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因工程

基因工程

基因工程
基因工程

基因工程

生物技术是近 10 多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高技术、新技术,具有十分明显 的社会高效益和经济效益。在所有的生物技术领域中,农业生物技术,特别 是有关作物生物技术的研究和发展,同医药生物技术一样被认为是最有现实意义的技术,将在下一世纪出现的“绿色革

命”及“医药革命”中发挥巨大 的作用,而这两种生物技术都是以基因工程为基础的。

基因工程自其诞生至今已有十多年历史了,已经形成了一整套的技术路 线。这主要包括目的基因的取得,目的基因与表达性载体的重组,重组体对 寄主细胞的转化及目的基因的表达,表达产物的纯化与生物活性测定。

在农业生物技术中,植物基因工程取得了一系列引人注目的成果,人们 成功地获得了抗虫、抗病毒、抗除草剂等转基因植物,并已开始了大田实验。 人们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开始根据意愿来改造植物的一些性状,从而获得高 产、稳产、优质和抗逆性强的品种了。向动物体转移外源基因并使之在动物 体内表达能够有效地克服物种之间固有的生殖隔离,实现动物物种之间,或 动物和植物及微生物之间遗传物质的交换。因此,动物基因工程对于深入研 究基因结构、功能及其表达调控,对于培育高产、优质和抗逆动物品种,对 于开发动物体作为活的生物反应器生产珍稀蛋白质等方面,均有巨大应用潜 力;而基因工程在医药领域的应用在于能利用生物体生产基因工程药物,为 人类的健康打下坚实的医学基础。

一、基因转移方法

1.向动物体内转入外源基因

这一方法的尝试是从 70 年代中期开始的,到 80 年代,科学家们

已经相 继建立了多项转基因技术。

(1)显微注射法 这种方法是 1981 年由美国科学家戈登(Gordon)等人首 先实验成功的。他们将小鼠的受精卵取出来,在显微镜下将胸苷激酶基因用 玻璃微管送入受精卵的雄原核,然后立刻输入假孕母鼠的输卵管中,使其在 子宫内着床,最终发育成转基因小鼠。在此后约一年多时间内,人的珠蛋白 基因和胰岛素基因也被转入了小鼠。随后,生产转基因小鼠的经验迅速地被 移植到生产转基因家畜上。到1985 年,哈默(Hammer)等人首先报道用显微 注射法生产出转基因兔、羊和猪。显微注射虽然是有效的方法,但转基因动 物生产仍是一项困难的技术,即使具备了良好的设备和训练有素的技术人 员,注射和移植一百个小鼠胚胎,仅能获得五只转基因小鼠。家畜的胚胎细 胞核不易看清,不能直接注射,必须先作离心处理后才能注射,这样,生产 转基因个体的机率又下降了一个数量级。鱼类和两栖类的卵是多黄卵,在显 微镜下不易辨认原核,有些科学家采用基因注入卵母细胞核的方法,因为卵 母细胞核大些,可以在显微镜下看见,基因可以注入卵母细胞核中,让卵母 细胞体外成就并受精,最终受精卵发育成小鱼。

(2)动物病毒载体法 与显微注射法相反,动物病毒逆转录病毒对细胞染色体的整合是按照已经了解的机制准确地结合到被传染细胞的基因组中,往 往只有一个单一的病毒拷贝插入到已知的染色体位点上,不易引起寄主基因 组大规模的重排,只会在整合位点上的很短的一段寄主 DNA 序列上产生重 排。把小鼠胚胎在子宫着床前浸泡在浓的病毒原液中,或是把它们与产生病 毒的单层细胞一起培养,即可达到转基因的效果。目前,这种方法主要应用 于转基因牛和转基因鸡的生产。转基因牛生产成本太高,不适宜使用大量注 射和移植受精卵的方法生产。鸡蛋中的胚胎已经是多细胞胚胎,不适宜用显 微注射法。到目前为止,美国科学家已用 RSV 载体生产出转基因牛,用 RV 载体生产出转基因鸡。但这个方法的缺点是对所转移的基因的大小有一定的 限

制,同时转移的基因在动物体内表达的问题还没有得到完满解决。

(3)电转移法 电转移法是将生殖细胞或体细胞置于电场内,同时加入待转移的外源基因,在电场作用下外源基因导入细胞内。近年来,利用电转移 器将外源基因导入小鼠卵中等研究都取得了成功。这种方法操作比较简单, 效果较好,但不易普及,因为电转移器较昂贵。

(4)胚胎干细胞法 胚胎干细胞是从胚泡中将内细胞团取出在体外培养建 立的,在培养过程中保持了它的正常核型,胚胎干细胞注入寄主胚泡后,能 掺入胚胎,并参与嵌合体动物的生殖系。利用动物病毒载体法等方法可以将 外源基因导入胚胎干细胞,选出带有目的基因的细胞克隆,然后导入小鼠胚 胎,这就为创造特定的预知转基因动物开拓了一条新途径。

(5)精子载体法 这项工作始于意大利,意大利科学家首先利用小鼠精子 作为载体,使精子与 CAT(氯霉素乙酰转移酶)基因混合,待精子头部吸收 CAT 基因后,用该精子使小鼠卵体外受精,之后移入雌鼠体内。在出生的 30%小鼠中检出了 CAT 基因。该方法在青蛙和海胆的实验中也得到了成功。我 国在这方面进展比较大,自 1989 年以来,北京农业大学与中国农科院畜牧研究所、湖北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和新疆畜科院等单位合作,在家兔、猪、 羊和牛等动物上进行了大量试验,目前已获得了转基因家兔、猪和绵羊。转 基因效率达到 3%,略高于显微注射的效率。另外,我国用鱼精子作载体, 把外源人生长激素基因经鲤鱼精子导入鱼卵,表达率为 50%,高表达幼苗生 长速度为不表达幼苗的 2 倍。我国还成功地进行了用鸡精子导入病毒基因的 实验。应该说,我国在精子载体法转移基因的研究中,是走在世界前列的。 (6)定位整合技术 转基因动物技术上的最大缺点是盲目性:导入的外源 基因对受体细胞基因组的插入是随机的。因此,实现外源基因的定位整合技 术(Sitedirected Integration ofGene)以及同期建立的小鼠胚胎多能干细 胞系(ES 细胞系)的体外培养方法,为基因定位整合进而为哺乳动物种系改 造开拓了充满希望的前景。其大意是利用

DNA 体内同源重组的原理,将外源 基因稳定地插入特定的位点,再经适当的筛选,从而得到既定的转化细胞。 这一技术不仅在动物育种上,而且在缺陷基因的修复上(遗传性疾病与恶性肿瘤)以及生命科学的理论研究上,都将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2.向植物体内转移外源基因

开展此项研究最早是在 1985 年,之所以比动物转基因晚,除了研究热点 以外,主要是因为植物细胞外有一层细胞壁,这层细胞壁给转基因带来了很 大的不便。

对一个成熟、实用性强的植物转基因系统,它应该具备以下条件:获得转基因植株的效率高;重复性要好;设备要简单,易于操作;由转化至获得 转基因植株的时间相对较短;无基因型的依赖性,即方法的适用范围广,能 在同一个植物种的许多基因型上成功,特别是在优良的栽培品种上成功。

近年来,植物转基因的方法不断有所创新,大体可分为三类。

(1)农杆菌介导的基因转移 根癌农杆菌和发根农杆菌可以使范围很广的 双子叶植物(前者)、也可使部分裸子植物分别形成冠瘿瘤和发状根(hairy root)。近年已有一些证据显示根癌农杆菌的 Ti 质粒也可向一些单子叶植物(如石万柏、百合、薯蓣等)转移外源基因并表达。野生型根癌农杆菌的 Ti质粒由于携带与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合成有关的基因,使转化的细胞产生过 量的植物激素而形成肿瘤。利用这种野生型农杆菌作为基因载体,常使转化 的细胞丧失分化能力。利用野生型农杆菌进行转化时,所形成的肿瘤或发状 根本身即是一种天然的选择标记,在无激素的培养基上就可以获得转化细胞 系。由于发根农杆菌感染后形成的发状根在很多情况下可诱导再生形成植 株,以及发状根本身的单细胞起源,近年利用发根农杆菌进行转化的工作也 已受到不少重视。根据所用植物材料的不同,常用的农杆菌转化方法大致可 分如下三类:

①整株感染——用处于对数生长期的野生型农杆菌感染植物的受伤

部 位,将得到的肿瘤或发状根切下,置于含羧苄青霉素的无激素培养基上培养 并杀菌,这是获得转化细胞系的最简便的方法。这一方法的优点是实验周期 短、操作简便,但在用根癌农杆菌转化形成肿瘤组织时,常混有未转化的正 常细胞,即形成的是嵌合体。

②叶圆片法——该方法用打孔器取得叶圆片或用解剖刀将叶切成小块, 在过夜培养的农杆菌菌液中浸几秒钟到几分钟后,用滤纸吸干后在培养基上 共培养 2~3 天,再转移到含抗菌素的选择培养基上培养并杀菌,再由获得的 转化细胞诱导形成再生植株。这一方法已广泛用于多种植物的转化。其他各种外植体,包括茎切段、叶柄、胚轴等以及悬浮培养的细胞均可用类似的方 法进行转化。例如,在拟南芥上发展起来的利用根切段和萌发种子的转化技 术,已表明有很高的转化频率。

③原生质体和农杆菌共培养法——将处于再生壁时期的原生质体(在原 生质体群体中通常已可见部分已开始第一次分裂)与根癌农杆菌共培养 36~48 小时,分离洗涤去菌后培养在含抗菌素的选择培养基上即可得到转化的细 胞克隆。与上面两种方法比较,此法得到的转化体一般不会是嵌合体。利用 这一方法已使多种烟草属植物、矮牵牛、龙葵、胡萝卜等植物的细胞转化, 并获得转基因植物。共培养法同样适用于发根农杆菌 Ri 质粒的 T-DNA 转移。 在共培养过程中,新形成的细胞壁和一些二价阳离子为农杆菌的附着和转化 所必需。当由胡萝卜悬浮培养细胞刚分离的原生质体与发根农杆菌混合时并 不形成转化细胞团,发现如果将此混合物放置 2 小时后进行二次电脉冲处 理,则可明显提高转化频率。

(2)以原生质体或细胞作为受体的直接基因转移 直接基因转移,是指经 特殊处理后直接将 DNA 转移到植物细胞或原生质体中导致细胞转化的技术。 常用的 DNA 直接转化技术可分为化学和物理方法两大类。

