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一讲 以激励机制为核心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第一讲 以激励机制为核心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第一讲 以激励机制为核心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第一讲 以激励机制为核心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薪酬体系设计与岗位评估密切相关

岗位评估和薪酬体系设计之间的关系是很密切的。岗位评估为设计薪酬体系做准备,是薪酬体系设计的基础性工作。岗位评估后,要整理成一张表,对各种岗位根据分数进行分级,最后再和薪酬体系中的级别相对应。岗位分级通常是和薪酬体系设计同步的,薪酬体系分为25个级别,岗位评估也要分为25个等级。要想更科学一点,就用岗位评估的分数总和来除薪酬总额,得出每一分值多少钱。

【案例】

某公司有100名员工,100名员工最后的平均分数是250分,总分就是25,000分。假如这家企业的工资承受能力是企业销售额的10%~15%左右(高科技企业一般在30%左右),是100万,100万除以25,000是40元/分。这样最科学,但实际做不到,还是要按分数来分级。

【本讲小结】

前面已经介绍了岗位评估的基本概念、指标体系的组成和评价办法。这一讲具体讲述了岗位评估的实施,主要介绍了岗位评估的一些具体的操作办法,如序列法、分类法、因素比较法和点数评分法等。重点采用点数评分法,举例针对某公司的市场总监、生产管理部部长、总裁办主任三个岗位进行了实际评估。

最后,在本讲中还阐述了关于目前推行岗位评估的一些认识,指出如何渐进式完成岗位评估管理。

【心得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讲以激励机制为核心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本讲重点】

激励机制为企业管理难题之首

激励机制是深化企业生命力的根本保障

高绩效激励式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激励机制为企业管理难题之首

《世界经理人文摘》于2002年面向中国的职业经理人、企业家和管理专家进行了一次调查,调查的题目是“中国企业的十大管理难题”。

这三个难题都跟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有关,都属于企业激励机制方面的问题。因此,如何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已经成为当前困扰企业的最大问题。

【案例】

英国有一家著名的长寿公司俱乐部,申请加入该俱乐部的企业寿命必须要超过300年。这家俱乐部成员的惟一共同点,就是这些企业都能跟随时代造就出符合时代要求的激励机制,从而使企业具有高度的敏感性。这种敏感性包括对外部市场变化的高度敏感,对企业内部管理的高度敏感,对企业发展技术的高度敏感,内部控制的高度敏感和对人才吸引的高度敏感。正是企业的高度敏感性塑造了企业的百年老店。

企业的敏感性来自哪里?就来自激励制度带来的企业活力。一家企业如何采取全新的激励机制雇佣优秀的员工,发挥他们的优势呢?世界著名的经理人韦尔奇给出的答案是:要搞好一家企业,关键是要给20%表现优秀的员工不断地加薪,而不断地淘汰企业里表现较差的10%的员工。只要企业的最高决策层能做到这一点,企业肯定就能办好。

1.提高企业经理人的自身素质

有些企业经理人,本身的素质较差,分不清哪些员工是优秀员工,哪些员工是一般的或者比较差的员工。识才之眼需要功力和经验的积累。因此经理人本身的素质亟待提高。企业领导识人要识人本质,要看透员工的优势和劣势,要有洞察力,并且要敢于驾驭人才。

2.建立科学的绩效考评体系

为了分清优秀员工和较差的员工,科学的办法还是要建立科学的绩效考评体系,这对企业领导人来讲更是比较职业化的问题。中国有些大中型企业已经颇有成效,但是大部分企业在绩效考评体系和科学的薪酬体系方面还做得很不够。一定要把绩效考评、待遇薪酬和员工的利益紧密联系起来,这是激励机制中的核心内容。

3.领导要敢于用人

韦尔奇上面所说的对员工的管理方法,实质上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因此现在已经有了一定成效的企业并不能就此罢手。绩效考评、薪酬改革是个永恒的话题,要不断地修正这种体系。企业管理惟一的目的就是用好人才,淘汰庸才,运用的好坏关键是要看企业领导人的素质和气魄。对于中国来讲,主要领导人的素质和气魄的提高是至关重要的。

【自检】

如果你是企业的决策者,评定人才优劣的标准是什么?请按其表现为下列员工提

出改进的方案。

(1)小王:听领导的话,领导让做什么就做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赵:有新奇想法,但是工作不够踏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宋:工作效率低,主要由于不适合现在的工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李:整天想着出去赚钱,工作没有积极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见参考答案1-1

激励机制是深化企业生命力的根本保障

1.激励机制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

企业应当尽快适应时代的发展,建立适合自己企业发展特点的激励机制。

民营企业老板张总最近实在是苦恼。他给每位员工每个月开支6-000元钱,算是当地的高工资了。可是员工还是发牢骚,工作热情也不高。这是怎么回事呢?

这家企业确实是在有些方面没有做好,虽然6-000元钱在当地是很高的工资,但是始终只是一个静态的数字。6-000元钱一次发完和渐次发下去的效果是大不相同的。如果把6-000元钱工资和绩效挂起钩来,员工的积极性就会高涨起来。因此,激励机制的关键是科学的薪酬管理方式如何与绩效挂钩。

2.激励机制需要领导人带领完善和创新

从企业的发展史来讲,激励机制一直是不断地完善和创新。从最早的计件工资到现在对高级管理层的股票期权,以及MBO管理者收购。这些激励方式实质上都属于有效激励的范畴。激励机制的完善主要靠领导人的气魄和决心。

【案例】

联想公司刚创业的时候,工作人员懒散,管理较松懈。老总柳传志下定决心要改变这种状况,于是就颁布了一个制度,谁开会迟到,不仅要罚款还要罚站5分钟。罚款大家并不在乎,但是罚站还是挺丢面子的。这个制度的实行很严格,连高层领导—副总裁、总裁这一级别的都被罚站过,甚至柳传志本人也被罚站过。正是企业领导人这种下决心要把事情干好的气魄,把联想的管理搞上去了。有记者在采访柳传志的时候问道:联想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柳传志回答说:我们联想的核心竞争力就是我们科学的管理体系。

高绩效激励式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1.对人的管理

首先在人力资源管理上要认清管理的本质,归根结底是对人的管理。

企业决策层的领导风格和对员工人性的假设,决定了这家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而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决定了员工的心态。员工的心态又决定了企业的命运,决定了企业是长盛还是衰败。如果采取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是以自我为中心的非理性的家族式管理,这种管理就会

