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接地系统分类

接地系统分类

接地系统分类
接地系统分类

建筑工程供电系统中的接地系统规介绍

一、建筑工程供电系统

建筑工程供电使用的基本供电系统有三相三线制三相四线制等,但这些名词术语内涵不就是十分严格。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对此作了统一规定,称为TT系统、TN系统、IT系统。其中TN系统又分为TN-C、TN-S、TN-C-S系统。下面内容就就是对各种供电系统做一个扼要的介绍。

(一)工程供电的基本方式

根据IEC规定的各种保护方式、术语概念,低压配电系统按接地方式的不同分为三类,即TT、TN与IT系统,分述如下。

(1)TT方式供电系统

TT方式就是指将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直接接地的保护系统,称为保护接地系统,也称TT系统。第一个符号T表示电力系统中性点直接接地;第二个符号T表示负载设备外露不与带电体相接的金属导电部分与大地直接联接,而与系统如何接地无关。在TT系统中负载的所有接地均称为保护接地,如图1所示。这种供电系统的特点如下。

图1

1)当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带电(相线碰壳或设备绝缘损坏而漏电)时,由于有接地保护,可以大大减少触电的危险性。但就是,低压断路器(自动开关)不一定能跳闸,造成漏电设备的外壳对地电压高于安全电压,属于危险电压。

2)当漏电电流比较小时,即使有熔断器也不一定能熔断,所以还需要漏电保护器作保护,困此TT系统难以推广。

3)TT系统接地装置耗用钢材多,而且难以回收、费工时、费料。

现在有的建筑单位就是采用TT系统,施工单位借用其电源作临时用电时,应用一条专用保护线,以减少需接地装置钢材用量,如图2所示。

图2

图中点画线框内就是施工用电总配电箱,把新增加的专用保护线PE线与工作零线N分开,其特点就是:①共用接地线与工作零线没有电的联系;②正常运行时,工作零线可以有电流,而专用保护线没有电流;③TT系统适用于接地保护占很分散的地方。

(2)TN方式供电系统

这种供电系统就是将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与工作零线相接的保护系统,称作接零保护系统,用TN表示。它的特点如下。

1)一旦设备出现外壳带电,接零保护系统能将漏电电流上升为短路电流,这个电流很大,就是TT系统的5、3倍,实际上就就是单相对地短路故障,熔断器的熔丝会熔断,低压断路器的脱扣器会立即动作而跳闸,使故障设备断电,比较安全。

2)TN系统节省材料、工时,在我国与其她许多国家广泛得到应用,可见比TT系统优点多。TN方式供电系统中,根据其保护零线就是否与工作零线分开而划分为TN-C与 TN-S等两种。

(3)TN-C方式供电系统

它就是用工作零线兼作接零保护线,可以称作保护中性线,可用NPE表示,如图3所示。这种供电系统的特点如下。

图3

1)由于三相负载不平衡,工作零线上有不平衡电流,对地有电压,所以与保护线所联接的电气设备金属外壳有一定的电压。

2)如果工作零线断线,则保护接零的漏电设备外壳带电。

3)如果电源的相线碰地,则设备的外壳电位升高,使中性线上的危险电位蔓延。

4)TN-C系统干线上使用漏电保护器时,工作零线后面的所有重复接地必须拆除,否则漏电开关合不上;而且,工作零线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得断线。所以,实用中工作零线只能让漏电保护器的上侧有重复接地。

5)TN-C方式供电系统只适用于三相负载基本平衡情况。

(4)TN-S方式供电系统

它就是把工作零线N与专用保护线PE严格分开的供电系统,称作TN-S供电系统,如图4所示。TN-S供电系统的特点如下。

图4

1)系统正常运行时,专用保护线上不有电流,只就是工作零线上有不平衡电流。PE 线对地没有电压,所以电气设备金属外壳接零保护就是接在专用的保护线PE上,安全可靠。

2)工作零线只用作单相照明负载回路。

3)专用保护线PE不许断线,也不许进入漏电开关。

4)干线上使用漏电保护器,工作零线不得有重复接地,而PE线有重复接地,但就是不经过漏电保护器,所以TN-S系统供电干线上也可以安装漏电保护器。

5)TN-S方式供电系统安全可靠,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等低压供电系统。在建筑工程工工前的“三通一平”(电通、水通、路通与地平——必须采用TN-S方式供电系统。

(5 )TN-C-S方式供电系统

在建筑施工临时供电中,如果前部分就是TN-C方式供电,而施工规范规定施工现场必须采用TN-S方式供电系统,则可以在系统后部分现场总配电箱分出PE线,这种系统称为TN-C-S供电系统,如图5、6所示。TN-C-S系统的特点如下。

图5 TN-C-S供电系统

图6 工地总配电箱分出PE线

1)工作零线N与专用保护线PE相联通,如图1-5ND这段线路不平衡电流比较大时,电气设备的接零保护受到零线电位的影响。D点至后面PE线上没有电流,即该段导线上没有电压降,因此,TN-C-S系统可以降低电动机外壳对地的电压,然而又

不能完全消除这个电压,这个电压的大小取决于ND线的负载不平衡的情况及ND 这段线路的长度。负载越不平衡,ND线又很长时,设备外壳对地电压偏移就越大。所以要求负载不平衡电流不能太大,而且在PE线上应作重复接地,如上图6所示。

2)PE线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进入漏电保护器,因为线路末端的漏电保护器动作

会使前级漏电保护器跳闸造成大范围停电。

3)对PE线除了在总箱处必须与N线相接以外,其她各分箱处均不得把N线与PE 线相联,PE线上不许安装开关与熔断器,也不得用大顾兼作PE线。

通过上述分析,TN-C-S供电系统就是在TN-C系统上临时变通的作法。当三相电力变压器工作接地情况良好、三相负载比较平衡时,TN-C-S系统在施工用电实践中效果还就是可行的。但就是,在三相负载不平衡、建筑施工工地有专用的电力变压器时,必须采用TN-S方式供电系统。

(6)IT方式供电系统

I表示电源侧没有工作接地,或经过高阻抗接地。每二个字母T表示负载侧电气设备进行接地保护,如图7所示。

图7

IT方式供电系统在供电距离不就是很长时,供电的可靠性高、安全性好。一般用于不允许停电的场所,或者就是要求严格地连续供电的地方,例如电力炼钢、大医院的手术室、地下矿井等处。地下矿井内供电条件比较差,电缆易受潮。运用IT 方式供电系统,即使电源中性点不接地,一旦设备漏电,单相对地漏电流仍小,不会破坏电源电压的平衡,所以比电源中性点接地的系统还安全。

