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比较文学影响研究中辐射方式的个案分析

比较文学影响研究中辐射方式的个案分析

比较文学影响研究中辐射方式的个案分析
比较文学影响研究中辐射方式的个案分析

比较文学影响研究中辐射方式的个案分析

———以中国文学对朝鲜文学的影响为例

陈蜀玉

(西南交通大学外语学院,四川成都610031)

收稿日期:2003-07-10

作者简介:陈蜀玉,女,西南交通大学外语学院副教授,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博士生。

摘要:辐射研究给影响和接受理论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这一视角关注外来现象,特别是外来现象的演化和生成。这样的研究在比较文学中构成了新的点、线关系和这些关系之间的各种连线。朝鲜文学、文论对中国文学、文论的接受就是后者对前者辐射影响的结果。尽管西方辐射研究在影响与接受理论中已形成辐射研究框架,但是东方的辐射研究在内容、方式、发展势态等方面与西方的不尽相同。

关键词:比较文学;辐射方式;影响研究;中国文学;亚洲文化圈;朝鲜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26(2003)11-0165-03

中国文学及文论在亚洲文化圈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无论是在朝鲜、日本还是在越南、泰国,中国文化、文论的影响痕迹清晰可辨。从文学作品中人物性格、描写方式以及文学评论中指导思想、理论术

语,人们都能找到其观澜索源的起点。随着后现代时期边缘与中心的逐步融合以及第三世界文学的崛起,人们开始关注亚洲文化圈。而亚洲文化圈内文学、文论的发展及对周边的影响,在(明末清初)19代世纪之前基本呈辐射状态。中国文学、文论长期占据辐射中心的位置。因此研究亚洲文化圈内中国文学及文论的辐射影响,不仅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世界范围内比较文学影响研究的不同辐射方式,而且也揭示在不同于欧美文化圈的亚洲文化圈中,辐射研究的另一种模式。

布吕奈尔和谢弗莱尔在《简明比较文学》一书中,对辐射研究定义为:“辐射与定理一样属于科学术语,但是比喻的方法可以使它表达另一个比较研究的公设。文本中的外来现象可被视为一个辐射

点,通过这一点证明具有自身特点的类似方式。”

[1]这种辐射有时是明显的,有时是隐晦的,有时又是在一定范围内发生的,同时辐射的方式在东西方是有差异的。

辐射的发生包括辐射中心和辐射范围,辐射中心在整个辐射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我们之所以强调辐射中心的作用,并不是要划定中心和边缘的界限,以排斥边缘的作用;相反在辐射的过程中,没有辐射“面”就无所谓辐射“点”,也就无法构成辐射过程。把关注的焦点聚集在辐射点上,是因为外来现象的

异质性在整个辐射过程中成为引起变化的主要因素,它的构成和范围决定着辐射的内容和性质。从这个意义上讲外来异质现象在辐射过程中起着中心作用。

有研究认为,辐射过程中的辐射点是明显的,外

来异质现象是清晰可辨的。例如:波特莱尔(Baudelaire ,Charle 1821-1867)曾将爱伦?坡(Poe ,Edgar Allan 1809-1849)翻译成法语。爱伦?坡作

品的荒诞特点直接影响了波特莱尔的风格。而后者创作中的颓废特点辐射影响了后世的法国乃至整个欧洲。也有认为辐射点是隐晦的,没有明确的起始概念。比如:神话对文学作品的影响,人们很难对辐射发生的时间、地点、范围做界定。但神话对文学作品的辐射影响是不可否认的。

这些研究的辐射点的范围都局限在国别、文本、作家的范畴之内。当我们把目光转向亚洲文化圈时,我们发现中国文学、文论对亚洲文化圈的影响其辐射范围不仅仅发生在国别、文本、作家的范围之内,而且涉及意识形态、教育体制、语言文字的直接借用,等方面。为此,特举朝鲜文学及文论一例,以阐明观点。

首先,在意识形态方面:自汉代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以来,君臣父子的社会排位一直延续至明清。诗歌的美刺作用,教化功能始终占据意识形态领域,统摄诗学。这样的格局同样辐射朝鲜意识形态领域。自一世纪汉语开始在朝鲜使用,汉文典籍传入朝鲜,儒家思想也就深入朝鲜民族的思想之中。随着新罗时期大批朝鲜留学生到唐朝学习汉语和儒家

第11期

2003年11月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Journal of Southwest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1Humanities &Social Sciences Vol 111

Nov 12003

经典,儒家思想更逐步渗透到思想、文化、艺术等各个领域。朝鲜历代文学著作都贯穿着儒家思想。七世纪,义慈王(641-661)整日纵情酒色,不问政事。成忠直谏,身陷囹圄。临终上《上义慈王书》:“忠臣死不忘君,愿一言而死。”忠君报国是儒家之大德,以死来换取君王的悔悟,是臣下的天职。文学作品歌颂忠君报国的英雄人物,其目的是为后世树立学习楷模。在十六世纪末的壬辰战争中,面对倭寇的进攻,满朝文武,一筹莫展。义兵将领高敬命率爱国义兵英勇抗敌,打击倭寇,和他的两个儿子战死疆场。“公侯将相不可记,独使书生办此事。男儿殉国古来有,父子三忠世无偶。”诗人权一写下这样的诗句,无情地讥讽了国家危难时文武大臣的无能,热情地歌颂了为国捐躯的英雄人物。体现了儒家一贯倡导的忠君爱国思想境界。十七世纪左右小说出现,不论从小说自身形式还是小说的内容都体现了挣脱束缚,向往自由的倾向。许筠的《洪吉童传》讲述了吉童从小遭受歧视,发愤读书,身怀绝技,后遭谋害,杀死刺客,远走他乡。随入“济贫党”,杀富济贫,惩治贪官污吏最后听从父亲的规劝,接受了招安。从这本早期小说中可看出,即使描述张扬个性、“犯上作乱”反传统题材,最终的结局还是听从父命,归顺朝廷,忠孝两全。

儒家思想以其自身的规劝自我克制,提倡个性收敛的特点,为朝鲜历代统治者推崇、采用和鼓吹。不管是在天灾人祸、内忧外患的战乱年代,还是国富民强的太平盛世,无论是对国家、家庭还是个人而言,外来的儒家思想都影响和控制着朝鲜的意识形态领域。

其次,在教育体制方面:在朝、中文学、文论研究中,我们发现,朝、中辐射影响的形成不仅是通过翻译、旅游、沙龙活动等形式形成的,而且更重要的是通过特殊的“习得”方式实现的。这一直接方式构成“植入式”辐射影响。“习得”之所以特殊是因为,一般的辐射点是单一的、个体的,而“习得”除有准确的时间、地点、人物等因素外,是有自身系统和体制的。据《三国史记》,唐文宗时(829-840),新罗曾派百余名留学生到唐朝留学。留学生回国后,把汉语文字,唐宋诗文、儒家经典直接植入本国土壤,凡诗必称唐宋。不仅如此,朝鲜统治者还承袭中国的教育体制。在七世纪左右,新罗就采用”读书三品科”的制度选拔人才,其标准是对汉文典籍的通晓程度和汉文的写作能力,以其学问的高低和汉语熟练程度决定官职。十五世纪李朝时期,为培养官吏,加强统治,十分重视学校教育。当时上有培养文臣武将的“两班”教育,全国还设有中学、东学、西学、南学等所谓四学,开设课程自然是儒家经典。通过知经书,达礼教,传播儒家思想,实现意识形态的控制教育。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统治人民的官吏。李朝时期还整顿了汉学为内容的科举制度,在任用文、武官时重视文、武科的考试。文科的考试包括儒家经典的解释,有关现行政策问题的论文以及各种形式的汉文诗。总之儒家思想是当时朝鲜社会的统治思想,儒家经典是朝鲜社会的主要教育内容。科举制度是选拔各级官吏的重要途径,汉学在社会上的权威性是无可置疑的。

