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九章 口腔修复学考试重点总结

第九章 口腔修复学考试重点总结

第九章 口腔修复学考试重点总结
第九章 口腔修复学考试重点总结

第九章口腔修复学考试重点总结

考纲要求

>>口腔检查与修复前准备

>>牙体缺损

>>牙列缺损

>>牙列缺失

>>数字是重点

临床一般检查

>>颌面部检查

>>颞下颌关节区的检查

>>活动度、弹响、外耳道前壁、咀嚼肌扪诊

>>下颌运动检查:开口度、开口型、侧方、前伸

开口度:3.7~4.5cm,下颌最大侧方运动范围:12mm

>>口腔内的检查

预留牙和咬合关系、缺牙部位、口腔黏膜及软组织、颌骨及颌弓关系、原有修复体

缺牙部位剩余牙槽嵴情况

>>Ⅰ型:高圆形牙槽嵴,剩余牙槽嵴高度和宽度均足够

>>Ⅱ型:刃状牙槽嵴,剩余牙槽嵴高度无明显吸收或轻度吸收,宽度中至重度吸收

>>Ⅲ型:低圆形牙槽嵴,剩余牙槽嵴高度和宽度均中度吸收

>>Ⅳ型:地平状或凹形牙槽嵴,剩余牙槽嵴高度与宽度均呈重度吸收或吸收到基骨或基骨以下

余留牙的保留与拔除

松动牙:牙槽骨吸收达到根2/3以上,牙松动达Ⅲ度者应拔除

残根

根分叉病变受累牙

牙槽骨的处理

消除有碍的骨突:牙槽骨修整,一般在拔牙后1个月左右修整

骨性隆突修整术:下颌前磨牙舌侧—下颌隆突;腭中缝处—腭隆突;上颌结节:双侧上颌结节肥大的情况,常常只需修整一侧。

前庭沟加深术

牙槽嵴重建术

牙体缺损

牙体缺损治疗设计和方法选择

修复治疗的原则

1.正确地恢复形态与功能

2.牙体预备过程中注意保护软硬组织健康

3.修复体龈边缘设计应合乎牙周组织健康的要求

4.修复体应合乎抗力形与固位形的要求

正确地恢复形态与功能

(1)轴面形态:一定的凸度,邻面接触点接近切缘和颊面

(2)邻接关系:邻接点—邻接面

(3)外展隙和邻间隙

(4)咬合关系:具有稳定而协调的咬合关系;非正中关系亦协调;咬合力的方向应接近牙的长轴方向,与牙周支持能力相协调;咬合功能恢复的程度应与牙周条件相适应。

(5)美学要求

牙体预备过程中注意保护软硬组织健康

(1)去除病变组织

(2)防止损伤邻牙

(3)保护软组织

(4)保护牙髓:防止温度过高;避免化学性损害;防止细菌感染

(5)适当磨除牙体组织

a.能用部分冠获得良好固位时尽量不选择全冠修复。

b.各轴面的聚合度不宜过大。

c.牙体(牙合)面组织应按牙体解剖外形均匀磨除。

d.对严重错位的牙,必要时先进行正畸治疗。

e.应了解不同修复体边缘形态对保存牙体组织的影响。

f.避免将修复体边缘向根方作不必要的延伸。

(6)预防和减少继发龋

边缘线尽可能短,边缘扩展至自洁区。

(7)牙体预备尽量一次完成

(8)暂时冠保护

修复体龈边缘设计应合乎牙周组织健康的要求

(1)修复体龈边缘位置:有所争议。

(2)修复体龈边缘位置、密合度与组织健康的关系。

(3)修复体龈边缘外形的选择:是否容易预备;边缘形态是否能清晰地反映在印模和代型上,并能准确地做出相应的蜡型;边缘应有一定的厚度,以保证取出蜡型时不扭曲变形。

修复体龈边缘

可设计龈下边缘:龈边缘距龈沟底至少0.5mm(牙周要求1mm)

