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微型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设计

微型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设计

微型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设计
微型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设计

微型计算机控制技术

课程设计

----电阻加热炉温度控制

学院:

专业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目录

一、摘要 (2)

二、总体方案设计 (2)

设计任务

1、设计内容及要求 (2)

2、工艺要求 (2)

3、要求实现的系统基本功能 (3)

4、对象分析 (3)

5、系统功能设计 (3)

三、硬件的设计和实现 (4)

四、数字控制器的设计 (7)

五、软件设计 (9)

1、系统程序流程图 (9)

2、程序清单 (11)

六、完整的系统电路图 (21)

七、系统调试 (21)

八、设计总结 (21)

九、参考文献 (22)

一、摘要

温度是工业对象中主要的被控参数之一。特别是在冶金、化工、机械各类工业中,广泛使用各种加热炉、热处理炉、反应炉等。由于炉子的种类不同,所采用的加热方法及燃料也不相同,如煤气、天然气等。但就控制系统本身的动态特性而言,均属于一阶纯滞后环节,在控制算法上基本相同,可采用PID控制或其他纯滞后补偿算法。

为了保证生产过程正常安全地进行,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数量,以及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节约能源,对加热用的各种电炉要求在一定条件下保持恒温,不能随电源电压波动或炉内物体而变化,或者有的电炉的炉温根据工艺要求按照某个指定的升温或保温规律而变化,等等。

因此,在工农业生产或科学实验中常常对温度不仅要不断地测量,而且要进行控制。

二、总体方案设计

设计任务

用一台计算机及相应的部件组成电阻炉炉温的自动控制系统,并使系统达到工艺要求的性能指标。

1、设计内容及要求

电阻加热炉用于合金钢产品热力特性实验,电加热炉用电炉丝提供功率,使其在预定的时间内将炉内温度稳定到给定的温度值。在本控制对象电阻加热炉功率为8KW,有220V交流电源供电,采用双向可控硅进行控制。

系统模型:

2、工艺要求

按照规定的曲线进行升温和降温,温度控制范围为50—350℃,升温和降温阶段的温度控制精度为+5℃,保温阶段温度控制精度为+2℃。

3、要求实现的系统基本功能

微机自动调节:正常工况下,系统投入自动。

模拟手动操作:当系统发生异常,投入手动控制。

微机监控功能:显示当前被控量的设定值、实际值,控制量的输出值,参数报警时有灯光报警。

4、对象分析

在本设计中,要求电阻炉炉内的温度,按照上图所示的规律变化,从室温开始到50℃为自由升温阶段,当温度一旦到达50℃,就进入系统调节,当温度到达350℃时进入保温段,要始终在系统控制下,一保证所需的炉内温度的精度。加工结束,要进行降温控制。保温段的时间为600—1800s。过渡过程时间:即从开始控制到进入保温阶段的时间要小于600s。在保温段当温度高于352℃或低于348℃时要报警,在升温和降温阶段也要进行控制,使炉内温度按照曲线的斜率升或降。

采用MCS—51单片机作为控制器,ADC0809模数转换芯片为模拟量输入,DAC0832数模转换芯片为模拟量输出,铂电阻为温度检测元件,运算放大器和可控硅作为功率放大,电阻炉为被控对象,组成电阻炉炉温控制系统,另外,系统还配有数字显示,以便显示和记录生产过程中的温度和输出值。

5、系统功能设计

计算机定时对炉温进行测量和控制一次,炉内温度是由一铂电阻温度计来进行测量,其信号经放大送到模数转换芯片,换算成相应的数字量后,再送入计算机中进行判别和运算,得到应有的电功率数,经过数模转换芯片转换成模拟量信号,供给可控硅功率调节器进行调节,使其达到炉温变化曲线的要求。

三、硬件的设计和实现

1、计算机机型:MCS—51 8031(不包含ROM、EPROM)

系统总线:PC总线

2、设计支持计算机工作的外围电路

矩阵键盘技术:

温度输出显示技术:

LED静态显示接口技术,所谓静态显示,即CPU输出显示值后,由硬件保存输出值,保持显示结果.

特点:占用机时少,显示可靠.但元件多,线路复杂、成本高,功耗大。

报警电路设计:正常运行时绿灯亮,在保温阶段炉内温度超出系统允差范围,就要进行报警。报警时报警灯亮,电笛响,同时发送中断信号至CPU进行处理。

3、设计输入输出通道

输入通道:因为所控的实际温度在50 ~ 350℃左右,即(350-50)=300所以选用8位A/D转换器,其分辨率约为1.5℃/字,再加放大器偏置措施实现。(通过调整放大器的零点来实现偏置)这里采用一般中速芯片ADC0809。ADC0809是带有8位A/D转换器,8路多路开关以及微型计算机兼容的控制逻辑的CMOS 组件,其转换方法为逐次逼近型。8路的模拟开关由地址锁存器和译码器控制,可以在8个通道中任意访问一个通道的模拟信号。

输出通道:据其实际情况,D/A转换器的位数可低于A/D转换器的位数,因为一般控制系统对输出通道分辨率的要求比输入通道的低,所以这里采用常用的DAC0832芯片

DAC0832是8位D/A转换器,与微处理器完全兼容。期间采用先进的CMOS工艺,因此功耗低,输出漏电流误差较小。因DAC0832电流输出型D/A转换芯片,为了取得电压输出,需在电流输出端接运算放大器,Rf为为运算放大器的反馈电阻端。

4、元器件的选择

传感器的选择:铂铑10—铂热电偶,S型,正极性,量程0—1300C,使用温度小于等于600C,允差+1.5C。

执行元件的选择:电阻加热炉采用晶闸管(SCR)来做规律控制,结合电阻炉的具体要求,为了减少炉温的纹波,对输出通道采用较高的分辨率的方案,因此采用移相触发方式,并且由模拟触发器实现移相触发。

变送器的选择:因为系统要求有偏置,又需要对热电偶进行冷端补偿,所以采用常规的DDZ系列温度变送器。

控制元件:采用双向可控硅进行控制,其功能相当于两个单向可控硅反向连接,具有双向导通功能,其通断状态有控制极G决定。在控制极加上脉冲可使其正向或反向导通。

四、数字控制器的设计

1、控制算法:

电阻加热炉温度控制系统框图:.

整个闭环系统可用一个带纯滞后的一阶惯性环节来近似,所以其控制算法采

用大林算法。电阻加热炉温度控制系统模型为

其广义的传递函数为:

大林算法的设计目标是设计一个合适的数字控制器,使整个闭环系统的传递函数相当于一个带有纯滞后的一阶惯性环节,即: 通常认为对象与一个零阶保持器相串联, 相对应的整个闭环系统的脉冲传递函

数是:11788.2)(40+=

-s e

s G s

2、计算过程:

连同零阶保持器在内的系统广义被控对象的传递函数

]

11788.21[

)(40+-=--s e

s

e

Z z G s

Ts

]

)

1178(1[

)1(8.2401

+-=--s s Z z

z T

]

11781781[

)1(8.2401

+-

-=-

-s s Z z

z

T

]11

11

[

)1(8.21

178

11

4

1

---------=z

e

z

z

z

1

5945.01154.0---=

z

z

系统闭环传递函数

]

11[

)

()()(+-==

Φ--s e

s

e

Z z R z C z NTs

Ts

τ

1

1

1)

1(-------=

z

e

e

z

T

T

N τ

τ

数字控制器:

)](1)[()()(z z G z z D Φ-Φ=

)

(])1(1[)

1(1

1

1

z G z e

z

e

e

z

N T

T

T

N -----

-

------=τ

τ

τ

5

1

5

10

1

10

10

5

154.0945.01]

)1(1[)

