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一实验班分班考试物理试卷(2)

高一实验班分班考试物理试卷(2)

高一实验班分班考试物理试卷(2)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的事例中,属于增大压强的是

A.书包背带做得较宽

B.压路机的碾子非常重

C.铁轨铺在枕木上

D.“好奇”号火星车轮子大而宽

2.下列现象中,属于利用惯性的是

A.坐汽车时要系好安全带B.跳远运动员快速助跑

C.行车时要注意保持车距D.学校路段需减速慢行

3.关于内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0℃的物体没有内能

B.物体具有内能,也可以同时具有机械能

C.具有机械能的物体不一定具有内能

D.物体内能大小与温度无关

4.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

B.“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C.高速公路两侧安装透明板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D.超声波可以粉碎结石,说明声音具有能量

5.如图所示是蔡玉晨同学设计的一款磁性泡沫概念车,该款设计在雷诺概念车设计比赛中获胜,下列关于这款磁性泡沫概念车的说法正确的是()

A.概念车在加速时,人往后仰是由于人受到惯性的作用

B.概念车行驶过程中、轮胎与地面摩擦生热是通过热传递改变内能

C.安全带做得比较宽大,是为了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强

D.车载GPS全球定位系统是利用超声波工作的

6.如图所示的工具中,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A.开瓶器

B.核桃夹

C.钳子

D.食品夹

7.如图所示,一个不能打开的盒子外面露出一段细长的导线,在不损坏导线的情况下,用如下一些器材来判断导线中是否有电流,可行的是()

①小磁针②U形磁铁③铁棒、大头针④铁棒、铁块、弹簧测力计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

8.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声音在各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样大

B.“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

C.“隔墙有耳”说明固体能传声

D.市区内“禁鸣喇叭”,采用的是在声音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9.如图所示,物体沿光滑斜面从顶端下滑至底端.在这个过程中,物体的速度v、通过的距离s、机械能E和动能k E随时间t的变化如图所示,则错误的是()

A.B.C.D.

10.小华设计了一种输液提示器,能在护士站观察到药液量的变化.当袋中药液量减少时,为使电压表示数随之减小,符合要求的电路图是

A.B.

C.D.

11.如图所示,使用中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A.核桃夹

B.起子

C.镊子

D.羊角锤

12.关于粒子与宇宙,下列认识中正确的是()

A.海绵容易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空隙

B.地球绕太阳运动,说明太阳是宇宙的中心

C.扫地时灰尘飞舞,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D.银河系、地球、分子、原子核是按照尺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的

13.如图所示物态变化过程中,放出热量的是()

A.樟脑丸逐渐变小B.露珠的形成C.正在消融的冰凌D.夏天湿衣服晒干14.下列实例中,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钻木取火 B.扬汤止沸 C.釜底抽薪 D.抱团取暖

15.如图所示,电源两端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S1和S2,电流表和电压表都有示数;当只断开开关S2时,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电流表示数变小,电压表示数变大B.电流表示数变小,电压表示数变小C.电流表示数变大,电压表示数变小D.电流表示数变大,电压表示数变大16.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摩擦起电是通过摩擦的方法创造了电荷

B.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变小说明分子间有空隙

C.原子是由原子核和中子组成的

D.地球等行星围绕太阳转动,太阳是宇宙的中心

17.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大

B.物体的温度越高,所含的热量越多

C.汽油机压缩冲程中气缸内气体的内能减少

D.存在温度差的两个物体接触会发生热传递,与内能多少无关

18.如图甲所示,质量不计的弹簧竖直固定在水平面上,t=0时刻,将一重为G=50N的金属小球从弹簧正上方某一高度处由静止释放,小球落到弹簧上压缩弹簧到最低点,然后又被弹起离开弹簧,上升到一定高度后再下落,如此反复,通过安装在弹簧下端的压力传感器,测出这一过程弹簧弹力F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则()

A.t1时刻小球的动能最大

B.t2时刻小球的动能最大

C.t2到t3时间内,小球的动能不断增加

D.t2到t3时间内,小球增加的动能小于弹簧减小的弹性势能

19.小明爸爸在公交车站用手机扫描单车上的二维码后自动开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自行车正常行驶的速度约为5km/h

