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年高考历史答题模板十三:观点评述类小论文答题模板(带答案解析)

2020年高考历史答题模板十三:观点评述类小论文答题模板(带答案解析)

2020年高考历史答题模板十三:观点评述类小论文答题模板(带答案解析)
2020年高考历史答题模板十三:观点评述类小论文答题模板(带答案解析)

2020年高考历史解题模板专题:观点评述类小论文解题模板

题型特点

观点评论(析)类试题的特点在于评价的对象不是具体的历史事物或历史现象,而是历史观点。历史观点是人们对客观对象的主观评价,可能与客观历史存在某些不符,因此还需要对历史观点进行再“评论”。这种题型非常富于“历史味”,具有“借古鉴今”的功能,很受命题者的青睐。

解题方法

1.亮明观点。用词一定要确定。比如我认为……正确、我认为……错误等。正确、错误之后一定要用明确的语句把你的观点表述清楚。要对材料进行提练概括,尽量不要照抄材料原文。(关键词可以抄下来)

2.用史实来论证这个观点。史实要注意多角度分析。

思路一: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社会生活。

思路二:内因、外因。

思路三:国际因素、国内因素。

思路四:与该事件有关联的多个主体(国家或组织)等。

思路五:主观、客观。

不同的问题适用不同的思路,在审题时一定要先整出思路再写答案,千万不能想一句写一句。

史实与观点要紧密结合,要准确运用所学的知识,表述要准确,层次要清晰。

3.总结提升,一定要有这部,做到首尾呼应,可以适当加入怎么做,不必展开论述。

实战演练

1.(2019全国卷I·42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凡读本书请先具下列诸信念:

一、当信任何一国之国民,尤其是自称知识在水平线以上之国民,对其本国已往历史,应该略有所知。

二、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随一种对其本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

三、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有一种温情与敬意者,至少不会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抱一种偏激的虚无主义,亦至少不会感到现在我们是站在已往历史最高之顶点,而将我们当身种种罪恶与弱点,一切诿卸于古人。

四、当信每一国家必待其国民备具上列诸条件者比数渐多,其国家乃再有向前发展之希望。

——钱穆《国史大纲》(1940)

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答案】略

【解析】首先,首先认真阅读材料信息,读懂材料中的观点,例根据“三、所谓对其本国己往历史有一种温情与敬意者,至少不会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抱一种偏激的虛无主义......”可以得出钱穆的主要观点是:我们对待历史,不能从现有的社会环境及观念去评判过去,而应该从当时把当时的时代背景考虑进去,进而去辩证地看待过往的历史;其次,依据主题从材料和所学相关知识搜寻相关史实,论证主题,例如秦始皇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等史实。既要看到其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国家统一,民族融合,以及中国古代文明发展所起到的作用。也要看到封建专制给当时人们带去的压迫,以及对封建社会晚期给中国社会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最后,论证表述成文并总结。

2.(2019全国III卷41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汤姆叔叔的小屋》描写了美国内战前奴隶制下黑人奴隶的悲惨命运。主人公黑奴汤姆是一位虔诚的基督教徒,逆来顺受,受尽折磨而死。该书是第一部被翻译成中文的美国小说,并被多次搬上话剧舞台。

表1 《汤姆叔叔的小屋》翻译与改动的部分情况

《黑奴吁天录》(1901年译)译者称“非代黑奴吁也”,鉴于“为奴之势逼及吾种”,“为振作志气,爱国保种之一助”;删除了原著中部分宗教思想较浓的内容,增加反映孔孟思想的内容。

话剧《黑奴吁天录》(中国留日学生改编,1907年)黑人奴隶奋起反抗奴隶主的残暴统治,为了独立和自由,手持长枪与奴隶主殊死搏斗,最后胜利出逃。

话剧《黑奴恨》(1961年上演)突出汤姆的阶级觉悟,最后一幕安排他因反抗而遭受火刑,临死前发表痛斥殖民者罪行和鼓舞被压迫者抛弃幻想、争取民族解放斗争的演说。

——据陈白尘、董健主编《中国现代戏剧史稿》等

从材料中提出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答案】略

【解析】“《汤姆叔叔的小屋》描写了美国内战前奴隶制下黑人奴隶的悲惨命运”通过这材料却发现,不同时期对这本书添加了不同的内容,如“1901年译”的加上了“鉴于“为奴之势逼及吾种”,“为振作志气,爱国保种之一助”;删除了原著中部分宗教思想较浓的内容,增加反映孔孟思想的内容”根据所学可知这些内容与当时中国民族矛盾尖锐,救亡图存兴起的革命思想宣传有关,而“中国留日学生改编,1907年”加入了“黑人奴隶奋起反抗奴隶主的残暴统治,为了独立和自由,手持长枪与奴隶主殊死搏斗,最后胜利出逃”这些内容与当时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直接相关等,由此可以得出观点:一定时期的文学作品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应,然后以材料中不同时期对“《汤姆叔叔的小屋》翻译与改动的部分情况”史实为证据进行论证即可。

3.(2018全国II卷·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1889年,两广总督张之洞从英国预购炼铁机炉,有人提醒先要确定煤铁质地才能配置合适的机炉,张之洞认为“不必先觅煤、铁而后购机炉”。张之洞调任湖广总督,购得大冶铁矿,开始筹建汉阳铁厂,由于找不到合适的煤,耗费六年时间和巨资,仍未能炼出合格的钢铁。盛宣怀接手后,招商股银200万两,并开办萍乡煤矿,但由于原来订购的机炉不适用,依然未能炼出好钢,只得贷款改装设备,才获得成功。通过克服种种困难,汉阳铁厂成为中国第一家大型的近代化钢铁企业,1949年后收归国有。

——摘编自陈真等编《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等

材料提供了一个中国近代企业发展的案例,蕴含了现代化的诸多启示。材料中提炼一个启示,并结合所学的中国近现代史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答案】示例:从张之洞经营汉阳铁厂初期遇到的问题和挫折中,我们可以得出如下启示:经济决策要遵循客观规律。

张之洞开始创办汉阳铁厂时忽视了先要确定煤铁的质地才能配置合适的机炉的一般规律,先购买安置机炉,结果却因没有合适的煤或者煤矿生产的煤与机炉不适用而导致了生产的延误和损失。

近现代中国政府在领导工业化建设的过程中由于缺乏经验、急于求成等原因,忽视或违背经济规律,给社会经济造成重大损失;反之则往往能促进经济建设的良性甚至加速发展,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福祉。例如1958年大跃进运动时期,全民大炼钢铁,违背客观经济规律,片面追求钢产量比去年翻一倍的高指标,造成了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浪费大量自然和社会资源等严重后果。后来党和政府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合理调整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比例关系,遵循客观规律,“先抓吃穿用,实现农轻重”,从1962年起国民经济迅速得到恢复和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政府总结以往经济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强调从实际出发,按规律办事。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解析】本题以小见大,从一个近代企业发展的个案,推广到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启示(经验教训道理规律认识等)。考生解答本题时,首先提出依托汉阳铁厂的发展历程得出的启示,启示要具有广泛的适用性。然后再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的相关知识尤其史实说明这个启示的正当性、合理性、普遍性、重要性、指导性。论述过程不仅要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而且要史实准确,逻辑严谨,文体结构完整。

本题的一个重要理论基础,是对现代化内涵的理解和中国历史现代化进程的正确认知。同时从一个侧面也说明,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现代化是一条重要的学习线索。现代化史观和唯物史观并补充。现代化是研究历史的一种范式,唯物史观是哲学意义上的指导思想。现代化也是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进行研究的。考生可以从引进设备(往往后发国家现代化初始阶段)和自主创新(现代化深入发展,向现代化强国迈进);大型重工业企业(尤其在后发国家)在加速实现现代化进程中的地位等方面发表自己的观点,结合史实进行阐述。

4.(2018全国III卷·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表4 东汉史学家班固所撰《汉书·古今人表》中的部分人物及相应等级

上上(圣人)上中

(仁

人)

上下

(智

人)

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

下下

(愚

人)

尧、舜周文王孔子孟子

屈原

荀子

子贡

范蠡

廉颇

老子

商鞅

韩非

齐桓公

吕不韦

荆轲

秦始皇

李斯

陈胜

宋襄公夏桀商纣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对表4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要求:看法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

【答案】示例:

