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免疫层析标记物及其标记技术

免疫层析标记物及其标记技术

免疫标记技术讲解

课程名称:临床免疫学检验技术课题名称:免疫标记技术 组员:朱恩鹏拉巴卓嘎 张燕培汪婷婷

免疫标记技术 免疫标记技术指用荧光素、放射性同位素、酶、铁蛋白、胶体金及化学(或生物)发光剂等作为追踪物,标记抗体或抗原进行的抗原抗体反应。藉助于荧光显微镜、射线测量仪、酶标检测仪、和发光免疫测定仪等精密仪器,对实验结果直接镜检观察或进行自动化测定,可以在细胞、亚细胞、超微结构及分子水平上,对抗原抗体反应进行定性和定位研究;或应用各种液相和固相免疫分析方法,对体液中的半抗原、抗原或抗体进行定性和定量测定。因此,免疫标记技术在敏感性、特异性、精确性及应用范围等方面远远超过一般免疫血清学方法。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基础免疫学和免疫化学等学科的发展以及现代高新技术建立的仪器分析的应用,免疫标记技术也不断完善和更新。各种新技术和新方法不断涌现,至今已成为一类检测微量和超微量生物活性物质的免疫生物化学分析技术,在医学和其他生物学科的研究领域及临床检验中应用十分广泛。 根据试验中所用标记物的种类和检测方法不同,免疫标记技术分为免疫荧光技术、放射免疫技术、免疫酶技术、免疫电镜技术、免疫胶体金技术和发光免疫测定等。 第一节放射免疫技术 放射免疫标记技术是将同位素分析的高灵敏度与抗原抗体反应的特异性相结合,以放射性同位素作为示踪物的标记免疫测定方法,由于此项技术具有灵敏度高(可检测出毫微克(ng)至微微克(pg),甚至毫微微克(fg)的超微量物质,特异性强(可分辨结构类似的抗原)、重复性强、样品及试剂用量少、测定方法易规范化和自动化等多个优点。因此,在医学及其他生物学科的研究领域和临床实验诊断中广泛应用于各种微量蛋白质、激素、小分子药物及肿瘤标志物等的分析与定量测定。 (一)放射免疫测定(RIA) 放射免疫测定(Radio immunoassay , RIA)是1959 年Yalow 和Berson 首先创建的经典放射免疫分析技术,用于血清中胰岛素含量的测定。30 多年来,由于此项技术灵敏、特异、并已制成多种标准试剂盒,使用方便,应用范围十分广泛。目前国外已成功地应用RIA检测的物质多达300余种,国内研究的被测物质也达百余种,试制的RIA试剂盒已有60余种,是测定各种微量物质不可缺少的手段。 (二)免疫放射测定(IRMA)

量子点免疫层析检测技术

量子点免疫层析检测技术方兴未艾 免疫层析技术是一种快速、简便、灵敏、直观、价格低廉、可真正实现现场检测的检测方法。具有很多气相色谱、高效液相色谱、气质联用色谱、液质联用色谱、毛细管电泳等仪器检测方法以及其他传统方法无法企及的优点。在检测领域中处于特殊重要的地位,同时也是传统检测和仪器检测的良好补充。尤其在经济高速发展,生活水平提高的今天,人类重大疾病,环境污染,食品安全等问题日益受到极大的关注,让免疫层析检测技术更具有巨大的潜力和蓬勃的生命力。 目前,免疫层析产品主要为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条,其最早应用于医学检验,在早孕检测中的应用取得了极大的成功,随后在各个领域迅速渗透漫延,其在毒品检测、环境检测、以及食品安全检测领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是又出现新的问题,在很多方面,尤其是食品安全检测领域,有些农兽药残留限度极度苛刻,甚至要求0.1 ng/ml的检测限度,同时食品类物质如肉类、禽类、果蔬、谷物等成分复杂,前处理难度也很大,造成胶体金免疫层析检测灵敏度无法胜任。除了进一步提高前处理方法以外,寻求高灵敏度的免疫层析方法也显得尤为重要。 量子点是近20 年来发展起来的半导体纳米晶材料,因为它的优良特性,受到了很大的关注,并且已经显示出一定的潜力,近几年来从细胞标记等应用已逐渐开始向多个领域的检测与诊断方向渗透。 一、量子点特性 量子点(简称QDs,又称半导体纳米粒子)是由Ⅱ~Ⅵ族或Ⅲ~V族元素组成的,半径小于或接近于激光玻尔半径,能够接受激发光产生荧光的一类半导体纳米颗粒,其中研究较多的主要是CdX(x=S、Se、Te),直径约为2nm-6nm。量子点由于存在显著的量子尺寸效应和表面效应,从而使它具有常规材料所不具备的光吸收特性,使其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特别是其在免疫生物学和临床检验学等研究中的潜在的应用价值,已引起了广大科学工作者的极大关注,发光量子点作为荧光试剂探针标记生物大分子,正是近年来迅速发展的纳米材料在生物分析领域的重要应用之一。与普通的荧光染料相比较,量子点具有以下特点: (1) 有机染料荧光分子激光谱带较窄,每一种荧光分子必须用合适能量的光来激发,而且产生的荧光峰较宽,不对称,有些拖尾。这给区分不同的探针分子带来困难,很难利用有机染料分子同时检测多种组分。量子点由于量子限域效应使其激发波长的范围很宽,可以被波长短于发射光的光(一般短10nm以上)激发,并产生窄(半波宽约13nm)而对称的发射光谱,从而避免了相邻探测通道的串扰。 (2) 量子点具有“调色”功能,不同粒径大小的量子点具有不同的颜色,激发量子点的激发波长范围很宽,且连续分布,所以可以用同一波长的光激发不同大小的量子点而获得多种颜色标记,是一类理想的荧光探针。 (3)量子点的荧光强度强,稳定性好,抗漂白能力强,Chan和Nie通过实验证明ZnS包覆的CdSe比罗丹明6G分子要亮20倍和稳定100-200倍,可以经受多次激发,且标记后对生物大分子的生理活性影响很小,因此为研究生物大分子之间的长期作用提供了可能。