但就是,如果用在供电距离很长时,供电线路对大地的分布电容就不能忽视了。从图8可见,在负载发生短路故障或漏电使设备外壳带电时,漏电电流经大地形成架路,保护设备不一定动作,这就是危险的。只有在供电距离不太长时才比较安全。这种供电方式在工地上很少见。

图8

(二)供电线路符号小结

1)国际电工委员会(IEC)规定的供电方式符号中,第一个字母表示电力(电源)系统对地关系。T表示就是中性点直接接地;I表示所有带电部分绝缘。

2)第二个字母表示用电装置外露的可导电部分对地的关系。如T表示设备外壳接地,它与系统中的其她任何接地点无直接关系;N表示负载采用接零保护。

3)第三个字母表示工作零线与保护线的组合关系。如C表示工作零线与保护线就是合一的,如TN-C;S表示工作零线与保护线就是严格分开的,所以PE线称为专用保护线,如TN-S。

附:

单相与三相电路的地线与零线怎么选择?

在380V低压配电网中,按接地方式有三种五类:TT、TN-C、TN-S、TN-C-S、IT。

TT系统:根据《安全技术规范》中,TT系统指:电源侧配电变压器中性点直接接地,负荷侧设备不带电的金属外壳直接与大地连接,但与电源侧配电变压器中性点没有直接电气连接。

TN系统:根据《安全技术规范》中,TN-S、TN-C、TN-C-S系统指:电源侧配电变压器中性点直接接地,负荷侧设备不带电的金属外壳与变压器中性点有直接电气连接。这三类系统中区别就是:TN-S零线与保护零线(地线)就是分开的。TN-C零线与保护零线就是共用的。 TN-C-S零线与保护零线部分共用,部分分开。

IT系统就是三相三线式接地系统,该系统变压器中性点不接地或经阻抗接地,无中性线N,只有线电压(380V),无相电压(220V),保护接地线PE各自独立接地。该系统的优点就是当一相接地时,不会使外壳带有较大的故障电流,系统可以照常运行。缺点就是不能配出中性线N。因此它就是不适用于拥有大量单相设备的智能化大楼的。

备注:在同一供电系统中采用了保护接地,就不能同时采用保护接零,即同一电网中只能采用同一种接地系统。

接地的种类

接地的种类除防雷接地外,还有交流工作接地、保护接地、直流接地、过电压保护接地、防静电接地、屏蔽接地等等。电子设备的接地方式有独立地和联合接地。独立地的接地电阻值除另有规定外,一般不大于4欧,并采用一点接地方式。电子设备接地宜与防雷接地系统共设,但其接地电阻不宜大于1欧。若与防雷地分设,两接地系统的距离不宜小于20米。 电力系统接地种类区分 周建民 在电网系统中,供电企业在不同场合采取了工作接地、保护接地、重复接地、防雷接地四种接地措施。那么,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呢? 工作接地。在正常或事故情况下,为了保证电气设备可靠运行,而必须在电力系统中某一点进行接地,称为工作接地。此种接地可采取直接接地或经特殊装置接地。如变压器中性点的直接接地或经消弧线圈接地。 保护接地。为防止因绝缘损坏而遭受触电的危险,将与电气设备带电部分相绝缘的金属外壳或构架,同接地体之间做良好的连接,称为保护接地。如变压器底座和外壳接地、配电盘的框架接地、互感器的二次绕组接地,将与带电部分相绝缘的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或构架,与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中的保护中性线相连接等。 重复接地。将中性线上的一点或多点与大地再次做金属连接,称为重复接地。如在三相四线制的中性线首端、分支点及沿线每1千米处和接户线处做的接地、与高压线路同杆架设的低压线路的中性线在共敷段首末段接地等。 防雷接地。为了防止人、畜、建筑物、架空线路等遭受雷击而做的接地,称为防雷接地。如与建筑物顶部避雷针及高压架空线路避雷线相连而做的接地等。 地与电(信号),这是一对形影不离的双胞胎。接地,通常是指用导体与大地相连。可在电子技术中的地,可能就与大地毫不相关,它只是电路中的一等电位面。如收音机、电视机中的地,它只是接收机线路里的一电位基准点。接地,在电力和电子技术中,既简单,又复杂,而且还必不可少。按接地的作用,可分为工作接地、保护接地、过压保护接地、防静电接地、屏蔽接地、信号地等多种。在广电技术中,以上几种接地类型都会遇到。现就结合实际对某些接地技术问题作一阐述。 一.保护接地保护接地是为防止绝缘损坏造成设备带电危及人身安全而设置的保护装置,它有接地与接零两种方式。按电力规定,凡采用三相四线供电的系统,由于中性线接地,所以应采用接零方式,而把设备的金属外壳通过导体接至零线上,而不允许将设备外壳直接接地。这在广电系统的配电房中的开关设备,中央空调机、发射机等电源开关设备和大耗电设备中尤为常见。在规划设计时,应从地网中引出接地母线至各设备上,再将机器外壳用导体连至接地母线上。值得指出的是:接地线应接在设备的接地专用端子上,

《电力系统分析》试题

《电力系统分析》试题 一、选择题 1.采用分裂导线的目的是(A) A.减小电抗 B.增大电抗 C.减小电纳 D.增大电阻 2.下列故障形式中对称的短路故障为( C ) A.单相接地短路 B.两相短路 C.三相短路 D.两相接地短路 3.简单系统静态稳定判据为(A) A.>0 B.<0 C.=0 D.都不对 4.应用等面积定则分析简单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性,系统稳定的条件是( C )A.整步功率系数大于零 B.整步功率系数小于零 C.最大减速面积大于加速面积 D.最大减速面积小于加速面积 5.频率的一次调整是(A) A.由发电机组的调速系统完成的 B.由发电机组的调频系统完成的 C.由负荷的频率特性完成的 D.由无功补偿设备完成的 6.系统备用容量中,哪种可能不需要( A) A.负荷备用 B.国民经济备用 C.事故备用 D.检修备用

