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吸烟对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影响结题报告.

吸烟对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影响结题报告.

吸烟对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影响结题报告.
吸烟对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影响结题报告.

吸烟对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影响结题报告

通过资料收集 , 调查 , 分析 , 可以让更多青少年认识到吸烟有害健康 , 影响家庭和谐 , 从而能远离香烟树立健康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 健康成长 .

通过我们的社会调查问卷中 , 初步了解了青少年的吸烟原因主要是 :好奇心和受环境影响 . 各个吸烟的青少年的吸烟理由不同, 在我们的调查问卷中, 同学们都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以下就是经过我们筛选的几点他们的观点:

A 同学:“我认为应该是他们的时髦心理做怪,他们一般认为吸烟是一种时髦,不吸烟就会落伍,只有加入吸烟队伍,只有这样他们才能赶上时髦。”

B 同学:“好奇心理是主要的原因,他们一般是在好奇心理下开始抽烟的,什么事都要试一下,这样就导致了他们染上烟瘾。”

C 同学:“一些同学总喜欢模仿, 青少年模仿心理强, 见到伟人在思考问题是总是叼着根烟, 自己就模仿他们,认为自己就好象伟人那样伟大了! ”

同学们的看法是对的,下面就是社会上的一份调查结果:

“全国少年儿童禁烟宣传调查活动”的调查结果表明,认为青少年吸烟是由于“好奇”的人数占被调查总人数的 27. 6%;在受周围人影响的原因中,受周围同学影响的人数占 23. 5%,受家庭、社会影响的人数占 21. 3%,此外还有媒体等方面的影响;认为青少年吸烟是为了增添个人魅力的占总数的 20. 1%;认为青少年吸烟是迫于学习、生活压力的占总数的 5. 6%;属其它原因的占总数的 1. 9%。

调查结果表明, 我国烟民的人均年龄在不断下降, 初始吸烟的年龄 1996年比1984年提前了 3岁,年龄最小的烟民仅 7岁。北京大学医学部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孙江平博士介绍说, 在 1999年面向 186所中学的 11957名学生的调查发现,有 22. 5%的学生尝试过吸烟,开始吸烟的年龄平均为 10. 7岁, 83%的吸烟学生并没有遇到过因年龄小而买不到烟的情况。调查显示, 84. 5%的少年儿童都能认识到吸烟不仅对吸烟者本身和被动吸烟者身体有害, 而且会造成空气污染。一部分少年儿童认为,

男性吸烟属于“正常现象” 。近 90%的少年儿童赞成禁烟,其中女孩人数多于男孩。“影响国家利税”和“禁止不了,没有作用”是不赞成禁烟的主要原因。不少人提出,禁烟的最好办法是寻找“替代品”和“杜绝烟源” 。看来,烟民已经朝着年轻化,女士化发展了,再不杜绝的话,后果将不堪设想!

吸烟的危害是多方面的.

吸烟对发育成长中的青少年的健康危害很大, 对骨骼发育、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及生殖系统均有一定程度的影响。由于青少年时期各系统和器官的发育尚不完善, 功能尚不健全, 抵抗力弱, 与成人相比吸烟的危害就更大。此外, 由于青少年呼吸道比成人狭窄,呼吸道粘膜纤毛发育也不健全, 因此吸烟会使呼吸道受损害并产生炎症, 增加呼吸的阻力, 使肺活量下降, 影响青少年胸廓的发育,进而影响其整体的发育。

烟草中含有的大量尼古丁对脑神经也有毒害, 它会使学生记忆力减退、精神不振、学习成绩下降。调查发现,吸烟学生的学习成绩比不吸烟的学生低。此外, 青少年正处在性发育的关键时期,吸烟使睾丸酮分泌下降 20%-30%,使精子减少和畸形;使少女初潮期推迟,经期紊乱。青少年吸烟还会使冠心病、高血压病和肿瘤的发病年龄提前。有关资料表明, 吸烟年龄越小,对健康的危害越严重, 15岁开始吸烟者要比 25岁以后才吸烟者死亡率高 55%, 比不吸烟者高 1倍多。

所以,吸烟的危害是多方面.

那应该如何让青少年远离香烟呢?

在我们的社会问卷调查中,同学们的意见是多彩多样的,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国家方面:严查向未成年出售香烟的行为.

家庭方面:家长对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子女进行严格管教, 明令禁止他们吸烟, 帮助他们健康地度过心理不稳定期。

社会方面:一但发现未成年的孩子吸烟,应立即阻止,或告之父母.

所以, 社会要动员起来, 大家一起努力, 遏止烟民向年轻化发展, 让青少年真正了解到吸烟的危害,从而远离烟品,创造一个无烟的环境.

正在吸烟的青少年们,我想要告诉你们的是,如果你们还不觉悟的话,那就会和那个 16岁的花季少年一样,最终导致癌症之神的来临, 但都不会那么幸运, 晚戒不如早戒, 远离香烟是对的.为了你的生命(每抽一根烟,少活 4秒钟 ,请把手中的烟丢在脚下,用你的脚把它踩灭(灭掉后要放进垃圾箱 .

一人抽烟,全家遭罪!

关于大学生抽烟情况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吸烟状况调查报告 班级:2012级旅管一班 组长:林莹 成员:刘琼瑶刘琴罗棱萱刘显珍孟巍 调查报告完成日期:2014.5.2 一.研究背景 学生吸烟已成为全球性问题,在全世界范围内已受到高度重视。在我国,由于大学阶段有些同学生活相对比较空闲,大学的交往范围大,社会活动自由度增高,其吸烟率随之迅速增长。我们的调查结果证实了这一点,大学阶段是青年学生初始吸烟发生率较高的阶段,而且随着年级的升高而增高。 据有关专家分析,烟草中大约含有1200余种化合物,绝大多数对人体有害,且不少于44种的致癌物质。其中包括含有尼古丁、煤焦油、一氧化碳、酚甲醛等有毒物质,易引起气管炎、肺癌等病。尤其是尼古丁危害特别大,1支香烟里的尼古丁可以毒死1只老鼠,20支香烟里的尼古丁能够毒死1头牛。 青年正是身体发育的时期,吸烟不仅对身体不利,而且烟草中的各种毒物对人体健康危害极大,吸烟者或在吸烟环境中生活的青年,患气喘病、肺炎、支气管炎、中耳炎的人数明显增加。吸烟还会使青年学生记忆力减退,精神不振,学习成绩下降。 鉴于吸烟对青少年身心造成的巨大危害及仍呈上升趋势的青少