4种国产金免疫层析试验试剂检测HBsAg应用评价

4种国产金免疫层析试验试剂检测HBsAg应用评价 发表时间:2015-10-19T16:29:14.250Z 来源:《医药前沿》2015年第23期供稿作者:陈华根宋强刘小花 [导读] 成都市新都区人民医院成都新都作为判断乙肝病毒感染和诊断乙型肝炎的病毒标志物,HBsAg是感染性疾病标志物检测中应用最为广泛的项目。 陈华根宋强刘小花 (成都市新都区人民医院成都新都 610500) 【摘要】对4种国产金免疫层析试验(GICA)试剂进行干扰和灵敏度试验,评价试剂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金免疫层析试验;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检测;评价 【中图分类号】R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23-0333-02 我国是乙肝病毒感染大国,HBsAg一般人群携带率9.09%[1]。作为判断乙肝病毒感染和诊断乙型肝炎的病毒标志物,HBsAg是感染性疾病标志物检测中应用最为广泛的项目。传统的凝集试验已逐渐弃去,基本采用各种免疫标记技术检测。GICA自20世纪80年代运用于临床以来,已大量用于HBsAg检测。我们选用具有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文号的4个厂家的GICA试剂,进行干扰和灵敏度试验,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 1.材料和方法 1.1 试剂和仪器 GICA试剂,北京蓝十字生物药业有限公司产品;北京万泰生物药业有限公司产品;广州万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产品;厦门英科新创公司产品。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试剂采用厦门英科新创公司产品。洗板机系热电Well wash plus,酶标仪系芬兰Wellscan MK3。 1.2 样本 定值血清,分别为1ng/ml、2ng/ml、5ng/ml和>10000ng/ml,购于北京康彻斯坦公司,ELISA法基线测定1ng/ml、2ng/ml和5ng/ml的S/CO均值分别为3.4、7.3和13.1;溶血样本,抽全血3ml,自然收缩后3000转/min,离心15分钟,取血清利用ELISA法平行检测HBsAg,S/CO均值为20.4,然后将盛血试管放入-20℃冰箱冷冻过夜保存,解冻后3000转/min离心15分钟,是为溶血样本;黄疸血样本,TB 122? mol/L,ELISA法平行测定HBsAg,S/CO均值为18.3;脂血样本,TG 11.5mmol/L,ELISA法平行测定HBsAg,S/CO均值为15.8。1.3 方法 严格控制实验条件,室温18℃-25℃,湿度40%~60%,光线充足。严格按照试剂说明书要求操作,各类样本平行测定5次。检测线和质控线同时出现红色为阳性。 2.结果 灵敏度试验,4种GICA试剂检测1ng/ml、2ng/ml、5ng/ml和>10000ng/ml定值血清,15秒~25秒内都能出现质控带。2ng/ml血清20秒~25秒内出现检测带,至30分都呈极浅红色,时序上检测带出现在质控带之后;5ng/ml血清15秒~20秒出现检测带,时序上与质控带基本同步出现,至30分检测带呈浅红色;>10000ng/ml血清10秒~15秒出现检测带,时序上早于质控带,至30分检测带呈红色,颜色明显深于质控带;1ng/ml血清至30分都未见检测带呈色。 干扰试验,4种GICA试剂检测溶血样本、黄疸血样本和脂血样本,都能在25秒内出现红色的检测带和质控带。 3.讨论 HBsAg是由乙肝病毒S基因编码含226个氨基酸的乙肝病毒外膜蛋白,常与Dane颗粒并存,因此,把HBsAg作为乙肝病毒感染和诊断乙型肝炎的指标[2]。检测HBsAg的标记免疫方法有多种,如放射免疫、酶免疫、金标免疫及发光免疫。临床运用最广泛的是酶免疫测定(ELISA),国产批批检合格ELISA试剂检测HBsAg,检测下限可低于0.5ng/ml,接近或达到进口试剂水平[3]。ELISA环节影响因素多,从样本的采集和保存、试剂温度平衡、加样、温育、洗涤、显色比色到结果判读都需要严格控制、正规操作,且需要冰箱、加样器、温育箱、洗板机和酶标仪等设备。溶血、脂血、黄疸血等样本都会对检测结果造成影响,也有报道高浓度HBsAg值因hook效应致阴性检出[4-5]。GICA自首次用来检测HCG以来,也大量用于感染性疾病标志物检测。因其具有简便快速,室温存放,无需设备,影响因素少,安全等特点,尤其适合床旁检验。 本次用GICA试剂检测各种样本HBsAg实验表明,溶血、脂血及黄疸血等外源性标本影响因素对检测结果无影响。各种试剂对HBsAg浓度1ng/ml(S/CO均值3.4)都无法检出,对于HBsAg浓度2ng/ml(S/CO均值7.3)检测带呈色极弱,因此GICA试剂检测HBsAg的检测下限应在2ng/ml左右,而与一些试剂盒本身标明检测灵敏度1ng/ml有出入,检测HBsAg浓度>10000ng/ml样本,检测带呈色早而深,通常血中高浓度HBsAg应无hook效应影响。临床实践中,常有不少低浓度HBsAg阳性者,如应用GICA检测HBsAg,势必造成漏检,因此,GICA不宜用于临床HBsAg检测。血站系统应用GICA检测义务献血者HBsAg有一定实际意义,因系初筛,可以检测出大部分HBsAg阳性者,从而降低劳动强度,减少耗材消耗,对于低浓度HBsAg血源,通过复检程序,则可用ELISA法和分子生物学技术检测排除。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分会、感染病学分会修订.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5,13(12):881-891. [2]刘冰,陈华根.正确认识和应用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J].四川省卫生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26(4):296-298. [3]李金明.临床酶免疫测定技术[M].第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192. [4]陈远林,秦立新,张仁生.ELISA一步法HBeAg阳性HBsAg阴性标本分析[J].临床检验杂志,2004,22(1):45. [5]李永祥,顾光大,李和群.ELISA法检测HBsAg的“前带效应”[J].江西医学检验,2004,22(6):585,581.