7.电力系统中一级负荷、二级负荷和三级负荷的划分依据是用户对供电的(A)A.可靠性要求 B.经济性要求 C.灵活性要求 D.优质性要求 9.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发生单相接地短路时,非故障相电压升高至(A) A.线电压 B.1.5倍相电压 C.1.5倍线电压 D.倍相电压 10.P-σ曲线被称为( D ) A.耗量特性曲线 B.负荷曲线 C.正弦电压曲线 D.功角曲线 11.顺调压是指( B ) A.高峰负荷时,电压调高,低谷负荷时,电压调低 B.高峰负荷时,允许电压偏低,低谷负荷时,允许电压偏高 C.高峰负荷,低谷负荷,电压均调高 D.高峰负荷,低谷负荷,电压均调低 12.潮流方程是( D ) A.线性方程组 B.微分方程组 C.线性方程 D.非线性方程组 13.分析简单电力系统的暂态稳定主要应用( B ) A.等耗量微增率原则 B.等面积定则 C.小干扰法 D.对称分量法 14.电力线路等值参数中消耗有功功率的是(A) A.电阻 B.电感 C.电纳 D.电容

保护接地的分类

接地的分类 各种接地的分类一般可以分为工作接地,保护接地和防雷接地。工作接地又可分为交流工作接地和直流工作接地。 1、工作接地: 由于运行和安全的需要,为保证供电电源在正常或故障的情况下,能可靠地工作而进行的接地。 1)直流工作接地 在通信系统中,为保证通信设备正常运行而设置的接地系统称为工作接地。所谓工作接地,就是利用大地这个导体构成回路,来传输能量和信息。同时,利用工作接地的方式来降低电信回路中的串音,抑制电信线路中的各种电磁干扰,提高通信线路的传输质量。 在各通信局、站的工作接地系统中,包括“电池的正极接地”、“交换机的外壳接地”、“载波机和载波机架接地”以及“总配线架接地”等。 程控交换机室内地线布线系统要比纵横制严格,必须采用一点接地原则,即引入到程控交换机室内的接地线只能接到一次接地端子,再由该端子引到各个机架。 表3-1 通信局站接地电阻要求 261

2)交流工作接地 按照IEC(国际电工委员会)规定,接地制式一般由两个字母组成,必要时可以加后续字母。 第一个字母表示电源接地点对地的关系: T表示电源端有一点直接接; I表示电源端所有带电部分和地绝缘,或由一点经阻抗接地。 第二个字母表示电气设备的外露导电部分和地的关系: T表示电气设备外露导电部分对地直接电气连接,和配电系统的任何接地点无关, N表示电气设备外露导电部分和配电系统的接地点直接电气连接或与该点引出的导体相连接。 后续字母表示中性线和保护线之间的关系: C表示中性线N和保护线PE合并为PEN线, S表示中性线和保护线分开, C-S表示电源侧为PEN线,从某点分开为N及PE线。 根据以上的分法,安接地制式划分的配电系统有TN-S、TN-C、TN-C-S、TT、IT。 根据我国《低压电网系统接地形式的分类、基本技术要求和选用导则》的规定,低压电网系统接地的保护方式可分为:接零系统(TN 系统)、接地系统(TT系统)和不接地系统(IT系统)三类。 (1)TN-C系统 TN-C系统为三相电源中性线直接接地的系统,通常称为三相四线制电源系统,其中性线与保护线是合一的。如图3-1(a)所示。TN-C系统没有专设 262

低压电力系统的保护接地分析 李荣根

低压电力系统的保护接地分析李荣根 摘要:接地在电气技术上具有很高的重要性、普遍性和复杂性。各种系统均有 多种复杂的接地要求,而且是与系统紧密联系的组成部分。 关键词:接地:保护;低压电力系统; 从功能性接地和非功能性接地两方面解析了接地的作用及保护原理,说明了 防止电击措施有多种,等电位联结只是其中使用最广泛、方便和经济的一种。 一、低压系统接地分类 低压系统接地分为TN、TT和IT。第一种代表变压器中性点接地(工作接地)方式,第二种代表用电设备外壳接地方式。T-直接接地;I-不接地;N-外壳与中性点金属连接;第一种决定电力系统的工作接地方式,第二种决定了设备的保 护接地方式。高压系统只是说工作接地包含有效接地和非有效接地,而低压系统 不仅表明电源侧工作接地,同时还表明了用户侧的保护接地。由于低压系统有中 性线引出,因此,在分析计算时需考虑接地电流和接零电流,两者大小可能不一样。高压系统的电气设备金属外壳都要求直接接地,低压系统设备金属外壳实质 上也是要求直接接地。那么外壳接地是不是就能起到保护作用呢?回答是否定的,只有满足一定的条件才是安全的。根据《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推荐: 短时间(15 s)内体重50 kg的人承受的最大交流电流有效值是Ib=116/t(mA),体重70 kg的人承受的最大交流电流有效值是Ib=157/t(mA)。长时间内作用在人身上的电压小于50 V(通过电流30 mA)是安全的。出现接地故障时人体是否 安全,小电流接地系统按照长时间接触验算。大电流接地系统按照短时间接触验算。 1.保护接地。为电气安全,将系统、装置或设备的一点或多点接地。 2.接地电压。电气设备发生接地故障时,其接地部分与大地零电位点之间的 电位差称之为接地电压。 3.转移电压。接地故障电流流过接地系统时,由一端与该接地系统连接的金 属导体传递的接地系统对参考地之间的电位差。 4.接触电压。接地故障电流通过接地装置时,地表面形成电位分布,设备垂 直距离2 m和地面水平距离1 m处之间的电位差。此处1 m处容易误导,设备往 往距离其接地装置相当远,用接地线连接的设备外壳电位与接地装置一样,虽然 人距离设备水平距离1 m,实际人与设备外壳的电位差应是人与接地装置之间的 电位差,绝不是1 m的电位差。 5.跨步电压。接地故障电流通过接地装置在地面水平距离为1 m的两点之间 的电位差。人体能够承受的电压不仅与电流还与人体电阻有关,人体电阻变化范 围很大,我国采用1.5 kΩ作为参考值,人体单脚接地等效金属圆盘电阻3ρ。 二、高压配电装置接地 由于开关站和变电所的进线电源一般是10 kV及以上的高压,亦有可能出现 接地故障,所以有必要简单介绍高压配电装置的接地。高压电力系统的接地分为 有效接地和非有效接地。非有效接地系统向1 kV以下低压装置供电的高压配电装 置的保护接地电阻R≤50/I且不应大于4Ω,高压配电装置金属外壳的对地电压不 得超过50 V。接触电压和跨步电压小于接地电压,自然满足安全性要求。非有效 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故障电流是线路电容电流,数值较小,所以一般容易做到。有 效接地系统向1 kV以下低压装置供电的高压配电装置的保护接地电阻R≤2 000/I。故障时接地电压允许值可达2 000 V,切除故障时间0.4 s,应该考虑均压措施。利

