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动物基因工程课程论文

动物基因工程课程论文

动物基因工程课程论文
动物基因工程课程论文

青岛农业大学

动物基因工程课程论文

题目:转基因动物生物反应器的构建及应用

姓名:

学院:动物科技学院

专业:

班级:

学号:

任课教师:闵令江

二〇一一年十月二十三日

转基因动物反应器的构建与应用

兽医专业刘朝霞

任课教师指导老师:闵令江

摘要:21世纪是生命科学突飞猛进的时代,生命科学在人类生活中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一是生命科学的发展促进了其他学科的发展;二是生命科学发展带动的产业将推动世纪经济的发展近年来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取得的显著进展终于使这种幻想成为现实。基因工程应用技术之一的基因重组,可用于对不同生物遗传物质的体外人工剪切、组合、拼接,使遗传物质重新组合,然后,通过载体,如微生物、病毒等转入微生物或细胞内,进行"无性繁殖",并使所需基因在细胞内表达出来,产生人类所需的物质或创造新的物种。根据目的蛋白表达部位的不同可分为乳腺生物反应器、血液生物反应器、卵生物反应器、尿生物反应器、精囊腺生物反应器、唾液腺生物反应器等。

关键词:转基因分子生物学生物反应器

Transfers animals biological reactor construction and

application

Student maioring in:Veterinary professional name:liuzhaoxia

Tutor name:minlingjiang

Abstract:21 century is the life science by leaps and bounds times, life science in human life has very important position. One is the development of life science promoted the development of other disciplines; 2 it is life science development of industry will push to driv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y of the century in recent years in biology and molecular biology significant progress finally make this fantasy become a reality. Genetic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of the technology of genetic restructuring, which can be used on different biological genetic material of in vitro artificial shear, combined, joining together, make new combination of genetic material, and then, through the carrier, such as microorganisms, virus into the microbial or within cells, for "asexual reproduction", and make required in a cell gene expression, produce human needs corporeal or create new species.According to the purpose of protein expression can be divided into different parts of the mammary gland bioreactor, blood bioreactor, eggs bioreactor, urine biological reactor, the seminal vesicle gland bioreactor, salivary gland bioreactor, etc.

Keywords: Genetically modified Molecular biology Biological reactor

引言:转基因动物技术,它的核心内容是把遗传的功能单位——基因转移到动物体内,使它成为动物体内的一部分。被转移的基因可以来自同种或异种动物,也可以来自植物或微生物。这样一来,就打破了物种之间的界线,也可以说动物能与植物、微生物杂交了。不过目前的杂交是低水平的,只限于主管一两个性状的一两个基因。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一次可以转移的遗传信息将越来越多,那时就可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动植物之间的杂交。从科学上讲,这将是一个大突破。用微生物、植物、动物或人细胞,或者用专一性酶通过生物方法将原料转化为特定产品的容器称为生物反应器。通常微生物和细胞又涉及如何维持它们的环境以提供最佳的生长条件的问题。

1 转基因动物的发展及影响

1.1转基因动物的定义

在分子水平或者基因水平的基础上,用人工的手段去改造生物遗传性状的基因工程,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基因工程应用技术之一的基因重组,可用于对不同生物遗传物质的体外人工剪切、组合、拼接,使遗传物质重新组合,然后,通过载体,如微生物、病毒等转入微生物或细胞内,进行“无性繁殖”,并使所需基因在细胞内表达出来,产生人类所需的物质或创造新的物种。

所谓转基因动物,是用实验方法,把外源基因导入到动物体内,这种外源基因与动物本身的染色体整合,这时外源基因就能随细胞的分裂而增殖,在体内得到表达,并能传给后代。世界上第一只转基因动物巨鼠,是将大白鼠生长激素导入小白鼠的受精卵中,再将这个受精卵移入借腹怀胎的母鼠子宫中,产下的小白鼠比一般的大一倍。这只在遗传学上具有重大意义的转基因动物的研究培育成功,展现出诱人的光明前景。

1.2转基因的主要方法

在分子水平或者基因水平的基础上,用人工的手段去改造生物遗传性状的基因工程,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基因工程应用技术之一的基因重组,可用于对不同生物遗传物质的体外人工剪切、组合、拼接,使遗传物质重新组合,然后,通过载体,如微生物、病毒等转入微生物或细胞内,进行"无性繁殖",并使所需基因在细胞内表达出来,产生人类所需的物质或创造新的物种。近年来,国外已出现了一些"基因作物",如抗腐烂西红柿、抗除草剂棉花、抗病毒黄瓜和马铃薯,以及抗虫玉米等。目前,利用基因重组技术能分离出来的目标基因已近百种,在农作物上实现目标基因表达的也已有10多种。

1、3 转基因动物的的主要效果及意义

1、3、1 对家禽家畜生产的作用

将外源基因导入家畜,能使家畜朝人类希望的目标靠拢,如肉质改善、饲料增效、个体增大、体重增加、奶量提高、脂肪减少等。例如将长瘦肉的基因导入猪细胞中,猪就成为瘦肉型;将促乳汁分泌的基因导入牛、羊细胞中,这些转基因牛、羊乳汁猛增;还有科学家将貂的长皮毛基因导入羊细胞中,培育出长出类

似貂毛毛皮的羊。这些羊易养,繁殖快,且"羊貂皮"面积数倍于貂皮,将使"貂皮"时装进入寻常百姓家。

1.3.2转基因对动物免疫方面的作用

用基因转移技术,增强动物抗病力的研究,也很鼓舞人心。导入抗病或抗寄生虫的外源基因,牛便不怕"疯牛病",猪便不怕瘟……从而使畜牧业"旱涝保收",成为"黄金"产业。

利用转基因动物生产蛋白质、造药,是全新的生产模式。与细菌、细胞等生物工程制药相比,它有明显优势:转基因动物的乳汁,可以方便收集,且不损伤动物;目的蛋白质,已经过动物体内加工和修饰,不必再进行后加工。而以往微生物、细胞等生物工程基因产物,要有后加工。用转基因动物生产,也不需投入大量资金建厂、添设施、雇用人员等。

1、3、3 人类最好的"器官库"。

转基因动物提供从皮肤、角膜,到心、肝、肾等几乎所有的"零件"。让器官移植专家有充分施展才华的用武之地,让体内部分"零部件"出了故障的病人重获生的希望。

2.转基因动物反应器的构建及应用

2、1目的基因

2、1、1高价值基因

十多年来,已有数种高价值的产品在大动物乳汁中生产出来,于小鼠乳腺中获得表达的产品更是多达数百种。从国际大公司开发的情况可以看出,高经济价值的医用蛋白和营养蛋白是重要的研发对象,如AT一Ⅲ、AA T、蛋白C、乳铁蛋白、乳糖酶等都已进入了三期或二期临床试验阶段。选择目的基因应当首先考虑那些正常情况下来源困难或浓度低,其他表达系统难以生产且I临床应用前景广阔的蛋白基因。可以预见,由于细胞工程和基因治疗技术的发展,细胞因子类产品将不会通过动物乳腺反应器生产,而用途更广、需求量更大的治疗性抗体、营养蛋白和工程酶将成为制备乳腺生物反应器的首选靶蛋白。

2、1、2工程疫苗

另外,若能建立起稳定的转基因家畜群,以乳腺反应器生产基因工程疫苗,不仅生产效率可观,而且可直接以乳汁进行临床免疫,达到方便快捷的目的。2、2转基因的技术路线

转基因动物还将是人类最好的"器官库",提供从皮肤、角膜,到心、肝、肾等几乎所有的"零件"。让器官移植专家有充分施展才华的用武之地,让体内部分"零部件"出了故障的病人重获生的希望。

2.2.1同源组织中表达蛋白质

目前,在同源组织中表达蛋白质最典型的例子是在动物的红细胞中表达人的血红蛋白。在人的血红蛋白基因编码序列里启动子有2个CACCC盒,而对应的猪的启动子里只有一个,另一个靠近它的是CGCCC盒。Sharma等[1]将猪的β-启动子与人的β编码基因融合,并将人的β-基因座调控区(β-LCR)和α、ε基因与融合基因的β基因连接在一起构成载体,转入猪胚胎细胞,从转基因猪分泌乳汁中得到的重组人血红蛋白含量高达32g/L。

