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科学知识要点(复习)3-6年级(中考必备)

小学科学知识要点(复习)3-6年级(中考必备)

小学科学知识要点(复习)3-6年级(中考必备)
小学科学知识要点(复习)3-6年级(中考必备)

小学科学复习要点

三年级上

第一单元:《植物》复习提纲

1、(看)、(听)、(摸)、(问)、(量)等方法都是科学观察的基本方法。

2、大树的特征可以用树的(高矮)、树冠的(形状)、树干的(粗细)、树皮的(样子)和树叶的(样子)等来描述。小草与大树一样,具有(生命体)的共同特征。

3、大树和小草的主要不同之处是:植株的(高矮)不同、茎的(粗细)不同、茎的(质地)不同。大树和小草的共同点是:都生长在(土壤)中,都有(绿色)的叶,都会(开花结果),都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4、水葫芦叶柄部位膨大的海绵体充满(空气)是浮在水面上的原因。

5、水生植物都有(根)、(茎)、(叶)等器官。它们的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6、水生植物有(水葫芦),(金鱼藻),(水花生),(浮萍)等。

7、树叶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种树的叶具有(共同)的基本特性。植物的叶一般由(叶片)和(叶柄)组成。叶片上有(叶脉)。树叶是有(生命)的,叶从(叶芽)开始生长,到最后衰老(死亡),完成了一生。

8、植物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等方面。

9、植物按生存的环境不同,可以分为(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植物的共同特征是: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都会(生长发育);都会(繁殖后代);都有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植物一生的典型生长阶段是:(发芽)、(生长)、(开花)、(结果)。

第二单元动物复习提纲

1、动物具有(多样性),动物生存依赖于(环境),不同的环境生长不同的(动物)。

2、蜗牛利用(腹足)能在各种物体上爬行。蜗牛能对外界的刺激产生相应的反应。如(触角伸缩)、(身体缩进)壳内。

3、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蚯蚓身体由许多(环节)构成,身体上有(口)、(环带)、(肛门)。

4、蜗牛和蚯蚓的相同点是:都适应(潮湿)的环境,身体(柔软),都会(爬行),会吃(食物),会(排泄),会(繁殖后代)等。

5、蚂蚁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胸部有六只(脚)。蚂蚁适应在(陆地)上生活。

6、金鱼的特点是:生活在(水中),身体表面有(鳞片),用(鳍)游泳,用(鳃)呼吸,吃(鱼食)和(面包屑)等,会(繁殖后代)等。

7、动物的共同特点: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会(运动),需要(食物)维持生长,会(排泄)废物,会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会(生长发育),会(繁殖后代)等。

第三单元材料复习提纲

1、我们周围常见的材料有(木头)、(纤维)、(纸)、(玻璃)、(钢铁)、(塑料)、(橡胶)等。

2、用适当的词语描述木头:(黄白色,表面有纹路,不太重,能削得动,锯了以后有锯末,能浮在水上……)

3、金属特性:(坚硬)、(有金属光泽)、(有延展性)、(易传热)、(能导电)、(吸水性差)等。

4、柔韧性是指物体在受力变形后(不易折断)的性质。物理性质可以用来(描述)材料,如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

5、塑料的特性:具有(柔韧性)、(绝缘性)、(耐腐蚀性)、(不容易传热性)、(质轻)、(重复利用性)等。

6、木头的特性:(质轻)、(比较坚硬)、(容易加工)、(具有柔韧性)、(能浮在水上)、(具有承重力)等。

7、砖的主要用途是(砌房子),陶瓷的主要用途是(做生活用品)。砖是用(黏土)烧制而成的。陶瓷是用一种(特殊的黏土)制造的。

8、我们使用的材料有的是天然材料,像(木头)、(黏土)、(棉花)、(牛皮)等。有的是人工制造的材料,像(金属)、(塑料)、(陶瓷)、(橡胶)等。有的材料可以回收后再次加工利用,有的却不能,我们应该(合理)使用材料,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第四单元水和空气复习提纲

1、物体可以分为(固体)、(液体)、(气体)三类,他们之间的区别在于固体有固定的(形状),液体和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

2、水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会(流动)的液体。

3、地球表面有百分之七十左右的面积被(水)覆盖着。

4、水是重要的物质,它存在于(植物)、(动物)、(人体)、(土壤)中。

5、水有三种状态:固态的(冰)、液态的(水)、气态的(水蒸气)。

6、水是生命的源泉。(植物)、(动物)和(人类)都离不开水。

7、水的用途很多。(工业)生产、(农业)生产和(人类)的生活都要用水。

8、水和食用油相比,在(颜色)、(气味)、(透明度)、(黏度)、(液滴的形状)、(重量)等方面有差异,但它们都会(流动)、没有固定的(形状)。

9、液体都会流动,流动的快慢受到(黏度)的影响。

10、液体具有一定的体积,液体的体积是可以(测量)的。

11、量筒是一个有刻度的玻璃筒,专门用来(测量液体)的多少,也就是测量液体的体积。

12、液体体积的单位是(毫升)。

13、使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时,需要注意以下两点:(1)量筒必须放(平稳)。(2)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然后读出液体的体积数。

14、空气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会(流动)的气体。空气占据(空间)。空气可以被(压缩),被压缩的空气有(弹性)。空气有(重量)。风是(空气)流动形成的。

三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植物的一生

1、凤仙花的主要生长过程:播种→发芽→出苗→开花→结果→形成种子这几个阶段。我学会了用测量、记录、画折线图等方法来观察一株植物的生长。

2、我知道植物一般(或凤仙花身体)由种子、根、茎、叶、花、果实等六部分组成。我知道会开花的植物有:向日葵、蚕豆、菊花、油菜、凤仙花等。像凤仙花这样,寿命只有一年的植物,叫一年生植物。凤仙花在生长过程中,需要吸收水分和养料,还有水中的矿物质,同时还会释放氧气。

第二单元动物的生命周期

1、鸡、青蛙、鱼、乌龟等动物都产卵,卵是动物生命的开始。

2、蚕卵的孵化需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在放蚕卵的盒子上要扎写小孔,因为蚕卵需要呼吸。

3、蚕宝宝最爱吃的食物是桑叶。蚕能吐丝结茧。蚕宝宝的生长过程中,要经过四次蜕皮。蚕和蝴蝶等昆虫的一生要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叫做完全变态。

4、有些动物一生中要经历很大的变化,它们幼年期与成年期的样子很不同,从一种形态变成了另外一种形态,这种变化叫不完全变态。

5、蚕蛾的身体由头、胸、腹三部分组成。触角长在头部,触角的形状像羽毛,胸部有足

和翅。

第三单元冷与热

1、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常用的温度单位是摄氏度(℃)。测量温度的仪器叫温度计。我仔细观察温度计,发现温度计上有刻度、标记、数字。

5、我知道的温度计有水温计、室温计、体温计、高温计、数字温度计。测量人体温度的温度计叫体温计,它的测量范围一般在35℃- 42℃之间,因为人体正常体温是37℃。

6、测量一杯水的温度时,手应拿温度计的上端;要将温度计的下端浸入水中,并且不能碰到杯壁或杯底;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液面持平;当温度计的液柱不再上升或者下降时读出读数,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物体。水烧开时的温度大致是100℃;水结冰时的温度是0 ℃。

7、零下六摄氏度写作-6 ℃;九十四摄氏度写作94 ℃。100℃读做一百摄氏度,-20℃读做零下二十摄氏度。

四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天气

1、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我们常叫做(天气日历)。

2、制作天气日历需要收集记录:每天的云量、降水量、风向、风速、气温。

3、使用温度计等到液柱(停止上升或下降)后才能读数,视线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4、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风速用(风速仪)来测定,风向有八个方位进行描述。

(降水)是天气的一个基本特征。

5、(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播声音,声音的传播离不开(物体),声音一般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

6、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

7、在雷雨前,黑压压的乌云实际上就是(积雨云)

8、气象学家把风速记为13个等级,根据雨量多少把下雨分为6个等级:

小雨(小于10毫米),中雨(10—25毫米)大雨(25—50毫米),

暴雨(50—100毫米),大暴雨(100—200毫米),特大暴雨(大于200毫米)

第二单元:溶解

1、溶解在水中的物体溶解后,会分布在水的(各个部位)。

2、能溶于水的物质有:(食盐、糖、小苏打、肥皂、胶水、酒精、醋、高锰酸钾)等

不能溶于水的物质有:(面粉、食用油、沙子、石头、铁钉、橡皮、塑料)等

3、溶解在水中的物体分布在水的各部分中,不能用过滤分离,部分溶液能用蒸发的方法分离。

不能溶解在水中的物体会有沉淀能用过滤的方法分离。

4、100毫升的水大约能溶解(30--40)克的食盐。

5、酒精灯火焰分(外焰、内焰、焰心),我们通常用(外焰)给物体加热。

6、石棉网的主要作用是均匀分部热量.

7、过滤是一项实验室常用的科学方法,要注意操作的方法是:

a、过滤时将液体用搅拌棒引流倒入漏斗。c、漏斗里的液体的液面要低于滤纸的边缘。

b、漏斗下端管口要靠于烧杯的边缘。d、将滤纸对折两次后打开放入漏斗中。

8、酒精灯操作注意事项:

1、点燃酒精灯时一定要用燃着的火柴,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对着引火。

2、熄火时用灯帽盖灭

3、不能用嘴吹灭火。

第三单元:声音

1、A、物体的振动产生声音,声音也需要通过物体进行传播,没有物体也就没有声音。

B、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大)声音越(强);(幅度越小)声音越(弱);它的单位是(分贝)。

C、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描述,物体振动的(速度越快)声音越(高);(速度越慢)声音越(低);它的单位是(赫兹)。

D、音叉上的字母代表音调,数字代表音叉每秒钟振动的次数。

E、声音以波的形式进行传播,当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发生振动。

F、耳朵分为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观察物体的振动可以在上面撒些细小的物品。

2、敲击装水的玻璃杯,从装水多到装水少的声音变化为(从低到高)。

3、雷声是通过(空气)的振动传到我们耳朵里的。

4、人们说话时发出的声音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

第四单元:我们的身体

1、我们身体的各部分器官看起来好象没什么关系,实际上关系密切。

2、人体的消化器官有(口腔、食管、胃、小肠、大肠)。消化食物和吸收养分最主要的消化

器官是(小肠)。

口腔:搅拌食物,咀嚼、磨碎食物

食道:把食物向下推进入胃

胃:把食物变成糊状

小肠:吸收其中的大部分营养

大肠:从未被消化的食物残渣中吸收水分

3、人体需要的氧气由(肺)吸入后进入(血液),再由(心脏)能过血管输送到全身各处,同时收集(二氧化碳)等废物并排出体外。

4、我们的身体可以分为(头、颈、躯干、四肢)。

5、口腔中起着消化淀粉作用的是(唾液)。

6、人体的呼吸器官有(鼻腔、气管、支气管、肺)等。

四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电》

1、电荷分为正电荷和负电荷两种,一般情况下,物体的正负电荷相等,所以物体表现出不

带电。摩擦可以使物体带静电。

2、日常使用的电有交流电和干电池电两种。

3、发电厂出的、送到各家各户的电是220V 的交流电,5500V 以上的高压电也是一种交

流电,这两种电都有触电危险。干电池里1.5V 的电是没有触电危险的。

4、由电池、电线、灯泡等组成的电流动的环路叫电路。

5、电从电池的一端(正极)流出来,通过灯泡(从灯泡的一个连接点进入,经过灯丝,再

从灯泡的另一个连接点流出),回到这个电池的另一端(负极),形成一条完整的环路,灯泡就会发光。电路出了故障,电流就会中断,灯泡就不会亮了。

6、当电池两端被电线直接连接在一起时,就会发生短路。短路时,电池、电线会发热变烫。

7、电路出故障了,我们可以用电路检测器来检测出哪里出了问题。我们也可以用替换

法来排除故障,使灯泡亮起来。

8、像铜丝那样可以通过电流的物质,叫导体。铜、铝、铁等各种金属、铅芯、人体、大

地等都是导体。利用导体可以把电送到人们需要的地方。

9、像电线外包着的塑料那样不能通过电流的物质,叫绝缘体。干木头、塑料、玻璃、纸

等都是绝缘体。利用绝缘体可以阻止电流到人们不希望有电的地方。开关是控制电流通断的装置。

10、电路连接方法有两种:串联和并联。串联的灯泡只能一齐亮灭,并联的灯泡可

以分别控制亮灭。我们家里的照明电路通常是用并联的方法连接的。

11、电池和灯泡都可以串联和并联。一节干电池的电压是1.5V,两节电池串联起来的

电压就是3V,所以把电池串联起来小灯泡会更亮些。两节电池并联起来,电压还是

1.5V,所以小灯泡不会太亮。

12、写一写、画一画

(1)小电珠结构图(2)简单电路。

A、串联

B、并联

第二单元《新的生命》

1、油菜和凤仙花一样由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部分组成。

2、油菜花由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四部分组成。

3、油菜是十字花科,有4个花瓣,另外还有4个萼片、6个雄蕊、1个雌蕊。

4、大多数植物的花是由这四部分组成的,四部分都有的花叫完全花,油菜花就是完全花。

5、四部分中缺少其中一部分或几部分的花叫不完全花。(如:南瓜雄花和南瓜雌花都是不

完全花)

