距离最近的N个小区作为邻区的筛选条件之一。填好方位角影响

参数后,能将邻区的同站小区根据方位角区邻区优先级作为距离判断的条件。

点击运行最小值算法后,即可在脚本页面得到结果。

其他参数说明

●半径算法-邻区范围(KM)参数建议范围为1-5km内

●方位角加权参数(米)建议小于100,一般在100米内即可对小区方位角进行加权。

●最小值算法--距离最小的N个邻区一般小于64个(网管最大值一致即可)

7.2工具

本设计的工具如下,另存之后即可使用:

基于站间距及方位

角加权的邻区添加工具

EXCEL中计算方位角距离公式

EXCEL中计算方位角距离公式 电子表格中求方位角的公式 结果显示为度格式的计算式: =(PI()*(1 - SIGN(B3-$B$1) / 2) - ATAN((A3-$A$1) /(B3-$B$1)))*180/PI()&"°" Excel 中求方位角公式:a1,b1放起始点坐标a3,b3放终点坐标。 结果显示为度分秒格式的计算式: =INT((PI()*(1 - SIGN(B3-$b$1) / 2) - ATAN((A3-$a$1) /(B3-$b$1)))*180/PI()) &"°"& INT( ((PI()*(1 - SIGN(B3-$b$1) / 2) - ATAN((A3-$a$1) /(B3-$b$1)))*180 /PI()-INT((PI()*(1 - SIGN(B3-$b$1) / 2) - ATAN((A3-$a$1) /(B3-$b$1)))*180/ PI()))*60)&"′"&INT( (((PI()*(1 - SIGN(B3-$b$1) / 2) - ATAN((A3-$a$1) /(B3- $b$1)))*180/PI()-INT((PI()*(1 - SIGN(B3-$b$1) / 2) - ATAN((A3-$a$1) /(B3- $b$1)))*180/PI()))*60-INT(((PI()*(1 - SIGN(B3-$b$1) / 2) - ATAN((A3-$a$1) / (B3-$b$1)))*180/PI()-INT((PI()*(1 - SIGN(B3-$b$1) / 2) - ATAN((A3-$a$1) / (B3-$b$1)))*180/PI()))*60))*600)/10 &"″" 其中:A1,B1中存放测站坐标,a3,b3放终点坐标。 上面的计算出来的是度分秒格式,也就是字符串格式,不能用来计算,只是用来看的哟! 下面这个简单一点: =(PI()*(1 - SIGN(B3-B1) / 2) - ATAN((A3-A1) /(B3-B1)))*180/PI() Excel 中求方位角公式:a1,b1放起始点坐标a3,b3放终点坐标。 求距离公式: =Round(SQRT(POWER((A3-$A$1),2)+POWER((B3-$B$1),2)),3) 一、度分秒值换算为度 首先要将单位符号都去掉,形成1112233 的形式,分秒小于十的要在其前补0,必须如此,不然无法判断分与秒的位置。 假设原始数据在A列,第一个数据在A2单元格。 在你需要放入转换结果的一个单元格内(最好是与A2同一行,这样有大量原始数据要转换时,直接下拉就可以转换所有数据),输入: =value(MID(IF(LEN(A2)=6,CONCATENATE("0",A2),A2),1,3))+value(MID(IF(LEN(A2)=6,CONCATENATE( "0",A2),A2),4,2))/60+value(MID(IF(LEN(A2)=6,CONCATENATE("0",A2),A2),6,2))/3600 回车即可。 下面解释转换方法和函数意义。 以1112233 为例。 算法是111+(22/60)+(33/3600),即把分、秒都算成度后相加。 MID:意为选择指定的字符,具体写法为MID(数据,顺位,字符数),先指定1-3位(度位),再指定4-5位(分位)/60,再指定6-7位(秒位)/3600。 value:意为转换成为数值,这样才能进行运算。 关键问题在于,度有可能是2位数,如果这样整个数就是6位,上例算式中的 IF(LEN(A2)=6,CONCATENATE("0",A2),A2)

《坐标方位角及距离计算小程序》代码——Access实现

公用模块: Option Explicit Public Const PI = 3.14159265358979 '已知A、B两点坐标计算方位角,JSFWJ的中文意思是计算方位角 Public Function JSFWJ(xa As Double, ya As Double, xb As Double, yb As Double) As Double '已知A、B两点坐标计算方位角函数过程Dim vx As Double, vy As Double vx = xb - xa: vy = yb - ya '如果A、B两点坐标相同,出现提示对话框 If vx = 0 And vy = 0 Then MsgBox "您选择的是同一个点!", vbOKOnly + vbExclamation, "提示信息" JSFWJ = 999999999# End If '计算方位角的值 If vx = 0 And vy > 0 Then '与y轴正半轴平行 JSFWJ = RadianToAngle(PI / 2#) ElseIf vx = 0 And vy < 0 Then '与y轴负半轴平行 JSFWJ = RadianToAngle(PI * 3# / 2#) ElseIf vy = 0 And vx > 0 Then '与x轴正半轴平行 JSFWJ = RadianToAngle(0) ElseIf vy = 0 And vx < 0 Then '与x轴负半轴平行 JSFWJ = RadianToAngle(PI) ElseIf vx > 0 And vy > 0 Then '第一象限 JSFWJ = RadianToAngle(Atn(vy / vx)) ElseIf vx < 0 And vy > 0 Then '第二象限 JSFWJ = RadianToAngle(Atn(vy / vx) + PI) ElseIf vx < 0 And vy < 0 Then '第三象限 JSFWJ = RadianToAngle(Atn(vy / vx) + PI) ElseIf vx > 0 And vy < 0 Then '第四象限 JSFWJ = RadianToAngle(Atn(vy / vx) + 2 * PI) End If End Function '已知A、B两点坐标计算距离,JSJLS的中文意思是计算距离S Public Function JSJLS(xa As Double, ya As Double, xb As Double, yb As Double) As Double Dim vx As Double, vy As Double vx = xb - xa: vy = yb - ya '如果A、B两点坐标相同,出现提示对话框 If vx = 0 And vy = 0 Then MsgBox "您选择的是同一个点!", vbOKOnly + vbExclamation, "提示信息" JSJLS = 99999999# End If '计算距离 JSJLS = Sqr(vx * vx + vy * vy) End Function '弧度化角度 Public Function RadianToAngle(ByVal alfa As Double) As Double Dim alfa1 As Double, alfa2 As Double alfa = alfa * 180# / PI

