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有趣的文言故事

有趣的文言故事

有趣的文言故事
有趣的文言故事

安石配享

初,崇宁既建辟雍,诏以荆公封舒王,配享宣圣庙。肇创坐像。未几,其婿蔡卞方炫赫用事, 议欲升安石于孟子之上。优人尝因对御戏:为孔子正坐,颜、孟与安石侍侧。孔子命之坐, 安石揖孟子居上,孟辞曰: 如此!"遂揖颜子,颜曰:

之过矣。”安石遂处其上。夫子不能安席,亦逊位。安石惶惧,拱手云:

不敢。

子路在外,愤愤不能堪,径趋从祀堂,挽公冶长臂而出。公冶为窘迫之状,谢曰: 乃责数之”曰:汝全不救护丈人,看取别人家女婿!

”其意以讥卞也。

苏轼扪腹

不合时宜,惟有朝云能识我;独弹古调,每逢暮雨倍思卿 一日退朝,食罢。扪腹徐行,顾谓侍儿曰: 汝辈且道是中有何物’一婢遽曰:都是文章;坡

不以为然。又一人曰: 满腹都是见识’。坡亦未以为当。至朝云,乃曰:

学士一肚皮不入时

宜。坡捧腹大笑。” 云: "吾家以制扇为业,适父死,而 ”公熟视久之,曰: 姑取汝所制扇来,

”须臾扇至,公取白团夹绢二十扇,就判笔作行书

草圣及枯木竹石,顷刻

”出外速偿所负也。 其人抱扇泣谢而出。始逾府

门,而好事者争以千钱

后至而不得者,至懊恨不胜而去。 遂尽偿所逋,一郡称嗟,至有泣下者。

注释

天下达尊,爵居其一,轲仅蒙公爵,相公贵为真王,何必谦光 回也陋巷匹夫,平生无丝毫事业。公为名世真儒,位貌有间。辞

"往复未决。

长何罪,

一天傍晚,东坡与好友佛印和尚泛舟江上。时值深秋,金风飒飒,水波粼粼,大江两岸, 色迷人。饮酒间,佛印向东坡索句。苏东坡向岸上看了看,用手一指,笑而不说。 只见岸上有条大黄狗正狼吞虎咽地啃吃骨头。 佛印知道苏东坡在开玩笑,就呵呵一笑,把手 中题有苏东坡诗句的折扇抛入水中。 联。 东坡的上联是:狗啃河上(和尚)骨

两人心照不宣,

佛印的下联是:

景 佛印望去, 抚掌大笑。原来他们是作了一副双关哑

水流东坡诗(尸)

东坡

苏东坡画扇

东坡官钱塘日,有人诉负钱二万不偿者。公呼而询之,云 又自今春以来,连雨天寒,所制不售,非故负之也。 吾当为汝发市也。 而尽。即以付之曰: 取一扇,所持立尽,

译文

苏东坡到钱塘就职时,

说:我家凭借制作扇子生存,恰巧父亲去世,并且从今年春天开始,天天连着下雨,天气 又很寒冷,做好的扇子卖不出去,并不是故意欠他钱。

”东坡仔细看了他很久,对他说:

且把你做的扇子拿过来,我来帮你开市卖。

”过了一会儿扇子送到了,苏东坡拿二十把空白

的夹娟扇面,用公文用笔书写草书和画枯木竹石,一会儿就完成了。交给那个人说: 外面卖了扇子还钱。”那个人抱着扇子感动流了眼泪,刚越出府门,就有许多人争着用一千 钱购买扇子,(手里拿的扇子)很快地就卖完了。而后来的买不到,无不非常懊悔而去。卖 扇人用卖扇的钱终于还清了欠款,整个郡的人都感动了,甚至有到哭的地步。

有人告状说别人欠了他两万块钱不还。

苏东坡召见那个人询问,

他)

快去 ”。此楹联有个著名的典故:

钱塘:古地名,今浙

先生职临钱塘日:苏东坡至航州任职时诉:状告,告状。

负:亏欠。 公:对苏东坡的尊称 吾: 适: 熟: 姑: 发市:开市。 须臾:一会儿。 判笔:公文用笔。 涕:哭。 逾:

过。

竞:争着。 不售:卖不出去。 草圣:草 询:询问。 有人诉负钱二万不偿者:有人告个亏欠了他两万两钱不还的人。 非故负之也:并不是故意 以...为业:用 ...为生 自:从 取:把 竟:抢 为:帮 文言知识 1. 释“官”。上文“东坡官”中职。古代的官场就像现代的国家政府一样。

2.