再者,语言和文字方面:应该说中国的语言、文字对朝鲜文学、文论的辐射影响是全方位的。由于地理位置的关系,很早汉文就传入朝鲜。尽管传入的确切年代已不可详考,但据《三国史记》中的《高句丽本记》有“国初始用文字”的说法。在高句丽初期,还出现了以汉文写成的长达一百卷的《留记》。可见高句丽在一世纪就已经开始使用汉文了。不仅如此,朝鲜历代统治者重视汉文,轻视本国语言,汉文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是朝鲜唯一的书面文字。到了十五世纪,由于社会发展,民族意识的增强汉文字已不能满足朝鲜语的语音系统和语法结构的需要,这时朝鲜本民族的文字才应运而生,由世宗同成三问、郑麟趾,申叔舟、崔恒等一批学者在1444年完成了创制朝鲜表音文字“训民正音”。尽管有了本民族语言并开始在民间流传,但是上流社会的官方语言仍然是汉语。在诗歌创作中,唐诗宋词仍然是朝鲜士大夫们学习的楷模。讲究音韵格律、注重意趣,而格律、意趣的标准是唐人的诗。任王景在《玄壶琐谈》中有这样的评论:

“驴背春眠稳,青山梦里行。觉来知雨过,溪水

有新生。”此一绝未知谁作,而世称绝佳。余以

为不然。“雨过”而有水声,则雨之暴也。遇暴

雨而不觉,犹作驴背之梦,语不近理。唐人诗: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趣真而语得自成

韵格,诗当如此也。

除了诗歌本身受唐诗、宋词的影响之外,文论著作也也不例外。唐司空图《十四诗品》和宋严羽《沧浪诗话》两本著作对南龙翼的《壶谷诗话》有明显的辐射影响。《壶谷诗话》对一百多位朝鲜诗人作了评论。如:“曰丽代之隽者,如朴小华(寅亮)之丰亮、郭真静(舆)之玄阒、金文烈(富轼)之矫健、林西河(椿)之奔放……”概括精炼,言简意赅,对诗人的创作风格进行较好的评价。两个字的简括评论很容易使人想到刘勰对三国和两晋诗人的评论:“……仲宣靡密

166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第11期

……伟长博通……景纯奇巧……彦伯梗概……”(《文心雕龙》诠赋)

中国文论中的很多文论话语直接被借用于朝鲜文论。这些借用文论话语不仅思维方式相同,评判结构相通,而且审美志趣一致,最终成为朝鲜文论话语。中国人讲“气”它是万物之原,性灵所钟。天地人有灵气,诗文也不例外。“文以气为主”(魏文帝《典论论文》)是中国主要文论话语之一,气的作用常常用来讨论作家和作品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评论它们的价值、地位、作用。金万重的《西浦漫笔》称“司马迁韩愈之文,屈平之骚,杜甫之诗,是皆具四时之气焉,不然不足为大家”。南龙翼《壶谷诗话》评“李芝峰一生攻唐,闲谈温雅,多有警句,而所乏者气力”。这就是所谓的“气韵说”。此外还有“天机说”,陆机认为,作家只有在“天机骏利”时才可能写出好的作品。每当天机开启时,文思就会“来不可遏,去不可止”而“通塞”的感受,“非余力之所戮”。金得臣在《终南丛志》中有同样的论述:“凡诗得于天机,自运造化之功者为上。”他认为,得天机者“此则世不多有,其次学唐宋者各得其半……。”写诗作文如此,欣赏诗文亦然。中国人的审美意识从老、庄开始就提倡自然、含蓄。大音无声,大象无形是美的最高境界。唐诗宋词延续了清新典雅的风格。李白诗句透出“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清香,司空图的诗论道出“浓尽必枯,淡者屡深。”的意境。朝鲜文论一样推崇“含蓄说”,《小华诗评》中有这样的评论:“凡为诗,意在言表,含蓄有余为佳,若语意呈露,直说无蕴,则虽其辞藻宏丽侈靡,知者固不取矣。”《惺叟诗话》评思庵之挽成中溪一绝“世外云山深复深,溪边草屋已难寻,拜鹃窝上三更日,应照先生一片心”时,认为是“无限爱伤之意,不露言表”的一品诗。金沧江的《韶护堂集》谈到格调时说:“阮亭诗,以无味为味,无工为工,平易之中,有天然神韵之跌宕,司空图

表圣所云,‘不著一字,尽得风流’是也。”

其实,在朝鲜文论话语中,除“气韵说”、“诗味说”和“含蓄说”外,还有“神韵说”“诗味说”“感应说”等等,这些话语都源于中国诗话。这种外来异质影响不仅是形式上的也是内容上的,不仅是理论的也是实践的,不仅是附着肌肤,而且深及骨髓。因此,《东方文论选》论及朝鲜诗话时说:“吾韩自有诗话以来,作法全效中国,其成书之经过,以及体裁,条例,评论,固无一不类也。”(曹顺庆《东方文论选》856页)

中国文学、文论对朝鲜文学、文论的辐射影响,对后者的形成和发展起到过积极作用。当然也应该看到,辐射中的外来现象给接受方带来的威胁和制约。朝鲜文学、文论在借鉴和效仿中国文学和文论的同时,本民族文化的内在生长机制受到限制。这种限制压抑了本身的特点,促进了外来因素,使朝鲜文学、文论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受到强势文化的冲击。作为结果,本民族文化的发展成为简单的复制而丧失创造力。

参考文献:

[1]Pierre Brunel Yves Chevrel,Précis de Littérature Comparée Presses Universitaires de France1989.P48.

[2]韦旭升.朝鲜文学史[M].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

[3]金允植,金宇钟.韩国现代文学史[M].民族出版社.2000.

[4]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朝鲜通史[M].吉林人民出版社.1975.

[5]Pierre Brunel.Yves Chevrel.Précis de Littérature comparée. Presses Universitaires de France.1989.

[6]Francis Claudon K aren Haddad-wotling.Précis De Littérature Comparée128.éditions Nathan,Paris1992.

[7]Michel Foucault.L’archéologie du savoir.éditions G allimard. 1969.

(责任编辑 陈灿平)

第11期陈蜀玉 比较文学影响研究中辐射方式的个案分析167

 