免疫荧光技术的实验方法及其分类

免疫荧光技术的实验方法及其分类 一、免疫标记法及其分类 1.荧光免疫法 原理是应用一对单克隆抗体的夹心法。底物用磷酸-4-甲基伞形酮,检测产物发出的荧光,荧光强度与Mb浓度呈正比,可在8min 内得出结果。结果以Mb每小时释放的速率表示(△Mb)表示。该法重复性好,线性范围宽,具有快速、敏感、准确的特点。 以双抗夹心法为例,首先将特异性抗体与固相载体连接,形成固相抗体。除去未结合抗体,然后加受检标本,使其中的蛋白抗原与固相抗体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洗涤除去未结合物,接着加入荧光标记的抗体,使之与抗原特异性结合,形成抗体—抗原—抗体复合物。最后根据荧光强度,即可对蛋白抗原进行定量。 传统的荧光免疫法受本底荧光的干扰较大,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测定法是以具有特长寿命的稀土金属如铕,作为标记物,加入正常液后激发测定,能有效去除短寿命本底荧光的干扰。

2.放射免疫法 放射免疫法是以过量的未标记抗原与放射性物质标记的抗原,竞争性地与抗体结合,形成有放射性的抗原—抗体复合物与无放射性的抗原—抗体复合物,并有过剩的标记抗原与未标记的抗原。然后通过离心沉淀等方法,将抗原—抗体复合物与游离抗原分离,分别测定其放射性强度与标准曲线比较,即可对未标记的待测抗原进行定量。 RIA法测定血清蛋白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可准确定量到ng/ml 水平。但早期的方法操作麻烦,耗时长,且有放射性污染。近年来,随着单克隆抗体的应用,RIA的灵敏度又有了较大提高,且操作大为简化,并已有商品试剂盒供应,使用方便。 3.酶联免疫法(ELISA) ELISA法有竞争法和夹心法两种。竞争法是基于标准或血清Mb 和微孑L板上包被的Mb竞争性地与单克隆抗体相结合的原理而建立,该法的最低检测限为10μg/L,线性范围达1 000ug/L。夹心ELISA 法与EIA具有良好的相关性(r=0.92)。ELISA法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精密度好,操作简单,适用于多份标本的检测,不需特殊仪器设备等优点,易于推广普及。但不适合急诊的快速检测。

初级检验士考试(临床免疫学和免疫检验)练习题第八章荧光免疫技术

第八章荧光免疫技术 一、A1 1、下列组成荧光显微镜的结构中,与普通光学显微镜相同的是 A、光源 B、滤板 C、聚光器 D、目镜 E、物镜 2、荧光色素中呈现明亮黄绿色荧光的是 A、藻红蛋白 B、四甲基异硫氰酸罗丹明 C、四乙基罗丹明 D、异硫氰酸荧光素 E、亮绿 3、用于标记抗体的荧光素应符合下列要求,除外 A、与蛋白质分子形成离子键 B、荧光效率高,与蛋白结合后仍能保持较高的荧光效率 C、荧光色泽与背景组织色泽对比鲜明 D、与蛋白质结合后不影响蛋白质原有的生化与免疫学性质 E、标记方法简单,安全无毒 4、下列何种方法的灵敏度最高 A、荧光法 B、磷光法 C、分光光度法 D、比浊法 E、化学发光法 5、目前公认的最有效的检测抗核抗体的方法 A、ELISA B、放射免疫技术 C、直接荧光法 D、间接荧光法 E、补体法 6、免疫荧光技术的基本原理是 A、将特异性抗体标记上荧光检测抗原 B、将特异性抗原标记上荧光检测抗体 C、将特异性抗体标记上荧光检测抗原或抗体 D、将特异性抗原标记上荧光检测抗原或抗体 E、以上都不对 7、下列有关间接荧光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A、敏感性高于直接荧光法 B、以荧光素标记针对抗原的特异性抗原 C、既可检测抗原,也可检测抗体

D、荧光素标记抗体是抗抗体 E、一种标记物可对多种抗原进行检测 8、荧光效率是()。 A、指荧光色素将吸收的光能转变为荧光的百分率 B、指荧光色素产生荧光的强度 C、指接受激发光后,荧光物质所产生的荧光的色调 D、指特异性荧光和非特异性荧光的强度比 E、指物质产生荧光的效率 9、双标记法荧光素标记抗体技术的主要用途是 A、提高荧光强度 B、提高荧光效率 C、可同时检测同一标本中两种抗原 D、使用一种标记物可检测多种抗原 E、减少非特异性荧光 10、下列哪项方法不属于免疫荧光细胞化学 A、直接法 B、夹心法 C、间接法 D、补体法 E、捕获法 11、在荧光素标记抗体技术中,荧光素的抗体之间的结合是靠 A、范德华力 B、氢键 C、离子键 D、共价键 E、静电引力 答案部分 一、A1 1、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组成荧光显微镜的结构中,只有目镜与普通光学显微镜相同。【答疑编号100029756】 2、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异硫氰酸荧光素呈明亮的黄绿色荧光。 【答疑编号100029751】 3、 【正确答案】A

免疫层析试验教学内容

免疫层析试验

免疫层析试验 以双抗体夹心法测尿hCG 为例来介绍免疫层析试验的方法。 [目的] (1) 掌握免疫层析试验的原理。 (2) 熟悉双抗体夹心法测尿hCG 的方法、结果判定及应用。 [原理] 抗hCG 免疫金复合物干片粘贴在试剂条近下端G区(图1- 17),抗hCG 单克隆抗体和小鼠IgG 抗体分别固化于NC 膜的测试区(T区) 和质控参照区(C 区)。当试纸条下端(A区) 浸入液体标本中,吸水材料即吸取液体,通过层析作用,液体向B 端移动,流经干片时,使抗hCG免疫金复合物复溶,并带动其向膜条渗移。若标本中有hCG,可与抗hCG 免疫金复合物结合。此抗原体复合物流至T 区时即被固相抗hCG 单克隆抗体所获,形成金标抗体一抗原一抗体复合物,在T 区显现出红色反应线条。过剩的免疫金复合物继续前行,至C 区被固相抗小鼠IgG 捕获,呈现出红色质控线条。 [材料]