6、只有雄蕊,没有雌蕊的花是雄花。只有雌蕊,没有雄蕊的花是雌花。雄花和雌花都

是不完全花,也是单性花。既有雄蕊又有雌蕊的花是两性花。

7、植物的花有生产种子、繁殖新生命的作用。

8、雄蕊可以分为花药和花丝两部分,花药里面含有很多花粉。

9、雌蕊可以分为柱头、花柱和子房三部分。雄蕊产生的花粉传播到雌蕊柱头上,

会使雌蕊子房里的胚珠受精。胚珠受精以后,果实和种子开始成长,花朵开始凋谢。

10、植物的果实中都有种子;不同植物的果实中,种子的数量、大小和形状是不同的。

同一种植物的果实中,种子的数量也是不同的。

11、植物的种子都有自己的传播方法:

自体传播(弹射传播):油菜的果实在成熟时会突然炸裂,在炸裂的同时就将种子

弹射出去,称为弹射传播,像油菜种子一样弹射传播的植物还有:绿豆、大豆、

豌豆、芝麻、凤仙花、喷瓜等;栗子是通过滚动、跳动传播的;

风力传播:蒲公英是利用风力传播种子的,利用风力传播种子的还有:芦苇、杨柳、槭树、枫树等,它们的种子都具有轻、带翅或绒毛等特点;

水力传播:莲蓬、椰子的种子是利用水流传播的;

动物传播:苍耳的种子是利用动物传播的。

12、种子萌发需要足够的水分和空气,有适当的温度,还需要一颗完整的种子。

13、蚕豆种子的构造分种皮、胚芽、胚根、子叶等部分。种皮是种子的“盔甲”,起到

保护种子的作用。胚芽发育生长后变成植物的茎和叶,胚根发育生长后变成植物的根,子叶为种子发芽提供营养。种子萌芽时通常是胚根先突破种皮向下生长,形成根,然后胚芽突破种皮向上生长,伸出土面形成茎和叶。

14、许多动物分为雄性和雌性,雌性动物产的卵,必须和雄性动物产的精子结合,

使卵受精,才能发育成新一代的生命。鸟类的卵由卵壳、卵壳膜、卵白、卵黄和胚等部分组成。卵壳和卵白都具有保护卵细胞的作用,卵白还能供给胚胎发育所需要的养料和水分。卵黄内储藏着胚胎发育的营养物质,气室内储藏着空气,供胚胎发育所需要的氧气。

第三单元《食物》

1、食物的营养主要有: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

2、蛋白质是我们长身体的材料,是人体肌肉、皮肤、内脏、头发、指甲和血液的主要成

分。含丰富蛋白质的食物有:鸡、鸭、鱼、蚕豆等。蛋白质燃烧后有一股焦臭味。

3、淀粉是富含糖类的食物。肥肉、芝麻等食物富含脂肪。

4、糖类和脂肪能提供给我们能量。

5、维生素和矿物质有调节身体机能的作用。蔬菜和水果里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

6、食物在白纸上檫或压后留下油迹,说明这种食物中含有脂肪。食物上滴上碘酒后变成蓝

色,说明含有糖类(淀粉)。我们也可以通过看食物包装上的信息了解它的成分。

7、不同食物所含的营养成分是不同的,我们不能说哪一种食物最有营养,也找不出一种包

含了全部营养的食物。为了使我们每天吃的食物能保持营养均衡,我们必须吃粮食类、

蔬果类的食物,还必须吃肉蛋类的食物。

8、营养搭配原则:荤素搭配、粗细粮搭配、多种搭配,每日都吃适量的新鲜水果和蔬菜等。

9、食物的腐败变质是微生物引起的。使面包发霉的霉菌就是一种微生物。

10、微生物的生长繁殖需要一定的空气、水分和温度等条件。

11、破坏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条件可以减慢食物变质的速度。我们可以用冷冻(或冷藏)、

晒干(或风干、烘干)、腌制、密封包装、真空包装、高温消毒等方法减慢食物变质的速度,更好地储存食物。

12、食物包装上一般都有生长日期、保质期、保存条件、配料表、商标、生产厂家、

地址等信息。

13、食品的特点、包装保存的方法、食品的不同配料等都会影响到保质期的长短。

第四单元《岩石和矿物》

14、岩石是各种各样的,我们可以从颜色、光泽、花纹、条痕、软硬、组成颗粒等

方面观察和描述。

15、观察岩石的方法很多,如:手摸、鼻闻、轻轻敲打、用小刀刻(或指甲、铜钥匙

等刻)、滴盐酸等。

16、地球由地核、地幔、地壳三部分构成。

17、地球内部有炽热的岩浆,火山喷发时,岩桨会从火山口流出来。

18、在地球运动过程中,有的岩石是地球表面物质沉积而成的,如砂岩、页岩、砾

岩、石灰岩。(沉积岩)

19、有的岩石是岩浆侵入到地壳或地表凝结而形成的,如:岩浆喷出地表后冷却而形成

的浮石、玄武岩、流纹岩,岩浆在地下深处冷却形成的花岗岩。(岩浆岩)

20、在岩石中保留的古代生物的遗体或遗迹,叫化石。

21、花岗岩由石英、长石和云母三种矿物组成。石英、长石和云母都是自然界的

矿物,所有的岩石都是由一种或几种矿物组成的。

22、我们可以通过观察矿物的光泽、检测矿物的硬度、观察矿物条痕等方法研究矿物。

23、我们可以用指甲、铜钥匙、小钢刀粗略地把矿物分成几个等级:

软-----能用指甲刻划出痕迹;

较软--------不能用指甲刻划出痕迹但能用铜钥匙刻划出痕迹;

较硬-------不能用铜钥匙刻划出痕迹,但能用小刀刻划出痕迹。

硬--------用铜钥匙、小刀都不能刻划出痕迹。

24、冷热、风、地表变动、植物的根等都会对岩石产生变化。

25、岩石在大气、水、生物等长期联合作用下发生变化的现象叫风化。

五年级科学上册

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

1.种子发芽的必须条件是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但生长需要阳光。

2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外,它们彼此之间是互相依赖,互相影响的。

3.食物是动物生存最重要的需求之一。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食物链。

4. .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结束。

5. 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以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交食物网。

6. 像池塘里的这些生物和非生物这样,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我

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系统。

7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的整体叫生物群落。

8.世界上第一个自然保护区是美国黄石国家公园,中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是广东鼎湖山自然保护区,我国最大的自然保护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

9. 在对比实验中,我们只能改变一个条件。

10. 在我国的北方,由于我们人类破坏了生态平衡,特别是草原的生态平衡,至使一些草原沙化,遇到大风就形成了沙尘暴。

11. 松树长着针状叶生活在高山,香蕉树长着宽叶生活在热带,仙人掌刺状叶生活在沙漠等干旱的地方。

第二单元光

1. 向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像这样,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投影。

3. 影子的形成必须有光源、遮挡物、屏。

4.光源直射时,影子最短;随着斜射的程度越来越大,影子也越来越长。遮挡物离光源越近,影子就越大;反之,影子越小。影子的形状和被照射物体的侧面有关。

5. 古代的人利用日影观测仪计时。

6. 光以直线形式传播,速度以每秒30万千米。

7. 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反光也是以直线形式传播的。

8. 运用光的反射原理的有额镜、潜望镜、反光镜等。

9. 吸热本领最强的是黑色的表面粗糙物体。反射本领最强的是白色的表面光滑物体。物体和太阳光垂直摆放时升温快。

10. 人们对太阳能的利用有:太阳灶、太阳能电板、点燃奥运圣火、太阳能汽车、太阳能热水器。

12. 会聚太阳光的方法有凹面镜、凸透镜。奥运圣火火种和太阳灶都是利用凹面镜原理的。英国科学家普列斯特用凸透镜会聚光线制得了氧气。

13.光弱时,瞳孔放大;光强时,瞳孔缩小。

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

1、常见的地形:平原、高原、丘陵、山地、盆地

2、地球上海洋面积比陆地面积大;我国西部多高山,东部多平原。

3、地球内部由外到里依次为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地震和火山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绝大部分的地震发生在地壳内,火山活动与地幔和地壳的运动有关。

4、地球表面的变化一方面由地球内部的运动引起,如地震和火山;另一方面是由于流水、风、冰川、海浪等自然力的作用。

5、岩石变化的原因有冷热作用、流水作用、植物作用、动物作用等。

6、由于受水、大气、气温或动植物的作用,岩石破碎,这种现象叫风化。

7、土壤在水中分层后,形成上细下粗。浮在水面上的是一些动植物残体。

8、土壤是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质、水和空气等物质的混合物。

9、雨点降落时的力可以打散并建起土壤的微粒,雨水在地面流动时,携走了这些微粒,一部分土壤便被带走了,这就是侵蚀。雨点降落到地面便是土壤被侵蚀的开始。

10、影响土壤被侵蚀程度的因素有土地坡度的大小、有无植物覆盖、雨量的大小

11、在坡度大的地方,河流流速快,土地会被侵蚀;在坡度小的地方,河流流速慢,会发生沉积。所以一般大江大河的下游和入海口往往是平原。

12、自然界中每时每刻都由侵蚀和沉积的现象发生。侵蚀使得一些地面突起的地方土壤流失,而沉积却填平了一些低洼的地方,侵蚀和沉积形成了地球上不同的地形地貌。

13、流水、风、冰川、波浪和重力都会侵蚀土地。

14、房屋应该建在坡度比较平缓的地方,在坡度较大的地方应该植树和种草,减少雨水对土地的侵蚀。

第四单元运动和力

1、物体都有一个向下的力,这个力就是重力。

2、用橡皮筋作动力的小车,橡皮筋绕的圈数越多,行驶速度越快,行驶距离越远;橡皮筋绕的圈数越少,行驶速度越慢,行驶距离越近。

3、橡皮筋、弹簧这样的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形状很容易改变,在形状改变时,它们会产生一个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这个力叫弹力。注意:拉开的弓才有弹力,没有拉开的弓就没有弹力。

4、衣裤松紧带、票夹、弓箭、拉力器和各式各样的弹簧都是利用了物体的弹力。

5、气球里的气体喷出时,会产生一个和喷出方向相反的推力,这个力称为反冲力。喷气式飞机、鞭炮、火箭都是靠喷气发动机产生的反冲力运动的。

6、要使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必须对物体施加一定的力;要使物体运动的更快,必须对物体施加更大的力;要使运动的物体停下来必须对物体用施加一定的阻力。

7. 弾簧测力计在生活中常被称为弾簧秤。科学技术上统一规定用“牛顿”作为力的单位,简称“牛”,用“N”表示。1牛约等于100克的力。

8、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运动时,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会发生摩擦,运动物体要受到一种阻碍运动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

9、我们用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一个物体,刚好能使这个物体运动起来的力就是它受到的摩擦力。

10、物体间接触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小;物体间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物体越重,运动时摩擦力越大;物体越轻,摩擦力越小。

11、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有滑动和滚动两种运动方式。滑动摩擦力比滚动摩擦力大。

12、自行车上需要摩擦力的地方:前后轮胎、脚蹬的表面、刹车皮、车把表面;不需要摩擦力的地方:前轴、中轴、后轴、脚蹬的轴、大小齿轮与链条。

13、赛车的设计特点:(1)轮胎很宽,可以增大摩擦力,避免打滑;(2)要设计力量很大的发动机;(3)车身重心很低,轮与轮之间的距离较宽,可以使行驶稳定;(4)设计流线型车身,使阻力减到最低。

14、要使小车速度加快,采取的措施有:增大动力,减小摩擦力,减小载重量等。

五年级下册期末

第一单元沉浮

1、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的(轻重)、(体积大小)没有关系。如:一块完整的橡皮放在水中是沉的,切四分之一放入水中还是沉的。一个苹果是浮的,切二分之一还是浮的。

2、大小相同的物体,越(重)越容易(沉),越(轻)越容易(浮)。轻重相同的物体,体积越(小)越容易(沉),体积越(大)越容易(浮)。

3、潜水艇是通过改变(自身的重量)来控制沉浮的。

4、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

5、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6、一块橡皮泥放入水中是沉的,你有办法让它浮起来吗?

