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陈涉世家》练习题带答案(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

《陈涉世家》练习题带答案(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

《陈涉世家》练习题带答案(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
《陈涉世家》练习题带答案(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

《陈涉世家》精品练习题带答案(2019部编版九下)

班级:姓名:

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

①【尝与人佣耕】

②【辍耕之垄上】。之,

③【怅恨】

④【苟】

⑤【若】

⑥【太息】

⑦【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燕雀,。鸿鹄,。

⑧【发闾左適戍渔阳】。闾,。闾左,。適,

⑨【屯】

⑩【皆次当行】

次,。当行,

?【屯长】

?【会】

?【度】

?【失期】

?【亡】

?【举大计】

?【等】?【死国】

?【苦秦】

?【数】

?【上使外将兵】

?【或】

?【怜】

?【诚】

?【唱】

?【宜多应者】

?【乃行卜】

?【指意】。指,。?【足下】

?【卜之鬼乎】

?【念鬼】。念,。

?【威众】。?【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丹,。书,。王,。

?【置人所罾鱼腹中】。罾,。

?【固以怪之矣】。以,。

?【间】。

?【之次所旁丛祠中】。次,。丛祠,。?【篝火】。篝,。

?【狐鸣】。?【往往语】。?【指目】。?【多为用者】。?【将尉】。?【忿恚】。?【令辱之】。之,。

?【笞】。

?【剑挺】。

?【并】。

?【召令徒属】。

?【藉第令毋斩】。藉、第、令,。

①【十六七】。

②【举大名】。

③【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宁,。④【受命】。

⑤【欲】。

⑥【袒右】。

⑦【为坛而盟】。盟,。

⑧【祭以尉首】。

⑨【收而攻薪】。⑩【下】。

?【徇】。

?【行收兵】。

?【比】。

?【守令皆不在】。?【与皆来会计事】。?【身被坚执锐】

。被,。坚,。执,。锐,。

?【社稷】。社,。稷,。

?【号为张楚】。号,。

?【刑其长吏】。刑,。

二、文言现象积累:

1、指出下列加点字的文言现象并解释:

①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

②固以.怪之。:③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④将军被.坚执锐。:

⑤今亡.亦死:

⑥等.死,死国可乎:

⑦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⑧旦日,卒中往往

..语,皆指目陈胜。:

⑨比.至陈:

⑩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

..事:

。?陈胜王.:

?置人所罾.鱼腹中:

?夜篝.火:

?忿恚

..尉:

?天下苦.秦久矣:

?尉果笞.广:

?皆指目

..陈胜:“指”

“目”,

?将军身被坚.执锐.:坚:

锐:

2、一词多义:

会天大雨:

与皆来会计事:

项燕为楚将:

上使外将兵:

次皆次当行:

之次所旁丛祠中:书

乃丹书帛:

得鱼腹中书:

陈胜、吴广乃谋曰:当立者乃公子扶苏:应

佣者笑而应曰:

杀之以应陈涉:

广故数言欲亡:

扶苏以数谏故:

乃令符离人葛婴:陈守令皆不在:

以数谏故:

卒数万人:

道不通:

伐无道:

为屯长:

为坛而盟:

项燕为楚将:

士卒多为佣者:

为天下唱:

3、判断文言句式:

①吴广以为然:

②天下苦秦久矣:。③吾闻二世少子也:。

④陈胜者,阳城人也。:。

⑤此教我先威众耳。:。

⑥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⑦号为张楚。:

⑧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三、重点句子翻译:

1、苟富贵,无相忘。

2、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3、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4、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5、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6、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

7、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8、天下苦秦久矣。

9、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10、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

11、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12、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13、固以怪之矣。

14、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15.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16.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17.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

18.陈胜佐之,并杀两尉。

19.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20.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21.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

22.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23.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

24.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

25.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26.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

27.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四、理解性默写:

1、起义的直接原因:

2、起义的根本原因:

3、“为天下唱,宜多应者”与孟子所主张的观点相似,用孟子的话来说是:

4、陈胜、吴广起义的策略是:

5、陈胜为起义做了哪些舆论准备(宣传工作)?

6、文中写陈涉发动起义“召令徒属”'时,直接向封建统治者挑战,以激励众

人的一句话是:“”

7、表明陈涉从小有远大理想的一句是:

8、起义的导火线是:

五、选择题:

1.上文中加点的“为”字读音不同于其他3个的是( )

A、士卒多为用者

B、吴广为都尉

C、君为秦吏

D、为陈(陈说)利害

2.下列4组句中加点的词意思不同的一组是( )

A、乃令樊哙召刘季沛令后悔

B、以激怒其众沛令欲以沛应之

C、今欲崐背之欲诛萧、曹

D、陈胜自立为将军立以为沛公

3.下列句中加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陈胜、吴广喜,念鬼念无与为乐者 B.今亡亦死暮而果大亡其财

C.扶苏以数谏故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D.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4.下列句中加线字注音、解释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吴广素爱人素:sǜ朴素

B.广故数言欲亡亡:wáng 死亡

C.尉果笞广笞:chī用竹板打

D.被坚执锐被:biè同“披”

5.这段文字首先叙述了发动起义的情形,下列选项中能正确概括其步骤的三个关键词是()

A.并杀两尉失期当斩攻大泽乡

B.激怒其众召令徒属攻大泽乡

C.并杀两尉召令徒属为坛而盟

D.激怒其众皆已失期为坛而盟

6.下面句子中加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会天大雨会:适逢,恰巧遇到

B.等死,死国可乎等:等待

C.扶苏以数谏故数:屡次

D.陈胜王王:称王

7.下面句子中的“之”字没有指代作用的一项是()

A.怅恨久之

B.二世杀之

C.楚人怜之

D.固以怪之矣

8.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胜用“燕雀安知鸿鹄之志”表明自己是一个有远大抱负的人。

B.“天下苦秦久矣”说明百姓痛恨秦王朝的残暴统治,处处积蓄着反抗的力量。

C.陈胜打出扶苏、项燕的旗号,寄托了对二人的怀念,并立志替二人报仇。

D.陈胜、吴广派人“置书鱼腹”和“篝火狐鸣”是为起义做舆论准备。

9.下列选项中属于使动用法的一项是( );属于意动用法的一项是( ) A.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陈涉世家》 B.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隆中对》

C.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陈涉世家》 D.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伤仲永》

10.下列各句中不能表现陈胜的谋略的一项是()

A.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B.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C.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D.(又间令吴广)夜篝火,狐呜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11.下列加线词语的意思及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度已失期 / 宁信度,无自信也

B.项燕为楚将,数有功 /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C.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 既克,公问其故

D.固以怪之矣 /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12.选出翻译时括号里的内容无须补出的一句( )

A.九百人屯(于)大泽乡。

B.上使(之)外将兵。

C.天下苦(于)秦久矣。

D.失期,法皆斩(之)。

13.对本文解析有误的一项是()

A.选文以陈胜、吴广的活动为线索,主要叙述了发动起义的经过,着眼于反映陈胜在反抗秦王朝暴政斗争的关键时刻所发挥的作用,体现出他作为一个农民起

义领袖的杰出才能。

B.陈胜、吴广为了得到神灵的庇佑,作了“置书鱼腹”“篝火狐鸣”的舆论准备;为了得到人民的响应,提出了“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的策略口号。C.前期的准备为起义的发动打好了基础。起义的发动分为三步:并杀两尉,召令徒属,为坛而盟。至此,一支团结战斗的起义军队伍宣告组成。

D.选文善于用极为丰富精炼的语言刻画人物形象,如“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就十分传神地表现了陈胜的性格。

六、课文理解简答题:

1.陈胜、吴广农民起义的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最直接的原因是什么?这两者之间有什么联系?

2.陈胜、吴广为什么要鱼腹藏书、篝火孤鸣?对这种做法你是如何评价的? 3.陈胜、吴广为什么要诈称公子扶苏、项燕?(用简洁的语言回答)(2分) 4.吴广是个有勇有谋的人,说说在杀死两尉的过程中,他的智谋表现在哪里。

5.陈胜是怎样的一个人?