导致一种自闭的、自危的后果。如果员工是这种表现,企业最终将导致失败。反之,如果企业的主要领导认为员工是一个活的主体,是能够激发的,是有自尊的,是能够在为了自己利益的同时,也为公司利益、为国家利益做出贡献的,这时候主要领导人建立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就是以人为中心的、理性化的团队管理模式。强调团队精神,又使员工的整体心理表现是开放的、愉悦的,从而具有创新精神,给企业带来最终的繁荣。

图1-1 企业决策决定企业命运的过程

【案例】

日本的两家大企业—松下电器和八百半百货有着两种不同的命运。八百半公司发展鼎盛的时候,还是家族式的非理性化的管理。后来因为决策层的腐败,员工没有得到激励,以至于企业陷入危机,最终跨掉。而松下电器,自20世纪六七十年代就强调尊重人,强调团队精神,强调建立学习型组织。现在倡导的所谓学习型组织这些概念,实际上跟松下电器这种公司的前期创新是分不开的。因此,松下电器很快就变成一家世界性的股份公司,虽然松下家族占的股份不足5%,但是它打造了一家百年老店式的世界型的跨国企业。

2.以人为本

管理专家研究发现,世界经济在20世纪下半叶有了长足的发展,管理方式也随之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企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市场秩序日益规范,企业领导人面临的管理对象的自主性越来越高。员工都是现实的人,都想要做企业命运的主宰,所以企业发展要和员工的职业生涯很好地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把企业管好。

在这种现实背景下,企业要解决自身的生存问题、发展问题、效益问题,关键就在用人制度上。同时,在分配制度上怎样进行战略设计,怎样以绩效评估为主,要深层次地进行挖掘。现代人

力资源管理的理论和内涵是了解人性,尊重人性,以人为本。

3.高绩效激励式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高绩效激励式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出发点是要最大限度激活企业内个人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要最大限度地发挥这些团体的集体智慧,这是管理的目标。

高绩效激励式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分三个层次:

◆激活员工

给员工以动力和压力,大的压力一定要与大的动力相配合。因为没有压力企业也无法发展,企业靠员工的压力产生绩效来发展。但是如果没有动力,员工也不会去承受压力。要注意的是被激活的员工要有必要的规章制度来约束他们。所谓“必要”,就是在条件不成熟的时候,可以先不设置有关规章制度。激活员工的工作热情,有动力,有压力,并且有一定的规范是最重要的。

◆目标绩效薪酬模块的应用

在既有压力又有动力的情况下,要在激励体系中加入科学的目标管理、绩效管理和薪酬管理模块。确定员工的工作目标,不断提醒并激励员工向目标迈进;建立科学的绩效管理体系,对员工的工作考评要本着公正、公平和公开的原则;把薪酬和员工绩效挂钩,多劳多得。

◆人员的培训开发

企业工作效率的提高,最重要的还是员工自身素质的开发。所以经理人必须注重对员工的培训,挖掘他们的潜力和热情,提高他们的技能。

图1-2 高绩效激励式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如果时间和精力有限,对于这个模式的实施有个简便的做法。具体说来:第一个层次是职位分析,第二个层次是绩效考评,第三个层次是薪酬管理。由于这三个英文单词的第一个字母都是P,所以人们称做“3P模式”。一家企业至少要把这三个层次先做好,然后再按人力资源科学的模型去努力做全其他的工作。

【自检】

请参照上述做法,并依据实际情况在各个层次中补充两个可以采取的具体方法。

职位分析:(1)充分了解该职位在公司运作中的效用和功能。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绩效考评:(1)统计该员工本月工作量,并评定其效率。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薪酬管理:(1)宣传竞争机制,根据工作量发放奖金。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讲小结】

本讲讲述了激励机制问题是企业管理的难点,企业激励机制是深化企业生命力的根本保障。科学的高绩效激励式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分为三个渐进的层次:压力动力并重,激活员工热情、目标绩效薪酬模式的应用和注重员工的培训开发。

高绩效激励式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开发和利用需要与企业领导人素质的提高相配合。

【心得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力资源模式图

人力资源模式图 一人力资源战略 人力资源战略把选人招聘、工作分析、工作设计、员工开发、绩效管理、薪酬开发、激励保障和员工退出等环节作为一个系统整体来研究和细化,并加强对各个环节的监控。它将确定一个企业如何从人力资源的角度进行战略管理以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同时提供了依仗通过人力资源管理获得和保持竞争的优势的发展思路。 二组织并构与整合 企业并购与整合,不仅仅是企业业务的整合,同样涉及企业管理制度、管理流程的整合,进而达到企业文化的整合。华信博达顾问在对企业的发展战略与运营模式研究的基础上,帮助企业设计高层治理结构;分析企业运营的流程与核心能力,帮助企业设计组织结构,整合内部管理体系,再造工作流程,进而重塑企业文化,达到企业购并中多方面的统一并快速融合的效果。华信博达经过长期的咨询实践,已经在企业的购并案例中积累丰富的经验,我们为企业购并设计的企业融合四层次模型,被我们的客户的实施实践证明是具有实操性与严谨性结合的执行流程

三组织结构设计 组织结构设计是一个建立或改造企业组织的过程,是把任务、流程、权利和责任进行有效组合和协调的活动。华信博达的组织结构设计通过综合考虑公司的内外部环境,公司的发展战略和企业文化,实现企业组织的任务、流程、权利和责任的优化。以适应组织的现实状况,同时,考虑随着组织的发展,组织结构应有一定的拓展空间。

四业务流程 以公司的战略为基础,从客户满意与需求、竞争标杆与最佳实践、技术机遇、财务绩效考虑,提炼出战略目标的关键领域和过程绩效目标和核心原则,建立所需的业务流程。

五人力资源规划 人力资源规划将企业经营战略与人力资源管理有机结合在一起,既是实现整个组织战略规划的重要保证,也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起点,为配合企业整体战略的达成而进行的人力资源的选择、配置、使用、开发和管理的规划。其侧重点是人力资源管理政策的调整和各项人力资源管理职能工作重心和指导方针的确定。通过统筹协调、综合运用各项人力资源管理职能,来保证公司人力资源规划的实现,从而为公司整体经营战略的实现提供有力的保障。