比较文学的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 1、a 比较文学:是一门运用比较方法研究民族与民族、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文学以及文学和其他艺术形式、其他意识形态之间关系的独立学科,它是文学研究的一支。 b比较文学是一种开放式的文学研究,它具有宏观的视野和国际的角度,以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界线的各种文学关系为研究对象,在理论方法上,具有比较的自觉意识和兼容并包的特色。——陈惇刘象愚 c比较文学的定义:比较文学是以世界性眼光和胸怀来从事不同国家、不同文明和不同学科之间的跨越式文学比较研究。它主要研究各种跨越中文学的同源性、类同性、变异性、异质性和互补性,以实证性影响研究、文学变异研究、平行研究和总体文学研究为基本方法论,其目的在于以世界性眼光来总结文学规律和文学审美特性,加强世界文学的相互了解与整合,推动世界文学的发展。 2、平行研究:就是将那些相似、类似的、卓然可比但是没有直接关系的两个或几个民族的文学,两个或几个民族的作家作品加以比较,研究其同异,并找出有益的结论。 3、影响研究:主要研究民族与民族文学之间的直接影响和实是联系,既要研究实施以影响的民族的作家、作品,又要研究接受影响的民族作家、作品,还要研究产生影响的过程、途径、媒介的手段。 4、渊源学:从接受者(终点)出发,溯源而上,去寻找影响源,确认放送点。注重资料证据的搜集、整理和考核,是一种以考据为主的实证研究。誉舆学:以研究放送效果为主的研究。流传学:以研究放送起点(放送者)和终点(接受者)的内在联系,以寻找终点为目的的研究。 5、可比性:是指比较对象间具有某种可作比较的基础,即文学现象的同与异,只有那些同时具备相同或相异两重关系的文学现象才具有可比的价值,才可能探索出文学的共同规律和美学本质。 6、平行研究回现论:(俄比较文学家维谢洛夫斯基提出),它认为在社会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在他们的历史文化环境,不同民族的文学会出现重合和类似现象,这种重合或类似自成系统,不必考虑年代、地域或环境、影响等。 7、媒介::那些在文学发流过程中起着传递作用的人或物,把一个民族的文学(作家作品、文论、文学思潮、文学运动)介绍传播到另一个民族,使文学的流传或影响得以实现。8、创造性叛逆:将外国名著的内容和形式改编得完全适合本国国情和读者的接受习惯。创造性叛逆经过两次变异即译者、读者及环境。 9、比较诗学:诗学:就是文艺理论,因为每个民族最早产生的文学形式一般都是诗,因而对文学理论的研究也就是对诗歌的研究;另一方面,亚里士多德的《诗学》不仅探讨诗歌理论,而且探讨叙事理论和戏剧理论。 比较诗学:就是不同民族文学理论的比较。 10、母题:母题是指最小的主题性的单位,是主题的基础,它还没有形成完整的情节和故事线索。母题具有客观性。 11、主题学:主题学作为比较文学的分支领域,它力图打破时空界限,综合各民族文化,研究同一题材、主题、母题在国际文学间的流传演变及其成因。以及它们在不同作家笔下所获得的不同处理,从而深刻理解不同作家的不同风格和成就,不同民族文学的不同特点,以及民族文学之间的交往和联想。 12、文化转型:文化转型指在某一特定时期内,文化发展明显产生危机和断裂,同时又进行急遽的重组与更新。如西方的文艺复兴、中国的魏晋六朝和五四时期。

学生教育个案分析

学生个案分析 一、学生基本情况 小逆,男14岁。在老师眼里,他是一个“问题学生”,他不遵守课堂和课余纪律,听课注意力不集中,时而前后摇摆着座椅,时而扭转头和同学说话,在老师的不断督促下注意力也很难集中,学习习惯不好,学习态度不端正,不肯踏实努力做事,作业常不完成,懒得做一些动脑思考的题目,只愿意完成或完成部分的语文、英语的抄写作业,学习上需要背、默的练习,一律是空白的。他个子高,肢体动作灵活,喜欢体育运动,尤其喜欢打篮球,所以还不时不进课堂,在操场与上体育课的同学打篮球,故成绩平平。而且脾气大,常闹事,不听家长的话,经常与家长反着干,常惹得家长为他担心。 二、家庭情况 造成小逆学习散漫,逆反心里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从小逆的家庭情况来分析。小逆生活在一个普通的家庭,父亲寡言少语,平时较少与孩子沟通,母亲在外做生意,由于工作时间关系,很晚回家。基本是由爷爷奶奶带,全家人中,他的父亲是独子,只有就此一个孙子,爷爷奶奶对孙子总是过于宠爱与放任,凡事都依小逆,于是小逆在家一直处于以“我”为中心的氛围中,对他的教育,家长并没有找到存在问题的根源,教育之中总夹杂着溺爱。其家庭教育以母亲管教为主,父亲的教育,孩子心里根本不服气,在家庭里孩子心目中毫无父亲的尊严地位,母亲对他多数是宠爱。随着时间推移,孩子在校的表现越来越不能令老师和家长满意,老师重视他的学习情况和行为规范存在的问题,反映后,母亲常常会耐心地教育一番,父亲看不惯,有时就会一顿拳打脚踢、痛骂一顿,但母亲有时也比较护短,为其找理由开脱。尤其是其孩子与别的孩子争吵时,找出不正确的理由庇护。其母亲只重视他的学习成绩,成绩好就一切好,就在母亲这种包庇、从容下他学会说谎,编出一套美丽谎言,掩盖自己,甚至用一番哄话,先夺取母亲的信任,然后编出假话,母亲也真信了他。而有时母亲知道真相后,不是一顿揍,就是说,我也没办法了,打也打了,有时身上打青了都不管用,无药可救了。母亲对他也束手无策。 三、情况分析 根据孩子在学校和家庭方面的表现,我做了以下分析: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一单元 阅读 5 ..我的童年》研讨课教案_8

《我的童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梳理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思想感情。(重点) 2.品味本文平淡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领悟季羡林先生苦难童年的意义。(难点) 3. 理解作者的人生感悟,学习他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品味本文平淡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领悟季羡林先生苦难童年的意义,学习他积极的人生态度。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引童年 1.学生交流搜集到季羡林的资料,再引入课文《我的童年》 2.导入:季羡林先生从山东的一个贫穷的小山村到济南上学,193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35年赴德国留学。学生归国后致力于学术研究。学富五车,满腹经纶,著作等身,学养深厚,精通12国语言,曾任北京大学副校长。他在古文字学、历史学、佛教学、印度学、东方学和比较文学等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温家宝总理称其为“人中麟凤”。这么一个高大上的人物,他有着怎样的人生,怎样的童年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位大师,一起去感受他的童年岁月吧! 二、初读课文——忆童年 1.作者都是从哪些方面回忆了童年的生活片段呢?又是用哪一个词来概括自己童年生活的感受呢? 2.如果用“金色”来形容我们的童年的话,那你是怎样理解季羡林先生用“灰黄”来形容呢?品读课文,试着换一个词语来诠释“灰黄”,并结合课文说明理由: (PPT展示:灰黄的童年就是____的童年。) 三、再读课文——品童年 季羡林先生曾说:“我甚至想说,没有身边的琐事,就没有真正的好散文,我们的灵魂往往从一些琐事触动起。”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就是着眼于身边的琐事来写。细细品读课文,抓住文中最能触动你的一词一句,读一读,品一品,谈一谈。 (PPT展示:赏析句子) 教学预设: 1.专就山东论,是东部富而西部穷。我们县在山东西部有是最穷的县,我们村在穷县中最穷的村,而我们家在全村中又是最穷的家。(三个“最”字反复强调,准确概括“我”家境贫寒。)

