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南邮现代管理科学基础复习提纲整理

南邮现代管理科学基础复习提纲整理

南邮现代管理科学基础复习提纲整理
南邮现代管理科学基础复习提纲整理

选择10分单选

判断十分

连线题

简答题20

计算题24分3题

案例分析战略管理,市场分析

第一章

企业:企业是那些根据市场反映的社会需要来组织和安排某种商品或提供某种服务的生产和交换的基本组织单位,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从事商品生产和经营。

企业属性:经济性组织、社会性单位、自主经营系统

企业的法律形式:个体企业、合伙制企业、合作制企业、无限责任公司、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

企业的组织结构:直线型组织结构、直线——职能型组织结构、事业部制组织结构、矩阵型组织结构、多维立体型组织结构、网络型组织结构(各自的特点也要看)

管理:在一定组织中的管理者,运用一定的职能和手段来协调本组织成员的活动,保证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管理的两重性:一方面是制造产品的社会劳动过程,另一方面是资本的价值增值过程

管理的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管理的经典理论: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梅奥的人际关系理论、巴纳德的社会系统理论。

第二章

战略管理:对企业战略进行分析制定、评价选择以及实施控制,使企业能够达到其战略目标的动态管理过程

战略的层次:公司战略、竞争战略、职能战略

战略的特点:全局性、长远性、抗争性、纲领性、协同性

竞争五力模型:潜在的加入者、替代品的生产者、讨价还价的供应者、讨价还价的购买者、行业内现有竞争对手

企业内部的战略要素:企业内部最能反映企业的基本能力、约束条件以及有别于其它企业特征的那些内容,主要体现为企业资源和企业能力。

价值链分析法:将企业在向顾客提供产品过程中的一系列活动分为在战略上相互关联的活动类,从而理解企业的成本变化以及引起变化原因的方法

公司战略:稳定发展战略、增长战略、紧缩战略、国际化战略

竞争战略: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集中战略

第三章

生产组织:

构成要素:硬件要素(生产技术、生产设施、生产规模、生产一体化程度)、软件要素(生产计划、生产环境、生产质量、生产

管理科学基础

管理科学基础 名词解释 1.经验决策:是指决策者根据个人的学识,智慧,能力,阅历和经验以及直觉判断等所作的决策。 2.预测:根据事物过去和现在的信息,利用人的经验,数学模型或计算机系统推断事物未来的状态。 3.线性规划:是合理利用、调配资源的一种应用数学方法。它的基本思路就是在满足一定的约束条件下,使预定的目标达到最优。 4.可靠度:指的是产品在规定的时间内,在规定的条件下,完成预定功能的能力。 5.平滑系数:代表模型对时序变化的反应速度,又决定于预测中修匀随机误差的能力。 简答题 1.制定公安决策的科学程序有哪些? 答:发现问题,确立目标; 集思广益,拟定方案; 分析评估,选优抉择; 决策执行,反馈修正。 2.四种主要类型决策问题的决策方法? 答: 确定性决策问题:规划论 统筹方法 风险性决策问题:期望值求解法 效用曲线分析法 不确定性决策问题:悲观法(保守法) 乐观法 乐观系数法 等概率法 对抗型决策问题:矩形对策 3.一般决策问题具有哪三个共同特征? 答:决策者有明确的决策目标; 决策者已经有了两个或两个以上可供选择的行动方案; 不同方案在各种条件下的益损值可以比较准确地预计出来。 4.组织德尔菲预测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对方法本身应做充分说明; 问题要集中; 避免组合事件; 用词要准切; 组织者的意见不要混入调查中; 调查表要简明; 限制问题的数量;

注意结果处理的工作量。 5.回归预测的基本步骤? 答:根据预测目标,确定自变量和因变量; 建立回归预测模型; 进行相关分析; 检验回归预测模型,计算预测误差; 计算并确定预测值。 论述题 1.公安决策的定量方法。 答:指数平滑类预测法(是一类以连续性原理为依据的,与时间推移有关的预测方法,也是一种重要的时间序列预测方法):移动平均数法; 相关—回归分析预测法(是一种通过研究引起未来状态变化的各种客观环境因素的作用,寻找客观环境与未来变化之间的关系的方法) 2.公安决策科学化的必备条件。 答:认识决策对象运动、发展和变化的规律。(科学地进行决策,必须研究、认识所要解决的问题,即认识决策具体对象的规律性。); 掌握决策所需的充分信息。(决策离不开信息,特别是在现代社会条件下,信息在决策中的位置越来越重要) 主观指导要符合客观实际。(决策者应该注意把握以下几点:上情与下情的统一性;定性与定量的一致性;现实与超前的相关性;报喜与报忧的客观性) 遵循决策的科学程序和运用决策的科学技术与方法。(正确决策还必须有科学的决策技术与方法) 建立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决策者的素质,尤其是领导班子的素质,是实现公安决策科学化的重要条件)