浅谈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激励创新机制

吉林大学网络教育 毕业综述(专科) 题目:浅谈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激励创新机制 姓名:杜文潇 学号:11322608150002 年级:2013春季 专业:人力资源管理 学习中心:临沂第一职业中专 年月日

浅谈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激励创新机制 摘要:当前我国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提出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五种激励创新机制:企业文化激励、正反强化激励、薪酬福利激励、情感沟通激励、参与和培训激励。每一种激励机制又从理论、实践、作用或分类等方面进行细化论述,并列举相应的案例充分论证创新激励机制的重要性。最后展望未来,企业的不断发展需要不断创新,不断挑战自己。 关键词:企业发展人力资源管理激励创新机制 激励指一切内心要争取的条件、希望、愿望、动力等都构成了对人的激励。它是人类活动的一种内心状态。人的一切行动都是由某种动机引起的,动机是人类的一种精神状态,它对人的行动起激发、推动、加强的作用,因此称之为激励。企业实行激励机制的最根本的目的是正确地诱导员工的工作动机,使他们在实现组织目标的同时实现自身的需要,增加其满意度,从而使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继续保持和发扬下去。 与规范化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要求相比,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还处在初级阶段。大多数企业没有设置专门的人力资源管理机构,即便有相关的“人力资源部”,也很难专职,还得兼任许多与人力资源管理关系不大的其它一些管理职能。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要求人力资源部门成为一个企业、一个组织真正的规划、决策、制度设计部门,集中精力营造一种良好的工作氛围,开发员工潜能。随着知识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企业面临着巨大的机遇与挑战。如何使人尽其才,人尽其用,充分发挥员工的潜能,建立行之有效的企业激励机制一直是困扰企业发展的“瓶颈”,也是我国人力资源管理学界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因此,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激励创新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论述激励创新机制。 一、正反强化激励 强化激励是基于强化理论而提出的。强化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首先提出的。该理论认为:“人的行为是其所获刺激的函数。根据强化的性质和目的,强化可以分为两大类型:正强化和负强化。所谓正强化,就是奖励那些符合组织目标的行为,以便使这些行为得到进一步加强,从而有利于组织目标的实现。所谓负强化,就是惩罚那些不符合组织目标的行为,以使这些行为削弱直至消失,

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下面从国内企业最高领导层的人性观(关于人的看法)动身,结合国内企业成功与失败的案例分析,剖析国内企业人力资源治理模式、职员在不同人力资源治理模式下的心理、行为表现,以及不同人力资源治理模式导致的企业进展命运,并探究适合中国企业的人力资源治理措施(参见林泽炎:两种企业,两种命运——中国两种典型人力资源治理模式分析,《中国人力资源开发》1999年第2期)。 一、国内企业领导层关于人的看法 任何领导者,在对人实施任何治理措施的时候,都会自觉不自觉地对人的本性、本质有些假设、看法。通常是依照这些对人的看法、假设,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因此,我们为了探究中国企业中实施的各种各样的人力资源治理模式,有必要第一探究一下国内企业领导层关于被治理人员的各种各样的看法、假设。 一个人关于周围人、事的各种观念,是在历史传统和现时代环境的交汇中形成的。实际上,一个企业领导集体关于被治理人员的看法形成亦不例外。大到国有企业领导集体,小到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开办的公司。 依照笔者对几十家企业的调查分析及亲躯体验,发觉国内企业领导集体关于被治理人员的看法不外乎两种类型: 1.职员是一种附属物 在这种企业中,领导集体以自我为中心,将企业职员视为依附于公司的一种廉价的劳动力。职员是被动的,没有思想,没有主张,是为公司赚得利润的工具,一切听从领导集体的指挥就行,毫无主观能动性可言。企业里的所有领导层人员都采纳一种自我投射式的方式,想象职员的思想行为表现。关于职员的这种认识观念大多在民营企业、私人企业表现较为明显。 将职员视为公司一种附属物这种观念的形成,通常与公司的“英雄”人物,如公司创始人的思想观念、人格特点、处世行事的方式有着紧密的联系。 2.职员是活动主体 在这种公司中,职员是积极的,主动的,职员的思想观念得到了极为充分的认可和尊重。职员是公司的主人,职员的工作积极性、制造性得到了极大的调动和开发。企业领导集体,第一是把职员作为一个人,一个社会的人来看待,职员有思想,有追求,有七情六欲,他们也期望得到别人的尊重。 将职员视为公司主人、活动主体这种观念,大多在领导比较开明、民主,同时公司目标比较明确、所有职员都能认同的公司较为常见。这种观念的形成大多是在残酷的竞争环境中,公司领导集体在理性认识的基础上,提出明确要求,强制公司所有职员认同的结果。

人力资源激励机制定位(1稿)

