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专题1.推荐阅读

专题1.推荐阅读

专题1.推荐阅读
专题1.推荐阅读

专题1. 推荐阅读

1.刘钝、王扬宗编,《中国科学与科学革命:李约瑟难题及其相关问题研究论著选》,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本书主要篇目如下:

一、在李约瑟之前

任鸿隽说中国无科学之原因

魏特夫中国为什么没有产生自然科学?

竺可桢中国实验科学不发达的原因

竺可桢为什么中国古代没有产生自然科学

徐模中国与现代科学

韩琦关于十七、十八世纪欧洲人对中国科学停滞原因的分析

二、李约瑟与李约瑟难题

李约瑟东西方的科学与社会

李约瑟伊东俊太郎村上阳一郎超越近代西欧科学

何丙郁李约瑟与“李约瑟之谜”:将要面世的《中国科学技术史》的“结束篇”葛瑞汉中国、欧洲和近代科学的起源:李约瑟的《大滴定》

R·S·科恩 19(k)问题

雷斯蒂沃李约瑟与总过科学与近代科学的比较社会学

H·F·科恩为什么科学革命绕过了中国?

三、李约瑟难题求解

陈立我国科学不发达原因之心理分析

唐君毅中国科学与宗教不发达之古代历史的原因

金观涛樊洪业刘青峰文化背景与科学技术结构的演变

林毅夫李约瑟之谜:工业革命为什么没有发源于中国

伊懋可个人的运气——为什么前近代中国可能没有发展概率思想

四、李约瑟难题与科学史学

席文为什么科学革命没有在中国发生——是否没有发生?

卜鲁科学、文明与历史:与李约瑟的后续对话

埃岑加重估“李约瑟难题”

罗杰超越科学与文明:一个后李约瑟的批评

范岱年关于中国近代科学落后原因的讨论

董英哲吴国源对“李约瑟难题”质疑的反思

五、中国科学与世界科学

山田庆儿模式·认识·制造——中国科学的思想风土

富勒世界科学史绪言

瑞那哈比比缺失的图像:李约瑟式的印度科学史何以没有出现

六、欧洲近代科学革命

拉维茨哥白尼革命

柯瓦雷伽利略与柏拉图

舒斯特科学革命

齐塞尔科学的社会学起源

2.李约瑟文献中心编,《李约瑟研究》(第1辑),上海: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2000年版。

本书主要篇目如下:

简论“李约瑟难题”及其意义

中西数理方法与“李约瑟难题”

“李约瑟难题”的含义及意义之辨析——兼谈中国的现代化思潮

从传统文化对王道政治的源属性谈“李约瑟难题”

“李约瑟问题”的非线性解

解释中的“李约瑟难题”

“李约瑟难题”与朱熹理学

从思想史看我国古代科学向近代发展的艰难

高中语文考点专题01 论述类文本阅读(一)(解析版)

备战2020年高考语文精选考点专项突破题集 专题01论述类文本阅读(一)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家们在讨论文学观念时提出过“天文”、“人文”之分,并主张从“观乎天文”和“观乎人文”的联系中去寻找中国古代文学的要义和精髓,这是符合中国古代文学观念的发生实际的。他们对上古“天文”之学的描述,也得到了现代考古学和文献学的支持。无论是占卜还是祭祀,殷商时期传留的文献和考古资料无不说明,它们都是为统治者所垄断的一种进行天地人神沟通的文化,亦即“通天”的文化。这种以“通天”为核心的“天文”之学有着漫长的积累过程,体现为中国古代文明的一个重要阶段。 中国古代文学观念虽发端于“观乎天文”,但周灭殷之后,在总结殷所以亡和周所以兴的历史经验中,统治者们认识到“天不可信”,只有“敬德”、“保民”,国家才能长治久安,从而为社会文化的转型奠定了思想基础。而周公制礼作乐,将“以史为鉴”和“以民为鉴”作为制度文化建设的主要视点,实现了从“观乎天文”到“观乎人文”的视角转换。周初统治者们已经不再将国家的命运完全寄托于天命,而是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才是造成结果的原因。他们已经开始用“集体行为史观”代替“集体神权史观”。为了让周之子孙世世代代记取历史的经验教训,周公主持制定了用于宴飨、朝会、宗庙的乐歌,即今所见《诗经》中的部分《雅》、《颂》,来强化史鉴意识。周人的“民鉴”制度主要有“献诗听政”。这一制度不仅促使统治者关心国计民生,注意民意民情,同时也自觉不自觉地创造着文学艺术的表现形式。例如诗、曲、书、箴、赋、诵、传语等等,都在不断地丰富着,发展着。《诗经》的《小雅》尤其是《国风》正是这一制度衍生的产品。 春秋时期是一个天翻地覆的时代,文学观念也发生着急剧变化。西周末春秋初,文学的社会功用正悄然转变。春秋中叶士人登上了历史舞台,在批评天命观和天道观的基础上出现的以“立德、立功、立言”为“不朽”的价值观,将“集体行为史观”改换成了“个体行为观”,使人们把注意力集中到个体的现实行为上来。人们可以通过“立言”来实现自身的不朽,文学不再只是维护氏族国结的纽带,或是礼乐教化的附庸,而且是一项个人的独立实践活动,也是一条个体实现人生价值的途径。到了春秋后期,士在社会政治生活的作用凸显,“立德、立功、立言”成为他们抗衡“世卿世禄”的法宝,传统礼乐思想被弱化。以“诗”为代表的文学俨然成为具有全方位社会功能的价值实体,成为士人们借以安身立命的重要场域,