(1)龋坏、楔状缺损达到龈下。

(2)邻接区到达龈嵴处。

(3)修复体需要增加固位力。

(4)要求不显露修复体金属边缘。

(5)牙根部过敏不能用其他保守方法消除。

修复体应合乎抗力形与固位形的要求

抗力形

1)使患牙能抵抗咬合压力,不致被破坏或折断,去除无基釉柱和薄壁弱尖,避免形成锐角和薄边缘;

制成适当的抗力形以预防牙折。

2)修复体不因受咬合压力而折断、破裂,选择合适的优质材料。

固位形

固位原理

1)约束力:限制运动的条件(形状)

固位形:一定的几何形状

辅助固位形:沟、洞、钉洞等

2)摩擦力

修复体与制备牙的接触面要密合,越密合越好

尽可能增大接触面积,接触面积越大,摩擦力也越大

各轴面应近于平行,以2°~5°为宜

点角、线角要清楚以增大摩擦力

设计各种固位形状,以增大摩擦力,加强抵抗侧向外力,如箱状、鸠尾、针道等

3)粘结力

粘结力与粘结面积成正比

粘结力与粘固剂的厚度成反比

粘固剂的稠度应适当,过稀过稠都影响粘结力

修复体或制备牙的粘结面上有水分、氧化物、油质残渣等异物,都会影响粘结力

牙体缺损修复适应症

1)牙体缺损过大,牙冠剩余牙体组织薄弱,充填材料不能为患牙提供足够的保护。(抗力)2)牙体缺损过大,充填材料无法获得足够的固位力而易脱落者。

3)需要加高或恢复咬合者。

4)患者(牙合)力过大,有磨牙症,牙冠重度磨耗、牙冠过短。

5)氟斑牙、四环素牙等牙体变色,需改善且美观要求高。

6)牙冠缺损的基牙。

牙体缺损的修复方法

1)嵌体

2)部分冠

3)全冠

4)桩核冠

修复材料的选择

铸造用合金

镍铬合金:硬度高(双刃剑),生物安全性

金合金:

Ⅰ型较软,适合制作嵌体

Ⅱ型硬度中等,适合制作铸造冠

Ⅲ型较硬,制作薄的冠桥、套筒冠

Ⅳ型合金最硬,长跨度固定桥和可摘局部义齿

烤瓷合金

1)能够形成表面氧化膜,与陶瓷材料之间形成化学结合

2)与陶瓷材料的热膨胀系数相匹配,应略高于陶瓷

3)熔点显著高于陶瓷

4)具有良好的高温强度,即抵抗高温变形能力

5)镍铬合金、金合金

金-瓷结合机制

(1)化学结合:氧化膜与瓷产生化学结合,实现很强的化学结合力,是金一瓷结合力的主要组成部分(52.5%)

(2)机械结合:结合面上经过喷砂处理后,产生一定程度的粗糙面,增加瓷粉对烤瓷合金的润湿性,增大了接触面积,大大提高了机械结合力(占金-瓷结合力的22%)。瓷粉熔融后进入合金表面的凹陷内,还会产生压缩力(约占金瓷结合力的25.5%)

(3)范德华力:金属与瓷之间熔融结合后,会产生紧密贴合后的分子间的引力,属于弱电力

金-瓷结合的重要影响因素

1.界面润湿性的影响因素

金属表面的污染

合金质量差,基质内含有气泡

铸造时因熔融温度过高铸件内混入气泡

金—瓷结合面预氧化排气不正确

2.金—瓷热膨胀系数的影响因素

合金和瓷材料本身的热膨胀系数值匹配不合理

产品自身质量不稳定

瓷粉调和(或)构瓷时污染

烧结温度、升温速率、烧结温度和烧结次数变化

环境温度的影响

树脂粘结机制

树脂粘接修复技术是利用粘接树脂在处理过的牙体组织上直接修复成形或是用粘接剂将修复体直接粘接固定的临床技术。

功能性粘接单体:

丙烯酸类的4-META和磷酸系的MDP。

树脂与牙、金属等形成粘接的机制:

化学结合

分子间结合

氢键结合:粘结剂中的氢原子与被粘物表面的氧化物形成氢键结合

机械嵌合

相互混合:分子水平

牙粘结面的处理与粘接机制的形成s

釉质粘结面的处理:采用30%~50%磷酸液(30秒)。临床上,可用35%左右的胶状磷酸处理剂。

1)酸蚀剂使釉质表面清洁,脱矿粗糙化;