公司人力资源激励机制的定位 一、人力资源激励机制概述 人力资源激励机制是指公司为实现管理目标和经营目标,根据员工的个人需要,制定适当的行为规范和分配制度,以实现人力资源的最优配置,达到组织利益和个人利益的相一致。 激励机制属于企业文化范畴,公司要通过激励机制的实施,来达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做到以“以事业留人,以感情留人,以发展留人”,最终促成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激励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公司要用系统的观点来考虑问题,谋求建立一条完整的“激励链”。 二、公司现阶段人力资源源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 1.缺乏配套的考核评估体系,绩效工资、奖金的发放依据不足。 2.薪酬没有有效的与业绩挂钩,未充分体现业绩贡献和能力要求,不能充分激励员工,薪酬激励效果不佳,不能充分体现核心人才的价值,容易造成整个薪酬体系的混乱。 3.缺少长远的薪酬激励规划,没有使用长期激励手段,无法吸引和保留优秀人才长期为企业服务。 4.预算制度、成本控制制度未遥相呼应。 5.激励方式单一,长期激励不足。重经济激励,未发挥非经济激励因素作用。将激励与短期的绩效因素相联系,而忽视员工成长、职业发展、尊重等长期的、精神性的激励因素,激励效果不能持久。 6.不能针对员工的具体需求,有针对性的激励员工。 激励不足或激励不当会使企业的组织行为处于低效状态,会导致人才危机和创新危机,最终危及公司的长期发展。 三、公司人力资源激励机制的定位 要建立激励机制,首先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薪酬体系和绩效考评体系,这是实施激励机制的前提。实施绩效考核是实施激励机制的基本依据,同时对绩效客观评价本身就是一种激励。绩效考核包括对组织整体绩效进行考核和对组织中的个体进行考核。组织整体的考核与个体的考核又紧密结合。 激励机制除了体现在薪酬、福利等方面外,成长的机会、专业技能的培训、员工在团队中的重要性、个人能力得到施展的程度、工作挑战性、工作反馈度、企业文化也是构成激励体系的重要部分。 要解决公司在人员激励中存在的问题,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公司在设计激励机制时需要考虑自身的行业特征和业务特征,还要从公司的现状出发,保证方案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因此,公司激励机制定位为:针对中高层管理人员和骨干人员、后备人才、业绩突出者,将薪酬体系、绩效考核体系、福利制度、人员培训、职位晋升、企业文化等多种激励手段有机结合,进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研究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研究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机制 一、中国公共部门激励机制中激励功能障碍。 公务员晋升制度、薪酬制度和考核制度是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机制的主要制度,它们的健康运行可以调动国家公务员心理中的积极因素,从而保证行政工作效率的提高,增强人事行政体系的生机和活力。 然而,中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机制在运行过程中在晋升制度、薪酬管理制度和考核制度中还存在一定的障碍,其激励功能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 1.晋升制度:选人用人机制中竞争激励缺失。 竞争激励,在行政人事管理学中,它是指管人与管事的主体,对相关人员通过多种途径与策略,在良好的竞争环境下,激发、鼓励人们充分发挥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一种驱动力。目前公共部门的干部职务晋升制度尚不稳定、不健全、不科学。干部的晋升没有明确严格的条件、方法和程序,不利于人才的成长和合理使用;干部的晋升中竞争激励缺失,还缺乏统一、明确、具体的衡量标准;“长官意志”在晋升中起决定作用,易于导致用人上的腐败;在晋升工作中,资历主义泛滥,论资排辈之风盛行,浪费人才,降低效率;而职务晋升又缺乏公开的民主监督和法律保障,给拉帮结派、“任人唯亲”等不正之风开了方便之门。这些都不利于选人用人机制改革的健康进行。 以江苏省“公推公选”干部存在的问题为例。

竞选过程中的公平公正问题。“公开、公正、平等、择优”的原则是中国公务员选拔任用的基本原则,然而县区机构范围小,人员关系较为复杂,在这种情况下认真贯彻公平公正的竞争机制尤其重要。在本次“公推公选”中,其程序基本做到了公开化,但(以淮安市清河区为例),省略了较为客观的笔试过程,增加了投票选举的程序,从而增加了竞选的主观性。考官是影响公平的决定性因素之一,考官的组成及其评分难以保证其公平公正。本次“公推公选”的考官多选自本部门之外的各方面的领导和专家,这些考官虽然比较超脱,对事不对人,完全凭竞聘者的应试答辩评分,然而容易被表面现象蒙蔽。 对一把手当选后任期满后的去留问题,没有明确的规定。干部能上能下的问题,是当前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难点和重点。“公推公选”在选举过程及程序上做了探讨,但当选的一把手们在任期满后的去留问题却无提及,应该建立机制,形成“优者上,庸者下”。如果在任期内不能完成目标任务或工作长期打不开局面,就应该下,若圆满完成任务,是否应该继续以竞选的方式选拔还是应让其继任,这些尚没有形成制度,还是一个需要探索和研究才能解决的问题,对“下”来的干部又应怎样处理解决也是一个需多方探索、多方努力的问题。 当选后干部为谁负责的问题。以往干部多为上级选任,这种干部选拔出来的干部多为上级负责,以争取升迁,容易导致干部任用中的腐败现象,而一些掌握着干部认识权力的人将干部职位商品化,从中以权谋私。 “公推公选”的干部应该为选民负责,为百姓负责。因为群众在干部选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研究.doc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研究- 摘要: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经营与发展中占据不可替代地位,将知识创新这一全新思想引入其中,可以使人力资源管理理论更丰富,全面优化管理工作的质量与效率。以知识创新为基础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可以为自主创新战略的落实奠定坚实的基础,使企业在激烈竞争中不断拓展自身规模,实现全面可持续发展。基于此,本文将知识创新作为研究背景,阐述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相关的内容,希望有所帮助。 关键词:知识创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研究 知识经济时代,通过对科学化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应用,在知识创新的基础上可以有效完善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推动企业进一步发展。所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性逐渐突显出来。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正面临严峻挑战,所以必须要借助科学化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才能够增强预期管理的效果。由此可见,深入研究并分析知识创新背景下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知识创新理论研究 对知识创新理论的定义为,科学家与工程师基于跨地域、跨学科的合作,针对某一问题展开相关性研究与探讨形成研究结果,构建全新思想并创造全新文化,以保证新思想被应用在产品与服务中,为社会做出巨大的贡献[1]。在知识创新理论中,将企业知识创新模型细化成三个不同的部分,即知识创新的过程、知识库与知识场。其中,知识库所指的就是知识运行形成结果,而知识场则是基于知识创新模式而实现运行的基本场所。以知识创新模型为基础,企业创造与创新的过程就是通过外部获得知识,

在科学化筛选和融合外部知识的情况下,创造知识的全部过程。 2人力资源管理理论概述 2.1综合激励理论 美国行为科学家在综合激励理论方面提出,要想满足企业员工需求并获得理想的综合激励效果,最关键的就是贯彻落实绩效管理工作,对员工激励结果加以合理化地安排。究其原因,只有企业员工保质保量地完成工作任务才能够确定各岗位的具体职责。 2.2需要层次理论 对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来讲,所指的就是针对人类需求加以细化并形成多个层次,针对诸多需求实施系统化的分析。简单地讲,指的就是在企业内部员工基本生活需要得到满足的基础上,员工会追求更高层次满足。 2.3人本管理理论 所谓的人本管理理论,具体指的就是人类管理理念逐渐由物本管理转变成以人为中心。在人本管理理论当中,员工作为企业内部价值虽高且最不可或缺的资源。其中,根据员工自身的工作能力、特长、兴趣以及心理素质等多个方面,将其安排至最佳岗位,确保在岗位中将自身特长充分发挥出来,保证职业价值和自身修养水平得以提升[2]。 3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构建中的知识创新作用 近年来,市场经济竞争愈加激烈,现代企业在经营与发展的过程中,为更好的实现战略目标,会借助知识创新的方式不断优化竞争实力。在这一社会背景下,企业的竞争并不仅仅体现在硬件竞争方面,同样也必须要全面增强内部的软实力。目前阶段,原有以个体能力参与竞争的方式已经被摒弃,所以必须要借助科