B.自行车轮胎表面有凹凸不平的花纹是为了减小摩擦

C.手机扫描二维码时,二维码位于摄像头二倍焦距以外

D.二维码上的黑色条纹可以反射所有色光

20.如图为一种握力计和它的工作原理图.电源电压保持不变,握力显示表是由电流表改装而成,定值电阻R2起保护电路作用,其电阻为5Ω,弹簧一端的滑片P在电阻R1的最上端时不施加力,移动到最下端时施加的力最大(弹簧的电阻不计).握力计测量范围为0~300N,电路中电流表变化范围0.1~0.6A,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握力300N时电路中电流为0.6A

B.R1连入电路阻值变化的范围是0~30Ω

C.R2消耗的最小功率为0.5W

D.电路消耗的总功率变化范围是0.3W~1.8W

21.如图所示,符合安全用电原则的是()

A.同时使用大功率用电器B.用电器外壳接地

C.使用绝缘皮破损的导线D.用湿手触摸开关

22.如图甲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不变,电压表量程是0-3V,电流表量程是0-0.6A。只闭合S、S1,在滑动变阻器R1的滑片从最右端向左滑至a点的过程中,灯泡和R1的I-U图像分别如图乙所示,滑片在a点时灯泡恰好正常发光。保证电路安全的情况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灯泡的额定功率是0.75W

B.只闭合S、S1时,电路的最大功率为2.25W

C.只闭合S、S2,R1的滑片在a点,调节R2,R1的最大功率是2.16W

D.只闭合S、S2,R1的滑片在a点,R2允许接入电路的最大阻值是15Ω

23.如图所示是小刚同学测定小灯泡电功率的电路图,当闭合开关时,发现灯L不亮,电流表有明显示数,电压表示数为零,若故障只出现在灯L和变阻器R中的一处,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灯L断路 B.灯L短路 C.变阻器R断路 D.变阻器R短路

24.端午节吃粽子是我国的传统习俗.对“煮粽子”的情景分析正确的是

A.粽子温度升高,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来增大内能

B.锅边沿冒出的大量“白气”是水蒸气

C.“粽子飘香”说明分子在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D.水温升高,水的比热容变大

25.端午节举行龙舟赛时,运动员喊着号子、合着鼓点有节奏地同时划桨下列有关声现象说法不正确的是

A.鼓声是通过空气传到岸上观众耳朵中的

B.鼓声是由鼓槌振动产生的

C.运动员打鼓用的力越大.鼓声响度越大

D.岸上观众是通过音色分辨出鼓声、号子声的

二、实验题

26.某学校科技小组的同学们在学了焦耳定律后自制了一个多挡位电热器模型。为了分析接入电路的电阻对电热器电功率的影响,他们将电表接入电路中,其电路图如图所示。当只闭合开关S 1时,电压表的示数为U 1,电流表的示数为I 1,电阻R 3消耗的电功率为P 3;当只闭合开关S 2时,电压表的示数为U 2,电流表的示数为I 2,电阻R 3消耗的电功率为

'3P ,测得此时电阻R 2消耗的电功率为1.6W 。已知2U 1=U 2,P 3=4'3P ,电源两端电压保持

不变。

(1)请你计算出电阻R 1与电阻R 3的比值; (2)请你计算出I 1与I 2的比值;

(3)当开关S 1、S 2、S 3分别处于什么状态时,电路中的电功率最大?此时电路电功率是多少?

27.在“探究电流跟电阻关系”的实验中,小刚设计的实验电路图如图甲所示,电源电压恒为6V ,滑动变阻器规格为“30Ω 1A”.改变电阻R 的阻值,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保持R 两端的电压不变,记下三次的电流和电阻值如下表.

(1)请用笔划线代替导线,按电路图将实物连接起来(图乙).

(2)实验过程中,移动滑片时眼睛应该注视________________,使其_____________为止.