2019中考语文名著阅读专题训练

名著阅读 1.下面有关《繁星》《春水》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繁星》《春水》是冰心在印度诗人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下写成的。她在作品中把爱情视为最崇高最美好的东 西,反复加以歌颂。 B.《繁星》《春水》中有许多诗都蕴含着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这些深刻的哲理都是和诗中描绘的具体形象以及诗人 深沉的思绪结合在一起的。 C.《繁星》《春水》中的诗歌有着强烈的抒情色彩,所写的几乎都是山风海浪、母爱童心,孩子们在朗诵这些诗时,能体会到作者柔美的内心世界。 D.《繁星》《春水》中词句的运用仿佛信手拈来,处处透露着轻柔雅丽的风格。 2.下面有关《伊索寓言》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伊索寓言》是世界文学史上流传最广的寓言故事集之一,其中大多是人物故事。 B.《伊索寓言》中的寓言故事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既带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又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C.《狼和小羊》以绝妙的讽刺笔法,揭露了强大者的残暴和蛮横。 D.《伊索寓言》篇幅短小,形式不拘,它不仅是向少年儿童灌输善恶美丑观念的启蒙教材,而且是一本生活的教科书。 3.下面有关《伊索寓言》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狮子与野驴》用狮子等凶恶的动物比喻人间的权贵,揭露他们的专横、残暴、虐害弱小。 B.《伊索寓言》形式短小精悍,比喻恰当,形象生动,通常在结尾以一句话画龙点睛地揭示蕴含的道理。 C.《伊索寓言》以极为讽刺、幽默的叙述故事的形式告诉人们许多充满韵味的人生处世哲理。 D.《农夫和蛇》的故事告诉人们要善于运用智慧,战胜敌人。《狗、公鸡和狐狸》劝告人们待人要因人而异。 4.下面有关《童年》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童年》的主人公是阿廖沙,讲述他从三岁至十岁的童年生活,表现了当时整个社会的腐败与没落。 B.“好事情”这一人物的绰号是因为每次叫他吃饭或喝茶时,他总是回答一句“好事情”而得来的。 C.外祖父是个既残暴又慈爱的人,曾用树枝抽得阿廖沙失去知觉,也曾教他认字,关心他成长。 D.《童年》刻画了许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比如,勇敢正直的阿廖沙、善良乐观的舅舅们。 5.下面有关《童年》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童年》真实再现了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俄国人民生活的社会环境,揭露了剥削阶级的残暴,揭示出劳动人民的苦难 境遇。 B.《童年》真实地记载了主人公儿时在外祖父家中的所见所闻,对他优秀性格的形成起关键作用的人是外祖父。 C.在阿廖沙的眼中,外祖母慈祥善良,勤劳能干,而外祖父是个既残暴又慈爱的人。

中考复习 专题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

第一部分阅读 专题一论述类文本阅读百色中考命题规律

百色中考备考攻略知识梳理

例( 网络语言改变了什么 黄集伟 ①我最近10年对网络语言做了笔记,这是一项业余爱好。我认为,网络语言给人们带来三种变化:生存方式的变化,修辞方式的变化,社交方式的变化。 ②说到生存方式的变化,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如网络所说的“段子化”了,段子本来是一个相声术语,它是相声作品当中的一小节或者一小段。历经10年的网络演变,段子已经成为人们文化生活中的重要内容,几乎是无段子无饭局,无段子无聚会,无段子无社交,人人都是段子手。 ③再说修辞方式的变化,近十年的网络语言最为活跃,这里仅列出三种修辞方式的变化,即压缩、反转和迭代。 ④压缩,很多貌似无法压缩的词语或句子,被网友活生生地压缩了,像“高大上”“不明觉厉”等词。按照语文修辞学,这些词是不能这样压缩的,但是网友就这么压缩了,而且传播范围很广。 ⑤反转,本来是一种修辞格,在网络时代,反转修辞格的大量涌现有目共睹,如“撩”字,大家都非常熟悉,“撩”的基本意思是“撩逗”,词性偏向于贬义,有“轻薄”的意思,但它被网络化以后,已经从贬义词转为中性词。 ⑥迭代,本身是网络术语,一般用这个术语描述网络语言的变化,汉语就是在迭代的过程中不断地演变。如我的一位朋友在微信里说:“难道‘众筹’真的不是‘要饭’的别称吗?”这句话虽然很刻薄,但也有一定道理。从语文角度看,有时候所谓的迭代变来的词仍然是换汤不换药。 ⑦网络语言还带来了社交方式的变化,例如表情包社交,它最早是来源于QQ的表情包,伴随着社交媒体的膨胀而飞速发展。表情包语言是一种图片语言,一种基于“直观+吸睛”合成的信息符号,近年成了网络交流的常用符号。

2018年高考语文第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 专题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题专项增分练

专题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一) (2017·全国卷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青花瓷发展的黄金时代是明朝永乐、宣德时期,与郑和下西洋在时间上重合,这不能不使我们思考:航海与瓷器同时达到鼎盛,仅仅是历史的偶然吗?从历史事实来看,郑和下西洋为青花瓷的迅速崛起提供了历史契机。近三十年的航海历程推动了作为商品的青花瓷大量生产与外销,不仅促进技术创新,使青花瓷达到了瓷器新工艺的顶峰,而且改变了中国瓷器发展的走向,带来了人们审美观念的更新。这也就意味着,如果没有郑和远航带来活跃的对外贸易,青花瓷也许会像在元代一样,只是中国瓷器的诸多品种之一,而不会成为主流,更不会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由此可见,青花瓷崛起是郑和航海时代技术创新与文化交融的硕果,中外交往的繁盛在推动文明大交融的同时,也推动了生产技术与文化艺术的创新发展。 作为中外文明交融的结晶,青花瓷真正成为中国瓷器的主流,则是因为成化年间原料本土化带来了民窑青花瓷的崛起。民窑遍地开花、进入商业化模式之后,几乎形成了青花瓷一统天下的局面。一种海外流行的时尚由此成为中国本土的时尚,中国传统的人物、花鸟、山水,与外来的伊斯兰风格融为一体,青花瓷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进而走向世界,最终万里同风,成为世界时尚。 一般来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化,而时尚兴盛则是社会快速变化的标志。因此,瓷器的演变之所以引人注目,还在于它与中国传统社会从单一向多元社会的转型同步。瓷器的演变与社会变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使我们对明代有了新的思考和认识。如果说以往人们所了解的明初是一个复兴传统的时代,其文化特征是回归传统,明初往往被认为是保守的,那么青花瓷的例子,则可以使人们对于明初文化的兼容性有一个新的认识。事实上,与明代中外文明的交流高峰密切相关,明代中国正是通过与海外交流而走向开放和进步的,青花瓷的两次外销高峰就反映了这一点。第一次在亚非掀起了中国风,第二次则兴起了欧美的中国风。可见,明代不仅是中国陶瓷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时期,也是中国传统社会的重要转型时期。正是中外文明的交融,成功推动了中国瓷器从单色走向多彩的转型,青花瓷以独特方式昭示了明代文化的演变过程,成为中国传统社会从单一走向多元的例证。 (摘编自万明《明代青花瓷崛起的轨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郑和下西洋推动了瓷器生产、销售和技术创新,带来了青花瓷发展的黄金时代。 B.原料本土化等因素使青花瓷发展进入新阶段,此时青花瓷与外来文化已无关系。 C.明代社会往往被认为是保守的,但青花瓷的风格表明当时社会比较开放和进步。 D.中外文明交融推动瓷器从单色走向多彩,从而推动了当时的社会向多元转型。 解析:解答此题,应先仔细阅读各选项,然后在文本找准对应的答题区间,再认真加以比较,明辨正误。B项“此时青花瓷与外来文化已无关系”说法错误。第二段明确指出青花