最新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从国内企业最高领导层的人性观(关于人的看法)出发,结合国内企业成功与失败的案例分析,剖析国内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员工在不同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下的心理、行为表现,以及不同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导致的企业发展命运,并探索适合中国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措施。 一、国内企业领导层关于人的看法 任何领导者,在对人实施任何管理措施的时候,都会自觉不自觉地对人的本性、本质有些假设、看法。通常是根据这些对人的看法、假设,提出相应的管理措施。因此,我们为了探索中国企业中实施的各种各样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有必要首先探索一下国内企业领导层关于被管理人员的各种各样的看法、假设。 一个人关于周围人、事的各种观念,是在历史传统和现时代环境的交汇中形成的。实际上,一个企业领导集体关于被管理人员的看法形成亦不例外。大到国有企业领导集体,小到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开办的公司。 根据笔者对几十家企业的调查分析及亲身体验,发现国内企业领导集体关于被管理人员的看法不外乎两种类型: 1.员工是一种附属物 在这种企业中,领导集体以自我为中心,将企业员工视为依附于公司的一种廉价的劳动力。员工是被动的,没有思想,没有主张,是为公司赚得利润的工具,一切听从领导集体的指挥就行,毫无主观能动性可言。企业里的所有领导层人员都采用一种自我投射式的方式,想象员工的思想行为表现。关于员工的这种认识观念大多在民营企业、私人企业表现较为明显。 将员工视为公司一种附属物这种观念的形成,通常与公司的"英雄"人物,如公司创始人的思想观念、人格特征、处世行事的方式有着紧密的联系。 2.员工是活动主体 在这种公司中,员工是积极的,主动的,员工的思想观念得到了极为充分的认可和尊重。员工是公司的主人,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创造性得到了极大的调动和开发。企

浅谈人力资源激励机制

浅谈人力资源激励机制 论文关键词:人力资源激励公平 论文摘要:企业人力资源激励机制的建立应体现责任、风险、利益相一致, 物质激励要和精神激励相结合的原则。综合运用多种激励机制,塑造良好企业文化,激励员工拼搏向上,这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 Key words:Human resources; Drive; Fair Abstract:The enterprise human resources incentive mechanism's establishment should manifest the responsibility, the risk, the benefit consistently, the material drove that must with the spirit drive unifies principle. The synthesis utilization many kinds of incentive mechanisms, the mold good enterprise culture, drove that the staff strives for success upwardly, this is the enterpris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prerequisite. 一、人力资源激励的含义 激励是“从满足人的多层次、多元化出发,针对不同的员工设定绩效标准和 奖酬值,以最大的限度满足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去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它是个体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激励就是激发人的动机、使人有一股内在的动力朝所期望的目标前进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过程。激励是对人的一种刺激,是促进和改变人的行动的一种有效的手段。而人力资源激励则 是以人力资源特征为基础,运用适合的激励理论,取得最大的员工使用价值并发 挥最大的员工主观能动性。激励是“通过高水平的努力实现织目标的意 愿”,“而这种意愿是以满足个体的需要为前提的”。 二、人力资源激励原则 1.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的原则 物质激励是指通过物质刺激的手段,鼓励职工工作。物质激励是基础,精神激励是根本。物。企业必须把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结合起来才能真正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 2.目标一致原则 在人力资源激励中,目标的设置十分关键。在激励机制中一定要做到目标明确、目标结合,既要让企业员工知道组织目标,又要充分地让员工能够在为企业谋利益的同时实现个人的目标。 3.公平合理性原则 激励的合理性原则无非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激励的措施要适度,其二,奖惩 要公平。激励措施最常用的就是奖励(正激励) 和惩罚(负激励),奖就是对符合社

企事业单位人力资源激励机制探讨..doc

企事业单位人力资源激励机制探讨 作者简介:周琳,女,2008年毕业于中国民航大学;现就读于本校 行政管理(本科)专业 目录写作提纲. II 摘要. IV Abstract 5 一、事业单位人力资源激励机制的探讨. 6 (一)事业单位人力资源激励机制现状. 6 1、缺乏系统、有效的绩效考核. 6 2、激励手段单一. 6 3、负激励不足. 7 (二)对事业单位激励机制的建议. 7 1、建立科学考评体系. 7 2、适时改变激励方式. 7 3、为员工制定职业发展规划. 7 二、企业人力资源激励机制的探讨. 7 (一)企业人力资源机制存在的问题. 8 1、激励手段单一. 8 2、观念陈旧. 8 3、激励机制与实践脱轨. 8 4、分配机制不合理. 9 5、培训机制不合理. 9 (二)对企业人力资源激励机制的建议. 9 1、采取多样化的激励策略. 9 2、差异化、个性化激励. 11 3、激励与绩效考核相结合. 12 4、产权(股权)激励. 12 5、创建积极的企业文化. 13 三、结论. 13 (一)研究总结. 13 (二)不足与展望. 14 参考文献. 15 写作提纲序论本论一、事业单位人力资源激励机制的探讨(一)事业单位人力资源激励机制现状 1、缺乏系统、有效的绩效考核 2、激励手段单一 3、正激励与负激励不足(二)对事业单位激励机制的建议 1、建立科学考评体系 2、适时改变激励方式 3、为员工制定职业发展规划二、企业人力资源激励机制的探讨(一)企业人力资源机制存在的问题 1、激励手段单一 2、观念陈旧 3、激励机制与实践脱轨 4、分配机制不合理 5、培训机制不合理(二)对企业人力资源激励机制的建议 1、采取多样化的激励策略(1)经济性报酬激励(2)目标激励(3)尊重激励(4)培训激励 (5)荣誉和晋升激励(6)负激励 2、充分考虑员工个体差异,实行差异化激励 3、激励与绩效考核相结合 4、产权(股权)激励 5、创建积极的企业文化结论 摘要目前我国企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激励机制还存在着激励手段单一,观念陈旧等一系列问题,削弱了激励机制的作用,导致员工工作效率低下,工作积极性降低,最终制约整个单位的发展。本文分别阐述了企业、事业单位目前在人力资源激励机制上存在的问题,并分别有针对性的提出若干解决问题的思路,旨在为人力资源管理人员提供参考。关键词:人力资源激励机制作者简介:周琳,女,2008年毕业于中国民航大学;现就读于本校行政管理(本科)专业 Abstract Human resource incentive mechanism of enterprise and public institutions in China has a lot of problems, such as lack of device, and the idea is out of date etc. These weaken the effect of the incentive mechanism, and undermine the efficiency and enthusiasm of the employees, and ultimately undermin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stitution. This paper expands the problems in human resource incentive mechanism in enterprise and public institutions respectively, and presents some methods to solve them. Keywords: Human resources Incentive mechanism企事业单位人力资源激励机制探讨所谓激励机制就是指组织为实现其目标,根据其员工的个人需要,设计合理的激励内容,通过适宜、有效的方法和手段,激发起员工的工作热情,使员工通过组织目标的实现,满足自身需要,实现个人目标。由于我国人力资源激励机制