1(------

-------=z

z

z

e z

e

e

z

τ

τ

τ

5

1

1

933.0007.01)

945.01(448.6------=

z

z

z

]

933.0933.0933.0933.01)[1()

945.01(448.6)(4

3

2

1

1

1

------++++--=

z

z z

z

z

z

z D

消除振铃现象后的数字控制器:

1

1

1)

945.01(448.6)(----=

z

z

z D

1

1

1945.0297.1297.1)

()()(---?-=

=z

z

z E z U z D

将上式离散化:U (Z )—U (Z )Z —1=1.279E (Z )—1.226E (Z )Z —1

U (K )—U (K —1)=1.279E (K )—1.226E (K —1) 最终得:U (K )=U (K —1)+1.279E (K )—1.226E (K —1)

五、软件设计

1、系统程序流程图

a、系统主程序框图

b、A/D转换子程序流程图

c、LED显示流程图

d、数字控制算法子程序流程图

2、程序清单

ORG 0000H

AJMP MAIN

ORG 0003H

AJMP KEYS

ORG 000BH

AJMP PIT0

ORG 001BH

AJMP PIT1 ;中断入口及优先级MAIN:MOV SP,#00H

CLR 5FH :清上下限越限标志

MOV A,#00H

MOV R7,#09H

MOV R0,#28H

LP1:MOV @R0,A

INC R0

DJNZ R7,LP1

MOV R7,#06H

MOV R0,#39H

LP2:MOV @R0,A

INC R0

DJNZ R7,LP2

MOV R7,#06H

MOV RO,#50H

LP3:MOV @R0,A

INC R0

DINZ R7,LP3 ;清显示缓冲区

MOV 33H,#00H

MOV 34H,#00H ;赋KP高低字节

MOV 35H,#00H

MOV 36H,#00H ;赋KI高低字节

MOV 37H,#00H

MOV 38H,#00H ;赋KD高低字节

MOV 42H,#00H

MOV 43H,#00H ;赋K高低字节

MOV TMOD,#56H ;T0方式2,T1方式1计数

MOV TLO,#06H

MOV THO,#06H

MOV 25H,#163H ;设定值默认值350

SETB TR0 ;键盘高优先级

SETB ET0

SETB EX0

SETB EA;开键盘T0。T1中断

LOOP: MOV R0,#56H

MOV R1,#55H

LCALL SCACOV ;标度转化

MOV R0,#53H

LCALL DIR

NOP

LCALL DLY10MS

NOP

LCALL DLY10MS

AJMP LOOP ;等中断

键盘子程序

KEYS: CLR EX0

CLR EA

PUSH PSW

PUSH ACC ;关中断

LCALL DLY10MS ;消抖

CC: JB P3.2 AA

SETB 5DH ;置“显示设定值温度值标志”

MOV A,25H ;取运算位的值

MOV B,#10H ;BCD码转化

DIV A B

MOV 52H,A

MOV A, B

MOV 51H, A

MOV R0,#50H

LCALL DIR ;显示设定温度

NOP

LCALL DLY10MS

NOP

LCALL DLY10MS

JB P1.7 ,BB

MOV R1,#25H

LCALL DAAD1

NOP

LCALL DLY10MS

AJMP CC

BB: JB P1.6 CC

MOV R1,#25H

LCALL DEEC1

NOP

LCALL DLY10MS

AJMP CC

AA: POP ACC

POP PSW

SETB EA;出栈

RETI

显示子程序

DIR: MOV SCON ,#00H ;置串行口移位寄存器状态SETB P1.4 ;开显示

JB 5DH,DL1 ;显示设定温度DL2: MOV DPTR,#SEGT

DL0: MOV A,@R0

MOVC A,@A+DPTR

MOV SBUF ,A

LOOP1: JNB TI, LOOP1

CLR TI

INC R0

MOV A,@R0

MOVC A,@A+DPTR

ANL A, #7FH :使数带小数点

MOV SBUF ,A

LOOP2: JNB TI,LOOP2

CLR TI

INC R0

MOV A,@R0

MOVC A,@A+DPTR

MOV SBUF,A

LOOP3: JNB TI,LOOP3

CLR TI

CLR P1.4

CLR 5DH

RET

DL1: MOV 50H,#0AH ;小数位黑屏

AJMP DL2

SEGT: DB 0C0H ,0F9H,0A4H,0B0H,99H,92H,82H,0F8H,80H,90H,0FFH 加一子程序

DAAD1: MOV A,#00H

ORL A,@R1

ADD A,#01H

CJNE A,#30H,DAAD2 ;超过48度了吗?

DAAD3: MOV @R1,A

DAA: RET

DAAD2: JC DAAD3

MOV @R1,#15EH ;超过48则转回到355

AJMP DAA

减一子程序

DEEC1: MOV A,@R1

CJNE A,#15EH,DEEC2 ;低于355度了吗?

DEEC3: MOV @R1,A

DEE : RET

DEEC2: JNC DEEC3

MOV @R1,#30H ;低于355则转回到48

AJMP DEE

T0中断子程序

PTT0: CLR EA

PUSH ACC

PUSH PSW

PUAH DPL

PUSH DPH

SETB EA;压栈后开中断响应键盘PPP: LCALL SMAP :采样数据

LCALL FILTER ;数字滤波

MOV A,2AH ;取采样值

CJNE A,#07H,AAA;下限48比较

AJMP BBB

AAA: JC CCC ;小于48度转

CJNE A,#0FEH ,DDD ;上限355比较

AJMP BBB ;转至48~355正常范围处理DDD: JC BBB

CLR P1.2 ;大于355黄灯亮

SETB 5EH

CLR P1.1 ;置标志启动风扇

AJMP PPP

CCC: CLR P1.3 ;小于48红灯亮

SETB 5FH

BBB: CLR P1.0 ;置标志启动电炉

AJMP PPP

SETB P1.0

SETB P1.1

SETB P1.2

SETB P1.3

CLR 5EH

CLR 5FH ;50~350之间正常

LCALL PID

JNB 20H,EEF ;设定温度小于实际值转到风扇

MOV A,29H

LCALL FFF

CLR P1.0

LOOP10: MOV R0,#56H ;存放相乘结果的首址

MOV R1,#55H ;赋显示缓冲区最高位地址

LCALL SCACOV ;标度转化

MOV R0,#53H ;赋显示首址

CLR DIR

JB D5H,LOOP10 ;等待T1中断

CLR EA

POP DPH

POP DPL

POP PSW

SETB EA

POP ACC

RETI

EEE: MOV A,28H ;风扇处理

LCALL FFF

CLR P1.1

AJMP LOOP10

FFF: CRL A;根据PID结果计算T1初值INC A

MOV TL1,A

MOV TH1,#0FFH

SETB PI1

SETB TR1

SETB ET1

RET

标度转化

SCACOV :PROC NEAR

MOV DX,0

MOV DA TA1,#258H

MOV DA TA2,#708H

MOV DA TA3,#960H

PROC NEAR

MOV DX,0

MOV AX,DA TAP ;取采样时间

CMP AX,DA TA3 ;时间大于2400?