移动通信PPT总结

①第一代:电信c:800M,移动900m;FDMA;模拟系统;代表:美国(AMPS;上825-845;下870-890);欧洲(TACS;890-915;935-960);缺点:频谱利用率低;业务种类有限;无数据业务;保密性差;设备成本体积重量;双工间隔45M ②运营商目标:信道利用率和信道资源 ③通常使用的双工通信的频率越高了,对应的接收滤波器的设计越难,双工间隔要求越高 ④相同(相邻)基站不能使用相邻的频段:如果同一空间中多个用户同时打电话,则申请信号混地在一起;相邻频段混叠原因:由于滤波器非矩形是带坡度滚降的,无法做到坡度很陡的滤波 ⑤大区与蜂窝系统区别:大区:基站覆盖很大的区域,其功率很大。一个基站的频段为20MHz,若无复用,每个用户20khz,最多容纳1千用户;蜂窝:理想状态无缝无重叠六边形;覆盖面积减少,减少基站功率信号覆盖面基减少,近似认为b出没有了信号覆盖,在b处可以使用a信号频段。(接收灵敏度,信干噪比两指标对接收机越小越好)40W=4*10^4mW=10*log(4*10^4)=46dbm ⑥手机频率低:f高衰减快若手机频率高,提高发射功率来保持好的接收,增大手机功耗和人体辐射;基站提高发射功率易实现 ⑦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数字系统,时分多址或窄带码分多址,代表系统:US的IS-95,cdma;EU的GSM,tdma)改善:1.频谱利用率提高,GSM2倍,cdma10倍;2业务种类增加,较丰富的电信业务;3.窄带数据业务,低俗数据业务最大64Kbit/s;4.保密性好;5。设备成本降低,体积重量减少(基带→(8个数据用户)射频→功放→天线;8个用户公用一个射频设备)(GSM,91年,900MHz,TDMA,890/915(移动发)935/960(基站),双工频率25m,载波间隔200k,每个载波8时隙,GMSK调制,占用带宽200k,它分为若干小区,每个小区根据需要分配若干载波,每个载波分为8个时分信道给用户使用) ⑧92年,国际电联无线电行政会议WARC,3G频率在2G周围,96年更名为IMT-2000;00年,2GHz频段实现2mb/s的数据通信;3G特点:1全球无缝漫游系统;2支持多媒体业务;3快速macro cell1-10km,144kb/s,步行microcell 300m 384kb/s 室内picocell 十几米2Mb/s;4便于过渡演进;5高频率效率;6高服务质量;7低成本;8高保密性;五个标准:A.CDMA:IMT-DS (WCDMA,FDD),IMT-MC(CDMA2000),IMT-TC(WCDMA TDD&TD-SCDMA);B.TDMA:imt-sc(UWC-136TDMA),IMT-FT(DECT,仅支持步行,不支持车速 ⑨80年代,模拟(AMPS,TACS,NMT, 其他)→90年代,数字(GSM,CDMA IS95,TDMA IS-136,PDC)→IMT-2000(UMTS WCDMA,CDMA2000,TD-SCDMA)。。。GPRS+GSM是2.5G,GPRS理论上速率171k/s,实际仅几k ⑩3GPPLTE系统功能需求 LTE-A需求发展趋势:1.平滑演进与强兼容。2.针对室内和热点游牧场景进行优化。(Q:宽带移动通信的主要应用场景?A:用户的使用习惯似乎表明:—对宽带多媒体业务的需求主要来自于室内,统计表明,未来80%-90%的系统吞吐量将发生在室内和热点游牧场景,室内、低速、热点可能将成为移动因特网时代更重要的应用场景。—传统蜂窝技术:重室外、轻室内;重蜂窝组网、轻孤立热点;重移动切换、轻固定游牧。—LTE-A重点关注:对室内场景进行优化。)3.有效支持新频段和宽带应用。4.峰值速率大幅提升和频谱效率有效改进。 LTE-A技术和网络演进趋势:1.多频段系统与频谱整合。2.中继技术。3.家庭基站带来的挑战。4.物理层传输技术 5.自组织网络。 6.频谱灵活使用与频谱共享。 ①多址技术:多址技术使众多的用户共用公共的通信线路而相互不干扰。(常用方法:FDMA、TDMA、CDMA、OFDMA) FDMA:以不同的频率信道来实现通信。特点:1.单路单载波传输,某个载波只传输一路业务信息,载波间隔必须满足业务信息传输业务的需求。2.信道连续传输,在时间和空间重叠,频率分割。3.频率分配工作复杂,重复设置收发信道设备。4.互调干扰,同频干扰严重。5.需用到射频窄带滤波器,终端成本高。TDMA:特点:1.各终端发送的是周期性突发信号(TDMA),而基站发送的是时分复用信号(TDM)。2.放射信号速率随着时隙数N的增大而提高,字符间的干扰不能忽略,必须采用自适应均衡。3.同步要求高。4.设备成本低,对基站N个时分信道共用一个载频,只需一部收发信机,无窄带滤波器,终端成本也低。CDMA:以不同的代码序列来实现通信。特点:具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无线容量大。2.具有软容量.3.具有软切换功能。4.具有多种形式的分集:时间、频率、空间。5.具有可变速率语音编码器。6.有效的功率控制,手机发射功率平均在10mw左右,电池待机时间长。 7.无需均衡器,CDMA接收机用相关器代替了均衡器,两者相比,相关器的机构较为简单。8.一个小区的多个信在一个载频上,可共用一套收发信机,降低设备成本和设备空间,易于安装。9.无时间保护。10.无需频率规划。OFDM最大优点是对抗频率选择性衰落1.可以有效的对抗ISI,适用于多径环境和衰落信道中的高速数据传输,当信道中因为多径传输而出现频率选择性衰落时,只有落在频带凹陷处的子载波及其携带的信息受影响,其他的子载波未受损坏,系统体现出很强的抗干扰性;2.通过各个子载波的联合编码,具有很强的抗摔落能力;3.把高速数据流通过串并变换,使每个子载波上的数据符号持续长度相对增加,从而可以有效的减少由于无线信道的时间弥散所带来的ISI,这样就减少了接收机均衡的复杂度,有时甚至可以不用均衡器,仅通过采用插入CP的方法就