2)酸蚀后,釉质表面极性化,提高粘结强度。

3)酸蚀釉质表面有利于树脂渗入,增加可湿性。

牙本质粘结面的处理:有机物含量多,近髓腔,难度大。

先酸蚀去除牙本质玷污层,然后树脂渗入并聚合于胶原纤维网中,构成混合层。

混合层的机械嵌合是牙本质粘接的主要机制。

√全酸蚀完全去除玷污层;

√自酸蚀将玷污层“改性”。

治疗步骤

嵌体

嵌入牙体内部,用以恢复牙体缺损的形态和功能的修复体或冠内固位体

单面嵌体、双面嵌体和多面嵌体

高嵌体

嵌体的适应证

●能够采用充填法修复的牙体缺损原则上都可以采用嵌体修复

●机械强度和边缘密合性更好

●更好地恢复咬合与邻面接触关系

嵌体的禁忌证

青少年的恒牙和儿童的乳牙,因其髓角位置高不宜作嵌体,以免损伤牙髓

(牙合)面缺损范围小而且表浅,前牙邻、唇面缺损未涉及切角者,不宜用嵌体修复

牙体缺损范围大,残留牙体组织抗力形差,固位不良者

磨耗重,不能预备出足够箱状洞形深度而影响固位或导致牙本质过敏者

根管治疗后的无髓牙

金属嵌体牙体预备的基本要求

按照窝洞充填的预备原则

去除腐质,预防性扩展

洞平、壁直、线角清晰

箱状洞形轴壁无倒凹

合金嵌体的洞缘预备斜面,去除无基釉

金属(牙合)面嵌体的牙体预备

去龋

预防性扩展

固位形抗力形的制备:

√洞深应大于2mm;轴壁均应相互平行或外展2°~5°,与就位道一致。

√洞缘有斜面:45°,宽度约0.5~1mm。去除洞缘无基釉,预防釉质折断。增加嵌体的洞缘密合性与封闭作用。

金属邻(牙合)嵌体的牙体预备

√(牙合)面部分

鸠尾,防止嵌体水平移位,峡部宽度一般不大于(牙合)面的1/2。

√邻面部分

箱(盒)状洞形:底平,髓壁与就位道一致,龈壁及髓壁相互垂直,洞缘短斜面。轴壁可适当向外扩展2°~5°。

片切洞形:邻面缺损范围大而浅,或邻面突度小,邻接不良的患牙。

后牙近中(牙合)远中嵌体的牙体预备

后牙两个或两个以上牙面损坏,或用于双面嵌体其固位条件不够者。

防止出现倒凹;

各轴壁的相互平行;