年吸烟人数,我们对此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 二、调查目的 据有关专家调查,中国60%以上的大学生尝试过吸烟,其中且有一定比例的青年已表现出今后吸烟的倾向。那么到底有多少大学生依然还在抽烟呢,他们又为何抽烟呢,他们对抽烟又有什么看法呢?我们在小组长李醒的带领下进行了问卷调查,希望通过此次调查深沉次的了解大学生的抽烟的情况,从而对症下药,减少大学生抽烟的比例。 三、调查方法 我们调查的对象是全校本专科生,调查时间为2014年4月20日至2014年4月30日。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100份,有效问卷100份,对获得的样本,课题小组采用统图的方法进行数据处理。 调查问卷的情况 题号 A B C D E ⑴80 20 ⑵56 6 3 ⑶16 8 75 ⑷58 42 不抽烟 ⑸ 4 87 9 ⑹47 53 ⑺9 68 23 ⑻38 62 ⑼19 58 23 ⑽24 5 56 15 ⑾14 86

吸烟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吸烟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吸烟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主要来自吸烟时所产生的烟气。烟气化学成份倾为复杂,约有5000余种。依据烟气对人体的影响,可将烟气分为三类:1.刺激性化合物主要有氰化氢、甲醛、丙烯醛等。 2.全身性有害毒物,如酚类、酮类、醇类、酸类和胺类等。引起全身性反应最典型、最突出的是尼古丁、CO和烟碱。 3.致癌物质在烟气中也有多种,如苯[a]并芘、苯并[a]蒽等称为引发剂,即具有直接致癌作用,有的能促进癌症发生的化合物称为协同剂或促癌剂,其中有芘、甲基芘等。 吸烟对人体生理的影响 烟气中的多种化学成份和物质,经肺吸入体内后产生各种生理效应。 血液O2在体内输送除少量物理溶解外,其总量98%左右与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结合形成氧合血红蛋白形式运输。血红蛋白氧亲和力比CO亲和力要小200~300倍。科恩(Cohen)等人对191名不吸烟者和462名吸烟者血中碳氧血红蛋白浓度测定,血中碳氧血红蛋白浓度平均值,不吸烟者为1.1%,吸烟者为4.8%。这种碳氧血红蛋白及血中游离CO含量增加是引起各种心血管反应的重要原因。对10名冠心病人通过导管取样进行吸烟对冠状动脉窦、动脉和静脉血氧分压影响实验研究发现,每次吸烟能立即引起氧分压下降,且下降数值与吸烟量平行,每次吸烟30min后才有不同程度的恢复。 尼古丁不是血液中正常成分。吸烟者血液中尼古丁及其代谢产物可铁丁含量随吸烟量增加而上升,最高者每百毫升血浆含量分别为35.2和313~331.8ng。烟气中尼古丁吸收入血会给生理功能尤其是心血管功能带来有害影

响。 吸烟可使吸烟者白细胞增加。1940年有报导350名吸烟者吸1~3支烟后,多数人表现为暂时性白细胞增加。1973年(Friedman)等进一步证实,吸烟引起白细胞增加是一种持续性表现,在4年间对86488人白细胞数测定结果,白细胞平均值,不吸烟者为7200个/mm3,吸烟者为8400个/mm3,后者比前者高179%。另外吸烟者吸烟数量对白细胞增加程度有明显影响。吸烟量多白细胞增加也多。吸烟者白细胞数增加可能是吸烟后所引起的呼吸道炎症反应的结果,也可能是尼古丁刺激肾上腺髓质和皮质,使肾上腺素及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加,导致白细胞增加。 心血管吸烟后血中尼古丁含量增加刺激主动脉和颈动脉化学感受器引起动脉压(收缩压和舒张压)暂时反射性上升,心率增高,但未见心输出量增加。研究后发现吸烟后血压增高和心率加快实际上是机体对吸烟后每博出量减少作出的应激反应。吸烟后血液中血小板粘滞度增加;碳氧血红蛋白量增加,减少了心肌氧供应;同时烟碱作用于肾上腺使肾上腺素分泌增加,提高了代谢水水平,需氧量增加,心率加快,血压升高。上述综合因素作用增加了心血管系统的负担,是促使心肌梗塞和突然死亡的重要原因。罗杰斯(Rogers)等人分别对117名平均年龄为60.5岁不吸烟者和75名平均年龄为64.7岁的吸烟者测定了脑血流,结果显示吸烟者脑血流均比不吸烟者少,每天吸烟20支以上者减少更为明显,在一定程度上为高血压、高血脂、心脏病及糖尿病人更易引起中风提供了依据。 肺多数测定表明,长期吸烟可使肺活量下降,加强呼出气量减少。博斯(Boss)等人检了2000名正常人肺活量及1秒钟加强呼出气量(指从吸气末

最新小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培养结题报告

《小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培养的实践性研究》 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背景及现状分析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未来人才素质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现在的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随着社会的发展、竞争压力的增大、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自我意识方面可能会遇到各种心理问题,有的问题如果不能及时解决的话将会对学生的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严重的会使学生出现心理障碍或人格缺陷。 关于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国内外有丰富而深入的研究,这些研究取得了不少的成果,有的已形成了一定的理论。但在我们学校对于这方面的研究还比较少,因此我们很有必要研究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通过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矫正学生的心理问题,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或问题。因此,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要增强小学生的心理素质,就要根据小学生成长发育的规律、特点和需要,采取各种形式和方法,提高小学生的心理素质水平,促使其人格即个性心理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针对新形势下青少年成长的特点,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也提出:通过各种方式对不同的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 同时,已有的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能力心理学、创造心理学、气质心理学、性格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为本课题研究提供了广泛的心理学理论基础。教育学的各分支学科也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教育理论基础。现有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辅导资料、教师参考资料也可供我们参考、选用和借鉴。 四、课题研究的研究内容