管理学简单原理及理论依据

附录: 管理应遵循的原理如下: 目前还没有一套普遍公认的完整的管理学原理体系。不同版本的管理学教科书和辞书,各有一套不同的管理学原理体系。 朱新民、李永春、周吉主编《现代管理科学词库》(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86年9月)中提出了下列管理原理体系: (1)系统原理:为了达到最佳管理,必须进行系统分析,抓住系统的三个环节:目的性、全局性、层次性。 (2)整分合原理:现代高效率的管理,必须在整体规划下明确分工,在分工基础上有效地综合。 (3)反馈原理:面对不断变化的客观实际,必须做到灵敏、准确、有力的反馈。 (4)封闭原理:任一系统内的管理手段必须构成一个连续封闭的回路。 (5)能级原理:将不同的个人,根据其能力大小,分别安排在适当层次的组织机构中,做到人尽其才,能者多劳。 (6)弹性原理:管理必须保持充分的弹性,以适应各种可能的变化,实现动态管理。 (7)动力原理:管理必须有强大的动力,包括物质动力、精神动力,信息动力,才能持续有效地进行。 张正河、陆娟主编《管理学》的原理体系为: (1)人本原理:以人(员工)为中心,以人为本。 (2)系统原理:将组织看成一个系统,用系统论观点和方法解决管理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3)循环原理:在一定的管理回路上进行管理。 (4)择优原理:通过不断择优来实现组织利益最大化。 (5)反馈原理:任何管理都要有一个反馈过程。 (6)权变原理:根据外部条件的变化,采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周三多、陈传明、鲁明泓编著《管理学——原理与方法》(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11月第四版第31次印刷)中提出了下列管理原理体系:(1)系统原理:包括整体性原理、动态性原理、开放性原理、环境适应性原理、综合性原理等。所谓整体性原理是指系统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及要素与系统之间的关系以整体为主进行协调,局部服从整体,使整体效果为最优。所谓动态性原理,是指系统作为一个运动着的有机体,其稳定状态是相对的,运动状态则是绝对的,系统不仅作为一个功能实体而存在,而且作为一种运动而存在。所谓开放性原理是指任何有机系统都是耗散结构系统,系统与外界不断交流物质、能量和信息,才能维持其生命。所谓环境适应性原理是指系统不是孤立存在的,它要与周围发生各种联系。这些与系统发生联系的周围事物的全体,就是系统的环境,环境也是一个更

现代管理理论与方法完整复习版

管理技能:技术技能(基层管理者)、人际技能(中层管理者)、概念技能(高层管理者) 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主要观点:1、科学管理的中心是提高效率;2、达到最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是用科学的管理方法代替旧的经验管理;3、劳资双方的“精神革命”。管理制度:1、规定科学的操作方法;2、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3、对工人进行科学的选择、培训和提高;4、制定科学的工艺规程,并用文件形式固定下来以利推广;5、管理职能与作业职能分离。评价:正:泰罗是世界上第一个提出系统性管理理论的人;科学管理理论使管理从经验走向科学;极大地推动了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的繁荣;工作定额原理、标准化原理、差别工资制度、管理职能的分离等主张一直沿用至今。反:但他把工人看成是纯粹的“经济人”,是会说话的机器人;主要着眼于基层管理 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主要内容:1、明确了管理的五大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2、倡导管理教育:管理能力可以通过教育来获得;3、归纳了14条管理原则。简评:提出了管理活动所必需的五大职能;2、提出了14项管理原则;3、法约尔为管理教育提供了理论依据;4、为管理科学提供了一套科学的理论构架一般管理理论后来成为管理过程学派的理论基础。 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人类社会存在的三种权力:传统权力、超凡权力、法定权利(行政组织的基础)。理想行政组织模式的特征:明确的分工;自上而下的等级系统;成员之间只有对事的关系而无对人的关系;人员的任用完全根据职务要求,经公开考试,按自由契约原则予以使用;遵守规则和纪律;固定的薪金与明文规定的升迁制度。简评贡献:1、明确系统地指出有效维系组织延续和目标达成的基础是合法权力;2、强调制度、能力、知识的行政组织理论为社会发展提供了一种高效、理性的管理体制 梅奥的“人际关系学说”:霍桑实验:1、照明实验和继电器装配实验。测定照明强度、工作日长度、休息时间长短与次数及与环境有关的其他因素对生产率的影响;2、访谈实验。3年大规模访谈21000人次,发现行为动机的内隐性;3、群体实验。对工人的群体行为进行观察和记录,发现非正式组织(成员在共同工作的过程中,由于共同的兴趣、爱好、社会感情而形成的社会团体)存在。人际关学说(即霍桑实验的结论):1、工人首先是“社会人”,而不是早期科学管理理论所描述的“经济人”;2、提高工人的“士气”是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而“士气”的高低取决于工人社会欲望的满足程度;3、重视“非正式组织”的存在和作用;4、企业应采用新型的领导方法 麦格雷戈的X理论与Y理论:X理论:①大多数人生来就懒惰,总想少干点工作;②一般人没什么雄心,不愿负责任,宁愿受人指挥;③以自我为中心是人的本性,对组织(集体)的目标不关心;④人缺乏自制能力,易受他人影响。“X理论”的典型管理特点就是“胡萝卜加大棒”,胡萝卜的作用在于满足人的物质追求,大棒的作用在于迫使人的行为与组织目标一致。Y理论:①人们愿意承担责任;②人们因工作而变得成熟,有独立自主的倾向;③人有自发、自制的能力;④人们都热衷于发挥自己的才能和创造力。“Y理论”认为人性本善,只要充分发挥其优点,员工就能把工作做好。管理者应尽量把工作安排得富有意义和挑战性,使工人工作之后能引以为自豪。 理性决策六步骤:1、确认问题:报考哪所学校、选择哪家单位;2、确定决策标准;3、分配权重;4、开发备选方案;5、评估备选方案;6、挑选最佳方案 程序化决策与非程序化决策:定义:程序化决策是指重复出现的、日常的例行事务,属于结构良好的决策;非程序化决策是指一次性的、新出现的、偶然发生的问题,属于结构不良的决策。