尽量保留牙体组织。

高嵌体的牙体预备

(牙合)面广泛缺损或(牙合)面严重磨损而需做咬合重建者,也用于保护薄弱的牙尖。

钉洞或嵌体箱状洞形固位。

支持尖处磨除量应有1.5mm,非支持尖处磨除量可少些,约1mm 。

磨牙一般4个钉洞,钉洞应避开牙尖和髓角,分散于近远中窝及颊舌沟内,深度超过釉牙本质界,一般为2mm,直径1mm,相互平行。

全冠的适应证

牙体严重缺损,固位形、抗力形较差者

存在咬合低、邻接不良、牙冠短小、错位牙改形、牙冠折断或半切除术后需要以修复体恢复正常解剖外形、咬合、邻接及排列关系者

固定义齿的固位体

活动义齿基牙的缺损需要保护、改形者

龋坏率高或牙本质过敏严重伴牙体缺损,或银汞合金充填后与对颌牙、邻牙存在异种金属微电流刺激作用引起症状者

后牙隐裂,牙髓活力未见异常,或已牙髓治疗后无症状者

全冠的禁忌证

青少年恒牙因尚未发育完全,牙髓腔较大者

牙体过小无法取得足够的固位形和抗力形者

严重深覆(牙合)、咬合紧,而无法预备出足够的空间者

铸造金属全冠设计

争取以生物学性能较好的金合金作修复材料,考虑到邻牙、对颌牙、可摘局部义齿所用金属材料的种类

加大固位力:尽量增大预备体轴面高度或减小轴面的聚合度,将全冠的边缘设计到龈缘以下

对固位形、抗力形不足的患牙,适当减小(牙合)面面积,适当加深食物排溢沟,并注意(牙合)力

的平衡,减小侧向力

老年患者牙冠长、冠根比例大者,冠边缘设计在龈缘以上,适当增加全冠轴面突度,增加与邻牙的接触面积

有旋转脱位倾向者,增加轴沟、小箱形或钉洞固位形,减小其旋转半径。修平过大牙尖斜面,以减小侧向力

牙冠严重缺损者应考虑以桩、钉加固,形成银汞合金核或树脂核后再做牙体预备。

患牙原有水平性、垂直性食物嵌塞者,在全冠的外形设计上应考虑到食物流向的控制。

根据患牙位置、方向及邻牙情况设计就位道。

铸造金属全冠的牙体预备

(牙合)面预备:一般为0.8~ 1.5mm

颊舌面预备:消除倒凹,聚合度一般为2°~5°

邻面预备:消除倒凹,聚合度一般为2°~5°

颈部肩台预备:0.5~0.8mm宽,浅凹形或圆角肩台形。边缘应连续一致,平整,无锐边

精修完成

烤瓷熔附金属全冠PFM

>>瓷覆盖面的设计

1)全瓷覆盖:瓷层全部覆盖金属基底表面,全冠舌侧颈缘全用金属

2)部分瓷覆盖:适合于咬合紧、覆盖小、(牙合)力大的前牙或作为固定桥的固位体。金-瓷衔接处应避开咬合功能区,金-瓷90°对接或深凹槽

>>金属基底冠的设计

1)以全冠形式覆盖患牙牙冠表面,能提供足够固位

2)金属基底部分具有一定厚度和强度。 0.3~0.5mm

3)金属基底表面形态无尖锐棱角,锐边、各轴面呈流线形

4)尽可能保证瓷层厚度均匀

5)颈缘处连续光滑无飞边

金-瓷结合部的设计

金-瓷结合部避免直接承担(牙合)力,避开直接暴露于唇颊侧,保证瓷层有足够的厚度,避免锐角引起应力集中,利于肩台承受瓷层传递(牙合)力。

颈缘设计:龈上冠边缘、龈沟内冠边缘、平齐牙龈冠边缘

瓷颈环:美观,适用于前牙、前磨牙唇颊侧龈沟浅,要求不显露金属的患者。0.8mm以上的肩台

金属颈环:适用于后牙及前牙舌侧,0.5mm宽,1.0mm高

金-瓷混合颈环

>>邻接的设计:前牙为瓷覆盖,舌侧金属,金-瓷结合部在邻接区舌侧,舌-邻面角近邻面处

PFM牙体预备

上前牙切斜面斜向腭侧,下前牙切斜面斜向唇侧

预备量

切端或

(牙合)面

至少预备出1.5~2.0mm的间隙

轴壁金属0.5mm+瓷0.85~1.2mm 聚合角度2~5°

肩台唇颊侧或全冠边缘为烤瓷:直角或135°凹面,宽1mm龈下边缘者:肩台位于龈缘下0.5mm。

舌侧金属冠边缘处肩台宽度0.5mm

前牙预备体

桩核冠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适应证

1)牙冠大部分缺损无法充填治疗或做全冠修复固位不良者

2)牙冠缺损至龈下,牙周健康,牙根有足够的长度,经牙冠延长术或正畸牵引术后能暴露出断面以下约1.5mm者

3)错位牙、扭转牙而非正畸治疗适应证者