(1) “一步金”法早早孕妊娠诊断试纸条(有商品供应)。 (2) 孕妇尿液,待测尿液。 (3) 尿液收集杯等。 [方法] (1) 将试剂条及待测标本置室温一定时间以充分复温。 (2) 从原包装铝箔袋中取出试剂条,将试剂条按箭头方向插人尿液标本中。注意: 尿液液面 不能超过试剂条的标记线。 (3) 约5 S 后取出放于干净平整的台面上观察,3 min 时读取结果,10 min 后判 定无效。 在戏迟出死~条心线待技床样无h(G(阴临) [结果判断] 1.阴性试剂条上仅质控区出现条紫红色线,在测试区内无紫红色线出现(图1- 18a)。 2.阳性试剂条上出现两条紫红色线,一条位于测试区内,另一条位于质控区内(图1- 18b)。 3.弱阳性试剂条测试区的线条颜色明显浅于质控区内的紫红色线,表明可疑,2 d 后应重 新测试,以免漏诊(图1- 18c)。 4.无效试剂条上无任何线条出现,或仅出现测试区线条而质控区未出现,表明操作过程不正确或试剂条已变质失效。

免疫层析实验

免疫层析实验 1.原理 金免疫层析试验(dot immunogold chromatographic assay,DICA)是用胶体金标记技术和蛋白质层析技术结合的以微孔滤膜为载体的快速的固相膜免疫分析技术。本项技是将各种反应试剂分点固定在试纸条上,检测标本加在试纸条的一端,通过毛细血管作用使样品溶液在层析材料上泳动,样本中的待测物与层析材料中的反应试剂发生特异性结合反应,形成的复合物被富集或固定在层析条上的特定区域(检测线),通过标记免疫技术显色。本项技术的特点是可进行单份标本检测且简便、快速、不需任何仪器设备,因此,发展非常迅速。 DICA也是GICA(goldimmunochromatography assay)GICA试剂为试纸条形式。在以塑料条上依次黏贴上以下几种组分,1--吸水纸,2--破璃纤维膜,抹上固定着干燥的金标抗体,3--硝酸纤维素膜,膜上包被着线条状抗体,4--吸水纸。 因为1,4都是吸水纸,由于吸水作用, 一,使样品液从1端向4端移动 二,当样品液达到2时,金标抗体被溶解,同时与标本中的抗原反应形成复合物 三,样品液继续移动至3 时,金标记的抗体复合物与膜上的抗体结合,呈现红色的线条 四,多余的金条抗体继续前移到4, 1 2 3 4 2.方法学类型 DICA多用于检测抗原,但亦可用于检测抗体。常见方法学类型有: 1)双抗体夹心法测抗原: 若图-2所示,G处为金标抗体(免疫金),T处包被抗体,C处包被抗金标抗体,B处为吸水纸。测试时A端滴加待测标本,通过层析作用,待测标本向B端移动,流经G处时将金标抗体复溶,若待测标本中含待测抗原,即形成金标抗体-抗原复合物,移至T区时,形成金标抗体-抗原-抗体复合物,金标抗体被固定下来,在T区显示红色线条,呈阳性反应,多余的金标记抗体移至C区被抗金标抗体捕获,呈现红色质控线条。 图-2免疫层析试验双抗体夹心法测大分子抗原 2)竞争法测小分子抗原: 若图1-3所示,G处为金标抗体,T处包被标准抗原,C处包被抗免疫金抗体,测试时待测标本加于A端,若待测标本中含有待测抗原,流经G处时结合金标抗体,当混合物移至T 处时,因无足够游离的金标抗体与膜上标准抗原结合,T处无棕红色线条出现,实验结果为阳性,游离金标抗体或金标抗体复合物流经C处,与该处的抗金标抗体结合出现棕红色的质控带,若标本中不含待测抗原,金标抗体则与T处膜上的标准抗原结合,在T处出现棕

第八章荧光免疫技术

第八章荧光免疫技术 FluoreSCenCe ImmunoaSsay 第一部分目的要求和教学内容 一、目的要求 掌握:荧光免疫技术原理、类型及临床应用,常用的荧光物质;熟悉:荧光免疫技术 的技术要点;了解:荧光标记物的制备与保存,镧系稀土元素标记物的制备,荧光免疫技术主要类型的技术要点。 二、教学内容 1.荧光标记物的制备:荧光和荧光物质,荧光标记物的制备。 2.荧光免疫显微技术:基本原理,技术类型,技术要点,方法评价,临床应用。 3.荧光免疫测定技术: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测定(基本原理,技术类型,技术要点,方法评价和临床应用);荧光偏振免疫测定(基本原理,技术类型,技术要点,方法评价和临床应用)。 第二部分测试题 一、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A型题) 1.如下有关荧光免疫技术正确的提法 A.直观性检测抗原和抗体 B.直观性检测抗原 C.直观性检测抗体 D.间接检测抗原或抗体 E.间接检测抗原和抗体 2.荧光素易受温度影响,操作时通常选择较佳的温度 A.10~15℃ B.15~20℃ C.20~25℃ D.25~30℃ E.30~35℃ 3.荧光抗体保存3~4年,应选择 A.小量分装、4℃ B.瓶分装、4℃ C.瓶分装、-10℃ D.瓶分装,-20℃ E.小量分装、-20℃ 4.下列组成荧光显微镜的结构中,与普通光学显微镜相同的是 A.光源 B.聚光器 C.目镜 D.物镜 E.滤光片