2019年有关吸烟的调查报告

2019年吸烟调查报告 调查目的:吸烟对人体,对环境的危害 调查受访者:大学吸烟状况 调查内容: 吸烟者人数在增加,人口分布广泛.年轻吸烟者人数每年都在急剧上升.据统计,中国的平均吸烟年龄是10岁.现在,小学生,中学生,高中生和大学生中到处都可以找到吸烟者.近年来,女性吸烟人数也有所增加,而且增长率已超过男性.吸烟是对自己,他人和社会的主要危害. 调查方法:观察方法 调查时间:20 **年**月** 检查员:********* 调查结果:吸烟人口众多,人数众多,对人体和环境有害. 调查经历: 吸烟有以下危害: 1.为自己:第一手烟 致癌作用 吸烟是致癌的.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吸烟是肺癌的重要致病因素之一,尤其是鳞状细胞癌和小细胞未分化癌.吸烟者患肺癌的可能性是非

吸烟者的13倍.如果他们每天吸烟超过35支,他们的风险是非吸烟者的45倍.吸烟者的肺癌死亡率比不吸烟者高10至13倍.大约85%的肺癌死亡是由吸烟引起的. 2.对心脏和脑血管的影响 许多研究表明,吸烟是许多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吸烟者的冠心病,高血压,脑血管疾病和外周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明显较高.统计显示,75%的冠心病和高血压患者有吸烟史. 3.对呼吸道的影响 吸烟是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和慢性气道阻塞的主要原因之一.实验研究发现,长期吸烟会损伤和缩短支气管粘膜的纤毛,影响纤毛的清除功能.此外,粘膜下腺体增生,肥大,粘液分泌增多,成分变化,易阻断细支气管.即使是年轻的无症状吸烟者也有轻微的肺功能障碍. 4.对消化道的影响 吸烟可导致胃酸分泌增加,这通常比非吸烟者高91.5%,并且可以抑制胰腺中碳酸氢钠的分泌,导致十二指肠酸负荷和溃疡的增加.烟草中的尼古丁可以减少幽门括约肌的张力,使胆汁易于反流,从而削弱胃和十二指肠粘膜的防御因子,促进慢性炎症和溃疡,延缓原有溃疡的愈合.另外,吸烟可以减轻食管下括约肌的张力,这容易引起反流性食管炎. 5.其他

吸烟对人体的危害及其发病机理研究进展

吸烟对人体的危害及其发病机理研究进展 吸烟的危害,近些年来已被人们重视。大量科学调查证明,吸烟对人体的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等,均产生有害作用和致病作用。吸烟引起疾病的机理,国内外 正在研究。本文就国内外有关文献加以综述。 1 吸烟对心脑血管的危害 很多资料证明,吸烟与动脉硬化及高血压的发生有关。吸烟 使小动脉产生痉挛,减少小动脉系统和毛细血管的血流量。尼古丁是产生心血管病的毒性物质,它可增加血液中的游离脂肪酸和胆固醇,有助于引起动脉硬化。尼古丁还能引起血管痉挛,并释放内源性儿茶酚胺,也有助于高血压的发生[1] 。 吸烟是冠心病发生的危险因素。吸烟会引起冠状动脉痉挛,血流量减少。尼古丁可引起血小 板粘性增高,使痉挛或硬化的冠 脉血管内血液循环减慢,促进血管内凝血,导致冠脉血栓形成;吸烟者一氧化碳血红蛋白水 平明显的高于不吸烟者,过高的一氧化碳血红蛋白浓度,能减少氧合血红蛋白含量,从而减 少毛细血管及心肌组织内氧的利用,可造成心肌缺血缺氧,引发冠心病。长期吸烟者冠心病 的发病率明显高于不吸烟者(P<0.01) [2]。利用冠状动脉造影术对比吸烟者和不吸烟者,发 现吸烟者患冠心病,较不吸烟者早出现11年[3]。并且,患心绞痛的发作几率和患心肌梗塞 及其死亡率吸烟者比不吸烟者高70%[4] 。 吸烟者血脂浓度较高。长期吸烟者血胆固醇水平较不吸烟者高,特别是重度吸烟者(每天吸 烟在20支以上)血清胆固醇在 300mg/dl以上;同时 b脂蛋白与a脂蛋白的比亦较大[5]。血 脂高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有着密切关系。 吸烟与年龄不相称的猝死和脑中风的高发病率有关。Tenner 等[6]研究1840名公务员和2268 名居民,年龄45 ~76岁,每人吸烟量为2000000支。在17年的随访观察期间,有241例因冠心病死亡,其中112例在发病1小时死亡,吸烟猝死率较不吸烟者高 3.5倍。可见,大量 吸烟是造成心肌梗死发病和死亡的危险因素。通过对343例中风病例分析,发现长期吸烟的 妇女,患中风的较不吸烟者高11倍;每天吸烟20支以上的男子,患中风的比不吸烟者大 3.5倍[7]。 2 吸烟对呼吸道的危害 长期吸烟(十几年以上),是引发慢性支气管炎和阻塞性肺气肿的重要因素。吸烟者慢性支 气管炎的发病率远远高于不吸烟者。早期梁酋等对2586名人员分两组研究,结果发现试验 组的患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8]。另据美国报道,每天吸烟20 支以上的人慢性支气管炎的发病率高出不吸烟者20倍。吸烟可造成支气管粘膜的损害。烟雾中的有毒物质可抑 制支气管粘膜的纤毛运动,使粘液和炎症渗出物在支气管内潴留引起慢性支气管炎症的发生;日久支气管的平滑肌及弹性纤维受到破坏,支气管腔狭窄,通气受阻,加上长期吸烟刺激可 发展为阻塞性肺气肿。梁酋等对2356人调查发现,吸烟者患肺气肿的人数明显多于不吸烟 者[9]。慢性支气管炎和阻塞性肺气肿是肺心症发生的重要原因,肺心症的出现,使患者失去 劳动能力,甚至死亡。 被动吸烟的儿童或青少年,出现长期持续性咳嗽为较多;支气管哮喘患者,在吸烟环境中, 哮喘症状会明显增加,这是烟雾对支气管粘膜的非特异性刺激所导致[10]。 3 吸烟可导致癌症的发生 肺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也是死亡率第一的恶性癌肿。吸烟已被公认是导致肺癌的首 要危险因素,男性80%的肺癌由吸烟引起,特别是鳞状上皮细胞癌。尼古丁是致癌祸首之一,烟叶焦油已证明亦有致癌作用,其中最具有活性的致癌物质在高温中形成一系列高级芳香多