“须臾扇至,公添加,如:就判笔作行书草圣及枯木竹石。翻译: (东坡)用公文用笔书画

草和枯木竹石,一会儿就画好了。 3.

非故负之也:不是故意欠他钱。之:代词,代 “他(债

主)的钱” 非:不是 故:故意 负: 欠 东坡说文

葛延之在儋耳①,从②东坡游③,甚熟。坡尝教之作文字云:

譬如市上店肆④,诸物无种

不有,却有一物可以摄得,曰钱而已。莫易得者是物,莫难得者是钱。今文章、辞藻、事实, 乃市诸物也;意者,钱也。为文若能立意,则古今所有,翕然⑤并起,皆赴吾用。汝若晓得 此,便会做文字也。 ”[1] 注释

① 儋(d an 耳:儋州,今海南儋县。 ② 从:跟随。

③ 游:交朋友,来往。 ④ 店肆:店铺,商店。

⑤ 翕(X )然:众多的样子。[1] 译文

葛延之在儋州的时候,跟苏东坡交往,相互十分熟悉。苏东坡曾经教葛延之写文章说: “譬

如集市上的店铺,各种物品都有,却有一样东西可以把它们取来,

这就是钱。世上最容易得

到的莫如物,最难得到的莫如钱。文章、词藻、事实,就像集市上的物品;意,就像钱。写

我。 正逢,恰巧。 仔细。 暂

文章如果能先立意, 那么,古往今来所有的事物就纷纷涌出, 都来为我所用。你如果懂得了 这一点,就会写文章了。 ”[

《东坡说文》 一文妙在毫无抽象说理, 而是通过形象的比拟, 把各种素材比为店铺里的东西, 把意比为购物的钱,钱能买到各种东西,与文意能统领各种素材是一个道理。

王僧虔,右军之孙也。齐高帝尝问曰: “卿书与吾书孰优”对曰: “臣书人臣第一;陛下书帝 王第一。”帝不悦,后尝以橛笔书,恐为帝所忌也。

断句息纠纷 富民张老无子,赘婿于家。后妾生一子,名一飞,飞四岁而张卒。 足任吾财,当畀汝夫妇。尔但养彼母子不死沟壑,积阴德矣。 也,家财尽与吾婿,外人不得争夺。 ”婿乃据之不疑。 后妾子壮,告官求分,婿以券呈,官遂置不问,他日,奉使者至, 奉使者因更其句读曰: “张一飞,吾子也,家财尽与。吾婿外人,不得争

夺。 ”曰: 明谓吾婿外人,尔尚敢有其业耶诡书飞作非者。虑彼幼为尔害耳。 ”于是断给妾子, 焉 富人张老翁没有儿子,招赘一个女婿在家。后来

他的小妾生了一个儿子,取名叫一飞。 四岁时张翁去世。张翁病重时对女婿说: “小妾生的儿子不能继承我的财产,应当给你们夫 妇。你只要养活他们母子两人,使他们不致饿死填埋于沟壑,就算积阴德

了。 ”于是拿出一 张契据,上面写道: “张一非我子,家财尽与吾婿,外人不得争夺。 ”(意为: “张一不是我 的儿子,家财全给我女婿,外人不能争夺。 ”)女婿于是把契据掌握在手里,一点也不怀疑。

(若干年) 以后张翁小妾所生之子长大成人, 到官府控告,要求分财产。女婿把契据呈递给 官员, 官员于是置之不理。后来,一名奉皇命出巡视察的官员来到这里,妾所生之子又去控 告,女婿仍然前去提供证明。出巡视察的官员于是改变契据的句逗,读道: “张一飞,吾子 也,家财尽与。吾婿外人,不得争夺。 ”(意思是: “张一飞是我的儿子,家财全部给他。我 女婿是外人, 不能争夺。 ”)出巡的官员说: “你们父亲和岳父明明说 ‘我女婿是外人 ',你(当 女婿的) 怎么还敢把他家产业据为己有呢他故意用诡诈的办法把

‘飞'写成‘非'的原因,是顾虑

他儿子年幼,恐怕被你所害罢了。 ”于是将富翁的遗产断给妾生之子。人们都称赞这契据写 得好。

郄鉴择婿 - 原文

太尉郄鉴使门生求女婿于导,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门生归,谓鉴曰: “王氏诸少并 佳,然而信至咸相矜持。惟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 ”鉴曰:“正此佳婿邪! ”访之, 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 翻译