(3)第2次实验和第1次相比,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_______,调节后滑动变阻器上电压和原来比_______(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第3次实验时电流表示数如图丙所示,请将表格空白处填写完整.

(5)实验过程若出现电流表示数为0、电压表示数为6V ,电路故障是_____________. (6)如果换另一阻值为20Ω的电阻进行第4次实验,____(选填“能”或“不能”)继续完成

实验,若能,推断电流表的读数;若不能,说出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归纳式探究--探究小球沿过山车轨道的运动小雨观察到游乐场的过山车可以底朝上在圆形轨道上运动,游客却不会掉下来。他想探索其中的奥秘,做了以下两个探究:

(1)探究一:如图甲所示,小球由A 点沿光滑轨道自由运动到B 点,小球到达B 点的速度。与高度h 和小球质量m 的关系,数据如表一:

则小球到达B 点的速度v 与______有关,且v 2=k 1______;

(2)探究二:如图乙所示,小球以一定速度从B 点沿光滑的竖直圆形轨道运动,恰好通过最高点C ,小球在B 点的速度v 与轨道半径r 的关系,数据如表二: 则小球在B 点的速度v 与轨道半径r 的关系式为______;

(3)如图丙所示,将甲、乙两轨道组合后,小球从A 点沿光滑轨道自由运动,若r =0.4m ,要使小球经过B 点后能恰好通过C 点,则h =______。 表一 实验次数 h/m m /kg v 2/(22m s -) 1 0.2 22.010-? 4.0 2 0.4 22.010-?

8.0 3 0.4 23.010-?

8.0 4

0.8

22.510-?

16.0

表二 实验次数 r /m v 2/(22m s -) 1 0.15 7.5 2 0.30 15.0 3

0.45

22.5

29.勤于动手的小聪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过程中,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按如图所示放置时,蜡烛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形成一个________(选填“正立””或“倒立”)、_____(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_______(选填“虚像””或“实像”),利用

凸透镜这一成像规律制成的是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若保持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到“15cm”刻度线位置,他将自己佩戴的眼镜放在蜡烛和透镜间适当位置时,光屏上又出现了清晰的像,则小明所患的眼疾是_____。(选填“近视眼”或“远视眼”)

30.小王利用如图甲、乙、丙实验器材测出矿石的密度。器材有:天平(最大称量为

g=,200g)、量筒、烧杯、杠杆、弹簧测力计(量程为5N)、细线、水。(取10N/kg

矿石不吸水)

(1)小王估测矿石比一瓶500mL的矿泉水重,则______直接用天平测量矿石质量;(选填“能”或“不能”)

(2)如图甲中弹簧测力计示数为2.4N,则该矿石的质量m=______kg;

(3)如图乙是测矿石的体积的操作:

A.将矿石放入烧杯,往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让矿石浸没,在水面位置做上标记;B.取出矿石;

C.用量筒往烧杯中加水,直至______;

(4)用量筒往烧杯中加水,先加了100mL水,接着又量取50mL水,继续往烧杯中加,达到

kg/m;(结果保留一位要求后,量筒中剩余的水如图丙所示,则矿石的密度ρ矿=______3

小数)

(5)小王将杠杆改装成测量液体密度的“密度秤”如图丁所示,测量时,小桶位置固定,装

满待测液体,移动矿石位置,使杠杆水平平衡,在杠杆上直接读出密度值。若小桶受到某种扰动位置向左发生了少量偏移,则所测液体的密度______(选填“偏大”、“不变”或“偏小”):若要增大该秤的量程,应换用容积较______的小桶。

31.如图所示,小华用弹簧测力计、量筒、小石块和细线,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

a.在图甲中读出量筒中待测液体的体积V1;

b.按图乙的方式将小石块用细线悬吊在弹簧测力计下,记下测力计的示数F1;

c.按图丙的方式将小石块浸没在待测液体中,记下弹簧测力计示数F2和量筒中液面对应的体积V2;

(1)使用弹簧测力计前,应检查指针是否指在___________线上,如图丁所示为某次测量的结果,此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__________;

(2)小石块浸没在待测液体中时,排开液体的重量可表示为G=___________;

(3)待测液体的密度可表示为ρ液=___________;

(4)小华还算出了小石块的密度,其表达式为ρ石=___________。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B

解析:B

【解析】

【详解】

A.书包背带很宽,是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书包对肩膀的压强,故A错误;

B.压路机的碾子非常重,是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增大压力来增大压强;故B正确;C.铁轨下铺枕木,是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铁轨对路基的压强,故C错误;

D.“好奇”号火星车轮子大而宽,是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而减小对地面的压强,故

D错误.

