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如何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关于如何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关于如何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关于如何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关于如何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体现了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与特殊性的统一。具体地说,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为补充,多种经济成分长期共同发展,不同经济成分还可以自愿实行多种形式的联合经营。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和其他企业都进入市场,通过平等竞争发挥国有企业的主导作用。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为补充,兼顾效率与公平,运用包括市场在内的各种调节手段,既鼓励先进,促进效率,合理拉开收入差距,又防止两极分化,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在宏观调控上,我们社会主义国家能够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良种手段的长处。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框架的确立,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思路,体现了市场经济这种双重性的要求。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因而需要先构建其基本的框架,在此基础上,不断发展和完善这一新体制,根据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已有的实践经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的基本框架包括一下方面的内容。

1、构建现代企业制度;一是产权清晰,明确界定所有者的有限责任和企业法人的民事责任。二是政企分开,包括国家在内的出资者不再直接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其作用在于监督资产的运营和变动。三是权责明确,各部门各企业分工要明确。四是管理科学,对企业来说,要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必须建立科学的内部管理体制。

2、培育和发展市场体系;为了避免市场自身的负效应,按照价值规律,健全价格的监控机制也是必需的。发达的技术信息市场,有利于把科技成果通过中介组织,转变为现实力。同时还需要解决好市场交易的规则,管理制度和有关法规的建设,使市场能够有序地运行。

3、建立健全宏观经济调控体系;一是要正确处理计划,财政,金融三个主要宏观调控手段之间的关系。二是相应地进行计划投资,财政税收和金融体制改革,充分发挥利率,税率和汇率杠杆的作用。三是必须加强转变政府管理的职能,积极进行政府机构改革。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就是促进经济稳定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4、建立合理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劳动分配制度,应该体现三个原则:一是效率优先的原则。二是竞争的原则。三是公平原则。

5、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企业间的竞争以至破产,以及职工的养老退休、医疗等等,都需要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以保障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社会的稳定,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的重点是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障,以及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等。要逐步发展到全社会统一管理、统一支配。

另外市场经济也有盲目性和不足,要克服市场经济的不足,要引导激烈的市场竞争有序和健康的发展,除了政府的有效宏观调空,更重要的要靠完备的法律体系的建立和运用。需要构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农村经济体制社会主义统一市场的形成,有赖于农业全部进

入市场,要重视小城镇建设,也要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实现土地市场化的转移和使用。还需要构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对外经济机制国外市场一体化,要求社会主义国家参与国际竞争和合作。

总上所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断探索经济发展模式,从计划经济发展到市场经济我国在思想上有所改进的同时在实践中也不断的探索。国有经济市场模式运行需要不断的改进,我国在市场经济发展初级阶段,在市场经济体制方面需要大量的改革,也必须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因此,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稳步地进行必要的经济体制和上层建筑的调整,是进一步完善和巩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保证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历程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历程 12通信技术:李壮壮建国之初,百废待兴。我国生产力水平低,人民生活水平低下问题尤其突出。在我国确 立社会主义制度后,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成为共产党执政后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在党的领导下,我们经过60年的不断摸索,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向着小康社会迈进。 在这60年间,我们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确立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共存的分配制度。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即使在当今的次贷金融危机下也能稳步前进。 虽说现在的结果是十分美满的,但这60年间我们走过的道路却是十分崎岖的。 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改革 建国之前,我国绝大部分生产资料掌握在少部分的军阀手中,广大普通群众生活潦倒,生产水平极其低下。建国后,在党的领导下,我们实行社会主义大改造,废除私有制,实行公有制。在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下,人们吃大锅饭,是情有可原。但与此同时,这种经济制度确实没有调动起人们的积极性。于是,在党的领导下,我们逐步确立起以公有制为基础,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这表明,一是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不可动摇,二是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发展不可或缺,作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这两方面内容缺一不可。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是由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决定的。第一,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第二,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第三,根据"三个有利于"的原则,一切符合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应当大胆地为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所用。 这是在我们当今生产力水平下的必然趋势。等我们实现了理想中的共产主义,生产力水平高度发达,实行公有制,生产资料全社会占有,达到对资源的充分利用以及人力物力的合 理分配,社会欣欣向荣,人们和谐相处。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建国之初,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以及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全面展开,我国逐步形成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当初选择这样的经济体制有它的主客观条件。主观上,当时我们理论上都普遍把计划经济看做是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的重要特征。客观上,当时我国生产力水平低下,国民经济实力薄弱,现代工业少。在这样的基础上进行工业化建设,建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有利于迅速有效的集中全国经济力量,为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创造各种条件。而且当时苏联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社会主义取得的世人瞩目的巨大成,就对我国经济体制的选择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当时计划经济体制,的确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我们比较迅速的建立起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并在此基础上初步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在运行中暴露出了不少问题。特别是政企职责不分,国家对企业管的过死,权利过于集中,分配中平均主义过重,严重压抑了企业和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主动性。同时它也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的作用,以至于在