2、2、2在转基因动物的分泌器官中生产蛋白

转基因动物表达重组蛋白多以乳腺、唾液腺和膀胱为靶位。在这些表达器官中,通过构建合适的载体,选择适当的启动子和调控序列可产生比正常水平高得多的重组蛋白。不过,生产系统应尽可能与循环系统隔离,以减少表达产物对宿主动物的影响。

2、2、3乳腺生物反应器

乳腺生物反应器生产的外源蛋白种类广泛,从小分子肽到大分子复杂蛋白质,从生物活性酶到抗体、病毒抗原蛋白均可有效生产。利用动物乳腺生物反应器生产重组蛋白的优点有:(1)外,另一原因是分离提纯极为困难成本极高。而动物乳腺生物反应器的产物直接经乳汁分泌生物活性高,无污染。(2)易分离提纯,成本低廉。现有的一些人药物蛋白之所以昂贵,除了原料难以收集出体外,只需用常规方法除去酪蛋白沉淀乳清,再经层析即可得到重组蛋白,已经建立起完整的分离纯化生产程序。

β-乳球蛋白在实验过程中人们发现牛的β-乳球蛋白(BLG)基因非常稳定,并能在乳腺中特异性表达。Hyttinen等[3]将含有5'端2.8kb和3'端1.9kb

的牛BLG基因片段构建成载体,转入小鼠胚胎细胞,可在转基因小鼠的乳腺中特异表达高水平的BLG,此外,还发现CpG位点的甲基化程度与BLG的表达量有关,甲基化少的转基因小鼠乳液中BLG分泌量较大,可达1~2mg/ml,而其他转基因小鼠分泌量小于0.1mg/ml。

抗凝血酶Ⅲ第一个进入临床试验的转基因蛋白产物是抗凝血酶Ⅲ,将半乳糖β-酪蛋白的启动子和含抗凝血酶Ⅲ基因序列相连,转入绵羊胚胎细胞,在转基因绵羊的乳液中得到有生物活性的蛋白产量可达7g/L[2]。目前该蛋白正用于冠状动脉旁路手术患者的二期临床验证。

红细胞生成素(EPO)目前国内外均采用CHO细胞表达生产人EPO,成本比较昂贵,而用转基因动物生产的EPO,可能是一条理想的途径。将EPO dNA分别以HindⅢ和BamHI酶切,1%琼脂糖凝胶电泳回收5.4kb的HinⅢ/BamHI片段,插入pGEM-7zf(+)载体,再将867bp的BLG启动子插入EPO基因之前EcoR、ClaI 位点,构建表达载体pGEM-3zf(+)β-LG-EPO。通过显微注射方法得到转基因小鼠乳汗中的EPO含量可达0.5μg/ml[4]。

α1-抗胰蛋白酶这也是一个利用B LG基因构建的重组蛋白。将BLG5'末端4.0kb序列与人的α1-抗胰蛋白酶(α1AT)基因的6.5kb片段(去掉第一个内含子)融合,再连接羊的BLG启动子,以pPOLYⅢ-Ⅰ为载体,转入羊的胚胎细胞,可在转基因羊分泌的乳液中得到含量高达60.0mg/ml的重组蛋白α

1AT[5]。转基因在两年前进入了临床验证。

因子Ⅸ Schnieke等[6]将羊的BLG基因5'末端和人的因子Ⅸ cDNA 与含有BLG复制单元和3'末端的片段融合,将构建的杂合基因转入羊的胚胎细胞,从分泌的乳汁中得到125μg/ml的重组蛋白。

因子Ⅷ人FⅧcDNA长约7.2kb,是目前为止表达的最长cDNA。将它插入小鼠的乳清酸性蛋白(WAP)基因中启动子(2.5kb)的下游,使之在乳腺中靶向分泌FⅧ重组蛋白。在WAP/FⅧcDNA构建的转基因小鼠中rFⅧ表达最低,而在转基因猪中可达1.0~2.7μg/ml[9]。

单克降抗体 Castilla等[10]将编码了重组单克降抗体(rMab)6A.C3的免疫球蛋白基因cDNA插入小鼠WAP dNA基因组的第一个外显子,使rMab 6A.C3

的表达可以由WAP基因调控序列来控制,将构建的杂合基因注入小鼠胚胎细胞原

核,使小鼠乳腺分泌有活性的单克降抗体,这种转基因表达产物将广泛应用于预防新生儿肠道感染。

C蛋白同样在WAP基因的第一个外显子位点,Drews等[11]将人C蛋白cDNA 插入,转入小鼠胚胎细胞,可得到产量达1.6mg/ml的重组蛋白。而将上述杂合基因转入猪的胚胎细胞,可使猪分泌出380μg/mlμg/ml·hr的外源蛋白,活性与人血浆中C蛋白的活性相同。

2.2.4 膀胱生物反应器

膀胱反应器有着和乳腺反应器一样的优点:收集产物蛋白比较容易,不必对动物造成伤害。此外,该系统可从动物一出生就收集产物,不论动物的性别和是否正处于生殖期。膀胱生物反应器最显著的优势在于从尿中提取蛋白质比在乳汁中提取简便、高效。

膀胱生物反应器多用Uroplakin启动子启动人生长激素(hGH)的表达,产生 hGH特异性的高丰度RNA,这些RNA与蛋白分泌量高度相关。Uroplakin基因在多种哺乳动物体内有很高的保守性,如鼠、兔、牛、羊和人等。

生长激素 Kerr等[12]将pUPII-LacI用质粒的Kpn i进行消化,用T4DNA 多聚酶切去3'端,然后用BamHI消化,分离出3.6kb的5'端小鼠UPII基因片段,此片段含有膀胱反应器特异性表达所需的大部分序列。将此片段与位于无启动子的pOGH质粒纯化SaI和BamHI位点间的hGH结构基因的5'端连接,得到pUPII-hGH质粒,能表达该质粒的组织分布有限。

2、2、5 应用

以动物的乳腺或其它组织作为生物反应器生产贵重的医用蛋白,是动物转基因技术的另一特殊形式。由于转基因动物的遗传结构发生了变化,并能稳定地遗传给后代,外源基因不仅能在转基因动物得到整合和表达,而且能获得组织特异性(乳腺组织)和发育特性(妊娠后期和泌乳期)表达,利用这一点能产生转基因泌乳家畜,还能生产出目前短缺而又十分珍贵的医用蛋白。近十年,这方面的研究在英、美、法、瑞士和荷兰等国家已相继展开,并取得了一定进展。截至目前,世界一些国家的生物技术企业在利用转基因动物作生物反应器研究开发的转基因动物药品有以下几种。

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由美国遗传技术公司(Genentech) 用基因重组技术开发的血栓溶解剂,1987 年11 月经联邦食品及药物管理局(FDA)批准上市。1988 年的销售额为1.5 ~1.6 亿美元,1989年为1.8 ~1.9 亿美元。今后每年的市场销售额约为2 ~ 2.5 亿美元。

乳铁蛋白(lactoferrin): 用转基因奶牛生产。由于以转基因奶牛生产乳铁蛋具备产量高、成本低,以及有无限量增殖生化反应器等特征,因而备受各国瞩目。乳铁蛋白是一种口服的活性蛋白,自然产生于人乳中,它具有抗菌、传递铁素等特性。

人类-1 抗胰蛋白酶(AAT):-1 抗胰蛋白酶(AAT)缺乏是最常见的遗传代谢病,能引起肺和肝的损伤。-1 抗胰蛋白酶(AAT)为呼吸系统的非特异性可溶因子,它可抑制多种酶的活性,包括细菌的酶,以及中性白细胞溶酶体分泌的蛋白质、弹性蛋白酶、胶原酶、纤维蛋白溶酶和凝血酶。