2019届高考语文总复习专题一论述类文本阅读习思用

专题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题组1 历史·文学 文1[2016全国卷丙卷(Ⅲ卷),1—3,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学中有历史。当今历史学家大都认为,没有什么文献资料不是史料,不但文学作品,即如佛经、道藏、信札、家谱、账本、碑铭等也无一不是,而且随着史学研究领域的拓展,史料范围还在不断扩大。从“三言二拍”里可以看到晚明市井生活的真实面貌,这对于研究社会史的人几乎是一个常识。陈寅恪以诗证史,也为大家所熟悉。但在“五四”以前,史料范围并非如此宽泛,文学作品在大多数史学家眼里也并非史料,有些文献到底属于文学还是史学,一两千年来都没有一致的看法。神话传说就是如此,其中相当突出的例子是《山海经》。 神话传说是文学,史前时代,无文字可征,只有传说,暂当历史。三皇五帝至今未曾坐实,但“炎黄子孙”已经成为口头语,甚至成为历史共识。新的传说还会不断产生,能否成史颇为可疑,但以神话传说研究历史,却是一种重要的方法。在历史上,《山海经》究竟应归于文学还是史学,曾是死结。王国维《古史新证》说:“而疑古之过,乃并尧、舜、禹之人物而亦疑之,其于怀疑之态度及批评之精神不无可取,然惜于古史材料未尝为充分之处理也。”这些古史材料就包括《山海经》《穆天子传》等文献。在《汉书·艺文志》里,《山海经》列于数术类。此后该书在目录学里的角色转换过几次,《隋书·经籍志》将《山海经》列于史部地理类,也就是将它看成史书了。 历史是讲真实的,《山海经》一般被视为荒诞不经,连司马迁写《史记》都不敢采用。虽然《山海经》里平实的山川地理内容应归于史部,但其中大量的神话故事却显然有悖信史,所以清人编《四库全书》,言其“侈谈神怪,百无一真,是直小说之祖耳”,将其改列于子部小说家类。这个死结直到“五四”以后才大致解开。解开的途径有二:一是将《山海经》分而治之,不把它看作一部成于一人一时之书,神话归神话,历史归历史;二是神话中也有历史的成分在,仍可以之证史或补史。分而治之者,以为《山海经》中的《五藏山经》是比较雅正的部分,谭其骧就写了《<五藏山经>的地域范围》一文,分析《山经》写作时的地理知识水平。

初中语文名著阅读专题训练(附有参考答案)

初中语文名著阅读专题训练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40分) 1、鲁迅先生回忆自己青少年时期生活经历的一部散文集是《》,《藤野先生》是其中的一篇。这篇散文记叙了作者在日本(地名)学医的生活,其中匿名信事件和看电影事件令他感受到国人的麻木,这使他作出了弃医从文的选择。 2、《水浒传》的作者是_____ ____。该书中英雄人物性格各不相同,但在“义”这一点上却是相同的。武松怒杀潘金莲、醉打,是“义”,晁盖是“义”,宋江是“义”,鲁智深也是“义”。此书中与《三国演义》中诸葛亮齐名的人是,绰号。 3、《繁星·春水》作者是 ,原名 ,福建长乐人。这本书大致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 4、格列佛先后游历了,、、四个国家。 5、祥子三次买车又三次失去,第一次失车是因为,第二次失车是因为,第三次失车是因为。 6、《名人传》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法国作家创作的传记作品,它包括《》、《》、《》三部传记。 7、《生命的意义》作者是(国)作家(名),文中的主人公是。 8、《二十四孝图》中,、等都是孝道故事的名称。鲁迅针对这些孝道故事做了分析,揭示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9、古典名著中有很多“三”的故事,《三国演义》中的“三英战吕布”、“桃园三结义”,《西游记》中的“三打”、“三借”、《水浒传》“施恩”、“宋公明三打”、“宋江三败”,《红楼梦》中“刘姥姥三进荣国府”等,都家喻户晓。 10、孙悟空第一个师傅是__ ____,它的兵器原是大禹治水的 ,又唤 ,大闹天宫后被如来佛祖压在,后皈依佛门,唐僧为他取名孙行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诗经》) 2、几处早莺争暖树,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3、感时花溅泪, 。(杜甫《春望》) 4、力尽不知热, 。(白居易《观刈麦》) 5、商女不知亡国恨, 。(杜牧《泊秦淮》) 6、人生自古谁无死, 。(文天祥《过零丁洋》)

浙江省2018年中考语文试卷全集汇编:名著阅读专题(含详细答案)

名著阅读专题 金华、丽水 5.名著阅读 阅读《水浒传》部分目录,完成(1)(2)小题。 目录 第三回史大郎夜走华阴县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第四回赵员外重修文殊院鲁智深大闹_____ 第五回小霸王醉入销金帐花和尚大闹_____ 第六回九纹龙剪径赤松林鲁智深火烧_____ 第七回花和尚倒拔垂杨柳豹子头误入白虎堂 第八回林教头刺配沧州道鲁智深大闹_____ (1)目录中画横线处依次填人的地名,正确的一项是A A.五台山桃花村瓦罐寺野猪林 B.瓦罐寺五台山桃花村野猪林 C.桃花村五台山野猪林瓦罐寺 D.五台山野猪林桃花村瓦罐寺 (2)清代文学评论家金圣叹说:“《水浒传》写一百八个人性格,真有一百八样。”请结合第三回至第八回的内容,简要评述鲁达与其他梁山好汉的不同之处。 【分析】本题考查了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积累。一定要熟悉文学名著的主要故事情节和代表人物,了解人物心理和性格,能够概括作者的写作目的和名著的主要内容。 【解答】(1)本题考查《水浒传》中和鲁智深相关的故事情节:拳打镇关西、大闹五台山、大闹桃花村、火烧瓦罐寺、倒拔垂杨柳、大闹野猪林、单打二龙山、重返五台山。 (2)本题考查的是结合情节分析人物性格的能力。鲁智深,本名鲁达,绰号“花和尚”,法名智深。中国著名古典小说《水浒传》中的经典人物形象之一。原名鲁达,当过提辖,又称鲁提辖。身长八尺,长得面阔耳大、鼻直口方。为人慷慨大方,嫉恶如仇,豪爽直率,但粗中有细,与史进、林冲、武松、杨志等交好。因见郑屠欺侮金翠莲父女,三拳打死了镇关西,出家当和尚,后与杨志、武松占领二龙山担任大头领。在梁山泊一百单八将中排第十三位,星号天孤星,梁山上司职步军总大将。死后追封义烈照暨禅。 答案: (1)A (2)这个评论是恰当的,鲁智深与其他梁山好汉的不同:几番与人争斗,皆因打抱不平。为救金氏父女三拳打死了镇关西,去五台山出家当和尚;为救刘太公女儿,痛打“小霸王”周通;为了保护林冲,一路暗中相随,大闹野猪林。他虽然性急,但是心思缜密,虽然粗鲁,但是心地善良;他嫉恶如仇是一个义薄云天的真汉子。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名著推荐与阅读《西游记》(教案)