(做成空心)、(做成船形)、(做成碗形)、(做成花瓶形)等。

7、相同重量的橡皮泥,做成不同形状后,(排开的水量)越大,就越容易(浮)。

8、钢铁制造的船能够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它(排开的水量)很大。

9、把泡沫塑料块等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的(浮力)。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10、放在水面上的物体,都会受到水的(浮力)。下沉的物体在水中也受到(浮力)的作用。当物体静止在水面时,它受到的浮力(等于)它受到的重力。

浮力和重力的方向(相反),浮力向(上),重力向(下)。

11、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就(上浮)。

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下沉)。

12、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排开的水量)有关,

(排开的水量越大)或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就(越大)。

13、马铃薯比同体积的清水重,而比同体积的浓盐水轻,所以马铃薯在清水中(下沉),在盐水中(上浮)。

14、马铃薯在(浓盐水、浓糖水)等液体里都能浮起来。

死海淹不死人就是因为海水里溶解了大量的(盐)。

11、不同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作用大小(不同)。

物体比相同体积的水重会(下沉);比相同体积的水轻会(上浮)。

14、测量液体轻重的仪器叫作(比重计)。

第二单元热

1、衣服本身(不能)产生热量,只能起到(保温)的作用。

2、装有热水的塑料袋能(浮)在冷水盆中。

3、水受热以后体积会(增大),而重量(不变)。

4、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其它的液体也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所以装液体的瓶子都不会装满。

5、铜球在加热后(不能)穿过铁环,冷却后(能)穿过铁环,说明铜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所以钢条加热后会(变长加粗)、铁轨铺设时分段并留有缝隙。

6、许多固体和液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气体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7、有些固体在一定条件下是热缩冷胀的。如:(锑)、(铋)。

8、常见的物体都是由(微粒)组成的,而微粒总在那里不断地(运动)着。物体的(热胀冷缩)和(微粒运动)有关。

9、热总会从(温度较高)的一端传向(温度较低)的一端。

10、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热方法叫(热传递)。

11、像金属这样导热性能好的物体称为热的(良导体);

而像塑料、木头这样导热性能差的物体称为热的(不良导体)。

12、热的不良导体,导热(慢),散热(慢),可以(减慢)物体热量的散失。

13、热的良导体,导热(快),散热(快)。铁是热的(良导体),空气是一种热的(不良导体)。

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

1、钟表以(时、分、秒)计量时间,钟面上的(秒针)每转动(一格),表示时间流逝了(1秒钟),秒针转动(一圈)则表示时间流逝了(1分钟)。

2、在远古时代,人类用天上的(太阳)来计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昼夜交替自然而然

成了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天)。

3、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长短)会慢慢地发生变化。(日晷)我国古代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

4、我们古时把一天分成(12)个时辰,每一个时辰为现在(两小时),古埃及根据一年内36个星座在天空的横穿情况将一天划分为(24)个小时,白天(12)个小时,晚上(12)个小时。

5、古代的水钟有(受水型)和(泄水型)两种,都是根据水量的变化制成的。

6、在(滴漏)实验时,如果水是以水流的状态往下流时,水的流速是(不固定)的,

随着水量的减少速度变(慢)。容器中水越少,则水下流的速度就(越慢)。

7、我们可以控制(滴漏的速度),从而使水钟计时更加准确。

8、同一个单摆每摆动一次所需的时间是(相同)的;根据单摆的(等时性),人们制成了(摆钟)。

9、摆在摆的过程中(方向不变)、(速度不变),(幅度越来越小)。

10、我们通过(摆锤的重量)、(摆的幅度)、(摆绳的长度)来研究,发现摆的快慢与(摆绳的长度)有关。同一个摆,摆绳越长摆动(越慢)。摆绳越短摆动(越快)。

11、注意摆绳的长度不等于摆的长度,(摆长)是指支架到(摆锤重心)的距离。

12、(机械摆钟)是(摆锤)与(齿轮操纵器)联合工作的。

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

1、(昼夜交替现象)有多种可能的解释。(“日心说”)和(“地心说”)都可以解释。

2、地心说: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提出。

3、日心说: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著作《天体运行论》。地球是(球形)、地球是(运动)的,每(24)小时自转一周,太阳是(不动)的,(地球)围着太阳转。

4、摆具有摆动方向(保持不变)的特点。(傅科)利用(傅科摆)证明了地球在自转。

5、天体的东升西落是因为(地球自转)而发生的现象。地球是(自西向东)运动的,自转的方向和天体运动的方向(相反)。

6、地球在自转,自转的方向不同,决定了各地迎来黎明的时间和顺序也(不同),东边(早),西边(晚)。

7、世界时区图是以地球的经线为标准,将地球分成(24)个时区。将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法天文台的经线定为(0度经线),每相邻两时区相差(1小时)。在地图上越是(东面)的城市,越先见到太阳。

8、天空中星星围绕(北极星)(顺时针)旋转,北极星相对“不动”,是(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

9、地球是围绕着(地轴)进行转动的,因为夜晚看天空北极星是不动的,它在地轴的(延长线)上。

10、从(北极星)在天空中的位置可推测出(地轴是倾斜的)。

11、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为(24小时),地球围绕(地轴)自转,地轴是(倾斜)的。

12、与地球自转相关联的现象有:(昼夜现象),(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北极星不动)等。

13、地球公转就是地球围绕着(太阳)转动;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一周是(一年)。

14、(恒星周年视差)证明地球确实在围绕太阳(公转)。公转过程中,地轴倾斜方向保持不变,因此形成了(四季交替现象)和(极昼极夜现象)。

15、(地轴倾斜角度的大小)可以影响(极昼极夜)发生的地区范围。

16、在春夏秋冬不同季节的正午,古人发现在同一地点的杆子在地面上的影子长度是(不一样)的。其中春秋季影子适中,夏季最(短),冬季最(长),这与太阳在天空中的高度有关。

17、阳光的(直射和斜射)造成了地球上不同地区(气温)的不同,春秋季阳光直射点在(赤道地区)。北半球是夏天南半球是冬天。四季形成的原因是阳光在地球上(直射点位置的变化)而形成的。

18、四季的形成与地球的(公转)、地轴的(倾斜)有关。

19、在地球的南北两极,半年时间是(白天),半年时间是(晚上),而且南北两极正好相反。主要的原因是地轴是(倾斜)的,太阳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倾斜于太阳的一端在地球自转时一直能被太阳光照亮。

六年级上册知识点

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

1、工作时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叫做机械。螺丝刀、剪刀这些机械构造简单叫做简单机械,各种各样的工具就是简单机械。

2、杠杆有三个点:用力点、支点和阻力点。

3、用力点离支点远,阻力点离支点近,是省力杠杆;用力点离支点近,阻力点离支点远,是费力杠杆;用力点离支点的距离等于阻力点离支点的距离,是不省力也不费力的杠杆。

4、省力的杠杆有开瓶器、核桃夹、;费力的杠杆有镊子、筷子、火钳、;不省力不费力的杠杆有订书机、跷跷板。

5、像水龙头那样,轮和轴固定在一起,可以转动的机械叫做轮轴。

6、在轮轴的轮上用力能省力;在轴上用力就费力。轮越大越省力。

7、常见的轮轴有方向盘、自来水龙头开关、门把手、扳手。

8、定滑轮固定在一个地方,不能随着重物的移动而移动。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但不省力。

9、动滑轮是随着重物移动的滑轮。动滑轮不能改变力的方向,但省力。

10、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构成滑轮组。滑轮组能改变力的方向,可以成倍地省力。

11、斜面都能省力,坡度越小越省力,坡度越大越费力。

12、生活中的斜面有:斧头、菜刀、剪刀、楼梯、盘旋的山路、立交桥引道、螺丝钉等。

13、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有车把是轮轴,刹车是杠杆,脚蹬子是轮轴,螺丝是斜面。

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

1、房屋、桥梁结构中有“柱”和“梁”,柱比梁的抗弯曲能力强。

2、增加梁的宽度可以增加抗弯曲能力,增加梁的厚度可以大大增加抗弯曲能力。

3、改变材料的形状,如把薄板性材料弯折成“V”“L”“U”“T”“工”字形状,实际是减少了材料的宽度而增加了材料的厚度,大大增强了材料的抗弯曲能力。

4、拱形承载重量时,可以把压力向下和向外传递给相邻的部分,抵住这个力,拱就能承载很大的压力。

5、圆顶形可以看成拱形的组合,承载的压力大,而且不产生向外推的力。

6、球形在各个方向上都可以看成拱形,它比任何形状都坚固。

7、像铁塔这样骨架式的构造叫做框架结构。框架结构的优点是节省材料、坚固不容易变形、拆装方便。

8、三角形框架具有稳定性,利用三角形框架可以加固框架结构。

9、框架结构铁塔的特点:上小下大、上轻下重的物体稳定性好。

10、改变形状能提高材料的抗弯曲能力的原因是减少了材料的宽度而增加了材料的厚度,大大增强了材料的抗弯曲能力。

11、纸的宽度增加,抗弯曲能力会增加。纸的厚度增加,抗弯曲能力会大大增加。增加纸的厚度比增加宽度更有效。

第三单元能量

1、丹麦科学家奥斯特通过实验发现:电流可以产生磁性。

2、电磁铁具有接通电流产生磁性,断开电流磁性消失的基本性质。

3、改变电池的接法或改变线圈的绕法会改变电磁铁的南北极。

4、电磁铁的磁极是可以改变的。

5、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圈数有关;圈数少磁力小,圈数多磁力大。

6、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使用的电池数量有关:电池少磁力小,电池多磁力大。

7、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粗细长短、铁芯粗细等因素有一定关系。

8、电动机工作的原理是:用电产生磁,利用磁的相互作用转动。

9、能量有电能、热能、光能、声能不同的形式。和运动有关的物体是机械能。燃料、食物、化学物质中储存的是化学能。

10、能量有电能、热能、声能、光能等多种形式,能量还能储存在食物、燃料中。

11、电能可以转化成其他形式的能量,其他不同形式的能量间也能转化。

12、电池是把化学能或光能转化成了电能。电能都是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化来的。

13、煤是几亿年前的植物变化成的;石油、天然气是几亿年前低等生物变化形成的。

14、水能、风能、化学能最终都来源于太阳。

15、新能源有地热、风能、水能、原子能、直接利用的太阳能、沼气能源等。

第四单元生物的多样性

1、植物可以分为开花植物和不开花植物。不开花的植物包括蕨类、苔藓类和藻类植物等。

2、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的身体中有脊椎,构造比较复杂。

3、像蚂蚁那样,身体上有三对足的动物是昆虫类;终生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的动物是鱼类;身体上长羽毛的动物是鸟类;直接生小动物,并用乳汁喂养后代的动物是哺乳动物。

4、动物的种类有150多万种,是生命世界中类别最多的。昆虫是动物中种类最多的,达100多万种。

5、动植物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一些特殊身体结构。生物的形态结构是与它们所生活的环境