4)畸形牙直接冠修复预备固位形不良者

>>禁忌证

1)年轻恒牙、根尖发育尚未完成者

2)根管治疗不完善,根尖周病变范围过大、瘘管未闭合者

3)根过短、根管弯曲者

4)缺损范围过大,根面位于龈下,无法通过正畸牵引或冠延长手术获得足够生物学宽度者。

桩核冠修复时机

牙髓正常或牙髓炎未累及根尖:3天

一般情况:1~2周,无临床症状

有瘘管:瘘管愈合后

根尖病变广泛:缩小或愈合

桩核的类型

金属桩核

√贵金属桩核

√非贵金属桩核

√非金属桩核

√玻璃纤维桩

√碳纤维桩

√瓷桩

√预成桩加树脂核

√铸造金属桩

非金属桩核材料

纤维桩:玻璃纤维或碳纤维增强的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预成品。

√弹性模量小于金属桩,与天然牙接近,减少应力集中,避免牙根折裂。

√避免金属核透色。

√硬度低,便于磨除后重新治疗和修复。

√缺点是机械强度和粘结强度不高,角度不能改变很大,不适合于需要利用桩核冠修复改变牙冠倾斜角度较大的患牙。

瓷桩核

√全瓷冠修复。

√改变牙冠倾斜角度。

桩核冠的固位形与抗力形要求

桩的长度:根尖部保留4mm的充填材料作为根尖封闭;桩的长度为根长的2/3~3/4;桩的长度大于等于临床冠的长度;桩处于牙槽骨内的长度大于根在牙槽骨内的总长度的1/2

桩的直径和形态:桩的直径应为根径的1/4 ~ 1/3

冠与根面的关系:冠边缘能包绕剩余牙体组织高度不小于1.5mm,牙本质厚度不小于1mm——牙本质肩

桩核冠的牙体预备

>>去腐及充填物

>>全冠预备体,去除薄壁弱尖

>>去除薄壁弱尖,形成牙本质肩领

>>根管预备:X线片,牙胶尖

慢速,循序渐进

部分冠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适应证

1)患牙颊舌面是完整的,且保留该面不用并不会使修复体的固位与抗力不足

2)牙冠各部位的径较大,尤其唇舌径大且龋坏率低者

3)某些倾斜基牙固定桥修复的固位体

4)恢复咬合或(牙合)面改形

禁忌证

1)龋病易感人群、口腔卫生保持不佳者不宜使用。

2)牙体缺损面积大、不易获得足够固位形、咬合力过大的患牙。

前牙3/4冠牙体预备

邻面预备:相互平行或在切端方向稍聚合2 ~ 5°。预备的间隙一般不少于0.5mm,唇侧边界止于自洁区。牙冠短—龈下0.5mm肩台;牙冠长—龈上冠边缘。

切斜面预备:上前牙切斜面由唇侧斜向舌侧,下前牙由舌侧斜向唇侧。近、远中方向形成平面,与牙长轴成45°角。0.7mm的间隙,尖牙形成近远中两个斜面。

舌面预备:舌面均匀磨除0.7mm的间隙,如为尖牙,则舌侧做出近远中两个面。注意检查前伸(牙合)、

IPC位与前伸颌位时的间隙应保持均匀一致”。

邻轴沟预备:与牙冠唇面切2/3平行,位于邻面唇1/3与中1/3交界处,深度为1mm,由切端向龈端逐渐变浅。平行,稍向切端聚合。龈端小肩台,无棱角。

●龈边缘预备及精修完成

●切端沟预备:在切斜面舌1/3处,做一顶角为90°的沟。沟的唇侧壁高度是舌侧壁的2倍,与邻沟相连。

前牙3/4冠各牙体预备面的目的

邻面预备:预备足够的邻面间隙,消除倒凹,保证冠顺利就位

切缘预备:3/4冠切端部分能保护切缘,使修复体有一定的厚度,而又尽可能少暴露或不暴露金属,无咬合干扰

舌面预备:无咬合干扰

邻轴沟预备:阻止3/4冠舌向脱位

切端沟预备:加强阻挡舌向脱位作用,并与两邻沟成三面环抱,增强固位作用

后牙3/4冠牙体预备

●(牙合)面预备:1 ~ 1.5mm间隙,颊侧(牙合)缘嵴外形成小斜面或小肩台。冠(牙合)边缘终止于(牙合)缘嵴稍下以保护牙尖。牙尖正常时,可不覆盖颊或舌尖。

●(牙合)面沟预备:(牙合)面颊尖舌斜面预备深度和宽度为1mm的(牙合)面沟,两端连接邻轴沟。

邻轴沟预备

●尽量靠近颊侧,与舌侧壁平行

●沟深和宽度均为1mm,各壁平直

●有缺损可预备成箱形

●必要时可增加数目

暂时冠制作

>>暂时冠的作用

(1)保护牙髓(活髓牙)