《汉书?古今人表》对历史人物的等级排列体现了当时占统治地位的儒家思想的政治观点。至西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儒家思想上升为正统思想。东汉史学家班固在编撰汉书、品评历史人物时,抬升儒家代表人物的地位,依据儒家思想的相关主张赋予某些历史人物的等级。例如上述表格中,班固把儒家思想创始人孔子放在了上上等,把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和荀子放在了上中等,却把与儒家思想有冲突甚至是对立的道家创始人老子、法家代表人物商鞅、韩非放在了中上等。儒家提倡仁政、以德治民,反对刑罚尤其暴政,因此把他们认为仁德爱民的代表君王尧、舜、周文王等放在了上上等,而把虽有统一“天下”的不世之功但却崇尚以法家思想治国尤其晚年给人民带来沉重的刑罚和赋役的秦始皇放在了中下等,尤其把历史上有名的“暴君”夏桀、商纣放在了下中和下下等的位置。因此《汉书?古今人表》对历史人物的等级划分未必客观公平,带有了浓厚的思想倾向,但却客观上反映了作者提倡的和那个时代普遍流行的思想观念,是研究汉代思想面貌和变思想迁的一份比较有价值的史料。

【解析】先依据材料拟定一个题目,史学家的历史观受到主流思想的影响。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表格中上上、上中人物的分布看,儒家思想的创立与发展者都居很高的等级,被称为圣人和仁人,受到推崇,而不符合儒家仁政思想的的暴君夏桀、商纣受到批判。同时也要看到班固的历史观也有所突破,如在重农抑商的背景下,私商的代表子贡、范蠡也被称为智人,得到肯定。言之有理即可。

5.(2017全国III卷·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近代中国接触的西洋“除了强大的武力,尚有别具一格的政治组织、经济力量、高度文化,一旦彼此短兵相接,中国的藩篱为之突破,立国基础为之震撼”。面对这“旷古未有的变局”,中国“应付的困难就从此开始了,但前途放大光明、得大幸福的希望亦即寄托在这个大变化上”。

——摘编自吕思勉《中国通史》等围绕材料,结合中国近代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

合。)

【答案】示例:

论题:传统小农经济的解体和近代工业的兴起

阐述:中国古代,传统小农经济占统治地位。鸦片战争以后,洋货涌入,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传统的小农经济开始解体。19世纪六七十年代近代工业兴起,传统的小农经济进一步遭到冲击。尽管近代工业在中国经济结构中不占主导地位,并不断受到阻碍,但依然艰难地发展,推动中国逐步向近代社会转型。

【解析】首先拟定论题,先解读材料,材料反映西方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西方文明给中国社会造成了冲击,中国开始了艰难的近代化历程。再结合中国近代史的政治、经济、文化的相关史实,可选择西方在政治、经济、文化中的某一方面对中国相应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为题,如近代西方思想的传入促进了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也可以从总体上说明在西方文明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如在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中国开始了近代社会的转型。其次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说明,如果选择某一方面为题,就要结合近代中国的政治或经济或文化的相关知识进行具体阐述;如果以总体为题,就要结合所学知识从近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阐述,阐述时注意围绕主题,逻辑清晰,史论结合。最后对阐述进行总结,升华论题。

6.(2016全国I卷·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人民订立契约建立国家,他们是国家的主人,人民主权不可转让,也不可代表。议员不能是人民的代表,只能充当人民的“办事员”。英国人“只有在选举国会议员的期间,才是自由的;议员一旦选出之后,他们就是奴隶,他们就等于零了”。人民主权不可分割,否则主权者将被“弄成是一个支离破碎拼凑起来的怪物”。

——据卢梭《社会契约论》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制度构想与实践”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答案】示例:论卢梭对民主制度的设计与社会影响。

卢梭对民主制度的设计源于社会契约理论,他主张国家权力属于人民,人民直接行使国家主权,实行直接民主,反对人民主权被代表和被分割。

卢梭的人民主权理论和民主制度的设想从理论上否定了君权神授学说和当时法国的君主专制制度,推动了法国大革命的爆发和共和制度的建立。但卢梭的理论在当时可行性缺乏,有一定的空想性。由于民众权力不受约束,容易导致多数人的暴政。法国大革命中雅各宾派的恐怖统治及其造成的严重后果与之有不可推脱的联系。

正如美国宪法的麦迪逊而言:“如果人人都是天使,就不需要任何政府了;如果是天使统治人,就不需要对政府有外来的或内在的控制了。”合理的制度设计应当是统治者和民众相互牵制和监督,坚持法律至上,都严格遵守法律,保护人权,通过有序的民主进程,推动社会的稳定和谐发展。

【解析】本题是开放型试题,材料提供了近代法国思想家卢梭民主思想的要旨,要求考生结合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

识,围绕“制度构想与实践”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对历史学科学习与探究的所有重要环节:解读材料、发现问题、形成观点、完成论证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进行了全面考查。本题呈现出三大亮点。

(1)紧扣主干知识。民主是世界近现代变迁的主流。该题的考查范围覆盖了必修I 中政治制度部分和必修Ⅲ中政治思想部分关于民主的知识,可以启迪学生扩大视野、拓宽思路,具有塑造学生思维方式的意义。

(2)可以提升考生综合概括能力。该题以“制度构想与实践”作为导引,要求考生将世界史中的政治制度的设计构想与政治制度的构建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自我命题,写一篇短文,旨在引导培养考生关注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思维方式和驾驭史料、综合概括的能力。

(3)能够全面考查学生素质与能力。该题力求做到最大限度的开放,只给出少量材料和一个思考方向——“制度构想实践”,要求考生自拟论题,有理有据地完成论证。同时,该题又给予考生以宽广的选择空间,诸如,考生可以联系古代希腊民主制度验证卢梭的直接民主制构想;可以联系近代初期民族主权国家的建立,结合卢梭的相关理论认识主权对于一个国

家的重要性;可以联系美国的三权分立制衡制度,批判卢梭的主权不可分割的观点等。该题可以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培养和提升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提出问题的能力,并有可能引领中学历史课的教学改革。

7.(2015·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有历史学者为说明近代以来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引用了如下公式:

生产力=科学技术×(劳动力+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生产管理)

这一公式表明,科学技术有乘法效应,它能放大生产力诸要素。

——摘编自齐世荣总主编《世界史》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的史实,对上述公式进行探讨。

(说明:可以就科学技术与公式中一个或多个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证;也可以对公式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公式,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答案】示例一:

科学技术促进了劳动工具的改进,有利于生产力提高.

①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瓦特改良蒸汽机,解决了工业发展中的动力问题,出现了发明和使用机器的热潮,新式交通运输工具蒸汽轮船、火车的发明,使得各地经济文化交流更加密切.

②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电力的发明和应用,使得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内燃机的发明和应用,出现了汽车、飞机等新式发明,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③第三次科技革命电子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

【答案】示例二:

科学技术推动了生产管理水平的提高,有利于生产力发展.

①第一次工业革命后,工厂制度确立起来,流水线作业等大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②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形成了垄断组织,出现了跨国公司,提高了生产管理水平.

③第三次科技革命后推动了经营者革命,即专门的经理人开始出现,使得管理日益科学化.

【解析】本题是开放性试题.依据世界近现代史上的两次工业革命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相关史实,选取科学技术与公式中一个或多个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证,如选择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牛顿力学与瓦特改良蒸汽机、工厂制度的建立,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电力的广泛使用、垄断组织的形成、流水线生产等内容,论证它们之间的关系,也可对公式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公式,要求史论结合、言之有理即可.