六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2、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只要具有放大镜片透明、中间较厚的结构(比如加满水后的烧杯、烧瓶等),就具有同样的(放大)功能。

3、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直径)没有关系,和(镜片的凸度)有关。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

4、使用工具能够观察到许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节)。如通过(放大镜)能观察到更多关于昆虫的细节:蝇的(复眼);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蝴蝶翅膀上布满的彩色小鳞片是(扁平的细毛)。科学研究表明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能分辨各种气味,比人的鼻子灵敏得多。

5、(一些固体物质)的内部有一定的结构,如果构成这些物质的微粒按一定的空间次序排列,

形成了(有规则的几何外形),这就是(晶体),如食盐、白糖等。

6、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

7、(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微观世界)。显微镜是人类认识(微小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

8、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制成世界上最早的可放大近300倍的(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

9、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最早在显微镜下发现了生物的(细胞)结构。洋葱表皮是由(细胞)构成的。(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生物细胞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生物)的细胞是不同的,生物(不同器官)的细胞也是不同的。(细胞)是生物最基本的(结构单位),也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单位)。(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10、用(显微镜)能看到肉眼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在水中生活着很多形态各异的(微生物),如草履虫、变形虫等。微生物通常都有特殊的(构造和功能),以适应周围的环境。(微生物)具有(生物)的特征,如:对环境有一定的需求、对外界刺激有反应、能繁殖等。

11、人类(观察工具)的改进,使人类观察的范围扩大,发现了仅靠肉眼无法发现的自然界的许多秘密:肉眼(能看清昆虫等较小的动物)——放大镜(能看清小于毫米的肉眼看不清的东西)——光学显微镜(能看清细胞和微生物)——电子显微镜(能看到更小的组成物质的原子、分子)。

12、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生活的改善。如:(1)利用显微镜发现细菌、病毒,抵抗制服疾病(2)克隆生物(3)利用微生物酿酒、发面、制作酱油、醋、酸奶等(4)利用微生物处理垃圾和污水。

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

1、世界是(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变化)的,物质的变化有相同和不同之处。

2、一些物质的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另一些变化(没有产生新的物质)。

3、在变化中(不能产生新物质)的我们称为(物理变化),能(产生新的物质)的变化我们称为(化学变化)。

4、比如豆子和沙子的实验,在混合和分离的前后没有变化,没有变为或产生新的物质,我们称为(物理变化)。像白糖加热从白色的糖变为黑色的炭一样(产生了新的物质)的变化,我们就称为(化学变化)。

5、物质的变化可以划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它们的区别在于(是不是产生了新的物质)。

6、一些物质在变化的过程中,会既发生(化学变化)又发生(物理变化),如蜡烛燃烧、白糖加热时融化变色。

7、(米饭)在口腔里与(唾液)作用会发生(化学变化)。

8、(淀粉)与(碘酒)会发生化学变化,生成的新物质是(蓝紫色)的,利用这一特性可以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9、(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二氧化碳气体),这样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10、(二氧化碳)是具有特殊性质的一种气体。

11、铁生锈是一种(化学变化),(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

12、铁生锈的原因与(水和空气)有关。

13、在平常生活中,铁生锈的快慢与(水的多少)关系很大。

14、把铁与(水、空气)隔绝开是防止(铁生锈)的好方法,如刷油漆、电镀等。

15、(化学变化)会伴随各种现象,如:(改变颜色)、(发光发热)、(产生沉淀物)、(产生气体),根据这些现象可以初步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

16、(硫酸铜溶液)和(铁钉)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

17、我们周围的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变化)的。物质变化有两类:(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化学变化最重要的特点是(产生了新物质)。

18、物质的变化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人类进行的所有的生产活动和人类的生活,都是利用了(物质的变化)。

第三单元宇宙

1、(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在运动方式、体积大小、引力大小、表面特征等诸多方面同地球不同。

2、月球围绕地球(逆时针)方向运行。月球引力大约是地球的(1/6)。

3、1969年7月,(美国)的(阿波罗11号)载人飞船成功地在月球上着陆,(阿姆斯特朗)留下人类在月球上的第一个足迹。

4、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

5、月相在(一个月)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

6、月相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农历上半月由缺到圆,下半月再由圆到缺。

7、月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我们看到的月光是它(反射)太阳的光。月相实际上就是人们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亮的部分)。由于观察的角度不同,所以看到的月相(亮面大小)、(方向)也就不同。

8、(环形山)是月球地形的主要特征。

9、环形山的形成与许多因素有关,(陨石撞击)是主要原因。

10、有关环形山形成原因,目前公认的观点是(“撞击说”),这种观点认为环形山是长期以来(流星)、(陨石)撞击后留下的痕迹,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就相当于少了一层保护层,使撞击更猛烈和频繁。

11、(日食)和(月食)是日、地、月三个天体运动形成的天文现象。

12、(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地球处于月影中时,因(月球)挡住了太阳照射到地球上的光形成(日食)。而(月食)则是月球运行到地球的影子中,(地球)挡住了太阳射向月球的光。

13、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中间,三者在一条直线上,因月球挡住了太阳照射到地球上的光形成日食。

而月食则是月球运行到地球的影子中,地球居于(太阳和月球)之间,三者在一条直线上,地球挡住了太阳射向月球的光就发生了月食。

14、(太阳)和围绕它运动的(行星)、(矮行星)和(小天体)组成了(太阳系)。太阳系是一个较大的(天体系统)。

15、以(太阳)为中心,包括围绕它转动的(八大行星)及其卫星、(矮行星)、(小天体)(包括小行星、流星、彗星等)组成的天体系统叫做(太阳系)。

16、太阳系里有八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17、人们为了便于辨认星星,把看起来不动的星星分成群,划分成不同的(区域),根据其形态想象成(人)、(动物)或(其他物体)的形状,并给它们命名,这些人为划分的区域就称为(星座)。

18、(星座)是远近不同、没有联系的(恒星)在天空中的(视觉图像)。如果从不同角度观察,图形不同。

19、(大熊星座)的明显标志就是我们熟悉的、由七颗亮星组成的(北斗七星)。

20、(北极星)可以帮助大家在夜间辨认方向,利用(大熊星座的北斗七星)可以比较容易地找到它:把北斗七星勺子前沿的两颗星的连线延长,在大约相当于这两颗星距离的5倍处,有一颗比较亮的星,那就是(北极星)。北极星属于(小熊星座)。

21、随季节的变换,在天空中会出现不同的代表性星座。(星座)在天空中是运动变化的。

22、(亮星构成的图形)是星座的主要标志。(北斗七星)是大熊星座的主要标志。

23、夏季天空中有许多亮星,其中的三颗亮星(天津四)(属于天鹅座)、(织女星)(属于天琴座)和(牛郎星)(属于天鹰座)构成了一个巨大的三角形,人们称之为(“夏季大三角”)。

24、宇宙空间分布着大小不同的(天体系统)。

25、(宇宙)是由类似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等大小不同的天体系统组成的庞大的系统,它在不断的运动变化。

26、宇宙是(运动变化)的,(膨胀)的,组成宇宙的(天体)也是运动变化着的。

27、太阳系和众多的恒星一起组成的一个(恒星集团),被人们称为(银河系)。

28、银河系大约由(1000亿——2000亿)颗恒星组成,直径有(10万光年)。

29、光的传播速度是(每秒钟30万千米),(光年)就是光在(一年)中所走的距离,它是用来计量恒星间(距离)的单位。

30、银河系还不是宇宙的全部,类似银河系一样的星系还有100亿个,人们把它们统称为(河外星系)。

31、我国是世界上公认的(火箭)发源地。早在距今1700多年前的(三国时代)的古籍上就出现了(“火箭”)的名称。

32、我国的航天技术在世界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载人飞船(“神舟”五号)和(“神舟”六号)圆了中国人的飞天梦想;现在(“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又发射成功;不久的将来,我国宇航员还将(登月考察)。

第四单元环境和我们

1、人们在生活中要产生大量成分复杂的(垃圾)。丢弃的垃圾(危害环境)。

2、目前处理垃圾的方法有(填埋)、(焚烧)等,但填埋、焚烧的方法还是会影响环境。

3、垃圾填埋场对周围环境的危害有:(1)散发恶臭,污染空气(2)滋生蚊蝇,引发疾病(3)造成土壤污染,影响农业生产等。

4、焚烧垃圾的优点:(1)占地小,使垃圾减量(2)避免污染地下水(3)产生的热量可用来发电;缺点:(1)消耗大量电能(2)留下残余物(3)造成二次污染

5、(设计合理)的(垃圾填埋场)能有效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6、(减少垃圾)很重要,常用的方法是(减少丢弃)和(重新使用)。

7、日常生活中以下垃圾是可以减少的:(1)双面打印可以节约纸张(2)自带喝水杯外出,少买瓶装饮料(3)尽量少用或不用一次性用品,以减少纸和塑料的丢弃……

8、(过度包装)会造成(资源浪费)而且产生大量垃圾。

9、垃圾中的一些原材料可以重新(回收利用),包括纸、金属、塑料、玻璃等。这样可以(减少垃圾、节约资源)。

10、要有效地回收垃圾,必须改变(垃圾混装)的习惯,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和(分装)。

11、垃圾分类、分装便于垃圾(回收利用)和对一些(有毒垃圾)的处理。

12、对自然环境威胁最大的五种物质,电池里就包含了三种:(汞)、(铅)、(镉)。

13、(堆肥法)可以有效减少垃圾并形成(肥料)。

14、减少固体垃圾的科学方法是(减少丢弃)、(重新使用)和(回收利用)。

15、人们生活中要用掉大量的水,(淡水资源)很紧缺。

16、由于(人口迅速增长)、(环境污染)和(全球气候变暖),目前60%的大陆面临淡水资源不足,100多个国家严重缺水,其中最严重的国家达(40多个)。

17、在淡水资源短缺的情况下,水污染更给人类和其他生物造成了威胁。水污染主要是(人类的活动)造成的。

18、水的污染源可能来自(农业的杀虫剂、肥料)等,可能来自(工业的废水、油污)等,可能来自(家庭的洗涤剂、人的排泄物),也可能来自(动物的尸体)等。

污水需经过复杂的处理才能使用。

19、淡水在自来水厂中除了(沉淀)和(过滤)之外,还要加入药物进行(灭菌处理),这样才能符合我们使用的标准。

20、污水需经过(复杂的处理)才能使用,一般要通过三种方法(物理方法、生物方法、化学方法)获得净化。物理方法主要就是分离水中的杂物和较大的颗粒,杂物有塑料袋、菜叶杂草等;生物方法是通过细菌分解水中的污物;化学方法主要是用于消毒,通常的做法是向水中加人化学药剂——氯,通过它来有效杀灭水中的病源微生物。

21、当前突出的环境问题有(垃圾)、(水污染)、(大气污染)、(白色污染)、(物种灭绝速度加快)等,人类正着力于相应的环境保护行动。

22、(减少废气和废物排放)是控制大气污染最根本的办法。近年来,我国积极推广(“无车日”)活动,以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

23、减少白色污染(塑料垃圾)的方法有:(1)用纸袋和布袋(2)提菜篮子上菜市(3)减少塑料包装(4)用可降解塑料袋。

24、由于(全球森林的大量破坏)和(海洋环境的恶化),现有的生物物种灭绝速度是自然灭绝速度的(1000倍)。人类(滥捕乱猎)和(过度开发利用),更使得许多生物资源濒临枯竭。

25、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方法,我国的(九寨沟)、(长白山)、(四川卧龙)等地都建立了自然保护区。

26、许多环境问题是(人类活动)造成的,但人类的活动也能够改善环境。

生活中的科学

1.生蛋和熟蛋

两个相同的鸡蛋,一个生蛋一个熟蛋,不把鸡蛋打破如何区分?