JAE Q3DOR

CMP AX,DA TA2

JAE Q3-Q2 ; 1800<时间<2400

CMP AX,DA TA3

JAE Q2-Q1 ; 600<时间<1800 Q0: MOV BX,0.8H ;<600S Q=50+t/2

MUL BX

ADC DX,0

JMP DONE

Q2-Q1: MOV AX,#15EH ;Q=350

Q3-Q2: SUB AX,DA TA2 ;Q=350-(t-1800)/2

MOV BX,0.8H

MUL BX

MOV AX,#15EH

SUB AX,BX

MOV @R1,A

PP: RET

采样子程序

SWAP: M OV R0,#20H

MOV R1,#03H

SA W1: MOV DPTR,#7FF8H

MOVX @DPTR A;A/D转化

MOV R2,#20H

DLY: DJNZ R2,DLY;延时

HERE: JB P3.3 ,HERE

MOV DPTR,#7FF8H

MOVX A,@DPTR ;读转化结果

MOV @R0,A

INC R0

DJNZ R1,SAM1

RET

数字滤波

FILTER: MOV A, 20H

CJNE A,2DH CMP1

AJMP CMP2

CMP1: JNC CMP2

XCH A,2DH

XCH A,2CH

CMP2: MOV A,2DH

CJNE A,22EH,CMP3

MOV 2AH,A

AJMP RR

CMP3: JC CMP4

MOV 2AH,A

AJMP RR

CMP4: MOV A,2EH

CJNE A,2CH,CMP5

MOV 2AH ,A

AJMP RR

CMP5: JC CMP6

XCH A,2CH

CMP6: MOV 2AH,A

RR: RET

T1中断

PIT1: CLR 00H

JB 20H, GGG

SETB P1.0 ;关闭电炉

GG: CLR PT1

RETI

GGG: SETB P1.1 ;关闭风扇

CLR 20H

AJMP GG

延时10MS子程序

DLY10MS: MOV R7,#0A0H

DLOO: MOV R6,#0FFH

DL11: DJNZ R6,DL11

DJNZ R7,DL00

RET

数字PID算法子程序

PID: MOV R5,#00H

MOV R4,2DH ;取NX值

MOV R3,#00H

MOV R2,#32H ;取50

LCALL CPL1

LCALL DSUM ;求(NX-32H)值

MOV R0,#5AH ;赋乘法算法运算暂存单元地址首址

MOV R5,#05H

MOV R4,#1CH ;赋参数

LCALL MULT ;调无符号数乘法

MOV 31H ,5BH

MOV 32H ,5AH ;存放结果有效值

MOV R5,31H

MOV R4,32H ;取双字节UR(设定)

MOV R3,2AH

MOV R2,#00H ;取双字节实测值

ACALL CPL1 ;取U(K)补码

ACALL DSUM ;计算E(K)

MOV 39H, R7

MOV 3AH,R6 ;存E(K)

MOV R5,35H

MOV R4,36H ;取KI参数

MOV R0,#4AH

ACALL MULT1 ;计算PI=KI*E(K)

MOV R2,39H

MOV R4,3AH ;取E(K)

MOV R3,3BH

MOV R2,3CH ;取E(K-1)

MOV R5,33H

MOV R4,34H ;取KP参数

MOV R0,#46H

ACALL MULT1 ;KP*[ E(K)- E(K-1)]

MOV R5,49H

MOV R4,48H

MOV R3,4DH

MOV R2,4CH

LCALL DSUM ;KP*[ E(K)- E(K-1)]+ KI*E(K)

MOV 4AH, R7

MOV 4BH,R6 ;保存上式之和

MOV R5,39H

MOV 3CH,3AH ;存E(K)到E(K-1)

MOV A,31H ;取设定值

CJNE A,2AH,AA2 ;比较设定值与实测值AA3: CLR 20H ;清电炉标志

AA1: RET

AA2 JNC AA3

SETB 20H ; 清风扇标志位

MOV R3,39H

MOV R2,3AH

LCALL CPL1

MOV A,R3

MOV R7,A

MOV A,R2

MOV R6,A

MOV R5,42H

MOV R4,43H ;取K1风扇标志

MOV R0,#5AH

ACALL MULT1 ;计算P=K*E(K)且结果存在51H,50H单元中

MOV 28H,5BH ;取8位有效值存在28H单元

AJMP AA

DSUM: MOV A,R4 ;双字节加法子程序(R5R4)+(R3R2) (R7R6) ADD A,R2

MOV R6,A

MOV A,R5

ADDC A,R3

MOV R7,A

RET

双字节求补

CPL1: MOV A,R2

CPL A

ADD A,#01H

MOV R2,A

MOV A,R3

CPL A

ADDC A,#00H

MOV R3,A

RET

乘法被乘数R7R6乘数R5R4

MULT1: MOV A,R7

RLC A

MOV 5CH,C ;被乘数符号C1 5CH位

JNC POS1 ;为正数则转

MOV A,R1 ;为负数求补

CPL A

ADD A,#01H

MOV R6,A

MOV A,R7

CPL A

ADDC A,#00H

MOV R7,A

POS1: MOV A,R5 ;取乘数

RLC A;乘数符号C2 5DH

MOV 5DH,C

JNC POS2 ;为正数则转

MOV A,R4

CPL A

ADD A,#01H

MOV R4,A

MOV A,R5

CPL A

ADDC A,#00H

MOV R5,A

POS2: ACALL MULT

MOV C,5CH

ANL C,5DH

JC TPL ;负负相乘转

MOV C,5CH

MOV C,5DH

JNC TPL ; 正正相乘转

DEC R0

MOV A,@RO

CPL A

ADD A,#01

MOV @R0,A

INC R0

MOV A,@R0

CPL A

ADDC A,#00H

计算机控制课设.

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设计 评语: 考勤(10)守纪(10)过程(30)设计报告(30)答辩(20)总成绩(100) 专业:自动化 班级:动201302 姓名:完新龙 学号:201309314 指导教师:侯涛 兰州交通大学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 2016年07月15日

基于温度传感器的水温控制系统 1.设计要求 1升水加热,要求水温可以在20~100摄氏度范围内进行人工控制,并能在环境温度变化时实现自动调整,以保证在设计的温度。要求最小分辨率率为1摄氏度,温度控制的稳态误差小于0.2摄氏度,能够显示当前的温度。 2.设计方案 设计采用220V交流供电的150W加热器,利用DS18B20进行周期性检测,并将数据传递给单片机。上位机通过单片机传递的实时温度与给定温度进行比较得到误差,通过PID算法得到控制量,送给单片机通过单片机I/O口输出高电平占空比进行控制,实现对加热器控制。 2.1设计原理图 设计原理图如图1所示。 图1 设计原理图 2.2硬件选型 (1)控制器分为上位机和下位机。上位机为控制计算机,通过检测的温度与设定的温度进行比较,由设定的算法计算出控制量u;下位机为AT89C51即单片机,接收由上位机所给出的控制量,对执行机构进行控制。AT89C51具有如下特点:4kB Flash片内内存储器,128 byte RAM,32个外部双向输入输出口,5个中断优先级,2个16位可编程计数器,2个全双工串行通信口。 (2)D/A转换器采用DAC0832,8位D/A转换器,与微处理器完全兼容。DAC0832由8位输入锁存器、8位DAC寄存器、8位D/A转换电路及转换控制电路构成。主要参数:分辨率为0.0039;电流稳定时间1微秒;可单缓冲、双缓冲或直接数字输入;可单一电源供电(5V-15V);低功耗,20mW。 (3)执行机构采用交流加热器。根据相关资料对于加热一杯水,加热器可以迅速反应,提高动态响应速度。 (4)传感器采用DS18B20数字温度传感器。DS18B20具有体积小,硬件开销低,