8.(2019河北沧州七县联考·32)(12分) 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反思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优劣、如何对待中国传统文化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内容。中国的文化、社会和历史,是一个较之传统儒家意义更为广大的传统。在对待这个大传统的态度问题上,新文化运动没有“全部摒弃”“彻底否定”的看法。陈独秀认为,中国文明,包括儒家学说中所包含的许多积极有益的内容,实际上与人类文化的普遍价值相联系相一致。上海申报批评北京大学设立“元曲”的课目,指元曲为“亡国之音”,认为不当讲授。陈独秀反对这一看法。他还公开承认,钱玄同废除汉字的主张过于急切,是对传统语言文字用了“用石条压驼背的医法”。但另一方面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们本身都是非常激烈的。他们不承认任何传统的权威和因袭的教条,礼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乃至汉字、中医、京剧等传统文化,都遭到无情的批判。这个勇猛的、也是简单而绝对的批判运动,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虽不可避免地具有一些形式主义的偏向。

——据李良玉《思想启蒙与文化重建》等根据材料并结台所学知识,选择一个角度评价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对传统文化的认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答案】示例一:新文化运动的某些代表人物彻底否定传统文化。

他们通过《新青年》等刊物、北大讲堂和撰写小说等方式,揭露和批判旧道德,提出“打倒孔家店”,动摇了封建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促进了国人的思想解放。他们不仅不承认传统的伦理道德,甚至传统的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乃至汉字、中医、京剧等传统文化,都遭到无情的批判。他们对传统文化采取绝对否定的做法,冲击了传统文化。

示例二:新文化运动传承了传统文化,使之焕发生机。

新文化运动没有“全部摒弃”“彻底否定”的看法。陈独秀认为,中国文明,包括儒家学说中所包含的许多积极有益的内容,实际上与人类文化的普遍价值相联系相一致。他们提倡新文学,如白话小说等。这是中国现代学术文化的开端,是一场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有利于传承传统文化,并推动了中国文化的发展。

【解析】思路:可以利用教材观点“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绝对肯定或者否定的看法”展开评价或者利用材料中强调传

统文化也有可取之处这个角度展开评价,注意观点一定要明确体现出来,有史实作为论据、条理清晰。

9.(2019湖南郴州一模·34)(12分)2018年9月10日,外交部副部长乐玉成接受英国《金融时报》亚洲版总编吉密欧专访。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吉密欧:关于“一带一路”和马歇尔计划的关系,想必您也多次听说这种类比。虽然中国政府强调“一带一路”倡议不能同马歇尔计划相提并论,但许多人还是坚持有类似之处。“一带一路”倡议同样涉及大规模基础设施投资,同样有助于改善中国在全世界的形象,也是和平时期实施的计划。它们难道没有类似之处吗?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对“吉密欧之问”作一简要阐释。(要求:观点明确,逻辑严密,体现家国情怀)【答案】示例一:观点:“一带一路”和马歇尔计划有所不同。(2分)

首先,从历史经纬看,“一带一路”与马歇尔计划相比,既古老又年轻。说古老,是因为它传承了2000年的丝绸之路精神,是古代“丝绸之路”的现代版。说年轻,是因为它诞生于21世纪的全球化时代,是开放合作的产物。其次,马歇尔计划是冷战时代美苏争霸的产物,带有明显的意识形态、地缘政治色彩,而“一带一路”是经济合作倡议、互联互通倡议,也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尝试。(10分)

示例二:观点:“一带一路”和马歇尔计划有些相似,但二者之间有着本质区别。(2分)

“一带一路”和马歇尔计划之间有一些相似,比如在推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或者都是和平时期实施的倡议或计划。但是二者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马歇尔计划有一个分界线,主要针对西欧国家,排斥苏联东欧阵营,但“一带一路”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大家一起干。这符合中国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外交政策,也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尝试或平台。当今世界,保护主义、单边主义、霸凌主义不断抬头,反全球化势力活跃。我们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旨在聚合各方力量,开展国际合作,这在当前形势下具有特殊重要意义,也为推动建设公正平等的国际新秩序和完善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探索。(10分)

示例三:观点:“一带一路”和马歇尔计划有显著的差别。(2分)

从背景上看:“一带一路”是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与和平发展这一时代主题相契合的;“马歇尔计划”是冷战时期,资本主义阵营与社会主义阵营对立的产物。

从目的上看:“一带一路”是为与世界分享中国发展的红利,促进共同发展;“马歇尔计划”是服务于美国的全球战略,扶植资本主义对抗社会主义。

从范围上看:“一带一路”,超越了意识形态的范畴,欢迎世界各国参与,不具有排他性;“马歇尔计划”则只适用于资本主义的国家。

参与国的地位不一样:“一带一路”是本着互利共赢的原则,各国是平等的主权国家;“马歇尔计划”是美国处于主导地位,实际上造成了对西欧的控制。

参与方式和对参与国的影响不一样:“一带一路”主要是输出基础设施,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马歇尔计划”则主要是输出资本和消费品,对美国拉动效应最大。

综上所述,“一带一路”与马歇尔计划是有显著差别的。(10分。本题答案观点2分,阐释8分,示例三中任答到两个方面的内容即可给8分,逻辑严密,体现家国情怀2分)

【解析】首先明确观点,“一带一路”和马歇尔计划有本质区别。如可以选择产生的时间、实施的目的、范围,参与的方式以及对参与国的影响等方面比较其不同点。

10.(2019广东江门调研·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从总体的方面来看,首先要根据社会性质断限,只有这样才能科学地阐明历史发展的过程和规律。从具体方面来说,比如从某一性质的社会历史过程来看,则必须从经济状况、政治状况、阶级关系、民族关系、中外关系(对外关系)等多方面作综合考察,以确定其本身的断限。

——摘自白寿彝《史学概论》请选择材料中任一角度去对世界近代史进行断限并阐明理由(断限:确定开始和结束的时间)。(要求:断限清晰、史论结合)

【答案】示例1:从社会性质的角度为世界近代史断限: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可作为世界近代史的上限,十月革命

可作为近代史的下限。(2分)

理由: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了封建专制制度在英国的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革命推动了英国资本主

义经济迅速发展;启蒙思想在英国萌发;开启了人类历史上的资本主义社会。(2个或2个以上史实得4分,结论

1分)十月革命推翻了俄国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革命后俄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十月革命

的成功开启了社会主义时代。(2个或2个以上史实得4分,结论1分)

示例2:从社会经济状况变化的角度为世界近代史断限:世界近代史的上限是1500年前后的地理大发现(或者19

世纪的工业革命),下限是1900年前后资本主义向垄断阶段过渡。(2分)

理由:1500年前后发生了一系列重大事件,如地理大发现、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等,推动资本主义萌芽的不断发展;同时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因此从经济形态的变化看,以1500年前后作为世界近代史的开端(或者:19世纪欧美工业革命使机器取代了手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建立起来;并且通过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向世界其它

地区传播。因此从经济形态变化看,以1500年前后作为世界近代史的开端)(2个或2个以上史实得4分,结论1分);1900年前后,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重化工业取代轻纺工业成为工业的主体;企业

规模越来越大,生产的社会化程度加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更加发展和成熟;促使资本主义从自由资本主义进入

垄断阶段,因此从经济状况变化上来讲1900年前后可以作为世界近代史的下限。(2个或2个以上史实得4分,

结论1分)

示例3:从对外关系的角度为世界近代史断限:上限是1500年前后,下限是1900年前后(19世纪末20世纪初)(2分)

理由:1500年以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以农耕为主,农本经济具有自给自足的特点,决定了世界的整体格局是孤立而

分散的;1500年前后资本原始积累的启动、文艺复兴的高涨和宗教改革的开始等大大增强了西欧力量,地理大发现和早期殖民扩张,把欧亚非彼此隔绝的土地连在了一起,世界从孤立走向整体。因此从整个世界的联系开始形成来看,1500年可以作为世界近代史的上限(2个或2个以上史实得4分,结论1分)。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进入垄断阶段,为了资本输出和扩张,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完全形成;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进一步拓展;整个资本主义体系形成。因此从世界联系密切的程度来看,可以把1900年前后作为世界近代史下限(2个或2个以上史实得4分,结论1分)。

【解析】根据材料“根据社会性质断限”得出从社会性质的角度为世界近代史断限: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可作为世界近代史的上限,十月革命可作为近代史的下限,理由可以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和十月革命的开启社会主义的影响角度进行论述。根据材料“经济状况”得出从社会经济状况变化的角度为世界近代史断限:世界近代史的上限是1500年前后的地理大发现(或者19世纪的工业革命),下限是1900年前后资本主义向垄断阶段过渡。理由可以从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角度进行论述即可。根据材料“中外关系(对外关系)”得出对外关系的角度为世界近代史断限:上限是1500年前后,下限是1900年前后,理由可以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的角度进行论述即可。