比较文学概论名词解释

比较文学概论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 1.流传学:传统的影响研究把影响的过程划分出放送、传播、接受这三个方面,要求对这三个方面进行具体的研究,描绘出“经过路线”。流传学是站在“放送者”的角度,来对某个民族文学的作家、作品、文体,甚至是整个民族文学在国外的声誉、反响或影响,进行研究。其研究的重点往往是放送者对接受者的影响。 2.渊源学:传统的影响研究把影响的过程划分出放送、传播、接受这三个方面,要求对这三个方面进行具体的研究,描绘出“经过路线”。渊源学是从接受的角度来研究某一文学作品的外来影响,研究它的题材、主题、思想、风格乃至艺术技巧等的来源。研究者追根溯源,精心考证,探求它们的放送者,揭示其间的因果关系。 3社会总体想象物:即指全社会对一个异国社会文化整体所做的阐释。因为想象主体是生活在一定社会中的人,他们的思想必然受到其所属文化的影响与制约,他们被其自身所属的文化烙上了强烈的特征。当他们对另一个文化进行审视时,必然带有其社会整体想象的浓厚印记。 4影响研究法国学派所提倡的影响研究是比较文学最早的研究方法后来成为最早的研究方法之一其理论依据在于各国文学的发展都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影响的。 “影响研究”。由于各民族的文学之间,在历史上存在着大量的相互交往的联系,因此就出现了如下文学现象:日本的古典小说《源氏物语》中,就运用了不少中国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作;我国古典小说《西游记》中,孙悟空能七十二变,就吸收了印度佛经中神猴哈奴曼会三十六变的成分,孙悟空大闹天宫又发展了印度佛经《贤愚经》中顶生王闹天帝宫殿的故事;相传李白首先创作了《菩萨蛮》,但据考证,《菩萨蛮》是古代缅甸的乐调,经云南而传入中原;更早的《楚辞·离骚》,开头就是“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维庚寅吾以降”。这难以理解的“摄提”、“孟陬”等词,有的专家研究认为,它们是从国外传入的星座译名,极可能是希腊文,也可能是撒马里亚语等。这类研究,由于主要是寻溯不同民族文学之间交往联系,研究其渊源、媒介、流传、翻译、接受等等的影响事实,所以就叫它为比较文学中的“影响研究”。 5平行研究对文类的各种问题进行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甚至跨学科的理论整合以寻求不同文类之间的相通性和相异性。(把并无直接关系的不同民族文学的主题、题材、文体、情节、人物形象、风格特点等文学内部的诸多方面实际存在的类同和差异作为研究重点,经过推理分析,然后得出有益的、往往又是具有某种规律性、理论性的结论。是美国学派提倡的重要方法。) 6 渊源学站在“接受者”的角度对某一作家或作品的外来影响即它的题材主题、思想、风格、艺术技巧等的来源进行研究。按其表现形态可以分为三种印象的渊源口头的渊源书面的渊源。 25、笔述渊源:见之于文字的渊源。 26、印象渊源:指风景、艺术品、音乐等在视觉和听觉中的印象,勾起了作家创作的情感和思想 28、集体渊源:指一个作家不是受一部外国作品或一国文学的影响,而是受到许多外国文学的影响

对一名六年级学困生的个案分析与研究

对一名六年级学困生的个案分析与研究 引 言 学困生的诊断和辅导因见效甚微而使一线教师最为头痛。在现实生活中,由于主客观的各种因素,学生之间存在着必然的差异。有些学生因学习滞后经常受到周围人的歧视与不尊重,日积月累,甚至连带着出现一些心理问题。然而他们的未来却并不像大家所想象和预言的那样,最明显的例子就如爱因斯坦,像他这样一个少年时代被视为智力迟钝、没有多大希望的“差生”,却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价为“没有谁比爱因斯坦更能代表这个时代”的人物。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正视这样的现实:即学生确实有智力方面的差异,呈正态分布。但一个学困生的形成不仅仅有智力因素,还有更多非智力方面的因素,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善于从诸多的因素中找出主要矛盾,不能轻言放弃这些学生。其实很多时候,教育教学中的“差生”属于假性生。按照布卢姆的研究,除少数智力落后的学生外,95%的学生学习差异均在习得性方面,只要改善教学过程,应该有95%的学生成绩是优秀或良好的。因此,作为一线教师应该把目光瞄准在学困生身上,不断诊断、分析、研究辅导直至改变差生的状况。不求他们能像爱因斯坦那样改变历史,只求能改变他们的现状,做一个健全发展的人,同时教师自身在行动研究中也能不断地提高发展。 个案综述 学生小Y 是我在惠民镇大通小学任教时的一位六年级学生,圆圆的脸蛋,很是可爱,说话的语速也比较快,但就是这样一个看上去聪明伶俐的小女孩,数学成绩总是上不去,据小Y 自己说,一碰到数学,头脑就发胀,脑子一片空白。 接手这个班后,很自然地与以往的班主任和任课教师聊起班里的一些情况,老师们谈到的对象中肯定有小Y :“这个小Y ,唉!可惜了……”“这个学生很认真,平时看上去也很伶俐的,但数学学习就是不行,怎么辅导也不行的…….”。摇摇头,教师一脸的无奈和痛苦。我调阅了该生一至五年级的成绩,发现在低年级时她的数学学习成绩还能保持中等,但进入中高年级之后,数学成绩直线下降,多数在四五十分左右,据初步的了解,该生对数字的乘除、加减计算基本掌握,但速度与同龄学生相比较慢,在具体运算数字较大的式题时,更加慢,发生的错误也明显增多,尤其对于口算以及心算的速度则更慢,应用题、图形空间观念的建立以及概念学习是她学习的主要障碍。开学后的百分数单元测试成绩非常不理想,甚至连最基本的比多比少还分不清。用她自己的话来说,在数学方面天生比较笨,有时自己做对一道题目也往往解释为偶然因素,对数学学习成功的自信心方面明显缺乏。但她的语文学习还是不错,每次成绩总是在80分以上,课外阅读也比较广泛。 诊断分析 从各种途径反映的情况看,小Y 属于那种学科成绩不均衡并在认知结构方面存在缺陷的学生。据笔者的课堂观察、深度访谈以及平时的作业情况看,发现该生学习困难的原因主要有智力和非智力两方面的因素。应用信息加工理论、认知心理学等分析诊断,该生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一、形成了不恰当的数学观念 开学后,笔者抽出时间给小Y 辅导了好几次,开始时她似乎是很畏惧的样子,不过看到笔者无论课内课外总是一副和蔼的、耐心的模样,渐渐地消除了戒心。这不,这道题又发生了错误:1 54×2.5

从比较文学的角度的分析

从比较文学的角度的分析《西游记》和《天路历程》的相同点 摘要约翰·班扬的《天路历程》成书于17世纪中叶的英国,吴承恩的《西游记》则完成于我国明代万历年间也就是16世纪中叶。虽然2部作品在空间上相隔数万里,时间上也相差1个世纪,但这2部作品的创作在许多方面有着惊人的相似点。本文主要从比较文学概念的定义、《西游记》和《天路历程》的相似点、相似点产生的原因、以及比较2部作品的意义这4方面进行理论研究。 关键字比较文学《西游记》和《天路历程》相似点 一、比较文学的概念 二、《西游记》和《天路历程》的相似点: 2.1 浓厚的宗教色彩 2.2 艺术特色 2.3 主题思想 三、《西游记》和《天路历程》相似点产生的原因: 3.1 作者的出身经历人生观价值观 3.2 社会背景 3.3 宗教信仰

被西方认为最好的少年启蒙读物《天路历程》与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同以宗教取材,分别成功地塑造了中西方的古代神话世界。 《天路历程》和((西游记》分别是英国和中国文学史上极为重要的具有浓厚宗教思想、宣扬耶佛教义的作品。尽管产生于不同民族不同时期,但是两者在主题、情节、宗教意义等方面有着无可置疑的相似性与互证互补性 作为反映与宣扬宗教教义的文学作品,两部小说思想内容方面无处不在的相似性,极大程度地折射出生活于不同时域中的人类文化之间的类同性。这种相似性统摄之下的相异性又恰恰表现出世界两大主要宗教教义的互证与互补性,在一定程度上为全球性的宗教与文化之间的对话提供了佐证与案例。 引言分析了国内外对两部小说的研究状况,并提出运用比较文学主题学理论对它们进行研究。本文探讨两部小说所反映出来的基督教与佛教拯救理念的异同,研究人类不同文明之间进行对话的可能性与必要性。结论部分总结前文观点并进一步提出不同文明应当求同存异,互相学习,共创世界和谐。本文采取了比较文学主题学的新视角,比较全面地研究了两部中外文学史上具有代表意义的宗教作品,在对两部作品的比较研究方面开拓了新的思维空间,并为两部小说此后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它们都是宣扬耶佛教义的作品 一位哲人曾说“:在人类文化的所有现 象中,神化和宗教是最难兼容于纯粹的逻辑 分析了”,即宗教信仰是自明而不可追问的。 但宗教虽难容于“逻辑分析”,纵观中外文学 史,宗教文学的深厚传统却与文学有着密切 的关系。 首先,两部作品的作者都是在“乐园— 犯罪—受难—赎罪—得救”的模式下构思主 人公的经历的。基督徒背着“原罪”的包袱踏 上了赎罪的征程。一路上历经千辛万苦,终 得包袱脱落,进了天堂;而唐僧师徒有的前世 有错,有的今生犯罪,都从乐园中贬入凡间 受苦,在神仙、菩萨等的帮助下,一行人历经 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到达灵山,成了正果。 再次,作品都引用了各自宗教的典籍。 《天》第一、二部分别从《圣经》中引用了160 个和94 个比喻,《圣经》的思想观念在整部 作品中无处不在。《西》中儒、道、佛的典籍、 故事、教义也是比比皆是。唐僧取佛经是为 了济世、救天下万民;观世音菩萨见了玉帝, 本来风马牛不相及,居然口称陛下,这些都 很明显是儒教的观点。道教之说也为数不 少,孙悟空本来就学道于菩提老祖,而太上 老君、玉皇大帝等人物都取之于道家。佛教 的影响最大,作品中引录了多篇佛教经文, 如《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等等。