参考答案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

①【尝与人佣耕】曾经同别人一道受雇佣耕作。

②【辍耕之垄上】停止耕作走到田埂上。之,去、往。

③【怅恨】惆怅,极端不满。

④【苟】如果。

⑤【若】你。

⑥【太息】长叹。

⑦【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燕雀怎么知道鸿鹄的志向呢!燕雀,泛指小鸟,比喻庸人。鸿鹄,天鹅,比喻志向远大的人。

⑧【发闾左適戍渔阳】征发贫苦人民去驻守渔阳。闾,居民聚居处。闾左,指代贫苦人民。適,同“谪”。

⑨【屯】停驻。

⑩【皆次当行】都(被)编入谪戍的队伍。次,编次。当行,在征发之列。?【屯长】戍守队伍的小头目。

?【会】适逢,恰巧遇到。

?【度】推测,估计。

?【失期】误期。

?【亡】逃跑。

?【举大计】发动大事,指起义。?【等】同样。

?【死国】为国事而死。

?【苦秦】苦于秦(的统治)。

?【数】屡次。

?【上使外将兵】皇上派(他)在外面带兵。

?【或】有人。

?【怜】哀怜,怜悯。

?【诚】如果。

?【唱】同“倡”,倡导、发起。

?【宜多应者】应当(有)很多响应的人。

?【乃行卜】就去占卜。

?【指意】意图。指,同“旨”。

?【足下】古代下称上或同辈相称的敬词。

?【卜之鬼乎】把事情向鬼神卜问一下吧!

?【念鬼】考虑卜鬼的事。念,考虑、思索。

?【威众】震慑众人,使他们畏惧服从。?【乃丹书帛曰“陈胜王”】就用丹砂在丝帛上写“陈胜王”。丹,朱砂。书,写。王,称王。

?【置人所罾鱼腹中】放在别人所捕的鱼的肚子里。罾,渔网,这里用作动词,用网捕。

?【固以怪之矣】本来已经对这件事感到奇怪了。以,同“已”。

?【间】私下。

?【之次所旁丛祠中】往驻地旁边丛林里的神庙中。次,军队驻扎。丛祠,建在丛林中的神庙。

?【篝火】用竹笼罩着火。这里的意思是用篝火装作“鬼火”。篝,笼。

?【狐鸣】模仿狐狸嗥叫的声音。

?【往往语】到处谈论。

?【指目】手指目视。意思是大家都对陈胜有所注意。

?【多为用者】多是被(他)所用的。意思是,戍卒多愿听吴广的差遣。

?【将尉】押送戍卒的军官。

?【忿恚】恼怒。这里是“使……恼怒”的意思。

?【令辱之】使(将尉)责辱他。之,指吴广。

?【笞】用鞭、杖或竹板打。

?【剑挺】剑拔出鞘。

?【并】一齐。

?【召令徒属】召集并号令所属的人。?【藉第令毋斩】即使能免于斩刑。藉、第、令,都是“即使、假若”的意思。

①【十六七】十分之六七。

②【举大名】成就尊崇的名号。

③【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王侯将相难道有天生的贵种吗?宁,难道。

④【受命】听从(你的)号令。

⑤【欲】愿望。

⑥【袒右】露出右臂(作为起义的标志)。

⑦【为坛而盟】筑台并(在台上)起誓。盟,发誓、起誓。

⑧【祭以尉首】用两尉的头作祭品。

⑨【收而攻薪】招收大泽乡的军队,攻打蕲县。

⑩【下】攻下,攻克。

?【徇】招抚。

?【行收兵】行军中沿途招收士兵。?【比】等到。

?【守令皆不在】郡守、县令都不在。?【与皆来会计事】一起来集会议事。?【身被坚执锐】自己穿着铠甲,拿着武器,意思是亲自作战。被,同“披”。坚,指铠甲。执,紧握着。锐,指武器。?【社稷】国家。社,土地神。稷,谷神。

?【号为张楚】对外宣称要张大楚国,即复兴楚国之意。号,宣称。

?【刑其长吏】惩处当地郡县长官。

刑,惩处。

二、文言现象积累:

1、指出下列加点字的文言现象并解释:

①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通假字“適”通“谪”,强迫流放到边远地区

②固以.怪之。:通假字“以”通“已”,已经

③为天下唱.,宜多应者。:通假字“唱”通“倡”,倡导

④将军被.坚执锐。:通假字“被”通“披”,穿

⑤今亡.亦死:古今异义,古:逃跑;今:死

⑥等.死,死国可乎:古今异义,古:同样;今:等待

⑦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古今异义,古:暗地里;今:空隙。

⑧旦日,卒中往往

..语,皆指目陈胜。:古今异义,古:处处;今:在某种情况经常发生。

⑨比.至陈:古今异义,古:等到;今:比较

⑩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

..事:古今异义,古:集会、商量;今:掌管财务的人员称谓。

?陈胜王.:词类活用,名作动,“为王、称王”?置人所罾.鱼腹中:词类活用,鱼网,名作动,“用网捕”

?夜篝.火:词类活用,笼,名作动,“用笼罩着”

?忿恚

..尉:词类活用,使动用法,“使……恼怒”

?天下苦.秦久矣:词类活用,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苦

?尉果笞.广:词类活用,名词用作动词,用鞭、杖打。

?皆指目

..陈胜:词类活用,“指”名作动,“用手指”“目”,名作动,“以目示意”

?将军身被坚.执锐.:词类活用,坚:形容词用作名词,坚硬的铠甲锐:形容词用作名词,锐利的武器

2、一词多义:

会天大雨:适逢

与皆来会计事:集会

项燕为楚将:将领

上使外将兵:率领

皆次当行:编次

之次所旁丛祠中: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临时驻地)

乃丹书帛:写,动词

得鱼腹中书:字条,名词

陈胜、吴广乃谋曰:于是、就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是

佣者笑而应曰:答应

杀之以应陈涉:响应

广故数言欲亡:故意

扶苏以数谏故:缘故

乃令符离人葛婴:派,动词

陈守令皆不在:县令,名词

以数谏故:屡次

卒数万人:几

道不通:道路

伐无道:封建社会所认为好的政治

为为屯长:担任,动词

为坛而盟:筑,动词

项燕为楚将:是,判断动词

士卒多为佣者:替、给,介词

为天下唱:向,介词

3、判断文言句式:

①吴广以为然:省略句,翻译:吴广认为(这个见解)很正确

②天下苦秦久矣:省略句,翻译:天下的人长期以来苦(于)秦(的统治)很久了。

③吾闻二世少子也:省略句,翻译:我听说二世(是)秦始皇的小儿子。

④陈胜者,阳城人也。:判断句,翻译:陈胜,是阳城人。

⑤此教我先威众耳。:判断句,翻译:这是让我先用威力降服众人罢了。

⑥当立者乃公子扶苏。:判断句,翻译:该立为国君的是大儿子扶苏。

⑦号为张楚。:判断句,翻译:国号为张大楚国。

⑧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被动句,翻译:吴广向来爱惜人才,士卒大多是被他用。

三、重点句子翻译:

1、苟富贵,无相忘。

翻译:(有朝一日)如果有谁富贵了,可不要互相忘记。

2、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翻译:唉!燕雀哪能知道天鹅的志向呢?

3、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翻译:正碰上下大雨,道路不通,估计已经误了期限。

4、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翻译:第二天,大家到处谈论这件事,都指点着目示陈胜

5、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翻译:扶苏因为多次劝谏始皇的缘故,始皇派他到边疆去带兵。

6、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

翻译:陈胜年轻的时候,曾经跟别人一道被雇佣耕地。(有一天,),他停止耕作走到田边高地(休息),怅然的叹息了好长时间

7、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翻译:陈胜、吴广都被编进这支队伍,并担任队长。

8、天下苦秦久矣。

翻译:天下人苦于秦的统治已很长时间了。

9、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翻译:应该立为国君的是太子扶苏。

10、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

翻译:项燕担任楚国将领,曾多次立功,爱护士卒,楚国人很爱戴他

11、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翻译:如今假使我们这些人冒充公子扶苏和项燕的队伍,向天下发出号召,应当有很多人响应。

12、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翻译:于是用朱砂在绸条上写了“陈胜王”三个字,塞进人家网起来的一条鱼肚子里。

13、固以怪之矣。

翻译:本来已经觉得奇怪了。

14、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翻译:(陈胜)又暗地里让吴广到驻地附近树林中的神庙里,天黑以后点上灯笼(装鬼火),装作狐狸的声音喊道:“大楚复兴,陈胜为王。”

15.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翻译:吴广平时很关心周围的人,士兵们大多愿意为他出力。

16.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翻译:吴广故意屡次说要逃走,惹他们发怒,让他们责罚自己,借此来激怒士兵们。

17.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

翻译:军官(刚)拔出剑来威吓(士兵),吴广一跃而起,夺过剑来杀死了他。

18.陈胜佐之,并杀两尉。

翻译:陈胜协助吴广,一同杀了两个军官。

19.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翻译:即使侥幸不杀头,而戍守边塞的人十个中也得死去六七个。

20.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翻译:况且,大丈夫不死就罢了,死就要干出一番大事业啊。王侯将相难道有天生的贵种吗?