如何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关于如何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体现了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与特殊性的统一。具体地说,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为补充,多种经济成分长期共同发展,不同经济成分还可以自愿实行多种形式的联合经营。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和其他企业都进入市场,通过平等竞争发挥国有企业的主导作用。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为补充,兼顾效率与公平,运用包括市场在内的各种调节手段,既鼓励先进,促进效率,合理拉开收入差距,又防止两极分化,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在宏观调控上,我们社会主义国家能够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良种手段的长处。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框架的确立,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思路,体现了市场经济这种双重性的要求。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因而需要先构建其基本的框架,在此基础上,不断发展和完善这一新体制,根据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已有的实践经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的基本框架包括一下方面的内容。 1、构建现代企业制度;一是产权清晰,明确界定所有者的有限责任和企业法人的民事责任。二是政企分开,包括国家在内的出资者不再直接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其作用在于监督资产的运营和变动。三是权责明确,各部门各企业分工要明确。四是管理科学,对企业来说,要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必须建立科学的内部管理体制。

2、培育和发展市场体系;为了避免市场自身的负效应,按照价值规律,健全价格的监控机制也是必需的。发达的技术信息市场,有利于把科技成果通过中介组织,转变为现实力。同时还需要解决好市场交易的规则,管理制度和有关法规的建设,使市场能够有序地运行。 3、建立健全宏观经济调控体系;一是要正确处理计划,财政,金融三个主要宏观调控手段之间的关系。二是相应地进行计划投资,财政税收和金融体制改革,充分发挥利率,税率和汇率杠杆的作用。三是必须加强转变政府管理的职能,积极进行政府机构改革。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就是促进经济稳定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4、建立合理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劳动分配制度,应该体现三个原则:一是效率优先的原则。二是竞争的原则。三是公平原则。 5、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企业间的竞争以至破产,以及职工的养老退休、医疗等等,都需要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以保障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社会的稳定,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的重点是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障,以及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等。要逐步发展到全社会统一管理、统一支配。 另外市场经济也有盲目性和不足,要克服市场经济的不足,要引导激烈的市场竞争有序和健康的发展,除了政府的有效宏观调空,更重要的要靠完备的法律体系的建立和运用。需要构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农村经济体制社会主义统一市场的形成,有赖于农业全部进