学生个案分析

学生个案分析 一、基本情况: 陈申福是我们班的一位学生,他是个很腼腆的小男生,性格内向,平时不愿意跟同学们打交道,也不爱说话。在人面前不拘言笑,上课从不主动举手发言,老师提问时总是低头回答,声音小得几乎像蚊子声。面对激烈的竞争,同学们的嘲笑他觉得自己这儿也不行,那儿也不如别人,缺乏竞争勇气和承受能力,导致自信心的缺乏。在班里是一个学习困难的学生,一提考试就没精神。如何帮助他增强自信心,走出这个阴影呢, 二、案例分析: 1.个人因素 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他性格内向,在人面前不拘言笑,学习习惯不是很好,上课听讲不太认真,容易走神,老师课后布置的预习和复习工作不能有序进行,课外作业也不能及时、认真地完成。长此以往,学习成绩便越来越不理想,经历的挫折多了,失败也就多了,便产生了严重的自卑感,过重的心理负担使他不能正确评价自己的能力,一直怀疑自己的优点。即使在成功面前也很难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陷入失败的恶性循环之中。这样严重影响他的身心健康发展。 2.家庭因素 申福的父母文化水平较低,对他的学习不能有力地指导,孩子过重的压力在未能达到父母期望时,便使孩子形成自卑心理,怀疑自己,否定自己,不安、孤独、离群等情感障碍也会随之而来。 三、辅导策略: 自信的缺失对学生的身心健康、生活、学习都有损害,那么究竟该如何引导学生增强自信,正确地评价自己呢,

1、激励教育,唤起信心。 教育学理论告诉我们,每个学生都是有进步要求的,都希望别人认为自己是一个好学生。为了去除申福的畏惧心理,我在课余时间经常有意无意的找他闲谈,让他帮我抱作业本、发作业本,上课时从不 公开点名批评他,发现他有所进步及时表扬,在上课时经常用眼神来鼓励他,还经常对同学说:“看,申福今天坐得真端正,听课非常认真~”“申福同学回答问题声音大了,能让我们听得清楚。” 申福同学……”渐渐的,申福开始喜欢和我接近了。一次,我进行课堂巡视时,他主动冲我笑了一天。 2.家校沟通,促进自信。 申福自信心缺失,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家庭的教育环境与方式。因此,我经常与家长联系,详细地分析了他在校的表现及其各种原因,共同商量解决孩子不良心理状况的办法,建议家长选择适当的教育方式,要为孩子提供表现自己的机会。让孩子在家做力所能及的事,不管干什么,都要从中发现进步的地方,并马上夸奖他的闪光点,把家中得到的夸奖讲给老师和同学,把在学校得到的表扬告诉父母。在评价中,申福从他人的肯定中得到了满足,增强了自信。 四、辅导效果: 通过师生、家长的共同努力,申福现在有了很大的变化,他上课能专心听讲,敢于举手发言且声音响亮,下课能主动与同学交往、做游戏,愿意参加各种活动,与班级、同学融为一体。

比较文学课后答案

比较文学课后答案 第一章 1、什么叫流传学?试分析它的特征及研究范围。 流传学也称誉舆学,是传统的影响研究模式之一。1931年,法国比较文学学者梵·第根首先将它引入了比较文学学科理论,使之成为比较文学实践中的一种被广泛应用的基本方法。它的主要特点就是从给予影响的放送者出发,去研究作为终点的接受者的“他者“情况,包括文学流派、潮流、作家及文本等在他国的际遇、影响及被接受的情况。 特征:首先,流传学研究的“文学关系”是多元文学关系。梵·第根对这一点有经典的阐述,他把这种关系限定在“两国文学间的相互关系上”。其次,流传学具有实证性。因为其研究的对象是“文学关系”,而这种关系只有建立在事实性基础之上才能成立,否则就无所谓“关系”。这种研究既然是以“事实”为依据,就必然要强调一种强烈的历史意识,既注意文学现象、观念、作品、文类的纵向发展、流变,又要注意这种传承流变与横向的各种关系。 研究范围:(1)、接受者国家和作者对作为放送者的外国作者的认识(包 括其评价、介绍等)。(2)、接受者所受到放送者那些具体作品的影响及对放 送者的评价。(3)、接受者是否摹仿放送者,摹仿了那些方面,如文体、风 格、思想、情感、主题、背景等。(4)、接受者是直接还是间接接触作品,是 直接阅读原文,还是通过译文或评论了解作品,译本在其影响的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5)、文学界、出版界、读者是怎样接受这些作品的,他们的反映和情 感是怎样的。(6)、作品的传播情况如何,哪些阶层受影响最广。(7)、影响的程度是肤浅的,还是深刻的。(8)、影响的时间是短暂的还是长久的。(9)、是什么帮助人们接受影响并使影响成熟;是什么造成接受者对影响的选择。(10)、是什么影响确立了放送者在接受者眼中的形象和地位。 2.举例分析交叉影响和循环影响的双向互动性。 中国元曲《赵氏孤儿》在欧洲的流传,就是比较文学发展史上交叉影响和循环影响的双向互动的典范。它先是经历了在英法两国的流传与接受,约两个世纪以后它又“返销”中国,即1990年天津人艺又把它作为西洋话剧的《中国孤儿》搬上舞台。于是作为起点的中国古代戏剧作品《赵氏孤儿》,经历了在法国、英国的改编和再创造,最后又返回它的故乡。 《赵氏孤儿》在中、法、英三国的流传中存在着两种方式:一是双向互动直线式交叉影响。英国人通过法国而认识中国文化。曾经有学者指出,英国剧作家谋飞的《中国孤儿》,是根据伏尔泰的剧本改编创作的,在角色、场景和台词上不少地方与伏氏相同或相似,但谋氏之作在结构上更多的是直接取材中国的《赵氏孤儿》。可见,作为放送者的《赵氏孤儿》在英国人那里变成了接收者,即它接受了

学生个案分析

学生个案分析 一、基本情况: 2010年8月31日我们班接收了一位学生叫刘亮(为保护学生,故采用化名),男, 10 岁。该生家庭经济较差,父母离异,父亲常年在外打工,平时无暇顾及子女的学习生活,自小由爷爷奶奶抚养长大。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发现在这个孩子身上集中出现了以下问题: 尊敬老师,团结同学,热爱劳动,不爱和同学交流,智力、想象力一般,做事无持续性,自我约束力不强,课下说话比较大胆,课堂上却声音较小,思想经常开小差,基础较差,学习成绩不理想,家长对其学习比较关心。 二、存在问题: 课堂上注意力不够集中,思想常开小差,比较沉闷,课下作业写的字迹潦草,错误较多,不完成作业的现象严重。对其进行说服教育、表扬鼓励,奏效的持续性短,学习成绩不理想。孩子在家庭中的依赖心理较重。 三、诊断及措施: (1)父母教育子女的方式方法存在一定问题。 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但耐心程度不够,看到孩子作业出错、学习不理想,便经常发火,大声训斥,罚写,加上孩子比较胆小,听到训斥哭,致使孩子丧失了学习兴趣,作业出现了草、糊弄现象。(2)长辈对孙子过于偏袒,放纵。 也许,以前他的爷爷奶奶对他照顾过多,纵容过多,总之,孩子在