全站仪闭合导线方位角及距离计算方法步骤

闭合导线测量计算方法 ①.方位角计算(左角) 已知A,B两点坐标,且AB的方位角为30°即αAB = 30°,可求出其它方位角如下: αBC = αAB + ∠B ±180° = 30°+ 60° + 180° = 270° αCD = αBC + ∠C ±180° = 270°+ 70°- 180° = 160°

αDE = αCD + ∠D ±180° =160°+ 100° - 180° = 80° αEB = αDE + ∠E ±180° = 80° + 130° - 180° = 30°

②.方位角计算(右角) 已知A,B两点坐标,且AB的方位角为30°即αAB = 30°,可求出其它方位角如下: αBC = αAB + ∠B ±180° = 30°+ 60° + 180° = 270° αCD = αBC - ∠C ±180° = 270° - 290° + 180°= 160° αDE = αCD - ∠D ±180° =160°- 260° - 180° = 80°

αEB = αDE - ∠E ±180° = 80° - 230° - 180° = 30° 总结:角在左边用加法,角在右边用减法(左加右减);在求方位角时,两个角相加或相减得出来的得数大于180°则减去180°,若小于180°则加上180°(大减小加)。

③.坐标与距离计算方法 已知A,B两点坐标A(Xa,Ya),B(Xb,Yb), 1.求AB方位角及距离 αAB = (Y B-Y A)/(X B-X A) = Tanα x Y B-Y A 注意:测量中坐标系x,y与数学中坐标系x,y相反X B-X A Y

建筑施工安全设施计算软件2012版

建筑施工安全设施计算软件2012版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先计算后实施 一、软件特点: 权威性:本软件由北京筑业志远软件开发有限公司与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开发,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组织鉴定。 全面性:本软件包含脚手架工程、模板工程、结构吊装工程、临时用电及其它项目等各类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的设计计算。内容全面,覆盖面广。 先进性:本软件已加入新颁布的《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建筑施工工具式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202-2010、《建筑施工门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28-2010要求的计算内容。 可靠性:本软件通过住建部、北京市建设工程安全质量监督总站及北京各大施工企业验收。

二、软件功能(11个模块): (一)脚手架工程:软件可以解决钢管架、碗扣架、门架、格构式井架、竹木架等常见脚手架的计算,还包括悬挑脚手架、附着式升降脚手架、落地以及悬挑式卸料平台的计算。

(二)模板工程:软件提供丰富的计算模型,依据用户输入的各项参数自动计算梁、板、墙、柱模板和大梁侧模板的强度、刚度,以及模板支撑系统的结构安全性。 (三)塔吊基础工程:选定塔吊型号后,软件自动读取其基本参数,进行塔吊基础的计算。包括:天然基础,四桩、三柱、单桩基础,十字梁基础,以及塔吊的附着计算、塔吊稳定性验算、边坡桩基稳定计算;

(四)临时用电设计:能验算施工临时用电负荷的大小、变压器的型号、各主干线和支线的导线大小、总配电箱和分配箱内的电气设备的选择,可以绘制临时供电系统图。

(五)结构吊装工程:包括吊绳、吊装工具、滑车和滑车组、卷扬机牵引力及锚固压重、碇定计算。 (六)大体积混凝土工程:提供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的多种计算:自约束裂缝控制计算、浇筑前裂缝控制计算、浇筑后裂缝控制计算、温度控制计算、伸缩缝间距计算、结构位移值计算。 (七)混凝土工程:软件提供各种混凝土理论配合比、施工配合比的计算;泵送混凝土的最大水平、垂直运距、泵车所需台数计算;现场搅拌混凝土每盘投料量计算等。 (八)降排水工程提供基坑涌水量计算、降水井数量计算、过滤器长度计算、水位降深复核计算。 (九)临时设施工程:包括现场临时供水、供热及工地材料储备计算。 (十)钢筋支架工程:筏板上层钢筋及厚度较大的板上层钢筋支架计算。 (十一)冬期施工工程:提供多种方式混凝土热工计算:混凝土养护初始温度计算、加热养护阶段时间计算、加热所需热量计算、斯氏蕾热法热工计算、吴氏蕾热法热工计算、综合储热法计算、内部通气法热工计算、暖棚法热工计算、毛管模板法热工计算、电热器法热工计算、电极加热法热工计算、红外线法热工计算、用成熟度法计算。