故选B.

2.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A.坐汽车时要系好安全带是防止惯性的危害,故A不符合题意;

B.跳远运动员快速助跑是利用惯性,故B符合题意;

C.行车时要注意保持车距是防止惯性的危害,故C不符合题意;

D.学校路段需减速慢行是防止惯性的危害,故D不符合题意.

3.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A.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故A错误;

B.内能和机械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能量,物体可能同时具有内能和机械能,故B正确;C.内能是一切物体都具有的,故C错误;

D.内能大小与物体的温度和质量都有关系,故D错误。

应选B。

4.D

解析:D

【解析】

试题分析:A.“闻其声而知其人”意思是说听见声音就知道是某人了,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错误;

B.“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意思是不高大声说话,怕影响到天上人,这里的“高”指声音的响度大,错误;

C.高速公路两侧的透明玻璃板能阻碍声音的传播,这是在传播途径中减弱噪声,错误;超声波可以粉碎结石,粉碎结石是需要能量的,说明声波具有能量,正确;所以选择D.

考点:声音的三个特征声音的应用

5.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A.概念车在加速时,人往后仰是由于车加速,人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造成的,而不能说人受到惯性的作用,A错误;

B.概念车行驶过程中,轮胎与地面摩擦生热是通过做功改变内能的,B错误;

C.安全带做得比较宽大,是为了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强,C正确;D.车载GPS导航系统是利用电磁波进行定位和导航的,D错误。

故选C。

6.D

解析:D

【解析】

【详解】

A.开瓶器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故A不合题意;

B.核桃夹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故B不合题意;

C.钳子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故C不合题意;

D.食品夹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是费力杠杆,故D符合题意

7.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①将小磁针放在桌面上,待小磁针静止时,将导线置于小磁针的上方,观察小磁针是否偏转判断导线中是否有电流,故①符合题意;

②将导线靠近U形磁铁,观察导线是否运动来判断导线中是否有电流,故②符合题意;

③将导线绕在铁棒上,靠近大头针,观察大头针是否被吸引来判断导线中是否有电流;故

③符合题意;

④将导线绕在铁棒上,用弹簧测力计挂着铁块靠近铁棒,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否发生变化来判断导线中是否有电流,故④符合题意。

故选A。

8.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在不同的介质中声音传播的速度不同,故A错误;

B.“闻其声而知其人”每个人的声带结构不同,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故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故B错误;

C.“隔墙有耳”说明固体能传声,故C正确;

D.市区内“禁鸣喇叭”,采用的是在声音声源处减弱噪声,故D错误。

故选C。

9.B

解析:B

【解析】

【详解】

A.物体从光滑的斜面滑下因为没有摩擦力的作用,所以物体做加速运动,故A正确;B.由s t 图象可知,物体通过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由A得物体做加速运动,故B错误;

CD、物体下滑过程中,质量不变,速度增加,动能增加,故k E随时间t的变化如图D,高度降低,重力势能减小,重力势能全部转化为动能,机械能不变,故C、D正确.

故选B.