电力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分类、特征及应用

电力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分类、特征及应用 摘要:供电系统的中性点接地方式涉及电网的安全运行,供电可靠性,过电压和绝缘的配合,继电保护,接地设计等多个因素,而且对通信和电子设备的电子干扰、人身安全等方面有重要影响。目前供配电系统的接地方式主要有中性点不接地、中性点直接接地、中性点经电阻接地和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四种,本文对这四种中性点接地方式进行了分类、分析与比较,并针对发展中城市配电系统中接地变的应用进行分析和建议。 关键词:中性点接地系统接地变 电力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是指电力系统中的发电机和变压器的中性点与地的连接方式。可以分为大接地电流系统和小接地电流系统,前者即中性点直接接地电流系统,后者又分为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和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或电阻接地系统。 1.大接地电流系统 大接地电流系统,即将中性点直接接地。该系统运行中若发生一相接地故障时,就形成单相接地短路,线路上将流过很大的短路电流,使线路保护装置迅速动作,断路器跳闸切除故障。大电流接地系统在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中性点电位仍为零,非故障相对地电压基本不变,这是它的最大优点。因此在这种系统中的输电设备绝缘水平只需按电网的相电压考虑,较为经济。此外,该系统单相接地故障时,不会产生间歇性电弧引起的过电压,不会因此而导致设备损坏。大接地电流系统不装设绝缘监察装置。 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缺点也很多,首先是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不允许电网继续运行,防止短路电流造成较大的损失,因此可靠性不如小接地电流系统。其次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在运行中若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其接地点还会产生较大的跨步电压与接触电压。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故障时产生的接地电流较大,对通讯系统的干扰影响也大,特别是当电力线路与通讯线路平行走向时,由于耦合产生感应电压,对通讯造成干扰。 2.小接地电流系统 小电流接地系统,即中性点不接地或经消弧线圈或电阻接地系统。小接地电

接地的作用及分类

接地的作用及分类 时间:2012-03-18来源:https://www.doczj.com/doc/4d10245716.html, 作者:电工之家 所谓接地,就是把设备的某一部分通过接地装置同大地紧密连接在一起。到目前为止,接地仍然是应用最广泛的并且无法用其他方法替代的电气安全措施之 一。不管是电气设备还是电子设备,不管是生产用设备还是生活用设备,不管是直流设备还是交流设备,不管是固定式设备还是移动式设备,不管是高压设备还是低压设备,也不管是发电厂还是用电户,都采用不同方式、不同用途的接地措施来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行或是它们的安全。 一、接地的作用 接地的作用主要是防止人身遭受电击、设备和线路遭受损坏、预防火灾和防止雷击、防止静电损害和保障电力系统正常运行。 1.防止人身遭受电击 将电气设备在正常运行时不带电的金属导体部分与接地极之间作良好的金属连接,以保护人体的安全,防止人身遭受电击。 当电气设备某处的绝缘体损坏后外壳就会带电,由于电源中性点接地,即使设备不接地,因线路与大地间存在电容,此时人体接触到设备外壳时也会有电流流经人体;或者线路上某处绝缘不好,如果人体触及此绝缘损坏的电气设备外壳时,电流就会经人体而成通路,从而使人体遭受电击伤害。 有接地装置的电气设备,当绝缘损坏、外壳带电时,接地电流将同时沿着接地极和人体两条通路流过,此时,人体与接地极是并联的关系,流过每一条通路的电流值将与其电阻的大小成反比,接地极电阻越小,流经人体的电流也就越小。通常人体的电阻比接地极电阻大数百倍,所以流经人体的电流献出流经接地极的电流小数百倍。当接地电阻极小时,流经人体的电流几乎等于零,相当于接地极将人体短接,因此,人体就能避免触电的危险。 所以,不论施工还是运行,在一年中的所有季节,均应保证接地电阻不大于设计或规范中所规定的接地电阻值,以免发生电击伤害。 2.保障电气系统正常运行 电力系统接地一般为中性点接地,中性点的接地电阻很小,因此中性点与地间的电位差接近于零。当相线碰壳或接地时,其他两相对地电压, 在中性点绝缘

电力系统接地分类

电力系统接地分类详解 电力系统接地分类详解 在电力系统中,接地是用来保护人身及电力、电子设备安全的重要措施。通常我们将接地分为工作接地、系统接地、防雷接地、保护接地,用他们来保护不同的对象,这几种接地形式从目的上来说是没有什么区别的,均是通过接地接地导体将过电压产生的过电流通过接地装置导入大地,从而实现保护的目的。现代工厂在接地上都要求形成一张严密的网,而所有的被保护对象都挂在这个安全的接地网上,但不同的接地都需要从接地装置处的等电位点连接。 对于防雷接地,主要是通过将雷电产生的雷击电流通过接地网这一有效途径引入大地,从而对建筑物起到保护作用。一般有两种避雷方式供选择,其一是避雷针接地,其二是采用法拉第笼方式接地。它们是两种不同的防雷模式,它们在防雷原理上有显著的区别。避雷针的原理是空中拦截闪电、使雷电通过自身放电,从而保护建筑物免受雷击,避雷针的保护范围是从地面算起的以避雷针高度为滚球半径的弧线下的面积,对于法拉第笼,它认为避雷针的范围很小,而且在避雷针保护的空间内仍有电磁感应作用,而且避雷针附近是强的电磁感应区,有很大的电位梯度,在它周围有陡的跨步电压存在,在这一范围内的人们有生命危险,鉴于种种观点,现在的防雷接地系统中法拉第笼占有重要地位。实验证明,一个封闭的金属壳体是全屏蔽的,在雷电流通过时,是沿着壳体的外表面流入大地,而在壳体的内部没有感应电动势及磁通,即雷电流没有对内部的设备产生干扰效应。而法拉第笼下部的环状接地环、等电位均压网也避免了人在此等电位环境中被雷击的危险。 采用保护接地是当前低压电力网中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安全保护措施。通常有两种做法,即接地保护和接零保护。将设备和用电装置的中性点、外壳或支架与接地装置用导体作良好的电气连接是电气工作的一个重点,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接地。将电气设备和用电装置的金属外壳与系统零线相接叫做接零。由于电力系统中采用保护接地,是我们对用电设备、金属结构及电子等设备采取的接地保护措施,这样就可以避免电器设备漏电、线路破损或绝缘老化漏电等漏电事故造成