基于站间距及方位角加权的邻区添加工具实现

基于站间距及方位角加权的 邻区添加工具实现 龙颖 2016/8/5 摘要:本课题设计一个针对小区间方位角进行距离加权的算法,从而更加贴近网络现状进行添加邻区。

目录 一、设计背景 (2) 二、设计目标及方法 (2) 三、设计流程图 (3) 3.1设计流程图 (3) 四、设计过程及结果 (4) 4.1 核心算法 (4) 4.2 检索优化算法 (6) 4.3经纬度算两点间距离算法 (10) 4.4经纬度算两点间方位角算法 (11) 五、设计结论与收获 (13) 六、参考资料 (14) 七、使用说明书及工具 (14)

一、设计背景 目前在众多软件中有很多邻区添加工具,但是较多工具中邻区添加算法大多没有对站点间小区的覆盖范围纳入考虑,故在小区对边缘站点添加邻区时,他们将邻站小区与本站小区正朝向的优先级与小区负朝向的优先级相同,显然按照此类邻区添加算法与现网网络模型不匹配。现本课题设计一个针对小区间方位角进行距离加权的算法,从而更加贴近网络现状进行添加邻区。 二、设计目标及方法 主要设计目标如下: 设计一个算法,使得在邻区关系添加过程中,能根据方位角和地理位置区分对原小区的邻区优先级,从而更合理的添加邻区。 完成设计共需要实现4个功能: ●小区间方位角加权的距离实现 ●优化检索算法 ●计算本小区与邻区间的站间距 ●计算本小区与邻区间方位角差值 本设计将采用VBA程序语言,结合EXCEL界面做成一个工具,主要在EXCEL工具内部实现上述功能。

三、设计流程图 3.1设计流程图 本工具主要设计流程图如下:

四、设计过程及结果 4.1 核心算法 方位角加权,可以把扇区考虑成一个扇形的区域,加权系数则是从扇柄到扇形外部的距离,当加权系数大时,距离扇柄的距离大,当加权系数小时,则到扇柄的距离小。 如下图所示: 加权情况示意图 则为了有效的将三个小区区分,可以对经纬度点根据方位角进行加权,这样加权越大,三个扇区的位置差异就越明显,从而能够对方位角与距离进行判断,添加更合理的网络邻区关系。如下图所示: 加权情况在实际网络中的应用

XY-SQ坐标、方位角、距离标准通用计算程序

XY-SQ坐标、方位角、距离标准通用计算程序 ⑵XY—SQ程序设计 AC MODE 5 1 XY ALPHA — ALPHA SQ EXE 1 A″X0″ B″Y0″ C″X1″ D″Y1″∶Lbl 3∶Pol ((C-A ), (D-B ∶″1.XY=>SQ〞∶″2.SQ=>XY〞∶ {K}∶K =1 => Goto 0∶≠> Goto 1∶ Lbl 0 ∶{X Y }∶Pol (X-A , Y-B ∶ S= I ▲ J<0 => Q= 360+ J ▲≠> Q= J ▲Goto 3 ∶ Lbl 1∶{ S W }∶X〝XP〞= A+ Rec (S , W+J ) ▲Y〝YP〞=B+J ▲Goto 3 EXE ⑶说明 ①功能: 计算测点到控制点的距离及方位角;由观察水平角、平距计算测点的坐标。 ②计算器输入及显示 X0? 输入控制点或测站坐标,米 Y0? X1? 输入后視点坐标,米 Y1? X? 输入所求点坐标,米 Y? S= 显示两点的距离,米 Q= 显示测点到控制点的方位角,度。 S? 输入平距(米), W? 输入水平角(度), XP= 显示点P的坐标。 YP= ③当K=1时,计算测点到控制点的距离及方位角,当K≠1时,由观察水平角、平距计算测点的坐标。 ⑷计算 例、控制点DA29 (229540.940,477984.580 )、后視点A30(229081.728,477624.140),拟放中桩P(229500.384,477900.260),计算两点的距离及方位角,支点B1观察角E=75°30′29″,平距716.304m。计算支点B1的坐标。 选择程序:AC FILE △选取XY—SQ程序EXE 输入数据顺序: X0? 229540.940 EXE 输入控制点坐标,米 Y0? 477984.580 EXE X1? 229081.728 EXE 输入后视点坐标,米,只计算距离及方位角可以不输。 Y1? 477624.140 EXE 1. XY=>SQ 2. 2.SQ=>XY K? 1 EXE 输入计算方式,输入1,选择计算测点到控制点的距离及方位角, X? 229500.384 EXE 输入中桩坐标,米

管壳式换热器工艺计算软件(THecal Ver 1.3)

管壳式换热器工艺计算软件(THecal Ver 1.3) 绿色版无需安装解压后启动 Thecal.exe 该软件是通用的管式换热器的工艺设计计算软件,其结构参数是以GB151-1999为基础,同时参照了JB/T 4174-92、JB/T 4175-92。尽管 THECAL遵守JB/T 4174-92、JB/T 4175-92 的规定,但用户可以自行修改有关的结构参数。 硬件环境: Thecal 对硬件环境没有特殊要求,建议采用486-DX66或以上的CPU。 请将显示卡的分辨率设置为800×600或以上。 软件环境: 该软件运行在中文Windows 9X环境下。推荐使用中文Windows 98。