11.(2019安徽宣城调研·41)(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是一次长时期的世界范围的大变革,它的物质基础就是生产力的普遍发展和与此相联系的世界交往的发展。可以说,生产力发展和世界交往的发展是历史发展的两根主轴,世界历史是在这两根主轴的推动下产生发展演变的。因此,在进行历史评价的时候,生产力发展和社会交往的发展便成了评价的标准。促进生产力和推动社会交往发展者应肯定之,反之则应加以否定;这样有利于我们认识和评价很多历史现象。

——摘编自李植枬《整体世界历史初探》运用材料中所述的历史评价标准,选取世界近现代史的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答案】示例一:①新航路的开辟既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又促进了社会交往,值得肯定。(2分)②新航路开辟的经济根源是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新航路的开辟,促使欧洲出现了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6分)③新航路的开辟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各地的文明开始会合交融,日益连成一个整体,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历史开始了。(4分)

示例二:①工业革命既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又促进了社会交往,值得肯定。(2分)②工业革命用机器取代手工劳动,用工厂取代手工工场,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在工业革命进程中,社会财富迅速增加。(4分)③工业革命以后,资产阶级为了满足对市场和原料的需求,加快了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的步伐。他们凭借着工业革命带来的强大经济和军事实力,在亚非拉建立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他们推销工业品,收购原材料,把越来越多地区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之中。(6分)

【解析】首先,根据题干要求明确材料中的历史评价标准:生产力发展和社会交往的发展。其次,根据题干要求选

取世界近现代史的史实进行论证。如:新航路开辟、第一、二次工业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新航路开辟从生产力角度,可以讲适应了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需要,推动了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从社会交往角度,可以讲使原本孤立分散的世界开始向统一整体方向迈进。最后,进行简要总结即可。

文字表述题规范答题常见模式归纳

文字表述题规范答题常见模式归纳 一、实验部分 1. 检查装置气密性 [答题模板] 装置形成密闭体系→操作方法(微热、手捂、热毛巾捂、注水等)→描述现象→得出结论 (1)手捂或热毛巾捂法将待检装置导气管的一端放入水中,用手或热毛巾捂住装置,若导气管口有气泡逸出,停止加热后在导气管口倒吸形成一段水柱,表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2)液封法若是有分液漏斗的装置:用止水夹夹紧导气管的橡皮管,打开分液漏斗玻璃塞往分液漏斗中加水,一段时间后,若漏斗中的水不会再滴下,则装置气密性良好; 启普发生器型(简易)的装置:关闭导气管的旋塞(或用弹簧夹夹住橡胶管),往长颈漏斗中加适量水,若长颈漏斗和容器中液体形成液面差,一段时间后液面差不变,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2. 物质的检验、鉴别 [答题模板] 液体:取少量液体试剂于试管中→滴入XXX试剂→描述现象→得出结论 固体:取少量固体试剂于试管中,加水配成溶液→滴入XXX试剂→描述现象→得出结论

气体:将气体通入XXX溶液中→描述现象→得出结论 【例】常温下,H2SO3的电离常数Ka1=1.2×10-2,Ka2=6.3×10-3, H2CO3的电离常数Ka1=4.5×10-7,Ka2=4.7×10-11。某同学设计实验验证 H2SO3酸性强于H2CO3:将SO2和CO2气体分别通入水中至饱和,立即用酸度计测两溶液的pH,若前者的pH小于后者,则H2SO3酸性强于H2CO3。该实验设计不正确,错误在于____________ 。设计合理实验验证H2SO3酸性强于H2CO3(简要说明实验步骤、现象和结论)。___________。 仪器自选。 供选的试剂:CO2、SO2、Na2CO3、NaHCO3、Na2SO3、NaHSO3、蒸馏水、饱和石灰水、酸性KMnO4溶液、品红溶液、pH试纸。 3. 测溶液pH的操作: [答题模板] 取一小块pH试纸放在表面皿上,用(干燥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点在pH试纸中部,半分钟内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4.有机物制备装置中长导管(或冷凝管)的作用:冷凝回流、导气 5.证明沉淀完全的操作: [答题模板] 静置,取沉淀后的上层清液,再加入××试剂,若没有沉淀生成,说明沉淀完全。 6.洗涤沉淀的操作: [答题模板] 将蒸馏水沿玻璃棒注入到过滤器中至浸没沉淀,静置,待水自然流下,重复操作2~3次(若滤渣易溶于水,可用无水乙醇进行洗涤。可减少沉淀损失,无水乙醇易挥发,不引入杂质。)

2020高考历史万能答题模板

2020高考历史万能答题模板 一、历史背景、原因、条件、目的等 1、背景一般是指某一历史事件在什么历史情况下发生的,实质上包括原因和条件两个方面的内容。 如新航路开辟的背景就包括四个原因和三个条件。 原因和条件其含义基本接近,但又略有不同: 其一是原因偏重于“为什么”,即必要性,条件偏重于“有什么”,即可能性; 其二,条件的使用范围较之原因要小一些,如历史事件或运动的成功或失败,就只能分析其原因,而不能用条件去表达。如:分析巴黎公社的失败原因。在这一题中,“原因”就不能用“条件”去代替。 历史背景=(国内+国际)(经济+政治+文化+……) ⑴经济背景=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⑵政治背景=政局+制度+体制+政策+阶级+民族+外交+军事+……⑶文化背景=思想、宗教+科技+教育+…… 如:鸦片战争背景: (一)国内: 1、经济:自然经济+资本主义萌芽+土地集中。 2、政治:①腐败:官场+军队+财政②阶级矛盾。 3、思想:愚昧自大。 (二)国际: 1、经济:工业革命→市场原料。 2、政治:资本主义扩张。 2、历史条件=(国内+国际)(经济+政治+文化+……) ⑴经济背景=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⑵政治背景=政局+制度+体制+政策+阶级+民族+外交+军事+……⑶文化背景=思想、宗教+科技+教育+…… 但更侧重于有利因素,如十月革命的历史条件:

(一)国内:①经济: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相对落后、生活贫困。②政治:沙皇****、无产阶级壮大、革命政党成熟、力量对比变化等。③思想:列宁主义指导。 (二)国际:帝国主义忙于一战等。 3、历史原因 (一) 从原因广度上分析:原因=主观(内因)+客观(外因) 内因或主观原因,一般是指与某事件(或人物)所在的阶级、阶层、团体、个人的主观意识密切相关的那一方面因素。 外因或客观原因则指与前者有紧密关系但又不受前者主观意识影响的那一方面原因。这和原因分析法的优点是抽象而又深刻,易于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需要指出的是,内外因属于社会、国家等人的意识很难起决定作用的大范围历史概念时,那么它们是专指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这就区别主观原因与客观原因。 主观原因与客观原因:前者是属于自我意识方面的原因,即人为的原因;后者是独立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的原因。 ⑴主观原因:事件发起、参与者内在经济、政治、思想诸方面因素。属于自我意识方面的原因,即人为的原因; ⑵客观原因:自然、社会环境、外在各方面经济、政治、思想因素等。它是独立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的原因。 原因广度与背景分析方法基本相同,背景侧重于静态分析,原因更侧重于动态分析。 如美国独立战争的原因广度分析: 内因:①经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统一的市场等。②政治:美利坚民族形成、资产阶级、种植园主阶级形成等。③文化:统一的文化、民族意识觉醒等。 外因:①英国的经济掠夺和政治压迫。②启蒙思想的影响等。 (二)从原因深度分析:原因:→直接→主要→根本 根本原因:是指影响历史发展的诸多因素中,带有历史发展必然性,在历史进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

高考英语作文答题纸

北京高考英语答题纸(作文部分)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 英语答题卡第_四_部_分__ 书面表达__共_35_分__ 第一节(_15_分)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完整版)高考历史答题技巧(模板)注意事项