5.下列哪项方法不属于荧光免疫显微技术类型 A.直接法 B.夹心法 C.间接法 D.补体法 E.双标记法 6.荧光抗体染色标本的观察时间 A.当天 B.第二天 C.第三天 D.1周内 E.5天 7.荧光抗体闭接法应标记 A.抗原 B.抗体 C.补体 D.抗抗体 E.抗体及补体 8.荧光显微技术常用于检验血清中各种自身抗体和多种病原体抗体的方法是 A.直接法 B.间接法 C.双抗体夹心法 D.补体法 E.双标记法 9.荧光抗体间接法可检测 A.抗原 B.抗体 C.补体 D.蛋白质 E.抗原和抗体 lO.在荧光显微镜检查中直接影响检测结果的是 A.抗原荧光染色 B.抗体荧光染色 C.补体荧光染色 D.特异性荧光染色 E.非特异性荧光染色 11.主要用于测定各种激素、蛋白质、酶、药物及病毒抗原的技术 A.荧光偏振免疫测定 B.荧光免疫显微技术 C.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测定 D.底物标记荧光免疫测定 E.流式荧光免疫技术 12.临床药物浓度检测的首选方法

免疫层析技术

层析法概念 层析法(chromatography)的原理是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的物理性质之差(如吸附力、分子形状和大小、分子极性、分子亲和力、分配系数等)而建立来的一种分离技术。 层析系统是由固定相(stationary phase) 和流动(Mobile Phase)相组成。固定相是固体物质或固定于固体物质上的成分。流动相是可以流动的物质,如水或各种溶剂。 层析过程:当待分离混合物随流动相通过固定相时,由于混合物各组分的理化性质的差异,与固定相相互作用弱的组分随流动相移动时受到的阻滞作用小,向前移的速度快;与固定相相互作用强的组分向前移动的速度慢。从而实现混合物中各组分的分离。 免疫层析法概念 免疫层析法(immunochromatography)是近几年来国外兴起的一种快速诊断技术,其原理是将特异的抗体先固定于硝酸纤维素膜的某一区带,当该干燥的硝酸纤维素一端浸入样品(尿液或血清)后,由于毛细管作用,样品将沿着该膜向前移动,当移动至固定有抗体的区域时,样品中相应的抗原即与该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若用免疫胶体金或免疫酶染色可使该区域显示一定的颜色,从而实现特异性的免疫诊断。 免疫层析技术是建立在层析技术和抗原一抗体特异性免疫反应基础上的一项新兴免疫检测技术。 免疫层析技术以固定有检测线和控制线的条状纤维层析材料为固定相,测试液为流动相,通过毛细管作用使待测物在层析条上移动。 待测物在T线处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游离物在C线处发生免疫反应。 分类 检测方法标记物质 TRFIA技术镧系稀土元素螯合物 上转换发光技术上转磷光材料(UCP) 荧光乳胶层析技术荧光胶乳颗粒 荧光微球免疫层析技术荧光微球 荧光QDS层析技术量子点 IMB层析技术免疫磁珠 新型胶体金技术纳米磁性微粒、核酸适配体

胶体金免疫层析分析仪技术审评规范(2016版)

胶体金免疫层析分析仪技术审评规范(2016版) 本规范旨在指导和规范胶体金免疫层析分析仪产品的技术审评工作,帮助审评人员理解和掌握该类产品原理/机理、结构、性能、预期用途等内容,把握技术审评工作基本要求和尺度,对产品安全性、有效性作出系统评价。 本规范所确定的核心内容是在目前的科技认识水平和现有产品技术基础上形成的。因此,审评人员应注意其适宜性,密切关注适用标准及相关技术的最新进展,考虑产品的更新和变化。 本规范不作为法规强制执行,不包括行政审批要求。但是,审评人员需密切关注相关法规的变化,以确认申报产品是否符合法规要求。 一、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在医学实验室通过测定胶体金试剂卡反应区条带的反射率对样品结果进行判读的仪器(以下简称胶体金分析仪)。该产品管理类别为II类,产品类代号为6840-2。 本规范不适用于采用荧光标记或其他标记方法进行快速免疫测定的仪器,但适用处可参照执行。 二、技术审查要点 (一)产品的名称要求 胶体金免疫层析分析仪 (二)产品的结构和组成 胶体金分析仪应由主机(如:控制主板,光电检测系统、机械扫描控制电路、液晶显示器、外壳等)、随机软件、电源及信息采集装置(如:二维条码扫描器,IC芯片读取器)等部分组成。 参考资料

(三)产品的基本参数 基本参数应包含:主机尺寸、整机重量、工作波长范围、测试通道、接口类型、开机预热时间、功耗等。 注:多型号应在技术要求中注明差异性。 (四)产品的工作原理 胶体金分析仪是对胶体金试剂卡检测结果进行判读的仪器。将待检测的试剂卡置入仪器内,通过传感器将检测试剂卡的反射率特征转为光电信号,通过校准曲线信息将光电信号转化为相应的浓度值,对待测物进行分析。胶体金分析仪依据光传感器不同可分为:CCD(电荷耦合器件),CMOS(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光电二极管等三种类型。 (五)注册单元划分的原则和实例 胶体金分析仪的注册单元原则上以技术结构、性能指标、预期用途为划分注册单元的依据。 1.不同的信号采集原理应考虑归入不同的注册单元,如CCD、CMOS、光电二极管; 2.不同的电击防护类型应考虑归入不同的注册单元; 3.自动化程度不同的仪器应考虑归入不同的注册单元; 4.定性、半定量、定量可考虑归入同一注册单元。 (六)产品适用的相关标准 企业应根据产品的自身特点引用相关的标准。 目前与胶体金分析仪相关的常用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如下:GB/T 191-2008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 4793.1-2007 测量、控制和实验室用电气设备的安全要求第1部分:通用要求; 参考资料