心理健康课题结题报告

“普通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整合性研究” 结题报告 江苏省通州高级中学总课题组 执笔人翟新民 一、课题的提出及意义 1、课题提出的背景 ⑴ 20世纪80年代中期,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首先在我国高校兴起,开始是对个别由于心理障碍或心理不适应导致损害自我生命行为的大学生给予紧急援助,进行心理咨询、辅导与行为矫正,而后服务的对象逐渐扩大,年龄上从大学生扩大到高中生、初中生直至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进一步向低年龄延伸的趋势。 随着人们对心理健康教育认识的深化,预防先于治疗,、重于治疗,已成为人们的共识,以全体学生为对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已经成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从目前已经起动心理健康教育的学校来看,大多还处在以“专题讲座”、“心理辅导”、“心理咨询”、“个案研究”等以“矫治”为中心的补救性层面。相比较而言,全员参与、整体推进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普通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校本模式,注重高中学生心理品质的整体提升,(仍)还是一个薄弱环节。 ⑵十六届六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注重促进人的心理和谐,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引导人们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和保健,健全心理咨询网络,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这说明党中央已经把注重促进人的心理和谐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中学生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后备军,除了要(学习好)掌握过硬的专业知识之外,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具有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也显得尤为重要。 ⑶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提出:“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目标是: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同时提出:“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教研活动和课题研究。学校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强调集体备课,统一做好安排。要以学生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需要为主线,通过教研活动,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难点,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课题培训与合作研究等方式,推广优秀科研成果。”虽然近几年贯彻《纲要》取得了进展,但发展不平衡,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还没有真正得到落实。因此,决定了学校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以保证学生的和谐发展。 ⑷素质教育呼唤师生的心理健康。学生和教师是学校的主体,教师心理健康与否直接影响着学校办学的质量,并对学生心理健康具有深远影响;青少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成长和健康关系到祖国的发展。因此,教师和学生的心理健康不仅对个人的生活质量有着重要意义,而且对社会、国家,乃至世界的发展也具有深远影响。 2、课题研究的意义 ⑴有助于凸显心理健康教育在整个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好地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和融入到学校的其它各育中去,从而有效地发挥心理健康教育在整个学校教育中的效应与影响。

中学生吸烟状况调查报告

师大学教育实习社 会报告 调研题目:中学生吸烟状况调研报告

目录 一、调查目的 (3) 二、调查对象与方法 (3) 三、调查项目及容 (4) 四、调查过程: (4) 五、调查结果 (5) 六、青少年吸烟的原因分析 (7) 七、研究收获与小结 (8) 八、附件 (11)

一、调查目的 吸烟已成为当今世界性的社会问题,根据英国牛津大学流行病学家理查德?皮托的前瞻性调查显示,到2025年中国现有20岁以下的青少年约有5000万人死于吸烟所致的疾病。据有关资料表明,近几年我国青少年的吸烟率有上升趋势。所以,青少年吸烟问题已成为社会及人们关注的一个热点。由于青少年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关键时期,好奇心重,模仿性强,一旦染上吸烟的恶习,再想戒是相当困难的。为此,我们为了全面了解澧县职业中专学生吸烟的状况,掌握其影响因素,研究分析吸烟的原因,提高学生对吸烟危害性的认识,消除恶习,促使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于是我们对全县中学生进行抽样问卷调查。 二、调查对象与方法 1、调查对象 全校中学生。此次问卷共有470份,实际有效问卷443份,其中男生390名,女生53名。问卷挂在.dzszdc.服务器上,进入学生入口,问卷开启日期为:2013-10-26---2013-11-6 2、调查方法 采取整群抽样调查的方法。在调查前讲清意义,在调查向导的指导下,学生在网上独立完成,当场交卷并一律不记,以解除学生顾虑,确保所得的材料的真实性。 3、调查问卷的处理 我们将学生填写的问卷用百分率进行统计。

三、调查项目及容 问卷共分为以下七部分容:一是学生吸烟的一般情况;二是学生对吸烟的认识程度;三是家长及教师行为对学生的影响;四是父母对学生吸烟的态度;五是学生吸烟的原因;六是未成年人能否买到香烟;七是学生对家长及老师吸烟的看法,共计16个项目。 四、调查过程: 1、准备阶段(时间:2013.10.18 负责人:吉勇祥) 在众多课题中不假思索地选择了我们都感兴趣的关于中学生吸烟状况的研究课题。我们通过各种渠道查阅相关资料,在做好充分的准备后,我们讨论并形成了调查方案。 2、实施阶段(时间:2013.10.26 ~ 2013.11.06) a.调查小组进行分工,理解调查的思路,开展针对性调查工作。 b.查阅相关电子资料,进行资料的整理工作。 c.做好调查研究计划。 d.编制调查问卷,开展调查工作。 调查过程:我们对澧县职业中专学校的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主要利用他们闲暇时间通过手机或者电脑等方式进行问卷调查的填写。调查对象主要为男生班级。 e.采用人工统计法,利用课余时间对填写的有效问卷进行统计和综合分析。4、总结阶段(时间:2012.11.07 ~ 2012.11.13) 撰写调查研究报告。在对统计的数据作认真彻底的分析的基础上,参考查询到的相关文献资料,确定报告格式、撰写成文。

吸烟与健康教育知识

吸烟与健康教育知识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致广大群众的一封信 -----吸烟与健康 1.烟草中的成分 一支香烟就像一个小小的化工厂,点燃时可以产生2000多种化合物,其中绝大部分物质对人体的健康都有不利的影响,以尼古丁、烟焦油和一氧化碳的影响最为明显。? 尼古丁? 尼古丁是一种无色透明的油状液体,有剧毒。从一支香烟中提炼出的尼古丁可毒死一只小白鼠。从一盒香烟中提炼出的尼古丁可毒死一头牛由于吸烟时部分尼古丁随烟雾吐了出来,还有一部分残留在烟蒂中,真正被人体吸收的尼古丁很少,因此,尼古丁是间断缓慢进入人体的,一般不会发生急性中毒死亡的情况。? 尼古丁除具有毒性外,还具有神经兴奋作用。香烟中尼古丁的毒性一般不会使人致死,但其神经兴奋作用可对人体产生很大影响。尼古丁可使大脑兴奋,使人产生欣快感。这种欣快感同海洛因等毒品对人体的作用性质相同,只是不如毒品的作用程度强烈。尼古丁可迅速地刺激大脑产生短暂的兴奋,短暂的兴奋过后即进入麻痹状态,吸烟久了即使短暂的兴奋作用也越来越小,持续的时间越来越短。尼古丁的神经兴奋作用还可以对人体产生以下的影响:加快心率、升高血压、降低体温。尼古丁的长期作用可以引发冠心病、使肠胃功能失掉导致消化性溃疡,使生殖系统功能失调。?尼古丁还具有成瘾作用。科学实验表明吸烟的欲望和行为是通过人体血液中的尼古丁含量来调节的。烟草中尼古丁的含量为%~%,主要通过呼吸道黏膜吸收。长期吸烟者体内的尼古丁含量维持在一个恒定水平,机体已经适应了这种状态,使吸烟者在生理上对香烟产生依赖而成瘾。一旦停止吸烟,体内的尼古丁水平便会下降,从而身体感到种种不适、无精打采。?烟焦油?