微型计算机控制技术学习心得

微型计算机控制技术学习心得 转眼间,一个学期又过去了。微机原理与控制技术课程已经结束了。通过从大三下学期的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到这学期的微机原理与控制技术的学习,回想起来受益匪浅,主要是加深了对计算机的一些硬件情况和运行原理的理解和汇编语言的编写,期间也听老师讲过,微机原理这门课程是比较偏硬件一点的。正是因为这一点我还是对它比较喜欢的,因为它和我的专业方向“机电工程”有很大的联系,在机电工程领域很多场合要应用到微机,而且是微机原理是考研复试面试时必考问的专业课,因为我要考研,本着一定要考上的心态,因此对该课程的学习还是有浓厚的兴趣和动力的。下面谈谈这期学习该课程的心得与体会:总体介绍下这门课程的轮廓吧(也就是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一)课程性质 微型计算机控制技术是高等院校计算机应用专业本科教学中的一门选修专业课,是从微型计算机原理到微型计算机控制,从理论到实际的必经桥梁,是着重解决和处理工程实际问题的一门课程。在该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将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有机结合,注意培养同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 该课程主要介绍微型计算机应用在工业控制中的各种技术,重点讲述微型机用于实时控制中的软件、硬件设计方法,以及它们之间的结合问题。课程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从工程实际出发,在设计方法,即实验技术、操作运行、系统调试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训练,为学生的毕业设计及将来的实际工作奠定基础。(二)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使我们对微型机在工业过程控制和智能化仪器方面的应用有个比较全面的了解,为以后的工作和毕业设计打下基础。 二、下面我对该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做了一个详细的总结 1.第1章微型计算机控制系统概述 2.教学要点 1.微型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组成 2.微型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分类 3.微型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发展 3.教学内容 通过对本章的学习,应当对微型计算机控制系统有一个完整的概念,具体掌握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4. 1.了解微型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组成。 2.学习并掌握微型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分类 及各系统之间的区别。

电气控制技术综合实践

《电气控制技术综合实践》课程设计任务书 班级: 08电气本1 课程设计题目:阀门电动执行器控制模块设计 一、设计目的和要求 电气控制技术综合实践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在所有专业课结束时进行的一次课程设计,是一个综合运用专业知识的过程。其目的在于全面检验学生对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知识的掌握情况,提高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设计包括确定控制任务、系统总体方案设计、硬件系统设计、控制软件的设计、系统调试、性能测试等方面的要求,以便使学生掌握电气控制系统设计的总体思路和方法。 二、设计内容及步骤 1 任务提出 电动执行器是工业过程控制中的重要设备,它接收来自调节器的模拟信号(一般是4~20mA 电流信号)或上位机的数字信号, 将其转换为电动执行器相对应的机械位移(转角、直线或多转)并自动改变操作变量(调节阀、风门、挡板开度等),以达到对被调参数(温度、压力、流量、液位等)进行自动调节的目的,使生产过程按预定要求进行。 本课题要求设计一个阀门电动执行器控制模块。 1.1 对象参数: (1)电动机为单相异步电动机,额定功率10W,额定电流0.16A,外接电容CBB61、1.5uF500V。 (2)电源:220V±10%,50Hz。 (3)环境温度:-25~80℃。 (4)环境湿度:≤95%RH。 1.2 基本功能要求: (1)输入4~20mA或1~5V控制信号,相应阀门开度在0~100%之间变化。 (2)输入信号失效,位置保持原位。 (3)可就地手动操作。 (4)死区可以调整。 1.3 扩展功能要求(选做) (1)过力矩保护。 (2)行程限位保护。 (3)定位误差:≤1%。 (4)灵敏度:0.025%(1/4096)。 2 设计内容及步骤 2.1 系统方案的确定 2.2 硬件系统设计 2.2.1主电路设计

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设计报告

《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设计单闭环直流电机调速系统

1 设计目的 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是集微机原理、计算机技术、控制理论、电子电路、自动控制系统、工业控制过程等课程基础知识一体的应用性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通过这次课程设计进一步加深对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的理解,掌握计算机控制系统硬件和软件的设计思路,以及对相关课程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融会贯通,提高运用已有的专业理论知识分析实际应用问题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培养独立自主、综合分析与创新性应用的能力。 2 设计任务 2.1 设计题目 单闭环直流电机调速系统 实现一个单闭环直流电机调压调速控制,用键盘实现对直流电机的起/停、正/反转控制,速度调节要求既可用键盘数字量设定也可用电位器连续调节,需要有速度显示电路。扩展要求能够利用串口通信方式在PC上设置和显示速度曲线并且进行数据保存和查看。 2.2 设计要求 2.2.1 基本设计要求 (1)根据系统控制要求设计控制整体方案;包括微处理芯片选用,系统构成框图,确定参数测围等; (2)选用参数检测元件及变送器;系统硬件电路设计,包括输入接口电路、逻辑电路、操作键盘、输出电路、显示电路; (3)建立数学模型,确定控制算法; (4)设计功率驱动电路; (5)制作电路板,搭建系统,调试。 2.2.2 扩展设计要求 (1)在已能正常运行的微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基础上,通过串口与PC连接; (2)编写人机界面控制和显示程序;编写微机通信程序;实现人机实时交互。

3方案比较 方案一:采用继电器对电动机的开或关进行控制。这个方案的优点是电路较为简单,缺点是继电器的响应时间慢、机械结构易损坏、寿命较短、可靠性不高。 方案二:采用电阻网络或数字电位器调整电动机的分压,从而达到调速的目的。但是电阻网络只能实现有级调速,而数字电阻的元器件价格比较昂贵。更主要的问题在于一般电动机的电阻很小,但电流很大;分压不仅会降低效率,而且实现很困难。 方案三:采用由电力电子器件组成的H 型PWM 电路。用单片机控制电力电子器件使之工作在占空比可调的开关状态,精确调整电动机转速。这种电路由于工作在电力电子器件的饱和截止模式下,效率非常高;H 型电路保证了可以简单地实现转速和方向的控制;电子开关的速度很快,稳定性也极佳,是一种广泛采用的PWM 调速技术。 兼于方案三调速特性优良、调整平滑、调整围广、过载能力大,因此本设计采用方案三。 4单闭环直流电机调速系统设计 4.1单闭环调速原理 4.1.1 闭环系统框图 4.1.2 调速原理 直流电机转速有: 常数Ke Ka 不变,Ra 比较小。 所以调节Ua 就能调节n 。 n n I K R K U K R I U n d d a e e d ?-=Φ -Φ=-=0φa a a U I U ≈-

微型计算机控制技术课后答案第二版潘新民完整版

微型计算机控制技术课 后答案第二版潘新民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第一章1.微型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硬件由哪几部分组成各部分作用 (1)主机:这是微型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核心,通过接口它可以向系统的各个部分发出各种命令,同时对被控对象的被控参数进行实时检测及处理。主机的主要功能是控制整个生产过程,按控制规律进行各种控制运算(如调节规律运算、最优化计算等)和操作,根据运算结果作出控制决策;对生产过程进行监督,使之处于最优工作状态;对事故进行预测和报警;编制生产技术报告,打印制表等等。 (2)输入输出通道:这是微机和生产对象之间进行信息交换的桥梁和纽带。过程输入通道把生产对象的被控参数转换成微机可以接收的数字代码。过程输出通道把微机输出的控制命令和数据,转换成可以对生产对象进行控制的信号。过程输入输出通道包括模拟量输入输出通道和数字量输入输出通道。 (3)外部设备:这是实现微机和外界进行信息交换的设备,简称外设,包括人机联系设备(操作台)、输入输出设备(磁盘驱动器、键盘、打印机、显示终端等)和外存贮器(磁盘)。其中作台应具备显示功能,即根据操作人员的要求,能立即显示所要求的内容;还应有按钮,完成系统的启、停等功能;操作台还要保证即使操作错误也不会造成恶劣后果,即应有保护功能. (4)检测与执行机构:a.测量变送单元:在微机控制系统中,为了收集和测量各种参数,采用了各种检测元件及变送器,其主要功能是将被检测参数的非电量转换成电量.b. 执行机构:要控制生产过程,必须有执行机构,它是微机控制系统中的重要部件,其功能是根据微机输出的控制信号,改变输出的角位移或直线位移,并通过调节机构改变被调介质的流量或能量,使生产过程符合预定的要求。 4、操作指导、DDC和SCC系统工作原理如何它们之间有何区别和联系 (1)操作指导控制系统:在操作指导控制系统中,计算机的输出不直接作用于生产对象,属于开环控制结构。计算机根据数学模型、控制算法对检测到的生产过程参数进行处理,计算出各控制量应有的较合适或最优的数值,供操作员参考,这时计算机就起到操作指导的作用 (2)直接数字控制系统(DDC系统):DDC(Direct Digital Control)系统就是通过检测元件对一个或多个被控参数进行巡回检测,经输入通道送给微机,微机将检测结果与设定值进行比较,再进行控制运算,然后通过输出通道控制执行机构,使系统的被控参数达到预定的要求。DDC系统是闭环系统,是微机在工业生产过程中最普遍的一种应用形式。 (3)计算机监督控制系统(SCC系统):SCC(Supervisory Computer Control)系统比DDC系统更接近生产变化的实际情况,因为在DDC系统中计算机只是代替模拟调节器进行控制,系统不能运行在最佳状态,而SCC系统不仅可以进行给定值控制,并且还可以进行顺序控制、最优控制以及自适应控制等。 SCC是操作指导控制系统和DDC系统的综合与发展。 第二章 2 采样周期越小越好吗为什么 答:不是。若采样间隔太小(采样频率太高),则对定长的时间记录来说其数字系列就很长,计算工作量迅速增大,可能产生较大的误差。