移动通信主要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 主流标准编码典型特征 第一代AMPS、TACS FDMA 频谱效率低,网络容量有限,性差 第二代GSM、CDMA TDMA 第三代WCDMA、CDMA2000、 CDMA TD-SCDMA 2.移动通信的分类 按多址方式可分为频分多址(FDMA)、时分多址(TDMA)和码分多址(CDMA) 按工作方式可分为同频单工、异频单工、异频双工和半双工 Ps:SDMA 空分多址 第二章 1.电波传输的三大特性:多径衰落、阴影衰落、多普勒效应 2.三种电波传送机制:反射、绕射、散射 3.什么是阴影衰落? 阴影衰落时移动无线通信信道传播环境中的地形起伏、建筑物及其它障碍物对它的电波传输途径的阻挡而形成的电磁场阴影效应。 4.多普勒公式: (λ:电波访问与移动方向的夹角,0~180°)5.相关带宽与信号带宽之间对传输特性的影响P31 信号带宽< 相关带宽平坦衰落信号波形不失真 信号带宽> 相关带宽频率选择性衰落引起波形失真,造成码间干扰 6.平坦衰落和频率选择性衰落P39 平坦衰落(非选择性衰落) : 信号带宽< 相关带宽条件: B 《B 、T 》σ 频率选择性衰落:信号带宽> 相关带宽条件: B 》B 、T 《σ Ps:T 信号周期(信号带宽B 的倒数);σ:信道的时延展宽;B :相关带宽 7.预测模型 适用围 Okumura模型150~1500MHz ,主要应用于GSM 900MHz COST-231模型2GHz 用于GSM1800 以及3G系统 第三章 1.什么是信源编码,目的是什么? 信源编码位于从信源信宿的整个传输链路中的第一个环节,其基本目的是压缩信源产生的冗余信息,降低传递这些不必要的信息的开销,从而提高整个传输链路的有效性. 2.话音编码技术 2G/3G系统中的话音信源编码技术的基本原理是相同的,都采用了矢量量化和参数编码的方式,它不同于PCM方式,没有直接传递话音信号的波形。而是对这些波形进行参数提取,传递的是这些参数。优点:一方面,传递这些参数本身需要数据量较小;另一方面,

现代管理科学

管理:同别人一起或通过别人使活动完成得更有效的过程。这一过程体现在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的职能或基本活动中。 效率:以尽可能少的投入获得尽可能多地产出(手段) –节约和有效利用资源,通常指“正确地做事”,即不浪费资源 效果:指实现组织目标的程度(结果) –通常指“做正确的事”,即所从事的工作和活动有助于组织达到目标 系统:是一组相互关联和相互依赖的组成部分,它们共同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开放系统:动态地与它所处的环境发生作用管理者应该 –内:协调组织中各个部分的活动,确保所有的相互依存的部分能够在一起工作实现组织 目标 –外:理解和认识外部各种因素的影响 古典管理:科学管理 弗雷德里克·泰勒:科学管理四原则 标准化原理与工作定额研究 能力与工作相适应原理

差别计件付酬制 计划与执行相分离原理 亨利·法约尔(Henri Fayol,1841-1925):十 四项管理原则 马克斯·韦伯(Max Weber,1964-1920):理想 的组织模式 人力资源学派霍桑实验梅奥(George Elton Mayo,1880-1949) 人际关系运动 –戴尔·卡内基(Dale Carnegie ,1888-1955):表扬和赞赏别人 –亚伯拉罕·马斯洛(Abraham Maslow ,1908-1970):需要五层次 –道格拉斯·麦格雷戈(Douglas McGregor ,1906-1964):X理论和Y理论行为科学理论:激励、个性差异、团队 经济全球化 跨国公司的全球经营 –走向全球化的三个阶段 向国外出口 在国外销售或生产 特许经营、合资、国外子公司

–国际化与本土化 区域性合作协定:EU,欧佩克,大米输出国组织全球性协定:WTO,ISO 跨文化因素的影响 文化间冲突是跨国公司最大的挑战 现代IT技术的影响 IT技术的广泛运用 电子商务 现代物流 远程工作方式 管理者的社会责任 古典的或纯粹经济学的观点:认为管理者当局唯一的社会责任便是利润最大化 社会经济学的观点:管理当局的责任远不止于创造利润,还包括保护和增进社会福利 赞成或反对社会责任的争论 –赞成的观点:公众期望;长期利润;道德义务;公众形象;更有利的环境;减少政 府管制;股东利益。 –反对的观点:淡化使命;成本;缺乏技能;政治家而不是管理者承担社会责任; 违反利润最大化原则

管理科学理论

管理科学理论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英国为解决国防需要而产生“运筹学” (Operational Research,缩写为OR),发展了新的数学分析和计算技术, 例如:统计判断、线性规划、排队论、博弈论、统筹法、模拟法、系统分析等。这些成果应用于管理工作就产生了“管理科学理论”,其主要内容是一 系列的现代管理方法和技术。提出这一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研究管理学和 现代生产管理方法的著名学者伯法(E.S.Buffa)等人。他们开拓了管理学的另一个广阔的研究领域,使管理从以往定性的描述走向了定量的预测阶段。“管理科学”理论是指以现代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最新成果(如先进 的数学方法、电子计算机技术以及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等)为手段,运 用数学模型,对管理领域中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系统的定量的分析,并 作出最优规划和决策的理论。这一理论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与行为科 学平行发展起来的。从历史渊源来看,“管理科学”是泰罗科学管理的继续 和发展,因为它的主要目标也是探求最有效的工作方法或最优方案,以最短 的时间、最少的支出,取得最大的效果。但它的研究范围已远远不是泰罗时 代的“操作方法”和“作业研究”,而是面向整个组织的所有活动,并且它 所采用的现代科技手段也是泰罗时代所无法比拟的。“管理科学”理论的主 要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运筹学 运筹学是“管理科学”理论的基础,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以杰出的 物理学家布莱克特(P.M.5.Blackett)为首的一部分英国科学家为了解决雷达的合理布置问题而发展起来的数学分析和计算技术。就其内容讲,这是一 种分析的、实验的和定量的科学方法,专门研究在既定的物质条件(人力、 物力、财力)下,为达到一定的目的,运用科学的方法,主要是数学的方法,进行数量分析,统筹兼顾研究对象的整个活动所有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为 选择出最优方案提供数量上的依据,以便作出综合性的合理安排,最经济最 有效地使用人力、物力、财力,以达到最大的效果。运筹学后来被运用到管 理领域,由于研究的不同,又形成了许多新的分支,这些分支主要有: (一)规划论。用来研究如何充分利用企业的一切资源,包括人力、物 资、设备、资金和时间,最大限度地完成各项计划任务,以获得最优的经济 效益。规划论根据不同情况又可分为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和动态规划。(二)库存论。用来研究在什么时间,以什么数量,从什么地方供应, 来补充零部件、器件、设备、资金等库存,既保证企业能有效运转,又使保 持一定库存和补充采购的总费用最少。 (三)排队论。主要是用来研究在公用服务系统中,设置多少服务人员 或设备最为合适,既不使顾客或使用者过长地排队等候,又不使服务人员及 设备过久地闲置。 (四)对策论。又称博弈论,主要是用来研究在利益相互矛盾的各方竞 争性活动中,如何使自己一方获得期望利益最大或期望损失最小,并求出制 胜对方的最优策略。 (五)搜索论。用来研究在寻找某种对象(如石油、煤矿、铁矿以及产 品中的废品)的过程中,如何合理使用搜索手段(包括人、物、资金和时间),