①利用特定的化合物诱导的 DNA 直接转移——在利用原生质体作为受体 进行外源基因导入的研究中,已发现一些化合物有助于原生质体

摄取外源 DNA,包括 PEG(聚乙二醇)、PLO(聚-L-鸟氨酸)、磷酸钙等。聚乙二醇法 是将原生质体悬浮于含有 DNA 的介质中,用分子量为4000~6000 的 PEG 在 pH8~9 下促进 DNA 的摄取,从而使细胞转化。很多因素都会影响 PEG 诱导的 转化,如加入 DNA 和 PEG 的次序,是否加入了携带 DNA(carrier DNA),导 入的 DNA 的形式如何,加入的 PEG 的最终浓度多少等。用经同步化处理后的 烟草叶肉原生质体,已发现在细胞周期的 S 期或 M 期时的转化频率明显高于 其他时期,在用 PEG 处理前用低剂量的 X 射线或紫外线处理原生质体,可使 抗性细胞团增加 2~7 倍,而不影响细胞团的形成和植株再生,这可能是因多 辐射使更多的细胞有效地整合外源基因。其他一些因素,如保温处理的时间, 在加入 DNA 之前对原生质体的热休克处理等也有一定的影响。至今,利用 PEG 法已使多种重要的禾谷类作物,如水稻、高粱、小麦的原生质体获得了基因植物。

②利用物理方法诱导的 DNA 直接转移——这类方法的原理是基于许多物 理因素均可通过对细胞膜的影响,促进外源 DNA 分子进入细胞,或通过机械 损伤后直接将外源 DNA 导入细胞。常用的诱导 DNA 直接转移的物理方法有电 穿孔法、微注射法、基因枪法等。

电穿孔法(electroporation)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新鲜分离的原生质体在 高压电脉冲作用下在质膜上形成可逆的瞬间通道,从而促进外源DNA 的摄 取。有两种不同的处理方式,一种是采用较低的电压处理较长时间,另一种 是采用高压电处理很短的时间。为提高转化频率,通常可把电穿孔法与 PEG 法结合起来。电穿孔法的优点是操作简便,适用于对农杆菌感染不敏感的植 物,导入 DNA 的效率也特高,特别适于瞬间表达(transient expression) 的研究;其缺点是易造成原生质体的损伤,使植板率降低。

利用微注射法(microinjection)进行基因导入时,通常需先把原生质 或培养的细胞固定在琼脂、低熔点的琼脂糖或 alginate 中,或用聚赖氨酸处 理附着在玻璃平板上,也可通过一固着的毛细管将原生

质体吸着在管口,再进行操作,即通过一极细的毛细管将一定量的 DNA 注入细胞内,甚至直接注 入核内。在这方面,瑞士的诺豪斯(Neuhaus)等人已发展出一套完整的技术。 用此法已在烟草、油菜、苜蓿等植物的原生质体上获得成功。微注射法的优 点是转化效率高,在用线形 DNA 的一些试验中,转化效率甚至高达 60%以上, 无需特殊的选择系统,并且没有农杆菌宿主范围的局限性。今年这一技术也

用于培养细胞或胚性细胞团等。

基因枪法(particle gun)又称微弹法(microprojectilebombardment), 其基本原理是将 DNA 包被在微小的金粉或钨粉表面,在高压的作用下高速穿 透受体细胞或组织,外源DNA 随之导入细胞,整合并表达。该方法的优点是 免去了分离原生质体的麻烦,可以直接转化各种外植体、愈伤组织以及胚性 细胞系。并已有证据不光可将外源 DNA 导入细胞核,而且可以转化细胞器(如 叶绿体)。利用该法已由烟草、大豆、棉花、玉米等多种植物得到转化植物, 目前这种方法的采用越来越广泛。

(3)种系系统的基因转移(germ line transformation)通常利用子房注 射种胚、体细胞胚以及花粉等途径导入外源基因。由于植物种类的繁多,各 种植物特性的不同,无需也不可能有适用于所有植物的转化方法。因此,从 不同的方面以及不同的层次上进行探索,以确定适于个别作物的高效转化方 法,仍将是一个值得重视的研究课题。

二、基因工程研究的现状

基因工程的研究和应用虽然历史还不长,但在短短的十年时间中,这个 领域所涉及的许多重大技术问题都已得到了解决,因此不但研究工作成绩斐 然,而且应用前景极为广阔。

1.动物基因研究

(1)培养优良性状的家畜家禽品种 1982 年,帕尔蒂曼(Paltimer)和布 林斯坦(Brinster)等人构建了大鼠金属硫蛋白和人生长激素融合基因,生 产出生长速度比正常小白鼠快一倍的超级小白鼠。这一结

果引起了世界轰 动。此后,许多实验室用人的生长激素基因、猪的生长激素基因、羊的生长 激素基因和牛的生长激素基因生产转基因小鼠时,都获得了类似结果。1988 年,西曼克(Seamark)等人用猪的生长激素和大鼠 MT 融合基因,生产出生 长快、瘦肉率高和表现正常的转基因猪。但是,利用转移生长激素基因技术, 在其他家畜上却没有获得令人满意的效果。哈默(Hammer)和珀斯尔(Pursel) 等人用人生长激素基因和牛生长激素基因生产的转基因兔和绵羊,虽然血液 中生长激素水平偏高,但生长速度并不比对照家畜快,有的比非转基因家畜还要慢些。这些转基因家畜有各种各样的病症,寿命都不长。但是,体脂沉 积率下降,饲料转化率提高。普遍认为,这一结果是生长激素长期维持在高 水平上造成的。人们猜测,小白鼠可能是一种特殊的例子,它似乎是一种适 应力很强的动物,对高水平的生长激素可以做出积极反应而无不良后果。除 了生长激素和生长因子基因以外,人们感兴趣的还包括提高抗病性能的抗性 基因、提高繁殖机能的基因等等。

事实上,这种培养具有优良性状动物品种的基因工程难度是很大的,因为家禽家畜的许多生产性能,是由许多微效基因控制的,是所谓数量遗传性 状。能否使用转基因技术转移数量遗传性状,主要取决于数量遗传性状基因 的定位。在近期内,这一问题尚无法回答。另外,还需要解决基因调控表达 的问题。生长激素对家畜的产肉、产奶和产毛性能都有刺激作用,要使外源 生长激素基因在适当发育阶段进行适度的表达就需要克隆调控表达元件,并 用它来调节外源生长激素基因的表达。还有就是要解决外源基因的定点整合 技术。目前生产的转基因动物,外源基因都是随机的整合在某一条染色体的 某一位点,不同个体基因整合的位点不相同。由于整合的位点是成对染色体 中一条染色体的某一位点,既无法确定它是否有害整合(即破坏了正常基因 的整合),也无法用简单交配的方法得到纯合子。因此,即使生产出性状优 良的转基因个体,也不能用于生产新的家畜品系或品种。未来要解决的问题, 或者是从大群转基因动物中找出那些非有害整合的个体,

并从它的后代中通 过亲源交配生产纯合个体,或是构建定点整合载体,生产在同一位点整合的 转基因动物。

(2)改善奶的质量或生产珍贵蛋白 1989 年,克拉克(Clark)等人把鼠乳 清酸蛋白/第九因子融合基因、鼠乳清酸蛋白/α-抗胰蛋白酶融合基因和乳球 蛋白/α-抗胰蛋白酶融合基因转入绵羊,在绵羊乳房中获得组织特异表达。 虽然其表达水平尚未达到工业生产的地步,但对于一些不易用细菌生产的珍 贵蛋白来说,却找到了一条有希望的生产途径。1991 年,英国药用蛋白公司 的人用绵羊乳球蛋白基因(BLG)启动子和人类抗胰蛋白酶因子(alAT)基因 的编码序列构建融合基因,转入绵羊中,转基因绵羊的抗胰蛋白酶因子的产量达到 35 克/升。在正常情况下,一只绵羊一年产奶 1000 升,一只山羊每年 可产奶 2000 升,而一头牛每年可产奶 6000 升。如果说一只绵羊相当于一个 一吨容积的发酵罐的效率,一头奶牛则相当于一个五吨发酵罐的效率,这种 活体生物反应器不仅效率高,而且产品已经过体内正确加工,活性比较好。 动物奶中所含有的蛋白质种类比细菌少,提纯目标产品相对比较容易。这种 活的生物反应器可以按需要任意扩展,所受限制条件较少。可以说,在乳腺 中高效表达外源蛋白的技术已经比较成熟了。

有报道,有科学家已经通过转基因猪生产出人血红蛋白,通过转基因牛 生产出人乳铁蛋白等其他有用蛋白,以后这种类似的应用将会有更大的发 展。

2.医药基因工程

(1)生产分子导向药物 目前,许多抗肿瘤药物(包括核素或毒素)往往 由于缺乏作用的选择性和特异性而无法付之临床应用,或勉强用于恶性肿瘤 的治疗而因毒副作用太大终归于失败。人们曾经试图应用单克隆抗体的强特 异性的特点,把抗肿瘤药物、核素或毒素通过交联技术同某种肿瘤的特异性 单抗结合起来,构建成单抗偶合物。人们希望利用单抗偶合物的高特异性, 将细胞毒性物质导向性的运送到人体

靶部位(癌细胞或其他病灶),以提高 局部药物浓度,充分发挥抗癌药、核素或毒素的杀伤作用,尽量减少对正常 组织的损害。但实践结果并不像预想的那么理想,单抗偶合物虽能提高局部 药物的浓度,但并不充分,在杀伤癌细胞的效果和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损害两 个方面均不尽人意。随着基因工程技术和蛋白质工程技术的发展,人们发展 了从分子水平上改造基因并生产分子导向药物的思想,实践证明,分子导向 药物的效果是令人满意的。例如分析表明,白细胞介素Ⅱ(ⅠLⅡ)的 N 端54 个氨基酸的功能是专门结合辅助 T 细胞受体的。而白喉毒素则可以区分为三个区段;区段Ⅰ的功能是无特异性地破坏细胞蛋白质合成的延长而致死细 胞,人们把白喉毒素的区段Ⅰ基因予以切除,把其区段Ⅱ-Ⅲ同ⅠLⅡ基因重 新组合,这样就形成了ⅠLⅡ——白喉毒素Ⅱ-Ⅲ的嵌合基因。再运用基因工 程技术高效表达该嵌合基因,从而提取纯化出相应的杂合蛋白质。研究结果 表明,这样的杂合蛋白质只结合并进入和杀伤辅助 T 细胞,而对其他类型的 细胞或组织无杀伤作用,实现了分子导向的目标。据报道,曾应用该毒蛋白 治疗了一例类风湿病人,效果良好。再比如,CD4 原是辅助 T 细胞表面同艾 滋病毒HIV 的 gp120 糖蛋白结合的受体。人们克隆了 CD4 基因,并经分析表明,CD4 可以区分为 4 个功能区段,仅区段Ⅱ-Ⅲ(称 PE40)同 CD4的区段Ⅰ-Ⅱ基因,重新组合起来,并运用基因工程技术高效表达了该杂合蛋白,再 经提取纯化获得了该杂合蛋白质。体外实验结果表明,该杂合蛋白质既有中 和细胞外游离的 HIV(因有 CD4 的Ⅰ-Ⅱ区段存在),又可进入被 HIV 感染的T 细胞,并因杀灭该种 T 细胞而使 HIV 病毒无法繁殖,同时不伤害任何其他 类型的细胞。