高中历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知识能力 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主要内容;理解其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过程与方法 搜集丰富的历史和现实生活资料,讨论计划经济、市场经济的利弊得失,探究市场经济与现代化的关系,培养学生查找资料、分析论证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明白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在理论与实践上都取得了丰硕成果,从而更坚决地跟党走,坚定社会主义必胜的信念。 教学重点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教学难点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今天,我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故事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有一年腊月,春节快到了,家家户户忙着预备各种年货,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年味儿。一天,大队小卖部(当时应该叫代销店)到了一批有红色碎花儿的棉布,很是好看,惹得许多姐妹们争相购买。我的一位堂姐也很想买到几尺这样的棉布,做个袄褂儿穿上,算作节日的盛装。可是婶娘却犯愁了,因为家里没有布票,无法买布。那时买东西都要有个票证的,如买粮吃饭要粮票,买猪肉要肉票,买油要油票等。我的小堂姐(当时大约十二三岁)二话没说,在那天下午走到离家20多里的姑姑家借布票去了。可姑姑家布票也有限,只剩下一尺布票都给了堂姐,可怜的堂姐当晚摸黑带着这一尺布票匆忙赶回了家。看着女儿这个样子,第二天,婶娘在村里、邻村挨家挨户借布票。大家都很热心,凡有剩下的,几乎都借给了婶娘,东家一寸票,西家两寸票的,等到第二天中午,婶娘终于凑齐了做一件袄褂所需的布票。堂姐高兴极了,马上带着这堆鸡零狗碎的布票赶到了代销店,但营业员告诉她,那种碎花儿的棉布上午就卖完了。堂姐一下子呆了,泪水无声地在脸上流淌。此后(包括春节)有很长时间没见堂姐出过门,据说人瘦得不成样子。同学们,当时在我国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今天为什么已没有这样类似的故事发生呢?这节课的学习将告诉我们其中的道理。 (多媒体课件出示课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推进新课]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历程及经验总结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历程及经验总结 2014-03-21 10:12:00 来源:新华网[打印][关闭] 1.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历程 1978年,国务院研究加快中国四个现代化的问题,包括经济管理体制改革问题。当时对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提法是“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相结合”。 中共十二大 1982年9月中共十二大会议上,又提出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原则。 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 1984年10月,进一步明确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可逾越的阶段,是实现中国经济现代化的必要条件。”从此,确立了中国经济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观点。 中共十三大 1987年10月,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新体制概括为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新体制,明确提出要运用计划调节和市场调节两种手段,逐步建立“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机制。 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 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后,提出建立适应有计划商品经济发展的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 1990年底 邓小平明确指出:“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区分不是计划、市场这样的内容。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调节,资本主义也有计划控制。不要以为搞点市场经济就是资本主义道路,没那回事。” 1992年初

邓小平南巡时更加明确地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从而从理论上冲破多年来市场经济的束缚,为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创造了理论基础。 中共十四大 1992年10月,明确指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 1993年,《宪法》第十五条修改为“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一次写进中国的宪法。 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 1993年11月,正式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把中共十四大提出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和原则具体化、系统化,勾画了新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对有关的重大问题,都做出了明确的原则性规定,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和实践大大推进了一步。 中共十四届五中全会 1995年9月,明确了到2010年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任务,为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出了重大的战略部署:到20世纪末,经过三个阶段,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 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 2003年10月,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全会强调,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任务是: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建立有利于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体制,形成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机制,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完善宏观调控体系、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历程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历程 李刚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极具创新意义的理论成果。在这一理论建立过程中,党逐步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对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进行了史无前例探索。 建国以后,中国在一个很长的时期内照搬苏联模式,实行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在推动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使中国的经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随着外部条件的变化以及中国的经济规模不断扩大,计划经济体制的种种弊端日益暴露出来,最终导致国民经济发展遇阻停滞不前。 一直以来,不论是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学者还是马克思主义者,都认为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与是根本对立的,从而否定市场经济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存在与发展的可能性。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选择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对这一传统观念的突破,使中国的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1978年到1984年,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阶段。第二个阶段从1984年到1988年,确立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合法地位。第三个阶段从1989年到1992年,正式确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面将这三个阶段分别进行论述。 第一个阶段,突破了完全排斥市场调节的大一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市场崭露头角。在改革开放30年前后,中国取得的巨大成就,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国内外的专家对我国的经济发展给予了高度评价。有国外专家说,中国走出“文革”非常轻松,好象是一场愉快的郊游。相比之下,东欧国家为摆脱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就像经历了一场漫长而暴力的长征。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在20世纪50年代的时候,我国采取了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逐渐形成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从客观上说,这种体制具有很大的优越性,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但是其弊端也一目了然。 第一,以单一公有制为主体,片面追求“一大二公”。公有制的纯度越高越好,当年,人民群众多养几只鸡或者几只鸭都不行,片面追求纯而又纯的公有制,影响了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积极性。第二,经济决策权集中于政府,企业自主权非常有限。有文章提出,我国大部分企业买个桌椅板凳,安装个电话都需要层层上报,经由行政机关审批才能落实。企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也要由行政部门来决定。第三个弊端就是资源配置无视市场的作用。对这些弊端,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就逐渐显露,这个时候,党中央领导人就已经意识到市场的重要性。在中共八大上,陈云同志也提出了“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主要的意思是说,不要搞纯而又纯的计划经济,给市场、给个人一点自由度。 在“文革”结束之后,大家对这种计划经济体制进行了深刻反思。邓小平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主题报告当中,谈经济方面问题时说到,要靠供求法则来解决问题,要扩大企业的自主权,显然已认识到市场的作用。1980年初,国务院成立了一个体制改革办公室形成了一份关于经济体制改革如何改的意见,即《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初步意见》,里面提出: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之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当时提商品经济的比较活跃。 第二个阶段,明确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个阶段已经明确承认了市场经济的合法地位,时间大致是从1984年到1988年。1984年中国共产党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若干决定》,这个文件能过顺利通过,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生产方式转变后的发展必然。第一是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民的生活