《电气控制技术》课程设计题目及任务书

湖南工学院 《电气控制技术》课程设计 选题及任务 课程名称电气控制技术计划学时 1周 教师姓名罗雪莲授课班级自本1101-1103 教研室主任签字日期 学院院长签字日期

一、课程设计选题 设计一电镀行车PLC控制系统设计 设计二全自动洗衣机PLC控制 设计三三路智力抢答器的PLC控制 设计四十字路口交通信号灯PLC控制系统设计与调试 设计五五层电梯模型PLC 控制系统设计与调试 设计六自动售货机的PLC控制 设计七注塑机的PLC控制系统设计 设计八橡胶挤出机的变频器控制设计 设计九花式喷水池的PLC控制系统设计 设计十LED点阵图形显示的PLC控制 设计十一箱体加工专用机床的PLC控制系统设计 设计十二带有转向灯的十字路口交通信号灯PLC控制系统设计 二、设计要求 1.一人一题,相同题目者设计报告不能雷同; 2.PLC选型任意,组态软件选择任意; 3.课程设计报告要做到层次清晰,论述清楚,图表正确,书写工整; 4.成绩根据设计报告和答辩演示(PPT+电脑仿真)给定。 三.设计任务 1.根据控制要求设计程序及必要的硬件系统。 2.PLC选择及I/O及其它PLC元器件分配。 3.选择电器元件,编制元件目录表。 4.设计梯形图。 5.完成上位机的组态监控设计 6.在计算机上进行仿真调试; 7.用计算机绘制主电路图、PLC控制电路图、电器元件布置图。 8.编写设计说明书及设计小结。 四.设计参考资料 [1]史国生主编.电气控制与可编程控制器技术(第三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 [2]罗雪莲编著.可编程控制器原理及应用.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3]钟肇新,范建东.可编程控制器原理及应用(第4版). 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 [4]胡健主编.西门子S7-300PLC应用教程.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5]柳春生编著.电器控制与PLC(西门子S7-300机型).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6]刘美俊编著.西门子S7系列PLC的应用与维护.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7]胡学林.可编程控制器应用技术.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8]吉顺平.可编程序控制器原理与应用.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9]郁汉琪.机床电气及可编程序控制器实验、课程设计指导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10]《工厂常用高低压电气设备手册》上下册 [11]《工厂常用高低压电气设备手册》增补本 [12] 刑郁甫、杨天民、赵积善编.新编实用电工手册, 北京:地质出版社,1997

计算机控制系统课程设计

《计算机控制》课程设计报告 题目: 超前滞后矫正控制器设计 姓名: 学号: 10级自动化 2013年12月2日

《计算机控制》课程设计任务书 指导教师签字:系(教研室)主任签字: 2013年11 月25 日

1.控制系统分析和设计 1.1实验要求 设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101.0)(11.0(100 )(++= s s s s G ,采用模拟设 计法设计数字控制器,使校正后的系统满足:速度误差系数不小于100,相角裕度不小于40度,截止角频率不小于20。 1.2系统分析 (1)使系统满足速度误差系数的要求: ()() s 0 s 0100 lim ()lim 100 0.1s 10.011V K s G s s →→=?==++ (2)用MATLAB 画出100 ()(0.11)(0.011) G s s s s = ++的Bode 图为: -150-100-50050 100M a g n i t u d e (d B )10 -1 10 10 1 10 2 10 3 10 4 P h a s e (d e g ) Bode Diagram Gm = 0.828 dB (at 31.6 rad/s) , P m = 1.58 deg (at 30.1 rad/s) Frequency (rad/s) 由图可以得到未校正系统的性能参数为: 相角裕度0 1.58γ=?, 幅值裕度00.828g K dB dB =, 剪切频率为:030.1/c rad s ω=, 截止频率为031.6/g rad s ω=

(3)未校正系统的阶跃响应曲线 024******** 0.20.40.60.811.2 1.41.61.8 2Step Response Time (seconds) A m p l i t u d e 可以看出系统产生衰减震荡。 (4)性能分析及方法选择 系统的幅值裕度和相角裕度都很小,很容易不稳定。在剪切频率处对数幅值特性以-40dB/dec 穿过0dB 线。如果只加入一个超前校正网络来校正其相角,超前量不足以满足相位裕度的要求,可以先缴入滞后,使中频段衰减,再用超前校正发挥作用,则有可能满足要求。故使用超前滞后校正。 1.3模拟控制器设计 (1)确定剪切频率c ω c ω过大会增加超前校正的负担,过小会使带宽过窄,影响响应的快速性。 首先求出幅值裕度为零时对应的频率,约为30/g ra d s ω=,令 30/c g rad s ωω==。 (2)确定滞后校正的参数 2211 3/10 c ra d s T ωω= ==, 20.33T s =,并且取得10β=

电气控制技术课程设计任务书

电气控制技术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课目:基于PLC的C650型车床控制系统设计 二、系统组成 车床是机械加工业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机床约占机床总数的25%~50%。车床可以用来切削各种的外圆、内孔、螺纹和端面,还可以安装钻头或绞刀等进行钻孔、绞孔等项加工。C650型卧式车床属中型车床,加工工件回转半径最大可达1020m m,长度可达3000mm。其结构如图所示,主要由车身、主轴变速箱、进给箱、溜板箱、刀架、尾架、丝杆和光杆等部分组成。 普通车床结构图 车床的切削加工包括主运动、进给运动和辅助运动三部分。 1、主运动是工件作旋转运动,也就是产生车削的运动。主轴转动带动装夹在其端头的工件转动。

2、进给运动是刀具作直线运动,也就是使切削能连续进行下去的运动。刀具安装在刀架上,与滑板一起随溜板箱沿主轴轴线方向实现进给移动。主轴的传动和溜板箱的移动均由主电动机驱动,并通过各自的变速箱调节主轴转速进给速度。当加工的工件比较大时其转动惯量也比较大,停车时不易立即停止转动,必须有停车制动的功能,较好的停车制动是采用电气制动。 3、为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和节省辅助工作时间,要求带动刀架移动的溜板箱能够快速移动(辅助运动)。在加工的过程中,还需提供切削液(冷却液)。 采用一台不变速的异步电动机拖动,实现切削主运动和刀具进给运动,其变速由变速齿轮箱通过手柄操作进行切换来实现的有级调速。采用一台电动机单独驱动刀架的快速移动;采用一台电动机单独驱动冷却泵和液压泵。 三、控制要求 1、主电动机M1,完成主轴主运动和刀具进给运动的驱动,电动机采用直接起动,可正反两个方向旋转(反转控制主要用于加工螺纹时,要求反转退刀),并可进行正反两个旋转方向的电气停车制动。为加工调整方便,还具有正向点动功能。 2、电动机M2拖动冷却泵,在加工时提供切削液,采用直接起动停止方式,并且为连续工作状态。 3、快速移动电动机M3,电动机可根据使用需要,随时手动控制起、停。