21.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

翻译:于是冒充是公子扶苏和项燕的队伍,为的是顺从百姓的愿望。

22.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翻译:又筑了一座高台,在台上盟誓,用那两个军官的头祭祀天地。

23.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

翻译:攻克蕲县后,就派符离人葛婴带兵攻取蕲县以东的地方。

24.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

翻译:等打到陈县的时候,已有战车六七百辆,马一千多匹,士卒几万人。25.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翻译:几天后,陈胜召集当地的乡官和有声望的人共同商讨大事。

26.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

翻译:将军您亲自披甲上阵,手拿武器,讨伐残暴无道的秦国,恢复楚国的社稷,论功应当称王。

27.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翻译:这时,各郡县受秦朝官吏压迫的人都纷纷起事,惩办当地的长官,杀死他们,来响应陈胜。

四、理解性默写:

1、起义的直接原因:失期,法皆斩。

2、起义的根本原因:天下苦秦久矣。

3、“为天下唱,宜多应者”与孟子所主张的观点相似,用孟子的话来说是: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4、陈胜、吴广起义的策略是: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5、陈胜为起义做了哪些舆论准备(宣传工作)? 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6、文中写陈涉发动起义“召令徒属”'时,直接向封建统治者挑战,以激励众人的一句话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7、表明陈涉从小有远大理想的一句是: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8、起义的导火线是:遇雨失期,失期当斩。

五、选择题:

1.上文中加点的“为”字读音不同于其他3个的是( D )

A、士卒多为用者

B、吴广为都尉

C、君为秦吏

D、为陈(陈说)利害

2.下列4组句中加点的词意思不同的一组是( A )

A、乃令樊哙召刘季沛令后悔

B、以激怒其众沛令欲以沛应之

C、今欲崐背之欲诛萧、曹

D、陈胜自立为将军立以为沛公

3.下列句中加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

A.陈胜、吴广喜,念鬼念无与为乐者 B.今亡亦死暮而果大亡其财

C.扶苏以数谏故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D.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4.下列句中加线字注音、解释都正确的一项是( C )

A.吴广素爱人素:sǜ朴素

B.广故数言欲亡亡:wáng 死亡

C.尉果笞广笞:chī用竹板打

D.被坚执锐被:biè同“披”

5.这段文字首先叙述了发动起义的情形,下列选项中能正确概括其步骤的三个关键词是( C )

A.并杀两尉失期当斩攻大泽乡

B.激怒其众召令徒属攻大泽乡

C.并杀两尉召令徒属为坛而盟

D.激怒其众皆已失期为坛而盟

6.下面句子中加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B)

A.会天大雨会:适逢,恰巧遇到

B.等死,死国可乎等:等待

C.扶苏以数谏故数:屡次

D.陈胜王王:称王

7.下面句子中的“之”字没有指代作用的一项是(A)

A.怅恨久之

B.二世杀之

C.楚人怜之

D.固以怪之矣

8.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

A.陈胜用“燕雀安知鸿鹄之志”表明自己是一个有远大抱负的人。

B.“天下苦秦久矣”说明百姓痛恨秦王朝的残暴统治,处处积蓄着反抗的力量。

C.陈胜打出扶苏、项燕的旗号,寄托了对二人的怀念,并立志替二人报仇。

D.陈胜、吴广派人“置书鱼腹”和“篝火狐鸣”是为起义做舆论准备。

9.下列选项中属于使动用法的一项是( A );属于意动用法的一项是( D ) A.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陈涉世家》 B.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隆中对》

C.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陈涉世家》 D.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伤仲永》

10.下列各句中不能表现陈胜的谋略的一项是(A)

A.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B.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C.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D.(又间令吴广)夜篝火,狐呜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11.下列加线词语的意思及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C )

A.度已失期 / 宁信度,无自信也

B.项燕为楚将,数有功 /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C.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 既克,公问其故

D.固以怪之矣 /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12.选出翻译时括号里的内容无须补出的一句( D )

A.九百人屯(于)大泽乡。

B.上使(之)外将兵。

C.天下苦(于)秦久矣。

D.失期,法皆斩(之)。

13.对本文解析有误的一项是(B)

A.选文以陈胜、吴广的活动为线索,主要叙述了发动起义的经过,着眼于反映陈胜在反抗秦王朝暴政斗争的关键时刻所发挥的作用,体现出他作为一个农民起义领袖的杰出才能。

B.陈胜、吴广为了得到神灵的庇佑,作了“置书鱼腹”“篝火狐鸣”的舆论准备;为了得到人民的响应,提出了“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的策略口号。C.前期的准备为起义的发动打好了基础。起义的发动分为三步:并杀两尉,召令徒属,为坛而盟。至此,一支团结战斗的起义军队伍宣告组成。

D.选文善于用极为丰富精炼的语言刻画人物形象,如“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就十分传神地表现了陈胜的性格。

六、课文理解简答题:

1.陈胜、吴广农民起义的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最直接的原因是什么?这两者之间有什么联系?

答:①最根本的原因是:天下苦秦久矣。最直接的原因是:会天大雨,道下通,度已失期。②在秦王朝的残暴统治下,那戍边的贫苦百姓走投无路的境遇正是“天下苦秦久矣”的具体体现;“失期,法皆斩”是秦残暴统治的体现。

2.陈胜、吴广为什么要鱼腹藏书、篝火孤鸣?对这种做法你是如何评价的? 答:①制造舆论,鼓动人心,树立威信,让卒相信“大楚兴,陈胜王”的必然趋势。②利用当时普遍存在的敬奉鬼神的心理来制造舆论,达到很好的宣传效果,显出陈胜组织起义的足智多谋。

3.陈胜、吴广为什么要诈称公子扶苏、项燕?(用简洁的语言回答)(2分)

答:扶苏贤明,项燕爱士卒,诈称扶苏,项燕,更有号召力。

4.吴广是个有勇有谋的人,说说在杀死两尉的过程中,他的智谋表现在哪里。答:(1)抓住时机; (2)故意使自己受辱(使用激将法);(3)激怒众人

5.陈胜是怎样的一个人?

答:是一个有远大的志向和抱负,有敏锐的政治洞察力,有谋略和胆识,有卓越的组织和领导才能的人。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中国新诗中朦胧诗的特点。 2.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体会诗中蕴涵的深沉而真挚的情感。 3.培养学生解读诗歌的能力,激发爱国、为国献身的精神。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诵读这首诗。 2.把握诗中富有特征的意象。 【教学难点】 1.朦胧诗的特点。 2.诗中“我”的形象。 3.诗中对祖国的感情抒发。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来听一首歌,殷秀梅的《祖国,我永远热爱您》。(目的:将同学们带入意境)。每一位有血有肉的中国人,都有一颗拳拳的赤子之心,这颗心与祖国的荣辱紧密相连。无数文人墨客,用饱蘸深情的墨笔,写下了一首首令人荡气回肠的诗,舒婷就是一位代表诗人,今天,我们共同走进她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板书课题和作者) 二、简介作者及背景 舒婷,当代女诗人,福建省泉州市人,1952年出生在厦门,由于家庭的破裂使她过早体味到社会的动荡,人世的沧桑。70年代末,她的诗就受到人们的关注,作为朦胧诗的代表人物一举闻名。代表作有诗集《双桅船》《舒婷顾城抒情诗选》《会唱歌的鸢尾花》等。 三、分析诗歌 1.听读配乐诗朗诵《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整体感知诗的意境,并注意字的读音。 2.学生自由朗读,注意节拍、重音和感情。 3.研析诗的内容。全诗共分四节。方法:(1)反复诵读,概括出每一节诗的内容。(2)