电力系统分析-试题第二套

第二套 一、判断题 1、分析电力系统并列运行稳定性时,不必考虑负序电流分量的影响。() 2、任何不对称短路情况下,短路电流中都包含有零序分量。() 3、发电机中性点经小电阻接地可以提高和改善电力系统两相短路和三相短路时并列运行的暂态稳定性。() 4、无限大电源供电情况下突然发生三相短路时,短路电流中的周期分量不衰减, 非周期分量也不衰减。() 5、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中,发生儿率最多且危害最大的是单相接地短路。() 6、三相短路达到稳定状态时,短路电流中的非周期分量已衰减到零,不对称短 路达到稳定状态时,短路电流中的负序和零序分量也将衰减到零。() 7、短路电流在最恶劣短路情况下的最大瞬时值称为短路冲击电流。() 8、在不计发电机定子绕组电阻的情况下,机端短路时稳态短路电流为纯有功性质。() 9、三相系统中的基频交流分量变换到系统中仍为基频交流分量。() 10、不对称短路时,短路点负序电压最高,发电机机端正序电压最高。() 二、选择题 1、短路电流最大有效值出现在()。 A短路发生后约半个周期时B、短路发生瞬间;C、短路发生后约1/4周期时。 2、利用对称分量法分析计算电力系统不对称故障时,应选()相作为分析计算的基本相。 A、故障相; B、特殊相; C、A相。 3、关于不对称短路时短路电流中的各种电流分量,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短路电流中除正序分量外,其它分量都将逐渐衰减到零; B、短路电流中除非周期分量将逐渐衰减到零外,其它电流分量都不会衰减: C、短路电流中除非周期分量将逐渐衰减到零外,其它电流分量都将从短路瞬间的起始值衰减 到其稳态值。 4、不管电力系统发生什么类型的不对称短路,短路电流中一定存在()。

电力系统接地讲解知识

电力系统的中性点接地有三种方式: 有效接地系统(又称大电流接地系统) 小电流接地系统(包含不接地和经消弧线圈接地) 经电阻接地系统(含小电阻、中电阻和高电阻) 大电流接地系统 用于110kV及以上系统及。该系统在单相接地时,另外两相对地电压基本不变,系统过电压较低,对110kV及以上系统抑制过电压有利,但此时接地电流很大,运行设备很难长时间通过此电流,接地相对地电压很低,甚至为零,系统电压严重不平衡,许多电气设备无法正常工作,必须及时切除接地点。大电流接地系统要求部分主变的中性点接地,避免单相接地时短路电流过大。这些主变必须有一个三角形接线的绕组,以构成零序通路,降低零序阻抗。主变的零序阻抗一般为正序阻抗的1/3,线路的零序阻抗一般为正序阻抗的3倍。 作为220kV枢纽变电站的主变必须并列运行。其中一台主变的220kV侧中性点和110kV侧中性点必须直接接地,其他主变中性点通过间隙接地。好处是110kV侧零序阻抗稳定,有利于该110kV系统零序定值的计算和整定,零序过流保护的保护范围变化很小,容易保持其阶梯特性;未220kV系统提供稳定的零序电源,保持220kV系统零序保护的方向性和稳定性。主变220kV侧中性点和110kV侧中性点均加装间隙保护,保护动作跳开各侧断路器。 作为220kV负荷变电站的主变必须分列运行。此时所有主变的220kV侧中性点必须通过间隙接地,110kV侧中性点全部接地运行。所有主变不能相220kV系统提供零序电流,110kV 侧零序阻抗稳定。主变220kV侧中性点加装间隙保护,保护动作跳开各侧断路器。 作为链式接线的220kV变电站,其220kV侧母线并列运行并有两个电源。虽然主变分列运行,但必须有一台主变的220kV侧中性点直接接地,其他主变的220kV侧中性点通过间隙接地。110kV侧中性点必须全部直接接地。主变220kV侧中性点加装间隙保护,保护动作跳开各侧断路器。 目前运行的110kV变电站全部主变均分裂运行,其电源侧母线为单电源。所以主变110kV 侧中性点通过间隙接地,并且不再加装间隙保护。 0.4kV系统均采用大电流接地运行。对于Y/Y0接线的变压器,零序阻抗很大。虽然接入的负荷多为单相负荷,由于每个负荷较小,并不一定会造成三相负荷电流严重不一致(中性点电流小于额定电流的25%),不会造成三相电压严重不平衡。但当线路出现对地短路时,短路电流较小,往往不能使断路器(空气开关)跳开或熔断器熔断,致使事故扩大,许多情况下形成火灾。此时应在变压器中性点引线处加装过流保护,跳开高压侧断路器。显然这是比较复杂的。 使用△/Y0接线的变压器,可以克服这一缺点。但充油变压器的分接开关制作比较困难,尤

2019国家电网电力系统分析笔试题2

2019国家电网电力系统分析笔试题2 湖北国家电网招聘笔试即将来临,接下来就要耐心等待招聘笔试的公告发布啦!对于没有笔试经验的同学来说一定是没有头绪的,中公国企小编在这里整理了有关湖北国家电网招聘笔试的各类习题,大家可以来参考一下,满满的都是干货哦!试题内容/详情如下: ★何谓潜供电流?它对重合闸有何影响?如何防止? 【中公解析】 当故障线路故障相自两侧切除后,非故障相与断开相之间存在的电容耦合和电感耦合,继续向故障相提供的电流称为潜供电流。由于潜供电流存在,对故障点灭弧产生影响,使短路时弧光通道去游离受到严重阻碍,而自动重合闸只有在故障点电弧熄灭且绝。 缘强度恢复以后才有可能重合成功。潜供电流值较大时,故障点熄弧时间较长,将使重合闸重合失败。 为了减小潜供电流,提高重合闸重合成功率,一方面可采取减小潜供电流的 措施:如对500kV中长线路高压并联电抗器中性点加小电抗、短时在线路两侧投入快速单相接地开关等措施;另一方面可采用实测熄弧时间来整定重合闸时间。 ★什么叫电力系统理论线损和管理线损? 【中公解析】 理论线损是在输送和分配电能过程中无法避免的损失,是由当时电力网的负荷情况和供电设备的参数决定的,这部分损失可以通过理论计算得出。管理线损是电力网实际运行中的其他损失和各种不明损失。例如由于用户电能表有误差,使电能表的读数偏小;对用户电能表的读数漏抄、错算,带电设备绝缘不良而漏电,以及无电能表用电和窃电等所损失的电量。 ★什么叫自然功率? 【中公解析】 运行中的输电线路既能产生无功功率(由于分布电容)又消耗无功功率(由于串联阻抗)。当线路中输送某一数值的有功功率时,线路上的这两种无功功率恰好能相互平衡,这个有功功率的数值叫做线路的"自然功率"或"波阻抗功率"。