再如,基因工程生产的 a 转化生长因子 TGF-a 与 PE40 的杂合蛋白可明显 地延长荷瘤裸鼠的生存期(其表面有 TGF 的受体)。该杂合毒素却不杀伤不 带其受体的细胞。乳癌、脑癌、宫颈癌、结肠癌和口腔鳞状上皮癌细胞表面, 都有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美国有 30 多万病人可望用此杂合毒蛋白治疗。

(2)基因工程改造抗体 临床实践表明,单克隆抗体用于疾病治疗不尽人 意。原因在于目前治疗的单抗,绝大多数为小鼠单抗。小鼠单抗是小鼠免疫球蛋白,对人体而言,则是一种异体蛋白,会引起人体产生人抗鼠抗体(Human Antimouse Anti-bodies,HAMA)。此时再度使用小鼠单抗,HAMA 与小鼠单 抗结合后,不但会中和单抗使之失效,还会产生有害的过敏反应。为解决这 一问题,人们着手运用基因工程技术对抗体进行改造。

①嵌合抗体 它是将鼠源单抗的可变区(V 区)基因与人 Ig 的恒定区(C 区)基因相连接,构建成嵌合抗体。目前国内外已制备了数种嵌合抗体。由 于该抗体已“人源化”。其免疫原性已大大降低。

②重构抗体(Reshaped Antibody)它是将动物抗体中的三个发夹结构所 形成的环区(称互补决定区“CDR 区”或高可变环区)与人抗体相应的环区 交换从而重构抗体的抗原结合区,以进一步“人源化”,降低单抗的免疫原 性。当前已构建数种重构抗体,当然它们的抗原结合能力得以保持。

③单链抗体(Single-Chain Antigen-Binding Prot-eins)它是由一个 短的人工设计的多肽接头将轻链 V 区的 C 末端与重链 V 区的 N 末端相连接, 如果多肽接头设计合理,能保证 B 片层结构的正确构型,同时保留了 CDR 序 列,则在 E.coli 表达系统中可表达具有抗原结合活性的融合蛋白。从已构建 的三种单量抗体看,其免疫原性确实降低了。

④单区抗体(single Domain Antibody)已经发现,虽然一个抗体是由 轻、重两个 V 区基因装配而成,但可以分离到具有抗原结合活性的单一重链V 区基因。因此,人们可以用 PCR 法扩增出具有抗原结合活性的 VH 区。该方法一反过去单抗研制的烦琐程序,以其快速、多样与有效性,预示着巨大的 应用和商业价值。但据新近一些临床试用人源化嵌合抗体的结果表明,在初期临床试验

中,人源化嵌合抗体能够解决一些问题,且半衰期延长多倍。但不能解

决其 免疫原性问题,有的嵌合抗体出现免疫反应,有的则产生独特型抗体(以嵌 合抗体为抗原产生抗体)。

⑤全套抗体(immunoglobulin Reperoire)它将某一免疫反应的全套 VH

基因与有限数目的 VL 基因排列为方阵,经过排列组合构建抗体,必能产生相 当一批有功能活性的抗体,进而从中筛选出有强催化作用的抗体,后亦被用 于筛选并克隆表达人单抗或其他单抗,如破伤风类毒素单抗。这一研究被誉 为是“抗体的突破”。

但据最近报道,英国已应用λ噬菌体克隆人 Ig 成功,并已取得专卖权。这项成就可能使以杂交瘤为基础研制单抗的技术路线完全过时。

(3)基因治疗 基因治疗的常规办法是应用逆病毒做载体,经同外源基因 重组后包装成病毒颗粒,之后转染受体细胞,外源基因将整合在受体细胞的 染色体上,并以其表达产物弥补原来缺失的基因产物。运用这一路线现已取 得了成功,但近年来出现了一些新方法。

据报道,有人使用两头带气囊的导管将携带半乳糖苷酶的重组逆病毒载 体,或使用脂质体包装该基因,经手术导入 10 头猪主动脉内壁,结果仅在动 脉内壁受染部位的内皮细胞中β-半乳糖苷酶的表达,时间长达 10 日至 21 周。而猪的其他器官则无此酶的表达。人们认为这一方法对于将 tPA 等植入 动脉壁以防治栓塞可能有重要意义。

在糖尿病治疗研究中,日本科学家将表达人胰岛素基因的细胞植入患糖 尿病小鼠腹内,结果植入的细胞存活且分泌胰岛素并使小鼠血糖水平明显下降。

还有人不用逆病毒,将功能基因直接注射入活体动物体内就实现基因治疗。通过直接注射非复制质粒 DNA 获得表达的方法有三种:一是直接注射非 感染性、非制癌性、由脂质体或免疫脂质体或脂质体与红细胞膜杂交体的质粒 DNA,从而获得体内基因表达;二是通过给新生大鼠腹腔内直接注射多种 磷酸钙沉淀的基因,可获表达;三是有实验显示,缺乏唾液酸基的血清粘蛋 白或聚赖氨酸偶合物与质粒报告基因的

复合物,可通过静脉给药获得专一性 地靶向表达于肝脏。直接注射基因的办法,不但方法上比较简单易行,更重 要的是人们试图放弃以逆病毒做载体,可能有低频率的制癌危险性或与内源 性病毒发生重组导致突变病毒的感染。

另一条独特的技术路线称为“生血管的移植物”法(Vascularsing Implant,也叫半生物体内)。主要使用肝素结合生长因子-1(HBGF-1)吸附 在胶原蛋白上经手术植入腹壁,生出血管,表达所携带基因的产物。该方法 将可能用于缺乏某种天然物质(如第 8 因子)的病人或需要持续释放某种治 疗物质的病人身上。其作用类似于那些植入泵,但功能更多。生血管移植物 还可由身体的天然机制维持。

用基因转入人类的体细胞,再用这种细胞去校正人类的疾病,相信这项 工作不久的将来将会实现,但这些细胞只能是体细胞,不能是生殖细胞。因 为基因导入人类生殖细胞存在以下两个问题:一是基因导入人类生殖细胞将 会改变人类的基因组,基因在人类基因组里会代代相传,是永久性的,很难 纠正。同时,这里还存在着伦理(道德)的问题。二是就目前的技术而论, 还不能将基因导入染色体的特定区,随机插入基因将会产生更多的问题;况 且大多数人类的遗传疾病是隐性的,在子代中如何表现尚不肯定,引起的问 题恐怕还更加复杂。

从上述的情况看,短期内彻底根治人类遗传疾病恐怕不可能,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3.植物基因工程 植物基因工程的一个特点是比较容易获得社会的认可。目前对转基因动物,许多人还持相当小心的态度。但对转基因植物,似乎因为植物在整个生长过程中的位置比较固定,没有太多的移动(当然花粉也会被风或昆虫传播 得很远),而且一般农作物是一年生,所以相对来说植物基因工程技术被认 为是比较安全的,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加快了这项研究及其成果的推广。从第 一株转基因植物的获得到现在没有超过 10 年,已经有近 60 种转基因植物相 继问世,这些植物有烟草、番茄、马铃薯、矮牵牛、胡萝卜、向日葵、油菜、 苜

蓿、亚麻、甜菜、棉花、芹菜、荷花、黄瓜、矮南芥、大白菜、大豆、水 稻、玉米、莴苣、豇豆以及稞麦等等。目前已经获得成功的植物基因工程研 究的面也较为广泛。

(1)抗病毒植物基因工程 这是 1986 年首次获得成功的一项工程,也是目 前应用较广的一种生物技术。植物病毒病一直是农业生产上最主要的病害之 一。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十分有效的途径防治病毒病害。利用植物基因工程技 术,已成功地获得抗病毒的植物,其原理是利用生物技术,将编码植物病毒 的外壳蛋白基因导入植物细胞中,并获得转基因植株。这些植株叶片细胞中 有病毒外壳蛋白(但不是病毒粒子)的积累,能够抑制侵染病毒的复制,从 而减轻病毒的症状,或推迟病害的发生时间,这样就有效地保护了植物。后 来利用转移病毒的卫星 RNA 基因组或者转移病毒的反义 RNA 也获得抗病毒的植株。这些转基因植物(烟草、番茄)在大田实验中都有一定程度的表现出 抗病毒的性状,从而提高了产量。植物病毒病害给我国经济作物和粮食作物造成了很大的损失,我国仅烟草和蔬菜每年因病毒侵染造成的损失就超过亿 元以上,还有马铃薯、水稻、小麦、玉米等。所以抗病毒植物基因工程的成 功给农业增产带来了希望。在这短短的几年时间内,已获得了抗病毒的烟草、 马铃薯、苜蓿等植株,一些蔬菜、粮食作物的抗病毒工作也在开展。

(2)抗虫植物基因工程 生物防治害虫的工作已经开展多年,主要是利用 苏云金杆菌中的毒蛋白(结晶蛋白)对害虫的毒害作用,来控制害虫。人们 克隆了编码这些毒蛋白的基因,并把这些基因转移到植物细胞中,获得抗虫 的转基因植株,即害虫侵害了这些植物后,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会死亡。这些 毒蛋白具有很强的杀虫专一性,已经有证据表明这些毒蛋白对一些益虫、还 有动物及人没有毒害作用。近几年还使用了一些蛋白酶抑制剂的基因,也获 得抗虫的植物。这项技术的成功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杀虫剂农药的应用, 从而减少农业生产成本,并可减少由于使用农药而造成的环境污染。

(3)抗除草剂植物基因工程 除草剂的使用,对大规模机械化耕作、减少 劳力开支和提高产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一般除草剂的选择性比较差, 即除了能除草以外还会将作物杀死。现在利用生物技术,将能抵抗除草剂的 基因(包括编码能分解除草剂的酶、扩增会被除草剂破坏的酶以及通过替换 氨基酸而不被除草剂识别的酶)转移到植物中,获得抗除草剂植物,如现在 已获得能抗特定除草剂的一些蔬菜、油菜、大豆、棉花、烟草等。这些转基 因植物在大田生产中如混有一些杂草,可以通过使用除草剂,就能有选择地 将杂草杀死而不影响转基因植物的生长,从而大大减少了劳动力,并且提高 了粮食产量。