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_四个关键词_

陈锡文等: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推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融对城镇化建设的支持效应。 从重点领域来看,根据前文的相关分析,金融支持中国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应致力于在以下三个基本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一是金融支持城镇建设和经济发展,包括创新投融资模式,引导城镇因地制宜地发展具有区域禀赋优势的新兴产业和特色经济,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和中小企业发展筹集资金,支持重点企业和产业集群化发展等;二是金融支持农民向城镇居民生产生活方式的转换,包括引导城镇强化市场功能和提高服务业比重,促进房地产服务、交通运输、商贸旅游、邮电通讯、卫生体育、教育文化等第三产业发展,为促进居民自主创业和就业提供金融服务,同时满足居民对保险、社会保障和消费信贷等方面的需求;三是金融支持城镇化进程中的农业产业化,包括为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充足的信贷资金,通过政策支持和贷款投向,引导农业生产部门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积极发挥金融服务的避险功能,防范和化解农业经营的高风险。 三、金融支持中国新型城镇化的对策建议 城镇化是一个系统工程,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金融支持应立足于中国金融体系的基本特征,通过构建全方位、多层次、高效率的金融支撑体系,为城镇化建设提供全面的、可持续的资金保障。 一是充分发挥政策性金融在城镇化过程中的导向作用,为城镇化基础设施建设中那些具有明显的社会正外部性效应、但商业性金融机构不愿在前期介入的早期项目提供融资。 二是鼓励和引导商业性金融机构按照市场化和商业可持续原则,为城镇化进程中的公共建设、城市发展和居民生活提供全方位、多层次和一体化的信贷支持和金融服务。 三是发展多层次的资本市场,通过企业上市(主板、二板、三板、创业板)、PE、VC等多种形式,提高股权性融资的比重,加快资本形成。 四是加强金融创新,采用BOT、BOO、BTO、BOOT、ABS、PPP、PFI等项目融资方式,盘活社会资本,增加城镇化建设中的资金来源和渠道。 五是改革地方投融资平台,按照阳光化、市场化和规范化的基本原则,审慎地发展市政债券市场,或通过对那些投资额巨大但建成后现金流稳定的项目进行资产证券化,缓解城镇化进程中的融资压力。 六是探索国有资本与国有企业利润分流来充实城镇化建设资金来源的新方法。可考虑将部分优质国有资产的股份分流到地方投融资平台,以充实其资本和现金流;或利用国有企业的利润建立专门的保障房建设基金,以此为杠杆进行保障房融资。 七是加强金融、财政与保险机制的协调和配合,在形成政策合力的同时,有效降低金融风险。 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四个关键词”* 程恩富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完善宏观调控体系,完善开放型经济体系”(以下没有注明出处的引文均出自该报告)。这就从产权、分配、调节和开放四个层面科学地界定了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方向和内涵。我们应结合中共十八大精神,依据不断变动中的国 *程恩富,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邮政编码:100732。 21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点整理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点整理 一、市场配置资源 、合理配置资源的必要性: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需求的无限性。计划和市场是资源配置的两种基本手段。 2、市场经济的含义: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3、市场配置资源的方式:主要通过价格、供求、竞争等来进行。其实质是价值规律在发生作用。 4、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点: ①在经济生活中,市场能够及时、灵活的反映市场供求的变化,传递市场供求的信息,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②市场利用利益杠杆、市场竞争,调动商品生产者、经营者的积极性,推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的进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 ——因此说市场是调节资源配置的有效形式。 5、市场调节的局限性: ①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市场不能调节的领域:市场解决不了国防、治安、消防等公共物品的供给问题;市场能够调节,但不让它调节的领域:枪支弹药及危险品、麻醉品等不能让市场来调节。 ②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的弊端。 6、单纯市场调节的危害:——因此,需要国家的宏观