接地装置的种类及作用

接地的种类及作用探讨 电化四段张彬 摘要:在供电系统运行中接地装置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还是人身安全及保护用电器的主要措施。在日益发生的自然雷害面前我们特别论述防雷的危害性、重要性、必要性。 关键词:供电系统接地防雷、电磁脉冲防护LEMP 电子(逻辑)接地 正文: 通过近一段时间在对现场设备及临时电网的维修与维护,发现许多问题的发生及一些最终的解决方法都是与接地有密切关系的,也让我彻底改变了从前对供电系统及用电设备接地不重视、有时候则有要不要没有关系的想法,让自己总是停留在一个业余者的角度上。通过认真地请教、查询资料等途径,来充实自己。在电力系统运行中接地装置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还是保护人身安全及用电器的主要措施。供电系统和电气设备的某一部分与大地做金属性的良好接触,称为接地。按接地的目的可分为:工作接地、保护接地、保护接零以及防雷接地。特别论述配电网接地制式与建筑物电气设备的电磁兼容问题;接地网的电阻值及接地网的结构在防雷中的作用;外部防雷和内部防雷两个子系统的放电过程;指出了接地技术中的宣传误导。 一、接地分类及作用 1、工作接地 在正常或异常情况下,为了保证正常且可靠地运行,必须将供电系统中的某点与地做可靠的金属连接,称为工作接地。如变压器的中性点与接地装置的可靠金属连接等。其作用:①降低人体的接触电压,在中性点对地绝缘的系统中,当一相接地,而人体又触及另一相时,人体将受到线电压,但对中性点接地系统,

人体受到的为相电压。②迅速切断故障设备。在中性点绝缘的系统中,一相接地时,接地电流仅为电容电流和泄漏电流,数值很小,不足以使保护装置动作以切断故障设备。在中性点接地系统中,发生碰地时将引起单相接地短路,能使保护装置迅速动作以切断故障。③减轻高压窜人低压的危险。 2、保护接地 在正常工作状态下,各种电器的外壳是不带电的。但由于某些原因,造成设备绝缘损坏后可能使外壳带电,人或动物一旦接触到这种外壳带电的设备就有触电的危险。为了防止这种现象出现时危及人身安全,将电器设备正常时不带电的金属外壳、配电装置的金属部分同大地做良好的电气连接,称作保护接地。图1,设备外壳不接地。当故障时,由于带电线路对地电容存在,将产生电容电流。又因为设备外壳与大地间的接触电阻较大,若忽略其分流作用,则故障电流将全部由地中经人体返回设备外壳。即人体中的电流为:Ir=Ijd。由于人触电的危害程度主要决定于通过人体的电流。人体最小的感觉电流工频约为1mA,直流约为5mA。当工频电流超过10mA时,手已难于摆脱电源;当超过50mA且触电时间超过15~30s,即可致命,所以,在绝缘损坏时,人碰触到电器设备外壳是很危险的。若要使人们触及绝缘损坏的电器设备外壳不遭受触电的危险,关键是减少设备外壳与大地间的接触电阻,使流过人体的电流在安全要求的允许范围内。保护接地的目的就在于此。如图2所示,采用保护接地后,流入人体的电流为:Ir=Ijd*rjd/(r r+r jd)。式中:Ijd----接地电流(A);Ir----流入人体电流(A); rjd----接地电阻(Ω);r r----人体电阻(Ω)。由于人体电阻远大于接地电阻,则上式可以简化为:Ir= rjd/r r。流过人体的电流Ir与接地电阻rjd和接地电流Ijd成正比。因此,为了保证人身安全,应设法尽量减少接地电阻和故障电流的值。

电力系统的接地形式(图示)

N = N eutral Conductor PE = P rotection- E arth Conductor PEN = P rotectitive- E arth- N eutral- Conductor T = T erre = Earthing I = I solation S = S eparated Neutral and Protective Conductor C = C ombined Neutral and Protective Conductor Abb. 6 TN-S-System Abb. 7 TN-C System Abb. 8 TN-C-S System Abb.9 TT System Abb. 10 IT System Network configuration Power systems Network configuration Network configurations are differed as per kind of – direct current, alternating current – “number of active conductors and the kind of earth connection” using the following characters: First letter: earthing of the current source (part 300, VDE 0100): T – direct earthing of a point I - insulation of all active parts of earth or connection of a point with the earth via an impedance. Second letter: earthing of elements of electrical machine: T – element is directly earthed, independent of the earthing of a point of a current source N – element is directly connected to the operating earth electrode (in networks of alternating voltage the earthed point is mostly the neutral point). Further letters: arrangement of neutral conductor and protective conductor in the TN-system: S – functions of neutral and protective conductor by separate conductors C – functions of neutral and protective conductor combined in one conductor (PEN). In TN-systems a point is directly earthed (operating earth electrode). The elements of the electrical machine are connected to this point via PE- or PEN-conductor. Three types of TN-systems are to be differed (part 300, VDE 0100): TN-S-system - Separated neutral and protective conductor in the entire network (diagram 6)TN-C-system - Functions of neutral and protective conductor are combined in the entire network in one conductor, the PEN- conductor (diagram 7).TN-C-S-system - In one part of the network the neutral and the protective conductor are combined (PEN- conductor) (diagram 8). In the TT-system a point is directly earthed (operating earth electrode). The elements of the electrical machine are connected with earth electrodes, that are separated from the operating earth electrode (diagram 9). The IT-system has no direct connection between active conductors and earthed parts. The elements of the electrical machine are earthed (diagram 10).