软件安装: 运行系统盘上的 “..\THECAL\Setup.exe”,安装向导向到会引导用户顺利完成安装。 运行该软件后,首先进入数据输入界面,在管程与壳程这两个回路中,流量、进出口温度、及热负荷这七个数据中必须且仅须已知五个数据方可进行计算,也就是说需要有五个选择框被选中并填入合理的数据才能够进行计算。当选择框选择不对或数据不合理,将提示错误,可以参考右上角的图形来检查出错的原因,重新确定已知数据并输入合理的数据。 输入数据后,首先按<热平衡>按钮来建立热平衡,如果输入的数据不合理,软件即发出数据错误信息,您可以留意屏幕右上角的图形来检查数据错误的原因。 正确地建立好热平衡后,即可按<计算>按钮来进入下一个界面进行计算。 该软件提供验证、设计两种计算方式,使用<设计>时,软件会自动确定管壳式换热器的壳程内径、折流板数及间距、拉杆数、换热管根数、换热管长度及管间距等,自动计算将自动确定换热器的流程数,其结构参数一般是遵循JB/T 4174-92、JB/T 4175-92的规定。<验证>时,可以自行确定换热器的管程及壳程的所有结构参数。首先确定壳体内径,然后确定换热管的长度,再核实其他的结构参数,按<验证>来计算该换热器的传热及流阻性能情况。 按<返回>按钮返回数据输入界面, 按<打印>按钮打印计算结果,需要说明的是,该软件所输出的计算结果采用的是A4号纸,需要事先在Windows的打印机管理模块中设置好。 该软件除了提供了管式换热器工艺计算功能外,还提供了几个实用的小程序,他们是<计算器>、<万能单位换算>,这些功能可以在主菜单中的<实用程序>项下找到。 本软件没有换热器强度计算功能,而管板厚度会影响换热面积的,如果管板厚度修改后,需要重新验证该换热器的传热性能。有关管壳式换热器的强度计算可以采用化工部设备设计技术中心站的钢制压力容器设计计算软件包或其他软件。 Thecal 1.1有如下问题需要注意: 1. 换热管数会因为设计压力不同需要必要的调整。 2. 由于该版本不具备强度计算功能,同时管板的厚度会影响总换热面积(换热管的长度一定),软件中的管板厚度仅为假设值,因而当管板经过强度计算以后,需要重新核准传热面积。 3. 折流板的间距为最大的允许距离,针对不同的工艺可能需要的调整。 4. 折流板约定为切除25 %的圆缺型折流板。 5. 根据文献,管外冷凝时,不论时水平管还是垂直管,气体流速对冷凝液膜流动的影响都很小,文献中的管外冷凝的膜系数不含气体流动特性因素。 6. 软件中采用“设计”所得的结果并不一定是最佳的方案,比如,采用默认数据时,设计结果是450的壳体,2.5米的管长,管程为双流程,当然也可以采用“校核”来选择400的壳体,3米的管长,或者是500的壳体,2米管长,4流程等等。 7. “保存文件”保存的仅是设计条件,而计算的结果没有保存。

方位角的计算方法

方位角的计算方法:(已知方位角+水平角大于540°-540°)已知方位角+水平角±180°=方位角 坐标增量的计算方法: 平距×COS方位角=△X坐标增量 平距×Sin方位角=△Y坐标增量 坐标的计算方法: 已知X坐标±△X坐标增量=X坐标 已知Y坐标±△Y坐标增量=Y坐标 高差、平距的计算方法: 斜距×Sin倾角=高差 斜距×COS倾角=平距 高差÷Sin倾角=斜距 平距÷cos已知度分秒=斜距 高程的计算方法: 已知高程-仪器高+前视高±高差=该点的顶板高差 原始记录计算方法: 前视-后视相加÷2=水平角(前视不够-后视的+360°再减)后视 00°00′00″ 180°00′09″

前视92°49′02″272°49′13″水平角= 92°49′03″ 实测倾角:正镜-270°倒镜-90°(正、倒镜相加-360°)实例: 110°30′38″-90°= 00°30′38″ 实例: 270°30′38″-270°= 00°30′38″ 激光的计算方法:两点的高程相减: 比如:5点高程1479、479-4点高程1471、052 = 8、427 两点之间的平距:60、673×tan7°19′25″=7、798 8、427-7、797=0、629(上山前面的点一定高于后面的点,所以前面的点减后面的点) 测量:1、先测后视水平角:归零,倒镜180°不能误差15′ 2、前视:先测水平角并读数记录,然后倒镜测倾角,水平角、平距、斜距、高差、量出仪器高,前视量出前视高。 要求方位角-已知方位角±180°=拨角方位 画两千的图:展点用0.6正好. 倾角的计算方法:180°以下的-90° 270°-超过180°的 两点的高差除平距按tan=倾角

全站仪闭合导线方位角及距离计算方法步骤

闭合导线测量计算方法 ①?方位角计算(左角) 已知A,B两点坐标,且AB的方位角为30°即a AB = 30°,可求出其它方位角如下: a BC = a AB +Z B ±180 ° = 30 +°60 + 180 =270 a CD = a BC +Z C士180 °= 270+ °70 - 180 = 160 ° a DE = a CD +Z D士180 ° =160 + 100 - 180 =°80 ° a EB = a DE +Z E 士180 °= 80 + 130 - °180 =° 30 °

②?方位角计算(右角) 已知A,B两点坐标,且AB的方位角为30°即a AB = 30°,可求出其 它方位角如下: a BC = a AB + Z B ±180 ° = 30 +°60 + 180 =270 a CD = a BC - Z C 士180 =270 -°290 +°180= °160 a DE = a CD - Z D 士180 ° =160 - 260 - 180 =° 80 a EB = a DE - Z E 士180 ° = 80 -230 - 180 =°30 ° 总结:角在左边用加法,角在右边用减法(左加右减);在求方位角时,两个角相加或相减得出来的得数大于180°则减去180°若小于 180°则加上180° (大减小加)。 ③?坐标与距离计算方法