促红细胞生成素(EPO):以转基因猪生产。这种药物存于转基因猪的血液中。目前转基因猪血球素合成的遗传控制机制已十分清楚,用基因重组技术合成的EPO 已在多个国家上市。

重组人抗凝血酶ii(i atryn):世界上第一个动物乳腺生物反映器重组蛋白药物。Atryn的主要成分-重组人抗凝血酶iii 具有抑制血液中凝血酶活性,预防和治疗急慢性血栓血塞形成,对治疗抗凝血酶缺失症有显著效果。

3讨论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转基因技术产业蓬勃发展,为人类解决人口膨胀、食物缺乏、能源匮乏、品种改良、疾病防治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带来了新的希望。特别是在农牧业、医药、食品等方面体现出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随着转基因生物的商品化、生产规模化,转基因技术研究手段、装备水平不断提高,基因克隆技术突飞猛进,新基因、新性状、新方法和新产品不断涌现在转基因动物生物反应器的应用中,同时,还有很多问题尚待解决,由于对调控表达水平的程序,指导进行精确的组织特异性和发育调控表达的程序,以及调控和编码内含子序列间可能的相互作用的认识尚不充分,容易引起异位点表达;由于现在的技术还不能控制整合的位点,因此存在对内源基因进行插入诱变的可能性,转基因型的表达会受整合的不同位点的影响。这些因素使得在家畜长成前,要用小鼠对新基因构型进行常规试验。

4 致谢

转基因技术已经在人类的日常生活中不断地应用,在未来的社会中将更好的造福人类。希望各国科学家能够更好的利用转基因技术,使之为我们人类服务。让我们的生活因有这而更加的和谐美满,使公众对其有一个科学的认识,主动接受转基因食品,放心的使用转基因产品,转基因技术贴近人类,造福民众!使人类社会走向更加繁荣的明天。

参考文献:

1.潘玲等,生物工程学报,1995;15(1):28-30

2.宋文龄;基因工程蚓激酶的高效表达及生物活性检测;吉林大学;2007年

3.Hyttinen JM et al.J biotechnol,1998;61:191-198

4.Wright G et al.Biotechnology nY,1991;9:830-834

5.佟慧丽;奶山羊乳腺上皮细胞系的建立;东北农业大学;2007年

6.Paleyanda RY et al.Nat Biotechnol,1997;15:971-975

7.黄淑帧等,科学通报,1998;43(7):784-785

8.Yull F et al.Proc Natl Acad Sci uSA,1995;92:10899-10903

9.Schnieke AE et al.Science,1997;278:2130-2133

10.Castilla J et al.Nat Biotechnol,1998;16(4):349-354

11.王克恭乳腺生物反应器的研究进展与应用内蒙古畜牧科学;1999.04期

12.Kerr DE et al.Nat Biotechnol,1998;16(1):75-79

13.Fujiwara Y et al.Mol Reprod Dev,1999;52(4):414-420

14.Drews R et al.Proc Natl Acad Sci USA,1995;92:10462-10466

15.宋雪梅,贾青;乳腺生物反应器的研究进展;黑龙江畜牧兽医;2001年02期

动物保护学课程论文

动物保护学结业论文 目录 一、引言 3 二、大学生动物保护教育 3 三、动物保护的对象 3 1、以保种为目的的动物保护 3 2、以动物健康为目的的动物保护 3 四、保护动物的意义 4 五、大学生如何科学合理地保护这些动物 4 1、制定科学合理的法律且要广泛普及宣传 4 2、开发和采用先进的繁殖生物技术 4 3、从自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4 六、参考文献 5

摘要:针对高校大学生动物保护意识比较淡薄、动物保护意识不强的状况,在高校开设“动物保护学”公选课有很重要的意义。且关于动物保护的对象的概念、举例说明了其意义,和大学生该如何去保护这些要保护的对象。 关键词:动物保护对象;动物保护学;法律法规;大学生

一、引言 动物保护学是研究怎样防止动物濒危或灭绝、避免或减轻动物因患疾病、损伤等原因所致的痛苦以及相关福利的一门科学。它是动物学、生态学、动物行为学、畜牧学、兽医学、公共卫生学等多门自然学科的交叉,同时还涉及法学、伦理学及社会学等社会科学领域,是正在发展中的一门新兴学科。 二、大学生动物保护教育 大学生普遍存在动物保护意识淡薄、对野生动物保护法等法律的认知程度较低的状况。开设“动物保护学”公选课旨在通过课程的教学不断提高大学生动物保护的意识,目的不是培养动物保护的专门人才,而是引导学生发自内心地珍爱生命,提高大学生尊重生命、善待动物的意识和理念。进而积极主动地加入到动物保护的行列中来。通过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数个家庭可带动一个社区,使全社会都来关爱动物、保护动物。 三、动物保护的对象 动物保护的对象包括野生动物和家养动物两大类。在这两大类中根据保护动物的目的不同,又可以像如下那样的细分: 1、以保种为目的的动物保护 其保护对象包括濒危的野生动物、种群大幅度下降的家畜地方品种等。如,白唇鹿、马鹿、野驴、盘羊、雪鸡等。 2、以动物健康为目的的动物保护

动物行为学论文_1

动物行为学论文_1 动物行为学论文 动物行为学论文 动物行为学论文 通信与电子工程学院 通信111 齐利刚 2011132071 1 动物行为学论文 通过将近一学期对动物行为学的学习,我的收获很大。首先,我更进一步对动物有了了解,其次,动物的行为很神秘,值得我们去研究和探索。最后,通过对动物的研究我们要与动物和谐相处,懂得保护人类的朋友~ 一、那什么是动物行为学呢, 书上是这样定义的:动物行为学是研究动物对环境和其他生物的互动等问题的学科,研究的对象包括动物的沟通行为、情绪表达、社交行为、学习行为、繁殖行为等。 二、动物行为学的研究历史又是怎样的呢, 20世纪以前是动物行为学的萌芽时期,是动物行为学经历的一个缓慢发展的阶段。早在旧 10500年前),人们开始注意观察周围的动物,随着动物家养的开始,人石器时代(34000, 类也需要了解动物的生活周期和行为。

17、18世纪,研究动物行为的人更多了,开始了比较不同物种行为的研究和行为的理论探讨。如德国人约翰研究了不同鸟的行为差异,涉及取食地、社会行为、筑巢、领地、季节性羽毛色彩变化、迁徙、鸣叫和育雏等方面。 1859年,达尔文的《物种起源》的发表,对动物行为学的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人类的由来》(1871)一书研究比较了人与动物,及本能行为。19世纪末,人们使用迷宫,研究老鼠的学习行为。 2 动物行为学论文 1906年,动物学家詹宁斯对原生动物的行为进行了详细研究,写出了《原生动物的行为》一书,这是第一本专门论述动物行为的著作。 柏林的海因罗特在1871年至1945年间,详尽研究了多种鸭、鹅,比较了它们的运动方式、解剖学特征、社会行为、鸣叫及繁殖行为,并且发现了灰雁从孵卵箱中孵出后的印记行为。他独自阐述的同源性学说,现在还被许多人认为是行为学真正诞生的标志之一 近年来,动物行为学的研究获得了蓬勃的发展,主要是把动物行为与生命科学中许多其它的许多分支学科相互渗透在一起,形成了许多新的研究领域,从不同的角度进一步完整、系统地阐述动物行为的原因、机制、发生或发育。 三、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有哪些呢, (1)观察法(描述法):要了解行为的原因、发展、适应与进化四个问题,首先必须对某种动物的行为方式进行精确、详尽、反复的观察、记录,并制订该种动物行为方式的行为谱。 (2)实验法:运用各种手段将行为的主体或行为的环境条件加以改变来分析研究动物行为的四个基本问题。有人做过这样的实验:把一只发情的雌老鼠身上提取的