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职能模式研究

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职能模式研究 内容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企业外部环境的快速变化,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战略性职能对企业实现既定目标的作用日益重要。本文通过对人力资源管理职能的角色分析、战略价值分析以及活动界定,提出构建适应新经济环境的以需求为导向的企业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职能模式。 关键字:人力资源管理战略性职能模式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企业外部环境的快速变化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职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职能逐步由经营性职能向战略性职能转变,人力资源管理职能战略的重要性与日俱增。战略人力资源管理职能的理念,就是将企业的人力资源视为最宝贵的资源,通过对人力资源有效地开发与管理,使之成为企业赢得竞争优势和增强企业盈利能力的重要推动力。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职能主要侧重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长期目标及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工作内容主要是制定人力资源规划和分 析人才市场的变动趋势等,其不仅是企业经营战略的一个执行者,它还必须参与甚至主导企业战略的决策过程,同时在战略执行的过程中通过各种人力资源管理政策和制度的设计以及对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调整来帮助企业赢得竞争优势。准确地说,人力资源管理职能是以一种战略经营伙伴的身份与直线部门共同确保完成企业经营目标。企业在新环境下,如何强化人力资源管理职能战略性的作用,通过改善人力资源管理职能模式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将人力资源管理职能作为支持企业经营活动而对企业的盈利性、质量改善以及其他经营目标做出贡献的有效手段,是企业在经济全球化下赢得核心竞争优势,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职能的角色及承担的活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职能角色分析。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职能在构建企业竞争优势方面扮演的角色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战略伙伴) 、企业基础设施管理(管理专家)、转型与变革管理(变革推动者)以及雇员贡献管理(员工激励者)四个方面。可以通过“下图”所描述的两向维度来探讨。纵向表示的是人力资源管理职能的着眼点,代表人力资源管理职能是未来导向或战略导向的还是日常导向或操作导向的。人力资源管理职能的活 动则通过横向表示的维度上的过程和工作来描绘。 战略伙伴(strategy partner):人力资源管理职能是企业战略的重要部分。人力资源管理战略应当与企业经营发展战略结合起来,主要任务集中在确保企业所制定的人力资源战略的贯彻执行。 管理专家(management expertise):人力资源管理职能须设计和贯彻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管理过程以及管理实践。其中包括有关雇员的甄选、培训、开发、评价以及报酬等的一系列制度。 雇员激励(employee intensive) :承担对雇员的献身精神和贡献进行管理的任务。虽然人力资源可能会有很高的技能,但如果不能和组织目标一致,不能为企业充分利用,企业就难以获得人才竞争优势。通过雇员关系管理,可使员工个人利益和企业发展目标紧密结合起来。 变革推动(innovation improve) :在对组织进行重组以适应新的竞争条件方面扮演自己的角色。 在当今急剧变化的竞争世界中,企业不仅需要经常化地进行变革,同时也需要培养自己实现变革的能力。人力资源管理职能可以帮助企业何时进行变革并且对变革进行管理。 随着企业规模不断发展壮大,人力资源管理职能的战略重要性不断加强,人力资源管理的重心逐渐转向战略部署。在纵向上,人力资源管理职能角色的重要性提高,横向上的事务性工作逐渐弱化和外包,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逐步进入战略性管理阶段。 人力资源管理职能活动战略价值分析。根据战略价值的不同,人力资源管理职能承担的基本活动分为事务性活动、传统性活动、变革性活动。事务性活动具有较低的战略价值,例如,福利管理、人事记录、雇员服务等此类日常性的活动。传统性活动,是人力资源管理职能的核心和瓶颈,例如绩效管理、培训、招募、薪酬与雇员关系管理等活动,这些活动是通过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和制度来确保战略的贯彻执行,具有中等的战略价值。变革性活动包括知识管理、管理开发、文化变革、战略的调整和更新等方面,对企业来说,这些活动具有最大战略价值。

浅谈人力资源管理的有效激励(一)