最新移动通信期末考试-附自整理无误答案-各知识点全

移动通信技术期末考试题(附自整理无误答案,知识点全) 一、填空、判断与选择部分(此部分知识点通用) 1.HLR的全称是__归属位置寄存器____; 2.GMSC全称是 ____移动关口局______; 3.用户手机和GSM系统网络部分的互通接口是__Um____接口; 4.利用一定距离的两幅天线接收同一信号,称为___空间____分集; 5.与CDMA蜂窝系统不同,4G移动通信网的物理层以OFDM 技术为核心,以MIMO 向技术为辅助。; 6.CDMA系统的一个载频信道宽是___1.2288____MHz; 7.CDMA系统前向信道有___64__个正交码分信道;CDMA前向控制信道由导频信道、同步信道和寻呼信道等码分信道组成,CDMA系统中的前向业务信道全速率是__9.6____kbps; 8.GSM系统的载频间隔是___200___kHz; 9.IS-95CDMA是属于第__2__代移动通信系统; 10.3G主流技术标准包括___CDMA200__、__TD-SCDMA__和__W-CDMA_。 11.移动通信采用的常见多址方式有__FDMA_、___TDMA___和__CDMA___; 12.GSM网络系统有四部分,分别是:___NSS__、__BSS_、__MSS_和__OMS_; 13.基站BS是由__BST__和_____BSC____组成的; 14.常用的伪随机码有__m序列码___和___gold码___;

15.SDCCH指的是_____慢速随路控制____信道; 16.TD-SCDMA采用的是__智能____天线,工作方式是___FDD___模式;移动通信中的干扰主要是_同频干扰__、__邻频干扰__和__互调干扰__; 17.一般GSM网络中基站采用的跳频方式是___基带____跳频; 18.GSM采用的调制方式为__GMSK_____; 19.天线分集、跳频能克服___多径____衰落,GSM采用的跳频为___慢跳频___。当移动台接入网络时,它首先占用的逻辑信道是___BCCH____; 20.中国的移动国家代码为_460_,中国联通移动网的移动网络代码为__01_; 21交织的作用可以降低信道__突发性干扰___带来的影响; 22.在3G系统里面,主流的基站配置是___三____扇区; 23.我国GSM系统采用频段为900/1800MHz,可分为_124__个频道,收发双工间隔为__45MHZ,_载频间隔间隔为__20KHZ__; 24.按无线设备工作方式的不同,移动通信可分为_单工、半双工、全双工三种方式; 25.无线通信的三种常见“效应”是:阴影效应、远近效应、多普勒效应; 26.忙时话务量是指__单位小时内呼叫次数与每次呼叫的平均时间的积,其单位是_ Erl___; 27.国产4G的制式是_ TDD-LTE_____。

现代管理科学中的几种理论

编号:SM-ZD-12528 现代管理科学中的几种理 论 Organize enterprise safety management planning, guidance, inspection and decision-making, ensure the safety status, and unify the overall plan objectives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

现代管理科学中的几种理论 简介:该安全管理资料适用于安全管理工作中组织实施企业安全管理规划、指导、检查和决策等事项,保证生产中的人、物、环境因素处于最佳安全状态,从而使整体计划目标统一,行动协调,过程有条不紊。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一系统论的基本思想 系统论渊源辩证法。辩证唯物论认为:物质世界是由无数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事物和过程形成的统一整体。系统论以“系统”为对象,研究其整体与部分、结构与功能的相互关系,并采取最优化方法求得最佳效果。它是辩证唯物论原理的一种具体运用,是消防安全管理的一种重要指导理论。 系统是指“相同或同类的事物按一定的秩序和内部联系组合而成的整体”。也可以说,系统是:“由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若干要素所组成,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联系的整体”。从宇宙天体到徽观粒子,从社会到人类个体,世间所有事物都可以视为系统。 系统论的基本思想具体表现在以下7个方面: (一)系统的整体性 系统与要素之间是不可分割的。系统整体的性质与功能