基因工程论文撰写规范

论文撰写规范(暂行) 学位论文(设计说明书)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经过调查研究、科学实验或工程设计,对所取得成果的科学表述,是学生毕业及学位资格认定的重要依据。其撰写在参照国家、各专业部门制订的有关标准及语法规范的同时,应遵照如下规范: 1.论文结构及写作要求 论文(设计说明书)应包括封面、目录、题目、中文摘要与关键词、英文题目、英文摘要与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致谢和附录等部分。 1.1 目录 目录独立成页,包括论文中全部章、节的标题及页码。 1.2 题目 题目应该简短、明确、有概括性。论文题目一般中文字数不超过25个字,外文题目不超过15个实词,不使用标点符号,中外文题名应一致。标题中尽量不用英文缩写词,必须采用时,应使用本行业通用缩写词。 1.3 摘要与关键词 1.3.1 摘要 摘要是对论文(设计说明书)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要求扼要说明研究工作的目的、主要材料和方法、研究结果、结论、科学意义或应用价值等,是一篇具有独立性和完整性的短文。摘要中不宜使用公式、图表以及非公知公用的符号和术语,不标注引用文献编号。中文摘要一般为300字左右。 1.3.2 关键词 关键词是供检索用的主题词条,应采用能覆盖论文主要内容的通用技术词条(参照相应的技术术语标准),一般列3~8个,按词条的外延层次从大到小排列,应在摘要中出现。中英文关键词应一一对应。 1.4 论文正文 论文正文包括前言、论文主体及结论等部分。 1.4.1 前言 前言应综合评述前人工作,说明论文工作的选题目的、背景和意义、国内外文献综述以及论文所要研究的主要内容。对所研究问题的认识,以及提出问题。 1.4.2 论文主体 论文主体是论文的主要部分,应该结构合理,层次清楚,重点突出,文字简练、通顺。 1.4.3 结论(结果与分析) 结论是对整个论文主要成果的归纳,应突出论文(设计)的创新点,以简练的文字对论文的主要工作进行评价。若不可能作出应有的结论,则进行必要的讨论。可以在结论或讨论中提出建议、研究设想及尚待解决的问题等等。结论作为单独一章排列,不加章号。 1.5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反映论文的取材来源、材料的广博程度。论文中引用的文献应以近期发表的与论文工作直接有关的学术期刊类文献为主。应是作者亲自阅读或引用过的,不应转录他人文后的文献。 1.6 致谢 向给予指导、合作、支持及协助完成研究工作的单位、组织或个人致谢,内容应简洁明了、实事求是,避免俗套。

课题研究:基因工程

课题的提出: 基因工程在我们生活中起到很大的作用,特别是克隆技术更是现代生化科技方面的创举。由此,我们高一(19)班以小组为单位,对“基因&遗传”展开研究性课题活动。 课题的目的: 培养科技精神,树立远大理想,立志为祖国做贡献。 探究过程: 一、搜查相关资料,了解目前我国在基因工程方面取得的成就。 二、收集、整理信息,完成课题研究。 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被誉为生命“登月计划”,是从1990年开始启动的,由美、英、日、德、法、五国科学家共同参与。该计划最实质核心内容是DNA序列图的构建,即分析人类基因组的DNA分子组成(核苷酸或碱基序列),从而为建立基因组规模的基因鉴定技术奠定基础。1999年,我国作为唯一的发展中国家加入这一计划,负责测定人类基因组全部序列的1%。中科院遗传所人类基因组中心承担了主要测序任务。在短短两年的时间里,中国科学家由零起步,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了承担的测序任务。这一成就让全世界为之瞩目。最为人类基因组计划1%项目的主要完成单位之一,中科院基因组生物信息学中心(即北京华大基因研究中心)已经成为世界上第六大基因测序中心。 在植物基因测序方面,我国科学家也做出了巨大贡献。由北京、杭州华大基因研究中心暨中国科学院基因组信息学中心、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中国杂交水稻研发中心以及美国华盛顿大学等12个单位合作完成的《水稻(籼稻)基因组的工作框架序列图》被誉为教育研究领域“最重要意义的里程碑性工作”,“永远改变了我们对植物学的研究”,对“新世纪人类的健康与生存具有全球性的影响”。

在开放基因制药和诊疗方面,中国科技人员也取得了硕大的研究成果。早在1988年,中国科技人员就研制了乙型肝炎基因工程疫苗,1992年又研制成功对治疗甲肝和丙肝有特殊治疗的合成人工干扰素等第一批基因药物。到目前为止,中国已经有18种基因工程药物与疫苗进入市场。此外,在培养装基因鱼、转基因羊、装基因猪等方面,中国科学家在国际上也处于先进地位,在大熊猫克隆的研究方面也处于世界前列。 袁隆平培育出一种新的“二系法”杂交水稻品种,平均每公顷产量可达11250公斤,是我国目前大面积种植水稻中产量最高的品种。据测算,这种具有超级稻特征的水稻新品种从播种到成熟平均每天每公顷产量可达100公斤以上。1990年,杂交水稻的第一项农业技术转让给美国,试种结果是比美国的优良品种增产38%,目前世界上已有美国、日本、巴西

动物保护论文

野生动物保护 姓名:张金波单位:生命科学与化学学院2011级生物科学班 摘要:鱼类、两栖类和爬行类动物是地球上一项重要的可更新资源。但由于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大肆破坏。当它们的适应能力已经跟不上环境的变化速率,如果我们不能遏制这种现象,那么这些物种终将灭亡。我们需要从经济、法律和舆论宣传三个方面对它们加以保护。 关键字: 动物保护、生物多样性、资源、生物栖息地 引言: 鱼类、两栖类和爬行类动物是地球上一项重要的可更新资源。自有人类以来对这些资源的利用一向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因素之一。但随着人口增长和科学的发展人类对动物资源的依赖更有所增加。由于环境的恶化和动物赖以生存的空间森林、河流、湖泊、土地等日益缩小供需矛盾也日益突出。对生物多样性最直接的威胁就是来自于对其所依赖生境的破坏。虽然这些动物生境的改变也有自然的因素,但绝大部分的破坏是人类活动造成的。由于鱼类、两栖类和爬行类动物的进化比较原始对环境条件的适应范围都是狭隘的,它们的进化是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今天它们之所以能够存在,是因为他们适应了过去已经变化的环境条件。如果未来的条件变化的比过去快,那么许多物种就不能足够快地进化来加以适应,也就无法继续生存,它们的适应能力跟不上环境的变化速率,那么这些物种终将灭亡。 一、经济支持 保护鱼类、两栖类和爬行类动物,资金的投入是一定的,其中建立自然保护

区时首选的措施之一。建立自然保护区,专门用来保护和维持生物多样性的一个陆地区域和一个海洋区域。这些受保护的区域可保持自然生态系统的基本生态过程,保存区域内的物种多样性及遗传变异。防止自然遗传遭到不可逆的损伤,保持生态系统的生产力。保卫物种持续利用所必需的栖息地,并为科学研究、教育、培训、休闲及旅游提供机会。 二、法律保护 法律保护野生动物是最强制的手段。为保护、拯救珍贵、濒危动物,保护、发展和合理利用各类动物资源,维护生态平衡而制定法律。通过明文规定的法律条文对捕猎、杀害保护动物等已构成犯罪行为追究刑事责任。 三、舆论宣传 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体拥有运用舆论的力量,帮助公众了解政府是我、社会事务和一切涉及公共利益的事务,并促使其沿着法制和社会生活公共准则的方向运作的一种社会行为的权利。而对于保护鱼类、两栖类和爬行类动物这件事情来说,我们要的不仅仅是监督政府对保护动物的力度,还应该注重宣传在我们大众之间的影响。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可以通过播放有关野生动物的宣传片来加强人们的保护意识。利用刊登报纸,广播的宣传来达到效果。还可以使用信息,邮件,人人,微博等现代手段加强意识。 这个地球是人类和动物共同拥有的地球,二者息息相关,共同生存。人类无止境的贪婪毁灭的不仅是动物,更长远的来说也是我们人类本身。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才是我们在地球能长久地生存下去的唯一途径。 参考文献: 1.国家自然基金委员会《动物科学》科学出版社