10.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题意知道,当袋中药液量减少时,整个药液袋的重力减小,对弹簧的拉力减小,弹簧的伸长量减小,所以滑片会向上移动;

由A图知道,变阻器与灯泡串联,电压表测变阻器两端的电压;当袋中药液量减少时,滑片的上移不会改变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所以,电路中的电流不变,变阻器两端的电压不变,即电压表的示数也不变,故A不符合要求;

由B图知道,变阻器下部分与灯泡串联,电压表测变阻器两端的电压;当袋中药液量减少时,滑片向上移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变大,由串联电路的分压特点知道,变阻器两端的电压变大,即电压表的示数变大,故B不符合要求;

由C图知道,变阻器上部分与灯泡串联,电压表测变阻器两端的电压;当袋中药液量减少时,滑片向上移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变小,由串联电路的分压特点知道,变阻器两端的电压变小,即电压表的示数变小,故C符合要求;

由D图知道,变阻器下部分与灯泡并联,电压表测量电源电压,由于电源电压不变,所以,当袋中药液量减少时,电压表的示数不变,故D不符合要求.

11.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A.核桃夹支点在最前端点,核桃的夹子作用力为阻力,支点到核桃的距离为阻力臂,手的力为动力,支点到手的距离为动力臂,据此判断A的动力臂大于阻力臂为省力杠杆,不符合题意;

B.起子支点在上端瓶盖处,阻力作用在下面卡口处,动力作用在手握的地方,动力臂大于阻力臂,为省力杠杆,不符合题意;

C.镊子上端点为支点,手的作用点为动力作用点,夹东西的地方为阻力作用点,阻力臂大于动力臂为费力杠杆,符合题意;

D.羊角锤的支点在和桌面的接触点,阻力在钉子处,动力在手作用点。动力臂大于阻力臂,为省力杠杆,不符合题意。

故选C。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A.海绵容易被压缩,只能说明海绵内部间隙较大,不能说明分子间有间隙,分子间的间隙肉眼是看不见的,故A错误;

B.地球虽然绕太阳运动,但不能说明太阳是宇宙的中心,故B错误;

C.分子是看不见的,扫地时灰尘飞舞,不能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故C错误;D.银河系、地球、分子、原子核的尺度越来越小,所以是按照尺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的,故D正确。

故选D。

13.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A.樟脑丸是固态,逐渐变小是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属于升华现象,需要吸收热量,不符合题意;

B.露珠是液态的水,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需要放出热量,符合题意;

C.冰凌是固态,冰凌消融是从固态变成液态,属于熔化过程,需要吸收热量,不符合题意;

D.湿衣服变干,是衣服上的水汽化成为水蒸气,需要吸热,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4.A

解析:A

【解析】解答:A. 钻木取火是摩擦做功,属于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符合题意;B. 扬汤止沸、C釜底抽薪、D抱团取暖,都是通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不合题意;故选A. 15.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开关S1和S2都闭合时,电阻R1被短接,所以电压表测得是电源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当只断开S2时,R1和R2串联,电压表只测R2的电压,所以电压表示数变小,电流

表测电路中的电流,电路中的电阻变大,电源电源不变,根据公式

U

I

R

得,电路中电流

变小,电流表示数变小。

16.B

解析:B

【解析】

【分析】

(1)摩擦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电荷的转移;(2)构成物体的分子并不是非常紧密的排列在一起的,分子之间有间隙;(3)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4)宇宙没有层次之分,是由无数天体组成,太阳是宇宙中的一颗恒星,不是宇宙的中心.

【详解】

A. 摩擦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电荷的转移,故A 错误;

B. 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变小,说明了分子间存在间隙,故B 正确;

C. 原子是由居于中间位置的原子核和核外绕核运转的电子构成,故C 错误;

D. 太阳是宇宙中的一颗恒星,不是宇宙的中心,故D 错误.

故选B.

17.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A.内能的大小跟质量、温度、状态多个因素有关,因此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不一定大,故A 错误;

B.热量是一个过程量,只能说吸收了或者放出了多少热量,不能说含有,故B错误;C.汽油机压缩冲程中,活塞对气缸内气体做功,气缸内气体的内能增加,故C错误;D.热传递发生在有温度差的两个物体之间,热量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转移,与内能无关,故D正确。

故选D。

18.D

解析:D

【解析】

【详解】

A、t1时刻小球刚与弹簧接触,弹力小于重力仍做加速运动,当弹力增大到与重力平衡时,速度达到最大,动能最大,故A错误;