如何审题 历史非选择题是对考生综合能力的考查,任何脱离基础知识而空谈技巧的做法都无异于空中楼阁。所以,高考历史非选择题,首先是一个知识问题,其次才是解题方法问题。当然,在熟练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如果能掌握一些做题技巧,还是大有裨益的。 一、审:认真审题 认真审题是解题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因此,答题之前一定要对题目设问仔细审读,明确题目要求。 近年来的历史非选择题,一般包含五个部分: 1.解题依据:“依据材料”,“依据所学知识”,“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等。 2.答题要求:即提示回答问题的方式,如简述、说明、指出、阐述、概括、简析、简评、比较、论证、评述等。 ⑴简述:用简要的话陈述或总结。虽说是 “简”,但答题时要所涉及的“要点”还是多多益善。(点到为止,但“点”要全面。) ⑵说明:解释清楚,解说明白;证明,论证。 (作为问答题提示语,一般取前者,下同。) ⑶指出:(用浅显的语言或专业语言)指点出来。 ⑷阐述:阐明陈述,详尽深入地说明和陈述。 ⑸概括:把事物的共同特点归结在一起;简明扼要。 ⑹简析:简要分析。分析指把一件事物、一种现象、一个概念分成较简单的组成部分,找出这些部分的本质属性和彼此之间的关系,跟“综合”相 ⑺简评:简要评价。评价指衡量评定人或事物 的价值或作用(解题时常用辩证法)。 ⑻比较:就两种或两种以上同类的事物辨别异同或高下。比较的形式有横向比较(同类事物的相同属性在某时刻呈现的异同)和纵向比较(同一事物的同一属性在 不同时刻呈现的异同)。 ⑼论证:引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用论据证明论题的真实性。论证由论题、论据和论证方法三个要素构成,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事实论证、理论论证、比较论证、因果论证等。 ⑽评述:评论﹑叙述。对历史“小论文式”试题而言,一般要叙述观点、论证观点、评价观点(表明态度)。 3.限定词:时间、空间、答题范围、角度等。 4.核心词:原因、背景、措施、特点、特征、趋势、变化、区别、异同、结果、意义、作用等。 5.分值:每道试题后面后标有分数,该分数实际上是在告诉考生需要“答多少”。例: 2016 年新课标全国卷Ⅰ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中期人口膨胀的原因及影响12 分 2016 年新课标全国卷Ⅱ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移的基本趋势8 分 2016 年新课标全国卷Ⅲ根据材料概括孝文帝庙号改革的内容8 分

(完整word版)高考化学简答题(文字表述题)规范答题常见答题模板归纳

高考化学简答题(文字表述题)规范答题常见答题模板归纳 高三化学组 (一)实验部分 1. 检查装置气密性 [答题模板] 装置形成密闭体系→操作方法(微热、手捂、热毛巾捂、注水等)→描述现象→得出结论 (1)手捂或热毛巾捂法将待检装置导气管的一端放入水中,用手或热毛巾捂住装置,若 导气管口有气泡逸出,停止加热后在导气管口倒吸形成一段水柱,表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2)液封法若是有分液漏斗的装置:用止水夹夹紧导气管的橡皮管,打开分液漏斗玻 璃塞往分液漏斗中加水,一段时间后,若漏斗中的水不会再滴下,则装置气密性良好; 启普发生器型(简易)的装置:关闭导气管的旋塞(或用弹簧夹夹住橡胶管),往长颈漏斗 中加适量水,若长颈漏斗和容器中液体形成液面差,一段时间后液面差不变,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2. 物质的检验、鉴别 [答题模板] 液体:取少量液体试剂于试管中→滴入XXX试剂→描述现象→得出结论 固体:取少量固体试剂于试管中,加水配成溶液→滴入XXX试剂→描述现象→得出结论 气体:将气体通入XXX溶液中→描述现象→得出结论 【例】常温下,H2SO3的电离常数K a1=1.2×10-2,K a2=6.3×10-3,H2CO3的电离常数K a1=4.5×10-7,K a2=4.7×10-11。某同学设计实验验证H2SO3酸性强于H2CO3:将SO2和CO2气体分别通入水中至饱和,立即用酸度计测两溶液的pH,若前者的pH小于后者,则H2SO3酸性强于H2CO3。该实验设计不正确,错误在于____________ 。设计合理实验验证H2SO3酸性强于 H2CO3(简要说明实验步骤、现象和结论)。___________。 仪器自选。 供选的试剂:CO2、SO2、Na2CO3、NaHCO3、Na2SO3、NaHSO3、蒸馏水、饱和石灰水、酸性KMnO4溶液、品红溶液、pH试纸。 3. 测溶液pH的操作: [答题模板] 取一小块pH试纸放在表面皿上,用(干燥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点在pH 试纸中部,半分钟内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4.有机物制备装置中长导管(或冷凝管)的作用:冷凝回流、导气 5.证明沉淀完全的操作: [答题模板] 静置,取沉淀后的上层清液,再加入××试剂,若没有沉淀生成,说明沉淀完全。 6.洗涤沉淀的操作: [答题模板] 将蒸馏水沿玻璃棒注入到过滤器中至浸没沉淀,静置,待水自然流下,重复操作2~3次(若滤渣易溶于水,可用无水乙醇进行洗涤。可减少沉淀损失,无水乙醇易挥发, 不引入杂质。) 7.判断沉淀洗净的方法: [答题模板]取最后一次洗涤后的洗涤液,滴加××试剂(可与杂质的某些离子发生沉淀反应),若没有沉淀生成,说明沉淀洗涤干净。 8.焰色反应操作:

高考历史万能答题模板

高考历史万能答题模板 一、历史背景=(国内国际)(经济政治文化……) ⑴经济背景=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 ⑵政治背景=政局制度体制政策阶级民族外交军事…… ⑶文化背景=思想、宗教科技教育…… 二、历史条件:与背景分析基本相同,更侧重于有利因素 三、原因广度:原因=主观(内因)客观(外因) ⑴主观原因:事件发起、参与者内在经济、政治、思想诸方面因素 ⑵客观原因:自然、社会环境、外在各方面经济、政治、思想因素等 原因广度与背景分析方法基本相同,背景侧重于静态分析,原因更侧重于动态分析。 四、原因深度:原因:→直接→主要→根本 ⑴直接原因:最直接引发事件de偶然性因素(导火线、借口等) ⑵主要原因:包括引发事件de主观、客观各方面重要因素 ⑶根本原因:历史趋势(生产力发展、时代要求)主观需要等 三者既有层次区别,又有联系渗透,如”五四“运动爆发de直接原因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主要原因涉及当时国内外各种矛盾,包括帝国主义侵略、北洋军阀黑暗统治、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无产阶级壮大、十月革命影响、马克思主义传播等因素;根本原因则是主要原因中最深层de因素。 五、矛盾分析: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阶级矛盾、阶级内部矛盾、民族矛盾、宗教矛盾、不同利益集团矛盾……

答题思路 1、答题de文字表达方式 基本方法:文字表达一要字迹端正、排列整齐、疏密得当;二要文句通顺、平实、语言准确;三要在形式上”三化“,即段落化,一问一段,简明直观;要点化,一个得分点一句话;序号化,不同de段和不同de句上标出不同de序号,做到条理分明,一目了然。 2、如何分析变法或改革成败de原因: 基本方法:注意四点:一是看当时历史发展de潮流和趋势,改革或变法是否符合历史潮流和趋势。二看改革de政策与措施是否正确,是否得以有效贯彻。三看新旧势力de力量对比。四看改革者de素质如何。 3、外显比较式问答题de解题思路 基本方法:外显比较式问答题de特点是比较de范围具有确定性。解答时要认真审清比较对象比较项、限制条件,分析问答题要求与课本知识de关系,然后按设定de项目之间de逻辑关系。 4、内隐比较式问答题de解题方法 基本方法:解答此类内隐式比较问答题,关键是根据题意,比较对象做具体分析,自己设法确定比较项。如果是历史事件、历史现象de比较,比较项一般从背景、原因、过程、特点、结果、影响和性质等方面确定;如果是历史人物,比较项一般从所处时代、所处阶级、主要功绩、局限性、历史地位、影响评价等方面确定。 5、比较项de确定方法 基本方法:属于历史人物概念de可分为国籍、时代、称谓、主要活动、评价等要素。属于历史事件概念de可分解为背景、时间、空间、主体、经过、意义等要素。属于历史现象概念de历史在诸因素与历史事件de诸因素基本相同,但要把经过改为主要内容或主要表现。属于历史制度概念de可分解为背景、时间、制定者、主要内容、评价等因素。属于历史革命de知识可分解为革命任务、组织与领导、斗争纲领、主力、方式、性质结果等因素。属于历史革命结果及影响de知识结构有包括进步性、局限性等。 6、分析、评价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发展原因de解题思路

(完整版)精选高考英语作文万能模板

高考英语作文万能模板 前言:秃头侠分享君:中学学习一定要抓好逻辑结构大框架!了解整个知识框架体系后,更易抓住骨干知识,干掉重难知识点~今天,秃头哥同学们的知识点就是高中学习资料啦,真真的良心干货啊,记得收藏随时看,也不要忘了分享,拯救更多还在苦海中挣扎的小伙伴吧! 高考英语作文模板举例:议论文的框架 (1)不同观点列举型(选择型) There is a widespread concern over the issue that ___________________(作文题目). But it is well known that the opinion concerning this hot topic varies from person to person. A majority of peopl e think that ___________________(观点一). In their views there are 2 factors contributing to this a ttitude as follows: in the first place, 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一).Furthermore, in the second plac e, 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二). So it goes without saying that ___________________(观点一). People, however, differ in their opinions on this matter. Some people hold the idea that ______ _____________(观点二). In their point of view, on the one hand,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一). On the other hand, 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二). Therefore, there is no doubt that___________________(观点二). As far as I am concerned, I firmly support the view that ___________________(观点一或观点二). I t is not only because ___________________, but also because ___________________. The more _________ _____, the more___________________ .