在读中体会句式特点和作者的感情。 第一节:诗人排列了一系列具体的意象:水车、矿灯、稻穗、路基、驳船。在这些意象的前面分别加了“破旧、熏黑、干瘪、失修”等修饰词,显示出祖国的贫瘠与破败,以第一人称的形式深情地向祖国诉说着“我”与祖国生死相依患难与共的情感。 第二节:运用“贫穷、悲哀、希望”等抽象的词语,宗教中传说的“飞天”神,写出人们在痛苦的境遇中饱含着“希望”。 第三节:“簇新的理想、古莲的胚芽”等,写出祖国正孕育着新生。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憧憬。 第四节:写出“我”与祖国再次融为一体,个体上,“我”是祖国的“十亿分之一”,使命上,“我”要承担祖国振兴的责任。祖国含辛茹苦养育了“我”,“我要用我的血肉之躯去取得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 四、难点解析 1.什么是朦胧诗。“朦胧诗”是采用虚写手法,变具体为抽象,追求的是诗内在旋律,运用象征和隐喻的写法,使人读起来有一种朦胧的美感。(学生再次朗读)。 2.对诗中“我”的形象理解:诗中“我是……我是你……”的句式反复出现,表明“我”与祖国有着共同命运,一同经历沧桑风雨,生死相依,血肉相连。“我”的形象融入到祖国的形象中。 3.通过对诗中各种形象的理解,体会作者抒发的感情。在诗中,诗人抒发了与祖国血肉相连、荣辱与共的责任感与使命感。这种情感表现在一些具体意象的描绘上,如“老水车、矿灯、路基”等象征着祖国饱经忧患依然具有顽强活力的特点。 五、拓展练习 诗中所描绘的对象,有的有下一句,有的没有,试着给下面的几句后面分别添加一句诗,尽量准确描绘出具体意象的特点。 1.我是干瘪的稻穗, 2.我是失修的路基, 3.我是新刷出的起跑线, 六、再听一遍配乐诗朗诵,然后饱含深情地诵读这首诗。 七、全诗总结。 八、达标训练

(完整版)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生字词拼音解释

2019春语文九年级下册各课生词 1、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隧洞[suì dòng] 蜗行[wō xíng]像蜗牛那样慢行,比喻行动迟缓 淤滩yū tān淤泥形成的滩地。 驳船[bóchuán]没有动力装置,由拖轮带动的船,用于运输货物;有时亦载客,通常由拖轮拖带。簇新[cù xīn]极新;全新 笑涡[xiào wō] 喷薄[pēn bó] 1.汹涌激荡 2.强烈散发、迸发 3.形容事物出现时气势壮盛4.雨雪纷飞 伤痕累累shāng hén lěi lěi一般指全身是伤。后又比喻人在感情上受到伤害心里伤痕累累。 2、梅岭三章 阎罗[yán luó] 1.地狱之王。梵语Yamarāja音译阎魔罗阇的简称。义译为平等王,或译为缚,即缚罪人之义 2.旧时比喻刚正、不畏权势的执法官3.比喻极凶恶的人。 捷报[jié bào]胜利的消息。 血雨腥风[xuè yǔ xīng fēng]风里夹着腥味,雨点带着鲜血。形容疯狂杀戮的凶险气氛或环境。 取义成仁[qǔ yì chéng rén]即“舍生取义”“杀身成仁”。指为正义而牺牲生命。 3、短诗五首 漫漫màn màn 1.广远无际2.长;久3.昏愦糊涂。装饰[zhuāng shì] 1.指一般人日常生活中的化妆打扮2.起修饰美化作用的物品。 舵手[duò shǒu] 1.操舵驾驶船的人2.比喻把握方向的领导人。 4、海燕 苍茫[cāng máng]空旷辽远 高傲[gāo ào] 1.自以为了不起,看不起人;极其骄傲2.装出一副优越的样子 海鸥[hǎi ōu]海上常见的一种海鸟。性喜群飞,羽毛多黑白相间,以鱼螺、昆虫或谷物、植物嫩叶等为食。 飞窜[fēi cuàn] 飞逐。 蠢笨[chǔn bèn]笨拙;不灵便的。熄灭[xī miè] 1. 指物体不再燃烧。在这一代年轻人中进取心的火花决没有熄灭。2. 灯火灭了。过了一会儿,门厅的灯光熄灭了 5.孔乙己 荤菜[hūn cài]有肉的菜;有辛味的蔬菜。 侍候shì hòu 伺候;服侍。 绰号[chuò hào] 外号;诨号。 伤疤[shāng bā]由于新的结缔组织取代了受伤的组织而在皮肤上或内部器官中留下的伤痕。比喻曾经受到的创痛和挫折。 笔砚[bǐ yàn]笔和砚。泛指文具。 惋惜[wǎn xī]表示同情、可惜。 夹袄jiá ǎo 1.双层的上衣。 2.裌襖:夹上衣。乱蓬蓬luàn péng péng 形容散乱不齐。 唠唠叨叨láo lao dāo dāo说话罗嗦,一说起来没个完。 不屑置辩bù xiè zhì biàn 1.认为不值得分辩2.孔乙己看着问他的人,显出不屑置辩的神气。--鲁迅《孔乙己》 羼chàn水 间jiàn或 唠唠叨叨:说话明嗦,一说起来没个完。 不屑置辩:认为不值得分辩。 6、变色龙 贱jiàn 1. 价钱低,与“贵”相对:~卖。~价。 2. 旧时指地位卑下:~民。贫~。卑~。微~。 3. 谦辞,旧称与自己有关的:~姓。~躯。~内(妻子)。 4. 骂人的话:~人。 5. 指撒娇或不尊重、不知好歹:这孩子又和妈~。犯~。 6. 轻视:“常人贵远~近,向声背实”。 拧nǐng起眉头 [ nǐng ] 1.扭转,控制住东西的一部分而绞转:~螺丝钉。 2.相反,不顺:别让他俩闹~了。 [ níng ] 1.握住物体的两端向相反的方向用力:~手巾。 2.用两个手指扭住皮肉使劲转动:~他一下。 [ nìng ] 倔强,别扭,不驯服:~脾气。犯~。 筛子[shāi zi]用竹条、铁丝等编成的有许多小孔的器具,可以把细碎的东西漏下去,较粗的成块的留在上面,以达到分选的目的。 坎肩kǎn jiān 不带袖子的上衣。古时也称半

陈涉世家选择题及答案

《陈涉世家》精品练习题带答案(2019部编版九下) 班级:姓名: 说明:2019最新部编版教材又收录了《陈涉世家》,根据最新教材编辑本课的赏析辨识选择题。 选择题: 1.上文中加点的“为”字读音不同于其他3个的是( ) A、士卒多为用者 B、吴广为都尉 C、君为秦吏 D、为陈(陈说)利害 2.下列4组句中加点的词意思不同的一组是( ) A、乃令樊哙召刘季沛令后悔 B、以激怒其众沛令欲以沛应之 C、今欲崐背之欲诛萧、曹 D、陈胜自立为将军立以为沛公 3.下列句中加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陈胜、吴广喜,念鬼念无与为乐者 B.今亡亦死暮而果大亡其财 C.扶苏以数谏故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D.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4.下列句中加线字注音、解释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吴广素爱人素:sǜ朴素 B.广故数言欲亡亡:wáng 死亡 C.尉果笞广笞:chī用竹板打 D.被坚执锐被:biè同“披” 5.这段文字首先叙述了发动起义的情形,下列选项中能正确概括其步骤的三个关键词是() A.并杀两尉失期当斩攻大泽乡 B.激怒其众召令徒属攻大泽乡 C.并杀两尉召令徒属为坛而盟 D.激怒其众皆已失期为坛而盟 6.下面句子中加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会天大雨会:适逢,恰巧遇到 B.等死,死国可乎等:等待