(4)获得雄性不育植物基因工程 雄性不育的植株在杂交育种上有着十分重要的位置,植物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已经可以在一些转基因成功的植株上 获得雄性不育的特性。人们从花药发育和花粉形成过程中分离到特异的基因 启动子,与核糖核酸酶基因连接,导入油菜等植物中,发现在转基因油菜中 花粉形成不正常,出现败育,成为不育系。将核糖核酸酶抑制因子的基因导 入该油菜中,成为恢复系。同样的道理,还用其他一些毒性基因导入了植物 中,使其在花药或花粉发育过程中表达,从而获得不育株。目前,很多实验 室都在进行水稻、小麦、玉米等这方面的研究。雄性不育的转基因油菜已进 入大田试验,估计 1995 年左右会进入大田生产。

(5)使植物产生抗体的基因工程 植物界到目前为止,仍未发现和动物一样能产生抗体的免疫功能组织。为了能提高植物的抗细菌、真菌以及病毒病 的能力,美国科学家们成功地将动物中分离的抗体基因导入植物中,并能使 植物产生有活性的抗体。这一成果使人们开始一系列研究工作,首先从动物 中分离出植物病原菌的抗体基因,导入植物后获得抗这些重要病害的转基因 植物。另外,人们试图把转基因植物作为一种生物反应器去生产各种有用的 蛋白质,特别是医用活性多肽。这一思想对常规的基因工程技术是一个发展。 已报道用转基因植物的方法由烟草分别生产出胰岛素、白细胞介素Ⅱ、脑啡 肽。还有报道,

用转基因马铃薯生产出人血蛋白,用转基因油菜籽生产出活 性肽,应用前景十分开阔。

还有其他一些植物基因工程,包括通过转移含有较多的必需氨基酸的蛋 白基因,提高一些植物种子中必需氨基酸的含量;利用 PG 酶的反义 RNA 基因使成熟后的番茄果实变硬,以便于运输和贮藏;利用CHS 反义 RNA 基因能在 一定条件下改变花卉的颜色。最近还有一些工作表明在转基因植物中可以生 产一些医药上有用的小肽。在抗寒、抗热、抗盐碱以及抗病等提高抗性的植 物基因工程方面,也有很大的进展。

以上简述了最近几年植物基因工程所获得的成果,大部分成果都已进入 小试或中试阶段,一般估计 4~5 年后即可进入生产使用。在国外,抗除草剂 的转基因作物可能将是第一批进入生产使用的植物基因工程产品。作为农业 大国,我国从开始就注意到植物基因工程这一新技术的发展,“七五”计划、863 计划、自然科学基金以及其他一些基金都有这方面的资助项目,这方面 的研究已取得了一些很显著的成果,有些已经接近国外已有的最好水平。例如,抗病毒的植物基因工程,据已报道的和还未报道的结果表明,我们已基本上能自己分离侵染我国蔬菜、烟草以及其他一些经济作物和粮食作物的病 毒外壳蛋白基因,并获得了许多转基因植株。在抗虫以及抗除草剂方面也获 得了一些抗基因和转基因植株。但是由于这些新技术的发展历史很短,我国目前的水平基本上属于跟踪国际发展的阶段,所采用的研究技术路线和方法 基本上与国外的相同,还未能有新的重大突破。不过当我们积累了足够的经验,并有一定的研究人员以及设备和实验室后,就有可能在较大范围内取得突破,走出自己的路。目前我国有几个实验室已初步具备了这样的条件,并 已开始注意寻求新的途径。

三、基因工程研究展望

展望 21 世纪,它将是基因工程技术迅速发展日益完善的世纪,也是这种 高技术产生巨大效率的世纪。人们预期它将在以下几个方面有

重大突破。

1.转基因技术的突破

这主要是指植物基因工程领域。80 年代初,最早获得转基因植物是利用一种土壤细菌,即土壤农杆菌做为载体来导入基因的。由于土壤农杆菌只能 侵染大部分的双子叶植物和少数单子叶植物,使农作物的基因工程受到很大限制。近几年来人们不断地在探索转化农作物的新途径,这些包括使用电击 法、微弹射击法、PEG 法以及其他直接将 DNA 导入的方法。今后的 10 年内, 这些新技术将不断完善,同时还会有一些新的基因导入技术出现。许多农作 物的组织培养也有很大突破,一般认为到 90 年代末,很多农作物品种将会获 得转基因植株。培育高产、稳产以及抗逆性强的农作物将成为植物基因工程 的重点而有很大突破。

2.分离优良性状基因技术 目前基因工程所用的基因基本上是能控制一个性状的单基因,即只要转入一个基因就能获得所需性状,如抗病毒、抗虫和抗除草剂等。这种单基因 性状就经济价值来说,数量相对较少,到目前为止,已经分离出来的这类基 因没有超过 100 个。今后10 年可望会对多基因控制的性状进行操作。目前, 美国、日本等国家已决定专门拨大量经费,进行人类及几种主要粮食作物的 基因图谱工作。RELP 技术以及不断完善的基因克隆技术(如 PCR 技术)等, 将极大地帮助克隆目的基因。农业上可望从产量、抗性、雄性不育等问题获 得突破,医药上可望在抗癌、抗艾滋病等方面获得突破。

3.基因工程产业化

以农业应用为例,由于农业生物技术目标明确,受社会因素限制少,易 于推广而获得效益,所以最近几年国外的一些化学药品和种子公司都专门成 立有关农业生物技术研究中心,如杜邦公司、孟山都公司、CIBA-Geigy 公司、 先锋种子公司以及日本的三菱公司等。同时,还成立一些专门从事农业生物 技术的公司,如 PGS 公司、DNAP 公司、Calgene 公司以及 AGS 等公司。另外,在大学以及研究所从事这

方面的研究。在 90 年代,这些公司正在激烈竞争专 利权、相互合并,同时也密切配合,如研究抗除草剂的实验室与种子公司以 及生产除草剂公司的联合开发。目前已经显示出这些苗头,如 AGS 公司已经和 DNAP 合在一起成立一个公司,DNAP 和 CIBA-Geigy、杜邦公司的合作, Calgene 和 CIBA-Geigy 公司在抗病作物方面的合作,华盛顿大学和孟山都公 司在抗病毒方面的合作。而在动物基因工程上,重点将被放在具有优良性状 的家畜家禽以及利用它们来生产一些稀有蛋白,并形成生产规模。医药上则 规模生产出更多的基因工程疫苗、抗体等药物,目前大的医药公司都正在加 强与各大学、研究所的合作。

综上所述,基因工程在动物、植物、医药等诸方面都有广泛的发展和应用前景。我们相信,随着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完善,它将为人类建设美好的 明天做出更大的不可替代的贡献。

基因工程应用

第3节基因工程的应用 【本节重难点】 重点:1.基因工程在农业和医疗等方面的应用 难点:1.基因治疗 【知识精讲】 教材梳理 知识点一植物基因工程的应用 植物基因工程技术主要用于提高农作物的抗逆能力(如抗除草剂、抗虫、抗病、抗干旱和抗盐碱等)以及改良农作物的品质和利用植物生产药物等方面。 1.提高抗逆性 (1)常用抗虫基因:用于抗虫(杀虫)的基因主要是Bt毒蛋白基因、蛋白酶抑制剂基因、淀粉酶抑制剂基因、植物凝集素基因等。 (2)常用抗病基因:a.抗病毒基因有:病毒外壳蛋白基因和病毒的复制酶基因;b.抗真菌基因有:几丁质酶基因和抗毒素合成基因 (3)其他抗逆基因:环境条件对农作物的生产会造成很大影响,并且这些影响是多方面的,因此,抗逆性基因也有多种多样,如:抗盐碱和干旱的调节细胞渗透压基因、抗冻基因、抗除草剂基因等等。 2.改良植物品质 由于人们的食品含有的营养不平衡,不能满足人们对食品的要求,这样,可以通过转基因技术,使植物能够合成某些本来不能合成的物质。如科学家将必需氨基酸含量多的蛋白质编码基因导入植物中,或者改变这些氨基酸合成途径中某种关键酶的活性,以提高氨基酸的含量。 3.生产药物 基因工程不但促进了传统技术的变革,也为人类提供了传统产业难以得到的许多昂贵药品,并已形成基因工程制药业的雏形。目前诸如人胰岛素、人生长激素、人脑激素、 α-干扰素、乙肝疫苗、蛋白C、组织血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等数十种基因工程药物已实现商品化。此外,还有促红细胞生成素、白细胞介素-2、肾素、心钠素等一大批珍贵药品正处于试用或临床试验阶段。 知识点二动物基因工程的应用 1.用于提高动物生长速度:由于外援生长激素基因的表达可以使转基因动物生长得更快,将这类基因导入动物体内,以提高动物的生长速率。如:转基因绵羊和转基因鲤鱼。 2.用于改善畜产品的品质:基因工程可用于改善畜产品的品质。如:有些人对牛奶中的乳糖不能完全消化或食用后会出现过敏、腹泻、恶心等不适症状,科学家将肠乳糖酶基因导入奶牛基因组,这样所获得的牛奶其成分不受影响,但乳糖的含量大大减低。 3.用转基因动物做器官移植的供体:目前,人体移植器官短缺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用其它动物的器官替代,又会出现免疫排斥现象,现在,科学家正试图利用基因工程方法对一些动物的器官进行改造,培育出没有免疫排斥反应的转基因克隆器官。 知识点三基因治疗 1.概念:基因治疗是把正常基因导入病人体内,使该基因的表达产物发挥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这是治疗遗传病的最有效的手段。 2.方法:体外基因治疗和体内基因治疗 体外基因治疗:先从病人体内获得某种相关细胞,进行培养,然后在体外完成基因转移,再

基因工程(第二章答案)