太尉郄鉴 叫门生向王导求一个女婿。王导命令门生看遍所有的王导家里的子弟。门生 回来,对郄鉴说: “王氏的子弟都很优秀,但是听说我去看他们的消息,都故作姿态,以示 不凡,不自然,只有一个人在东床,袒腹独自吃东西,旁若无人,好象没有听说我要去看他 们的消息。 ”郄鉴说:“这个人就是我最优秀的女婿啊。 ”于是,郄鉴就去拜访他,这个人 就是王羲之,后来,郄鉴就把他的女儿嫁给了王羲之。 注释

郗(ch 1)太傅:郗鉴

妾子复诉,婿仍前赴证。 张病时谓婿曰: “妾子不 ”于是出券书云: “张一非吾子

“尔父翁 人称书

一飞

太傅:官名。太傅”系“太尉”之误

京口:地名,今江苏镇江附近

遣:派

与:通“予”,给予

门生:这里指门客

王丞相:晋朝的王导,做过丞相

书:信

语:(y u)告诉

信:信使,使者

东厢:东厢房

白:告诉,禀告

诸郎:众儿郎

可嘉:值得夸奖,值得赞许

觅:找,求

咸:都

矜持:故作姿态,以示不凡,不自然的样子

如:好像

乃:原来是

逸少:晋代著名书法家王羲之,字逸少,是王导的族子因:于是

焉:相当于“之”

原文:晋王羲之,字逸少,旷子也。七岁善书,十二见前代《笔说》于其父枕中,窃而读之。父曰:尔何来窃吾所秘”羲之笑而不答。母曰:尔看用笔法”父见其小,恐不能秘

之。语羲之曰:待尔成人,吾授也。”羲之拜请,今而用之,使待成人,恐蔽儿之幼令也。

父喜,遂与之。不盈期月,书便大进。卫夫人见,语太常王策曰:此儿必见《用笔诀》,近

见其书,便有老成之智。”流涕曰:此子必蔽吾名。”晋帝时祭北郊,更祝版,工人削之,笔入木三分。三十三书《兰亭序》。三十七书《黄庭经》。书讫,空中有语:卿书感我而况

人乎!吾是天台丈人”自言真胜钟繇。羲之书多不一体。

译文:晋朝王羲之,字号逸少,王旷的儿子。七岁就擅长书法,十二岁看见前代人谈论书法的书《笔说》,在他父亲的枕中偷来读,父亲说:你为什么要偷我的秘籍”王羲之笑着却不

回答,母亲问:你看的是用笔法吗”父看他年少,恐怕不能领悟,告诉羲之说:等你长大

成人我再教你书法。”羲之跪拜,现在就让儿看看这书吧,长大再看就耽误了孩儿幼年发展了。父亲很高兴,立刻就把书给了他。还不到一个月时间,书法就有了很大进步。卫夫人知道后,告诉太常王策说:这孩子一定正在看《用笔诀》,最近看见他的书法,就已老成大器。” 流着眼泪说:这孩子将来一定能遮住我的名声。”晋帝时,祭祀北郊,更换祝版,工匠刻字

由羲之书写,笔法入木三。三十三写了《兰亭序》,三十七写了《黄庭经》,写完后,空中有

人语说:卿的书法都感动我,而况世人呢我是天台丈人,自称真胜钟繇。”羲之书法多数不

是一种字体。

|赞同

入木三分:形容书法笔力苍劲有力。比喻分析问题见解很深刻。

原文

太史公曰:余读孟子书,至梁惠王问何以利吾国”未尝不废书而叹也。曰:嗟乎,利诚乱之始也!夫子罕言利者,常防其原也。故曰放於利而行,多怨”。自天子至於庶人,好’

利之弊何以异哉!