(完整版)最新高考散文答题模板

一、行文思路类 【一】行文思路(或结构) 1、常见题型 ①文章以什么为线索?请你进一步地理解文章思路。或除了以×××为思 路安排的文章结构外,本文还有另一个隐喻性的表达结构,请写出体 现这一线索的思路来。 ②本文主要分几个画面来写,这些画面是如何组织到一起的? ③请概括文章写了哪些方面?或概括特点? ④为什么从这里写起;先写这个后写那个,为什么?为什么作者在文章开 头写某某内容? 2、解题思路:答题程序应该是分析层次结构,把握段落大意,然后准确切分文章层次并概括层意,最后把层意按照先后顺序组合起来。一般从结构、内容(表现形象,思想情感、主题思想)与艺术手法三个方面回答。 3、答题格式: 先写了什么,然后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附:记叙文(散文)的文章结构特点: ①时间上组织材料;②从空间(场面)上组织材料等; ②以什么(物件、观察点)为中心;④以情感或认识过程来组织材料; ⑤由实到虚,层层层深入。同时要适时的结合中心回答。 【二】行文表达作用 1、常见题型: ①局部某句话、某处叙述句(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或者这样写对全文结 构安排有什么作用?文中某段文字不要行不行?为什么? ②某一引文(诗句或典故等)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 情感? ③某一处环境描写的作用或文中描述了某某景色,请加以简要概括,并说说 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2、解题思路:主要从内容和结构上解答分析。 3、答题格式: 某段或语句:写了……内容(概括这句话或者段落的大致意思),运用……手法,起到了……作用或表达效果(联系中心) 引文的作用: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情感;丰富了文章内容,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结构上起到了……作用 景物描写:这一景物描写了……自然环境,渲染了的……气氛;烘托人物的…… 心境或性格;暗示……社会环境;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附:引文作用常使用的术语 (1)开头:①总领全文;②引出下文的……情节或引出话题; ③为下文……情节作铺垫或与下文构成对比; ④开篇点题,营造……的气氛,奠定……的感情基调; ④制造悬念或埋下伏笔,吸引读者。 (2)中间:①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②前后呼应; ③为下文……的情节做铺垫、引起下文的…内容; ④照应上文的…内容、转换话题。

2018年高考历史答题模板及必备术语有哪些

2018年高考历史答题模板及必备术语有哪些【一】2018你那高考历史必背答题术语1、现象、表现“现象”、“表现”俱指情况、史实而言,回答时要将其逐条罗列或分成若干方面若干要点来加以表述,注意条理性,切忌东拉西扯。如“上引材料反映了什么现象?”即要求答出材料中反映的史实。“南朝和南宋时期,南方经济……发展表现在哪些方面?”即要求答出经济发展的情况。 2、体现、反映“体现”“反映”主要说明不是直接的,而是间接的,不是表面的,而是深层的;不是现象,而是本质。 如,“下列19世纪中期的重大历史事件中,体现了资本主义历史潮流的有……”此题的含义可这样理解:“资本主义历史潮流”这个实质,通过“美国内战“、“日本明治维新”等史实来“体现”。 又如,“试从民族关系的角度分析此诗所反映的社会现象”。民族关系既有“战乱和分裂”,又有“各民族间的友好交往和合作”,且后者是主流,这样的答案,要转几道弯才能组织现来(不是直接能够得现结论的),考生如不能领会此意,何能作出符合命题者意图的答案? 3、说明、表明“说明”,“表明”的含义也相似,就是说从什么材料得出结合论,(这个意义多用“表明“),;此外,“说明”还含有分析、阐述之意(这个意义多用于问答题,如“概括说明这些局部战争为什么未以能遏制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1994年高考历史第43题最后一问“(恩格斯)对原先的结论进行修正,说明了什么?”就相当于说“表明了什么?”也就是“可以得出什么结论?”的意思。 4、评述、评价、评论;评述就是评论性叙述。评价就是评定历

史人物的功过是非(包括正与误、得与失、优与劣、好与坏等),特指历史事件的性质、作用、地位等。 评论则是对历史人物、事件、观点等进行分析、论证和评价。三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评述偏重于叙述,评论(评价)偏重于结论。高考中的评论(评价)题,作答不要求面面俱到,关键是要准确而又深刻,精炼而又恰当。在问答题中常用“评述”作提示语。例如,评述罗斯福新政。如评价反法西斯联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作用和评论顾炎武八股之害的观点等。评价和评论历史问题有一套专门的方法,设问呈现: (1)“评价”,即评定历史人物的功过是非或历史事件的性质、作用、地位等。“评述”就是对史学观点或历史材料进行分析评论。 (2)评价、评述类设问含有这样的词语:评价、简评、评论、说明、证明、解释、你认为、如何理解、你的看法等。 答题模板:(1)评价类历史评价=史实(即时间、地点、特定条件、相关主体、是否促进社会或生产力发展)+性质特点+影响(积极和消极)+结论 (2)评述类一般分三个步骤解答:①“是什么”,即从材料中概括出观点是什么或你同意的观点是什么。②“为什么”,即你的理由是什么,一般结合背景加以分析论证,揭示事物本质。③“怎么样”,即你对持有该观点的人有何评价,也就是分析其观点对或错的根源,一般可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或理论的高度等方面思考。 【二】2018年高考历史答题思路有哪些历史大题答题思路

常见高考英语作文模板

高考英语作文万能模板 模版1 Some people believe (argue, recognize, think) that 观点1. But other people take an opposite side. They firmly believe that 观点2. As for me, I agree to the former/latter idea. There are a dozen of reasons behind my belief. First of all, 论据1. More importantly, 论据2. Most important of all, 论据3. In summary, 总结观点. As a college student, I am supposed to 表决心. 或From above, we can predict that 预测. 模版2 People hold different views about X. Some people are of the opinion that 观点1, while others point out that 观点2. As far as I am concerned, the former/latter opinion holds more weight. For one thing, 论据1. For another, 论据2. Last but not the least, 论据3. To conclude, 总结观点. As a college student, I am supposed to 表决心. 或From above, we can predict that 预测. 模版3 There is no consensus of opinions among people about X(争论的焦点). Some people are of the view that 观点1, while others take an opposite side, firmly believing that 观点2. As far as I am concerned, the former/latter notion is preferable in many senses. The reasons are obvious. First of all, 论据1. Furthermore, 论据2. Among all of the supporting evidences, one is the strongest. That is, 论据3. A natural conclusion from the above discussion is that总结观点. As a college student, I am supposed to 表决心. 或From above, we can predict that 预测. 图表式作文 It is obvious in the graphic/table that the rate/number/amount of Y has undergone dramatic changes. It has gone up/grown/fallen/dropped considerably in recent years (as X varies). At the point of X1, Y reaches its peak value of …(多少). What is the reason for this change? Mainly there are …(多少) reasons behind the situation reflected in the graphic/table. First of all, …(第一个原因). More importantly, …(第二个原因). Most important of all, …(第三个原因). From the above discussions, we have enough reason to predict what will happen in the near future. The trend described in the graphic/table will continue for quite a long time (if necessary measures are not taken括号里的使用于那些不太好的变化趋势).