C.扶苏以数谏故数:屡次 D.陈胜王王:称王 7.下面句子中的“之”字没有指代作用的一项是() A.怅恨久之 B.二世杀之 C.楚人怜之 D.固以怪之矣 8.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胜用“燕雀安知鸿鹄之志”表明自己是一个有远大抱负的人。 B.“天下苦秦久矣”说明百姓痛恨秦王朝的残暴统治,处处积蓄着反抗的力量。 C.陈胜打出扶苏、项燕的旗号,寄托了对二人的怀念,并立志替二人报仇。 D.陈胜、吴广派人“置书鱼腹”和“篝火狐鸣”是为起义做舆论准备。 9.下列选项中属于使动用法的一项是( );属于意动用法的一项是( ) A.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陈涉世家》 B.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隆中对》 C.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陈涉世家》 D.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伤仲永》 10.下列各句中不能表现陈胜的谋略的一项是() A.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B.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C.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D.(又间令吴广)夜篝火,狐呜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11.下列加线词语的意思及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度已失期 / 宁信度,无自信也 B.项燕为楚将,数有功 /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C.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 既克,公问其故 D.固以怪之矣 /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12.选出翻译时括号里的内容无须补出的一句( ) A.九百人屯(于)大泽乡。 B.上使(之)外将兵。 C.天下苦(于)秦久矣。 D.失期,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古诗文鉴赏完整版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古诗文鉴赏完整版 渔家傲·秋思 (北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本词重点句翻译: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饮一杯浊酒,不由想起万里之外的家乡,未能像窦宪那样战胜敌人,刻石燕然,不能早作归计。 2.句子赏析:“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写出了塞外怎样的景致?试加以描述。 群山连绵,炊烟袅袅,夕阳西下,一座孤城,城门紧闭,表现了边塞的凄凉。 3.主旨赏析:请对“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作简要分析。 运用窦宪刻石燕然的典故,揭示了词人和征夫们的心理:思乡而不能回,尚未达到建立军功、刻石燕然的目的。 4.手法赏析:请揣摩“霜满地”在表达上的作用。 借边地夜寒深重表达凄清悲凉之感,在时间上是“长烟落日”的延续,表现了守边将士寒夜戍守的艰辛。 5.中考真题再现: (1)“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抒发了词人渴望建功立业和思亲念乡的复杂情怀。 (2)从写景的角度赏析“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边声伴着军中的号角响起,凄清悲凉;在群山的环抱中,太阳西沉,长烟苍茫,城门紧闭。“孤城闭”三字隐隐透露出宋王朝不利的军事形势。千嶂、孤城、长烟、落日,这是静;边声、号角则是伴以声响的动。动静结合,展现出一幅充满肃杀之气的战地风光图,形象地描绘了边塞独特的风景。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 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 西北望,射天狼。 1、古人用语往往一字传神。“千骑卷平冈”句中“卷”字用得好,“卷”字极言行走之快,可见出猎者情绪高昂,精神抖擞。 2、“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是这篇词中的名句,请说说你的理解。 答:(运用典故)表达了作者企望为国御敌立功、报效国家的雄心壮志(1分)和关怀国家命运的爱国精神(1分)。(或按字面意思理解也可,共2分)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陈涉世家》练习题及答案(已整理)

《陈涉世家》练习题 一、文学常识 1、司马迁:(朝代)著名家,家,家。 2、本文出自。它是我国第一部体史。共篇,五大部分:、、、、。 二、给下面字注音。 鹄闾適罾谏篝恚笞 三、找出下面通假字并解释。 发闾左適戍渔阳通假字:通“”,。 为天下唱通假字:通“”,。 将军身被坚执锐通假字:通“”,。 卜者知其指意通假字:通“”,。 固以怪之矣通假字:通“”,。 四、找出下面古今异义词,在下面划上横线,并在括号里解释。 卒中往往语(古义:今义:) 楚人怜之(古义:今义:) 夜篝火(古义:今义:) 而戍死者,固十六七(古义:今义:) 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古义:今义:) 借第令毋斩(古义:今义:) 今亡亦死(古义:今义:) 五、解释下列词语(一词多义) 之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二世杀之 上辍耕之垄上上使外将兵 应佣者笑而应曰宜多应者 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又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当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不当立当此时 行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乃行卜行收兵 以扶苏以数谏故或以为死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以激怒其众 欲广故数言欲亡从民欲也 号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号为张楚 为若为佣耕为天下唱 会会天大雨皆来会计事 道道不通伐无道 等等死,死国可乎公等遇雨 数扶苏以数谏故数言欲亡 故扶苏以数谏故广故数言欲亡 将上使外将兵项燕为楚将陈胜自立为将军 然吴广以为然然足下卜之鬼乎 指卜者知其指意皆指目陈胜 书乃丹书帛曰“陈胜王”得鱼腹中书 所置人所罾鱼腹中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令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令辱之 召令徒属陈守令皆不在 六、重点词语解释 1、屯大泽乡屯: 2、会天大雨会: 3、或以为亡亡: 4、举大计亦死举大计: 5、等死:等: 6、扶苏以数谏故数: 7、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间:8、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宁: 9、辍耕上垄上之: 10、怅恨久之怅:之:11、苟富贵,无相忘苟: 七、理解性默写 1、起义的直接原因:。 2、起义的根本原因:。 3、为起义所作舆论准备: 4、“为天下唱,宜多应者”与孟子所主张的观点相似,用孟子的话来说是:。 5、陈胜、吴广起义的策略是: 6、陈胜为起义做了哪些舆论准备(宣传工作)? 7、文中写陈涉发动起义“召令徒属”时,直接向封建统治者挑战,以激励众人的一句话是: 8、表明陈涉从小有远大理想的一句是。 9、陈涉揭竿起义,各地百姓纷纷响应的原因是 10、起义的导火线是。 八、重点语句翻译 1、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2、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3、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4、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5、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九、课文内容理解 1、“将尉醉”的“醉”在该段的情节发展中起什么作用? 2、人物欣赏(1)从分析当时形势和所提策略口号以及为起义做舆论准备及发动起义中,可以看出陈胜具有什么样的品质? (2)文中“且壮士不死而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一句,表现陈涉 1

最新《陈涉世家》练习题含答案

1 《陈涉世家》复习 2 1.给加点字注音。 3 ①阳夏.()②嗟.()乎③闾.()左④谪.()戍 4 ⑤次当行.()⑥陈胜王.()⑦罾.()⑧篝.()火⑨笞.()广⑩被.5 ()坚执锐 6 2.下面各组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是()(D) 7 A.若.为佣耕,何富贵也曾不若.孀妻弱子 8 B.项燕为楚将.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 9 C.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秦灭韩亡.魏 10 D.项燕为楚将,数.有功广故数.言欲亡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D) 11 12 A.扶苏以.数谏故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13 B.陈胜、吴广乃.谋曰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C.项燕为.楚将贤能为.之用 14 15 D.楚人怜之.二世杀之. 16 4.选出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组 ( )(D) 17 A.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皆以.美于徐公 18 B. 项燕为楚将,数.有功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 19 C.或以为死,或.以为亡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

D.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既克,公问其故. 20 21 5.下面语句中与“辍耕之垄上”中“之”字的意思相同的是()(C) 22 A.怅恨久之 B.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C.吾欲之南海 D.先天下之忧而忧 23 24 6.下面句中的“以”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C) 25 例句:扶苏以.数谏故。 26 A.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27 B.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28 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9 D.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30 7.下列成语中的“亡”与“今亡亦死”中的“亡”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B)31 A.家破人亡 B.亡命之徒 C.唇亡齿寒 D.生死存亡 32 8.选出翻译时括号里的内容无须补出的一句 ( )(D) 33 A.九百人屯(于)大泽乡。 B上使(之)外将兵。 34 C.天下苦(于)秦久矣。 D.失期,法皆斩(之)。 35 9、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36 (1)发闾左 ..谪戍渔阳 37 (2)度.已失期 38 (3)会.天大雨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字词汇总