生物技术及其产业化快速发展的原因探讨(一)

生物技术及其产业化快速发展的原因探讨(一) 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纳米技术被称为21世纪的革命性领先技术,其产业化方兴未艾。生物技术产业,尤其是生物医药产业是一项高投入、高利润的产业,它的利润率达到了17.6%,是利润率为8.1%的信息产业的两倍。因此,展望未来,多数分析家认为,生物技术产业是继信息产业之后迅速崛起的又一个高新技术产业,在21世纪初将与信息技术产业并驾齐驱,并最终成为主导全球经济的核心产业。生物技术和产业如此巨大的发展前景,有着其必然的原因: 一、生物技术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1.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20世纪的一百年,人类凭借着科学和技术的巨大发展与进步,发明和创造了机械化和自动化的生产和交通设备与工具、电子与系统集成化的通讯设施与器具、家用电器、电脑以及化学合成物质,极大改变了自身的生活、生产和经济方式,迈进现代化的阶段。欢欣之余,人类也不能忘记在发展中付出的惨重代价:在准备大踏步向现代化迈进的20世纪中叶,人类社会却面临着全球性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人口与健康受到严重威胁、粮食生产滞后、能源耗竭和资源短缺的五大危机。这些问题显然是发展中带来的,它们直接向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毋庸置疑,一项技术的进步对社会和经济发展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然而,工业革命发展进程表明,人类一味强调技术的先进性和对经济的推动作用,而忽视技术对人类自身和生态环境的安全性时,人类最终要饱尝在技术发明初期未曾预料的苦果。曾几何时,滴滴涕一问世便被誉为人类技术史的里程碑,声称它可以杀死害虫却对人畜无“害”,可以拯救成千上万人的生命。1946年,该产品在美国上市引起巨大轰动,以至引来化学公司投巨资开拓杀虫剂市场。仅在1947~1949年间,滴滴涕的投入就达38亿美元,旦利润逐年直线上升,到1951年利润额猛增1.1亿元。它的发明人保罗·米勒被人们称为救世主,获1948年度诺贝尔奖。然而时隔6年后,滴滴涕就被发现具有激素效应,严重影响动物(包括人类)的性分化和生殖,并且通过母体传递后代,导致许多的野生动物数量急剧下降。到1970年,美国率先下令禁止使用滴滴涕。 20世纪70年代末期,人类开始意识到,技术的安全性对于人类自身生存与繁衍及生态环境的重要意义,丝毫不亚于技术的先进性对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价值。因此,由联合国提出、各国政府共同倡导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意味着今后的科学和技术发展具有双重使命:既促进生产力进步和为人类谋福利,又保护人类及其生存和繁衍的环境。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生物技术和产业日益显示出强大、高效、经济与生态和谐的特点,体现和代表着可持续发展方向。生物技术及其产业化发展正在悄然地影响并改变着传统的工业、农业和经济的性质、结构、模式和价值取向,其范围和程度令人耳目一新。难怪,美国生物技术工业组织把生物技术产业定义为:利用细胞和生物分子进行药品、农产品生产开发和环境治理的产业。该产业技术由医药生物技术、农业生物技术和环境生物技术共同组成。医药生物技术重点攻克癌症、艾滋病、老年痴呆症、帕金森病、心脏病、糖尿病等危害人类的顽疾;农业生物技术着眼于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环境生物技术重点用于清除工农业生产和生活带来的废弃物和有毒物质。生物垃圾是工农业生产过程中所生产的废弃物,是制造许多有重要经济价值的产品的原材料。通过生物降解、净化和再生技术的三"R"模式,即对垃圾和废物采用消除、再循环和再生(remove、recycle、regeneration),清除石油副产品污染物及其他有毒物质,进行资源利再利用意义重大。 2.认识、开发和利用生命系统的要求 在20世纪人类文明发展中,几项划时代科学与技术成果扮演着重要角色。汽车、飞机和航天器因为改变了人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尺度,扩展了人们的视野和活动范围,因而主宰20

基因工程论文

基因工程的运输车载体 摘要:基因工程已经成为生物科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最令人类充满无限遐想的一门科学.自从解开人类基因组后,长生不老等就古老的传说又再度流行起来.尽管现在的基因技术还不能做到让你真的长生不老,但是基因疗法等技术的出现已经让人们看到了基因工程的生命力。基因工程是指在体外将核酸分子插入病毒、质粒或其它载体分子,构成遗传物质的新组合,并使之参入到原先没有这类分子的寄主细胞内,而能持续稳定地繁殖。基因载体是作为基因导入细胞的工具。犹如火箭能把卫星射向九天一样,基因载体可以把目的基因送入靶细胞内,从而发挥目的基因的特定功能。 关键词:基因、载体、运载、自主复制、表达 正文: 一、质粒载体 植物基因工程是近代迅速发展起来的新兴生物技术,它的目的旨在通过导入有用的外源基因,获得转基因植物,以用于物种的改良。它的出现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尤其是在作物的抗病、抗虫、抗除草剂、抗逆及品种改良等方面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应用前景。其中作为基因工程的载体更是基因工程中的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它是基因工程的核心部分,没有合适的载体,就不能得到合适的结果。 载体是指运载外源DNA有效的进入受体细胞内的工具。载体同外源DNA在体外重组成DNA重组分子,在进入受体后形成一个复制子,即形成在细胞内能独自进行自我复制的遗传因子。 基因载体是把基因导入细胞的工具,他的作用是一是运载目的基因进入宿主细胞,二是使之能得到复制和进行表达。按照不同的情况下的作用可以分为不同情况的载体,根据来源:质粒载体、噬菌体载体、病毒载体;根据用途:克隆载体、表达载体;根据性质:温度敏感型载体,融合型表达载体、非融合型表达载体。 作为载体必须满足的条件:有多种限制性内切酶的切点,但每一

动物行为学论文

动 物 行 为 学学院: 数学与统计学院 学号:222012314011030 姓名: 计爱霞

关键字:生态环境蚂蚁搬家保护 摘要 (1)奇妙的蚂蚁社会 蚂蚁是我们最熟悉的一类社会性昆虫,小小的蚂蚁早在一亿多年前就已经居住在地球上了,与恐龙为同一时代。随著地球环境的变迁,躯体庞大的恐龙早已灭绝,而身躯细小的蚂蚁却仍活跃在地球上。它们依靠群体的力量取得食物、生长、发育及繁衍后代,它们成功地适应了地球上各种恶劣的环境,造就了繁荣鼎盛的蚂蚁王国,全世界的蚂蚁共有260属、16000种,其数量在一百多万种陆生动物中首屈一指。 (2)蚂蚁搬家 1.与其它许多动物一样,蚂蚁也是一种需要抢占并保护自己地盘的动物,当蚂蚁窝附近出现别的蚁群时,为了争夺生存空间,两个蚁群之间就有可能发生激烈的冲突,其结果是失败者失去自己原来的家园,到“远方”避难。 2.某些种类的蚂蚁本身就有建立多个蚁窝的习惯,当其种群数量较大时,就会本能地开始建立新的蚁窝,以便分流出去一部分蚂蚁。. 3.由于蚁群数量增加造成在蚂蚁窝附近的食物短缺,需要寻找新的食物来经过工蚁们充分的考察、准备,终于发现了一处食物更加丰富的地域,于是,蚂蚁们通过发出某种特定的气味信息,就开始了举家大搬迁行动。 (3)蚂蚁群体的建立 蚂蚁建立群体是以雌蚁与雄蚁通过婚飞方式相识交尾为起始点,在适当的温湿度条件下,带翅膀的年轻雌蚁从蚁巢飞向空中,吸引了许许多多雄蚁的奋力追赶,只有那身强力壮的雄蚁捷足先登,有幸在飞行中或飞行后与雌蚁交配,”新郎”在交配后不久就死亡,留下遗孀蚁后独自过著孤单的生活。受精后的雌蚁脱落翅膀,在地上选择适宜的土质和场所筑巢,产下第一批受精卵。蚂蚁为完全变态类昆虫,它们的一生