任王楼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结题报告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课题结题报告 虞城县李老家乡任王楼小学课题组 二0一三年十二月四日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虞城县李老家乡任王楼小学课题组 一、课题的提出 虞城,地处河南省东部,这里的人们祖祖辈辈都是过着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农耕生活,这里的人们生活艰辛而贫穷、自足而落后,自从90年代初期这里一小部分农民先行去了沿海的广东、深圳等地打工以后,他们在外面尝到了甜头,回来后确实改变了家里的经济状况,这里的人们好像发现了新大陆,个个看到了新的希望,便纷纷放下了手中的锄头、镰刀,也撇下了年老的父母、年幼的孩子,一窝蜂地涌向了沿海的发达地区。据不完全统计,这里每一村,外出打工的青壮年农民人数达到80%之多,留下的也都是些年老体衰、年幼在读的老人和小孩。留下这些在读的小孩,自然而然也就成了所谓的“留守儿童”。 我校现有在校学生419名,其中留守儿童146人,占在校生总数的34.84%,家庭经济困难学生241人,占在校生总数的57.51%,残疾学生2人,孤儿2人,单亲家庭子女12人。据我们的调查,这些“留守儿童”绝大部分都是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抚养,还有些都是寄养在姑、姨、叔、伯及朋友家中,而这些监护人大多数年老体衰又都类似半文盲,既无法辅导孩子学习,又重“养”不重“教”,每天只保证他们吃饱穿暖,至于思想文化教育则相应地交给了学校老师。在这些“留守儿童”中,曾流传着这样一首童谣:“世上只有妈妈坏,生了孩子她不带,跟着爷爷奶奶吃咸菜,根本没有父母爱,爷爷奶奶说得好,成绩不好我不怪,千万不要去学坏……”所以“留守儿童”在家中不听话,经常有抵触情绪,没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在学校对学习感到十分吃力,学习兴趣不高,不想学、不愿学,学习成绩普通偏低,在人际交往方面,很难以与周围同学和睦相处,且性格上出现两个极端,一部分性格孤僻,内向,不愿与其他同学来往,另一部分则性格刚烈,脾气暴躁,刁蛮任性,喜欢惹事生非,由于正常家庭教育的严重缺失,“留守儿童”身心发展尤其是品德心理健康成长方面存在的问题正日益凸显,总

吸烟调查报告4篇

吸烟调查报告4篇 调查目的:吸烟对人体,对环境的危害 调查对象:大学吸烟状况 调查内容: 吸烟人数呈上升趋势,而且人群范围分布广泛,青少年吸烟人数每年都大幅度上升,据统计平均吸烟年龄为10岁。现在在小学生,中学生,高中生,以及大学生中随处可见吸烟者。近年来,女性吸烟人数也在上升,而且上升速度超过男性。吸烟对自己,他人以及社会都有着重大的危害调查方式:观察法发放问卷法 调查时间:20**年**月**号 调查人员: ********* 调查结果:吸烟人群范围广,人数多,对人体和环境的危害大。 调查体会: 吸烟有以下几个危害: 一.对自己:一手烟 1.致癌作用 吸烟致癌已经公认。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吸烟是肺癌的重要致病因素之一,特别是鳞状上皮细胞癌和小细胞未分化癌。吸烟者患肺癌的危险性是不吸烟者的13倍,如果每日吸烟在35支以上,则其危险性比不吸烟者高45倍。吸烟者

肺癌死亡率比不吸烟者高10~13倍。肺癌死亡人数中约85%由吸烟造成。 2.对心、脑血管的影响 许多研究认为,吸烟是许多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吸烟者的冠心病、高血压病、脑血管病及周围血管病的发病率均明显升高。统计资料表明,冠心病和高血压病患者中75%有吸烟史。 3.对呼吸道的影响 吸烟是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和慢性气道阻塞的主要诱因之一。实验研究发现,长期吸烟可使支气管粘膜的纤毛受损、变短,影响纤毛的清除功能。此外,粘膜下腺体增生、肥大,粘液分泌增多,成分也有改变,容易阻塞细支气管。即使年轻的无症状的吸烟者也有轻度肺功能减退。 4. 对消化道的影响 吸烟可引起胃酸分泌增加,一般比不吸烟者增加%,并能抑制胰腺分泌碳酸氢钠,致使十二指肠酸负荷增加,诱发溃疡。烟草中烟碱可使幽门括约肌张力降低,使胆汁易于返流,从而削弱胃、十二指肠粘膜的防御因子,促使慢性炎症及溃疡发生,并使原有溃疡延迟愈合。此外,吸烟可降低食管下括约肌的张力,易造成返流性食管炎。 5. 其他 吸烟对女性的危害大于男性,吸烟对孕妇影响更甚。吸