九年级下册字词 1、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隧suì洞蜗wō行淤滩yūtān驳bó船簇cù新 笑涡wō喷薄bó伤痕累累lěi lěi 伤痕累累:一般指全身是伤。后又比喻人在感情上受到伤害心里伤痕累累。 2、阎罗捷jié报血xuè雨腥风取义成仁 血雨腥风:风里夹着腥味,雨点带着鲜血。形容疯狂杀的凶险气氛或环境 取义成仁:即“舍生取义”“杀身成仁”。为了成全仁义,不惜牺牲生命。 3、短诗五首 漫漫màn màn装饰shì舵duò手埋没mái mò 4、海燕 苍茫高傲海鸥飞窜cuàn蠢笨翡翠fěi cuì熄灭 5.孔乙己 荤hūn菜侍候shìhòu绰号伤疤bā笔砚yàn惋wǎn惜夹袄jiáǎo乱蓬蓬luàn péng péng唠唠叨叨láo lao dāo dāo 不屑置辩bùxièzhìbiàn羼chàn水间jiàn或 唠唠叨叨:说话明嗦,一说起来没个完。 不屑置辩:认为不值得分辩。 6、变色龙 贱jiàn拧nǐng起眉头筛shāi子坎肩kǎn jiān旗帜zhì荒唐táng洋溢yì温情惦diàn记恐吓hè径jìng自无精打采无缘无故异想天开 7、溜索 腮坠zhuì呕ǒu跺duò盘桓pán huán涓涓juān juān 探视俯身扭绞顷qǐng刻寻思xún si 拳打脚踢 千钧jūn之力战战兢兢zhàn zhàn jīng jīng锱铢zīzhū 拳打脚踢:用拳打,用脚踢。 千钧之力:常用来形容器物之重或力量之大。 战战兢兢:形容非常害怕而微微发抖的样子。也形容小心谨慎的样子 8、蒲柳人家 鞍抡烙烟囱cōng招架驾驭jiàyù 熏陶xūn táo隐匿nì憋闷biē men 掂量diān liang 礼聘lǐpìn一气呵hē成不知好歹妙手回春 两肋lèi插刀如坐针毡天伦之乐望眼欲穿腌臜ā za 捯dáo气到了liǎo儿荣膺yīng檎qín捎shào马子 一气呵成:比喻做件事安排紧凑,迅速不间断地完成。 不知好歹:多指不能领会别人的好意。 妙手回春:比喻将快死的人救活。指医生医术高明。 两肋插刀:比喻承担极大的牺牲。 如坐针毡:形容心神不定,坐立不安。 天伦之乐:泛指家庭的乐趣。 望眼欲穿:形容盼望殷切。 13、短文两篇 怡yí情练达枝节统筹藻饰zǎo shì狡黠jiǎo xiá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古诗文阅读鉴赏(完整版)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古诗文阅读鉴赏完整版 渔家傲·秋思(北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重点词句翻译: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饮一杯浊酒,不由想起万里之外的家乡,未能像窦宪那样战胜敌人,刻石燕然,不能早作归计。 2.句子赏析:“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写出了塞外怎样的景致?试加以描述。 群山连绵,炊烟袅袅,夕阳西下,一座孤城,城门紧闭,表现了边塞的凄凉。 3.主旨赏析:请对“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作简要分析。 运用窦宪刻石燕然的典故,揭示了词人和征夫们的心理:思乡而不能回,尚未达到建立军功、刻石燕然的目的。 4.手法赏析:请揣摩“霜满地”在表达上的作用。 借边地夜寒深重表达凄清悲凉之感,在时间上是“长烟落日”的延续,表现了守边将士寒夜戍守的艰辛。 5.真题再现: (1)“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抒发了词人渴望建功立业和思亲念乡的复杂情怀。 (2)从写景的角度赏析“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边声伴着军中的号角响起,凄清悲凉;在群山的环抱中,太阳西沉,长烟苍茫,城门紧闭。“孤城闭”三字隐隐透露出宋王朝不利的军事形势。千嶂、孤城、长烟、落日,这是静;边声、号角则是伴以声响的动。动静结合,展现出一幅充满肃杀之气的战地风光图,形象地描绘了边塞独特的风景。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古人用语往往一字传神。“千骑卷平冈”句中“卷”字用得好,“卷”字极言行走之快,可见出猎者情绪高昂,精神抖擞(1分)。(共2分)

《陈涉世家》中考题集锦(附答案)

《陈涉世家》中考试题集锦 陈涉世家(节选) 1.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及用法相同 ..的一组是(3分)() A.度.已失期 / 宁信度.,无自信也 B.项燕为楚将,数.有功 /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C.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 既克,公问其故. D.固以.怪之矣 /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失期,法皆斩。 译文: ②天下苦秦久矣; 译文: ③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译文: 3.下列各句中不能表现 ....陈胜的谋略的一项是(3分)() A.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B.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C.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D.(又间令吴广)夜篝火,狐呜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4.读贾谊《过秦论》中的一段文字,结合上文内容,回答后面的问题。(4分) (陈胜)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赢:提,背)粮而景(景:同“影”,像影子一样)从。山东(山东:崤山以东,即东方诸国)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①这段文字与《陈涉世家》(节选)中陈胜怎样的预见相一致?请你把陈胜的预见写出来。(2分) 答: ②两段文字写的都是陈胜、吴广起义,但在表现内容上各有侧重,请分别说明。(2分) 答: 四、(山东省临沂市2006年非课改区试题)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按要求答题。 [甲]吴广素.爱人,…千余,卒数万人。(节选自《陈涉世家》) [乙]秦二世元年七月,陈胜等起大泽中。其九月,会稽守①通谓梁②曰:“江西皆反,此亦天亡秦之时也。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吾欲发兵,使公即恒楚将.”。是时恒楚亡.在泽中。梁曰:“恒楚亡,人莫知其处,独籍③知之耳。”梁乃出,诫籍持剑居外

最新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专项复习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专项复习 专项复习(一)古诗文默写 一、直接型默写。 1.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李白《行路难》(其一)] 2.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其一)] 3.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4.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苏轼《水调歌头》) 5.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 6.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杜甫《月夜忆舍弟》) 7.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8.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9.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10.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11.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12.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 13.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温庭筠《商山早行》) 14.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许浑《咸阳城东楼》) 15.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李商隐《无题》) 16.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李商隐《无题》) 17.树绕村庄,水满陂塘。倚东风,豪兴徜徉。(秦观《行香子》) 18.偶然乘兴,步过东冈。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秦观《行香子》) 19.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20.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2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范仲淹《岳阳楼记》) 22.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23.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教案 短诗五首