(原文: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译文:孟子拜见梁惠王。梁惠王说:老先生,你不远千里而来,一定是有什么对我的国家有利的高见吧”

孟子回答说:大王!何必说利呢只要说仁义就行了。大王说怎样使我的国家有利'大夫说,怎样使我的家庭有利’一般人士和老百姓说,怎样使我自己有利‘ 结果是上位的人和下位的人互相争夺利益,国家就危险了啊!在一个拥有一万辆兵车的国家里,杀害他国君的人,一定是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大夫;在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里,杀害他国君的人,一定是拥有一百辆兵车的大夫。这些大夫在一万辆兵车的国家中就拥有一千辆,在一千辆兵车的国家中就拥有一百辆,他们的拥有不算不多。如果以道义为后却以利益为先,不夺得国君的地位不会满足。

从来没有讲仁”的人却抛弃父母的,从来没有讲义的人却不顾君王的。所以,大王只说仁义就行了,为什么一定说利呢” 孟子的观点:仁义比利益重要。

孟轲,驺人也。受业子思之门人。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於事情。当是之时,秦用商君,富国彊兵;楚、魏用吴起,战胜弱敌;齐威王、宣王用孙子、田忌之徒,而诸侯东面朝齐。天下方务於合从连衡,以攻伐为贤,而孟轲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荀卿,赵人。年五十始来游学於齐。驺衍之术迂大而闳辩;奭也文具难施;淳于髡久与处,时有得善言。故齐人颂曰:谈天衍,雕龙奭,炙毂过髡。”田骈之属皆已死齐襄王时,

而荀卿最为老师。齐尚脩列大夫之缺,而荀卿三为祭酒焉。齐人或谗荀卿,荀卿乃适楚,而春申君以为兰陵令。春申君死而荀卿废,因家兰陵。李斯尝为弟子,已而相秦。荀卿嫉浊世之政,亡国乱君相属,不遂大道而营於巫祝,信禨祥,鄙儒小拘,如庄周等又猾稽乱俗,於是推儒、墨、道德之行事兴坏,序列著数万言而卒。因葬兰陵。

译文

太史公说:我读《孟子》,每当读到梁惠王问怎样才对我的国家有利”时,总不免放下书本而有所感叹。说:唉,谋利的确是一切祸乱的开始呀!孔夫子极少讲利的问题,其原因就是经常防备这个祸乱的根源。所以他说

依据个人的利益而行动,会招致很多怨恨”。上自天子下至平民,好利的弊病都存在,有什么不同呢

孟轲,是邹国人。他曾跟着子思的弟子学习。当通晓孔道之后,?便去游说齐宣王,齐

宣王没有任用他。到达梁国,梁惠王没有接受(孟轲的)言论道义,反而被认为不切实情,远离实际。当时,各诸侯国都在实行变革,秦国任用商鞅,使国家富足,兵力强大;楚国、魏国也都任用过吴起,战胜了一些国家,削弱了强敌;齐威王和宣王举用孙膑和田忌等人,国力强盛,使各诸侯国都东来朝拜齐国。当各诸侯国正致力于合纵连横”的攻伐谋略,把能

攻善伐看作贤能的时候,孟子却称述唐尧、虞舜以及夏、商、周三代的德政,因此不符合他所周游的那些国家的需要。于是就回到家乡与万章等人整理《诗经》、《书经》,阐发孔丘的

思想学说,写成《孟子》一书,共七篇。

荀卿,是赵国人。五十岁的时候才到齐国来游说讲学。刍邹衍的学说曲折夸大而多空洞的论辩;

邹奭的文章完备周密但难以实行;淳于髡,若与他相处日久,时常学到一些精辟的言论。所

以齐国人称颂他们说:高谈阔论的是邹衍,精雕细刻的是邹奭,智多善辩,议论不绝的是

淳于髡。”田骈等人都已在齐襄王时死去,此时荀卿是年最长,资历深的宗师。当时齐国仍在补充列大夫的缺额,荀卿曾先后三次以宗师的身分担任稷下学士的祭酒。后来,齐国有人

毁谤荀卿,荀卿就到了楚国,春申君让他担任兰陵令。春申君死后,荀卿被罢官,便在兰陵安了家。李斯曾是他的学生,后来在秦朝任丞相。荀卿憎恶乱世的黑暗政治,亡国昏乱的君

主接连不断地出现,他们不通晓常理正道却被装神弄鬼的巫祝所迷惑,信奉求神赐福去灾,庸俗鄙陋的儒生拘泥于琐碎礼节,再加上庄周等人狡猾多辩,败坏风俗,于是推究儒家、墨

家、道家活动的成功和失败,编次著述了几万字的文章便辞世了。死后就葬在兰陵。

《劝学》原文: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风至苕折,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茎长四寸,生于高山之上,而临百仞之渊,木茎非能长也,所立者然也。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