调控。 ①严重危害公民的身心健康,败坏社会风气,影响社会安定; ②会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资源浪费; ③社会经济不稳定,发生经济波动和混乱; ④收入分配不公平,收入差距拉大,甚至导致严重的两极分化。 7、规范市场秩序: 市场合理配置资源的条件: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良好的市场秩序依赖市场规则来维护。 表现形式:法律法规、行业规定、市场道德规范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含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是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①基本标志——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 ②根本目标——共同富裕 ③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3、宏观调控 ①必要性: 第一、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

中国为什么要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中国为什么要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92年,党的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这是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邓小平等老一代革命家支持下,总结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新鲜经验,总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中的历史教训,把握当今时代的特征和发展潮流,作出的一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决策。这一决策打破了传统的社会主义建设模式和思路,开辟了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天地、新境界,也使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走上了一条前无古人的艰辛探索之路。 确定和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方向,是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世界经济发展的实践经验而得出的科学结论,是改革开放实践发展的必然结果。 新中国成立后的一个较长时期,我国实行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这种体制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起过重要作用。随着经济规模的扩大,经济联系的日益复杂,这一体制统得过死的弊端逐渐显露出来,阻碍了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改革从农村到城市的不断深入,我们对经济发展规律的认识也不断深化。特别是1992年春天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这就从根本上解除了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看作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的思想束缚。因此,党的十四大明确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也成了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一种必然选择 (1)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适应现代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社会主义经济仍然是商品经济,而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充分发展的产物。商品经济的发展要求市场在配置社会资源方面发挥作用。 (2)实行市场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要实现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和现代化,而市场经济是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和现代化的必然形式。(3)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发展开放型经济的客观需要。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脱离世界经济体系之外来谈自己的发展。世界经济运行离不开市场机制的调节。我们要走向世界,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竞争,利用国内和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只能实行市场经济体制。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已经被实践证明了的具有生机和活力的经济体制,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社会经济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引人市场机制,进行市场化的改革不能不说是其中的一个根本性原因。大量的事实证明,凡是市场机制发挥作用比较充分的地方,市场机制发挥作用比较充分的时候,经济的活力就比较强,经济增长就比较快,经济效益就比较高,人民生活改善的幅度就比较大,社会发展态势就比较好。综上所速,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实践,既有效地发挥了市场经济的优势,又充分发挥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为社会全面进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实践已经证明并将进一步证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通往富裕和繁荣的必由之路。