第二章基因工程工具酶 一、解释下列名词 1、Restriction and modification(限制与修饰)宿主特异性地降解外源遗传物质(DNA)得现象称为限制。外源遗传物质通过甲基化等作用避免宿主得限制作用称为修饰。 2、 Matched ends(or cohesive end)(匹配末端或粘性末端)识别位点为回文对称结构得序列,经限制酶切割后,产生得相同得,互补得末端称为匹配粘端,亦即粘性末端 3、 Blunt ends平末端。在回文对称轴上同时切割DNA得两条链,产生得没有碱基突出得末端称为平末端。 4、Star activity星星活性。在极端非标准条件下,限制酶能切割与识别序列相似得序列,这个改变得特殊性称星星活性。 5、 KlenowfragmentKlenow 片段。KlenowDNA聚合酶就是E、col iDNA polymerase 经蛋白酶(枯草杆菌蛋白酶)裂解而从全酶中除去5’——3’ 外切活性得多肽大片段,而聚合活性与3'-—5' 外切活性不受影响. 6、Reverse transcriptase反转录酶。即依赖于RNA 得DNA 聚合酶,它有5’--3'合成DNA 活性,但就是无3’——5'外切活性。 7、Terminaltransferase(末端转移酶) 8、Ligase连接酶。催化DNA 5' 磷酸基与3' 羟基之间形成磷酸二酯键,将两段核酸连接起来得酶。 9、T4polynucleotide kinase(T4多聚核苷酸激酶)催化ATP得γ-磷酸基转移至DNA或RNA 得5' 末端。 10、Alkaline phosphatase(碱性磷酸酶)催化除去DNA或RNA 5' 磷酸11、S1 nuclease Sl核酸酶.可降解单链DNA 或RNA ,产生带5'磷酸得单核苷酸或寡核苷酸双链;对dsDNA,dsRNA ,DNA:RNA杂交体不敏感。 二、填空题 1、限制性内切核酸酶(Restriction endonuclease)得命名就是按属名与种名相结合得原则得,通常第一个大写字母取自(属名得第一个字母 ),第二、三个字母取自(种名得前两个字母),第四个字母则用(菌株名)表示。 2、Ⅱ型限制酶识别回文对称序列,在回文序列(内部)或(附近)切割DNA,产生带3'-OH 与5’-P基团得DNA得产物,需(Mg2+)得存在才能发挥活性,相应得修饰酶只需SAM。 3、识别相同序列得限制酶称(同裂酶) 4、DNA载体经HindⅢ切割后产生粘性末端,能发生载体自连,影响载体与外源DNA得连接效率,常用得防止载体自连得方法有(去磷酸化)、(部分补平)。 5、完全得回文序列应具备两个特点即(能够在中间划一个对称轴,两侧得序列两两对称互补配对)与(两条互补链得5'-—3’ 得序列组成相同,即将一条链旋转180°,则两条链重

高中生物基因工程知识详解

高中生物基因工程知识详解 高中生物基因工程的基本工具 1. “分子手术刀”——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限制酶) (1) 来源:主要是从原核生物中分离纯化出来的。 (2) 功能:能够识别双链DNA分子的某种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并且使每一条链中特定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断开,因此具有专一性。 (3) 结果:经限制酶切割产生的DNA片段末端通常有两种形式:黏性末端和平末端。 2. “分子缝合针” 一一DNA连接酶 (1) 两种DNA1 接酶(E•coliDNA 连接酶和T4-DNA 连接酶) 的比较: ①相同点:都缝合磷酸二酯键。 ②区别:E•coliDNA 连接酶来源于T4 噬菌体,只能将双链DNA片段互补的黏性末端之间的磷酸二酯键连接起 来;而T4DNA连接酶能缝合两种末端,但连接平末端的之间的效率较低。 (2) 与DNA聚合酶作用的异同:¬¬¬DNA 聚合酶只能将单个核苷酸加到已有的核苷酸片段的末端,形成磷酸二酯键。DNA连接酶是连接两个DNA片段的末端,形成磷酸二酯键。

3. “分子运输车”——载体 (1) 载体具备的条件:①能在受体细胞中复制并稳定保 存。 ②具有一至多个限制酶切点,供外源DNA片段插入。 ③具有标记基因,供重组DNA的鉴定和选择。 (2) 最常用的载体是¬¬ 质粒, 它是一种裸露的、结构简单的、独立于细菌染色体之外,并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双链环状DNA分子。 (3) 其它载体:噬菌体的衍生物、动植物病毒高中生物基因 工程的应用 1. 植物基因工程:抗虫、抗病、抗逆转基因植物,利用转基因改良植物的品质。 2. 动物基因工程:提高动物生长速度、改善畜产品品质、用转基因动物生产药物。 3. 基因治疗:把正常的外源基因导入病人体内,使该基因表达产物发挥作用。 误区提醒 ①动物基因工程主要是为了改善畜产品的品质,而不是为了产生体型巨大的个体。 ② DNA分子作探针进行检测时应检测单链,即将待测双链DNA分子打开。 ③ Bt毒蛋白基因控制合成的Bt毒蛋白并无毒性,进入昆虫

基因工程应用实例及基因工程前景展望

基因工程应用实例及基因工程前景展望 高一(6) 陈韬 1、什么是基因工程(又称基因拼接技术和DNA重组技 术)? 是以分子遗传学为理论基础,以分子生物学和微生物学的现代方法为手段,将不同来源的基因按预先设计的蓝图,在体外构建杂种DNA分子,然后导入活细胞,以改变生物原有的遗传特性、获得新品种、生产新产品。基因工程技术为基因的结构和功能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手段。 2、原理? 基因重组:通过将外源基因通过体外重组后导入受体细胞内,从而使这个基因能在受体细胞内复制、转录、翻译表达。它是用人为的方法将所需要的某一供体生物的——DNA 提取出来,在离体条件下用适当的工具酶进行切割后,把它与作为载体的DNA分子连接起来,然后与载体一起导入某一更易生长、繁殖的受体细胞中,以让外源物质在其中进行正常的复制和表达,从而获得新物种。 3、应用? (1)农牧业、食品工业 运用基因工程技术,不但可以培养优质、高产、抗性好的农作物及畜、禽新品种,还可以培养出具有特殊用途的动、植物。

(2)环境保护 基因工程做成的DNA 探针能够十分灵敏地检测环境中的病毒、细菌等污染。 利用基因工程培育的指示生物能十分灵敏地反映环境污染的情况,却不易因环境污染而大量死亡,甚至还可以吸收和转化污染物。 (3)医药卫生 1.基因工程药品的生产: ⑴基因工程胰岛素 ⑵基因工程干扰素 ⑶其它基因工程药物 2.基因诊断与基因治疗: ◆SCID 的基因工程治疗 1. 转基因鱼 2. 转基因牛 3.转黄瓜抗青枯病基因的甜椒 4.转鱼抗寒基因的番茄 5.转黄瓜抗青枯病基因的马铃薯 6.不会引起过敏的转基因大豆 7.超级动物 8.特殊动物 9.抗虫棉

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办法(通用版)

When the lives of employees or national property are endangered, production activities are stopped to rectify and eliminate dangerous factors.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办法(通用版)

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办法(通用版)导语:生产有了安全保障,才能持续、稳定发展。生产活动中事故层出不穷,生产势必陷于混乱、甚至瘫痪状态。当生产与安全发生矛盾、危及职工生命或国家财产时,生产活动停下来整治、消除危险因素以后,生产形势会变得更好。"安全第一" 的提法,决非把安全摆到生产之上;忽视安全自然是一种错误。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促进我国生物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加强基因工程工作的安全管理,保障公众和基因工程工作人员的健康,防止环境污染,维护生态平衡,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基因工程,包括利用载体系统的重组体DNA技术,以及利用物理或者化学方法把异源DNA直接导入有机体的技术。但不包括下列遗传操作: (一)细胞融合技术,原生质体融合技术; (二)传统杂交繁殖技术; (三)诱变技术,体外受精技术,细胞培养或者胚胎培养技术。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进行的一切基因工程工作,包括实验研究、中间试验、工业化生产以及遗传工程体释放和遗传工程产品使用等。 从国外进口遗传工程体,在中国境内进行基因工程工作的,应当

基因工程的发展历程

基因技术的发展历程 2011级初等教育理科代林宏 [摘要]基因技术作为21世纪生物科技的核心技术之一,通过操纵、改变DNA上基因的容易来改变生物属性和特点,包括胰岛素生物工程、干细胞技术、克隆技术等。基因科技术的每一次突破和发展对人类的生产生活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 基因技术;成就;发展历程; 基因技术是指通过操纵、改变(增加或减少)DNA上基因的容易来改变生物属性和特点,以达到有利于人类目的的生物科学技术。如把胰岛素基因置入大肠杆菌产生人类稀缺的胰岛素生物工程;干细胞技术,克隆技术等。这一系列的技术由基因到伟大的人类基因组计划以及后来的一系列生物高科技的发展有一个漫长的历程。 19世纪60-80年代间确定了细胞中的两种核算,脱氧核糖核算及核糖核酸;染色质,染色体等物质,对细胞结构有了基本的认识。 1909年,丹麦的约翰逊把遗传因子命名为“基因”。随后美国人摩尔根和他的学生发表了《遗传的物质基础》和《基因论》。证明了基因是染色体上的遗传单位。 1944年美国的艾弗里证明了遗传基因就在DNA上。剑桥大学的卡文迪许实验室里,沃森和克里克研究发现了DNA分子双螺旋结构,并在科学期刊《自然》上面发表了论文,这位之后的基因技术发展奠定了基础。 1956年,美国的肯恩伯格从大肠杆菌里分离出了一种催化核苷酸形成DNA 的酶-DNA聚合酶,作为DNA体外复制技术的起始。随后提出了中心法则、操纵子学说,并成功的破译了遗传密码,使生物学的发展进入了另一个阶段。 所有用于治疗糖尿病的胰岛素都来自一种细菌,其DNA中被插入了人类可产生胰岛素的基因,细菌便可自行复制胰岛素。基因工程技术使得许多植物具有了抗病虫害和抗除草剂的能力;在美国,大约有一半的豆和四分之一的玉米都是转基因的。 运用胚胎遗传病筛查技术可使患儿的父母生一个和患儿骨髓匹配的孩子,然后再通过骨髓移植来治愈患儿。[1] 基因工程在20世纪取得了很大的进展,这至少有两个有力的证明。一是转基因动植物,二是克隆技术。转基因动植物由于植入了新的基因,使得动植物具有了原先没有的全新性状,如抗虫西红柿,生长迅速的鲫鱼,转基因烟草等。1997