保护生物学论文

保 护 生 物 学 论 文 姓名:林姿余 学院:园林学院 班级:13级环境设计二班 学号:20133895

摘要针对我国目前保护生物以及生物发展状况,论述了现代生物的发展状况以及采取的措施,保护生物的关键所在对人类的影响。 关键词保护生物生态环境使用价值保护措施 新兴学科在发展过程中会经历很多变化,初期建立起来的秩序都可能被未来新的发现所推翻,学科体系在时间的推移和事实的验证中不断逐渐完善。当今全球环境问题、生态问题恶化趋势尚未扭转IUCN近期的分析报告和国内外的众多保护生物学研究所都在不断警告人类迅速行动,遏制生物多样性的高速、毁灭性消失的灾难,研究的紧迫性和时效性更为突出。 认识生物的多样性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合理利用生物的多样性。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涉及到方方面面的问题。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 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在生态系统、物种和基因三个水平上采取保护战略和保护措施.主要有: 1.就地保护,即建立自然保护区。 2 .迁地保护,如建立遗传资源种质库、植物基因库,以及野生动物园和植物园及水族馆等。 3. 制定必要的法规,对生物多样性造成重大损失的活动进行打击和控制。 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全球共同的大事,最主要的是要行动,这必须所有缔约国广泛合作,积极行动,制定必要的法规,对生物多样性造成重大损失的活动进行打击和控制,对濒临灭绝的物种、破坏严重的生态系统和遗传资源实行有效的保护和抢救。 生物多样性包括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的意义主要体现在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对于人类来说,生物多样性具有直接使用价值、间接使用价值和潜在使用价值。 直接使用价值:生物为人类提供食物、纤维、建筑和家具材料、药物及其他工业原料。 生物多样性还具有美学价值。如大千世界色彩纷呈的植物和神态各异的动物

生物类论文:基因工程的利与弊

基因工程的利与弊 刘建20101103805 内蒙古师范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生物科学(汉班) 呼和浩特010022 摘要 基因工程对于人类的利弊一直是个争议的问题,主要是这项技术创造出原本自然界不存在的重组基因。但它为医药界带来新希望,在农业上提高产量改良作物,也可对环境污染、能源危机提供解决之道,甚至可用在犯罪案件的侦查。但它亦引起很大的忧虑与关切。当此科技由严谨的实验室转移至大规模医药应用或商业生产时,我们如何评估它的安全性?此项技术是否可能因为人为失控,反而危害人类健康并破坏大自然生态平衡? 关键词:基因工程转基因道德伦理 正文 生物学家早在一百多年前就知道,生物的表征遗传自其亲代。生物细胞的细胞核,含有染色体,其组成分为DNA。DNA含有四种碱基--腺嘌呤(adenine,),胸腺嘧啶(thymine,),胞嘧啶(cytosine,)和鸟嘌呤(guanine,(它们分别简称A、T、C、G)。这些碱基在DNA 中看似杂乱无章,但它们的排列顺序,正代表遗传讯息。每三个碱基代表一种胺基酸的密码。基因就是这些遗传密码的组合,亦即代表蛋白质的胺基酸序列。每个基因含有启动控制区,以调控基因的表达。

基因工程技术(基因工程是一项很精密的尖端生物技术。可以把 某一生物的基因转殖送入另一种细胞中,甚至可把细菌、动植物的基 因互换。当某一基因进入另一种细胞,就会改变这个细胞的某种功 能。)在医药及农业上应用广泛。这项尖端科技加上最近突破性的生 殖科技,却引发人们极大的隐忧及争论。 观点:辨证地看待基因工程的利与弊 基因工程对当今社会的发展功不可没。 一、基因工程是在对促进生物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基因工程是在分子生物学、分子遗传学、微生物学、细胞工程等学科发展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诞生的,反过来也可促进现代生物学的发展。生物界是通过长期的进化发展而来的,因而通过基因工程手段,不仅可以阐明生命发生的现象和规律,揭示重要基因功能以及重要性状形成的分子机制,还能模拟自然界生物进化历程,更进一步丰富和完善生物进化的理论,促进生物学研究的全面发展。 二、基因工程在社会各个方面广泛应用 医药业,可生产重要药品,很大限度地降低生产成本;治疗过去人们认为难以治愈的遗传疾病和各类部分疾病,解除人类病痛烦恼,提高人体健康水平和人均寿命。 基因工程同时有望解决粮食危机和温室效应之类的环境污染问题。 (1)基因工程用来筛检及治疗遗传疾病。 遗传疾病乃是由于父或母带有致病基因。基因筛检法可以快速诊

动物的学习行为

动物的学习行为 动物行为学 课程论文 题目动物的学习行为 二级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专业年级学号姓名成绩 二零一四年六月九日 动物的学习行为 湛江师范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湛江 524048 摘要,动物的生活离不开学习。学习是动物与环境保持平衡、维持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条件,也是适应环境的手段。动物的学习行为主要受遗传和环境两大因素的影响。学习行为主要包含习惯化反应、模仿学习、印痕学习、联系性学习和推理学习等类型。 关键词:影响因素分类作用 引言:动物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在环境因素作用下,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行为,称为学习行为。动物和人的生活都离不开学习。学习是动物和人与环境保持平衡、维持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条件,也是适应环境的手段。动物要在后天环境中求得生存,除了要依靠先天遗传的种群本能行为外,还必须通过学习获得个体经验,后天学习行为可适应相对迅速的变化,与先天本能相比,其意义要重要得多。另外,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学习行为所占的比例越大,适应环境的能力越强。动物具有“学习能力”,这有利于适应复杂的生活环境。学习行为是人类

和动物适应环境和求得生存的重要途径,当今社会日新月异,环境的变化每日一个面孔,人类和动物必须依靠学习,才能获得更好的生存条件。人类和动物的学习能力有高低之分,但人类和动物都有各种的学习方式,它们的作用都是为了更好的生存发展和种族的延传。 1 行为的分类 动物的学习行为包含了复杂的生物学过程,可将其归纳为习惯化反应、模仿学习、印痕学习、联想学习和推理学习等类型。 1.1 习惯化反应 当同一种刺激反复发生时,动物的反应就会逐渐减弱,最后可完全消失,除非再给予其他不同的刺激,行为反应才能再次发生。雏鸡、小火鸡、幼鸭初次看到头上有物体移动时,不管这个物体对自己有无害处,比如说掉下一片树叶,它们都会表现出惊恐反应,做出蹲伏或其他惊恐的举动。可是当它们经历过几次像掉落树叶的情况后,它们的蹲伏反应便会渐渐减弱,对日常飞掠过的飞鸟或别的物体的恐惧也日趋消失。也就是说,它们对这种刺激的敏感度已经降低了。当然,如果出现了陌生的飞过物体,如一只老鹰, 它们仍然会表现出惊恐举动。在人类社会中也有这样的现象存在,人们常会对司空见惯的事情见怪不怪,也常会对自己天天吃的东西感到厌倦,如果每天都在嘈杂的环境中工作,时间长了就会感觉不到噪音了。中国有句古话“久居鲍鱼之肆而不知其臭,久入兰芷之室而不知其香”,这也是习惯化学习起的作用吧。[1] 1.2 模仿学 模仿学习是最为常见的一种学习行为方式。本世纪60年代,动物学家辛德在大不列颠岛研究了当地山雀的学习行为,并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一只山雀偶然撕开放在订户门前的牛奶瓶盖,从而取食牛奶。之后不久,这一行为传遍了生活在大不列颠岛的所有山雀,以至于送奶工人不得不在每个奶瓶上扣上一个杯子。这便是一

基因工程课程(设计)

山东农业大学 基因工程课程设计 题目: 姓名:学号: 年级:专业: 指导教师: 山东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二○年月日