移动通信重点知识总结

第一章概论 1、移动通信的特点。 1、移动通信必须利用无线电波进行信息传输 2、移动通信是在复杂的干扰环境中运行的 3、移动通信可以利用的频谱资源非常有限 4、移动通信系统的网络结构多种多样,网络管理和控制必须有效 5、移动台必须适合于在移动环境中使用 2、移动通信按多址方式分为频分多址(FDMA),时分多址(TDMA),码分多址(CDMA )。按信号形式分为模拟网和数字网。 3、移动通信的传输方式分:单向传输(广播式)、双向方式(应答式)。双向传输工作方式有单工、双工、半双工。 4、单工通信:通信双方电台交替地进行收信和发信。根据收、发频率的异同,又可分为同频单工和异频单工。例:寻呼系统。 5、双工通信:指通信双方可同时进行传输消息的工作方式。双工通信一般使用一对频道,以实施频分双工(FDD)工作方式,接受和发射可同时进行,故耗电量较大。为了缓解这个问题和减少对系统频带的要求,可在通信设备中采用同步的半双工通信方式,即时分双工(TDD)。故频分双工(FDD)和时分双工(TDD)相结合。例:手机。(FDD:用不同载频来区分两个通信方向。TDD:收、发采用同一载频,通过时间上的交替使用同一载频来区分两个通信方向。) 6、半双工通信,移动台采用类似单工的“按讲”方式,即按下按讲开关,发射机才工作,而接收机总是工作的。基站工作情况与双工方式完全相同。例:对讲机。 7、数字移动通信系统有哪些优点? 答:数字通信系统的主要优点可归纳如下:(1)频谱利用率高,有利于提高系统容量。(2)能提供多种业务服务,提高通信系统的通用性。(3)抗噪声、抗干扰和抗多径衰落的能力强(4)能实现更有效、灵活的网络管理和控制。(5)便于实现通信的安全保密。(6)可降低设备成本和减小用户手机的体积和重量。 8、若干年来,移动通信基本上围绕着两种主干网络在发展,这就是基于话音业务的通信网络和基于分组数据传输的通信网络。 9、蜂窝式组网的目的是解决常规移动通信系统的频谱匮乏,容量小,服务质量差,频谱利用率低等问题。 10、蜂窝式组网放弃了点对点传输和广播覆盖模式,将一个移动通信服务区划分成许多以正六边形为基本几何图形的覆盖区域,称为蜂窝小区。 11、频率复用:把若干相邻的小区按一定的数目划分成区群 (Cluster), 并把可供使用的无线频道分成若干个(等于区群中的小区数)频率组,区群内各小区均使用不同的频率组,而任一小区所使用的频率组,在其它区群相应的小区中还可以再用,这就是频率再用。 12、频率再用距离是和区群所含小区数有关的,区群所含的小区数越少,频率再用距离越短,相邻区群中使用相同频率的小区之间的同道干扰越强。 13、当移动台从一个小区进入另一相邻的小区时,其工作频率及基站与移动交换中心所用的接续链路必须从它离开的小区转换到正在进入的小区,这一过程称为越区切换。 14、无绳电话是一种以有线电话网为依托的通信方式,是有线电话网的无线延伸。 15、分组无线网(GPRS)是利用无线信道进行分组交换的通信网。分组:是由若干个比特组成的信息段,包括“包头”和“正文”两部分。分组传输方式是存储转发方式的一种,要产生额外的时间延迟,因此,分组无线网特别适用于实时性要求不严和短消息比较多的数据通信。如果要用分组无线网传输分组话音,则必须保证时间延迟不大于规定值。 16、GSM: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全球移动通信系统 17、在调制方式上,泛欧GSM蜂窝网络采用GMSK。美国的IS-95蜂窝网络采用QPSK和OQPSK。 18、通常认为:TDMA系统的通信容量大于FDMA系统,而CDMA系统的通信容量又大于FDMA和TDMA系统。(CDMA>TDMA>FDMA)

管理学基础期末试题小抄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答案中,只有1个是正确的,请选择。每题2分,共20分) 1.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对西方管理理论的发展有重大影响,成为后来管理过程学派的理论基础,他的代表作是(《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 2.对企业现在和未来的整体效益活动进行全局性管理,就是(B.战略管理)的核心。 3.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环境下,企业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时,通过市场中“看不见的手”的引导,实现(A. 资源配置的优化),从而实现全社会的公共利益最大化。 4.传统的目标设定过程是由企业的最高管理者完成的,现代管理学提倡(A. 参与制目标设定法),企业员工参与企业目标的设立。5.预测方法很多,不同的预测方法往往有不同的适用范围,有的方法适用于长期预测,有的则适用于中、短期预测,定性方法一般适用于(C.长期预测)。 6.假如各种可行方案的条件大部分是已知的,且每个方案执行后可能出现几种结果,各种结果的概率已知,那么,这种决策属于(A. 风险型)决策。 7.从企业组织结构的含义可以得出:组织结构的核心内容是(B. 权责利关系的划分)。 8.以职位的空缺和实际工作的需要为出发点,以职位对人员的实际要求为标准,选拔、录用各类人员。这就是人员配备的(A. 因事择人)原则。 9. 领导者与工作人员的职责权限明确划分,工作人员在职权范围内有自主权。这种领导方式属于(C.均权型)领导。 10.企业中体现企业目标所规定的成员之间职责的组织体系就是(A. 正式组织) 二、判断题(下列各题有对有错,请指出错误所在并改正。每题2分,共20分) 1.法约尔是西方古典管理理论在法国的杰出代表,他提出的一般管理理论对西方管理理论的发展有重大的影响,被誉为“一般管理理论之父”。 一般管理理论之父改为经营管理理论之父 2.权变理论学派试图通过“权宜应变”融各学派学说于一体,在美国等地遭到排斥,毫无价值。 .遭到排斥,毫无价值改为风行一世,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3.著名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提出,企业目标惟一有效的定义就是创造利润。利润改为顾客 4.目标设立过程中要注意,目标期限要适中。在大多数情况下,目标设置可以与年度预算或主要项目的完成期限相一致。对 5.任何决策都是针对未来行动的,是为了解决现在面临的、待解决的新问题以及将来可能出现的问题,所以决策是行动的基础。这就是决策的目标性特征。目标性改为超前性 6.由于企业处于复杂多变的环境中,决策者不可能对与决策相关的信息全部掌握,也不可能对未来的外部环境及内部条件准确预测。因此,决策者不可能作出“最优化”的决策。亦即产生了决策的相对最优化原则。相对最优化原则改为满意原则 7.非正式组织是在共同的工作中,由于工作关系、兴趣爱好、血缘关系等原因自发产生的,具有生产协作关系的团体。生产协作关系改为共同情感 8.组织规模的大小,也是影响集权与分权的因素之一。规模越大,管理层次和管理部门越多,为了提高管理效率,集权程度就应高些;相反亦然。集权程度改为分权程度 9.小批量生产的产品具有差异化的特点,常常根据顾客的要求进行设计和生产,对企业人员技术水平要求较高,技术权力要求分散,适于采用分权式组织形式。对 10.在组织内部,如果有两个人为争夺同一个职位而相互对对方进行人身攻击,则这种冲突属于竞争。 竞争改为战斗 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企业目标是在分析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基础上确定的企业各项经济活动的发展方向和奋斗目标,是企业经营思想的具体化。 2. 集权与分权集权是指决策权在组织系统中较高层次的一定程度的集中;分权是指决策权在组织系统中较低层次的一定程度的分散。 3. 前馈控制是指通过观察情况、收集整理信息、掌握规律、预测趋势,正确预计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前采取措施,将可能发生的偏差消除在萌芽状态中,为避免在未来不同发展阶段可能出现的问题而事先采取的措施。 4.全面质量管理就是指企业内部的全体员工都参与到企业产品质量和工作质量工作过程中,把企业的经营管理理念、专业操作和开发技术、各种统计与会计手段方法等结合起来,在企业中普遍建立从研究开发、新产品设计、外购原材料、生产加工,到产品销售、售后服务等环节的贯穿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全过程的质量管理体系。 5.正式沟通是指按照组织明文规定的原则、方式进行的信息传递与交流,如组织内的文件传达、定期召开的会议、上下级之间的定期汇报以及组织间的公函来往等。 四、简答题(每题6分,共30分)