基因工程技术的现状和前景发展

基因工程技术的现状和前景发展 摘要 从20世纪7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基因工程技术,经过30多年来的进步与发展,已成为生物技术的核心内容。许多科学家预言,生物学将成为21世纪最重要的学科,基因工程及相关领域的产业将成为21世纪的主导产业之一。基因工程研究和应用范围涉及农业、工业、医药、能源、环保等许多领域。 基因工程应用于植物方面 农业领域是目前转基因技术应用最为广泛的领域之一。农作物生物技术的目的是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品质,增强作物抗逆性、抗病虫害的能力。基因工程在这些领域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由于植物病毒分子生物学的发展,植物抗病基因工程也也已全面展开。自从发现烟草花叶病毒(TMV)的外壳蛋白基因导入烟草中,在转基因植株上明显延迟发病时间或减轻病害的症状,通过导入植物病毒外壳蛋白来提高植物抗病毒的能力,已用多种植物病毒进行了试验。在利用基因工程手段增强植物对细菌和真菌病的抗性方面,也已取得很大进展。植物对逆境的抗性一直是植物生物学家关心的问题。由于植物生理学家、遗传学家和分子生物学家协同作战,耐涝、耐盐碱、耐旱和耐冷的转基因作物新品种(系)也已获得成功。植物的抗寒性对其生长发育尤为重要。科学家发现极地的鱼体内有一些特殊蛋白可以抑制冰晶的增长,从而免受低温的冻害并正常地生活在寒冷的极地中。将这种抗冻蛋白基因从鱼基因组中分离出来,导入植物体可获得转基因植物,目前这种基因已被转入番茄和黄瓜中。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口味、口感、营养成分、欣赏价值等品质性状。实践证明,利用基因工程可以有效地改善植物的品质,而且越来越多的基因工程植物进入了商品化生产领域,近几年利用基因工程改良作物品质也取得了不少进展,如美国国际植物研究所的科学家们从大豆中获取蛋白质合成基因,成功地导入到马铃薯中,培育出高蛋白马铃薯品种,其蛋白质含量接近大豆,**提高了营养价值,得到了农场主及消费者的普遍欢迎。在花色、花香、花姿等性状的改良上也作了大量的研究。 基因工程应用于医药方面 目前,以基因工程药物为主导的基因工程应用产业已成为全球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发展前景非常广阔。基因工程药物主要包括细胞因子、抗体、疫苗、激素和寡核甘酸药物等。它们对预防人类的肿瘤、心血管疾病、遗传病、糖尿病、包括艾滋病在内的各种传染病、类风湿疾病等有重要作用。在很多领域特别是疑难病症上,基因工程工程药物起到了传统化学药物难以达到的作用。我们最为熟悉的干扰素(IFN)就是一类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研制成的多功能细胞因子,在临床上已用于治疗白血病、乙肝、丙肝、多发性硬化症和类风湿关节炎等多种疾病。目前,应用基因工程研制的艾滋病疫苗已完成中试,并进入临床验证阶段;专门用于治疗肿瘤的“肿瘤基因导弹”也将在不久完成研制,它可有目的地寻找并杀死肿瘤,将使癌症的治愈成为可能。由中国、美国、德国三国科学家及中外六家研究机构参与研制的专门用于治疗乙肝、慢迁肝、慢活肝、丙肝、肝硬化的体细胞基因生物注射剂,最终解决了从剪切、分离到吞食肝细胞内肝炎病毒,修复、促进肝细胞再生的全过程。经4年临床试验已在全国面向肝炎患者。此项基因学研究成果在国际治肝领域中,是继干扰素等药物之后的一项具有革命性转变的重大医学成果。 基因工程应用于环保方面

基因工程难题详细解析

基因工程难题详细解析 1.一位科学家正在使用氨苄青霉素敏感型菌株进行研究,该菌株不能利用乳糖,这是因为它的乳糖操纵基因异常。该科学家有两种质粒,一种含有正常的乳糖操纵基因,另一种含有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她运用限制酶和DNA连接酶,获得了一些含有这两个基因的重组质粒。然后在一个仅以葡萄糖为唯一能源的培养基中培养该细菌,并向其中加入高浓度的重组质粒,使细菌增殖。再将实验组细菌(含重组质粒)和对照组细菌(不含重组质粒)放人下图所示环境中让其生长。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中,______________是基因工程的核心。限制酶是基因工程中常用的工具,若要提取限制酶,可选择的生物是______________ (举出一例)。本实验中使用限制酶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以葡萄糖为唯一能源的培养基中加入高浓度的质粒,为了促进细菌更好的吸收重组质粒,还应用______________处理细菌,使细菌处于______________。该培养基以葡萄糖为能源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没有新的突变发生,细菌最有可能在哪些培养基上生长出菌落?() A.只有1、2和4号B.只有3、5和6号C.只有1、2、3和4号D.只有4、5和6号 (4)如果在准备制作重组质粒时未使用DNA连接酶,则细菌最可能在______________号和______________号平板上长出菌落。 (5)若该科学家用该培养基进行另一项实验如下图,在该培养基中用乳糖为唯一能源,则细菌能在哪一培养基中长出菌落() A.只有10号 B.只有8号 C.7号和8号 D.8号和10号 1(1)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 大肠杆菌(只要答出的生物属于原核生物即可给分,只答原核生物不给分) 在质粒DNA上切割(合理给分) (2)Ca2+感受态葡萄糖是单糖,可被细菌吸收,确保细菌均能在此培养基中均能正常生长(意思对即或给分) (3) C (4) 1号4号(5) C 1解析(1)限制酶主要存在于原核生物(2)乳糖只能被被部分细菌利用,所以不能用乳糖 (3) 5号和6号培养基都存在氨苄青霉素,但不含重组质粒的菌株无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 (4) 未使用DNA 连接酶时,含重组质粒的菌株只含乳糖操纵基因或只含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不管哪种重组质粒,都可在1号平板上长出菌落,但只含乳糖操纵基因的菌株不能在2号或3号培养基上生存(5) 含重组质粒的菌株既

转基因技术介绍

转基因技术 编辑 转基因即转基因技术。 转基因技术(Genetically Modified,简称GM),是指运用科学手段,从某种生物体基因组中提取所需要的目的基因,或者人工合成指定序列的基因片段,将其转入另一种生物中,使与另一种生物的基因组进行重组,再从重组体中进行数代的人工选育,从而获得具有特定的遗传性状个体的技术。该技术可以使重组生物增加人们所期望的新性状,培育出新品种。转基因技术的理论基础来源于分子生物学。人们常说的"遗传工程"、"基因工程"、"遗传转化"均为转基因的同义词(但如今人们对改变原有动植物性状的技术称为转基因技术(狭义),将对微生物的操作称为遗传工程技术(狭义)。经转基因技术修饰的生物体在媒体上常被称为"遗传修饰过的生物体"(Genetically modified organism,简称GMO)。 目录 1发展历史 2基本技术过程 3分类 人工转基因 植物转基因 动物转基因 微生物基因重组 自然转基因 4转基因技术产物 转基因生物 转基因食品 5技术特点 组合原理 植物 动物 6与杂交的区别 种基根杂交技术 植物杂交 杂交畜牧 7转基因技术现状 转基因食品 技术应用 商业化 8媒体报道 9转基因植物转化方法 农杆菌介导转化 花粉管通道法 核显微注射法 基因枪法 精子介导法 核移植转基因法 体细胞核移植法

10影响 减少温室气体排量 疑问 对环境系统 对生态物种 动物试验 11社会 学者批评 转基因标识法案 12相关事件 动物异常事件 转基因水稻争议 巴西坚果事件 普斯泰事件 转基因玉米事件 俄转基因食品事件 广西迪卡玉米事件 转基因大米试验 实验鼠致癌事件 猕猴喂养实验 律师申请公开遭拒 13批准作物一览 1发展历史 1974年,波兰遗传学家斯吉巴尔斯基(Waclaw Szybalski)称基因重组技术为合成生物学概念,1978年,诺贝尔医生奖颁给发现DNA限制酶的纳森斯(Daniel Nathans)、亚伯(Werner Arber)与史密斯(Hamilton Smith)时,斯吉巴尔斯基在《基因》期刊中写道:限制酶将带领我们进入合成生物学的新时代。转基因技术,包括外源基因的克隆、表达载体、受体细胞,以及转基因途径等,外源基因的人工合成技术、基因调控网络的人工设计发展,导致了21世纪的转基因技术将走向转基因系统生物技术2000年国际上重新提出合成生物学概念,并定义为基于系统生物学原理的基因工程与转基因技术。 2基本技术过程 (1)从生物有机体复杂的基因组中,分离出带有目的基因的DNA片段;或者人工合成目的基因。 (2)在体外, 将带有目的基因的DNA 片段连接到能够自我复制并具有选择标记的载体分子上, 形成重组DNA分子。 (3)将重组DNA分子引入到受体细胞(亦称宿主细胞或寄主细胞) 。 (4)带有重组体的细胞扩增,获得大量的细胞繁殖体。 (5) 从大量的细胞繁殖群体中,筛选出具有重组DNA分子的细胞克隆。 (6)将选出的细胞克隆的目的基因进一步研究分析,并设法使之实现功能蛋白的表达。 3分类 转基因过程按照途径可分为人工转基因和自然转基因,按照对象可分为植物转基因技术,动物转基因技术和微生物基因重组技术。 人工转基因 将人工分离和修饰过的基因导入到生物体基因组中,由于导入基因的表达,引起生物体的性状的可遗传的修饰,这一技术称之为转基因技术(Transgene technology)。人们常说的“遗传工

基因工程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题目:基因工程的现状与发展趋势专业:13食品科学与工程 学号:132701105 姓名:盛英奇 日期:2015/7/1

【摘要】从20世纪70 年代初发展起来的基因工程技术,经过40多年来的进步与发展,已成为生物技术的核心内容。生物学成为21世纪最重要的学科,基因工程及相关领域的产业将成为21世纪的主导产业之一。基因工程研究和应用范围涉及农业、工业、医药、能源、环保等许多领域。 【关键词】基因工程技术;应用;前景;现状 一、墓因工程的原理及研究内容 基因工程是人们在揭示生命之谜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早在300多年前,人们就发现,世界上生物尽管种类繁多,千姿百态,但都是细胞(如肉眼看不见的细菌等微生物)或者是由细胞构成的(如现存的200多万种多细胞动植物)。人们还发现,生物有遗传和变异的特征,遗传保证了生物种类的延续不断,变异则赋予生物种的进化,保证生物种类对环境的适应。而生物的所有特性及遗传变异都是由生物体细胞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这种遗传物质就是被科学家称之为脱氧核糖核酸(简称DNA)的大分子物质,一般位于生物的细胞核内。DNA是由许多核昔酸连接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如把DNA比喻成长链条,核昔酸就是组成这链条的一个个环节。生物细胞核内的DNA分子是由两条成对的多核昔酸长链互相缠人类开始学会干预生物的变异,即通过杂交、筛选等方式改变生物物种的某些特性,使之有利于人类,如水稻、小麦等作物的育种,家禽家畜优良品系的培育等,它是通过动植物父、母本交配繁殖时,生殖细胞内DNA上相应性状基因互相间可能出现的交换来实现的,这种交换的概率是人们不能控制的,所以选种的过程较为缓慢,需几年乃至几十年的时间,而且亲缘关系相差较远的生物种之间很难杂交。而本世纪}o年代初诞生的基因工程,则是按照人类的需要,从某种生物体的基因组中,分离出带有目的基因(即所需基因)的DNA片段,运用重组DNA技术,对这些DNA片段进行体外操作,把不同来源的基因按照设计的蓝图,重新构成新的基因组(即重组体),再将重组DNA分子插入到原先没有这类DNA 片段的受体细胞(亦称宿主细胞)的DNA上,并使其不仅能“安家落户”,而且能“传种接代”,即能准确地把该外源基因的遗传特性在新的细胞(宿主细胞)里增殖和表达出来。就像一台机器上的零部件拆下来安装到另一台机器上。在生物体中,这种生命零件就是基因。因为用的是工程技术的方法原理,故称基因工程,亦叫遗传工程。用这种方法所形成的杂种DNA分子与神话中的那种狮首、羊身、

