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食品工艺学教学大纲

食品工艺学教学大纲

食品工艺学教学大纲
食品工艺学教学大纲

《食品工艺学》教学大纲

供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学生使用)

、八—

一、前言食品工艺学是食品质量与安全、食品科学与工程修课,是以研究食品的原材料、半成

品和成品的加工及保藏技术原理为基本内容,旨在分析了解外界条件和食品生产中的物理、化学、生物学之间的变化关系;探索在生产、流通和销售过程中食品腐败变质的原因及其控制方法;研究合理、先进的生产方法及科学的生产工艺。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食品保藏及加工的基本原理与方法,为今后进一步学习食品领域的专业课程或从事食品科研、产品开发、工业生产管理及相关领域的工作打下理论基础。

本课程分为掌握、熟悉、了解三种层次要求;“掌握”的内容要求理解透彻,能在本学科和相关学科的学习工作中熟练、灵活运用其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熟悉”的内容要求能熟知其相关内容的概念及有关理论,并能适当应用;“了解” 的内容要求对其中的概念和相关内容有所了解。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达到以下目的:

1.掌握食品保藏和加工的基本原理、方法,并能正确运用食品加工技术原理,分析、解决食品加工中的主要问题。

2.掌握食品生产、流通和销售过程中食品腐败变质的原因及其控制方法,深入了解食品原辅材料的性质对加工

过程产生的影响,特别是某些特殊成分对产品质量的影响。

3.熟悉有关食品生产中主要工艺条件和方法的选择依据,进一步掌握工艺理论及其应

用。

4.了解食品工业一些新技术及加工因素对食品品质的影响,为今后学习后续的各类食品

加工艺学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要求和内容、方法

第一章绪论

【目的要求】

1.掌握食品加工、食品工艺学的概念。

2.了解我国食品工业的发展现状及食品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

1.食品加工、食品工艺学的概念。

2.我国食品工业的发展现状以及食品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

3.食品工艺学的学习方法

【教学方式】

多媒体课件和传统相结合

第二章食品的原料和材料

【目的要求】

1.掌握植物性食品原料的组成成分及其对加工质量的影响。

2.掌握动物性食品原料的组成成分及其对加工质量的影响。

【教学内容】

1.植物性食品原料(果蔬、谷物)的组成成分及其对加工品质量的影响。

2.动物性食品原料(肉、乳)的组成成分及其对加工品质量的影响

【教学方式】

多媒体课件和传统相结合

第三章罐藏食品工艺

【目的要求】

1.掌握各种果蔬类罐头和肉禽类罐头的加工工艺及其操作要点。

2.了解罐藏食品的分类。

【教学内容】

1.罐藏食品的发展与分类。

2.罐藏食品的加工工艺流程。

3.每道加工工序与罐藏食品质量的关系。

4.各种果蔬类罐头和肉禽类罐头的加工工艺及其操作要点。【教学方式】

多媒体课件和传统相结合

第四章软饮料工艺

【目的要求】

1.掌握软饮料的概念和分类。

2.掌握各类软饮料用水的处理方法。

3.掌握碳酸饮料及果蔬汁饮料的生产工艺流程和操作要点。

【教学内容】

1.软饮料的概念和分类及其发展简史。

2.软饮料用水、各种软饮料的配料、包装容器及材料等的具体要求。

3.碳酸饮料的生产工艺流程和操作要点。

4.果汁和蔬菜汁饮料的生产工艺流程及各操作单元对本饮料的影响。【教学方式】

多媒体课件和传统相结合

第五章乳制品工艺

【目的要求】

1.掌握原料乳的验收和预处理。

2.掌握乳制品的加工工艺。

3.了解乳制品的贮藏和运输。

【教学内容】

1.我国乳品工业的发展概况及原料乳的验收和预处理。

2.各种液态乳的调配方案和加工方法。

3.各类乳制品的种类和组成及其加工工艺。

4.乳制品的贮藏和运输

【教学方式】

多媒体课件和传统相结合

第六章肉制品加工工艺

【目的要求】

1.掌握中式肉制品及西式肉制品加工工艺。

【教学内容】

1.中式肉制品加工工艺。

2.西式肉制品加工工艺。

【教学方式】

多媒体课件和传统相结合

第七章谷制品加工工艺

【目的要求】

1?掌握米粉、面条及方便面的加工艺。

2.掌握各种焙烤食品的加工方法。

3?了解焙烤食品的分类。

【教学内容】

1?米粉、面条及方便面的加工艺。

2.蒸煮挤压食品的特点和生产原理以及挤压过程中各组分的变化。

3?各种焙烤食品的加工方法和分类。

【教学方式】

多媒体课件和传统相结合

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时数和本教学大纲进行教学,课堂教学采用多媒体课件和传统相结合,讲授和讨论相结合,注重师生互动。

五、主要参考书目

主要教材:

[1]赵晋府主编?食品工艺学?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夏文水主编?食品工艺学?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3]孟宪军主编?食品工艺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4]马长伟,曾名勇主编?食品工艺学导论?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2 ?