南开大学免疫学讲义-第十四章 免疫标记技术

免疫标记技术 免疫标记技术指用荧光素、放射性同位素、酶、铁蛋白、胶体金及化学(或生物)发光剂等作为追踪物,标记抗体或抗原进行的抗原抗体反应;并藉助于荧光显微镜,射线测量仪,酶标检测仪,电子显微镜和发光免疫测定仪等精密仪器,对实验结果直接镜检观察或进行自动化测定,可以在细胞、亚细胞、超微结构及分子水平上,对抗原抗体反应进行定性和定位研究;或应用各种液相和固相免疫分析方法,对体液中的半抗原、抗原或抗体进行定性和定量测定。因此,免疫标记技术在敏感性、特异性、精确性及应用范围等方面远远超过一般免疫血清学方法。 根据试验中所用标记物的种类和检测方法不同,免疫标记技术分为免疫荧光技术,放射免疫技术,免疫酶技术,免疫电镜技术,免疫胶体金技术和发光免疫测定。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基础免疫学和免疫化学等学科的进展以及应用现代高新技术建立的仪器分析日趋发展,免疫标记技术也不断完善和更新。各种新技术和新方法不断涌现,至今已发展成为一类检测微量和超微量生物活性物质的免疫生物化学分析技术。在医学和其他生物学科的所究领域及临床检验上作中应用十分广泛。 第一节免疫荧光技术 免疫荧光分析(Immunofluorescence assay,IFA)始创于40年代韧,1942年Coons等曾次报道用异氰酸荧光素标记抗体.检查小鼠组织切片中的可溶件肺炎球菌多糖抗原,当时内于此种荧光素标记物的性能较差,未能推广使用。直至50年代末期,Riggs等(1958)合成性能较为优良的异硫氰酸荧光黄。Mashall等(1958)对荧光抗体的标记方法又进行改进,从而使免疫荧光技术逐渐推广应用。 一、基本原理 免疫荧光技术是将抗原抗体反应的特异性和敏感性与显微示踪的精确性相结合。以荧光素作为标记物,与已知的抗体(或抗原)结合、但不影响其免疫学特性。然后将荧光素标记的抗体作为标准试剂,用于检测和鉴定未知的抗原。在荧光显微镜下,可以直接观察呈现特异荧光的抗原抗体复合物及其存在部位。在实际工作中,由于用荧光素标记抗体检查抗原的方法较为常用,所以—般通称为荧光抗体技术。 二、荧光及荧光素 荧光是指—个分子或原子吸收了给予的能量后,即刻引起发光;停止:能量供给,发光亦瞬即停止。荧光素是—种能吸收激发光的光能产生荧光,并能作为染料使用的有机化合物,亦称荧光色素。目前用于标记抗体的荧

免疫层析(金标)产品的不可控性

一、抓不住的胶体金 一个看似简单的胶体金的制备过程,其实有相当复杂的控制工艺,稍有偏差,就会导致生产出劣质、性能差及重现性极差的产品进而影响其商业用途。将这样的产品应用于快速检测中可能导致结果的低稳定性、低敏感性及低特异性。 在胶体金的制备过程中,需要把氯金酸还原成金原子。加入还原剂之后,溶液中金原子的含量上升并达到过饱和,并在核化过程中发生凝集作用,形成由11个金原子构成的中央的二十面体金核心。 最初形成的核数目决定了最终将有多少颗粒形成于溶液中,还原剂越多产生的晶核越多从而产生的金颗粒也越多。显而易见,在一个含既定数目氯化金的溶液中,形成的核化位点的数目越多,最终形成的每个金颗粒的尺寸就越小。因而微粒的大小可通过所加入的还原剂的量来精细调控。如果溶液中所有的核化位点都可以在瞬间同时发生,所形成的金颗粒大小都完全一致。要做到这一点(同步核化)是非常困难的,常会发生核化过程的不均一及多分散性胶体的产生,最终导致产品的重复性低下、交联物不稳定。 胶体金及交联物的生产制造表面看似简易,若掉以轻心则如果还原过程中核化作用及形成速度没有得到很好控制,粒子的形成就会不均一。这样的粒子在与蛋白的结合过程中将无法被均匀包被,也不能在溶液中均匀分布。仅仅5%形状不均一的粒子都会影响测试的结果,使其完全不具重现性,而这种不稳定性更容易造成错误的结果。更严重的是,粒子形状及尺寸的不均一会导致蛋白包被的不均一,这样会导致交联物长时间的积聚与凝集,储存于溶液中的交联物可能于几天甚至几个小时内就出现这样的变化。即使立即将交联物干燥于固相基质上也无法完全克服这个问题,在干燥过程中,由于粒子形状而未稳定结合的表面蛋白很容易分离,造成假阳性及高背景。 这也就是为什么胶体金标记的产品批间差较大(30%)的原因,因为每一批胶体金在制备过程存在天然的不可控性(氧化还原的过程),直接影响到每批胶体金的颗粒大小,颗粒分布比例,颗粒稳定性都不一样。直接影响到最终产品的灵敏度,重复性,带来较大的假阴性,假阳性。 二、摸不透的NC膜

免疫层析试验

免疫层析试验 以双抗体夹心法测尿hCG 为例来介绍免疫层析试验的方法。 [目的] (1) 掌握免疫层析试验的原理。 (2) 熟悉双抗体夹心法测尿hCG 的方法、结果判定及应用。 [原理] 抗hCG 免疫金复合物干片粘贴在试剂条近下端G区(图1- 17),抗hCG 单克隆抗体和小鼠IgG 抗体分别固化于NC 膜的测试区(T区) 和质控参照区(C 区)。当试纸条下端(A区) 浸入液体标本中,吸水材料即吸取液体,通过层析作用,液体向B 端移动,流经干片时,使抗hCG免疫金复合物复溶,并带动其向膜条渗移。若标本中有hCG,可与抗hCG 免疫金复合物结合。此抗原体复合物流至T 区时即被固相抗hCG 单克隆抗体所获,形成金标抗体一抗原一抗体复合物,在T 区显现出红色反应线条。过剩的免疫金复合物继续前行,至C 区被固相抗小鼠IgG 捕获,呈现出红色质控线条。 [材料] (1) “一步金”法早早孕妊娠诊断试纸条(有商品供应)。 (2) 孕妇尿液,待测尿液。 (3) 尿液收集杯等。 [方法] (1) 将试剂条及待测标本置室温一定时间以充分复温。 (2) 从原包装铝箔袋中取出试剂条,将试剂条按箭头方向插人尿液标本中。注意: 尿液液面不能超过试剂条的标记线。 (3) 约5 S 后取出放于干净平整的台面上观察,3 min 时读取结果,10 min 后判定无效。在戏迟出死~条心线待技床样无h(G(阴临) [结果判断] 1.阴性试剂条上仅质控区出现条紫红色线,在测试区内无紫红色线出现(图1- 18a)。 2.阳性试剂条上出现两条紫红色线,一条位于测试区内,另一条位于质控区内(图1- 18b)。 3.弱阳性试剂条测试区的线条颜色明显浅于质控区内的紫红色线,表明可疑,2 d 后应重