名著推荐与阅读《西游记》(教案) 教学目标: 1、课内外结合,提高学生阅读整本书的能力。 2、欣赏精彩篇章,品味名著语言。 3、简要分析主要人物,对人生和社会有新的感悟。 教学重点: 1、欣赏精彩篇章,品味名著语言。 2、简要分析主要人物,对人生和社会有新的感悟。 教学方法:多媒体课件、师生互动对话。 课前准备:最好每人一本《西游记》、积累的《西游记》读书卡片、收集的有关图片及文字资料、演示道具等。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课前提醒所有的学生拿出语文课本、所带的名著《西游记》、读书笔记本)导引:刚才,同学们听到的乐曲,歌名叫什么?《敢问路在何方》;是哪部电视剧的插曲?《西游记》。好,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名著推荐与阅读<西游记>》,老师这里带了一些不同版本的《西游记》, 1、老师呈现《西游记》的各种版式的图书、连环画。 2、请同学们前后桌交流一下,看谁带的书更具有历史感?版式设计更能吸引读者? (学生前后桌交流观看所带的《西游记》的各种版本的书籍)

3、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你是什么时候第一次接触到这部名著的?(可补充:小时候,太宽泛了,具体一点,通过什么方式?) 4、指名学生回答。学生可能的答案有:连环画、电视剧、动画片、小人书、小说书等等。 二、读名著,理情节。 (教师:老师没有想到同学们这么早就知道了《西游记》,但真的读过了吗?现在老师来考考你们?) 1、教师背投检查(齐读背投上的内容,提醒“奘”的写法,提醒相互检查写得是否正确,教师在黑板上书写,并可检查第一排的某个学生所写的字写得是否正确)吴承恩是明代小说家,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江苏淮安人。他创作的《西游记》是以唐代的大和尚玄奘到天竺(古印度)寻访佛经的故事为原型而写成的一部长篇章回体神魔小说。共一百回,第一回到第十二回,是全书的引子,前七回介绍孙悟空的出身和大闹天宫的故事,八到十二回介绍唐僧,交代取经的缘由。第十三到第一百回是故事的主体,写唐僧师徒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取到真经,修成“正果”。被《美国大百科全书》誉为“一部具有丰富内容和光辉思想的神话小说”。 3、教师:老师从《西游记》这部名著中挑出了5个故事(电脑点到这一页)。 ①请同学们在读书笔记本上把这5个故事按照取经的前后排序重新排列一下。 ②排好之后,何老师将给出答案(电脑点到这一页);同桌交换批改,每排对一个故事得20分,计100分;老师要请同学们把自己得的分数读给大家听。 ③最后点明:“大闹天宫”在取经前;“三打白骨精”、“三借芭蕉扇”两个故事在取经途中;“通天河遇鼋湿经书”在取经后。

专题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专题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一、(2017二模) 雅的产生和礼有着密切的关系,雅的观念在某种程度上是以礼为衡量的标准。而只有雅的观念产生,雅乐与俗乐之间才开始真正有了区分。在雅乐的生产过程中,“艺术加工”有着重要的作用。 雅乐有些是专业艺人的创作,有些却是对俗乐进行艺术加工的结果。“俗乐”的概念,是依“俗”的原始含义经过漫长的发展衍变而自然形成的,期间没有经过刻意的艺术加工,因而保留的原始的、民间的东西多一些。如果俗乐经过一定的艺术加工与改造,能够遵从礼的规,就变成了雅乐。如《诗经》中的《国风》,很多都是乡间的俗乐,但它们经过乐官的加工后,就成为能在正式场合演奏的雅乐了。对俗乐的艺术加工,实际上涉及材料选择、金属铸造、丝竹加工、协调音律、乐曲创作、舞蹈编排,以及最后的审查、修订等诸多生产领域与环节。这就需要具备一定的社会条件与社会分工程度,加工才能顺利进行。可以说,只有社会分工的出现,才使得从事精神生产的人脱离了物质生产,从而有更多的时间、精力进行专业的精神生产,并因此而具有了很高的专业文化修养。如“大师”“乐师”等专职乐官的出现,就使得音乐的生产有了比较明确的分工,同时也为雅乐的艺术加工活动提供了专业的人才保障。而《礼记·乐记》:“天下大定,然后正六律,和五声,弦歌诗颂。”《荀子·王制》:“修宪命,审诛赏,禁淫声,以时顺修,使夷俗邪音不敢乱雅,大师之事也。”更是从制度上为社会分工和艺术分工找到了依据。因此,在由俗到雅的音乐生产过程中,艺术加工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雅乐的生产过程中,由俗向雅的艺术加工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直接的艺术加工,一是间接的艺术加工。直接的艺术加工,就是针对音声、曲调、节奏、辞句等等所作的直接修改。如周代的乐官所进行的剔除邪音的工作,就是直接的艺术加工。间接的艺术加工主要表现在对不同方言的诗歌进行翻译过程中的加工。原来的作品,所用的语言可能是极为通俗的方言。但由于翻译者具有很高的文化修养,在翻译作品时,会自觉地根据自己的修养,将通俗的言辞雅化,再呈现给贵族统治者。这种加工,更多是依靠文人的自觉意识来雅化作品。如钱穆在《中国民族之文字与文学》一文中说:“鄂君子皙泛舟新波,越人拥楫而歌,鄂君不知越歌,乃召译使楚说之。此所谓越歌而楚说之者,其实即俗歌而雅说之者也。”可见,在雅乐的生产过程中,艺术加工是无时不在的,它是由俗向雅转变的关键因素。由于它的存在,俗乐可以转为雅乐。同时,雅乐中也可能会包括着俗乐。雅乐与俗乐之间这种复杂的相互包容关系,正是艺术加工得以产生并长久存在的原因。 综上所述,由俗到雅的艺术加工在雅乐产生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当然,经过了艺术加工的音乐不一定就是雅乐,但雅乐的产生,却一定是经过了艺术加工的。 (摘编自何涛《“艺术加工”在雅乐生产过程中的重要作用》)1.下列关于原文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雅乐与俗乐真正开始有所区分,是在雅的观念产生之后,而雅的观念茌某种程度上又以符合礼的规作为衡量标准。 B.只有一部分雅乐来源于对俗乐的艺术加工,其他的雅乐则出自专业艺人之手,这些艺人在创作之初就已经考虑到礼的要求。 C.俗乐之所以能够较多地保留一些原始的、民间的东西,是因为它在漫长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并没有经过刻意的艺术加工。 D.大师、乐师等乐官的主要职责,是遵循艺术的规律,将采集到的乡间俗乐加工为能在正式场合演奏的雅乐。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对俗乐的加工涉及诸多生产领域与环节,这表明雅乐产生时的社会条件和社会分工程度已经达到一定的发展水平。 B.只有脱离物质生产,有更多的时间、精力进行专业的精神生产,从事音乐生产的人才能创作或者加工出雅乐。 C.雅乐的艺术加工活动需要那些具备专业文化修养的人才,而专职乐官的设立就为此提供了专业的人才保障。 D.如果要从制度上为社会分工和艺术分工寻找依据,可以参考《礼记》《荀子》等先时期留下的一些文献资料。 3.根据原文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经》中的《大雅》《小雅》都是雅乐,就是一些原本源于俗乐的《国风》篇章,也通过乐官的加工成为了雅乐。 B.在周代乐官对俗乐进行的艺术加工之中,直接修政包括了剔除邪音的工作,这里的“邪”是相对于“礼”而言。