(2)保护牙周组织

(3)维持修复间隙,多个临时冠还可保持咬合关系和垂直距离的稳定。(4)恢复功能

(5)诊断作用

>>直接法

成品预成冠成形法

印模成形法

>>间接法

牙体预备后取模

牙体预备前先取模

暂时冠的粘固

专用的暂时粘固剂

氧化锌丁香油水门汀

印模制取

控制唾液分泌,隔湿保持预备体及相关组织表面干燥

通过排龈技术清晰地暴露预备体边缘

排龈

取印模时,在预备体的龈边缘与牙龈缘之间形成间隙,以使印模材可进入其间而取得清晰、准确的边缘形态,减少代型修整时的错误,保证修复体边缘的形态和密合度。

减少龈沟内出血、龈沟液的分泌,保证印模的清晰、准确。

印模材料

藻酸盐类:表面清晰度和稳定性差

琼脂类:表面清晰度好,亲水、稳定性差

硅橡胶类:缩合型硅橡胶(C)、加成型硅橡胶(A)

聚醚橡胶类:表面清晰度和稳定性好,亲水。

橡胶类印模材的印模制取方法

>>双重印模法

>>单一印模法

保持稳定

轻柔脱模

检查、冲洗、消毒

聚醚硅橡胶硬度大,需要预先填倒凹。

模型

超硬石膏灌制

精确反映口腔组织解剖的精细结构

尺寸稳定,精确度高,模型表面硬度高、清晰、无表面缺陷

可卸代型

修复体试合

>>检查修复体,75%乙醇消毒。

>>就位

冠就位的标志

①冠的龈边缘到达设计的位置,有肩台预备的颈缘应与冠边缘密合无明显缝隙

②咬合应基本合适

③无翘动现象

冠就位时出现的问题和处理方法

检查阻力区:薄咬合纸、印模材料或咬合高点指示剂

人造冠边缘过长可出现就位的假象

若咬合过高,先确定是否完全就位,然后再进行调(牙合)

人造冠组织面有支点,或一侧邻接过紧,改变了人造冠就位方向

若因石膏代型磨损,初步就位后会出现翘动现象

由于牙体预备时,存在一定程度的倒凹,蜡型变形

在取印模、灌注工作模时变形,蜡型蠕变变形,铸造收缩,牙颈部肩台不整齐、邻接过紧、人造冠过长

>>冠龈边缘要求与存在问题的处理

冠龈边缘要求

①人造冠龈边缘长短合适的标志是,冠完全就位后,到达设计的位置

②人造冠边缘与牙体组织间无明显缝隙,允许的微小间隙不超过50μm

③外形与牙体一致

冠龈边缘存在问题及处理

边缘过长,牙龈组织受压,变苍白,患者有压痛感,做相应的调整

边缘未达设计位置,过短,需要重做

边缘探针可探入,或发现明显的冠与牙体组织缝隙,重做

龈边缘与牙颈部肩台外形不一致,可能造成菌斑附着。边缘过厚,刺激牙龈增生或出现炎症。修改悬突、台阶,使之与牙颈部外形一致。

外形及邻接要求

人造冠的外形应符合生理要求及解剖特点,其形态、大小、颜色尽量与对侧同名牙一致,与邻牙协调各外展隙和邻间隙应清晰,有利于食物排溢和保持龈乳头健康

(牙合)面轴面外形应符合修复原则

外形及邻接处存在问题及处理

>>细牙线检查

牙线勉强通过:邻接正常

牙线通过无阻力:邻接过松,金属加焊或加瓷

牙线不能通过而又有胀痛感:邻接过紧。磨改邻接区

调(牙合)