高考化学简答题(文字表述题)规范答题常见答题模板归纳

(1)手捂或热毛巾捂法将待检装置导气管的一端放入水中,用手或热毛巾捂住装置,若 导气管口有气泡逸出,停止加热后在导气管口倒吸形成一段水柱,表明装置气密性良好。—I (2)液封法若是有分液漏斗的装置:用止水夹夹紧导气管的橡皮管,打开分液漏斗玻 璃塞往分液漏斗中加水,一段时间后,若漏斗中的水不会再滴下,则装置气密性良好;启普发生器型(简易)的装置:关闭导气管的旋塞(或用弹簧夹夹住橡胶管),往长颈漏斗中加适量水,若长颈漏斗和容器中液体形成液面差,一段时间后液面差不变,说明装置气密 性良好 2. 物质的检验、鉴别 [答题模板] 液体:取少量液体试剂于试管中T滴入XXX试剂T描述现象T得出结论| 固体:取少量固体试剂于试管中,加水配成溶液T滴入XXX试剂T描述现象T得出结论 气体:将气体通入XXX溶液中T描述现象T得出结论 _ _ 一一2 —3 【例】常温下,H2SQ的电离常数K ai= 1.2 X 10 , K a2= 6.3 x 10 , HCQ的电离常数K ai= 4.5 X 10 一, K a2= 4.7 X 10一二某同学设计实验验证HSO酸性强于HbCQ:将SQ和CQ气体分别通入水中至饱和,立即用酸度计测两溶液的pH,若前者的pH小于后者,则H2SQ酸性强于 H2CQ。该实验设计不正确,错误在于_______________ 。设计合理实验验证HbSQ酸性强于 fCQ(简要说明实验步骤、现象和结论)。_____________ 。 仪器自选。 供选的试剂:CQ、SQ、N@CQ、NaHCQ N&SQ、NaHSQ蒸馏水、饱和石灰水、酸性KMnQ 溶液、品红溶液、pH试纸。 3. 测溶液pH的操作: [答题模板]取一小块pH试纸放在表面皿上,用(干燥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点在pH 试纸中部,半分钟内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4. 有机物制备装置中长导管(或冷凝管)的作用:冷凝回流、导气 5. 证明沉淀完全的操作: [答题模板]静置,取沉淀后的上层清液,再加入XX试剂,若没有沉淀生成,说明沉淀完全。 6. 洗涤沉淀的操作: [答题模板]将蒸馏水沿玻璃棒注入到过滤器中至浸没沉淀,静置,待水自然流下,重复操 作2?3次(若滤渣易溶于水,可用无水乙醇进行洗涤。可减少沉淀损失,无水乙醇易挥发,不引入杂质。) 7. 判断沉淀洗净的方法: [答题模板]取最后一次洗涤后的洗涤液,滴加XX试剂(可与杂质的某些离子发生沉淀反

高考历史万能答题模板

高中历史复习资料——高考历史万能答题模板 1、历史背景=(国内+国际)(经济+政治+文化+……) ⑴经济背景=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 ⑵政治背景=政局++体制++阶级+民族+外交+军事+…… ⑶文化背景=思想、宗教+科技+教育+…… 如:鸦片战争背景: (一)国内:1、经济:自然经济+资本主义萌芽+土地集中。2、政治:①腐败:官场+军队+财政②阶级矛盾。3、思想:愚昧自大。 (二)国际:1、经济:工业革命→市场原料。2、政治:资本主义扩张。 2、历史条件:与背景分析基本相同,更侧重于有利因素 如十月革命的历史条件: (一)国内:①经济: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相对落后、生活贫困②政治:沙皇专制、无产阶级壮大、革命政党成熟、力量对比变化等③思想:列宁主义指导。 (二)国际:帝国主义忙于一战等。 3、原因广度:原因=主观(内因)+客观(外因)

⑴主观原因:事件发起、参与者内在经济、政治、思想诸方面因素 ⑵客观原因:自然、社会环境、外在各方面经济、政治、思想因素等 原因广度与背景分析方法基本相同,背景侧重于静态分析,原因更侧重于动态分析。 如美国独立战争的原因广度分析: (一)内因:①经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统一的市场等②政治:美利坚民族形成、资产阶级、种植园主阶级形成等③文化:统一的文化、民族意识觉醒等。 (二)外因:①英国的经济掠夺和政治压迫②启蒙思想的影响等。 4、原因深度:原因:→直接→主要→根本 ⑴直接原因:最直接引发事件的偶然性因素(导火线、借口等) ⑵主要原因:包括引发事件的主观、客观各方面重要因素 ⑶根本原因:历史趋势(生产力发展、时代要求)+主观需要等 三者既有层次区别,又有联系渗透,如“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主要原因涉及当时国内外各种矛盾,包括帝国主义侵

高考散文加小说答题模板

【一】行文思路(或结构) 1、常见题型①文章以什么为线索?请你进一步地理解文章思路。或除了以×××为思 路安排的文章结构外,本文还有另一个隐喻性的表达结构,请写出体现这一线索的思路来。②本文主要分几个画面来写,这些画面是如何组织到一起的?③请概括文章写了哪些方面?或概括特点?④为什么从这里写起;先写这个后写那个,为什么?为什么作者在文章开头写某某内容? 2、解题思路:答题程序应该是分析层次结构,把握段落大意,然后准确切分文章层次 并概括层意,最后把层意按照先后顺序组合起来。一般从结构、内容(表现形象,思想情感、主题思想)与艺术手法三个方面回答。 3、答题格式:先写了什么,然后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附:记叙文(散文)的文章结构特点: ①时间上组织材料;②从空间(场面)上组织材料等; ②以什么(物件、观察点)为中心;④以情感或认识过程来组织材料; ⑤由实到虚,层层层深入。同时要适时的结合中心回答。 【二】行文表达作用 1、常见题型:①局部某句话、某处叙述句(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或者这样写对全文 结构安排有什么作用?文中某段文字不要行不行?为什么?②某一引文(诗句或典故等)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③某一处环境描写的作用或文中描述了某某景色,请加以简要概括,并说说这样写有什 么作用 2、解题思路:主要从内容和结构上解答分析。 3、答题格式:某段或语句:写了……内容(概括这句话或者段落的大致意思),运用…… 手法,起到了……作用或表达效果(联系中心) 引文的作用: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情感;丰富了文章内容,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结构上起到了……作用 景物描写:这一景物描写了……自然环境,渲染了的……气氛;烘托人物的……心境或性格;暗示……社会环境;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附:引文作用常使用的术语 (1)开头:①总领全文;②引出下文的……情节或引出话题; ③为下文……情节作铺垫或与下文构成对比; ④开篇点题,营造……的气氛,奠定……的感情基调; ④制造悬念或埋下伏笔,吸引读者。 (2)中间:①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②前后呼应;

高考语文语言文字运用答题技巧及模板参考.doc

高考语文语言文字运用答题技巧及模板参考 “语言表达运用”是整个高考试卷中时代感最强、变化最繁妙、样式最灵转的一片风景,下面是高考语文语言文字运用答题技巧,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语言文字运用: (13-17题,20分,力争14分以上)[约20分钟] 【总原则】 读题要细心,对所用的语言材料要逐字认真看,忌一目十行。尤其是对选对与选错的题干要求,一定要把握正确,不能大意。 另外要充分调动已有的解题灵敏性和思考的兴奋点,确保在一定成就感的状态下完成。 熟语部分 熟语:看《高考一轮》上的词语辨析,重点是错题本、笔记本、《天天练》及模拟试卷中所整理出重点词语。 【友情提醒】 成语是常用而定型的词组或语句,具有丰富的内容和精练的形式。 成语使用的主要考虑角度:切忌望词生义、注意成语的感情色彩、注意成语的使用范围、注意使用时的重复等。 有些成语从意义上看似乎符合句意,没有错误,但从逻辑事理的角度推敲则存在问题,主要表现为前后矛盾。