专题一、基因工程知识点归纳

专题一基因工程 一【高考目标定位】 1、专题重点:DNA重组技术所需的三种基本工具;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 序四个步骤;基因工程在农业和医疗等方面的应用;蛋白质工程的原理。 2、专题难点:基因工程载体需要具备的条件;从基因文库中获取目的基因; 利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基因治疗;蛋白质工程的原理。 二【课时安排】2课时 三【考纲知识梳理】 第1节DNA重组技术的基本工具 教材梳理: 知识点一基因工程的概念:基因工程是指按照人们的愿望,进行严格的设计,并通过体外DNA重组和转基因等技术,赋予生物以新的遗传特性,从而创造出更符合人们需要的新的生物类型和生物产品。由于基因工程是在DNA分子水平上进行设计和施工的,因此又叫做DNA重组技术。 注意:对本概念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 知识点二基因工程的基本工具 1.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分子手术刀” (1)限制性内切酶的来源:主要是从原核生物中分离纯化来的。 (2)限制性内切酶的作用:能够识别双链DNA分子的某种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并能将每一条链上特定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切开。(3)限制性内切酶的切割方式及结果:①在中心轴线两侧将DNA切开,切口是黏性末端。②沿着中心轴线切开DNA,切口是平末端。 2.DNA连接酶——“分子缝合针” (1)来源:大肠杆菌、T4噬菌体 (2)DNA连接酶的种类:E.coliDNA连接酶和T4DNA连接酶。 (3)作用及作用部位:E.coliDNA连接酶作用于黏性末端被切开的磷酸二

酯键,T4DNA连接酶作用于黏性末端和平末端被切开的磷酸二酯键。 注意:比较有关的DNA酶 (1)DNA水解酶:能够将DNA水解成四种脱氧核苷酸,彻底水解成膦酸、脱氧核糖和含氮碱基 (2)DNA解旋酶:能够将DNA或DNA的某一段解成两条长链,作用的部位是碱基和碱基之间的氢键。注意:使DNA解成两条长链的方法除用解旋酶以外,在适当的高温(如94℃)、重金属盐的作用下,也可使DNA解旋。(3)DNA聚合酶:能将单个的核苷酸通过磷酸二酯键连接成DNA长链。(4)DNA连接酶:是通过磷酸二酯键连接双链DNA的缺口。注意比较DNA 聚合酶和DNA连接酶的异同点。 3.基因进入受体细胞的载体——“分子运输车” (1)分子运载车的种类:①质粒:常存在于原核细胞和酵母菌中,是一种分子质量较小的环状的裸露的DNA分子,独立于拟核之外。②病毒:常用的病毒有噬菌体、动植物病毒等。 (2)运载体作用:①是用它做运载工具,将目的基因转运到宿主细胞中去。 ②是利用它在受体细胞内对目的基因进行大量复制。 (3)作为运载体必须具备的条件:①在宿主细胞中保存下来并大量复制②有多个限制性内切酶切点③有一定的标记基因,便于筛选。 思维探究:知识点3、4、5主要是介绍DNA重组技术的三种基本工具及其作用。限制酶──“分子手术刀”,主要是介绍限制酶的作用,切割后产生的结果。在这部分内容学习时,应关心的问题之一是:限制酶从哪里寻找?我们可以联想从前学过的内容──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进而认识细菌等单细胞生物容易受到自然界外源DNA的入侵。那么这类原核生物之所以长期进化而不绝灭,有何保护机制?进而联想到可能是有什么酶来切割外源DNA,而使之失效,达到保护自身的目的”。这样就对“限制酶主要是从原核生物中分离纯化出来”的认识提高了一个层次。 基因进入受体细胞的载体──“分子运 输车”的学习内容,不能仅仅着眼于记住这几 个条件,而应该深入思考每一个条件的内涵, 通过深思熟虑,才能真正明确为什么要有这些 条件才能充当载体。 教材拓展: 拓展点一限制酶所识别序列的特点 限制酶所识别的序列的特点是:呈现碱基互补对称,无论是奇数个碱基还是偶数个碱基,都可以找到一条中心轴线,如图,中轴线两侧的双链

基因工程知识点超全

基因工程 一、基因工程的概念 基因工程是指按照人们的愿望,进行严格的设计,并通过体外DNA重组和转基因等技术,赋予生物以新的遗传特性,从而创造出更符合人们需要的新的生物类型和生物产品。由于基因工程是在 二、基因工程的基本工具 1、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分子手术刀” 2、DNA连接酶-----“分子缝合针” 3、基因进入受体细胞的载体-----“分子运输车” 1.“分子手术刀”——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限制酶) (1)存在:主要存在于原核生物中。 (2)特性:特异性,一种限制酶只能 识别一种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并且能在 特定的切点上切割DNA分子。 (3)切割部位:磷酸二酯键 (4)作用:能够识别双链DNA分子的 某种特定核苷酸序列,并且使每一条链 中特定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 二酯键断开。

(5)识别序列的特点: (6)切割后末端的种类:DNA 分子经限制酶切割产生的DNA 片段末端通常有两种形式——黏性末端和平末端。当限制酶在它识别序列的中轴线两侧将DNA 的两条链分别切开时,产生的是黏性末端,而当限制酶在它识别序列的中轴线处切开时,产生的则是平末端。

2.“分子缝合针”——DNA连接酶 (1)作用:将限制酶切割下来的DNA片段拼接成DNA分子。 (2)类型 相同点:都连接磷酸二酯键 3.“分子运输车”——载体 (1)载体具备的条件: ①能在受体细胞中复制并稳定保存。 ②具有一个至多个限制酶切点,供外源DNA片段插入。 ③具有标记基因,供重组DNA的鉴定和选择。 (2)最常用的载体是质粒,它是一种裸露的、结构简单的、独立于细菌拟核之外,并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双链环状DNA分子。 (3)其他载体:λ噬菌体的衍生物、动植物病毒。 (4)载体的作用: ①作为运载工具,将目的基因送入受体细胞。 ②在受体细胞内对目的基因进行大量复制。 【解题技巧】 (1)限制酶是一类酶,而不是一种酶。 (2)限制酶的成分为蛋白质,其作用的发挥需要适宜的理化条件,高温、强酸或强碱均易使之变性失活。 (3)在切割目的基因和载体时要求用同一种限制酶,目的是产生相同的黏性末端。 (4)获取一个目的基因需限制酶剪切两次,共产生4个黏性末端或平末端。 (5)不同DNA分子用同一种限制酶切割产生的黏性末端都相同,同一个DNA分子用不同的限制酶切割,产生的黏性末端一般不相同。 (6)限制酶切割位点应位于标记基因之外,不能破坏标记基因,以便于进行检测。 (7)基因工程中的载体与细胞膜上物质运输的载体不同。基因工程中的载体是DNA分子,能将目的

第二章基因工程习题答案

基因工程课程习题选择题 001 基因工程操作的三大基本元件是【A】 I 供体II 受体III 载体IV 抗体V 配体 AI + II + III BI + III + IV CII + III + IV DII + IV + V EIII + IV + V 002 根据当今生命科学理论,基因工程的用途是【E】 I 分离纯化基因 II 大量生产生物分子 III 构建新型物种 IV 提高基因重组效率A I + II + III B I + II + IV C I + III + IV D II + III + IV E I + II + III + IV 003 根据基因工程的定义,下列各名词中不能替代基因工程的是【A】 A基因诱变 B分子克隆 C DNA重组 D遗传工程 E基因无性繁殖 004 基因工程的单元操作顺序是【B】 A增,转,检,切,接 B切,接,转,增,检 C接,转,增,检,切 D检,切,接,增,转 E切,接,增,转,检 005 下列有关基因的叙述,错误的是【A】 A蛋白质是基因表达的唯一产物 B基因是 DNA 链上具有编码功能的片段 C基因也可以是 RNA D基因突变不一定导致其表达产物改变结构 E基因具有方向性 006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是由细菌产生的,其生理意义是【D】 A修复自身的遗传缺陷

B促进自身的基因重组 C强化自身的核酸代谢 D提高自身的防御能力 E补充自身的核苷酸消耗 007 天然 PstI 限制性内切酶的来源是【D】 A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BEscherichia coli CHaemophilus influenzae DProvidencia stuartii EStreptomyces lividans 008 T 4 -DNA 连接酶是通过形成磷酸二酯键将两段 DNA 片段连接在一起,其底物的关键基团是【D】 A 2' -OH 和 5' -P B 2' -OH 和 3' -P C 3' -OH 和 2' -P D 3' -OH 和 5' -P E 5' -OH 和 3' -P 009若载体 DNA 用 M 酶切开,则下列五种带有 N 酶粘性末端的外源 DNA 片段中,能直接与载体拼接的是【D】 M N A A/AGCTT T/TCGAA B C/CATGG ACATG/T C CCC/GGG G/GGCCC D G/GATCC A/GATCT E GAGCT/C G/AGCTC 010下列有关质粒分子生物学的叙述,错误的是【B】 A质粒是共价环状的双链 DNA 分子 B天然质粒一般不含有限制性内切酶的识别序列 C质粒在宿主细胞内能独立于染色体 DNA 自主复制 D松弛复制型的质粒可用氯霉素扩增 E质粒并非其宿主细胞生长所必需 011带有多个不同种复制起始区的质粒是【A】 A穿梭质粒 B表达质粒 C探针质粒 D整合质粒 E多拷贝质粒