同理可以得到D 点与E 点坐标 已知 A,B 两点坐标 A(Xa,Ya),B(Xb,Yb), 1.求AB 方位角及距离 a AB = (Y A )/(X B -X A ) = Tan a x YB-Y A A / 注意:测量中坐标系x , y 与数学中坐标系x , y 相反 X B-X A 一甘 — I Y D AB = v {(X B -X A ) 2+(Y B -Y A ) 2} 2.求C 点坐标C (Xc,Yc ) Xc = XB + D AB ? COSk AB Y C = YB + D AB- Sin a AB

ARCGIS教程 第八章 栅格空间距离计算

第八章栅格空间距离计算 1 生成栅格距离图 打开地图文档\gis_ex09\ex08\ex08.mxd,激活data frame1,可看到有二个图层:点状图层“消防站”和线状图层“道路”,前者则用于产生离开消防站的距离图,后者用于确定分析的范围和背景显示(参见图8-1)。 图8-1 data frame1 的显示 鼠标双击data frame1 名称,调出对话框Data Frame Properties,选择General标签,用下拉式菜单将Map Unites 和Display Units 从Unknown Units 改为Meters(米),完成后按“确定”键关闭。选用菜单Tools / Extensions…,勾选Spatial Analyst,栅格分析加载扩展模块被加载,在View / Toolbars 下勾选Spatial Analyst, 窗口中增加了栅格分析工具条。选用菜单Spatial Analyst / Options…,作栅格分析初始化设置:(1)General 标签 Working:D:\gis_ex09\ex08\temp\ 鼠标展开选择Spatial Analyst 的工作路径 Analysis mask: 不选,本练习暂不考虑 Analysis Coordinate System: ● Analysis output will be saved in the same coordinate system as the input (or first raster input if there are multiple… 点选上侧,产生栅格的坐标系和输入数据相同 (2)Extents 标签 Analysis extent:Same as Layer:“道路”下拉选择图层,限定分析空间范围 (3)Cell size 标签 Analysis cell:As Specified Below 下拉选择 Cell size:50 键盘输入栅格单元的大小 Number of Rows:82 边界和栅格单元大小确定后,自动确定栅格行数 Number of Columns:136 边界和栅格单元大小确定后,自动确定栅格列数 按“确定”键,完成初始化设置。选用菜单Spatial Analyst / Distance / StraightLine…,出现Straight Line 参数设置对话框: Distance to:消防站下拉选择图层名,消防站为距离的参照点 Maximum distance:不限定最大的计算范围,保持空白 Output cell size:50 默认,使用初始化设置 Output raster:distance1 键盘输入栅格数据名称,存放路径为初始化的设置 按OK 键,产生离开消防站的距离栅格图层distance1,读者可以改变它的显示符号,参照高程栅格生成等高

使用AcrGIS软件进行距离分析

、距离分析 距离分析(Dis tance )即根据每一栅格相距英最邻近要素(也称为“源”)的距离来进行分析制图,从而反映岀每一栅格与貝最邻近源的相互关系。 通过距离分析可以获得很多相关信息,指导人们进行资源的合理规划和利用。 例如,飞机失事紧急救援时从指泄地区到最近医院的距离;消防、照明等市政设施的布设及其服务区域的分析等。 此外,也可以根据某些成本因素找到A地到B地的最短路径或成本最低路径。 1.距离分析基本概念 距离在空间分析中是一个非常广义的概念。它不再只是单一的代表两点间的直线长度,而是被赋予了更加丰富的内容。在此,提岀了一个新的概念,函数距离。函数距离是描述两点间距离的一种函数关系,如以时间、摩擦、消耗等为函数,将这些用于距离测量的函数集中起来,称为函数距离。 在Ar c G IS 1 0 中,通过Ar c Gl S S p a tia 1 A nalyst e x tension E 具集中的距离工具集执行距离分析。 1)源 源即距离分析中的目标或目的地。如学校,商场,水井,道路等。源识别了井、购物中心、逍路和林分等感兴趣对象的位置。如果源是栅格,它必须只包含源像元的值,同时其他像 元必须是No Data。如果源是要素,则会在运行工具时在内部将其转换为栅格。 2)距离制图函数 a)直线距离函数 直线距离函数用于量测每一栅格单元到最近源的直线距离。它表示的是每一栅格单元中心到最近源所在栅格单元中心的距离。 b)成本距离加权函数 成本距离加权函数用其它函数因子修正直线距离,这些函数因子即为单元成本。通过成本距离加权功能可以计算岀每个栅格到距离最近、成本最低源的最少累加成本。这 里成本的意义非常广泛,它可以是金钱、时间或偏好。直线距离功能就是成本距离加权 功能的一个特例,在宜线距离功能中成本就是距离。成本距离加权依据每个格网点到最 近源的成本,讣算从每个格网点到其最近源的累加通行成本。 成本距离加权考虑到了事物的复杂性,对于基于复杂地理特性的分析非常有用。例如不是所有道路都是平坦的,即使目的地就在山的另一边,苴直线距离很近,但翻过髙山 要比总直路难得多,如将时间作为成本,翻山需要1小时,绕路需要30分钟,则此时翻 山的成本距离就要大于绕路的成本距离,因此人们会自觉选择绕路而不是翻山。除此之 外,成本距离加权还对动物迁移研究、顾客旅游行为、道路、输送管线、输油管等等的 最低耗费成本计算非常有帮助。 c)距离方向函数 距离方向函数表示了从每一单元出发,沿着最低累计成本路径到达最近源的路线方向。 下图左图为距离方向编码示意,0表示当前格网,1?8分别表示不同方向。右图为从方向数据中识別的从每一单元岀发,沿着最低累计成本路径到达最近源的路线图。