七年级名著阅读专题

七年级名著阅读专题 【考点精要 难点突破】 一、考点解说 掌握七年级课后推荐《爱的教育》《繁星·春水》《伊索寓言》《童年》《鲁宾孙漂流记》《昆虫记》六部名著的作品名称、作者情况、内容介绍、我的观点、给我的启示等。 二、复习策略 (一)《爱的教育》情感的熏陶和品德的启示。 1.意大利作家德·亚米契斯《爱的教育》原名《心》,是为九至十三岁的孩子创作的一部小说。它采用日记体的形式,讲述一个叫恩利科的小男孩成长的故事。 2.全书分三部分:恩利科的日记、恩利科父母的教子篇、老师的九则故事(分爱国故事和美德故事) 3.《爱的教育》一书中哪个故事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为什么? 示例:恩利科的一篇日记中讲述了一则发生在教室里科罗西用墨水瓶砸弗朗蒂的故事。因为这则故事借老师之口批评了欺凌弱小者的不光彩行为,赞美了卡罗纳的勇敢、善良、宽厚。 4.读了《爱的教育》,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试举例说明。 恩理科父母对他呕心力血的教育。如父亲的一封信,恩利科的父亲善于从生活小事入手,教育恩利科怎样做一个有爱心有教养的人,尤其强调同情心的重要,认为那是一个人最宝贵的品质。短文以第二人称写来,语重心长,包含着对人民的热爱,对故乡的眷念和对孩子的殷切期望,富有浓郁的抒情色彩和深刻的教育意义。 (二)《繁星》《春水》:母爱、童真、自然 1.《繁星》《春水》是冰心在印度诗人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下写成的。主要是“零碎的思想”。 2.全集包含三方面的内容:①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②对大自然的崇拜。③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3.冰心的《繁星》《春水》中,哪一首诗给你印象最深?并谈谈你有体会。(如《纸船》) 《纸船》构思新颖,采用了托物寓情的方法,说自己在海上不肯妄弃一张纸,留着它折叠成纸船,从舟上抛到海里,纸船的去向不定,但诗人仍然不灰心地每天的叠着。虽然明知纸船是不可能流到母亲的身边,但她仍然祈求自己含着泪叠成的纸船,能够载着她的爱和因远离母亲而产生的悲哀情怀,进入母亲的梦境。 (三)《伊索寓言》:生活的智慧和想像的魅力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名著推荐与阅读导学案(新版)苏教版

名著推荐与阅读 学习目标 1.了解名著《西游记》的主要内容,培养阅读兴趣。 2.理清小说结构、结合作品故事情节分析主要人物形象的特点。 3.懂得对名著进行情感体验,结合名著谈感受。 ●重点:概括小说的故事情节,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 预习导学 1.名著是人类文化的精华。阅读名著,如同与大师们携手共游,可以增长见识,启迪智慧,提高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阅读名著以自读为主,掌握一些基本的阅读方法很有必要。 首先要让学生对这本书的写作背景、作者情况、写作目的和大致内容有个初步的了解,其次,还要让学生把握主要作品整体内容,主要人物及故事情节,精彩部分和难点,则需要像读课文那样精读,二者结合。经典名著的价值不仅在于经典动人的语言,还在于精彩的故事、传神的人物,更在于其深刻的主题。它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既深刻又绵远。《西游记》是一本撷取日月精华,汇聚天地灵气的作品。今天,我们一起在经典名著的殿堂里领略了名著的魅力,净化了自己的心灵,丰富了精神的世界,愉悦了人生的旅程。 写作时代为明朝中期,当时社会经济虽繁荣,但政治日渐败坏,百姓生活困苦。作者对此不合理的现象,透过故事提出批评。全书共一百回,六十余万字。 2.神话小说《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本书主要描述了孙悟空大闹天宫,唐僧出世和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等故事,赞扬了以孙悟空为主的师徒四人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可贵精神。小说以整整七回的“大闹天宫”故事开始,把孙悟空的形象提到全书首要的地位。第八至十二回写如来说法、观音访僧、魏征斩龙、唐僧出世等故事,交代取经的缘起。从十三回到全书结束,讲述仙界一只由仙石生出的猴子拜倒菩提门下,命名孙悟空,苦练成一身法术,却因醉酒闯下大祸,被压于五行山下。五百年后,观音向孙悟空道出自救的方法:他须随唐三藏到西方取经,做其徒弟,修成正果之日便得救。孙悟空遂紧随唐三藏上路,途中屡遇妖魔鬼怪,二人与猪八戒、沙僧等合力对付,展开一段艰辛的取西经之旅。 3.在阅读过程中还要注意利用工具书和有关参考资料,以加深理解,扩展视野,阅读这本小说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1)阅读原著的新版序言和注释,加深对原著的了解。 (2)通读原著,了解故事的基本情节,注意孙悟空、猪八戒、唐僧等主要人物形象的特点。 (3)通过阅读本专题的附录以及其他途径,了解作者吴承恩的生平、《西游记》故事的来历和发展演变。 (4)比较小说原著和电视剧的异同,尝试着评说电视剧的成败得失。 (5)学会做读书笔记,写心得,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合作探究 问题一:“美猴王”的称号是怎样得来的?他为什么又叫“孙悟空”?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名著阅读专题-教师版