说明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 课程设计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初步训练学生获得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之一;是生物技术专业学生在毕业论文前进行了一次综合训练。通过本课程设计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课题的能力,为毕业论文的开展,及今后从事教学、科研工作打下坚实基础奠定基础。 二、课程设计的要求 1、提出与基因工程有关的课程设计题目。命题要求既有代表性,又有实际意义的。 2、设计应包括以下几个部分构成: (1)研究(或设计)的目的与意义。应说明此项研究(或设计)在生产实践 上或对某些技术进行改革带来的经济、生态与社会效益。有的课题过去曾进行过,但缺乏研究,现在可以在理论上做些探讨,说明其对科学发展的意义。 (2)国内外同类研究(或同类设计)的概况综述。在广泛查阅有关文献后,对该类课题研究(或设计)已取得的成就与尚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综述,只对本 人所承担的课题或设计部分的已有成果与存在问题有条理地进行阐述,并提出自 己对一些问题的看法。 (3)课题研究(或设计)方案:包括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研究 内容要重点突出;研究方法要具有科学性、先进性;技术路线要清晰。 (4)研究(设计)的预期结果和创新性。 3、格式要求 (1)表格内容,字号用小4号,中文字体用仿宋,英文字体用Times New Roman; (3)正文字数不少于4000字。

一、选题依据(拟开展研究项目的研究目的、意义)

二、文献综述内容(在充分收集研究主题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提出问题,找到研究主题的切入点,附主要参考文献)

野生动物保护选修课论文----大熊猫

大熊猫(学名:Ailuropoda melanoleuca),一般称作“熊猫”,是世界上最珍贵的动物之一,数量十分稀少,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体色为黑白相间,被誉为“中国国宝”。大熊猫是中国特有物种,属熊科,现存的主要栖息地在中国四川、陕西等周边山区。2004年全世界野生大熊猫数量约为1590只。成年熊猫长约120~190厘米,体重85到125公斤,适应以竹子为食的生活。大熊猫憨态可掬的可爱模样深受全球大众的喜爱,在1961年世界自然基金会成立时就以大熊猫为其标志。2012年11月,最古老的大熊猫化石在西班牙出土,表明大熊猫的祖先或源自欧洲。 起源进化 中国的“国宝”(40张)大熊猫的学名其实叫“猫熊”,意思即为“像猫一样的熊”,也就是说“本质类似于熊,而外貌却相似于猫。”严格地说,“熊猫”是错误的名词。这一“错误的答案”是这么造成的:解放前,重庆北碚博物馆曾经展出猫熊标本,说明牌上自左往右横写着“猫熊”两字。可是,当时报刊的横标题习惯于自右向左认读,于是记者们便在报道中把“猫熊”误写为“熊猫”。“熊猫”一词经媒体广为传播,说惯了,也就很难纠正。于是,人们只得将错就错,称“猫熊”为“熊猫”。其实,科学家定名大熊猫为“猫熊”,是因为它的祖先跟熊的祖先相近,都属于食肉目动物。 分布范围大熊猫生活在中国西南青藏高原东部边缘的温带森林中,冷箭竹、毛竹是这里主要的林下植物。我国长江上游向青藏高原过渡的这一系列高山深谷地带,包括

熊猫家族的生活(9张)秦岭、岷山、邛崃山、大相岭、小相岭和大小凉山等山系。秦岭山系分布于南麓,主要分布的县是佛坪,一般分布的县是洋县,仅有少量分布的县有太白、宁陕周至、留坝、宁强等。岷山系除甘肃文县为一般分布外,其余都分布于四川。在四川主要分布的县有平武、青川和北川等三县,一般分布的有九寨沟县、松潘、茂县等县,少量分布的县有安县、绵竹、彭州、卧龙、什邡和都江堰市。邛崃山系主要分布的县有宝兴、汶川和天全等,一般分布的县有大邑和芦山,仅少量分布的县有邛崃、崇州、康定、泸定等。大小相岭除洪雅和冕宁为一般分布县外,仅有少量分布的县有荥经、石棉、汉源、九龙等。大小凉山除马边、美姑和越西有一定数量外,仅有少量分布的县有甘洛、峨边和雷波等。 形态特征大熊猫体型肥硕似熊,憨态可掬,但头圆尾短,非常可爱。头部和身体毛色绝大多数为黑白相间,大熊猫在树上嬉戏 即鼻吻端、眼圈(呈“八”字排列)、两耳、四肢及肩胛部(横过肩部相连成环带)为黑色,其余即头颈部、躯干和尾为白色。腹部淡棕色或灰黑色。其体长120~180cm;尾长10~20cm,白色;肩高一般为65~70cm;体重60~125kg。前掌除了5个带爪的趾外,还有一个第六趾。背部毛粗而致密,腹部毛细而长。陕西秦岭佛坪自然保护区共有四次发现白色大熊猫。据陕西人民出版社《当代陕西大事辑要(1948-1990)》725页载,最早在秦岭南坡佛坪自然保护区发现白色大熊猫的时间是1990年11月15日。那只大熊猫体高0.7米,除

动物行为学 自作答案

《动物行为学》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动物行为和动物行为学?动物行为学研究目的和意义是什么? 为了满足个体生存和种群繁衍的要求,适应体内外环境的变化,动物的个体和 群体所做出的有规律、成系统的适应性活动就是动物行为。 动物行为学是研究动物对环境和其他生物的互动等动物行为问题的学科,研究的对象包括动物的沟通行为、情绪表达、社交行为、学习行为、繁殖行为等。 人类与其他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人类不断探索我们所处的世界,这不仅仅是出于好奇心,也是为了人类自身生存的需要。作为一种社会动物,人类也希望通过了解动物的行为来理解自己的行为。 更好地了解动物行为将有助于人类更好地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促进人类保护濒危稀有动物物种。濒危动物迁地保护时,需要研究、掌握动物的行为;研究动物行为有利于澄清关于动物疼痛和动物福利等方面的问题。 2.简述动物行为学的研究历史和现状。 亚里士多德《动物记》----行为的基本观察、记录。 法布尔《昆虫记》----昆虫行为的系统观察和记录。 达尔文《物种起源》和《人类及动物的表情》等----行为的进化。 1947. 行为学期刊《Behaviour》(行为) 1953. 《Animal Behaviour》(动物行为) 1954. 《Insect Society》(昆虫社会) 1956. 《Behavioural Science》(行为科学) 1963. 《Experimental Journal of Animal Behaviour》(动物行为实验杂志) 1964.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Journal of Animal Behaviour》(行为实验分析) 1966. 《Physiology and Behaviour》(生理学和行为) 1970. 《Brain, Behaviour and Evolution》(脑,行为与进化) 1971. 《Behaviour Genetics》(行为遗传) 1978. 英国出版第一本行为生态学论文集《Behavioural Ecology—an Evolutionary Approach》1982. 第一本行为生态学理论专著《An Introduction to Behavior Ecology》 1983. 在Mainz召开了第一次国际性动物行为学讨论会 1999. 《An Introduction to Behaviour Ecology》第四版(Krebs & Davies) 1973. 《Learning and Behaviour of Animal》(动物的学习与行为) 1975. 《Applied Ethology》(应用行为学) 1975. 《Animal Behavioural Process》(动物行为进程) 1977. 《Bird Behaviour》(鸟类行为) 1977. 《Behaviour, Ecology and Sociobiology》(行为、生态和社会生物学) 1978. 《Behaviour and Brain Science》(行为和脑科学) 1980. 《Ethology and Sociobiology》(行为学与社会生物学) 1998. 《行为生态学》尚玉昌,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 《动物行为原理与物种保护方法》蒋志刚,科学出版社 在过去的二十多年中,对动物的行为已经出现了一个新的研究方法,即行为生态学和社会生物学研究法。行为生态学和社会生物学在很多方面都是相似的,它们都进行大量的野外工作,以野外工作为主,但也在实验室进行试验。它们都十分注意推理过程,包括所研究动物生态学方面和自然选择对动物行为作用方式方面。