经纬度计算距离和方位角

经纬度计算距离和方位角 方位角(azimuthangle):从某点的指北方向线起,依顺时针方向到目标方向线之间的水平夹角,叫方位角。 (一)方位角的种类 由于每点都有真北、磁北和坐标纵线北三种不同的指北方向线,因此,从某点到某一目标,就有三种不同方位角。 (1)真方位角。某点指向北极的方向线叫真北方向线,而经线,也叫真子午线。由真子午线方向的北端起,顺时针量到直线间的夹角,称为该直线的真方位角,一般用A表示。通常在精密测量中使用。 (2)磁方位角。地球是一个大磁体,地球的磁极位置是不断变化的,某点指向磁北极的方向线叫磁北方向线,也叫磁子午线。在地形图南、北图廓上的磁南、磁北两点间的直线,为该图的磁子午线。由磁子午线方向的北端起,顺时针量至直线间的夹角,称为该直线的磁方位角,用Am表示。 (3)坐标方位角。由坐标纵轴方向的北端起,顺时针量到直线间的夹角,称为该直线的坐标方位角,常简称方位角,用a表示。 方位角在测绘、地质与地球物理勘探、航空、航海、炮兵射击及部队行进时等,都广泛使用。不同的方位角可以相互换算。 军事应用:为了计算方便精确,方位角的单位不用度,用密位作单位。换算作:360度=6000密位。 (二)三种方位角之间的关系

因标准方向选择的不同,使得一条直线有不同的方位角。 同一直线的三种方位角之间的关系为: A=Am+δ A=a+γ a=Am+δ-γ (三)坐标方位角的推算 1.正、反坐标方位角 每条直线段都有两个端点,若直线段从起点1到终点2为直线的前进方向,则在起点1处的坐标方位角a12称为直线12的正方位角,在终点2处的坐标方位角a21称为直线12的反方位角。 a反=a正±180° 式中,当a正<180°时,上式用加180°;当a正>180°时,上式用减180°。 2.坐标方位角的推算 实际工作中并不需要测定每条直线的坐标方位角,而是通过与已知坐标方位角的直线连测后,推算出各直线的坐标方位角。因β2在推算路线前进方向的右侧,该转折角称为右角;β3在推算路线前进方向的左侧,该转折角称为左角。从而可归纳出推算坐标方位角的一般公式为: a前=a后+180°+β左 a前=a后+180°-β右 如果计算的结果大于360?,应减去360°,为负值,则加上360?。

第二章 距离和时间的测量

第二章距离和时间的测量 本章介绍空间分析中经常遇到的一个问题:测量距离和时间。空间分析归根结底是考察自然和人类活动在空间分布上的变化,换言之,即考察这些活动相对于参照位置随距离的变化。很多时候,一旦通过GIS测定了距离或时间,我们就可以在GIS环境之外开展进一步的研究。GIS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广泛应用使得相关研究工作变得越来越容易。 距离和时间的估算贯穿全书。例如,在第三章的空间平滑和空间插值中使用距离测量来确定纳入计算的对象及其对计算影响的程度。在第四章服务区分析中,商店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或时间)确定了距离消费者最近的商店以及居民到商店购物的频率。第五章可达性测量中,距离或时间是构建移动搜寻法或引力法的基础。第六章考察的就是人口密度或土地利用强度从城市或区域中心向外随距离衰减的态势。在本书其他各章中也都会用到距离或时间的测量。 本章的结构如下。第2.1节概略介绍各种距离度量。第2.2节介绍如何计算网络的最短距离(时间)及其如何用ArcGIS来实现。第2.3节为方法示例,计算了中国东北地区各县与几大中心城市间的欧式距离和路网距离(Find/Replace all)。第2.4节是本章的简要小结。 2.1距离的测量 日常用到的距离包括欧式距离(直线距离)、曼哈顿距离和网络距离。欧式距离是两点之间的直线距离。除非特别说明,本章提到的距离都是欧式距离。 在有GIS之前,我们全靠用数学公式来计算距离,计算的准确性有限, 也受收集到的数据精度和所用的计算公式的复杂性影响。如果研究区的地理范围较小(如一个城市或一个县域单元),直角坐标系下两个结点(x1, y1) 、(x2, y2)之间的欧式距离可以近似地表作 (2.1) 如果研究区范围较大(如一个州或一个国家),则需要计算大地距离,要考虑到地球的曲面。两点之间的大地距离是假设地球为球形时两点之间的最大圆弧的长度。已知两点的地理经19 20