把两个鸡蛋放在相对平滑的桌面上后,用大致相同的力同时转动鸡蛋,先停下的是生蛋、后者是熟蛋。小学时我们在电视上就知道了这种方法。那么原理是什么哪?生熟鸡蛋的区别在于蛋的内容物分别是液态和固态物。当用力转动蛋壳时,蛋壳受力开始转动而液态的内容物由于惯性仍保持静止状态,二者间存在一定的摩擦阻力,同时蛋壳与桌面间也存在摩擦阻力,所以很快停止转动。熟蛋内容物成固态物与蛋壳自成一体,当用力转动蛋壳时,蛋壳与内容物一并转动,二者间不发生相对运动,只需克服较小的桌面摩擦力,所以能长时间转动。

2.筷子插水里会看到像是被折断了一样

因为是光的折射原理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理解:光的折射与光的反射一样都是发生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只是反射光返回原介质中,而折射光则进入到另一种介质中,由于光在在两种不同的物质里传播速度不同,故在两

种介质的交界处传播方向发生变化,这就是光的折射。

注意: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既发生折射,同时也发生反射

3.食用碱可以用来洗碗,去除油渍。

食用碱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钠(Na2CO3),其在水中会转化成氢氧化钠(NaOH)显碱性.,可以与油渍发生反应,去除油渍。

4.用酵母来发酵面,蒸馒头

酵母菌在无氧呼吸时,会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乳酸菌无氧呼吸只生成乳酸。蒸馒头,是使面发酵,发好的馒头里充满了二氧化碳,所以一捏,像面包一样。酵母菌在生成一定量的酒精后就不再生成了,所以实际生成的酒精量很少,会蒸发掉。

5.雨后为什么有彩虹

彩虹是因为阳光射到空中接近圆形的小水滴,造成色散及反射而成。阳光射入水滴时会同时以不同角度入射,在水滴内亦以不同的角度反射。当中以40至42度的反射最为强烈,造成我们所见到的彩虹。造成这种反射时,阳光进入水滴,先折射一次,然后在水滴的背面反射,最后离开水滴时再折射一次。因为水对光有色散的作用,不同波长的光的折射率有所不同,蓝光的折射角度比红光大。由于光在水滴内被反射,所以观察者看见的光谱是倒过来,红光在最上方,其他颜色在下。

6.盐放多为什么东西不易坏

高浓度的NACL,即氯化钠(盐的主要成分)

可以让细胞脱水,死亡

从而抑制细菌的繁殖

7.井水冬暖夏凉

井水处在地下部分,土地对井水起了一定的保温作用,所以温度比较稳定,夏天可能处于二十几度,冬天可能处于十几度,给人造成冬暖夏凉的感觉。

8.醋为什么可以去除茶垢

醋中含有醋酸CH3COOH,茶垢中有一种CaCO3的盐成分, 两者反应除去茶垢.

9.大海是蓝色的

海水吸收了其他绝大部分的光线,反射蓝色部分的光线。

10.天空为什么是蓝色

我们看到的天空,经常是蔚蓝色的,特别是一场大雨之后,天空更是幽蓝得象一泓秋水,令人心旷神怡,跃跃欲飞。天空为什么是蔚蓝色的呢?

大气本身是无色的。天空的蓝色是大气分子、冰晶、水滴等和阳光共同创作的图景。

阳光进入大气时,波长较长的色光,如红光,透射力大,能透过大气射向地面;而波长短的紫、蓝、青色光,碰到大气分子、冰晶、水滴等时,就很容易发生散射现象。被散射了的紫、蓝、青色光布满天空,就使天空呈现出一片蔚蓝了。

11.在严寒的冬季,厨房里的水结冰了,而盐水、食醋却没有

盐水在零下20-50度才会接冰,盐越多温度越低

食醋零下20度左右就结冰了

12.站在太阳底下会出现影子

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13.物体在空中会下落

万有引力定律。

14.在车上,如果车突然停下,人会向前倒。

惯性定律。当车突然停下时,人还保持着原来的速度,所以人会向前倒。

15.日食现象

太阳逐渐被黑影遮挡;月球在地球和太阳之间,遮挡了阳光。

16.风的产生

空气不均匀受热,导致对流的形成。

17.昼夜交替

地球自转现象

18.四季形成

地球公转现象

生活中的物理知识

民谚俗语中的物理知识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接触到一些民谚、俗语,这些民谚、俗语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我们平时如果注意分析、了解一些民谚、俗语,就可以在实际生活中深化知识,活化知识,这对培养我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大有帮助的。下面列举几例:

1、小小称砣压千斤——根据杠杆平衡原理,如果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分之一,则动力就是阻力的几倍。如果称砣的力臂很大,那么"一两拨千斤"是完全可能的。

2、破镜不能重圆——当分子间的距离较大时(大于几百埃),分子间的引力很小,几乎为零,所以破镜很难重圆。

3、摘不着的是镜中月捞不着的是水中花——平面镜成的像为虚像。

4、人心齐,泰山移——如果各个分力的方向一致,则合力的大小等于各个分力的大小之和。

5、麻绳提豆腐--提不起来——在压力一定时,如果受力面积小,则压强就大。

6、真金不怕火来炼,真理不怕争辩——从金的熔点来看,虽不是最高的,但也有1068℃,而一般火焰的温度为800℃左右,由于火焰的温度小于金的熔点,所以金不能熔化。

7、月晕而风,础润而雨——大风来临时,高空中气温迅速下降,水蒸气凝结成小水滴,这些小水滴相当于许多三棱镜,月光通过这些"三棱镜"发生色散,形成彩色的月晕,故有"月晕而风"之说。

础润即地面反潮,大雨来临之前,空气湿度较大,地面温度较低,靠近地面的水汽遇冷凝聚为小水珠,另外,地面含有的盐分容易吸附潮湿的水汽,故地面反潮预示大雨将至。

8、长啸一声,山鸣谷应——人在崇山峻岭中长啸一声,声音通过多次反射,可以形成洪亮的回音,经久不息,似乎山在狂呼,谷在回音。

9、但闻其声,不见其人——波在传播的过程中,当障碍物的尺寸小于波长时,可以发生明显的衍射。一般围墙的高度为几米,声波的波长比围墙的高度要大,所以,它能绕地高墙,使墙外的人听到;而光波的波长较短(10-6米左右),远小于高墙尺寸,所以人身上发出的光线不能衍射到墙外,墙外的人就无法看到墙内人。

10、开水不响,响水不开——水沸腾之前,由于对流,水内气泡一边上升,一边上下振动,大部分气泡在水内压力下破裂,其破裂声和振动声又与容器产生共鸣,所以声音很大。水沸腾后,上下等温,气泡体积增大,在浮力作用下一直升到水面才破裂开来,因而响声比较小。

11、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根据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平面镜所成的像大小相等,物像对称,因此猪八戒看到的像和自已"一模一样",仍然是个猪像,自然就"里外不是人了"。

12、水火不相容——物质燃烧,必须达到着火点,由于水的比热大,水与火接触可大量吸收热量,至使着火物温度降低;同时汽化后的水蒸气包围在燃烧的物体外面,使得物体不可能和空气接触,而没有了空气,燃烧就不能进行。

13、洞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根据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在接近光速的宇宙飞船中航行,时间的流逝会比地球上慢得多,在这个"洞中"生活几天,则地球上已渡过了几年,几十年,甚至几百年,几千年。

14、千里眼,顺风耳——人们利用电磁波传送声音和图像信号,使古代神话中的"千里眼,顺风耳"变为现实。并且人类的视野已远远超过了"千里"。

15、坐地日行八万里——由于地球的半径为6370千米,地球每转一圈,其表面上的物体"走"的路程约为40003.6千米,约8万里。这是毛泽东吟出的诗词,它还科学的揭示了运动和静止关系——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总是相对参照物而言的。

16、釜底抽薪——液体沸腾有两个条件:一是达到沸点,二是继续吸热。如果"抽薪"以后,便能制止液体沸腾。

17、墙内开花墙外香——由于分了在不停的做无规则的运动,墙内的花香就会扩散到墙外。

18、坐井观天所见甚少——由于光沿直线传播,由几何作图知识可知,青蛙的视野将很小。

19、如坐针毡——由压强公式可知,当压力一定时,如果受力面积越小,则压强越大。人坐在这样的毡子上就会感觉极不舒服。

20、瑞雪照丰年——下到地上的雪有许多松散的空隙,里面充满着不流动的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当它覆盖在农作物上时,可以很好的防止热传导和空气对流,因此能起到保温作用。

21、霜前冷,雪后寒——在深秋的夜晚,地面附近的空气温度骤然变冷(温度低于0℃以下),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成小冰晶,附着在地面上形成霜,所以有"霜前冷"的感觉。雪熔化时要

科学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 1.水滴里的生物有鼓藻、草履虫、水藻、钓钟虫、轮虫等 2.显微镜的结构有:目镜、镜筒、物镜、镜臂、载物台、镜座、通光孔、反光镜等 3.荷兰人列文虎克发现了微生物 4.微生物分布在空气中、水中、泥土里、动植物的体内和体表 5.微生物的种类:细菌、霉、病毒 6.常见的微生物:变形虫、酵母菌、大肠杆菌、病毒、硅藻 7.在适宜的温度下,乳酸菌会使牛奶发酵成酸奶 8.细菌的特点:细菌体积微小,有三种基本形态:杆菌、球菌、螺旋菌 细菌有的自己制造食物,有的从动植物身上吸收养料细菌繁殖速度很快 9.细菌的功与过:①生产腐殖质②生产新的食物③生产药品和生物塑料④有的细菌会致病 10.哪些方法可以减少致病细菌的传播? ①捂住鼻子打喷嚏②用热水冲洗筷子③勤用肥皂洗手 11.馒头在温暖潮湿的条件下容易发霉,在寒冷干燥的条件下不容易发霉 12.防止物品发霉的方法真空包装放干燥剂低温保存太阳暴晒 13.酶的功与过 ①人类利用霉菌制酱、做腐乳以及生产农药、发酵饲料等 ②霉菌也会造成食物和其他物品的变质。有的霉菌还会危害人的健康,引起动植物的病变 ③英国弗莱明发现青霉菌分泌的青霉素能杀死一些细菌。青霉素属于抗生素 14.英国人胡克发现了细胞生物体基本上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生物体的生长发育过程就是细胞的生长发育过程;生物体的衰老、死亡也是由细胞的衰老、死亡造成的。 15.伤口化脓是怎么回事?当人体遇到病菌入侵时,白细胞便会与细菌展开激战。在消灭这些入侵者时,这些细胞也会有很大的伤亡。“脓”就是死亡的白细胞和病菌的尸体。 第二单元 1.我国东汉天文学家张衡认为:浑天如鸡卵,地如卵黄…… 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根据月食景象分析认为:地球是球体或近似球体 2.1519年9月-1522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进行了人类的第一次环球航行,证明了——地球是球形的!