名著阅读专题一《骆驼祥子》 一、【2017湖南郴州】名著阅读 拉着空车走了几步,他觉出由脸到脚都被热气围着,连手背上都流了汗。可是,见了座儿,他还想拉,以为跑起来也许倒能有点风。他拉上了个买卖,把车拉起来,他才晓得天气的厉害已经到了不允许任何人工作的程度。一跑,便喘不过气来,而且嘴唇发焦,明知心里不渴,也见水就想喝。不跑呢,那毒花花的太阳把手和脊背都要晒裂。好歹的拉到了地方,他的裤褂全裹在了身上。拿起芭蕉扇扇扇,没用,风是热的。他已经不知喝了几气凉水,可是又跑到茶馆去。两壶热茶喝下去,他心里安静了些。茶由口进去,汗马上身上出来,好像身上已是空膛的,不会再藏储一点水分。他不敢再动了。 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1、该选段出自老舍的小说《》,“他”指的。 2、请概括选段的主要内容,并结合原著补写两个与“他”相关的请节。(要求各用一句话概括) (1)骆驼祥子祥子 (2)答案示例:祥子在烈日下拉车。补写情节:①祥子在暴雨下拉车②祥子的车被大兵抢走③祥子的车钱被孙侦探敲诈走④祥子卖车安葬虎妞 二、【2017四川眉山】名著片段阅读 现在,怎能占点便宜,他就怎办。多吸人家一支烟卷,买东西使出个假铜子去,喝豆汁多吃几块咸菜,都使他觉到满意。他也学会跟朋友们借钱,借了还不想还;逼急了他可以耍无赖。起初人家都知道他是好体面讲信用的人,所以他一张嘴,就把钱借到。他利用着这点人格的残余到处去借,借着如白捡,借到手便顺手儿花去。人家要债,他会作出极可怜的样子去央求宽限,这样一来,他连一个铜子也借不到了。他开始去骗钱花,凡是以前他所混过的宅门,他都去拜访,主人也好,仆人也好,见面他会编一套谎,骗几个钱;没有钱,他央求赏给点破衣服,衣服到手马上也变了钱,钱马上变了烟酒;他竟变成这个样子。 ——老舍《骆驼祥子》节选,有改动1、阅读选段,回答问题。 (1)选文从三方面写祥子的无赖,依据提示,补充内容。 爱占小便宜→→ (2)下面加粗的词,表现了祥子什么性格特征?请用一个四字短语概括。 他利用着这点人格的残余到处去借,借着如白捡,借到手便顺手儿花去。 答: 2、根据图片配文字。 请参照示例,为祥子“三起三落”中的“第二落”配上文字,要求结合故事情节,用描写性语言表述画图,不超过60字。 图1 祥子“三起三落”中的“第一落”图2 祥子“三起三落”中的“第二落”

一般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

一般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题训练 一、定义“论述类文章”是指研究各种自然科学现象和社会科学现象的文章,前者往往被叫社科文,后者常被称为科技说明文。 二、从考纲和考点出发,明确高考考什么 根据2015最新考纲说明和往年高考考查题型来看,论述类文章阅读主要考查以下题型: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归纳内容要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三、从命题和技法着眼,透析高考怎么考,面对考题怎么办 (一)、高考怎么考——透析命题7大干扰类型 论述类文章的最大特点就是概念多、信息量大、推理严谨、表述严密,稍不注意就会掉入命题人精心设计的陷阱中,故注意命题人常采用的设误方式,是准确解题的一种捷径。 1、以偏概全 命题者设计选项时故意增删、改动文中表示范围限制或表示程度轻重的词语干扰考生,主要包括以部分代整体(或相反)、以个别代一般(或相反)、以特殊代普遍等。从而使考生作出错误的判断。 [排除方法] 要排除“以偏概全”干扰项,在阅读文章时,一定要特别注意重要词语前边的修饰与限制词。重点关注:(1)表数量多少的词语(少数,部分,几个,大多数等);(2)表范围大小的词语(凡,全,都,所有;部分等);(3)表程度轻重的词语(特别,十分,稍微等);(4)表频率高低的词语(通常,总是;有时,偶尔等)。 2、混淆时态 命题者故意把原文中尚未确定或还未实现的设想或推测说成既成事实,主要是指已然与未然、或然与必然。“已然”是事物已经成为事实的状态或属性,“未然”是事物尚未成为事实的状态或属性。命题者故意把“尚未发生的事情”转述为“既成事实”,或者把“或然”即“可能是”转述为“必然是”,也可能反之。 [排除方法] 要排除“混淆时态”干扰项,在阅读文章时,要特别注意表示时间的词语。重点关注:已经、曾经、过去、现在、目前、将要、尚未、之前、之后、一定、必将、可能、估计、如果、未必等。 3、因果混乱 因果混乱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因果颠倒,指选项在因果(或条件)关系上,故意把原材料中的“因”(或条件)变成了“果”,或把“果”变成“因”(或条件)等;还有一种情况是强加因果关系,即把本无因果关系的两个事物硬说成有因果关系。 [排除方法] 要排除“因果混乱”干扰项,在遇到涉及因果关系的选项时,一定要在原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比较一下,仔细分析有无因果关系,或者因果关系是否倒置。在阅读文章时,应重点关注“因为、因此、由于、因而”等词语。 4、混淆是非 命题者设计选项时在事物的性质上设置干扰,有意将阅读材料中肯定了的事物加以否定,或者将否定的事物加以肯定。 [排除方法]要排除“混淆是非”干扰项,在阅读文章时,要注意区别作者对每一种事物的观点态度,特别注意含有作者观点态度的语句。 5、偷换概念 主要指命题人在解释概念或转述文意时,故意弄错对象,迷惑考生,使考生误入歧途。如命题者暗中将两个概念的内涵如属性、作用、发展趋势等进行了调换、改变或混淆,乍看与原文的说法一样,但仔细推敲就会发现实际上并不是一回事。 [排除方法] 要排除“偷换概念”干扰项,在阅读原文时,一定要关注事物的对象,并用圈、点、划、批的方法标出;在做题时,应注意看选项中是否存在信息错误对接的现象,尤其看命题的主语、谓语与原文是否一致。 6、无中生有 指干扰项的内容在原文中根本找不到根据,或原文中并无此意,而凭空捏造出某种意思,纯属命题者故意提出来迷惑考生的。 [排除方法]要排除“无中生有”干扰项,在做题时要仔细检查所给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在原文中找到依据,或者是否能根据原文合理地推断出来。 7、张冠李戴 命题者设置选项时,在表述对象上设置干扰,将此事物表述成彼事物,将事物的此方面表述成彼方面。把甲的观点、发明、创造说成乙的。 [排除方法]要排除“张冠李戴”干扰项,阅读文章时,需要圈出对象,知彼知己,特别注意选项句的主语与宾语。 (二)、文章怎么读——边读边圈注命题点 了解了高考命题者设置干扰项的类型,我们在阅读文章时就可以有意识地关注这些词语、句子,