EXCEL表格中计算方位角

电子表格中求方位角公式 度格式: =(PI()*(1 - SIGN(B3-$B$1) / 2) - ATAN((A3-$A$1) /(B3-$B$1)))*180/PI() Excel 中求方位角公式:a1,b1放起始点坐标 a3,b3放终点坐标。 度分秒格式: =INT((PI()*(1 - SIGN(B3-$b$1) / 2) - ATAN((A3-$a$1) /(B3-$b$1)))*180/PI()) &"-"& INT( ((PI()*(1 - SIGN(B3-$b$1) / 2) - ATAN((A3-$a$1) /(B3-$b$1)))*180 /PI()-INT((PI()*(1 - SIGN(B3-$b$1) / 2) - ATAN((A3-$a$1) /(B3-$b$1)))*180/ PI()))*60)&"-"&INT( (((PI()*(1 - SIGN(B3-$b$1) / 2) - ATAN((A3-$a$1) /(B3- $b$1)))*180/PI()-INT((PI()*(1 - SIGN(B3-$b$1) / 2) - ATAN((A3-$a$1) /(B3- $b$1)))*180/PI()))*60-INT(((PI()*(1 - SIGN(B3-$b$1) / 2) - ATAN((A3-$a$1) / (B3-$b$1)))*180/PI()-INT((PI()*(1 - SIGN(B3-$b$1) / 2) - ATAN((A3-$a$1) / (B3-$b$1)))*180/PI()))*60))*600)/10 其中:A1,B1中存放测站坐标,a3,b3放终点坐标。 上面的计算出来的是度分秒格式,也就是字符串格式,不能用来计算,只是用来看的哟!下面这个简单一点: =(PI()*(1 - SIGN(B3-B1) / 2) - ATAN((A3-A1) /(B3-B1)))*180/PI() Excel 中求方位角公式:a1,b1放起始点坐标 a3,b3放终点坐标。 求距离公式: =Round(SQRT(POWER((A3-$A$1),2)+POWER((B3-$B$1),2)),3)

WiFi传输距离计算

一、dBmdBmVdBuV换算关系 dBm=10log(Pout/1mW),其中Pout是以mW为单位的功率值 dBmV=20log(Vout/1mV),其中Vout是以mV为单位的电压值 dBuV=20log(Vout/1uV),其中Vout是以uV为单位的电压值 换算关系: Pout=Vout×Vout/R dBmV=10log(R/0.001)+dBm,R为负载阻抗 dBuV=60+dBmV 传输距离其实是个传输损耗的问题。——来自《移动通信》和《卫星通信》教科书。 假设现在电磁波在自由空间传输(可以理解为真空,标准概念是具有各向同性、电导率为0、相对介电系数和相对磁导率均恒为1的特点的理想空间)。 所以们可以看到发射功率Pt与传输距离的平方成正比,与波长的平方成反比,即假设要保证相同的接受功率(即说明书上常见的接收灵敏度,低于这个值设备就检测不到信号了)情况下,距离越远,需要的发射功率越大。 (https://www.doczj.com/doc/4c11023134.html,/question/27868458/answer/38434613) 二、无线通信距离的计算 这里给出自由空间传播时的无线通信距离的计算方法:所谓自由空间传播指天线周围为无限大真空时的电波传播,它是理想传播条件。电波在自由空间传播时,其能量既不会被障碍物所吸收,也不会产生反射或散射。 通信距离与发射功率、接收灵敏度和工作频率有关。 [Lfs](dB)=32.44+20lgd(km)+20lgf(MHz) 式中Lfs为传输损耗,d为传输距离,频率的单位以MHz计算。 由上式可见,自由空间中电波传播损耗(亦称衰减)只与工作频率f和传播距离d有关,当f或d增大一倍时,[Lf s]传播损耗将分别增加6dB. 下面的公式说明在自由空间下电波传播的损耗 Los=32.44+20lgd(Km)+20lgf(MHz) Los是传播损耗,单位为dB d是距离,单位是Km,f是工作频率,单位是MHz

计算方位角和距离的卡西欧5800计算器程序源

计算方位角和距离的卡西欧5800计算器程序源(FWJJL): ?P:?Z LblA ?X:?Y Pol((X-P),(Y-Z)):Cls IfJ<0:ThenJ+360→J:ElseJ→J:Ifend:I◢J?DMS◢GotoA P、Z—架站点X、Y坐标 X、Y—后视点X、Y坐标 直线段坐标计算卡西欧5800计算器程序源(ZXD): ?G:?H:?K:?N LblA ?M:?S G+(M-N)cosK+Scos(K-90)→X◢ H+(M-N)sinK+Ssin(K-90)→Y◢ GotoA G、H—直线起点X、Y坐标 K—直线起点到终点方位角N—直线起点里程桩号 M—待测点里程桩号 S—待测点左、右桩距离(左+,中桩输0,右-) 直线段极坐标放样卡西欧5800计算器程序源(ZXD-FY):?P:?Z:?G:?H:?K:?N LblA

?M:?S G+(M-N)cosK+Scos(K-90)→X◢ H+(M-N)sinK+Ssin(K-90)→Y◢ Pol((X-P),(Y-Z)):Cls IfJ<0:ThenJ+360 →J:ElseJ→J:Ifend:I◢J ?DMS◢ GotoA P、Z—架站点X、Y坐标 N—直线起点里程桩号 G、H—直线起点X、Y坐标 M—待测点里程桩号 K—直线起点到终点方位角 S—待测点左右桩距离 圆曲线圆心法坐标计算卡西欧5800计算器程序源(YQX-YX):?E:?F:?C:?D:?N:?L:?R:?B LblA ?M:?S Pol((C-E),(D-F)):Cls IfJ<0:ThenJ+360 →J:ElseJ→J:Ifend 180*L/(πR)→O(这是字母O,不是数字0) (180-O)/2→Q E+Rcos(J-BQ)→G F+Rsin(J-BQ)→H Pol((E-G),(F-H)):Cls IfJ<0:ThenJ+360 →K:ElseJ→K:Ifend K-B*Abs(M-N)*180/(πR) →V(Abs是绝对值)