老人的教育下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采取的措施: (1)持续、不断地对孩子进行表扬、鼓励,培养他完成作业的自觉性。 (2)与父母联系,交换教育孩子方法,使家长建立教育孩子的正确理念和方法。 五、辅导效果: 经过我与马栋梁家长的密切配合及他本人的努力,一个多月来获得了可喜的成果: 1 、虽然偶尔还是有时在生活上有依赖性,但我知道他一直都是自己在努力去做。 2 、陈都已清楚地认识到按时完成作业是每个小学生必须要做到的。尽管他的作业书写和质量还有待提高,但按量完成作业对他来说就是一个不小的进步。 六、个人体会: 刘亮的转变让我真正感受到,给孩子自信就是给了孩子成功的钥匙。对于陈都的教育没有结束,还有更多的“问题学生”在等待接受教育。“问题学生”的教育问题,需要学校、家守长和社会共同来关注。

比较文学影响研究

比较文学影响研究 11级文教系汉本班张灿松 51103010017 影响研究是比较文学的传统研究方法之一。 影响研究在前者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那些被接受的“异域”文学的影响,即侧重在对域外文学的借鉴、模仿,以及素材源泉等事实联系的梳理,研究视点集中在作品上19世纪末到20世纪50年代,以法国学派为中心,以影响研究为主要内容,跨出了比较文学学科建设的第一步。此期以法国学者维耶曼、梵·第根、基亚等为代表。1931年梵·第根出版《比较文学论》,这是一部全面阐述法国学派的著作,被誉为法国学派的集大成之作,多年来被当成是比较文学入门的必读书。他明确了比较文学的研究范围、目的及经过路线,强调“精细和准确考据”的研究方法,而忽视审美批评和赏鉴赏在比较文学中的作用。该书出色地总结了法国比较文学研究的成绩和经验,建构了比较文学的理论体系,不失为一部重要的比较文学著作。 法国学派将比较文学作为一种文学史来研究,注重各国作家及作品之间确实存在的事实联系;以影响研究为主要特征的法国学派以其丰硕的成果证明了比较文学的科学价值,并为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使比较文学成为一门真正独立的学科,从而也确立了它在学术界的地位。 一、何谓影响 (一)定义和特征 影响是一种渗透在艺术作品之中,成为艺术作品有机的组成部分、并通过艺术作品再现出来的东西。 外来性:影响无法从本民族文学的传统和作家个人的各种因素作出解释,因此,它是外来的。 隐含性:这是指影响的存在不是一种显在的形态,而应是融入到现有的作品之中的。影响表现为一种精神渗透,它消融于作家的创作中,因此不着痕迹。

二、何谓“影响研究”定义: 对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之间有事实联系的、相互影响的文学现象进行研究,涉及到流传学、渊源学、媒介学等内容。 影响研究的传播方式: 直接和间接影响。所谓直接影响,是指作家直接接触和吸收外国作家或作品中的影响;所谓间接影响,是指作家通过一个或数个中介吸收外国作家作品的营养。 影响研究传播过程: 还可以从影响的放送、接受、传播途径这三个方面来研究。 放送端可以研究作家作品如何对外民族文学产生影响,某件作品在国外流传和演变的情况等。 接受端则可研究作家借鉴、模仿、改编外民族作家的情况及作品的外民族渊源等。影响研究的传播途径: 有翻译、评论、外国文学的译介者、评论者及传递影响的旅人、书刊、社团、沙龙等多种媒介的研究。 无论从哪一方面来进行研究,都应该以事实为核心,但仅仅停留在事实的考证、筛选上的研究,只能是影响研究中的初级阶段。将重点放在对作家的创造性研究上,力图作出理论上的分析。

比较文学试题与答案]

比较文学试题与答案 一、解释名词 1、比较文学 2、民族文学 3、国别文学 4、总体文学 5、影响研究 6、平行研究 7、跨学科研究 8、文类学 9、主题学10、类型学11、比较文学的可比性12、接受13、模仿14、框范影响15、比较文学的“对话”16、传播研究法17、影响分析法18、平行贯通法19、阐发研究20、渊源学21、流传学22、媒介学23、译介学24、比较诗学 二、论述分析题 1.试析比较文学产生发展的文化原因。 2.简析比较文学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3.简述比较文学与比较方法的区别? 4.比较文学的意义何在? 5.试析比较文学的“开放性”。 6.试析比较文学的“可比性”。 7.为什么说“跨文化”是比较文学研究的实质? 8.法国学派有何特点?试对法国学派作出你的评价。 9.美国学派有何特点?试对美国学派作出你的评价。 10苏联比较文学研究有何特点?为什么会形成这些特点? 11.谈谈你对中国学派的看法。 12.谈谈你对比较文学现状的看法。 13.比较文学有哪几种基本类型? 14.什么是影响?什么是影响研究? 15.平行研究与影响研究有什么不同? 16.阐发研究包括哪些内容? 17.阐发研究应注意什么? 18.什么是接受研究? 19.简述接受研究的意义 20.什么是媒介,什么是媒介学? 21.什么是媒介的方法?媒介的方法主要有哪些? 22.什么是媒介的途径?媒介的途径主要有哪些? 23.何谓翻译中的“叛逆性再创造”?文学翻译中为何少不了“叛逆性再创造”?24.什么是诗学?什么是比较诗学? 25.谈比较诗学研究的可能性与必要性 26.什么是主题,它与母题有何不同? 27.主题学研究范围包括哪些对象? 28.试述中外文学中的“启悟”主题? 29.简述“灰栏记”题材在不同民族文学中的表现 30.为什么要以“对话”作为比较文学的方法论基础? 31.试比较分析中、西神话的特点。 32.试比较分析中、西诗歌意象运用的特点。 33.试比较分析中、西爱情诗的差异。

学生的个案分析与研究

学生的个案分析与研究(表三十) 学生姓名颜朱欣年龄7岁性别女年级 班级 一(2)担任工作兴趣爱好 学生基本情况 颜朱欣小朋友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排队做操都非常多动,往往一节课要提醒她好几次,上课一刻不停地擦橡皮、翻书、玩铅笔,能动的东西她都会去动。下课会去草地上玩,挖泥土,摘树叶,把树叶带进教室又撕开来。和老师交流的时候很少说话,不愿意沟通。 个案 分析 主题 培养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个案分析降低要求根据颜朱欣特点,降低对他的要求,一开始只要求他们的行为能控制在一个不太过分的 范围内,并能够保护自己安全,做到不伤害其他同学。 集中注意当颜朱欣积极举手发言,认真思考,安静地看书等时,辅导老师表扬、鼓励,并给 予普通同学双倍的代币,以逐渐延长其集中注意力的时间。 培养习惯将学校的作息时间告诉颜朱欣,督促其自我管理,培养其有规律的生活习惯,同时 在家中也要按时饮食起居,有充足的睡眠时间。 安排岗位,转变形象对于这类活动过多的儿童要进行正面的引导,使他们的过多的精力能发 挥出来。比如,课间活动过度的学生,可安排他们担任“行为规范督察员”,让多余的精力用在指导他人规范行为上,从而有意识控制自己的行为,同时也能转变自己的形象。另外,组织他们多参 加多种体育比赛,如跑步、打球、爬山、跳远等,发挥他们的长处,增强自信心。 维护自尊,培养自信要有正确的态度关心爱护他们,只要有轻微的进步,都要给予表扬与鼓 励,进行阳性强化,在班中维护他们应有的自尊。对于他们不正当的行为,予以理解,消除他们所 存在的紧张心理,想方设法帮助他们提高自控能力,树立转变自身行为的自信。 允许反复,鼓励成功颜朱欣的某些行为并不是其故意所为,而是由于学生的自控能力差造成 的,老师家长要能理解体会,允许他们有反复,对正向行为予以及时的强化,鼓励他们体验成功。 树立榜样,减少干扰颜朱欣对外界的环境非常敏感,极易分散他的注意力,因此有必要安排 比较安静的座位,周围的环境布置干净整洁,鼓励他们与行为规范的学生成为伙伴,成为好朋友, 在游戏活动中学习他人的好行为。 循序渐进,规律生活合理安排每一天的学习,生活作息,培养其有规律的生活习惯。对于他