单点接地和多点接地剖析

有三种基本的信号接地方式:浮地、单点接地、多点接地。 1 浮地目的:使电路或设备与公共地线可能引起环流的公共导线隔离起来,浮地还使不同电位的电路之间配合变得容易。缺点:容易出现静电积累引起强烈的静电放电。折衷方案:接入泄放电阻。 2 单点接地方式:线路中只有一个物理点被定义为接地参考点,凡需要接地均接于此。缺点:不适宜用于高频场合。 3 多点接地方式:凡需要接地的点都直接连到距它最近的接地平面上,以便使接地线长度为最短。缺点:维护较麻烦。 4 混合接地按需要选用单点及多点接地。 PCB中的大面积敷铜接地其实就是多点接地所以单面Pcb也可以实现多点接地 多层PCB大多为高速电路地层的增加可以有效提高PCB的电磁兼容性是提高信号抗干扰的基本手段,同样由于电源层和底层和不同信号层的相互隔离减轻了PCB的布通率也增加了信号间的干扰。 在大功率和小功率电路混合的系统中,切忌使用,因为大功率电路中的地线电流会影响小功率电路的正常工作。另外,最敏感的电路要放在A点,这点电位是最稳定的。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并联单点接地。但是,并联单点接地需要较多的导线,实践中可以采用串联、并联混合接地。

将电路按照特性分组,相互之间不易发生干扰的电路放在同一组,相互之间容易发生干扰的电路放在不同的组。每个组内采用串联单点接地,获得最简单的地线结构,不同组的接地采用并联单点接地,避免相互之间干扰。 这个方法的关键:绝不要使功率相差很大的电路或噪声电平相差很大的电路共用一段地线。 这些不同的地仅能在通过一点连接起来。

为了减小地线电感,在高频电路和数字电路中经常使用多点接地。在多点接地系统中,每个电路就近接到低阻抗的地线面上,如机箱。电路的接地线要尽量短,以减小电感。在频率很高的系统中,通常接地线要控制在几毫米的范围内。 多点接地时容易产生公共阻抗耦合问题。在低频的场合,通过单点接地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但在高频时,只能通过减小地线阻抗(减小公共阻抗)来解决。由于趋肤效应,电流仅在导体表面流动,因此增加导体的厚度并不能减小导体的电阻。在导体表面镀银能够降低导体的电阻。 通常1MHz以下时,可以用单点接地;10MHz以上时,可以用多点接地,在1MHz和10MHz之间时,可如果最长的接地线不超过波长的1/20,可以用单点接地,否则用多点接地。

建筑接地及分类

接地及分类 接地是种保护措施。接地分为防雷接地和保护接地 防雷上,接地是为了快速泄流。外部防直击防护要求快速接闪,就近接地,而内部防雷主要考虑的就是等电位问题。 用电上,接地是一种安全措施,以能实现保护电器及人员安全为目的。这个目的主要经由相线的保护装置来实现,当电线或者电器绝缘破损、碰壳等用电安全隐患发生时,相线经由地线构成回路,而这个接地短路电流过大,足够促使相线的保护装置(如空开)动作从而切断电源,以实现保护设备及人员安全。当然我们家庭里有些电器是不用专门接地的,如两孔插座的电器,一般来说,这种电器要嘛电压等级低(如充电器),要嘛本身具有用电安全措施(如电热毯)。 还有些设备,为了运行需要而接地,一般这个时候都需要单独做专用接地。 接地简单说是为了实现与大地达到零电位,但每一种接地都有一定要求,比如家庭里电器接地,发生漏电的时候为了促使相线上的装置动作,这要求足够的漏电电流,这时候根据欧姆定律,就要求接地达到一定的接地电阻,同理,很多工矿设备的保护其实也是要实现一定的接地电阻。 而象一些防静电、防直击雷、防雷电波侵入,都有相应的接地电阻要求。在一些情况下,我们还要考虑跨步电压和接触电压对人的伤害事故发生,这时候对接地网建设的要求就严格了,象大电流接地短路、直击雷泄流等情况,还得考虑接地材料的热稳定性能。从一些地网的使用性价比上,还要考虑接地材料的防腐性能。 再转回来说是不是所有房屋都要接地,其实这个问题就没多大意义了,从家庭来说,掌握安全的用电常识,及时排除用电隐患才是最重要的。再说下防雷,其实也是一样的,掌握防雷安全常识,才是最重要的。 保护接地没条件(不做接地时)的须在进线侧安装剩余动作电流漏电保护器,30毫安0.01秒动作的就可以

变压器接地系统

变压器接地系统 1低压配电系统接地型式概述 民用建筑中的配电变压器。现时有35/0.4 kV、10/0.4 kV、6.3/0.4 kV 等.而以1O,O.4 kV为常见。变压器单台容量有的已超过2 000kV·A,提供本建筑物或建筑群所需220/380 V低压电源。此类配电站多附设在相应建筑物内,低压电源系统的接地型式,以TN-S系统为主,也有使用TT接地型式。所需接地体大多使用自然接地体。也有使用人工接地体或两者相结合。 低压电源系统接地型式,按电源系统和电气设备不同的接地组合来分类。根据IEC标准规定。低压电源系统接地型式,一般由两个字母组成,必要时可加后续字母,其中第一个字母表示电源接地点对地的关系(直接接地,不接地)。第二个字母表示电气设备外露可导电部分与地的关系(独立于电源系统接地点的直接接地.N--直接与电源系统接地点或与该点引出的导体相连接)。后续字母表示中性线与保护线的关系(C--中性线N与保护线PE合并,中性线N与保护线PE分开)。故低压电源系统的接地型式可分为五种。在民用建筑中使用最多的为TN-S、,IN-C-S、TT三种。而变配电站中常用的为TN-S或TT 两种.在此三种接地型式中,规定了电源的中性点应直接接地,电气设备的外露可导电部份应接地。 上述电源系统,指提供用电设备的220/380 V电源,如:由变压器低压侧开始至配电屏,由屏至配电箱。由箱至水泵电动机的低压电源系统等,上述电气设备包括了变压器、配电屏(箱)、电梯、水泵等,故上述的电源中性点,就是该配电系统的中性点,就是变压器的中性点。显然这类变压器应有两种接地要求,即中性点的直接接地,称为工作接地;变压器外壳接地。称为保护接地。工作接地的作用是使低压电源系统在正常工作或事故情况下,降低人体的接触电压,保障电器设备的可靠动作,迅速切断故障设备,降低电器设备和输电线路的绝缘水平。保护接地的作用是在电气设备电源系统运行故障时,保障人身和设备的安全。如何正确处理上述配电站及变压器的工作接地和保护接地,使其安全可靠运行是我们应该认真去研究解决的重要内容。现分述于下。 2现时常见的四种接地的具体作法 2.1接地型式为TN-S系统。由变压器低压侧中性点接线柱上。并联三根导体。其中一根引往变电站内MEB板(总等电位板),该导体有用扁钢也有用单芯电缆。另两根导体,均为铜排,同时引入进线屏。一根引入4极开关的第4极配出N铜排,另一根与PE铜母排相连接。再由该PE母排用扁钢与MEB板相