B、t2时刻,弹力最大,故弹簧的压缩量最大,小球运动到最低点,速度等于零,动能为零,故B错误;

C、t2~t3这段时间内,小球处于上升过程,先做加速运动,后做减速运动,质量不变,动能先增大后减小,故C错误;

D、t2~t3段时间内,小球和弹簧总的机械能守恒,故小球增加的动能和重力势能之和等于弹簧减少的弹性势能,则小球增加的动能小于弹簧减小的弹性势能,故D正确。

19.C

【解析】 【分析】 【详解】

A .自行车正常行驶的速度约为20~30km/h ,故A 错误;

B .自行车轮胎表面有凹凸不平的花纹是为了在压力一定时,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以增大摩擦,故B 错误;

C .照相机是利用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实像的规律制成的,因此扫入二维码时镜头和二维码的距离大于二倍焦距,故C 正确;

D .二维码上的黑色条纹可以吸收所有色光,故D 错误。 故选C 。

20.D

解析:D 【解析】 【详解】

A. 由图可知,当滑片在电阻R 1的最上端时(即不用力时),R 1连入电路阻值为零,此时电路中电流最大,为0.6A ;当滑片在电阻R 1的最下端时(即握力300N 时),R 1连入电路阻值最大,此时电路中电流最小,为0.1A .故A 错误.

B. 当滑片在电阻R 1的最上端时,R 1连入电路阻值为零,电路中只有R 2工作,电流为0.6A ,则电源电压为U =IR 2=0.6A×5Ω=3V .当滑片在电阻R 1的最下端时,R 1连入电路阻值最

大,此时电路中R 1与R 2串联,电流为0.1A ,根据欧姆定律有I =12

U

R R +,则

R 1=

2U R I -=3V 50.1A

-Ω=25Ω.即R 1连入电路阻值变化的范围是0~25Ω.故B 错误. C. 当滑片在电阻R 1的最下端时,R 1连入电路阻值最大,此时R 2两端电压最低,电路中电流最小,为0.1A ,R 2消耗的功率最小.则R 2消耗的最小功率为P =I 2R 2=(0.1A )

2

×5Ω=0.05W .故C 错误.

D. 电路消耗的总功率最大为P 最大=UI 最大=3V×0.6A=1.8W ;最小为P 最小=UI 最小=3V×0.1A=0.3W ,即总功率变化范围是0.3W ~1.8W .故D 正确.

21.B

解析:B 【解析】 【详解】

A .同时使用大功率用电器,插座的电流会很大,会烧坏插座,这不符合安全用电原则,A 项不合题意;

B .用电器外壳接地,假如发生漏电现象,电会流向大地,不会发生触电事故,这符合安全用电原则,选项B 符合题意;

C .使用绝缘皮破损的导线,人手触摸时,很容易发生触电事故,这不符合安全用电原则,C 项不合题意;

D.用湿手触摸开关,水是能导电的,开关接触火线,这很容易发生触电事故,这不符合安全用电原则,D项不合题意。

故选B。

22.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只闭合S、S1,灯泡、变阻器R1串联,在滑动变阻器R1的滑片从最右端向左滑至a点的过程中,R1的阻值减小,电路中的总电阻变小,电流变大,灯泡两端的电压变大,由此可知:图乙中,左边的曲线为灯泡的I?U图象,则右边的曲线为R1的I?U图象;

A.滑片在a点时R1的阻值最小(允许接入的最小阻值),电路中的电流最大,由于灯泡恰好正常发光,则根据I?U图象可知:小灯泡正常工作时的电压为1.5V,电流为0.5A,此时R1两端的电压为3V,则灯泡的额定功率

P额=U L I最大=1.5V×0.5A=0.75W

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电源电压

U=U L+U1=1.5V+3V=4.5V

电路的最大功率

P最大=UI最大=4.5V×0.5A=2.25W

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由I=U

R

可得,R1的滑片在a点时R1的电阻

R1=1

U

I

最大

=

3V

0.5A

=6Ω

由图可知,只闭合S、S2, R1的滑片在a点, R1与R2串联,电压表测变阻器R2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由于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电流表的量程为0~0.6A,所以,电路中的最大电流I最大′=0.6A,此时R1的功率最大,最大功率为