免疫层析技术的发展及在POCT中的应用

综一一述 免疫层析技术的发展及在P O C T中的应用 黄德智综述,蒲晓允?审校 (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检验科,重庆400037) 一一摘一要:免疫层析技术因其简单二方便二易操作二快速,价格相对低廉,已广泛应用于即时检测(P O C T).随着P O C T检测项目的增多和对已有项目检测定量二灵敏度二特异度等要求的提高,本文就免疫层析技术的最新发展及其应用,作以下综述. 关键词:免疫层析技术;一即时检测;一量子点 D O I:10.3969/j.i s s n.1673G4130.2019.05.022中图法分类号:R446 文章编号:1673G4130(2019)05G0594G04文献标识码:A 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i m m u n o c h r o m a t o g r a p h y a n d i t s a p p l i c a t i o n i nP O C T HU A N GD e z h i,P UX i a o y u n? (D e p a r t m e n t o f C l i n i c a lL a b o r a t o r y,X i n q i a oH o s p i t a l,A r m y M e d i c a l U n i v e r s i t y,C h o n g q i n g400037,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I m m u n o c h r o m a t o g r a p h y h a sb e e nw i d e l y u s e d i nP O C Tb e c a u s eo f i t s s i m p l i c i t y,c o n v e n i e n c e, e a s y o p e r a t i o n,r a p i d i t y a n d r e l a t i v e l y l o w p r i c e.W i t h t h e i n c r e a s eo fP O C Tt e s t i n g i t e m s a n d t h e i n c r e a s eo f t h e r e q u i r e m e n t s f o r q u a n t i f i c a t i o n,s e n s i t i v i t y,a n d s p e c i f i c i t y o f e x i s t i n g p r o j e c t s,t h i s p a p e r r e v i e w s t h e l a t e s t d e v e l o p m e n t s a n d a p p l i c a t i o n s o f i m m u n o c h r o m a t o g r a p h y. K e y w o r d s:i m m u n o c h r o m a t o g r a p h y;一P O C T;一q u a n t u md o t s 1一免疫层析技术简介 一一免疫层析技术是在20世纪60年代在发达国家兴起并被用于检测血清蛋白的一种结合了免疫技术和色谱层析技术的快速检测分析方法,利用胶体金二胶体碳二磁性纳米材料二稀土纳米材料二量子点等着色标记物,在层析时,标记物与待测物的络合物被相应的配体捕获而浓集显色于硝酸纤维素膜上的检测线,以纤维膜上显色条带的有无二颜色深浅和反射光线来定性或定量,在即时检测(P O C T)中应用极为广泛.免疫层析试纸条由样品垫二结合垫二硝酸纤维素(N C)膜二检测线(T线)二质控线(C线)二吸水垫二聚氯乙烯(P V C)底板等部分组成,根据待检测物的大小和抗原抗体结合的方式,分为双抗体夹心法和竞争法[1G2].2一免疫层析技术发展及应用 一一免疫层析技术关键在于依靠标记抗体的免疫标记材料,而纳米材料由于优越的信号放大作用,能达到良好的灵敏度和特异度而备受青睐.下面主要从胶体碳二量子点二稀土纳米材料二上转换发光技术和超顺磁性纳米材料以及适配体等方面进行介绍.2.1一胶体碳一与胶体金相比,胶体碳的优点包括更高的颜色强度,即更高的灵敏度和标记效率,动力学检测范围更广,成本低廉,制作工艺简单,可大规模生产且更环保,但由于其标记和封闭时间长,并未体现出对胶体金的绝对优势,故其商业化程度较低[3G4].何卓等[3]利用碳纳米颗粒制作的胶体碳试纸条用于检测疟原虫,并可通过扫描检测带灰度值以定量.最近,Y U等[4]利用一种新的胶体碳材料氧化石墨烯作为标记物,成功制作出用于检测黄曲霉素B1的试纸条,肉眼最低检测限可达0.3n g/m L.材料学的进步能促进检测的进步,诸如碳量子点和石墨烯量子点等材料也是免疫层析研究中可以利用的标记材料.2.2一量子点一量子点被认为是免疫层析中最有前途的荧光半导体纳米材料,与一般荧光染料相比,量子点具有尺寸可调的荧光,发射光谱窄而对称,高量子产率,宽吸收光谱,荧光强度高,耐光漂白和稳定性好等优点[5G6].水溶性量子点表面富含羧基或氨基以用于连接蛋白质.表面是羧基的量子点被1G(3G二甲氨基丙基)G3G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E D C)和NG羟基琥珀酰亚胺(N H S)激活,并且这些激活的羧基和抗体的氨基相连接.这些特性使得量子点是一个可以达到高灵敏度和同时对多种检测物定量的免疫层析标记物[7].为了检测样本中不同的物质,有两种不同模式的检测方法.第一种模式是不同的T线去检测与之对应的分析物;第二种模式是一条T线去检测不同的分析物.例如,第一种模式,T A R A N O V A等[8]设计了一种 交通信号灯 式的竞争性免疫层析方法,他们 495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9年3月第40卷第5期一I n t J L a bM e d,M a r c h2019,V o l.40,N o.5 ?一通信作者,EGm a i l:15809320@q q.c o m. 一一本文引用格式:黄德智,蒲晓允.免疫层析技术的发展及在P O C T中的应用[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9,40(5):594G597.