移动通信主要知识点

第一章 1.移动通信的发展简述 主流标准编码典型特征 第一代AMPS、TACS FDMA频谱效率低,网络容量有限,保密性差 第二代GSM、CDMA TDMA 第三代WCDMA、CDMA2000、 CDMA TD-SCDMA 2.移动通信的分类 按多址方式可分为频分多址(FDMA)、时分多址(TDMA)和码分多址(CDMA) 按工作方式可分为同频单工、异频单工、异频双工和半双工 Ps:SDMA 空分多址 第二章 1.电波传输的三大特性:多径衰落、阴影衰落、多普勒效应 2.三种电波传送机制:反射、绕射、散射 3.什么是阴影衰落? 阴影衰落时移动无线通信信道传播环境中的地形起伏、建筑物及其它障碍物对它的电波传输途径的阻挡而形成的电磁场阴影效应。 4.多普勒公式: (λ:电波访问与移动方向的夹角,0~180°) 5.相关带宽与信号带宽之间对传输特性的影响 P31 信号带宽 < 相关带宽平坦衰落信号波形不失真 信号带宽 > 相关带宽频率选择性衰落引起波形失真,造成码间干扰 6.平坦衰落和频率选择性衰落 P39 平坦衰落(非选择性衰落) : 信号带宽 < 相关带宽条件: B 《B 、T 》σ 频率选择性衰落:信号带宽 > 相关带宽条件: B 》 B 、T 《σ Ps:T 信号周期(信号带宽B 的倒数);σ:信道的时延展宽;B :相关带宽 7.预测模型 适用范围 Okumura模型 150~1500MHz ,主要应用于GSM 900MHz COST-231模型 2GHz 用于GSM1800 以及3G系统 第三章 1.什么是信源编码,目的是什么? 信源编码位于从信源信宿的整个传输链路中的第一个环节,其基本目的是压缩信源产生的冗余信息,降低传递这些不必要的信息的开销,从而提高整个传输链路的有效性. 2.话音编码技术 2G/3G系统中的话音信源编码技术的基本原理是相同的,都采用了矢量量化和参数编码的方式,它不同于PCM方式,没有直接传递话音信号的波形。而是对这些波形进行参数提取,传递的是这些参数。优点:一方面,传递这些参数本身需要数据量较小;另一方面,说话停止时,这种方式只允许用很少的带宽,只把描述背景噪声的参量发送到对方,从而大大提高了有效性。 3.调制解调的作用:实现频谱展宽

现代管理学考试必背

现代管理学 1.行为科学人对人的看法:行为科学学派突破了古典管理理论关于人是“经纪 人”的看法,提出了人是“社会人”的观点,从而建立起一个新的管理理论体系。行为科学非常重视管理中人的因素,基本上是把管理看成是从人的本性出发,不断满足人的各种社会需要,以达到管理目标的过程。 2.管理活动构成的基本要素:一是管理主体,二是管理客体,三是管理目的, 四是管理职能和方法,五是管理环境。 3.管理的概念:管理是指在一定的环境下,管理主体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运 用一定的职能和方法,对管理客体施加影响和进行控制的过程。 4.管理的特征:一是管理的二重性。我们把管理的二重性称为自然属性和社会 属性,所谓自然属性,是指任何管理活动都是社会劳动或共同劳动的客观要求,都是按社会劳动或者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规律办事;所谓管理的社会属性,主要是指管理毕竟要在一定社会制度和国家体制下进行;二是管理的目的性。管理的目的具体体现为管理目标,它是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指导和评价管理活动的基本依据;三是管理的人本性。管理是处理人与物的关系、物与物的关系,但是最根本的是要处理人与人的关系。因此,人是管理的决定因素。在西方管理理论研究中,差不多所有的管理理论都建立在一定的人的假设理论基础上;四是管理的综合性。管理是一个复杂的控制过程,要受到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并且要运用多种手段综合解决各种复杂的矛盾,以达到系统的协调和管理目标的实现;五是管理的创新性。管理不仅是进行共同劳动和社会化大生产的必要条件,而且它本身就是一种劳动。通过管理的变革,不但能推动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还可以创造新的生产力。六是管理的艺术性。管理既是科学性,又是艺术性,因此它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影响管理的因素不仅有确定性的因素,而且有不确定性的因素;不仅有稳定性的因素,而且还有突发性、文化性的“软”因素。 5.管理规律的类型:一是管理的循环规律,二是管理的人本规律,三是管理的 择优规律,四是管理的组织规律,五是管理的权变规律,六是管理的反馈规律。 6.管理主体的特征:管理主体是指在管理过程中具有主动支配和影响作用的要 素。它可以是单个管理者,也可以是由管理者群体组成的管理机构。管理主体在管理过程中能够起到主动支配作用,必须具备以下两个条件。(一)要有一定的权力,权力可来自于以下方面:一是由财产所有权所获得的支配权; 二是由某种法律程序或者特定标准所赋予的地位和职权;三是由某种传统制度所获得的继承权;四是由某种威信和声望所获得的影响权;(二)要有一定的能力。管理主体的能力主要包括:技术、业务能力,组织、指挥能力,影响、号召能力。 7.管理者的素质:管理者的素质就是指在先天生理的基础上,通过后天的学习、 教育和实践锻炼而成的、在其管理工作中经常起作用的那些内在要素。它具体包括以下涵义:一是管理者的素质形成于后天的社会实践;二是管理者的素质是一个多因素的组合,是禀赋、品质、知识、能力的总和;三是管理者特别是管理的领导者处于总览全局的统率地位,因为他应具有高于普通人的素质;四是不同层次、不同领域的管理者应该具有不同的素质,以适应不同岗位管理工作的要求;五是管理者素质有很强的时代性,是一个发展的概念,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要求。一般来说管理者的素质包括以下内容:一是政治