研究比较文学的影响作用

研究比较文学的影响作用 历史地看,早期法国学派提倡的影响研究尽管在20世纪初遭到意大利学者克罗齐等人的诋毁,又在20世纪50年代遭到以韦勒克为代表的美国学派学者的激烈抨击,但影响研究并没有因此而消亡,学界对影响研究的探讨至今也未停止。因为“影响”本身就是“比较文学中十分关键的一个概念”,“影响研究”仍然是比较文学研究不可或缺的重要领域。然而,目前关于影响研究的理论探索还依然存在诸如研究界定不够清晰,研究对象不够明确,研究方法单一陈旧等困惑与争议。这些问题的存在显然会阻碍影响研究的深入。因此,若要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就有必要在梳理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检视文学间影响关系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反思传统影响研究的不足和误区,重新审视比较文学的“影响”与影响研究之间的关系,以“影响”为切入点,通过探究影响研究的内在悖论,进而明确影响研究的对象,在此基础上探寻影响研究切实可行的实践方法,为影响研究的具体实践提供必要的学理与方法论支撑。 一“影响研究”的悖论 谈到影响研究,准确地认识“影响”是基础。“影响”作为比较文学中的特定术语,学界已有诸多界定,如日本学者大塚幸男的“力说”论(影响是主宰他者的精神、理智的力)、美国学者约瑟夫。T.肖的“渗透”说(影响是渗透在艺术作品中进而再现出来的东西)、纪延的“痕迹”论(影响是在接受影响的作品中找不到可见痕迹的一种心理现象)、奥尔德里奇的“存在”论(影响是一种存在于某一作家作品中的东西)、法国学者朗松的“精神说”(影响较之于题材选择而言更是一种精神存在)等等。若将这些界定提炼归纳,“影响”实际上包含以下三个方面的含义:第一,从“影响”的发生来看,“影响”是在外来因素作用下产生或形成的一种文学现象,指向一种源于外来文学及其相关的因素。第二,从“影响”的特征来看,“影响”是文学交流发展中的客观事实,但却往往被认为意会而无实指,难以捉摸而具有一定的神秘性。第三,从“影响”的存在形态来看,“影响”并非孤立存在,而是常常与作家创作中的模仿、改编、借用等或隐或现地渗透、混融在一起。概言之,比较文学中的“影响”具有外来性、神秘性、隐在性的特点。不过,问题也由此产生,正是使得人们对与“影响”关联的“影响研究”因为“影响”所具有的这些特点,争论不断。 法国学派早期的一些学者认为“影响研究”是必要的,但在研究中却难以实践。如卡雷认为:“在这种研究中,人们往往试图将一些不可称量的因素加以称量。”美国学者则对所谓的“影响研究”诟病不已。如韦勒克指责影响研究“使‘比较文学'成了只不过研究国外渊源和作家声誉的附属学科而已”。部分美国学者还主张用“文学交流”“文学关系”之类的概念取代“影响研究”, 以此反叛其虚构性指向和模糊性内涵。并且,“影响研究”的属性究竟是一种研究类型还是一种研究方法也尚未达成共识。此类问题的存在和争论时常给“影响研究”造成一定的理论盲点和实践困惑。究其根底,影响研究存在的这些问题,皆源自于“影响研究”本身的内在悖论,特别是在“影响-实证-影响研究”的传统思维和逻辑链条上,影响研究的内在悖论就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这种悖论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影响类型的多样性与研究方法的单一性 由于文学间的影响形态不同,影响程度各异,所以比较文学界对“影响”类

比较文学案例分析

比较文学案例分析 ——以《梅花与暗香:中日咏梅诗的文化差异》为例 【摘要】比较文学自其发展以来,在文学各个方面的比较都有广泛的运用,进行文学间的比较能促进文化的交流与进步。文人对咏梅诗在不同国家间差异的比较也已经有了较多的专论。本文就中日两国咏梅诗的异同这一案例进行比较分析,进而了解其采用的比较研究的方法——影响研究法,并分析其怎样以文化的角度比较中日咏梅诗的差异。 【关键词】比较文学影响研究咏梅诗文化差异 比较文学是一门将研究对象自觉地由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或一个地区的文学扩展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民族和地区文学中进行“跨文化的”综合性考察和研究的学科。广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陶曷因,著此文对中日咏梅诗的文化差异进行比较,运用比较文学研究中最常用的一种比较方法——影响研究。比较文学的影响研究是建立在各国各民族之间存在文学交流与影响这一事实基础之上的,事实联系是影响研究的前提,即国家民族之间存在过文化交流和作家接受外来干涉文化影响的客观事实。陶曷因先生即在本文中清楚地指出日本咏梅诗吸收了中国唐宋文学的“营养”成分,许多和歌诗人在和歌的构思和用词上都借鉴了中国咏梅诗。但由于不同的地理、历史等文化因素,中日两国之间的咏梅诗在意境、情趣、蕴涵的文化上又存在很大差异。 唐宋文化远播邻国,对毗邻的日本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其中咏梅诗就是很好的证明。文章中指出,据中岛贵奈介绍,在日本人写的咏物诗中,咏梅诗占很大的分量。在安永六年(1777年)出版的《日本咏物诗》里咏梅诗是“花”中之最。概观《日本咏物诗》所收录的《梅花咏》就可以确认日本和歌诗人受到了中国唐、宋诗人的影响。在二十九首咏梅诗中,其中可见“白梅”、“红梅”、“梦梅”、“照镜梅”等诗题,很明显是模仿中国的咏梅诗而作。接着,作者从中日咏梅诗的“梅花”与“暗香”、中日咏梅诗的诗词特色、中日诗歌中“梅花”意象的文化蕴含三个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