《第四单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点

《经济生活》第四单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第九课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一)市场配置资源(市场调节) 1.合理配置资源的原因:人的需要的无限性和资源有限性的矛盾。 2.资源配置的手段:计划和市场。 3.市场经济的含义: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经济。 4.市场配置资源的具体运行机制:A.价格机制 B.供求机制 C.竞争机制 5.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点: A.市场能通过价格涨落及时、准确、灵活地反映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传递供求信息,实现资源配置。 B.面对市场竞争,商品生产者经营者在利益杠杆的作用下,积极调整生产经营活动,推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的进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资源的有效利用。(二)市场秩序 1、维护市场秩序的意义: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 场体系,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 2、如何维护市场秩序 (1)良好的市场秩序依赖市场规则来维护。市场规则以法律法规、行业规范、市场道德规范等形式,对市场运行的方方面面作出具体的规定。 (2)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要切实加强社会信用建设,健全社会征信体系,尤其要加快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 (3)每个经济活动参与者都应学法、懂法、守法、用法,树立诚信观念,遵守市场道德,形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风尚。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 3、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 为什么:①诚实守信是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条件。 ②诚信缺失会导致市场秩序混乱、坑蒙拐骗盛行,进而导致投资不足、 交易萎缩、经济衰退。 ③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 ④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对企业生存竞争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怎样办(措施):国家:建设社会信用制度;要切实加强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建设; 建立健全社会征信体系;尽快完善信用监管制度和失信惩戒制度 企业: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承担社会责任,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经济活动参与者:要学法、懂法、守法、用法;树立诚信观念,遵守市场道德(三)市场调节的局限性 1、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 2、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弊端。 3、仅由市场调节的后果: A.会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资源浪费;B.社会经济不稳定;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专题一:贯彻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热点材料】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若干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对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提出了具体要求和目标。《决定》提出了“五统筹”市场化改革的新要求,指出“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体制保障”。 《决定》,是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对于全面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角度分析】 (一)政治学科 1、经济常识 (1)现阶段吴广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 (2)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3)市场是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扩大非公有资本的投资范围,有利于增强公有资本特别是国有资本的渗透力和影响力,发挥劳动和资本的整体效力,有利于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公平竞争。 (4)完善国家宏观调控体系。 (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实现共同富裕。 (6)城乡统筹发展。建立城乡统一开放和公平竞争的劳动力市场,是产业结构调整和扩大就业的需要,是扩大内需,推动经济增长的需要,是实现公民合法权益,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需要。 2、哲学常识 (1)物质和意识是辨证统一的。 (2)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 (3)坚持联系的观点和全面观点。 (4)坚持发展的观点。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必须从单纯的经济增长转向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体现了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创新观和发展观。 (5)坚持一分为二地看问题。 (6)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7)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8)认识要不断深化、扩展和推移。 3、政治常识 (1)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国家管理经济的能力。 (2)坚持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3)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领导核心。 (4)加强和改进内党的廉政建设。 (5)国际竞争的实质。 【命题预测】 这一专题涉及到许多时政热点问题和教材重点内容,可以肯定地说,这一专题一定会在今年的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教案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实习人:吴起民指导老师:薛凤伟 教学内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让学生理解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的辩证关系,掌握正确处理二者关系的方法;识记并理解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转变过程,了解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的弊端;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概念,并理解其基本特征,识记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措施。 能力目标:让学生辩证的分析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的关系,培养辩证思维能力,能够说明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转变和改革的重大意义,并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及其在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中的重要地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对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重要作用,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树立正确的态度,对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能够理解和认同,并以此指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环节和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大家想一下《西游记》里的孙悟空有哪些厉害的本事? 生:有筋斗云、火眼金睛还有七十二般变化,还有金箍棒 师:对对,关于这个七十二般变化我是最喜欢的,可以变化出很多不同的东西,让别人认不出你是谁,可是有句话说了,万变不离其宗,无论孙悟空变成什么样的形式,他还是孙悟空,是不是呀? 生:是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并没有这样的厉害的法术,可是我们需要练就火眼金睛的本事,懂得什么是现象,什么是本质;什么是形式,什么是内容。同学们看一下教材第95页,了解一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思考一下二者有什么样的关系? 板书: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 1、关系:内容与形式 2、意义:经济体制改革 师:什么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呢?它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总和,是社会主义最本质的规定性。我们再来看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它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所采取的具体组织形式。从这二者的定义表述,我们可以判断二者的关系,是什么呢? 生: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决定经济体制,经济体制体现和服从于经济制度,只有经济体制适用于经济制度才能促进经济的发展。 师:非常准确,这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是内容,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是形式,内容决定形式,适当的形式能够促进内容的发展,因此我们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并没有改变社会主义经济制度,而是转变为适应经济制度发展的形式。请同学们看一下教材第96页的内容,了解一下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转变的过程。 【引导过渡】 板书:二、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转变 1、目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过程 师:同学们,在建国初期我们采用的经济体制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这种体制对于恢复生产进行大规模的集中建设有积极贡献的,但他自身也有一些弊端,请一位同学读一下小字部分的内容。 生: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主要弊端是:政企职责不分,条块分割,国家对企业痛得过多过死,