浅谈人力资源管理的有效激励(一) 论文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有效激励论文摘要:从人力资源管理有效性的角度来看如何有效地激励员工,成为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内容,本文从多侧面分析如何在人力资源管理中提高对员工的有效激励。 从人力资源管理有效性的角度来看,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影响单位的劳动生产率及经济效益的主要因素,如何有效激励员工,成为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内容,建立和运用有效的激励机制成为当前人力资源管理的迫切需要。 一、有效激励机制的作用 激励可以提高单位的效益。丰田汽车公司采取设立“合理化建设奖”这一办法一年时间为企业带来几百亿日元的利润,相当于公司1年利润的18%。激励有利于吸引单位所需人才。有效的激励,可以在单位内部造就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环境,从而产生对外界人才强烈的吸引力,使组织得到自己所需的优秀人才。激励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单位文化。良好的单位文化是单位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而其培育,则离不开正反两方面的强化,通过交替运用奖惩手段,促进追求优异工作等价值观的形成,塑造良好的单位文化氛围。 二、影响有效激励的因素 1.对员工的激励缺乏针对性。每一个人在不同的时期需要不同,不同的人在同一时期需要也不相同。只有在满足了员工需要的前提下,员工才有可能提高工作的积极性,以实现组织目标。如果单位使用单一的、僵化的激励方法,势必会使员工的需要得不到应有的满足,降低激励的效果。所以,人员激励要发现和体现差别。 2.对员工的激励缺乏公平性。员工工作积极性的高低不仅取决于是否有激励措施,还取决于激励的绝对程度和相对程度。员工会不时地把自己的投入和回报与他人的投入和回报作比较,只有当他们感觉到这一比率相当的时候就会产生公平感。公平的激励机制是实现有效激励的保证。 3.对员工的激励缺乏系统性。要使个人真正提高绩效达到激励效果,就不能把员工孤立地提出来,片面地大谈激励,激励是一个系统,贯穿在人力资源管理各个环节之中,一套有效的激励机制与单位一系列的相关制度相配合才能发挥作用。任何把激励与其他管理活动相隔离的激励管理,都不会有好的效果。 4.对员工的激励缺乏灵活性。员工的需求在变化,单位的内部和外部环境也在变化。在这个充满变化的环境中,应该适当调整激励机制使之与环境相适应,才能保证激励的有效性。照搬照抄其他单位的激励方法,很难取得预期的激励效果。 5.对员工的激励缺乏人文性。不应再把人看成是单纯的生产要素和经济人,而应该把人看成是社会人和本单位的主体,应该充分理解人、尊重人、培养人,充分发挥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但当今许多单位的激励只注重形式与方法,而不关注个人的感觉,不关注个人的情感对工作的影响,不关注作为社会人的需求和目标,单纯为了激励而激励,因此,激励的效果往往不够理想。 6.对员工的激励目标缺乏明确性。目标设置理论认为,具体的明确的目标比笼统的目标激励效果好,而且目标的具体性本身就是一种内部激励因素。而许多单位在对员工的激励管理中,只是设置笼统的“提高工作积极性”的目标,而缺乏具体的可操作的目标,激励效果也就大打折扣。 三、实现有效激励的途径 1.做好激励的需求分析 需求是激励工作的出发点和目标,如果没有需求,我们也就没有激励的可能。从理论上说,人的行为都是由需求产生动机,是受到某种激发和诱导而产生的,是“需求——动机——激励——行为”这一周而复始的过程。当人产生某种需求时,就会调动自身潜能,积极创造条件来实现这种需求。因此,这种需求便成为人们采取某种行动的目的和动机。当单位的领导需要员工实现某种目标和行为时,就必须考虑员工的需求,才能真正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在采取激励措施前

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激励机制的应用

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激励机制的应用 摘要: 21 世纪,人类步入了一个以人才管理为主的新经济时代.在新型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下,人力资源的开发是主要内容,而激励是实现人力资源开发的有效途径之一.建立合理的用人激励机制,是吸引人才的关键.有效的激励不仅能提高员工的个人绩效,进而提高企业的绩效,同时也有利于企业吸引,使用和保留人才.可见,激励程序决定了员工积极性的高低,进而影响企业使命完成的质量,这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根本.激励机制是激励的实际运用机制,是企业将其远大的目标转化为具体事实的连接手段,是激励在组织内部得以应用的规范制度保障.所以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是组织发展的核心动力问题.鉴于此,本文对激励机制的研究,分析了激励机制的重要性及其制定原则,多方面阐述了组织有效激励机制的措施并提出了应注意的问题.希望能为企业在应用激励机制提供一些借鉴和帮助. 关键词: 激励机制人力资源管理现代企业差异化 Abstract: In the 21st century, mankind entered a talent management-based new economy. In the new model of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is the principal element, while the incentive is to achieve an effective human resources development. An effective incentive will not only improve the staff's personal performance, and thus improve enterprise performance, but also help companies attract, and retain talent. It can be seen that incentive program determines the level of employee motivation, thereby affecting the quality of corporate mission to complete, which is the enterprise

酒店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研究开题报告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十堰市维也纳国际大酒店人力资源管理问 题研究 一、选题背景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中国饭店业从小到大,由少到多;从招待所式的单一服务模式发展为标准化的个性服务模式;从教条式的经验管理走向人文化的科学管理,实现了质与量的双重进步,形成了规模较为适度,档次结构相对合理,区域分布基本平衡的格局。在行业稳定发展的基础上,各个酒店开始寻找自己的边际利益增长点,而其中相当重要的则是人力资源管理(人事管理)。在现代社会,人力资源管理一定程度上属于企业的主观意识,然而只要有“人”的存在那么对人的管理则一定会存在,因此对酒店的人力资源进行管理是必不可少的。对人的管理属于企业战略层次的极重要的部分。企业文化的形成与传播乃至衍生,其制度的制定与推行以及实施,又如企业经营发展战略的策划和决策再到操作等等问题都离不开对人事架构的调配,而这就是人力资源管理所要解决的。计划经济时代企业只需要运作好生产并抓好质量就可以万事大吉了,而市场经济发展到今天,面对激烈的竞争企业不得不更多的考虑如何提高销售业绩,“随着近年来酒店营销理念和营销手段的不断成熟,酒店营销战略中也不断注重概念的应用......”然而这一切都离不开人的作用(对人力资源的配置、优化与管理)。 不得不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行各业都涌现出了一大批“风光一时”的企业和企业家。但随着大批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一浪又一浪竞争涌潮,一批又一批的企业也不知不觉随风而逝了或者苟延残喘,做得好的则继续迸发着鲜活的生命力。从整体上来看很多企业都呈现出“昙花一现,步履维艰”的现象,尤其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后,我国的企业迫切需要高素质的人力资源,但是企业存在着先天不足而这也是由于各种历史原因所导致,在其发展中又由于低层次水平的管理模式,较为落后的人才观念,极不完善的薪酬制度,管理中缺乏沟通与交流,忽视员工的学习、培训及人才自身事业的发展和职业生涯规划,还有企业主的自身人格缺陷等。即一方面急需要高素质的人才,另一方面在得到高素质的人才后很难凭着科学高效的人力资源管理在较长时间内留住人才,并发挥人才的最大潜