微型计算机控制技术复习总结完整版

《微型计算机控制技术》学科复习总结★第一部分选择题 ?使用说明:本部分对应考试题型的选择题部分,注意看选项答案,莫只记选项! ★★1. RS-232-C串行总线电气特性规定逻辑“1”的电平是(C)(1分) A. 0.3V以下 B. 0.7V以上 C. -3V以下 D. +3V以上2.下面关于微型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A.微型计算机控制技术只能用于单片机系统 B.任何控制系统都可以运用微型计算机控制技术 C.微型计算机控制技术不能用于自动化仪表 D.微型计算机控制技术可用于计算机控制系统及自动化仪表3. 计算机监督系统(SCC)中,SCC计算机的作用是( B )。 A.接收测量值和管理命令并提供给DDC计算机 B.按照一定的数学模型计算给定值并提供给DDC计算机 C.当DDC计算机出现故障时,SCC计算机也无法工作 D.SCC计算机与控制无关 4.关于现场总线控制系统,下面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C )。 A.省去了DCS中的控制站和现场仪表环节 B.采用纯数字化信息传输 C.只有同一家的FCS产品才能组成系统 D.FCS强调“互联”和“互操作性” 5. 闭环控制系统是指(B) A.系统中各生产环节首尾相连形成一个环 B.输出量经反馈环节回到输入端,对控制产生影响 C.系统的输出量供显示和打印 D.控制量只与控制算法和给定值相关 6. 多路开关的作用是(A) A.完成模拟量的切换 B. 完成数字量的切换 C.完成模拟量与数字量的切换 D. 完成模拟量或数字量的切换 7. 采样-保持电路的逻辑端接+5V,输入端从2.3V变至2.6V,输出端为(A)

机电课程设计压力机液压系统的电气控制设计全解

课程设计任务书 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 机械工程学院(系、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机设1105 班级课程名称:机床电气控制技术 设计题目:压力机液压系统的电气控制设计 完成期限:自 2014 年 6 月 13 日至 2014 年 6 月 20 日共 1 周 内容及任务一、设计的主要技术参数 具体要求见课程设计指导书 二、设计任务 完成系统的继电器控制原理图、PLC控制原理图及设计说明书一份三、设计工作量 电气图2-3张,不得少于15页 进度安排 起止日期工作内容 6.13 讲解设计目的、要求、方法,任务分工 6.14 根据指导书和任务书要求确定控制系统的输入输出点 数、类型,确定输入、输出设备及元器件种类、数量, 初步选定PLC型号 6.15 根据指导书和任务书绘制控制系统工作流程图,确定每 个动作实现和解除必须的条件 6.16-6.17 绘制继电器控制原理图、电路计算、元器件选择列表 编制控制系统的PLC控制程序 6.18-6.20 编写设计说明书 主 要参考资料【1】郁建平主编《机电控制技术》.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2】张万奎主编《机床电气控制技术》.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6. 【3】李伟主编《机床电器与PLC》. 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 【4】芮静康主编《实用机床电路图集》. 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6. 指导教师(签字): 2014年 6 月 20 日系(教研室)主任(签字): 2014年 6 月 20 日

机床电气控制技术 设计说明书 压力机液压系统的电气控制设计 起止日期:2014 年6 月13 日至2014 年6 月20 日学生姓名邓文强 班级机设1105 学号11405701424 成绩 指导教师(签字) 机械工程学院(部) 2014年6月20日

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设计

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设 计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目录 1 引言 (1) 2 课程设计任务和要求 (2) 3 直流伺服电机控制系统概述 (2) 直流伺服系统的构成 (2) 伺服系统的定义 (2) 伺服系统的组成 (2) 伺服系统的控制器的分类 (3) 直流伺服系统的工作过程 (4) 4 直流伺服电机控制系统的设计 (5) 方案设计步骤 (5) 总体方案的设计 (5) 控制系统的建模和数字控制器设计 (7) 数字PID工作原理 (8) 数字PID算法的simulink仿真 (8) 5 硬件的设计和实现 (9) 选择计算机机型(采用51内核的单片机) (9) 80C51电源 (10) 80C51时钟 (10) 80C51 控制线 (10) 80C51 I/O接口 (11) 设计支持计算机工作的外围电路(键盘、显示接口电路等) (11) 数据锁存器 (11) 键盘 (11) 显示器 (12) 数模转换器ADC0808 (12) 其它相关电路的设计或方案 (13) 供电电源设计 (13) 检测电路设计 (13)

功率驱动电路 (14) 仿真原理图 (14) 6软件设计 (14) 程序设计思想 (14) 主程序模块框图 (15) 编写主程序 (15) 7 总结 (16) 附录1 ADC0808程序 (17) 附录2 数字控制算法程序 (18) 参考文献 (19)

1 引言 半个世纪来,直流伺服控制系统己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随着伺服电动机技术、电力电子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发展,使得伺服控制系统朝着控制电路数字化和功率器件的模块化的方向发展。 本文介绍直流伺服电机实验台的硬件、软件设计方案。通过传感器对电机位移进行测量,控制器将实际位移量与给定位移量进行比较,控制信号驱动伺服电机控制电源工作,实现伺服电机的位置控制。其电机位置随动系统硬件设计主要包括:总体方案设计、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驱动电路设计和测量电路设计。软件编制采用模块化的设计方式,通过系统的整体设计,完成了系统的基本要求,系统可以稳定的运行。 本次设计说明书主要包括主要包括主程序设计、模数转换器ADC0809程序及数字控制算法程序的设计等内容。 通过本次设计,加深在计算机控制系统课程中所学的知识的理解,提高电气设计与分析的能力,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基础。

电气控制技术 课程设计 PLC小车运动控制

一系统工作原理说明 该小车运动控制系统采用PLC为中心控制系统单元。 根据控制要求,为最大限度地满足被控对象的工艺要求,系统需要有手动和自动和自动两种运行方式,需要有信号指示和报警。按要求初步设定为一个启动按钮SB1、一个停机按钮SB2、行程开关(5个)、手动自动切换旋钮一个、热继电保护开关一个等作为PLC的十个输入点,其中行程开关SQ1、SQ2、SQ3、SQ4、SQ5分别带便A、B、C、D、E五个点。输入量均为直流量。其中输出量有1个小车右行控制继电器、1个小车左行控制继电器、1个手动运行模式指示灯、1个自动运行模式指示灯、5个指示ABCDE位置指示灯,1个报警器、一个故障指示灯。综上,系统需要10个输入点,11个输出点,为最大限度地满足被控对象的工艺要求,选用OMRON C28P的PLC控制器。OMRON C28P有16点输入,12点输出,00CH为输入通道,0000~0015为输入继电器编号;05CH 为输出通道,0500~0511为输出继电器编号。其中I/O分配表如下:

PLC的外部接线、系统梯形图、系统主电路图见附录。 系统工作原理:手动和自动模式切换通过旋钮切换,小车在A处时系统才可以开始运行。结合主电路,继电器KM1控制小车右行,继电器KM2控制小车左行,两继电器内有联锁,任何状态下只会有一个继电器工作。自动状态下,小车行驶到每一个指定点,相应的PLC时间继电器将开始计时,并将上一个时间继电器关闭,2秒后,该时间继电器控制小车右行,当小车到下一个点依次循环。小车的右行是通过时间继电器控制的,任何一个时间继电器计时时间到均会使小车右行,由于时间继电器之间有联锁,任何时候只会有一个时间继电器工作。当到达E点并且2秒定时到后KM2线圈工作主电路器主触点闭合,KM1断电,实现了小车的左行,左行过程中只有当A点行程开关按下时才会是小车停车。到达A点后计数器减1,并且2秒小车又开始右行直到计数器减到为0才使小车完全停止。手动状态下,小车的基本右行左行原理和自动状态一样,只是在手动运行状态下,小车的右行左行控制线圈上加有停车按钮。小车在任何情况下,按下停车按钮后将停止移动。 二操作使用说明 先确定小车运行模式是手动还是自动,自动只需将旋钮S旋到PLC 0006的输入点,手动则旋至PLC 0007输入点,选定完模式后,假设选定为自动模式,按下启动开关,小车即开始向右移动,如果小车刚开始并不在A点,则系统不会运行,直到小车初始位置在A处时系统开始工作。小车在A先停两秒后自动右移

微型计算机控制技术答案(完整版)

1、什么就是计算机控制系统?它由哪几部分组成? 计算机控制系统就就是利用计算机来实现生产过程自动控制得系统。它就是工业控制机构生产过程得大部分组成,工业控制机就是指生产过程控制得特点与要求而设计得计算机,它包括硬件与软件部分,生产过程包括被控对象,测量变送,执行机构,电气开关等。 2、计算机控制系统得典型形式有哪些?各有什么优缺点? 计算机控制系统得典型形式:(1)操作指导控制系统。优点:结构简单,控制灵活与安全,缺点就是由人工操作,速度受到限制,不能控制多个对象.(2)直接数字控制系统(DDC),实时性好,可靠性高与适应性强.(3)监督控制系统(SSC),就是生产过程始终处于最优工况。 (4)分型控制系统(DCS),分散控制,集中操作,分级管理.(5)现场总线控制系统(FCS),降低成本,提高可靠性,可实现真正得开放式互连系统结构 3、实时,在线方式与离线方式得含义就是什么? 实时就是指信号得输入,计算与输出都要在一定得时间范围内完成,即计算机对输入信息以足够快得速度进行控制,超出这个时间就失去控制时机,控制也就失去意义.在线方式:在计算机控制系统中,生产过程与计算机直接连接,并受计算机控制得方式。离线方式:生产过程不与计算机相连且不受计算机控制,而就是靠人进行联系并作相应操作得方式. 4、工业控制机有哪几部分组成? 工业控制机包括硬件与软件两部分。硬件包括:主机(CPU、RAM、ROM)板,人-—机接口,外部总线与内部总线,系统支持板,磁盘系统通信接口,输入、输出通道.软件包括系统软件、支持软件与应用软件。 5、什么就是总线,内部总线与外部总线? 总线就是一组信号线得集合,它定义了各引线得信号、电机、机械特性,使计算机内部各组成部分之间以及不同得计算机之间建立信号联系,进行信息传送与通信。内部总线:就就是计算机内部功能模板之间进行通信得总线,它就是构成完整得计算机系统得内部信息枢纽,但按功能仍要分为数据总线DB,地址总线AB,控制总线CB,电源总线PB。外部总线就是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或计算机与其她智能设备之间进行通信得连接。 6、什么就是接口,接口技术与过程通道? 接口就是计算机与外部设备交换信息得桥梁,它包括输入接口与输出接口,接口技术就是研究计算机与外部设备之间如何交换信息得技术,过程通道就是在计算机与生产过程之间设置得信息传送与转换得连接通道,它包括AI、AO、DI、DO。 7、采用74LS244与74LS273与PC总线工业控制机接口,设计8路数字量(开关量)输入接口与8路数字量(开关量)输出接口,请画出接口电路原理图,并分别编写数字量输入与数字量输出程序。 8、用8位A/D转换器ADC0809通过8255A与PC总线工业控制机接口,实现8路模拟量采集。请画出接口原理图,并设计出8路模拟量得数据采集程序 9、有源I/V变换:设输入为4~20mA得电流,对应输出为1~5V,输入电阻Ri=250Ω,试确定I/V变换电路及电路参数,画出电路原理图. 10、什么就是采样过程、量化、孔径时间? 采样时指按一定得时间间隔T,把时间上连续与幅值上也连续得模拟信号转变成在时间刻0、T、2T···KT得一连串脉冲输出信号得过程,所谓量化就就是采用一组数码(二进制码)来逼近离散模拟信号得幅值,将其转换为数字信号,将采样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得过程称为量化过程,孔径时间,在模拟量输入通道中,A/D转换器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量总需要一定得时间,完成一次A/D转换所需得时间. 11、采样保持器得作用就是什么?就是否所有得模拟量输入通道中都需要采样保持器?为什么?

《工厂电气控制技术》课准

《工厂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标准 一、课程信息 课程名称:可编程控制技术课程类型:机电一体化、自动化专业核心课 课程代码:0722027 授课对象:机电一体化专业、电气自动化专业 学分:6 先修课:《电气控制技术》、《电机拖动基础》 学时:108 后续课:《交流调速系统》、《电气综合实训》 制定人:杨立波制定时间:2015年3月 二、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一门传授工厂电气控制相关理论和技能知识的专业课。本课程采用工厂电气控制中的各种典型实例,讲解相关的电压电器、基本控制线路知识、电气控制设计方法,来对工厂电气控制进行深入细致的讲解,内容涉及各类低压电器结构、工作原理、在控制线路中的使用和常用电机控制线路和车床控制线路实训操作。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独立完成中等复杂程度控制电路安装、调试、维护和设计,并能获得电气控制国家职业技能中级证书。 三、课程设计 (1)能力目标 1.具有对电气控制系统分析能力; 2.具有电气控制系统初步设计的基本能力;

3.具有典型控制设备线路的安装与调试的能力。 总体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具备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所必需的低压控制电器应用,机床控制电路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授课过程中注重渗透专业思想教育,培养工程意识,激发创新思维,为毕业后尽快适应岗位需求奠定基础 具体目标:1、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单向控制电路及其安装与调试 2、三相鼠笼异步电动机双向运转控制线路 3、三相异步电动机的降压启动控制线路 4、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制动控制线路 5、异步电动机的调速控制线路 6、直流电动机的基本控制线路 7、电气控制线路识读与设计 8、典型设备电气控制线路分析 (2)知识目标 1.理解常用控制电器的工作原理和使用特性,并能正确选择和使用电器; 2.掌握识读和设计机床电器控制线路的基本方法。 2、课程内容设计(根据整个课程的内容,确定一定的载体,将整个课程划分为几个大的基本模块) (1)设计的整体思路:课程教学应服务于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定位,坚持以职业岗位技能培养为主线、以行业导向、工学结合为主要手段、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培养学生

微机原理步进电机控制课程设计报告终审稿)

微机原理步进电机控制课程设计报告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河北科技大学 课程设计报告学生姓名:学号: 专业班级: 课程名称: 学年学期: 2 0 —2 0 学年第学期 指导教师: 2 0 年月 课程设计成绩评定表

目录 一、设计题目………………………………………………………………. 二、设计目的………………………………………………………………. 三、设计原理及方案………………………………………………………. 四、实现方法………………………………………………………………. 五、实施结果………………………………………………………………. 六、改进意见及建议……………………………………………………….