移动通信 整理

简答题: 3. 移动通信中信道自动选择方式有哪四种?并解释其中一种信道自动选择方式的工作原理。 答:1.专用呼叫信道方式。 2.循环定位方式。3.循环不定位方式。4.循环分散定位方式。 解释循环分散定位方式:为克服不定位方式时移动台被呼的接续时间比较长的缺点,人们提出一种循环分散定位方式。在循环分散定位方式中,基站在全部不通话的空闲信道上都发空闲信号,网内移动台分散停靠在各个空闲信道上。移动台主呼是在各自停靠的空闲信道上进行的,保留了循环不定位方式的优点。基站呼叫移动台时,其呼叫信号在所有的空闲信道上发出并等待应答信号。从而提高了接续的速度。 这种方式接续快,效率高,同抢概率小。但是当基站呼叫移动台时,这种方式必须在所有空闲信道上同时发出选呼信号,因而互调干扰比较严重。这种方式同样只适合于小容量系统。 5.试论述CDMA软切换的主要优缺点及其呼叫过程。 答:软切换的主要优点有:1、无缝切换,可保持通话的连续性。2、减少掉话可能性。由于在软切换过程中,在任何时候移动台至少可跟一个基站保持联系,从而减少了掉话的可能性。 3、处于切换区域的移动台发射功率降低。减少发射功率是通过分集接收来实现的,降低发射功率有利于增加反向容量。 缺点主要有:1、导致硬件设备(如信道卡)的增加。2、降低了前向容量。但由于CDMA 系统前向容量大于反向容量,因此适量减少前向容量不会导致整个系统容量的降低。 软切换的呼叫过程可以分为三步:1、移动台和原小区仍在通信。2、移动台同时和原小区、新小区进行通信。3、移动台只和新小区通信。 2.某一移动电话系统,工作频率为500MHz,基站天线高度为60m,移动台天线高度 θ=15 mrad,通信距离为20km,求传播路径为2m,在郊区工作,传播路径为正斜坡,且 m 的衰减中值。(其它图表见课本) 解:(1)自由空间的传播衰耗Lbs。 Lbs=32.45+20lgd(km) +20lgf(MHz=32.45+20lg20+20lg500=32.45+26.02+53.98=112.45dB (2)市区准平滑地形的衰耗中值 查表3-6得Am(f,d) = Am00,20) ≈34.2dB 查表3-7得Hb(hb,d) = Hb(60,20) ≈-12dB 查表3-8得Hm(hm,f) = Hm(2,500) ≈-1.7dB 所以,准平滑地形市区衰减中值为 LT= Lbs+Am(f,d) —Hb(hb,d) —Hm(hm,f) =112.45+34.2—(-12)—(-17)=160.35dB (3)任意地形地物情况下的衰耗中值。根据已知条件可知: 由图3-9查得Kmr = 8.7dB 由图3-14查得Ksp = 4.5dB

现代管理科学中的几种理论

现代管理科学中的几种理论 一系统论的基本思想 系统论渊源辩证法。辩证唯物论认为:物质世界是由无数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事物和过程形成的统一整体。系统论以“系统”为对象,研究其整体与部分、结构与功能的相互关系,并采取最优化方法求得最佳效果。它是辩证唯物论原理的一种具体运用,是消防安全管理的一种重要指导理论。 系统是指“相同或同类的事物按一定的秩序和内部联系组合而成的整体”。也可以说,系统是:“由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若干要素所组成,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联系的整体”。从宇宙天体到徽观粒子,从社会到人类个体,世间所有事物都可以视为系统。 系统论的基本思想具体表现在以下7个方面: (一)系统的整体性 系统与要素之间是不可分割的。系统整体的性质与功能存在于各要素的有机联系之中,而要素只有在系统的整体中才能体现它作为部分的意义。系统在整体上具有不同于其部分的新特性、新功能。系统在其整体水平上的功能并不等于各组成部分的功能的简单叠加。通过对各要素的合理组织和协调,系统会产生整体功能的放大效应,即1+1>2;而当各要素之间产生内耗,结构合理时,会导致整体功能的缩小效应,即1+1<2。 (二)系统的有序性

系统中各要素的位置和次序是有层次、有秩序、有规律的。系统的有序性首先表现在空间排列的有序性和时间排列的有序性。空间排列表现在层次性上,一个系统总是由若干子系统组成;而子系统中又包含着若干下一级子系统;各不同层次的要素所遵循的联系和作用规律不同,各层次之间既有质的差别,又有内在的联系。时间排列表现在系统发展的有序性,在系统的发展序列中,各序列之间存在必然的逻辑关系和有机联系。 (三)系统的目的性 系统目的性的具体表现是系统的功能,即系统在一定环境中所发挥的作用。 (四)系统的开放性 系统的存在并不是孤立的,任何系统无不存在于一定的环境之中。它能与环境之间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使系统具有适应环境的生命力。 (五)系统的动态性 任何系统都处于发展变化之中。这就要求人们在研究和处理任何事物时,要用发展变化的眼光,要具体分析对象的实际发展状态,才能确定应当采取的正确措施。 (六)系统的相关性 系统中各要素或子系统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例如,一个单位的消防工作可以看作许多相关子系统组合而成的一个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