专题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 讲义(一)

专题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第1讲读文聚焦“3关注”,提高阅读速度和准度 一、由高考考查点,知读文关注点 以“2018年全国卷Ⅰ”论述类文本为例: 由上可知,第1题侧重比对关键词句,第2题侧重把握论点、论据、论证间的关系,第3题侧重对观点的分析推断。因此,读文就应该有针对性地关注文本中的关键词句,关注句间关系和层次关系,关注段意中心(明确写作意图),这也就是读文的“3关注”。下面,我们首先了解一下“关键词句”“句间关系和层次关系”主要有哪些。 [读文关注点] (一)关键词句 1.重点词

2.重点句 (二)句间关系和层次关系 读中——边读边做好“3关注” (2018·全国卷Ⅰ)诸子之学,兴起于先秦①,当时一大批富有创见的思想家喷涌而出,蔚为思想史之奇观。 在狭义上 ....,诸子之学则不限于先秦而绵延于此后中国思想发展的整个....,诸子之学与先秦时代相联系;在广义上 过程②,这一过程至今仍没有终结③。 诸子之学的内在品格是历史的承继性以及思想的创造性和突破性①。“新子学”,即新时代的诸子之学,也 应有同样的 ...品格②。这可以从“照着讲”和“接着讲”两个方面来理解③。一般而言,“照着讲”主要是从历史角度对以往经典作具体的实证性研究,诸如训诂、校勘、文献编纂,等等。这方面的研究涉及对以往思想的回顾、反思,既应把握历史上的思想家实际说了些什么,也应总结其中具有创造性和生命力的内容④,从而为今天的思考提供重要的思想资源。 与“照着讲”相关的是“接着讲”。从思想的发展与诸子之学的关联看,“接着讲”接近 ..诸子之学所具有的思想突破性的内在品格,它意味着延续诸子注重思想创造的传统①。以近代以来中西思想的互动为背景,“接着讲”无法回避中西思想之间的关系。在中西之学已相遇的背景下,“接着讲”同时展开为中西之学的交融,从更深的层次看,这种交融具体展开为世界文化的建构与发展过程。中国思想传统与西方的思想传统都构成了世界文化的重要资源,而世界文化的发展,则以二者的互动为其重要前提②。这一意义上的“新子学”,同时表现为世界文化发展过程中创造性的思想系统③。相对于传统的诸子之学,“新子学”无疑获得了新的内涵与新的形态。

【名著】2020年中考名著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

2020年中考名著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 一、名著阅读。 回到车厂,他懊睡了两天。决不想上曹宅去了,连个信儿也不必送,曹先生救不了样子的命。睡了两天他把车拉出去,心中完全是块空白,不再想什么,不再希望什么,只为肚子才出来受罪,肚子饱了就去睡,还用想什么呢,还用希望什么呢?看着一条瘦得出了棱的狗在白薯挑子旁边等着吃点皮和须子,他明白了他自己就跟这条狗一样,一天的动作只为捡些白薯皮和须子吃。将就着活下去是一切,什么也无须乎想了。人把自己从野兽中提拔出,可是到现在人还把自己的同类驱逐到野兽里去。样子还在那文化之域,可是变成了走兽。一点也不是他自己的过错。他停止住思想,所以就是杀了人,他也不负什么责任。他不再有希望就那么迷迷忽忽的往下坠,坠入那无底的深坑。他吃,他喝,他嫖,他賭,他懒,他狡猾,因为他没了心,他的心被人家摘了去。他只剩下那个高大的肉架子,等着清烂,预备着到乱死岗子去。 19.这篇文章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__ 20.样子为何侧睡? 21.请从孙侦探、车夫老马、虎妞三个人物中选取其一,谈谈他(她)在样子从“人”到“走兽”这过程中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二、根据你对文学名著的阅读,回答下列小题。 15.在《红岩》中,他被敌人注射了麻醉剂,仍然凭着坚强的意志,保守了党的机密。这里的“他”是谁?“他”入狱前为办《挺进报》承担的具体工作是什么? 16.请简述在洛伍德学校发生传染病疫情时简·爱与好友海伦·彭斯之间感人至深的故事情节。 三、班级开展名著阅读交流活动,请积极参与,充分展示自我。 【我来对一对】 【甲】“俺只指望痛打这厮一顿,不想三拳真个打死了他。洒家须吃官司,又没人送饭,不如及早撒开。”拔步便走,回头指着郑屠尸道:“你诈死,洒家和你慢慢理会。”—头骂,一头大踏步去了。 (节选自《水浒传》第3回)(1)《水浒传》的“回目”有形式整齐的特点,请根据【甲】段内容,补

《名著推荐与阅读《水浒传》》教学设计

《名著推荐与阅读<水浒传>》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初步了解《水浒传》这部名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2、能结合作品故事情节来分析理解主要人物形象。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片段的学习,掌握小说阅读赏析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阅读《水浒传》及其他文学名著的兴趣,体验文学作品的魅力,逐步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力。 教学重点、难点: 1、激发学生阅读文学名著的兴趣; 2、初步了解《水浒传》这部名著的主要内容和现实意义; 3、通过片段的学习,掌握小说阅读赏析的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资料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运用多媒体播放电视连续剧《水浒传》的主题曲《好汉歌》。 同学们听完之后是否有热血沸腾,畅快淋漓之感?那高亢激越的气势,让我们想到了那些“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的豪侠之士。那么,你们知道这部连续剧是取材于我国的哪部古典名著吗?你们想到了其中的哪些豪侠之士? (要点提示:取材于《水浒传》;可能想到的豪侠之士:逼上梁山的林冲、醉打猛虎的武松、勇猛憨直的李逵、行侠仗义的鲁智深等。) 众多的水浒英雄演绎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武松打虎景阳冈、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等,可以说我们是听着这些故事长大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部伟大的著作,去感受那些侠义之士的精神气概吧! 二、整体感知,全面了解 1、请把你了解的有关《水浒传》及其作者的相关情况向大家介绍。