《吸烟对健康的危害》教案

《吸烟对健康的危害》教案 尊敬的各位专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吸烟对健康的危害》 一、分析中学生吸烟情况,确定目前青少年吸烟情况很严重,控烟教育刻不容缓。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吸烟有那些危害。 2、引导学生不吸烟,并能主动劝说身边吸烟者自觉戒烟。 教学重点: 吸烟的危害。怎样做到自觉不吸烟,宣传吸烟对人体危害性。 教具准备:控烟资料、幻灯片、投影仪、自带自制实验器械。 教学课时:一课时 三、教学法 依据本课教材的特点,我采用小组合作交流、成果展示的方法,教师适时点拨的方法使学生达到本节设定教学目标。 四.、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2分钟):导入新课; 1.教师:宣布上课,宣读课堂内容共同探讨《吸烟对健康的危害》 2. 幽默调查吸烟人群比例:请不吸烟的同学把手举起来!(教师领着举手),很好!请吸烟的同学把手放下。(教师领着放手,同学大笑) 3.提出问题“世界无烟日”是哪一天?让学生回答。展示Ppt2 4.请语文课代表朗读《决烟诗》 ●一根香烟饭后抽,吸过才知戒去难。 ●两指发黄口发干,精神萎靡志气短。 ●伤身伤心人讨厌,害人害己大罪衔。 ●吸时无度健康还,疾病缠身已惘然。 ●三十枯槁先衰老,四十潦倒被嘲笑。 ●妻儿吸进是毒药,左邻闻之四散逃。 ●闭门思过无烟扰,满门清新人叫好。 ●克己劝人一肩挑,决烟赋诗真逍遥。 ◆第二环节(至5分钟):分四组进行一支烟焦油含量测试实验。教师:美国教育有三句经典的话,第一句是“你说过的,我会忘记”。就是说我现在讲的再好听,用不了多长时间同学们就会忘记。 第二句是“你演示的,我会明白”。就是说我给你演示的实验、播放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及对策》结题报告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及对策》 结题报告 清新县三坑镇枫坑小学课题组 2010年4月 我校的县级课题《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及对策》从2006年10月开始实施研究到现在有3多年时间了,在上级领导的关怀指导下,在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下,在课题组全体成员的刻苦钻研以及全校教师的积极配合、支持帮助下,课题的实践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加强了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素质教育,同时参与研究的教师的业务水平、科研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为我校的可持续发展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现将本课题的研究情况汇报如下。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随着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大批农民工入城务工,造成农村“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也不断增多。我校有学生300多人,其中留守儿童有60多人,占全校学生的16.7%。这些儿童由祖辈或亲友监护,父母对子女的行为品德、学业成绩、心理健康等方面知之甚少,无力管教。由于缺乏有效的家庭教育这个重要环节,留守儿童对学习缺乏热情和自信,进取性、自觉性不够强,生活习惯不良,不讲卫生、不勤换衣服等。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使他们生理和心理上的需要得不到满足,缺乏父母的关爱,亲情失落,产生孤独感,心理失衡。“留守儿童”这一系列问题给学校教育带来了新的压力,也给老师带来了新的课题研究。对此,我校结合实际,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成立了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1、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农村留守儿童的个性心理品质、基本状况和存在的问题。 2、监管人的现状与留守儿童个性品质形成的关系。 3、探索留守儿童教育新模式、新方法。

4、建立符合留守儿童身心特点的良好品质的培养方案形成一套有效的成功经验及理论。 5、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和勇于发表自己观点的勇气。 6、通过活动体会父母的艰辛,感恩父母自己的巨大付出,从而增强家庭责任感到增强社会责任感,激发学习自觉性。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着眼于留守学生的教育发展,反思学校教育工作,探究改进教育工作的途径与方法。 2、改进教育工作根植于留守儿童的现状与需求研究,从而体现新课程理念,让教育工作服务于社会。 3、寻求学校、家庭、社会三方的最佳整合,保证教育教学效果的提高与留守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4、以留守儿童特定群体为单位,组织实验研究,通过对比寻求有效教育途径。 四、课题研究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寻求有效的对策,改变留守儿童的状态。 2、开发留守儿童的情商,激励他们热爱生活,热爱社会,孝敬父母,提升亲情。 3、通过补偿亲情活动,使留守儿童缺失的亲情得以回归。 4、通过研究解决如何使留守儿童健康地成长。使留守儿童和普通儿童一样在爱的蓝天下快乐地学习成长。 5、提高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及能力。 6、增强社会、家庭和学校的教育合力。 五、课题研究的原则 1、全体和个别相结合的原则: 一切辅导活动的计划、实施、组织都要顾及全体留守儿童,协助学生健康地成长与发展。同时承认并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在具体方法上对学

大学生吸烟的调查报告

大学生吸烟的调查报告 篇一:关于大学生抽烟情况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吸烟状况调查报告 班级:XX级旅管一班组长:林莹 成员:刘琼瑶刘琴罗棱萱刘显珍孟巍调查报告完成日期:一.研究背景 学生吸烟已成为全球性问题,在全世界范围内已受到高度重视。在我国,由于大学阶段有些同学生活相对比较空闲,大学的交往范围大,社会活动自由度增高,其吸烟率随之迅速增长。我们的调查结果证实了这一点,大学阶段是青年学生初始吸烟发生率较高的阶段,而且随着年级的升高而增高。 据有关专家分析,烟草中大约含有1200余种化合物,绝大多数对人体有害,且不少于44种的致癌物质。其中包括含有尼古丁、煤焦油、一氧化碳、酚甲醛等有毒物质,易引起气管炎、肺癌等病。尤其是尼古丁危害特别大,1支香烟里的尼古丁可以毒死1只老鼠,20支香烟里的尼古丁能够毒死1头牛。 青年正是身体发育的时期,吸烟不仅对身体不利,而且烟草中的各种毒物对人体健康危害极大,吸烟者或在吸烟

环境中生活的青年,患气喘病、肺炎、支气管炎、中耳炎的人数明显增加。吸烟还会使青年学生记忆力减退,精神不振,学习成绩下降。 鉴于吸烟对青少年身心造成的巨大危害及仍呈上升趋势的青少 年吸烟人数,我们对此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二、调查目的 据有关专家调查,中国60%以上的大学生尝试过吸烟,其中且有一定比例的青年已表现出今后吸烟的倾向。那么到底有多少大学生依然还在抽烟呢,他们又为何抽烟呢,他们对抽烟又有什么看法呢?我们在小组长李醒的带领下进行了问卷调查,希望通过此次调查深沉次的了解大学生的抽烟的情况,从而对症下药,减少大学生抽烟的比例。 三、调查方法 我们调查的对象是全校本专科生,调查时间为XX年4月20日至XX年4月30日。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100份,有效问卷100份,对获得的样本,课题小组采用统图的方法进行数据处理。 调查问卷的情况 不抽烟