五年级科学知识点

五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 第一单元沉和浮 1.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1. 在水中沉的物体如:橡皮、回形针、小石块;在水中浮的物体如:泡沫塑料块、萝卜、带盖的空瓶。 2.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 1. 由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的轻重、体积大小没有关系。改变它们的轻重和体积的大小,它们在水中的沉浮情况是不会改变的。 2. 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有什么规律? 答: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在体积相同的情况下,重的物体容易沉,轻的物体容易浮;在重量相同的情况下,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体积大的容易浮。 3. 潜水艇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答:潜水艇有一个很大的压载舱。打开进水管道,往压载舱里装满海水,潜艇会下潜,打开进气管道,用压缩空气把压载舱里的水挤出舱外,潜艇就开始上浮。 (潜水艇是改变轻重来改变沉浮的。) 3.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 1. 把一块橡皮泥做成不同的形状,虽然它的轻重没有变,但它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2. 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水的重力”这就是著名的阿基米德定律。物体排开的水量大,受到的浮力就大,排开的水量小,受到的浮力就小 3. 石块受到的浮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为什么把石块放入水中它就会下沉? 答:石块受到浮力大小与它浸入水中的体积(排开的水量)有关,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就越大。石块的重力大于受到的浮力,放入水中会下沉。 4.制造一艘小船 1.相同质量的橡皮泥,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大。 2.船的发展史:木筏→独木舟→明轮船→帆船→气垫船→远洋货轮→现代客轮→航空母舰。

最新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知识要点

第一单元知识要点 第1课时运动和位置 1.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通常需要与周围的物体比校,看位置是否发生变化。 2.要准确描述同学的位置,需要从方向和距离两个方面描述。判断方向需要用到方向盘,测量距离需要用到软尺。 第2课时各种各样的运动 1.要准确判断一个物体的运动形式,需要在这个物体上贴上圆点。 2.生活中各种物体的运动形式有平动和转动。 3.很多时候,一个物体的运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既有上下运动,又有旋转运动。 4.在溜溜球的中心点和旁边贴上小圆点,观察到溜溜球中心的圆点在做上下运动,溜溜球旁边的圆点在做旋转运动。 第3课时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1.根据物体运动路线的不同,物体的运动可以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两种形式。 2.把蓝色球摆放在桌子中央,用手推出去,发现如果推的力大些,蓝色球先在桌面上做直线运动,然后再做曲线运动落到地上;如果轻轻地推动小球,蓝色球在掉落过程中,运动路线几乎接近直线。 3.生活中的物体运动路线属于曲线运动的有空中飞车、老鹰飞翔等;属于直线运动的有直升的电梯、斜升的电梯、苹果落地、击中的台球等 第4课时物体在斜面上运动 1.不同形状的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可以分为滑动和滚动两种形式。 2.物体的形状与运动情况是有密切关系的。在斜面上,球形物体的运动情况是滚动,平面物体的运动情况是滑动。 3.同一个物体,放在坡度大小不同的斜面上,斜面坡度越大时运动越快;斜而坡度越小时运动越慢。 4.一个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像坐滑梯那样的称为滑动。 5.像这样将同一个物体放在坡度大小不同的斜面上进行实验,在科学上称为对比实验。 第5课时比较相同距离内运动的快慢 1.在相同距离内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主要看物体从起点到终点运动所需要的时间长短。 2.在测量不同小球在同一条轨道上运动所需时间时,如果测量3次获得的数据不同,应该取中间的数据作为结果。 3.要能准确地知道不同小球在同一轨道上运动的快慢,需要借助秒表。 4.在实验操作中,为了准确测得小球运动所需要的时间,大家要合作分工,学生可分别担任操作员、计时员、发令员、记录员等角色。 5.在同一条轨道上,小球运动时间短,表示运动快;小球运动时间长,表示运动慢 第6课时比较相同时间内运动的快慢 1.在相同时间内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主要看距离长短。 2.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即速度的大小,需要测量出物体运动的时间和距离。 3.两位同学沿着直线行走,但出发地点和出发时间都不相同,要比较他们运动的快慢,比较精准的方法是走相同的时间,测量走的距离。 4.不同物体运动的时间相同时,运动的距离长,表示运动快;运动的距离短,表示运动慢。 第7课时我们的“过山车” 1.在设计“过山车”时,需要先知道设计的具体要求。

小学科学知识点归纳

三~~~~六年级科学知识归类 ●《冷与热》 ●1、水受热时体积会膨胀,水受冷时体积会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热胀冷 缩。 ●2、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常用的温度单位是摄氏度(℃)。测量温度的仪器叫温度 计。 ●3、我知道的温度计有水温计、室温计、体温计、高温计、数字温度计。测量人体温度 的温度计叫体温计,它的测量范围一般在35℃- 42℃之间,因为人体正常体温是37℃。 ●4、水烧开时的温度大致是100℃;水结冰时的温度是0 ℃。 ●《溶解》 ●1、溶解在水中的物质微粒是均匀地分散的,不能用过滤或沉降的方法分离出来。 ●2、有些物质能够溶解在水中,有些物质则不行。因此我们可把它们分为可溶物质和不 可溶物质。 ●3、我们常用的加快溶解的方法有:切碎、加热以及搅拌等。 ●4、用蒸发的方法可以分离出溶解在水中的盐,这种方法被广泛应用于生活中。 ●5、溶解现象不仅发生在液体与固体之间,还发生在液体与液体以及液体与气体等多种 状态的物质之间。 ●6、水里的动物和植物呼吸的就是溶解在水里的空气。 ●《电》 ●1、发电厂发出通过电线送到各家各户的电是220V交流。(这是足以引发触电事故,致 人死亡的电)5500V以上是高压电,不要靠近高压电线,铁塔、变电所。这些地方的电更危险。5500V以上的高压电,能越过一段距离电击,使人触电死亡。 ●2、我们将电分为没有触电危险和有触电危险的两大类,直流电一般比较安全,交流电 一般比较危险,不安全。 ●3、由电池、电线、灯泡组成的电流动的环路叫电路。在点亮小灯泡的电路中,电从电 池的一端流出,通过电线、小灯泡流回到电池的另一端,形成一个完整的环路,灯泡就会发光。 ●4、一节电池的电压是1.5V,两节电池串联起来的电压就是3v。所以小灯泡特别亮。两 节电池并联起来,电压还是1.5V。所以小灯泡不太亮。 ●5、干电池的一端是铜帽,另一端是锌壳。当电池的这两端被电线直接连接在一起时, 就会发生短路。短路时,电池和电线会在一瞬间发热变烫,不仅灯泡不能发光,电池也会很快坏掉。所以一般在电线中间安一个开关。 ●6、像铜丝那样可以通过电流的物质叫导体;像电线外包着的塑料那样不能通过电流的 物质叫绝缘体。例如金属是导体,铜、铁、铝、锌、大地等是导体;丝绸、陶瓷、塑料、橡胶、干木材、空气是绝缘体。) ●7、在户外遇到雷雨时,不要躲在树下。因为大树容易遭雷击。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全)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 第一单元 1.种子发芽的必须条件是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 2.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但生长需要阳光。 3.植物生长需要泥土、水份、阳光、空气、适宜的温度。 4.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5.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 6.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外,它们彼此之间也是互相依赖,互相影响的。 7.食物是动物生存最重要的需求之一。 8.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食物链。 9.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 10.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结束。 11.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以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交食物网。 12.像生物和非生物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群落。 13.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的整体叫生态系统。 14.如果生态系统的一个环节受到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15.自然界和生态瓶一样,如果环境条件受到破坏,生物的生存就会受到影响。 第二单元 1. 向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 像这样,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投影。 3. 影子的形成必须有光源、屏幕和遮挡物。 4. 影子的长短与光源的位置、角度有关。 5. 影子的大小和光源到物体的距离有关。 6. 影子的形状和被照射的物体侧面有关。 7. 古代的人利用日影观测仪计时。 8. 小明发现大树的影子朝西,那太阳在东边。 9. 光以直线形式传播,速度以每秒30万千米。 10.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反光也是以直线形式传播的。 11.运用光的反射的有额镜、反光镜。 12.太阳表面温度达6千多摄氏度,内部则达2千多万摄氏度。 13.吸热本领最强的是黑色的粗糙物体。 14.物体和太阳光垂直升温快。 15.人们对太阳能的利用有:太阳灶、太阳能电板、点燃奥运圣火、太阳能热水器。 16.汇聚太阳光的方法有凹面镜、凸透镜。 17.光弱时瞳孔放大,光强时瞳孔缩小。 第三单元 1、地形及地形的特点: 2、地球上海洋面积比陆地面积大;我国西部多高山,东部多平原。 3、地震和火山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球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绝大部分的地震发生在地壳内,火山活动与地幔和地壳的运动有关。 4、地球内部的运动是地表形态发生不断的变化,这种变化有时表现出来是很猛烈的,像地震和火山,有时是极其缓慢的变化,像喜马拉雅山年复一年的隆起。地球表面的很多变化都是在流水、风、冰川、海浪等自然力的作用下很缓慢的进行的,我们在短时间内难以察觉。 5、很多的高山是因为板块的挤压后隆起形成的,很多的峡谷是板块拉伸后形成的断裂谷。 6、岩石变化的原因有冷和热的作用、流水的作用、植物的作用、动物的活动等。 7、由于受水、大气、气温或动植物的作用,岩石破碎,这种现象叫风化。 8、土壤分层实验中,最底层是沙砾(小石子),中间是沙和粉沙,最上层是颗粒最小的黏土,浮在水面上的是一些植物残体。 9、土壤是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质、水和空气等物质的混合物。 10、土壤是地球上最有价值的资源。在每立方米的土壤中,生活着几十亿个生物体。土壤为他们提供了食物和生存空间,也为人类提供了衣食住行的材料来源。而所有生活在土壤中的生物的残体和排泄物都能使土壤的腐殖质更丰富。动物和植物的根能松动土壤,为空气和水营造空间。 11、雨点降落时的力可以打散并建起土壤的微粒,雨水在地面流动时,携走了这些微粒,一部分土壤便被带走了,这就是侵蚀。雨点降落到地面便是土壤被侵蚀的开始。 12、影响土壤被侵蚀程度的因素有土地坡度的大小、有无植物覆盖、降雨量的大小等。 13、在坡度大的地方,河流流速快,土地会被侵蚀;在坡度小的地方,河流流速慢,会发生沉积。所以一般大江大河的下游和入海口往往是平原。 14、自然界中每时每刻都由侵蚀和沉积的现象发生。侵蚀使得一些地面突起的地方土壤流失,而沉积却填平了一些低洼的地方,侵蚀和沉积形成了地球上不同的地形地貌。 15、流水、风、冰川、波浪和重力都回侵蚀土地。 16、房屋应该建在坡度比较平缓的地方,在坡度较大的地方应该植树和种草,减少雨水对土地的侵蚀。

三年级科学知识点总结

2018年12月28日星期五科学每日一背 1.我们的感觉器官有眼睛、耳朵、鼻子、舌头、手,其中眼睛从周围世界中接受的信息最多。 2.观察一个物体,我们可以用眼睛看,用手摸,用耳朵听,用鼻子闻,还可以用尺子来测量。 3.分类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分类时,首先要确定一定的标准,如给文具分类,可以以用途为标准分,也可以以大小为标准分。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就不同。 4.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要精确地知道物体的冷热程度要用温度计,我们常用的温度计是摄氏温度计,它的单位是摄氏度,用oC表示。 5.温度计主要由玻璃管、刻度、玻璃泡三部分组成。 6.一杯热水的温度变化规律是先快后慢。 7.专门测量液体多少的工具叫做量筒。一般用毫升做单位ml表示 8.在观察量筒的刻度时视线要与液面的最低处持平。 9.不倒翁不倒的原因是:上轻下重,底部半球形。 10.我们研究不倒翁的过程在科学上被称为解暗箱,它是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 2018年12月29日星期六科学每日一背 1.通过研究不倒翁我们知道了物体上轻下重是不容易倒。(√) 2.1升等于1000毫升。(√) 3.只有统计图才能反映出热水降温的过程。(×)统计表格也可以反映。 4.温度相同的两杯热水,少的一杯降温一定降的慢。(×)少的降温快。 5.在测量液体的温度时,必须放在液体中一段时间,当液柱静止后才能拿出来读数。(×)不能拿出来读数。 6.不能用体温计测量热水的温度。(√) 7.分类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8.用手可以摸出袋子中的物品,所以说在我们所有的感觉器官中,手从周围的世界中接受的信息最多。(×)正确答案:眼睛 9.观察小动物时,要注意安全,不在有危险的地方活动。( √ ) 10.科学是神秘而不可捉模的。( × )正确说法: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11.我们经常作的观察活动看起来和科学家的研究很相似,但是我们这样的研究和科学探究没有关系。(×)观察是科学研究的一种方法 12.所有动物都是“日出而做,日落而归”的。( × )猫头鹰老鼠都不是 13.不同植物的种子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各不相同。(√)不相同 14.充足气的皮球比没有充足气的皮球抛得高。(√ ) 15.所有的植物都开花。( × .) 不开花的植物有很多 16.小汽车的外型很光滑,是为了减少前进时空气的阻力。(√ ) 2018年12月30日星期日科学每日一背 1.你知道热水的温度是怎样变化的? 答:热水的变化规律是先快后慢的。起初降温很快,而后速度逐渐慢下来,越接近室温,降得越慢,最后降到与室温相同的温度。 2.说明一件你知道的仪器或设备,是延伸了人体的哪个器官,能起到什么作用? 答:听诊器是听觉的延伸,能听到更小的声音,显微镜是视觉的延伸,能观