如:“拖拉机司机急于赶路,不走公路,另辟蹊径,沿着江边小道行驶,不料驾驶失控,出了车祸。”“另辟蹊径”原意是另外开辟一条路,即比喻另创一种风格或方法。这里如用原意,与“沿着江边小道”相矛盾。 褒贬失当。如:“由于目睹家乡农民生活艰难,加上社会上各种腐败现象如雷贯耳,他的心中甚感迷惘与失 望。”“如雷贯耳”是褒义词,只能形容名声大,不能形容腐败。 语境不合。成语是在具体语言环境中使用的,这就必须与所在的语境保持协调一致,否则就会犯不合语境的毛病。如:“王润兴饭庄早已琵琶别抱,湮没在历史长河中。” “琵琶别抱”专指旧时妇女改嫁。 重复赘余。成语的部分意思与句中的某个词意义重复,造成成分赘余。如:“至于马先生所担心的会让人贻笑大方更是无稽之谈。” “贻笑大方”表示内行的人笑话(一般用以表示谦虚)。前面不能再加“让人”。 【小窍门】 1、越是想要你字面理解的成语越要注意陷阱。 2、四个选项权衡比较,选出认为最符合要求的。一般是选择正确的一项,但也得注意是不是选择不正确的一项。 3、特别陌生的成语往往是对的。 4.、注意语义重复。

2020高考地理大题答题模板

2020高考地理大题答题模板必背高考地理大题答题模板 农业生产特征: ①农业地域类型 ②农作物种类及分布 ③农业各部门结构(所占比重) ④生产水平(机械化水平、生产经营方式、专门化水平商品率) 1.自然地理特征:地形、气候、土壤、水文(河流、湖泊)、 植被(自然带) 2.地形特征: ①主要地形类型(高原、山地、平原、丘陵、盆地或河谷、冲 积扇、三角洲); ②地势——海拔高低、地势起伏状况、地形倾斜方向、区域 极值(地势最高、低值); ③主要地形区及其分布。 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 1.水库大坝建设选择在河流峡谷处原因:①地处峡谷处,利 于筑坝;②有盆地地形,蓄水量大。

2.交通运输线路(铁路、公路)选择某地的理由:等高线稀疏,地形坡度和缓,建设周期短,投资少,施工容易。 3.确定某地为盆地,判断理由:河流向中部汇集,表明地势 中间低,四周高。 4.引水工程选择某地原因:该地地势较高,河水可顺地势自流。 5.盐度最高的是红海,原因:①地处副热带海区,降水稀少,蒸发旺盛.②周围是热带沙漠地区,缺少大河注入. 6.盐度最低的是波罗的海原因:①地处较高纬度,气温低, 蒸发弱。②周围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有淡水注入. 7.巴尔喀什湖东咸西淡的原因:①东部:地处内陆,降水稀少,蒸发旺盛;缺少河流注入.②西部:有河流注入,起稀释作用.③中部窄,不利于两边水体交换,造成两侧盐度差异较大。 高考地理必背答题模板 1.南极发现有丰富煤炭(北极地区埋藏丰富石油),说明:南 极(北极)地区曾经位于温暖湿润地区,森林茂密,后经大陆漂移 至此,这是板块构造学说的有力佐证. 2.刚果盆地的形成原因:刚果盆地原来是内陆湖,后经地壳 抬升,河流下切,湖水外泻而成.

2020年高考历史主观题答题模板(全国通用)

2020年高考历史主观题答题模板 1、历史背景=(国内+国际)(经济+政治+文化+……) ⑴经济背景=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 ⑵政治背景=政局+制度+体制+政策+阶级+民族+外交+军事+…… ⑶文化背景=思想、宗教+科技+教育+…… 如:鸦片战争背景: (一)国内:1、经济:自然经济+资本主义萌芽+土地集中。2、政治:①腐败:官场+军队+财政②阶级矛盾。3、思想:愚昧自大。 (二)国际:1、经济:工业革命→市场原料。2、政治:资本主义扩张。 2、历史条件:与背景分析基本相同,更侧重于有利因素 如十月革命的历史条件: (一)国内:①经济: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相对落后、生活贫困②政治:沙皇专制、无产阶级壮大、革命政党成熟、力量对比变化等③思想:列宁主义指导。 (二)国际:帝国主义忙于一战等。 3、原因广度:原因=主观(内因)+客观(外因) ⑴主观原因:事件发起、参与者内在经济、政治、思想诸方面因素 ⑵客观原因:自然、社会环境、外在各方面经济、政治、思想因素等 原因广度与背景分析方法基本相同,背景侧重于静态分析,原因更侧重于动态分析。 如美国独立战争的原因广度分析: (一)内因:①经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统一的市场等②政治:美利坚民族形成、资产阶级、种植园主阶级形成等③文化:统一的文化、民族意识觉醒等。 (二)外因:①英国的经济掠夺和政治压迫②启蒙思想的影响等。 4、原因深度:原因:→直接→主要→根本 ⑴直接原因:最直接引发事件的偶然性因素(导火线、借口等)

⑵主要原因:包括引发事件的主观、客观各方面重要因素 ⑶根本原因:历史趋势(生产力发展、时代要求)+主观需要等 三者既有层次区别,又有联系渗透,如“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主要原因涉及当时国内外各种矛盾,包括帝国主义侵略、北洋军阀黑暗统治、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无产阶级壮大、十月革命影响、马克思主义传播等因素;根本原因则是主要原因中最深层的因素。 5、矛盾分析: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阶级矛盾、阶级内部矛盾、民族矛盾、宗教矛盾、不同利益集团矛盾…… 如尼德兰革命爆发的原因: ①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与旧制度矛盾 ②资产阶级与封建阶级矛盾 ③尼德兰人民与西班牙统治者的民族矛盾 ④加尔文教与天主教矛盾等等。 6、目的、动机:→直接→主要→根本 ⑴直接动机:解决当前面临的种种危机或问题 ⑵主要目的:实现某一方面目标,求得稳定和发展等 ⑶根本目的:建立或巩固统治,维护统治阶级利益(根本利益) 目的、动机属于主观方面的原因,是事件发动者的主观意愿。如王安石变法:直接动机是解决面临的社会危机;主要目的是增加财政收,缓和阶级矛盾,实现富国强兵等;根本目的是巩固封建统治。 另附:各类题型解题技巧 一、选择题技巧 (一)抓“类型” 解历史选择题,首先要明确它的基本类型,主要分为程度型(又称最佳型)、比较型、因果型、材料型(包括文字和图表)、逆向型(又称否定型)、概念型、组合型、条件型、论证型、结论型等10种类型,然后根据各种类型的解题方法“对号入座”。 而把握题目类型的基本方法,大多数情况下是通过考查题干中的“答题项”,也就是答案所包含的项目(一般置于题干的末尾)来确定的。

高考英语作文各种类型模板

高考英语作文(完美万能结构)必得高分 对比观点题型 述两个对立的观点并给出自己的看法。 1.有一些人认为... 2.另一些人认为... 3.我的看法... The topic of ①-----------------(主题)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popular recently. There are two sides of opinions about it. Some people say A is their favorite. They hold their view for the reason of ②-----------------(支持A的理由一)What is more, ③-------------理由二). Moreover, ④---------------(理由三). While others think that B is a better choice in the following three reasons. Firstly,-----------------(支持B的理由一). Secondly (besides),⑥------------------(理由二). Thirdly (finally),⑦------------------(理由三). From my point of view, I think ⑧----------------(我的观点). The reason is that ⑨--------------------(原因). As a matter of fact, there are some other reasons to explain my choice. For me, the former is surely a wise choice . (2)给出一个观点,要求考生反对这一观点 Some people believe that ①----------------(观点一). For example, they think ②-----------------(举例说明).And it will bring them ③-----------------(为他们带来的好处). In my opinion, I never think this reason can be the point. For one thing,④-------------(我不同意该看法的理由一). For another thing, ⑤-----------------(反对的理由之二). Form all what I have said, I agree to the thought that ⑥------------------(我对文章所讨论主题的看法). 阐述主题题型 要求从一句话或一个主题出发,按照提纲的要求进行论述. 1.阐述名言或主题所蕴涵的意义. 2.分析并举例使其更充实. The good old proverb ----------------(名言或谚语)reminds us that ----------------(释义). Indeed, we can learn many things form it. First of all,-----------------(理由一). For example, -------------------(举例说明). Secondly,----------------(理由二). Another case is that ---------------(举例说明). Furthermore , ------------------(理由三). In my opinion, ----------------(我的观点). In short, whatever you do, please remember the say------A. If you understand it and apply it to your study or work, you”ll necessarily benefit a lot from it. 解决方法题型 要求考生列举出解决问题的多种途径 1.问题现状 2.怎样解决(解决方案的优缺点) In recent days, we have to face I problem-----A, which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serious. First, ------------(说明A的现状).Second, ---------------(举例进一步说明现状) Confronted with A, we should take a series of effective measures to cope with the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