免疫层析法检测原理分类介绍

免疫层析法检测原理分类介绍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艾康生物技术(杭州)有限公司 点击数: 88 更新时间:2005-10-16 双抗体夹心 ·以 hCG 试剂为例 金标为鼠源性抗β-hCG 单克隆抗体与胶体金的复合物,测试线包被羊抗α-hCG 多克隆抗体,控制线包被羊抗鼠多克隆抗体。 妇女受孕的“指示剂” hCG 是一种肽,包含一条和FSH (促卵泡成熟激素),FLH 具有同源性的α链和一条高度特异的β链。当待测尿液或血清中含有一定量的hCG 时,样本通过层析作用到达金标位置hCG 的β链和单抗β-hCG 发生免疫反应,再层析到测试线位置,hCG 的α链和多抗 α-hCG 发生免疫反应,这样就把金标通过hCG 桥连到测试线上,达到一定量后,金标显色为肉眼可见的水平,多余的金标继续泳动到控制线位置,由于多抗鼠和鼠源性抗β-hCG 单抗发生免疫反应,从而桥连胶体金显色,这样就得到阳性结果。 当尿液或血清中不含 hCG 时,金标和测试线抗体不发生桥连,而控制线则显色,这样就得到了阴性结果。当测试线和控制线均不显色时,表示试剂盒无效。 该产品检验灵敏度25mIU/ml hCG 。 测HbsAg 的HbsAg 产品的检测原理是双抗体夹心。 竞争反应原理 ·以 MOP 为例(BSA 为牛血清白蛋白) 金标为鼠源性抗体Morphine 单抗和胶体金的复合物,T 线(为取得较强的免疫应答,故免疫 原采用Morphine-BSA 偶联物)包被Morphine-BSA 。C 线包被羊抗鼠抗体。

当待测尿液中含一定量以上的 Morphine时,样本到达金标位置,和单抗Morphine-BSA发生 免疫反应并完全饱和之,再层析到T线位置时,由于单抗Morphine-BSA lgG胶体金复合物已无空余的位点和测试线上的Morphine-BSA结合,故T线不显色,C线显色,这样得到的是阳性结果。 当待测尿液中不含 Morphine时,样本与金标不反应,再层析到T线位置时,固定在NC膜上 的Morphine-BSA会“捕捉”单抗 Morphine-BSA胶体金复合物,故T线显色,C线也显色,得到 阴性结果。当无C、T线时,表示试剂盒失效。 其它产品如 DPC、DTH、DME、DAM、DCO等依次类推。 应用proteinA金标的试剂盒检测原理 蛋白 A是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一种胞壁蛋白,有与哺乳动物的lgG结合的特性,亲和力根据物种的差异而有区别。而人体中所有的抗体均是lgG因此能用来检测人体血液中的抗体用已知抗原测未知抗体。 ·以IHI为例说明 HIV试剂盒金标为protein A-金标复合物,T线包被HIV抗原。C线包被鸡抗protein A多克隆抗体。 当待测血清中含有HIV抗体时,该抗体先和protein A胶体金复合物免疫结合,到T线位置时,该抗体又和固定在NC膜上的HIV抗原免疫结合,从而桥连protein A胶体金,T线显色。到达C线位置时,固定在NC膜上的鸡抗protein A 多抗桥连protein A多抗桥连protein A胶体金,C线显色,得到阳性结果。 若待测血清中不含HIV抗体,则T线上的HIV抗原和protein A不发生免疫结合,T线不显色,

免疫分析标记技术(DOC)

免疫分析标记技术 摘要:较系统地综述了目前应用于免疫分析检测中的各种标记技术:放射物标记、酶标记、发光标记、荧光标记和金标记方法的原理、特点及免疫检测现状,同时对免疫分析标记技术的发展进行展望。 关键词:免疫分析,标记技术,研究进展 Abstract: Various labeled technique that have been app lied immunoassay presently was introduced, including labeled radiation, labeled enzyme, labeledlum inophor, labeled fluorescein and labeled paramagnetic-particle along with their principle characteristic and actuality of immunoassay, and their prospects were also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Keywords: immunoassay; labeled technique; research progress

免疫分析标记技术是指以抗原抗体间的特异性反应为基础,研究标记以各种标记物(定量信号)来对某种物质进行定性或定量检测的研究。标记免疫分析[1]一般是将酶、荧光素、放射性核素等标记物对抗体或抗原进行标记,这种标记物既保持了抗体或抗原的活性,也不影响标记物的活性,当它与相应抗体或抗原反应后,可以直接测定复合物中的标记物,从而直接对目标物质进行定量分析。通过标记物的信号放大作用,可以提高免疫分析技术的敏感性。随着全世界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食品中污染物和危害物的检测日益重要,这就需要快速、准确、灵敏、能进行多组分分析的检测技术[2]。免疫学检测技术以其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方便快捷、分析容量大、检测成本低、安全可靠等优点,已成为21世纪最具竞争性和挑战性的检测分析技术。而在这一基础上,标记物的选择、研究就相应也成了免疫分析研究的重点内容。检测领域的免疫分析标记方法主要有放射物标记、酶标记、荧光标记、化学发光标记、金标记外,还出现了超顺磁性粒子标记。 1 放射物标记分析 用放射物标记抗原或抗体发展的放射免疫分析(radio immunoassay, RIA)是美国科学家Yalow和Berson于1959年创立的一种微量分析法,它是将具有高灵敏度的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和特异性免疫化学技术相结合而建立的新方法[3]。该技术利用核素标记物的放大效应,改善了待测物的检测下限,同时以抗体或抗原作为结合试剂,大大提高了检测方法的特异性。 1.1 标记物种类 一般来说,RIA中标记抗原或抗体所用的放射性核素,最常用的是125?、121?、3H,3H 能放射出B射线,而125?、121?能放射出C射线,然后用C计数仪和液体闪烁计数仪测定。3H半衰期长,标记时需在特殊装置中进行,故多由放射性化学试剂中心做成药盒供应。其次B射线的检测需要昂贵的液体闪烁记数器测定,不易普及,故近来采用化学方法将被检测物和酪氨酸甲酯生成带有苯酚基的衍生物,便可用121?或125?标记。125?半衰期为60d,121?半衰期为8d,现今多趋向使用125?。 1.2标记方法 放射物标记中最常用的是外标记。碘标记的方法很多,最常用氯胺T法,氯胺T是一种氧化剂,它能使125?液中带负电荷的碘离子氧化成带正电荷的碘,然后取代抗原酪氨酸残基芳香环上的氢如图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