小学科学知识点总结

小学科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四周较薄)(凸起)。只要具有放大镜片透明、中间较厚的结构(比如加满水后的烧杯、烧瓶等),就具有同样的(放大)功能。 4、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直径)没有关系,和(镜片的凸度)有关。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 5、使用工具能够观察到许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节)。如通过(放大镜)能观察到更多关于昆虫的细节:蝇的(复眼);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蝴蝶翅膀上布满的彩色小鳞片是(扁平的细毛)。 6、科学研究表明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能分辨各种气味,比人的鼻子灵敏得多。 7、(一些固体物质)的内部有一定的结构,如果构成这些物质的微粒按一定的空间次序排列,形成了(有规则的几何外形),这就是(晶体),如食盐、白糖、味精、碱面等。 8、至少两个以上的(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 9、(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微观世界)。显微镜是人类认识(微小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 10、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制成世界上最早的可放大近300倍的(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 11、洋葱表皮是由(细胞)构成的。(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12、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最早在显微镜下发现了生物的(细胞)结构。 13、生物细胞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生物)的细胞是不同的,生物(不同器官)的细胞也是不同的。 14、(细胞)是生物最基本的(结构单位),也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单位)。 15、(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16、用(显微镜)能看到肉眼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 17、在水中生活着很多形态各异的(微生物),如草履虫、变形虫等。 18、微生物通常都有特殊的(构造和功能),以适应周围的环境。 19、(微生物)具有(生物)的特征,如:对环境有一定的需求、对外界的刺激有反应、能繁殖等。 20、人类(观察工具)的改进,使人类观察的范围扩大,发现了仅靠肉眼无法发现的自然界的许多秘密:肉眼(能看清昆虫等较小的动物)——放大镜(能看清小于毫米的肉眼看不清的东西)——光学显微镜(能看清细胞和微生物)——电子显微镜(能看到更小的组成物质的原子、分子)。 21、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生活的改善。如:(1)利用显微镜发现细菌、病毒,抵抗制服疾病(2)克隆生物(3)利用微生物酿酒、发面、制作酱油、醋、酸奶等(4)利用微生物处理垃圾和污水。 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 1、世界是(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变化)的,物质的变化有相同和不同之处。 2、一些物质的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另一些变化(没有产生新的物质)。

五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五下册复习资料总汇 第一单元沉和浮 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改变。 3、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重量和体积)都有关。 4、(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重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 5、(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 6、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7、钢铁制造的船能够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它(排开的水量很大)。 8、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大。 9、(科学)和(技术)紧密相连,它们为人类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10、把小船和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小船和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里,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的浮力)。 11、(上浮物体)和(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12、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物体(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13、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就(上浮);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下沉);浮在水面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 14、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它们的(材料)和(液体的性质)有关。 15、(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这样的液体有很多。 16、当液体中溶解了(足够量)的其它物质时,如盐、糖、味精等,有可能会使马铃薯浮起来。死海淹不死人就是因为海水里溶解了大量的(盐)。17、(不同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作用大小不同。 18、比(同体积)的水(重)的物体,在水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水(轻)的物体,在水中(上浮)。 19、(比同体积的液体重)的物体,在液体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液体(轻)的物体,在液体中(上浮)。 第二单元热

科学知识点

科学知识点

1.小车的运动 1.推和拉都会产生,推力和拉力都会使物体。推力和拉力也有和。 2.说一说穿着旱冰鞋的小孩用手推墙,为什么会使他后退呢? 用手推墙,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墙也会对小孩产生推力,使小孩后退。 3.小车在斜坡上为什么会自己向下跑? 因为重力的缘故,使小车在重力的作用下向下跑。 4.小车的运动和拉力和推力大小的关系的实验。 器材:小车、细线、钩码、秒表等。 操作步骤 1.在操作台上从边缘到中央量取1米得距离。 2.用细线拴住小车,放到操作台的1米得标志处,细线的另一端垂到操作台下面,打个小圆环。勾上2个钩码。 3.小车放到1米标志处,在放小车的同时掐表;在1米结尾处按停小车同时掐表,记录时间。重复3次,取平均值。 4.勾上3个钩码,四个钩码,重复2.3.步。 5.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拉力越大,小车越快。

程度的实验? 1)器材:木块,钩码,木板,弹簧秤,毛巾,细线等 2)步骤:A.将木块放到玻璃板上,用细线拴上木块,弹簧秤勾住细线,使木块匀速移动,读取弹簧秤的读数,并记录。反复3次取平均值。 B.将木块放到木板上,重复A.的步骤。 C.在木板上铺一层毛巾,重复A.步骤。 D.得出结论:摩擦力的大小与正压力和接触面的光滑程度有关系。 3.跷跷板 1.天平是人们根据平衡原理制成的。主要结构包括、、、以及和等附属部件。 2.使用天平前,要先调节天平,使天平()。 A.左右两端平衡 B.先把砝码放在天平托盘上 C.偏向一端 3.使用天平时,取砝码必须用()。A.镊子 B.手 C.磁铁 4.请分别在正方形和圆形纸板上找到一点,使它们能在直立的铅笔尖上保持平衡。 正方形的应该是在对角线的交点上。圆形的应该是圆心。 4.弹簧里的学问

小学科学总知识点

三年级科学复习题 1.我们身边处处有(科学),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科学),我们也能做科学。 2.我们怎样描述玩具的特点?答:从大小、形状、颜色、性能等方面对玩具进行描述。 6.科学就是(提出问题),然后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过程。 8.一名同学端坐在椅子上,双脚前放。另一个同学用食指抵在他的额头前,不让他的身子向前倾,坐在椅子上的同学无法站起来。 14.观察物体的方法及顺序是:(一看)、(二闻)、(三尝)。 16.用鼻子闻时,不要直接靠近物体,要用手扇动,使气体飘过来闻。用舌头进行观察时,要用筷子或玻璃棒蘸取少量的物品来尝。不能随意品尝物体,而应该在确定此物体可以尝的情况下才能品尝。 18.分类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分类的标准可以以“用途”为标准,可以以“大小”为标准,可以以“材料”为标准,可以以“使用寿命”为标准,也可以以“结构”为标准。 21.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温度计)是测量物体温度的仪器。测量物体的温度时,要根据被测物体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温度计,被测物体的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测量限度。不同的温度计可用来测量不同物体的温度。测量人体温度的专用仪器叫(体温计)。我们常用的温度计有(体温计),(地温计),(电子温度计)等 25、通常我们是通过观察物体的 (颜色),(形状),(大小),(光滑程度),(软硬)等来认识它们的外部特征的. 2、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长短)会慢慢地发生变化。(“日晷”)与(“圭表”)是根据(日影长度)制成的(计时器)。 5、太阳是一个旋转的高密度炽热气体球,大部分气体是氢,其次是氦,每秒钟大约燃烧400万吨氢,产生巨大的能量。太阳的表层温度大约是5500摄氏度,内部温度大约是1500万摄氏度。太阳表面经常会出现太阳黑子、耀斑和日珥。 3.有关量筒的知识.(1)它是测量液体体积的工具,一般用毫升作单位,用“ml”表示. (2)使用量筒读取数据时,观察视线要与凹(ao)面下缘相平. 5.举例说明其他物质有三态变化.(1)樟脑 (丸)由固态变为了气态.(2)液化石油气由液态变为了气态.(3)火山爆发时,岩浆由固态变为了液态.(4)炼钢时,钢由液态变为固态. 7.:物体在水中受到水向上托它的力,这就是水的浮力. 9.生活中哪里用到了浮力?答:救生圈,游泳,划船,救生衣,海上的浮标. 10.可以通过改变物体的形状、改变液体的比重、给物体附着浮或沉的物品,来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浮沉。11.影响水流力量大小的因素是什么?答:水位的高低和水的流量。 13.硬币浮在水面上主要是水的(表面张力)支撑的结果。 14、水能沿着有孔隙的材料上升,这种现象叫做(毛细现象)。

五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复习资料

教育科学出版社五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 第一单元沉和浮 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定的标准。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改变。 3、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重量和体积)都有关。 4、(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重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 5、(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 6、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7、钢铁制造的船能够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它(排开的水量很大)。 8、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大。 9、(科学)和(技术)紧密相连,它们为人类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10、把小船和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小船和泡沫塑料块有-个(向上)的力,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的浮力)。 11、(上浮物体)和(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12、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物体(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13、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就(上浮);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下沉);浮在水面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 14、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它们的(材料)和(液体的性质)有关。 15、(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 16、(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这样的液体有很多。. 17、(不同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作用大小不同。 18、比(同体积)的水(重)的物体,在水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水(轻)的物体,在水中(. 上浮)。 19、(比同体积的液体重)的物体,在液体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液体轻的物体,在液体中上浮。 第二单元热 1、有多种方法可以(产生热)。 2、加穿衣服会使人体感觉到热,但(并不是衣服)给人体(增加了热量)。 3、水受热以后(体积会增大),而(重量不变)。 4、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 5、(许多液体)受热以后体积会变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6、物体由冷变热或由热变冷的过程中会发生(体积)的变化,这可以通过我们的(感官)感觉到或通过(一定的装置和实验)被观察到。 7、(气体)受热以后体积会胀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8、常见的物体都是由(微粒) 组成的,而微粒总在那里不断地(运动)着。物体的(热胀冷缩)和(微粒运动)有关。. 9、(许多固体和液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气体)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10、有些固体和液体在一定条件下是(热缩冷胀)的,例如(锑)和(铋)这两种金属就是热缩冷胀的。 11、热是一种(能量)的形式,热能够从物体(温度较高)的一端向(温度较低)的一-端传递,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直到两者温度相同。 12、热传递主要通过(热传导)、(对流)和(热辐射)三种方式来实现。 13、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热方法叫(热传导)。 14、(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导热性能)是不一样的。 15、像(金属)这样(导热性能好)的物体称为(热的良导体); 而像(塑料、木头)这样(导热性能差)的物体称为(热的不良导体)。 16、(热的不良导体),可以(减慢)物体热量的散失。 17、(空气)是一种(热的不良导体)。 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 1、“时间”)有时是指(某一时刻),有时则表示-一个(时间间隔) (即时长)。 2、钟表以(时、分、秒)计量时间,钟面上的(秒针)每转动(一格),表示时间流逝了(1秒钟),秒针转动(一圈)则表示时间流逝了(1分钟)。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知识要点总汇

三年级下册科学知识要点 第一章植物的生长变化 一、概念 1、植物在它们的生命过程中都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衰老直至死亡的过程。 2、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繁殖后代但我们熟悉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新的生命的。 3、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各不相同。 4、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植物的根向下生长根的生长速度较快。 5、植物的根能够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矿物质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还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6、凤仙花的叶子都是平展的而且在植株上交叉生长是为了吸收更多的阳光。 7、植物的茎具有支撑植物及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植物的茎能从下向上将根吸收的水分和矿物质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从上到下将绿叶制造的养料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 8凤仙花的主要生长过程种子→发芽→生长→出现花蕾→开花→果实成熟这几个阶段。 9、植物的生长需要阳光、土壤、适宜的水分和温度等。 10、凤仙花等植物的茎是垂直地面向上生长叫直立茎牵牛花的茎缠绕在其它物体上向上生长这样的茎叫缠绕茎葡萄的

茎攀缘在其他物体上向上生长这样的茎叫攀缘茎红薯的茎平卧在地面蔓延生长这样的茎叫匍匐茎。 二、简答; 1、根向什么方向生长与种子放臵的方向有关系吗 答根向下生长与种子放臵的方向没有关系。不同方向放臵的种子萌发出的根总是向下生长。 3、什么是光合作用 答植物中的叶绿体能够利用光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养料并释放出氧气。这就是植物的光合作用。 4、植物的根有什么作用 答根能够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矿物质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还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5、植物的叶子的作用。 答:绿叶是植物的“食品加工厂”叶子能为植物提供“食物”——养料。植物的养料能满足植物的生长需要。这些养料是由植物绿色的叶依靠阳光提供的能量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制成的。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利发现了绿色植物可以更新空气后来实验证明这是植物光合作用释放氧气的结果。 第二章动物的生命周期 一、概念 1、自然界中的动物有很多种它们的身体的外形、结构以及生