3 短诗五首 教学目标 1.识记诗人的相关文学常识,反复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品味诗歌的语言。 2.联系诗人的生平和诗歌的创作背景,分析诗歌中的意象,理解诗歌内容。 3.领会诗歌中蕴含的情感和哲思,通过诗歌触摸时代的脉搏。 教学重点 理解诗歌凝炼、含蓄的语言以及多种修辞手法。 教学难点 领会诗歌中蕴含的情感和哲思。 教学方法 1.诵读感悟法:通过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情感。 2.讨论点拨法:用于对诗歌主题的分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都知道,诗歌既包括古代诗歌,也包括现代诗。古今中外的许多诗人给我们留下了众多经典的诗篇,本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五首现代诗。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月夜》 1.认识作者。 沈尹默(1883—1971),浙江吴兴(今湖州吴兴区)人,诗人、书法家。五四运动时积极投身新文化运动,发表过白话诗。工正行草书,以行书著名。主要作品有《秋明室杂诗》《秋明长短句》等。 2.朗读诗歌,想象诗歌画面。 这首小诗描绘了一幅月夜图景,请用自己的语言将这幅月夜图描绘出来。 明确:霜风呼呼地吹着,月光明明地照着。霜风寒月的冬夜中,顶天立地的高树与独立不倚的“我”并排站立着,充满了美的意蕴。 3.再读诗歌,说说对这首诗的象征意象和主旨的理解。 明确:象征 意象:这首诗反映了五四运动之前的一个社会侧面——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的某种社会相。“树”象征着古老的观念,传统、稳健、根基深厚、固执而迂腐。“并排立着”是思想的并立。“没有靠着”是挣脱,是倔强,也是追求独立。“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却没有靠着”象征着诗人独立不倚的坚强性格和奋斗精神。 主旨:在严寒下不妥协,在孤独中不退缩,这首诗表现了“五四”时期觉醒的一代知识分子追求独立自由、崇尚光明的意识和探索真理的精神与人格。 3.问题探究。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 1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1.了解作者及其诗歌创作背景。 2.了解本文修辞的特点,理解诗歌中众多意象的含义。 3.感悟诗人的爱国之情,激发爱国热情,树立报国之志。 一、导入新课 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的面貌可谓焕然一新:被人称赞的新中国四大发明,为人赞叹的大国外交,具有活力的中国自主创新。如果让我们用一个形象来形容今天的中国,朝气蓬勃的青年或美丽动人的姑娘都甚为恰当。然而,在改革之初,面对她的伤痕累累,面向全新的希望,她在人们心中会是怎样的形象呢?今天,让我们走进舒婷的诗歌中感受一下。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认识作者,了解背景 作者简介:舒婷,1952年出生于福建省漳州市石码镇。祖籍福建泉州,后一直生活在厦门。著有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散文集《心烟》。她的诗被译成多国文字,介绍到德国、法国、美国、荷兰、日本等多个国家,是新时期以来最受青年欢迎的诗人之一。 写作背景:《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发表于1979年7月,即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第一个年头。诗人把压抑中释放出的热情化作对祖国新兴的讴歌。 目标导学二:赏析意象,把握诗歌情感 1.反复朗读诗歌。 2.第一节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蕴含和象征了哪些社会内容?它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明确:意象:“破旧的老水车”“熏黑的矿灯”“干瘪的稻穗”“失修的路基”“淤滩上的驳船”。“破旧的老水车”“熏黑的矿灯”两个意象,象征祖国的贫穷落后和长期停滞的生产力;“干瘪的稻穗”“失修的路基”“淤滩上的驳船”几个意象,进一步概括了祖国的饥馑、闭塞和百废待兴的状况。总之,第一节主要写祖国母亲贫穷落后的历史和种种沉重的负累。作者以诸多落后以及沉重的意象表达了自己深沉、悲痛的感情。 3.第二节主要写了哪些内容?它的作用是什么?作者的情感有何变化? 明确:第二节通过直抒胸臆来描写祖国的过去,表明祖国的“贫困”“悲哀”,这也是对第一节中诸意象的诠释,长期潜伏蜗行于黑暗的隧道里固然是贫困,而船的纤绳深深勒进肩脖则是悲哀。同时又用“‘飞天’袖间”的“花朵”象征着希望。这一节正是起着过渡的作用,从“贫困”“悲哀”过渡到希望之中。作者在此处的情感与第一节是一以贯之的,仍旧带着深沉与悲痛,但其中又带着一股看向历史的自信与看向未来的希望。 4.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赏析第三节,说说第三节中的意象有怎样的象征意义。通过这些意象,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有怎样的变化? 明确:意象:“神话的蛛网”“雪被下古莲的胚芽”“挂着眼泪的笑涡”“雪白的起跑线”“绯红的黎明”。“神话的蛛网”象征束缚生产力发展,钳制思想解放的专制统治和陈

陈涉世家中考试题集锦附答案

《陈涉世家》中考试题集锦附答案 一、(北京市2006年中考课标A卷)阅读文言文选段,完成文后各小题。(共11分) 二世元年七月,....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2)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申 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3.请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陈胜、吴广起义的直接原因是,根本原因是 4.选段划线处细致描写了戍卒们的反应,这些反应说明了什么(2分) 5.陈胜能够从一个佣耕之人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第一次农民起义的领导者,有什么才能请根据选段内容作出回答。(3分) 二、(江苏省淮安市2006年中考试题)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16分)陈涉世家(节选) 二世元年七月,....狐呜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1.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及用法相同 ..的一组是(3分)() A.度.已失期 / 宁信度.,无自信也 B.项燕为楚将,数.有功 /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C.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 既克,公问其故. D.固以.怪之矣 /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失期,法皆斩。译文:②天下苦秦久矣;译文:③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译文: 3.下列各句中不能表现 ....陈胜的谋略的一项是(3分)() A.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B.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C.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D.(又间令吴广)夜篝火,狐呜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4.读贾谊《过秦论》中的一段文字,结合上文内容,回答后面的问题。(4分) (陈胜)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赢:提,背)粮而景(景:同“影”,像影子一样)从。山东(山东:崤山以东,即东方诸国)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①这段文字与《陈涉世家》(节选)中陈胜怎样的预见相一致请你把陈胜的预见写出来。(2分)答: ②两段文字写的都是陈胜、吴广起义,但在表现内容上各有侧重,请分别说明。(2分)答: 三、(甘肃省兰州市2006年中考试题)阅读选文,按要求答题。(11分) 二世元年七月,.....今诚以吾从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扶苏以.数谏故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B.陈胜、吴广乃.谋曰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C.项燕为.楚将贤能为.之用 D.楚人怜之.二世杀之.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发闾左 ..谪戍渔阳闾左:(2)度.已失期度:(3)会.天大雨会:(4)宜.多应者宜: 3.陈胜、吴广的起义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根据本段内容,作简要分析。(4分) 偶然性:必然性: 四、(山东省临沂市2006年非课改区试题)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按要求答题。 [甲]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愤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节选自《陈涉世家》) [乙]秦二世元年七月,陈胜等起大泽中。其九月,会稽守①通谓梁②曰:“江西皆反,此亦天亡秦之时也。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吾欲发兵,使公即恒楚将.”。是时恒楚亡.在泽中。梁曰:“恒楚亡,人莫知其处,独籍③知之耳。”梁乃出,诫籍持剑居外待。梁复入,与守坐,曰:“请如籍,使受命召恒楚。”守曰:“诺。”须臾,梁睨④籍曰:“可行矣!”于是籍遂拔剑斩守头。项梁持守头,佩其印授。门下大惊,扰乱,籍所击杀数十百人。一府中皆慑伏,莫敢起。……于是梁为会稽守,籍为裨将,徇下县。(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注释]①会稽守:会稽郡的郡守。②梁:项梁,是项羽的叔父。③籍:项籍。项籍字羽,所以又称项羽。④睨:斜眼看。 1. 试解释下列加点词字的意思。(2分) ①吴广素.爱人素:②比.至陈比:③使公即恒楚将.将:④恒楚亡.在泽中亡: 2.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 ①广故数言欲亡,愤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译: ②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译: 3. 请用自己的话概括甲乙两段文字的主要内容。(4分)答: 4. 从甲乙两文所叙的事件中,可看出陈涉和项梁各是怎样的一个人(4分)答: 五、(浙江省绍兴市2006年中考试题)阅读选文,回答文后各题。(12分)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逋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

新版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生字

1沁园春·雪 tāotāoyāoráozhéyāofēngsāotiānjiāofēngliú 滔滔妖娆折腰风骚天骄风流 2我爱这土地 嘶哑汹 sīyǎxiōngyǒnglímíngfǔlàn 涌黎明腐烂 4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qīnglíngpīngtíngxiānyánguānmiǎnnínán 轻灵娉婷鲜妍冠冕呢喃 5我看 fēngrùnchénzuìyōuqībófāpiāoyìmànyóuliúpànyáoyè 丰润沉醉忧戚勃发飘逸漫游流盼摇曳 6敬业与乐业 zhùshèchánshījīngwēipángwùmìjuéxiànmùxièdúlàngdàngwàngxiǎng蛀赦禅师精微旁骛秘诀羡慕亵渎浪荡妄想dùjuétiáohéduànzhāngqǔyìbùèrfǎményánbùjíyì 杜绝调和断章取义不二法门言不及义 7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zànyùhuǎngruòchóuduànliúlíjīnghàipiējiànjiǎnyǐngjiélüèzāngwùzhìcáidàngránwúcúnfùlìtánghuángfēnggōngwěijì 赞誉恍若绸缎琉璃惊骇瞥见剪影劫掠赃物制裁荡然无存富丽堂皇丰功伟绩 8论教养