正中(牙合)、非正中(牙合),与牙周支持组织相适应。

原则上,调(牙合)应在修复体上进行

调(牙合)应结合用咬合检查和患者主诉相结合的方法

磨光

提高其耐腐蚀性、生物相容性和自洁作用,患者感到舒适、美观

应在试合完成后,咬合关系、外形、邻接均满意之后进行

应遵循由粗渐细的过程,不得省略中间的操作步骤。磨光面不应有任何粗糙面和纹理,反光均匀一致金合金用氧化铁抛光剂抛光,其他合金用氧化铬抛光剂

抛光时冠要就位在代型上

粘固

粘固剂的作用:填补并封闭修复体与牙体表面的缝隙、增加修复体对牙体表面的摩擦力,增加两者间的结合强度

粘固剂厚度:其最大被膜厚度一般不得超过30μm

各种粘固剂的优缺点

磷酸锌粘固剂:具有较高的抗压强度,粘固力强。对牙髓有刺激作用,活髓牙不宜使用

聚羧酸粘固剂:对牙髓刺激作用小,粘结力较高

玻璃离子粘固剂:粘固强度与聚羧酸锌相当,粘固过程中有抑菌作用,在唾液中溶解度低,可以释放氟

树脂类粘固剂:其粘结力强,不溶于水,封闭性好,但应注意冠边缘残余粘接剂刺激牙龈的问题修复体粘固前处理

修复体的一般处理:清洗,75%乙醇消毒、吹干或超声清洁器处理5分钟

增加修复体粘结力的特殊处理

①粘固面喷砂处理(胶布保护冠边缘, 50μm的氧化铝在80psi的压力下)

②金属表面激活剂、偶联剂的使用

若修复体与牙体十分密合,可制备排溢沟(修复体或预备体)