P1最大=( I最大′)2 R1=(0.6A)2 6Ω=2.16W

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由于电压表采用0~3V量程,当电压表的示数U2最大=3V时,滑动变阻器R2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最大,因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所以,此时R1两端的电压

U1′=U?U2最大=4.5V?3V=1.5V

电路中的最小电流

I最小=

'

1

1

U

R

=

1.5V

=0.25A

则滑动变阻器R2接入电路中的最大阻值

R 2最大=

2U I 最大最小

=

3V

0.25A

=12Ω 故D 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

23.B

解析:B

【解析】A. 灯L 断路时,电压表串联在电路中,会有示数,而电压表的电阻很大,所以电流表无示数,故A 错误;

B. 灯L 短路时,电压表同时被短路,不会有示数,此时电路是通路,所以电流表会有示数,故B 正确;

C. 变阻器R 断路时,整个电路是断路状态,两电表都不会有示数,故C 错误;

D. 变阻器R 短路时,只有灯连接在电路中,电压表和电流表都应该有示数,故D 错误; 故选B 。

点睛:重点理解当灯泡断路时,电压表实际串联在电路中,由于电压表的电阻很大,所以电流表无示数,而电压表通过滑动变阻器连接到电源两端,会有示数且接近电源电压。

24.C

解析:C 【解析】 【详解】

A .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两种,即做功和热传递;煮粽子时,粽子从水中吸收热量温度升高,这是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故A 错误;

B .锅边沿冒出的大量“白气”是水蒸气遇到冷的空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故B 错误;

C . “粽子飘香”是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故C 正确;

D .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它不仅与物质的种类有关,还与物质的状态有关,与温度无关,所以当水温升高后,水的比热容不变,故D 错误.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改变内能的方法、液化现象、分子运动以及比热容的特性,属于综合性题目,但难度不大.

25.B

解析:B 【解析】 【详解】

A 、声音能够在空气中传播,鼓声是通过空气传给岸上的观众的,A 正确.

B 、鼓声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B 错误.

C 、敲鼓的力量越大,鼓面振动的振幅越大,鼓面的响度越大,C 正确.

D 、观众能够分辨出鼓声和号子声,是因为这两种声音的音色不同,D 正确. 所以选择B .

二、实验题

26.

(1)

12;(2)2

1

;(3)当开关S 1、S 2、S 3都闭合时,电路中的电功率最大,此时电路电功率是18W 【解析】 【分析】 【详解】

(1)设电源电压为U ,当只闭合开关S 1时,电路如图1所示:

则有

113

U

I R R =

+ 1

11113

UR U I R R R ==

+ 2

2313313U P I R R R R ??

???

==+

当只闭合开关S 2时,电路如图2所示:

则有

223

U

I R R =

+ 2

22223

UR U I R R R ==

+ 2

'2

32332

3U P I R R R R ??== ???+

根据题意可知P 3=4'

3P 即

22

3313234U U R R R R R R ????

=? ? ?????

++

可得

1323

12

R R R R =++....① 又由于2U 1=U 2 ,即

12

1323

2UR UR R R R R =++ 所以

12

1323

2R R R R R R =++ ..........② 联立①②可得

1312

R R = (2)把关系式

131

2

R R =代入上式①可得 1214

R R = 再把三个电阻的关系式分别代入I 1、I 2,可得

11313U U

I R R R ==+ 22316U U

I R R R =

=+

1221

I I = (3)如要使电路中的电功率最大,就应使电阻R 1和R 2并联,即开关S 1、S 2、S 3均闭合即可。当只闭合开关S 2时,R 2消耗的电功率为1.6W ,此时

2

2'22

222231 1.6W 9U U P I R R R R R ??===

= ???

+ 所以

22

111

99 1.6W 14.4W 9U U P R R =

=?=?= 再根据以上数据可知

2

22

3.6W U P R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