生物基因工程论文

生物研究性学习结题论文课题名称利用基因工程开发生产新一代产品 学生姓名计朝晖、程遂、赛国杰、王沛君、贾璐、雷宗衡 年级、班级高二①班 指导教师雷涛 时间2012年1月31日 【摘要】基因工程是20世纪生命科学领域中最伟大的成就,开辟了生命科学的新纪元。基因工程技术将有力地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实现人的自由,满足人类多方面的需要。 【关键词】基因工程;原则;应用 一、基因工程的基本定义 基因工程是按着人们的科研或生产需要,在分子水平上,用人工方法提取或合成不同生物的遗传物质,在体外切割,拼接形成重组DNA,然后将重组DNA与载体的遗传物质重新组合,再将其引入到没有该DNA片段的受体细胞中,进行复制和表达,生产出符合人类需要的产品或创造出生物的新性状,并使之稳定地遗传给下一代。按目的基因的克隆和表达系统,分为原核生物基因工程、酵母基因工程、植物基因工程和动物基因工程。基因工程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为工农业生产和医药卫生事业开辟了新的应用途径,也为遗传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有效方法。

二、发展的主要原则 1、人本原则 人本原则要求人们在研制、发展基因工程技术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实现人、社会、自然的整体和谐,关注人类本身的持续生存和健康发展。人类与其他生物、非生物环境之间的和谐是人类社会持存的原初条件和人类文明得以延续的基本保障。社会层面中政治、经济、文化和教育环境等之间的和谐是基因工程技术发展的现实社会条件。实现人的健康发展和社会价值是基因工程技术发展的归宿。坚持以人为本,关心人的价值、尊严、平等、自由和全面发展,应该始终成为基因工程技术发展的首要目标。 2、技术与伦理观念协同原则 基因工程技术已经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因,其迅猛发展必然会影响到人类社会固有的观念。伴随着包括基因工程技术在内的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人类社会无论从制度方面还是物质方面都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革。由人类社会历史实践孵化产生出来的伦理观念同样要适应新情况和新变化,以崭新的姿态解决新问题。 我们在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改造物质世界的同时,也要分析和改造我们自己的精神世界,从而实现两个世界的和谐统一。在现代生物技术的辉煌与其人文忧患并存的时代,基因工程技术视野与人文价值视野需要很好地对接,技术的发展与伦理观念所展现的高度应该是一致的,技术与伦理观念应该是协同发展的。

动物行为学课程论文选题

论述动物的行为节律 摘要:动物的行为节律按节律期长短可区分为6种类型,即年节律、月节律、潮汐节律、圣夜节律、短期节律和间歇节律。行为节律大都是由体内的生物钟调控的,但需靠外在的定时因素的作用,使动物的行为节律与环境的周期变化保持同步。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rhythms of animal behavior rhythms can be divided into six period length categories, namely years rhythms, months rhythms, tidal rhythms, o holy night rhythms, short-term rhythms and intermittent rhythms. Behavior rhythm is mostly by body biological clock control, but need to rely on external factors, the timing of that animal behavior rhythm and environmental cycle changes in sync. 关键词:年节律月节律潮汐节律昼夜节律短周期节律间歇节律定时因素同步 动物行为周期性地重复发生的现象称为行为节律,动物行为节律可分为年节律(circannualthythms)月节律(lunarrhythms)、潮汐节律(tidalthythms)、昼夜节律(eircadianthybhms)、短周期节律(Epieyelesthms)和间歇节律(intermittentthythms)。 1年节律 气候的季节周期变化对动物的行为有着重要影响,动物常常靠迁移和冬眠躲过不利季节,而在有利季节进行生殖。对有些动物来说,行为的年周期变化是由体内的生物钟(biological clock)决定的。例如:庭园林莺(Sylvia borin)、亚高山林莺(S.cantillans)和暗绿

动物保护与人类的选修课论文

奇妙的动物世界论文 动物保护与人类 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姓名:高战胜 专业班级:应用化学10-2 指导老师:王双山 时间:2012.12.22

动物保护与人类 所有的生命,都共同生活在一个有机统一体之中,生态就好比是我们的巢,我们的绿色家园,我们的诺亚方舟。动物与人类的各种活动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现在已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动物,同样动物的生存也离不开人类,人类与动物的关系就像鱼与水的关系。保护动物也就等于保护我们自己。本文介绍了我国向在的动物保护概况及生物于人类的关系。 一:动物们的境况 动物被造物主巧妙地安排到地球生物圈中来,繁衍至今,其纯自然生态既受种群内部和不同种群之间关系的制约,又受其外部自然环境的制约。各种野生动物的生存正在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威胁。人类对动物的残暴杀戮也在一定程度上实在令人发指。人类自己给动物制造出了无穷无尽的灾难。人凭借高度发展的智慧,以多种多样的方式、丰富残忍的手段、高智能化的技术,采用直接危害和间接危害的方法,几乎达到了使动物无所逃遁的灭绝性地步,于是人成了动物最危险最狡猾的敌人。人类也试图从立法方面来保护动物。现在有关保护动物的重要国际法有1948年生效的《国际捕鲸规则公约》、1971年的《国际重要湿地特别是水禽栖息地公约》、1973年的《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1979年的《保护野生动物迁徙物种公约》、1980年的《南极海洋生物资源保护公约》、1990年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等法律规范;建国后中国政府一直比较重视环境保护问题,开始了对动物保护工作的研究和实践,相继颁布了《野生动物保护法》、《动物检疫管理办法》、《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实验动物管理条例》和《国内贸易部饲料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然而,动物保护虽然有国际法和国内法支撑,但国际方面和我国国内动物保护的局面不容乐观,动物保护的进行还不能禁止人类对动物的杀害和威胁,现实的种种情况表明我们动物保护现在还停留在起步阶段,动物在整体上的境遇并未出现幸运的曙光:正以超高速增长的世界人口,为了拓宽生存空间并获得物质生活资料,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力度不断加大,使动物生存与经济发展的矛盾日益尖锐。森林、湿地、荒野不断缩小,野生动物的生存空间受到人类的强力挤压,使动物种群数量锐减,大量动物濒于灭绝的边缘。更由于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环境污染,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每况愈下,给动物造成一连串的危难。

基因工程的应用论

大于利。 设计意图: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有利于增加学生和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a、评选一位最佳辩手; b、教师评述本场辩论赛。设计意图:鼓励辩手,肯定辩手们的努力 总结:大家看待转基因生物与食品问题,一方面要看到它有利一面,另一方面尽可能避免有害的一面。身为现代公民,应该时刻关注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影响。 1、基因工程中涉及很多抽象的分子生物学的技术,运用分歩动画演示、DNA的剪切和拼接的模拟实验,让学生对整个基因工程操作过程形成正确认识很有必要; 2、以学生辩论赛的形式普及转基因生物与食品利与弊问题,学生的个人能力也得到了提高,主要有几点: ①有利于参赛选手能力的提高。首先,在赛前准备时,学生会通过多种途径查找材料,学会了多角度思考问;学生查找信息的能力,思维的深刻性、论证性和敏捷性都得到了提高;其次,语言表达更具艺术性。第三,知识结构更完备。 ②有利于班级凝聚力的增强。辩论不仅是个人才华的展示,一个优秀的团体能够脱颖而出离不开四人小团体的默契,更离不开大集体班级同学的支持。比赛让他们走得更近,更像一家人;

③有利于增加学生和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辩论赛不仅设有陈述观点环节、提问应答环节、自由辩论环节、总结称词环节,还设有观众互动环节。在辩论赛中,辩手与辩手之间、观众与辩手之间、观众与观众之间、评委与辩手之间,大家相互交流,取長补短,共同提高; 3、课堂教学的设计思路,教材内容的适当调整,教学手段的多样化等方面体现了特色创新教育、体现了素质教育,在教学过程中从多个角度渗透德育教育; 4、在课堂中,可以感受到学生辩论的激情,正反方都踊跃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也能了解学生的思维与知识面与老师不同的地方,在整个辩论过程中,老师也了解了不少关于转基因生物与食品出现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的知识,增长了见识,更进一步了解了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问题,课堂要组织有序,紧张活泼,有张有弛,能够做到教学相长、师生受益,教学效果较显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