粘固步骤

隔湿,用75%乙醇消毒,干燥牙面

调和粘固剂,涂布,修复体按就位道方向就位,前牙用手指加压或用木棒轻轻敲击加压,后牙则在(牙合)面垫一棉卷,让患者紧咬

去除棉卷,仔细检查冠边缘,确定冠完全就位后,对冠再持续加压3~5分钟

仔细清理龈沟与邻间隙

粘固后处理

待粘固剂结固后,以镰形刮匙的探针刮除修复体周围多余的粘固料,必要时用小橡皮锥在口内磨光修复体边缘。

粘固完成后,应再一次检查咬合,必要时做相应处理。

对患者作修复体的使用指导和卫生指导。

如果暂时粘固,应规定复诊日期。

如果在试冠或粘固过程中刺激牙龈组织,龈沟内应涂布少许2%碘甘油以预防龈缘炎。

修复体戴入后的问题及处理—疼痛

1.过敏性疼痛

(1)修复体粘固后过敏性疼痛

>>牙本质过敏

>>牙髓充血激惹

>>消毒药物刺激、戴冠时的机械刺激、冷刺激、粘固剂中的游离酸刺激,会引起患牙短时疼痛,一般可自行消失

>>牙髓炎

(2)修复体使用一段时间之后出现疼痛

>>继发性龋

>>牙龈退缩

>>粘固剂脱落或溶解

2.自发性疼痛

>>牙髓炎

>>根尖周炎

>>牙龈乳头炎

>>根管侧穿

>>金属微电流刺激

3.咬合痛

>>修复体粘固后短期内出现咬合痛:咬合创伤

>>修复体戴用一段时间后出现咬合痛:创伤性牙周炎、根尖周炎、根管侧穿、外伤性或病理性根折

修复体戴入后的问题及处理—食物嵌塞

接触不良

修复体轴面外形不良,外展隙过大,龈外展隙过于敞开

(牙合)面形态不良,边缘嵴过锐,颊舌沟不明显,食物排溢不畅

(牙合)平面与邻牙不一致,形成斜向邻面的倾斜面

修复体有悬突或龈边缘不密合

对颌牙有充填式牙尖

食物嵌塞的症状和处理:龈乳头炎

修复体戴入后的问题及处理—龈缘炎

修复体轴面外形不良

冠边缘过长,边缘不密合、抛光不良、悬突

试冠、戴冠时对牙龈损伤

嵌塞食物压迫

倾斜牙、异位牙修复体未能恢复正常排列和外形

修复体戴入后的问题及处理—修复体松动、脱落

修复体固位不足

咬合创伤、(牙合)力过大,(牙合)力集中,侧向力过大

粘固失败

修复体戴入后的问题及处理—修复体损坏

外伤

材料因素

制作因素

(牙合)力过大

调(牙合)磨改过多

磨耗过多

修复体破损处理方法

前牙烤瓷冠局部崩瓷缺损,可用氢氟酸溶液酸蚀断面1~2分钟,冲洗吹干后,在口内添加光固化复合树脂恢复外形,也可在瓷层做小的固位洞形,以增加树脂材料的固位。

烤瓷冠大范围破损崩瓷,应将修复体拆下重做。

对于穿孔的金属修复体原则上应重做。

对于折断牙冠部分的桩,如桩固位良好不易拆除,可在残留桩上制作树脂核,然后做冠修复。

修复体的拆除

用去冠器卸下

冠的破除

嵌体的拆除

桩的拆除

牙列缺失

牙列缺失后的组织改变

骨组织的改变

牙槽突骨质的改建和吸收,形成牙槽嵴(剩余牙槽嵴)

剩余牙槽嵴的吸收是一个慢性进行性和不可逆的过程,将持续终生

牙槽嵴骨组织改建的程度在缺牙后3个月内变化最大,拔牙后2年吸收速度趋于稳定,平均吸收速度约为每年0.5mm

缺牙时间越长,牙槽嵴吸收越多

上颌骨向上向内吸收、下颌骨向下向外吸收

下颌牙槽嵴的平均吸收速度是上颌的3~4倍

骨质疏松

不良义齿

Atwood牙槽嵴吸收程度分级

一级:牙槽嵴吸收较少,有一定的高度和宽度,形态丰满

二级:刃状牙槽嵴

三级:高度明显降低,牙槽嵴大部分吸收而低平者

四级:牙槽嵴吸收达基骨,牙槽嵴后部形成凹陷者

软组织的改变

退行性、增龄性改变。

咀嚼黏膜转化为非咀嚼黏膜,敏感性增强,易感疼痛,易受损伤。

肌肉松弛,肌张力和弹性降低。

味觉功能减退和唾液分泌减少、口干

舌体肥大

唇颊部组织失去支持而向内凹陷,面下部1/3距离变短,口角下垂

无牙颌的解剖标志

所有的解剖标志都具有特定的生理意义

牙槽嵴:承担较大的(牙合)力

唇、颊系带:避让

结节、隆突:黏膜覆盖少,易发生义齿压痛,做好缓冲

无牙颌牙槽嵴

剩余牙槽嵴

附着黏膜(咀嚼黏膜):覆盖无牙颌牙槽嵴顶,表面为高度角化的复层鳞状上皮,固有层薄,与骨膜结合紧密,活动度小,能承受咀嚼压力

非附着黏膜:从牙槽嵴侧斜面向口腔前庭沟底和下颌口底方向,黏膜表面无角化层,黏膜下层增厚、疏松,活动度增大,其承受压力的能力较差。

口腔前庭与口腔本部。

上颌无牙颌的解剖标志

硬腭

腭中缝等有骨性隆突的部位:黏膜下层极薄,不能承受较大的压力

在硬腭两侧近牙槽嵴处的黏膜下层较厚,其中前部含有较多脂肪,后部含有大量腺体组织。

硬腭中线两侧的水平部分,黏膜厚度适中,黏膜下层致密,可承担较大压力

上唇、颊系带:全口义齿的唇侧基托形成相应的切迹

唇颊系带之间的部分为唇侧前庭或称前弓区,颊系带的后方为颊侧前庭或称后弓区。

颧突:相当于左右第一磨牙颊侧根方的骨性突起

上颌结节(颊间隙):上颌义齿的颊侧边缘

切牙乳突:适当缓冲。上中切牙唇面至切牙乳突中点前8~10mm;上颌两侧尖牙牙尖顶的连线应通过切牙乳突中点。牙列缺失后,上颌两侧尖牙牙尖顶间的连线应位于切牙乳突后缘

腭皱:辅助发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