EXCEL制表计算坐标的方位角及距离

EXCEL中计算方位角距离公式 发布日期:2012-01-31 作者:未知浏览次数:424 电子表格中求方位角公式 度格式: =(PI()*(1 - SIGN(B3-$B$1) / 2) - ATAN((A3-$A$1) /(B3-$B$1)))*180/PI() Excel 中求方位角公式:a1,b1放起始点坐标 a3,b3放终点坐标。 度分秒格式: =INT((PI()*(1 - SIGN(B3-$b$1) / 2) - ATAN((A3-$a$1) /(B3-$b$1)))*180/PI()) &"-"& INT( ((PI()*(1 - SIGN(B3-$b$1) / 2) - ATAN((A3-$a$1) /(B3-$b$1)))*180 /PI()-INT((PI()*(1 - SIGN(B3-$b$1) / 2) - ATAN((A3-$a$1) /(B3-$b$1)))*180/ PI()))*60)&"-"&INT( (((PI()*(1 - SIGN(B3-$b$1) / 2) - ATAN((A3-$a$1) /(B3- $b$1)))*180/PI()-INT((PI()*(1 - SIGN(B3-$b$1) / 2) - ATAN((A3-$a$1) /(B3- $b$1)))*180/PI()))*60-INT(((PI()*(1 - SIGN(B3-$b$1) / 2) - ATAN((A3-$a$1) / (B3-$b$1)))*180/PI()-INT((PI()*(1 - SIGN(B3-$b$1) / 2) - ATAN((A3-$a$1) / (B3-$b$1)))*180/PI()))*60))*600)/10 其中:A1,B1中存放测站坐标,a3,b3放终点坐标。 上面的计算出来的是度分秒格式,也就是字符串格式,不能用来计算,只是用来看的哟!下面这个简单一点: =(PI()*(1 - SIGN(B3-B1) / 2) - ATAN((A3-A1) /(B3-B1)))*180/PI() Excel 中求方位角公式:a1,b1放起始点坐标 a3,b3放终点坐标。 求距离公式: =Round(SQRT(POWER((A3-$A$1),2)+POWER((B3-$B$1),2)),3)

铁一院线路设计软件说明

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 交通选线CAD系统(For AutoCAD2000 & AutoCAD2002) 程耀东董明才 用户手册 兰州交通大学数理与软件工程学院 兰州俩友计算机软件开发中心 2011年1月.西安

前言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直尺、量角器、弯道板及图板历来是交通选线设计不可缺少的工具,“甩掉图板、无纸化办公”是广大工程设计人员摆脱繁重的劳动、提高设计工作效率的梦想,但事与愿违,随着高速铁路、公路的出现,我们非但没有甩掉图板,而是图板越来越大,弯道板越来越长,设计精度要求越来越高。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铁路、公路及城市道路的勘测设计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用最少的人力资源完成较大的设计项目,以最小的物质投入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已是每个企业的管理者追逐的目标,勘测设计的手段必须日新月异,必须适应社会的发展,这既是广大工程设计人员的历史、社会责任,也是勘测设计企业立足市场于不败之地的必要条件。 社会在进步,科学在发展,人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因循守旧的勘测设计技术终将被淘汰。 本软件由兰州交通大学数理与软件工程学院、兰州俩友计算机软件开发中心组织具有多年科研、教学和设计生产经验的教授及工程技术人员根据目前国内外铁路、公路、城市道路的勘测设计技术及测绘、计算机硬件、软件技术,结合我国工程设计的相关《规范》及技术人员的传统习惯和思路编制而成,集科技水平与生产实践于一身。 编制本软件的首要目的是在铁路、公路及城市道路的勘测设计中充分利用目前和将来的有关科技资源和产品,以便大幅度提高铁路、公路及城市道路的勘测设计水平;数字地图、数字地面模型(以后简称为数地模)为铁路、公路及城市道路的勘测设计创造了巨大的便利;扫描仪可使形形色色的地形图进入计算机,使我们实现了“甩掉图板”的梦想,在计算机上选线;AutoCAD为全世界工程设计人员所熟悉;目前的计算机硬件在处理工程设计中的大量数据方面已没有问题。 本软件是用于搞设计的,平面设计部分能够保证用户轻松自如地将自己的设计创意表达在设计图中,在有数地模或数字地形图的情况下获取线路纵断面高程易如反掌,在没有数地模和数字地形图的情况下你可以独自点取线路纵断面高程而不用助手,方便而快捷的线路竖向设计功能使你真正体会到劳动的乐趣,图形处理功能使得再复杂的设计线路图都由你随意摆布,功能齐全的线间距计算功能能够为你解决一切线间距计算问题,人性化的软件设计思想让你处处感觉到我们对你无微不至的关怀,哪怕只是省却了你敲一次键盘的劳动。 本软件和那些出图软件有着天壤之别,要求使用者将自己的设计思想直接反映在计算机中,而不是仅仅为了图面整洁、文字规整而将人工画在图纸上的内容通过编辑大量的数据生搬硬套到计算机上,一改往日从设计中抄录数据,再将数据输入到计算机,再由计算机生成设计图形的工作过程。 本软件利用VC6.0软件开发环境及ObjectARX 2000 AutoCAD开发工具编写,主要功能有:数字地面模型的采集和转换,线路平、纵断面设计,线路纵向地面高程计算和人工获取,线路横向地面高程计算,双线铁路线间距计算,铁路轨道工程数量计算,既有铁路整正拨距计算,路基填挖高度计算,线路沿线坐标计算,公路、新建单线铁路、新建双线铁路、改建既有线增建二线铁路、城市轨道的平面和纵断面成图和排水用地图的成图功能及最后的折图、裁图功能。 本软件可利用于铁路、公路及城市道路的各个设计阶段。 本软件可运行在windows95/windows98/windows/2000及NT和windows_xp操作系统下,目前与AutoCAD2000和AutoCAD2002相配使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