、 一、设计题目 编程实现步进电机的控制 二、设计目的 1.了解步进电机控制的基本原理 2.掌握控制步进电机转动的编程方法 3.了解8086控制外部设备的常用电路 4.掌握8255的使用方法 三、设计原理及方案 3.1设计原理 步进电机驱动原理是通过对每相线圈中的电流的顺序切换(实验中的步进电机有四相线圈,每次有二相线圈有电流,有电流的相顺序变化),来使电机作步进式旋转。驱动电路由脉冲信号来控制,所以调节脉冲信号的频率便可改变步进电机的转速。 利用 8255对四相步进电机进行控制。当对步进电机施加一系列连续不断的控制脉冲时,它可以连续不断地转动。每一个脉冲信号对应步进电机的某一相或两相绕组的通电状态改变一次,也就对应转子转过一定的角度(一个步距角)。当通电状态的改变完成一个循环时,转子转过一个齿距。四相步进电机可以在不同的通电方式下运行,常见的通电方式有单(单相绕组通电)四拍(A-B-C-D-A…),双(双相绕组通电)四拍(AB-BC-CD-DA-AB…),八拍(A-AB-B-BC-C-CD-D-DA-A…)等。 通过编程对8255的输出进行控制,使输出按照相序表给驱动电路供电,则步进电机的输入也和相序表一致,这样步进电机就可以正向转动或反向转动。 3.2硬件连接图 四.实现方法 4.1.步进电机控制程序流图

微型计算机控制技术复习题

* 1,微型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硬件由哪几部分组成各部分的作用是什么 答:CPU,接口电路及外部设备组成。 CPU,这是微型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核心,通过接口它可以向系统的各个部分发出各种命令,同时对被控对象的被控参数进行实时检测及处理。 接口电路,微机和生产对象之间进行信息交换的桥梁和纽带。 外部设备:这是实现微机和外界进行信息交换的设备 4,操作指导、DDC和SCC系统工作原理如何它们之间有何区别和联系 @ 答:(1)操作指导控制系统:在操作指导控制系统中,计算机的输出不直接作用于生产对象,属于开环控制结构。计算机根据数学模型、控制算法对检测到的生产过程参数进行处理,计算出各控制量应有的较合适或最优的数值,供操作员参考,这时计算机就起到了操作指导的作用。 (2)直接数字控制系统(DDC系统):DDC(Direct Digital Control)系统就是通过检测元件对一个或多个被控参数进行巡回检测,经输入通道送给微机,微机将检测结果与设定值进行比较,再进行控制运算,然后通过输出通道控制执行机构,使系统的被控参数达到预定的要求。DDC系统是闭环系统,是微机在工业生产过程中最普遍的一种应用形式。 (3)计算机监督控制系统(SCC系统):SCC(Supervisory Computer Control)系统比DDC系统更接近生产变化的实际情况,因为在DDC系统中计算机只是代替模拟调节器进行控制,系统不能运行在最佳状态,而SCC系统不仅可以进行给定值控制,并且还可以进行顺序控制、最优控制以及自适应控制等SCC是操作指导控制系统和DDC系统的综合与发展。 2. 采样周期愈小愈好吗为什么 答:不是。若采样间隔太小(采样频率太高),则对定长的时间记录来说其数字系列就很长,计算工作量迅速增大:如果数字序列长度一定,则只能处理很短的时间历程,可能产生较大的误差。 5 试用CD4051设计一个32路模拟多路开关,画出电路图并说明其工作原理。 思路:因为CD4051只有八个输入接口,所以要构建32路的多路开关需要用到4个CD4051。 32路的多路开关应有5个控制口,其中前三个是CD4051的输入口,后两个是控制口。(因为CD4051就有三个输入口) ( 分别标为D1、D2、D3、D4、D5(00000—11111,00000第0通道、11111第31通道)。通过对4个CD4051的选择来实现32个通道口的选择(0—7、8—15、16—23、24—31)。如选择第三个CD4051时,可以选择16-23(10000—10111)通道口。 然而CD4051的选择是通过控制各个CD4051的INH高低电平来实现。 比如想让第三个CD4051接通,就令它的INH通高电平(此时D5=1、D4=0,INH3=!(D5&!D4))。 故INH的选择是控制D5和D4的逻辑关系来达到的。其中INH1=!(!D5&!D4); INH2=!(!D5&D4); INH3=!(D5&!D4); INH4=!(D5&D4)。 ?

电气控制技术课程

电气、电子09级 《电气控制技术课程设计》计划书一、目的 根据电气控制设备的工艺要求,运用所学过的电气控制的基本控制环节、典型控制线路及PLC 的基础知识,以及电气控制系统设计的基本方法、步骤,查找有关资料,设计电气控制线路,选择电器元件,整理设计资料。在此过程中培养从事设计工作的整体观念,通过较为完整的工程实践基本训练,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及增强工作适应能力打下一定的基础。 二、设计时间 2011—2012学年第1学期第18周。 三、指导教师 程辉 四、分组情况 电气09共57人,分15大组。 五、进度安排 六、设计题目 见附页七、管理办法 由指导教师每天检查学生出勤、纪律情况,指导教师督查学生独立完成设计的能力,并根据情况记入成绩。 八、评分办法 课程设计成绩采用百分制。注重量化过程考核、创新能力考核,在设计正确、规范的前提下,采用继电接触控制比采用PLC控制评分时提高一个档次,具体评分内容和标准如下: 1、设计态度占30% 遵守纪律,不做与课程设计无关的事。认真查找资料,主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按时完成设计任务。 2、设计报告占50% 课程设计报告包含两部分:设计说明书和图纸。 (1)设计说明书要求内容完整、文字流畅、字迹端正、图纸规范。尤其要突出设计创新,采用新方法、新工艺、新元件。设计论证充分、线路简洁可靠,元件选择正确合理;绘图符合国家电气制图标准,图面整洁;设计计算步骤详细,结果正确。在实际安装中发生的错误修改和元器件变动要有明确的说明。设计心得体会真实可信。 (2)图纸要求图纸标准、资料齐全。 3、课题答辩占20% 对课题考核重点理解深刻,能正确、全面地回答问题。 机电科学与工程系 电气控制技术课程设计指导小组 2011年10月

微机控制课程设计报告

微机控制课程设计报告

目录............................................................................................................ 错误!未定义书签。摘要........................................................................................................................................ III I V 第1章总体方案设计...................................................................................................... - 1 - 1.1、设计任务及要求............................................................................................ - 1 - 1.2、工艺要求........................................................................................................ - 1 - 1.3、要求实现的基本功能: ............................................................................... - 2 - 1.4、对象分析........................................................................................................ - 2 - 1.5、系统功能设计................................................................................................ - 2 -第2章硬件的设计和实现.............................................................................................. - 3 - 2.1、微机选型........................................................................................................ - 3 - 2.2、设计支持计算机工作的外围电路 ............................................................... - 3 - 2.3、设计输入输出通道........................................................................................ - 5 - 2.4、温度传感器.................................................................................................... - 7 - 2.5、元器件的选择................................................................................................ - 8 -第3章数字控制器的设计.............................................................................................. - 9 - 3.1、控制算法:................................................................................................. - 9 - 3.2、计算过程:.................................................................................................... - 9 -第4章软件设计............................................................................................................ - 11 - 4.1系统主程序框图 ............................................................................... - 11 - 4.2、A/D转换子程序流程图 ................................................................ - 12 - 4.3图LED显示流程............................................................................. - 12 - 4.4、数字控制算法子程序流程图 ........................................................ - 14 -第5章完整的系统电路图............................................................................................ - 15 -第6章抗干扰措施........................................................................................................ - 16 - 6.1、硬件方面抗干扰措施主要包括: ............................................................. - 16 - 6.2、软件方面的抗干扰措施有: ..................................................................... - 16 -第7章系统调试............................................................................................................ - 17 -第8章设计总结............................................................................................................ - 18 -第9章参考文献............................................................................................................ - 19 -附录:程序代码................................................................................................................ - 20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