小学科学知识点

小学科学知识点 生命世界 (一)生物的多样性 (1)常见的植物 观察植物 ①陆生植物 ②水生植物 ③植物的共同点 植物的生命周期 ①六大器官: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茎的作用 叶:光合作用 花的构造: 花的分类: 传粉 种子的构造 种子的传播 种子的萌发 ②植物生长的条件 ③植物一生的变化 (2)常见的动物 观察动物 ①陆生动物 ②水生动物 ③动物的共同点 动物生的命周期 ①动物的生长发育 ②动物的繁殖 ③动物生命周期 ④动物与外界的物质交换 (3)人体 人体的结构 心跳和呼吸 人体器官 人的生长发育

(4)生物多样性 植物类群 动物类群 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自然选择 人工选择 遗传与变异 (5)生物与环境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环境影响生物 食物链与食物网 生物群落 生态系统 生态平衡 保护生物 生物影响环境(二)食物和健康 (1)食物的分类 (2)食物的营养 食物的营养成分 均衡膳食 (3)食物的消化 消化器官 消化和吸收 (4)食物的霉变 霉变 食物的储存 (5)健康

物质世界 (一)时间 (1)认识时间 (2)时间的测 (3)摆 (二)运动和力 (1)力与运动状态 (2)力的测量 (3)摩擦力 (4)常见的力 (三)物质的变化 (1)物理变化 (2)化学变化 (四)声 (1)声音的产生 (2)声音的强弱与高低 (3)声音的传播 (4)耳的结构和功能 (5)听力的保护(五)光 (1)光 (2)影 (3)光的传播 (4)光的反射 (5)光与热 (6)光的利用 (六)电与磁 (1)电

静电 用电器 导体与绝缘体 开关 电路 电路故障 电路的连接 (2)磁 磁体 磁极及其相互作用 电磁铁 (3)电与磁的转化 (七)材料 (1)材料及其分类 (2)材料的性质 (3)材料的利用 (八)工具和机械 (1)杠杆 (2)轮轴 (3)滑轮 定滑轮 动滑轮 滑轮组 (4)斜面 (5)利用机械 (九)形态和结构 (1)拱形 (2)框架 (3)形状与抗弯曲能力 (4)物体的形态和结构在现实中的应用

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重点知识复习 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 1、种子发芽的必须条件是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 2、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但生长需要阳光。 3、植物生长需要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阳光、土壤。 4、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5、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 6、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外,它们彼此之间也是互相依赖,互相 影响的。 7、食物是动物生存最重要的需求之一。 8、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食物链。 9、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 的生物叫消费者。 10、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11、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 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食物网。 12、像生物和非生物这样,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 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系统。如:一片树林,一块草地,一个湖泊,一个海洋。 13、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生物群落。 14、如果生物群落中的一部分受到了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15、自然界和生态瓶一样,如果环境条件受到破坏,生物的生存就会受到影响。 16、写食物链:草、兔、蝗虫、鸟、蛇、鹰

1、草→兔→鹰 2、草→兔→蛇→鹰 3、草→蝗虫→鹰 4、草→蝗虫→蛇→鹰 5、草→鸟→蛇 6、草→鸟—→蛇→鹰 17、中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是广东鼎湖山自然保护区。 18、世界上第一个自然保护区是美国黄石国家公园。 19、上游河床中一般布满了大石头,中游床堆积了很多的鹅卵石,而下游河 床堆满细沙。 20、美国黄石国家公园是美国最大、最著名和建立最早的国家公园,是世界上 第一个自然保护区。 21、一只百灵鸟一年可以吃掉4万只蝗虫。6万只猫每天要吃掉60万只鸟。 第二单元《光》 1、像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像这样,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投影。 3、影子的形成必须有光源、遮挡物和屏幕。 4、影子的长短、方向与光源的位置、方向有关。 5、影子的大小与遮挡物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 6、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 7、古代的人利用日影观测仪(日晷)计时。 8、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短随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太阳位置最高时 影子最短。影子的方向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 9、光以直线的形式传播,速度约每秒30万千米。太阳离地球的距离为1.5亿 千米,从太阳了出的光到达地球约需要8分钟。挡光的物体会有影子,是因为光是直线传播造成的。

小学科学知识题

小学科学知识竞赛试题(答案) 模块1 1、酒精灯的火焰可以用嘴吹灭吗(不可以) 2、肥料越多,土壤越肥沃吗(不) 3、改变物体的形状,能改变物体的承受能力吗(能) 4、使用机械一定省力吗(不一定) 5、一杯热水的温度是均匀下降的吗(不) 6、把50毫升黄豆与100毫升小米混合,体积是150毫升吗(不) 7、降落伞下降的速度与伞面的制作材料有关吗(没有) 8、小明坐在行驶的汽车里,他说自己是静止的。他的参照物是什么(汽车内的物品) 9、历时40年的研究,能够预测黑猩猩行为的科学家是谁(珍妮) 10、中国的四大发明是什么(火药、、造纸术、活字印刷) 11、透过红色滤光片,看到白色的衣服是黄色的吗(不) 12、水是白色透明的液体吗(不是) 13、太空是一个静悄悄的世界吗(不是) 14、有空气、温度和水,种子一定能发芽吗(不一定) 15、二氧化碳能使食盐水变混浊吗(不能)

16、你认为能增强土壤肥力的最好方法是什么?(种植绿肥) 17、月亮是光源吗?(不是) 18、磁铁中磁性最强的部分叫什么?(磁极) 19、人体中有206块骨头,共同组成人体的支架,这个支架叫什么?(骨骼) 20、正常情况下,人的呼吸次数的多少与人的年龄大小有关系吗?(有) 21、云和雾都是水蒸汽吗?(不是) 22、木头反射光吗?(反) 23、00c的冰比00c的水更冷吗?(不) 24、增大的磁力的做法是增加电池吗?(是) 25、土豆我们食用的部分是果实吗?(不) 26、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引起的,物体振动消失后,声音会消失吗?(会) 27、植物都具有向光性吗?(有) 28、苏联宇航员尤里乘坐的从太空看地球是哪一年?(1961年) 29、所有气体都不能在水中溶解?(不) 30、早晨8点,小明测的一棵小树在阳光下的影子长6米,上午11点再去测量,小数的影子变长了吗?(变短了) 31、科学就是提出问题并想办法寻求问题答案的过程吗?(是)

五年级科学知识要点

1、早期的人类主要依靠(自己的肢体)来完成一些费力费时的劳动。 2、在长期的实践中,人类逐渐学会了使用(简单机械)。 3、当小铁片被用来撬图钉的时候,它就成了一种(简单机械)。 4、(杠杆)、(斜面)、(滑轮)、(轮轴)等都是常见的简单机械。 5、古希腊物理学家(阿基米德)曾说过:如果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把地球抬起来。 6、实验中能绕一个支点旋转的棍子就成为(杠杆)。 7、杠杆的三个点(动力点)、(支点)、(阻力点)。 8、省力的杠杆(能较小的力把较重的物体抬高);省距离的杠杆(能拉动很短的一段绳子,把重物抬得很高)。 9、使杠杆尺保持平衡的规律是(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x钩码数=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x钩码数。) 10、天平是一种(测量物体质量的仪器)。天平是根据(杠杆平衡的原理)工作的。 11、我们常见的天平可以分成(托盘天平)和(挂盘天平)两种。 12、天平的规格常标示出(称量)和(称感)两个性能特征。称量表示天平的最大称量范围;称感表示天平可称量的最小质量,即天平的精度。 13、使用天平的步骤如下:一、取出天平放在桌面上,在盘中各放上一张大小相同的纸,旋转调节螺丝使指针指向0位。二、在左侧盘中纸上放上所要称的物体。三、用镊子夹出砝码放在右侧盘的纸上。四、增加砝码的数量,直至天平平衡。(还可以使用游码调节)。五、计算砝码和游码总量并记录。六、依次取下天平盘中的砝码和物体。整理好天平和砝码放回盒中。 14、像方向盘一样由一个圆轮和轴组成的机械,叫(轮轴)。 15、人们把(杠杆)变成汽车方向盘上的(轮盘),工作起来既省力,又方便,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16、把圆轮的外缘部分做成小齿状,这个圆轮就成了(齿轮)。 17、使用(定滑轮)能够改变用力方向,但不能省力;使用(动滑轮)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用力方向。 18、把(定滑轮)和(定滑轮)组合起来使用,形成了滑轮组。它既省力,又能改变用力方向。 19、利用斜坡将重物提升,这个斜坡也是一种简单机械叫做(斜面)。 20、卷起来的斜面就是螺丝钉的螺纹,螺纹细的螺丝钉比螺纹粗的螺丝钉省力。 21、大部分机器都是由(动力部分)、(传动部分)、(工作部分)和(控制部分)组成的。 22、齿轮箱-----传动部分;开关----控制部分;电动机-----动力部分;轮子---工作部分。 23、自行车的动力部分是(脚踏板)、传动部分是(齿轮和铁链条)、工作部分是(车轮)、控制部分是(车把和车闸)。 24、水螅当周围环境适宜时,它能长出与母体相似的小芽,小芽长大后与母体脱离,形成一个新的、能独立生活的小水螅。这叫无性生殖。 25、鱼、青蛙、爬行动物、鸟类用产卵的方式繁殖后代。 26、哺乳动物是有雌雄动物经过交配,精子和卵子结合形成受精卵后,发育成新一代。 27、生物产生新个体的过程叫生殖。生殖有两种方式:有些生物可以由成体直接产生新个体;而有些生物需要靠“父亲”和“母亲”的共同参与,产生受精卵,形成新个体。 28、为了吸引雌蛙,雄蛙竭尽全力地“歌唱”;萤火虫利用发出荧光找到彼此;雌蛾分泌一种具有特殊气味的物质,雄蛾通过触角能在几千米外的地方接收到;雌海马把卵产在雄海马体内,由雄海马怀孕产生。 29、杜鹃把卵生在其他鸟的巢中,靠其他鸟来孵化喂养。

初中科学知识点归纳整理

初中科学知识点归纳整理 一、科学在我们身边 作为科学的入门,本节内容从自然界的一些奇妙现象入手,通过对这些自然现象的疑问,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从而理解科学的本质——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相应答案的学科。 观察、实验、思考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改变着世界,但是我们要辩证地来看待这个问题。它对我们的生活既带来了正面的影响,也带来了负面的影响,从而理解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性,并使之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二、实验和观察 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科学的基础,实验又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环节。要进行实验,就要了解一些常用的仪器及其用途和实验室的 操作规程。 试管:是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可以加热,用途十分广泛。试管加热时要用试管夹(长 柄向内,短柄向外,手握长柄)。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时,液体 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试管夹应夹在距离试管口1/3处。 加热时试管要倾斜45度。,并先均匀预热,再在液体集中部位加热。热的试管不能骤冷,以免试管破裂。 停表:用来测量时间,主要是测定时间间隔。 天平和砝码:配套使用,测量物体的质量。 电流表:测定电流的大小。 电压表:测定电压的大小。 显微镜:用来观察细胞等肉眼无法观察的微观世界的物质及变化。

酒精灯:是常用的加热仪器,实验室的主要热源。使用时用它的外焰加热。 烧杯:能用于较多试剂的反应容器,并能配制、稀释溶液等。 表面皿:可暂时盛放少量的固体和液体。 药匙:用来取用少量固体。 玻璃棒:主要用于搅拌、引流、转移固体药品。 认识自然界的事物要从观察开始。首先要有正确的观察态度,不能为了观察而观察,要明确观察目的,全面、细致地观察实验现象,通过比较、分析,正确地描述、记录实验现象。 由于人体感官具有局限性,所以运用感觉器官的观察——直接观察往往不能对事物做出可靠的判断。为了能正确地进行观察,做出 准确的判断,我们可以借助工具,扩大观察的范围和进行数据的测量。 三、长度和体积的测量 测量和观察是我们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所谓测量是指将一个待测的量和一个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根据不同的测量 要求,测量对象,我们应能选用合适的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尽可 能使用国际公认的主单位——即公认的标准量。 1、长度的测量。 国际公认的长度主单位是米,单位符号是m。了解一些常用的长 度单位,并掌握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l千米(km)=1000米(m) 1米(m)=10分米(dm)=100厘米(cm)=1000毫米(mm)=106微米(m)=109纳米(nm) 测量长度使用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正确使用刻度尺的方法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