吸烟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吸烟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吸烟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虽然人们早已认识到吸烟对于人体健康会造成影响,但吸烟人数仍成倍增长。吸烟人群亦呈低龄化趋势。 吸烟引起的各类呼吸道、消化道、心血管疾病也已成为了死亡的主要因素。 吸烟导致的社会问题并不仅仅止于人类健康一项,吸烟造成的经济损失远远超过烟草经济收入,每年给全世界造成约2000多亿美元的经济损失,其中一半损失由发展中国家负担。这包括对吸烟导致疾病的治疗费用,因职工生病给企业造成的损失,以及因失火造成的损失等。 我们采取网上、图书馆资料查询、向国税局询问、街头实地调查等方法,使所反映出的现象更为真实可靠。其中最重要的部分是问卷调查。我们在火车站、商城商场、工厂、学校等地点,选取了自由职业者、农民、商人、个体户、营业员、工人、学生等几大人群进行调查。使人们能清楚认识到吸烟问题的现状,以及吸烟的具体危害,以期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在社会中形成一种远离烟草的良好趋势,为禁烟工作出一份力。我们从调查中获知,男性占所有吸烟者比例的90.1%,而女性仅占9.9%。我们认为,这是由于男性负担着更大的社会及家庭责任,当然也有工作应酬较多等因素。 在所有的吸烟人群中,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占8.93%,18~40岁占58.04%,41~60岁占30.36%,60岁以上者占2.68%。

由此数据可见,吸烟人群已趋向低龄化,青少年吸烟的现象已日见普遍。值得担心的是,该现象产生的原因与社会、家庭、学校是分不开的。归纳调查获得的情况,关于吸烟现象日益普遍的问题,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1.主要是来自朋友、同学、同伴的互相影响、互相鼓励吸烟、互相敬烟。 2.长时间承受较大的生活压力。由于青少年在学习、恋爱、就业、生活等方面的压力较多,而知识、经验又不足,情绪不稳,承受和调节能力较弱,因而促使他们在吸烟行为上寻求心理慰藉。 3.以为吸烟有一定的益处。有些青少年受社会误导,认为只有抽烟才能显示男子汉的风度和气质。而更多的人把抽烟作为一种社交方式,因交际需要而逐渐形成抽烟行为。 4.老师及所尊敬的人持续吸烟。青少年正处在学习、成长的时期,老师、家长的吸烟行为,在青少年中往往起到误导作用,并使反吸烟教育的说服力下降。目前许多电影、电视中的英雄人物、领袖人物的吸烟行为对青少年吸烟产生了不良误导作用。 而对于不同的吸烟人群,各自的吸烟率为: 13.3% 医生、护士 14.8% 个体户、商人 20% 退休者 21.9% 公司职员 40% 服务性行业 45.9% 工人 47.2% 无职业者 72.7% 农民 吸烟率 人群

中学生吸烟状况调查报告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实习社会报告 调研题目:中学生吸烟状况调研报告 调研人:吉*祥 调研地点:湖南省澧县职业中专 指导老师:李*文、林*军、黄琨 调研时间:2013年10月-11月

目录 一、调查目的 (3) 二、调查对象与方法 (3) 三、调查项目及内容 (3) 四、调查过程: (3) 五、调查结果 (4) 六、青少年吸烟的原因分析 (6) 七、研究收获与小结 (7) 八、附件 (9)

一、调查目的 吸烟已成为当今世界性的社会问题,根据英国牛津大学流行病学家理查德?皮托的前瞻性调查显示,到2025年中国现有20岁以下的青少年约有5000万人死于吸烟所致的疾病。据有关资料表明,近几年我国青少年的吸烟率有上升趋势。所以,青少年吸烟问题已成为社会及人们关注的一个热点。由于青少年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关键时期,好奇心重,模仿性强,一旦染上吸烟的恶习,再想戒是相当困难的。为此,我们为了全面了解澧县职业中专学生吸烟的状况,掌握其影响因素,研究分析吸烟的原因,提高学生对吸烟危害性的认识,消除恶习,促使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于是我们对全县中学生进行抽样问卷调查。 二、调查对象与方法 1、调查对象 全校中学生。此次问卷共有470份,实际有效问卷443份,其中男生390名,女生53名。问卷挂在https://www.doczj.com/doc/4d1630439.html,服务器上,进入学生入口,问卷开启日期为:2013-10-26---2013-11-6 2、调查方法 采取整群抽样调查的方法。在调查前讲清意义,在调查向导的指导下,学生在网上独立完成,当场交卷并一律不记姓名,以解除学生顾虑,确保所得的材料的真实性。 3、调查问卷的处理 我们将学生填写的问卷用百分率进行统计。 三、调查项目及内容 问卷共分为以下七部分内容:一是学生吸烟的一般情况;二是学生对吸烟的认识程度;三是家长及教师行为对学生的影响;四是父母对学生吸烟的态度;五是学生吸烟的原因;六是未成年人能否买到香烟;七是学生对家长及老师吸烟的看法,共计16个项目。 四、调查过程: 1、准备阶段(时间:2013.10.18 负责人:吉勇祥)

吸烟有害健康知识常识

(二)吸烟危害健康 吸烟有害健康,这是每个人都知道的事情,你购买香烟的时候,每个烟盒之上都 有吸烟有害健康的标识,但是这也挡不住那些香烟对于某些人的吸引力,更有甚者每 天都会吸一包甚至几包烟,为什么他们知道对健康有害还要吸烟呢?可能他们只是知 道有害,并不知道到底有哪些危害所以才这么肆无忌惮。 吸烟减少寿命:提到吸烟的危害,我们不得不谈就是寿命,根据有些调查显示,平均每吸一支烟会缩短11分钟的寿命,当然这个数字不一定准确,但是有一 点可以肯定的是,不吸烟者比吸烟者要长寿。 吸烟影响睡眠质量:根据德国科学家的一项最新调查表明,吸烟的人睡眠时间比不吸烟 的人要少,并且睡眠质量也较差。其中尼古丁是影响睡眠的罪魁祸首,睡眠质量差不仅 会让人在清醒后精神状态差,一些研究还显示,如果习惯性睡眠质量差,还会产生肥胖、糖尿病、心脏病等健康问题。 吸烟影响生育功能:据研究调查表明,长期吸烟者的精子受精能力较不吸烟者下降了75%。罪魁祸首仍然是香烟中的尼古丁,因为精子可以识别尼古丁,并对它产生反应。长期吸烟使得人精子中尼古丁受体超载,从而使得受精的能力下降。 吸烟增加流产危险:孕妇吸烟不仅危害自己的健康,同时还可能对肚子里胎儿 造成伤害,香烟中所含的烟碱和尼古丁会造成全身血管病变,子宫血管因此受累。吸烟使怀孕早期容易发生流产,到中期发生怀孕期间最危险的并发症之— 妊高症。 吸烟导致肺部疾病:吸烟是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和慢性气道阻塞的主要诱因 之一。吸烟可引起中央性及外周性气道、肺泡及毛细血管结构及功能发生改变,同时对肺的免疫系统产生影响,从而导致肺部疾病的产生。 吸烟诱发心血管疾病:吸烟不仅会诱发肺部疾病,同时也会诱发心血管疾病。据研究 表明吸烟者的冠心病、高血压病、脑血管病及周围血管病的发病率明显高于不吸烟者,吸烟促发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机理则主要是吸烟使血管内皮功能紊乱,血栓生成增加, 炎症反应加强及氧化修饰。 吸烟导致骨质疏松:吸根烟难道还会骨质疏松,很多吸烟者可能会有如此疑问,吸烟 确实能够导致骨质疏松,其原理是烟草中的尼古丁可影响钙的吸收,烟碱抑制成骨细