1.2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讲解学习

1.2基因工程的基本 操作

1.2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 一、教材分析 《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是人教版选修3专题1基因工程中第2节内容,本节是《基因工程》专题的核心,上承《DNA重组技术的基本工具》一节,下接《基因工程的应用》。 对于基因工程,学生接触得很少,文字描述中会感到抽象,为此,教材中采用形象化得呈现方式简述了基因工程基本操作程序的四个步骤。例如,基因文库中把基因组文库比作国家图书馆,而把cDNA文库比作某市图书馆,这样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此外,在教材处理中还呈现主干,割舍枝杈,将非主干内容以《生物技术资料卡》、《拓展视野》等方式呈现,做到有主有次。二、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上一节的学习已经掌握DNA重组技术所需三种基本工具的作用及基因工程载体所需条件等知识,具备学习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一节的基础;而且经过一年必修教材的学习,学生的生物基础知识较扎实,思维的目的性、连续性和逻辑性已初步建立。但基因工程一节对学生来说难点较多,如果处理不好,会变成简单的死记硬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在教师引导下适时加强学生解决问题和运用概念图等生物学语言归纳结论等方面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简述基础理论研究和技术进步催化了基因工程 2.简述基因工程的原理和基本步骤 能力目标

1.学会运用概念图总结基因工程的基本步骤及方法 2.尝试运用基因工程原理,提出解决某一实际问题的方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关注基因工程的发展 2.认同基因工程的应用促进生产力的提高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基因工程基本操作程序的四个步骤 教学难点 ⑴从基因文库中获取目的基因 ⑵利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 五、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目的基因获取: 1.目的基因 (1)主要是指编码蛋白质的基因。(2)也可以是一些具有调控作用的因子。2.获取方法 (1)从基因文库中获取: ①基因文库的含义:将含有某种生物不同基因的许多DNA片段,导入受体菌的群体中储存,各个受体菌分别含有这种生物的不同的基因。 ②

基因工程药物发展进程

基因工程药物发展进程 药剂3班张楠 07106330 学习了药学分子生物学后,我对基因工程药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通过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学习以及课下翻阅相关资料,让我对基因工程药物有了新的认识: 1 基因工程药物 基因工程药物是先确定对某种疾病有预防和治疗作用的蛋白质,然后将控制该蛋白质合成过程的基因取出来,经过一系列基因操作,最后将该基因放入可以大量生产的受体细胞中去,这些受体细胞包括细菌、酵母菌、动物或动物细胞、植物或植物细胞,在受体细胞不断繁殖过程中,大规模生产具有预防和治疗这些疾病的蛋白质,即基因疫苗或药物。在医学和兽医学中应用正逐步推广。 以乙型病毒性肝炎(以下简称乙肝)疫苗为例,像其他蛋白质一样,乙肝表面抗原(HBSAg)的产生也受DNA调控。利用基因剪切技术,用一种"基因剪刀"将调控HBSAg的那段DNA剪裁下来,装到一个表达载体中,所谓表达载体,是因为它可以把这段DNA的功能发挥出来;再把这种表达载体转移到受体细胞内,如大肠杆菌或酵母菌等;最后再通过这些大肠杆菌或酵母菌的快速繁殖,生产出大量我们所需要的HBSAg(乙肝疫苗)。 目前有很多基因工程对人类的贡献典例。长期以来,医学工作者在防治乙肝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曾一度陷于困境。乙肝病毒(HBV)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内部为DNA,外部有一层外壳蛋白质,称为HBSAg。把一定量的HBSAg注射入人体,就使机体产生对HBV抗衡的抗体。机体依靠这种抗体,可以清除入侵机体内的HBV。过去,乙肝疫苗的来源,主要是从HBV 携带者的血液中分离出来的HBSAg,这种血液是不安全的,可能混有其他病原体[其他型的肝炎病毒,特别是艾滋病病毒(HIV)]的污染。此外,血液来源也是极有限的,使乙肝疫苗的供应犹如杯水车薪,远不能满足全国的需要。基因工程疫苗解决了这一难题。与上述的血源乙肝疫苗相比,基因工程生产的乙肝疫苗,取材方便,利用的是资源丰富的大肠杆菌或酵母菌,它们有极强的繁殖能力,并借助于高科技手段,可以大规模生产出质量好、纯度高、免疫原性好、价格便宜的药物。在小孩出生后,按计划实施新生儿到六个月龄内先后注射三次乙肝疫苗的免疫程序,就可获得终身免疫,免受乙型肝炎之害。正是基于1996年我国已有能力生产大量的基因工程乙肝疫苗,我国才有信心遏制这一威胁人类健康最严重、流行最广泛的病种。这是基因工程药物对人类的贡献典例之一。 基因工程药物另一个重要应用就是干扰素的生产。当人或动物受到某种病毒感染时,体内会产生一种物质,它会阻止或干扰人体再次受到病毒感染,故人们把此种物质称为干扰素(Interfero,简称IFN),是1957年英国科学家多萨克斯(Lossaacs)和林德曼(Lindenmann)在研究流感病毒干扰现象时发现的。干扰素具有广谱抗病毒的效能,是一种治疗乙肝的有效药物,国际上批准治疗丙型病毒性肝炎的药物只有它。但是,通常情况下人体内干扰素基因处于"睡眠"状态,因而血中一般测不到干扰素。只有在发生病毒感染或受到干扰素诱导物的诱导时,人体内的干扰素基因才会"苏醒",开始产生干扰素,但其数量微乎其微。即使经过诱导,从人血中提取1mg干扰素,需要人血8000ml,其成本高得惊人。据计算:要获取1磅(453g)纯干扰素,其成本高达200亿美元。使大多数病人没有使用干扰素的能力。1980

转基因基本步骤

第一步:目的基因的获取 1.目的基因是指:编码蛋白质的结构基因。 2.原核基因采取直接分离获得,真核基因是人工合成。人工合成目的基因的常用方法有反转录法_和化学合成法_。 3.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 (1)原理:DNA双链复制 (2)过程: 第一步:加热至90~95℃DNA解链; 第二步:冷却到55~60℃,引物结合到互补DNA链; 第三步:加热至70~75℃,热稳定DNA聚合酶从引物起始互补链的合成。 第二步: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 1.目的:使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稳定存在,并且可以遗传至下一代,使目的基因能够表达和发挥作用。 2.组成: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标记基因 (1)启动子:是一段有特殊结构的DNA片段,位于基因的首端,是R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的部位,能驱动基因转录出mRNA,最终获得所需的蛋白质。 (2)终止子:也是一段有特殊结构的DNA片段,位于基因的尾端。 (3)标记基因的作用:是为了鉴定受体细胞中是否含有目的基因,从而将含有目的基因的细胞筛选出来。常用的标记基因是抗生素基因。 第三步: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_ 1. 转化的概念: 是目的基因进入受体细胞内,并且在受体细胞内维持稳定和表达的过程。 2.常用的转化方法: 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采用最多的方法是农杆菌转化法,其次还有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等。 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常用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技术。此方法的受体细胞多是受精卵。 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原核生物作为受体细胞的原因是繁殖快、多为单细胞、遗传物质相对较少,最常用的原核细胞是大肠杆菌,其转化方法是:先用Ca2+ 处理细胞,使其成为感受态细胞,再将重组表达载体DNA分子溶于缓冲液中与感受态细胞混合,在一定的温度下促进感受态细胞吸收DNA分子,完成转化过程。 3.重组细胞导入受体细胞后,筛选含有基因表达载体受体细胞的依据是标记基因是否表达。 第四步:目的基因的检测和表达 1.首先要检测转基因生物的染色体DNA上是否插入了目的基因,方法是采用DNA

《基因工程》课程简介

《基因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Genetic engineering》outline for Lecture 一、课程简要说明 1、课程编号: 2、课程名称:基因工程 3、课程英文名称:Genetic engineering 4、修读类型:必修 5、课程层次:专业核心课 6、学分/学时:3.5学分/ 63学时 7、考核计算方式:平时成绩(10%),实验成绩(20%),期末考试(70%) 8、开课学期:三年级第六学期 9、适用专业:生物科学、生物技术 10、先修课程:微生物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植物组织培养 11、主要教学方法和教学设备要求:多媒体教学,双语教学 12、教材及主要参考书:教材选用:《An introduction to genetic engineering》,Desmond S.T. Nicholl, 2002 参考书:1)《基因工程》,楼士林,科学出版社,科学出版社2002年第一版(21世纪高等院校教材,国家理科基地教材) 2)吴乃虎《基因工程原理》上下册,科学出版社2002年第二版 13、大纲制定时间:2006年9月1日 二、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1、课程简介基因工程技术是现代生物技术的核心技术。以分子遗传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等学科为基础,引入工程学的概念,通过周密的设计,进行精确的实验操作,高效率地达到目的。本课程主要为本科生讲述基因工程技术中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思路以及一些常用的实验方法。另外还介绍了基因工程技术在医药卫生和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以

及基因工程应用的安全性问题。 2、课程性质基因工程是生物工程的核心技术,是最具生命力和最引人注目的前沿学科之一。该技术的广泛应用必将对工业、农业、医疗卫生以及生命科学本身的研究和社会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内容涉及DNA 重组技术、分子克隆技术、外源基因的稳定高效表达技术以及微生物、动植物基因工程的操作方法等等,以拓宽学生生命科学的知识面,为日后熟练驾驭该技术服务于科学研究及国民经济打下坚实的基础。 基因工程是获取、整理、破译、编辑和表达生物体遗传信息(基因)的一种操作平台与技术,它以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和分子遗传学的基本理论体系为指导,在基因的分离克隆、基因表达调控机制的诠释、基因编码产物的产业化、生物遗传性状的改良乃至基因治疗等方面正日益显示出愈来愈高的实用价值。本课程从基因的表达调控机制入手,将DNA 重组技术归纳为切、接、转、增、检五大基本操作单元,进而按照受体细胞的生物学分类,逐一展开各系统基因工程的原理和应用。重点讲述基因工程技术应用的策略和思路,并力求以图解的方式取代繁琐的描述,是本课程努力体现的两大特色。本课程全程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 3、教学目的通过对基因工程原理的系统学习,使本科生对这门已经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并已被誉为本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学科之一的新兴起的学科有所了解,弄通它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思路,适应社会对高新技术的要求,为毕业生走向社会参加相关领域的生产和科研或报考研究生进行相关课题研究打下基础。 4、教学基本要求基因工程是建立在分子遗传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的基本原理和知识的基础之上的应用性科学。所以要求学生有扎实的上述课程基础。在听课的过程中随时复习所涉及的分子遗传学基本原理,对没有听懂的知识点及时提问,以免影响对后面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在课程结束前要求每位学生在课余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并写一篇专题报告。对讲述本门课程的教师要求有比较丰富的基因工程研究实践经验和阅读大量的相关参考书和科研文献,认真备课,根据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及时更新讲稿或课件。本课程从本学年开始采用双语教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