高中政治: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点

高中政治: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点 重点一资源配置中一只看不见的手——市场调节 1.市场如何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重点二建立健全社会信用制度 1.建立健全社会信用制度的内容 加快建立信用监督制度和失信惩戒制度,此外还包括信用资料收集制度、信用评估制度等。 2.建立健全社会信用制度的必要性 诚信缺失会直接破坏市场经济的运行秩序,直接导致市场秩序混乱、交易萎缩、坑蒙拐骗盛行,进而导致投资不足、经济衰退。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建立健全社会信用制度,是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条件,也是现代企业在市场上立足的必要条件。诚实守信能够使企业在市场中享有良好的声誉,这种声誉会形成企业的无形资产,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3.加强诚信建设的措施 国家:切实加强社会信用建设,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尤其要加快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抓好政府自身公信力建设;开展社会诚信宣传教育活动;完善宏观调控,加强市场监管,严厉打击不诚信行为。 经营者:要提高自身素质,提高职业道德水平,倡导社会公德,依法经营。 消费者:增强维权意识,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遵守社会公德。

重点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市场经济体制的共性,表现在: 一是经济活动市场化 二是企业经营自主化 三是政府调节间接化 四是经济运行法制化。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一种经济体制,它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既具有市场经济的共性,又具有自己鲜明的特征。 (1)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 原因: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居于主导地位的是公有制经济,按劳分配是个人收入分配的主要方式,社会生产的目的是满足劳动者的物质和文化需要。所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可以防止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也必须把防止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作为根本目标。 (3)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优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够发挥国家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办大事的优势,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更加充分地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状元特别提醒】 市场调节的缺陷 1.市场调节的三个弊端的判断标准:自发性一般属于违反法律、违反道德的行为,盲目性强调的是无法全面掌握市场各方面的信息,滞后性强调的是信息反映不迅速。 2.“为解决市场经济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措施”类设问一般可以从四个角度分析:一是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二是要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三是要发挥企业的作用,四是要发挥消费者(劳动者、投资者等)的作用。 对宏观调控手段的辨别是常考点 凡是看到经济计划和经济政策就可认定为经济手段,凡是看到经济立法和经济司法就可认定为法律手段,凡是看到行政命令就可认定为行政手段。以价格为例,如果是国家运用差别电价措施引导消费,就是经济手段;如果是审判价格违法案件,就是法律手段;如果是实施限价措施,就是行政手段。

关于如何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点想法

关于如何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点想 法 时值邓小平南方谈话20周年,党的十八大即将召开之际,改革开放也已走过了30多个年头。可以说我国的改革像似舟至中流,有了更为开阔的行进空间,同时也不能忽视面临着“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挑战。这就是为什么说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原因,说白了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提出并发展改革到现在,任面临着不少问题。譬如说在社会主义这个市场机制里边,还没有处理完善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国营企业与民营企业的关系,以及收入与分配的关系。一个好的市场体制,就要能惠及到大部分人的利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大特点就是有了政府这一只看不见的手对市场极大地宏观调控作用。我们要完善,就要好好利用这一有力资源竭尽全力解决国企与民企、收入与分配的问题。这三个问题就是在进一步完善的具体过程中市场体制必须解决的。 对于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要利用好宏观调控这一资源,完善市场体制,首先就必须要有改革者、执行者去改革执行。那么对于改革者、执行者来说,要具备较好的心理素质,要意识到,挑战归挑战,改革本身就是