màorán 贸然涵养恪守自持汲取遵循箴言彬彬有礼 suíxīnsuǒyùyíyìgūxíngzìchuīzìléijiǎoróuzàozuòhányǎngkèshǒuzìchíjíqǔzūnxúnzhēnyán bīnbīnyǒulǐdàfāléitíng 大发雷霆随心所欲一意孤行自吹自擂矫揉造作 fùyōngfēngyǎniǔniēzuòtàisuíjīyìngbiàn guǎngmàojīzǎnkuānyòuyóuyì zìcánxínghuìjiānbùróngfà 广袤积攒宽宥游弋困厄濡养麾下嘟囔灰烬 jīngētiěmǎxíngxiāogǔlìchōusībāojiǎnkùnèrúyǎnghuīxiàdūnānghuījìn自惭形秽间不容发金戈铁马形销骨立抽丝剥茧鸠占鹊巢李代桃僵相得益彰可望而不可即 jiūzhànquècháolǐdàitáojiāngxiāngdéyìzhāngkěwàngérbùkějí14故乡 yīnhuìxiāosuǒjìsìlínglìèránbǐyíchīxiàoyìngchoushìmiànwǎngrángémózìsuī 阴晦萧索祭祀伶俐愕然鄙夷嗤笑应酬世面惘然隔膜恣睢 15我的叔叔于勒 jiéjūzhànqiáozāotàbiéshùlánlǚnǚxùduānxiánggōngwéikuòchuò拮据栈桥糟蹋别墅褴褛女婿端 shínájiǔwěnzhèngzhòngqíshì详恭维阔绰shàbáiyǔrìjùzēng 煞白与日俱增十拿九稳郑重其事 16孤独之旅 chákōujiādǐmìshíxīnàokōngkuàngliáodòuchuīyānguāiqiǎochānzá茬抠家底觅食嬉闹空旷撩逗炊烟乖巧掺杂qūchúliándāo 驱除镰刀温顺重叠置之不理歇斯底里 wēnshùnchóngdiézhìzhībùlǐxiēsīdǐlǐ

(完整word)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生字词整理

九年级下册 1、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隧suì洞蜗wō行淤滩yū tān驳bó船簇cù新 笑涡wō喷薄bó伤痕累累 lěi lěi 伤痕累累:一般指全身是伤。后又比喻人在感情上受到伤害心里伤痕累累。2、阎罗捷jié报血xuè雨腥风取义成仁 血雨腥风:风里夹着腥味,雨点带着鲜血。形容疯狂杀的凶险气氛或环境 取义成仁:即“舍生取义”“杀身成仁”。为了成全仁义,不惜牺牲生命。 3、短诗五首 漫漫màn màn 装饰shì舵duò手埋没mái mò 4、海燕 苍茫高傲海鸥飞窜cuàn 蠢笨翡翠fěi cuì熄灭 5.孔乙己 荤hūn菜侍候shì hòu 绰号伤疤bā笔砚yàn 惋wǎn惜 夹袄jiá ǎo乱蓬蓬luàn péng péng 唠唠叨叨láo lao dāo dāo 不屑置辩bù xiè zhì biàn 羼chàn水间jiàn或 唠唠叨叨:说话明嗦,一说起来没个完。 不屑置辩:认为不值得分辩。 6、变色龙 贱jiàn 拧nǐng起眉头筛shāi子坎肩kǎn jiān 旗帜zhì 荒唐táng 洋溢yì温情惦diàn记恐吓hè径jìng自 无精打采无缘无故异想天开 无精打采:形容精神不振,提不起劲头。 无缘无故:没有一点原因。 异想天开:指想法很不切实际,非常奇怪。 7、溜索 腮坠zhuì呕ǒu跺duò盘桓pán huán 涓涓juān juān

探视俯身扭绞顷qǐng 刻寻思xún si 拳打脚踢千钧jūn之力战战兢兢zhàn zhàn jīng jīng 锱铢zī zhū 拳打脚踢:用拳打,用脚踢。 千钧之力:常用来形容器物之重或力量之大。 战战兢兢:形容非常害怕而微微发抖的样子。也形容小心谨慎的样子8、蒲柳人家 鞍抡烙烟囱cōng 招架驾驭jià yù 熏陶xūn táo 隐匿nì憋闷biē men 掂量diān liang 礼聘lǐ pìn 一气呵hē成不知好歹妙手回春 两肋lèi插刀如坐针毡天伦之乐望眼欲穿腌臜ā za 捯dáo 气到了liǎo儿荣膺yīng 檎qín 捎shào马子 一气呵成:比喻做件事安排紧凑,迅速不间断地完成。 不知好歹:多指不能领会别人的好意。 妙手回春:比喻将快死的人救活。指医生医术高明。 两肋插刀:比喻承担极大的牺牲。 如坐针毡:形容心神不定,坐立不安。 天伦之乐:泛指家庭的乐趣。 望眼欲穿:形容盼望殷切。 13、短文两篇 怡yí情练达枝节统筹藻饰zǎo shì狡黠jiǎo xiá 劫难jié nàn 涉猎聪颖yǐng 滞碍zhìài 要诀jué 劝诫jiè高谈阔论味同嚼jiáo 蜡诸如此类吹毛求疵 cī狂妄自大开卷juàn有益寻章摘句 高谈阔论:多指不着边际地大发议论。 寻章摘句:搜寻、摘取文章的片段词句。指读书时仅限于文字的推求。味同嚼蜡:形容写文章或说话枯燥无味。 诸如此类:指像这类有不少,也表示其他以此类推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背诵课文及译文汇总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文言文背诵课文及译文汇总 1、鱼我所欲也孟子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jiān),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jiān),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wéi)苟(g ǒu)得也;死亦我所恶(wù),所恶(wù)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bì)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wù)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bì)患者何不为(wéi)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bì)患而有不为(wéi)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wù)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dān)食(shí),一豆羹(gēng),得之则生,弗(fú)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cù)尔而与之,乞人不屑(xiè)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wèi)宫室之美,妻妾(qiè)之奉,所识穷乏者得(d é)我欤(yú)?乡(xiàng)为(wèi)身死而不受,今为(wèi)宫室之美为(wéi)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qiè)之奉为(wéi)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wèi)所识穷乏(fá)者得(dé)我而为(wéi)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wèi)失其本心。 译文 鱼,是我所想要的东西;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东西。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我)会舍弃鱼而选取熊掌。生命也是我所想要的东西;道义也是我所想要的东西。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得到,(我)会舍弃生命而选取道义。生命也是我所想要的,但还有比生命更想要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情。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还有比死亡更厌恶的事,所以有祸患(我)不躲避。如果人们没有比生命更想要的东西,那么凡是可以保全生命的方法有什么不可以用的呢?如果人们没有比死亡更厌恶的事情,那么凡是可以躲避祸患的手段有什么不可以做的呢?按照这种方法可以生存却不采用,按照这种方法可以躲避祸患却不去做。是因为有比生命更想要的东西(那就是义),有比死亡更厌恶的东西(那就是不义)。不仅仅是贤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古诗文阅读鉴赏(完整版)

更多免费资源,关注公众号:部编版语文资源(bbbywzy) + 部编教育(bbjy121)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古诗文阅读鉴赏完整版 渔家傲·秋思(北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重点词句翻译: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饮一杯浊酒,不由想起万里之外的家乡,未能像窦宪那样战胜敌人,刻石燕然,不能早作归计。 2.句子赏析:“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写出了塞外怎样的景致?试加以描述。 群山连绵,炊烟袅袅,夕阳西下,一座孤城,城门紧闭,表现了边塞的凄凉。 3.主旨赏析:请对“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作简要分析。 运用窦宪刻石燕然的典故,揭示了词人和征夫们的心理:思乡而不能回,尚未达到建立军功、刻石燕然的目的。 4.手法赏析:请揣摩“霜满地”在表达上的作用。 借边地夜寒深重表达凄清悲凉之感,在时间上是“长烟落日”的延续,表现了守边将士寒夜戍守的艰辛。 5.真题再现: (1)“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抒发了词人渴望建功立业和思亲念乡的复杂情怀。 (2)从写景的角度赏析“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边声伴着军中的号角响起,凄清悲凉;在群山的环抱中,太阳西沉,长烟苍茫,城门紧闭。“孤城闭”三字隐隐透露出宋王朝不利的军事形势。千嶂、孤城、长烟、落日,这是静;边声、号角则是伴以声响的动。动静结合,展现出一幅充满肃杀之气的战地风光图,形象地描绘了边塞独特的风景。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古人用语往往一字传神。“千骑卷平冈”句中“卷”字用得好,“卷”字极言行走之快,可见出猎者情绪高昂,精神抖擞(1分)。(共2分) 更多免费资源,关注公众号:部编版语文资源(bbbywzy) + 部编教育(bbjy12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