[5]夏文水主编.食品工艺学.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

[6]孙君社主编.现代食品加工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

《食品工艺学》实验教学大纲

(供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学生使用)

一、冃U言

食品工艺学实验是食品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实验教学的任务,不仅是验证、巩固和

加深课堂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

题的能力。包括肉品、乳品、水产品、果蔬制品、粮油制品以及发酵食品和饮品的加工。通过实验,要求学生掌握加工基本原理和方法,熟练掌握操作技术。

二、实验内容

实验一果酱罐头的制作

【实验目的】

1、了解果酱制作的基本原理。

2、熟悉果酱制作的工艺流程。

3、掌握果酱加工技术。。

【实验器材】手持糖量计、打浆机、不锈钢锅、电炉、过滤筛、不锈钢刀、台秤、天平等。

【实验内容】

(一)苹果酱

1、配料

苹果2000g 水600g 白砂糖2080—2600g 柠檬酸5g 果胶5g

2、工艺流程

原料T去皮T切半去心T预煮T打浆T浓缩T装瓶T封口T杀菌T冷却。

3、操作要点

4、产品质量标准

(1)感官指标色泽:酱红色或琥珀色。组织状态:均匀一致,酱体呈胶粘状,不流散,不分泌汁液,无糖析出。

风味:酸甜适口,具有适宜的苹果风味,无异味。

(2)理化指标

总糖含量不低于50%,可溶性固形物不低于65%。

铜w 10mg/kg。

铅w 2mg/kg。

锡w 200mg/kg。

(3)微生物指标

大肠菌群近似值w 6个/100g。

菌群总数w 100个/g。

致病菌不得检出。

(二)山楂酱的制作

1 、配料

山楂2000g 水1000g 白砂糖3000g

2、工艺流程

原料T清洗T软化T打浆T浓缩T装瓶T封口T杀菌T冷却。

3、操作要点(1)原料:选用充分成熟、色泽好、无病虫的果实。一些残次山楂果实、罐头生产中的破碎果块以及山楂汁生产中的果渣(应搭配部分新鲜山楂果实)等均可用于生产山楂酱。

(2)清洗:对果实用清水漂洗干净,并除去果实中夹带的杂物。

(3)软化、打浆:将山楂果实和水置于锅中加热至沸,然后保持微沸状态20—30 分钟,

将果肉煮软而易于打浆为止。果实软化后,趁热用筛板孔径为毫米的打浆机进行打浆1—2次,

除去果梗、核、皮等杂质,即得山楂泥。山楂核较坚硬,打浆时加料要均匀,并调节好刮板与筛网之间的距离,防止损坏筛网。

(4)加糖浓缩:按山楂泥:白砂糖=1 : 1的比例配料。先将白砂糖配成75%的糖液并

过滤,然后糖液与山楂泥混合入锅。浓缩中要不断地搅拌,防止焦糊。浓缩终点可以根据以下

情况判断:浓缩至果酱的可溶性固形物达65%以上,或用木板挑起果酱呈片状下落时,或果酱

中心温度达105-106 C时即可出锅。如果果酱酸度不够时,可在临出锅前加些柠檬酸进行调

整。

(5)装瓶、密封:要趁热装瓶,保持酱温在85C以上,装瓶不可过满,所留顶隙度以3

毫米左右为宜。.装瓶后立即封口,并检查封口是否严密,瓶口若粘附有山楂酱,应用干净的布

擦净,避免贮存期间瓶口发霉。

(6)杀菌、冷却:5分钟内升温至100C保温20min,杀菌后,分别在65C, 45C和凉水中逐步冷却至37C以下,尽快降低酱温。冷却后擦干瓶外水珠。

4、产品质量标准

( 1 )感官指标

色泽:酱体呈红色

或红褐色。组织状

态:均匀一致,酱

体呈胶粘状,不流散,不分泌汁液,无糖晶析。

风味:具有山楂酱应有的酸甜风味,无异味,无杂质。

( 2)理化指标总糖含量不低于50%,可溶性固形物不低于65%。

铜w 10mg/kg。

铅w 2mg/kg。

锡w 200mg/kg。

( 3)微生物指标

大肠菌群近似值w 6个/100g。

菌群总数w 100个/g。致病菌不得检出。

【实验类型】综合性

【实验时数】

6 学时【分组要求】

2 人/组实验二果脯的制作

【实验目的】

1 .理解果脯制作的基本原理。2.熟悉果脯制作的工艺流程,掌握果脯加工技术。

【实验器材】

手持糖量计、热风干箱、不锈钢锅、电炉、挖核器、不锈钢刀、不锈钢锅、台秤、天平。【实验内容】

1 、工艺流程

原料选择T去皮T切分T去心T硫处理和硬化T糖煮T糖渍T烘干T包装

2、操作要点

3、产品质量标准

( 1 )感官指标色泽:浅黄色至金黄色,具有透明感。组织与形态:呈碗状或块状,组织饱满,有弹性,不返砂,不流糖。风味:甜酸适度,具有原果风味,无异味。

( 2)理化指标

总糖含量:65-70%。

水分含量:18-20%。

(3)微生物指标

细菌总数W 100个/g o 大肠菌群w 30个/g o 致病菌不得检出。

【实验类型】

综合性

【实验时数】

6 学时【分组要求】

2人/组

实验三发酵酸奶的制作【实验目的】

掌握发酵酸奶的制作工艺。

【实验器材】混料罐或不锈钢锅、水浴锅、培养箱、台秤、天平等。

【实验内容】

1 、工艺流程

发酵剂

配料T杀菌T冷却T接种T搅拌T装杯T封盖T培养T冷却T成品

2、参考配方

奶粉:12%-15% 糖:5%-8% 发酵剂:3%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