2、作家作品补充介绍:(多媒体显示。) 施耐庵,元末明初人,一般认为是长篇小说《水浒传》最早的创作者。祖籍苏州。19岁中秀才,29岁中举人,35岁中进士。曾在钱塘一带做过几年官,其余时间一直以教书为业,著名小说家罗贯中,即为他的门生。 《水浒传》又名《忠义水浒传》,这部章回小说是在《宣和遗事》、民间故事及话本的基础上,经过施耐庵的整理加工,进行再创作而完成的,是我国描写古代农民起义的伟大史诗。它描写了宋江领导的农民起义的发生、发展直到最后失败的全过程,并写出了农民起义发生的深刻的社会原因。作品有力地揭露和批判了统治阶级的罪恶,成功的塑造了一大批起义英雄的生动形象,歌颂了他们敢于反抗的叛逆精神。 全书故事情节可以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为第一至第七十一回,写鲁智深、林冲、杨志、宋江、吴用、武松、李逵、石秀、杨雄、卢俊义等一百零八名英雄好汉被逼上梁山的经过,是梁山好汉的个人英雄传奇故事;第二部分从第七十二回至八十二回,写梁山起义军同官军对抗作战,后来又合伙受招安的过程,是梁山事业发展壮大的写照和梁山好汉的集体传奇故事;第三部分从八十三回至一百回(一百二十回至一百二十回)写梁山义军受招安后奉命征辽、征方腊(一百二十回本包括征田虎、王庆的内容)直至最后失败的经过,是梁山起义的最终悲剧结局。 3、写作背景补充介绍:(多媒体显示。) 《水浒传》的故事发生在北宋末年。当时的社会非常的黑暗,在位皇帝徽宗只知吃喝玩乐,终日不理朝政。蔡京、高俅、童贯、杨戬等奸臣把持朝政,他们与地方官吏勾结、狼狈为奸,贪污受贿、横征暴敛,再加上地主恶霸与豪强劣绅的无法无天、横行霸道,广大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被迫起来进行武装反抗。因此,整个北宋时期的农民起义此起彼伏,接连不断。小说中描写的宋江、方腊等起义,就是以北宋末年的农民起义为依据的。 4、自主阅读教材中《名著推荐与阅读<水浒传>》,进一步了解《水浒传》相关知识,并进行小组合作探究下列问题: ⑴《水浒传》故事原形及发生年代。 ⑵《水浒传》的故事梗概及现实意义。 ⑶《水浒传》成书的有关过程及艺术成就。 三、课堂小结,作业布置

2019-2020年高三语文专题复习 论述类文本阅读(一)教案 新人教版

2019-2020年高三语文专题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一)教案新人教 版 【教学目标】 1、了解考纲关于论述类文本的考察要求。 2、论述类文本的阅读方法探究。 3、训练论述类文本的做题方法。 重点难点:论述类文本的做题方法。 【考点解读】 2011年《考试大纲》要求:阅读一般论述类文章。 1、理解 B (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分析综合 C (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2)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3)归纳内容考点,概括中心意思 (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典题导航】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下笔不觉师造化 黄宾虹一生绘画艺术的大进展,多发生在他隐居的时期。这并不是纯粹的巧合,无需应酬杂务的宁静生活可以让他深思内省,促使画作和自然风景、隐居生活进一步契合。池阳湖画风之变是一次突变,源自他对江湖水光天色的写生,也来自他蓄积已久的思考,还来自苦涩现实对他心灵的影响。其弟子王伯敏多年后还难忘他老师的教诲:“读书的人,要甘于寂寞。寂寞能安定,定则心静,静则心清,清则心明,明则明白一切事理。作画,墨是黑的,只要眼明心清,便能悟出知白守黑的道理,画便猛进。” 1929年的一件盛事是教育部在上海举办的第一届全国美术展览,南北国画家都参加。此时在上海美专任教的黄宾虹参加了展出工作,并发表了评介文章《美展国画谈》。文章提倡士大夫的逸品画格,以为不必求悦于人,人不知而不愠,才是真画者;还以为当时沪上流行的

一种是细谨、工于涂泽的媚人习气,另一种是自矜才气、沦于放诞的欺人画风,以浮滑为潇洒、以轻软为秀润,真画者反不合时宜。他希望画者能坚持避俗趋雅的操守,力求华滋浑厚的画风,不要因一时俗世弃取而改变。 黄宾虹一向以为书画同源,所以称作画为“写画”。他以为上古时代书画不分,如伏羲画八卦,仓颉造字的一种主要方式就是象形,中国最早的文字中已有横线、纵线、弧线等线条形式;汉以后虽分书画,但仍是道归于一,三代以上笔法可从甲骨、古玉、铜器中求之。他在1929年编辑的《滨虹草堂古印谱》里曾谈到古印上的籀篆文字:点画的肥瘦方圆奇正各不同,有助于绘画笔法;而结构的疏密、参差离合、抑扬顿挫、回环往复,更可见章法布置之妙。所以,他作画时要置备金石拓本在案头。他由古玺印这种上古金石实物、临近原始的艺术形式中悟出笔法要旨,认识到书法、文字、金石、绘画都是同一来源,即来源于自然山水,从而找到回归造化之路。 黄宾虹常提到古代书法家从观察自然中有所领悟,如在雨后看车行泥沼,车轮在泥中转动犹如笔被纸墨所滞却仍圆转,不疾不徐、不粘不脱,由此笔法大进。他也常以自然山水之理来诠释自己的笔法,如“平”就是如风吹水动、一波三折;“圆”如行云流水、宛转自如,而石有棱角、树有桠杈,则是圆中有方;“变”则如石有阴阳向背、树有交互参差,山有起伏显晦、水有缓急动静。1922年他在给友人陈柱尊的信里说到,自己是以山水作字,而以字来作画。可见,他已将山水自然之理、《说文》六书之法、书法、画法相互打通。 现代画家以画为道抑或以画为艺,这种人生态度和价值取向上的对比,在黄宾虹和张大千身上表现得最为明显。张大千一生充满传奇色彩,黄宾虹一生平静淡泊。张大千1925年在上海举办第一次个人画展,26岁就扬名南北,后又去北平办画展,被称为“南张北溥”,可谓名满天下;而黄宾虹虽较早就有“南黄北齐”之称,但他直至1943年才在上海举办第一次个人画展,这时他已经80岁了。 黄宾虹自来沪上就以鉴赏、鉴别真伪著称;而张大千仿作的石涛画,甚至瞒过了当时的大行家罗振玉、黄宾虹及其老师曾髯,可谓出神入化。还有对画与钱的关系,黄宾虹一生力避卖画,多以画赠友人知己。虽有润笔,与他的名气相比也很低,他一直严守传统士大夫不言阿堵的精神,过着清寂的学人生活;而张大千却有着对金钱的开通看法和潇洒追求,有过极高的润格,也卖商品画,出手阔绰。不同的人生态度最终体现在他们的画中,黄宾虹的画是典型的恪守传统的雅正的士夫画,张大千的画则有趋向民间、时尚的意趣。两人都是一代宗师,只是在境界上和被认可的领域不同而已。 (摘编自吴晶《画之大者——黄宾虹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