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及其选择因素分析

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及其选择因素分析 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得各个行业迎来了发展高峰期,与此同时市场竞争日渐激烈,企业要想在竞争激烈市场中获得生产和发展,做好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十分重要。人力资源管理关系到企业生存和发展,是实现企业发展的驱动力,保证企业能够始终立于不败之地,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就現阶段来说,很多企业还没有充分认识到人力资源管理重要性,尤其是对县乡企业来说,由于不重视人力资源管理,企业竞争力不强,严重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效益,不利于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随着社会不断向前发展,逐渐形成了比较多样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企业的选择方式趋于多样化。本文主要结合实际情况,分析了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以及人力资源管理模式选择影响因素,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对同行有所帮助。 标签:人力资源管理模式选择影响因素 近些年,随着我国经济建设不断发展壮大,企业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尤其是随着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在企业中广泛应用,企业规模不断发展壮大。企业管理涉及到很多内容,其中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企业要想实现稳定发展,选择适合自身发展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十分重要。但尽管人力资源管理能够显著促进企业发展,但是不同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会对企业发展产生不同影响,需要我们深入探讨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仔细分析人力资源管理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最终促进企业全面进步发展。 一、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分析 各个企业的经营状况不同,所选择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也存在巨大的差异性,人力资源管理划分标准和依据也有所不同。现阶段,我国将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划分为以下几种: 1.按照人力资源管理目的划分 按照人力资源管理目的对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进行划分可以划分为综合性、战略性、人事以及职业四种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当然这四种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不同模式主要根据企业实际经营情况不断发发生改变,处于动态变化过程中,主要根据企业的需求和变化而发生变化。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其管理目标存在很大差异性。因此,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变化要以企业这些目标变化为主要依据和标准,据此选择不同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2.按照人力资源管理方法划分 人力资源管理具有多样性特点,不同管理内容采用的方法不一。其中包含了传统的管理方法,也包含了现代化的管理理念。由于人力资源管理方法划分不同,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也存在差异性,主要可以划分为经验性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开发性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系统性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和数字性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浅谈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激励机制

摘要 实行市场经济以来,我国市场经济不断发展,速度也越来越快,促使我国社会分工呈现出更加专业化、精细化的特点,事业单位也面临着转型问题。 知识经济已经成为一个热词,如今的社会已经进入一种人力资源经济的时代,人才作为一种竞相追逐的资源,越来越受到重视。事业单位能否发挥自己的特色功效,保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持续增长,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其职工的能力与知识的运用的程度。激励作为开发人力资源的一种重要手段,对于员工整体素质的提升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本文将要探讨的是,激励机制在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探索可在事业单位中采用的有效的激励机制措施[5]。 关键词: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机制;改革;组织文 化

ABSTRACT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market economy prompts the social division of labor in our country to develop towards the direction of specialization,clarity and intensification. And Public institution is faced with transition problems. Knowledge economy has become a hot word, today's society has entered into an economic era, human resource talent as a chase resource, has been taken more and more seriously. Whether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benefits of Public institution can keep growing or not , it mainly depends on the play level of worker's ability and knowledge . Incentive is an important means of human resources development . It can improve the quality of all workers effectively . The incentive mechanism in the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of the Public institution will be discussed in this article. And the effective incentive measures can be used in the Public institution will be explored in this article. Key words: Public institution;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Incentive system; Reform; Group Culture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1.按照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可分为因果模式、观念模式、高绩效模式、战略模式和胜任力模式。 (1)因果模式:包括哈佛模式、哥斯特模式和斯托瑞,其特点是关注人力资源政策的影响因素及政策产生的后果。 哈佛模式最先涉及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理论,1981 年哈佛商学院的五位学者迈克尔·比尔、伯特·斯佩克特、保罗·劳伦斯、奎因·米尔斯和理查德·沃尔顿,首次开创了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并合作出版了《人本管理》,在书中提出了哈佛模式。研究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大型企业的管理者,解决所面临的复杂的战略性问题。哈佛模式是在企业管理实践中,对人力资源管理政策的决定性要素进行分析,对管理绩效进行比较,研究哪些因素影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模式主要由情景因素、利益相关者、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效果、长期影响与反馈圈6个基本部分组成。哈佛模式作为一种分析型模式,将利益相关者加入到人力资源 管理模式的研究中,充分考虑了对企业经营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在哈佛模式中,人力资源管理的结果会直接影响组织和股东的利益,而这些因素也会对企业的人力资源政策及策略的选择产生影响。这种模式假设员工都具有较高的才能,企业的领先也是整体性的,人力资源管理也应该是可操作性强的管理。哈佛人力资源管理分析模式是通过一个反馈圈进行不断的调整,由此来推动模式的运转,哈佛模式在现代企业管理实践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哥斯特模式是由哥斯特(1987)提出的,它是对管理模式研究的补充,该模式主要强调的是人力资源管理与传统人事管理的差异性,并指出两者的区别主要是管理模式的差异,哥斯特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主要包括人力资源管理政策、人力资源管理结果、组织结果和系统整合四部分。哥斯特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在注重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战略相结合方面,与哈佛模式相类似,但在该模式在理论的构建和模式的表述方面优于哈佛模式。 诊断性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是由迈尔科维奇和威廉·格鲁克(1985)提出,该模式是受到医生看病的启发,提出用诊断性的眼光看待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问题。他们认为该种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主要有外部环境、人力资源管理目标、人力资源管理活动和组织条件四个部分。约翰·伊万瑟维奇(1998)提出了包含诊断、“开药方”、运用、评估四步骤的另一种模式。 (2)观念模式:主要有斯托瑞模式,其特点是采用“描述的”、“分析的”、“规范的”等术语区分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斯托瑞模式是由斯托(1992)提出,其主要有信念和假设、战略方面、直线管理和关键杠杆四部分组成。还总结出了25 个关键性的人力资源管理变量,帮助企业对内部的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作出评价。该模式注重实践,提出在人力资源管理范式下研究模式的构成因素。该模式是通过对比人力资源管理与人事管理来构建的,并证明了人力资源管理与传统人事管理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管理模式。 (3)高绩效模式:该模式假设存在高绩效工作系统,主要分为四类型模式和两类型模式。四类型模式:Mark Huslied 等人从1992 年开始,每两年对美国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进行调查,按照高绩效工作系统指针和执行的一致性得出4 个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即人事模式、报酬模式、一致性模式和高绩效模式。 两类型模式:M.Youndt 等学者根据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将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分为人力资本提升模式和成本缩减模式。 (4)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学者罗纳德舒勒(1992)提出了战略型人力资源模式,该模式又被称为5P 模式。5P 模式将人力资源理念、政策、项目、实践和过程等五项人力资源活动与战略需要融合在一起,共同促进企业的发展和管理制度的完善。该模式认为企业在制定企业战略时,应充分考虑企业的人力资源战略,强调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在制定企业战略时的参与性。 (5)胜任力模式:Riehard Boyatzis(1982)对基于胜任力的的人力资源管理的各个模块进行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