影响研究

影响研究是比较文学传统研究方法之一。 影响研究在前者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那些被接受的“异域”文学的影响,即侧重在对域外文学的借鉴、模仿,以及素材源泉等事实联系的梳理,研究视点集中在作品上 19世纪末到20世纪50年代,以法国学派为中心,以影响研究为主要内容,跨出了比较文学学科建设的第一步。此期以法国学者维耶曼、梵·第根、基亚等为代表。1931年梵·第根出版《比较文学论》,这是一部全面阐述法国学派的著作,被誉为法国学派的集大成之作,多年来被当成是比较文学入门的必读书。他明确了比较文学的研究范围、目的及经过路线,强调“精细和准确考据”的研究方法,而忽视审美批评和赏鉴赏在比较文学中的作用。该书出色地总结了法国比较文学研究的成绩和经验,建构了比较文学的理论体系,不失为一部重要的比较文学著作。 法国学派将比较文学作为一种文学史来研究,注重各国作家及作品之间确实存在的事实联系;以影响研究为主要特征的法国学派以其丰硕的成果证明了比较文学的科学价值,并为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使比较文学成为一门真正独立的学科,从而也确立了它在学术界的地位。 影响是一种渗透在艺术作品之中,成为艺术作品有机的组成部分、并通过艺术作品再现出来的东西。 朗松(法国著名文学史家):“真正的影响,是当一国文学中的突变,无法用该国以往的文学传统和各个作家的独创性来加以解释时在该国文学中所呈现出来的那种情状。” 朗松:“究其实质,真正的影响,较之于题材选择而言,更是一种精神存在。而且,这种真正的影响,与其是靠具体的有形之物的借取,不如是凭借某些国家文学精髓的渗透。” 约瑟夫·T·肖(美国学者): “一位作家和他的艺术作品,如果显示出某种外来的效果,而这种效果,又是他的本国文学传统和他本人的发展无法解释的,那么,我们可以说这位作家受到了外国作家的影响。” 影响“是一种渗透在艺术作品之中,成为艺术作品有机的组成部分、并通过艺术作品再现出来的东西。” 结论:影响具有外来性和隐含性 影响的外来性——这种影响无法从本民族文学的传统和作家个人的各种因素作出解释,因而它是外来的 影响的隐含性——这种影响表现为一种精神渗透,它消融于作家的创作中,因此不着痕迹。 以鲁迅《狂人日记》所受果戈理《狂人日记》之影响为例 日记体小说——一种中国传统文学中所没有的小说样式。 鲁迅对果戈理现实批判精神的吸收与创新

比较文学影响研究中辐射方式的个案分析

比较文学影响研究中辐射方式的个案分析 ———以中国文学对朝鲜文学的影响为例 陈蜀玉 (西南交通大学外语学院,四川成都610031) 收稿日期:2003-07-10 作者简介:陈蜀玉,女,西南交通大学外语学院副教授,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博士生。 摘要:辐射研究给影响和接受理论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这一视角关注外来现象,特别是外来现象的演化和生成。这样的研究在比较文学中构成了新的点、线关系和这些关系之间的各种连线。朝鲜文学、文论对中国文学、文论的接受就是后者对前者辐射影响的结果。尽管西方辐射研究在影响与接受理论中已形成辐射研究框架,但是东方的辐射研究在内容、方式、发展势态等方面与西方的不尽相同。 关键词:比较文学;辐射方式;影响研究;中国文学;亚洲文化圈;朝鲜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26(2003)11-0165-03 中国文学及文论在亚洲文化圈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无论是在朝鲜、日本还是在越南、泰国,中国文化、文论的影响痕迹清晰可辨。从文学作品中人物性格、描写方式以及文学评论中指导思想、理论术 语,人们都能找到其观澜索源的起点。随着后现代时期边缘与中心的逐步融合以及第三世界文学的崛起,人们开始关注亚洲文化圈。而亚洲文化圈内文学、文论的发展及对周边的影响,在(明末清初)19代世纪之前基本呈辐射状态。中国文学、文论长期占据辐射中心的位置。因此研究亚洲文化圈内中国文学及文论的辐射影响,不仅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世界范围内比较文学影响研究的不同辐射方式,而且也揭示在不同于欧美文化圈的亚洲文化圈中,辐射研究的另一种模式。 布吕奈尔和谢弗莱尔在《简明比较文学》一书中,对辐射研究定义为:“辐射与定理一样属于科学术语,但是比喻的方法可以使它表达另一个比较研究的公设。文本中的外来现象可被视为一个辐射 点,通过这一点证明具有自身特点的类似方式。” [1]这种辐射有时是明显的,有时是隐晦的,有时又是在一定范围内发生的,同时辐射的方式在东西方是有差异的。 辐射的发生包括辐射中心和辐射范围,辐射中心在整个辐射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我们之所以强调辐射中心的作用,并不是要划定中心和边缘的界限,以排斥边缘的作用;相反在辐射的过程中,没有辐射“面”就无所谓辐射“点”,也就无法构成辐射过程。把关注的焦点聚集在辐射点上,是因为外来现象的 异质性在整个辐射过程中成为引起变化的主要因素,它的构成和范围决定着辐射的内容和性质。从这个意义上讲外来异质现象在辐射过程中起着中心作用。 有研究认为,辐射过程中的辐射点是明显的,外 来异质现象是清晰可辨的。例如:波特莱尔(Baudelaire ,Charle 1821-1867)曾将爱伦?坡(Poe ,Edgar Allan 1809-1849)翻译成法语。爱伦?坡作 品的荒诞特点直接影响了波特莱尔的风格。而后者创作中的颓废特点辐射影响了后世的法国乃至整个欧洲。也有认为辐射点是隐晦的,没有明确的起始概念。比如:神话对文学作品的影响,人们很难对辐射发生的时间、地点、范围做界定。但神话对文学作品的辐射影响是不可否认的。 这些研究的辐射点的范围都局限在国别、文本、作家的范畴之内。当我们把目光转向亚洲文化圈时,我们发现中国文学、文论对亚洲文化圈的影响其辐射范围不仅仅发生在国别、文本、作家的范围之内,而且涉及意识形态、教育体制、语言文字的直接借用,等方面。为此,特举朝鲜文学及文论一例,以阐明观点。 首先,在意识形态方面:自汉代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以来,君臣父子的社会排位一直延续至明清。诗歌的美刺作用,教化功能始终占据意识形态领域,统摄诗学。这样的格局同样辐射朝鲜意识形态领域。自一世纪汉语开始在朝鲜使用,汉文典籍传入朝鲜,儒家思想也就深入朝鲜民族的思想之中。随着新罗时期大批朝鲜留学生到唐朝学习汉语和儒家 第11期 2003年11月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Journal of Southwest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1Humanities &Social Sciences Vol 111 Nov 12003

小学生个案研究十例

一、基本情况: 2010年8月31日我们班接收了一位学生叫亮(为保护学生,故采用化名),男, 10 岁。该生家庭经济较差,父母离异,父亲常年在外打工,平时无暇顾及子女的学习生活,自小由爷爷奶奶抚养长大。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发现在这个孩子身上集中出现了以下问题: 尊敬老师,团结同学,热爱劳动,不爱和同学交流,智力、想象力一般,做事无持续性,自我约束力不强,课下说话比较大胆,课堂上却声音较小,思想经常开小差,基础较差,学习成绩不理想,家长对其学习比较关心。 二、存在问题: 课堂上注意力不够集中,思想常开小差,比较沉闷,课下作业写的字迹潦草,错误较多,不完成作业的现象严重。对其进行说服教育、表扬鼓励,奏效的持续性短,学习成绩不理想。孩子在家庭中的依赖心理较重。 三、诊断及措施: (1)父母教育子女的方式方法存在一定问题。 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但耐心程度不够,看到孩子作业出错、学习不理想,便经常发火,大声训斥,罚写,加上孩子比较胆小,听到训斥哭,致使孩子丧失了学习兴趣,作业出现了草、糊弄现象。 (2)长辈对子过于偏袒,放纵。 也许,以前他的爷爷奶奶对他照顾过多,纵容过多,总之,孩子在老人的教育下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采取的措施: (1)持续、不断地对孩子进行表扬、鼓励,培养他完成作业的自觉性。 (2)与父母联系,交换教育孩子方法,使家长建立教育孩子的正确理念和方法。 五、辅导效果: 经过我与马栋梁家长的密切配合及他本人的努力,一个多月来获得了可喜的成果: 1 、虽然偶尔还是有时在生活上有依赖性,但我知道他一直都是自己在努力去做。 2 、都已清楚地认识到按时完成作业是每个小学生必须要做到的。尽管他的作业书写和质量还有待提高,但按量完成作业对他来说就是一个不小的进步。 六、个人体会: 亮的转变让我真正感受到,给孩子自信就是给了孩子成功的钥匙。对于都的教育没有结束,还有更多的“问题学生”在等待接受教育。“问题学生”的教育问题,需要学校、家守长和社会共同来关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