电力系统接地故障与处理分析

电力系统接地故障与处理分析 发表时间:2018-08-17T10:15:26.937Z 来源:《电力设备》2018年第15期作者:李晓宏[导读]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家的不断发展,社会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升,我国电力需求量逐年增加,这就进一步加大了我国电力系统的压力。 (内蒙古霍煤鸿骏铝电有限责任公司电力分公司内蒙古通辽 029200)摘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家的不断发展,社会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升,我国电力需求量逐年增加,这就进一步加大了我国电力系统的压力。电力系统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一旦出现故障,不但会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转,还会进一步干扰正常的生产生活,甚至埋下巨大的安全隐患。因此,如何查明并处理电力系统接地故障,是目前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本文就主要介绍 了电力系统接地故障的原因与处理措施,希望可以提供一些参考,进一步推动我国电力行业的发展。 关键词:电力系统;接地故障;处理分析 1 电力系统接地故障的原因判断 1.1 常见故障问题 在电阻性单点接地的情况下,导致接地电阻值逐步降低甚至低于直流系统预定值。此时电力系统绝缘监测装置发出报警信号,为保证接地故障诊断的准确性,可运用绝缘检测仪对支路接地进行检查,并结合故障范围排除接地故障。在多点经高阻接地条件卜,电力系统总接地电阻会逐渐下降甚至低于电力系统预定值,此时电力系统绝缘检测装置发出报警信号,应对不同支路接地电阻进行详细检测,对比分析电阻值情况,以确保接地故障排查的可靠性。电力系统运行中多分支接地故障往往与多个电源点存在密切联系,导致正负电源出现接地故障,且断开一条支路后其他支路仍存在接地故障。为保证接地故障排查的整体效果,检查人员应从整个电力系统入手解列直流系统,循序渐进排查故障点,以确保电力系统接地故障得到妥善解决。 1.2 气候原因 发电厂直流系统中造成接地故障的主要原因与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其中最常见的就是气候的原因。通常情况下,恶劣的天气很容易造成直流系统接地故障的产生。在发电厂厂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如果出现了发电厂内部的设备密封出现问题,就会在工作中出现渗水的现象,如果发生了霜雪更或者渗透的现象就会导致直流系统的节抵扣与导线的文职出现严重的腐蚀。时间一长,腐蚀的部位就会影响发电厂系统的正常运行。 1.3 野生动物原因 在电力系统的运行中的发电厂直流系统中的接线盒需要长期的暴露在外面。所以长时间就会受到多种动物的伤害,这一装置有没有专门的人员看守,因此在野外的环境中会被老鼠不断的啃食。被破坏的接线盒就会将电缆暴露在外面,还会影响发电厂直流接地系统的正常运行。根据相关统计,我国目前很多的很多的发电厂中直流系统的接地故障都是受到动物的伤害。所以,相关部门的管理人员需要制定相关的预防方案,减少这一系统中接地故障的发生概率。 1.4 开关使用发生变形 火力发电厂电力系统接地中,由于全封闭开关的小木柜体在系统运行中开关频率较高,导致其出现严重的变形情况,使得开关柜体产生接地电流,导致接地故障。部分开关把手的设置不规范,固定部位与开关部位之问并未进行绝缘保护,开关变形促使电流与金属导体相互接触,导致电力系统接地故障。 2 电力系统接地故障防护措施 2.1 严格做好日常检查 为有效防范火力发电厂电力系统接地故障,电力工作者应严格做好日常检查工作,确保三相变电的电流与电压保持正常状态,定期做好电源电流值输出的检查工作,确认满足相关标准值范围,并密切监测电力系统运行状态,确认运行中无噪音。不同模块输出电流应保持正常流向,尤其是正负极对接电流绝缘处理应规范,以免埋卜故障隐患。电力检查人员应随时检查通讯设备的功能,发现问题及行处理。定期检查充电模块的供电监控系统运行状态,准确记录检测结果,并以充电模块相关检查为充电电流与电压工况检查提供可靠数据支持,从而保证火力发电厂电力系统日常检查的规范性和有效性,降低电力系统接地故障的发生几率。 2.2 及时查找故障原因 2.2.1 利用绝缘监测装置判断 在安装设备时通常会直接将绝缘监测装置安装在直流母线上。当其处于止常运行状态下时,绝缘监测装置会以数字的形式显示出母线电压,并对直流系统正极和负极母线绝缘情况、母线的运行情况实时监测,并对接地故障进行报告。当前微机选线型直流绝缘监测装置在变电站中应用较为广泛,其不仅能够实时监测直流系统,而且能够对直流系统止负极和支路的对地绝缘状况等信息进行直接测量。应用绝缘监测装置时,在不切断直流同路负荷的情况下即能够寻找故障点。但当平衡桥电阻和切换电阻参数等设计中存在不合理情况时,直流系统止负极对地电压波动会较大,部分时候一点接地还会有误动作发生。 2.2.2 拉回路法进行判断 在电力系统的运行中对于发电厂的直流系统接地故障的查找方法有很多中,这些问题中最常见的就是拉回路法。这种方法的优势就是操作比较的简单,在实际的工作中应用比较的普遍。使用这一方法需要注意的是:第一,需要将照明的回路电源与操作回路的电源进行切断。这样可以保证工作人员的安全,然后在对发电厂中的直流系统进行注意的检查。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工作人员具备专业的知识与技能。只有具有丰富知识的技术人员才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找到故障的主要问题,并及早的解决问题。 2.2.3 便携式定位装置检测法判断 与上述的两种方法相比较,便携式定位装置检测的方法具有的优势就是,使用效率更高,具有更多的优势。因为这种方法的使用可以利用先进的技术方法,便于更快的找到故障的问题,还不用将回路电源进行切断。这是便携式定位装置检测方法的优势,这在发电厂系统的故障检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该可以从根本上解决故障问题。对发电厂直流系统的正常运行起到保障的作用。 2.3 有效维护监控系统设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