心理课题结题报告.doc

心理课题结题报告 我校《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与研究》课题是从2004年9月开始进行实验的。三年来,在区教育局和学校领导及有关专家的指导下,我们扎实开展研究,在实践中积极探索更好的,更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取得了成效。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动机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过这样的口号:健康的一半是心理。这表明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信息社会,心理健康已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对教育工作来说更为重要。特别是现在,学校的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由于家长和教师往往对学生心理教育存在着片面认识,导致儿童心理的不良发展。如有的学生虽然学习成绩好,绘画、唱歌能力都较强,但存在着自私、任性、缺乏同情心和毅力,自信心及团队合作精神差等问题,更有甚者表现为厌学,情绪暴躁,惧怕挫折、自闭等心理疾病。这些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他们和谐健康成长。目前全国上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实现素质教育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构建和谐校园,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我校十分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学校课题组尝试着在这方面做些探索,特确定申报了省级《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与研究》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依据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根据课题组研究的内容结合我校学生的实

际和存在的问题,依据教育心理学,遵循小学生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遵循知情意行相统一的规律,坚持实践育人。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和重点 小学生心理健康立足于教育,重在指导。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与针对性相结合;面向全体学生与关注个别学生相结合;尊重、理解与真诚相结合;预防、矫治和发展相结合;教师的科学辅导与学生的主动参与相结合。使受心理困扰或存在心理障碍的学生得到科学、有意义的心理辅导,增强他们的自我调控能力,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重点:人际交流,学习适应及个性辅导。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根据小学生年龄特点,我校选择年级组为切入点,依据学生实际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在遵循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同时,各年级段侧重点有所不同。 1、低年级:减少对成年人的依赖,帮助学生适应新环境,新集体,新的学生生活与感受学习知识的乐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兴趣,尝试建立适宜的人际关系,乐于与老师、同学交流;在谦让、友善的交往中体验友情。 2、中年级:帮助学生认识社会,初步懂得社会法规,形成初步的学习方法,学会调整学习心态;在班级活动中善于与更多学生交往,学会调节处理人际关系,培养集体意识。

吸烟有害健康的调查报告

吸烟有害健康的调查报告

青少年吸烟问题的调查研究 金华第十六中学七3班吴敏 为了解目前青少年的吸烟现状,更为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也为了给青少年、家长、老师、学校、社会一个警示,我于2011年1月21日~2月25日间通过报纸、网络、杂志以及自己在学校和社会里的所见所闻,通过对金华中学生的问卷调查,以及与吸烟青少年的交流进行该项研究。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5月28日发布的《2010年中国控制吸烟报告》显示,我国青少年尝试吸烟率为23.1%,吸烟率为6.3%。而且报告中还指出,目前,我国青少年开始吸烟呈现低龄化趋势。根据以上情况分析,我建议:青少年、家长、老师、各级学校、社会相关机构、国家的立法部门应该共同努力推动青少年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一、青少年吸烟的具体现状 中国青少年吸烟状况令人担忧。据《2008年中国控制吸烟报告》指出,我国约有1500万名青少年烟民,尝试吸烟的青少年不少于4000万。中国青少年现在吸烟率和尝试吸烟率逐年上升,我国现有1.3亿13岁至18岁青少年,其中,青少年现在吸烟率为11.5%,男生和女生分别为18.4%和3.6%。男生现在吸烟率随着年龄增长而迅速升高。同时,青少年尝试吸烟率为32.4%,尝试吸烟者不少于4000万人。其中,男生和女生分别为44.1%和19.9%。男生和女生尝试吸烟率均呈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的

现象。在吸烟率逐年上升的同时,中国青少年开始吸烟低龄化趋势也越来越明显。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控烟办公室2005年的调查显示,在曾经吸过烟的青少年中,13岁前吸完一整支烟的比例分别为男生66.8%和女生68.2%,与上一次的调查结果相比,这一比例增加了15%,这说明了青少年吸烟的低龄化趋势是越来越明显。另外,在中国约有半数的青少年正在遭受二手烟雾的危害。其中,43.9%的青少年在家庭遭受二手烟雾的危害;55.8%的青少年在公共场所遭受二手烟雾的危害。 二、吸烟对青少年的危害更大 众所周知,吸烟不仅对成年人的危害很大,而且对正处于生长发育期的青少年来说更是厉害。医学专家的研究报告说,青少年正处在生长发育时期,各生理系统、器官都尚未成熟,其对外界环境的有害因素的抵抗力较成人弱,易于吸收毒物,损害身体的正常生长。据美国25个州的调查,吸烟开始年龄与肺癌死亡率呈负相关,若将不吸烟者肺癌死亡率定为1.00%时,15~19岁开始吸烟者为19.68%,20~24岁为10.08%,25岁以上为4.08%。说明吸烟开始年龄越早,肺癌发生率与死亡率越高。平均来看,若吸烟者从青少年时开始吸烟,并持续下去,就会有50%的机会死于与烟草相关的疾病。其中半数将死于中年,或70岁之前,损失大约22年的正常期望寿命。由于长期吸烟,从青年时期开始的任何年龄段的吸烟者都比不吸烟者的死亡率高约3倍对未成年人来讲,烟草中的尼古丁是一种神经毒素,主要侵害人的神经系统。一些青少年在主观上感觉吸烟可以解除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