挑战着既定格局,所以面对不同声音也是正常的。同时在认真听取民意的同时,需要智慧和审慎,更要有勇气与担当,不为流言蜚语所动。绝对不能因求得一时轻松、周全某些利益,而抱着少管闲事的消极态度,趔趄不前。在改革的进程中,可怕的不是反对声音的出现,而是一出现不同声音,改革就戛然而止。我们要想起当年,无论是联产承包,还是物价、工资闯关,改革总是在争议乃至非议中前行。 有了这样的思想准备,那么接下来政府就该做些具体以促进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实事。正如著名经济学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吴敬琏所说,政府应该做的事情是市场做不了的事情,市场失灵的时候要政府做,比如公共产品、公共服务的提供。公共服务主要是指教育、医疗等事业单位为人们所提供的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这些事业单位改革既不能走政府全包起来的回头路,也不能走依靠创收牟利的市场取向道路。这两条路都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期望的。那么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如何才算是好的公共服务?首先其必须要满足人们的需求量,在此基础上还要追求服务的质量。拿医疗来说,从看病难等问题反映出我们的量还未达到要求,再看看相关人员的服务,也有许多是群众所不能接受的。这些事情的改善完全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制度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制度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制度。这是我们党总结改革开放30多年特别是党的十四大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制度建设经验而提出的重要任务。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还从产权保护、创新激励、市场建设、公平竞争等方面,对完善市场经济法律制度作出了全面部署。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四中全会《决定》的要求,对于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制度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治经济。我们知道,法应该反映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规律的客观要求,也是保障经济持续健康运行的现实需要。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自主经营、公平竞争,消费者自由选择、自主消费,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市场经济活动中各个主体、各种行为都必须以法律的形式得到规范,经济法律制度对市场经济关系发挥着确定、引导、促进、规范、保护和制约的作用。从国内外经验来看,没有健全的市场经济法律制度,就不可能有完善的市场经济体系。这既是成熟市场经济国家的成功经验,也是这些年我们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的总结。以1804年法国民法典为标志,欧洲主要国家在其工业革命完成后,都建立了较为完备的市场经济法律体系,保障了经济的有效运行和不断发展。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以来,我国高度重视经济法制建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性 (2)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性 摘要:建立什么样的经济体制是我国是我国经济改革的核心问题,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问题只有正确面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带来的问题,才能够深刻理解和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概论,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性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经济体制的根本性创新,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途径,它具有自身质的规定性与基本特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同于传统的计划经济。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在经济建设上逐步采取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质。这种计划经济模式有其自身的特征与弊端。主要是:所有制形式日趋单一化,排斥多种经济形式和多种经营方式;经济管理的决策权集中在国家手中,企业只是严重依赖于上级政府的经济实体,或者说是行政机关的附属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理论 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对经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思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首先具有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 (1)经济关系市场化; (2)企业行为自主化; (3)宏观调控间接化; (4)经营管理法制化等。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特性。市场经济作为一种经济体制,总是同一定的社会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十四大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不同于传统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也不同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它具有自己的鲜明特征: (1)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2)在分配制度上,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一、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市场经济的基本原理 (1)资源合理配置。①必要性。资源的有限性、稀缺性及人们需求的无限性要求我们合理配置资源。②手段。计划和市场是资源配置的两种基本手段。 (2)市场调节。①优越性。市场通过价格涨落及时、准确、灵活地反映供求关系变化,传递供求信息,实现资源配置。②弊端。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等固有的弊端。 (3)市场秩序。只有具备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市场才能合理配置资源。良好的市场秩序依赖市场规则来维护,市场规则以法律法规、行业规范、市场道德规范等形式,对市场运行作出具体规定。诚实守信是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条件。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基本特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具有市场经济的共性,又具有自己鲜明的特征;既可以发挥市场经济的长处,又可以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其基本标志;共同富裕是其根本目标;它还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2)我国的宏观调控。①原因: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常发展的需要;可以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符合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共同富裕要求。②含义:国家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的调节和控制。③主要目标是: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特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二、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经济建设方面要达到的要求: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全面改善人民生活,社会就业更加充分,人人享有基本社会保障,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2.又好又快科学发展 (1)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①原因。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的要求。 ②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2)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三、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1.经济全球化 (1)含义及表现。经济全球化指商品、劳务、技术、资金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配置,使各国经济日益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趋势。其主要表现在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和资本全球化。 (2)影响。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影响。经济全球化的裨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这种经济全球化使世界经济发展更加不平衡,两极分化更加严重。发展中国家应当抓住机遇,积极参与,趋利避害,防范风险,勇敢地迎接挑战。 2.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 (1)世界贸易组织。①地位及作用。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多边贸易组织,它积极组织多边谈判,为国际贸易制定一系列基本原则和协定,为成员提供解决贸易摩擦和冲突的场所。②基本原则:非歧视原则、市场准入原则、互惠原则、公平竞争与公平贸易原则、贸易政策法规透明原则等。 (2)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①原因。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是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要求,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②做法:要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地结合起来,扩大开放领域,优化开放结构,提高开放质量,完善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创新利用外资方式,优化利用外资结构,发挥利用外资在推动自主创新、产业升级、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要有规则意识和利用世贸组织规则的本领,要有经济安全的防范应对别国反倾销和反别国倾销的策略。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点解析 四平一中楚学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